绩效管理系统范文

时间:2023-03-27 16:0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绩效管理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绩效管理系统

篇1

1. 目前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1.1“组织基础”上存在的问题

1.1.1没有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没有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组织结构服从于企业战略,即组织结构的设置需要服从于战略目标的要求;而绩效管理,需要通过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三个层面,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最终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因此,绩效管理系统运行的基础之一就是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组织架构,清晰定位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与关键业务流程。

1.1.2对绩效管理认识上的不足。

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误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而没有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制定绩效目标与计划、执行绩效计划、绩效跟踪与辅导、绩效考评、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结果应用”等一系列过程组成的系统。这就会造成绩效管理重“考核”这一结果动作,而忽略了“过程”管理,无法全面发挥绩效管理系统对组织绩效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做好绩效管理,就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踏踏实实的做好过程管理,加强各业务部门的绩效意识。

1.1.3对绩效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视度不够。

企业的掌门人不了解推行绩效管理的一个条件是企业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或者有经验丰富的绩效管理专业人员来推广才行。因此,很多企业往往就责令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制定相关制度、推行绩效管理等。殊不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或者在没有丰富专业背景的绩效管理人员主导的前提下,去推行企业的绩效管理,往往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不但不能提高企业的绩效,反而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降低企业的效率。因此,企业只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而认识不到绩效管理专业性及专业人才的重要性,绩效管理系统的推行,就缺少了必要的人才基础。

1.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2.1急功近利,照抄照搬绩效指标。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压力下,受到时间、精力、专业背景等条件的限制,在设计绩效指标体系前,没有进行充分而科学的工作分析,就从网络、书籍或其它参考资料里摘抄似是而非的各类指标,运用到企业的绩效管理中来。显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运行背景,没有经过充分的工作分析,不能很好的运用专业的指标设计方法,照抄照搬而来的指标在企业里的适用性很低,最终必然造成走过场的形式方义,效果肯定不理想。

1.2.2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缺乏层次性、系统性,或者重点不突出。

(1)没有形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三级绩效管理指标体系;

绩效指标从企业管理层级角度可分成企业指标、部门(或班组)指标、岗位指标。许多企业在制定绩效指标时,没有基于企业的战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逐级分解提取各层级的指标,而仅仅从岗位职责出发,引导各部门建立了各岗位的指标,无法形成从企业到部门(班组)、再到岗位的指标逐级分解体系。

(2)没有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绩效指标又可分为关键绩效指标(KPI)、岗位职责指标(PRI)、工作态度指标(WA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PCI)、否决指标(NNI)等。同样的,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弱,不同的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时,不能从不同的维度及指标的重要性角度,系统的建立各类指标体系。

(3)绩效指标设置过于繁琐或单一两种现象并存。

绩效指标对组织、团队和个人而言,都是价值观的传递和工作方向的引导,清晰明确、重点突出非常重要。许多企业在力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可谓是做到了面面俱到。事实上,指标之间是相关的,作为绩效管理完全可以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目标的方向,从而纲举目张。与之相反的是,企业中员工可能多达几十个职种、上百个岗位,每个职种、岗位的工作性质各有特色,而人力资源部门却试图建立能够适应公司所有员工的一套指标体系。结果是绩效指标一再修改,仍然无法满足要求。人力资源部应该为企业内不同工作性质的员工提供不同的人力资源产品,包括绩效指标,这样才可能真正适应企业绩效管理的要求。

1.3“绩效管理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由一系列“子过程”的管理构成,主要包括绩效评估组织的建立、绩效考评方法的选择、绩效目标的制定与分解、绩效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过程的跟踪与辅导、绩效考评信息与数据的收集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面谈与绩效改进计划等。在上述绩效“子过程”的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3.1没有针对性的建立绩效评估组织,例如绩效管理委员会、绩效日常管理小组等来保障绩效管理体系的运行。

由于我国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较弱、各职能支持部门与业务部门及员工的绩效管理意识较弱或知识、技能不足,需要有较强势和专业的的临时组织来推行绩效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设立类似绩效管理委员会等的绩效管理最高权力机构来推行绩效管理,同时下设绩效日常管理小组等来指导各部门的日常绩效管理工作,绩效管理的推行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1.3.2考评方法的选择没有针对性。

不同的考评对象例如销售人员与职能支持部门的人员,需要有不同的考评方法;同样的,不同的考评目的例如晋升考评与培训需求分析的考评,也需要有不同的考评方法。但是,许多企业却没有根据不同的考评对象或考评目的,选择不同的考评方法。这也是我国许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薄弱的表现。

1.3.3企业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相脱节。

很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不错,但是公司整体绩效却不好。这些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年末由各部门提出下一年度的目标,报公司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依次签订部门责任书,各部门更多考虑的是本部门的设想、能力甚至利益,很少去关注公司的战略和整体经营绩效以及公司发展对部门提出的要求。公司审核时也只是就部门的工作讨论部门的目标。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可能对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价值。

1.3.4上级主管人员对下属员工绩效计划执行的过程没有进行跟踪与辅导,不能在过程中收集与整理下属员工的绩效信息。

企业管理人员在确定了下属员工的绩效指标以后,对下属员工采取了“放羊式”的管理,到期末时才想起去了解下属员工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实际上,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跟踪与辅导下属员工绩效计划的执行,同时有针对性的收集绩效信息与数据,这是提高员工绩效的有效保障。

1.3.5绩效评估面谈与绩效改进计划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企业管理人员在对下属员工进行了期末绩效评估以后,没有将评估结果进行有效反馈,或者不能很好的进行绩效面谈。有的管理人员尽管在形式上做了反馈与面谈,却不能通过反馈与评估面谈,促成下属建立绩效改进计划。这都会造成绩效管理最终的效果不理想。实际上,通过绩效评估反馈与面谈、促成员工制定下一周期绩效改进计划,是绩效管理整体效果的有效保障之一。

1.4“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评结果应用单一,不能全面发挥绩效考评结果对其它人力资源子系统的支持作用”。我国许多企业在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上,仅仅将它作为薪酬变动如奖金分配等的依据,显然,这不能全面发挥绩效考评结果对人力资源管理其它子系统的支持效用。具体来说,绩效考评的结果可以作为培训、人动、薪酬变动的依据,这种广泛的应用,体现了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1.5“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有效建立绩效管理诊断系统,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完善与适应组织不断发展的要求”。企业通过人力资源部建立了整套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绩效管理制度,却没有建立动态的绩效管理诊断系统,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完善与适应组织不断发展的要求。只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诊断系统,对绩效管理中各个环节和要求进行全面监测分析,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系统动态的适应组织发展的要求。

2. 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对策

2.1加强组织基础建设。

2.1.1树立科学的绩效管理观念,引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才能逐步构建适合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体系。

2.1.2通过科学、认真的工作分析,构建基于战略的组织架构,明晰部门与岗位职责、清晰定位关键业务流程,从而为绩效管理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

2.1.3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提高全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提高绩效管理技能,才能为绩效管理提供组织能力保障。

2.2完善绩效指标体系的建设。

有了坚强的组织基础作为保障,就可以通过内部专业人才或外聘专业咨询机构,建立与健全基于公司战略目标、适合企业需要的绩效指标体系。不仅从企业层级的角度分别建立企业级、部门或班组级、岗位级指标;同时从不同的管理维度精准地建立KPI(关键绩效指标)、PRI(岗位职责指标)、WAI(工作态度指标)、PCI(岗位胜任特征指标)、NNI(否决指标)等指标体系,保证从纵向、横向、短期绩效、长期绩效等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绩效进行全面的管理。只有建立与健全基于战略的绩效指标体系,才能保障整个绩效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引导绩效管理支持到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2.3通过不断沟通,加强绩效过程管理。

通过各级管理人员与下属的不断沟通,加强绩效管理各个子过程的控制,不断加强对各层级员工在执行绩效计划过程中的跟踪与辅导,动态的收集绩效信息与数据,有效的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反馈与面谈,及时有效的制定绩效改善计划,从而保证整个绩效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实现绩效管理的真正目的。

2.4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及时有效的应用到员工培训、人动、薪酬变动等各个方面,有效促进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从而提高组织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篇2

[关键词]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绩效管理 员工绩效管理

企业的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每个子系统又是由各个更小的子系统构成。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不同的子系统处于不同的地位,具有层次性。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出新的或更高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所具有的层次性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构建高功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就需要对其进行层次性分析。

一、绩效的三个层次

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当具有一定规模时,为了实现专业化和提高效率,其内部就要根据所从事业务活动的内容和管理职能来实行部门化,设立相应的部门,或根据任务的需要来组建工作团队或任务小组。在一个部门或工作团队中,包含一定数量符合部门或工作团队需要的员工个体。因此,企业中存在着组织、部门或团队和员工个体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对应,企业的绩效也体现在组织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和员工绩效这三个层次上。

组织绩效强调的是整体性绩效,是指组织整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绩效。人们对组织绩效内含的理解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丰富的演进过程。早期对组织绩效往往是单纯从财务角度进行界定,后来逐步把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滞后指标与引导性指标结合起来对组织绩效进行衡量。

部门或团队绩效是指部门或团队完成自身任务目标的情况,同时也应该包括对其他部门或团队的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因此,对部门或团队绩效,一方面要从部门或团队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时限和费用等方面情况进行衡量;另一方面也需要引入内部客户的概念,从内部客户对部门或团队所提供服务、支持、配合、沟通等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衡量。

员工绩效强调的是员工个体的绩效,是指员工个体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以及工作过程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情况。员工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即正式规定的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也包括周边绩效,即员工在履行正式规定的工作职责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职责行为。因此,对员工绩效不仅要衡量其任务绩效,也要对其周边绩效进行衡量。

在企业组织中,组织绩效、部门或团队绩效和员工个体绩效尽管处于不同的层次,但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员工绩效是基础,部门或团队绩效建立在员工绩效的基础之上,组织绩效建立在员工绩效及部门或团队绩效基础之上;部门或团队绩效是员工绩效的整合与放大,组织绩效是员工绩效及部门或团队绩效的整合与放大。由于部门或团队是组织与员工个体之间的中间层次,因此对企业中的绩效管理系统进行层次分析,只须从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和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来进行分析。

二、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

对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国外学者有相应的研究,例如布里德拉普(H. Bredrup & R. Bredrup)的研究认为,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改进和绩效检查三个环节构成的。按照他们的观点,在绩效计划过程中,就是要确立企业的战略与目标,结合企业中相关利益者的要求,明确企业要实现的绩效及优先绩效;在绩改进过程中,要通过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结构重组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活动,在组织层次上改进绩效;在绩效检查过程中,要依据绩效计划,参照竞争对手的绩效和其他可比较的标杆,对组织的绩效进行考评。

组织层次的绩效管理是对组织层次上的绩效的管理,是包含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包括组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信息沟通和组织绩效的改进与提高等环节。

三、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

对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国外学者也有相应的研究,例如安施瓦斯和史密施(M. Ainsworth & N. Smith)认为,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三个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周期循环。按照他们的观点,绩效计划环节包括绩效目标制定、绩效目标认同和绩效目标实现;绩效评价环节包括根据绩效计划对实际绩效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和总结;绩效反馈环节包括对照绩效计划进行反馈,并采取行动致力于绩效的改进和进行员工开发。

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是员工个体层次上的绩效管理,也是包含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员工层次的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要以员工个人目标设立为前提,包括员工个人绩效计划、制定行动方案、绩效考评、信息反馈和员工个人绩效改进与提高等环节。

四、组织与员工整合的绩效管理

组织与员工整合的绩效管理是将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融合为一体的绩效管理,从而在企业中构成完整的绩效管理系统。在这种整合或融合的过程中,要从组织绩效管理作为基础来实现整合或融合。

首先要确立组织绩效管理过程,组织绩效管理为整个组织中的员工绩效管理奠定了基础,员工绩效管理过程要以组织绩效管理为依据。如果没有建立有效的组织绩效管理过程,或员工对组织绩效管理过程理解有限,员工绩效管理过程就很难与企业战略目标联系起来,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也就难于实现其目的。因此,要以组织绩效管理为基础,实现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的整合或融合,形成两个层次整合或融合的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组织绩效管理与员工绩效管理整合或融合所形成的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同样也包括一系列环节的周期性管理循环过程。在这个绩效管理循环过程中,要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部门或团队目标分析,设立员工个人目标,以所构建的目标体系为基础,形成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改进与提高的绩效管理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顾琴轩:绩效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怀明:绩效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李业昆:绩效管理系统研究.华夏出版社,2007

篇3

关键词:绩效系统;数据库;魔方网表;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6)01-105-02

2015年,西南空管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各级领导及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人员工作量剧增。经过探索和尝试,在笔者所在部门利用魔方网表搭建起绩效管理系统,简化了原有的繁复流程,降低了管理的成本,提高了绩效工作的效率。

1魔方网表

在进行功能模块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介绍以前,有必要先来认识一下魔方网表,这是利用它搭建绩效管理系统的基础。魔方网表本质上是一套Web化的数据库软件,同时融入了Excel公式的强大计算能力,数据库的强大数据管理能力。只要安装好服务器,其他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从网络内的任何一台可以联网的地方访问,客户端不需要安装任何软件。魔方网表和Excel一样,是通用的、灵活的、可定制的。不过Excel是单机版,而魔方网表是网络版,可以多人同时使用,同时具备完善的权限体系。笔者所在的单位将服务器架设在内网系统中,即在西南空管局OA办公网络上的终端都能通过浏览器访问到该系统。

2系统模块

根据西南空管局的绩效考核设计思路,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分为“下设评内设”“上报考核资料”“三级考核”“绩效奖金分配”四个模块分别进行搭建。根据考核关系,在部门绩效管理系统中,将用户权限分为三类。0级用户:系统管理员;1级用户:部门领导;2级用户:部门所辖各科室主任;3级用户:各科室绩效工作负责人。因魔方网表具有表单定制式的功能特点,可以方便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设定在不同模块中的不同表单中的用户权限。部门绩效管理系统总体模块构成及用户权限对应如图1所示。以“上报考核材料”这个模块为例来介绍用户权限设计。上报考核材料指每考核周期末,部门须上报季度考核的材料给考核人(局领导、内设机构、职能主管部门),而在实际工作流中,首先是由部门各科室的助理即3级用户汇总相应部分的素材,整理后填入绩效管理系统,科室主任即2级用户进行审核和修改,系统管理员即0级管理员利用绩效管理系统自动统计后由部门领导即1级用户进行最终审核和修改,从而形成上报的最终材料提交。

3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部门绩效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模块设计,建立系统数据库,并为该数据库建立数据表。因部门绩效管理系统功能复杂,以下将以“下设评内设”模块为例,详细介绍其数据库表单的设计。笔者所在部门为西南空管局的下设部门,每个考核周期末须完成对局内设部门的评分。根据笔者所在部门的绩效管理规定,内设评分环节是由部门领导和科室主任一级分别打分后取平均值的方式进行。

3.1下设评内设考表

下设评内设考表用来存放权限内用户的打分数据,自动根据登录记录记录考核人信息及评分时间。

3.2下设评内设分数汇总表

下设评内设分数汇总表用来汇总并显示经过计算后的下设评内设考表内在规定条件下的分数平均值。

3.3下设评内设备注汇总表

下设评内设备注汇总表用来汇总并显示下设评内设考表在规定条件下的备注。

4下设评内设功能实现

4.1权限内用户评分

用户评分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其实现的界面如图2所示。登入界面选择考核对象后,通过添加记录按钮就可以进入该界面。在该界面中可以看到,考核时间、考核人、考核年度、考核周期都是通过由系统自动记录填写的,考核人只需要填写工作计划性、工作协调性、办事效率、服务基层几项就可以。考核人评分结束后,若考评分数中有一项低于6分,或是高于10分的情况,就须另行填写备注,方能正常保存并关闭。

4.2分数汇总

分数汇总须由系统管理员权限操作。通过“执行报表操作”按钮就可以进入该界面,然后通过条件选择,就会自动通过比对考核年度和考核周期,读取相应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填入分数汇总表格。

4.3备注汇总

备注汇总的功能实现与分数汇总基本类似,在此就不再赘述。

5结语

以上论述了一个基于魔方网表的部门绩效管理系统的框架及实现方法。该实现框架基于MVC模式,实现了表示层和逻辑层的分离,使得该系统具有更好的扩展性。而由于魔方网表强大的数据库管理、计算和定制表单功能,其可以应用的范围还远不止于此,只要表单设置合理,其还可以利用在人力资源管理、班组管理、设备运维管理、出入库管理等等其他方面。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 绩效管理 绩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电信)是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旗下负责经营深圳本地固定电话、宽带网络及天翼3G移动网络以及其他综合信息服务的分公司。自2002年引入绩效考核,2005年引入平衡计分卡工具,持续改良关键绩效目标、员工KPI的设定方法和考核方法、绩效应用,基本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绩效考核方案。

一、绩效管理体系

深圳电信在人员绩效管理上的突出变革是,将人员绩效考核进行总体评估,并对评估结果按人员比例强制分布。由于深圳电信总经理由广东省公司考评,深圳电信三级经理(指深圳电信二级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考核简单,并且这两类人员实行年薪制,以下介绍的考核方案不包括这两类人员。

(一)绩效管理层级。

1、由单位分管领导考核室/中心正副经理,审核上级是单位正职领导;

2、由室/中心正副经理考核班组长,审核上级是单位领导或室/中心经理;

3、由班组长考核员工,审核上级是单位领导或室/中心经理。

(二)绩效管理流程。

1、制定、审批绩效计划:员工绩效考核表是考核双方经过反复沟通,确定被考核员工的KPI指标后最终形成的。员工绩效考核表制定工作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原则上在上一年度9月份启动,12月底前完成并下达。

2、绩效执行及沟通:员工绩效考核表下达后,员工要努力达成绩效目标,在绩效执行出现困难和风险时应及时向直线经理反馈。各级直线经理应充分关注员工的绩效执行情况,及时沟通辅导,协助员工解决在完成绩效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员工绩效。

3、绩效评估:分为员工自评、考核上级初评,部门/单位领导终评,公示,五个环节,并制定了绩效评估申诉流程

4、绩效应用/激励(后文详述)

(三)考核周期。

月度和年度。

(四)考核表结构。

采用关键绩效指标(KPI)进行员工绩效考核。员工KPI主要是基于岗位说明书的职责和能力要求,结合部门和岗位主要目标和关键任务而进行设置。每个员工的KPI数量原则上不多于10个,其中业绩指标数量不多于7个、行为指标数量不多于5个。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相应的权重,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00%。单项指标的权重原则上不小于5%,不大于30%,一般按5%的倍数进行设置。

1、业绩指标:指根据岗位职责和组织KPI,体现战略导向与流程运作要求而设置的指标。员工的业绩KPI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计件计量类,如一线操作层各岗位族,另一类是非计件计量类;

2、行为指标:指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可直观表现并可评价的、直接影响绩效结果的、通过上级的反馈与辅导可在短期内改进的指标,使用员工行为指标及评价标准表;

3、防范扣分指标:为确保员工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基本要求而设置的扣分指标。

(五)绩效指标的制定。

每一项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定义、权重、目标值、计分办法、取值方法、考核周期等内容,并符合SMRT原则。

1、市场一线的销售人员:是由所在组织(部、室)结合组织业绩目标设定员工的主要业绩目标。并且指标均可测量、可比较。

2、其他单位/部门员工:由被考核人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及对绩效考核要求的认识理解程度自行设计绩效考核表及绩效指标,交考核上级审核确定。

(六)绩效等级评定。

员工的绩效成绩包括绩效分数和绩效等级。绩效分数是指根据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得出的具体分值,绩效等级与绩效分数参考区间对应关系为:P1对应“分数≥95”, P2对应“85≤分数

(七)绩效结果应用。

1、员工月度、年度的绩效考核结果,分别与月度、年度绩效奖金挂钩。绩效考核等级的分配系数。

2、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员工下一年度的绩效工资系数的依据。

深圳电信制定员工年度绩效考核总评计算方法:个人综合得分(C)=M+H

公式1:

3、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其他应用:作为岗位升降、岗位轮换、推先评优、发展培训及其他奖惩的重要依据。

二、绩效管理简析

总体看来,深圳电信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属于形式上趋近完美,细节上马虎应付。 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在员工KPI的制定上主要存在业绩指标含糊不清、行为指标过于笼统、忽视能力。

1、业绩指标含糊不清,主要是指非销售一线岗位员工。往往设置业绩指标的方式就两种:一种是一个员工承担整个团队的指标(例如一个产品经理承担该产品的总体业绩指标),团队指标的实现受到太多不属于该员工可控因素的影响,所以员工有听天由命之感,既无法真正体现员工的绩效,更在绩效激励上对员工有失公正;另一种是直接把员工的工作内容设定为指标,目标感不强外,可测量度也很差,真正评估时就被主观感觉取代了客观取值。

2、行为指标,由人力资源部给出统一参考后,各个岗位的员工直接拿几个来用,没有结合员工不同岗位不同职能特点,无法真正有效的评价一个员工的职业行为和工作态度;

3、整个指标体系没有关于员工能力的部分,考核完全忽视员工能力差异。大型国企存在员工年龄跨度大、能力差异大的现状,考核忽视能力,对老员工常常造成结果不公平的印象。建议定期,至少一年对一定比例的员工进行至少一次能力测评,以此作为员工轮岗、晋升的依据之一,避免用一个绩效考核等级作为每个员工的总体评估、以偏概全。

(二)绩效辅导完全流于形式。

深圳电信绩效管理系统中都设置了绩效沟通(辅导)流程,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及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思想理解不一、人力资源部培训少、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使绩效辅导很难发挥其存在的作用。 特别是,直接考核上级一般仅仅对评为P4等级的员工给予绩效辅导,而这时的所谓辅导也往往是因为考核指标本身缺乏说服力,而不得已为之的劝说工作。

(三)绩效评估主观性强。

很多评价者认知上的问题都烙印在深圳电信的人员考核上。由于非销售岗位绩效指标设置的草率、欠量化问题,结合人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强制分布要求,近期效应、晕轮效应、不频繁观察、时间压力、人机关系好坏等等评价误差或错误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是,大多数员工已经在内心默许了这种主观性评估标准,这就违背了绩效管理关注伦理――个人尊重、公平公正的基本思想

(四)绩效应用不关注员工成长。

绩效应用虽然列举了很多方面,但是真正规则明确的全都是有关薪酬的,少部分有关岗位晋升的。因此,结果就让员工把自己平时的表现和业绩仅仅与金钱收系在一起,这样至少有两个恶果:第一是员工过分关注绩效考核评定两头等级,甚至导致员工与领导、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极大矛盾,降低员工满意度;第二,在企业本身缺乏人性化文化建设的同时,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即企业似乎除了薪水无法满足员工任何其他积极需求,特别是发展需求,这也是近年出现大量优秀的有一定级别的员工纷纷离职的原因之一。

篇5

[关键词] 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战略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的经济模式已由工业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经济为主的后工业时代。为了适应国内外的竞争环境和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绩效管理,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对企业各级组织和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执行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于企业而言,绩效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持续而优异的业绩,因此企业应当重视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应当将绩效管理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在这种背景下,哈佛大学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两位教授在总结了十二家大型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提出平衡记分卡这一划时代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

一、平衡记分卡概述

平衡记分卡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具有可靠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

平衡记分卡从四个维度审视企业的业绩: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经营过程、客户价值、财务。这四个层面的指标之间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即:学习与成长层面解决企业长期生命力的问题,是提高企业内部运作管理能力的基础;企业通过内部管理能力的提高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客户的满意导致企业良好的财务效益。

平衡记分卡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有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二、平衡记分卡的构成要素及可应用层面

1.平衡记分卡的构成要素

平衡记分卡包含六个要素,分别是战略主题、战略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任务。战略主题是观察组织和分析战略的视点或镜头,每个战略主题都包含战略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和任务几部分;战略目标是由公司战略分流出来的关键战略目标,每一个战略目标都包括一个或多个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衡量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结果的定量(或定性)的尺度;目标值是对期望达到的绩效目标的具体定量要求;行动方案和项目类似,它由一系列相关的任务或行动组成,目的是达到每个指标的期望目标值;任务是执行战略行动方案过程中的特定行为。

2.平衡记分卡可应用的层面

平衡记分卡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梳理并使企业各阶层对战略达成共识;(2)将战略与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相匹配;(3)使员工的职业生涯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4)使企业发展战略的中长期目标与年度预算相匹配;(5)使企业内部的各个运作流程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6)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7)使建立学习型组织与企业战略发展相匹配;(8)制定和执行战略行动计划;(9)进行定期的、系统的战略检讨。

上述几个方面实际上是运用平衡记分卡将战略落实到互为关联、相互支持的绩效计划体系,并将平衡记分卡融入到绩效指导反馈及考核激励中去,以此来推动公司的每一个员工自觉地去实现预定的绩效计划,从而确保公司战略的实施。

三、实施平衡记分卡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近年来,平衡记分卡首先在世界500强企业运用并取得成效,后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并在解决企业“战略稀缺”、“组织目标”、“部门绩效的统一”、“员工参与组织战略发展”、“企业价值分配”等问题上起到了良好的推动和引导作用。然而尽管如此,并非所有类型的企业都适合应用平衡记分卡完善其绩效管理系统,平衡记分卡适用于以下类型的企业:

1.以目标、战略为导向的企业。当企业树立了的长远发展目标之后,战略的作用就是为解决“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问题提供思路。平衡记分卡的成功之处就是将企业战略置于管理的中心,所以企业要应用平衡记分卡,须以战略作为企业的导向。

2.具有协商式或民主式领导体制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采用平衡记分卡要求企业必须采取“四轮驱动”(前轮是员工的积极参与,后轮是管理者的管理)模式,唯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机动灵活、反应快速地运行于市场经济之中, 而不会陷入经营管理失败的泥潭之内。平衡记分卡必须在民主式管理风格的企业平台上运行,使员工能够充分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成本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平衡记分卡要求衡量出一位顾客和一个员工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多少。这个要求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下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引入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就能真正发现每一位顾客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情况。当然,除了成本之外,企业还需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及其他一些影响顾客的因素。

4.高科技类型的企业。这类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要求持续的技术创新,传统的财务模式绩效管理对无形资产和智力资产的评估与管理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兼顾企业的眼前利益和未来发展的关系。采用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有利于实现企业以战略为导向,实现企业的价值。

四、平衡记分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平衡记分卡的概念已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然而想成功地实施平衡记分卡仍然是一个大挑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和力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适合本企业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只有将平衡记分卡的原理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发挥平衡记分卡的功效,不能简单地模仿其他公司已经开发完成的平衡记分卡。因为公司行业背景、文化和战略目标各不相同,各自在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皆不同。即使相同的目标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另外,不同公司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

2.提高企业管理信息质量的要求

我国对企业信息的精细度和信息质量要求相对偏低,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平衡记分卡应用的有效性。因为信息的精细度与质量的要求度不够,会影响企业实施平衡记分卡的效果,如导致所设计与推行的考核指标过于粗糙,或不真实不准确,无法有效地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此外,由于无法正常发挥平衡记分卡的效用,还会挫伤企业对其应用的积极性。

3.正确对待实施过程中投入成本与获得效益滞后的关系

平衡记分卡的四个层面彼此是连接的,要提高财务层面首先要改善其他三个层面,要改善就要有投入,所以实施平衡记分卡首先出现的是成本而非效益。更为严重的是,效益的产生往往滞后很长时间,使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可能会长达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会出现客户满意度提高了,效率也提高了,可财务指标却下降了的情况。实际上,为了改善非财务指标所投入的大量投资,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反映为财务指标的改善。在这个时候,应该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坚定信心继续实施下去。平衡记分卡对于每一个企业都有不同的成本约束,其产生的效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来运用。

4.对实施的难度有所预期

虽然平衡记分卡模式的观念已经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与实际效果,企业通过采用平衡记分卡而脱胎换骨的例证也时有所闻,然而,想成功地实施平衡记分卡仍是一项大挑战,需要投入相当的成本与力度。一份典型的平衡记分卡需要5~6个月去执行,另外再需几个月去调整结构,使其规则化。从而总的开发时间经常需要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用于平衡记分卡的衡量指标有可能很难去量化,而衡量方法却又会产生太多的绩效衡量指标,定绩效的衡量指标往往比想象的更难。当组织战略或结构变更的时候,平衡记分卡也应当随之重新调整,而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保持平衡记分卡随时更新与有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五、结语

平衡记分卡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两大基本问题: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因此,它不仅仅是一套业绩考核工具,更是一套适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系统的动态战略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规划战略,实施变革,创造未来。它是当今最强有力的管理工具,是跨国公司纵横全球的利器,我国企业可以借此打造自己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罗伯特・S・卡普兰大卫・P・诺顿:战略中心型组织[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超越平衡记分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秦杨勇:平衡记分卡与绩效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 薪酬绩效 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薪酬绩效管理体系

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应将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报酬两手抓,使人才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努力干下来,干得精彩,效益出来;提供各类培训机会,拓宽晋升渠道,增强员工归属感;要健全延期支付、专项竞赛、风险定价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对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等方面考核,逐步将经营指标考核调整为风险调整后的综合收益考核;建立对网点、员工、产品、客户等方面的差异系数调节配套机制,引导分支机构在扩充存贷款总量的同时优化结构、注重成本;同时,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计算客户贡献度积分并给予相应回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全面提升赢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实现顾客与银行的“双赢”,使薪酬绩效管理逐步向立体化、精细化方向完善。

二、加大宣传营造薪酬绩效考核氛围

一是加大薪酬绩效考核政策宣传与引导力度,多措并举加大培训、学习交流、沟通反馈力度,让全员掌握薪酬绩效考核的精髓,激发市场营销和客户拓展热情,真正让绩效引领经营管理,推进业务发展,逐步提高薪酬绩效考核管理的质量与执行效果;二是奖励优秀意见和建议。对于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有利于薪酬绩效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的员工,可以采用物质奖励,例如发放奖金,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例如通报表彰,营造一种人人是主人翁的企业氛围。

三、强化科技支撑完善薪酬绩效考评

完善的薪酬绩效考核系统必须有一个大数据平台和一套相适应的系统来支撑,这个大数据平台应包括信管系统、财管系统、客户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卡业务系统、资金业务系统、FTP系统等;建立健全配套系统建设,引入FTP等绩效考评系统,进一步发挥薪酬绩效管理的科技支撑作用,缩减考核链,弱化考核工作中的人工因素,促使考核内容更加细致,权重分配更加细化;进一步加大系统的对接,尽可能使所有的考核数据直接通过核心业务系统获取,提升薪酬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使业绩考评更加客观科学。

四、推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农村金融机构要建立新业绩考核体系,再造业务流程,推行精细化的FTP定价模式势在必行。在FTP管理模式下,通过引入金融市场价格数据,准确计量不同渠道、不同期限资金的成本或收益情况,从而合理制定金融机构内部的资金转移价格,可以科学地分析各机构网点不同业务、不同产品的边际收益,看到哪些期限、哪种产品、哪条业务条线更加盈利,由此可以确定业务经营导向――引导扩大这些产品和业务条线,相应收缩那些不太盈利业务。

(一)存款业务

对于存款业务,引入FTP定价,能够核算存款为金融机构带来多少真正的利润。例如:某银行以存款业务为主的两个网点,A网点存款日均规模10亿,平均期限0.5年,B网点存款日均规模10亿,平均期限2.5年。

通过对比,在同样贷款规模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期限及利率水平,B网点的盈利能力是A网点的三倍。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金融机构不同的管理阶段,在考核上需要考虑是偏重利润,还是偏重规模,以及怎样平衡,然后通过绩效考核这个指挥棒引导到我们战略需要方向上。

(三)投行资金业务

投资银行资金业务是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之一,除了同业往来,还包括债券买卖、正逆回购、同业存单、资管/信托业务等。引入资金转移定价目的之一,是判断筹款选择。例如:假如投行部计划筹一笔1年期、5000万资金去投资一个资管计划,其资金来源可以从司库去借,或从市场去借,其情况如下表。

五、细化成本效益核算

(一)对分支机构成本费用核算

对于银行分支机构来说,除资金成本外,还包括运营成本以及和风险相关业务的成本,对其核算是进行薪酬绩效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运营成本

主要包括人力费用和财务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需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核算步骤主要包括费用收集以及间接成本分摊。人力费用依赖人力资源系统,财务费用依赖财务报账系统。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客观、准确地进行费用的归集,才能进行成本分摊系统建设。

例如,通过财务系统的费用记账模块,总部一笔200万押运费用,记录在业务管理费/安全保卫费,基于“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分支机构需要承担相应的费用(间接费用)。我们分析成本动因可以选择网点数,分摊规则按每个网点进行平均分配(假设40个网点),那么每年每个网点需要承担的安全保卫费用为200万/40=5万。

2、风险相关业务的成本

主要指信用风险成本,计量难度较大,依赖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风险计量的水平,实施前提是建立损失准备计量体系以及权重法监管资本计量体系,才能准确计量每个客户、每笔贷款的损失。初期,一般先按照监管给定的模型来建立风险计量系统,计算每个客户、每笔贷款的损失和风险成本。

例如,一家A级小微企业贷款100万,假设A级企业的违约概率是2%,违约损失率是50%,那么预期损失是100*2%*50%=1万;非预期损失则要根据该客户的风险权重计算资本占用,然后再计量得出资本的成本。

(二)对电子银行产品效益核算

电子银行产品主要包括ATM、CRS、POS、自助终端、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短信银行、电话银行、贷记卡,等等。从精细化管理角度,需将电子银行渠道效果与依附渠道的业务产品的成本、效益分别核算,实施前提是渠道及产品体系的建立。

1、电子银行渠道效果

从银行战略考虑,电子银行渠道铺设主要体现为运营成本。因此,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落地考核,主要考虑规模数量、激活使用率等类型的指标,以衡量市场发展和替代人工的效果。

2、依附产品本身效益

对于依附各渠道的业务产品本身,可以从业务产品通过相应渠道发生的交易,产生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核算,具体包括交易量/笔数,直接收益、柜员替代收益,以及相应的成本。

(三)合规操作指标方面的核算

篇7

关键词:B/S结构;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007-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煤炭行业的迅速发展,煤炭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绩效管理系统不论从方法上还是数据处理上都已不能满足煤炭集团公司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建立一种方法先进、数据管理灵活高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1]。基于Web的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使用综合的绩效管理方法和Web技术,使绩效管理不再是分公司独立的行为,方便各分公司和集团公司的交流,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 绩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相对庞大,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煤矿,其各矿又分各管理、生产、市场等,一直细分至各班组,结构完整,机构庞大。因此,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系统需要定性和定量两种绩效考核方式,如:360度考核、量化考核等考核方式。考核负责人将可能用到的考核指标输入系统中,各部门负责人根据本部门的绩效目标选取考核指标,制定考核表,参与考核的主体根据考核标准填写考核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考核结果保存在系统中,可供其它决策使用。绩效管理系统的用户有四大类:

(1)员工:上传与工作业绩有关的证明材料,填写个人绩效记录并进行自评。

(2)评估者:即专门负责绩效考核评估工作的负责人,主要任务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监督员工和部门绩效,并在每个绩效周期结束参与员工和部门绩效进行评分工作和汇总工作。

(3)部门负责人:负责从企业KPI库中选择本部门绩效关键业绩指标,制定部门绩效考核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和员工进行沟通,并参与本部门绩效的全面评估工作和其它部门绩效考核工作。

(4)经营者: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查看各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评估结果,根据考核结果的分析制定下一阶段的目标。

2.2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针对煤炭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研究煤炭企业绩效方法时要从几个方面考虑:

(1)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作为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执行,考核前与考核后都要进行沟通和反馈。绩效管理的结果要充分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去,把绩效管理作用最大化,实现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紧密结合。

(2)增加考核对象。绩效考核的对象选择部门、部门负责人、普通员工及企业经营者几类,实现对企业所有员工及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与考核方案,使绩效考核更加精细,考核结果更加准确。

(3)重视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与员工的沟通,通过不断的沟通挖掘员工的潜能,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能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实现企业绩效的目标。

(4)注重绩效管理结果运用。绩效管理的过程固然重要,但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也是绩效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把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如培训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规划中,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

根据上述几点,煤炭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应该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结合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由绩效目标确定,绩效管理循环和绩效结果运用三部门分组成的不断循环进行的完整的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绩效管理包括三部分:绩效目标确定、绩效管理循环和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确定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员工沟通确定企业绩效目标,再把企业的整个绩效目标进行分解为两部分,一个是部门绩效目标(部门绩效考核用),另一个是岗位绩效目标(个人绩效考核用),这样就形成个人与部门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模型。绩效目标确定后,进行绩效管理四个过程的不断循环(即绩效计划绩效调查绩效评估实施绩效反馈绩效计划),不断把绩效反馈的结果应用于新一轮的绩效目标确定中。绩效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管理过程,它与人力资源的其它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绩效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价企业的绩效的好坏,而是把绩效结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管理活动中。所以,绩效结果的应用对于绩效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3 设计原则

绩效管理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整个系统由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示层、逻辑层和数据层组成。表示层是与用户直接相关的用户界面即浏览器端,逻辑层通过Web服务器来实现绩效管理工作,数据层应用数据库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管理。

(1)客户端直接使用浏览器,无需安装特定的客户端软件,使用方便灵活,界面友好,用户只要能连接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查看与管理。

(2)系统可以支持各种平台使用,不需要特殊的软件和硬件系统,方便地实现了跨平台数据访问。

(3)开发简便,可以使用多种开发工具,兼容性好。

3系统结构设计

系统采用基于B/S的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1)表示层

表示层为客户端提供对应用程序的访问,系统使用窗体来构造表示层,由一系列用户与之交互的窗体(页面)组成应用程序。窗体主要完成绩效管理业务查询、展示、打印功能。本系统使用组件,还用到了.NET支持的标准UI组建的子分类[3],将自己的自定义组件插入到框架中。

(2)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实现应用程序的业务功能,应用程序通常围绕业务流程和业务组件的概念构造,这些概念通过业务层中的大量组件、实体、和界面来处理。应用程序可以将它的部分功能作为其他应用程序可以使用的服务进行公开。服务接口将该服务呈现给外部世界。理想情况下,它隐藏实现细节,并只公开粗粒度的业务接口。服务接口通常使用XML Web服务实现。

(3)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为业务逻辑层或表示层提供数据服务,大多数应用程序必须访问存储在数据库(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此数据层中的数据访问组件负责将存储在这些数据库中的数据公开。本系统采用作为应用程序的数据访问组件,通过也可以开发用于管理对象――关系映射复杂性的类。

4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基于C#语言实现,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Web Service和B/S体系结构[4,5],根据上面的需求分析设计出绩效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考核指标管理、考核实施、考核结果查看三个部分的功能,功能模块图见图2。

(1)考核指标管理:考核指标管理中实现对部门考核指标和个人考核指标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等功能,将按照不同部门和个人录入考核需要的指标,并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写的战略目标的不同,可以对以前所定的考核指标进行适当的修改,绩效管理评估者应定期检查这些考核指标是否跟得上企业目标的发展。

(2)考核实施部分主要完成部门和个人绩效考核的过程,包括考核表的制定和考核评分过程。

(3)考核结果查看是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者员工及部门负责人通过系统对整个企业或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查看,员工查看其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

以根据考核结果制定奖惩计划、培训计划和职务升降计划等。

5 结论

基于B/S三层体系结构的煤炭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可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用户使用浏览器就可以方便地使用管理系统,提高了系统的可操作性。通过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企业可以使用系统对绩效统一管理和实施,也可以方便的调整绩效考核方案和考核指标,做到考核更加合理,最终达到提高绩效管理的效率的效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段玲敏,余伟萍.业绩效的能力驱动因素实证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 (4):5-9.

[2] 韩其贵.国有煤炭企业绩效考核探讨[M].天津大学,2011.

[3] 庞开放.基于.NET框架的专家系统研究与设计[D].安徽大学,2005.

篇8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运用系统思想,要求我们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过程,放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环境里去研究(图1)。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又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当然,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系统必须与企业外部环境发生联系。因此,整个企业又是大的外部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样层层联系,为实现公司的战略及目标服务。因此,这是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绩效管理,是绩效管理的基石和出发点。

因此,必须明确,绩效管理是通过关心绩效的持续改善,为确保公司的绩效与公司的战略及目标相一致服务,同时,也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如考核、人员选拔、升降、奖惩、培训等)及员工的职业生涯开发服务,这也是绩效管理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所在。

在正确把握好绩效管理目的的基础上,下面通过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动态性及环境适应性等5大特征,具体阐述在绩效管理中如何运用好系统思想,从而确保绩效管理的顺利实施。

一、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系统

在绩效管理的实际执行中,经常存在的一种误解,将绩效评价误以为就是绩效管理。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系统的真实含义,而是简单地把绩效管理认为就是绩效评价,认为作了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在《绩效管理》一书中,著名管理学教授罗伯特・巴克沃先生提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各级主管和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提取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对各部分功能进行明确界定后,可以组合成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到,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持续的绩效沟通、数据收集、观察和文档制作、绩效诊断、绩效评估和绩效评价等的一个系统性的综合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绩效评价或绩效计划等单一性工作。因此,如果不能从整体性上把握绩效管理,而仅仅停留在绩效管理的某一部分,那么就会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而达不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二、绩效管理各部分之间具有有序性及相关性

有序是刻画系统内部联系的存在和联系程度的概念。系统各部分之间有稳定的联系则系统表现出有秩序的状态,如果不存在有秩序的联系则表现出无序或混乱的状态。而相关性则指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绩效管理各部分之间不是孤立和松散的,而是由紧密相关的各部分组成的一个有序系统。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在绩效计划中,通过对企业关键业绩指标(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的层层分解,把企业级的KPI分解落实到各部分、各岗位,才能保证每个职位都是按照企业要求的方向去努力,也为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持续的绩效沟通是绩效管理的核心所在,罗伯特・巴克沃指出,“去掉沟通就不是绩效管理,仅仅是计划和评价而已。”通过绩效沟通,经理和员工一起讨论有关工作的进展情况、潜在障碍和问题,并且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措施以及经理如何才能帮助员工等信息。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及时对员工和部门的绩效进行绩效诊断和绩效评估,这是绩效管理的保障环节。及时进行绩效诊断和绩效评估,就可以尽早发现工作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尽早采取措施补救;同时对工作结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有利于及时地改进工作,避免将问题一起积攒到年底来处理。

为了增加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在进行绩效管理时,企业应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行为记录,以作为绩效考评时的依据。以事实为依据,也有利于经理和员工进行面谈和沟通,提高绩效管理的效果。

总之,成功的绩效管理在于所有环节的有效配合,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合作,这也要求在实行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实现合力与活力的统一,要整合绩效管理资源,并且在企业内达成共识。

三、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

绩效管理的运行具有动态性与循环性的特点,它是一个环节众多的过程。动态性是指系统始终在运行之中,不停止,不间断;循环性是工作程序前后贯通的运转。这一动态的循环过程也是满足绩效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层次上升的过程。在绩效管理中,要进行持续的绩效沟通,如一对一的面谈,不定期的工作汇报、思想交流等,沟通发生在整个的绩效管理过程中,而不是某一时间或某一个阶段。同时,绩效计划、绩效评估也必须随着组织经营计划变化及组织具体的情况变化而调整。对日常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关键事件、有关工作绩效的事实、数据也必须随时的记录,从而保证绩效管理信息的准确、及时。因此,作为组织实现目标、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工具,绩效管理通过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循环,实现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确保绩效管理系统的良性发展。

四、绩效管理必须保持环境的适应性

系统观点指出,一个系统和包围该系统的环境之间通常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改变,相应地引起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关系和功能的变化。因此系统必须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实现系统的良性发展。

在绩效管理系统中,环境包括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等方面。在当今多变的时代,企业只有时刻保持对外界的关注,不断学习新的思想,不断地从外界吸收新的、优秀的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氛围。同时,成功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营造一个很好的企业运营环境,为企业的成功创造条件,从而使企业的运营进入一个管理――高效益――达成目标――更高水平管理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绩效管理系统各部分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如绩效计划随组织战略的变化而调整,绩效沟通随着人力资源的环境变化作调整等等。

因此,绩效管理应该随组织外部环境、组织所要营造、强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内部的具体情况而定,从而不断增强绩效管理的环境适应能力,确保顺利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及开发目的。

篇9

企业绩效管理是用于监控和管理企业绩效的方法、原则、过程和系统的整体组合,它帮助高层管理人员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来考虑如何实现经营目标、监控经营状况,随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以确保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实现的系统运作[1,2]。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各级领导能及时了解员工各类信息,包括员工工作积极性、业绩情况、能力水平、存在问题等,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已经不能满足如今日趋复杂和繁琐的人事信息,迫切需要企业加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脚步,建立绩效管理信息系统[3]。本文通过四川省电力公司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整个过程,对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功能模块、数据模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四川省电力公司系统内绩效管理系统主要有两套软件:川电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绩效管理模块,主要应用在省公司本部;部分电业局自主开发的绩效管理软件。现阶段,整个省公司系统内仍没有统一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来分别对省公司、地市单位及县级单位的绩效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提供支撑,迫切需要加快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

二、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规划,ERP-HR(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控系统共同支撑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人资计51号文《关于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提升工作的通知》要求:根据国网公司SG-ERP的整体技术架构,基于成熟套装软件技术平台,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在现有建设成果上完善提升,建成一套标准统一、功能齐全、覆盖全面、实用灵活、安全可靠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三全四化”,即“全口径、全过程、全业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专业协同化、功能实用化”。因此在ERP中实现绩效考核模块,既能满足人资集约化“四统一”的要求,也能适应省公司对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并能与薪酬管理、教育培训等模块进行无缝连接[4]。

三、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

通过ERP项目内容建设,形成符合四川省电力公司绩效管理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应用规范,理顺企业的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手段,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员工成为自我绩效的专家,使管理者从繁忙的管理活动中摆脱出来,更多地做好规划与发展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生产经营信息的实时、集成、共享,管理工作的集中、透明、可控,提高分析决策能力,支持管理创新与持续改善。

绩效管理模块在ERP中实施,主要包括:

1.指标库维护

指标库的维护,是在指标体系建立的前提下进行的。指标库主要是提供每个岗位的指标,供员工在制定协议、计划的时候查询、选取。它的维护主要是由绩效管理专责来完成。每个单位有自己的一套指标库。

2.绩效协议书制定

绩效协议书放在员工自助模块中,由每个员工自己填写然后提交给自己的上级领导,反复和上级领导交流,最终确定定稿。

考核者能够制定下属的绩效协议书。

被考核者能够修改自己的绩效协议书。

考核者能够审核被考核者的绩效协议书。

考核者能够将双方认同的绩效协议书提交给绩效管理员。

协议书的指标可以从指标库中选择也可以自己制定新的指标。

指标的权重、考核周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做不同的调整。

3.绩效计划制定

每个员工根据自己的绩效协议书,制定自己的绩效计划或工作重点。这里还包括行为考核的制定。

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分为季度和月度。月度是来源于季度或者年度协议的。

制定一个指标的时候可以指定此指标来源于上级计划的那个指标,也可以不指定。

指定了来源于上级哪个指标后,提供一个汇总方式选择,分别为:累计、平均、手输。

计划提交后有考核者审核。提交后不能修改,只有没有提交、打回状态是能够修改。

指标的考核方式能够提供单一和多元化选择。单一就是上级直接对下级考核。多元话就是可以设置多个考核的人对其新型考核。并且每个人所占的权重不一样。

行为考核的制定主要是选择由哪些人员来对当前被考核者进行考核,考核所占权重等。

4.审核绩效协议书

上级根据被考核者提交的协议书逐项审查,通过后提交到绩效管理专责处。

对于有意见的指标可以打回被考核者,并在备注中说明理由。

5.审核绩效计划

对被考核者提交的绩效计划或者工作重点进行核定。

审核通过后提交到绩效管理专责处。

6.工作日常记录

对采用KPI和工分制的员工都适合。

日常工作记录可以作为月度考核的一个参考。

工作日常记录都是员工个人自己填写。

7.员工自评

用于员工自己对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的一个自我评价。

8.考核打分

考核者,根据被考核制定的协议、工作计划或者工作重点进行打分。

打分的结果会根据人员设置中的设置项自动进行计算。

四、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

2011年6月份,四川省电力公司正式启动了绩效模块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于2011年06月22日召开了由公司领导和各单位业务骨干参加的四川ERP人资绩效模块试点实施启动会。会议确定德阳电业局作为项目试点单位,明确了绩效项目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并详细阐述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及各阶段工作任务安排。

2.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编制业务需求规范

通过充分调研,结合实际业务需求,编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模块试点项目工程实施总体方案》,明确了各方的职责范围、系统总体功能、技术架构、实施进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等。编制了业务功能需求,界定了系统建设的内容、功能体系和范围,明确了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的具体要求。

3.精心组织业务应用培训,全面推动系统上线

为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绩效试点项目顺利上线,对试点单位的培训工作,按分层、分级、分批的思路,将培训对象分为绩效管理员、专兼职管理员、中层干部、科室负责人和班组负责人五个层面,采取省公司集中培训和地市局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模式,组织试点单位多次进行程序功能测试和操作测试。

4.现场技术支持和指导

项目组派工作组通过现场答疑和指导,系统业务应用取得很好的效果。经过项目组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和支持,试点单位系统业务应用逐步走上正轨。

五、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1.用户登录访问

四川电力ERP系统人资模块应用于所有纳入ERP系统管理的省公司本部、26家地市电业局及分公司,现有5251名用户使用该系统。绩效管理试点项目目前仅在德阳电业局进行试点应用,现有197名用户使用该模块。

2.数据质量及归口管理情况

自2011年12月系统正式运行到目前,系统业务量统计如下。

表1系统业务量统计

业务模块 数据项 数量

绩效管理 指标库 125

绩效协议书(部门/员工) 4200

绩效考核指标 3000

在系统运行阶段,要求用户严格按照制定的流程执行各项业务,规范操作,我们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与ERP业务运作相配套的流程说明、指导手册及用户操作手册,下发各单位并严格落实执行。

3.功能模块应用情况

从运行的情况看,四川电力ERP系统在四川省电力公司的运行是成功的,基本上满足了我公司在管理方面的需求。绩效管理业务平稳进行,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没有发生重要系统安全问题。

篇10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仪器管理系统 IDC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不仅是实物的状态管理,也是过程管理,具有信息量大而复杂,涉及岗位、人员多,处理流程繁琐等特点,一直是系统建设的难点。近年随着各高校不断拓展专业领域,各种各样的教学设备应运而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厂家、价格、功能也不尽相同,更加大了管理难度。另外一方面有的高校将有些大型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以上情况的产生,使得高校对设备进行科学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1系统简介

本系统采用IDC模式,将高校资产数据通过网络进行资产管理,形成高校、院系部处、教职工个人的分级监管体系。通过梳理,构建了网上办公平台,使得高校领导、资产职能部门、财务、采购、经费管理职能部门、院系部处等各司其责实现了协调管理。

2系统结构和框架

(1)工作介绍。包括待办、已办、保管的资产。待办可发起直接入库、调拨、原值变动、处置申请、申购。直接入库填写新购设备信息,调拨分为部门内调拨和跨部门调拨,原值变动主要是由于添置、更新组件、录入错误等原因,需要进行价值变更的,处置申请时,须注意设备报废参考年限。已办功能查询自己完成的所有任务,和自己参与但流程未结束的相关任务,对业务流程进行跟踪。保管的资以查询管辖范围内的资产信息。

(2)基础管理。包括部门管理、人员管理、用户管理。部门管理进入单位现有部门呈现界面。人员管理进入单位现有人员呈现界面。用户管理可以新增或编辑用户。

(3)资产购置。资产购置包括采购入库、申购明细、查询申购单、查询入库单。

(4)资产变更。资产变更包括查询原值变动单、查询调拨单。

(5)卡片管理。卡片管理可以 修改卡片信息(存放地、出厂号、增加附件等),查看卡片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资产信息的修改情况。

(6)维修管理。维修管理分为维修登记和维修查询。

(7)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分为管理绩效和绩效查询。大型仪器设备作为高校教育资源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所学校投资办学的效益和仪器设备管理的水平。

(8)资产查询。资产查询分为普通查询、高级查询、待处置资产、已处置资产、按编号查卡片。

(9)资产统计。资产统计分按分类进行统计、按部门进行统计、按归口进行统计。

3系统特点

(1)梳理资产管理活动。对资产管理的主要活动进行梳理。对单位资产的现状以及配置、占用、使用、处置进行动态专项管理并及时更新数据。

(2)职能分工。高校资产管理采用“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体制。各校都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或专职资产管理员,有资产归口,各院、部、系等都有专人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和粘贴情况,各级各类管理人员职责和权限明确,利用资产系统平台,合理调剂、整合运用资产管理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