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个人总结

篇1

 

为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我校检验系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制定了以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实用型人才为主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促进医学检验实践教学改革,改变现有实践教学模式,规范学生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此,我校自2011年起,每年举办医学检验专业技能竞赛,通过以赛促训,赛训结合的方式,规范学生技能操作,强化学生实训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一、技能竞赛的组织与策划

 

技能竞赛由医学检验系主办,由系主任组织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及教师对竞赛进行策划,挑选本专业的竞赛实验项目,对该实验项目制定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并聘请本专业的校外专家共同进行论证,最终制定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实验操作标准及评分标准。竞赛参加对象为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各班即将实习的同学,根据每年的实习时间从7月开始,竞赛时间安排在5月份。

 

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成立裁判委员会,由系主任担任总裁判长,下设三个分专业裁判组,由相关专业教研室主任分别担任各自专业组裁判长,选拔各专业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老师与校外专家共同担任裁判,每个专业组至少选拔5名裁判,其中校内教师3名,校外专家2名。

 

二、技能竞赛的宣传

 

技能竞赛方案确定后,由系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QQ、张贴海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详细介绍竞赛内容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包括竞赛所选用的实验项目、操作标准、评分标准、奖项的设立等,让学生对竞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赛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

 

三、技能赛前的培训练习

 

由系学生会组织学生报名参赛,报名结束后,各相关专业教研室组织指导教师对报名学生分组后进行赛前培训,培训内容为讲解各实验项目的操作标准、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及扣分点等。培训结束后,利用业余时间面向所有报名学生开放相关实验室,实验人员准备项目相关的器材与试剂,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指导。学生练习前,指导教师先进行标准操作的示范,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然后学生进行实操练习,指导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操作做出纠正,并在练习结束后进行总结与点评。学生练习两周后正式开始竞赛。

 

四、技能竞赛的具体实施

 

1.竞赛项目的设置。竞赛开设三个实验实验项目,分别为“白细胞计数”“血清葡萄糖测定”“细菌革兰氏染色与镜检”,主要考察学生对临床检验基础、生化检验技术及微生物检验技术这三门主要专业课的实践操作能力。规定每名参赛学生都要对这三个实验进行操作。

 

2.初赛。参赛学生分别对三个实验进行操作,各专业组裁判对本专业的实验进行评分,并在学生操作结束后告知其在该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步骤及该步骤的分值,让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扣分原因。

 

3.决赛。16名取得决赛资格的同学再次对三个实验项目进行操作,并在每个实验项目结束后对该实验的临床意义进行描述,最后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总结性阐述。

 

4.奖项评选与设置。16名决赛同学的决赛成绩×70%加上初赛成绩×30%为最终的成绩,按最终成绩从高往低取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10名,由系主任为获奖同学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

 

五、技能竞赛产生的影响

 

1.技能竞赛对学生的影响

 

开展技能竞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通过参加技能竞赛,还能使学生更加熟练的进行技能操作并在竞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在即将到来的临床实习中能有目的的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技能竞赛对教师的影响。我校对师资队伍的培训采用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安排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医院进行顶岗轮岗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岗位需求,掌握最新的临床检验技术,规范自己的标准操作技术,丰富自己的临床实践带教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技能竞赛的开展,我们也聘请医院一线的专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并请校外专家不定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

 

3.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影响。技能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医学理论也是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实践做准备的。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在理论教学以后开展实验,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枯燥,学生也多是按照实验计划按部就班操作一次,对于不会的或者掌握不好的实验没有重做的机会,导致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不高。通过技能竞赛的赛前培训,我们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同时,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未完全掌握的项目进行反复的练习,指导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弱项进行专门的指导。通过指导,教师也能够发现自己在平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促进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

 

技能竞赛还促进了实践考核改革,实践教学作为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检验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医学检验是一门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对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我校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将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平均分配,在专业课的考核成绩中,增加了实践操作成绩,占专业考核总成绩的30%。但由于各专业的实践操作考核都是单独进行且选取的实验都较简单,不能正确反映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综合能力。技能竞赛的开展,能真实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各门专业课中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为我们以后各专业课的实践考核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我们以后探索新的考核模式奠定了基础。

 

六、技能竞赛的缺点与改进

 

目前技能竞赛参赛模式多以个人参赛为主,所选实验项目也都是考察个人的操作能力。今后我们将探索一种团队参赛模式,既考查个人操作能力、又考查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配合意识。竞赛奖励制度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考虑在以后的竞赛中,通过与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将竞赛成绩与学生的奖学金、实习分配等进行关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七、结语

 

技能竞赛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丰富了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使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得到了提高升华,增进了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促进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及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更加强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了“以赛促训、以训促教、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竞赛目标。通过不断总结技能竞赛的经验,为今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篇2

作者简介:黄镇德(1955―),男,云南富宁人,大学普通班,讲师,研究方向:生物化学教学。

摘 要: 循问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医学上的应用首先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PBL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带着问题学习,本人通过所教医学检验专业班级的实践教学案例,总结PBL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PBL;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

一、PBL教学模式简介

循问教学模式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20世纪70年代首先出现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随后,英国、荷兰、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也陆续引入这种教学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医学院校开始试行PBL,这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循问教学模式是一种带着问题出发,采用一定手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性思维等。生物化学教学中通常将4~6人分为一个活动小组,教师为他们事先设定一个或多个带有比较典型和重要问题及知识点的临床医学案例,学生通过围绕这些医学案例以及一系列与临床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循序渐进的研究,通过不断地组织在一起反复地讨论来解决此问题。为了较好地完成此项任务,学生首先要对自己分配到的任务有清晰的认识,分析要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书籍、杂志、网络资源等查找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的作用更加突出,素质更加全面,思维更加活跃。

二、PBL在医学检验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PBL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生物化学理论与医学检验专业实践之间的脱节找到一种有效而合理的解决方案,它使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融为一体,并为其他一系列学习目标提供了一种融合的办法。

PBL模式克服了传统生物化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理论灌输,而实际理论应用到实践又比较困难的现状。PBL创造性地提供了合作性的学习,坚持学生自主为第一位的教学策略。

另外,学生普遍认为生物化学这门课不好学,教师反映不好教授,历年的教学评估和学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教师通过PBL模式教学,能够大大改观医学检验专业中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三、PBL在医学检验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基本过程

1 实施方案准备

为了能够很好地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卫生学校医学检验专业中对生物化学科目组织实施PBL模式教学,笔者计划用一堂课给学生讲解什么是PBL,以及今后的生物化学这门课我们将怎么结合PBL学习,作为教师今后扮演的角色,提供哪些帮助,对学生会有什么要求,并通过一个应用比较成熟的课堂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随后,将本人负责教授的一个班级总共48人按照实际情况分成8个小组,每组6个人,分组过程先考虑学生自主选择,采用自我组队的方式,并且每个组内部推荐一名组长。这样使学生之间更加信任,自我管理本身也符合PBL的教学理念。

本人根据生物化学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一共准备了12个临床医学案例,按照进度,能够实施8个左右,另外4个作为备选,以便及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 教学过程

下面以其中一个教学案例讲解本人在应用PBL模式的教学过程。所选的案例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本案例的教学目的有以下三点:

①理解引起血脂增高的外因和内因。

②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③掌握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按照教学目标,从易向难进行分解,给学生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了解引起血脂增高的外因和内因,要求各小组首先调查身边的亲友有没有血脂高的人,然后针对血脂高的人做调查,主要调查其生活习惯(外因),家族遗传史、自身身体状况(内因)。

各小组进行汇总报告,最后得出结论:

血脂增高的外因:①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高血脂,如:暴饮暴食、嗜酒、偏食、饮食不规律;②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避孕药、激素类药物等。

血脂增高的内因:①遗传因素;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肾移植、胆道阻塞等因素;③精神因素导致,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内分泌代谢紊乱。

了解了高血脂的内外因后,进一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相关性,这就涉及医学的原理了。考虑到学生接触PBL模式教学时间不长,本人作了一些引导,对原理进行了简单讲解,并且给出了四个方面的探究方向:①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②脂蛋白脂肪酶与动脉粥样硬化;③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④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各组学生在课后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等从第一个方面:细胞自身因素,常见的有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血液中的单核细胞等;第二方面:代谢物因素,比如作用在平滑肌的增殖因子、游走因子、脂蛋白受体、凝血纤溶因子等;第三方面:物理学因素,如剪切应力(shear stress)等,与AS有关的脂蛋白因素有HDL(高密度脂蛋白)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CM(乳糜微粒)、LDL(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PL(脂蛋白脂酶)、LP(a)(血清脂蛋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医学原理分析。虽然是理论性的东西,但是也看得出来,学生深入查阅了资料,每组基本都达到了效果。

对于最后一个问题,本人在引导方面就减少了一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探索性。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学生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可能性:

①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A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②吸烟。大量吸烟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内一氧化碳(CO)浓度升高,碳氧血红蛋白增多。血中CO的升高刺激内皮细胞释放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促使中膜SMC向内膜迁入、增生,参与AS的发生。③糖尿病和高胰岛素血症是与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疾病。糖尿病患者血中TG、VLDL水平明显升高,而HDL水平降低,与AS和CHD关系极为密切。④遗传因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症等患者AS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遗传因素是AS的危险因素。⑤年龄、性别、体重超重或肥胖、感染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本人在听取学生的讨论后,对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的表现进行记录,并且要适当地点评,表扬其态度和认可其劳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与探索。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因此而提高。

四、总结

通过在学生中的调查研究发现,PBL提高了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增强 了对生物化学这门课的喜爱。实践表明,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性教学,在期 末的检验考试中统计得知: 学生成绩平均分提高1065%,不及格率下降1334%。 同时期末的课堂调查反馈明显好于往年学生对此门课的评价。因此,可以认为PBL在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应该继续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晓丹,韦莉萍,李伟峰 .PBL教学模式改革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 现实意义[J] .现代医院,2005(11): 4―6.

篇3

【关键词】TBL教学法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135-02

医学遗传学是目前医学中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其利用DNA技术研究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从而达到控制遗传性疾病的再发,降低其在人群中的危害,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之目的。医学遗传学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又与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其课程知识点繁多,覆盖面广,更新速度快,与其他学科交叉紧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出现学科体系不清晰、重点内容不易消化、感觉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习缺乏积极性等问题。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育环境下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了,这就需要新颖、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加入,并逐步完善。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以团队为基础,通过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教学模式,它是美国Oklahoma大学 Larry Michaelsen教授在优化改进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后,于2002年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带来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现将TBL教学法引入医学遗传学教学中,通过积极的实践和优化,争取不断提高医学遗传学的教学质量。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检验1班和检验2班作为研究对象。检验1班58人作为实验组,检验2班58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综合素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实验组采用TBL教学模式:授课前,教师要提前一周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预习资料发放给学生,供学生预习;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7人,分组的原则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一般的学生搭配,积极主动的学生和消极被动的学生搭档,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课堂内容包括4个部分:(1)个人测验(10min),先发放试题和答题卡对学生进行一次基础知识测验,由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2)团队测验(20min),再次发放试题和答题卡给学生进行测试,但这次允许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组内统一的意见;(3)汇报讨论(45min),各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组内讨论的结果,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理由,持有异议的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辩论的方式发言;(4)评价总结(15min),教师点评、总结讨论发言和团队协作情况,解释同学们讨论中出现的疑问,总结知识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评价方法。包括:(1)学期末进行医学遗传学闭卷期末考试进行比较;(2)发放教学调查表,统计学生对TBL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相应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医学遗传学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知道,两组学生在医学遗传学考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t=8.397,P

(二)两组学生医学遗传学教学满意度调查表(见表2)。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课程结束后,发放教学调查表,分别调查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和TBL教学模式(实验组)的满意度,发放调查表116分,回收116份,回收率100%。实验组满意率与对照组满意率存在差异,P

三、讨论

(一)TBL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T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路,真正体现了以“以生为本”的理念。在上新课前,学生会通过查阅医学杂志、搜索互联网等方式提前准备教师布置的预习资料,一方面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信息检索分析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TBL教学过程中,以往灌输式的讲授方式被学生分组讨论和教师指导取代,使得枯燥乏味的医学遗传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在不断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用这些知识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知识点也更容易被记住、记牢。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TBL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TBL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学习,它以团队为基础,团队中的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如果一个成员不能完成他的任务,那么就会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成绩,这就要求这个团队分工明确、管理合理、责任清晰才能能高效运作。学生在收集相关资料、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就要与小组其他成员不断进行交流、学习、互助,在互动过程中就会逐渐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以点带面、以面带片,最终实现组内、组间及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TBL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与以往的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同,TBL改变了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这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TBL教学模式中,教学的主体已由教师转变为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组织课堂、激励团队学习、引导讨论等,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全面、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另外,医学遗传学是一门跨专业、融合性很强的前沿学科,知识更新快,需要教师在TBL教学前,不断的通过自学、进修、网络等方式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准备教案,将医学遗传学这门学科上好,同时也能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TBL教学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部分缺陷,在引入医学遗传学教学中后,我们发现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随着TBL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必定会对医学教育改革起到推动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松滨. 医学遗传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2]郭艳红,黄文君,辛敏,等. TBL教学模式在地方医学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3 (2)

[3]谭波涛,潘丽萍,梁红,等. TBL结合LBL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

[4]万能章. TBL教学法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

篇4

【关键词】  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临床应用

医院在临床工作中时常会接到医技科室关于病员“危急值”的报告,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做保障,难以保障“危急值”报告的准确、规范和及时,临床在接到报告后是否及时处理、怎样处理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同时在"危急值"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医院有不同的危急值。同时,由于检验样本的分析前段并不都能由临床实验室所控制,故有时出现的"危急值"并不是患者的实际检验结果,患者并无相应危急症状,故必须灵活处理。

1 医学检验“危急值”有效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要以制度和职责的规范做为基本保障,尽量避免个人因素造成的差异性管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医院层面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正是顺应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规范“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卫生部《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第二征求意见稿)》已新增并完善了“临床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卫生部《医院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2009版)也要求医院必须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院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应该会同临床、医技科室一道,在相关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框架内,完成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工作。

1.1 做到准确及时报送检验检查结果

医技科室(临床实验室)是发现“危急值”的地方,应该对检验检查结果负责,并承担向临床通报“危急值”的责任。制度建立应指导医技科室采取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危急值”报告的准确性。检验检查科室在完成“危急值”的报告后,对“危急值”报告的具体情况要专门造册登记,并明确规定必要的登记项目,以利于对“危急值”报告工作的事后监管和随访跟踪。

1.2 及时处置“危急值”报告并作好记录

临床科室在收到医技科室关于“危急值”的报告后,应当履行必要的查对措施,制度应明确规定需要查对的项目和查对的执行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危急值”项目制定程序性的应对、处理建议,规范处置行为,进一步提高处置水平和能力。另外,处置建议还应当包括复查和随访的具体要求,以证明和保障病员最终脱离生命危急状态,为“危急值”报告和处置的结束。同时要求负责查对、处置的医生在患者病历记录中作好详细记录,以此作为后续工作处理的重要依据。

1.3 规范医院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管理

明确规定医疗业务主管职能部门负责对各科“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监督管理,对临床、医技科室执行医院“危急值”管理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管,定期和(或)不定期开展分析总结,持续性改进“危急值”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危急值”管理制度,是规范医院危急值报告和处置行为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必要措施。

2 医学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的意义

首先,增强了检验工作者的责任心: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检验工作者对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复查,并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减少了懒散情绪,加强了检验工作者的主动性,责任心。同时通过危急值制度提高检验工作者理论水平和临床实验室的学科地位,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及时、可靠的检验信息。当出现危急值后,检验人员将结合临床诊断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审一个学习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会提高检验工作者的诊断水平扩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意识,由于危急值制度的建立,临床医生大大减少了对检验工作的抱怨。增加了对我们的理解和信任,临床实验室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检验医学提到了发展。

其次,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标本留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些标本的危急值的出现,是由于标本留取过程中存在问题造成的。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检验科必须加强与护理中心的沟通,护理心中每周都会到检验中心了解上一周标本留取的质量问题,从源头解决标本质量问题。同时,临床实验室也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和培训护士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增强了服务临床的意识与沟通,当出现危急值并复查无误后,检验人员必须第一时间与临床科室联系沟通,增加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了对危急值执行的监管力度,最重要的是,由于我们及时沟通使一些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求治。

总之,医学检验是医学疹断的必要依据,建立健全医学检验“危急值”制度,有效管理了检验“危急值”的处置,能更及时地对患者给予准确的抢救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李贵芳.王树辉.周湘红.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年08期.

[2]柴淼,罗晓慧,郭晶,孙权业. 试论临床检验中危急值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11(12) .

[3]黄海云. 检验科危急值的设立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13) .

[4]袁春雷,王冬娥,任伟,陈健峰,彭建明. 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与危急值报告、追踪制度[J]. 现代医院. 2009(06) .

篇5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7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94-01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的原因而将自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这可能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是指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在实施医学检验工作时接触的有害、有毒以及有传染性的病原体,可能对其健康或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一类危险职业,而且具有化学性、感染性等特点[1]。因检验科室的人员工作任务重,在加上缺少职业防护意识,在实施检验操作时没有实施足够的防护措施,无法避免的会出现多种职业感染现象。我院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工作的人员,总结其在工作中出现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同时对其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检验科的人员,包括工作人员、进修人员以及实习人员,对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的工作人员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7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

1.2调查方法通过职业暴漏后填写的相关记录做统计学分析,其中包括姓名、暴露时间、所在岗位、损伤部位、暴露方式、事后处理以及损伤程度等等。2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从2011年――2013年1月间有43例有过职业暴露史,37.2%为采血针头刺伤,22.1%为标本管裂划伤,10.5%为仪器针头刺伤,30.2为体液、血液污染粘膜、皮肤。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检验人员出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现象,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3讨论

3.1检验人员的职业感染现状我国现今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约近亿人,近些年丙型肝炎的感染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现今,我国约有84万艾滋病感染者,其中8万例患者。有研究指出,约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刺伤进行传播,其中最易导致严重后果的为乙型病毒肝炎和艾滋病毒[2]。当体内注入10uL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时,就可能会引起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最常见的输血后肝炎,如果被带有丙型肝炎的病毒器具刺伤,受伤者约有3%-10%的几率发生感染,患有丙型肝炎。由于检验科工作性质相对特殊,长时间接触会提高潜在危险的几率,常常会出现多种职业暴露事件。

3.2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途径医院是一个集合了传染源的公共场所,院内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医院人群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检验科室又是各种标本进行检测的必经科室,这些标本内含有大量的病原菌,自身就是传染源。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下,不但会对自身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根源[3]。

3.3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3.3.1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实验室在进行工作前,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及安全防护措施,对相关人员进行感染性疾病知识的培训,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丙型肝炎等,提高其自身的防御水平以及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出现问题时不过度惊恐,但也不可轻视[4]。真正的落实检验科的建设,正确处理废弃物及病原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等等。

3.3.2建立健全各种职业暴露后处置流程检验人员的粘膜和皮肤会暴露在含有病原体的环境中,操作完成后应用水和洗手液彻底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粘膜部位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冲洗,对于伤口部位被暴露后应轻轻的挤压伤口,将被污染的血液挤出,之后再用清水或者洗手液清洗干净。受伤部位的伤口要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液主要为0.5%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等,主要方式为涂抹或者浸泡等,并对伤口进行包扎;暴露人员应短时间内离开工作岗位,请专业人员评估其暴露级别,正确用药。

3.3.3自我保护具有传染性的物质主要包括患者的体液、血液以及被其污染过的物品等等,在与这些物品接触时,应佩戴手套,操作完成后应正确处理手套并彻底洗手或消毒;在实施检验操作的过程中,应佩戴具有很好防渗透性的帽子、口罩、手套,同时佩戴防护眼镜;但要确保光线充足,方便操作,以防被针头或者刀片等锐器划伤和刺伤;绝不可以将使用过的针头再次套上枕头套[5]。医院应定期为检验科人员进行体检,建立个人档案,如有必要可进行疫苗接种,同时定期进行体检。

综上所述,医院检验科室人员需要长时间的暴露在危险环境中,这不但会给其个人带来威胁,同时也会成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源头。因此,要提高工作者对生物安全的防护意识,提升自身对风险防御的能力,建立安全有效地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维护医疗环境的安全,这是作为医疗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参考文献

[1]彭卫红,刘素秋,谭萍.提高检验科人员职业感染防护依从性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140-141.

[2]陈江南,张晓灵.检验科职业暴露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7(12):2336-2337.

[3]牛延军.医院感染的三级组织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3):302-303.

篇6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检验课程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9-02

1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是开发医学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医院诊治实验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院校也要跟医院联合,创建的实验室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优化实验方法和内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教学单位更好的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

2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要加强硬件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费,实验用的各种仪器和材料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而且仪器日常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经费。利用地方的重点建设经费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的投入,可以充分保证实验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这保证了医术的不断进步。

构建医院个性化学习的开放实验环境,开放形式采用多样化,激发来医院学习深造的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样,使培养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软件发挥其作用。

3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实验室按学科设置,在校、系、教研室的管理下为科研服务,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而且落后的实验设备得不到即时的更新,这影响了教学、科研的进展。医院诊治实验室的这种完依附于课程设置、按课堂教学以及服从教研室安排的模式,不能使实验室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这已经不再适应科技的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及时改进

3.2 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对实验室进行优化,建立信息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的能力。根据实验任务和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统一化管理。

3.3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归为一起,由实验中心或科研单位统一调配,同时制定实验室工作规章、实习培训、奖罚制度等,这样可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的整体素质提高。也要加强实验物资和仪器的管理。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由专门人员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室资源浪费,使有效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实验项目切实可行。

4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从培养专业型人才目标的角度,对检验专业课、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例如,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自身特点,把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7门理论课程的试验统一成《医学检验试验学》,这样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设置多层次实验项目,优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重组更新实验项目,开发一些综合性较强且可以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验项目,使教学系统更加丰富多彩。使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更进一步。

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来研究改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中的不足,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方法训练学会查阅文献等能力。

5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培养,这是从事医务事业的前提条件。检验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岗位是贯穿整个医学界的中心思想。因此,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应该先从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着手,把新时期医学的素质要求、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通过教学和实训内化为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5.1 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能力是职教教师能力体系的基础、最能体现师资队伍的强弱的部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有一群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且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修正。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历、经验等基本条件,还应该有经常化的到医院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项目设计等综合能力,这些会推动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

5.2实验课程优化设置: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学科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设置的合不合理关系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检验专业性质来讲,单独授《医学检验试验学》课程可以系统的安排教学,避免重复,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该教学体系满足了必修的技术、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优化等方面。实验课程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巩固加深,从而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

5.3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① 定量评价:

(1)技能评价:此项评价可以制定二级标准,即方案考核和规范评价。方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的实验的综合技能,包括临床医学的实习和其他检验学的实验设计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配合。规范评价重点反映实验操作程序中学生对实验仪器、步骤等掌握的情况,此项评价由任课教师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

(2)知识评价: 一般以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等所掌握的情况。按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来考查学生。

② 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仪表等,一般采用书面评语的形式。

6结语

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同时要准确的认识到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有关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净增82万人,毕业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现代化建设和高端技术医学检验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所以,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就要抓紧落实改进教学、实验室等的改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试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0.

[2]李咏梅,毕胜利,张逢春,常殿武.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篇7

1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及分组

选取本校2009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一、二班共60人为研究对象,每班30人。一班为实验班,在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的配合下分成6组,每组选取一名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教学中采用TBL教学法;二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

1.2课程选择

选取检验专业的四门专业课程作为实验课程,包括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四门课程严格按照TBL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授课,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

1.3教学设计

以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其他课程教学环节相同。

1.4TBL教学效果反馈

教师设计纸质问卷,内容包括:(1)TBL能否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2)TBL能否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为科研工作打下合作基础。

1.5成绩考核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包括两大部分:一是随堂成绩,二是笔试成绩。随堂成绩包括三个部分:个人成绩、团队成绩和个人对团体贡献率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20%、60%、20%。个人成绩即个人纸质测试成绩;团队成绩=(团体互评分数+教师评分)/2;组内成员给出个人对团队的贡献成绩。笔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基础知识题40分;综合应用题60分。重点放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成绩=50%随堂成绩+50%笔试成绩。1.6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教学效果反馈结果

通过本学期TBL教学法的应用,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力;82%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信息检索和信息运用能力;85%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86%的学生认为TBL教学法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为主,教师为辅;85%的学生认为检验专业课程教学有必要使用TBL教学法。6%的学生认为TBL法增加了学习负担,占用了课余时间。12%的学生认为演讲学生的重点、难点不突出,学习时压力大。

2.2考试成绩结果

对四门课程的期末成绩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总成绩高于对照班的平均总成绩(P<0.05)。

3讨论

3.1TBL教学法能提高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正确、高效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当下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学生在文献资料的查阅中,可以迅速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找准信息源,筛选信息,分析信息,为我所用,为以后科研和临床工作中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一学期以来学生对教师所设计问题的查询,学生们学会了怎样准确地检索信息、正确地利用及筛查有用的信息,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信息检索、储备、处理技能,以及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鉴别、使用的能力。

3.2培养检验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TBL教学的开展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3]。检验学生毕业后一部分学生会从事科学研究,团队的协作意识很重要。研究表明,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之间需要合理分工、相互信任、密切配合,各尽所长,紧密沟通,达成共识,最终找到能够顺利解决教师设计问题的最佳方案。课堂中学生对本组的设计方案和观点进行展示,以及对其他组学生和老师的质疑要给出一个合适的答案,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丰富的业务能力,在问题的讨论和答疑中,允许本组学生补充,这就需要团队的密切配合,充分展示本组的知识成果[4]。

3.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主体地位的构建是大学生课堂中一直追求的教学模式,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5]。在TBL教学法中,学生课前预习和团队分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等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在预习、讨论和成果展示时,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材料,学生已经意识到,学习不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学生的责任,积极构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专业的非专业的,意见统一的不统一的,所以学生要通过资料查询、专业书籍的查阅等各种途径积极探讨,存同求异;在团队讨论中会遇到各种争论,面对这些问题和争论,学生需要认真聆听,认真分析,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断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得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得以提高,真正做到学生积极主动的在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挖掘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去伪存真,打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时学生被动、懒惰学习的局面[6]。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非常珍惜展现自我的机会,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课件,极力地展现自己或小组的观点,学生在展现自己成果的时候,骄傲自豪感油然而生,短短的几分钟既给了学生一个挑战又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小组讨论时,许多学生认真记录其他组的观点和方案,认真分析,反复斟酌,无形中极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在TBL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方面:教师综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要博览群书,掌握专业的非专业的知识,以应对课堂中纷繁复杂的变化,正确合理的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树立专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课堂掌控能力亟待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多人都想从不同的角度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但有时表达者语言不够精练,过度紧张,课件繁杂,时间冗长,占用课堂时间多等问题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掌控课堂,既不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合理的布局课堂;教师观念急需转变。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更多的是指导、归纳、总结或者及时的纠正方向和解答疑难问题。在学生方面,小组的合理构建有难度,人员分配不够客观;有的学习小组成员信息检索流于形式,只是简单的复制,没有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有的学习小组讨论流于形式,简单的回答问题,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要提高,一些学生的材料准备精彩,但是表达不利影响了讲授效果。

综上所述,TBL教学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缺点,确立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潜力,开发学生创造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下一步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南,池霞,童美玲,等.儿童保健学教学中应用TBL模式的探索与意义[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4-85.

[2]胡兆华,郑霞霞,方仙桃,等.TBL教学法的学生反馈意见调查与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43-1145.

[3]魏红蕾.TBL教学法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7):128-129.

[4]ThompsonBM,SchneiderVF,HaidetP,etal.Teambasedlearn-ingat10medicalschools:2yearlater[J].MedEduc,2007,41(3):250-257.

[5]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103.

篇8

【关键词】医学检验;学生;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

2003年SARS暴发流行,医院内医务人员被感染是其突出特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中,如此高的医务人员感染率尚属首次。这一残酷的事实告诫我们: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实验室工作,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标本,这种接触始终都存在着医源性感染的危险。临床实验室实验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意识的培养,应从学校抓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医源性感染防护能力,取得了较好效果。

1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理念

传统的医学检验教育“重检验、轻防护,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知识、轻综合素质”。 近年来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病原生物感染事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也相继出台了《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因为医源性感染不仅涉及实验人员和实验室安全,而且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社会安定之大事。所以,医学检验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牢固树立“攻势预防”的思想。教师不但要重视现代医学检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也要重视作为一个未来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意识、普遍预防观念、感染控制检测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作为医学教育部门有责任、有必要向未来的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传授预防医源性感染知识及其重要意义,为社会培养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

2将生物安全教育课程纳入高职医学检验课程体系

将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必修课纳入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由于目前使用的专业教材,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而对预防医源性感染有关内容论述较少。因此,我们在医学检验专业课教学中,根据不同课程自编教学讲义,如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增加了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生物安全水平的分级、安全屏障及要求;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内容。同时,在《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教学中,增加“安全管理”章节,着重讲述不同级别实验室对生物安全的基本要求,如布局、装备等,结合实验室认可及目前有关法规,切实强调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环节,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同样重要。

3切实做好预防医源性感染教学工作

所谓普遍性预防(Universal precations,UP)就是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标本都有潜在的传染性。专业课教师要认真研究预防医源性感染内容,反复向学生灌输普遍预防的观念,使学生在学校就认识到位,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处理血液、体液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杜绝实验室医源性感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有关实验室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有关内容的岗前培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课程让学生明确不同样本、不同试验可能的传染性及防范措施,如做好痰标本细菌培养流程中的个人防护。安排有针对性的实验课,如“6步洗手法”前后的细菌培养计数、如何出入清洁区和污染区等。开展第2课堂,举办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措施、试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讨论会。让学生查阅资料,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原则》,教师指导总结进行讨论等形式,强化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如:哪些操作会产生气溶胶,哪些微生物会通过气溶胶传染人,哪些操作需戴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镜等;不同试验用废弃物、废液、检验器具如何消毒处理;利器损伤如何处理等。

4做好实习前的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岗前培训工作

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时将直接面对患者,频繁接触感染性标本。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上岗前应先进行预防医源性感染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如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条例》《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查物安全通用准则》《临床实验室安全要求和措施》等 。通过培训让学生明白:临床实验室是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的汇聚地,极易造成医源性感染和传播。没有“安全”,就谈不上“检验”,更谈不上检验质量和学科发展。实验室安全与检验质量同等重要,一定要做到自身不被传染,环境不被污染。

5对学生进行预防医源性感染教育的思考

篇9

为全面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强化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必须从建设师资队伍、监控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医学检验专业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检验在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愈后判断、疾病防控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如何培养一批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检验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服务,是我国高等医学检验教育面临的巨大任务。对于高校而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以湖北医药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为例,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1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2]。学校及院、系要始终坚持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作为提高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标准严格的师资培训,制订多层次、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师引进标准,大力提升医学检验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比例,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受历史因素影响,检验专业课教师以附属医院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大多数为本科学历,学校可制订《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暂行规定》《高层次人才来院工作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采取“内培外引”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我们结合本学科专业发展实际,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建成了素质全面、结构合理、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趋势。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扩展学术视野,锻炼学术思维,对本学科、本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促进了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2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1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在听课评教活动中,学生、专家、管理干部和同行积极参与其中,主动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有效推动授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具体包括学生全员评教、教学督导组听课评教、各级领导听课评教、教师评学、示范观摩教学和优秀教学奖评选等活动。系部每学期都组织教师互相听课;听课须填写听课记录,各单位于每季度最后一周上交听课记录和听课统计表。学生全员评教可在校园网进行,每名学生均参加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网上评教反馈的信息,做到校领导掌握全貌,院系领导了解教师情况,教师知晓被评结果。对学生评教结果中较差的教师由校级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委员会作为重点听课对象,再次进行考查,对没有及时改进教学、教学效果差的教师采取停上理论课、调离教学岗位等处置措施。对学生评教结果中较好的教师定期进行示范观摩教学和优秀教学奖评选,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和在教学中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3]。

2.2有效实施教学检查

实行学期初教学准备情况检查、期中教学专项检查、期末考试检查制度,将检查贯穿于学期教学全过程,保证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检查、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新教材讨论、新教师试预讲等教学法活动。期中教学专项检查包括理论课、实验课教学情况,教学任务落实情况,临床实习实行核心教学过程情况等。期末考试检查是否注重发挥考试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引导作用,形成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兼顾形成性评价为辅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有效检查促进教学基本建设,确保教学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2.3广泛开展调研活动

学校和院系管理干部经常深入到教学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经验交流会、师生座谈会等活动的开展,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工作、确保教学质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教学经验交流会中,青年教师可提出教学上的困惑、疑义,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可分享总结教学经验、心得体会,新老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在师生座谈会上,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学生代表三方面对面交流,增强师生互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2.4确保质控信息反馈渠道畅通

建立健全反馈机制,确保质控信息反馈渠道畅通。一是课堂反馈,编制现场反馈评价表,方便各类听课人员在听课后立即反馈给授课教师;二是随时反馈,急需处理的问题随时反馈给教务处及相关部门及时处理;三是定期反馈,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团和教学信息员会议,通过《教学督导简报》的形式反馈给相关单位;四是网络反馈,利用“教学管理信息网”定期和反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通过上述管理措施,使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出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3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情景,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启发学生多以方向思维来寻求正确结论,引导学生对信息自主加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从而形成新思想,树立新观点,创立新理论。我校目前100%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校级精品课程还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课程网站,把课程录像、课件、讲义、参考资料、习题集及实验内容等教学相关材料公布于网上,帮助同学们课余自学与预习,既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课除了以讲授型为主外,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实验课由以前的验证性实验逐渐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转变。尽量拉近基础课堂与学科前沿的距离,使教学内容始终与国际上学科的发展同步合拍。教师在课堂上应全身心投入情感,广泛应用紧跟学科前沿的文献资料,充分体现先进新颖的讲授内容,让专业素养穿透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不断加强训练系统的教学方法,积累科学研究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

4完善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制订实验教学方案,精选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型实验,优化各类实验比例,严格落实实验教学任务;制订实习教学计划和实纲,构建由入学教育、实验教学、见习实习、技能考核、社会实践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4.1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热爱检验专业,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观念,可将专业思想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各个阶段。大一时,参观检验实验室和附属医院检验部,讲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形式、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树立专业兴趣,规划职业生涯。大二时通过基础课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大三时聘请知名的博士、教授等名师,用其人格魅力影响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大四时通过就业指导课、假期社会实践、优秀校友回校讲体会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明确本专业在国家医疗卫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经过各个阶段的教育,学生的专业思想极其稳定,毕业生在各级医疗单位均能从事医学检验相关工作,部分考取了医学检验专业硕士研究生。

4.2有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

通过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实验组织设计能力[4]。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引路人,推荐指导用书,确定实验方向,鼓励学生开拓新思路,定期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最后提交实验报告[5]。比如综合性实验“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是由标本接种、革兰染色、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几部分组成,该综合实验所覆盖的实验原理、方法、技术是多样性的,包括细菌形态学检查、球菌的鉴定方法、肠杆菌科的鉴定方法、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内容。通过该实验,学生可以掌握接种技术、细菌涂片制备、革兰染色、生物化学鉴定方法、药敏试验方法等基本实验技术和分析方法。实验过程中,老师应加强指导和提示,促进实验内容的连贯性。

4.3全面开放实验室

计算机实验室、英语语言学习中心、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专业基础实验室、检验专业实验室、附属医院临床检验室等均对学生实行开放管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检验专业实验课内容多以动手操作为主,在课堂中的操作时间十分有限,只有课后加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比如显微镜在血细胞计数、寄生虫检验、革兰染色、骨髓象观察等内容中使用频繁,一次观察,记忆不深,个别学生油镜使用错误,造成当堂课程内容无法消化吸收。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后,学生可有充分的时间,既可自行选择实验内容,也可选择老师给定的内容,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直到全部熟练掌握。

4.4开展见习实习教学活动

学校成立实践教学管理科,制订临床实践教学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选定审核和统一调配使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制订详尽的见习、实纲和工作计划,严肃见习、实习纪律,指定专人管理见习与实习工作,目标明确;制订评选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优秀单位和个人办法并组织实施,督促并检查临床实习教学计划的贯彻与落实。每学期组织校级专家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进行巡回教学1-2次。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只有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坚持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特色协调发展之路,才能推动医学检验专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冯文莉,尹一兵,翁亚光,等.建立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867-869.

[3]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和方法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86.

[4]饶洪德.对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9-111.

篇10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完善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微生物检验的实验准备工作有着特殊的时间要求[1],涉及到菌种的培养、转种,消毒灭菌等,准备时间长,学生基本无法参与且容易忘记。例如实验中抗体血清的制备,家兔的免疫时间约1个月时间,要使学生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光靠理论讲授是不够的,教师可一边通过板书讲解实验原理、操作方法,一边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直观、生动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教师的示教,强调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微生物实验由大脑中的理论抽象认识上升到具体形象认识[2],轻松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2以学生为主导,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实验前

2.1.1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建立有效考核制度 依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定位,医学检验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实验课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考核制度非常有必要,例如计算期末成绩时,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20%。实验考核时,考核内容从实验题库中抽取,然后学生抽签决定,由此可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2强调微生物工作的核心"有菌观念,无菌操作",养成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 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①它能保证标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受污染;②操作者在一个有菌的环境中,也能保证自身不受污染。教师可结合一些临床实例,例如沙门菌会引起伤寒等疾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3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课前的预习是实验课有序进行的前提,由于在进行实验前已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验时没有很好的预习,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与示教,无法将实验与之前讲的理论知识完美结合,经常是老师说一步,做一步,很茫然,实验效果不佳。教师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以小组或者个人的方式进行提问,及时给予点评和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实验中

2.2.1进行分组,每组设立小组长 为了实验能有序进行,分10个小组,每组设立小组长,例如,实验中,要用到的油镜、菌种、培养基、染液等实验器材和药品等均由小组长来领取,避免了混乱的局面。

2.2.2课堂互动 实验课的内容在之前的理论课中都讲到了,因此,实验课时不应只是老师的独角戏,教师应启发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忆。例如,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本组同学的理解对本次实验原理、操作过程、注意事项进行阐述,然后其他组进行"纠错",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依据小组回答结果,对其打分,作为实验课的平时成绩,纳入期末总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2.3课堂记录 由于微生物实验的特殊性,实验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这时课堂记录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准备好纸,随时记录下来,课后进行总结归纳,作为小组讨论的依据,也有利于学生实验报告的书写。

2.2.4教师示教与学生示教相结合 教师先进行示教,然后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在教室进行巡视,细心观察,个别指导,要求学生都要动手,独立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直至过关为止,在实验课结束前教师鼓励一位同学进行示教,其他同学进行"纠错",最后教师总结,通过两次示教,加深学生对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记忆和理解。

2.3实验后

2.3.1整理 实验结束后,清理用物,归类有序放置,所有与微生物接触过的器材,如试管、平皿、废弃的菌种等都要先进行高压灭菌后才可以清洗,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卫生习惯,为今后从事与微生物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3.2实验报告的书写 实验报告能够记录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结果、讨论等等。在规范实验报告书写的同时,教师应强调实验报告中讨论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讨论实验成功的体会或失败的原因,下次实验要注意哪些地方,本次实验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验讨论部分是反应小组活动的一个缩影,也能让同学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笔者要求同学当堂完成实验报告,尽量杜绝同学在课后的抄袭现象,督促学生学会观察[3]。

3重视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是检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也能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次实验结束前对实验的重点内容进行抽查,例如制作培养基,PH值得矫正是难点,易出错,可以要求同学把本小组的矫正过程进行阐述,教师及时给予点评。期末考试时从提问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来进行。提问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了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如何运用等;实际操作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加大社会实践力度

4.1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竞赛 我院仿真门诊实验室的建立,让学生体验到了真实的临床情境,通过在仿真门诊实验室开展专业技能竞赛,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让学生获得行业行为规范知识,树立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2医院见习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医院、疾控中心、检验中心等相关专业机构进行见习,尽早接触临床,熟悉相关工作岗位的流程,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引入新知识、新技术,保持学科先进性

检验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新的病原体不断出现,细菌鉴定、培养设备也不断的更新换代,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研究热点、检测仪器、科技成果等,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密切联系临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