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提高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有机质提高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壤有机质提高方法

篇1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改良措施;丘陵平原交汇地带

中图分类号 S153.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215-03

安陆市地处江汉平原北缘和大洪山、桐柏山延伸的低山丘陵交汇地带,全境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和东北部为海拔200~500 m的低山丘陵区,中部形成岗地。最高点是县西北的太平寨,海拔517 m。涢水自北向南贯穿全境中部,境内流长49.7 km。南部为海拔35 m以下的涢水冲积平原,辛榨乡的古周海拔31 m,是全市最低点[1]。

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2]。持续稳定的有机质含量是土壤维持生产能力的基础,因此可以用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及动态演变来衡量土地利用与管理水平[3-4]。掌握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及时合理地培肥土壤,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按照农业部农农发(2006)5号通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进行采样,用于地力评价样品共604个。

1.2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安陆市土壤肥料站开展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化验数据,分别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技术规程和《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修订稿)》指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1.3 统计分析方法

测试结果用Excel进行计算处理,通过Kriging插值而得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面积分布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时间变化特征

在GIS的支持下,可得到安陆市耕地有机质含量级别的面积与比例。通过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时间变化特征(表1)。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安陆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0 g/kg的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0.4%,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 g/kg的耕地面积仅占1.9%。2006年安陆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20 g/kg的面积占水田面积的61.7%,有机质大于30 g/kg的水田土壤面积只占0.9%。目前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 g/kg的面积占总旱地面积的10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10 g/kg的面积只占旱地面积的78.4%相比,旱地土壤有机质水平有所提高。由此看来,经过20多年的耕作,安陆市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大部分维持在较高水平,少部分需要继续提高;旱地有机质水平提高较快(表2)。

安陆市现有的32 884.7 hm2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级(>20.0 g/kg)以上的耕地有20 005.9 hm2,占总耕地的60.8%,而土壤有机质含量低(4~5级)的耕地面积只有1 339.4 hm2,仅占总耕地的4.1%;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水田有880.4 hm2、旱地459.0 hm2(表2)。

2.1.1 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频率。在安陆市水田耕层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含量>30.0、20.0~30.0、15.0~20.0、10.0~15.0、

2.1.2 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频率。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30.0、20.0~30.0、15.0~20.0、10.0~15.0、

2.2 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化特征

2.2.1 不同土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变化特征。该市七大土壤亚类中,中性紫色土有机质含量最高,平均为25.16 g/kg,其他依次为黄棕壤性土(23.76 g/kg)、黄棕壤(22.03 g/kg)、酸性紫色土(21.94 g/kg)、潴育型水稻土(21.89 g/kg)、淹育型水稻土(16.17 g/kg),潮土最低,平均仅为13.34 g/kg。土壤亚类之间差别很大,高低相差47.0%。土壤有机质以潮土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43.18%,依次为淹育型水稻土、酸性紫色土、黄棕壤性土、潴育型水稻土、中性紫色土,黄棕壤变异系数最小,为27.28%。

2.2.2 各乡镇土壤有机质分布特征。对于种植大田作物为主的土壤来说,有机质含量大于20.0 g/kg,说明该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根据这个标准,安陆市大约有2/3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1/3的土壤属中等偏低的水平。而且该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比较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有机质含量大于30.0 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孛畈镇,且旱地占31.6%,水田占68.4%;有机质含量为20.0~30.0 g/kg的土壤主要分布在王义贞镇、孛畈镇、木梓乡、棠棣镇、巡店镇、雷公镇、赵棚镇、接官乡、陈店乡,其中旱地占12.5%,水田占87.5%,说明水田中有机质较丰富(表3)。

3 改良措施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措施必须从开源和节流2个方面考虑[5]。重视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补充土壤有机质的消耗,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为了保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致下降,增施有机肥料必须广开有机肥源。

3.1 秸秆还田

农作物秸秆还田是一种有效补充有机质的方式。实现秸秆直接还田,必须加速秸秆腐熟,即通过增加腐解微生物的数量和秸秆腐解的各种酶类,加速腐解的进程,缩短腐熟时间,使大量秸秆直接还田后,不影响下茬作物生长(尤其是前期生长)。

3.2 发展绿肥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地变肥田”。绿肥是一种清洁的有机肥,没有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残留威胁,完全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农产品品质的需求。种植翻耕绿肥是提升地力特别是提升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措施之一[6],有机质随绿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7],其可显著提升土壤肥力。种植绿肥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绿肥可有效减少土地,大幅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绿肥种植利用后,在保持农作物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耕地可少施氮素15 kg/hm2以上,使氮肥利用率提高至40%~50%,能减少向水体流失氮素45 kg/hm2,缓解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

3.3 增施农家肥及商品有机肥

在充分利用有限农家肥资源的基础上,要重视商品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施用。商品有机肥含有较多的有机物,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也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8]。实行财政补贴,可以加快商品有机肥的推广,有利于提高耕地地力[9]。

3.4 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改良技术是2009年农业主推技术之一。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科学耕作等方面内容。土壤结构改良是通过施用天然土壤改良剂(如腐殖酸类、纤维素类、沼渣等)和人工土壤改良剂(如聚乙烯醇、聚丙烯晴等),可以明显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协调土壤的养分比例。

3.5 实行粮肥轮作、间作以及粮经轮作,用地养地相结合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实行粮经轮作时,经济作物投入的有机肥或秸秆数量大,可以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3.6 进一步搞好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科学施肥技术之一,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以及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合理施肥量及施用方法,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培肥地力的作用[10-11],减少养分流失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优质、高效、高产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张昕,徐祖国,陈大玉,等.安陆县志[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3):70.

[2] 徐凤清.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255-256.

[3] 刘文杰,苏永中,杨荣,等.黑河中游林泽绿洲农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以云南小江流域为例[J].生态学报,2007,27(5):2040-2047.

[4] 张萍,黄永文,杨杨,等.宜昌地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3):462-465.

[5] 许冬,沈东平,郑伟娟,等.会稽山腹地土壤有机质评价及改良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2(2):219-220.

[6] 张硕,缪绥石,庞欣欣,等.绿肥对土壤肥力和水稻生长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1(6):1318-1320.

[7] 王飞军,庄亚其,毛颖盈,等.绿肥还田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3):314-315.

[8] 杨文叶,王京文,周航.杭州市商品有机肥利用现状及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2(1):102-103.

[9] 王记安,刘丹,费华萍,等.安陆市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595(5):245-246.

篇2

关键词:土壤养分;有机质:氮素;烟区;攀枝花市

中图分类号:S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9-2195-03

土壤肥力是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养分、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肥性和缓冲性等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有机质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土壤肥力的优劣。氮素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是构成一切生命体的重要元素,土壤氮素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四川省攀枝花市是全国优质烤烟重点发展新区之一。2009-2010年,攀枝花市烟区启动了一次全面的土壤普查,其普查结果直接决定了后来的施肥调控策略,经过5年的连续施肥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如何,本研究以5年前的调查为基础,通过取样分析5年来土壤养分变化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根据2009-2010年土壤样品采集GPS定位资料,2015年3月(尚未施用底肥,并避开雨季)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共采集土壤样品170份,其中仁和区85份,米易县49份,盐边县36份。取耕层0-20cm土壤,同一取样单元内每8个点左右的土样构成一个1kg的混合土样。田间土样经登记编号后进行预处理,风干、磨细、过筛、混匀,装瓶后备用。

1.2 测定方法与数据来源

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测定,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其他数据来源于2009-2010年取样测定且已发表或未发表的相关资料。通过EXCEL和SPSS统计相关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质含量现状与变化

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由表1可知,攀枝花市烟区土壤有机质变幅为4.2-39.0g/kg,平均20.0g/kg,变异系数为41.4%。与2009-2010年土壤调查数据相比,全市土壤有机质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达到23.0%,年均下降4.6%。从3个产区看,米易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仁和区有机质含量最低,与2009-2010年相比,米易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4.9%,而仁和区烟区和盐边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分别降低了39.0%和22.4%,年均分别降低了7.8%和4.5%。从变异系数看,与2009-2010年相比,3个产区有机质变异系数均降低,尤其是仁和产区和米易县产区变异系数大幅度降低,这可能与取样量小有关系,也可能是由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所致,如2009-2010年结果表明。仁和区和盐边县分别有超过8%和10%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分别高于30g/kg和40g/kg,而本次调查显示,在用3倍标准差法排除异常值后,没有一个土样有机质含量高于35g/kg。

从有机质分布范围看,全市有超过54.71%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或极低,适宜土壤比例仅为31.18%(表2)。从地区看,仁和区和盐边县分别有76.48%和58.34%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或极低,而米易县仅有14.5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不同烟区土壤有机质升高或降低与当地的施肥水平、肥料结构有很大关系,米易县烟区在施肥方面可能不仅注重商品有机肥施用,也可能有大量秸秆还田,而仁和区和盐边县烟区可能在秸秆还田方面有所欠缺。

2.2 碱解氮含量现状与变化

碱解氮能够较灵敏地反映土壤氮素动态和供氮水平,其在土壤中的含量与后作产量及吸氮量高度相关。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碱解氮变幅为29.2-255.0mg/kg,平均105.6mg/kg,变异系数为42.2%。与2009-2010年土壤调查数据相比,全市土壤碱解氮稍有降低,降低幅度达到9.5%,年均下降1.9%。从3个产区看(表1)。米易县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远高于仁和区和盐边县。与2009-2010年相比,米易县烟区土壤碱解氮大幅度提高(增幅为26.5%)。盐边县烟区则大幅度降低(降幅为21.6%),仁和区烟区碱解氮含量下降11.0%。从变异系数看,与有机质变化基本一致,与2009-2010年相比,3个产区碱解氮变异系数均降低,其原因可能与有机质一样,与样本量较小有关系。

从碱解氮分布情况看(表3),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碱解氮大部分含量适宜或偏低,有利于施肥调节,仅有15.48%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从不同烟区看,米易县烟区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较高,而仁和区则有近1/3土壤碱解氮含量较低,同时有近60%土壤较适宜,盐边县烟区则较为分散,变异系数大。3个烟区土壤碱解氮变化趋势与有机质一致,其原因也应该一致。

2.3 分区相关分析及施肥意见

由于攀枝花市烟区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取样范围又相对集中,因此对不同烟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进行分类比较,以便对施肥调整建议有更好的针对性。

2.3.1 仁和区烟区 仁和区烟区取样主要集中在大龙潭和平地两个地方,且以红壤为主,因此对两个地方土壤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平地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大龙潭,平均高幅为5.9%,碱解氮含量则基本一致:平地烟区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高于大龙潭,而碱解氮则低于大龙潭。仁和区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低含量范畴,碱解氮含量属于适宜范畴。基于烟草对氮肥的敏感性,在施肥上应该注意氮肥控施,在培肥土壤上应该注意加大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以及施用商品有机肥等措施,着重提高土壤有机质。

2.3.2 米易县烟区 米易县烟区样本主要集中在普威镇,在分类比较时以土壤类型进行区分。土壤数据结果(表5)表明,紫色土的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分别比红壤高出29.9%和26.9%,明显高于红壤,且由于紫色土样本量高于红壤,因此总体样品结果与紫色土接近。其他类型土壤样本过小,未作统计。总体上看,米易县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适宜范畴。碱解氮含量属于丰富范畴,在施肥上应该注意严格控制氮肥,通过使用有机物料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2.3.3 盐边县烟区 盐边县烟区土壤数据(表6)表明,和爱烟区和新九烟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明显高于红格烟区,红格烟区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明显偏低:变异系数表明,3个烟区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在施肥上应该注意,和爱和新九烟区应加大秸秆还田等措施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红格烟区在加大秸秆还田等措施的同时,在可控范围内提高氮肥用量。

3 结论

篇3

关键词 农业土壤养分;评价分析;丰缺指标;陕西韩城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88-02

Abstract Taking agricultural soil of Hancheng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in 2013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mpared with the soil nutrients in 1982,and then used the Exce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data.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ricultural soil in this area was mainly alkaline 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 and alkali hydrolyzed nitrogen all reached the appropriate level,but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was lack,available potassium achieved an extremely rich level. Compared with 1982,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alkali solution nitrogen,available phosphorus,available potassium content of agricultural soil in Hancheng City in 2013 ha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oil nutrients;evaluation and analysis;index of abundance and deficiency;Hancheng Shaanxi

土壤B分状态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土壤养分的含量决定了土壤肥力的质量[1]。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相关研究,例如1843年英国的洛桑学者对小麦连续耕作的研究、1888年美国学者在密苏里州的Sanbornfield研究[2]以及在1878年德国学者Halle的EternalRye研究[3]。另外在国内,1933―1936年丁颖教授进行了水稻施肥试验,20世纪20―30年代王政教授对华北地区小麦和玉米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土壤肥力及耕作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丰缺有极大的影响。韩城地区水热条件比较适中,一直以来以灌溉农业为主,由于长期受到耕种以及土壤肥料的影响,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和分布情况稍有改变。

通过对韩城市1 105个农户农业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的测定、分析与评价,了解农业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以及通过1982年与2013年研究地区农业土壤养分对比,了解土壤养分在研究区域不同时间的分布现状,以便于分析农耕土壤施肥存在的问题,并对土壤肥力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措施,使人们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施肥、提高农业土壤肥力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农业产品的产量。

1 研究区概况及分析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韩城市的地理位置为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隅,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5°00′~35°83′、东经110°00′~110°54′,总面积约1 621 km2,耕种面积约267 km2。研究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3.5 ℃,年均降雨量约为559.8 mm。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1.2.1 样品采集。数据来自于国家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在2013年对韩城市农业土壤的测试数据。该项目对韩城市农业土壤采样的处理方法为采集耕作代表性土样1 105个(有些指标不满足),土层深度为0~20 cm,每块地取15~20个样点混合,然后将土样带回试验室内进行风干、筛选处理。

1.2.2 样品的处理。土壤各养分的处理方法都不相同,pH值的测定采用了电位法,有机质的测定采用了油浴加热重络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的测定采用了消化―凯氏蒸馏法,碱解氮的测定采用了碱解扩散法,有效磷的测定采用了0.5 mol/L NaHCO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的测定采用了1 mol/L中性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

1.3 数据分析

根据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并制定表格,对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含量丰缺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含量概况

通过对2013年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测定的数据统计整理得出:韩城市农业土壤土性为碱性土,pH值为7.5~8.5(碱性)的土壤所占比例超过99%;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偏向适量水平,在所采集的样本中有机质在15~30 g/kg范围内、全氮在0.8~1.6 g/kg范围内、碱解氮在60~90 mg/kg之间所占比例分别为67.69%、81.56%、40.62%。碱解氮极缺乏比例相对较低,另外缺乏区土壤占到全市农业土壤的12.51%,需要十分重视并改善;有效磷比较缺乏,缺乏区土壤占据全市农业土壤的32.49%,适量区占的比例为28.87%,也需要多关注和改善;速效钾的含量较为丰富,极丰富区土壤占全市农业土壤比例超过45%,只需稍微改善即可(表1、2)。

2.2 农业土壤养分含量现状分析

由2013年农业土壤养分化验结果显示,并根据表2、3可以得出韩城市农业土壤pH值介于0.1~8.1之间,农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养分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3.10~101.00 g/kg、0.02~2.94 g/kg、9.8~444.0 mg/kg、1.10~174.80 mg/kg、21.00~1 312.00 mg/kg。

2.2.1 土壤pH值现状与分析。韩城市农业土壤平均pH值为7.89,其中pH值8.5(极碱)的土壤样品数也为0。由此可知,韩城市农业土壤以碱性土为主。

参考农业技术网对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酸碱性为中性或接近中性,大多数作物在土壤pH值为6.5左右时各营养元素的吸收效率最高,养分在pH值为6.5~7.0之间时见效性最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最有利。经过多次观察和对所采集样本所在研究区经纬度进行分析排序以及统计计算发现,在不同的经纬度中不同pH值土样个数都不相同;在1 105个农户采样土壤样品的分析过程中发现,韩城市碱性土越是往东部、北部区,pH值越高,碱性越明显。

2.2.2 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现状与分析。由表2、3可知,韩城市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是20.66 g/kg,中位数(18.90 g/kg)比均值小,但差距不是很大,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别是7.69 g/kg和0.37,变异系数在0.1~1.0之间,说明有机质的变异情况属于适当变异。由有机质的变化范围(3.10~101.00 g/kg)可知,有机质跨越程度较大,其中有机质含量 50 g/kg的样品有5个。其中,有机质含量位于适量水平的占土幼苁的67.69%。由此得知,韩城市农耕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适宜状态。

有机质是土壤成分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也是土壤肥力好坏的象征,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说明土壤肥力越好,相反则越差。由于韩城市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年均降水量相对适中,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相对较高,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积累。另外,在沈阳市20年的研究[4]和河北省几种必要耕作农业土壤肥力的定点测定中[5],也说明了施用化肥对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适当施用有机肥是韩城市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使植物在生长过程有充足的营养,从而快速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2.2.3 土壤全氮含量现状与分析。韩城市农业土壤全氮均值为1.00 g/kg,变幅在0.02 ~2.94 g/kg之间,中位数与均值相当,标准差为0.27 g/kg,变异系数为0.27。土壤全氮含量为3.0 g/kg(极丰富)的土样总个数分别15、179、898、9和0个。土壤全氮含量为适量偏缺乏水平,适宜量占土样总数的81.56%,由此可得,韩城市农业土壤全氮含量属于适量水平。

由表2可知,韩城市农业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含量都位于适量偏向丰富的水平。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应关系,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随之全氮含量也高,有机质含量低的地区相对应的全氮含量也同样变化。由张绪美等[6]的研究数据再结合韩城市农业土壤研究进行推断,韩城市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多是该市农业土壤全氮含量增加的因素之一,若有机质含量较为适量,则全氮含量也位于适量水平。土壤的全氮和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各因素中必不可少的2个参数。因此,在从事农耕活动中给作物施氮肥也提高了全氮的含量,以上因素对韩城市农业土壤全氮的含量增加有积极的影响。

2.2.4 土壤碱解氮含量现状与分析。由表2、3可知,韩城市农业土壤碱解氮均值为91.355 mg/kg,已达到丰富的程度,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9.8 mg/kg和444 mg/kg,中位数为87 mg/kg,与平均数相差不是很突出,标准差为36.65 mg/kg,而变异系数等于0.40,属于适当变异情况。其中碱解氮含量120 mg/kg的土样总个数为154个。碱解氮分布在适量和丰富水平上的较多,分别占土样总数的40.62%和32.37%。由此可得,韩城市农业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已达到适量偏向丰富的水平。

由表2、3可知,土壤有效态氮丰缺情况相比全氮好得多,土壤的全氮含量意味着土壤氮素的总储存量和供氮强弱程度,而碱解氮含量的高低直接说明土壤的供氮强弱程度,该区的碱解氮平均水平已达到丰富的水平,说明韩城市农业土壤供氮能力极强。大多数的土壤氮素来源于有机质,由表2可知,土壤有机质与全氮之间有相应的联系,全氮与有机质又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该地农业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为适量情况,两者对土壤碱解氮含量高低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提高有机质含量和增施氮肥对提高农业土壤碱解氮含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2.5 土壤有效磷含量现状与分析。韩城市农田土壤有效磷的均值为21.158 mg/kg,有效磷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1 mg/kg和174.8 mg/kg,其中有效磷含量40 mg/kg的土样总数为148个。各水平占总采样土壤的比例分别是8.69%、32.49%、28.87%、16.56%和13.39%。由此可得,韩城市农耕土壤有效磷含量属于中等偏向缺乏状态。

由表3可知,韩城市农田土壤有效磷均值已达到丰富水平,中位数为12.4 mg/kg,比均值小,而且相差也比较大,标准差为24.49 mg/kg,变异系数已超过100%,已达到1.16,表明该研究区有效磷离散程度有较强的变异性。又因地壳中磷元素含量较低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土壤磷素供应不足。综上所述,韩城市农业土壤处于缺磷状态。

2.2.6 土壤速效钾含量现状与分析。韩城市农业土壤速效钾的均值是209.63 mg/kg,已到极其丰富的状态,采样样品中速效钾含量在21~1 312 mg/kg之间来动,其中速效钾 200 mg/kg的采样土壤样本总数是502个。土壤速效钾含量各水平占总采样土壤的比例分别是0.09%、0.63%、14.30%、39.55%和45.43%。从最小值和最大值可知,采样土壤速效钾含量跨度范围较大,平均水平较高,均值已达到极其丰富的水平,中位数比均值小但差距不大,变异系数为0.36,属于适中变异。由此可得,韩城市农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属于极丰的状态。

韩城市农业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比较丰富,各比例中大概有15%偏于中低水平,加上适当地给农田施钾肥,对喜钾性的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从而提高韩城市农产品的产量。

2.3 研究区土壤养分差分析

表4为1982年与2013年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低值、最高值与平均值的对比情况。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各土壤养分含量的最高值与平均值均比1982年高,另外2013年土壤有机质与有效磷的最低值比1982年高。2013年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水平比1982年增加了8.17 g/kg,土壤全氮比1982年增加了0.37 g/kg,土壤速效钾比1982年提高了38.7 mg/kg,而碱解氮平均提高了41.36 mg/kg,有效磷变化更加突出,大约增多了15.5 mg/kg。

结合表2、3,从2013年对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韩城市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相比1982年皆有大幅度提升,特别是速效钾增加最为明显,均值已经达到极其丰富的程度。2013年韩城市各土壤养分平均值提高的幅度说明了当地在这30余年耕作中更注重土壤肥力的提高,从而改善了韩城市农业土壤养分在1982年缺失的状况。

3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韩城市农业土壤以碱性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都达到适量状态;而有效磷的含量较为缺乏;速效钾含量已达到相当丰富的状态。与1982年相比,2013年韩城市农业土壤各养分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机质、全氮等5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的变异系数相对比较大,离散情况较突出。

4 参考文献

[1] 郑立臣,宇万太,马强,等.农业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4,23(5):156-161.

[2] MITCHELL C C,WESTERMAN R L,J R,et al.Overview of long-term agronomic research[J].Agron J,1991,83:24-29.

[3] SCHJONNING P,CHRISTEN SEN B Y,CARSTENSEN B.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fes of sandy loam Receiving animal manure,mineral fertileizer or no feytilizer for 90 years[J].European J Soilsci,1994,45:257-268.

[4] 李纪柏,崔永峰,余玉佩.沈阳市土壤养分变化趋势与原因分析[J].中国农村小康科学,2005(10):49-50.

篇4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龙粳26

供试秸秆腐熟剂:淮安大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秸秆腐熟剂,用量为2公斤/亩。用泥土拌匀后立即撒施到铺好秸秆的田内,加快秸秆腐解。

2.试验地情况

本试验共设5个监测点,连续三年施用秸秆腐熟剂。各监测点土壤养分见表1。

3.试验方法

秸秆用大型牵引机配套秸秆粉碎机就地粉碎,稻秆切成5厘米碎秆。用深耕深松机等机具将粉碎的秸秆深翻入土25厘米左右,或用耕翻机将没有粉碎的作物秸秆直接翻入土中30厘米左右。

此试验为长期定位试验,连续三年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试验共设2个处理,分别为:

处理1:对照

处理2:秸秆还田加腐熟剂

4.田间管理

按照水稻“四化两管”栽培技术模式进行管理。

二、结果与分析

1.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秸秆还田对土壤pH值的影响

各监测点土壤pH基础值分别为6.62、6.64、6.75、6.78、6.72,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后的土壤pH分别为6.50、6.60、6.70、6.70、6.60,变幅在0.01~0.03个单位,均在误差范围内,表明短期的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对调节土壤pH值没有明显影响。与实施前背景值相比,各监测点的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pH分别调整-0.03、0.01、0.03、-0.01、-0.01个单位。表明秸秆还田短期对土壤pH的影响不大。

(2)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项目实施前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4.3、34.8、36.2、36.1、35.5g/kg,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后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分别至36.8、36.7、37.4、37.9、37.8g/kg,与实施前背景值相比,5个水稻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处理的监测点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2.5g/kg、1.9g/kg、1.2g/kg、1.8g/kg、2.3g/kg。表明秸秆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加腐熟剂能更好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

(3)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5个监测点土壤全氮含量基础值分别为1.56、1.63、1.83、1.84、1.72g/kg,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后,土壤全氮分别为2.01、2.04、2.24、2.26、2.16g/kg,与实施前基础值相比,5个秸秆还田加腐熟剂的监测点土壤全氮分别增加0.45g/kg、0.41g/kg、0.41g/kg、0.43g/kg、0.44g/kg。表明秸秆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秸秆还田加腐熟剂能更好的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

(4)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5监测点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基础值分别为34.2、34.6、37.2、36.9、36.8mg/kg,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效磷分别为34.3、34.2、35.8、35.9、34.8mg/kg,与对照相比,5个水稻秸秆还田加腐熟剂的监测点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2.4mg/kg、2.1 mg/kg、2.7mg/kg、2.7mg/kg、1.9mg/kg。表明秸秆还田能更好的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

(5)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各监测点土壤速效钾含量基础值分别为97、98、100、99、98mg/kg,秸秆还田加腐熟剂后,土壤速效钾分别为115、111、122、120、118mg/kg,与实施前基础值相比,各监测点的秸秆还田较对照的土壤速效钾分别增18mg/kg、13mg/kg、22mg/kg、21mg/kg、20mg/kg。表明秸秆还田明显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秸秆还田加腐熟剂能更好的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起到了培肥地力的作用。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黄河风情线;柳树穴;全盐;pH;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1],是陆地生物圈的重要碳库[2],提供了作物生长所需的95%以上的氮、硫以及20%~70%的磷。其中, 慢性组分的分解是矿化氮和其他养分的重要来源,并为土壤微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 3],其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合成过程可影响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4] ,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 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土壤全盐含量也是评价土地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的盐渍化等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土壤的全盐对土壤的保护和改良有重要的意义。土壤pH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不同植物对土壤pH的最适范围不同,pH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植物的生长,且土壤pH对土壤元素转换、微生物区系、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均产生重要影响,并因此对植物生长产生一定作用[ 5] 。土壤pH决定着土壤矿质元素的溶解度和分解速度,pH 6~7的微酸状态下,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的生长最适合[6]。

兰州市坚持建设节约型城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增加城市绿量,营造精品园林,建设优美环境,创建园林城市”为目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依法治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百里黄河风情线风景优美,被誉为兰州市的“外滩”,但黄河沿岸行道树柳树长势差,寿命不长,使城市绿化高投入低产出,且影响了城市绿化美化的景观效果。研究对黄河风情线沿岸行道树柳树穴的土壤有机质、全盐含量、pH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为黄河风情线绿化植物类型的合理配置,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采集

2012年10月分别对北滨河路中山桥―龙源、北滨河路安宁桥―省委党校、北滨河路省委党校―银滩桥和南滨河路秀川―兰炼火炬等地的分车带、柳树穴土壤的0~20、20~40、40~60、60~80 cm 4个层次用土钻采样,共25个样点。其中,龙源段3个,省委党校段11个,银滩桥段5个,兰炼火炬段6个,共采取土样100个。

1.2测定方法

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分别过0.5 mm和0.25 mm筛[7],按5∶1的水土比进行振荡,过滤后备用,测定有机质、全盐含量、pH。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土壤全盐含量采用雷磁DDS307电导率仪测定;土壤pH采用HANNA211酸度计测定[8]。

1.3数据的处理

试验获得数据经Excel、SPSS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黄河风情线行道树柳树穴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是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分解产生的腐殖质酸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有机质中的有机物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9]。结果表明,黄河风情线沿岸柳树穴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差别较大,分别对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土层进行测量,不同土层最大值分别为67.98、28.87、28.82、23.67 gkg,最小值分别为5.83、0.82、1.42、3.19 gkg,平均值分别为24.20、14.07、11.81、4.58 gkg。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肥力状况分级标准[10]进行统计,0~20 cm土层高肥力土样占76.0%,中肥力土样占4.0%,低肥力土样占12.0%;20~40 cm的土层高肥力土壤占48%,中肥力土样占20.0%,低和极低肥力土样占32.0%;40~60 cm的土层高肥力土样占32.0%,中肥力土样占24.0%,低和极低肥力土样占44.0%;60~80 cm的土层高肥力土样占35.3%,中肥力土样占23.5%,低和极低肥力土样占35.2%。表明表层土壤肥力较高,深层土壤肥力较低。不同的采样地段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北滨河路中山桥―龙源段有机质平均含量最高,银滩桥―南滨河路秀川桥段有机质平均含量最低(图1),这与土壤的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均有密切的关系[11]。

2.2黄河风情线行道树柳树穴土壤全盐含量分析

土壤中盐类主要为碳酸氢盐和硫酸化物[12],不同土层深度的全盐含量不尽相同,0~20、20~40、40~60、60~80 cm土层全盐含量最大值分别为2.11、2.62、3.46和3.50 gkg,最小值分别为0.16、0.19、0.22和0.16 gkg,平均值分别为0.65、0.60、0.75和0.92 gkg;根据土壤盐渍化程度[13]测定结果统计,全盐含量小于1.0 gkg即土壤为非盐渍化土壤,

在0~20 cm土样占84.0%,在20~40 cm土样占84.0%,在40~60 cm土样占84.0%。在60~80 cm土样占86.5%;全盐含量在1~3 gkg即土壤是盐渍化土壤,在0~20 cm占土样16.0%,在20~40 cm土样占16.0%,在40~60 cm占土样12.0%,在60~80 cm占土样23.5%;土壤表层有极少部分土壤处于盐渍化,深层土壤盐渍化较严重,说明该地盐分离子的运动趋势以聚积为主,淋洗脱盐很少。不同采样地的盐分含量高低也是有差别的,南滨河路秀川―兰炼火炬的盐分平均含量高于北滨河路中山桥龙源段(图1),这与该地特殊的气候,如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等条件因子有密切的关系[14]。土壤大多数仍属于非盐渍化土壤,部分全盐含量高的土壤可选择种植耐盐植物。

2.3黄河风情线行道树柳树穴土壤pH含量

土壤pH是反映土壤酸碱性的指标,能影响营养元素的可利用性,对土壤肥力性质有较大的影响[15]。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全盐量与pH的正相关性呈增大的趋势[16]。我国土壤的酸碱度分为5级,pH

3讨论与结论

(1)测定结果表明,黄河风情线沿岸行道树柳树穴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肥力高,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北滨河路中山桥―龙源段有机质平均含量远远高于南滨河路秀川段。总体分析,处于中高肥力的土壤占多数,低和极低土壤肥力的土壤较少。由于城市园林植物的枯枝落叶、修剪的枝、叶和草都被运走,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不断减少,因此,必须重视绿地土壤中有机质的补充,可以将城市园林废弃物集中堆沤腐熟后作为有机肥料使用,同时也可使用重金属含量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城市污泥以及其他有机物,这样既可以将城市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也可改良城市绿地土壤理化性质[18],虽然黄河风情线沿岸土壤的肥力较适合植物生长,但要栽培根系较发达的乔木植物,深层土壤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良与优化。

(2)黄河风情线沿岸柳树穴土壤的全盐含量较低,北滨河路―龙源段全盐平均值含量最低,土壤绝大多数处于非盐渍化,对植物生长不产生盐害作用,60~8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部分较高,可选择种植耐盐作物,或对部分盐渍化土壤进行改良,常用的改良方法有土壤改良培肥,水利改良(水利工程,洗、压盐法等),化学改良(常用的化学改良剂有含钙物质,例如石膏、风化煤、粉煤灰、炉渣)等[19]。

(3)黄河风情线沿岸柳树穴土壤大多数为碱性,只有少数是强碱性土壤,且土壤的pH随着土壤的深度增加有所增大,但都在碱性植物可以生长的范围之内。城市园林土壤为中性偏碱,这与园林工程建设时大量利用客土有关,同时由于融化道路积雪的氯化钙、氯化钠和其他盐类随地表径流积累在土壤中;建筑废弃物中水泥、砖块和其他碱性混合物中的钙释放;大量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的灰尘的沉降,使土壤成碱性。植物长期生长在碱性土壤环境中,易导致生理性缺铁[20]。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种植时,必须注意适地适树、适地适花(草),或者通过施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的酸碱性,达到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牡丹,李志忠,刘永泉.土壤有机质研究方法进展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7,26(3):249-251.

[2]PostW M,Emanuel W R,Zinke P J,et al.Soil carbon pools and world life zones[J].Nature,1982,298:156-159.

[3]Baldock J,Nelson.Soil Organic Matte[M].Sumner M E.Handbook of Soil Science.Boca Raton (USA):CRC Press,1999:187-189.

[4]袁可能.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61-295,336-544.

[5]杨世琦,张爱平,杨正礼,等.黄土高原果园土壤 pH变化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6):1385-1387.

[6]姜汉侨,段昌群,杨树华,等.植物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9-280.

[7]卢瑛,龚子同,张甘霖.南京城市土壤的特性及其分类的初步研究[J].土壤,2001(1):47-51.

[8]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9]张勇,庞学勇,包维楷,等.土壤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10):72-78.

[10]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1]章明奎,徐建民.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对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2002(3):277-282.

[12]阎洋.对于盐碱地园林绿化栽培技术的探究[J].北京农业,2012(9):58.

[13]李明,周静永.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1):36-39.

[14]王海林.共和盆地弃耕地盐碱化主成分分析[J].草原与草坪,2008(6):61-65.

[15] 赵军霞.土壤酸碱性与植物的生长[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6):

[16]郑汐,王齐,孙吉雄.中水灌溉对草坪绿地土壤理化性状及肥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1(2):61-64.

[17]蒲小鹏,郑立颖,许正强,等.兰州市五泉山公园古树土壤营养分析[J].草原与草坪,2011(3):81-84.

[18]韩继红,李传省,黄秋萍.城市土壤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改善措施[J].中国园林, 2003,19(7):74-76.

篇6

1 安阳市概况

安阳位于河南省的最北部,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市耕地面积410148hm2,土壤分为潮土、褐土、石质土、棕壤土等9个土类,22个亚类,34个土属,107个土种,其中潮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68.28%,褐土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5.51%。

2 材料与方法

2.1 土壤采集

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的要求,在全市410148hm2耕地每6.67-13.33hm2(平原区6.67-33.33hm2,丘陵区每2-5.33hm2)采集一个,时间为秋季作物收获后、整地施基肥前,采样深度20cm,采用“S”或者“梅花”型布点,15-20个点混合后四分法取1kg样品。利用GPS获取土样样品的地理坐标,记录采样地块的基本信息。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试项目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等。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油浴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碳酸氢铵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有效磷;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测定速效钾;凯氏定氮法测定土壤全氮;电位法(水土比为1:2.5)测定土壤pH值[1]。

3 结果与分析

3.1 耕层养分现状

通过对2005-2011年采集的34496个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剔除异常值,筛选出耕层土壤化验数据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4.9g/kg,最高值31.7g/kg,最小值3.2g/kg,标准差2.29,变异系数0.15;土壤全氮含量平均1.13g/kg,最高值2.26g/kg,标准差0.25,变异系数0.22;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14.6mg/kg,最高值75.3mg/kg,最小值0.9mg/kg,标准差4.93,变异系数0.34;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119mg/kg,最高值395119mg/kg,最小值41119mg/kg,标准差27.14,变异系数0.23;pH值7.9,最高值8.6,最小值5.5。

对照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级标准,安阳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属于4级、全氮属于3级、有效磷属于3级、速效钾属于3级。

3.3 耕层养分变化分析

2005-2011年数据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的耕层土壤养分数据比较,结果表明(表1):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有所上升,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

表1 土壤养分含量对比表

3.3.1 土壤有机质变化分析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经过29年的变迁,安阳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上升了3.5g/kg,增幅达3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安阳市大力实施“沃土工程”,推广夏季高温积肥、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带动了商品有机肥的快速发展,对土壤的结构、能量、酶、水分、通气和微生物活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3.3.2 土壤全氮含量变化分析

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受自然因素如母质、植被、温度和降水量等影响,同时也受人为因素如利用方式、耕作、施肥及灌溉等措施的影响。通过2005-2011年安阳市耕层土壤全氮分析结果较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上升了0.4g/kg,增幅达51.87%。

3.3.3 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分析

2005-2011年安阳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14.2mg/kg,较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大幅增加,增幅高达123%。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大幅增加与大量使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复合肥有直接关系,由于磷肥施肥方式的粗放,导致磷肥利用率并不高,主要是在耕层土壤表层累积。

3.3.4 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分析

2005-2011年安阳市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值119mg/kg,较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降低了29mg/kg,降幅达20%。土壤有效磷含量的降低,一方面是由于钾肥价格持续升高,钾肥使用率偏低;另一方面,虽然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和复合肥的大量使用,但是农作物产量不断提高,作物需钾量相对较大,土壤中的钾元素未得到及时补充;还有就是粗放的施肥方式,造成了钾肥利用率低和土壤速效钾含量的降低。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2005-2011年安阳市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耕层土壤样品化验分析结果,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层土壤数据对比分析,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稳步提升,但仍处于较缺乏和中等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上升趋势,增幅明显,处于中等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降幅明显,处于较低水平。

建议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由于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等突出效果。在当前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生产中,须进一步抓好有机肥的推广和使用。

2.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的提升。

3.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农业成本增加、资源浪费、农业面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测土化验、田间试验等建立作物主要施肥体系,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施肥方案,使施肥量达到最佳水平,满足农作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推广服务中心.土壤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篇7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teaching in soil science courses and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and based on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not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ncrete application in soil science course, and obtain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soil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学不仅是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而且还是高等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自然资源日益短缺、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都是土壤学服务的领域),学习土壤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1-2]。

由于土壤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知识面广,概念繁多,知识抽象,理论性和实践性强,而长期以来土壤学课程以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为特征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导,形式单调,只注重对学生以授为主的单向知识传递,因而造成学生完全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理解和整理过的土壤学相关理论知识,缺少师生教学互动,也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发现、思考和解决遇到的实际农业生产问题,更不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缺乏主动探索土壤学学科领域知识的精神,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科研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3]。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文件也要求深化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改革,改革传统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因此要想克服以上土壤学课程的传统教学缺点,只有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提高和激发学生对土壤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好学、教师乐教,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土壤科学探究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土壤学课程中运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

1 探究式教学法内涵

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它不同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聆听、接受、模仿”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主要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科学问题的诱导下,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相互广泛合作讨论,为学生创造探索疑问、自由表达、深入讨论问题的空间,使学生能自主完成探究学习、与本课程相关知识内容学习以及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4-5]。

探究式教学法突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学能力为教育理念,发散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知识通过自我探究学会学习的一种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能力以及为日后创新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作为探究式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在充分驾驭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前提下,依据教学要求筛选科学合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释疑”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融洽的探究气氛,促使探究顺利开展,把控探究广度和深度,客观、公正评价探究的得失经验。另外,学生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主人,在按照教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明晰探究目标,提高探究自觉性,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掌握探究方法,深入交换探究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探究成果。由上可知,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说,探究式教学是教师为“导师”和学生为“主人”的双方都参与的教学活动,是师生携手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新知识的途径。它不但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高等教育任务,而且也符合当前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4,6]。

2 探究式教学在土壤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2.1 科学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身求知欲

探究式教学活动紧紧围绕着探究问题展开。创设一个科学合理的探究问题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明确探究目标。这就要求教师科学设置一些既符合课程教学内容,又不越过学生知识面难度的适中问题情境。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实验观察、查看数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与土壤学课程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比如种植绿肥为何能培肥土壤?小麦等作物为何要在春季追施氮肥?油菜为何会出现“花儿不实”[3],这些都能使学生在疑难情境中产生困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探究积极性,与此同时,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6-7]。例如,在讲解土壤有机质时,提出“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水肥气热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起初一看,可简单地认为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气热,土壤有机质矿质化为植物提供养分就满足土壤肥力“肥”这个因素;此时教师可以实时引导下一个问题“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还要考虑到改良土壤方面”,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土壤有机质是如何改良土壤”的疑问,让学生明确下一步探究的任务,顺其自然就产生了深入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主动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会给自学探究增添无限的动力和乐趣。

2.2 围绕探究目标,充分挖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最终完成主体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对开放性科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对于充当“导演”角色的教师来说,应当积极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对探究的问题展开相互讨论,集思广益,鼓励学生提出不同假设和猜想。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和谐的探究教学氛围,让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就是主导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提到的问题做出大胆假设,如种植绿肥的原因是肥料所含的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比较多;油菜会出现“花而不实”是因为没有蜜蜂的传粉等。接下来,教师在制定详细探究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如何寻找科学合理收集证据的资料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试验、观察、查阅文献、调查数据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围绕问题收集有利于问题解开的相关资料。如小麦在不同生长期的需肥特点以及施入到土壤中氮肥的转化和损失等,下一步,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并对假设做出科学的解释,比如小麦春季追施氮肥是由于小麦此时处于拔节期,需要大量氮肥,而氮肥在施入土壤后损失量比较大,所以必须分不同时期施给小麦等。最后引导和帮助学生再次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是否周密、资料收集是否完整和解释是否科学,并对最后的结论做出可靠性评价。若结论与预先假设不符, 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重新确定探究方向,再次重新制定探究方案。比如根据油菜需肥特点,油菜会出现“花而不实”和蜜蜂的传粉没有关系,和油菜缺硼元素有关系;种植绿肥不仅是因为绿肥肥效高,而且能使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转化并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最终引导学生明确种绿肥不仅是增辟肥源的有效方法,对改良土壤也有很大作用。再例如,学生对前文提到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水肥气热有何影响?”这个问题,主要提出了“土壤有机质是否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是否可以改良土壤?”及“土壤有机质是如何改良土壤的?”这三个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积极引导学生从以下2方面去加以探索:(1)土壤有机质给植物提供哪些生长所需要的养分?(2)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是改善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及物理化学性质吗?如果是,如何改善?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土壤有机质矿质化释放植物所需营养元素,包括哪些养分元素?是否能满足一季作物生长需要?若不能满足,如何解决?与此同时,诱导学生弄清楚土壤水分的物理性质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肥力的?这样既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引人入胜,再加之学生自身具有强烈解决问题愿望,问题的释疑也就水到渠成。这些对于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分析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7-8]。

2.3 归纳总结,科学评价探究得失,引深探究

归纳总结,不但是对学生先前探究过程的总结,而且也是对探究成绩的评价,其主要作用是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样在上面的问题中,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领会土壤肥力四大要素(水、肥、气、热)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也就是土壤有机质通过土壤有机质矿质化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物理化学性质来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又如小麦在春季因为土壤中氮肥的转化和损失要追施氮肥,那么磷肥、钾肥是否也需要追施呢?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土壤中磷、钾肥的转化和损失。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简单的科学归纳,概括出要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努力让学生对自学和探究获得的新知识真正运用自如,引深探究,学会举一反三,能独立解决类似问题。这样学生既能收获成就感,又能激发探究热情,为日后探究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当然也要科学评价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学生或各组可以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不仅看最后的结果,也要给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这样可以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7-9]。

篇8

[关键词] 低产田 障碍因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64-02

目前,中低产田严重阻碍了玛纳斯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受水土资源限制,充分挖掘现有耕地的潜力,改良中低产田,能有效提高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一、主要障碍因子

改造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主要是部分耕地干旱缺水盐碱重、土壤瘠薄、板结、漏水、漏肥等因素。

1. 农业结构不合理,致使土壤肥力下降

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19.52g/kg,碱解氮57.67mg/kg,小于60 mg/kg的面积占总土地的63.1%;速效磷小于10 mg/kg的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8.6%。因此要调整农业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2. 地面坡度大,土地不平整,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类型主要有白板土和红板土,地面坡度大多在1.7%左右,土地坑洼使浇水时极易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3. 土壤板结 我县土壤大面积板结,高达55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一大半,耕层容重达1.65g/m3,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渗水和作物出苗。

4. 土层薄、漏水、漏肥

土层薄的土壤保墒和保水、保肥性能差,常引起土壤干旱和缺水缺肥,戈壁红板土和戈壁白板土就是这类土壤。

5. 重用轻养,地力下降

由于人多地少,极易造成土地分配不均,加剧了耕地轮作的困难,土壤缺乏休养生息的机会,再加上一味的追求土地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对土地投入量少,导致地力下降。

二、培肥改良措施

改造中低产田的重点是消除土壤障碍因素和培肥地力,因此要治理盐碱地和培肥地力相结合,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实行以改土为中心,土、肥、水综合治理的方针。

要充分运用和推广现有科技成果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走大农业、高科技和资源集约型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积极做好综合开发的可行性调查和规划设计工作。本着节约资金,重点突破,配套发展的原则,发挥改造中低产田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

1.1 挖沟排水,完善排水系统:排水工程是改善盐碱盐地主要方法,健全干、支、斗、农多级排水渠系,从而保证灌水与排水的平衡。

1.2 加强灌溉管理,用水效率最大化,做到按作物种类、地形情况、土壤条件,适时、适量的科学灌水。以细流沟灌或小畦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措施代替大水漫灌。

1.3 退耕还林,减少土壤水分流失

长期采用精细耕作的方式,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作物的布局进行科学的调整,自然的排水排碱,达成全面治理的目的。

2. 培肥土壤,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使得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

2.1 种植绿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促进土壤熟化

定位检测的结果表明:连续两年种植小麦,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增加0.1%。由此说明种植绿肥草木栖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不重视绿肥的种植,也是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2 秸秆还田对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大有裨益:a增加土壤有机质,通过对大麦、玉米、棉花秸秆还田的试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303%;b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极大的改善作用,提高了土壤肥力;c节约了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了氮肥的投入量和物化成本投入费用;d节本增效。

2.3 积极发展农区畜牧业,实行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质肥料的投入。

农家肥是农业生产中的主要肥源之一,在提高土壤肥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经多年调查由于农民施用了有机肥大大提高了低产田肥力。小麦从之前的亩产250公斤提高到了现在的亩产375公斤。经过几年的改良,土壤逐步转化为灰板土,保水、保肥能力明显增强,土壤中的养份也增加了。

2.4 加强耕作制度,促进土壤风化,实行秋耕冬灌

有机肥和灌冻水配合使用,使土壤能够进行充分的风化,使得土壤充分熟化,对疏松土壤,改良结构豆邮很大帮助,有利于第二年开春的出苗和作物生长。

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大土块经过半个月伏耕后,紧实度由开始的27.5公斤滑落到16公斤,土壤容重由最初的1.53克/立方厘米下滑至1.20克/立方厘米,有助于疏松耕层土壤,加强渗水性能和透气,经过伏耕晒垡的地块对增加土壤的速效养分有一定作用。

2.5 增加投入,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生产效益

2.5.1 进行配方施肥,优化测土施肥

施化肥能为土壤提供有效养分,同时满足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配方施肥不仅可以培肥地力,提高化肥利用率,而且也是增加作物产量,改良中低产田的重要手段。

2.5.2 有机肥和氮、磷肥配合使用

农业生产实践表明:有机肥与化肥各有其优劣,二者如果可以配合使用,能够取长补短,达到最好的效果。由41个定位监测点看,几年来只有11个点施用农家肥,而其它30个点从未施用过有机肥。经过11个点测定分析,一般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的占多数,尤其是土壤有机质含量上升的占73%,全氮增加的占46%。碱解氮上升的占46%,速效磷上升的占64%,表现都呈上升趋势,由此得出有机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如果不施有机肥或者施用甚少都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损失或降低。故有机肥是提高土壤有机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培肥地力的重要肥源。

2.5.3 氮磷配合,增加土壤速效养分

由30个定位监测点测定,氮磷化肥配合施用后,大多数土壤养分含量都会增加。碱解氮增加的占57%,下降的占43%,速效磷增加的占77%,下降的占23%。如果氮磷配合使用,能有效改善土壤中理化性质,土壤速效养分得到补充,增加较快。看来农业生产对化肥的需求是不可替代的,在提高作物产量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6 增加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培肥地力的必要措施

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比较表明,由于长期种植棉花和玉米,盲目施肥并没有根据土壤的微量元素丰缺进行,大大降低了土壤中硼、锌的含量,眼中的会影响到各种作物的正常生长,因此,在中低产田改良中,应注重硼、锌等微肥的使用量,使之达到增产的目的。

三、结论

改造中低产田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配方肥料,充分结合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因地制宜制定综合措施,有机肥是培肥地力的条件关键所在,以有机肥为主,以无机肥为辅才能相辅相成,合理施用化肥,这样才能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化肥的最大效益。使农业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综合改善中低产田,才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篇9

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特别是从2007年6月起,围绕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应对日韩、欧美等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增强安丘农产品出口创汇优势,积极探索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新机制,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使安丘市的农产品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为此安丘市先后被授予全国蔬菜出口第一县、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和山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要想巩固前段成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首当其冲的是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重视有机农业的发展,在于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重视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在于重视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使用。2011年安丘市委、市府提出“有机质提升工程”、“沃土计划”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大幅度改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措施,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2.从农业生产的现状来看,发展有机农业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2.1土壤的改良问题

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对产量的渴望,大量化学投入品的的滥用,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理化性状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如:土壤不同程度的碱化或酸化、土壤养分失衡、土壤通透性降低(板结)、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离子浓度增高、安全性下降等,致使土地质量下降。这一问题不解决,发展有机农业无从谈起。

2.2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的问题

安丘市委、市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将管好“药瓶子”、“肥袋子”当做大事来抓固然很好,但是农民种地为什么要施肥?为什么乱施肥料?为什么要施药?为什么乱施农药?不施化学肥料、化学农药行不行等一些问题却反思的不多。就我市目前土地状况来看,想要改变农民把增加大量化学元素肥料投入、把反复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做为增加蔬菜产量的途径是很难的。对土地贪婪索取,盲目投入,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了土壤破坏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责任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发展之路。要想改变现状,必需让农民从眼盯产量向眼盯土地转变,必需让农民知道只有养地、护地,把土地变肥沃,才能生产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农产品,才能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才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2.3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的问题

有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目前,农民科技素质、科学种田水平较低,目光短浅、盲目追随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农产品、安全农产品是农民种出来的,带有肥残、药残的不安全农产品也是农民种出来的。”,大多数农民生产出带有肥残、药残的农产品,并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处于无奈或知识水平不高,不懂科学使用化学投入品而造成的。政府帮助农民提高科技素质,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引导农民走有机农业的发展路子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解决存在问题,发展有机农业

从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入手是必然趋势,也是根本所在

(1)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繁衍生存条件,对加速土壤养分生物降解过程、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来说,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农民易接受、易推广的土壤改良技术措施。有机肥、生物菌肥投入量过少、施肥不平衡、化学投入品滥用是造成我市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2)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水平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性状、作物生长和化肥的施用影响很大。原因在于:首先,有机质含有作物所需的全部养分,虽然含量低但是却是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土壤中的氮,有95%以上氮素是以有机状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土壤中磷、硫、钙、镁以及微量元素主要来源于有机质,所以有机质多的土壤,养分含量也就多,种植作物就可获得稳产、高产。其次,有机质本身所含物质以及在微生物作用下所产生的维生素和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增强作物呼吸,提高作物细胞膜的渗透性,增强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在少用或不用化学肥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产的保障。第三,有机质中的腐殖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主要胶结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团粒结构好,土壤吸热能力强,土壤松紧度就适宜,不板结,土壤肥力就高。第四,土壤有机质属于有机胶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能吸附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土壤中大部分养分都是在有机质的作用下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避免难溶性磷酸盐的沉淀才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试验证明一份有机质能吸收五份水分,所以说土壤有机质是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的根本。第五,土壤有机质供应土壤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对土壤改良作用重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有益微生物生存的先决条件,只有有益微生物的大量存在,才能保证土壤肥力具有较高水平,为作物生长提供丰富的、全面的养分;才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防止土壤板结,减少固有养分的流失;才能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所以大量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才是发展有机农业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3)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是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的有效途径。农药的使用量决定于病虫害发生程度,而病虫害发生程度又决定于作物的生长状况,作物的生长状况很大程度决定于土壤性状。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土壤性状,才能使作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才能使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作物病虫害发生程度轻,用药量自然就少,污染程度就低。另一方面,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扩大土壤中有益微生物菌群,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改变土壤环境,同样可以减轻病虫危害。再者,农作物病害90%以上并不是由有害生物引起,而是由环境不良、土壤养分不平衡造成,只有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才能改善环境条件、平衡土壤养分、缓冲土壤离子浓度,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作物病害,降低农药使用量。

4.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有利条件

(1)安丘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为我市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政治条件。为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工作,巩固已有成果,自今年开始连续三年实施“沃土工程”、“有机质提升计划”,这些措施为发展有机农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农业生态景观多样,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许多地方如:柘山、吾山、石埠子部分村庄,多集中在丘岭、山区,农民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这也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基础;我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农民在土地利用上、有着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保持、农牧结合等方面丰富的经验。有机农业又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依靠现代的科学知识,在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科学原理指导下对传统农业反思后的新的运用,现在我们只要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正确引导,农民转变高化学品投入耕作习惯,回归传统种植还是易接受的。

(3)安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和农产品出口强市,是中国姜蒜之乡、中国芦笋之乡、中国蜜桃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樱桃之乡。全市有250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商标,38种蔬菜、84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分别有68种和5种产品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安丘大姜、柘山花生被审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种植基地多、面积大,既有被确定的山东省首批12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也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25个重点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示范区,种植集约化程度高,对发展有机农业渴望值高,对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5.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之我见

(1)首先要加强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等方式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意识;整合技术力量,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发展有机农业的好处和正确使用有机肥及微生物菌肥的方法。

(2)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调控,针对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的使用给予一定补助,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菌肥所产农产品在收购上给予优先照顾,不失时机的在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期间,给予种植者以经济支持,为我市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篇10

关键词:双阳区;耕地质量;保护;调研

中图分类号:S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0-0034-2

1 耕地质量保护现状

1.1 耕地数量基本情况

双阳区地处长春市的东南部,是长春市面积最大,集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城区。全区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86.6万亩,水稻播种面积18.4万亩,豆类3.4万亩,蔬菜6.0万亩。全区况人口38.3万,其中农业人口28.7万,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3.7亩。种植业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96.26%。辖区共有4个街道(其中一个没有种植业)、3个镇、1个乡。

1.2 耕地质量基本情况

双阳区现在耕地主要土壤类型为暗棕壤、白浆土、草甸土、黑土、泥炭土、新积土。其中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白浆土、暗棕壤,北部平原区主要土壤类型为黑土、草甸土,在饮马河沿岸零星分布有新积土,在齐家镇、双营乡低平地及沼泽地分布少量泥炭土。

参照农业部关于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的分级标准,通过2007年耕地质量评价,我们双阳区一级地面积为22.1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08%;二级地面积为53.4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19%;三级地面积为31.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三级地面积为31.2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06%;四级地面积为41.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2.91%;五级地面积为25.7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09%;六级地面积为8.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2%;七级地面积为0.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5%。

1.2.1 土壤有机质状况 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双阳区对境内有机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化验,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37%,变幅为1.5-3.0%。2007年通过耕地质量评价项目,双阳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96%,变化幅度在2.74-3.31%之间。2007年与土普时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59个百分点。但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是因为大量玉米根茬以及旋耕根茬还田使农田增加非腐解物状态的有机质,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非腐解物不是纯正的矿化腐殖质,此物需经过若干年方能生成真正的腐殖质。

双阳区耕地和非耕地面积183万亩,各乡镇街土壤有机质含量如表1。

双阳区耕地和非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一级范围内的占22.75%,在二级范围内的占77.25%。

双阳区耕作土壤类型主要有白浆土、草甸土、新积土、黑土、暗棕壤、泥炭土、沼泽土和水稻土,通过2007年耕地质量评价项目,有机质含量分别为2.96%、2.97%、2.94%、2.97%、2.97%、2.94%、2.96%、2.98%,其含量差异不太大。

1.2.2 土壤全氮养分状况 根据2007年测定结果,双阳区耕地土壤中全氮含量平均为0.114%,变化幅度在0.076-0.180%。其中,旱田全氮含量平均为0.004%,变化幅度在0.078-0.180%;水田全氮含量平均为0.113%,变化幅度在0.076-0.165%。在全区各类型的土壤中氮素差异不大,含量最高的是黑土,平均含量为0.117%,含量最低的是泥炭土,平均含量为0.104%。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全氮含量降低了0.015个百分点。

1.2.3 土壤磷素状况 根据2007年化验结果,全区耕地速效磷含量平均为14.759mg/kg,变化幅度在7.066-21.827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比,速效磷含量有所降低,第二次土壤普查速磷平均含量为26.1mg/kg,降低了11.3mg/kg。

1.2.4 土壤钾素状况 根据2007年化验结果,全区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2.656mg/kg,变化幅度在50.728-167.394mg/kg。第二次土壤普查时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65mg/kg,比土普时下降了52.3mg/kg。

1.2.5 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根据2007年化验结果,有效锌含量平均为2.131mg/kg;有效铜含量平均为3.808mg/kg;有效铁含量平均为82.885mg/kg;有效锰含量平均为31.830mg/kg;有效硼含量平均为0.742mg/kg。

1.2.6 土壤理化性状 双阳区土壤以黑土、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为主,土壤pH值以偏酸性接近中性为主。全区pH值平均为5.763。

2 耕地质量保护的主要做法

2.1 耕地深松深翻、增施有机肥

近几年由于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的实施,双阳区2008-2010年深松深翻面积69.5万亩。

双阳区目前有机肥肥源主要是牲畜粪便、鹿粪等,资源总量为180万吨。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应用,牲畜数量逐年减少,有机肥肥源数量逐年下降,同时受农民种地观念的变化,近几年有积肥施用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0%左右,约为1.5万公顷,施用总量为55万吨。

2.2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

自2006年起,双阳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累计210万亩,已经覆盖全区水旱田,同时有的地方达到两次。

2.3 实行宽窄行休闲种植方式

自2007年起累计推广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技术30万亩。

3 耕地质量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3.1 耕地利用结构变化问题

随着我区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提高和高产型玉米品种的种植,土壤中养分的携走量不断加大,土壤中的养分入不抵出,至使土壤综合肥力不断下降。而豆科作物面积越来越少,所以种植结构的变化从耕作角度来看,不利于耕地质量保护。

3.2 耕地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玉米大面积的种植和玉米效益的不断攀升,玉米田氮磷钾化肥施用量的不断提高,土壤板结现象也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商家追求利润的趋使,也使肥料施用的品种的不合理。这些都是导致土壤肥力退化的主要原因。

3.3 耕地土壤侵蚀、板结、干旱、水土流失等问题

我区从地形部位上处于西部台地向东部长白山地过渡地带,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或漫岗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同时由于夏季雨水集中,易造成耕地表层土壤流失。第二由于土壤自然植被的破坏,土壤水土流失也日益加大。第三,“鸡爪岗”地形较多,风蚀比较严重。

3.4 耕地环境污染情况

存在部分耕地环境污染。例如,造纸厂排放的生产污水,水泥厂的水泥灰等;地膜垃圾、方便袋垃圾等;农药、化肥污染等;公路灰尘污染也日益严重。

3.5 耕地质量保护技术方面的问题

耕地质量保护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问题,技术上的支持必不可少,但由于没有较完整、较系统的技术支持,所以操作上医头医脚不能兼顾,所以,耕地保护技术是一项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3.6 耕地质量保护政策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民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很难主动承担耕地地力保护性工作;二是在国家没有经费投入的情况下,土壤地力监测很难实现、或不长久。

4 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措施和建议

4.1 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力度

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政策上支持耕地保护工作可操作性研究;二是建立奖惩分明的制度;三是加大耕地保护性工作的技术研究。

4.2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主动保护耕地的氛围。

4.3 提倡科学种田

不仅从农民着手,更要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着手,使土壤利用与开发更为合理。

4.4 从生态的角度,考虑土壤资源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