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体系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6: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物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知识体系的概念
知识体系是指学习者把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学科知识体系。
2.构建知识体系的必要性
(1)知识发展的需要
目前高中生物必修模块主要注重的是对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的学习,贯穿于其中的知识主线是“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而选修模块更是以“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为基础从微观方面展开,纵观所有知识,脉络清晰,主线明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知识点较分散,不易把握,而构建知识体系能把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一个层次,从原来仅仅注重单点知识学习转变到注重知识内在联系的体系学习,易于比较、归纳和综合,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2)解答习题的需要
高中生物习题考查的趋势已经不再是只从一个角度单独考查某一知识点,而是系统地考查,注重从复杂的知识网络中进行归纳综合,提炼出最佳答案。如2009年江苏生物高考第14题从卵子和的形态特点与功能入手,对细胞器(线粒体的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方面综合考查,2008江苏生物高考第21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平常在复习的时候注重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归纳和整合,连接成体系。
二、生物复习课中构建知识体系的策略探究
1.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呈现方法
(1)线索框架图式
框架图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概括性强,知识内在联系紧密,易于构建,具体构建方法是找点―连线―建网。要求对于本模块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具体如下:
①找点
即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点,特别注意防止遗漏,知识点可以根据范围大小,分为一级知识点和二级知识点:如构建细胞模块专题知识体系时,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就是一级知识点,而组成细胞的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等就是二级知识点。
②连线
连线就是把所找出来的知识点根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连起来,又有主线和支线之分,所谓主线就是连接一级知识点的线,数目一般较少,而支线则是连接二级知识点之间的线,数目众多:如细胞模块部分,主线即为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细胞工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中的二级知识点可以连接为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
(2)中心辐射式
中心辐射式的要点是找准一个关键的切入点,即专题的中心点,以此向外辐射延伸,然后可以二级知识点为中心继续向下延伸,如基因工程部分知识体系可以整理如下:
(3)括号概括式
括号概括式的典型特点就是操作简单、概括性强、清晰明了,主题思路和中心辐射式类似,也是先找准中心,然后向外层层延伸。
2.生物复习课中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1)根据知识发展特点和分层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安排是层层递进的,是按照知识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而安排的,即可从大的角度帮助学生把握生物各个学习阶段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考试大纲对此部分知识的考试内容,即框架明示的主干知识点,立足于教材,并弄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概念和基本理论,而贯穿于其中的基本线索就是各个阶段学习的主干知识点。然后以基本线索为中心向外延伸,就成了基本框架。
(2)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构建知识点
知识不是单独存在的,高中生物学中各模块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整理知识体系也可以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展
开,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对前后知识的衔接、过渡多加注意,并带领学生从深层次挖掘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反思
篇2
关键词:街舞;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实证研究
一、前言
街舞运动是一项新兴的具有激烈竞争而又具有观赏性的体育运动,在我国青少年当中普遍流行,在各类中小学也有普及开展,学生练习兴趣高,参与性强。街舞在我国开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得到国内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相关报道也逐渐增多。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中职学生练习街舞与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也为其他类型学校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挑选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高二年级第二课堂街舞兴趣小组男生22人组成实验组,在高二级随机抽取男生22人组成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google搜索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的中国期刊数据库搜索查阅有关街舞方面的文献资料,结果发现许多与街舞相关的书籍和研究,但是研究主要集中在街舞对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而且主要面向高校学生开展。因此,笔者开始思考在职业中学开展街舞练习是否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基于此,笔者开展了本次研究。
2. 实验法。
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素质进行实验前测与后测,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括:1000米跑、10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
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1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在实验前,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起始水平相当,按照实验研究法的有关原理,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二)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差异分析。
表2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在1000米、100米、引体向上、立位体前屈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定跳远、投掷实心球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这只能说明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个别项目存在差异并不能说明学生的身体素在显著提高。这也许是学生正处于力量发展的年龄阶段所造成的。
(三)实验组实验前后两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实验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成绩指标差异分析。
表4的差异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在1000米 、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在实验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差异较大,证明实验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1000米、1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投掷实心球、立位体前屈方面进步明显,说明街舞练习对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促进身体机能的发展有明显的帮助。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经过四个月的街舞训练,P<0.01,耐力、速度、弹跳、力量、灵敏、柔韧有明显提高。耐力、弹跳、力量、柔韧是街舞训练的主要内容,它是学习和掌握街舞专项技战术的必要条件,中职学生一般街舞专项技术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有益于动作技能转移。通过实验前后对比,通过街舞练习能够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
(二)建议。
练习街舞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身体素质,学习和掌握街舞练习内容,要选择适合中职学生承受一般街舞训练的基础,并且要严格按体育锻炼的要求来进行练习。
学生初步学习街舞时,切不可一下子就加大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做好热身活动,将身体的各个关节、韧带、尤其是膝、踝关节要充分活动开,以免练习街舞时损伤;其次进入一定强度的练习,该阶段练习时间尽可能在30分钟以上;最后采用各种强度的伸拉练习等,另外,练习完了要注意使身体放松。严格按这四个步骤进行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锻炼效果。
由于街舞练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必须严格对学生的练习强度进行控制,练习强度可用“靶心率”控制,靶心率的计算公式:[(220-年龄)-静态心率]*(60%—85%)+静态心率,由上公式可算出学生练习街舞时的心率强度约为[(220-17)-75]*(60%—85%)+75,即152-184(次/分钟)较为适宜。
(作者单位: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教法;学法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
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制定切实有效的课程目标,完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来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以下是我对引导学生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的几点思考。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参考文献:
[1]曾国阳.生物学科初高中教学衔接建议[J].中学生物学,2008:9.
篇4
关键词:高校 志愿服务 发展历程 现状 问题 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76
1 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
志愿服务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学生在实践中的锻炼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志愿服务事业中大学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需要对志愿服务的重大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把素质提升上去,通过志愿服务使生活更加充实。一是使心理的需求得到满足,大学生这个群体相对来说比较特殊,也具有比较高的素质,而且在使命感以及责任心方面都比较强,许多大学生都是觉得自己有责任与义务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的,而且,也非常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来回报社会,志愿服务所讲的奉献与友爱,进步与互助就是大学生具有的独特特点,让他们得到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是许多大学生想参加志愿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丰富社会经验,开展志愿活动通常情况下是以校外的社会需求为主的,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大学生们与社会多加接触,并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方法。时代在不断的变化,社会也在快速的发展,大学生对于校园里的固步自封已不再满足,他们希望能与社会接触,对社会有所了解,并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在以后能快速融入这个社会。三是把道德评价提高上来,现代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主体意识,他们对自我激励与完善比较崇尚,志愿服务活动与志愿者的精神是相辅相承的,他们虽然不会计较报酬,然而,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相应的净化,并且,对社会以及集体对自己的评价也得到提高,这对大学生来讲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四是学习知识技能方面,随着行动的深化,项目变得更加专业,大学生加入这样的活动,就能把业务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对知识也进行了不断的巩固,不但提高了分析能力,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发展历程分析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把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与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实施作为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首要工作。在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中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式进入了实施的阶段。实施十六年以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实施时期,主要特点是借助团的组织网络,把服务理念突出来,大型活动比较多,每一次的活动人数较多,对面上的发动较为注重,通过不断推进志愿服务理念,一步步建立起青年志愿者的组织网络。第二个时期是项目化推进的时期,主要特点是以青年志愿者的扶贫接力计划实施为起点,建设青年志愿者行动突出项目化,共青团组织坚持服务于大局,服务于社会,服务于青年,对广大青年进行引导,为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第三个时期是志愿服务进入新格局的时期,主要特点是社会各界都参与了抗击自然灾害的救灾,为北京奥运会服务等,引发社会的关注,志愿服务理念已深入人们的心里,成为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方式。
3 现阶段我国高校志愿服务中的种种问题和不足之处分析
现在许多高校大学生的行动主要是针对学校组织的活动,缺乏自主参加的意识,只有通过校团的组织开展的这种集中型的活动,学生们才会积极的参加,很多社会公益事业很难把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出来。除此之外,因为学校对志愿者在进行评优时采用了一些奖励办法,导致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这些奖励而加入的。
其次,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稳定性较差,没有宽阔的服务领域,并且只注重形式的服务。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有一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对于工作相对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到了高年级之后因为面临考研或是就业的很多压力,就不再加入这个团队了,这就使得工作发生断层的情况。除此之外,高校的大学生的志愿者们一般也都是在学校的领导下才能开展这样的活动,在学校中,还是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的对象,来参与学校内部与外部的重要活动,例如来宾的接待、新同学的接待,开展一助一的活动等。在做好校内服务的同时,步入社会,开展相关的志愿服务,整体来讲,形式比较单一,服务的领域也不宽阔。
最后一点是高校志愿服务通常都是走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把这种单一的形式改过来,还是喜欢组织一部分人一起行动,来开展一些活动,或者是短期的或者是长期的,这样的活动给高校的志愿者的服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4 新时期高校志愿者服务完善性分析
第一,把志愿服务的理念进行不断的提升,在理论方面要不断强调,志愿服务讲的就是奉献,友爱,进步与互助的精神,这也是高校的大学生们需要具有的价值,在高校中要通过这样的理念进行培养,把这种价值宣传下去,另外,还要多引导志愿者,不但要坚持固有的精神,还要寻找志愿服务的理念与精神,把两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深化这种理念,就会对志愿服务起到有效的作用,能把理念与时代有效的结合起来,为了志愿者行动的支撑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把他们变成大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无论是在报刊,还是在互联网或是其它的媒体要充分的利用起来,通过开展一些事迹报告会、图片展以及摄影等宣传活动,为志愿服务的发展营造更好的宣传氛围。
第二,加强拓宽服务的范围,提高大学生们志愿行动的渗透力度,高校志愿活动本来就应该建立在校园的基础之上,但它面对的是整个社会,甚至国际,除了帮困扶贫,还可进行扫盲活动的开展,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社区进行建设,做一些社会的公益服务活动,面向国际的时候也是一样的,把这种志愿服务的范围进行不断的拓宽,无论是民权,还是社会的正义,还是文化与艺术,到社区的大力开发,以及医院与卫生的领域都要进行不断的拓宽,同时,还要多加对青年们进行鼓励,让他们走向国际,能够把更多的国际义务与责任承担起来,这样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才能面临更多的机会可以选择。
第三,不断拓宽筹备资金的途径,为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志愿者要开展活动,需要不断的推进与深化,当然有很多资源不是只靠一方面的力量可以完成的,所以,一定要把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多方面寻求支援,这样才能顺利的开展志愿服务。
一是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这在一些地区性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已被证明了。二是志愿服务项目可以采取免费与适当收费相结合的方式,志愿服务也不是完全免费的服务,可以收取一些基本的工本费与服务费,这对长期开展活动是有帮助的。三是与学校、学院积极合作,争取资金的支持,使志愿服务开展的工作经费得到有效的保障。四是把志愿服务的基金建立起来,通过各种方法来筹集资金,打开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快速的把基金建立起来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内容。
第四,通过信息化的平台,为志愿者提供管理服务的方法,信息化体系要得到建设离不开现代计算机设备与网络这样的平台,目的是提高志愿者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也标志着志愿者工作的一个水平,所以,首要做的是把志愿者信息化办公的模块完善起来,通过这样的模块对志愿者的管理程序与参与进行不断简化的流程,不但可以能够做到在线注册,还有申请与认证,而且,还能建立电子版的资源库,可以在网上操作项目管理与组织管理。其次,对于网络短信平台等信息化的手段要不断的尝试,根据不同群体志愿者的不同特点,进行协调与沟通,使服务与管理更加快捷。最后,建设信息化团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是要结合实际中的需求,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教育,把他们网络化的办公能力提升起来,再就是对专业人才的选拔,选一些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进来,把组织管理的工作交给他们,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信息化团队,使信息化建设得以持续性的发展。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在现代社会的新形势之下,要把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做好,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一定要把工作的思路明确下来,再进行拓展,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志愿工作,这也是为了保障志愿服务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当然,建立志愿者的工作体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统一的规划,并长期的积累经验,不断的进行思索与创新,最主要的是把它要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这也是对共青团组织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志愿者提出的更大的挑战,就是要能够有勇气挑起这个重担,不怕困难迎面而上,不但能很好的把定位做到位,还要把思路进一步的明确下来,另外,还要有足够的信心,大步向前走去,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要求做到统一的规划与引导,这对于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具有很大的意义,也促进了整个国家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最大的奉献,进而实现志愿服务工作长远发展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小艺.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2,(2).
[2]孙子健.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模式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篇5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教育体系中最受认可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对新课程内容的预习,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课堂教学上的重难点,哪些知识自己可以不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哪些知识自己理解不了需要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解,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1]。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可以掌握新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学概念,不能只将预习作为一项简单的看书活动,而是在预习之后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意识到生物教材中哪些是重难点,自己通过预习掌握了哪些生物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注意分析、归纳生物知识,注重预习中生物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听课,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重要作用。
(二)养成课堂笔记的习惯
高中生物课前预习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但是很多学生都表示在课堂上听懂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无法掌握正确的思路及方法,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只能积极听取教师的讲授,高度的思维集中虽然可以让学生理解、记忆更多生物学知识,但是在课程完成后没有对生物知识进行巩固。高中生物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记笔记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将更多生物知识点集中到课堂笔记中,更能使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对记录的知识点进行吸收,这样才能将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也是实现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养成及时复习、巩固的习惯
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后,学生在课余时间对课堂笔记中知识的及时复习和巩固,对强化学生生物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和巩固是一个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而学生的课后复习便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思维进行整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成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出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生物知识的习惯,这样可以使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在复习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生物学习规律及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养成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的习惯
学生要想彻底掌握高中生物知识不能只依赖于记忆,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并不代表其运用能力,所以学生要通过大量习题训练对高中生物知识点进行转化,从最基本的记忆转化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解答生物习题的整个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深度,而且可以加深对各种生物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将高中生物知识转化成自己东西的有效过程,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习惯。学生在做题训练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知识体系的实际状况,对自身掌握较薄弱的知识内容可以多做一些习题,这对补充学生自身的知识缺陷、弥补知识漏洞有重要作用,从而可以实现学生生物知识系统化建设的目标。
(五)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
在高中生物教学及其他学科教学中很难有学生养成总结学习规律及方法的习惯,这是因为学生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教师的思路作为主要的学习规律,而照搬他人的学习方法很难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所需要的学习规律及学习方法只有依靠自己总结,在实践中才能运用自如,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的自身潜力,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走弯路。
二、结语
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思维导图;策略构建;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053-01
一、前言
教育课改指导纲要指出,要改革教学过程中机械式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模式,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践行这一系列要求,思维导图近年来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并在高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由此可见,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对高中生物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在放射性思维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可理解为,每个人都具备的由神经生理引发、涵盖放射性思考的人体多感官共同参与互动学习的一种思维模式[1]。托尼•巴赞结合自己的不同学习障碍症状实践研究将思维导图定义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学习功能,即传递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活动方式。根据思维导图的概念理解,其具有核心主体呈放射状分布,由图形组成的不同分支代表不同节点,以及焦点分布在大脑中央图形上等几个基本特征。将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模式应用在教学当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形成思维导图工具,对右脑拥有的空间思维,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开发,对左脑具备的逻辑、文字、图像等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激发人脑潜能的目的,促进人脑学习功能的最大化利用。
三、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
(一)加强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改革
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指导性作用。在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这种落后的教学理念已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教育教学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的改革[2]。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来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即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生物课堂的引导者,并促使学生成为生物课堂中的主要参与者与知识构建者,从而改变生物教学中知识的传授与接收方式。利用思维导图提供的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元素来开展生物教学,可以为学生构建出全新的课堂模式。例如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洋葱”这一实验材料不同部位的特点,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并动手实验,使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多个实验得以有效整合。
(二)强化对思维导图的认知
全面透彻理解思维导图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快速构建起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功能的前提基础。思维导图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发散思考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对于其的认知与理解不能从单方面来进行,而应从其所包涵的每一方面来深入学习,这样才能对思维导图有个全面的、准确的认知与理解,才能将其合理恰当的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当中,也才能构建出有效的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例如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式图,S型曲线的数量关系图等,基于已有知识不断进行思维拓展和联系,这便是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构建的关键所在。
四、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在生物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先前所学知识,发现不足,并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传统生物教学复习效果始终不够明显,而思维导图的引入则改变了这一状况。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来开展生物复习课,不仅简化了复习的环节,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3]。例如,在复习“细胞的有丝分裂”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图来回答与之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图示和实验过程提出疑问。
(二)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附录中,共列出了200多条生物概念,理解生物概念是学生掌握生物知识的重要前提基础。但是过多的生物概念给学生记忆大大增加了难度,不仅难记,而且类似的概念还容易记混[4]。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通过恰当的思维导图来向学生解释生物概念,如蛋白质相关概念,利用多媒体构建出蛋白质的思维导图,在导图中将该概念的关键词、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目标等分支清晰表示出来,学生通过一目了然的思维导图可以容易的理解并记住蛋白质概念。
(三)在生物课堂笔记中的应用
课堂笔记在学生的生物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节约做课堂笔记的时间,把握住课堂上教师讲解的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完成生物课堂笔记的制作[5],即运用简洁明了的符号、文字、图画来将生物知识描绘出来,并将存在一定联系的各个知识点连接起来,使之构成一个简洁清晰的知识网路。这样高质量、高效率的笔记可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信心,也有利于提高生物的教学水平。
五、总结
客观而言,高中生物是知识较为繁杂的一门学科,不仅概念众多、理论抽象,而且易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而思维导图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使得生物教学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学生能力培养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提升。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吕露.思维导图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覃香積.应用思维导图建构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吝娜.思维导图教学策略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应用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2,61:158-159.
[4]王飞.试论高中生物思维导图工具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物学,2014,11:19-21.
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复习教学 知识点 知识面 训练
一、引言
对于目前高考理科综合而言,生物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学生得分点和失分点。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是各个学校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此,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高中生物课程复习也就是每一个生物老师的重要工作。
二、高中生物教学复习的重要性
复习课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生物教学也是一样。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对于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的将以往的课程重复一遍,而是要求教师能够将知识点形成一个体系,完成学生对知识整体框架的梳理,完善知识体系。然后对于如何让复习课发挥其作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复习和知识的整理,一直是一个未能统一的话题。笔者认为对于高中生物的复习应该根据高考的大纲要求,根据高考真题的变化和用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为教学的目标。
三、高中生物教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一)巩固知识点要注意以点代面
在高中生物知识的第一次学习中,知识点通常都是按照章节有序的展开。但我们在复习课的时候并不是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学习,而是要求能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完善。因此,在复习课的时候,我们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就可以不必按照原先的章节来复习,可以跳出原来的框架,按照知识点的相关性,一个一个进行复习,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来达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
这种教学方式无需按照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甚至可以采用讲学融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将所了解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再梳理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课讲给其他同学听,通过大家共同的参与,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经验,破除以往学习中的固化思维,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能力。
例如,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如此进行:(1)教师说: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按照顺序将自己所掌握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每个同学都要注意其他同学所讲的内容,不能出现重复;(2)学生甲:每一段基因都包含其特定的遗传信息,而且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段,染色体是其主要的载体;(3)学生乙: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分泌腺进行调节,体液调节也可以认为是神经调节的一个部分,而激素会影响到人体神经系统的发育。等等。
通过这种教学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加深了印象,也可以认识到以前对该知识点的不足,同时在别人的讲解中,也能巩固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学习的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帮助了学生在跳跃学习时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目标。
(二)以线串点贯通每条知识线
高中生物的各个知识点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如何让复习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笔者认为在历年的高考中,生物知识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其考核重点依然是基础知识点。所以对于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仍然是复习课教学的重点,如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点形成脉络也是一个关键要素。因此,在笔者多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通常都将复习分为几个阶段,前面几个阶段主要是将同学们的基础知识点反复的强调和巩固,因为只有在牢牢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熟练和灵活的对其进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因此在刚刚的第一阶段复习中我们是采用以点代面的方式来找出所有的知识点。那么在第二阶段的复习中我们就是要将所学习的知识点总结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形成一整棵知识树的形状。知识树就好像我们学习的指引,通过每一个树杈、树枝,了解整个知识的结构和布局,快速完成复习的目标,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起来需要我们教师来指引,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其理解来完成这一复习任务。
我们可以要求每个同学完成知识树的不同分叉的知识链,然后在这样的分工合作之下,学生晚上对考点串联的复习,再汇总。这样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对复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复习效果。
(三)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知识点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但我们仍应注意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适量的课堂习题和课后习题训练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当然,教师选择的题目可以是多样化的,填空题、选择题或者问答题都是非常好的考察题型。总之,使用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同样的是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四、小结
在高中生物的复习课上,我们要坚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的改变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后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消除简单而重复的填鸭式教育法和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着这样,使用科学的复习方法,必能高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秀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双泉.高考驱动下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的模式构建[J].中学生物学,2011(3).
[2]杨汝生.高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0(2).
篇8
一、概念图简介
高中生物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对于提高高中生的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提高高中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一经被引入便迅速被应用于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尤其是在生物教学中,由于其涉及到分析、推理、判定等内容,因此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概念图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方法,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以衍生,JD・Novak在David P・Ausube意义学理论基础之上优化了教学方法,得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经过发展,概念图阐释概念之间关系的方式为:通过框图将各个与主题相关的概念集中起来,再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以及概念与主体之间的连接完整表达主题所要阐释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连接可以是有规律的,也可以是无规律的,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连接又可以是双方面的连接,从属的概念一层一层逐步表达其含义,一级一级将各个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二、概念图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显著特点
1.辅助学生形成知识网
将课本中所含有的知识体系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建构,需要媒介,而概念图很好地成了这个通道,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概念图可以将这些概念连成网,减轻学生学习生物的难度,稳固学生的认知结构.概念图从生物教学中最为基础的概念入手,将零散的概念、原则、规则等联系起来,整合知识点,形成具有逻辑的框架,帮助学生迁移以及整理知识,培养学生思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行更好的生物学习.
2.修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生物教学中的浓缩与精华,是对某个知识点的简练概括,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完全理解其含义必须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并柔和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很可能出现某种偏差.所以,教师要了解学生已经清楚哪些知识内容,还有那些内容没有清楚,通过概念图帮助学生修正某些概念间的错误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正是由于高中生物知识点非常零散,因此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可以熟练运用各种理论、正确进行实验以及操作各种相关仪器.新课标政策实施以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验设计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并不能够介绍全部的知识链.因此,概念图成了这些知识点连接的结点,学生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概念图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教学教学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使用概念图,能够保证教师完成课堂教学,提高备课的组织性与系统性.例如,教师将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知识建构,按照层级整理一章的内容,使得各个知识点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还可以将前一章的内容与后一章的内容加以联系,使得章与章之间的内容形成一个整体.如,教师在整理《细胞的结构》知识点时,将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三个内容作为一级概念,而后分别解释其功能或者构成等等.
(2)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其优点不可抹杀,但也存在缺点,概念图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将教学内容有条理的从课本中复制在课堂中,从横向上罗列知识点,同时在纵向上将知识点联系起来.例如,教师在教授完高中生物必修1中细胞的生命历程时,从细胞的增值依次排开,将细胞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画出,一步一步推进,再以此为基础将细胞的认识与细胞的分子、构成、输入、输出以及细胞之间的能量转化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辅助学生学习.
(3)概念图在章节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了某一章或者整本书后,需要对其知识点进行串联,巩固知识点,概念图在这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概念图做笔记,在上课时速记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快速掌握其概况,再添加细小知识点.例如,从光合作用出发,其可发出一个呼吸作用,两个反应,三个阶段,并结合光合作用图示,展示呼吸作用与反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此基础上添加知识点,扩展其知识含量,完整学习其内容.
2.概念图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1)概念图在学生预习中的应用
概念图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在帮助学生预习方面也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逻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例如,教师在讲“生命活动的主绍承担者――蛋白质”这节内容之前,让学生进行预习时,就可以让学生利用概念图的方式方法,找到生物、植物中蛋白质的作用,将其进行比对,学生自己在预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对蛋白质的作用以及活动范围等进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负担,而且还能帮助于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生物教师教学的效果.
(2)概念图在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篇9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自制教具;运用;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3-0084-01
自制教具是教学创新的产物,是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而产生的。实践证明,其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所谓自制教具,主要是指教学者为了更加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设计的模型和图标等辅助用具,其中也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总之,一切有利于更加形象化和高效地揭示教学内容的辅助用具,经教师转化利用后都可归入自制教具的范畴。因此,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如何运用自制教具,其本质就是探讨自制教具如何与高中生物内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有效转化生物教学抽象性,提升教学形象性
一直以来,由于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抽象,知识点烦琐,加之有些教学者采取放任的教学态度,未能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始终采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难以提高。究其根源,主要是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的毅力和恒心,总是以快速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忽视对教学质量的追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生物学科急需摆脱抽象化的教学特点,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基于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合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和资源,将教学内容进行高度转化,形象生动地向学生传输生物知识。
二、增强学生在教具运用过程中的配合度
运用自制教具体现了教学者的创新态度,反映了教学者努力改变教学现状的决心和信心。自制教具主要是基于教学内容而特别设计的,因而对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学者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寻找教具运用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确保有效地突出教学目标。高中生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知识体系,学生往往难以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而缺乏深入学习和分析的基础。加强教具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生物变化过程进行外化,更加形象地展示事物的本来面目。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自制教具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运用自制教具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还原实验场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象化,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进行思维发散,增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在教具运用过程中更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三、运用自制教具需要坚持动态原则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不仅包括书本上的知识,还包括生活中的知识,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此,教学者在运用自制教具过程中要善于动态把握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将上述两个层面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融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设计一个类似细胞的教具模型,将细胞衰老、凋亡过程中产生的变化通过模型表现出来,便于学生准确抓住细胞发生变化时的特征。教师还可以将“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的生长过程联系起来,揭示细胞变化与人的衰老和死亡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自制教具要以夯实学生知识基础为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中自制教具的运用必须要以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为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为主要诉求,而不能执着于如何优化教具等次要方面,才不会导致教具运用对正常教学造成误导。为了进一步突出教学主题,教师还可在自制教具中融入具体的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运用教具过程中自觉接受生物知识的熏陶。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教师可设计一个相应的教学模型,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免疫系统的调节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设计教具时融入免疫调节知识,使学生在运用模型时能感受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应联系人们日常生活涉及免疫调节的相关案例,增强教学亲切感,突出教学实用性。
五、运用自制教具需联系日常生活事物
高中生物教学应在初中生物教学基础上提升层次,拓宽教学覆盖面,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增强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体会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从学科内在特征看,生物知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还涉及具体的社会生产活动,为学生深入接触和理解高中生物内容提供了多样化的渠道。高中生物自制教具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必将进一步强化生物教具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六、结束语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首先要求教学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摸清教学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倾向,善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地制造和运用教具;其次,教学者要跟踪监测自制教具的应用情况,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地改进教具运用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另外,教师自制教具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针对教具的设计和运用展开讨论,使学生了解自制教具的产生过程,从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清晰准确地利用教具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掌握“核心概念”是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生在学习时,不能很好地构建起生物学知识体系,课堂效率低下。结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根据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尝试提出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有效教学
一、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教学,学生可“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以“核心概念”为引导进行教学的迫切性
在课堂教学中困惑较多,比如:师生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与学?一节课中如何落实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在人教版教材中,将知识划分为各个模块,每个模块有若干主题,每个主题由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组成。由具体内容标准规定了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活动建议,列举了有利于学习目标达成的观察、调查、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
2.学生在学习中以“核心概念”为主线,学习更有效
高中生学习科目多,难度大,学习中只有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学好各科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站在一定高度去认识教材,很难将教材中的基础概念、基本实验技能内化成自己的。
二、以“核心概念”为指引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偏差是对有关生物学现象的事实性知识内容丰富度下了很大功夫,而对一般性概念的形成和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常常忽视,从而导致教学有效性降低。虽然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一般很难在一节课内完成,但每节课应从不同维度指向核心概念,确立以其为中心进行有效教学。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为例,简要说明基于核心概念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些优势。
1.确定出“核心概念”,能准确选出一节课的有效学科信息
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是教师或学生对生物学核心问题(生命实质问题)的相对本质的认识或看法,这里的“概念”实际上就是认识或看法或解释,这里的“核心”是指生物学的核心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好核心概念,然后围绕其选择备课内容,就会选择出生物学概念,理解有效的学科信息。本章的核心概念为“细胞所需能量中ATP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本节的核心概念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进而选择出本节有效信息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当我们筛选出有效信息时,本节课的主导知识就顺其自然地展现出来,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
2.整理出核心概念,能够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
教材中各个小节的知识可能是零散的,缺乏条理性。通过细致的梳理事实性知识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能够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及时发现知识的关联性,能够理清知识间的关系,更能及时查找出自己知识的漏洞。这既可以使众多的事实性知识形散而神聚,又可以使整节课的教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本节教学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蒸馒头和酿酒入手,切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它的呼吸方式(表1)。
3.聚焦核心概念,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使教学流程更为顺畅
教学目标是围绕核心概念而设定的。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构建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借助身边可见的事实,情景化导入,再引入一般概念,然后使其形成知识体系。从知识体系的一个节点开始,设定恰当的思维流程,完成知识体系的架构,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达到学习目标。根据本章的核心概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掌握对比试验的设置。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可设计如下:(1)以发面时需要敞口,酿酒时需要密封导入,引入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是什么;(2)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检测实验结果,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当以上问题明确后,学生探究的过程就会成为探究学习细胞呼吸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建立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4.整理出核心概念后,有利于选择合适的检测点,评价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检测往往是从学生所学的知识中随机抽取几个有关的检测点编制成试题,难以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围绕核心概念进行的教学设计,能在检测环节设置合适的检测点,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形成的关键点,预设学生知识内化后应该发生的外显行为,这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行为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达成的程度。
综上所述,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学知识体系。围绕核心概念使知识进一步结构化,教学目标更易达成,在实际教学中也易体现出知识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2010,6(1):57-61.
2.丁志光.教师要正确面对新教材[J].湖北教育,2005(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