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什么是师生关系?
“关系”从词义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会使学生把对老师的爱迁移到老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达到这种“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个“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是什么?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一个人只有和他人构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他才能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实现自我的价值,展现健康的精神风貌。在学校中,和谐、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中学英语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转轨的进程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有利于开展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导”着学生前进的同时,学生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导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学生自觉性发挥程度而定。在传统大班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英语教学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教师灌、学生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素质化的今天,在新型的小班课堂下,教师更应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教师要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使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能使学生终身“享用不尽”,即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达到教师的最高教学境界――授人以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坚实的基础,它能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当一名学生害怕或厌烦的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们就会无精打采,他们的情绪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当一位受学生尊敬、在学生中有威信的教师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们顿时情绪饱满、精神振奋。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积极向上的教学情境,而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兴趣培养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积极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的潜能。
3.有利于优化校园英语学习环境。
篇2
关键词: 尊重学生; 情感策略;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73-01
一、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尊重学生
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没有尊重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鼓励和关爱等,把学生放在做“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尊重学生,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要把每一个学生看成独立完整的人,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学优生”也爱“学困生”。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让学生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的人民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你的教鞭里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正是为了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作为教师要把满腔的爱给予学生,真诚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要把尊重学生和自我严格要求相结合,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教学中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以学生为中心
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去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安排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善于创设活动氛围,给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表现自我的活动机会。
三、教学中注重教育的情感策略——要教“活书”
在知、情、意、行四个教学环节中,离开了情感这一环节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而“活书”可以激感,情感可以激发灵感。活书是指那些带“点”的内容—现实点、将来点、兴趣点、关注点、兴奋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撞点、关键点,一点通百点,一点带一片,当“带点的活书”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学习的思维之火便会烈焰腾空,学习的创新思维便会油然而生。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终身幸福为目的,积极影响学生,确立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励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开发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开商,促进智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认知过程,更不是教师把知识从“桶”里倒入“碗”里的过程,而是学生把知识、经验、技能等教学因素在情感的作用下共同“发酵”的过程。没有情感的温度,发酵是不可能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管理与评价、认识、交际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认知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净化、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与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四、教学中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要求教师应具有民主意识,相信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就是要帮助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就是指要学生主动的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要我学”改变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做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在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音乐于一体,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
总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作为教师,应迅速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师爱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视学生为教师生命之延续”的意识,努力创建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与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篇3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能力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最早提出“信息素养”一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个概念被介绍到国内;2003年9月,联合国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表的“布拉格宣言”宣布: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基本人权,由此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乃至世界已经引起重视。论及信息素养的涵义,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简言之,是个人对信息获取、评价、筛选、分析、利用、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据调查,当今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程度还不容乐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较淡薄
互联网深刻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成长。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急剧增长,电子书刊、网络视频等使学生对信息收集的理解局限于互联网而忽略了其它信息源的重要性。早已习惯在网络上学习和休闲的他们,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某种依赖心理,甚至对其它信息源的价值产生质疑或抵触。大部分学生除了写作业和毕业论文,不会就某个研究目的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会有目的和计划地阅读书刊,缺乏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
(二)信息检索能力偏低
部分大学生不了解学校图书馆的馆藏信息,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检索专业资料。许多学生不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技巧,不会有效利用网络上相关的学术资源。有的同学用搜索引擎也只会某些简单技巧,上网检索效率不高,这些都反映出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信息利用创新能力不高
一个人信息素养的高低不只是由获取信息能力的高低来体现,如何评价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以及存储信息比如何获取信息本身更重要。然而,大部分学生还不具备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往往不知道如何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加以吸收利用,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
二、 信息素养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素质能力是人才质量的关键。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素养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素养、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成为现代大学生素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创新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教给他们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尤其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除了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身体素质,还必须具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即知识、智力和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科学合理的智能结构应该具备:丰富的认知能力;较强的实践能力;相应的获取信息的技能,即:较高的信息素养。[1]
信息素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素养教育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发展思维能力应重视获取知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正是为了提高他们利用信息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中传授比较法、演绎法、发散思维法、综合分析法等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提高学生把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的创新能力。
(二) 信息素养与自学能力的关系
自学能力是个人独立获取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最重要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需要,更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一个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大学生任何时候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竞争。[2]
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可或缺,它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物《信息能力:创造学习的伙伴》中提出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这一标准分为信息素养、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三个方面。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充分调动自身的信息意识,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积极捕捉和挖掘有用的资源,并利用各类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丰富自身知识,提高自学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信息素养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
信息素养是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养,它是大学生求知、求职与生存的基本能力。在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掌握足够的信息技能已经成为影响其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信息素养越高,代表他的综合能力越强,在就业竞争中就越有优势。大学生培养自身信息素养,能够拓宽知识面,增强研究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而这类具有较强能力的毕业生也正是用人单位所青睐的。
三、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加强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高等学校适应信息化时展应具备的教育理念。现今大学生信息素养偏低已成为制约高校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瓶颈,作为从事大学生一线工作的教育者,努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责无旁贷。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的过程中应逐渐培养信息意识,提高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的价值观。学会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为什么需要信息、在哪里找到信息以及怎样找到信息。除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信息素养的培养,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也应帮助学生建立信息观念和自觉利用信息的意识,要让学生懂得信息意识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先决条件。信息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知识素养、人文素养相辅相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不可能是一门课或几次培训就完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
(二)加强学生信息能力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学生在校求学,获得的不应只是“黄金”,更重要的是应当获得“点金术”,换句话说,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也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在于对其信息能力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各年级学生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和引导。 转贴于
一是提高大学生搜集、鉴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今,图书馆馆藏以外的信息比重加大,且载体形式不断变化,面对广泛和无序的网上信息资源,学生要善于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发现、整理所需信息,掌握搜集、鉴别及获取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二是培养大学生评价、整合和创新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可选择性、获得性,准确把握信息的准确性和效用性,然后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找出规律,得出创新结论。三是加强大学生信息技能的教育。主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检索技术和网络操作技术,熟悉本专业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技能,指导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检索。[3]
(三)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道德是人们在日常行为中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它是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范和总和。[4]由于部分大学生信息道德欠缺,撰写论文时直接将网上下载的资料复制、粘贴、合并一处;引用他人语句不标明参考文献出处;有些甚至仅对下载文章略加修改就署上自己的名字等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的教育和引导十分必要,让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也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要求。
面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资源,仅仅依靠法律约束还不够,需要我们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信息道德和相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常识,知道建立和维护和谐的信息环境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指导学生在利用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时,要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切忌剽窃他人成果。教育学生要增强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抵制各种带有不良言论或腐朽思想内容的读物或信息的干扰和侵蚀,教会他们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并且有道德地评估、交流信息,从而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参与“挑战杯”之类的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在具体课题研究过程中培养信息素养。大学生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参与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实践活动,将得到如何去获取知识的体验,从而培养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认真撰写高质量的论文也能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之前,必须要查阅资料和搜索相关信息,从多方位、多层次了解和把握自己课题的研究价值、前人研究的成果、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成功和不足的经验等,并在论文撰写时知道引用或转载他人文章时应注明出处。学生通过创作学术论文这一科研训练,能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自学能力。
(五)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信息素养的要求,大学生要有站在信息时代前沿的能力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主动动手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技能,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亲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
(六)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开展多种形式并富有学术性和创新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良好的读书文化氛围。适时组织一些有益的读书学习活动、信息知识大赛、社会实践调查、学术交流会、演讲比赛、网页设计比赛等,让学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学术前沿,树立信息意识,增强自学能力,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提高了综合素质。此外,充分利用校园网也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网上课堂、教学视频等栏目能让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络营造学习文化氛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稳定与国民的信息素养息息相关。21世纪的大学生是信息时代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是国家信息能力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信息素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信息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6]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学习和借鉴国外信息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努力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过仕明.信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2]肖卫红.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 提高大学生自学能力.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3]海永雯.电子阅览室——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A].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5).
[4]赵玉光等.对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阅读行为内在联系的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5).
篇4
关键词:主导; 主体;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37-002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自主学习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由于学生的知识储量、学习能力、生活阅历的局限,需要借助教师的引领、参与调度。它重视学生的“学”,也重视教师的“导”,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它成为正确处理教与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呢?
一.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课堂上“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实现课堂学习自主的关键。怎样才能体现教师引导到位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引趣、设问、点拨上下工夫,在“精”字上做文章。
1.引趣精妙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成的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课热情的目的。
2.设问精当
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索,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几道有思维价值、能引发学生去深入思考的问题,同时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学、自探、然后得出结论。如在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节课上,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这是纲领性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确定的导向作用,学生可能会对角与角的相等、不等、两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等问题进行研究,当发现这些问题只对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他们的思维可能会指向“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我适时地提出:“请同学们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联系?”经测量、计算,学生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再进一步提出:“由于具体测量会有误差,但和数都在180°左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否为180°呢?”请同学们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一看,构成了一个怎样的角?学生在完成这一实验后发现,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平角。经过上述两步实验,提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我指出了实验操作的局限性,并要求学生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在寻找证明方法时,我提出:“观察拼接图形,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可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 以上教学,教师通过精心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培养。
3.点拨精巧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梳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的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如在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列方程(组)求解实际应用题时,教师就应该针对七年级学生数学化意识欠缺,尤其很难发现有一定隐蔽性的等量关系这一实际学情,适时指导学生从中挖掘、探究出所隐含的等量关系。
例如从甲地到乙地的长途汽车需行驶7个小时,开通高速公路后,路程近了30千米,而车速平均每小时增加了30千米,只需4个小时即可到达。求甲、乙两地高速公路的路程。
虽然行程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早已为同学们掌握,但是例题中这个问题描述了两种行驶方式,路程具有相关性,速度也具有相关性,这就给理解水平较低的七年级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刚开始时,不少学生难以找到相应的等量关系,课堂上讨论尽管热闹,然而探究学习效果不大。显然,学生探究学习已陷入了困境。
这时,老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此问题的求解做了点拨指导――即帮助学生设法凸现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设甲、乙两地之间高速公路的路程为x千米,可列出下表:
由此学生容易列出方程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这样教师在学生产生思维障碍和心理困惑时适时介入,强化点拨指导意识,排除了学生思维障碍,体现了教师的引导得法。
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根本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使他们的所有感官(眼、耳、口、脑、手) 都充分发挥作用,形成一个主动接收、协调、反馈的信息网络,使学习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优化,训练处处到位。
1.优化看的过程,观察到位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因此,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节教学中,我亲自制作的一些立体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然后请他们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能不能将它们分类。在观察讨论时,有学生发表看法:“乒乓球、篮球滚来滚去,站不住算一类;其他的可以固定位置,不易移动,算一类。”也有学生说:“尖尖的(指圆锥和棱锥)算一类,其它算一类。”情绪激昂,互相批驳,最终获得与教科书分类基本相同的结论,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过渡显得理所当然。
2.优化做的过程,操作到位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促使其顺利到达认知的彼岸。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组织学生运用两个圆作相对运动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很自然地归纳总结出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同时对相应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有了较深的了解。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优化听与说的过程,表达到位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向交流的活动。“听”与“说”是交流的主要形式。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80%以上是靠“听”与“说”摄取的。学生通过听,既对教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进行评判和认识。学生通过说,一方面把自己对知识的领悟情况反馈给教师,为教师随机调整教学提供依据,以提高教学实效;另一方面学生在说中互相交流,共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古人云:“言为心声,言乃说,心乃思。”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常用的做法有:让学生说操作的过程,说课本上的图意,叙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说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等。
4.优化想的过程,思维到位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发展思维。因此确保学生的思维到位,必须以数学活动贯穿教学始终,让全体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全体过程;思维到位,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①猜想: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
动动手: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量角器量出它的四个内角,计算它的内角和,并交流结果;再画几个试试。说说得出的结论。
②猜想:能否借助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呢?
动动手:(引导学生作出四边形的任意一条对角线)通过作出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③让学生完成五边形、六边形内角和的推导。
问题:通过以上问题,你能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与边数的关系吗?
④让学生完成多边形内角和的推导,从而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⑤猜想: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还有其他分法吗?由新的分法,能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这样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学生全程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5.优化练的过程,演练到位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优化练习,确保演练到位呢?好的练习题目一要紧扣新授内容,二要典型,三要具备一定的变式。如我在教学乘法公式时,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一组练习: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基本点。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保证,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设计教学,力求能使教学呈现“学多于教”的情形,追求好的教学效果。教学的品质好坏主要取决于“教”与“学”双方的互动关系。要想追求卓越的教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努力,认真设计教学,科学施教,改进教法,不断发现,正确引导、及时修正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通力配合,最终才有好的教学效果。应坚持为学生扩展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真正实现思维的放飞。
参考文献:
[1]陈在瑞,路碧澄著.《数学教学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2]吴霓主编.《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篇5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其关系着我国的长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显得不容忽视,这当中,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更是当务之急。唯有深入了解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整体提高我国教育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幸福感
介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的许多农村小学教学都存在着一些很具自身特点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师缺乏幸福感这个问题。由于农村整体教育基础不够好,缺少了对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以至于许多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直接导致教师幸福感的缺失。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进而使得对教师的管理出现众多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2.政府支持办学的力度不够
在我国,还有许多的农村地区,政府对其的办学支柱不够,教育辅助资金不到位,相关教育部门在资金上不给于足够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由于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没有对教学补助引起重视,使得许多小学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而这种现象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如果相关政府教育部门不能把办学任务重视起来,那么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3.对教师的培训引导不够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校长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而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够。校长平时对教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训引导教师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师不能提升自己的觉悟和素养,从而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以及培养出优质人才。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已是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其价值意义相当重大。打造优良的教育团队,培养优质的未来人才,是极大有助于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而言,是具有时代重任的工作,也是值得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落实的工作。只有完善这项工作,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突破提升,进而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最终促进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突破提升的策略
1.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办学力度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办学力度的配合,这才是突破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水平的重要所在。只有相关教育部门落实强化办学力度,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各项补助支持,才可以让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能有实质性提升。具体地讲,就是要相关部门根据各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现状,做好相应的办学工作,给予足够的教学资金,让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在硬件上有足够保证。此外,还要对农村小学校长展开教学管理意识培训和指导,做好积极鼓励的工作,让校长真正把自己当做是全校师生的“家长”,从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可以尽心尽力,而这一点正是在软件上保障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幸福感
从提出的问题中已经看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教师的幸福感极度缺失,就会对整个教学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缺失幸福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了其待遇不够好,还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心,以及社会各方面给予的帮助支持不够等。因此,想要提高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幸福感问题,只有教师幸福感强了,才能尽心尽力辅佐校长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说,可以针对三个点进行改善。
第一,要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必须给予足够的工资以及应得到的补助,这样才能在基本上提高教师的幸福程度,从而让教师可以安心工作,辅佐校长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多关心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要体现出教师的神圣和重要性,不能忽视了教师的情感。
第三,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互动工作,要多传输教师辛苦的信息给学生家长,进而提升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3.加大培训引导教师高效工作的力度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教育管理的核心机器,唯有优良的教师团队,才能打造优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才能成为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实现突破的基石。故此,农村小学校长应该定期对教师展开思想工作指导,并且开展相关素质能力的培训工作。制定落实一个严格且合理的评优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真实可靠的评审,积极鼓励教师热情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一些教学上的懈怠情绪。同时,农村小学校长还可以定期安排教师进城参加教研活动,借鉴优质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使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4.提升自我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作为一个校长,其自身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针对这项重要工作,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坚持自我升华与监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农村小学校长在平时就需要多看看相关资料,多采纳一些有意义的意见,并且借鉴一些别处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方法,再结合实际融入到自己的学校当中。同时,坚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时代任务,不敷衍、不逃避,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落实执行。
篇6
1、强化工班长培训,提升工班长管理能力。针对工班长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业务技能和协调能力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创新培训模式,采取观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片,互动交流、畅谈心得和矿长、安监处处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进行定时集中脱产培训,帮助工班长澄清安全模糊认识,提高思想境界。同时,加强工班长安全管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让工班长更好的掌握现场安全管理知识,增强协调和业务技能。
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遵章作业能力。以职工应知应会、必知必会和国家法律法规为重点,采取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班前提问等方式,强化职工业务技术知识培训和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职工遵章作业、规范操作的能力。同时,为强化职工规程措施学习,我们一改过去领导读一遍、职工听一遍、发下试卷抄一边学习方式,采取个人自学、班前提问,人人过关的方法提高职工对规程措施的掌握程度,使规程措施更好的落实到现场,提高安全施工系数。
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要学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精通安全生产的业务知识。在当前,特别要学好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吸取屯兰矿事故教训十六条规定,以及山西焦煤瓦斯综合治理攻坚年工作安排,要逐字逐句地研读,认真领会,学懂弄通其主要内容,把握其实质,掌握其精髓。同时要把《安全红线管理制度》的学习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安全生产执法和监督管理中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另一方面,要学会用法律有效地规避责任,切实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要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安全问责制度》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工作不越位,不越权,依法办事,做好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讲究工作效率,以高效、快捷地处理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和行政工作。
3、工作规范,手续齐备。安全生产监督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很强的工作,因此,要求我们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要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行政务公开,执法透明,努力做到工作有计划,办事有程序,工作有条不紊、迅捷快速地进行。
4、清正廉洁,公正执法。作为安全管理人员一定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做到慎初、慎微、慎独。在管理过程中,不以权谋私,不循私舞弊,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决不能有一点放松,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严格管理,树立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
篇7
中图分类号: G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作为普通职业教育学校图书资料的职能管理部门,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对职业教育的提升也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快速的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技术传播纽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要求提出了挑战,也对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新特征
1.计算机网络技术新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量非常大,信息交流非常频繁。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大量储存知识资源,快速传播知识,扩大知识信息平台利用,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也为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优质服务功能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重要特征之一。
2.图书资料数字化建设新特征
图书资料的数字化采用的知识信息的结构和系统化,借助存储介质新的全文存储与全文检索技术,能够存储海量的知识信息资源。全文存储的新方式光栅扫描方式,能够存储大量全文文本,综合利用现代各种技术手段,提高全文检索性能和速度。因此,数字图书馆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图书资料数字化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新特征之一。
3.光盘检索系统新特征
光盘检索系统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处理光盘存储资料,从而变革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光盘检索系统能够查阅图书馆业务处理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这些信息的各种账表,设计操作方便,数据安全,易于维护和升级。光盘检索系统包括读者信息数据库、光盘信息数据库、借阅信息数据库。因此,光盘检索系统是现代图书馆资料管理的重要模式,也是现代图书馆的重要特征。
4.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新特征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需要为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资料信息服务,而图书馆专业化借阅模式更能满足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藏书模式,除旧布新,加强专业化借阅模式的创新,从而提高图书馆借阅水平。需要加强学科专业资料的梳理和归类,图书馆下属各个部门如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要密切配合,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专业化借阅模式的探索,建立一套新的图书借阅制度。
5.图书建设模式新特征
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服务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学校师生。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均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专业。但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在图书建设方面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对图书建设投资有限。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如何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科需求,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建设模式也是各个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图书建设方面,应依据本校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加强对专业学科文献信息筛选和科学整理、加工,从而建设适合本校学科需求的专业学科文献信息图书馆。根据本校学科优势和学科特征、图书馆馆藏规模,创新地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建库模式,扩展文献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更新信息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适合本校学科发展的图书资料体系。
二、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管理员素质要求
1.较强的计算机技术综合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图书的编码、借阅、网络服务等功能均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因此,现代信息环境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全面掌握与现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计算机技术掌握的水平不高,导致信息检索、信息共享等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难以适应信息资源快速、有效的传播和服务。因此,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对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建设高水准图书馆的重要保证。
2.较强的文化知识和信息加工能力
随着世界学术和知识的广泛交流,英文文献是目前世界文献的主流文献,深入挖掘网络信息资源,了解最新学术动态,提供更高质量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此外,学科发展使各学科知识体系逐渐交叉融合,这要求图书管理员不断更新文化知识,扩展视野,加强信息的更新,对新知识信息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能够挖掘信息资源,实现信息的深加工,及时有效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推荐,实现信息资源高效开发和利用。因此,文化知识的素质和信息加工能力是图书建设中图书管理员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要求。
3.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
创新是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动力。图书管理作为知识储存、传播、交流的载体,更离不开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信息时代下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迅猛,新的科学思想和技术不断涌现。图书管理员只有不断学习、主动创新图书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扩宽创新思路,才能积极挖掘信息资源的服务功能,使图书馆成为新知识信息资源和信息传递桥梁。因此,建设信息时代的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离不开主动创新和服务意识的素质要求。
4.较强的知识交叉综合能力
信息时代下要求图书管理员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图书情报、计算机和外语知识的交叉综合能力。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借助现代信息,使文献资料信息化,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使图书管理方式进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因此,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需要管理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文献资料传播和利用机制把握、文献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和处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英语等技能的交叉综合能力素质要求。因此,管理员知识交叉的综合能力素质是信息时代下图书文献信息进行高效交流和传递,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
5.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
随着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藏书越来越多,新旧更替频繁,专业越来越细,图书管理工作日趋繁重,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也要走专业化道路。面对庞大的知识库,图书管理员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要主动探索文献信息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耐心细致地整理规范图书资料,面对读者同样需要耐心周到地解答相关图书资料借阅问题,并耐心认真按管理流程借阅图书资料。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服务态度也是图书资源有效管理的基本素质要求。
三、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素质建设
1.加强新技术培训
信息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兴起,加快图书资源数字化和文献信息资源管理加工,为职业教育学校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提供全面快捷的数字资源信息服务。因此,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相关计算机技术和手段的培训,并加强对科普和外语文化的学习,通过多种模式和途径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系统化培训,以适应信息化和网络化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2.加强创新思想培训
信息化时代下,需要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单一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管理和服务中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模式,树立优质服务的目标;需要加强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及时掌握知识信息资源的信息动态,创新地提高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的要求。
3.加强激励机制改革创新
提高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质量,需要加强激励机制模式的创新。探索新的激励模式,是以提高职业教育学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为目标,促进管理人员主动创新的思想和动力。图书馆管理工作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需要掌握多种专业技术技能,如检索工具、情报文摘、数据库、光盘、声像等高科技信息服务手段,也需要上架整理书库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当前,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待遇差、职称晋升难、社会地位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因此,如何建设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待遇和地位,尊重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业绩和精神需求,鼓励赞赏图书馆管理员个人价值和劳动成果,物质与精神激励融合,创造一个和谐自尊奋发进取的气氛,加强工作环境的建设,使管理员在舒心健康的工作环境中迸发自己的思想从而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4.建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环境包含图书馆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干净整齐的图书馆场地既是图书管理员快乐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吸引读者乐于奔波图书馆的重要因素。同时,图书馆在人文建设方面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正面心理疏导和鼓励,加强对管理员心灵的交流,激励图书管理员积极探索图书管理的新模式。
5.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图书管理员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管理部门除了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还需要加强图书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综合教育。只有提高图书管理员思想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因此,加强培养和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的综合教育和培训,全面提升图书管理员综合素质。
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对管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创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强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才能为职业教育学校教学科研对文献信息需求提供多元化现代服务模式,才能适应信息时代下职业教育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综合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WEB;B/S;教师科研工作量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教学、科研、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各高校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科学研究,以达到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目的。各高校科研处需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全院教师和各部门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的相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量化管理。因此,如何让科研工作量管理工作高效而有序,使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成为各个单科研位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而科研工作量管理系统是应用于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及统计工作量等全方位科研管理的一套信息化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并节约开支。
目前,在新疆大学这项工作仍然采用手工方式,即先由教师个人通过填写Excel或Word表格完成自己科研情况的申报,各学院科研办收齐表格数据后,对繁多的各类科研成果登记表进行审批;对上报的科研成果信息进行人工分类、核对和汇总,然后计算和统计教师的科研工作量积分,再由学院审核统计后上报学校,以便年底进行科研奖励。整个过程涉及教师个人、教研室、各学院科研办、科研处、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和核定。因此,通过设计和开发科研管理系统对高校科研成果进行量化管理,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1 系统需求分析
1.1 需求调研
通过在该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实地需求调研,了解到了具体的科研管理流程。
科研工作量主要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科研工作量包括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两部分,针对每一类型也都有相应的计算办法。科研项目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科研成果包括出版学术专著;获得专利;鉴定成果;获奖成果;发表学术论文。
1.2 系统功能要求
(1)教师基本信息管理。教师可以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和查询。
(2)科研工作量登记管理。教师登记个人的科技项目情况、科研成果情况、知识产权情况、启动基金情况、鉴定科研成果情况、情况等科研信息。
(3)学院科研办工作量管理。学院科研办公室的管理人员对本学院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进行多条件复合查询并根据提交的辅佐材料进行审核,系统对通过审核的科研情况根据新疆大学科研工作量核定办法中的各项计算公式进行自动核算。同时该管理人员也可以查询本学院教师的基本信息。
(4)学校科研处工作量管理。科研处工作人员负责全校的科研工作量管理工作,具有对全校教师的科研工作量的复合查询和审核功能。
(5)用户权限管理。本系统的用户类别有四种,分别为系统管理员、教师、学院科研办和学校科研处。每种用户都具有不同的权限,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性与一致性,必须为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有效的管理。
(6)系统维护功能。主要完成对系统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基础数据进行维护,对于学院、职称、学历、民族等信息都是可维护的。
1.3 运行环境要求
(1)硬件环境。处理器型号:P42.4G以上;内存:1G以上;硬盘:60G以上。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数据库系统:Oracle 9i;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服务器。
2 系统设计
2.1 软件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功能需求结果进行了软件结构设计,本系统包括科研信息管理、科研信息审核、用户管理、系统管理四个子系统。
2.2 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抽象,使用PowerDesigner辅助工具创建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概念模型,概念模型用于信息的建,它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据模型。转换成逻辑模型,系统业务相关的表有:用户数据表;登录表、教师信息表、科研成果表、项目信息表、论文信息表、著作信息表、专利信息表、获奖信息表;学院信息表;课程信息表;消息信息表等相关20多张表。最终将逻辑模型转换为一个Oracle所支持的物理数据模型。
3 系统实现
3.1 相关技术简介
新疆大学教师工作量管理系统采用B/S架构,基于Flex平台开发,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Oracle 9i。所采用的技术特点在于:
(1)Flex。是一个高效、免费的开源框架,可用于构建具有表现力的Web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利用Adobe Flash Player和Adobe AIR,运行时跨浏览器、桌面和操作系统实现一致的部署。Apache Flex使用Flex创建的RIA可运行于使用Adobe Flash Player软件的浏览器中,或在浏览器外运行于跨操作系统运行时Adobe AIR上,它们可以跨所有主要浏览器、在桌面上实现一致的运行。通过利用AIR,Flex应用程序可以访问本地数据和系统资源。
(2)Oracle。Oracle数据库系统是美国ORACLE公司(甲骨文)提供的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核心的一组软件产品,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是一个完备关系的产品,同时作为分布式数据库它实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
3.2 系统的实现
基于上述技术和工具,最终实现了本系统并通过软件测试。“科研工作量核定”功能是本系统中最重要的业务模块,学院科研办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查询本学院所有教师的科研工作量信息,在查看本学院教师已填写的具体工作量基础上,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相关辅佐材料进行各类数据审核,确定后,系统会根据学校的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公式进行工作量的计算。最终可以得到每个教师核算后的科研工作量表。
4 结束语
本文对新疆大学教师科研工作量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了描述,利用轻量建模软件MS visio和Sybase PowerDesigner对教师科研工作量管理系统进行了建模。最终采用Java语言和Flex技术相结合,后台为Oracle 9i数据库,实现了满足用户需求的基于B/S架构的系统。系统的成功开发与运行大大减轻了该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高校信息化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大学科研工作量认定办法.
[2]蔡利民.科研工作量量化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郎波.Java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王瑛,张玉花,李祥胜.Oracle数据库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郑炅(1977-),女,教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郑志翔(1975-),男,硕士,讲师,从事电子取证研究。
篇9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知识耦合
作者简介:王秋生(1971-),男,河北丰润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崔勇(1982-),男,河南漯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01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探索和实践”(项目编号:40037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46-02
随着通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广泛用于军事、航天、航空、遥感、控制、雷达、医学等各种领域。[1,2]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再局限于通信与电子工程学科,已逐步成为自动控制、模式识别、生物医学、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重要选修或必修课程。与此同时,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日益深入,涉及教学内容[3,4]、双语教学[5,6]、实验教学[7]、辅助教学[8]、教学改革[9-12]等方面。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抽象。用抽象的数学符号描述数字信号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是内容丰富。包括数字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处理技术和典型应用等。三是实践性强。课程内容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基本概念来源于工程问题,而分析和处理结果又应用于工程实践。
在自动化学院开设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存在如下问题:课程内容抽象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与工程联系紧密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课程内容丰富与学时较少之间的矛盾突出;名称相似或相近的概念较多,容易产生混淆;缺少先修课程基础(受学时所限没有开设“信号与系统”课程)使得学习困难;课程设置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适值研究生入学考试准备阶段,部分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它充分利用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建立完整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从宏观上理解和掌握授课内容,避免学习知识的孤立性和盲目性。
一、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讲授数字信号/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典型应用。虽然涉及内容很多,但是彼此联系密切、耦合关系很强。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两个方面。
1.系统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处理的系统分析以线性时不变系统为对象,以傅立叶变换和z变换为主要工具,以分析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和稳定性为核心,在时域和频域分别论述有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实现技术,包括时域卷积、系统函数、信号流图、差分方程、有理函数系统(FIR和IIR系统)等。彼此之间的耦合关系如图1所示。
在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中,时域卷积是从系统输入、系统输出和单位脉冲响应角度描述系统;系统函数是应用有理函数在复频域(z变换域)描述系统;差分方程是从输入与输出关系角度描述系统;信号流图是从实现系统的体系结构角度描述系统;频率响应是用特征函数在傅立叶变换域描述系统;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和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两种重要形式。
根据图1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时域卷积为出发点、以系统函数为中心,侧重强调时域卷积、系统函数、频率响应、差分方程和信号流图的等价条件和转换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讲授FIR系统和IIR系统,对于建立数字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知识框架、从宏观和系统角度理解数字系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信号分析的知识耦合关系
数字信号分析涉及信号转换、信号表示等内容,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和分别表示模拟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数字非周期信号和周期信号;和分别表示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和分别表示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和的离散傅立叶级数(DFS)。
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主要包括:模拟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信号的z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及其相互关系、数字非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和周期信号的离散傅立叶级数及其相互关系等。此外还包括模拟信号的采样与重构、拉普拉斯变换和z变换的相互关系等。具体内容参见相关文献,不再赘述。
根据图2所示的知识耦合关系,在授课过程中以数字信号的转换关系和表示形式为中心,重点讲授采样和重构关系、时域和频域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级数等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既强调多种变换之间的转化条件、表示方法又强调数字信号表示方法的物理意义和转化关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概念和方法的混淆,降低学习过程的盲目性。
二、教学实践与体会
虽然图1和图2所示耦合关系分布在不同章节,但是它们的内在联系非常严谨,且涵盖了绝大部分的授课内容。在讲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时,充分利用授课内容的耦合关系,一方面能够使讲授内容更加系统,避免讲授知识的孤立性,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框架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正确和全面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主体内容。
上述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思想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其有效性已经得到教学实践检验。四年多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基于知识的耦合关系对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听课学生普遍反映,授课过程中的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完整,所学知识的印象深刻、联系密切;与此同时,基于知识耦合的教学方法也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赞同。
三、结论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耦合关系的教学方法,并对系统分析和信号分析进行了全面论述。它通过建立授课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完整的概念体系,有利于全面掌握课程内容;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学实践检验,赢得了有关专家和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赞同。该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概念抽象、内容多样、知识耦合关系复杂的专业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受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品课程建设、教改立项项目的支持和资助,特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Mitra S K.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A Computer-Based Approach(Second Editon)[M].Mcgraw-Hill Companies,Inc.2001:1-40.
[2]Oppenheim A V,Schafer R W,Buck J R.Discrete Time Signal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M].Pearson Education.1999:1-7.
[3]高军萍,王霞,李琦,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9(2):19-21.
[4]李梅,陈玉东,崔艳云,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96-100.
[5]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82-85.
[6]彭启琼.“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双语教学的初步实践与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4):12-14.
[7]袁小平,王艳芬,史良.基于Matlab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1):58-60.
[8]翟因虎,潘保昌.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改试验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s1):131-132.
[9]朱学勇,杨谏,蔡竟业,等.浅谈“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4):13-15.
[10]汪西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63(5):95-98.
篇10
现有的研究,大多以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为主要的手段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理性思维和经验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对象的部分根本规律和共性与特性。但是,过多地依赖于这两种研究方法难免会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概括不完全、不能充分发挥根本规律的功能,且较少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实证的方法运用少,缺乏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比较的研究。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状态,提出的对策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创建时间不长,在许多研究领域存在较多争议。
一是关于研究对象。学界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但对于研究对象未形成一致观点。主要观点概括为:
(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胡凯指出“:以人们的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依据这种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王新山、王玉婷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乔立骐、梁丽萍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笔者认为,如何把握一般心理过程来探究新的、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因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施春华认为研究对象包括四个方面:社会环境、个体心理状况、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心理。针对第一种观点,本学科要特别注重研究如何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来实现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转变和提高,若不能把握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将很容易被认为是偷换普通心理学的概念、照搬其内容体系。第二种观点的范围更加宽广、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利于学科的内涵丰富、外延拓展。但可能会使研究范围泛化,致使学科边界模糊。现有研究表明,对于研究对象的阐述已经在对过程进行“心理分析”、“心理研究”上保持了原则性的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教育对象和过程的突破。但是尚未形成定论,不够清晰、明确。
二是关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对心理环境、心理效应、心理机制与心理功能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将思维、情绪、需要、动机等内容纳入研究内容,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
(2)对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学研究。致力于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和职业类别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其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及其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针对性对策;研究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心理品质、能力结构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上述研究内容符合学界对于本学科研究的普遍观点。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没有切实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甚至是简单地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科界限比较模糊,不利于确立其学科地位。三是关于学科归属。由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具有牵丝挂藤的联系,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代表性观点有:
(1)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王瑞雪从学科成立的背景、研究对象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论述,认为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有学者从“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角度出发,论证其学术立场。
(2)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此观点被普遍认同,因为学科交叉,兼具了两个学科的共同特点和性质。胡凯,王希永、杨芷英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分析,指出,一方面,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心理研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与特殊的心理规律,其范围包括在一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之中。明晰学科归属问题,是构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重要动力是开展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但必须以明确的学科归属为前提。目前对此缺乏权威性的论证,致使学科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也颇有分歧: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与“以心理学为纲”的对峙。需要不断深入研讨,推动其逐渐走向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新兴学科,困难和不足尤为突出。主要面临着一些在短时期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的困境。
一是理论建构不完备。
(1)研究的基本范畴存在较大争议。学界普遍认同本学科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也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主体、相对客体以及教育过程的心理研究来解释其研究范畴。
(2)学科归属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学者认为本学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部分共同的特点和内容,应归属于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
(3)学科体系建构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主张以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来构成学科体系;也有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因素出发,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
(4)学科理论整合程度不够。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整合,构建特有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现实难题。首先,对于二者在理论、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缺乏系统的论述,导致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含混不清、特色不够鲜明;其次,需要长期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学的方法、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二是缺乏科学的范式。具体表现在:
(1)在教育范式上,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依然大量采用传统文本教育范式,封闭、知识化、教条化以及一定程度的泛政治化,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未能实现相对主体同相对客体的良好互动;
(2)在研究范式上,高校具有广泛的教育网络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实践和研究的主要阵营,其主导型研究范式是经典教育学范式,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为主要理论资源,以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主要思维特色。但是实证研究还不够,其广度和深度还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研究结构不够优化。
(1)相对主体业务素质有限、整体协作程度不够。缺乏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同时,研究者缺乏联系和沟通的氛围和平台,协作不够,致使研究力量分散,学术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2)相对客体覆盖面不够广泛。研究人群主要是高校学生,较少涉及不同年龄层和其他行业的群体。
(3)动态研究、对策性的研究有待加强。针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变化而进行的动态研究以及个案和小样本的长期、追踪研究相对薄弱;同时,用于解决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性研究有待加强。
(4)对教育过程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当前,较多关注于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功能开发、利用的研究鲜见,需要借鉴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此外,对于受教育者如何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外化为行为的研究少,不利于受教育者良好行为的强化与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改进。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建议及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应该坚定发展的信心,攻坚克难。基于对现状和面临困境的理性分析,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第一,推进范畴及体系的理论完善和创新。对学科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探索和提升一些新的范畴,使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充实。
(1)推进学科化建设。要创新理论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术语和话语体系从本学科研究的“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领域中概括、提升和创新范畴,避免从心理学中简单照搬、机械拼接;要整合学科资源,借鉴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最新成果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如: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为切入点,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探讨激发其兴趣的方法与对策。
(2)推进科学化建设。学科发展“科学化”的趋势要求教育过程更加关注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研究。以现实为基础,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作出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本质和规律的概括。
(3)推进现代化建设。以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重的方式进行新的理论分析,对本质和规律进行前瞻性的概括,总结出预见性的理论和应对方法。对现有的范式理论框架加以检验和论证,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以新的观点、范畴、原则加以补充;构建既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又适应时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学科理论体系。
第二,发展“人本”的研究范式。范式是学科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信念、遵循的一套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与方法。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本学科逐步向科学化和时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学范式强调以人为本,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又要教育对象生存方式的优化提升。在坚持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事实进行客观、数据型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探究,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注其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2)要扩大研究对象的覆盖领域。研究的相对客体由以大学生为主,逐步涉及中学生、儿童、其他群体,如:少数民族地区、军队、企业、社区等群体。同时,群体与个体心理的比较研究,以及针对群体人际互动、集体意识的研究将受到重视。
第三,扩展新的载体和方法。
(1)在教育实践方面,探索公共、虚拟空间的运用。教育过程呈虚拟化和模糊化的发展趋势,要突破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加强公共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提高无意识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能力,强化互动性和渗透性。
(2)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量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研究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其相互关系及整体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研究的起点。在用实证方法进行宏观概括的同时,也要注重小样本、个案研究,进行深入、动态的跟踪。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实证研究范例的标准化工具、实验来研究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融合的具体途径;研究已有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用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为参考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第四,加强复合型的研究队伍建设。
(1)从长远来看,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针对研究者或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操作技术的培训,使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既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又能够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