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护理培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护理培训总结

篇1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6月为对照阶段,2013年7月~12月为观察阶段。两阶段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组成及科室基本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分别于两阶段内随机抽取45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对照阶段新生儿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新生儿的年龄为1~5d,平均年龄(2.5±1.7)d;观察阶段新生儿中男性及女性新生儿分别为24例和21例,新生儿的平均年龄为(2.7±1.2)d。两阶段新生儿的年龄、性别比等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不安全因素分析对照阶段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将不安全因素总结如下:①人员素质因素。部分护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容易出现未及时了解到新生儿需求的现象,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共有7例新生儿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达标而发生不安全事件。②人员配置因素。护士的排班制度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的工作需要,不仅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压力,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5例新生儿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不良事件。③质量管理因素。护理管理者对护理质量监督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对不安全事件缺乏主动防范意识。共有6例新生儿由于质量管理不当而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2.2护理管理在观察阶段采取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①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及工作责任心,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培养护理管理人员的预见性意识;②根据工作需求优化排班制度,并使交接班工作规范化。③将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流程化,并落实工作责任制;④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比,并做出相应奖惩处理。

1.3观察指标统计两个阶段新生儿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手牌丢失、皮肤划伤、发生感染等不安全事件的新生儿数量;同时调查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阶段45例新生儿发生手牌丢失的数量为2例,发生皮肤划伤及感染的新生儿数量分别为1例、0例,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6.7%;对照阶段新生儿的资料显示,共有5例发生手牌丢失,2例皮肤划伤及1例感染新生儿,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为17.8%。观察阶段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阶段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率为93.3%(42/45),对照阶段的护理满意率为84.4%(38/45)。两阶段新生儿护理满意率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3.1不安全因素分析结果

3.1.1人员的综合素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难度较大,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人员的能力发挥,使新生儿的护理质量下降;且医疗器械的更新速度较快,部分护理人员无法熟练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出现能力不一现象,导致人员的协作状况出现不和谐现象,不利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3.1.2人员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由于其它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某一时段内入院患儿数量的增多,进而出现人手不足现象,增大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且晚间护理人员的数量与白天一致或更少,极易导致晚间护理工作出现纰漏,造成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1.3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管理制度不具有实效性,在工作过程中极易出现责任界限模糊,容易引起争吵。同时,交接班模式的混乱,还可能造成资料丢失,使新生儿的对应资料混淆不清,造成安全隐患。

3.2护理管理加强措施

3.1.1加强培训新生儿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包括:①对新生儿危重病学的相关知识;②护理流程及工作要求;③护理工作的法律责任;④常用的急救技术及输液穿刺技能等。因此,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新生儿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帮助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和高水平的工作技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生儿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几率。3.2.2优化排班模式,制定科学制度做好工作调查,根据新生儿的收治特点制定合理化的排班模式,并加强夜间巡视。同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护士长不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及监督,并加强对常见问题的预防性护理,有效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

篇2

【关键词】护理工作 安全隐患 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287-02

1 绪言

在目前的临床医疗中,人们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纠纷也日渐增多,而妇产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承担的风险极大,安全隐患也比较多。妇产科护理人员的知识面要求全面而广泛。在妇产科护理的管理上,管理人员需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从根本上消除护理隐患,确保护理安全。

2 目前妇产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 没有严格执行护理规程的操作及忽略了对病人病情告知的重要性。

部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不足,没有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例如在执行“三查七对”、产检时及产后的护理上,没有认真地按常规执行,导致接错液体、抽错血、发错口服药及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或死亡等安全隐患的发生;急症时,又忽略患者的权益,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出现异常结果时引发家属激烈的情绪反应,从而出现护理纠纷的发生。

2.2 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广泛使用及各类新药的快速更新,还有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过高,都对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年资护士的技术力量薄弱及经验不足和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的不够易引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还有,在无菌操作上,部分医院的妇产科出现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管理上的缺陷,在检查、接生、缝合、抢救新生儿的时候,没有按常规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和锐器刺伤,存在较大的职业暴露风险;而产房、检查室、新生儿室、洗婴室等特殊区域,也因医院感染管理措施不力,易导致医院感染。

2.3 制度执行不严与药物、设备潜在的安全隐患。

专人管理的产房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也因助产士责任心不强,没有班班清点,不熟悉用物放置等;急救药品配备不良,医疗设备种类不全、性能不佳等;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没能处于良好的应用状态而延误了抢救时机。

2.4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制度,出现交接班制度缺陷和护理书写不规范等隐患。

没有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护理人员“三基三严”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和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对于危重、手术、输液病人及新生儿未按规定进行床头交接班,对于一般的手术病人也存较多的安全隐患。另外,任意涂改护理记录,病情变化时未及时书写,加大了医疗风险的程度。

2.5 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隐患。

护理人员的过度自信、技术操作失当及经验不足极易造成新生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对新生儿护理的管理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两卡一条”内容不一致及婴儿洗澡间无应急物品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例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没考虑到新生儿疫苗注射部位、方法、剂量三环节的特殊性,没有将不同疫苗分工人不同的护士注射,极易在最后两个环节出错,将卡介苗当成乙肝疫苗注入婴儿体内,而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在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时,由于各种原因病房护士补写胸卡及手条时写错母亲姓名、婴儿性别、体重时出现三者内容不一致现象,这样极易引发护理隐患,导致投诉或纠纷。而在婴儿洗澡间,往往都没有配备急救药品和器材,在新生儿洗澡过程中一旦发生烫伤、呕吐、窒息,护士就可能因往返取物而延误抢救。

2.6 医疗废物处理杂乱无章。

个别医院或科室管理对医疗废物处理无章或有章难行,妇产科医疗废物混同生活垃圾直接进入填埋场或流入社会,成为传染性疾病传播的隐患,易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

3 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管理

3.1 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严格执行病情告知制度和护理规程。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文件,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制订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明确各级各类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病情告知病人或家属制度;需告知:出入院告知,手术前后告知,麻醉前告之,急、危重、抢救患者告之,侵入性检查告知以及医药费用告知等。将告知内容及病人及家属意见,记入病程记录或签写相关条约;另外,如果患者或家属有违背诊疗常规的要求,医务人员必须与其谈明风险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病人需手术或输血时,必需由本人及其家属同意签字为证,恶性肿瘤或可能预后不佳的手术则需由病员本人书写委托书,医生与所委托的家属谈明一切病情,征得对方签字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急诊抢救除外);对有关医药费、住院诊疗费、手术费等问题,工作人员应将基本情况向病人告知。

护理技术操作是基本功,在执行具体操作前,仔细作好病人的准备和药品器材的准备,明确目的,了解病情,认真查对,严格无菌操作,并在操作后注意病人反应。严格执行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和特别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专门人员从事护理技术的规范化培训。选择和制定符合实际的技术操作规程,逐步修改、完善、配套,形成本院统一规定,便于检查和评价;开展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与质量评定、技术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形成制度。

3.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的管理。

鼓励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开展产房24小时值班制,加强产房的技术力量,提高了孕产妇及接生的护理质量。对新药的说明书应仔细阅存档保存。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和急救技术进行理论培训技能实践,并定期进行考核。

3.3 严格无菌操作、控制医院感染。加强无菌物品集中放置与管理,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携带传染性病毒的患者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律按医疗废物进行收集。

3.4 彻底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及交接班制度等核心管理制度、规范化护理记录的书写和加强药品、设备的管理。

彻底落实核心各级管理制度,纠正造成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的缺陷,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科室每位成员应共同参与科室管理,发挥团队精神。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重点工作有专人管理和监督,如采集新生儿足跟血、预防接种、分娩统计、消毒隔离、护理文件书写做到专人负责检查,建立检查登记本,每月将检查结果汇总,进行分析和改正,便于及时弥补护理漏洞,将护理隐患降到最低。组织护士学习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在实施及落实制度中,护士长要常规化督促检查和严格管理。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每一项操作时要严格查对,如有疑问及时核对,对产前、产后应用的药物要特别注意;送剖宫产手术时,应严格查对产妇姓名、住院号、皮试结果及手术准备情况,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清楚,并听胎心记录;新生儿出生后即告知产妇观看性别及全身情况,之后即戴手牌、胸牌,写清产妇姓名、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及体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

对于孕妇、手术、危重病人、新病人及新生儿实行床头交接;产妇分娩后由专人护送产妇及新生儿回病房并将新生儿交给产妇,看清手带标记;向病房护士交待清楚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各项记录不可随意涂改、删除和撕毁。保证产房的用品、药品和急救设备物品的完好和耗材充足,对急救设备做到专人管理,随时检查医疗设备是否完好无损,急救器材常规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保证药品充足,对使用的药物做好记录备案。护理记录是重要的法律依据,书写护理记录要求及时、真实、准确,记录孕产妇及新生儿情况、分娩时间、婴儿性别、分娩方式;新生儿足迹和拇指印记录清晰,对产前产后观察内容、重点宣教内容要详细记录。

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当事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差错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3.5 熟悉新生儿护理差错的易发因素,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搜集并总结日常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新分配和新调人人员进行新生儿专科专业知识及产科专业知识的垮训。在对新生儿实行护理时,需警示标志,如:巨大儿、小样儿、异常产儿写上“重点巡视”、“热水袋保暖”的卡片挂在婴儿床头上;在婴儿洗澡用热水管墙壁上标上“注意水温”字样,紫外线灯开关上标上“紫外线开关,无人时使用”。每次淋浴后都应严格核对,送回床边与产妇查对一致,严格执行“两卡一条” (床头卡、胸卡、手条)的查对制对,要从各个环节防止抱错新生儿,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严密观察新生儿排便排尿、新生儿黄疸情况,重点观察,一旦发生异常需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

3.6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理条例,防止引发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严格执行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的产出、分类、收集、转运、焚烧及处理的全过程均严格按规章执行。

4 结论

护理安全可以反映护理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年轻护士必须加强护理安全的教育,特别是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必需提高对护理安全工作的认识,并通过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查找,理清对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管理的工作思路,规范了护理程序,对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及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2010年,是我来到医院工作的第三年,这一年我已经褪去刚参加工作时的青涩,越来越适应和喜欢自己的工作,将近年关总结如下:

这一年祖国喜迎60周年,全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新医改如火如荼进行着,以扩大基本医疗的覆盖面。而我个人则在产科二病房度过了愉快的一年。工作中能够深入浅出地对产后妇女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产褥期护理的健康宣教,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喂养等专项操作,认真细致进行新生儿和待产妇产程的病情观察,熟练配合正常分娩百余例,对妊高征、糖尿病、甲亢等高危妊娠产妇的病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地学以致用。另外参与十余例新生儿抢救,参与1例胎盘植入产后出血产妇的抢救。全年工作兢兢业业,无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发生,得到产妇和同事肯定。

此外参与门诊产妇学校孕妇健康教育材料的编写,促进科室健康教育规范化。协助护士长为门诊产妇学校讲授产前健康教育内容并参加了北京妇产护理学会的相关培训。此外在工作中认真指导见习和实习同学,积极协助带教老师完成本病房的带教工作。

总之,在这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我度过了愉快一年,希望未来一年在科研和工作中取得更大进步。

篇4

【关键词】安全管理新生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01

爱婴区是一个特殊的病区,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科室工作繁琐细化,责任重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安全管理是爱婴区病房管理的重要内容,谨慎而周密地防止新生儿在住院时发生护理失误及意外伤害,是爱婴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病房的管理者和护士责任重大。本文就我院产科爱婴区的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做一回顾,探讨这一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安全情况调查与资料收集

通过检查、医护人员反映、产妇家属反馈、院外对比学习等方式,收集我院爱婴区新生儿病房中存在的影响安全护理的因素、存在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各种改进措施建议等。统一整理,归纳,总结。为研究安全管理进一步改进措施做准备。

(2)根据总结资料,针对安全问题采取措施,全面入手,抓住重点,先主后次,重点解决突出的安全问题,同时对一般安全问题不放松警惕,留意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医护之间相互合作,护患之间相互配合,科室之间互相借鉴,进行全方位的爱婴区病房安全管理改革,并不断改进。

(3)评估管理效果 通过护理人员考核、医护反映、产妇家属反馈以及对病房的各项安全质量指标调查,评估管理效果。将各项指标标准化行统计学检验,均为计数数据,将其率化后以χ2检验,以安全管理加强前后6个月为期,对改革实施前后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比较,以P

2 结果

(1)通过安全管理改进,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上升,护理缺陷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水平。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认知水平的考核情况如下表1:

表1显示护理安全管理强化后,护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掌握较前好,处理突发事故能力提高,与强化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者从各方面总结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成效如下表2:

表2数据提示,安全管理加强后,无论从服务方(护理的失误)还是受服务方(家属反馈)评价,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均有所提高。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爱婴区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研究者发现有如下安全管理问题值得注意:1)某些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因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强度高,需要熟练的护理操作和迅速的反应能力,有些护理人员平时较注重专业护理素质的培养,而不注意安全管理素质的同步提高。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完成专业工作后不注重安全危险因素的防范,遗留安全隐患。2)医护患沟通不足。医护之间除常规护理医嘱之外,往往缺少其他有关安全因素的交待与沟通。护理人员容易片面理解工作职责,有时护理工作并未能完全达到临床上要求的真正护理安全水准。爱婴区病房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护患沟通是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实现的前提,也是健康宣传工作落实的基础。如果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缺乏耐心、细致的交流,容易在预后、费用等方面发生纠纷,成为安全管理的一大阻碍。3)由于新生儿安全措施的大力实施,开展有了广泛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新生儿家长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对新生儿意外情况的防范能力加强,并掌握了一些处理意外情况的方法,如预防新生儿溢奶误吸、脐部感染,有效地减少了意外意况的发生。[4]

(2)爱婴区安全管理的强化措施 针对新生儿病房中存在安全管理不足,研究者总结出以下强化措施:1)重视安全管理知识的普及。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专家意见,不断修订,并组织护理人员仔细学习,定期考核。在继续推进业务素质提高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增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学习安全管理技能,重点增强检查补错意识,提高纠错漏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注意传授法律法规知识,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注意谨慎,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消除安全隐患,避免护理事故的发生。2)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医护之间、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医嘱的同时,须注意报告新生儿的安全情况,征询意见,一同制定安全护理计划。指导家长正确喂哺,对护理要点做示范,并提醒喂养、护理的注意事项,宣传关于母乳喂养的有关知识,令其心中有数以减轻其忧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医患、护患矛盾。3)注重细节的管理,掌握细微的关键所在。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对病房的各种仪器、操作的进行有透彻的了解,不可有盲点与误区,可定期培训并组织考核,及时发现问题,立即纠正。护理人员须注重文书的写作,组织护理文书规范化写作培训,定期检查,查漏补缺。把文书写作提到安全防范的高度。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是爱婴区新生儿病房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整个医疗的效果与预后,需要医护患同心同力,良好配合,只有处处留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使护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徐润华,徐桂荣,现代儿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二版,2005.5,836-837.

[2]吴圣楣,陈惠金,朱建幸,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142-144.

[3]韦艳姬,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探讨[J],现代护理,2010,7(7),94-95.

篇5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6-0907-03中图分类号:R722.047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各种医疗技术设备的推陈出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设施更加完善,新生儿急救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明显提高。一项早产儿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52家医院的早产儿出生率为9.90%[1]。另有报道早产儿存活者中留有不同伤残者占10%~20%[2],指出神经系统和肺损伤是早产儿远期后遗症的两个主要方面[3],可导致早产学龄儿学习困难。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已从保证早产儿存活发展到使他们的发育和预后最优化。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使早产儿得到父母的全程照护,各方面均达到完善状态,对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早产儿实施FCC,国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就早产儿实施FCC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早产儿生理发育特点及临床表现早产儿由于未足37周出生,其组织器官的成熟度和功能较足月儿差,特别是重要器官的功能发育不成熟,使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营养缺乏和生长发育迟缓等[4]。如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出现忽高忽低现象,不能维持稳定的正常体温,常因寒冷而导致寒冷损伤综合征;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容易使早产儿出现青紫发作、肺膨胀不良、缺氧、呼吸道梗阻、肺透明膜病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引起呕吐、腹胀、腹泻等;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导致脑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有时伴有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早产儿的第1年是生长速度最快、大脑发育的可塑性最强的阶段[5],脑发育早期是“易损性”与“可塑性”并存的时期,“可塑性”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特性,其结构和功能可随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未成熟脑存在高度可塑性的同时其“易损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发育异常和行为问题。因此,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常需要在NICU监护,住院时间延长。NICU环境与胎儿子宫内环境、健康新生儿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致使早产儿宫外面临的环境有害因素多,如强光和噪音、作息时间不规律、缺乏规律的有益刺激、多疼痛刺激、高频率的非预期侵入性操作、不舒适、亲子分离等,这些刺激可单独或同时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包括未成熟的脑发育)产生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6]。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核心概念家庭护理即为促进家庭系统及其家庭成员,以达到最佳的健康水平为目的而进行的护理实践活动,其服务的对象是整个家庭。FCC模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一种形式,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的延伸,是适应当前医学模式转变的积极探索。其理念最早由Fond及Luciano提出,20世纪中后期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显然不足,患者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多数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患者与家庭关系紧密且相互影响,因此提出开展FCC模式。FCC模式不再把患儿当作单一的临床病例看待,而是意识到患儿属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和一种生命或文化的特殊形式[7],让家庭融入新生儿的出生、计划和健康服务的评估,发挥家庭在养育、护理、选择等方面的作用,更强调人是综合体,进一步强调家庭在患儿疾病治愈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它的核心概念是尊重患儿及家庭,传送健康信息,尊重患儿选择权,强调患儿、家庭及照顾者间的协作,给予力量及支持,有弹性,授权[8]。FCC护理理念已比较成熟,所总结出的8条基本原则[9]及在实践过程中拓展出的9项基本内容[10]都强调家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作用。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影响FCC的概念最早由范丽于2001年引入我国[11],引起了儿科、产科等护理界研究热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楼建华团队[12,13]调查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实施FCC模式,结果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家长可以和孩子在一起,患儿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赵敏慧等[14]对比分析了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对父母和早产儿互动行为认知及情绪的影响,发现上述做法能有效促进父母早产儿互动行为的认知和积极情绪的形成。该学者进一步研究了FCC对早产儿母亲情绪及早产儿生长发育水平的影响,结果也表明FCC能有效降低早产儿父母的抑郁情绪,且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但这对护理人员是一大挑战[15],需要医护人员与家长保持长期的、良性的沟通。杨青丽等[16]评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母亲和早产儿的唾液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反应性唾液皮质醇的水平无影响。当前国内大多数早产儿被收治在新生儿病房,父母不能参与照护,因此常会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对早产儿的治疗及照护缺乏足够信心,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消极行为。而FCC填补了早产儿父母对早产儿照护知识的空白,可以很好满足其需求,减轻压力。

早产儿实施FCC措施及其效果父母与医疗人员共同参与早产儿的住院护理时,父母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护理知识,在促进孩子行动的能力及对早产儿的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强[17]。措施包括:关注父母的文化背景,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医护人员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建立早产儿个人档案;通过课堂培训、一对一操作示范、小册子及视频、网络电话咨询答疑等,对家长如何妥善照顾孩子进行科学指导;帮助父母认识早产儿的外表、行为和情况,指导父母读懂早产儿的行为暗示和促进生长发育;为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kangroo care,KC)提供指导和硬件支持;并与父母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出院计划;出院前提供单独的房间,练习照护技能,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对其护理奠定基础,如怀抱与喂养,洗澡与日常护理,抚触与被动操,急救等,进而保证早产儿从病房向家庭护理转移的顺利完成。

实施FCC后,患儿出院回家,护士的角色有新的变化。在一些发达国家,早产儿出院后由社区护士做好持续的家庭访视,有利于促进父母的照护技能、社会支持质量及母乳喂养率,患儿生长发育良好,亲子互动增加。目前我国社区护士进行家庭护理较少,资雪梅等[18]将FCC作为理论基础,观察营养供给、信息刺激、亲子交流等干预措施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护理干预后,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明显优于干预前,有效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王延荣等[19]探讨新生儿家庭护理的干预效果,对新生儿出院后 3 d 由专业护士上门通过现场示范、口头讲解、发放宣传手册等,给年轻父母普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帮助解决护理操作上的技巧和认识问题,结果显示产妇在新生儿护理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地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国外有报道建议在进行家访时,所有照顾者及决定家庭经济者均应在场,以确保护理人员的建议能得到接受并很好地实施。护理人员在随访过程中,应正确评价早产儿发育指标,监测其发育状况,早期发现其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人口素质[20]。张坤尧等探讨早期家庭干预对高危儿认知发育的影响,干预组采用家庭式干预模式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显示,6月龄始各年龄段患儿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干预组,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五大功能区发育均先于未干预组,表明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家庭干预,系统管理,可促进其认知发育,减少伤残发生[21]。

综上所述,FCC护理模式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核心体现,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综合护理措施,通过指导家长参与照护,可以使早产儿及其家庭得到全面健康维护的服务,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早产儿出院后持续的家庭访视及积极、持续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但在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实施FCC会增加更多的人力和精力。目前我国FCC应用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应端正医护人员对FCC的态度,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素质;通过各种途径使家属认识到FCC的优势,改善护理现状,促进其推广实施,以利于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燕.出生早产儿流行病学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调查[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李玉凤,刘世新.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促进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3):18111812.

[3]罗蓉,母得志.建立早产儿脑损伤的随访与早期干预体系[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5269.

[4]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95.

[5]李建萍.早产儿出院后的养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340341.

[6]臧少敏,绳宇.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发育支持护理措施及效果的研究现状[J].护理杂志,2008,25(9B):3537.

[7]Gates LVS,MeGrath JM,Jorgensen KM.Family issues/professionalparent partnerships[M]//Keaner C,McGrnth J.Developmental care of newberns&Infants:a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USA:Elsevier,2004:288290.

[8]Cheryl L Hoying,Linda Workman,Susan Allen,等.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的探讨及安全管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9,4(6):481484.

[9]谢立华.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C].2011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2011:114117.

[10]夏蓓君.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科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3,27(10):873875.

[11]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7173.

[12]沈宁,何萍萍,楼建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566.

[13]何萍萍,徐丽华,沈 宁,等. 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887.

[14]赵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 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照护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79.

[15]赵敏慧,王瑛,于慧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3537.

[16]杨青丽.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唾液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6):111,113.

[17]申叶林,黄碟卿.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 NICU护理对我国的借鉴[J].护理学报,2008,15(2):261269.

[18]资雪梅,康锡秀.“以家庭为中心” 的护理模式对新生儿家庭护理干预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22(5):441443.

[19]王延荣,耿文真,陈双丽. 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1):5859.

篇6

[关键词]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0(c)-111-02

“保证医疗安全、确保患者安全”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护理安全是优质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依法维权意识的提高,护理活动中的风险因素逐渐显现,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产科的专科特点决定了其高风险性,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率在全国各地各医院和各科室中均居前位[1] 。近年来,本科对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查找、分析、整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了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安全隐患因素

1.1病房内的安全隐患

①护士态度冷漠生硬,与产妇的沟通不够。现阶段护理人员紧张,患者多,护士承担的各项工作繁重,导致护士没有及时热情地做好健康宣教,产妇易出现不服从治疗及护理等行为,造成隐患。②巡视病房不及时,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产科病房不可预知因素多,如前置胎盘大出血、急产、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子痫、产后大出血、胎膜早破造成脐带脱垂等,病情变化快,特别是节假日、中、夜班时间人员少,如果危重患者多,巡视病房不及时,可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出现隐患。③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差。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如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加药时不认真核对,错注入或输入未按规定作过敏试验即用药物,或输入硫酸镁、氯化钾时未及时观察患者反应。单独值班时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患者,会阴切口的热疗、病房的紫外线照射等技术性操作由家属进行,如发生烫伤或灼伤,将引发纠纷。④护理记录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出的“举证倒置”要求我们在记录时要保证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真实性,不能留有任何漏洞和含糊不清的词语。有时患者多,护理人员少,医嘱处理及产程记录不及时,少数护士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书写护理记录过于简单,语言不严谨或记录不认真。

1.2 产房内的安全隐患

①待产监测不规范,产程观察不仔细。产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程监测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需要严密观察产妇产程进展的各项指标,并及时做好记录,同时将每个阶段的情况及时反馈医生、产妇及家属。护士对产程监测缺乏连续性或未按要求监测、记录不及时,出现产程异常时易引发纠纷。②助产士的专业业务技术不够熟练。缺乏对某些症状的认识和预见而延误诊治,如对巨大儿的分娩估计不足导致滞产;对会阴的保护不当致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术选择的时间、深浅、缝合方法不妥,产钳助产造成产伤并发症,产妇伤口愈合不佳,引发纠纷。③不了解产妇心理, 护士的态度生硬,与产妇交流沟通不够。待产区是个独立的区域,产妇需要护士的关心和支持,对产程的不了解,生产过程中产妇因疼痛反应而出现喊叫及不配合,解释沟通不到位,导致家属对护士失去了理解和信任,或助产士在操作时和别人谈论与工作无关的话,极易使患者反感,将新生儿出现的一些生理状况认为是工作人员的不认真引起,并以此引发纠纷。

1.3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①新生儿产伤。例如助产士在为新生儿处理脐带时灼伤新生儿皮肤,造成了产妇及家属的不满。②脐部处理不当造成的感染。③新生儿沐浴时水温过热或辐射台操作不当引起烫伤。

1.4火灾隐患

部分患者有时私自使用电炉等电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医院内住院患者较多,楼层较高,加之陪伴及护理人员,人员繁杂。一旦发生火灾,疏散困难。

2 防范措施

2.1提高法律意识,强化护理安全教育

要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及慎独精神[2]。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制定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实施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严把环节质量控制[3],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同时每月对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全体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也可借鉴已发生的医疗事故,对护士进行教育[4]。

2.2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整体素质

护理操作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等操作规程和制度,对新护士、低年资助产士认真“传、帮、带”,高年资护士要言传身教,为她们做表率,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在职护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急救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鼓励其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操作技能训练,定期开展各类专业知识讲座,护理查房或外出培训,对产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要求熟练掌握和应用,避免或减少工作失误,及时防止事故发生。更新护理理念,以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5]。

2.3加强护患沟通,减轻孕产妇心理因素的影响

护理活动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6],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从入院到出院全程采用各种形式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提供咨询与指导,树立良好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

2.4入院时做好防火知识宣传

严禁私自使用电器、明火,加强氧气管道的管理。病房内安全通道指示明确,确保安全通道通畅,制定病房火灾疏散预案。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2):705-706.

[2]杨丽平,王芳.产科安全隐患因素与防范措施[J].家庭护士,2008,6(8):220-2231.

[3]段桂兰.医院潜在的护理隐患与管理对策[J].卫生软科学,2008,22(2):155-157.

[4]白玮,苏志红,王晓丽.建立“安全形势分析会”,提高产科护理安全[J].护理研究,2010, (24):738-739.

[5]劳英业.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J].内科,2009,4(2):323-324.

篇7

新生儿专业是儿科学中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专业,新生儿的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以及知识运用脱节是儿科教学的突出问题,由于临床医疗质量监督的特殊要求、临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以及新生儿科学的特殊性,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对新生儿学的了解仍然停留在理论程度,对新生儿疾病的认识非常有限,更谈不上技能的培养及知识的拓展运用。在其他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中,同样的状况并不少见,这也使得很多医学生走出校门即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实施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临床医学生对于新生儿疾病的了解停留在课堂讲授的层面,缺乏调动学生主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学习的手段;

(2)《儿科学》课程设置中缺少对于新生儿相关技能培训的安排,没有直观的教材和生动的专题对于新生儿疾病相关技能的运用做详细阐述;

(3)缺乏针对临床五年制医学生学习新生儿学的社会人文科学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搜索、总结、调研的意识不足。

2STS教育意义和作用

STS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紧密结合,使学生的智能得到开发,劳动素质得到提高,未来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增强,即培养出具有良好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该方法自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诞生以来,在全球各大高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推广。自上个世纪末引进国内后,在医学教育学领域的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等基础学科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获得了不错的效果。STS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科学教育要着眼于现实的世界。这就要求医学教育要学以致用,要涉及当地与医学相关的事物或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世界观,提高科学探究的技能,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的现有基础渗透

STS教育思想,实质就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培养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新生儿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内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医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医学与技术的相互支持。在讲述新生儿学基本概念和病理的课程的同时,应适当介绍与之密切相关的技术。二是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体现新生儿科学发展促进人类健康,推动社会进步,人类社会的需求又为新生儿科学发展提供动力。所以,现代新生儿学作为临床学科,虽然专业性很强,但是我们也应该尝试渗透STS教育理念,将医学知识和社会生产及生活现象相互联系;重视技术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发散式思维,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知识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和教学现状,我们在临床医学《儿科学》课程新生儿学的教学中,建立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新生儿学STS教育专题,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主动学习的习惯,继而规范临床见习课程中新生儿相关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鼓励临床医学生开展社会人文科学主题讨论,组织学生共同完成新生儿临床疾病的现状调查,并可能对临床医学中其他课程的STS教育的实施也具有借鉴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讲授法和多媒体及网络教学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生儿疾病知识的同时,一并渗透STS教育观念,使学生了解STS教育的内涵,并开始自主思考相关问题,并在课后利用在网络平台上的相关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心得以论坛发帖或讨论的形式,反馈到教师处。表1

(1)制作实施临床医学生新生儿学教学渗透STS教育各个专题:搜集资料,制作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窒息、黄疸专题、新生儿复苏、氧疗后ROP专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回肠造瘘术专题、新生儿早期信号专题、新生儿口腔功能异常专题、新生儿先天性甲低、唐氏综合症专题、新生儿唇腭裂、外耳道闭锁、多指专题、新生儿静脉内应用造影剂过量专题、新生儿输液液体外渗导致的腔隙综合征专题、静脉营养液引起的新生儿组织坏死专题。教学准备是一个非常严谨和复杂的过程,对于题材的挑选,不仅要根据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现状乃至国情,并且还要考虑到本教研室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基础,因此,我们选择的专题必须是临床常见、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新生儿疾病,对于这些疾病,我们有足够的临床病例及治疗经验,配合教学的实施。(表1)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课程完成对专题的总结及: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总结、整合,完成相关专题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材的制作,将专题在网络课程中。多媒体制作是一项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将本身技术性很强的临床新生儿学融入多媒体中,对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资料整合编辑,选材以及教学设计很重要,后期制作也需要有相当的医学美学基础。我科已有网络课程系统,可供数百名学员同时在线完成自主学习、课后答疑及考试,课程网站中的论坛作为开放的交流区,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组织学生利用教室和宿舍的计算机终端自主学习相关专题:仅仅通过授课和被动的阅读资料,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能力无法得到实际的增强。这和教师的引导及督导作用不够息息相关。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又无法抵制网络中无效信息的诱惑,于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溺于网络游戏、聊天和小说阅读中。对于真正需要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往往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应付了事。因此,我们很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这个高效的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并监督导其学习效果。网络课程中在线时间的控制,自学笔记本、知识点习题以及在线自测等一系列教学手段,都为教学督导提供了很好的模式,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而在网络课程中,即使通讯软件的使用,则更好地将我们的网上教学从一代、二代的被动和延迟交互模式,逐渐过渡到同步教学的模式。

(4)利用儿科技能培训室,以PBL教学法在标准化新生儿模型上进行技能培训:目前,临床医疗质量监督要求严格,临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再加上新生儿学的特殊性,学生操作技能的培训,不得不依赖模型和教具,儿科技能培训室便应运而生。许多在真实人体上实施的临床操作都可在高仿真的模型上进行,例如心肺复苏、误吸急救、气管插管、胃肠减压、导尿、清创、缝合、穿刺、输液、腰穿、骨穿、胸穿、腹穿、脐部护理等操作都已一一实现。我院已经建立的儿科技能培训室(临床技能培训室),包括标准化新生儿、新生儿护理模型、新生儿复苏模型、新生儿静脉穿刺模型、抢救台等。其适用于学生技能操作训练和考试,解决了学生临床实践机会较少的问题,成为理想的教学辅助工具。对于临床较少能实践的新生儿疾病的查体、护理、静脉注射、心肺复苏等一些临床医学生必须掌握的操作,可以在技能实验室供学生反复训练,促进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技能培训中,教师在讲解操作步骤和示范教学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在该过程中,我们将PBL教学法贯穿始终,以模型模拟的疾病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整个操作中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整体的概念,对于操作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有深刻的印象,而不是把技能培训当作单纯地在模型上重复机械的动作。

篇8

【关键词】 系统健康教育;自然分娩;产后护理。

临床护理行为中,健康教育能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1],其实施的对象是患者和家属。产妇的母亲行为不仅受产妇自身的文化水平、家庭成员及职业等影响[2],还决定于产后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当前,进入育龄期的孕产妇绝大多数为独生女、初产妇,在孕期受到各方面的重点保护,其生活及自理能力相对不足,产后母亲角色转化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针对自然分娩后产妇,建立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使其具备实施主动性及实施能力,由责任护士向产妇实施相关健康教育,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我院2008年以来对自然分娩后产妇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健康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方式与方法

1.1 为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系统健康教育,我们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

1.1.1 科室护士长带领护理组长通过专业书籍、相关杂志、网络检索等搜集产后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结合健康教育目的,有选择性地整合自然分娩后产妇系统健康教育内容,研究制订相应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1.1.2 在全科护士范围内强化对自然分娩后产妇实施相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护士的自我认知水平,由护理组长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内容培训,使其熟知相关知识,了解教育计划,掌握实施的方法与交流技巧。

1.2 系统健康教育实施分为两个阶段。

1.2.1 入院至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由管床责任护士向孕妇确定责任护患关系,通过自我介绍,帮助其熟悉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以及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评估,制订护理计划,对产妇进行讲解说明,引导产妇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明确具体护理目标。计划订出后,护士鼓励产妇,必要时协助指导产妇在预定时间内达到计划目标。宣教有关知识,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等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孕妇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

1.2.2 产后健康教育 责任护士应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指导和产后保健指导。母乳喂养指导内容包括:(1)护士向产妇及家属宣教并教会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2)每天进行当面示教,如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情况等),强调注意事项,让产妇及家属掌握其知识,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1)产后食物应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2)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4~6h内应提醒和鼓励产妇排尿[3],交待产妇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鼓励产妇产后6~12h下床活动[3],促进恶露排出。(3)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止发生产后抑郁。

1.3 对系统健康教育实施效果定期进行评价,分析经验与不足,持续改进以取得系统健康教育影响力的最大效果。

2 效果

2.1 健康教育得以规范,制定产科健康教育计划表,将需要宣教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装订成册,规范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再单一性、简单化和随意性。另外,这样的方式规范了教育行为[4],要求责任护士按健康教育计划表对孕产妇进行宣教并签名,避免了流于形式的宣教,保证了健康教育的质量。

2.2 提高了孕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加强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矫正了孕产妇对分娩及喂养的一些不良认知行为,从而使孕产妇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及良好的功能状态。产妇在护士的协作指导下,强化了母亲角色,淡化了患者角色,增强了产妇的自信心,促进产妇主动寻求知识。产妇由关注自我,转化为关注且照顾新生儿,忘记会阴伤口及宫缩疼痛及其他不适感,促进产妇由患者角色尽快转化到母亲角色,缩短了进入母亲执行期的时间。从受教的产妇参与产后复健训练、知晓产褥期知识和产后避孕及母乳喂养情况来看,均实现了责任目标的预期值,保健指标完成情况也明显超过了其他医疗保健单位。我们还对720例产妇50天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跟踪,母乳喂养率为93.65%,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87.46%,而郑州市本年度平均母乳喂养率为88.63%,其中纯母乳喂养率为76.35%。通过健康教育,在我院住院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郑州市本年度母乳喂养率。

2.3 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开展,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技术和多方面的医学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很好的记忆力和独立思考、努力开拓的创新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5]。在系统教育活动中,通过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护士的专科知识逐渐丰富,在帮助产妇掌握相关知识、明确自己所需达到的每个目标及目标所需的时间过程中,最大程度调动了护士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了自身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从开展系统健康教育以来,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护患沟通能力。

2.4 护患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制订护理计划,产妇在与护士交流中不断地得到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输入,认识到自身健康知识的不足,克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断发现自身知识及技能的欠缺,促使产妇产生强烈的寻求知识欲望,主动寻求知识提问率提高,从而使产妇积极接受护士的教育,促使其行为向健康方向转变。护患双方在护理婴儿及母乳喂养中,形成了教与学的合作,彼此间信任度明显增加,提高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度[6],融洽了护患关系。

总之,通过对自然分娩后产妇实施的系统健康教育,护士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能引导产妇主动寻求知识,促使其向母亲角色的转换,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提升了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产妇及家属感受到关怀和重视,得到健康及身心方面的很多知识,从而使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得以提升。增进了护患关系,对护患双方都取得了较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武中梅.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的实施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1:322.

[2] 钟小蓉,付静.40例正常产妇自理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54—56.

[3] 刘贵香,王玉蓉.妇产科护理学[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1:81—85.

[4] 邬云妃.浙江省奉化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2):930.

篇9

[关键词]产后临床护理路径;专科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562(2010)06-0678-03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指由医护患组成对特定的护理计划制定出顺序性和时间性最适当的标准工作程序,籍以减少资源浪费,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随着国内对CNP的研究和应用,大量的结果显示CNP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优化护理流程,增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鉴于我院循证护理的迅速发展,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点”、“和谐医患关系”的思想,以“高质量,低费用”为鲜明特点的CNP在我院各个科室得以实践,为我院“创人文医院,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了科学的临床工作方法。

1. 产后CNP在我院产科病房的应用

1.1 成立产后CNP小组

由病区医生、护士长、主管护师及多名临床护士构成,自制了产后CNP表对相应的产科护士进行培训,并通过问卷形式分析培训结果。

1.2 选择对象

选择产科合并症少及其他十扰少的患者,选取2008年4月至10月的年龄35岁以下初产妇1200例(其新生儿无病理情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0例,实验组中顺娩352例,剖宫娩248例;对照组中顺娩357例,剖宫娩243例。

1.3 表格制定

根据我院产后病房实际情况制定出产后CNP表,分为顺娩CNP、剖宫娩CNP表和母乳喂养宣教及新生儿CNP表3种,均以时间为横轴包括分娩日、产后(术后)1d、产后(术后)2d、产后(术后)3d、术后4d,具体包括医护患协同的相应护理项目(表1~3),同时在新生儿这部分制定了专门配合新生儿CNP的表格式“新生儿护理记录单”,由经过培训的产科护士规范化统一操作,提供高效持续的护理,避免了因年资不同经验不同而造成的操作差异。

2. 结果及效果评价

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有效性评价:我院产科为了解医护人员对CNP的知晓情况设计了问卷调查,包括路径的内容和实施规范及重点,对所有培训成员发放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大家对培训内容均能掌握。同时,也发问卷给病人,内容为CNP表的优点和重点内容,能否理解愿不愿意配合,回收率100%,65%的患者理解并愿意参与,25%大致能理解可以试试,10%左右的患者不太能理解认为没有意义。通过实验结束后4个月内电话回访,统计出患者奶胀率下降了4%,纯母乳喂养率上升了5%,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了7%。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方面均有显著差异。详见表4。

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4. 讨论

CNP是一个全新的高效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它可以通过既定的标准化流程规范操作,对护理问题进行正确评估,加强护患沟通,构筑了护士的主动服务平台:通过表1~3可以看出每天工作的工作重点内容随病情发展的阶段不同而不同,护理人员必须根据CNP的内容和图示工作,优化流程简化记录,表格式记录减轻了丁作量节省了护理记录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护士必须每天评估产妇的状态,制定护理措施及评价效果。当病情出现变异时及时汇报处理,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律性,护理工作不再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护理。同时,患者了解了自己的护理计划目标,主动参与到护理过程,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增强产妇的自理能力,同时护士在执行母乳喂养宣教路径时言传身教,帮助产妇完成母亲角色的转换。

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表4可以看出CNP作为护理管理新模式,溶入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和“尽可能少的医疗费用”列为对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所有医护人员和产妇均遵循CNP的程序为实现预期目标而共同努力。护理人员能主动以产妇为中心,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出院天数,和谐了医护患关系。

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及服务满意度:CNP要求护士必须按当天CNP的内容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述有关产妇应掌握的健康知识和技能并进行效果评价,即使有护士轮班或年资经验的差别也可维持同样的护理质量。同时CNP有产妇的护理目标,产妇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增加了母乳喂养知识,满足了产妇的健康需求,达到最佳的效果。CNP的实施为循证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数据,两者相辅相成,它要求护理小组所有成员的协调配合,对加强团队合作和质量管理均有积极的意义。

5. 结论

作为护理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制订和实施CNP使医护人员达成共识,规范了诊疗和护理行为,构筑了护士主动服务平台,充分满足患者知情权,使产妇明确预知每天治疗护理内容和进程,提高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产妇康复,从而缩短了住院日,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能够提高医疗质量、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目前我们仍在不断总结经验,优化CNP表,并将之推广至整个病房,以“优质,高效,低费用”的医疗护理活动宗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现红,何国平,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正确认识临床路径[J],现代护,2007,13(7):19-20.

[2]李秀华,崔晓荟,田苗,等,临床路径在我院产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护理管t~,2007,lO(8):27-30.

篇10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的临床资料,共580例。所有产妇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37岁,平均年龄29.5岁,产妇中顺产的为412例,出现妊娠合并症的有67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有52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有1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有4例。

1.2方法:对580例产妇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针对相应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结果

在580例产妇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共发生不安全事件46例,约占总数的7.9%,在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因素中,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环境设备因素以及产妇和家属因素等,具体数据如下表1所示:

3讨论

临床上产科研究的重点是妇女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高危妊娠和难产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2]。在产科的护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均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进而酿成不良后果,严重威胁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健康。随着近年来产科护理工作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的不断增加,产科护理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3],产妇对产科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80例产妇的产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以及防范的措施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