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压疮;因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57-01
压疮是由于身体的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和血液循环障碍,而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溃烂和坏死。71%压疮出现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1],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压疮,减少并发症发生,常被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老年病人院外自带30例压疮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出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安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上报老年自带压疮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76-92岁,平均年龄82岁。肺癌导致的肺性脑病2例,硬脑膜下血肿3例,脑卒中后遗症18例,脑供血不足2例,肺功能不全2例,髋关节骨折3例。1.2 临床表现 全部病例压疮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单个部位24例,多个部位6例,其中骶尾部22例,髋部4例,骶尾部和并足踝部2例,肩胛部和并臀部2例。按压疮分期,其中i期压疮5例,期压疮11例,期压疮14例均为骶尾。
2 原因分析
2.1 力学因素 本文30例患者均是卧床不起,骨突部位受压最为严重,长期持续的垂直压力是引起压疮最重要的因素。当皮肤受压超过32mmhg,并且持续超过一定的时间,组织就会发生缺氧、血管塌陷、血栓形成而出现压疮[3]。
2.2 年龄因素 压疮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减少,靠近皮肤表面的血管又硬化,血液循环不良,容易因受压而发压疮。
2.3 患者自身因素
2.3.1 营养因素 老年人胃肠道蠕动减慢,消化功能、食欲下降,加之牙齿松动缺失,咀嚼困难,躯体患病导致食欲减退,长期卧床患者通过鼻饲供给营养和能量,易致机体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性水肿等易发压疮。
2.3.2 疾病因素 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肌肉控制能力差,视力、平衡能力差,加之性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骨软化症,帕金森病等导致跌倒机会增大,容易发生骨折导致卧床和被动,原发疾病如血糖控制不佳,感觉异常,导致废用综合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等一些感染的发生。体温在38.5℃到40℃者发生皮肤压疮机会大。
3 压疮的预防管理
3.1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应做到“五早五到位”
3.1.1 五早 ①早评估,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②早报告,确认压疮高危患者,院外压疮立即报告护士长并上报护理部。③早落实,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严格交接班。④早指导,对特殊病例护士长、护理部应及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⑤早督查,护士长、护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护理质量。
3.1.2 五到位 ①落实到位,制定护理措施落实到位。②评估评价到位,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动态评价要到位。③指导督查到位,护士长、压疮小组、护理部对压疮预防护理指导、质量督查的三级管理到位。④培训到位,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到位。⑤持续改进到位,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坚持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汇总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4 压疮的预防措施
4.1 防止继续受压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 但最基本、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协助病人定时翻身,重视患者的变换。每1-2小时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取30度角。同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正确使用减压器具:如脉冲式充气床垫,海绵式褥疮垫,等以减轻软组织压力,缩短受压时间。从而减小压疮的风险。4.2 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翻身或移动患者时忌拖、拉、拽、扯,可先放低床头,保持床面平整。半卧位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对于膝部和足部进行恰当固定,在足部和床底之间垫棉垫,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导致的摩擦增加。
4.3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减少引流液、尿液及便渍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无渣、无皱折,减轻对皮肤的刺激,增强抗摩擦力。用温湿的毛巾擦拭皮肤,动作要轻柔,并可用赛肤润、维生素E、等涂于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防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的柔软和弹性。
4.4 营养支持 老年卧床患者,由于疾病消耗,营养摄入减少,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易发生压疮。应尽量应用胃肠内营养,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不能自主进食者,可以鼻饲管进食。必要时增加静脉营养,输注血浆和白蛋白,有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4.5 护理误区 禁止对局部发红皮肤进行按摩;避免在局部创面使用冰敷、吹风机;慎用橡皮圈,气圈,易导致受压部静脉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发生水肿。
5 小 结
以病人为中心,针对老年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强调“个性化”的护理,充分认识并努力研究,不断改善护理措施,才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篇2
老年人因肢体不灵活、骨质疏松等原因,日常生活中创伤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因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导致伤后恢复慢、卧床时间长等特点[1-2]。对于一些需要术后的老年患者而言,术后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为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术后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不错疗效,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96例老年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观察组:男53例,女45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66.7±3.1)岁,骨折原因:车祸36例,跌伤62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对照组:男51例,女47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1±3.6)岁,骨折原因:车祸37例,跌伤61例,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1例;两组在性别比、年龄、骨折原因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分组,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4],主要针对临床中术后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的原因进行护理。主要包括:
①术后心理护理:因老年人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枯燥,这点对于术后老年人尤其突出,因为术后有较长一段时间需要卧床休息,故此阶段老年人极易产生忧虑及烦躁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此时应加强巡护,多与术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引导其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卧床时可听音乐、看电视等,对于老年患者的疑问及时解答;同时应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和照顾老人,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
②术后疼痛护理:术后很大一部分患者往往会感到伤口疼痛难忍,此时针对原因明确的疼痛除应用镇痛药之外,还应教授老年人疼痛相关知识,指导其学会减轻疼痛的方法,树立健康良好心态,引导其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兴趣,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③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术后卧床时应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皮肤及压疮发生情况进行提前评估,并预先告知患者和家属压疮的形成原因及危害,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术后老年患者需要一段时间保持特殊,同时有一部分患者因为怕移动时产生的疼痛而拒绝定时更换,对于此类患者应提前准备好不同规格的圆枕、垫子或空心圈等器具;保持易发压疮部位皮肤干燥,尽量减少摩擦;同时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的易于消化吸收的饮食,以增强体质,防止压疮的发生。
④术后感染的预防:术后除常规应用抗感染类药物治疗外,还应保持病房的干净卫生,及时开窗通风,使室内温度及湿度均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家属应主动帮助护理人员维持好病房环境卫生;同时对于患者应用的器具及时消毒处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压疮发生风险的效果。方法:把100例老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发生压疮1例(2%),对照组病人发生压疮9例(18%)。两组病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 早期;护理干预;下肢骨折;老年;压疮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多,老年人骨折特别是下肢骨折发生率也迅速增加。老年人骨折后疼痛、翻身活动受限、需长期卧床;加之老年人控制力差、末梢循环功能减退、皮肤松弛缺乏弹性,极易发生压疮,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据统计,压疮是老年人骨折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采取有效的积极预防手段,能减少压疮发生率。我科自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早期的个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老年下肢骨折的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在76岁~90岁之间。其中股骨干骨折43例、股骨颈骨折57例。受伤后1~10小时入院,入院时神志均清楚,无老年痴呆,查体全身皮肤均完整,无压疮。入院后2小时由责任护士根据我院自行设计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病人进行评估,评估总分均≥15分,为压疮高度危险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治疗、用药、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给合每例病人的心理,疼痛程度、活动能力、控便能力、文化程度等实施个性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在出院前的压疮发生情况。
1.2.1 早期护理干预措施
1.2.1.1 评估并制定预防压疮预案: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评估。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复评,直至病人出院。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周密的预防压疮措施,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更改,由责任护士落实,护士长督促、检查,把关。
1.2.1.2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①建立翻身卡,指导并协助病人翻身。在保持患者患肢处于功能位时,常规每2 h 翻身1 次,但对于体型偏胖或偏瘦的病人需30 min~60 min 翻身1 次。指导病人如何利用肩膀、腹肌及健肢进行翻转身体和抬高臀部动作。首先,健肢屈曲,用力蹬床,一手扶住床栏,侧转身体。其次,指导其用两侧肩膀及健肢三点一线,辅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并用双手掌轻托髋部,手指平伸(手伸入时手掌向上,如手背向上,指甲易擦伤患者皮肤。)轻揉臀部及骶尾部,从而提高自护能力,避免臀部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1]。针对身体虚弱的患者,指导其用两侧肩膀、双肘及健肢五点一线,辅以腹肌用力使腰背及臀部抬高。针对牵引的患者侧卧不超过30°,并用软枕支撑这种;患者术后应避免患侧90°侧卧。
②骨突部位加强按摩,如脚跟、内外踝,腰骶尾部、肩胛部、驼背部易发生褥疮,要重点观察,预防可垫以软枕、棉被,气圈。气圈不可充气太满,以充一半为宜,气圈上垫软布。脚后跟用装一半水的乳胶手套包上毛巾垫起可有效预防压疮[2]。本组34例病人入院第一天因害怕疼痛拒绝翻身,经耐心解释,让其了解不翻身的危害性,并指导如何翻身可减轻或避免疼痛。病人基本掌握了翻身方法,主动配合翻身。
1.2.1.3 减少摩擦,保持皮肤及床单位的清洁、干燥:保持床单位平整无皱褶,无渣屑,注意随时检查清理。应避免床头抬高不超过30°,以免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对于牵引或术后初期疼痛惧怕翻身等患者,同时为了更好的护理大、小便,减少摩擦。我就地取才的制作了一张简易防压疮床垫(具体做法是取一张跟医院床单元长宽相等厚约24厘米海绵垫,在骶尾部位置切开可放置便盆大小的向一侧开放的绵块)。根据患者骶尾皮肤受压的情况,定时移开骶尾部小绵块,悬空骶尾部。如需大、小便也可移开小绵块,放入便盆,无需抬高臀部,可防止因便盆使用不当而造成的皮肤损伤及尿漏至床单上等。保持了皮肤的清洁、干燥。
1.2.1.4 促进血液循环 :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局部按摩、每日协助病人做健肢全范围关节活动,定时用搽红花酒精、10%樟脑酒、50 %乙醇或红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压处,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和手术方式针对性的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1.2.1.5 降低皮肤温度: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3]。对发热病人垫茶叶垫(绿茶、薄荷、野、金银花)[4]和水垫,利用茶叶的蓬松、透气散热好,可降低皮肤温度,以防压疮的发生。
1.2.1.6 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低白蛋白血症(
1.2.1.7 定期检查 严格交接:在每次给病人翻身时要认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如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时,均为危险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压疮发生。严格书面和床头交班。
1.2.1.8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患者年老体弱,身心饱受疼痛折磨,加之惧怕翻身骨折处移位及疼痛,被迫采取仰卧位,应积极主动热情安慰患者,介绍妥善的固定不会造成骨折移位也不会造成内固定材料脱位[2]。指导患者使用简便裤[5],以方便护理或翻身时,维护老人的隐私和尊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心情愉快。患者及家属缺乏卫生知识,只注意骨折处,对压疮的认识不足。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压疮危害性的重视,使之了解压疮不但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危及生命,讲解有关预防知识,了解为其制定的措施,积极配合、共同参与。
1.2.2 统计学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迄今为止压疮仍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评价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不断更新观念,从多层次、多角度全面认识压疮,充分了解压疮的危害性,了解其病因和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防治技术,能自觉有创造性地做好压疮的防治工作。本科使用的简易防压疮床垫既有效的避免了骶尾部持续受压,更好地护理了大、小便,避免了因使用便盆而造成的疼痛、皮肤损伤,大便污染尿液的浸渍等,从而间接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方便了患者、家属及护理工作人员。
提高护理人员对压疮发生的防范意识和重视是预防压疮的基础。压疮重在预防,通过对高危患者进行严格的书面和床头交班,明确的奖惩制度,使护士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从而使各班预防压疮的工作连续规范的进行,最终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共同参与和配合是预防压疮的有力保证。通过指导协助患者在床上自行移动和翻身以避免局部持续受压的措施,既锻炼了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又为患者能早日下床活动打下了基础。降低因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压疮。
预防压疮的护理过程是一个实践探索过程。通过本研究,体会到在认真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的前提下,采取个性化早期护理干预,运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同时,护士还必须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只要通过精心科学的护理,就可以将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伍佩玲,黄碧萍,何惠燕,关冬霞,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0,7(21):108
[2] 张国英,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7例预防褥疮护理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9,7(9):142-143
[3]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篇4
【关键词】 老年脑梗死; 护理; 观察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12-01
脑梗死是指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随着我国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急剧增加,如何做好这些患者的护理,值得关注[2]。为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减轻老年人的痛苦,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本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实验室病理学确诊为脑梗死,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关于急脑梗死的病诊断标准[3],排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5~79岁,平均69.5岁;其中65~70岁17例(28.3%),71~75岁20例(33.3%),76~79岁23例(38.4%)。
1.2 护理
1.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的身体体质和心理素质比较差,各方面的机能下降,脑梗死是慢性病,发病时间、治疗周期比较长,容易让老年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烦躁、抑郁的心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好脑梗死的发病原因、机制,介绍介入治疗的优势和成功的例子,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配合好医护人员[4]。
1.2.2 患侧肢体护理 让患者患侧肢体平卧伸直一天,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平时多加训练,刚开始活动量不宜过大,避免拉伤患者的肌肉[5]。指导或辅助患者适时翻身,避免形成压疮。
1.2.3 预防呼吸道感染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感染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告知患者进行有效咳嗽的方法,在患者翻身时及时帮助叩背,对于严重可能发生窒息的患者,及时对症处理,采取气管切开等措施[6]。
1.2.4 康复护理 对脑梗死的老年患者,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越好。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康复医生应使患者建立信心,早日投入康复训练。对于失语患者要坚持每天进行语言训练,可以从简单的训练到复杂的对话,循序渐进,有利于患者的语言恢复[7]。
1.3 观察指标
观察60例患者抑郁、压疮及肺部感染发生率。
2 结果
本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经过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改善,仅出现抑郁3例(5.0%),压疮7例(11.7%),肺部感染5例(8.3%)。
3 讨论
脑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治疗周期较长、难度较大,一直困扰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随着人们对脑梗死的发病原因的深入研究,引起脑梗死的因素大致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等,多数不伴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较大动脉闭塞后数日内发生的继发性脑水肿可使症状恶化并导致意识障碍,严重脑水肿还可引起致命性的脑疝危险。
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需要给予心理护理、患侧肢体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以及康复护理等措施,选择适当的溶栓药物和剂量,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减少脑组织死亡的概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赵云,许速,薛迪.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死住院患者合理用药分析与模拟监测[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31-33.
[2]Yuan Xiaodong,Wang Shujuan,Xu Yaru,et al.A clinical follow-up study on the risk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Chinese aging overweight and obese population[J].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2011,5(1):17-27.
[3]姚声涛,贾建平,刘丽旭.动脉内接触性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贵州医药,2007,31(2):1092-1094.
[4]栗文彬,刘学东,王波,等.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临床分型与预后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6):444-446.
[5]孙一兵,王文静.急性脑梗死96小时内介入性溶栓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附17例报告)[J].广西医学,2012,22(6):1209-1211.
[6]高宏,陈永聪,许速,等.上海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梗死住院用药的病案审核[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4):30-32.
篇5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患者的住院率也逐年上升。老年患者的住院安全护理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做好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预防,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提供周到的安全设施和护理,可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的发生。现将如何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老年住院患者的常见意外
①跌倒。②坠床。③误吸。④走失。⑤压疮。⑥其他问题如窒息、烫伤、院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营养失调、并发症等等。
2 引起老年住院患者发生意外的危险因素
2.1 医学上相关的危险因素 视力减退或受损:如白内障、青光眼;心血管系统:如性低血压、晕厥;下肢功能不良:如中风;步行及平衡不良;排尿系统不良:如夜尿病;认知不良:如老年性痴呆;使用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降糖药、精神类药等。
2.2 环境危险因素 光线:距离电灯开关远、照明灯光线不足或光线太强;地面及走廊:杂物凌乱导致走路的地方受限制;厕所浴室:厕所浴室缺少扶手、地砖湿滑;家具:座椅缺少椅柄或不牢固。
2.3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器官不断衰退,生理功能、代谢功能障碍,思维紊乱、记忆减退、行动迟缓、感觉迟钝、视力下降等生理功能的退行性变化,导致了老年人生活安全的危险因素。
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住院患者意外事件危险因素评估表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总分大于或等于4分,提示为高危人群,应告知家属并采取必要护理措施。
3 跌倒坠床的护理
3.1 床头挂“预防坠床”的警示标志,同时加强安全防范教育,并让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告知书,并积极配合防范工作。
3.2 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3.3 病床高度适中,增添必要的设备,在楼梯浴室等处装扶手并将扶手调整到适合的高度,床两边加护栏或使用安全带,在使用安全带时要注意患者的卧位舒适并经常更换卧位,注意保持患者的肢体处于正常功能位置。
3.4 楼梯的收边处有防滑处理,浴室、洗手间的地面保持干燥,地面应有防滑设备,地面清洁后及时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标志。
3.5 将环境中的危险因素移除,室内家具的摆放定位放置,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在随手可及处。
3.6 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防滑的鞋子,最好穿布鞋而不要穿拖鞋,衣裤不宜过长,穿脱裤子和袜子时让患者坐着。
3.7 对行走步态不稳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并指导其正确使用辅助材:如拐杖,助步器等,并将其放置床边。
3.8 向患者交代改变时要慢,(抬头转头慢,坐起慢,站起慢),夜间起床或长期卧床后下床行走前要做到3个30 s(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直,站直30后秒再行走)[1]。
3.9 走廊、病室设有地灯,保证患者行走安全,对性低血压,口服降压药,夜尿多的患者进行床上排尿训练,睡前将呼吸器等仪器放置在患者随手可及处。
3.10 向家属、陪护、患者提供相关的预防跌倒、坠床的教育,掌握防跌倒、坠床的干预措施。
4 洽药护理
老年人经常患各种疾病,且所患疾病大多为慢性病,病程长且不易治愈,因此许多老年人不仅需要常年反复用药,而且还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所以往往出现“服药能力下降”如添服多服等。老年人常用药物有:抗高血压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安眠药,降糖药,抗凝血药,泻药等。因此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应撕去包装(锡纸)按时送给患者并亲自照顾其服用,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放置标记鲜明并向患者讲解清楚。夜间式睡眠中给老人服药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药,以防似醒非醒时服药误入气管,从而造成呛咳。服用镇静催眠药易引起有头晕、思睡,服药后应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走动;服用降压药易发生性低血压,应告知患者起床及改变时动作宜缓慢;降糖药应按要求在餐前或进餐时正常服用,并督促患者按时进餐,以防引起低血糖;对于泻药的服用,应根据患者的排便规律合理安排服药时间,尽量避免晚上排便,以免患者受凉及夜间病情变化。对老年患者使用的一些特殊药物如:心得安利多卡因、安定、抗凝血药、洋地黄等,因其存在代谢缓慢,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高等,用药时护士应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有医嘱但属患者自备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的硫酸氯吡咯雷片,抗肿瘤的环孢素A胶囊,及激素类(醋酸泼尼松)等,一定监督患者及时准确服药。
5 压疮护理
因大多老年患者病种复杂行动不便、排泄异常、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压疮一旦形成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疾病的恢复又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治疗压疮重在预防,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必须做到:①勤翻身。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协助患者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翻身时切忌抢拉推以防擦破皮肤,翻身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软枕或功能垫,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或轻突出部位的压力。②勤擦洗。注意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会及肛周皮肤护理尤为重要,定时用温毛巾擦身,洗手洗脚,促进皮肤血液循环。③勤按摩。每次协助患者翻身后先用温水擦洗,再用双手蘸50%酒精按摩骨突处,后枕部、耳廓、骶尾部、脚后跟内外踝、肩胛部、是压疮好发部位,不能忽视。④勤整理。保持床整、干燥、无碎屑。⑤勤更换。及时更换潮湿脏污的衣裤,不可以让患者睡在潮湿的床铺上,也不可以直接睡在橡皮垫或塑料布上[2]。⑥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患者不能进食,应从静脉给予高营养液输入。另外,近年来临床上普遍使用诺顿(Norton)皮肤量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预测评分,其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如评分≤14分提示易发生压疮,可提高护理人员及家属的重视,及时进行干预,此外,通过评估,护士可以针对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如:应用气垫床、红外线照射等。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指导患者床上活动或进行被动活动,并对患者家属陪护,按程序进行相关教育,强调卧床期间加强翻身和皮肤清洁等对预防压疮的作用[3]。提高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压疮先兆,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让患者尽可能地活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6 其他
对患有认知障碍和老年痴呆及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加强看护,嘱其随身携带自制小卡片,卡片上写明姓名、就医医院、病区及家庭住址、家人联系电话等内容,以免走失及便于及时救助,另外老年患者感觉功能减退,对温度高低的敏感度降低,在使用热水袋、冰袋、床上擦浴及洗澡时,必要严格掌握温度和时间,以免烫伤和冻伤。此外老年患者禁止使用电热毯及取暖器,防止触电及烧伤等[4]。
7 心理护理
大多老年人有“不服老、不求人”的心理,对自己机体功能产生恐惧失望、沮丧心情的同时,对周围人的语言举止非常敏感,常会为一些细微的眼神、举动而疑惑不止,却又不愿意告知他人,所以护理人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这个心理特点在对其病情观察的同时,鼓励老人正确对待及认识疾病,并设法让患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需求,并耐心倾听,给与合理的解释。另外护理人员除应了解并掌握老年患者特殊的心理状态,还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为老年患者解除病痛,使其心中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从而达到心理护理上的良好效果。
8 定期组织讨论
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就患者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病区内存在的或潜在的易引起患者发生意外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对高危人群重点交班并加强夜间巡视,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需求,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保证每一位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
9 小结
老年人的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是直接影响安全护理工作展开和安全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护士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强化安全护理意识,掌握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与艺术[5],加强病房管理,及时解决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和控制并区内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才能长期有效的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6]。
参 考 文 献
[1] 库洪安,詹燕,于淑芳,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7(2):143-144.
[2] 李小寒,肖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3:84-85.
[3] 蒋琪霞.应用Bmden计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
篇6
【关键词】 老年人;并发症;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科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在社会发展,交通工业日益发达的同时,各类车祸事故不断增加,当这些不幸发生老年人身上时,由于年老体弱,多数患者需长时间卧床;再加上老年人组织器官老化,生理机能下降,其相应的生理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表达不准确、关节僵硬、肌力下降、动作缓慢、活动不协调等。[1]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患者,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老年患者的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作为护理人员,提高老年人护理的责任就义不容辞。下面总结了我科两年来所收治的骨科老年人的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老年骨科患者402例,60~65岁202例,66~70岁122例,71~88岁78例,这其中男285例,女117例。从患病分类:颈椎病、颈椎骨折、颈髓损伤15例,上肢骨折42例,下肢骨折218例,肋骨、锁骨骨折21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折、腰椎结核50例,外伤感染及其他疾病有56例,这些病例中长期卧床的占本科患者的70%,而这些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占45%,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支炎、前列腺肥大等。其中有1例颈椎骨折、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死于继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其他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人历经多年的生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或厌倦,无亲切感,甚至因自己的生活习惯受干扰而感到烦躁不安;伤后考虑问题多,担心预后不好,治疗时间较长拖累晚辈而产生忧郁,使老年人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康复。因此,护士应尽量尊重他们并保留其生活和饮食习惯,要从言谈举止和服务质量入手,理解老人的处境,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以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严谨准确的护理操作取得老人的信赖,增加他们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使其心情舒畅,无后顾之忧,愉快地接受、配合治疗。
2.2 老年人反应迟钝,对伤病症状不敏感,因而叙述不清,造成误诊,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老年患者不能完全相信其主诉,着重的在于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不可掉以轻心。
2.3 老年人睡眠少,夜间容易惊醒而入睡困难,同时不喜欢夜间有灯光照明,因此对老年患者的夜巡要合理安排时间。巡视时要注意三轻:走路轻、说话轻、开关门动作轻,以免影响患者休息。
2.4 营养护理 老年患者生理代谢降低,蛋白合成减少,组织修复愈合能力下降,因此疾病恢复过程延长。又由于老年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缺钙等现象,因此骨伤病更为缓慢,所以加强营养护理,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并含果胶成分的食物(水果、蜂蜜),保持营养丰富,预防便秘;多食含钙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莲子、鱼类等,以利于骨组织的形成;少食多餐,低盐低脂,品种多样,色、香、味俱全,以适应肠胃功能,促进食欲,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2]
2.5 加强生活护理 对长期卧床、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患者保持身体清洁和及时清除分泌物,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洗理、排便等生活所需。对行动不便者应注意行走及上床时的保护,必要时给予轮椅,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跌倒,年老体弱者要加床栏,防止坠床。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警惕意外情况发生 老年人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受伤后刺激,手术后创伤可能诱发或加重原发病,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应激性溃疡等意外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意识状态,若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忡、腹部不适、呕血等,应及时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3.2 预防肺部感染 老年人呼吸功能普遍下降,长期卧床后较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鼓励患者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保持口腔卫生,清洁口腔2次/日。注意病房通风,如自感痰液沾稠,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同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叩背,有利于痰液的排除。如有痰无力者,应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 预防性泌尿系感染 老年患者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衰退,易发生尿潴留,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其中男性患者伴发前列腺增生,加之卧床、疼痛等原因,更易发生尿潴留,因此,对于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促使尿液排空,需行导尿的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男患者每日两次,女患者视分泌物的量进行护理。导尿管每7 d更换一次,每日用0.9%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8万u冲洗一次,严密观察尿量、颜色、性质的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清洁。
3.4 预防便秘 长期卧床使消化功能受抑制,肠蠕动减弱,易发便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 ml。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在排便前按摩腹部,先由右下腹至右上腹,再有左上腹至左下腹达耻骨联合上方,以促进肠蠕动。如发生便秘,可给予开塞露注入,如开塞露注入后还不能自解,戴手套用手抠出大便,动作轻柔,同时用热毛巾热敷,必要时实行灌肠。
3.5 预防压疮 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减慢,皮肤抵抗力下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骨突处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有效地预防压疮,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使患者舒适,将骨突受压部位衬垫气垫、棉垫等,以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如果为患者更换床单、内衣时,一定要抬起患者躯体,避免拖、拉、拽等形成摩擦力而损伤皮肤,对受压部位用50%乙醇或红花油按摩,以改善该部位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护理上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观察,责任到人,实行班班交接,两年来,无一例压疮发生。
3.6 预防静脉血栓 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也相应增加。术后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促进血液回流,防止因血流缓慢和凝滞而形成血栓。指导患者早期行主动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动度及血运情况。
3.7 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术后患者患肢长期制动,可引起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应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辅以肌肉按摩及关节的被动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肌力和关节的正常活动度。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骨科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应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护理,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7
老年患者是医院患者中相对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内科,老年患者多,由于老年人各器官出现生理性退化,反应迟钝,视力及肌力减弱,关节僵硬,加上病理改变,在临床上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护理安全问题,现将我科2010年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中出现的护理安全意外问题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性:13o例,女性:70例,年龄最小65--83岁,平均74岁,单纯患一种疾病的有50例,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疾病的有65例,患有四种以上疾病的有85例。
2 护理安全意外问题分析:
2.1 压疮〔1〕 压疮是身体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或坏死,见于长期卧床、身体衰弱,昏迷及瘫痪的病人。
2.2 跌倒、滑到 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多,老年人跌倒后轻者可发生软组织挫伤、关节脱臼、骨折,原有病情加重,重者可危及生命。跌倒危险因素有:疾病因素、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衣着过于宽松,鞋子偏大,鞋底不防滑,其他外部因素:床制动不好,床挡固定较差等。我院因患者起床后发生眩晕5例,起床后跌倒致股骨颈骨折1例。
2.3 坠床 多见于意识不清和躁动不安、不合作的患者。
2.4 误吸、误食 常见于痴呆老年患者,我院误将外用药内服者发生一例。
2.5 烫伤 老年人感觉迟钝,对冷热感觉不灵敏,容易发生烫伤。
2.6 自杀 癌症晚期患者、心理有问题者容易有自杀倾向。发生自杀一例。
3 防范措施:
3.1 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
3.1.1 去除或减少局部组织、皮肤的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每2-3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并按摩骨突处或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及皮肤清洁干燥。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告知便后及时清洁,保持干燥。
3.1.2 换衣、翻身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免加重对皮肤的损伤。
3.1.3 长期卧床、昏迷患者使用气垫床。
3.1.4 营养不良患者应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足够营养摄入。
3.2 跌倒、滑到的防范措施〔2〕
3.2.1 每天检查病房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杜绝安全隐患。
3.2.2 入院后帮助老年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在容易发生跌倒、滑到处贴有醒目标志。
3.2.3 对老年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识别易跌倒的高危患者并重点防范。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3.2.4 老年人衣服、鞋穿着应合身,不宜穿拖鞋,应穿防滑的鞋子。
3.2.5 室内地面要保持平整、干燥,告知清洁工随时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干燥。地面全部使用防滑砖,容易滑到的地方铺设防滑垫,墙壁上安装护手等。
3.2.6 告知老年患者变换时动作以缓慢,清晨醒来后不宜立即起床,先活动四肢后再慢慢起来。
3.2.7 睡前和夜间不宜饮水太多,以防夜间上厕所影响睡眠,防止夜间不慎跌倒。
3.2.8 对步态不稳者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搀扶。
3.3 坠床的防范措施
3.3.1 我院对所有老年患者加用床栏防护,24小时有人陪护,对躁动不安者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保护,防止坠床、摔伤的发生。
3.3.2 要求各班护士加强巡视,防止意外发生。
3.4 误吸、误食的防范措施
3.4.1 对有吞咽困难患者交待缓慢进食,不可催促,防止噎食或呛咳,根据病情选择合理饮食,选择舒适,避免误吸的发生。
3.4.2 在摆放药物时,需将外用药和内服药分开放置,发放给病人的外用药有醒目的标记。发放内服药时,将用法、用量交待清楚,护士必须看患者服用后才可离开。
3.5 烫伤的防范措施〔2〕
3.5.1 设立醒目标识(如热水、开水等)。
3.5.2 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加强对老年人的安全宣教。
3.5.3 告知患者开水瓶统一放置在安全、固定且不易触碰的位置。
3.5.4 患者在使用热敷或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过高(
3.5.6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生活设施。
3.6 预防自杀的措施
3.6.1 对所有窗户安装了防盗网。
3.6.2 要求护士检查患者室内环境、用物,清除不安全的器具和药品,必要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约束。
3.6.3 要求护士从患者入院起给予细致、周到的护理,特别是心理有异常的患者,更加要细心,耐心,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告知家属需24小时陪伴,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并及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进行重点交接班防止患者在院内自杀。
4 小结
我院条件差,为了给患者一个温暖、放心的住院环境,针对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以上问题的风险预案及处理措施,加大安全管理力度,2011年来我院收治的患者未发生一例以上安全问题,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
篇8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方位护理
老年人因年龄的不断增长, 骨质脆、骨质疏松, 防御能力不良, 一旦受到轻微创伤影响, 就会发生骨折疾病, 其中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一种常见骨折疾病[1]。本次研究中, 给予随机抽选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全方位的护理, 护理效果显著,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从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其中男28例, 女20例, 年龄61~79岁, 平均年龄(70.0±1.8)岁。其中合并冠心病10例, 糖尿病18例, 慢性支气管炎7例, 高血压13例。
1. 2 选取标准 所选取的患者均为新鲜骨折, 不合并手术禁忌证。
1. 3 手术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予患者实施患肢皮牵引, 经牵引3~5 d后给予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 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18例。并给予患者穿“丁”字鞋, 调整改善患者的微循环, 采取措施给予患者止血抗感染治疗, 并采取措施防止血栓发生。
1. 4 护理
1. 4. 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因股骨颈骨折病史长, 会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 且患者对手术存在一定的恐惧, 多数表现为害怕、担忧、恐惧。医护人员有必要通过观察以及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给予患者关怀、鼓励、安慰, 平复患者心情, 并做好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 对患者家属以及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 稳定患者的情绪, 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②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老年股骨颈骨折多为内科疾病, 术前有必要先综合评估患者的各脏器功能, 重点观察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高血压患者每天需要监测2次血压水平, 并告知患者要遵医嘱用药接受治疗。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 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 并注意观察血糖变化情况, 保证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或正常值范围内。并鼓励督促患者积极锻炼, 在身体可承受情况下下床锻炼, 采取措施防止出现肺部感染。③牵引护理:患肢外展中立位, 并适当外展20~30°, 为防止患肢外旋, 可穿“丁”字鞋, 实施皮牵引重量应
1. 4. 2 术后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是否有渗血发生, 若渗血量过大, 应告知医生采取措施处理。②穿“丁”字鞋:患肢呈外展中立, 防止髋关节脱位或外旋;每间隔4 h松开1次, 间隔5~10 min之后再次穿上, 松开间隔期间按摩足跟处, 防止压疮发生。③进行必要的床上功能锻炼:若患者为严重疼痛, 可给予患者药物镇痛, 并辅助实施肢体运动。④预防并发症护理:防止便秘,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 并注意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或通过环形按摩腹部, 2~3次/d, 20~30 min/次, 注意排便时不能伤及患肢, 患肢疼痛可能会影响正常排便;防止呼吸道感染, 患者可取间断性半卧, 于床上深呼吸以及咳痰, 定时翻身, 注意防寒保暖, 可有效防止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防止压疮, 采用波动时气垫床, 定时变换, 做好皮肤按摩, 并对骨隆突处皮肤进行按摩, 可有效防止压疮发生。
1. 4. 3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后引导患者实施自我护理以及功能锻炼, 叮嘱患者端坐时, 不能翘二郎腿, 尽量不要爬坡、下蹲、做矮凳子, 减少长期坐或站。术后3个月内主要进行床上锻炼, 之后可下床不负重练习, 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遵医嘱定期到医院接受复诊检查, 在患者身体健康完全康复后, 每年要复诊检查1次。
2 结果
48例患者接受治疗以及护理后, 均康复出院,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 术后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关节僵硬、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以及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疾病为老年人一种多发常见疾病, 且随着老年人口不断增长, 该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已成为危及老年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2]。老年人身体情况不同青壮年, 表现为骨质疏松, 骨强度下降, 且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 股骨颈更为脆弱[3]。在给予老年患者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 结合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 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生理特点, 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工作, 以及采取措施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出院前给予患者必要的教育, 叮嘱患者要做好复诊[4]。本次研究中, 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后, 患者均康复出院, 无并发症出现, 平均住院时间为18 d, 表明采用全方位护理, 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
综上所述, 给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 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发生, 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施琳.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方位护理浅析.现代养生, 2013, 11(10):88-89.
[2] 邹晓芬.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16(4):126-127.
[3] 冯瑞连.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4,30(2):271-272.
篇9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79-01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的溃烂和组织坏死,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1],压疮多发于长期卧床、脊髓损伤、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体质虚弱、各种消耗性疾病及老年患者。若有低蛋白血症、大小便失禁、骨折、营养不良、水肿、发热等因素更易发生,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加重病情,延长康复的时间,影响护理质量,若溃疡久治不愈,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导致患者死亡,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预防及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现对压疮预防与护理新方法作一综述。
1正确评估
加强护理管理,重视基础护理
实行床边挂翻身卡,使患者的卧位和翻身时间标准化,实行压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Braden评分法,评分≤16分时,易发生压疮,分数越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运用有效的评分法可以帮助护士找出那些处于发生压疮的高度危险中,需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措施的患者。经验证明,坚持分级评分对预测压疮危险的病例和老年人发生压疮,以及发展、恶化都有积极意义[2]。
2护理干预措施
2.1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或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心理,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了解病人的心理和感受,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精神安慰,以主动热情的态度、真诚温和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有关病情、治疗方案,正确地进行健康宣教,消除病人的顾虑,使患者每天能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
2.2基础护理
(1)保持和提高组织对压力的耐受能力,防止组织受损
定期清洗患者皮肤或按患者皮肤情况进行清洁时,水勿过热,勿过度摩擦皮肤,使用温和的清洁剂;对皮肤易出汗的部位如腋窝,窝,腹股沟等,可使用爽身粉。
避免环境因素导致皮肤干燥,如低温和寒冷;对干燥皮肤发生压疮要进行滋润,用肤赛润一天喷两到三次局部皮肤。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对于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的皮肤组织则不主张按摩,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解降压力后,一般30~40min内恢复,不会形成压疮。如果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此时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甚至皮肤破溃。
(2)保护患者免遭外界的机械性损伤(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一般2h翻身1次,必要时1h翻身1次。可使骨隆突部位交替的减轻压迫,轮流承受身体的重量。在各种卧位时,可采用软枕或其他设施架空骨隆突处。对使用夹板、石膏或其他矫形器械的病人,要随时观察局部皮肤和听取病人的反映,适当调节夹板或器械的松紧。足跟、内踝、外踝用自制水袋或小棉垫垫起以减轻局部压力,同时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透气、平整、无渣屑。协助病人翻身,更换床单及衣服时,一定要抬起病人的身体,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3)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既是压疮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又是压疮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3]。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条件。因此,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适当的饮食调整,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保证正氮平衡。维生素及锌可利于压疮的愈合。另外,水肿患者应限制水和盐的摄入,脱水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
3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并教会家属一些有关压疮的预防护理措施,如勤换、勤换洗、勤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从疾病和伤痛的负性情绪中解脱出来,以促进机体免疫机制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篇10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