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生活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生活的措施

篇1

【关键词】两美;浙江;启示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浙江又是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浙江赢得了“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化之邦”的美誉。建设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我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

一、两美浙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层次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资源要素紧缺,浙江的河流、泥土、空气涌现不同水平的污染。河流污染、雾霾天、食物平安危机等经济发展的不良“副产品”,成为影响百姓获得感的热点问题。

二、两美浙江建设经验与启示

(一)树立最科学的理念。什么样的理念算是美丽美好意义上的科学理念?必须同时具备四个要件:清醒的认识、负责的态度、科学的理念、坚定的意志。清醒认识其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家园。以“重整河山”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治水治污为突破口,既打出转型升级新天地,又取得生态文明新进展,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二)实行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追逐经济利益之间的博弈,往往最后一刻被利益最大化驱使占了上风。这个时候只有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当终身追究制出台后,企业将不再纠结不清于一时的蝇头小利;当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后,政府将不再压力山大于唯GDP的指挥棒子。浙江始终严把生态红线,打好环境整治攻坚战,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管理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明确提出取消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实质性改革举措。

(三)实现绿色发展,持续打好转型进级组合拳。环保无疑是“美丽浙江”建设的主阵地。当前要以“五水共治”为龙头,加强水环境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突出重点流域、重点河段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整体提升水环境质量。要以治污降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建立土壤环境保护优先区域机制,以耕地和饮用水源地为重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专家们认为,在“两美”浙江建设中,要紧紧扭住“经济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真正打造浙江发展新优势。环境问题根子在产业,要充分发挥环保倒逼机制作用,通过标准引领、准入监管、减排推动、整治促进、执法监督等措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要切实以“两美”浙江建设为契机,真正把经济发展转到质量、效益上来。

(四)实现绿色发展,推行绿色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提倡绿色生活。推行绿色生产,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完善落实“河长制”,深化“五水共治”成果;深入实施大气、土壤、海湾污染防治,推进城乡垃圾收集、分类和处理;加快养殖业转型提升,减少面源污染。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制造和综合服务产业,促进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及产业成为新增长点。着力提升景区品质,推动乡村旅游业转型。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培育养老、养生、健康等生态经济新业态。

倡导绿色生活,积极培育和弘扬绿色文化,强化政府生态环境信息制度,充分发挥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全方位构建生态环境监督体系,健全生态环境共同参与监督机制,让绿色生活成为浙江百姓的时尚与潮流。我们要用“绿色化”来推动生产、妆点生活,把绿色转化为浙江的“软实力”。

(五)实现绿色发展,保持“山水人田湖”协调发展。“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想是人类对大自然认识上的一次崭新飞跃,即赋予大自然以人格意义上的生命尊严,又给予大自然以光辉层面上的人性关怀,同r作出对大自然以有机统一保护的庄严承诺。这一思想的提出与传播,必将对全国乃至全球各国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具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意义。浙江在贯彻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的决策部署方面,提出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不断增强对资源环境管制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六)注重生态建设更要注重人文建设。“两美”浙江建设需要形成精神动力、思想基础和文化条件。专家们认为,要培育和激发全体公民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使每个公民都自觉地投身于生态建设中,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新局面;要推动养成与“两美”建设相适应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在全社会树立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念、生态心理、生态道德;要在全社会传播生态知识,(下转第60页)(上接第58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为目标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提升全省人民群众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民道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加快步伐;各类主题文明行动蓬勃开展,文明出行活动深度推进、文明旅游活动影响广泛、文明用水活动广泛开展、全民节约行动全面展开。

三、结语

从“两富”浙江到“两美”浙江,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的是浙江人民在建设富饶美丽家园、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日益进取、永无止境地对科学发展实践探索的锲而不舍和对理论的精益求精。这就要求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更好更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以贯之地抓,一届接着一届地干,为最终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一、走出绿色误区,走进绿色环境

营造绿色,是住户、开发商和建筑师的共识。绿色植物对于改善住区小气候,营造休憩空间都有极大的作用,绿化率是评价住宅室外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有时在把握绿化率的时候,却忽视了绿化为人服务的根本,使住宅室外环境陷入“绿色”的误区。

其一,大片的“绿色”占据了人们的休憩空间。爱护花草,自然没错,但在经营绿色环境的同时应真正实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要“为绿而绿”,应该“为人而绿”,通过铺道设路、局部硬化、布置桌椅、点缀小品等措施,适当吸纳人流进入绿地,把目前这种观赏型绿地改变成可以使用的绿色环境,在保护绿色的同时,将人的行为融入绿色,与绿色和谐共处。

其二,单一的“绿色”无法留人。现在的绿化是一种平面的绿化形式,多以草坪为主,品种单一。而在炎炎夏日,开敞的空间里无一片绿荫,人们避之唯恐不及,何谈休息?其原因大概在于环境设计只注重了草坪的好培植,见效快,却忽略了绿色环境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由于缺乏树木和凉亭而失去绿荫,由于缺乏灌木和小品而失去趣味。虽有绿色,却不是环境,从而最终失去绿色环境的休闲功能,仅能观赏,不能使用。

二、调整空间构成,适应现代生活

住宅内部空间构成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及时调整的,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人。然而由于设计观念受旧范畴的惯性作用,住宅中仍有空间滞后生活的现象发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前的住宅户型设计仅保证吃饭、睡觉和休息等基本的生活需要,无法顾及学习或工作空间,书房根本不在考虑之列。“活到老,学到老”,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的学习都是终身的,是与生活中的其他需求并重的需要。尤其是随着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办公进入家庭的趋势日益明显,这种变革给住宅带来的深刻影响,决不仅仅体现在一张电脑桌上。一方面是无立锥之地的书房,另一方面却出现了大而不当的起居空间。有的起居室已大到50m2,却依旧没有书房。现在人们的生活确比以往丰富了许多,但这绝不是单一扩大起居空间就能解决的,还必须从住宅的空间构成上作点儿调整,才能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三、沐浴阳光空气,归还阳台原貌

现在,多数住宅在使用之前就将阳台封闭起来,在北方地区尤为普遍。封闭的阳台带来的困境是在需要充足阳光的居室之南强加了个“小房子”,不仅影响了主要居室的采光,而且由于面积狭小,很难派上用场,因为玻璃的隔挡,紫外线很难穿过,除了用作“书房”之外,常常成为临时杂物的储藏空间。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阳台是“楼房有栏杆的室外小平台。阳台除供休息、眺望,还可进餐、养植花卉。阳台在居住建筑中已成为联系室内外空间、改善居住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阳台是住宅中惟一与自然沟通的中介场所,特别是在多层住宅中。国外住宅的阳台被封十分少见,例如德国,其纬度相对于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但阳台却依然开敞,成为人们接触和观赏自然的媒介。既然作为一个舒适休憩、沟通自然的场所,有充足的阳光只是一个方面,它还应该有起码的适宜空间,供人们伸伸胳膊踢踢腿,能放把椅子躺一躺,甚至“进餐、养植花卉”。然而,目前封闭阳台进深明显不足,依据人体简单活动的尺度,很难满足起码活动的需要。尺度的不足也是其改阳台为储藏空间的主要原因,因此直接影响了阳台使用。必须加紧考虑阳台的适宜尺度,还阳台以拥抱阳光空气的本来面目。

四、探究拆改原因,完善厨房功能

现在很少有住户按照建筑师设计的厨房直接使用,多数在二次装修中将其拆改,移灶到阳台,厨房扩大兼作餐厅。之所以会这样,问题出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厨房的面积不足。现行的住宅厨房面积标准,受到过去的体制和生活水准双重局限,只能设置放置煤球和杂物的“家务阳台”。厨房内容的丰富和炊事能源改善,势必出现今日厨房拆改的现象。况且,北向家务阳台在北方地区只能封闭,而这个阳台又与厨房紧密相连,自然成为厨房的一部分。其次在于厨房功能不完善。我国的饮食文化独特,烹调方式包括煎、炒、烹、炸等等,油烟比较大,单靠抽油烟机保证不了对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以及其他房间的污染问题。从拆改后的厨房可以看出,厨房需要设计成两个有一定分隔的功能空间,即用火的操作空间和不用火的备餐空间(有些备餐空间可以兼餐厅),这样的分工使厨房功能趋向合理:避免了油烟对备餐空间内物品的直接威胁,同时多一层分隔,减少了污染居室的机会。建议原来被封闭的家务阳台与操作空间合并。北向家务阳台栏板缺少保温措施,冬季常常凝结成冰,容易使人滑倒受伤,不安全、不实用,也不美观。与厨房合并后,可以改作厨房的操作空间,在不增加住宅整体面积的前提下使厨房功能得以完善。

五、引导家具设计,问津边缘地带

篇3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保意识;友好和谐

化学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化学教育是普及化学知识的开始阶段,把绿色化学思想融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成长为建设性创新人才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化学教师肩负的新的责任和挑战。本文针对在初中如何进行绿色化学教育,营造阳光的化学氛围提了几点

建议:

一、关注社会现象,激发学生热情,引领绿色环保意识

一堂体现三观的好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备课,要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对生活的引领作用,教师就要时刻关注和搜集国内外社会发展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中学时期是人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期,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是每一位化学教育者务必要考虑的,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温室效应问题?现代社会提倡的低碳生活的根源是什么?再如化石燃料正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呢?等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加深对新能源开发必要性的理解。这样把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作为知识生长点,在此基础上选择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绿色化学

理念。

二、课堂教学多注重化学正能量的灌输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化学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然而,仅仅肤浅地就环保谈环保,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实际运用。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书本知识为导向,浅谈化学发展的负面影响,多列举造福于人的经典案例,从而引领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美好,承认事物两面性的同时,注重积极意义占据主要方面。树立起化学的科学发展观,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学习、研究、探索、珍爱、利用和革新大自然,从而对绿色化学的认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科学的观念。

三、课后练习题多贴近实际,培养学生实际应用

化学习题教学是课堂反馈的紧要环节之一,是辅助学生掌握和增强所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绿色化学知识在习题中的渗透和应用,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最新研究动向,还可以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并且化学来源于日常生活,化学知识渗透每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加强绿色化学意识,深化绿色化学思想,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当然,教师还可以亲自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在这些绿色化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活动中,学生会更深刻地体验绿色化学给人们带来的效益,从而使绿色化学思想得到深化。

四、化学实验的科学化、绿色化

化学实验是强化绿色化学思想的主要途径,因为只有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组织、设计实验,才能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才能坚定对知识的感情,延续求知学习的欲望。因此,可以针对绿色化学的“拒害、减量、循环、回收、再生”等特点,探索设计绿色化学实验,以新方法、新途径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绿色化学的要求,最终体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也可以l展微型实验,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五、引导学生,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周边人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中学阶段十分适合开展绿色化学教育教学。因为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旺盛阶段,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很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因此,在中学化学课堂上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前进的需求。从初中生特点来看,在中学开展绿色化学宣传也是非常适合的,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用绿色化学的观点去解释问题,进一步体会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并能用这样的思想去影响周围的人。

绿色化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化学教育教学的目标,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采取各种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对“绿色化学”理念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思考,提高化学成绩,并且用实践去影响周围的人,消除人们对化学的误解,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以及起到的积极作用,从而让化学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我国的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的具体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建筑工程也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建筑业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这也使绿色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不断的推广。但是我国的绿色建筑还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状态,在绿色意识和绿色施工理念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绿色建筑

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一环保)。简单的说绿色建筑就是一种气候适宜性的建筑,也就是遵循气候的特点设计出的低耗能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一种室内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追求一种绿色的生活理念,并开始向往在一种绿色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绿色建筑也正一步步的走进人们的生活。

二、绿色建筑的设计

1、气候条件的设计

绿色建筑是一种气候适宜性的建筑,具有小气候调节的作用,也就是说在非常热的夏天,到了绿色建筑里面,也会觉得非常的凉快。

2、节能材料的设计

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对人体健康影响非常小的,对使用的材料除了要考虑其性能外,还要考虑是否有有毒物质的排放。绿色建筑的外墙具有保温绝热的功能,这种绝热维护材料的耗能量是居民使用空调时的一半。

3、可再生资源的设计

绿色建筑更加强了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大力主张使用可再生资源。比如说利用太阳能产生的热水作为日常生活的用水,利用太阳能的光电系统来供应日常生活的用电,还有就是能够进行“呼吸”的建筑物表面材料,能够自动调节内部空气。

三、我国绿色建筑施工的现状

绿色施工技术是在传统的施工技术基础上,新理念与新技术的重新融合,体现了现代人度绿色理念的要求。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单位会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对环境和噪音等会采取一定的技术加以保护,但是他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大都是被动的,他们还没有对绿色施工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来满足大众对绿色施工的要求。事实上,绿色施工并不是单纯的没有噪音,或者是在施工周围栽上几棵树。它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涉及到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目前,大部分的承包商只注重合同,完全按照设计图纸上的要求来完成项目的要求,并没有考虑到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施工方更没有把绿色施工当成是企业的竞争力。

四、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必要性

我国的新建城乡住房面积正在逐年的增长,大量的消耗了建筑材料,而发展绿色建筑可以高效的利用资源,同时通过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和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来降低建筑成本和保护环境。绿色建筑的发展使建筑材料的选择范围变的越来越广,同时通过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也能使建筑建设最少的使用资源,营造健康的住宅小区。

绿色建筑是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所引起的环境和生态破坏的一种反思,是对绿色理念的一种追求。在我国过去的建筑发展中,现代化的施工方式已经给环境和能源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并且给生态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绿色建筑就是要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尽可能少的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同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1扬尘控制

施工现场扬尘控制不好地话,就会产生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而这种颗粒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施工现场,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应该做好一定的措施,在运送土方或沙石的时候,要对运送的车辆采取封闭严密的措施。像粉末状的材料在存放时要注意密封,在对其进行搬运的过程中,也要做好洒水、覆盖等相关的保护措施。在对混凝土浇灌前的灰尘和垃圾的清扫时,要尽量使用吸尘器而不是吹风器,因为吹风器会把灰尘都吹起来从而产生扬尘现象。还有就是在容易产生扬尘的地方作业时,也要做好围挡、喷水等措施,避免扬尘现象的发生。最后就是施工中的机械拆除和爆破拆除,极易产生扬尘现象,所以在进行拆除之前,要对拆除体进行清扫,或对拆除场地进行高空喷雾等措施,并且尽量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作业。

2、噪声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噪音就是汽车发动机和挖掘机发出的声音。要想有效的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噪音,首先就是要合理的安排施工时间,将有噪音或者是噪音大的施工作业都安排在白天进行,如果有不得已的情况下要进行加班,加班的时间也不能超过24点。其次就是使用低噪音、低震动的机器设备,还要对机器设备的性能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避免因为设备老化或者是故障而产生噪音。最后就是采取隔音措施。

3、水污染控制

建筑施工中主要的水污染源就是施工用水,还有一部分来自生活用水。施工方应该针对不同的污水进行不同的处理,并对排放的污水进行水质检测,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沉淀池,对污水进行二次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道。还有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地下水的保护,边坡支护技术就能很好的保护地下水环境,对于地下水位不足的地方,要尽量少的抽取地下水,当抽取的地下水超过了一定的范围之后,还要对地下水进行回灌。对一些有毒的化学液体的保存,更要做好防护措施。

4、光污染控制

造成光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夜间照明、材料反光和电焊产生的眩光。对于光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在夜间室外照明灯的外面加上灯罩,尽量使透光的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施工现场的反光材料要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进行遮挡。对于电焊的操作人员,加以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电焊弧光的外泄而产生的眩光,在电焊施工的周围,用木板围住,一面对其他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

5、建筑垃圾控制

建筑垃圾控制不好,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水体、空气、土壤等其他资源造成污染。施工现场的垃圾应进行分类存放,对于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做好管理,其他的垃圾要进行集中的处理,委托环卫部门做最后的统一处理。对于有危险地废弃物也要做好标签分类的存放,最后交给有资质处理的单位统一处理。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类建筑垃圾占总垃圾中的大部分,对于这类垃圾的处理显得也很重要,碎石、土石方等建筑垃圾都可以用于地基的填埋或者是铺路,大大地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六、推进绿色建筑施工的措施

在绿色建筑施工的实践中,对绿色施工评价有一定的标准,并逐渐形成一种管理制度,让工程的绿色施工有所依据,并不断的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和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的提高绿色建筑施工做好准备。

绿色施工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所以要加强对绿色施工的宣传力度,对绿色施工的技能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各个施工单位以及设计者对于绿色施工的理念有一定的把握,并能够有效的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

总结:

绿色建筑施工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绿色建筑是一种环境与经济的全新融合。目前我国的建筑耗能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建筑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融合了绿色理念,是一种与环境保护、能源与资源得利用、社会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工程。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和完善的法规体系的形成,实施绿色施工必将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金礼学.浅谈绿色建筑和绿色节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

篇5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降耗;推广应用

1 概述

当前,建筑领域在全社会能耗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伴随建筑过程的还有大量的污染和排放。绿色建筑因其“四节一环保”特征,不仅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方式,还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代表建筑发展的未来;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当下,独具潜力和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 绿色建筑

不仅在施工阶段,而且在建筑物料来源、前期规划与设计、后期运营及回收利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要求,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同时最低限度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称为绿色建筑。

3 绿色节能技术

3.1 绿色节能技术内涵

在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基础上,做到环保优先,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和技术称绿色节能技术。

3.2 绿色节能技术要点

(1)高效用材与节材技术;重点是施工中建筑垃圾减量并加强回收利用,同时注重节材技术的推广。(2)高效用水与节水技术;水资源有限应节约利用,重点要控制建筑施工用水中的混凝土用水,以此为基础开发节水相关技术是绿色建筑发展的方向。(3)高效用地与节地技术;在项目建设前期应对施工现场临时房屋、道路、水电、消防等项目做好合理规划,同时对适合区域硬化进行文明施工布置,施工期间应做好材料堆放及周转的规划布局,可有效利用建筑空间达到节地目标。(4)高效用能与节能技术;施工节能应该做到降耗与高效用能兼顾,这就要求建筑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研发,钻研实用的绿色节能施工方法,同时,大力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一个有效途径。

4 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实例

4.1 “三江紫园”项目概况

“三江紫园”住宅小区位于韶关市浈江区滨江路,项目包括6栋建筑物,高度为94.3米。设计立足“二点一线一中心”思路,四周促围布局扇形空间使中央庭院显得开阔大气。2012年9月,“三江紫园”住宅小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一星A级绿色建筑示范住区”。

4.2 绿色节能技术亮点

项目外墙采用20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和保温砂浆,屋面采用40m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保温隔热措施,确保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的屋顶和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标准要求的35.60℃。门窗工程选用高强度铝合金结合中空LOW玻璃门窗,窗框铝型材厚度平均超过2mm,玻璃采用了“南方玻璃”品牌的原片和加工技术,整体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隔音、耐潮湿、耐腐蚀性、密封性好、防火性能好、通透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项目区域内采用种植绿地、生态水池等方式控制排污总量,减轻城市污水管网的规模和负担,合理化布局排污管网,有效保护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同时做好污水排入市政管网前的初步消解处理。在A~F栋的屋面进行雨水收集,在地下空间内设置集中的屋面雨水收集池和雨水处理回用设施,统一处理、统一回用,作为小区绿化浇灌及道路浇洒用水。

在绿化带主要考虑使用喷灌的灌溉方式,灌溉用水使用小区屋面收集的雨水。采用喷灌喷水量和均匀性可控性好,有效减少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损失,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相比地面灌溉节水达30~50%。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本项目采用可循环木材、铝合金型材和玻璃。项目可循环材料利用率为18.9%。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安全性、稳定性、合理性、经济性、先进性、成熟性、开放性、可扩展性以及人性化。智能化系统根据住户需求理性设置,采用先进的系统集成化技术,达到各个子系统的有效融合与整体功能的发挥。

4.3 创新点、推广价值和效益分析

4.3.1 项目创新点。项目作为住宅小区,在保证安居生活的健康、舒适和便捷性同时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搞好雨水循环利用,为住户营造绿色生态居住环境。

4.3.2 项目节能技术推广。项目立足绿色建筑定位,进行新颖独特的规划设计,结合项目实际因地制宜进行建筑施工和园林化住区建设,探索了有效的绿色建筑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顺利实践完成了绿色建筑的各项目标,成为韶关市绿色建筑探索的有益启示和旗帜,节能相关技术极具推广价值。“三江紫园”绿色建筑项目推广价值:(1)建筑优先、设备为辅;(2)适宜项目,体现特色;(3)重视效益,关注全寿命周期。

4.3.3 综合效益分析。节能降耗方面:据测算可实现节电32.25万千瓦时/年,按照能源转换率相当于节能116.1吨标准煤/年;在精细化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上,既保证了室内热环境达到国家标准,全年空调等节能后能耗降低了51.48%以上。环境保护方面:住区完成园林绿化后,据测算氮氧化物减排0.8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0.99吨/年,二氧化碳减排304.18吨/年。节水及高效用水方面:项目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实现了雨水的高效积蓄利用,仅地面雨水渗透利用一项即可做到节水2771.5吨/年。居住舒适度方面:室内外热环境良好,过渡季节保证自然通风;室内空气品质100%达标。同时,建筑充分考虑自然采光,书房、起居室、卧室等房间均完全自然采光。

5 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意义

一是建筑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空调采暖用电载荷;进而有力推动建筑运营维护期降耗。二是建筑物外墙保温工艺与技术日臻完善,可以进行大力推广,以期达到大幅降低建筑能耗的目标。三是绿色建筑采用集散控制技术,对室内环境进行系统影响和智能控制,可以实现建筑系统综合性节能,这种方式实现建筑节能的效率也最高。四是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快速发展,光电集约转换顺利实现,光伏发电系统发展迅猛,为提高能源利用率提供了更好的渠道。五是中水系统有效提高水资源集约利用率,浇灌、洗涤、冲刷等作业使用非饮用水,而且简单处理后可循环使用,有效降低水处理成本,实现节水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六是昼光照明技术使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发生改变,相较人工照明系统营造了更为健康和兴奋的环境,易于提高生活效率,降低照明能耗;绿色建筑中可广泛推广应用。

6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提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大力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和绿色建筑推广适逢其时,尤其在资源紧缺现状下,绿色建筑推广及节能技术应用更具紧迫性和实践性,我们应该站在政治的高度,建筑本身是基础,服务社会是目标,制度化管理是保障。创新观念采取有效手段,助推绿色建筑推广应用在城市化进程中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阁敦思.绿色低碳建筑界不可回避的使命[J].

篇6

社区问题包括社区环境、社区交通状况、社区配套及功能结构、社区安全和管理等方面。产生的具体问题也都是围绕这几个方面,简单列举以下这几大问题。

1.1社区环境

1)居住社区以牺牲绿化面积为代价,随意减少绿化面积、改建停车场,对已有绿化苗木没有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和方法,致使苗木大量死亡或者杂草丛生、蚊虫滋生等现象,使绿化环境变恶化环境。

2)人口的聚集、居住区密集、车辆的汇集、垃圾堆积、技术低级等原因,都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在进一步的恶化。人们虽然住进了新居,但是喝不上清洁的水;虽然享受着城市的便利和舒适,但是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虽然城市的工作带来了较好的收入,但是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夜晚不能够享受到彻底的安静。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等,可以说是城市化的副产品,严重制约着城市人居环境乃至整个国家环境的健康发展。

1.2社区交通传统社区的交通组织和布局相对单一,早已不能满足现代社区的要求。

1)社区内停车位不能满足居住者的使用,随意乱停、占道停车、占用消防通道、随意圈占等现象屡见不鲜。

2)社区道路功能和等级不完善,导向性不强致使社区内交通不畅。造成社区出入不便、机非混行、交通拥堵。

3)公共交通不发达。很多社区周边的公共交通站点及设施不健全,给使用公共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

1.3社区配套及功能

1)社区内和周边没有公共空间和可供周边居民活动、健身、娱乐的场地及公园,居住者没有开放的空间可以相互交流,致使邻里关系陌生、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程度降低,使人们感到孤独、冷漠。

2)社区周边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没有幼儿园、学校、医院、银行、邮局、超市、便利店等,给人们的居住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不能够感受到新建社区的便利,享受不到现代化生活的便利。这也是很多社区逐渐空置的主要原因。

1.4社区安全和管理社区服务管理跟不上,治安环境差、安全没有保障。新的社区建成了,但是无人管理,居住者各自为政,随意乱停乱放、随意丢弃垃圾、随意堵塞消防通道等等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社区无人管理,最常见的是电梯无人定期检查养护、各种配套设施无人监管,导致各种人身伤害的不安全隐患增多,人们的安全感下降,心理的不安感使人们变得焦虑和抑郁。

2新的生态社区建设策略

2.1新的居住规划和建设理念新的居住环境,不是传统观念下单一的住宅环境,它应该是带有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的居住环境。它应该是以居住的健康、舒适为前提的居住环境。新的居住环境,不应搬抄传统城市住宅社区的模式,应该结合当地的风俗和文化传承特色。风俗与文化其实多半沿袭的是生活方式,几代人的生活习俗,所以新的社区建设目的在于逐步稳妥的改建,而不是大张旗鼓的重建或新建。引导型的规划建设也是需要建立在文化和民居风俗的基础上的。从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我们不难看出,新的生活、建设和发展理念,主要体现在“绿色”(绿色经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和“生态”(生态规划、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利用……)上。这就要求规划和建设者们改变传统观念与认识,把规划和建设的重心从追求城市居住空间快速的、大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以追求提升城乡文化、建设宜人环境的高品质居住环境为目的。把绿色生态的理念贯彻应用到城镇化的规划和建设中,站在较高的起点来规划、建设和营造我们新的居住社区环境。

2.2绿色交通在社区规划布局中引入绿色交通理念,引入机非分离、慢行系统、公交换乘无缝接轨等多种交通措施。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同时依托公交系统网络的开发和完善实现绿色出行。

2.3绿色建筑

1)根据不同城镇区位关系和城镇发展定位指导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居住社区和居住建筑。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规划定位,科学合理的进行空间布局,同时依据新的设计标准,利用现在新技术和新方法建设出绿色、经济、节能、舒适度高的新型住宅。

2)按照生态社区的总体定位和要求,逐步实现100%绿色建筑的目标。广泛使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降低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并对资源和能源充分利用,这也是生态社区有别于传统社区的特色所在。

2.4加强社区的基础设施与综合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生态社区的基本保障。没有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基础,就谈不到社区环境的改善与提高。生态社区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让人们能够摆脱落后的居住和生活条件,享受现代化城市便捷优质的生活。如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何谈现代化的生活。综合配套建设是生态社区的品质保障。完善的综合配套建设,能够很好地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居住社区的凝聚力和吸纳力;能够使人们享受到快捷便利的各种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也能够通过综合配套建设带动和解决社区及周边地区的部分人口的就业、养老、托幼、医疗等各种社会问题。

2.5加强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自然、生态、和谐的生活环境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但是享受这种生活环境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保护现有资源和环境;二是合理的建设和利用资源;三是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的垃圾的分类处置,各种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通过科学、绿色、生态的手段来改善社区环境中的空气质量、饮用水环境、噪声污染、光污染等,都是营造健康社区环境的方法和手段。

2.6加强服务与管理,实现综合服务与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想让环境更好的服务于人,首先得实现对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科学管理。管理好人和环境才能使之服务于人和环境。能够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是提高居住社区环境综合素质的前提。

3结语

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

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

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

⑶空气质量预报;

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

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

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

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篇8

关键词:绿色环保;家居生活;生态城

中图分类号:X-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4-0000-01

目前人们对绿色生态城的认识是,这个城镇的环境一定是绿色生态的,经济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有良好的PM2.5指标和绿化环境、有序的交通、良好的水资源管理和智能化供电系统。21世纪城市竞争是生态环境的竞争,许多城市都把建设生态城镇作为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我国“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资料显示,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中国已进入快速发展城镇化轨道。

一、如何建设绿色生态城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量化、客观的衡量绿色生态城的标准。建筑行业对绿色生态城的认识仍处在环保、节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面上,积极性很高。在建设生态城镇的进程中,再以消耗资源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已不是可持续之路,城市管理者和专家认同生态应成为城市的新“符号”。我们应从对自然的侵占和破坏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城镇化本质上是个非生态化的过程,生态城镇的核心诉求是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建设生态城的目的就是促进节能减排、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的建设,因此,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人口,对城镇(社区)的功能、性质、规模容量等进行详细的论证,怎样合理布局,如何协调生产、生活的关系都要认真论证。

二、建设绿色环保家居生活的生态城

生态城的范围要超越生态农业园、生态村、生态社区,生态商务区,生态产业园,它的内涵包括生态农业园、生态村、生态社区,生态商务区,生态产业园中所有的分支,并将其有机的组织分配与结合在一起。

生态城的生态概念不仅仅是园林、绿色和环保、节能的概念,生态城的塑造应该结合城镇更新过程。从理念上看,生态城有三个要义:宜居乐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在生态城的开发运营过程中的过程生态化。在这种要义下,生态城选址不应该是侵占农田水面建造的城镇,而是应该利用旧有废弃工矿土地、近郊旧厂区土地等建设用地复垦整理后形成,或是生态化改造现有居民区、商务区和产业园后形成,因此是在建设过程中改善了城镇的生态环境,达到城镇宜居乐活的状态。

关于生态城的规划,我国目前建设生态城还没有可参照合适的蓝本,没有形成系统、公认的理论体系,建设生态城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中国现在绝大多数生态城镇建设片面强调中心城市生态建设,忽视了区域联系和城乡互动,没有从大区域发展和城市集群发展,整体考虑区域之间在生态建设上的互补效应。城市要进行生态规划,需要以大生态观和循环经济理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在生态建设上,注意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互补互哺,整体打造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方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调研发现,只有少数几个城市考虑了在运用绿色技术的过程中,与本地的气候、地形和环境特点相结合,进行本地化调整,使绿色建筑具有地域性,并体现当地的风土民俗和传统文化。在新能源开发上需要创新,运用上也需要考虑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并非所有的地区都适合风能或太阳能。

在生态城开发过程中,不能只重视住宅、商务楼宇、公用设施建成后是否节能,还要关注施工过程中是否节能环保,是否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就是开发过程与开发成果是否共同达到了生态化。因此,生态城的建设过程,需要全过程的管理和施工配合。同时内涵特色也要鲜明,注意从地方实际出发,突出城镇内涵建设与人文历史传承。

生态城发展需要城乡规划创新,在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层面上,需要分析和发掘一个区域的物质流走向,控制一个地区的物质数量和质量,考虑物质利用后,其废弃物能够成为另外的资源,得到进一步的利用和处理。在城乡规划的微观层面上,在考虑城镇美学的同时,考虑风向、阳光等自然环境因素布局,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在土地利用上,需要重视混合发展,提高密度,空间布局应当有利公共交通的使用。混合的概念应当是大概念的混合,产业、商业、住宅、休闲等混合在一起,以减少各种类型的出行需求。在规划管理上,对于居住区进行绿色建筑、绿色照明、绿色出行和其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要有控制性、鼓励性的措施和相应的补偿机制。

三、发挥小城镇的功能作用

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是建设生态型的小城镇。生态型的小城镇应成为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的政策导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的大城市群,这对我们合理安排城镇化布局和发展路径是一个遵循。生态城正应当发挥小城镇在我国城镇体系中、在城乡经济发展中的承上启下功能,实现小城镇服务于乡村,联系城市的枢纽作用,发挥小城镇传递大中城市向农村经济辐射的功能。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缺乏对城镇独特文化的挖掘,在洋化模仿中淹没了城镇的文化个性。小城镇所具有的独特空间,不仅是承接现代产业经济分工链中的产业发展空间,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文化的保留空间。

四、结束语

大力发展生态城镇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未来应对和化解资源及能源危机的必要举措,我国生态城镇的发展之路还存在很多复杂问题和困难,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等,但责任、挑战和机遇已经使得生态城镇成为中国未来城镇转型发展的方向。在生态城镇建设中,要将现代物质生活与美好情感相结合,要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中国生态城镇建设的有效途径。

篇9

校园环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阵地,也是我们修养自身人文素质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我们对学校生活的校园环境要求也日益提高,而生态和谐校园正是我校建设的主轴和方向。生态体现着物种之间、生物与水、热、光等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这种关系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学习媒体,能够使学生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健全的生态校园环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性生态体验、观察的环境和目标,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环境教育提供鲜活的内容与素材,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去接触环境及思考问题,在生态建设和维护的实际操作中学习与环境有关的知识。

近年来,市教育局将环境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开展了大量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各类项目工程的实施和中小学“食宿工程”的推进,目前有不少中小学校园已经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整洁美观,遵循环保理念,既解决了师生的工作生活需要,又美化了校园环境。全市中小学校园绿化面积覆盖率逐年上升,校园环境优美、干净。校园的绿化工作做到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林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大片绿化与盆景布置结合,使校园成为四季常青、月月飘香的花园。

绿色校园不是简单的绿化学校,除了抓绿色环境建设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加强全体师生绿色环境的教育。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必须坚持因校制宜,从每一所学校的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更重要的是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对广大学生有吸引力的活动。不仅要实行环境责任制,采取绿地认养、卫生包干,将校园的每一处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环保活动,如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爱我高淳”摄影大赛及参观企业污水处理设施等,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此外,学校还应该专门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要求各个班级将每天的垃圾进行分类,分别送到指定地点,一月一评比,以此来促进班级、校园卫生,提高学生环境素养和道德素养;同时,注重环境教育与课堂渗透相结合,开设环境教育课,开展环境教育理论研究及教学观摩活动,结合永康的环境质量状况,选择事例进行分析,采用录像播放等形式,科学、直观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和联系,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全体师生的环境素养。因此,创建绿色学校的口号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领导的脑海里,而应该被全体师生当作规范自己行为的标准、努力实践的目标。在打造“绿色学校”过程中不仅让绿色空间文化贯穿校园,更要让绿色管理文化深入人心。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保持并发展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经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应该紧紧结合创建绿色学校的整个过程,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出谋划策,在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方面步步深入。依据每个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基础,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师生智慧,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环保素养。

篇10

关键词:火电建设;建筑施工;绿色施工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业发展主要以火力发电为主,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核电站的建设以及其装机容量不断扩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带来了威胁,同时,由于电力装机的快速发展,发电企业的经营形势也变得严峻,火电建设面临着环保和经营的两大威胁。针对以火电建设为代表的经济建设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构想,因此,有关人员要根据国家的建设要求,积极探求如何在火电建设中推行绿色施工技术管理。文章在对绿色施工概念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关系,并为如何实现火电厂的绿色施工提供具体策略,旨在保障环境健康、节约资源的同时促进我国火电建设的发展。

1 绿色施工概述

1.1 绿色施工概念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障施工安全、健康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从而提升施工效率。

1.2 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

绿色施工的定义中指出了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对其规划、设计、运行等方面进行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而绿色建筑的实现体现在这一系列的施工过程中。现阶段,我国的绿色建筑还没有完全通过绿色施工来体现,绿色施工的对象也不完全是绿色建筑。对于绿色建筑的定义――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虽然包含了施工阶段,但施工阶段的绿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之间要不断加强联系。

2 火电建设概述

2.1 火电建设施工内涵和特点

火电项目和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是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火电项目的综合性强,涉及的专业范围广。火电厂的系统分为热力系统、除水除渣系统、水处理系统等;第二,火电厂的占地面积大,施工平面的布置较为复杂;第三,火电厂建设使用的大型设备多,对安装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第四,火电厂的混凝土构件体量大,需要大型的设备对其进行吊装;第五,火电厂厂房的跨度大,结构较为复杂,除了框架结构之外,还具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第六,施工周期长。

2.2 现阶段火电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不具备绿色的施工理念,施工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没有对施工节能和环保进行要去;第二,建筑场地的垃圾堆砌严重,建筑工地的噪音、光、扬尘等污染较为严重;第三,施工所需材料量大,消耗大的同时也带来了浪费的问题;第四,施工中会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对周围地区的水体带来了破坏。

3 火电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技术措施

火电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技术措施主要体现在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具体表现绿色施工措施如下:

3.1 火电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中的节能措施

第一,在火力建设工程施工之前要对生产、生活以及办公的各种设备的用电设定控制指标进行限定,在施工中定期对电量的使用进行分析和核算,并根据现有的用电量制定出有效的节能策略。对临时用电系统的设置要尽可能的选用节能的灯具和电线,完善对电路的节能设计,并对临时用电设施安装自动的控制装置。第二,对于施工组织的编排要对施工程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所需要的机械、器具使用,对于相邻的作业区要合理共用机械和器具资源。施工工艺的选择上要首先考虑对电能的节约情况,禁止使用额定功率超过规定的使用功率的设备。第三,火电厂的施工大多采用大型设备,因此,为了实现节能,有关人员对施工机械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根据施工情况提升机械的使用率,实现对机械的有效利用。第四,火电建设中要优先使用国家推行的节能、环保的施工设备,比如具有变频技术的设备。严禁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设备。

3.2 火电建设工程绿色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火电建设工程中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固体废弃物、油物的泄露、酸碱溶液以及带有污染性质的废弃液等,还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和光污染等,因此,实现火电建设工程的绿色施工需要采取环保的措施进行施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扬尘的控制

第一,火电施工的非作业区要实现目测没有扬尘的环境要求。而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现场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扬尘进行控制,比如洒水、地面硬化。密目网覆盖等措施的使用,从而有效防止扬尘的产生和传播。第二,施工的出入口要设置能够清洗车辆的设施。第三,对于容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要密封保管,并在对其的使用中进行防尘处理。第四,火电建设施工现场的砂浆搅拌机的机棚要进行封闭处理,并要相应配置降尘或者防尘装置。

2.加强对水污染的控制

第一,对于火电厂锅炉化学清洗物质的选择要按照火电建设锅炉清洗导则的要求进行选择,并要对废液的排放和处理等要素进行综合考虑。第二,对于火电施工现场意外出现的废弃油料的泄露,要及时将泄露的油料密封在容器内,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是否及时将其送去处理站处理。第三,对于火电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管道的酸洗要安排在现场设置的酸碱池中进行,在清洗之后对清洗池中的废酸液进行中和处理,当其符合酸碱值后再进行排放。

3.加强对噪声污染的控制

第一,施工现场要按照建筑施工场地界噪声限制值的要求对设备的噪声进行合理控制,对于产生噪声大的机械设备要合理安排它的工作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第二,对于噪声大的机械,比如搅拌机、空气压缩机等设备,要将其安排的尽可能的远离居民区,在空间布局上减少噪声的传播。第三,施工现场要尽量选用噪声小、低能耗的电动工具。

4.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的排放

第一,在施工项目进行之前,有关人员要加强对固体废弃物处理的规划,根据废弃物是否可回收的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为它们安排不同的放置地点,比如垃圾池、垃圾箱等。对于危险的固体废弃物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谨慎的处理和安放。第二,对于办公场所、施工现场的可回收固体废弃物要依据文明施工的要求对其进行处理。第三,施工中存储环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如废弃油漆桶、油漆刷等,要按照规定对其处理,可以在购买的时候为其后续的回收进行安排。

5.加强对放射性污染物的控制

第一,对于施工现场的放射源的保管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并在其使用中遵循严格的使用说明,并要有与之对应的防患措施。第二,放射源的使用时,施工现场要对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警戒线以及一些悬挂的标识等,对能够产生辐射的区域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要将其和群众进行隔离。

4 总结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工程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逐渐提高,在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更加注重施工的绿色环保。火电建设工程作为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复杂、污染严重的工程项目之一,其发展要着重注意绿色施工理念的落实,在节能和环保两个方面落实绿色施工,从而促进火电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会养,李春涛. 火电建设企业绿色施工管理[J]. 大众用电,2011,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