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护理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护理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人护理案例

篇1

一般面临毕业的大专护理专业的学生均会在医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是由带教老师为这些护生进行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的教学,护理带教通过搭建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逐渐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护理实习是护理专业的学生从护生向正式的护士转变的阶段,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案例教学法一种适用于医学护理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探讨能够让护生逐渐学会实践操作,本文就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进行妇产科轮转实习的大专护士生72人,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护生36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33人,年龄在17-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3±0.5)岁;观察组护生36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31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6±0.6)岁,两组护生的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

对照组:该组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带教老师和实习的护生每天准点上下班,然后由专门负责的老师对每天所遇到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认真详细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观察组:该组护生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①熟悉实习大纲:在进入实习阶段由老师向护生详细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操作以及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然后根据实习的大纲来对妇产科的常见护理内容进行预习;②确定案例: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的具体内容每周均确定一个研究的案例,之后再由护生自行选择案例,然后通过分组等形式进行讨论确立;③具体实施:首先每一位护生均按照妇产科的护理程序收集有关的资料,按照预先的分组情况组员之间进行资料的整理和讨论,制定出完成的护理计划和最终的护理目标,最后将所有的资料交由带教老师展开进一步的交流讨论。在护理实践训练的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每日均进行具体的护理干预,基础护理通过语言指导进行操作,专业性护理则需要急性手把手传授,要求护生掌握护理要点,然后再由学生完成师范的操作。每次护理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都统一汇总然后由组长反馈给带教老师进行指导,一般一周实习训练之后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第二周内要完全进行解决;④案例总结:案例护理干预完成之后,由小组间对案例进行完善,最后统一交由带教老师,由老师进行总结评判。

1.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即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理论考核内容即实习大纲的内容,包括妇产科护理知识、基础护理知识等,满分百分制;实践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规范、妇产科专科护理操作规范,满分百分制。综合素质评分:综合素质考核内容包括着装仪表、服务态度、沟通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团队意识等,满分百分制。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的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P

2、结果

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核分数、时间操作分数、综合素质评分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的方式来重现妇产科护理中的具体场景,让护生自行纳入到案例的场景之中,然后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教学的方式。案例教学能够将抽象的妇产科护理的有些概念变得形象和具体从而更加易于理解,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效果显著。

在采用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紧扣实习大纲:案例教学方法是选择的护理案例为中心点,在案例交流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专科护理的技能培训和基础护理的实践指导,不断的熟悉妇产基础护理的操作要领,在此基础上加强专科护理的操作内容;②

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案例教学法;家庭护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26-02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凸现,慢性病逐年增多,相对短缺的医疗资源和昂贵的医疗费用,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社区医疗和护理。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卫生战略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根本途径,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老龄化必然的结果就是慢性疾病的增多,慢性病如果长期住院治疗,一方面患者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也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再者,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使空巢老人老来越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健康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更重视疾病的预防,而社区护士将在这支预防大军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突飞猛进地发展,社区护士的需求会急剧大幅增加,会使我们的护生从事社区护理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社区护理教育的实效性将更加显著。

二、现状分析

目前,护士资格考试注重的是医院急症病人护理的主干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等,而社区护理学不包括在内,社区护理学又是考查课,因此,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既不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社区护理学知识,我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力争使老师和学生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拟实际生活情景的案例教学法,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的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学习程度相近的两个班级,一个作为实验班,采用案例引导式教学法,一个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护理12A1、A2两个班级的社区护理学教学工作由同一教师担任,通过对第一学期学习情况的调查,这两个班各科成绩都比较接近,适合做教学研究。因此,随机将护理12A1班作为实验班,护理12A2班作为对照班。

2.教学研究的方法。上课前,先模拟实际生活情景收集一些案例,或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之类的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正确的答案,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尽力自己寻找方法,时不时还有争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答对的学生兴奋不已,答错的学生有的做鬼脸,有的不好意思得脸都红了,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忆深刻,同时训练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过程又锻炼了学生大胆回答问题的胆量,能够减轻学生将来应聘时的紧张情绪。期末两个班用同样的试卷在同一时间考试,卷面成绩如下:护理12A1班52人,平均成绩80.48分,90分以上8人,占15%;80~89分23人,占44%;70~79分18人,占35%;60~69分2人,占4%;不及格1人,占2%。而护理12A2班,51人,平均成绩76.08分,90分以上5人,占10%,80~89分14人,占27%;70~79分22人,占43%;60~69分10人,占20%;没有不及格。统计学分析P

3.教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结果显示,教学改革后,社区护理学卷面成绩比较,护理12A1班平均80.48分,而护理12A2班平均76.08分,t检验,t=2.5673,P

四、讨论

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精选案例,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案例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选一个合适的案例供学生讨论,这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我们为学生选择的案例要有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综合性的特点,并要结合案例考虑:如何提出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该案例可能会产生什么作用?何时讲授概念?如何讲解最合适?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例如:讲授第三章“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第一节“家庭概述”时,先播放一段从网上下载的视频,大概内容是: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豪。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是我的房子。”案例告诉了同学们,家不只是房子,那么什么是家呢?家有哪些特点?我们周围有哪些类型的家庭呢?什么是核心家庭?什么是主干家庭呢?家庭有哪些价值呢?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活跃了教学气氛,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记忆深刻。

2.案例教学,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老师提出问题,掌控着教学进程,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共同探讨,教师不时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促使教师很好地掌握理论,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3.案例教学的价值。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空间和机会,学生通过思考、争论掌握的内容,记忆能保持持久。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了本实验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将来一旦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打下了比较扎实一点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锻炼了学生工学结合的能力。

4.案例教学的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局限性。社区护理学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开设的,内外妇儿等临床专科护理课程还没有学习,健康评估的内容正在学习中,医学知识较为薄弱,有些章节不宜使用。例如“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这一章,两节课内要讲老年人的特点,还要讲好几种常见的慢性病。“老年人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爷爷奶奶的情况讨论说出一部分,但慢性病只能简单介绍。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学生的能力还没能达到分析案例的水平,因此案例教学只能在相对较简单易懂的内容时应用。

案例教学法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为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时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化玲,邓翠珍.社区护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篇3

【关键词】 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老年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86-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工作选取两个班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性别、学历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改革。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室组织教师集体探讨解决老年护理教学问题的措施,制定了改革方案。主要从教师业务改革、教师备课改革、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四个方面进行。

1.2.1 教师业务改革 从事老年护理课程教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听资深教师讲课一次,每学期阅读老年护理方面的书籍或资料3-5本;周末组织就近参观敬老院、托老所、老年病房等,亲身和老年人交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现实生活和健康状况。

1.2.2 教师备课改革 本校护理专业班级较多,由两到四位多年从事老年护理教学的老师共同授课。改变个人单独备课的方式,采用课前集体备课,集思广益,资源共享,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每节课程的教学方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1.2.3 观念改革 教学中,加强对当前国内外老龄化现状、发展趋势以及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现状的剖析。老年护理的发展无论从护理理念上、内容形式上、提供服务结构上都由原来单一的家庭护工式服务向复杂多元化、专业化、整体护理发展,护理服务会趋于专科化。改变老年护理只是老年人生活照顾的传统观念,增强了学生对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视。

1.2.4 教学方法的改革 ①角色扮演。在老年护理中的家庭护理、老年期心理问题及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等章节中选择8-10个相关内容。课前两周将全班学生分为8-10组,每组10名左右。由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找病例、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措施;编排剧本,设置情景;角色分配,排练剧情等。在角色扮演课时按小组顺序展现给大家。②小讲课。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特点,选择小讲课的内容。课前一周将全班分为八组,每组选择一节内容,时间为20min。全组人员合理分工,进行查资料、做课件、写教案、选择代表讲课等。讲课结束后同学提问、教师总结,课后进行教案展品。该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③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章节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老年常见的健康问题。如空巢综合征、老年抑郁症、老年便秘、尿失禁、安全用药等,精心设计1-2个典型病例,提出恰当的问题,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书籍目录或可查阅资料的网址供学生自学。上课时利用10-15min由学生代表将分析研究后的结果以及疑问陈述出来,其他同学再讨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节重点和学生概念模糊的问题做出解答,分析归纳总结。④案例讨论。在学期的最后设置案例讨论课。由学生回顾并说出身边的真实案例,如老年痴呆、老年骨折、老年老视眼等,教师组织大家集体分析该患者,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把生涩的理论知识与活生生的现实实例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运用知识的成就感。

1.3 评价指标 制定问卷,针对学生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兴趣、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的意愿、具备的老年护理人员素质情况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X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对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比较 针对两组学习老年护理的兴趣和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两个方面的情况,对实验组、对照组的学生采用方便抽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学习的兴趣及毕业后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实习期间实施跟踪随访 根据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制定问卷,对实习医院中设有老年科或老年病房的学生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由实发给带教老师并回收。两组学生在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的四个方面中,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良好评价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随着我国老年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等需求急剧的增加。老年护理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实用技能型的老年护理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的老年护理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知识枯燥,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兴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后愿意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也极少。通过收集教学中的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方面采取角色扮演、案例讨论、PBL、小讲课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老年护理的人才培养打了坚实的基础。在老年护理的教学中,所有医务工作者还在不断探索与改善,努力为老年护理教学提供更多资料与经验。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目地 降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对医院2008年~2011年发生医院内跌倒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5~87岁患者是跌倒的高危人群;发生原因中护士评估能力不足是重要原因。结论 重视老年患者的安全评估,落实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的教育,方跌到依从性增加,降低老年患者跌到发生率,提高住院安全。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护理对策

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级坠床是评价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跌到是老年人容易发生的意外事件,其危险性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1]。跌倒的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且可能带来医疗护理纠纷。因此,预防跌倒是老年疾病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问题。现就2008年1月~2011年8月我院发生的35例老年病人医院内跌倒事件进行分析,通过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减少和避免发生医院内跌倒的应得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8月期间本院住院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案例,共35例,其中60~83岁男性16例,女性19例。

1.2 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回顾性分析病区上报的老年住院患者跌倒案例,了解老年住院病人的跌到安全隐患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

1.3 临床护理结果: 35例跌倒患者中,环境因素占9例,生理因素占5例,病理因素占4例,药物因素占7例,依从性差占7例,护士因素占3例。

2 跌倒原因分析

2.1 环境因素:是引起老年病人跌倒的重要因素。住院环境不适应,光线过强或过暗,色调太复杂,地面过滑或过湿,地面不平整,室内障碍物过多,卫生间、楼梯缺乏护手等。

2.2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功能退行性变化,听力、视力、感觉迟钝,行动迟缓,骨质疏松等平衡能力下降易至患者跌倒。

2.3 病理因素:我国有83.12%的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其中以高血压、脑卒中后遗症为多,占总数的61.4%[2]。研究证明,老年人患慢性病越多,跌倒的危险性越大[3]。

2.4 药物因素:药物如、镇静药、催眠药、扩血管药、降压药等可以影响病人神志、精神、视觉、步态平衡、血压等易引起老年病人跌倒[4]。

2.5 老年患者依从性差:依从性是患者遵守医疗建议的程度。老年人常患有多种疾病,如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萎缩等,导致认知力和记忆力减退,对宣教过的内容易忘记,导致遵医行为差。

2.6 护士因素:研究显示,护士对患者评估不准确,沪市宣教、措施不到位是发生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之一[5]。而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往往受知识及经验的制约,主要体现为评估不准确,不能给予患者应得的教育和指导。

3 护理

3.1 改善住院环境:病房要建立适应老年病人的生活环境,病房布局合理,安全舒适无障碍,光线缓和,地面应平整防滑,并随时保持干燥。应有床栏,卫生间、过道、楼梯要设扶手,对病人做好入院环境的介绍,以及病情的知识,避免私自外出。

3.2 实施循证护理:使用跌倒危险评估单,对大于65岁新入院、转入及患有高风险疾病的患者启用防跌倒评估单进行评估。评分大或等于3分为高风险患者。对高风险患者实施干预,进行交接班,同时进行患者及家属防跌倒知识宣教,向家属讲解病人的病情,以便积极配合,支持和督促患者提高依从性,对步态不稳、视力障碍者必须有专人陪护,穿合身的衣服和防滑鞋,床头悬挂“防跌倒”警示牌,并在护理记录中体现。

3.3 做好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对使用易跌倒药物的患者,护士应及时进行评估,准确识别,落实宣教与管理,告知患者,在临睡前,解两便后准备睡眠时服用药物;将呼叫铃放在患者枕边,便器放于床边,方便患者取用;起床时先静坐几分钟,待完全清醒后再下床;必要时由护士进行生活照护。

3.4 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进行防跌倒知识培训,护士培训是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一方面,护理部组织跌倒专题研讨,通过跌倒案例的学习与分享,让护士充分了解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工作起到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各专科根据自身疾病特点进行护士培训,尤其是低年资护士,需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培训,尽快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4 小结

针对老年患者跌倒的诸多原因。通过评估,防跌倒相关知识教育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可防止或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玉春,赵玉香 住院老年人跌倒的预防教育[J].现代护理,2006,12(2):99-100

[2] 宋江丹 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4,4(2):81-83

[3] 张建,任爱婵 广州3个城区老年人跌倒的原因分析[J] 临床控制杂志,2001,9(5):247

[4] 陈洪安,詹燕,于淑芬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

篇5

摘 要:目的:浅谈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和综合性护理。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时检查、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进行生活上的帮助。综合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加强营养措施,和对不同的患者进行健康辅导,进行中西结合护理。最后以患者的存活情况和生活质量为指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前者在存活时间上明显较后者的存活时间少,并且后者在进行心理辅导前后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结论:综合性护理能有效的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对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临床护理;体会

    消化道肿瘤是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肠肛门癌等的总称,其中肝癌和胃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两种消化道肿瘤,人体发生癌症时消化道癌症的几率为60%,所以,寻找治疗消化道癌症的有效措施一直是我国的重点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还没找到有效地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方案,在此方面的临床护理显得格外的重要,特别是对于老年人,一个好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延长患者的生命。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体步入老年,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免疫力下降。老年性消化道肿瘤带给老年人的不只是病痛,更是心灵上的折磨。特此,湖北省肿瘤医院自2010年12月对前来我院的患者进行筛选,采取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跟踪护理,取得了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0年12月至今前来我院的老年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69~83岁,平均72岁。患有肝癌的39例,食道癌的患者10例,胃癌的患者12例,胰腺癌患者2例,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3例。实施常规护理组为32例,综合性护理组为34例,其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肿瘤类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①常规护理组患者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外,进行生活帮助如搀扶行走、买饭、送水等,定期量体温、测定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②综合性护理组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外,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定制不同的饮食结构,如肝癌患者在临床上应该体能的消耗最大,所以要注重体重,老年肝癌晚期患者容易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不要给予患者食用含粗纤维高的食物。增加对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增强肝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抵抗作用.时珍国医国药,2011,27(1):37.

篇6

【关键词】预习主题案例;儿科;带教

临床护理带教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能够使护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互融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体现[1]。儿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配合具有不确定性,护理压力较大,对护士的技术操作和护理能力要求较高[2]。为提高带教效果,本文采取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观察其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实习护生7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其中,观察组中,女性30例,男性8例,平均年龄为(22.18±2.31)岁,其中,本科21例,大专17例;对照组中,女性31例,男性7例,平均年龄为(22.33±2.45)岁,其中,本科22例,大专16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儿科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根据大纲要求,详细讲解儿科护理规范,包括护理理论、操作技术、护理流程、科室特点、常见病种及护理方法等,带教时间2个月,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学查房。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进行预习主题案例教学,具体包括:(1)明确主题,根据以往带教经验、临床护理需求等,确定7个带教主题,包括人际沟通、基本礼仪等儿科的基本知识、病情评估、药物使用、保管及注意事项、头皮静脉穿刺、股静脉及颈外静脉采血、心肺复苏等急救抢救技术、呼吸机等常用仪器使用等;(2)做好预习,使用微信、QQ等,提前1周将确定的主题和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实践中,深化主题,使护生对儿科常见的疾病、处理方法、护理技巧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3)组织案例查房,选择典型的案例进行教学查房,强化主题,围绕护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分享经验;带教老师应做好总结和评价工作。

1.3评价标准

对护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理论知识、基础操作、专科护理、沟通技巧、教学查房、患者病情观察和分析能力等,满分100分;由带教老师对护生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纪律、护理差错发生情况等,满分100分;由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活动进行满意度评价,包括教学活动、教学能力及态度、专业素质等,满分100分[3]。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为(95.37±2.54)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6.28±3.11)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97.32±2.09)分;对照组综合能力评分为(86.78±4.52)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87.82±4.12)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为(88.98±5.83)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较低,护理配合度较差,增加了护理难度,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护理人员应进行上岗培训,包括专科知识培训、特殊训练等,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4]。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和实习护生,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理论知识掌握较差,护理操作不熟练,对新器械和新设备缺乏了解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适应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甚至嫌儿科工作艰苦,不愿意深入病房进行生活护理。在与患儿沟通时,由于缺乏沟通技巧,无法应对哭闹的患儿,影响患儿正常治疗,增加了与患儿家属的矛盾。部分护生心理压力过大,在进行给养、洗胃、输液等操作时,容易过于紧张和慌乱,影响护理工作[5]。有调查显示[6],带教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带教方式影响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其中,技术操作带教不满意12%,授课质量不满意14%,操作指导不满意19%。为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带教质量和满意度,应变革带教方式,以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在带教中加入新教学法等。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用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通过明确教学主题,并提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准备,能够有效的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挥护生的主导地位;设计学习内容,激发护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利用微信、QQ等,鼓励护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提高护生的创新和循证能力。案例教学的优势还在于能够加深护生对主题的理解,形成完整的儿科临床护理体系。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综合能力评分、实习工作满意度评分、带教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护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以及护生和带教老师的双向评价,充分显示了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有效性。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极大的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护生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帮助护生树立独立操作工作的信息,增加成就感。同时,在这种带教模式下,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强化了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真正实现因人施教和启发式教育,注重护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带教质量[7]。在带教中,应格外注意护生职业态度、安全意识的教育,以身作则,对护生进行护理价值教育,使护生端正职业态度,热爱护理行业;强调医院规章制度、专科护理流程,要求护生掌握儿科护理特点,提高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避免护理失误[8]。综上所述,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预习主题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护生的护理能力,更受护生欢迎,是帮助护生顺利完成向护士过渡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陈秋蓉,杜琴.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多种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5):285,286.

[2]罗玲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88,127.

[3]余淑芳.儿科临床护理带教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6,39(4):165-166.

[4]耿秋菊.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6):31-33.

[5]李少棉,梁剑凌,陈玉琴.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2):165-166.

[6]谢静波.人文关怀在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4):145-146.

[7]庄清霞,魏丽玲.儿科临床护理带教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4):113-114.

篇7

【关键词】健康评估 护理教学 实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82-01

在为护理学生教授和讲解健康评估这门课程时,护理教师不仅需要将关于人体健康的一般原理和检验知识告诉护理学生,同时要从真实护理工作的层面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护理的实际训练活动,这样护理学生在了解健康原理的同时还能真正掌握护理技巧。为研究护理过程训练活动对教学的影响,提高护理学生健康评估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抽选本校的护理学生进行对照教学研究,过程以及成果整理为下文。

一 对象和方法

1.对象资料

从本校2013年4月~2014年11月在校就读的护理学生之中选出120人,选择的对象均为女性学生,年龄在18~20岁,报考本校时的成绩接近。依照授课方式将这批护理学生划分成两个教学组别,常规组60名学生参与普通护理学习,另外60名分到实训组并在真实的看护工作中接受职业实训。

2.教学方式

第一,以普通讲解方式给常规组学生教授健康评估课程中的知识和评估技巧。

第二,实训组结合护理工作进行健康评估的实际护理工作训练。(1)设置实训任务与学生共同探讨评估工作。负责教授健康评估的老师均为具备8~12年护理经历的护师,老师们按照护理工作的职业培训以及临床操作规范,将课程的内容以及实训环节联合起来设置:病史资料调查、常规评估、胸腹检查、腰脊检查评估、心电检验、头部检查、反射检查等评估,针对上述检查评估设置实训项目、创设具体的案例,让护理学生围绕病人案例进行研讨。同时老师要给护理学生讲解自己参加临床工作时遇到的真实案例,并让学生围绕案例谈谈实施健康评估工作的方法。(2)深入临床工作组织学生完成实训项目。在护理学生对基本的健康评估知识和相关原理有所认识之后,老师要联系临床之中的评估工作对实训的案例进行设计,让病人来到病房之中尝试在老师的指导之下,亲身体验健康评估的过程并亲自给病人实施评估工作。具体而言,来到病房并选择了案例之后,老师要先给护理学生进行健康评估的示范,将护理学生平均分到6个小组,参加不同的护理实训项目,对真实病例的常规信息、病史资料和诊查档案进行采集,并将文件整理好。依循护理评估工作的规范程序,在老师的指点和辅导下,帮助病人进行不同项目的健康检查,为病人采集真实的健康资料。(3)对健康评估的护理训练环节进行报告和点评。结束全部的健康评估知识讲授,并完成临床的实际训练教学之后,老师要把实训组护理学生集合起来,让学生说说本次参加实训的体会,同时老师要指出这次健康评估工作中在学生身上发现的工作缺点并进行指正。

3.评定方式

健康评估的所有课时和讲解工作完成之后,对不同组别的护理学生进行本课程的测验,测验除了包含一般知识讲解和原理分析之外,还要进行有关的护理实际训练考试,把不同组别护理学生在两项考试方面得到的分数归集起来,以统计形式进行比较。

二 结果

通过健康评估测验,分别对不同组别的护理学生进行成绩收集的情况看,实训组的护理学生在健康评估工作的实训考试上以及原理考试方面得到的测验分数都比常规组学生更优P

不同组别护理学生在基本原理以及护理的训练方面的分数(分)

分组

总数

课程原理测试

课程操作实践

常规组

60

77.6±8.53

74.22±10.86

实训组

60

82.12±9.61

90.05±6.58

三 总结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97-01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身体危害相对较严重,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护理时,使用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1]。为详细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女性9例,男性1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14±23)岁;对照组患者20例,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6±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按照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以及病情监护,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卫生,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情况进行预防和有效的护理[2]。

122观察组观察组常规护理内容与对照组一致,患者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①分析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日常交流,积极的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感受以及心理负担,分析并总结患者的性格,根据患者学历、经历等身份背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3]。②针对性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性情沉稳多疑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期间要注意心理护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案例讲解时要格外注意措辞准确,避免让患者产生质疑,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4];对性格较为感性,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当尽量从感性角度着手,增加经典案例和实例的介绍,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注意鼓励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信心[5]。③其他方面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全过程都要注意自身的态度和措辞,保持温柔和蔼的护理态度,避免过度严肃或者态度恶劣等情况,不要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入心理护理工作当中。在进行病房内环境维护、饮食搭配等工作时应注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按照患者的喜好布置,帮助改善患者的心情。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选择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6]。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x2检验,若P

2结果

21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4±58)分,SDS评分(416±73)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83±62)分,SDS评分(574±75)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PF(821±43)分、RP(598±92)分、BP(734±75)分、GH(703±123)分、VT(684±164)分、SF(718±124)分、RE(804±112)分、RE(816±223)分、MH(584±104)分、HT(723±11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F(732±53)分、RP(423±101)分、BP(586±83)分、GH(534±112)分、VT(416±142)分、SF(557±112)分、RE(553±212)分、RE(566±194)分、MH(442±103)分、HT(564±107)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

篇9

关键词:护士培训;护理案例;临床护理能力;年轻护士

临床的护理能力对于护士而言,指的是通过掌握的综合护理操作技术向患者提供较好的护理的一种能力。年轻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差异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的质量。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将案例作为教学的教材,与教学的主题相结合,让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对主题能够更好的理解,进而使得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得到培养。在这里抽取调研我院一线年轻护士的护理内容,其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现场考评、现场跟踪想结合,同时注重年轻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人文素养、思维能力等的应用,了解年轻护士对患者提供整体性及连续性的护理服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分别选取妇科病区各个专科组护士20人,其中本科4名、专科16名,均为女性,年龄20-27岁,平均年龄24.7岁。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名,采用案例教学法,对照组9名,采用传统带教法。

1.2 考评方法

考察小组主要由2名妇产科护士长和14名护士组成,以妇科患者护理案例为主体,采取床边考核、情境模拟答辩的方式,结合案例护理的追溯。现场追踪的方式,对每个护士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年轻护士为患者提供整体性及连续过程中的人文素养及关怀、应变处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病情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体现分层考评,并对不足的护士进行现场指导。

1.3 评价方法

在1年培训期内,针对同一操作项目对新护士进行考试,采用相同的标准进行评分,90分以上的为优,75-90分为良,60-75分为合格,每个季度对理论和操作的成绩,以及患者于家属的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考核,其综合成绩大于85分者可安排其独立上岗。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

2 结果

案例教学法组护士的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培训前后的优良率情况比较(见表一)。

表一 医护对所培养的年轻护士护理满意情况(n=20) 人(%)

组别

人数

培训前

培训后

合格

合格

观察组

11

4

4

3

9

2

对照组

9

2

4

3

5

3

1

X2值

0.065

3.453

P值

>0.05

<0.05

3 讨论

3.1 传统的带教法,教授的老师同年轻护士之间是师生关系,带教的老师在传授的过程大多是按照自身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局限在对具体医嘱的执行或者是某一项护理工作的执行,其目的在于能够让年轻护士较好的完成常规的工作,对于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完成[1],很容易导致年轻护士对医嘱被动地、机械地执行。由表一可见,比较培训前后的两组人员,优良率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训后进行考核时,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优良率明显要高。

3.2 案例中护理考核是提高年轻护士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人施教是影响年轻护士培训效果的关键。因为案例教学法都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开放的培训方式,通过讨论、启发、提问、解答、跟踪等,帮助年轻护士明确护理工作重心、工作流程,指导年轻护士解决问题、发现分析问题[2],进而增强年轻护士的参与性、兴趣,进而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3观察组年轻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其职业忠诚度、岗位满意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上岗的速度明显更优。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年轻护士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对自身的职业有着良好的见解,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目的的学习理论知识[3],进而保证在护理过程中能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观察组的护士能够在患者身边有事可做,对自身的价值有着深刻的体会,在同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中也更加的自信。

经调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法相较于传统的带教法而言,更加适合在年轻护士培养过程中进行应用。因为它不仅能够使得年轻护士具有更高的忠诚度,更好的适应性,理论知识更加的系统化,独立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等,同时还能够提升老师的素质以及教学的水平。但是管理者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就在于,临床护理的工作量大,带教的老师需要花费大量业余时间进行教材的准备,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必须要注意对师资、人力以及教学成本的投入,只有让师生无后顾之忧,才能使得年轻护士更快、更好的掌握护理技巧[4]。

参考文献:

[1]王燕灵,张艳,吴静.护理案例在年轻护士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01)54-56.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中职 护理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15-01

中职护理人才培养以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编著《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为指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职教原则。该校于2012年开始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工作,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鼓励新教法的实施,其中,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初步尝试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该校中职2012级护理17班学生共52位,第四学期共18周采用传统教学法,第五学期共5周采用案例教学法,均由同一老师授课。

1.2 方法

传统教学法: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启发式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提问,学生集体听课,课后完成学习指导练习。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能反映教学重点的案例。课前3天给出案例,交给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并查阅相关书籍资料,在4组座位基础上每组分为2组,全班共分8组;由学生进行组内讨论,根据要求列出三个以上护理诊断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上课之前各组统一讨论结果;教师主持课堂汇报,由小组代表分别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并回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各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全面梳理本课教学内容。

1.3 教学效果

1.3.1 问卷调查

设计不记名听课情况调查表(表1),进行问卷调查。每项答案中D计1分,C计2分,B计3分,A计4分。在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各做一次调查,将调查结果统分后进行配对t检验。

1.3.2 考试成绩

传统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中考试,案例教学法实施后进行期末考试,均采用笔试形式,由同一老师出卷,试题难度基本一致。将考试成绩进行配对t检验。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

2 结果

实施案例教学法前后7个问题得分差值的统计量描述依次为1.00±0.52、0.77±0.43、0.86±0.68、1.03±0.56、0.92±0.51、0.75±0.53、0.83±0.47,t值分别为13.76、13.04、13.25、13.17、13.28、13.55、13、28;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差值统计量描述为9.85±6.13,t=11.59(n=56,P

3 讨论

案例教学法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187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教授在法学教育中引入了判例,首创了案例教学法,随后被广泛用于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1]。曼莎斯认为[2],案例教学法可以包括大班级及小团体的讨论、案例里的角色扮演或案例撰写。我国案例教学是于1979年由工商行政代表团访问美国后引入到国内的,虽然国内对该教法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就案例教学发展趋势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和发展[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毕业生应具备护理岗位的基本能力和职业素养,使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转变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医院需求的毕业生,成为当前护理职业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与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护理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在分析案例中能真切体会病人的痛苦,从而灌输人文教育的理念。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对中职护理《内科护理》教学效果有明显优化作用,在今后继续探索案例教学法实施中,继续加强、完善案例库建设,应选择临床护理工作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启发性的典型案例[4];继续提高、改善授课教师素质,通过临床实践和培训学习,使专业课教师知识结构综合化;继续改变、提升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讨论、敢于发言和提问,引导学生反思总结。

参考文献

[1] 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2009,31(3):7-11.

[2] Merseth KK. cases and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SIKULA 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tion.2nd.New York:MacmiLlan,1996:72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