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检验的职业生涯规划

篇1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及对策

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发掘自我潜能,增强自信,提升成功机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评估个人价值,促成学生自我实现。

为了解我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我们对在校的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87份,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研。经过汇总统计,分析如下。

一、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缺乏了解

分析显示: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以“好就业”为标准的占45%,以“适合自己”为标准的占28%,而“听别人说好”、“估计还可以”的占27%。对于“你是否了解所学专业”这一问题,选择“简单了解”的占了79%,选择“比较了解”和“了解”的加起来只占14%。对于“你是否满意所学专业”这一问题,选择喜欢的占了49%,而在不大确定、没考虑和不喜欢中却占了51%,说明许多学生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对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没有真正的了解,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

二、学生对于自我的了解程度相对较差

分析显示,学生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选择“很清楚”的占23%,“不太清楚”的占63%,在不清楚及没有想过占了14%;对于自身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劣势认为“很清楚”的占22%,“不太清楚”、“不清楚及没想过的”的总共占78%;对于“自身适合的发展方向”,选择“很清楚”的占32%,“不太清楚”的占54%,“不清楚”的占8%,“没想过”的占6%。比较三题的统计数据,选择“不太清楚”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了50%以上,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对自我认识方面的引导,让学生能有学好专业知识而充满信心。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意识缺乏

分析显示,只有16%的学生“有清晰长远的目标”,“目标模糊、没有目标的”学生占32%,是“有清晰长远目标”的两倍,“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的学生占了51%;对“职业生涯课程的期望”仅有17%的学生希望强化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46%的学生选择了“维持现状,专心学好专业课程”。由此可见,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缺乏了解,同时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认识不够,多数学生缺乏有意识的设计,不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特别是缺少长远的规划。

四、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

分析显示,78%的学生感觉就业压力大,因此担心找不到工作;64%的学生觉得因为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71%的学生担心因自己的能力、技能水平不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而找不到工作,只有7%的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找到合适的工作;数据分析表明:中职学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前景抱不太乐观或悲观的态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信心不足。这也是我们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中职学生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

五、有效开展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各项内容

1.加强职业理想教育。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建立在职业理想确立的基础上。职业理想教育应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理想的内涵、职业理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2.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专业。通过专业概况介绍让学生了解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就业领域和发展方向、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

3.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针对职校生对自身条件和职业发展方向缺乏准确把握,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作指导,以人才测评工具为依据,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潜能分析。

4.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技能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等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符合自身职业潜能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

(二)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课程介入、专题辅导和教学渗透,并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应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结合职业指导课或开设选修课,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教学与方法指导;三是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明确学习努力方向;四是与团队活动相结合。可以就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应贯穿在中职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中,而班主任作为学生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和引导是相当的重要.

为了提高班主任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加强班主任业务培训时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加强班主任对中职类学生心理状态及解决心理问题技巧的培训,定期组织班主任参加以“凝练团队,增进沟通”为主题的团辅活动,学习建设高效团队的技能与技巧。二是注重围绕班主任的共性需求,建设班主任之间的便捷沟通的平台,当班主任遇到班级管理问题时,可以有机会及时在互联网平台上并获得经验分享。三是成立班主任工作室,通过这一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有质量的班主任学习、研修、实践的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的能力。

职业学校是将中学生通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养,使其成长为一名符合企业所需要的职业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为出发点,在开展专业教育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确保学生的教育做到有层次、分阶段的循序渐进,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篇2

课题来源:广东省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 年度教育科研课题。课题名称: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编号:WHSZYB025。

摘要: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没有从实质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缺失。本文结合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情况开展调查,提出了高职院校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及具体做法。

关键词 :高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调查

长期以来,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教育工作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往往流于形式,没有从实质上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教育,造成了高职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缺失。不仅如此,我国职业规划服务机构也很匮乏,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也仅限于校园。由于尚未形成学校、学生与社会联动的环境与氛围,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了解还只停留在想法和文字的层面上。由此可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 明确自己的未来奋斗目标,实现成功就业是非常必要的。

一、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评价

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的增加, 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日益重要。基于此,我们在高职生中开展了学校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调查。我们从存在问题、何时开始、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等四方面开展了调查。

1.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见表1), 高职生指出了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主要问题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与学生个别咨询指导不够、信息不畅以及从业者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得以改进。

2.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从何时开始在时间安排上(见表2), 大部分高职生认为应该尽早进行,有近87%的高职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应该从大二或之前就开始,35.61%的高职生希望一入学就开始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这说明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还是很迫切的。他们希望能通过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动去认识自我、了解职业,在发展中寻求个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内容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内容(见表3),高职生反映出最希望得到的指导内容有: 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服务、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指导课程等。我们应该根据学生需求,合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的遴选和设计,提高和完善服务功能。

二、学校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由调查可见,学校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也迫切希望得到学校的全面系统的指导,以利更好地促进就业。

1.指导内容及思路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应越早越好,并要高职三年不间断地开展。

(1)大一学生——思业。高职生刚刚升入大学,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充满对专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认知,对自我兴趣性格的认知等等,因此针对大一阶段的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做的就是:引导高职生了解专业、了解职业;教会高职生使用各种测试工具,明晰自己的价值观、个人的气质类型、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和不足等,科学实现自我认知;掌握职业信息获取的途径,了解就业市场;引导高职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的步骤等。在此过程中,结合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素质能力,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教育尤为重要。让高职生明白要想提升自身的就业力,就需加强自身品性和人格方面的修炼,锻造良好的职业品质。

(2)大二学生——择业。大二高职生已经基本度过环境适应阶段,对职业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思路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大多数专业已经开始进入实践教学阶段,实训教学有助于高职生逐步掌握仿真条件下的岗位操作技能或工作流程,为进一步的顶岗实习、开始工作做好准备。因此针对大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做的就是:开展职业选择,确定职业初定目标,制定发展路径,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开展创业教育。帮助高职生树立创业意识, 了解创业政策,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要突出高职教育特点,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与创业培训作为重点来进行学生职业指导。组织有意自主创业的学生, 参加学校自己开发或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实施的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

(3)大三学生——定业。大三学生经过对自我和社会环境的了解,经过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已经确定了目标和计划。他们在最后一个学年中,最迫切的就是付出行动,找到一份合适的实习岗位,从而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因此在此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要做的就是:指导毕业生付出行动,进行一次(或者多次)职业实践,检验目标的完成,并对计划做相应调整,为实现角色转变、顺利毕业做好准备。具体就是:一是教会学生开展职业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通过校园网、媒体、教师、校友等渠道有效搜集和分析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目标企业资质、岗位条件等信息;二是培训和指导他们掌握求职技巧,做好面试准备。包括恰当的沟通和表达能力、简历和求职信的制作、面试礼仪和策略等方面;三是把握实习机会,对目标计划进行调整与修订;四是疏导心理、尽量减少或清除负面因素影响。在此过程中,重点是高职院校要与当地有关部门紧密联系, 为学生就业安排提供有力保障, 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2.学校指导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做法

(1)设立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管理机构。可以由学生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等共同成立。要开展的工作有:第一,对学生进行个人或团体职业咨询工作,可采用咨询法、建议法和协商法等;建立“咨询日”制度,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利用网络、电话或现场面谈等形式就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方面接受毕业生的咨询。更多注重对学生个人的长期、连续性测评。第二,建立学生职业生涯电子档案。对于全校学生分年级分专业进行建档,并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经历、家庭情况、性格特征,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教育的进程,对学生的档案进行补充,以便于导师、辅导员可以依据学生档案的情况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的指导,帮其做出个性化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的要求。第三,密切关注、搜集并及时公布国家有关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等资料, 进行就业导向工作;建立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包括各年就业形式分析,全国各省市人才需求情况统计,各种专业的供求信息以及相应用人的简单情况等。并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校正和更新,以便于全校学生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目前全国人才市场需要。第四,运用多种宣传媒介,营造就业指导氛围。宣传的手段有就业网站、校内广播、就业工作手册、就业指导简报、宣传橱窗等,使高职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手续办理的工作日程及流程等内容,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第五,与社会劳动部门定期召开毕业生就业座谈会,精心组织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等等。

(2)配备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教师应有职业指导证书,有职业指导经验,并深谙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知识, 同时会使用一系列职业测试方法, 如投射测量法、生理-医学诊断法、观察-调查与累积记录法、学业-能力评估法等等。同时教师还应有职业指导研究能力, 切实提出适合本校实际的职业指导方法。

(3)进行教材建设。除了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做好教材建设。要由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与企业、政府相应机构一起,合作开发适应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材。积极开展对教材内容及体系的研究、合理遴选教材内容,加大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4)设置专门课程及学科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渗透。学校应该在全校开设“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必修课程,系统全面地阐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内容,同时在其它学科中、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职业指导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职业指导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 柳建营.大学生就业指导丛书[ M ] .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3)

[ 2 ] 杨皓.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3]唐宜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长江.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7)

篇3

关键词: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课程;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4-210

引言

受到教育制度不断改革的影响,促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相应的教学宗旨与内容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现阶段,培养高水平、高职业素养的学生,成为了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很高的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该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借助学科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增强了其职业素养,进而确保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鉴于此,系统思考和分析基于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有效策略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凸显出职业素质课程中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凸显出对学生们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与训练,不仅逐渐培养学生们的医德,形成较高的职业素质,而且不可以忽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实践应用的机会。实际上,如果学生们单纯听教师在职业素质课堂上的讲解,并不能深入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素质的内涵。所以,教师应该向学生们讲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与内容,让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深切意识到职业素养在实际医学检验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和医院进行合作,让学生进到医院中的检验科进行实习工作,为其布置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明确相应的实践工作规定,加深学生们对医学检验工作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感受,并且能够自觉、严格地遵循医院的相关管理机制与行为要求,在实践工作过程的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培养了学生服务患者的意识,对待工作更加认真、负责[1]。

二、合理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在职业素质课程当中融入对不同行业的介绍内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详细了解不同行业发展历程、当前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势态,并且也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掌握不同职业工作岗位在人才的知识学历、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情况,由此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为学生们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与各个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帮助学生设立职业发展的目标,然后结合个人的具体现状,针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科學规划与设计,为实现目标进行不断努力[2]。

三、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

为了帮助中职学生加深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业素质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专题讲座活动,针对“认识职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场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外聘业界专家进行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服性,加深对医学检验工作的了解。并且,让一些优秀毕业生为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带给其他学生有效的参考和帮助,有利于学生们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出案例教学的作用。教师在编制与讲解职业素质课程内容的过程当中,应该融入具体工作当中一些常见的实例,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调查研究表明,高中生对职业、大学及相关专业的了解途径,只有近17%是从学校获得的,说明教师很少在课堂中渗透职业教育[1]。生物教师多以完成学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为己任,却忽视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职业选择和教育,反映出高中生物教育在这方面相当薄弱。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学校基础教育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即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除了学习课程,更应了解社会,了解自我,职业规划提前到高中。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顺应改革,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我国每年仍然有近30%、总数达数百万的高中毕业生因不能升学而踏上职业生涯之路,这就需要他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另外,近80%的学生对将来想从事工作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感到茫然[1]。因此,很多高中生单凭自己喜爱的电影或偶像或盲从父母安排就决定其高考专业选择,走入大学校门才发现寒窗十年考上的大学或所学的专业并不适合自己。高中阶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是避免这类现象发生的有效措施,以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高中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课堂是他们的主阵地,因此日常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对他们的教育作用甚为深远。高中生物教材有很多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涉及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等,是学生了解育种工作者、林业工程师、生物技术研发、医药研发、医学工作者、考古学家、标本制作等各种不同的职业的良好材料,不但能为他们日后选择职业或者专业提供帮助,而且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严谨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准备。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

(一)角色扮演,合作探究

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职业等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例如,在“人类遗传病”教学中,由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类型的遗传病咨询者和医生。在“生物育种”一课中,一组学生扮演植物育种专家,利用纯合的本地西瓜(果实小、甜度高)和纯合的西瓜(果实大、甜度低)品种,培育又大又甜的西瓜。一组学生扮演动物育种专家,利用长毛立耳猫和短毛折耳猫,培育能稳定遗传的长毛折耳猫。通过制造思维冲突,提醒学生作为育种专家,选择育种方式设计育种方案时,首先要切合实际,勿生搬硬套、全盘“依葫芦画瓢”。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流中,不但内化所学、理论联系实际、了解相关职业,还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二)动手实践,切身体验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在实践中认识自己。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人格、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促使积极愉快地从事职业。例如“,生物进化”一节后,采集本校被子植物制作标本,比较亲缘关系。在生物实验园中,以紫茉莉等为材料,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发酵工程”教学中开展腐乳、果酒的制作;利用本地区特色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标本制作师、育种专家、食品工程师、环保工作者等职业的必备素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找到兴趣点,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为将来的职业理想奠定基础;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使学生明白不但要有极其缜密的理论指导、还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高校参观,情感升华

由于高中教学资源有限,可以走出校园,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克隆羊实验基地,深刻了解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组织学生参观并实践人工授粉、扦插、嫁接等农业技术;分子肿瘤实验室比较病态细胞和正常细胞、林业局、污水处理厂等,给学生以心灵上的震撼,激发学生对生物研发、医学检验师、林业工程师等职业的敬仰和热爱。

(四)专业指导,明确目标

课堂教学往往要结合生物教学内容,且时间有限,所以缺乏系统性。生物教师可以和职业规划研究机构联合编写适合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材、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建立生涯发展指导中心,帮助学生进行了解,认识到与自己的兴趣、能力甚至性格相匹配的一些职业,这对选课、将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和人生职业规划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规划教育是开启学生的人生梦想、点燃成长激情的有效途径,但如何有效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于生物教学中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程利娜.普通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93-94.

篇5

关键词: 高等医学院校 大学生就业 就业指导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我国由传统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1]。可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而医学生毕业生有119万(依据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在这严峻的形势下依然不容乐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面对严峻的形势,重新审视和深入分析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和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措施,是摆在高校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和迫切要求[2]。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处于“瓶颈”状态。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越来越失衡。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3]。

(二)大医院“饱和”,基层医院“奇缺”,供求不平衡。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并且大医院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比较高,除了个别岗位和特别优秀的人才,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奇缺,然而医学生都渴望进入中心城市的大医院工作。

(三)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继续深造之路。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毕业生也做好了两手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继续深造,以便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也能够暂时有效地规避现实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小部分想申请出国留学或自主创业。总之,考研、出国留学已经被医学院校大本学生们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措施

作为学生工作者,面对以上的就业形势时,我们要正视这种客观存在,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坚定信念,从而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最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根据一些调查研究、工作经验及思考,提出以下措施。

(一)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只有“出口”的畅通,才有“进口”的顺畅。因此,学校要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始终将学生的就业工作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在专业设置上,学校要根据目前的医疗形势、社会需求及就业预测作为专业开设的重要依据,并聘请医疗卫生部门的专家、学者论证专业设置的重要性,同时为教学计划的制订出谋划策。其次,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医学教育的特点和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在注重理论灌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实践指导与操作。最后,在实习就业方面,应该围绕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的特点与需要,积极寻找教学水平高、口碑好、发展空间大的实习点,通过选派高素质的学生进入实习,给实习点留下良好的印象,为学生的实习就业铺路搭桥。

(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对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学习、生活等情况都非常熟悉,拥有较丰富的思想工作的经验,在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就业方面的培训,让其掌握就业指导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指导并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职业发展,并指导学生按计划实行。然而,鉴于辅导员工作的烦琐、工作量较大,以及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就业信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教育、职业实践锻炼、就业心理咨询等)等因素,我认为,在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同时,学校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作为辅助。该队伍包括就业信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教育、职业实践锻炼、就业心理咨询等五方面的专业人士。这种“基层辅导员+专业就业指导师资”的结合方式既能弥补辅导员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日常事物繁忙无暇顾及的问题,又能贴近学生,联系实际,为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士提供现实的依据。

(三)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到医学生的大学的整个教育阶段。目前对于医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低年级医学生普遍存在人生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对未来迷茫等问题;2.高年级医学生则在就业与考研之间彷徨,职业定位不明确,临床实习松懈,面临择业时,或盲目自信,或自信不足,更甚者出现严重自卑与焦虑,这样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择业与职业发展[4]。可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必须做到全程性。尤其是大学一年级就应开始就业指导教育。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学习方式感到很迷茫,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并且一年级所学的专业未涉及专业医学的课程,仅仅是基础课程,致使其对所学的课程兴趣不浓,另有部分学生是受父母之命学习医学,本身对医学不感兴趣。因此,这个阶段最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人生定位和奋斗目标。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但是部分出现了“疲态”――对学习、生活等事物不感兴趣。同时,其人生目标仍然较模糊。因此,这个阶段需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并鼓励他们为其目标付出实际的行动。大学三年级开始,所学的课程繁重,专业医学课程内容多且难以理解,使得部分立志学医的学生有所动摇。并且医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长,更加使他们自信心不足,甚至出现自卑、自责、自负等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能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又客观的评价。大学四年级,临近实习,学生除了专业课程的负担以外,还面临着考研、实习的选择。这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合理地分析就业情况,以及本人的客观实际,给学生全面的帮助,令其能做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个延续不断的过程,贯穿其整个大学学期的全过程,要让学校和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

(四)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现实中追求梦想”的思想和“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就业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对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增加,卫生服务模式已转为面向社区、家庭群体为主的主动服务模式,以人群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的综合[5]。培养社区急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已成为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并且,目前多数大医院用人饱和,而基层社区、乡镇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大量人才。因此,要以主动服务于基层社区的思想为指引,加强教育,改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充分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机会是非常多的,比如可以面向农村、中小卫生医疗机构和非公有制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小城镇卫生医疗机构就业、面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业、面向医疗保障部门和卫生执法监督部门就业、面向基础医学研究和相关医学领域就业、创业代替就业等,这些都是可供选择的方向[6]。

(五)提高实践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医学既是一门注重理论的学科,又是一门强调专业技能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素质要求很高的学科。这就要求医学毕业生既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又具备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工作能力等。因此,在校期间不仅应该要求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参加课外科研课题的申报,鼓励低年级的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活动,比如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社会调查和卫生监督等活动,鼓励高年级的学生到医院见习,等等,以此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将就业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终,以就业指导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目标,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的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在现实中最求梦想”的思想及“服务于基层社区”的就业观念,提高实践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2007.

[2]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G].2002.

[3]教育部,卫生部,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有关问题的意见[G].2009.

[4]刘芳.浅析临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J].重庆医学,2010,3,(39):5.

篇6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学工处,南京 210029)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Jiangsu Jiankang Vocational College,Nanjing 210029,China)

摘要:文章通过对某医学高职院护理专业606名学生在新生入学时所进行的专业选择的问卷调研,结合其第一学年的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专业选择与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把握好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学习的教育环节,可以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等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Abstract: The paper researches the major sel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 by the questionnaire inquiry of 606 students in a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 when they entranced the school and the annual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m in the first yea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we discover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grasp the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skill learning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i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on the nursing students´ study and activity.

关键词 : 专业选择;综合素质评价;高职;护理

Key words: major selection;comprehensive quality assessm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nursing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311-02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长互助小组”对于高职护理实习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项目编号:2013SJDFDY005)。

作者简介:陈彦(1986-),女,江苏南京人,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学工处。

0 引言

众所周知,大学生入学前的专业选择对入学后的专业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特质等方面与专业间的匹配度也会对专业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然而,现行的中学教育模式导致大学生入学后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不能进行较为清晰的职业选择。为了探究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式对其入学后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培养之间的关系,选取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针对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选择情况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来进行调研分析,探究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护理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式,及其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为某医学高职院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问卷采取集中作答,共发放问卷615份,回收问卷610份,回收率达99.19%;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606份,有效率达98.54%。本次调研选用的综合素质评价,是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各指标构成为:思想道德(20%)包括政治思想、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行为规范、集体观念、公益劳动、组织管理能力、各类竞赛获奖、宿舍卫生;学习成绩(70%)包括各门课程成绩、操作技能成绩;身体心理(10%)包括体育成绩、体育锻炼活动、心理素质。问卷结果统一录入后,结合学生第一学年的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一并由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T检验、方差检验等统计分析[1]。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户口属性、考生类别、高考科类学生对“志愿填报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问题的回答

从统计结果看,在被调查学生中,女生、户口属性为农村、应届生、文科生相对较多。其有307人在志愿填报时已有较为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占50.66%;未有较为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的学生有299人,占49.36%。针对“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的回答来看,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的情况,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城市比例高于农村,往届学生比例高于应届,理科生比例高于文科生。

2.2 不同性别、户口属性、考生类别、高考科类学生对“最终志愿填报时的受到影响最大的人”问题的回答

从统计结果看,进入高职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中有162人在最终志愿填报时的受到影响最大的人选择了“自己”,占26.73%;有309人是由父母决定了专业的最终选择,占50.99%;有135人是参考除父母以外,如中学教师、亲友、同学等其他人的意见决定了自己的专业填报,占22.28%。其中,选择遵从“自己”意见的学生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农村比例高于城市,往届比例高于应届,理科生比例高于文科生;选择遵从“父母”意见的学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城市比例高于农村,应届比例高于往届,文科生比例高于理科生;选择遵从“其他人”意见的学生中,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城市比例高于农村,往届比例高于应届,理科生比例高于文科生。

2.3 “志愿填报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选择结果对其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影响分析

依据“志愿填报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的问题结果对该年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分类(是与否两类),分析其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间的差异性,T检验的sig值为0.985>0.10,表明两组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志愿填报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不会对学生一年后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2.4 “最终志愿填报时的受到影响最大的人”情况对其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分析

依据“志愿填报时的专业选择决定人”的问题结果对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284>0.10,表明不同的专业选择决定人的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之间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即“志愿填报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不会对学生一年后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产生显著性的影响。

3 分析与讨论

3.1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从统计结果看,选择高职护理专业学习的学生中以女生、户口属性为农村、应届生、文科生相对较多。女生多这与护理专业的专业特点,及民众对于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知有关。农村学生、应届生及文科生多与高考报名考试学生的生源性质相一致[2]。其中有近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已有了较为明确的专业选择或职业选择,这是值得欣慰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学习等。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的学生中,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城市比例高于农村,往届学生比例高于应届,理科生比例高于文科生。中学阶段女生的心智更早的成熟于男生,对自身容易有明确的定位;城市的学生获取信息来源较为丰富,更容易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早些作出定位;往届生在经历了复读再次高考时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选择方向;理科生因自身学科的定位更容易找到学习专业的方向。“最终志愿填报时的受到影响最大的人”问题回答中选择“父母”答案的比例远高于“自己”及“其他人”的选项,这与我国的国情一致,在高考志愿填报这样的人生大事中,父母的决定更为普遍。选择“父母”的学生中,城市学生比例高于农村考生,这或许与城市学生的父母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同时农村学生的父母许多在外打工的情况有关。男生表现得更为遵循自己及其他亲友的意见,而女生则更多的遵循父母的意见。

高职护理学生不同的专业选择方式并未对其年度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在被调查学生中,有近半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已明确了自己的专业选择或未来职业选择,但是这类学生并没有在年度综合素质评价中显示出更高的评价结果,即在校的学习、活动等表现不会表现得更为出色。分析其原因,学生进校后会接受学校系统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与技能培训,无论原本的专业选择是否明确,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会对其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尽管接近有半数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对自己的专业选择仍很迷茫,但是通过在校期间的教师指导与专业学习,对专业越来越明晰,原本的迷茫并不会较大地影响学生进校后对所学专业的态度。因此无论在志愿选择时是否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这并不影响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表现。

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在志愿填报时最终是由父母做主作出决定的,尽管志愿决定人的不同学生间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父母做主志愿填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均值都低于自己决定的或他人指导的学生。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效果评价中退学、留级学生中,由父母选择、学生被动选择专业的占多数。即使学生有了明确的专业选择,但是最终的志愿填报决定人并不是自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方面可能容易出现相对较为消极的表现。

3.2 讨论 与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的专业选择方式对学生学业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本次调研结果显示高职护理学生的专业选择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会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从高职护理专业自身发展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社会服务功能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现[3]。如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全国各地二胎政策的逐渐放开等,都直接导致了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人才需求矛盾的急速呈现。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基层医药卫生专门人才,特别是护理工作者,近年来的人才需求量呈现出膨胀式增长。“进出两旺”的护理类专业发展势头,使得学生更容易认同专业,即使志愿填报期间并没有对该专业产生明确的职业意愿,但不影响其今后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

另一方面,中学期间缺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考报考志愿和选择专业时缺乏指导,这是我国现行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4]。即使有半数学生选择了具有明确的专业选择方向,但是这些学生是否是真正得懂得职业或专业,这是我们可以继续去追问的。这时学生被高校录取入学后,所接受的专业思想教育等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未来的职业规划,这是学生积极在本专业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推动力。尽管中学生的职业教育部分的缺失,使得高等教育者的教育压力更大,但这种缺失的影响完全是可以进行消减的。

本次调研的结果反而给了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者以更大希望,即通过教育者的不懈努力,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学习、技能培养等,使得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进行更好的学习、活动等。

参考文献:

[1]杜强,贾丽艳: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9).

[2]房耿宽,刘晓.《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文献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2(14):152.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成熟度 心理干预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扶持下,办学规模和培养质量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不断努力开创自身品牌与特色。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和近年来高考人数的下降,独立学院在逐步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的过程中面临着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整体背景下,就业问题逐渐成为掣肘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环节。

职业成熟度最早是由Super.D.E.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完成不同阶段相应的职业发展任务的程度。职业成熟度是衡量个体职业心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职业成熟度对于个体提高职业规划能力、职业决策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因此,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对于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培养质量和职业指导工作水平,促进我国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天津市独立学院大一至大四年级在校生,涵盖理工类、人文类、社科类、医学类四个专业类别。共发问卷1370份,回收有效问卷1299份,有效率为94.82%。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张智勇等人2006年修编的《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为调查工具。该问卷包括职业目标、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6个维度,共34个项目,采用5点Likert式评分。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描述统计、独立方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特点

如表1所示,天津市独立学院1299名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均分为3.10±0.32。其中,职业自信维度得分最低,职业自主维度得分最高,且没有一项超过3.5分。而以往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研究发现,大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均分在3.2至3.6之间。因此,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水平要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这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还未形成清晰的职业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的准备还不充分。

2.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职业自信、职业自主、职业参照、职业价值这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职业参照和职业自主维度的得分都高于男生,职业自信水平低于生。表2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3.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自主、亲友依赖及职业参照维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职业自信和亲友依赖维度,大四年级学生的水平最高,大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价值维度,大二年级学生的水平最高,大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自主和职业参照维度,大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最高,大四年级学生的水平最低。

4.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专业差异

通过表4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别差异,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理工类、社科类、医学类、人文类。各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专业类别差异。

在职业目标维度上,医学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社科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自信维度上,社科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医学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价值维度上,社科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理工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自主维度上,医学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理工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亲友依赖维度上,社科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医学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在职业参照水平上,人文类大学生的水平最高,理工类大学生的水平最低。

四、提高职业成熟度的心理干预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职业决策、职业发展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独立学院应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特点,通过有效地心理干预,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成熟度水平,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1.加大心理测量技术的应用

独立学院职业生涯教育人员要运用各种心理测量技术,了解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评估和诊断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等职业心理方面的发展状况,从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手段,帮助大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2.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心理咨询服务

首先,充分尊重个体的特殊性和差异化,尊重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注重开展个性化的个体职业心理咨询。

其次,注重分类指导,开展多样化的团体辅导。在形式上,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参照水平较高的特点,应采用课堂讲授、案例讨论、生涯游戏、情景模拟和在线测试等多种方式,利用团体的支持与力量使参与者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改变和自我成长。在内容上要分清层次:考虑年级发展趋势特点,大一年级开展新生适应性和人际沟通方面的团体辅导,大二年级开展团队建设辅导,大三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价值等方面的团体辅导,对大四年级开展自信心、职业角色适应等方面的团体辅导;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特点,要特别关注女大学生职业价值和自信心的团体辅导;考虑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专业差异特点,对医学类大学生开展自信心团体辅导,对人文类、社科类大学生开展消除依赖、培养自主能力的成长性团体辅导,注重对理工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实践能力的团体辅导。

此外,还要开展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职业素质培养、能力扩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等多种内容的团体辅导,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社会适应性和职业能力。

3.开展时效强的职业心理课程教育

职业辅导课程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具有组织规范、系统性强、惠及面广等优点。以往研究也表明,课程干预对于提高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结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职业课程设计可以包含以下内容:自我评估与管理,包含自我评估、职业目标、自我激励、情绪管理等项目;职业认知与规划,包含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规划等项目;职业适应与发展,包含求职技巧指导、职业成长和职业适应等项目。在课程中采用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面试、角色扮演、认知训练、优秀毕业生经验介绍等方法。

参考文献:

[1].Super, D. E.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53, 8: 185189

[2].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5)

[3].朱云立.职业成熟度理论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孟令珍.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钱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测量及干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8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环境科学专业 学生就业优势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按理说环境类相关专业就业形势应该相当乐观,但因为我国如今还处于发展阶段,环保体系还不成熟,所以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呈现有价无市局面。再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就业更加困难。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人怀疑环境科学专业开设在医学院校是否合理,因为环境科学是一门理学类专业,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演化规律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科学,而医学院主打专业是医学类。在看似如此矛盾的情况下,很多人怀疑医学院校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是否有就业前景。

但我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在注重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的健康,关于环境的学科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环境类专业在未来势必大有作为。据有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环保投入将超过日美,达到3.1万亿元,这必将增加环境学生的就业机会,缓解其就业压力。

虽然环境科学专业在医学院校中并非主力专业,但其具有其他理工科类学校不能及的优势,下面以温州医学院为例,简要分析学生就业优势所在。

一、医学院校师资特点

环境科学属于理学类,温州医学院是医科类大学,但其师资力量并不亚于其他理工科类大学。阅历丰富的老师能培养出更出色的学生。我院拥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35.29%,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研究生学历(位)占86.27%,博士26人(其中“海归”博士8人),硕士18人。学院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创新人才为宗旨,重视教学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建设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目前还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开展环境科学专业“2+2”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更好地拓展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

二、环境科学与医学相结合,培养交叉型人才

我院在专业建设上十分重视多学科交叉渗透,在学科交叉中,寻找新的发展点。其实环境科学与医学有相似点:医学生是治病救人,环境科学学生是医治自然为人,两学科可以相互渗透,从而拓宽环境科学的应用领域。所以,我院利用身为医学院校的特性,结合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开设了医用有机化学、实用仪器分析、食品理化检验、环境医学、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毒理学等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相关知识内涵,相比同类理工科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类学生而言,更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发展动手能力

新的历史时代下,某些高等学校以成绩为第一要义,只抓成绩而不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注定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得到很好的动手能力,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招本科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本科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胜任力不足。所以,我院在建设环境科学专业相关课程时理论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开设了多门动手操作的实验课,如水质指标的测定,混凝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的实际操作控制,还开设了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垃圾发电厂等实地教学课,提高了学生对实际流程的认识水平。当今社会,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只有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学生们在就业前就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展的要求,提高动手能力,更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难以学以致用、胜任力差的问题。

四、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图书资源

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带动很多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压力相较其他专业要大得多,要学要记要背的课目也比一般专业多,因为这毕竟是关乎身体及生命的学科,不能有一丝马虎,所以我院学子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学院教室和图书馆总是有很多人在勤奋看书学习,稍微迟点去就没位子了。受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影响,学生都勤奋学习。而且,我院图书馆馆藏图书资源丰富,也有多类文献资源检索库,再加上与温大校区地理位置相近,学生交流较多,也可以去温大图书馆查找更丰富的资源,更加增加了其优势。

五、结语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时展的主题,环境科学作为一门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兴学科必将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环境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也一定会受到更多用人单位的青睐。综合考虑,医学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是有优势的,其相较于同等学历的其他理工科类学校环境科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强。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根据特色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如果学生能用心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为前行的路途点亮一盏指路明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奋力拼搏,就业前途就将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粟茂,刘润刚.基于胜任力提升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50-152.

篇9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医学院2008级至2012级医药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学生,包括临床医学、医学影像、麻醉学、医学检验学、药学、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五个年级分别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发放1000份。实际回收989份,回收率98.9%,有效问卷981份,有效率99.19%。其中男生468名,女生513名,各占47.7%和52.3%。

2、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形式,采用单项选择不记名方式。并将数据结果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估计趋于理性

自从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的估计表现出理性化的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接受调查的981名大学生中,45.06%的人认为“能找到工作,但不一定满意”,32.1%的人认为“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但要付出努力”,14.58%的人认为“很难找到工作”,仅8.26%的人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乐观”。

2、大学生对就业方式的选择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对就业方式的选择上,48.01%的大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后择业”,35.37%选择了“先择业再就业”,4.69%选择了“待业”,5.91%选择了“创业”,6.01%选择了“不确定”。

3、大学生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意识

从3表中可以看出,49.54%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只有模糊的想法与愿望”,28.13%的人“有短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2.44%的人“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仅有9.89%的人“有终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4、大学生从就业指导课上获得的知识

从表4中可以看出,42.51%的大学生在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上学到了“就业观念”方面的知识,39.45%的人学习到了“就业信息”,然后依次是“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职业规划”、“就业心理”,排在最后的是“创业指导”。相反,学生最期望在就业课上学习到的知识是“求职技巧”和“就业信息”,然后依次是“职业规划”、“就业政策”、“就业心理”、“就业观念”,排在最后的也是“创业指导”。

从表5可看出,目前大学生获得就业指导知识的方式还是以“课堂教授”为主,辅以“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和“讨论会”,“个体咨询”和“其它”方式较少;相比之下,学生最希望的获取就业指导知识的方式是“个体咨询”,然后依次是“社团活动”、“专题讲座”、“课堂教授”和“讨论会”。6、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授课教师的评价

由表6可看出,47.5%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专业素质较高”,36.2%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专业素质一般”,9.81%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专业素质很高”,只有3.9%的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专业素质较差”。表6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授课教师的评价的统计

7、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由表7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最大的问题是“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和“就业指导短程化,力度不够”,其次分别为“教学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够专业”、“学校不重视”和“其它”。

三、基于学生评价的就业指导教学改革措施

1、改变观念,提高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促使更多毕业生更好就业,就业指导课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就业指导课的认识上,不仅要转变就业指导课“可有可无”的旧观念,而且要将就业指导向“专业化、全程化”转变,特别是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帮助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2、与时俱进,以学生需求为向导更新就业指导授课内容

就业形势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一方面要使之与社会发展形势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适应,另一方面还要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通过表4的问卷分析我们得知,高校提供的就业指导教学内容和大学生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高校能与时俱进,通过了解不同学生就业知识期望,在就业指导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更新教学内容,势必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激烈,开展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种潮流。我们应当增加创业教育在就业指导教学中的分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不仅能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有助于毕业生个人的发展。

3、努力尝试,改进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式

就业指导课与专业课相比有其特殊性,因此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也与专业课有一定的差别。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多采用表5中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教授就业指导知识,如社团活动、专题讲座和讨论会等。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要开展一对一的个体咨询,提供个性问题解决的渠道。通过面谈、就业咨询电话或网络聊天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诊断,帮助他们及早作出和完善职业方向决策。

4、加大投入,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表6“大学生对就业指导授课教师的评价”结果,学生中有36.2%的人认为就业指导老师的“专业素质一般”。由此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还有提高空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具体来说,一是人员要有保证,要广纳人才,充实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二是专业素质水平要提高,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保证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质量、快捷、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三是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事业、企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职业指导专家、已就业优秀毕业校友到学校为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

5、以人为本,倡导服务为主的工作模式

就业指导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增强个人竞争力。同时,强调服务意识,把增强服务功能作为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工作的主导思想,及时为全校学生提供毕业相关的各种服务,不光要做好对毕业生的相关工作,更要对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全程化”、“专业化”的服务[3],努力将就业指导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段引香.大学生就业焦虑成因及应对措施[J].新西部(理论版),2012(13).

[2]李杰,刘洋,刘亚丽.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社会支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02).

[3]许振珊.医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5).

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医专学生;就业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每年都有大量高校毕业生面临难就业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尤其是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医专)的学生,更面临更多劣势。

一、医专毕业生面临的劣势

首先,《执业医师法》中规定,专科医学生是不能报考职业医师的,因此,医专毕业生是不能单独执业的。其次,基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医学专科学校经过短短三年培养出的医专学生,很难成为社会认可并且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多数医专学生欠缺学习能力、文化基础较弱、底子薄。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然而医学又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吃力。再加上本身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使得医专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最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医专学生,在毕业时就面临失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压力下,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

二、分析医专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的思想问题

(1)功利心较强。多数医专学生在就业时,很少能够考虑到社会需要以及自身实际,首先考虑的是地理位置优越、带有编制且工资待遇高的对口医疗单位,或是科研院所,功利思想十分明显。

(2)存在自卑心理。如今,职场竞争十分激烈,部分医专学生认为自己文凭较低,学校名气较低,产生自卑心理,觉得自己技不如人。有些医专院校学生认为医学岗位只需要本科生或是研究生,不敢大胆求职。有些医专学生在求职中受到几次挫折,就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并且这种自卑感演化出强烈的自卑心理。

(3)存在焦虑恐惧感。多数医专毕业生在就业择业时都会或多或少出现焦虑和急躁的心理情绪,甚至表现出失眠、疲倦、紧张等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择业。

(4)观望等靠。一些医专毕业生在择业就业时不够主动,在大学的学习生涯中从未给自己做过职业规划,毕业时也从不主动了解招聘信息,也从不主动进行求职,更何谈自主创业。

(5)选岗狭隘现象。多数医专毕业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考虑的层面教窄,求职时多把眼光放到医院,过分的追求学以致用,比如在院校时就读的是护理专业,就业时就希望在护理部;就读于检验专业的学生希望能在医院检验科就业等等。

三、加强医专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1)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需要。教育部的《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并引导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及自我价值取向。各高校要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水平,积极的引导大学生就业观,最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自主择业与创业能力。

(2)学生成才需要、学校育人使命。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的人才,学校培养出学生的素质的高低,需要由社会检验。如今,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式十分严峻,但如果学生只把眼光放在待遇高、位置好、条件高的医疗岗位上,当然形势严峻。因此,各高校应该有利引导,实现学生的就业。

(3)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稳定好招生与就业。作为医专院校,只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的需要调整学生专业结构,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吸引更多医专学生到本校就读,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4)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根本,帮助医专学生充分就业,不断提高医专学生就业质量,保证医专学生就业稳定,推进我国卫生人才合理配置,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加强医专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是人一生的灯塔,医专院校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了解自身的社会责任。

(2)加强求职能力。高校可定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认清自身能力,立足实际,正确规划个人发展道路。

(3)加强社会引导。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学会与人相处、与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奉献精神与社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信心。

五、结语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身为医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存在劣势。面临医专学生在就业时的心态与实际情况,医专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不断提升医专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绍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民族医专学生就业[J].学理论,2015,10: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