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问题

篇1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病主要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若不能及时的纠正血糖的水平,低血糖的状态会一直维持下去,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为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60例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调查的过程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60例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低血糖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低血糖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30例,观察组为30例。对照组:男性低血糖患者:女性低血糖患者=16:14;平均年龄(5.70±1.94)d,平均体重(3.71±0.89)kg。 观察组:男性低血糖患者:女性低血糖患者=17:13;平均年龄(5.14±2.63)d,平均体重(3.49±1.0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低血糖患者选择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采用专业的护理人员展开护理工作,建立好护理小组,完善护理的制度,实施护理责任制,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员对低血糖患者进行护理。

1.2.2护理人员需合理喂养低血糖患者,因为低血糖患者大多是由开奶过晚、延迟喂奶、喂养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护理人员应该让低血糖患者在1d以内,每隔1h喂1次母乳,若低血糖患者出现吸吮不良的情况,则需对低血糖患者进行鼻饲,葡萄糖剂量为5~10mL/kg,需要4次/d,1h/次[3]。

1.2.3在护理的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因为低血糖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表现,不过会有少数低血糖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反应低下、意识异常、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当低血糖患者病情严重时会有震颤、惊厥、昏迷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对低血糖患者进行全面的关注,并且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后,观察两组低血糖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治愈率,详细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处理。两组低血糖患者治愈率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73.33%(22/30),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低血糖患者的判定标准为,体内的静脉血糖含量在2.2mmol/L以下,由于年龄原因,新生儿通常需要通过肝肾糖原分解、葡萄糖利用、静脉供给外源性血糖、糖异生代谢途径激活等方式来维持自身体内的血糖稳定[5]。一旦中间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患者的脑组织将糖底物转化为代谢能源物质。而低血糖的发生的原因主要由感染、喂养困难、母乳不足等导致的。

本研究中两组低血糖患者均在保温病室内治疗,通过减少低血糖患者的体内能量消耗来缓解低血糖的病情,护理人员需保证保温病室内的空气畅通,尽量将低血糖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5°~37°,并且每2h测温1次[6]。对照组低血糖患者选择常规性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很难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最终导致了3例低血糖患者因重症转院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完善护理制度、实施护理责任制、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员等方式护理低血糖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为低血糖患者补充能量,同时采用母乳喂养,若低血糖患者无法吸吮母乳,可以采用葡萄糖鼻饲,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的监测低血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病情主要有呼吸不畅、抽搐、肌张力等情况,同时根据低血糖患者的缺氧情况,低血糖患者需要合理的给氧,对于在温室中体温不升的低血糖患者,根据低血糖患者体重给予暖箱保暖。由于低血糖患者的棕色脂肪较少,而寒冷会刺激低血糖患者的棕色脂肪分解,最后导致患者低血糖的情况发生[7,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73.33%(22/30),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提高治愈率,护理的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徐文萍,肖玉婷,杨敏.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2):188-190.

[2]邓莎.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15,21(29):88-89.

[3]史海燕.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9):162-162.

[4]许园园.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探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9):184.

[5]孙婉蓉.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及治疗原则[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6):110-112.

[6]赵惠琴.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析与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06-2807.

篇2

关键词:护理干预;妇产科;妊娠合并糖尿病;影响

1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

1.1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病情未控制或合并他产科并发症时,流产、早产、死产、羊水过多明显增加。由于母体血糖水平过高,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环境中,体重过多增加,造成胎儿巨大(医学上称出生体重超过4000g的新生儿为"巨大儿"),导致分娩困难,使发生难产、手术产、新生儿产伤、产后出血的机会增多。

1.2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胎儿发生先天畸形的机率比一般孕妇高2~3倍。妊娠早期,尤其是停经后第8w(受孕6w内),是胚胎器官形成期,如果此期受外界不良影响,即可促使畸形的发生。较常见的畸形有:脊椎、四肢骨骼畸形,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糖尿病孕妇的胎儿由于受母体糖代谢紊乱的影响,体内织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新生儿得病率明显升高。如肺发育受影响,呼吸后易患呼吸窘迫综合症,胎儿胰岛功能受到损害,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症,这两种疾病也是造成糖尿病孕妇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2 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整理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6例,年龄23~39岁,平均30岁。

2.2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6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在此不多作介绍,下面笔者将对常规的护理方式以外的护理干预。

2.3定期检查 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立即转为高危门诊。根据病情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每1~2w检查1次,妊娠28~32w每2w检查1次,妊娠32w后每周进行孕期检查,有异常情况及时就诊,孕36w住院治疗。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住院治疗调整血糖。

2.4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食动物性食品,每日总脂肪的摄人量

2.5药物疗法 教会孕妇如何进行胰岛素的注射及胰岛素的单位换算、胰岛素使用的注意事项,与饮食的关系等。出院前评估孕妇掌握的程度,并要求孕妇自己操作,合格后才能出院,在治疗过程中教会密切监测血糖,按时进食,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2.6预防低血糖 由于有些孕妇在执行饮食治疗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度节制饮食的状况,或者在使用胰岛素的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状况。因此,在住院期间,告诉孕妇低血糖的症状,身边常常备有糖或巧克力等,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口服糖或巧克力。同时做好血糖监测,以防低血糖的发生。

2.7心理调适 有些孕妇使用胰岛素有恐惧心理,担心胰岛素影响胎儿或使用后难以停药。因此在使用胰岛素之前,耐心解释胰岛素的作用及对胎儿的影响,保证孕妇使用胰岛素。

2.8新生儿出生时处理 新生儿出生时应留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钙、磷、镁的测定。无论婴儿出生时状况如何,均应视为高危新生儿,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应在开奶同时,定期滴服葡萄糖液。

3 结果

观察组4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为3例、产后出血为1例、巨大儿为1例、羊水过多为2例、剖宫产为11例、无胎儿畸形。对照组43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为14例、产后出血为3例、巨大儿为1例、羊水过多为7例、剖宫产为26例、胎儿畸形为2例。

4 讨论

4.1饮食控制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治疗与护理的关键,饮食治疗的总原则是既能满足母亲和胎儿的生理需要,又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采用少量多餐的用餐方式,以孕妇不感到饥饿,又能维持妊娠的热量和营养,保证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4.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得知病情后,出现焦虑和紧张,加之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收缩活动,消耗大量糖原,进入临产期产妇进食减少,血糖难以控制,此时容易发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使患者在合理的饮食调节下控制血糖升高,可预防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4.3适时选择孕周住院观察待产,通过住院期间的治疗及干预措施,有利于保证母儿孕期、分娩前后的安全。妊娠合并糖尿病并非剖宫产手术指征,其分娩结局主要取决于孕期血糖的控制。

4.4提倡全程监护陪伴分娩产时采取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及胎儿监护仪持续全程监护,可有效防止产妇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分娩质量。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以及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的病情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护理干预。病情较重或护理不当对母婴的影响较大,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孕妇一旦确诊有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应多做孕前检查,合理饮食,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多元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大大降低孕妇和胎儿并发症的几率。

总之,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妇,要向患者宣传有关妊娠时糖尿病的知识,帮助她们正确了解、应对疾病。同时鼓励孕妇坚持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同时做好孕妇的监测及产期、分娩期的护理、产后的护理,保证母婴平安[1-3]。

参考文献:

[1]周海燕.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0).

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41-02

妊娠合并糖尿病症状比较常见,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引发高血糖,与胎盘抗胰岛素存在一定关系,同时也与机体内分泌系统变化、基因缺失存在较大关联[1]。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及相应护理,则可显著增加母婴并发症,对整体分娩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该研究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7年6月1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围产期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医院就诊的10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总结,所选患者均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诊疗标准[1],且患者本人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52)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56±3.85)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12例。对照组(n=52)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56±3.35)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0例。所选病患者均病情明确,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者;②病情可控者;③自愿选择临床治疗方法;④对用药治疗情况知情者。2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 排除标准

病例收集满足相关规范,研究内容符合要求,排除[2]:①合并药物过敏及明显用药风险者;②合并妇科严重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不全者;④血尿常规检查异常者;⑤合并造血系统、免疫系统、脑器质性病变等严重疾病者;⑥多种原因致中断治疗者;⑦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⑧双胎及多胎妊娠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方法,护理人员为患者做好健康宣导工作,协助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及其他症状,保证护理安全。严格执行医嘱,为患者提供对症护理干预工作。观察组患者接受围产期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产前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开展全面评估,结合身体检查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与此同时,讲解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与此同时,针对合并严重好心理问题者,及时对其进行情绪疏导,讲解治疗成功病例,消除患者担忧。讲解围产期饮食要点,少食多餐,限盐,多吃新鲜蔬菜与低糖水果。在使用胰岛素时,对患者用药指征进行明确,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减少并发症。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协助患者,做好运动、休息、睡眠等方面指导。②产时护理:鉴于患者合并高血糖症状,应尽量为患者安排高危病房,一旦出现风险事件,便于开展急救处理。取患者左侧卧位,做好吸氧指导,并讲解胎动数记录方法,对患者开展胎心监护工作。密切监视患者人体内血糖变化情况,结合并发症情况,及时对胎儿状况做出基本判断,从而选择最适宜的分娩方式。对于妊娠期合并症者而言,其并非为剖宫产指征,若患者存在巨大儿或其他胎儿异常现象,则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终止妊娠。③血糖监测:无论何种分娩方式,若患者精神紧张,加之分娩疼痛,均可造成血糖水平异常。这样一来,可导致产时血糖指标骤然升高,引发胎儿功能缺氧现象,进一步增加胎儿风险。为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密切关注,必要是注射胰岛素。每隔5 h监测血糖1次,观察产程进展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出现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等。由于新生儿存在较大风险,因此要做好新生儿接生准备工作。④产后护理:新生儿娩出后,对其体重进行确定,按照早产儿护理标准,为其开展护理工作。调整室内湿度与温度,使其满足新生儿需求。定时为新生儿做好血糖监测,若无血糖异常状况,则可安排母乳喂养。积极为产妇开展产后护理工作,结合病情,适当给予胰岛素。做好产后宣导工作,叮嘱产妇注意个人卫生。做好巡查,发现患者皮肤瘙痒,及时对其进行相应处理,告知产妇不可骚挠。每天清洗会阴,充分避免出现产褥感染。⑤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对产妇出院后相关事宜进行讲解,告知家庭护理方法。叮嘱产妇定时对血糖水平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与此同时,讲解产后恢复方法,科学指导膳食及运动方面知识。告知患者提高警惕,强化遵医行为,做好自我监护,避免发生不良风险事件。教会患者情绪自我调整方法,缓解不良心境,减少心理压力,防止出现产后抑郁症状。

1.4 评价指标

对比2组患者血糖水平、手术时间、焦虑评分,其中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判定,每项共20公分题目,严格按照0~4级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焦虑情绪越轻。与此同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等。对比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做好详细记录与分析。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

2 结果

2.1 血糖水平、心理状态及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餐前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产妇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92%、3.85%、0.0%,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分别为15.38%、19.23%、11.54%。χ2值检验结果显示,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新生儿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3.85%、1.92%,对照组分别为19.23%、21.15%、17.31%。χ2值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权威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可增加母婴分娩风险,给产科临床诊疗工作带来较大难度[3]。与此同时,若患者合并糖尿病症状,可导致代谢系统紊乱,进而引发多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4]。为此,鉴于上述分析认为,应对围产期护理工作加以重视,通过采取必要护理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产前、产时及产后护理干预,能够针对产妇具体问题,对其开展对症护理干预,从而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方面问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分娩条件。与此同时,全面护理强调人性化护理,将患者作为核心,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配合诊疗活动,对应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就诊质量,在改善血糖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自我保护意识进行强化。

篇4

至今GDM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共识,具体的发病机制依旧不清楚。相关研究表明GMD的发病与某些因素密切相关。具体的有:①妊娠状态下,体内伴发的高水平皮质醇、孕酮及催乳素,产生胰岛素抵抗状态,继而导致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异常。②孕妇孕前肥胖是GDM发病的危险因素,相关报道表明孕前肥胖孕妇其糖尿病的发生率是正常孕妇的22.4倍。③GDM与相关遗传因素、糖尿病家族史息息相关,有糖尿病家族史患者其子生糖尿病的几率有所上升。④孕妇的自身体质以及其既往不良的孕产史,会增加孕妇发生糖尿病的几率[4]。

2GDM的转归

GDM患者分娩后,发生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对照组的4倍,其糖耐量不能回复正常,形成糖尿病[5]。如果妊娠期间患者高血糖需要胰岛素才能控制,或者妊娠20周之前明确诊断糖尿病的孕妇,则其分娩后糖耐量持续异常的几率较高,可以作为糖尿量异常的预测因素;如果口服糖耐量试验4点时的血糖异常,或者GMD尤为严重,则其分娩后糖尿病的发生率较高,可以作为糖尿病的预测因素。

3孕妇适时筛查的重要性

孕妇在第一次产前检查时,应该完成全部的检查项目,明确有无GDM的危险性因素。对于肥胖、糖尿病家族史及尿糖检查阳性的孕妇,作为高危险孕妇,在早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孕妇在第一次产检筛查时阴性时,在孕24-28周及32-36周期间需再次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一步检测明确病情。

4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4.1心理护理

孕妇本身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各种因素影响孕妇的心理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异常。当知晓患有糖尿病后,心理上再受一重压力,出现或加重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有报道,妊娠糖尿病孕妇抑郁焦虑的发病率为25.6%,发病率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不良的心理情绪,引起体内一系列激素的分泌异常,升高血糖,进一步加重病情,如此造成一种恶性循环。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妊娠糖尿病孕妇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于孕妇沟通,掌握其心理问题,并根据个人的自身情况包括文化程度、认知能力以及个性方面,采取适宜的护理手段,关心体贴孕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糖尿病健康宣教,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引起孕妇本身的重视,且了解妊娠糖尿病的可控性;采取疏导、解释、安慰等心理措施,消除孕妇的不良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医疗。

4.2个体饮食及营养指导

饮食控制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重要的基础措施[6]。大部分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的饮食治疗,调整饮食结构能控制血糖为适宜水平,且不会引起胎儿的生长发育。妊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提供妊娠正常热量及营养且不产生体内高血糖为基础。具体的指导方式有:①个体饮食方案,评估患者病情、孕前体重、体力活动的强度、营养状况、胰岛素用量及胎儿的发育情况,根据不同的个体,调整饮食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②避免进食含糖食物,建议患者多食用粗粮、绿色蔬菜、高纤维食物及含糖量低的水果,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无机盐,避免进食油腻不消化食物,避免饮酒吸烟;③少量多餐,建议孕妇增加进餐次数,减少进食量,保证定时定量进食,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以适宜水平,减少早餐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取;④指导孕妇及其家属简易食品交换法,使得饮食结构合理化,家属和孕妇共同参与。

4.3运动指导

运动指导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肌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利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利用[7]。此外,运动锻炼,利于孕期体重的控制,运动方式及运动的控制具体为:孕妇不适宜行剧烈运动,应进行舒缓的运动项目,如散步或做操等;运动时间不宜太长造成疲累,也不能太短起不到运动效果,宜每周进行3-4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最后在餐后一小时进行,促进肌细胞吸收葡萄糖;运动时,避免在寒冷或酷热的时候进行室外运动,恶劣天气时避免外出;运动时随身附带饼干、糖果之类,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4.4药物护理

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健康宣教不能很好控制血糖时,实行药物控制血糖。一般选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口服降糖药能通过胎盘屏障,影响胎儿的发育。在胰岛素治疗时,选择中短效人胰岛素,剂量应根据个体病情情况调整,做到高度个体化[8]。住院期间,应监测空腹、三餐后2h及睡前的血糖水平,明确血糖控制情况,以便调整胰岛素剂量。告知患者及家属,胰岛素应用注意事项,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嘱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大汗、全身乏力、萎靡等情况发生,指导其出现类似情况及时给予糖果、饼干等,告知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出院宣教时,再次交待药物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5加强孕妇及胎儿的监测

教会孕妇自行监测血糖,采用简易血糖仪进行检查。糖尿病控制欠佳,病情严重的患者,还需定期检测肾功能、尿蛋白及血脂情况。一般孕妇的血糖控制水平以空腹血糖在3.3-5.0mmol/L为宜,餐前血糖以3.3-5.8mmol/L较佳,餐后2h血糖在4.4-6.7mmol/L为佳。孕妇根据自身血糖检测情况,对照正常达标标准,评估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出现异常即医院随诊[9]。

妊娠糖尿病孕妇,体内高血糖能透过胎盘屏障,造成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宫内缺氧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妊娠糖尿病对孕妇、胎儿均造成一定的影响,故孕期应定期产检,进行胎儿监护明确母体及胎儿的情况。早中孕期宜两周进行一次产检,孕28周后每周进行一次产检,孕30周后需更加严密监测,每日监测胎动情况,明确胎儿有无缺氧情况发生。出现异常及时就诊。

4.6分娩方式及时间的选择

妊娠糖尿病孕妇,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选择阴道分娩;血糖控制欠佳,严重不稳定时,需严密监测病情,在胎儿偏大的情况下,选择剖宫产。糖尿病不是妊娠孕妇选择剖宫产的指征。分娩时间主要根据孕妇及胎儿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正常情况下,胎儿肺部成熟后,选择孕37-40周分娩为宜。若病情严重,血糖控制不佳,或者伴发其余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应及时终止妊娠。

4.7新生儿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妊娠糖尿病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按照高危儿进行护理。新生儿给予吸氧,检查生命体征、体温、体重、皮肤颜色及大小便情况,并及时记录。注意新生儿保暖,一般以室温为24℃为宜,处于中温度环境,避免新生儿低血糖。出生后6h小时监测新生儿血糖,根据血糖值调整喂哺情况[10]。新生儿做好一般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脐部,防止皮肤感染。

篇5

[中图分类号] R24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4(a)-013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of good intrapartum nursing on the safety of vaginal delivery of delivery women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80 cases of diabetic delivery wom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spectively adopted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good intrapartum nursing, and the dieting intervention and mental intervention were enhanced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delivery women and newborns were recorded in order to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further study. 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was better controll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nursing course, and vaginal delivery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and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big(P

[Key words] Intrapartum nursi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Vaginal delivery; Safety; Value

妊娠期糖尿病即?a妇在怀孕后才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不包括在怀孕前就已经得知自身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极高,并且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一疾病的发病率就进一步得以提升[1]。在妊娠过程中,糖尿病的存在会对于孕妇生理上造成影响,使得内分泌紊乱,因此十分容易增加妊娠过程中的危险性,这一情况又会对于产妇的心理造成影响,增加产妇的焦虑与不安,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抑郁的情绪的产生。而这些不良情绪则会进一步的加剧产妇体内激素的不平衡,造成病情加重,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对于以上问题进行重视[2]。随着当前时代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过程中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如何提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产时护理就成为了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之一。该文结合产时护理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阴道分娩的安全性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80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80例患者满足以下条件:通过检查确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无其他遗传疾病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谨遵医嘱;家属知情并且签署了知情书。患者满足以上条件后即可对于档案进行建立,并且上报给医院的相关部门。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40例,产妇年龄区间为21~41岁,平均年龄为28.3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40例,产妇年龄区间为20~42岁,平均年龄为28.9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7例。通过检查,两组患者不存在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无显著差异,不满足P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对于良好的产时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中包含以下方面: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进行产时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对于产妇的综合情况进行了解,例如以往的病史、怀孕情况以及用药情况等,及时的对于产妇的B超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及时的对于消极情绪进行调整[3]。医护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详细的对于病情向产妇以及家属进行讲解,强调注意事项,让产妇增强对于病情以及自身情况的了解,医护人员还应该对于产妇进行鼓励,增强产妇对于生产的信心。②饮食干预,由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区别于正常产妇,不能对于过多的糖类进行摄入,因此要保证产妇的少食多餐,在生产过程中让孕妇多饮水,增强孕妇的体力,以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但是要严格的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防止产后高血糖的情况发生。③血糖监测,产妇的情绪会对于体内的血糖进行影响,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该每隔2 h就检测1次产妇的血糖,随着产妇疼痛感的增加以及情绪的紧张,血液中的糖量会不断地增多,当糖量达到5.88 mmol/L时就应该及时的对于产妇进行干预,增加胰岛素的注射,但也要严格的控制胰岛素的注射量,防止产妇出现低血糖的情况。④产程检测,在生产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的对于胎心进行检测,并且判断产妇的羊水性质以及宫缩程度,帮助产妇选取最为合适的,并督促?a妇定时排尿,以避免膀胱影响胎儿头部的情况发生。定时的检查产妇宫口情况,并且对于产程的时间进行控制,以保证产妇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若发现产妇面色苍白,盗汗情况严重并且恶心和头晕就应该及时的对于相关的抢救措施进行实行。⑤产后护理,在产妇生产过后应及时的利用汤汁等帮助产妇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并且利用温水对于子宫进行清理,记录子宫的情况防止再次出血的情况发生,并且继续对于产妇的血糖进行测量,根据结果来结合胰岛素进行使用[4]。并且在恢复期间持续对于孕妇的血糖进行监测。除了对于产妇生产过程进行护理外,还应加强对于新生儿的护理,要注意对于新生儿的保暖,帮助新生儿吸氧,提早的对于糖水以及奶水进行提供,并且测量新生儿血糖情况,如果新生儿存在血糖偏低的情况则要提早的对于糖水进行喂养,保证新生儿血糖的回升,若新生儿存在面色苍白、哭声微弱等情况则要加强对于婴儿的定时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通过两组患者情况的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实验组的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方面由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产妇的综合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6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产科护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威胁母婴安全的一种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概率高于1%,一般处于1%-5%的水平[1]。这一疾病的发生表现为妊娠以及糖尿病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在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下患者在首次妊娠时所发生的糖代谢异常。临床上发现,在糖尿病以及妊娠的共同影响下,母婴的死亡率、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以及病情恶化的概率都较高。如何更加有效的做好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科学的降低血糖和预防感染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合理的过程中应该以减少并发症、降低血糖和保证婴儿健康为主要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所有的患者均来自本医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之间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一共200例。将2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100例。其中对照组有经产妇42例,初产妇58例,年龄范围在22岁至39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25.5岁,平均发病时间为孕周30周。护理组共有患者100例,经产妇43例,初产妇57例,年龄范围在25岁至34岁之间,平均年龄水平为25.9岁,患者的发病时间为30孕周,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不具有差异显著性,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没有糖尿病史和家族病史。经过对其临床症状判断、以及实验室各项指标检查均可被认定为妊娠合并糖尿病。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常规护理与指导,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心理干预。具体如下,两组患者在经过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检查相结合确诊为妊娠合并糖尿病之后均给与适当的饮食控制,并且辅助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为胰岛素注射。护理组的患者在经过上述基础护理之后还辅助以综合护理,主要包括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

1.2.1饮食护理饮食控制是预防糖尿病的一个关键步骤,主要是通过控制糖分的涉入实现对血糖的控制,是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饮食控制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GDM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在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保持患者的必须热量为基本前提,在此前提下科学的对热量摄入和糖分过高的食物摄入进行控制。在此过程中,产妇可以少食多餐,适当的补充各种维生素以及各种矿质元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2.2心理护理患者一般都处于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的特殊时期,护理人员应该注意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轻心理负担。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焦躁、紧张等情绪是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心理状态,这些情绪会导致患者的血压、血糖等容易升高,对治疗和康复极为不利。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与其科学的心理护理,旨在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更加有效的控制血糖和降低血糖。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相关知识普及。帮助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在控制血糖和治疗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使其充分任何到药物治疗和饮食保健相结合对于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另外,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进行并发症判断以及自我保健的基本知识,以保证患者自身可以及时的发现不良情况,采取及时的措施。

1.3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出生后要对其进行护理和相关治疗检查,尤其应该注意高危新生儿的护理,主要的应该是加强保暖、及时检测婴儿体温,避免由于体温过低消耗过多能量引起耗氧量的增加危机患儿生命安全。另外,还需要对新生儿的血糖进行检测,以免由于血糖水平不正常引起脑组织的伤害。

1.4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对其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胎儿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显示护理组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28例,胎儿并发症24例;对照组病理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44例,胎儿并发症48例。经过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健康影响严重,应该引起妇产科工作人员的注意。关键是不但影响孕妇健康,还对新生儿产生巨大威胁。此病的预后是否良好关键在于其血糖控制是否有效,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会引起苯丙酮尿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导致畸胎、死胎、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3]。所以应该遵循药物治疗和饮食护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孕期监护及围产期的护理,及时的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查,以减少并发症[4]。

参考文献

[1]陆志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6).

[2]冯丽丽.36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1,(05).

篇7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01月~12月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1082例(其中阴道分娩735例,剖宫产347例),发生新生儿窒息21例(占1,94%)。根据生后1min Apgar评分: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18例(占86%),重度窒息(Apgar评分0~3分)3例(占14%)。21例新生儿中,产前孕龄32~42+2w,其中早产儿3例,足月儿16例,过期产儿2例。窒息原因:①急性胎儿宫内窘迫16例(占76.19%);②单纯早产1例(占4.76%);③妊娠并发症合并早产2例(占9.52%);④足月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例(占4.76%);⑤新生儿先心病1例(占4.76%)。

1.2复苏方法 胎儿一经娩出,即快速评估五项指标:是否足月、羊水清否、有无呼吸、肌张力、肤色;初步复苏后评价三项指标:呼吸、心率和肤色;按照ABCDE方案有效复苏,要坚决摒弃旧法复苏中的不良做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达到A(畅通呼吸道),应用正确方法建立B(有效呼吸)和C(正常循环),必要时进行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必不可少。

1.3结果 本文21例病例中,经过上述有效的复苏、治疗与护理后,均抢救成功,成功率100%。

2护理

2.1复苏准备 做到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要纠正或改善有可能发生窒息的产前不良因素;对有可能发生的窒息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要做好复苏前人员和物质的准备。每一位产科医生及助产人员都要掌握娴熟的复苏技能。复苏的器械与设备有:新生儿辐射暖台、Delee吸管、喉镜、气管导管、低压吸引器,氧源、氧导管、湿化瓶、面罩、复苏囊,脐静脉插管包、导管,以及一些辅助用品如听诊器、剪刀、胶布等。复苏的常用药品有: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碳酸氢钠以及纳洛酮等。要保持器械设备性能良好以及药品在有效期内。

2.2复苏护理

2.2.1保暖 将辐射暖台温度调至28~30℃并最好保持1h以上,以备新生儿断脐后使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擦干体表羊水以减少散热。

2.2.2清理呼吸道 胎头娩出后不必急于娩出胎肩,先用挤压法清理鼻咽部羊水和黏液。胎儿娩出后,保暖的同时,立即用吸痰管先口后鼻轻轻吸出新生儿口、咽和鼻腔的羊水和黏液。若重度窒息或虽轻度窒息但羊水粪染严重时,需协助医师在喉镜直视下行气管插管,吸净羊水和粘液。

2.2.3建立呼吸 在确保呼吸道通畅后,用手指轻弹足底刺激呼吸。此时评估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肤色。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用100%氧气、呼吸囊进行正压人工呼吸。放置吸氧面罩时注意面罩与面部之间密闭性、有效性,防止损伤皮肤。按压频率为40~60次/min。

2.2.4维持正常循环 100%氧气正压通气30s后,如果心率

2.2.5药物治疗 30s有效通气和胸外按压之后,如果心率仍60次/min,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100次/min,建立自主呼吸,肤色红润后行复苏后的继续监护。

2.3复苏后护理 复苏后的新生儿仍需继续观察呼吸、心率、肤色,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注意保暖。时刻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口鼻分泌物,间断给氧至呼吸平稳为止。必要时应用药物预防感染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加强基础护理。加强监护措施,做好护理相关记录。让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或者及时的排出痰液,有效的预防窒息和肺炎的发生。由于复苏后的新生儿自身抵抗能力较低,因此很容易在抢救过程中造成身体的损伤,感染几率上升,因此预防感染十分的重要,除了采取常规的隔离办法之外,也要严格执行无菌化操作,必要时可以使用一定安全剂量的抗生素来预防感染。窒息后的婴儿胃肠有缺血缺氧的情况,容易发生呕吐和上消化道的出血,因此在喂养的时候应该根据情况延长喂奶的时间或者进行静脉营养供给,从而有效的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可以使用葡萄糖静脉点滴注射,同时进行血糖浓度的检测。根据婴儿情况适时的进行吸氧处理,当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低的时候就需要供氧,但是需要注意时刻的监测,防治吸氧过度而带来的氧损伤,特别是早产儿中低体重者,更需要防治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传染疾病。

无论是窒息前还是复苏后,整个流程对新生儿的情况都要严密的监控,窒息前进行有效的问题预防和准备,窒息后进行相关的治疗维护工作,这样才能让整个流程更加顺利的开展,保证治疗的综合效果,减少对婴幼儿的损伤。

3体会

3.1新生儿窒息复苏要做到三早 早预防,早判断,早复苏。助产士对可能发生的新生儿窒息要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高危妊娠的分娩或可能发生窒息的分娩,要请产科医生及护士做好台下的复苏准备。

3.2每一位助产士都要正确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每一个步骤,要学会配合产科医生完成新生儿窒息复苏。

3.3严格采用ABCDE复苏方案,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始终。要遵循评估-决策-采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采取措施的原则,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完成复苏。

3.4复苏整个过程要求及时、准确、有效、分秒必争。复苏后要做好继续观察与护理。这样才能保证复苏的质量,才能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篇8

1 临床资料

自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了80例有呕吐症状的新生儿,其中男婴44例,平均年龄8天,女婴36例,平均年龄10天,诊断为咽下综合征者12例,颅内出血者12例,缺氧缺血脑病者24例,喂养不当者4例,感染性疾病者10例,消化道疾病者10例,胃食管返流者8例,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痊愈出院。

2 临床常见的呕吐种类及原因

2.1 呕吐羊水 出生当天或次日呕吐,吐出物为泡沫样透明羊水或淡咖啡色黏液,系母亲宫血、羊水及胃液混合物,羊水污染的胃内容物吐净后,可自行好转。

2.2 喂养不当 约占新生儿呕吐的1/4,主要是由于喂乳次数过于频繁,喂乳量过多或浓度不合适,温度过热或过冷。奶嘴孔太大,奶流过急,吞咽过快等喂养不当,喂乳后立即平卧或过早、过多翻动小儿,均可导致呕吐。

2.3 胃黏膜受刺激 胃内血液贮存或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应激性溃疡及DIC等引起胃肠道出血可引起呕吐,呕吐物多为咖啡色或红色血性物,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2.4 颅内压增高 常见于脑膜炎、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呕吐呈喷射性,呕吐物多为奶液或乳块,极少有胆汁,前囟饱满,张力高,用脱水剂治疗并同时治疗原发病。

2.5 感染 以肠道感染常见,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也可有胆汁,尔后出现腹泻。

2.6 胃肠道功能失调

2.6.1 贲门—食管松弛 在新生儿中占重要地位,常在喂奶后平卧时引起,呕吐物为奶液,也可有陈旧性或新鲜血液,呈喷射性呕吐,采取半卧位或右侧卧位,1~2个月可自愈。

2.6.2 贲门失弛缓 呈间隙性吞咽困难,喂奶后即有乳汁溢出,用654-2等抗胆碱药有效。

2.6.3 胎粪性便秘 若生后数日内不排便或排便量过少,则引起腹胀、呕吐物量呈褐绿色或褐黄色粪便物,腹壁见肠型蠕动波,并可触及干硬的粪块,肛查或灌肠排便后呕吐消失。

2.7 各种消化道畸形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幽门肥大性狭窄或任何肠段产生的闭锁式狭窄等,对这类畸形的患儿应尽量争取早日手术治疗。

3 新生儿呕吐的观察

3.1 对呕吐时间、次数和性状的观察 出生后1周内呕吐为功能性,先天性多见,1周后出现呕吐,系感染所致。应密切观察呕吐的次数、性质及量,观察呕吐的类型如属于溢乳,无压力呕吐,喷射性呕吐,频繁呕吐,间隙性呕吐,均应及时记录。

3.2 喂养与排便的观察 注意患儿每次奶量,吸吮是否有力及胎粪排出情况,腹部有无肠型波动。

3.3 患儿的反应情况 哭声响亮或微弱均应观察神经系统的症状,颅压增高的体征如前囟是否饱满,对患儿的体温、尿量,有否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均需观察记录。

3.4 对已确诊的疾病性呕吐 应按疾病护理常规观察。

4 护理

4.1 禁食,胃肠减压 禁食可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是减少呕吐的基础。根据病因及患儿腹胀、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2]。

4.2 喂养不当所致呕吐 护理要耐心,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3 洗胃、灌肠 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对胎粪性梗阻引起的呕吐,用温生理盐水或1%肥皂水30~50ml加温后灌肠,使胎粪排出,呕吐停止。

4.4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脑炎。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 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 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3]。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婴儿出生后,其家长既高兴又紧张。由于缺乏育儿知识和经验,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护理好孩子,加之婴儿出现呕吐等异常现象,内心更加恐惧。护理人员应做好他们的心理护理,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和呕吐的处理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家骧.新生儿急救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36-440.

篇9

1 饥饿:大多数家长由于初为父母,缺乏照顾宝宝的相关经验,会认为宝宝睡得正香,不需要也不能够将睡梦中宝宝弄醒,尤其是夜晚。等到宝宝饿醒了,才开始手忙脚乱的开始喂奶。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新生儿刚刚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存,适应能力非常的差,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非常的不完善,对饥饿的感知能力也非常差。如果任其睡眠,等到新生儿饿醒时,可能已经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新生儿时期,尤其是夜晚,需要每隔3小时给宝宝哺喂一次。根据胃排空的时间不同,牛奶哺喂的时间是每隔3~4小时,母乳的哺喂时间是每隔2-3小时

2 腹胀:这种情况多见于牛奶哺喂的新生儿,由于奶瓶的通气效果不好,宝宝在喝奶的同时吸了很多空气进入胃中。空气导致腹胀难受,也是导致新生儿哭闹的一个常见原因。加上哭闹时又会吸入更多的空气进入胃内,腹胀便会加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一方面,家长及护理人员在选择奶瓶时注意是否有通气导管。另一方面,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哺喂完毕以后,需将宝宝竖直起来抱着,轻轻的拍背,直到听到宝宝打嗝后再将宝宝放平;减少胃内的空气,可以避免腹胀的同时也能够避免新生儿时期最容易出现的呕吐和溢乳情况。

3 热:环境对新生儿的影响也会导致新生儿夜啼的产生,其中热是最常见的原因。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少,产热少散热大,容易低体温,这个大多数父母及护理人员都知道。所以为了防止低体温的出现,常常都会给宝宝穿很厚的衣服,带帽子手套等等全副武装。还有的医院及家庭,依然沿用以前的襁褓法包裹新生儿,也就是常说的“蜡烛包”。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低体温的产生而矫枉过正。保持室内温度20-22℃,湿度55%-65%,适当的衣物不但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同时也会避免过热导致新生儿的哭闹。

4 尿布潮湿:年轻的父母,过分信赖纸尿裤的作用,认为纸尿裤通常都有广告上说的能让宝宝一夜睡安稳的效果。其实不然,当宝宝大小便后,潮湿的尿布当然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所以才会哭闹不止。所以哪怕在夜晚,也需要给宝宝勤换尿布。新生儿皮肤娇嫩,抵抗力差,勤换尿布的另一好处,是能够预防臀红的发生。

篇10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问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1500g,由于患儿一般为早产儿或小于胎龄儿,因其生理解剖特点,疾病发生率高,为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现将临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极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的主要疾病

(1)低体温;(2)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3)颅内出血;(4)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吸入性肺炎;(5)营养不良、坏死性小肠炎;(6)高胆红素血症;(7)严重感染;(8)水电解质紊乱等。

2 护理

2.1 保暖

由于患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加之皮下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多,所以患儿体温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多为低体温。且皮下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棕色脂肪少,易患硬肿症。为防止低体温引发的并发症,应将患儿置于暖箱中。暖箱温度可根据患儿胎龄及出生体重设定,以后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整,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55%-65%。治疗、护理操作均在暖箱内进行,避免受凉。密切检测体温变化。

2.2 预防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

2.2.1 此患儿的抵抗力比正常新生儿低,因此,应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参观人员,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及物品清洁,预防交叉感染,还应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

2.2.2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不仅依赖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及持续时间,而且还决定于血脑屏障的健康状态,该患儿的血脑屏障不健全,如合并感染易促使血脑屏障开放,加大中毒机会,当血胆红素大于12mg,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因此应尽早蓝光照射及应用白蛋白等。

2.3 合理给氧

该患儿易发生缺氧及呼吸暂停,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时,应及时吸氧,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应给予机械通气,改善缺氧,呼吸改善后及时停氧。喂奶时暂时出现青紫,可在喂奶前后给予间断吸氧。氧浓度30%-40%,切记吸氧浓度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当给予浓度>50%,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晶体后纤维增生症,慢性肺部疾病等。因此应监测血氧浓度,根据病情变化,调节血氧浓度。当患儿出现呼吸暂停时,应给予弹足底,托背等刺激,并适时应用呼吸兴奋剂。

2.4 预防颅内出血

该患儿25%-50%表现为无症状颅内出血,不可忽视。脑室内出血可高达80%,早期应用鲁米那钠可明显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因此生后应用鲁米那钠及止血剂3-5天,并注意监测头围的变化及神经系统的症状。

2.5 喂养及营养

2.2.1 喂养

因该患儿能量储备少,出生后受冷空气刺激,呼吸及肌肉活动能量增加,糖原在生后很快被消耗而发生低血糖,如低血糖持续时间长可影响以后的体格及智力发育。因此要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据Troche等报道,早期接受肠道喂养的患儿较少发生低血糖、脱水、高胆红素血症、氮质血症及发热。所以当患儿呼吸、循环及全身状况较稳定时,在24小时内开始喂奶。以母乳为首选,无母乳者,可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又少到多,有少量到多次,喂奶速度不易过快。每次喂奶时间不超过15分钟。喂奶时头稍抬高,喂奶后拍背,取右侧卧位防呕吐呛入如气管。每日测体重,以调整奶量。

2.5.2 静脉内营养

消化道畸形及严重感染者,多伴有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应给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及营养液。用药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用输液泵严格控制液体速度,使其在24h内均匀输入,以免引起低血糖,并应监测血常规及生化,了解电解质平衡状态。及时对症处理。

2.6 密切观察病情

由于该患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如发现下列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及时处理。体温不升、呼吸不规则或、面部或全身青紫,苍白,皮肤有花纹等、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抽风、腹胀,呕吐,腹泻、黄疸出现过早,过重或持续时间长,反复出现等、24小时无大小便或出生后三天仍有黑便、有出血症状。

3 体会

(1)精心喂养至关重要

早产儿生长发育较快,其吸吮及吞咽能力均弱,并易致呛,幽门括约肌较发达,不同体重是产儿的胃容量有明显差别,胃容量小时间延迟,淀粉酶及胆酸分泌少以及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低下等特点,使其容易发生溢乳、吐泻及腹胀,从而导致窒息,甚至死亡。部分早产儿可无呕吐而出现呼吸暂停、心动加速反复吸入、发育迟缓等,甚至猝死,反复吸入导致吸入性肺炎。同时由于摄入量的不足,可导致低血糖性脑病,长时间摄入量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因此细心正确的喂养至关重要。

(2)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保持正确可避免误吸。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吸氧处理,力求以最低的吸入氧浓度维持患儿的正常生理,本组需吸氧者64例,经随访无1例出现氧中毒。注意皮肤黏膜及脐带护理及注意体重增长情况可避免感染发生。

(3)有效的呼吸管理是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保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感染的发生。

(4)合理精心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