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印染产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张良军走到公司的污水处理仪器前,拧开水龙头接了一瓶“污水”,一口喝掉大半,然后掉头对记者说:“你要不要试试?这水在处理后跟蒸馏水差不多。”他是佛山一家纺织企业的董事长助理。很难想象,如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将排放的污水处理至可以饮用的标准,中国东南部的河流将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纺织业最大的制造中心。2010年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总量为413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52%-54%。然而,纺织业大量排放却污染了河流、湖泊、天空、海洋,甚至土壤和地下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10)显示,纺织行业在中国39个主要工业的COD(一种表示水质污染度的重要指标)排放量排名第4,总废水排放量排名第3,当年有25亿吨的纺织废水流入江河。
不要以为污染只是无良企业的恶行,即便是污水净化系统完善的纺织厂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环境。张良军说,他供职的纺织厂,污水要经过两轮处理,在首轮处理之后,污水的COD值在40—60毫克/升之间,然后将污水一分为二,近6成的污水会经反渗透处理后进入水循环体系,COD值降至10毫克/升以下,达到饮用水标准,而余下4成则排放到河涌里。
为何不把所有的污水处理至可以饮用的标准?张良军坦言,企业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国家的COD排放标准是100毫克/升,我们已经完全达标了,为什么要多掏这些钱呢?反渗透处理的成本很高,每吨要花1.3元。我们每天排放2.5万吨的废水,你可以算一算成本。”
目前,国内不少纺织企业已经拥有成熟的环保工艺,它们正在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的夹缝中谨慎前行。但正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所说,尽管中国的纺织业正面临种种困难,但这个污染行业的清污已经“不能再等了”。
环保组织亮剑
南通依衣公司的高层们就感受到了一种“不得不变”的压力。
2007年,南通市环保部门将依衣公司评为“红色企业(差)”,该公司因而被NGO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列入了中国水污染地图数据库,其客户广东溢达企业有限公司在借助水污染地图对其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时发现这一违规记录,随即要求该企业进行整改。
溢达是南通依衣的大客户,南通依衣若不做出回应,有可能会失去大批订单。该公司于是致电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希望能撤除其在中国水污染地图的记录。中心负责人表示,要消除记录可以,但企业必须整改,并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加以证明。
最终南通依衣不得不着手开发耗水较少和污染较低的产品。在新产品投产后,又在工艺流程中引入循环用水,整个治污项目投入了140万元。
不过,当地政府也没有让企业独立承担环境成本,给了该公司40万元减排奖金。经企业测算,通过技术改造,每年可节约水费约12万元,节约能源费用约30万元,预计在未来两三年可收回成本。
所以说,“纺织业清污,成本固然是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没有部分企业想象的那么难。”马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环保技术的进步,许多卓有成效的环保工艺并不昂贵,而企业在一次性投入后,还能通过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更可在改善与政府、企业和公众关系中收获长远的利益。
“中国东部已经很难找到干净的河流湖泊了,纺织业排放废水的很大一部分导致湖泊、河流及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中国的环境问题让马军有一种紧迫感,“水污染应受到特别关注,因为中国的人均可用水资源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纺织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水资源愈发紧缺。”
他认为,纺织业清污难就难在,现有的规则让企业始终缺乏改革的动力。“比如水费,目前企业的用水成本低,他们没有节约用水的动力;再如政府罚款,企业的违法成本低,对污染企业无法形成威慑力。”有些企业甚至宁愿在年度预算中计算“环境罚款”成本,都不进行环保投入,因为“一些大型纺织企业一天的废水处理成本可能超过10万元”。
绿色纺织园探索
企业缺乏整改动力,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近年,地方政府不得不越来越频繁地向纺织企业下“逐客令”,广东省早在2005年就出台文件,计划逐步将纺织业等传统产业迁离珠三角。
NGO也不遗余力地向企业施加压力。今年4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5家国内环保组织在京了《绿色选择纺织品牌供应链污染》调研报告,指出一批大型品牌服装零售商在华供应链存在严重环境违规,并向46家跨国企业的CEO发出信件,希望品牌企业能通过绿色采购倒逼纺织企业的整改提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不少珠三角纺织业老板顺应“产业转移”的潮流,抱团北上、西进,甚至远赴国外,试图在另一片土地上重新开始。
被行内人士尊为“曾爷”的曾祥,是首批到东莞投资纺织业的香港商人之一。见证了珠三角20余年的纺织业变迁后,曾祥认为珠三角已无法容纳污染纺织厂的大发展,北上寻地,发展环保工业才是纺织业的出路。于是,他萌发了设计“环保纺织园”的想法。
到全国各地考察后,曾祥看中了河南漯河。漯河不仅是棉花产地,也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如果将地下热水用于棉纺印染的生产,经过处理,把冷水再注回。将当地生产的棉花秸秆用来发电发热,循环利用将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2008年4月,在东莞举办的纺织业高新科技会上,香港福祥公司和河南宏伟置业公司联合了名为“全球第一座环保节能纺织工业园”的招商项目。曾祥担任该项目的“招商大使”。
“当时很多港资企业都想搬走了,但又不知道怎么搬、搬到哪去。”曾祥认为,如果简单地把纺织业从经济发达地区搬到经济欠发达地区,污染不会停止,只是换了个地方排放,于环保而言,治标不治本。只有在产业内部解决污染问题,纺织业才有持续发展的空间。
- 上一篇: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知识
- 下一篇:儿童卫生保健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