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

篇1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17-01

医学上把未满月婴儿的黄疸称为新生儿黄疸,它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于皮肤、粘膜及巩膜出现以黄疸为特征的病症。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1]。现对我科2010年1―10月收治的5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新生儿黄疸病患儿54例,其中男婴28例,女婴26名。患生理性黄疸29例、溶血性黄疸2例、感染性黄疸12例、阻塞性黄疸4例、母乳性黄疸7例。针对黄疸发生的原因,制订有效的护理计划,54例患儿中1例因溶血性黄疸出现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 53例患儿经1-3周治疗均康复出院, 治疗有效率96.1%(见表1)。

表1 五组患儿病因比较

X2=9.6, P<0.05

1.2 护理方法

1.2.1 定时测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随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部位和颜色的变化,以观察黄疸病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头面部和巩膜逐渐扩散到四肢,并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病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若黄疸患儿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应警惕新生儿脑病的发生;观察患儿粪便和尿液颜色的变化,也可反映新生儿黄疸病的轻重,若尿液呈酱黄色,应考虑到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若粪便由浅黄色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观察患儿喂奶量,也可诊断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2.2 新生儿黄疸病的治疗,对生理性黄疸采取静脉输入葡萄糖液,补充维生素等治疗; 对大便内无胆红素患儿,应使用维生素A、D、K肌肉注射,或口服其水溶性制剂,如维生素K3、K4等。积极纠正缺氧、失水、酸中毒,防止核黄疸的发生;重视人工喂养, 对母乳性黄疸应及早用牛奶、米粉等人工喂养,诱导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以利排便,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常用方法是输血浆,每次25ml或白蛋白1g/kg,以降低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生;对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病的处理 ,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患儿水肿, 2-7天降低患儿胆红素防止核黄疸;做好保暧,避免低体温,纠正酸中毒; 采取光照疗法降低新生儿胆红素[3]。

2 结果 54例黄疸病患儿中, 1例溶血性黄疸患儿因发生核黄疸,经治疗无效死亡,其他53例患儿经过2-3周护理治疗均健康出院,治疗有效率96.1%。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在一般情况下很多新生儿可在出身后2-5天内出现黄疸,但一般情况良好,经过输液等治疗后,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内消退,诊断为生理性黄疸。但黄疸出现在24小时内;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21μmol/L,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大于257μmol/L,黄疸持续过久,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症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μmol/L,均称为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分感染性黄疸和非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又分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及先天性疟疾等;非感染性黄疸包括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和遗传性黄疸。对新生儿黄疸病根据黄疸发生的时间顺序、黄疸发展速度、婴儿大小便颜色、家族史和实验室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中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皮肤、巩膜和粘膜黄染的临床现象,尤其是在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很多都会因为大量的未结合胆红素进入体循环,从而进入皮肤、巩膜及粘膜,因此引起黄疸的发生[4]。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在医院适当用葡萄糖水输液或口服,黄疸就会逐渐消退,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查明病因积极进行治疗,以预防黄疸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114.

[2] 蒋胜,张敬.临床医师[M].新世界出版社,2008,2(2):1273.

篇2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为高峰,10~14天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较足月儿多见,可延长到3~4周。我科2008年9月到2009年9月共收治患儿200例,给予持续蓝光照射和精心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护理

1新生儿黄疸病因与分类

1 .1生理性黄疸小儿出生24 h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0~14天内自然消失,没有其他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而言,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一般较轻浅,呈浅黄色,一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与小儿出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出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素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1.2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是由各种病因引起。主要特点是黄疸出现得比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 h之内就会出现,而且黄疸的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或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引发病理性黄疸的疾病较多,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小儿的生命。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道闭锁、新生儿败血症以及一些遗传性疾病。

2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200例新生儿,足月女婴98例,足月男婴102例;其中早产儿18例,出生2~3天出现黄疸。

2.2.观察皮肤 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判断其发展速度。

2.3光疗前的准备

2.3.1心理护理对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患儿家长常有恐惧心理。尤其是患儿进入蓝光箱哭闹时,部分家长可能不配合。因此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家长讲解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如治疗不当可致胆红素脑病,引起后遗症甚至死亡,蓝光照射很少有不良反应,对患儿基本无不良影响,是目前常用的有效退黄方法。要取得家长信任,寻求他们的合作。

2.3.2光疗箱的准备 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光疗箱要预热,并以软棉布铺于箱内,待箱内温度在32℃~34℃左右时才放患儿入内,记录光疗开始时间,

2.4光疗时的护理

2.4.1皮肤护理 患儿入箱前要对皮肤进行清洁,脱去患儿衣裤,全身,双眼配戴遮光眼罩,男婴用阴罩遮住会阴,避免损伤视网膜及影响发育。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照射过程中,注意观察皮肤有无发红,有无干燥,有无破损,及时更换尿布以防尿布疹,注意观察皮肤颜色,患儿应放于箱内,尽量暴露皮肤,使之与蓝光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疗效。因此光疗时应使患儿四肢尽量舒展,每隔2h给患儿翻身一次,使其背部皮肤轮流照射。

2.4.2光疗中新生儿的护理用黑布遮盖双眼及生殖器,防止损害视网膜及生殖器功能。。对于特别瘦小的婴儿,应及时的为患儿翻身按摩。加强巡回,注意患儿全身情况,严格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以防止感染。

2.4.3光疗后新生儿的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皮及炎症,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蓝光治疗时喂养会有一定困难,告诉患儿母亲及其他家属,喂养时应密切观察呕吐腹泻情况,防止误吸。注意患儿皮肤护理,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臀红的出现。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84消毒液擦拭;在登记本上记录光疗结束时间。

3严密观察

3.1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心率、呼吸及有无出血倾向,尤其在蓝光照射时,加强监测次数,注意保暖,确保体温稳定,及时发现呼吸变化并积极处理。

3.2神经系统主要观察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从而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

3.3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大便及胆红素排出。

3.4处理感染灶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脐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及时纠正酸中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

3.6改善肝功能,不用对肝脏有损害及可能引起溶血、黄疸的药物,遵医嘱应给于护肝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

4 健康教育

4.1 使家长了解病情,取得家长的配合;

4.2对于新生儿溶血症,作好产前咨询及孕妇预防性服药;

4.3如果是生理性黄疸,就不需要担心,因为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发现超过了生理性的范围,就必须注意是不是有其他的病变,所以要特别注意观察。

篇3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分析

Clinical element analysis of 93 cases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 YANG Yu.Maternal and Infant Health Hospital of Henan,Luoshan 464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neonate hyperbilirubinemia and related factor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developing.Methods Among a total of 2351 neonates who were deliver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ober of 2003 to Ocober of 2007,93 cases who met the diagnosis of hyperbilirubinemia were referred to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the Practical Neonatology.We conducted statistical analyses to find the related factor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such as gestational age,birth weight,and other factors during the peri-birth period.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hyperbilirubinemia among premature infa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erm infants or postmature infants (P

【Key words】 Hyperbilirubinemia;Neonates;Clinical analysis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病症之一,严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对新生儿的生命健康有较大的危害,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有关因素,对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本院NICU发生的9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2351人次,按照《实用新生儿学》[1] 诊断标准,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转入NICU治疗的有93例。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围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的关系 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过期儿(P

2.2 高胆红素血症与出生体质量的关系 低出生体质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质量和巨大儿(P

2.3 高胆红素血症与妊娠合并症诸因素的关系 有围产因素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9例,占发生总数的52.7%,使用催产素的产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31.2%(见表3)。

2.4 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转归的关系 本组病因与转归预后好者依次为母乳喂养不足、感染、围产因素。乳量不足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为100%(见表4)。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质量、妊娠合并症、分娩过程使用催产素、母乳喂养不足诸因素关系非常密切。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越高,这与早产儿肝酶发育不全有关[2] ;围产因素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产时缺氧等影响肝酶对二磷酸尿核甙葡萄糖醛酰的形成,使胆红素的代谢发生障碍;母乳分泌不足,开奶延迟,母乳喂养方法不当使新生儿低血糖、酸中毒,这些均影响肝酶对胆红素的代谢;新生儿早期感染,使肝细胞受损,体内酶活力下降,同时加重红细胞的破坏。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病因可查。因此,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的发病病因与规律,以便临床观察过程中,做到早期预防、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做好孕期及产程监护 对孕早期积极做好卫生宣教,使孕妇主动参加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预防早产,指导孕妇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对高危孕妇做好产程监护,减少难产的发生。

3.2 认真落实母乳喂养政策,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母乳能刺激肠蠕动,加速胆红素的排泄,防止低血糖。饥饿状态可引起黄疸,因此,产后母婴早接触、半小时内早吸吮,按需哺乳,指导产妇正确的母乳喂养,是预防母乳不足性黄疸的必要措施。剖宫产率升高,产妇泌乳延迟,也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的原因之一。故临床上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及时处理凹陷,掌握产妇的泌乳情况及新生儿的食乳量。

3.3 密切观察,精心护理 新生儿不会用语言反映自己的感觉和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新生儿的食乳状况、哭声、肤色、反应,认真记录黄疸出现的时间、性质、程度及演变过程,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危害性。

3.4 不滥用催产素,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催产素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胆发生率随催产素剂量增加而增加[4],本组资料也表明这一点,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应掌握使用指征,合理使用催产素,尽量减少使用剂量。

3.5 护士与孕产妇、新生儿接触机会多,往往最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早提供咨询及健康指导,对减少有害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很大意义。现代的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知识,还要掌握新生儿疾病的预防知识,熟悉新生儿高胆的病因及有关因素,并能运用护理程序迅速地对高危孕妇、新生儿做出评估、判断,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才能保证母子安全、健康、减少不良后果。

参 考 文 献

[1] 陈莉.2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分析.安徽医学,2007,28(5):425-427.

[2] 肖湛,梁少辉,肖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脑电图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0):2320-2321.

篇4

【摘要】 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通过对我科产妇产褥期的产后访视、产褥期营养、保健、卫生、康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产妇的保健知识,促进了产妇的康复,保障了新生儿健康成长,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了患病风险,培养了健康行为。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褥期 产后诊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以服务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学已正式进入健康促进时代。我们通过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不仅使他们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1],从而使他们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观察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恶露

1.1.1 体温一般在正常范围,不超过38度,产后脉搏在正常范围内,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呼吸深慢,14-16次/分,血压于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

1.1.2 定期测量子宫底高度,并观察阴道分泌物。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1.2 产后指导

1.2.1 休养环境:产妇居室应清洁通风,环境舒适,温度以20-22度为宜,母婴同室以增进母子感情,注意休息,至少3周以后才能进行全部家务劳动。

1.2.2 营养指导:为促进乳汁分泌,多食有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喝汤、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1.2.3 大小便指导:产后尿量增多,鼓励尽早自解小便,对排尿困难者,除鼓励产妇坐起排尿,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外,可选用热水薰洗外阴、针灸、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产后因卧床,食物中缺乏纤维素,加之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应鼓励多食蔬菜、水果,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可口服缓泻剂。

1.2.4 卫生指导:产后一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应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用碘伏溶液擦洗外阴,会阴有缝线者,应检查伤口有无红肿、硬结、分泌物,产后用消毒护垫。

1.3 母乳喂养及护理

1.3.1 母乳是婴儿必须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宜婴儿消化吸收,除有医学禁忌症不能哺乳外,提倡母乳喂养。为促进乳汁分泌,实行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正确指导哺乳姿势,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鼓励产后纯母乳喂养不少于6个月。

1.3.2 护理: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擦洗及,两侧交替哺喂,并挤净剩余乳汁以促进乳汁分泌。乳胀时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时,鼓励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适当调节饮食。产妇因病不能哺乳时,应尽早退奶,若发现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停止哺乳,可挤压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1.4 新生儿护理

1.4.1 新生儿每日沐浴。用棉质、吸水强的尿布,勤换尿布防止新生儿红臀。每日给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子感情,增加食欲。观察新生儿喂哺、排泄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情况,并仔细观察新生儿反应情况。正常新生儿神清、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皮肤弹性好、睡眠安静,满足吸吮后自动放下,每日按需哺乳6-8次以上,换6次以上湿尿布,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质软便。新生儿10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10天后开始回升,头一个月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以后每周增加200克左右。

1.4.2 观察新生儿黄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在3-4周消退。如黄疸持续过长,逐渐加重或退后又加重,速就医进行治疗。

1.5 健康指导

1.5.1 产后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和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

1.5.2 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哺乳期原则上以工具避孕为宜,禁用口服避孕,防止乳汁减少。正常产后3个月或第一次月经后3-5天,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6-12个月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3年内禁止妊娠。

1.5.3 产后42天指导产妇去做产后健康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了解哺乳情况,同时给婴儿做一次全面检查。

1.5.4 指导新生儿预防接种。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30天后去社区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口头教育:在临床健康教育中,语言教育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对那些文化水平低,适用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反复讲解,加深记忆。

2.2 书面教育:孕妇入院作入院宣教时就将相关知识,如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哺乳姿势等书面资料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及家属阅读。

2.3 示范教育:针对乳胀的产妇、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常见问题进行标准化示范和指导,使他们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2]。

2.4 产后访视:产后3日、14日和28日分别3次产后访视或电话访视,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3 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宣传科学的保健知识,提高了产妇保健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科学育儿等知识,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巩固了爱婴医院成果,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减少产褥期产妇的再次住院率,有效防止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

4 总结

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完善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赢得了尊重和信赖的同时,也是护士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树立现代护士新形象[3]。健康教育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促进了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之,在更新护理观念、开展整体护理的今天,护士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教育,使他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4]。通过对产褥期健康教育,我们将优生优育落实到了实处,为我国2020健康中国奉献了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健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篇5

关键词 早期干预 伤残患儿 康复护理

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窒息儿、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而因各种原因致新生儿脑功能损伤致残也不可避免的发生,如何降低伤残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仍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科对抢救成活合并有伤残的患儿不再采取“爱莫能助”的消极态度,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早期干预措施,使脑功能受损的新生儿能在干预中尽可能发挥最大潜在能力,使残疾程度减轻,生活质量提高,通过早期干预计划实施护理的伤残患儿康复效果比较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2006年9月~2007年11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留有伤残的新生儿174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87例,对照组87例。胎龄29~40周,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3分,体重1450~3500g,两组平均住院日为18天,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①两组治疗方案及综合护理措施相同,对照组除常规康复指导外,不进行早期干预计划,而干预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早期干预,出院后对两组进行1年随访,观察记录伤残恢复情况,每月到本科访视1次。②对病后处于稳定恢复期的患儿,通过全面体格检查,评估伤残程度、性质,找出需要干预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干预计划,措施有视、听、触觉刺激,按摩、抚触、肢体被动运动、婴儿操、语言和听力训练,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干预措施,3个月以内以视、听、触觉刺激为主,3个月以后以说、做、行、口型为主。对神经系统障碍合并有肌张力异常者,采取穴位按摩,被动操练习,定期做神经功能检查,评估恢复情况。对听力障碍者,采用多与孩子交流,听故事、念儿歌、汉语拼音等语言刺激,激发其开口说话的能力。护士把每月干预计划教给家长,让家长带孩子回去训练,每月到本科早期干预室接受干预,医护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并提出干预指导,布置下月干预内容。

结果

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早期干预对促进伤残患儿的康复有一定影响。见表1。

备注:智能恢复正常或超前为显著,智能接近正常为有效,智能明显低下为无效。

讨论

人的年龄越少,受伤大脑代偿能力越强,因为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最强,代偿能力最好,而且脑具有在外界环境和经验作用下不断塑造其他结构和功能的能力,一旦脑细胞受损伤,只要在早期给予干预训练。局部受损细胞缺失可由邻近细胞所代偿。

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在早期,中枢神经细胞受损伤后,仍可在功能上形成通路,神经细胞的轴突绕道和别的神经细胞树突接通。有的神经细胞出现特殊的分叉或产生特殊的神经细胞之间连结突触达到代偿的目的。

婴儿脑损伤主要是指出生前至新生儿期各种因素引起的脑损伤。近年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医学的进步,很多危重新生儿得以存活下来,但也使脑婴儿损伤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婴儿脑损伤将有可能发生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单是脑性瘫痪,我国发病就以每年4.6万的速度递增,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脑损伤儿的早期发现及早期干预治疗十分关键。

引起婴儿脑损伤的各种因素也叫做脑损伤高危因素,可分为胎儿期因素、分娩时因素和新生儿期因素。胎儿期因素也叫做产前因素,主要有妊娠早期出血、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妊娠期用药、双胎或多胎妊娠、妊高症、妊娠中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分娩时因素也叫做产时因素,主要有宫内窘迫、窒息、脐带绕颈、羊水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急产、难产、产钳分娩、产伤等。新生儿期因素也叫做产后因素。主要有早产、过期产;低出生体重、巨大儿;新生儿期重症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膜炎等。以上诸多因素中,以妊娠早期宫内感染,出生前后缺氧(宫内窘迫、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黄疸等所致脑损伤最为常见。

对脑损伤儿干预开始的早晚,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医院对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黄疸及其他危重情况的救治,就是最早的干预,急性期过后。就应马上进行信息刺激及功能训练,这样的干预从新生儿期就应开始,如果错过了脑潜能最大,脑可塑性最强的婴儿早期,不少脑损伤儿虽然经过功能训练可部分恢复,但常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而从生后3个月开始干预的脑损伤儿,绝大多数可回归到正常儿童的行列。因此,脑损伤儿的早期干预治疗越早越好。

篇6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前、产时保健服务的延续。通过产后访视,指导产妇做好产后保健和婴儿保健。在产后访视过程中能发现产褥期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产妇的身心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四季度~2011年三季度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围的产妇513例,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产后访视。其中第一胎353例(69%),第二胎160例(31%),阴道分娩283例(55%),剖宫产230例(45%),平均年龄28周岁。

1.1人员素质要求:从事产后访视的妇保、儿保人员应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产后访视时间安排: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在产后3-7天、14天、28天各进行一次免费访视。

1.3产后访视内容:①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指导产妇开展产后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但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②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

2产后访视在产褥期保健中的作用

2.1产后访视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方法的指导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产后访视人员通过访谈,了解母乳喂养不成功的原因并开展技术指导。针对乳汁量少的产妇告知要多食汤水,增加吸吮次数,吸吮时衔接要紧密;针对皲裂、疼痛等原因,教会产妇保护的方法,并对少数内陷者予以纠正;对发生刺痛者,告知要及时排空,并教会产妇挤奶的方法,以及宣传多哺乳姿势有助于的排空。通过认真宣教和实际操作,让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母乳喂养,促进了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2.2指导产褥期保健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异常、伤口愈合差等问题,通过产后访视帮助产妇及家属认识疾病,及早发现产褥期影响母亲身体的健康问题,给予早期处理。

2.3指导新生儿护理,预防新生儿疾病发生:教会家属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帮助观察和判别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湿疹、呕吐、尿布皮炎、脐带异常等问题作出医学指导,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2.4纠正传统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产后访视可帮助产妇建立科学营养观和正确育儿观,纠正月子期间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的传统习俗,除了宣传多进食汤水类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外,还告诉产妇月子期间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做到饮食多样,营养均衡。

3讨论

产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视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是成功产后访视的第一步。对陌生人心存戒备是人性的本能,访视人员展现笑容通常会让服务对象更容易接受。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更能获取产妇的信任。

在作产后访视前要对访视内容作一个计划,在访视时对访视内容作简短的记录,避免遗漏一部分访视内容。对于传统不良健康习俗类似于月子期间不刷牙的观点不纠正者,可采用一些牙科宣传资料或者牙模型来宣传不刷牙的危害。把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提升到健康促进的层面。

产后访视时要特别重视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初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缺乏,沿用传统坐月子方法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通过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可普及科学卫生保健知识,使产妇走出传统坐月子的误区。同时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技能,降低了产后并发症。

3次不同时间的产后访视内容有所侧重:对第一次重点了解产后一般情况、恶露观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第二次重点了解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及脐部护理指导,第三次重点了解产妇恶露持续情况、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预防接种及儿童系统管理宣教。

产后访视是孕期、产时保健的延续,更是孕产妇保健与婴幼儿保健的过渡。通过产后访视建立联系卡,介绍产妇、新生儿42天检查,并指导婴幼儿4∶2∶1体检和预防接种的程序,提高了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和预防接种率。 参考文献

[1]贺荣.产后访视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91

[2]张艳玲.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76

[3]李春梅.产后访视-社区医疗保健的重要一环[J].医学信息,2011,24(5):2717

篇7

当新生儿黄疸严重时,未结合胆红素会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常引起下丘脑、大脑基底节和第四脑室处的脑细胞变性、受损及坏死导致胆红素脑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或造成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光照疗法,效果很好。光照疗法是一种通过荧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主要作用是使4Z,15Z-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的4Z,15E—胆红素异构体,从而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光照时间长短根据患儿病情情况,一般光照12-24小时才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光疗总时间按医嘱执行。在进行光照疗法时,如何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有如下几方面:1 临床资料

2011年本科室共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98例,其中男63例,女35例。98例患儿均需要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年龄2-10天。患儿家属是干部28例,工人30例,农民40例,初中文化以上39例,初中文化以下59例。根据患儿家属的文化层次、职业、及家庭条件不同而进行健康宣教。2 健康教育的方法

2.1 语言教育 ①对预行光照疗法患儿家属做好患儿光照疗法前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儿家属讲解入光疗箱前的有关知识,准备工作,讲解光照疗法的目的、原理、优点,影响光照疗法的因素。同时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解除其担忧恐惧心理。②在无陪护的病房里,我们是如何照顾患儿的生活起居等。③黄疸病情严重的患儿,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如有的是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溶血性黄疸、食物性黄疸等,及时告诉患儿家属,及时给予治疗。

2.2 书面教育 为使患儿家属尽可能知道光照疗法知识及治疗过程,除了进行口头教育外,还给患儿家属发放有关光照疗法方面的资料和图片,以供患儿家属懂得更多的光照疗法信息和知识。

2.3 文化层次 由于患儿家属的文化层次、职业、及家庭条件不同,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根据患儿家属文化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文化层次低的、年老的患儿家属采取口头和书面教育相结合方式,突出重点,通俗易懂,并反复指导;对文化层次高的接受能力强的患儿家属,根据其需要增加教育内容;对记忆力差的患儿家属,抓住重点,反复强化。

2.4 小组式 在探视时间,把同时进行光照疗法患儿家属集合在一起,进行集体健康教育。

2.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反映健康教育的成败,进行教育后,我们采取提问形式来评价患儿家属对光照疗法知识的了解情况,对不了解的利用每天探视时间再给予讲解。

篇8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护理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9-02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因其可明显增进母子感情,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但亦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新生儿神经调节中枢及各器官脏器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较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诸多因素,导致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调查显示:对产妇就20个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缺乏安全护理知识,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答案准确率为61.3%,中专或高中为49.41%,初中及以下为43.5%;而产妇最喜欢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示范[1]。因此,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是降低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而由于产妇分娩后体力消耗、进食减少、身体内环境急剧变化等综合原因,需改变以往宣教方式,采取个性化、人性化、具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认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1 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护理措施: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宝宝侧卧休息,防止吐奶或呕吐后误吸、窒息。喂奶后,可抱宝宝伏在肩上,轻轻拍背,促其呃气,可避免溢奶。如宝宝发生呛奶或呕吐,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保证宝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得在宝宝头面部上方用衣物遮挡。

1.2 中暑:我地区一般夏季温度均于30℃以上,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身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护理措施:根据室温及新生儿体温及时增减新生儿衣服被盖,注意房间通风散热,气温过高可开空调调节室温。

1.3 脐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是一个开放的门户,很容易受细菌感染,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护理措施:不要让尿布上的大小便污染脐部,洗澡后用安尔碘清洁脐部。包尿布时,不要将尿布包盖脐部,以防尿布摩擦和污染脐部,凡接触脐部的一切物品要清洁、干燥。

1.4 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护理措施:应用保暖措施应尽量以调节室温为主,并适当增加衣服和被盖,避免应用暖水袋或瓶子。

1.5 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每日母婴分离不超过1h。宝宝一般不离开病区,遇有特殊情况,外出时均需有家属陪同。宝宝沐浴时,请家属陪同至沐浴室外等候,不要让陌生人抱宝宝。

1.6 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护理措施:宣教尽早进行新生儿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喂奶,一定要按需哺乳,因产后最初几天乳汁分泌不多,每天喂奶次数不少于12次,尿布24小时湿6次以上。

1.7 压伤:产妇产后劳累过度,疲劳易睡,甚至在喂奶时入睡,而致压伤。护理措施:宝宝不得和妈妈同睡,喂奶结束后抱回婴儿床。

1.8 碰伤:产妇及家属较长的指甲,宝宝床上任何有露尖的物品,因新生儿皮肤比较稚嫩,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碰伤。护理措施:防止碰伤,产妇及家属剪短指甲,宝宝床上不放任何危险物品。

1.9感染:新生儿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接触病菌后易发生感染。护理措施:探视人员接触宝宝前请先洗手。喂奶前用温水毛巾擦净。产妇不要给其他宝宝喂奶,也不要请她人给自己的宝宝喂奶。严禁患传染性疾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探视陪护,如感冒、发热、有感染病灶等。母婴物品分类放置。住院期间统一使用医院提供的抱被衣物,不要使用患者自己的衣被。每天开窗通风1~2h,保持空气新鲜。病房配有循环风,定时消毒病房空气,不要自行关闭。

2 护理宣教的时机与方式:

2.1加强产前教育: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仅靠住院期间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加强产妇产前教育,制定一个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产妇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2.2 住院期间宣教:孕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执行入院介绍时,向孕妇和主要的陪护人员详细介绍新生儿安全告知单的具体内容,孕妇及家属理解后,护患均签字,一份交产妇,一份保存在病历里。住院期间对产妇的健康宣教依从性最好,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不定时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安全护理新生儿,教会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其它宣教:可通过医院宣传栏,设置醒目的宣传画张贴,摆放科普读物等措施,让产妇尽可能多的掌握新生儿安全知识,提高认知。

参考文献:

[1] 曾迎迎 张燕丹.母婴同室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状况认知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4卷第21期:2589-2590

篇9

【关键词】 母婴;产前教育;心理健康

1 引 言

女性产前教育是对于该女性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健康教育行为。通过计划,实施,监测,评估等教育活动可使产前孕妇改变不健康方式并建立健康行为。使其调整到产前的最佳状态。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方面、妊娠期体重、烟酒对胎儿的影响、妊娠期用药注意事项和注意适量运动等几个方面。对产前孕妇应采取系统健康教育,可尽量避免产前和产后并发症发生。对产后母婴的健康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产前孕妇了解育儿和产后的康复知识;消除产后恐惧的心理。对产后并发症和育儿恐惧心理有一很大帮助,从而更好地促进了母婴健康。同时能让产妇在分娩前训练盆底肌肉、深呼吸等,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了自然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减少了手术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丰城市中医院妇产科在开展产前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了普通班和高级班的形式,高级班学员接受的教育知识较普通班全面,而且高级班学员孕期呼吸操的训练,使第二产程使用腹压更有效,同时高级班学员比普通班学员增加了护理知识。现对这两批孕妇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2007年10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做产前检查276例孕妇。孕妇均为单胎。初产妇。其中高级班121例,平均年龄23.63±6.49岁,平均孕周22.39±5.64周;普通班145例,平均年龄25.38±4.96岁,平均孕周21.88±6.21周。

2.2 授课内容和方式 普通班的学员并不固定,授课的内容包括;分娩前准备工作,妊娠生理,产前的检查项目,产前孕期的营养,母乳喂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家属需学会听胎心,学会胎动计数法,减痛分娩方法和产后新生儿常见问题。

2.3 测量工具与统计方法 分别统计普通班与高级班的孕妇在妊高症,巨大儿,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表现恐惧,顺产,产钳助产,剖宫产,出现产后乳汁郁积,出现新生儿黄疸这9项指标上出现的人数,并进行卡方检验,将其绘制成表并进行对比,如表1。3 对比结果

对于表1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3.1 在妊高症、巨大儿、表现恐惧、产钳助产,剖宫产,产后乳汁淤积这5个方面,高级班孕妇出现的人数显著少于普通班孕妇。

3.2 而在胎儿宫内生长迟缓、顺产方面,高级班孕妇出现的人数显著多于普通班孕妇。

3.3 另外,在出现新生儿黄疸方面,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表1 两种不同孕前教育方式产生的效果比较

项目 高级班 普通班

妊高症 9* * 20

巨大儿 6* * 13

胎儿宫内生长迟缓 7* * 6

表现恐惧 11* * 23

顺产 75* * 62

产钳助产 7* * 12

剖宫产 39* * 71

出现产后乳汁郁积 29* * 52

出现新生儿黄疸 17 21

注:* *P

产前健康教育的方式选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很重要。好的健康教育可取得更好的效果[1]。普通班和高级班的学员相比,在效果方面有一定差距。5 结 论

为了使孕妇顺利度过妊娠期,保证孕妇自身健康且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做好产前健康教育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一个好的健康教育更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我们的健康教育水平和采用更好的教育方式,既是对孕妇负责,更是对我们未来的花朵负责。

参考文献

[1] 零恒莉,蓝正红.产时互动作用在产时的探讨.中国健康教育,2006,(3):167-173.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满意度

脐带是母体连接新生儿的重要通道,其向胎儿运输氧气、营养,促进胎儿成长发育[1]。当新生儿娩出后,脐带仍连接着胎盘,医护人员采用专业的手法剪断脐带,而残余部分会裸露在外,若护理不当,就会造成感染,甚至引发破伤风、败血症等严重病症[2-3],故加强新生儿脐部护理至关重要。本次抽取120例新生儿展开研究,旨在比较脐部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干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12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所用脐部护理模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胎龄38~42周,平均(39.8±1.9)周,体质量2.6~4.2kg,平均(3.2±0.8)kg;试验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2.1)周,体质量2.7~4.1kg,平均(3.1±0.7)kg。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1)足月分娩;2)新生儿Apgar评分[4]超过8分;3)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先天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2)存在重症肺炎、重症病理性黄疸等疾病;3)有宫内感染征象;4)出生时体质量过低;5)家属不愿意配合。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脐部护理,即新生儿出生后立刻用5%聚维酮碘溶液对脐部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用双道气门芯于脐部根上0.1cm处行结扎处理,再往上0.5cm处将脐带剪断,残血挤净后,依次涂抹2%碘酊、75%酒精,加压包扎脐带断端。新生儿洗浴后,用5%碘伏对其脐部常规消毒,每日消毒2次。试验组: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断脐护理:常规断脐,出生24h内不仅要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脐部情况,若出现脐带过粗脆性大,或脐带过短致脐带夹脱落而引发渗血[5],应立刻采用止血钳,若渗血量过多,需重新消毒后再次进行结扎。新生儿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脐部,48h后行二次断脐,即常规消毒后上提牵引线,松开气门芯,使脐带与腹壁呈30°角,沿顺时针方向剪掉脐带残端,常规消毒,在肚脐上贴上脐贴,24h后去除脐贴,消毒,清理血痂,充分显露脐部。2)脐带脱落前护理:脐带结扎间断后会逐渐变硬变黑,一般于新生儿出生3~7天内脱落[6]。在脐带脱落前,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脐部时刻保持干燥:为避免细菌生长,护理人员需每天消毒包扎脐部,在为新生儿洗澡时,应采用防水贴保护,洗完澡后及时用无菌棉签将多余水分吸收,再消毒包扎。②尽可能减少脐部刺激:脐带断端经包扎后能迅速结痂,避免细菌定植于创面,但需注意的是,换尿布时操作不当,会过度刺激脐部,导致创面出现发红、出血情况,甚至引发感染[7]。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为新生儿准备透气、舒适的纸尿裤或纯棉尿布,排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局部皮肤,在为男性婴儿换尿布时,注意将向下盖住,避免新生儿尿尿时尿液上冲浸湿脐带。③保持脐部透气:良好的透气对脐带断端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部分家属认知水平有限,擅自用油类或乳液涂抹新生儿脐部,导致局部闷热,延长创面修复时间,故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家属注意观察脐部情况,若出现脐轮发红、脐窝渗液、脐部周围皮肤糜烂等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用3%双氧水将分泌物清洗干净后,用蘸有75%酒精的棉签沿顺时针方向对局部进行消毒,显露脐部,使局部保持干燥。3)脐带脱落后护理:脐带脱落后会直接显露新鲜肉芽组织[8],护理人员应定时为肉芽组织进行消毒,每日2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衣物、尿不湿等刺激肉芽,引发感染。因肉芽未长好,局部会渗出少量分泌物,护理人员应告知家属这是正常现象,肉芽结痂后症状会自然消失,并及时用无菌棉签清除渗液,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消毒,直至脱落面全部长出皮肤。脐带上存在2条动脉、1条静脉,部分新生儿在脐带脱落后可见血管残端并有少量渗血,这主要是因为脐带血管内部未完全愈合,注意用酒精消毒,加压包扎,若出血量过多,常规按压无效,则行血管缝扎术。4)出院指导:新生儿出院时,医护人员应告知家属具体注意事宜,特别是部分脐带尚未脱落的新生儿,护理人员应做好宣教工作,指导家属掌握新生儿脐部护理技巧,提醒家属在为宝宝护理脐带前,注意洗干净双手,告知其如何正确为脐部消毒,保持新生儿脐部干燥,强调已污染的棉签禁止二次使用,以免造成创面感染。若2周后新生儿脐带仍未脱落,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结扎末端完全变硬,且未出现红肿、破溃、渗液等情况出现,无需特殊处理,仍保持原来护理操作,若出现感染征象,应立刻入院就医。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观察:统计两组脐窝潮湿、脐部红肿、脐部渗血、脐轮损伤等发生病例。2)家属满意程度观察:翻阅资料,自制新生儿脐部护理质量评价量表,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卫生、礼仪态度、业务技能、操作及时性、风险控制,共25个条目,各指标评分0~2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家属越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正态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家属满意度为正态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x-±s),检验方法为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控制情况观察

对照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试验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67%,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估情况观察

对照组家属满意程度评价量表单项指标评分及总评分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脐部是细菌侵入的重要地方,新生儿出生后会剪断脐带,为细菌在脐部繁殖、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若护理不当,局部会出现化脓情况,据调查,约有30.2%新生儿会发生脐部感染[9]。加之,新生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细菌侵袭脐部后会经血管断口进一步渗透至血液中,进而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10]。优质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内涵,通过强化基础护理、落实责任制度,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使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提升社会满意度[11]。我院应用优质护理理念,结合以往护理经验,制定了详细的脐部护理计划。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1)二次剪脐能缩短脐带干燥时间,促进脐带脱落,降低脐部感染风险[12];2)脐带脱落前以脐带残余部分消毒为主,严格遵循干燥、透气、少刺激三项原则,能有效避免感染情况的发生;3)脐带完全脱落并不表示万事大吉,若此期间掉以轻心,极容易导致脐窝渗液、渗血,故仍需加强管理,注意观察,切实保证宝宝健康;4)许多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了解不多,加强院前宣教,能提高家属认知水平,确保其能正确、有效护理新生儿脐部;5)脐部优质护理不仅能使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且能提高新生儿舒适度,减轻家属焦虑、恐慌情绪,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态照料宝宝,故满意度评分会增加。综上,做好新生儿脐部优质护理服务对减少风险事件、改善家属满意度具有积极影响,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靖云.优质护理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5,30(43):209-210.

[2]张国荣.探究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5):350.

[3]杨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148-149.

[4]罗正琼.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5,5(9):203-204.

[5]吴琪.新生儿脐部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6,29(3):212.

[6]钟玉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34):180-181.

[7]端木艳艳,刘彦彦,洪黎,等.优质服务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4):297-298.

[8]钟伟红.优质护理应用到新生儿的脐部护理的价值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23):129-130.

[9]孙爱华.优质护理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52-2853.

[10]林晓芬.新生儿脐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措施[J].饮食保健,2016,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