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产后护理的知识

篇1

方法: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服务,对比两组家长角色适应、健康知识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运用可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有助于母婴健康,且可提升产科护理效益。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53-01

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护士不仅要规范完成产妇与新生儿的围产期护理工作,还要为家属及产妇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与疾病预防工作,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推动产后母婴健康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教育工作,还可帮助产妇及配偶尽快适应父母角色,对家庭、社会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在产科护理中运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等改善效果显著,现将具体的护理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40对母婴,依照床号奇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9±5.4)岁;顺产44例,剖宫产26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高中22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70对母婴,产妇均初次分娩,无精神障碍与其他重大疾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28.4±3.6)岁;顺产46例,剖宫产24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0例,高中23例,初中及以下7例。两组产妇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予以母婴同室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个性化护理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抚触、沐浴、换尿片及预防接种等操作,并在规范完成每一项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分步讲解操作要点及技巧[2],并在反复示范之后知道产妇及家属共同学习直至掌握新生儿护理工作。帮助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直至产妇完全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讲解护理、抚触的重要性,引导产妇正确护理及完成新生儿抚触;帮助家属及产妇熟练进行新生儿沐浴和换尿片的工作。通俗易懂地讲解产后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工作要点,着重讲明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引导产妇平衡营养供给、正确产后活动、定期产后复查及正确避孕。讲明新生儿出生后各种疫苗的作用及接种阶段、接种方法,鼓励新生儿预防接种[3]。

1.2.2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护士每日集中将新生儿抱至专用婴儿沐浴间完成脐带消毒、抚触、沐浴,并集中在治疗室接受预防接种。需要健康教育时向产妇及家属集体讲解新生儿、产妇健康护理问题及产后注意事项、常见症状及正确处理方式、新生儿常见生理表现和处理方法,发放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营养支持手册[4]。

1.3 评价标准。护理满意度评价及健康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问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专业程度、健康知识及护理技能讲解情况、实际护理效果、日常沟通交流共5项目,单项20分,满100分,总分≥80视为护理满意;健康知识掌握分产妇健康与新生儿健康两大模块,单个模块50分,满100分,总分≥80分即为健康知识掌握[5]。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通过抚触、沐浴、喂乳、臀部护理等各项目实际操作规范程度考察是否掌握。掌握健康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良好,愿意接触新生儿,便视为角色适应良好。

1.4 数据处理。本次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女性产后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很大变化,不仅需要经历对母亲角色的适应过程,还需要学习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自身产后健康护理,这个阶段学习和适应内容繁杂,因而需要更人性化、更科学的护理模式辅助保证产后母婴健康的关键所在。

本次研究采用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护士与产妇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将传统护理模式中相对分离和独立的产妇、婴儿护理工作合并起来,新生儿脐部护理、抚触、沐浴等护理工作均在产妇床旁开展,产妇可无障碍接触新生儿各项护理工作,不仅增进了母婴感情、促进产妇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护士还在各项规范的护理工作中增进了与产妇的沟通、交流、指导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了产妇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护权[6],同时也让护士与产妇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更加趋于和谐化。

在母亲床旁完成护理操作,每时每刻都在为产妇示范新生儿护理方法,并可在实际护理操作的同时,为产妇及家属分步讲解并加以指导,产妇和家属也可现场参与到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并及时得到护士的纠正和指导,充分调动了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产妇、家属更好地掌握育儿技能及产妇健康护理技能。另外,在床旁护理的模式之下,产妇更易主动接受健康教育工作,对各类健康知识掌握效果更佳[7]。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更好地学习自我产后护理与新生儿护理技巧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体验着身为母亲的幸福、骄傲与责任,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母亲角色,并很快消除产后抑郁、焦虑等情绪,亲子互动效果更好,母亲更有信心和成就感,并及早将自我关注变成新生儿护理为中心的关注模式。本次研究中父母角色适应70例、健康知识掌握67例、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66例,护理满意度100%,父母角色适应率、健康知识掌握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率及综合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综合素质及技能掌握有更高的要求,护士不仅要掌握丰富、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还需要有精湛的护理操作能力及卓越的沟通技巧,如此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妇与新生儿,完成集健康教育、护理操作技能指导、产后心理干预、母婴感情培养于一体的繁杂的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开展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家庭为中心、以人为本、人性化护理,以促进家庭和谐与母婴健康为最终目标,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角色、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及新生儿护理技能,全面优化产后护理工作、改善护士职业形象、拉近护患距离、和谐家庭关系、增进母婴情感,提升产科护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晴,顾幼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4):632-634

[2] 冯瑜,李云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26-27

[3] 杨晓玲,张颖.母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196-197

[4] 舒红琴.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45

[5] 徐丽.新生儿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2):25-27

篇2

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5月至2012年9月,温馨一病房共收治产妇723人,其中初产妇有568人,年龄为22~35岁之间。采取母婴床旁护理操作一对一的服务模式。

2 母婴床旁护理指导

2.1 新生儿护理指导 指导产妇及家属学会新生儿的照顾及喂养方面的知识:如何观察新生儿的哭声、黄疸、大小便等变化,更换尿布,脐部护理,新生儿呛奶预防和处理以及预防接种、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注意事项,鼓励按需哺乳。在病房床旁为新生儿洗澡、抚触,告知洗澡时室温,水温,注意事项,抚触的好处及方法。怎样观察新生儿面色皮肤颜色、是否哭闹等异常情况,注意新生儿的安全,防止烫伤坠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和处理。

2.2 母乳喂养指导 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的及婴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护理方面的知识。

2.3 产妇产后康复指导 告知产妇早下床的好处,产后及术后4~6 h排尿的重要性,排除宫腔积血,促进收缩,减少产后流血。如何预防产褥期感染,不可盆浴,保持外阴清洁,病房内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产褥期加强运动锻炼,促进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型。以及性生活和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

2.4 饮食方面指导 产后饮食要富于营养、清淡易消化,含有足量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和纤维素,在饮食结构上,要做到荤素搭配、米面搭配、干湿搭配品种多样化。

2.5 产妇情绪调节指导 因为产妇产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体内的内分泌调节处于不平衡状态,使情绪很不稳定,家属掌握了产妇这一特殊生理变化,体谅产妇的异常情绪,给予多关心和体贴,使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有利于乳汁分泌和身体的恢复。

3 体会

3.1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2]。产后护理期间,母婴床旁护理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保障母乳喂养实施,让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地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

3.2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属的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护士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产妇的信任和赞扬,大大提高了产妇对护士的满意度[3]。

3.3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有力与产妇身心康复,尽快适应母亲角色转变,让产妇能亲自参与新生儿护理及自我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体验到作母亲的幸福感,解除产妇的焦虑情绪,并能很快与新生儿互动,建立情感,树立自信心,产生成就感,使其由关注自我转变为照顾新生儿,促进了母亲角色的转变[4]。

3.4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开展床旁一对一指导,对护士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8.

[2] 张华,杨桥.母婴床旁护理观察与体会.内蒙古中医药:169.

篇3

【摘要】 产褥期是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通常规定为6周。通过对我科产妇产褥期的产后访视、产褥期营养、保健、卫生、康复、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了产妇的保健知识,促进了产妇的康复,保障了新生儿健康成长,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降低了患病风险,培养了健康行为。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褥期 产后诊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传统的以服务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护理学已正式进入健康促进时代。我们通过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不仅使他们学到相关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他们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1],从而使他们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 健康教育内容

1.1 观察生命体征、子宫复旧、恶露

1.1.1 体温一般在正常范围,不超过38度,产后脉搏在正常范围内,产后腹压降低、膈肌下降,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变为胸腹式呼吸,呼吸深慢,14-16次/分,血压于产褥期平稳,变化不大。

1.1.2 定期测量子宫底高度,并观察阴道分泌物。胎盘娩出后,子宫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日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总量为250-500ml,若子宫复旧不全或腔内残留胎盘、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时,恶露增多,时间延长,并有臭味。

1.2 产后指导

1.2.1 休养环境:产妇居室应清洁通风,环境舒适,温度以20-22度为宜,母婴同室以增进母子感情,注意休息,至少3周以后才能进行全部家务劳动。

1.2.2 营养指导:为促进乳汁分泌,多食有营养、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多喝汤、汁,适当补充维生素和铁剂。

1.2.3 大小便指导:产后尿量增多,鼓励尽早自解小便,对排尿困难者,除鼓励产妇坐起排尿,解除怕排尿引起疼痛的顾虑外,可选用热水薰洗外阴、针灸、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必要时可留置尿管。产后因卧床,食物中缺乏纤维素,加之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应鼓励多食蔬菜、水果,早日下床活动;若发生便秘可口服缓泻剂。

1.2.4 卫生指导:产后一周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应勤换内衣裤。保持会阴清洁干燥,用碘伏溶液擦洗外阴,会阴有缝线者,应检查伤口有无红肿、硬结、分泌物,产后用消毒护垫。

1.3 母乳喂养及护理

1.3.1 母乳是婴儿必须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最适宜婴儿消化吸收,除有医学禁忌症不能哺乳外,提倡母乳喂养。为促进乳汁分泌,实行早接触、早吸吮、24小时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正确指导哺乳姿势,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鼓励产后纯母乳喂养不少于6个月。

1.3.2 护理:每次喂奶前用温水擦洗及,两侧交替哺喂,并挤净剩余乳汁以促进乳汁分泌。乳胀时哺乳前湿热敷3-5分钟,并按摩、拍打,频繁哺乳,排空。若出现乳汁不足时,鼓励树立信心,指导哺乳方法,按需哺乳,适当调节饮食。产妇因病不能哺乳时,应尽早退奶,若发现皲裂,轻者可继续哺乳,严重者停止哺乳,可挤压或用吸乳器将乳汁吸出后喂给新生儿。

1.4 新生儿护理

1.4.1 新生儿每日沐浴。用棉质、吸水强的尿布,勤换尿布防止新生儿红臀。每日给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子感情,增加食欲。观察新生儿喂哺、排泄情况,新生儿脐带脱落情况,并仔细观察新生儿反应情况。正常新生儿神清、眼睛明亮、反应灵敏、皮肤弹性好、睡眠安静,满足吸吮后自动放下,每日按需哺乳6-8次以上,换6次以上湿尿布,并有少量多次或大量一次质软便。新生儿10天内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10天后开始回升,头一个月平均每周增加150克左右,以后每周增加200克左右。

1.4.2 观察新生儿黄疸。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3天出现生理性黄疸,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在3-4周消退。如黄疸持续过长,逐渐加重或退后又加重,速就医进行治疗。

1.5 健康指导

1.5.1 产后尽早适当活动。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即可起床轻微活动,于产后2日可在室内随意走动,按时做产后健身操。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可适当推迟活动时间。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和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

1.5.2 产褥期禁止性生活。哺乳期原则上以工具避孕为宜,禁用口服避孕,防止乳汁减少。正常产后3个月或第一次月经后3-5天,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6-12个月方可放置宫内节育器,剖宫产术后3年内禁止妊娠。

1.5.3 产后42天指导产妇去做产后健康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及妇科检查,了解哺乳情况,同时给婴儿做一次全面检查。

1.5.4 指导新生儿预防接种。出生24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30天后去社区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

2 健康教育的方式

2.1 口头教育:在临床健康教育中,语言教育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对那些文化水平低,适用于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反复讲解,加深记忆。

2.2 书面教育:孕妇入院作入院宣教时就将相关知识,如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哺乳姿势等书面资料宣传手册发放给产妇及家属阅读。

2.3 示范教育:针对乳胀的产妇、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等常见问题进行标准化示范和指导,使他们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2]。

2.4 产后访视:产后3日、14日和28日分别3次产后访视或电话访视,了解产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

3 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宣传科学的保健知识,提高了产妇保健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掌握了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科学育儿等知识,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巩固了爱婴医院成果,有效促进了母婴健康,减少产褥期产妇的再次住院率,有效防止新生儿常见病的发生。

4 总结

健康教育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完善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为产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赢得了尊重和信赖的同时,也是护士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树立现代护士新形象[3]。健康教育加强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了服务语言和服务行为,提高了医院的满意度,促进了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总之,在更新护理观念、开展整体护理的今天,护士运用自己所具备的知识,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教育,使他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4]。通过对产褥期健康教育,我们将优生优育落实到了实处,为我国2020健康中国奉献了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廷忠,郑健中主编.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

[2]吕姿之主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

篇4

对住院产妇实施产后保健知识和新生儿保健知识的教育,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弈,也是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为完全实现健康教育的日标,产后健康教育除需对产妇本人实施外,还应对产妇的家庭护理人员实旋健康教育。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发现受教育者因身份和文化程度的不同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有明显差别,并因此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此对所有参加健康教育的人员进行“健康知识需求调查”和实施健康教育后“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5~2007年间参加产后健康教育的产妇2342人,产妇的丈大1630人,产妇的婆婆或母亲1753人,共计5815人。其中产妇及其丈大全部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婆婆或母亲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l2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41人。

1.2 方法每周两次组织产妇及其家属参加产后妇女儿童保健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观看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2)讲授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曰常护理和产褥期心理保健;(3)现场咨询;(4)发放妇女儿童保健知识宣传资料。授课时间为1.5~2小时/次。

每次授课完毕发放“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利“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表”,要求参加学习者当场独立填写后回收。健康知识需求调查采取先列举出课堂讲述的五项内容,由答卷者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进行填写,最后算出需求率;核心知识知晓率洲试办法为:在每项授课内容中选出1~3点重要知识点共10条,能正确同答8条以上算合格。最后将全年合格人数比参加培训的该类人员总数即为该类人员的核心知识知晓率。

2 结 果

见表1、表2。

3 结 论

3.1 对健康知识需求的欲望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由表1、表2提供的信息得知:产妇本人由于对健康教育的所有内容都有浓厚的兴趣,经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都比较高。丈夫由于受我国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心理护理知识需求率不高,而对新生儿生理特点及异常情况处理和儿童保健要点等知识却有较高的需求,表现到培训后各项内容的核心知识知晓率有明显的差异。婆婆和母亲则由于文化、身份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除对直观讲授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录象内容有兴趣并乐于接受外,对其他几项内容均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培训后核心知识知晓率仍很低,无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标。

3.2 产后健康知识教育必须根据不同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重点讲授不同的内容产后健康教育内容涉及产妇的保健和新生儿保健,要实现目标往往需要家庭中的多人配合。因此要求家庭中的相关成员都麻掌握有关的保健知识。若在健康教育时将所有相关家庭成员集中一起同时讲授所有,往往会因兴趣、文化水平的差异和内容混杂而难以令所有人接受,致使讲授后核心知识知晓率太低。无法实现健康教育的日的。若将产后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分解。根据各类人员的兴趣、文化特点和在产后保健中可能承担的工作分别进行教育,就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对婆婆进行产后健康教育时,仅重点介绍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产褥期日常护理知识,简单介绍产褥期心理。同时讲授时针对婆婆等的文化特点尽量少讲理论多讲实例,多采取提问的方式。如讲产妇的休养环境时询问其家庭居住条件,讲产妇饮食时询问饮食习惯、传统做法等,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而新生儿生列特点利异常情况处理,儿童保健要点,产褥期心理及护理等知识由于内容比较抽象,且非日常护理所必须,则详细告知产妇及其丈大,以期在遇到问题时能顺利解决。

篇5

关键词:社区产后访视;护理体会

产褥期是母婴疾病高发期,社区护士进行产后访视,为产妇及家属提后康复,新生儿喂养,及预防保健知识,及时发现母婴健康问题。访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10月~2013年9月在省市级医院住院分娩,产后在西湖区西溪街道所属各社区产后休养的256例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及护理服务。产妇年龄为21~40岁,其中初产妇242例,经产妇14例;顺产129例,剖宫产及阴道助产127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8例,高中(中专)66 例,大专以上 172 例。

1.2 方法

1.2.1产后访视人员的要求 指定接受过社区护理岗位培训和计划免疫、母婴保健培训,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丰富的健康教育经验、优良服务态度、良好沟通能力的专职护理人员为产后访视人员。

1.2.2 产后访视时间的安排 产褥期到产妇家中访视3 次,第 1 次于出院后 3 d内,第 2 次于产后第 14d,第 3 次于产后第 28 d,必要时随时上门服务。

1.2.3 产后访视物品准备 访视卡、体温计、听诊器、护脐带、消毒液(如 75% 酒精、0.5 % 碘伏)等 。

1.2.4 产妇方面访视内容 ①评估产妇生命体征、精神状态、休息、饮食、睡眠、大小便及全身感觉等情况。②检查的胀满程度,乳汁分泌情况,局部有无红肿、硬结,有无皲裂或内陷。③检查外阴有无红肿、腹部或会阴伤口愈合情况。④检查宫底下降程度判断复旧是否良好,局部有无压痛;观察恶露的量、色、味。⑤评估产妇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⑥评估产妇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抑郁及产妇的支持系统(丈夫、家人的关心帮助情况)。⑦评估产妇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舒适。

1.2.5 新生儿方面访视内容 ①观察新生儿面色、皮肤、颈部有无包块,生殖器有无畸形、脐部有无感染和出血、脐带是否脱落。测量体温、呼吸、心率、体重、身长、头围。②了解喂养方式、观察新生儿吸吮情况、询问大小便次数、颜色和量。评估哭声、睡眠情况。③评估新生儿的家居环境是否安全舒适。④了解预防接种情况(乙肝、卡介苗)。

2结果

见表1,表2。

3讨论

3.1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向产妇和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母乳是婴儿最天然的营养食品,它经济、方便、科学、有效、抗菌又营养丰富,且易被婴儿吸收[1]。对乳汁不足的产妇,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多进食肉、禽、鱼、蛋、豆制品。对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指导哺乳前湿热敷并按摩,以刺激泌乳排乳,婴儿饥饿时先吸吮有缺陷的一侧,哺乳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同时指导产妇做伸展练习法[2]和吸乳器定期吸引。婴儿吸吮时切忌使用橡胶,以免引起错觉给吸吮成功带来更大的困难。可用吸乳器抽吸或手工挤奶的方法挤出乳汁,然后用小勺喂养,但在喂养前必须让婴儿先吸吮母亲的。对乳汁淤积,胀痛的产妇,指导产妇增加哺乳次数,哺乳前湿热敷3~5min,随之轻柔按摩,手以"C"形握住,先往胸腔压,再以大拇指和食指压住乳晕,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软化,使婴儿正确含接和大部分乳晕,以便有效地吸吮[3]。喂哺时先喂乳胀明显的一侧,因为饥饿的婴儿吸吮力量最强,利于吸通乳腺管。对皲裂的产妇,哺乳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哺乳时让婴儿口唇包裹整个和部分乳晕,在哺乳结束时不要从婴儿口中猛力将生硬拉出,轻者可继续哺乳,注意的清洁,保护创面。严重者采用玻璃乳罩或橡胶乳罩间接哺乳或将乳汁挤出用小勺喂养婴儿,使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息。

3.2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产妇产褥期生活质量 产褥期是产妇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由于照顾新生儿的经验技能不足及受错误思想观念影响,有的产妇月子里不洗澡,产后恶露刺激又注意会阴清洁,不能经常更换卫生巾,导致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有的产妇由于室内不通风,活动少,饮食不均衡,产后抵抗力低,易患感冒;有的产妇进食蔬菜太少加上喝水少、活动少易发生便秘、痔疮;有的产妇因担心家属或他人照顾不好新生儿而担心焦虑,事事操劳。因此,社区护士上门产后访视时应予以耐心开导,针对产妇的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必要时请心理医生上门心理辅导。对产妇及家属作如何科学做月子进行健康宣教。教会产妇和家属饮食调理、个人卫生、康复锻炼、照顾新生儿的方法和技巧。

3.3产后访视有利于提高照顾新生儿的能力 新生儿抵抗力低,如果照顾者经验不足易发生窒息、肺炎、脐部感染、臀红、鹅口疮、面部湿疹等问题。①窒息的防护指导:新生儿包裹不要太严实,尽量多露出头颈。睡觉时睡婴儿床,不与成人共一个被窝。每次喂完奶后,竖抱起新生儿轻拍后背,即可把咽下的空气排出来,且睡觉时应尽量采取头稍高右侧卧位,以预防溢乳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侧卧位,可预防奶汁误吸入呼吸道并由此引起的窒息。为了防止宝宝头脸睡歪,应采取这次喂奶后右侧卧位,下次喂奶后左侧卧位,这样要比仰卧位好,且可避免误吸奶汁到呼吸道的危险发生。若发生呛奶,应立即采取头俯侧身位,并轻拍背,将吸入的奶汁拍出,并观察新生儿的面色、口唇有无紫绀,有无痛苦表情。如情况危急应立即就医。新生儿沐浴应在哺乳30min~1h后才能进行。②脐带脱落延迟与护理。脐带正常情况下1w便可脱落,访视中若发现脐带脱落延迟情况,应分析原因是产妇及家属护理不当、局部潮湿不易干燥,还是脐带粗大,结扎位置太高等。访视中应叮嘱产妇产后2~3d 脐带每日需要用 PVP碘棉棒擦脐窝、脐周2次,与脐带残端接触的衣物、尿布等必须保持洁净、干燥,发现潮湿要及时更换。要特别注意避免大小便污染。如一周后脐带未脱落,应当剪脐以便伤口早日愈合。脐窝结痂后,务必等它自行脱落。痂皮脱落后,如果脐窝处有少量浆液状分泌物,可以每天用PVP碘擦洗。③新生儿红臀、湿疹的护理。新生儿红臀、湿疹原因为尿布洗涤不当或更换不及时、包裹过紧过厚及室内温度过高等。护理时应注意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次大小便后臀部予温水清洗,用软毛巾拭干,涂抹护臀霜,严重者可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或湿润烧伤膏涂患处。勤换尿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室内高温潮湿。④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产后2~3d出现全身皮肤发黄,头面部、颈部、躯干、腿部及口腔粘膜比较明显。5~7d达高峰,10d左右逐渐消褪。若黄疸程度深、范围广或持续半月不退或退而复出应怀疑病理性黄疸,建议让患儿及时就医。对生理性黄疸指导产妇增加喂哺次数,促进胆红素排泄,对于母乳性黄疸,需要暂停母乳喂2d,1w后黄疸症状无明显减轻者,建议及时就诊[4]。

3.4产后访视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角色的认同,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社区护士在产后访视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判断和处理需要多方面的医疗知识:如产褥期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和新生儿喂养、护理及病情观察,疾病的预防康复等知识,需要社区护士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社区护士对这些问题的把握和理解,有利于提升社区护士角色的认同。同时,也能得到产妇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产妇及家属对社区护士的满意度。

4 体会

4.1开展社区产后访视工作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产后访视可以看作是医院住院分娩的延伸,使产妇和家属逐渐适应生产后的家庭变化,通过产后访视教会产妇和家属科学的饮食,康复锻炼,个人卫生、新生儿合理喂养,预防接种和计划生育知识。及时发现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减少产妇和新生儿的患病率。

4.2社区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是保证产后访视成功的重要前提。社区护士应有较高的礼仪修养,社区护士深入家庭与产妇和新生儿密切接触,不但要衣着整洁,还要注意洗手戴口罩,患呼吸道感染和皮肤炎或其他不宜与产妇和新生儿密切接触的疾病期间可换她人上门。上门服务时应热情礼貌,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各项操作严格按流程和规范执行,注意细节和人文关怀,重视心理护理,赢得理解和信任。

4.3社区护士丰富的医学知识是产后访视成功的关键。随着社会发展,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社区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护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群众健康保健日益增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邓宝平,邱彩凤,张秋霞.孕期母乳喂养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 求医问药 2011.9(10):509

[2]田中会.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3):725.

篇6

方法:主要针对健康保健教育和母乳喂养两方面进行科学指导,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性医疗操作技术。

结果:患者住院后感觉身体有保障,满意度较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在规定标准范围内。

结论:严格执行母婴同室制度,预防医院感染,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降低护患纠纷,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母婴同室护理感染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122-02

妇产科内产妇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新生儿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两者都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使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产妇早日恢复到产前水平,消除新生儿的安全事故隐患,我院针对以往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在制定并实施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文将对这些措施做详细报告。

1运作程序

采取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都应具备以下条件,产妇无产科并发症,无精神、智力障碍,新生儿无患疾病,双方均无伴传染性疾病。每个房间安置母婴1-3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内立即执行母婴皮肤接触,并且同时帮助新生儿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后2h要执行母婴同室。对于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母婴皮肤接触的执行应在产妇具有应答反应的30min后执行,手术结束后再执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喂养的执行标准是按需进行母乳喂养,奶瓶和配方喂养方法予以取消。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严格执行一婴一巾一盆一消毒,主要责任护士要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包括口、眼部、脐部和臀部护理,还要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新生儿喂养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以使家属能够对婴儿进行正确喂养和护理。

2母婴同室的护理管理分析

2.1对产妇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产后产妇个人卫生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产妇产后要经常更换恶露垫,保持会清洁。在术中实施过会侧切的产妇睡觉时要采取侧卧位,侧向侧切伤口对侧,避免恶露对伤口的污染。产褥期内,产妇的被褥要勤洗勤换,内衣裤要使用较为宽松的棉质布料,每天进行换洗。每餐后要使用温开水漱口,保持每天刷牙,但是注意刷牙力度。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后尽量洗头和梳头,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注意营养调理。

在我院住院的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育儿知识相对缺乏。有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呈现出过分担心,对婴儿表现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产生怀疑,认为是病态而感到紧张不安,更有甚者不敢对婴儿实施护理,比如换尿布、换衣服等,上述现象属于产妇没有完全进入母亲角色。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和产妇交流沟通,向产妇讲解婴儿相关生理常识,如生理性黄

疸、新生儿饥饿时啼哭反应、新生儿出生后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等。除此之外,要在新生儿哺乳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比如新生儿哺乳的姿势和事件,在哺乳后要轻拍婴儿后背以排气防止出现溢乳;要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一哺乳姿势可以预防婴儿呛咳及窒息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正确、及时的指导,帮助产妇尽快完成自身母亲角色的转变。

2.2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要注意对室内的消毒,每日要进行室内通风,保持适度温度适宜;医护工作要相互协调,集中进行,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婴儿啼哭,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对患病新生儿护理要细心,每日测量其体温、体重并详细记录;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较为困难,护理人员要合理选择血管,提升穿刺技术水平,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新生儿期的皮肤护理很重要,细嫩的皮肤容易擦伤导致细菌感染,每日给新生儿洗澡时动作要轻柔,头颈部和腋窝处要保持清洁,不易清洗掉的胎质要用棉签沾取植物油轻轻揭掉;大小便后要注意对婴儿臀部的清晰,可预防“红屁股”发生。对新生儿实施定时晨晚间护理,污湿床单要及时更换,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及家属婴儿尿布的选择和使用,保证产妇及家属对婴儿的护理达到高质量水平。

2.3母乳喂养。产妇的要经常擦洗,保持其干燥清洁。分娩后进行第一次哺乳要尤为注意,首先要用温开水及温香皂水对和进行清洗。切记不能用酒精类物品擦洗,否则会引起局部皮肤皲裂。处如果有痂垢,要首先用油脂将其浸软,然后再用温开水进行清洗。产妇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促进乳汁畅流。每次哺乳前都要用温开水对和进行清洗,并对进行温柔按摩,刺激泌乳反射。在哺乳时,使新生儿将内乳汁吮吸干净,如果乳汁充足吮吸不完,产妇要使用吸乳器将剩余乳汁完全吸出,否则会使乳汁淤积,对乳汁正常分泌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引起乳腺管阻塞导致双侧大小不一致。哺乳前对进行热敷,促使乳腺管通畅;两次哺乳间隙要对进行冷敷,可减少局部的充血和肿胀。

2.4环境管理。孕妇在入院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对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比如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必须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的知识培训,教会产妇在接触婴儿前要自觉清洗双手。没有在我院进行检查的产妇,责任护士要负责对其进行培训知识补课。

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对其进行指导,宣传院内感染知识的预防措施。保持医疗服务人性化、医疗服务流程温馨化,真正把医疗标准和科室制度和护士本人的个人行为融合在一起。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探视人员和护理人员进入病室都要洗手。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要加强对新生儿脐部、眼部、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在进行检查和护理工作前,切记要进行有效的手部消毒清洁。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换下的污染巾要及时处理,接触患者分泌物和血污的辅料等杂物要及时送焚烧炉进行焚烧。

母婴同室的执行,更加注重了入院宣教和母乳喂养等的指导,有利于健康保健教育的加强。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降低了母婴之间的病互率。高质量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心理承受力,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以尽快转变自身角色,投入到对新生儿的照顾中去,促使母婴健康出院。

参考文献

[1]郭燕红.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24

篇7

【关键词】 孕产期;母婴健康教育;产褥期;保健能力;护理能力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22-02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各器官(除乳腺)恢复至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规定为6周。健康教育是指根据不同人群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促使人们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或增强对一般疾病的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母婴健康教育包括孕产妇的健康保健和新生儿的健康保健,一般有:产妇的血压、全身状况、伤口愈合状况、子宫收缩状况、恶露状况和检查,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常见病预防等。这些知识能提高产褥期孕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和护理婴儿的能力,降低母婴的患病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进行分娩的254例孕、产妇,年龄在21-42岁之间。128例为初产妇,126例为第二胎,45例有过一次流产,31例有过两次流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7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和孕周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健康教育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不同时期的孕妇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妊娠分为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和妊娠晚期,按照妊娠阶段分组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分为妊娠、分娩和产后3个不同阶段。

妊娠期健康教育包括其生理特点、孕妇营养、心理保健等,孕期会出现食量增加、容易困乏、心理紧张等情况,很多初产妇妊娠时缺乏经验,不知如何调理自己身体。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孕妇进行合理饮食、作息,加强孕期的保健,预防便秘、水肿等现象的发生。

分娩期健康教育包括分娩的生理过程、宫缩性阵痛的性质、分娩过程中如何进行各项动作、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和减轻疼痛以及不适的方法等。分娩前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进入待产室后,给孕妇详细讲解分娩过程和分娩技巧,给予心理指导,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对于分娩后的产妇,尽量保持母婴同房,尽早帮助其进行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使产妇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加深对新生儿护理的知识,自我护理包括合理营养、适量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伤口的护理、恶露的护理、的护理、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喂养和注意事项、新生儿大小便和分泌物的护理、新生儿预防接种指导等。

产后的健康教育包括如何进行产褥期护理、母乳喂养、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母婴常见病预防及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并由负责的护士在产妇出院后第7天、第42天道产妇家中访视,给予指导的同时记录产妇自身和对婴儿的保健护理情况。

1.2.2 对照组 对照组仅仅在产前检查时讲解基本的孕产期健康知识,分娩时采用常规的产程护理方法,包括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胎心变化、观察宫缩时间和强度、注意外阴的清洁、饮食护理等。出院后第7天、第42天到产妇加中随访,记录母婴保健护理情况。

2 保健护理能力评价指标

保健护理能力包括:合理休息和睡眠、合理饮食和活动调节能力,产后卫生保健和避孕知识掌握情况,母乳喂养能力、新生儿护理能力,母婴常见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等。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观察两组产妇的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总分为30分。

3 结 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产褥期保健护理能力平均分分别为26.82分和20.12分,P

4 结 论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各器官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产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对产褥期保健护理知识的掌握对母婴健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母婴的患病率,促进产妇身体的早日恢复。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营养丰富而且易消化吸收;含有天然的免疫物质,能帮助婴儿抵抗疾病;清洁卫生,可以防止许多人工喂养的并发症;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妇患乳腺炎和乳腺癌的危险。产褥期新生儿和产妇患病的概率较大,加强保健护理和母乳喂养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燕,孙利环.健康教育对产褥期保健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381-382.

篇8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前、产时保健服务的延续。通过产后访视,指导产妇做好产后保健和婴儿保健。在产后访视过程中能发现产褥期存在的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产褥期保健常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产妇的身心恢复和婴儿的健康成长。

1资料与方法

2010年四季度~2011年三季度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范围的产妇513例,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进行产后访视。其中第一胎353例(69%),第二胎160例(31%),阴道分娩283例(55%),剖宫产230例(45%),平均年龄28周岁。

1.1人员素质要求:从事产后访视的妇保、儿保人员应具备独立的工作能力、精湛的业务技能、优良的服务态度以及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1.2产后访视时间安排:按照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在产后3-7天、14天、28天各进行一次免费访视。

1.3产后访视内容:①产妇方面:了解产后一般情况。做好母乳喂养指导,产妇饮食与活动指导,恶露观察指导,伤口护理、护理,指导如何测量体温,如何观察产后并发症等问题,指导产妇开展产后锻炼,做到劳逸结合。但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及久蹲,以防止子宫脱垂,指导哺乳期如何采取避孕措施等。②新生儿护理方面:指导产妇进行正确母乳喂养,指导产妇以及新生儿沐浴、抚触等技巧,并告知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培养其科学育儿观念。

2产后访视在产褥期保健中的作用

2.1产后访视时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方法的指导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产后访视人员通过访谈,了解母乳喂养不成功的原因并开展技术指导。针对乳汁量少的产妇告知要多食汤水,增加吸吮次数,吸吮时衔接要紧密;针对皲裂、疼痛等原因,教会产妇保护的方法,并对少数内陷者予以纠正;对发生刺痛者,告知要及时排空,并教会产妇挤奶的方法,以及宣传多哺乳姿势有助于的排空。通过认真宣教和实际操作,让人们逐渐认识和接受母乳喂养,促进了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2.2指导产褥期保健促进母亲产后康复:产褥期容易发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恶露异常、伤口愈合差等问题,通过产后访视帮助产妇及家属认识疾病,及早发现产褥期影响母亲身体的健康问题,给予早期处理。

2.3指导新生儿护理,预防新生儿疾病发生:教会家属新生儿脐带护理的方法,帮助观察和判别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湿疹、呕吐、尿布皮炎、脐带异常等问题作出医学指导,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2.4纠正传统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产后访视可帮助产妇建立科学营养观和正确育儿观,纠正月子期间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的传统习俗,除了宣传多进食汤水类富含蛋白质类食物外,还告诉产妇月子期间要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类食物,做到饮食多样,营养均衡。

3讨论

产访过程中我们发现访视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取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是成功产后访视的第一步。对陌生人心存戒备是人性的本能,访视人员展现笑容通常会让服务对象更容易接受。拥有专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更能获取产妇的信任。

在作产后访视前要对访视内容作一个计划,在访视时对访视内容作简短的记录,避免遗漏一部分访视内容。对于传统不良健康习俗类似于月子期间不刷牙的观点不纠正者,可采用一些牙科宣传资料或者牙模型来宣传不刷牙的危害。把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提升到健康促进的层面。

产后访视时要特别重视初产妇产后健康教育,初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缺乏,沿用传统坐月子方法使产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通过产后访视健康教育可普及科学卫生保健知识,使产妇走出传统坐月子的误区。同时提高了产妇自我护理技能,降低了产后并发症。

3次不同时间的产后访视内容有所侧重:对第一次重点了解产后一般情况、恶露观察指导、母乳喂养指导,第二次重点了解产妇伤口愈合情况、新生儿黄疸消退情况及脐部护理指导,第三次重点了解产妇恶露持续情况、新生儿体重增长情况、预防接种及儿童系统管理宣教。

产后访视是孕期、产时保健的延续,更是孕产妇保健与婴幼儿保健的过渡。通过产后访视建立联系卡,介绍产妇、新生儿42天检查,并指导婴幼儿4∶2∶1体检和预防接种的程序,提高了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和预防接种率。 参考文献

[1]贺荣.产后访视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0):1591

[2]张艳玲.产后访视在产褥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76

[3]李春梅.产后访视-社区医疗保健的重要一环[J].医学信息,2011,24(5):2717

篇9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我团疾控中心自1995年以来,开展了居住在我团辖区内所有产妇、新生儿产后访视服务,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产后访视工作在深入社区,进入家庭,拓宽了妇幼卫生服务领域,加强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在多方面发挥这明显的作用。

1 做法

1.1九0团疾控中心设立专职产后访视人员1名及全团9个农业单位的9名连队卫生员为访视人员,负责全团辖区内近一万人口的新生儿、产妇的产后访视工作,产后访视率通过各位访视人员的多年辛勤工作,不断努力,逐年在提高,现在新生儿及产妇的产后访视率已达到100%,专职产后访视人员为正规妇幼卫生专科毕业,9名连队卫生员也都是医疗专业毕业,在上岗前接受过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创建“爱婴医院”课程培训,“母乳喂养知识和技术”训练等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

1.2建立联系信息及反馈制度,各连队卫生人员及时掌握本单位近期到预产期的孕妇人员,随时了解分娩产妇情况,及时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并将产妇产褥期和新生儿访视情况及指导处理意见及时登记在《兵团母子健康手册》上,作为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重要依据。

2 作用

2.1巩固“母乳喂养”成果,母乳喂养率的提高不仅需要在孕期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而且需要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产妇出院后还需要大量的后续措施来巩固母乳喂养的成果,产后访视人员要具备医疗、预防、护理等医学专业知识,并具有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对产妇在哺乳期的营养,护理、泌乳、哺乳姿势等均能给于正确指导,同时督促家属支持产妇实行母乳喂养。产后访视人员在母、婴产后42天左右进行全面检查及,与儿童保健系统管理4.2.1体检相结合,构成九0团社区母乳喂养随访支持网络组织,在巩固和促进母乳喂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2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产妇在产褥期,儿童在新生儿期均处于特殊的生理、心里状态,是社区保健服务的重点对象,产后访视人员能深入社区,进入家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衣着、膳食营养、母乳喂养、产妇自身保健、计划生育知识、新生儿护理等方面作出指导和具体处理,满足了我团社区居民的基本保健需要,为我团辖区内居住的居民提供了方便、快捷、质优的基本卫生服务深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宽了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域。

3 提高妇、幼保健两个系统管理率

3.1产后访视是在孕妇孕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可以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恢复情况。

篇10

关键词 社区 产后访视 妇婴保健 护士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4-0058-04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ommunity postpartum interview

YANG Yan

(Pux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9, China)

社区产后访视是医护人员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对母婴的健康状况进行回访的一项工作,是母婴应享受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权利,也是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社区产后访视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社区产后访视的重要意义

1.1 对产妇健康的积极影响

以往众多的临床研究,无论是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还是进行实验组与观察组对照研究都证明[1-2],产后访视是产褥期产妇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降低产妇产褥期发病率。社区产后访视对产妇的心理情绪的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

1.2 对新生儿健康的积极影响

新生儿期生理调节及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窒息、感染等疾病,病死率较高,约占婴儿病死的1/2~2/3,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研究证明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病情,明显降低新生儿口腔黏膜感染、脐部感染、黄疸、红臀、湿疹发病率[2-3]。

1.3 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乳是婴儿尤其是6个月以下婴儿最适宜的食品,母乳喂养是喂养婴儿最自然、最科学、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有研究显示,社区产后访视对提高母乳喂养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林伟清[4]对240名产妇进行实验组与观察组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产后访视的实验组的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1.4 有利于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普及

产后访视可提高社区居民对母婴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居民的母婴保健意识,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自助自护方式。临床调查证明[5]有产后访视的产妇对产褥期卫生、母乳喂养、添加辅食、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的知晓率比无产后访视的产妇均有明显提高。

2 产后访视的社会效益

2.1 减轻产妇及家庭的负担

产后访视使产妇、新生儿大部分的常见问题由访视人员上门给予指导解答,使产妇及新生儿在家中直接得到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减少了外出就诊的困难。

2.2 体现护士的社会价值,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

护士运用正确的交流技巧融洽了与产妇及其家人间的关系。并且用知识和技术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专业性保健护理服务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和信任,从而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地位。通过产后访视,还能够及时了解到产妇对医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以真诚的服务感动产妇及其家人,让其满意,拉近了居民与社区医院的距离,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满意度。

3 国内产后访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访视率存在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产后访视起步较晚,各地区的工作进展参差不齐,部分地区仍存在拒绝访视现象。有调查报道2000年产后访视率为98.0%,但同时也有报道产后访视率为62.9%。最新调查报道产后访视率为76.97%,电话随访占52.80%,拒绝访视占37.89%[6]

3.2 产后访视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有待提高

3.2.1 产后访视工作的方式有待更优化

目前产后访视的方式主要为上门访视,在特殊情况下产妇不接受上门访视只能改为电话访视。国内对产后家庭访视时间和次数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要求3次,分别为产妇出院后的第3、14、28 d。但各省市具体执行情况不同,访视时间和访视次数存有差异。另外,目前每次家庭访视多少时间没有明确规定,访视时间的长短反映了访视工作的质量。有调查发现访视医生每次访视时间平均只为8~10 min[7]。访视时间过短,服务不到位,降低了产妇和家属的满意度。

3.2.2 产后访视内容的标准化、规范化未能得以完全落实

目前国内产后访视内容要求大同小异,主要包括询问和检查,并进行宣教和指导,即“一看、二问、三听、四查、五指导”。但在实际访视中,由于访视医生业务素质较低、访视时间短、访视工作缺乏规范化管理,访视内容与要求有所偏差,因而直接影响了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不能很好地将母婴健康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3.2.3 产后访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尽人意

我国的产后访视工作大都是各医院医务人员的兼职随访,产后访视人员缺乏正规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沟通技巧参差不齐,随机应急能力不强。学历结构、年龄层次各有不同。整体收入低,影响了访视人员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8]。由于没有专业化的随访队伍,访视质量无法保证,甚至还可能存在误诊误判误导的现象。

产后访视服务满意度直接反映了产后访视工作质量,是产后家庭访视工作考核的主要标准之一。而各项调查发现,目前产后家庭访视满意度在33%~93%,各地区的满意度差异较大。不满意主要是认为访视时间太短、对母婴问题解答能力有限、访视人员态度不好、访视时间不及时等[6]。由此可见,目前国内的产后访视工作质量仍令人堪忧。

3.3 产后访视不能满足新时期产妇的需求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产妇心理问题不断增多,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而目前社区产后访视内容中又缺乏有效的产后心理保健及疏导方法。此外,现今女性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也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关注自己产后的健康问题与生活质量。新时期的产妇除了有对常规的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外,还有对心理健康、自身形体恢复、新生儿抚触及游泳锻炼、婴幼儿的预防保健等知识的需求。因此,现行的传统产后访视服务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产妇的需求,应不断更新和拓展。

3.4 流动人口的产后访视工作难落实

流动人口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健康意识相对薄弱、文化程度偏低、经济相对拮据等,造成产后访视落实困难。流动孕产妇的信息化管理尚未完善,一些地区只做到了地区内的孕产妇的信息共享,却未做到地区与地区间的信息交流。所以,一些流动孕产妇发生跨省市的居住地变迁时,便可能失访。

4 对社区产后访视工作的建议

4.1 加强产后访视的认知宣传,提高知晓率和访视率

加大在全国范围内的社区产后访视工作的宣传力度,使人们尤其是产妇们认识到社区护理产后访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积极配合,提高产后访视率,保障母婴健康。

4.2 优化孕产妇的信息化管理

①利用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访视人员可以方便及时地掌握每个孕妇保健的信息,可对孕产妇进行及时、主动的联系,计划和预约产后访视的时间,避免贻误访视。②流动人口纳入三级管理系统,实行“同城化”管理,可以提高产后访视率、预防接种率、儿童健康查体率。今后,对流动人口的产后访视的信息化管理不仅要在某一地区内做到信息共享,还要做到全国范围内地区间的信息共享,以确保流动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保健。③利用计算机网络对高危儿实行区域化管理。淘汰高危儿报告卡、转诊单,代之以网络上报、转诊,使高危儿的管理也更加简易、快捷、科学、人性化,有利于高危儿专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提高其生存质量。④可提高保健资料的利用率。可以对产后访视质量进行评价,以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改进。对于下一年的工作预算以及资金下拨可以用数据来进行统筹。⑤运用电脑软件,建立孕产妇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产院、妇儿医院和社区访视医院三方共同协作,才能提高产后的访视率及访视质量,降低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对异常情况及早采取干预措施,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8-10]。

4.3 优化产后访视内容及方法,促进产后访视工作的规范化

4.3.1 加强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培训,实行准入制

要确保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是提高访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定期考核和实行准入制。增加心理护理知识、产褥期体能锻炼、新生儿常见病异常现象的处置方法、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等知识学习。此外,还应加强对产后访视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关心,提高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社区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

4.3.2 改良产后访视的方法

有调查发现,接受入户访视的产妇生命质量较没有接受入户的产妇生命质量高,单纯电话访视并不能改善产妇的生命质量[11],因此,在产妇及其家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上门访视,而将电话访视作为一种辅助方式,以确保访视质量。在访视时间安排上,传统的产后访视是在出院后第3、14、28 d进行,高危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我们应在切实做好这3次访视的基础上,继续调查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实效性、科学性的访视时间。如有调查报道传统的访视时间安排解决了产妇哺乳最初遇到的问题,后继的指导却很欠缺,而将访视时间调整为产后的第7、28、77 d,明显提高了产后4个月时的母乳喂养率[12]。当然,这一方法得以推广还有待研究商榷。另外,应适当增加每次访视时间,提高访视质量。根据需求调查显示,比较支持的访视时间为30min左右[7]。适当的时间安排,访视人员才能很好地完成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检查、询问、宣教,保证访视质量。产后访视还可采用经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方法,即对产妇预先制定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并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在不同阶段开展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宣教[13]。并可运用该方法,评估产妇及新生儿在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从而提供不同内容或方法的访视服务。

4.4 拓展产后访视的内容

4.4.1 积极推行母乳喂养,强化家庭母乳喂养的指导

在完成常规产后访视的基础上,帮助产妇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产妇及其家属加以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指导。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或乙肝产妇,应指导其做好母婴阻断措施,告知其单纯HBsAg阳性产妇可母乳喂养,“大三阳”、“小三阳”且HBV-DNA阳性者尽量避免母乳喂养[14]。通过强化家庭母乳喂养的指导,从而保障0~6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儿童健康。

4.4.2 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护理,预防产后抑郁症

应当将产妇心理保健纳入常规产后访视中,包括对产妇心理测评、心理咨询。产后访视人员要耐心细致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交流技巧,积极主动地向产妇提褥期健康宣教,提高产妇自护能力、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护理技术,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以轻松愉快、稳定平和的精神状态度过产褥期。另外,应建立产妇的支持系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产妇焦虑、抑郁呈显著负相关[15],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鼓励家庭成员提供心理支持,关爱产妇,促进产妇的心理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4.4.3 增加其它健康教育内容

指导产妇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体能锻炼,满足现代女美的心理需求。增加产后性生活及避孕知识的宣教,产后性保健服务应针对女性产后性器官的改变对夫妻双方进行指导,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和谐[16]。增加儿童预防保健知识的宣教,提高儿童疫苗的接种率,鼓励家长对儿童进行规律的体格检查,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④开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的指导工作,使产妇及其家人更好地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及技能,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另外,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个体产生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产后访视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

4.5 构建社区产后访视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拟定的社区访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产后访视质量评价指标,使其体现目的性、导向性、科学性、代表性、敏感性、客观性和可获得性原则[17]。结合专家咨询结果,构建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的社区产后访视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从而提供满足社区产后访视护理期望的服务,保证社区产后访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友霞. 社区产后访视的实施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25(12): 244.

[2] 费秀英. 社区产后访视对母婴健康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31): 4501-4502.

[3] 陈小菊, 吴玉华, 许梅莲, 等. 产后访视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34): 57-58.

[4] 林伟清, 钟美英. 产后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 社区医学杂志, 2012, 10(22): 32-33.

[5] 刘立新, 刘胜全, 董鑫. 社区产后访视在促进母婴健康中的作用及访视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 14(25): 342-343.

[6] 岳廷棉, 朱丽萍, 李莉, 等. 社区产后访视服务现状调查及分析[J].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0, 5(1): 269-270.

[7] 杨朝, 章炜颍, 章蓉. 杭州市四季青社区产后访视质量及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21): 1784-1785.

[8] 曾红燕, 陈晓红, 刘保华, 等. 关于对深圳市罗湖区社区产后访视人员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 6(15): 75-77.

[9] 刘东梅. 产后访视中体会健康教育的进展与不足[J]. 包头医学, 2012, 36(2): 119-120.

[10] 蒋月琴. 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32): 326.

[11] 齐玉梅, 王生锋. 产后访视提高产褥期妇女生命质量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7): 2441-2442.

[12] 钱慧珍. 不同的产后访视法对母乳喂养作用的比较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08, 24(18): 2795-2796.

[13] 彭妃.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后访视的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3): 320-321.

[14] 周丽清.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产妇喂养问题研究现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2): 172-174.

[15] 谢小华, 洪普, 莫海燕, 等.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产后康复影响的研究[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05, 8(4): 238-241.

[16] 宫巧红, 王 斌, 唐高红, 等. 保健服务对产后性问题影响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8): 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