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时间:2023-11-30 17:4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纺织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1

【关键词】纺织产业;出口;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的纺织产品出口市场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应该说,长期以来,我国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纺织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同时从这些国家和地区进口大量的高科技含量的产品,纺织品的出口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依存度很高。随着国际出口新形势的发展,我国在纺织产业出口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进纺织产业出口的良性发展,已成为当前业内普遍关注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分析了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纺织产业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工作有所借鉴帮助。

一、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贸易争端出现比较频繁。

可以说,我国自从WTO后,纺织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逐渐打破了全球纺织产业的市场、利益格局,因此国际社会对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制造了大量的反倾销障碍。很多国家纺织产业界要求延长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甚至一些国家至今仍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对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快速增长,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致使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额大幅下降,我国纺织产业正逐步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焦点。同时,虽然我国的纺织产业在出口方面存在一定的价格优势,但大部分纺织产业的劳动力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在进口国当前比较严格的“劳动壁垒”政策下,我国的纺织产业出口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挠。

2、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

目前,虽然我国的纺织企业规模发展日益增大,但是企业的自主生产性还不够强。多数纺织产业都以大量加工为主,缺乏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这就导致我国纺织产品在中、低档产品市场有优势,而利润率和附加值都比较低。大部分纺织企业的出口以定牌、贴牌为主,只是赚取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自主品牌的纺织产品所占比例很小,企业不能自主设计、开发出适合出口的产品。

3、企业品牌竞争力比较差。

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原因,我国的纺织产业企业的出口出现了最大利空。由于由于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又导致企业出口成本增加,就在更大程度上削减了企业出口利润。以我国的山东省为例: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相对比较丰富,纺织工人的成本相对较低,但从目前来看,省内缺乏过硬的知名品牌企业,如何提升品牌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争取更大利润、创造更多价值,还是今后一个时期纺织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4、纺织企业生存环境不佳。

目前,我国的纺织企业处在比较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部分龙头企业的生产模式呈现立体化,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出口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而一些中小纺织企业在原材料等配套资源上要承担较高的价格,久而久之便失去自身生存根基。比如:山东潍坊的一些中小纺织企业,多数都是由于失去竞争优势而导致倒闭。所以,政府部门只有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在扶持政策上对中小企业予以倾斜,才能在根本上促进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

二、解决我国纺织产业出口问题的对策措施

1、制定严格行业标准,引导市场稳定发展。

我国的纺织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行业标准,切实加强纺织行业自律,要成立行业协会,引导纺织企业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社会责任体系的认识和把握,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素质,以便维护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利益。要着力建立纺织产业检测机制,针对近年来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及反倾销政策,建立起纺织产业的监测系统,及时重点纺织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引导我国纺织企业对市场前景和发展方向有准确的认识。同时,要注重强化我国纺织产业市场和国外的合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水平,不断扩大纺织产业市场的交易渠道。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出口结构。

我国的纺织企业要向发展壮大、占领国际市场,必须进一步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由于当前国际市场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期,更加注重技术、知识、服务等贸易要素的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的纺织产业要摈弃“模仿”,学会“创新”,逐渐走出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路子。可以说,创新纺织产品可以带来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产品,逐步降低用工时间,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目前,我国的纺织产业开发设计能力不足,只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增加高档纺织产品的出口比重,才能使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完善,推进纺织行业的良性发展。

3、推进纺织产业升级,着力完善产业体系。

一方面,要着力推进纺织产品的多元化,通过逐步提升产品档次,来实现产业升级。针对当前我国纺织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现实情况,要积极学习、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纺织技术成果,加大自主研发力度,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导纺织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实现从低端市场到中高端市场的突破。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行贸易方式多元化,针对当前我国纺织产品出口贸易摩擦、贸易壁垒较多的现实情况,相关企业要采取多元化的贸易方式,通过在欠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实现由出口产品到出口产品、技术输出并存的转变。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可以利用欠发达国家的原材料及劳动力,还可以有效的增强品牌战略、避开贸易壁垒。

4、建立纺织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要进一步加快产业重组步伐,建立有一定实力的产业集群,逐步提高纺织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可以说,纺织产业只有实现规模经营,才能发挥出低成本的优势。当前,我国的纺织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行业分工程度低,同时也存在东部地区集中纺织产业发展快的地域性,将纺织行业有针对性的进行区域转移,可以充分发挥西部资源优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以山东省的一些企业为例:淄博淄川的鲁泰A是全球最大的色织布生产商,产品80%以上出口。山东的很多中小纺织企业在鲁泰A上市公司的带动下,不断优化结构调整,增加特色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增强,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竞争实力的纺织集群。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做好新形势下我国的纺织产业出口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相信,只要广大纺织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能够认识到当前我国纺织产业出口存在的贸易争端出现比较频繁、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不强、企业品牌竞争力比较差、纺织企业生存环境不佳等问题,进一步制定严格行业标准,引导市场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推进纺织产业升级,着力完善产业体系,进一步建立纺织产业集群,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就一定能够推进我国纺织产业出口科学、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燕.纺织服装业“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8-13.

[2]严春瑜.从中美贸易摩擦看中国外贸战略的转变[J].法制与经济,2006(04):52-53,60.

[3]孙雪梅.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形势及其战略调整[J].商场现代化,2006(01):

19-20.

[4]梁亚林,乔婷.微利时代的纺织业如何持续发展[J].纺织器材,2007(01):59-62.

篇2

关键词 家蚕血液型脓病;防治;存在问题;对策;安徽旌德

中图分类号 S88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73-01

家蚕血液型脓病俗称“节骨蚕”,属家蚕病毒一种,是目前旌德县养蚕生产中最常见、最难防治和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并已成为该县农民养蚕致富的一大障碍。针对上述情况,笔者结合入户调查和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分析当前旌德县蚕区在血液型脓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 存在的问题

1.1 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存在“无病不防、有病乱喂药”的习惯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在家从事蚕桑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受体力和接受能力影响,一些人觉得养蚕各项工作很累,想图省事,认为蚕前、蚕中和蚕后是否消毒无关紧要,有蚕病发生时喂点药就行。但是血液型脓病传染性强,在生产上大多在5龄中期以后发生,且目前还没有治疗此病的特效药。因此,稍有不慎就会讯速蔓延,给蚕茧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如2004年旌德县秋蚕血液型脓病大面积发生就充分说明了这点。

1.2 病蚕、蚕粪和旧簇处理不当,饲养环境恶化

当地部分蚕农对病蚕、蚕沙和使用过的簇具处理方法极为不当。如发现脓病蚕不及时捡拾,任其乱爬感染其他蚕或乱丢喂鸡鸭;蚕沙到处摊放,甚至直接运到桑园;对用过的簇具不经处理任意堆放。这样往往导致脓病病毒到处泛滥,形成“季季养蚕,季季感染”恶性循环现象。

1.3 不良的饲养环境和粗放管理影响蚕儿体质

由于近些年来,气候异常,蚕儿在喂养中常遇低温或高温闷热恶劣天气,而农村部分农户养蚕基础设施差,蚕室温湿度调节能力不强,不能确保蚕儿在适宜环境中生长,从而极易引发脓病的发生。此外,饲养管理粗放也是近来造成血液型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大蚕期蚕头密、除沙次数少,喂枯萎叶与蒸热叶以及不注重提青分批和通风排湿等。

1.4 消毒方法不规范,降低了灭毒功效

在消毒防病中,部分农户只是走过场,操作极不规范,特别是蚕前消毒,主要表现在:一是消毒范围只限于蚕室、蚕具,对室外环境不清理消毒,造成蚕室、蚕具消毒后重新受室外病毒侵染[1-2];二是消毒程序颠倒,消毒药品用量及用法不按要求进行,削弱了消毒效果;三是消毒后不进行封闭隔离,家禽畜随便进入,消毒防病只能是前功尽弃。

1.5 不重视桑园管理,桑叶质量下降

在养蚕中,有些蚕农常存在“重养轻桑”思想,认为蚕儿发病与所食桑叶无多大关系,对桑园投入较少,管理不力[3]。一方面是没抓好桑园病虫害防治,致使桑园害虫多,易产野外昆虫与家蚕病毒交叉感染现象;另一方面是施肥少或偏施氮肥、有机肥少,导致桑叶质量下降,蚕儿食后不能良好发育,抗病能力差。

2 对策

针对家蚕血液型脓病病理特性和发生特点,目前对此病的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

2.1 积极宣传

通过发明白纸、出黑板报并结合当前“包村联户”和新型农民培训等形式来向广大蚕农们大力宣传规范化消毒防病的重要性,树立蚕农们“防患于未然”的意识,而且是防治蚕血液型脓病最重要的手段[4]。

2.2 加强蚕前、蚕中和蚕后规范化消毒防病,彻底消灭病源

蚕前消毒是防治血液脓病的一项最关键的环节。要求在养蚕7 d前,对蚕具、蚕室及周围环境进行清理消毒。蚕室要打扫干净,垃圾集中烧毁,并用2%新鲜石灰水泼洒地面。蚕室打扫后清洗后,墙壁最好用20%新鲜石灰浆粉刷。蚕具则必须在清洁的流水中冼刷,置于阳光下曝晒后放入蚕室内进行药液消毒。消毒剂应该用消特灵或含1%漂白粉等广谱型蚕药。消毒后,室内要保持30 min湿润状态。对封密性好的蚕室,可在药液消毒后,用蚕病净或毒消散等烟雾剂熏蒸消毒,这样消毒效果更佳。在养蚕期间,应勤撒新鲜石灰粉。小蚕期可在各龄起蚕和除沙时撒施新鲜石灰粉,大蚕期应坚持每天施新鲜石灰粉,这对抑制脓病发生有较好的效果。在天气晴朗时,可用脓蚕沙新(氧化钙)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或用来喷叶添食防治脓病。大蚕期添食克毒灵、9109或蚕用救命灵对防治脓病有一定的效果。此外,饲养中发现病蚕应及时捡拾放入石灰缸中销毁,不可到处乱扔或喂家禽。每次除沙后,地面要用2%新鲜石灰水或0.3%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蚕沙则集中堆放,待腐后方可作肥料,不能随便撒施到桑园以及摊晒后作饲料,以防病毒扩散污染环境。采茧结束后,蚕具、簇具及蚕室及周围环境要进行清理消毒。具体方法是:蚕具、簇具及蚕室先不进行清洗,应用消特灵对其喷洒消毒,在蚕室中封闭1 d后,再用清洁水清洗干净。蚕具、簇具在阳光下曝晒1 d后消毒封存。蚕室周围用2%新鲜石灰水消毒。若使用的簇具为草笼的则应烧毁,不得留用。

2.3 提倡小蚕共育,注重养蚕基础设施建设和饲养管理

在养蚕户集中和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倡小蚕共育,让养蚕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进行负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物力、财力,还能更好的开展规范化消毒防病工作。对于住所比较分散、不便参加小蚕共育的农户则应搞好养蚕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蚕室气候调节能力。在蚕儿饲养方面要养成进入蚕室勤换鞋、喂叶前勤洗手习惯,并不喂蒸热叶,枯萎叶和不清洁叶等,保证蚕儿吃到新鲜适熟叶。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防止小蚕低温受凉,大蚕高温闷热,同时避免与不良气体接触和吃到有毒物质[5-6]。

2.4 加强桑园管理及病虫害防治,防止野外昆虫的病毒对家蚕传染

抓好桑园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也是防治家蚕血液型脓病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桑园管理要搞好桑树的水、肥管理及耕除。病虫害防治中要突出农业防治,通过各项农业措施,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控;化学防治则重点抓好春季的白条防治和夏季的白拳防治。

2.5 积极开展联防联治,保持蚕儿生长良好的大环境

住房集中的蚕区,在开展蚕血液型脓病防治中,蚕前消毒最好要采取联防联治措施,即全村统一时间、统一用药和统一标准来进行蚕室内外和村内道路消毒,营造蚕儿一个无病源生长的良好大环境。

3 参考文献

[1] 李洪兆.2005年河南柞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浅析[J].北方蚕业,2005(3):88.

[2] 黄爱梅,虞志文.农村原蚕区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江苏蚕业,2005(1):45.

[3] 刘传智.金溪县中秋蚕曝发血液型脓病的原因及对策[J].蚕桑茶叶通讯,1993(2):8-9.

[4] 赵移山.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措施[J].农村养殖技术,1998(9):24.

篇3

关键词:房地产业;竞争激烈;内部控制;改善措施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行业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发展速度,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企业必须着眼于企业内外,从整体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现阶段,企业可以通过细化企业内部分工、提高监督能力等方式来加强内部控制,以此确保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当下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以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房地产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管理意识进行解决。

(一)针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阶层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但目前,房地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缺乏内部控制理念,这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本就是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目的而存在的集合体,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阶层都将大把精力放置在企业的产品销售上,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另外,存在部分企业管理这将企业的内部控制简单的理解为会计管理、成本控制或内部监督制度等,对内部控制缺乏一个系统的学习,对内部控制真正含义的理解存在偏差。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管理人员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会使日常工作趋于繁琐,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内部人员团结,这一系列的固有思想严重阻碍了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房地产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水平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同员工对目前的企业管理制度的理解程度及相应的执行效果都不尽相同。参差不齐的企业员工素质无法满足房地产企业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更不利于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一方面,现在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员工缺乏房地产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瞬息万变的房地产行业中,缺少专业知识就会使员工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变得迟钝,不能在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判断。另一方面,有待提高的个人素质和思想觉悟会直接从员工的工作状态上表现出来。思想水平较低使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较弱,工作质量与效率都不容乐观。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及思想觉悟才能保证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有所提升。

(三)企业内部监督力与执行力不强

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监督环节是必须给予重视的一个方面。有效的监督工作能为房地产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企业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但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监督管理环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的监督组织结构不够严密完善。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不强,监督部门内部缺少明确分工,工作流程也较为模糊,缺乏系统的监督管理制度,这一系列问题使房地产企业的监督组织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次,有些房地产企业虽早已建立起监督管理机构,但在真正的日常工作中监督工作的执行效果较差。大多数情况下都难以按照预想模式进行严格监督,难以真正杜绝违规行为的出现。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流于表面,执行力度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四)企业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为企业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房地产企业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缺乏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保证企业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十分不利。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某些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完整。某些企业因受上层管理者落后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因缺乏系统制度的管理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第二,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定不合理。日常管理控制的目标设立不明确,制度条例的制定过于宽泛,实际执行过程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逐渐造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针对目前房地产企业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能力,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一)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固有观念,保证管理效果

意识影响行为,只有管理者真正改变了对内部控制的错误认识,才能在企业中真正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完全发挥出内部控制的效果。第一,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应多关注当下企业发展趋势,虚心学习成功企业的内部管理经验,承认自身不足,针对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设计出可行的内部控制方案。第二,管理者应加快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细化各管理机构的职能,逐步做到监督权与执行权相分离,通过各机构间的平衡制约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的应有效果。

(二)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奖惩机制,加强培训力度

企业员工是房地产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增强其对日常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切实提高房地产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首先,企业可以定期举办强制性培训。通过培训增强员工对房地产行业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强员工的个人素养。同时,可以适时举办关于企业管理的讲座,宣传国内外成功的企业管理范例,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增强其对工作的责任意识。再有,我们要在企业内部逐渐建立起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在企业内部创造出良好氛围,争取使员工逐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及依赖感,从而真正提高内部控制能力。

(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增强执行力度

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能够提高企业的日常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为房地产企业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供良好保障。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使内部控制能够得以切实执行。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将监督结构从工作组织中分离出来,增强其独立性,赋予其应有的监督权力。其次,着手建立监督机构的工作流程规范与相应管理措施,对监督部门的日常工作进行规范与约束,力求充分发挥监督部门的约束监控作用。再有,监督部门应该增加其工作职能。定期对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及评价,使企业的内部控制朝着不断趋于完善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为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首先应该健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内部控制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将监督权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权力进行清晰划分,通过权力间的相互制约加强内部控制。另外,将细化的工作流程整理成册分发至各个部门,并严格要求按规定对日常工作进行严格处理。明确企业机构设置、部门权力及责任范围等,使各部门的日常工作有据可依,监督部门的工作有据可查。再有,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引进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增强企业信息的真实性与可信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影响。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为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摒弃过去积累的落后的内部管理理念,积极弥补现阶段企业内部专业人才不足、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缺陷,不断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注入时代活力,才能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房地产企业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霁辉,阳秋林.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23):21-22.

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辅导员职业定位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事务服务者,辅导员确实在自己的岗位上潜心做好工作,努力推进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学生事务工作的处理占去了辅导员绝大部分精力,导致部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得不到位,这是客观原 因;主观方面是部分辅导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认为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老师会传授此方面的知识,不需要辅导员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部分辅导员不熟悉“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对学生期待过高,认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没必要紧抓思想政治教育了;在平时的工作中,少数辅导员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情况比较少,或者说即使已联系过学生家长,但沟通方式不恰当,也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更别谈下一步的思想政治教育了。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为非作恶(概率)愈大。”如果一个大学生拥有优异的文化成绩,却丧失了道德素养,他也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所以,辅导员一定重视学生的思想政 治教育,教育好学生,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正是对我们的最好提醒。

2.职业信念不够坚定

作为辅导员,我们要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爱学生,尊重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但少数辅导员恰恰相反,没有坚定的服务育人的信念,对工作没有热情,大多敷衍了事,没有做到真正去为学生排忧解难。平时,对学生关注不够,不熟悉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情况,不熟悉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导致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比较被动。

另外,还有一些辅导员没有把辅导员岗位当做自己可以终生奋斗的岗位,他们只是把它当作“跳板”,当作过渡性岗位,他们对这份工作没有足够的热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关于教师道德的论述对世界进步教育学说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他把教师的职业信念和个性品质视为教育的基础,他认为:“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树立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有助于坚定职业信念的形成。”作为辅导员,我们要用自己职业信念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目 的。

3.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辅导员岗位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有知识的老师,更需要的是一个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方面俱佳的老师。辅导员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教师工作,上下班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也就是“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过了白天的工作时间后,名义上是下班了,但学生电话询问事情,我们还是要做到耐心解 答;学生出事情了,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们都会尽力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这样的工作,没有一个强健的体格怎么能够胜任呢?所以说提高身体素质是工作之必需。

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也是必备的,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才不会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手忙脚乱。事实上,在辅导员岗位这条道路上,学生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的前进之路才会走得更平更稳。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研究

1.明确职责,定位准确

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1]毋庸置疑,学校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站在教学第一线的科任老师教会了学生知识,而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辅导员必须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不能因为日常事务繁多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平常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和交流,抓好、抓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辅导员对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并协助处理工作日常事务,这样,辅导员就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正所谓“只有走进学生的门槛,才能走进学生的心坎”,平时要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状态,及时进行 心理沟通,做好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护航人。

2.提高素质,应对挑战

辅导员要提高各方面素质,包括身体、心理、文化知识、职业信念等方面的素质。辅导员由于平时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不固定,更需要健康的身体作支撑。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一定要安排好时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另外,部分辅导员对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掌握较少,面对“90后”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往往理论知识用不上,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补充知识以完善自己,更应该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就像赣南师范大学辅导员黄晖在博客里说的“要像大海一样存在,有着独特而强大的自我调节和净化的能力,给人以平静和力量”。辅导员必须不断转变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网络资源和班干部的信息资源,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行为作出及时的教育引导。

既然选择了辅导员岗位,就要踏踏实实“握好枪”“站好岗”,要有职业精神。有位优秀辅导员这样说过:“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做,我们就有事业;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自己的快乐来做,我们就有快乐;将辅导员工作当做自己的价值来做,我们就有价值。”

3.注重反思,优化自我

教育的本真意义是追求智慧,使人向善,教人成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学生成为独特的精神自我与有活力的生命个体[2],也即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我们时刻应该关注的。作为辅导员,我们秉承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位一体”价值观,应该时刻反思自己在辅导员岗位上是否尽心了,是否尽力了,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是否有了提高。一个辅导员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辅导员自身素养的高低。人性之弱点在于过于强调外部环境而忽视了自身的努力,只有不断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实现自我成长。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不断反思总结的过程,也正是自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优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支撑。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人员,其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学生,辅导员只有辨清方向,明确职责,将职业道德内化于心,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自身的培养和培训,注重工作中的反思与总结,才能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成本费用 控制 问题 对策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最主要的环节之一,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中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它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 成本与费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成本与费用是两个关系密切相关的概念。成本费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组织部分,本文中所述的“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产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商品进价以及其他直接支出。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耗费,费用产生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它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费用是经营成果的扣除要素,费用通常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组成;间接费用也叫期间费用,主要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 企业在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成本费用的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成本的构成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在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购进的材料不符合生产产品的要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材料利用过程中损失浪费等。在人工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等。在直接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办公费、折旧费、运输费等各项费用控制不严,费用支出过大,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成本费用的过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费用的控制方面,这里讲的费用主要是指企业的间接费用即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销售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销售人员外出差旅费、业务费、电话费等控制不严或者是费用支出与销售业务不配比,钱花了,可产品并没有销出多少。管理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某些费用项目偏高的问题,如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汽车修理费等。财务费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高额收取下属资金占用费的问题,有的单位把收取下属单位资金占用费作为调节企业利润的一种手段,通过多收、少收或不收来调节下属企业之间的利润。

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为解决企业在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降低磁性材料厂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为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创造最大的财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我厂高层领导高度重视,责令审计部门会同财务部门、生产经营部门、供销部门、各分厂(车间)成立专门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小组,目标就是理清企业在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比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包括成本费用预算制度、标准成本(定额成本)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制度、成本费用内部报告制度以及成本费用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

重新对企业在成本费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失控的表现归纳为以下几种:成本费用不预算、不审批,缺乏严格的控制程序和控制方法;以自制材料成本挤占生产成本,或者材料成本差异分配错误,用以调节当年销售成本,达到操作利润的目的;混淆生产费用和其他费用如资本支出、福利支出的界限;混淆本期支出与跨期支出的界限,以致于虚记销售成本。

将混合式组织结构模式改变为直线式组织机构模式,从而使管理层次减少,使管理工作安排顺畅,工作效率高;便于分工管理、易于进行各分厂、分管理层成本的考核;管理决策关系单一,使管理者能够并迅速作出决定。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共同关心。内部会计控制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需要各单位负责人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单位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以前,要找出本单位各项业务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再有的放矢建立相关的控制制度和控制措施。

比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的各项规定,结合本厂实际,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预算制度。首先抓住生产车间一线的材料消耗,把市场价格引入到成本费用预算中来,并将成本费用指标分解到各分厂、各车间控制,具体指标年初下发至各种产品的各道工序,制造费用等各项费用指标分解到各月,并确定控制者及主管负责人,同时提高成本费用的考核力度,提高它在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比例,使成本高低与个人的经济效益挂起钩来。其次,突出与成本费用密切相关的一些技术经济指标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地位,以大大降低单位的制造费用。再次,抓生产制造成本节约的同时,加强对期间费用的管理,合理使用各项资金,对电话费、办公费、招待费进行一项一项的科学测算,把资金费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分厂、各车间和每一位员工,使成本费用的控制面扩展到全员,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制定标准成本(定额成本)用于控制成本费用。结合磁性材料厂各种产品生产工艺特点,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定适当的标准成本、定额成本或作业成本等成本控制方法,做法是由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审计人员一起讨论,围绕明细产品在各成本中心的制造过程而制定,它分为消耗标准和价格标准,而消耗标准又分为原材料消耗标准、辅料消耗标准、直接燃动力标准、直接人工标准和制造费用标准;价格标准分为物料价格标准、半成品价格标准、能源价格标准和人工价格标准,为成功实施标准成本控制方法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费用支出控制制度。根据单位过去资料,结合当年市场行情、管理决策、物价趋势和业务变动等情况,预测一定时期的开支限额,同时严格规定审批权限和审批制度,使每一笔开支都控制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和定额内。

建立成本费用核算、差异分析和报告制度。主要有: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设置必要的原始凭证,用于记录材料消耗、工时消耗、费用支出、废品损失和产品完工入库的情况;强调成本核算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得随意改变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不得虚列或者少列成本费用;定期检查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要求各单位按时报告成本费用核算情况,实时监控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及时分析并查找差异原因,分清责任,纠正偏差,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建立对成本费用业务的监督检查制度。引入审计监察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鼓励单位纪检监察审计人员介入成本费用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情况、业务授权批准制度执行情况、成本费用预算制度、核算制度执行情况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确保成本费用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

参考文献:

[1]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篇6

【关键词】绍兴;纺织业;应对策略

一、前言

纺织业在历史上就是绍兴的优势产业,早在唐代绍兴就有“日出万丈绸”的美誉,改革开发以来,绍兴的纺织业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绍兴不仅拥有我国最大的纺织交易市场——中国轻纺城,在纺织品出口方面也占据了国内纺织行业出口的重要地位。需要注意的是,在绍兴市纺织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国际金融危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不利因素也对绍兴纺织业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政府、企业、行业协会需要共同应对,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绍兴市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

二、绍兴纺织业的出口现状

近年来,绍兴市纺织业出口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表1为2003年至2010年间绍兴市纺织业出口额,从中可以看到,自2003年以来绍兴市纺织业出口额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高达34%。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绍兴市纺织业出口增长略有停滞,但2010年已经恢复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出口额的平稳、快速增长能够代表绍兴市纺织业出口的整体状况,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绍兴市纺织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产品得到了国外消费者认可。2008年,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2501.98亿美元,绍兴市纺织品出口139.40亿元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4.42%,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这样的成绩是非常难得的。在纺织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具有一定国际品牌号召力的同时,绍兴市纺织业在出口方面也存在不足,突出的表现在产品集中在价值链的低端,产业结构不合理,出口规模大但盈利能力偏低等方面,在金融危机和全球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绍兴纺织业在出口方面急需调整思路、沉着应对。

三、绍兴纺织业出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绍兴市的纺织业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从化纤原料、织物、印染、染整、服装到纺织机械的完整产业链,具备了较为专业的市场和营销网络,形成了绍兴市区以化纤为主,诸暨市以袜业及衬衫为主,上虞市以棉纺和染料为主,嵊州市以领带为主,新昌县以毛纺为主的块状集群分布,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绍兴市纺织业整体相对较为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牌建设偏弱,创新能不足,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1、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近年来人民币一直保持着缓慢的升值趋势,对绍兴市纺织产品的出口产生了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使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以美元为单位的价格升高,导致外国消费者购买中国纺织品减少,造成我国纺织品出口难度增加。为了保持产品竞争力,纺织企业只能采取降价策略,这无疑会蚕食企业的利润,根据测算及经验,人民币每升值1%,绍兴纺织企业出口利润就会降低一个百分点。

2、国际竞争加剧。国际上将纺织业分为三个档次:发达国家占领的高档纺织品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占据的中档次纺织品市场、发展中国家占据的低挡次纺织品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其他发展中国也纷纷借助低成本优势进军欧美市场,在低档次产品市场和绍兴纺织企业展开了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纺织品的生产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相比,他们具有更优惠的国际政策、关税较低、交货时间短等优势,对绍兴纺织业出口的发展造成了一些影响。

3、产品设计、创新能力较低。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高端纺织产品的利润丰厚,但对品牌、设计要求较高,绍兴市纺织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较弱,和国际上知名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这是造成绍兴纺织品业出口长期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根本原因。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这一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绍兴纺织业出口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4、高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在我国纺织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欧美发达国家,纺织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人才,正是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设计理念和优秀的人才,欧美国家的纺织企业才能牢牢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由于国内对纺织业存在一定的偏见,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导致国内纺织行业高端人才匮乏,绍兴市纺织企业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四、针对出口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策略

确保绍兴市纺织行业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我国纺织业整体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应该通力合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1.政府方面

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出发,通盘考虑对纺织行业出口的扶持政策,从政策、税收、资金扶持等方面采取系统化的措施。传统上,我国政府一般采用增加出口退税额度的方式扶持纺织行业,目前我国部分纺织品已接近出口零税率,这一政策看似直接、有效,但却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掌握产品定价权的情况下,部分外商会以政府补贴为由压低绍兴纺织品的出口价格,一些国家甚至采取了有针对的关税措施。这一例子告诉人们,出口退税等单点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纺织企业在出口方面面临的不利局面。

国家应采取“组合拳”式的政策,对纺织企业进行立体化的扶持,帮助绍兴纺织业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例如,国家应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适时、适度调高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银行应适度降息,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帮助企业减轻利息负担、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通过降低高速公路收费等措施降低物流成本,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

2.企业自身方面

纺织企业必须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业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而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绍兴市纺织企业应加大人才建设、技术改造投资,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逐步实现企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对于绍兴市的纺织企业而言,尤其要加强品牌建设,这是因为绍兴市的纺织企业一般采用OEM形式销售产品,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没有自己的色谱模型、品牌产品,只是赚的国外经销商的加工费。要想实现纺织业出口的良性发展,纺织企业就必须逐步向价值链高端转移,技术升级、品牌建设市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3.行业协会方面

在国际市场,绍兴纺织业面临着一系列贸易壁垒,针对这一现象,行业协会应该尽快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各企业在纺织品出口方面的协调,避免绍兴本地企业间的不良竞争和无序出口。另外,行业协会应引导纺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强俄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招商引资方面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用优质企业吸引国内外资金,帮组优质企业迅速做大、做强,逐步实现绍兴纺织业市场、资本的双重国际化。于此同时,行业协会在市场信息共享、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加强政府和企业间的沟通等方面也应该积极的开展工作。

五、小结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绍兴市纺织业在出口方面存在的优势,主要是通过相关企业长期拓展和国内相对较低的人力成本获得的,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的今天,现有优势无法确保绍兴市纺织业出口的良性发展。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必须联合行动,以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为基础,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实现绍兴市纺织业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春明.中国纺织机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分析[J].纺织导报,2010(2).

篇7

【关键词】宜山;纺织产业;升级;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宜山镇纺织产业一改过去的“土纺土织”,形成了从布角料经营、再生纤维加工、气流纺纱、圆筒织布、印染、成衣制作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初具产业集群化规模。其中再生纤维纺纱和针织内衣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品服装市场仍没有摆脱对外以出口加工为主、对内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局面,而且出口价格正呈逐年走低趋势。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与国际环境和全球产业链的变化有关,主要还是企业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下具体介绍。

一、宜山再生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一)宜山镇再生纤维生产状况。20世纪60年代开始,宜山就有人利用服装、棉织品等行业的布角料、下脚料,加工生产再生纤维。经过几十年发展,布角料经营、加工已成为一个关系民生问题的行业,也为广大群众就业致富提供了一条途径。通过多年来再生纤维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再生纤维的生产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作为气流纺纱的纤维原料之一,完全能够满足纺纱工艺的要求。近几年来,宜山镇积极落实《苍南县纺织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了纺织业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再生纺织业转型升级,提升再生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宜山镇再生纺织业的特性。首先,传统性。再生纺织业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宜山镇早在明清时代就出现了土纺土织,在漫长的岁月里,土纺土织经历了纺织机从简到繁、从手工操作到电动,产品从单一到多种规格的花色品种、从棉麻织品扩大到晴纶纺织品,逐步提高、逐步发展的过程。其次,独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宜山多名购销人员长期在外,了全国各地和部分东南亚地区服装企业90%的废弃布角料。再次,民生性。再生纺织业现拓展到龙港、望里、新安、藻溪、芦浦、云岩等十几个周边乡镇,是苍南县域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柱之一。最后,生态性。废弃布角料在宜山镇全身都是宝,再生纺织业发展不仅没有同国家争原料,而且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纺织工业城市和厂家解决了布角料处理难题。

二、宜山镇再生纺织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无序性。宜山镇土地资源紧张,严重制约了仓储设施、交易市场和标准厂房的建设。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缺失,生产无序发展,以致目前纺织、针织内衣企业分布散乱,规范难度很大。而且,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生产处于自流经营状态,蕴藏着较大行业风险。

(二)装备技术落后。再生纤维纺织行业本身能耗较大,加上行业装备落后,特别是泺口机制造比较粗糙、远低于我国纺织机械总体技术水平,机械传动效率、开花效率较低,以致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偏高。泺口机的除尘系统不完善,开清机械的封闭状态不佳,使得粉尘飞扬、乱排放,严重污染周边环境,而且量大面广,治理难度很大。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低端产品、低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依然是企业较普遍的特征。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少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较多出现“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现象。

(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宜山的许多纺织企业尽管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却又缺乏主动与大学、科研院所等高智力机构联系协作的创新意识,以致企业普遍在生产工艺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少有较重大的技术突破,纺织品始终徘徊在中低档。

三、宜山纺织产业升级的对策

(一)科学合理的艰涩纺织产业园区。通过科学合理的建设纺织园区,以宜山再生纤维纺织产业的“整治、规范、提升”为契机,快速提升产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利用效率,扩大利规模,从技术、装备、产品、效益诸方面真正发挥宜山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我国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整体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加强关键技术与装备支撑。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不仅是生产优质产品的保证,也为环境优化、能耗降低、产品档次提升、企业利润增长创造条件。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提升,突破制约产业进步的技术瓶颈,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工艺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

(三)实施政策扶持,保障纺织产业健康发展。实施省循环经济试点扶持。通过积极向省发改委申请省循环经济试点,确保各级政府对宜山绿色纺织循环经济在政策、土地指标分配及争取、资金筹措等方面的有力支持。实施增值税优惠扶持。实施省节能及工业循环经济财政专项资金扶持。

(四)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纺织产业发展氛围。政府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市场管理委员会、生产园区管理委员会,切实加强对绿色纺织产业的指导,营造积极进取的发展氛围。帮助企业开拓发展空间,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五)加强品牌建设驱动产业升级。区域品牌是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外在表现,是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必须以区域品牌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已着手对宜山片区再生纤维纺织业开展协调和业务指导,区域行业品牌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 林丽霞,刘干民.牛仔废布料循环再生技术[J].染整技术,2010(06).

篇8

关键词:浙江;纺织产业;转型提升

纺织行业是浙江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重要的民生产业。近年来,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扩大出口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劳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进入2008年后,全球金融危机对浙江省纺织业的冲击很大,大量的纺织企业困难重重,甚至濒临倒闭,相关的研究表明,如果纺织产业内部结构的不调整,自主创新能力不提高,产业发展将会直接进入衰退阶段。因此,如何实现纺织行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提升转变,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综合竞争力,加速产业的转型提升,是目前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的研究关键。本文将结合浙江省纺织产业近年来的发展现状,探讨如何实现转型提升的途径,旨在为浙江省纺织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一、浙江省纺织产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纺织行业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1978-2008年,浙江省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在全国的比重由4.2%上升到23.1%,在全国的排位由第8位上升到第2位。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11505家,职工总数193.8万人,销售收入7258亿元,出货值2220亿元,分别占全省同口径工业的21.8%、25.2%、19.2%、22.5%;全省纺织品服装出口额437亿美元,占全省外贸出口总额28.3%。主要纺织产品产量中纱、化学纤维、印染布、丝绸、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均居全国前列,其中代表现代纺织原料的化学纤维产量占全国44%,居首位。行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人均利润高于全国水平10%,亿元固定资产用工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行业中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二、浙江省纺织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2008年开始,由于外部需求紧缩、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退税率调整、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浙江省纺织业部分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国际需求市场疲软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纺织品市场需求出现萎缩,企业亏损增加。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7.7%,亏损面19.1%。就业形势严峻,2008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就业人数同比减少近3万人,规模以下小企业减员现象更为普遍。

(二)产能结构性过剩逐步显现

2000年以来,浙江省纺织业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工业总产值的年增幅平均达10%以上,出口增幅也比较快。但与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纺织产业的平均利润率增加缓慢,部分产业的利润甚至在10%以下,因此,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已将纺织业列入存在潜在产能过剩的产业。典型表现在:纺织业众多民营企业均选择进入限制较低的制造环节,产品同质性严重;纺织机械装备水平提高明显,但产业发展“路径依赖”特征也明显,依然有过多的中小纺织企业集中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产品差别化率不高,利润率低也使很多企业对设备的更新持谨慎态度。

(三)资源要素环境制约日益明显

浙江省土地资源稀少、一次能源短缺,纺织企业面临着比中西部纺织企业更加严峻的资源要素制约。随着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地用能问题日益突出,纺织业承受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此外,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打造绿色浙江战略的深入实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污染企业整治力度,其中纺织印染企业成为整治重点之一,纺织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以及治理成本较以往显著增加,不少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三、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目前,纺织业行业界普遍认为,2008年和2009年是中国纺织行业最为艰难的两年,面对国内、国外的双重困境,纺织产业转型和升级是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必然要求和外部生存环境的压力。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推动浙江省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将是关系到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一)产业发展走高附加值、特色化道路

纺织行业作为浙江省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形成较大的总量规模,产业门类比较丰富,特色产业明晰,但从产业层次看,大部分产品档次不高,品牌价值较低,以中低档为主的纺织产品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也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但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中高档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步上升,浙江省也迎来了加快发展中高档纺织产品的历史机遇。同时,历史也赋予我们破解纺织产业发展瓶颈、加快结构调整的重任。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快发展具有高质量、高端品牌、高附加值的产业特色纺织品,可以加快浙江省纺织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由速度型发展向效益型提升的转型升级。具体可以从丝绸、羊绒制品、高端无纺布、高档服装等方向拓展。

(二)全力开发国内外市场

纺织业长久以来一直是出口导向型的,忽略了国内的消费市场。2001-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年均增长率为6.67%,显著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年增长水平,同时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高,显然我国有着巨大的潜在的内需消费市场。在当前出口形势亮红灯的情况下,更应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靠内需拉动纺织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如存在奥运带动的体育服装市场,80后进入生育高峰的妇婴服装市场及一直长盛不衰的女性服装市场等等,纺织业的内需市场还是可以好好挖掘的。同时,外贸行业也不能轻易放弃,要努力转变原有的贴牌经营模式,努力尝试品牌的国际运作,掌握定价的主动权。

(三)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纺织行业应注重科技创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特别是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纺织加工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纺织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由于纺织产业的产业链长,装备技术发展得较快快,市场容量大,因此依靠科技创新解决产品创新、依靠技术和品牌实现增长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四)节能减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降低能耗,加强对纺织行业污染物的治理纺织业要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化发展,节能减耗是必由之路。纺织业应大力推进治污措施,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切实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自动监控能力和监测预警能力。同时,浙江省的纺织企业应积极发展绿色纺织,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开展生态纺织品认证,力争取得出口“绿色通行证”,发展绿色、环保型纺织品,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发展趋势。

(五)非织造布是产业主要提升方向

以无纺布为主的非织造布产业是浙江省产业用纺织品中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国际上无纺布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开拓无纺布产业用途和新领域,做大无纺布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是浙江省特色纺织品产业发展的重点。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有选择地生产土工布、农用膜、防水基材、包覆材料、衬料、过滤材、汽车装饰材料、涂层革基布等。二是医疗卫生用材料。医疗卫生用材料是无纺布材料中用量很大的一类产品,医疗卫生材料要向高端发展,开发“三抗”(抗微生物、抗血液、抗酒精)手术衣等医疗用无纺布,实现产业化生产;开发仿生器官等医用材料及制品。三是无纺布产业要采用纺粘、熔喷、水刺、复合等新工艺、新技术和高速、高产、高质无纺布生产线,向涂层印花、整理、复合、定型等深加工方向发展。四是努力培育以无纺布为主体、工业化纤织造与制品为主的产业用特色纺织品,成为纺织产业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周建迪,章友鹤.浙江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朱简.“后配额时代”浙江纺织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3、荣蓉,孙究.当前浙江省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9).

4、浙江省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09-2012)[Z].

篇9

[关键词] 纺织业 产业集聚 出口竞争力 影响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宁波作为中国的港口城市,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更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其中,宁波纺织业在宁波制造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提高宁波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刻不容缓。而如何提高宁波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呢?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许多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有着决定性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宁波纺织业为对象,研究产业集聚对宁波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并为增强宁波纺织业出口竞争力提出相应对策。

1.产业集聚对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1.1分工效应

在产业集聚内部,大量拥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集中在一起,通过分工与协作,使得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集聚区域,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产品支持服务系统均有着较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集聚区域中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能比以前获得更大的集群效率,促进了整个生产综合体的进步与发展。这种生产组织方式可以对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集群内的网络组织也可以获得学习上的优势,让单个企业承担某一特定生产工序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专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①

1.2创新效应

集聚企业由于聚集在一个地理区域,竞争的激烈程度与协作的紧密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区域。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企业内部的自我更新以及竞争机制促使集聚区域内企业的“优胜劣汰”,进而促使企业进行企业创新与企业衍生。另一方面,在集聚区域内,各个产业有关联的高度专业化的联系的一起,促进着隐性知识的融合与扩散,进一步推动着显性知识的流动与传播。

1.4品牌效应

企业的竞争和协作使得资源在集聚区域内高效运用,随着企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与成熟 ,创新的不断发展,集聚产业不断走向世界,并逐渐形成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代表着整个产业集聚区域的形象,良好的区域品牌不仅可以提高集聚区域内龙头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可以帮助集聚区域内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搭乘区域品牌的这个公共便车。

2.宁波纺织业集聚与出口竞争力现状

2.1集聚现状

2.1.1集聚优势

宁波的纺织产业主要分为纱、布、印染布、帘子布、绒线、呢绒、丝织品以及服装产业,其中,服装产业更是传统产业,在宁波纺织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到2009年宁波规模以上纺织企业有1307个,纺织工业总产值为143.57亿元,其中鄞州所占比例最大,为31.5%,北仑和慈溪次之,同时,宁波纺织业的出货值也达到了3175546万元。②这正好符合大多学者的研究,即宁波的服装企业主要集聚在从鄞州的东钱湖到石镇的鄞县大道一线和从石镇至奉化江口镇的所形成的L形走廊中,在这个长达20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大量的宁波知名的纺织企业和服装品牌。③

2.1.2集聚劣势

企业集而不合,产业链较短。而宁波集聚区域内的企业虽然地理位置邻近,但企业之间实质上的业务往来很少,中小企业不能为大企业提供专业配套的服装辅料供应,这就大大削弱了宁波企业对于服装辅料的研发力度,使得宁波的服装企业仅仅将生产的重心放在成衣制作上。但是,居于产业链上游的服装设计、面料研发和居于产业链下游的产品营销环节均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发达国家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这些环节上,以获取丰厚的利润。

2.2出口竞争力现状

2.2.1出口竞争力优势

宁波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沿海城市,更是最大纺织品出口国的一个大市。中国加入WTO以来,宁波纺织产品的出口为宁波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出口创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近几年来,宁波大纺织产业的发展更是有了一个飞跃,宁波纺织品出口的绝对数量和出口增长率一路上升。在2011年九月,宁波在该年纺织业累计出货值达到248.71亿元,同比增长了1.1个百分点,成为宁波在交货值前十大行业之一。④

2.2.2出口竞争力劣势

宁波地区纺织品的出口均价大大的低于世界纺织品均价。比如某些服装的加工出口利润几乎为零,而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许多企业往往通过一再压低价格来提高销售量,这样使得宁波纺织业的利润微乎其微。宁波纺织业的出口多是贸易加工再出口,贴牌定牌比较多,自主品牌不足1%,而这也是宁波纺织行业利润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3.提升宁波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3.1加速推进产业集聚,拓宽产业链

要加速推进宁波纺织业产业集聚,首先要完善宁波服装的集聚网络,而这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宁波已经形成的从鄞州区到奉化的L型长廊。已经具有规模的大企业要争取向产业链上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发展,同时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突破集而不合,无序竞争多合作少的产业集聚现状,实现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形成商贸一体化的产业网络。其次,进一步完善宁波纺织协会的功能,协调整个集聚群体的经营行为。并且赋予其对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查以及监督权利,充分发挥其再纺织行业技术创新,合资合作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以构建合理完善的集聚网络,进而推动宁波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发展。

3.2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构建纺织人才基地

形成“引才、用才、育才、聚财”的行业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和纺织名城优势,构建完善的人才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的服装设计师,高层次的公司管理人才,营销专家等高端专业人才进入宁波。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各类人才聚集与宁波,借“外脑”以实现宁波纺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宁波本地已有的人力资源,加大对宁波各纺织院校的资本投入,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培养能够进行品牌创作的技术人才,经验与知识兼备的营销人才,熟悉国际惯例以及外贸流程的外贸人才,以提升宁波产业集聚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宁波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

注释:

① 胡亭亭.产业集群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大学,2005.

②宁波统计局,宁波科技局.宁波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 刘丽,张星.宁波服装产业集群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03).

④宁波海关网ningbo.customs.省略/publish/portal121/.

参考文献:

[1] 吴芳芳.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研究[J].地方经济,2007(06):179-180.

[2] 薛青.宁波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以及发展对策[J].经济论坛,2005(08):25-27.

[3] 周锡飞.宁波纺织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07):664.

[4] 何曼青.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与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J].宏观经济研究,2008(04):14-20.

[5] 王伊蕾.对宁波服装产品进出口现状分析[J].内江科技,2011(10):150.

[6] 徐婧.宁波纺织服装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2010:10-11

[7] 秦.宁波产业集群与国际竞争力研究[D].复旦大学,2008.

[8] 严婧.我国纺织服装业产业集聚与国际竞争力相关性分析[D].同济大学,2007.

篇10

>> 碳关税压力下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新出路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初探 关于无配额时代的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数据解析 我国服装出口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 我国体育服装出口贸易的瓶颈及策略选择 “十二五”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发展回顾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 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常态下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格局的变革及对我国的影响 试论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关于目前服装出口贸易形势及对策的探讨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研究 反危机时期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如何走出困境? 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及原因分析 转型升级:应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遭遇寒流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对TPP威胁的“三品”应对之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影响及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反规避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7-03- 15].

[4]陈春根,徐文娟. 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现状分析与建议[J].经营与管理,2014,(11):111-114.

[5]中国纺织网.中国纺织业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现良好发展势头[EB/OL]..[2017-03-15].

[6]孙洁.棉花价格波动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价格月刊,2015,(02):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