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

篇1

【关键词】能力本位 独立院校 物流管理 实践教学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但是高等学校教学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建设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能力本位教学模式角度构建了面向独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框架,阐述了该平台下各种资源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

1. 平台需求分析

1.1 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分析。

独立院校是近年来高等院校发展的全新模式,它一般是依托一定的母体院校,利用母体院校在教学资源、资金、政策上的优势兴办的高等人才培养机构。作为独立院校其办学必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否则独立院校的长期生存将变得非常艰难。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在管理上独立院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办学特色上独立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因此与普通公立本科院校相比独立院校在学生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天然劣势,导致了它们在学生就业方面有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通过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实用技能的培养才能在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赢得一定的优势。但反过来这一所谓的优势在与高职高专等职业技术院校相比又变成了一种劣势,因此高职高专在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强度和力度上无疑都将超过独立院校。

综上所述,独立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应当定位于:“即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发展之间的无缝连接,在此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独立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竞争中便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竞争中则具有更强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2 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需求。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这是因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紧迫。而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于独立本科院校而言基于上述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独立院校必须整合相关的资源来打造自身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这样才能更加系统有效地培养和输出合格的物流人才。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国家宏观物流政策的分析,总结出该平台具有如下的一些需求。

(1)本地相关企业的积极配合。

实践和实训课程最终的目标是要适应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具体需求,没有本地相关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的积极配合,仅依托学校本身的教学资源,其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脱离现实的倾向。这种配合上的需求也是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所要求的,只有通过学校教师、企业物流专家对物流实践方案和实践过程的共同把握,才能保证能力本位的各项实训目标落到实处。

(2)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平台搭建过程中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但不难发现对于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践而言,很多企业都会持相对排斥的态度,原因是从短期来看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此外,过多学生被安排到企业后,这些“新手”们对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但不难发现从长期来看只有学校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物流人才,相关企业发展才能有更多优质人力资源的支持,这种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因此,当地政府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出台各种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细则,并将这些政策真正地落到实处。

(3)本地各个高校之间物流实验、实训硬件资源的有效整合。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立有物流管理的相关专业,就同城而言这些院校各自都有一部分物流实验和实训的软硬件资源。因此,同城的各个相关高校之间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其可以为不同院校的学生所共享和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4)本地高校之间物流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

除了硬件资源之间的整合和共享之外,本地或同城高校之间物流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便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推动硬件资源之间有效的整合。因此,组织高校物流专业教师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5)独立院校内部物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体化规划。

无论承认与否,大多数高等院校目前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仍采用“制”模式,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彼此之间的独立性很强,有的理论课程和对应的实训课程好像联系紧密,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根本看不出二者之间的联系。这是因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整合思路,在实践教学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又没有与理论课相联系的特定要求和评价标准。因此,物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一体化规划是进行物流实践平台构建的当务之急。

(6)独立院校内部物流软硬件资源合理匹配。

作为独立院校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资源及物流实训资源,但这些资源一方面显得很不够用;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大量资源浪费和闲置的现象。这是因为这些资源一般很难对于特定的实训方案实现即时的快速匹配。这就要求这些资源要从之前的对整个物流实践活动的“硬布局”和“硬匹配”方式,转变为对具体和特定物流实训方案的“软布局”和“软匹配”模式。

2. 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框架构建

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简称CBE),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按照岗位群的需要,层层分解,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然后,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1]。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就是要根据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要求,针对独立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来整个各种可利用的软硬件资源,其平台框架如下所述。

2.1 建立同城相关高校之间物流资源的共享平台。

同城相关高校之间物流资源的共享对于提升各个高校物流实践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实现这种高水平的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建立可以互连各个高校物流信息和软件资源的校际网络系统,实现“足不出校”便可以在权限的允许下直接访问和使用其他高校的物流信息和软件资源;二、建立校际之间的物流资源协调组织,该组织负责对各个高校提出的物流资源需求进行整合、对物流硬件资源进行使用上的分配、对人员进行组织和协调,同时该组织也是各个高校师资队伍之间交流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三、定期组织各个高校物流师生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与互动。

2.2 建立同城政府、高校之间的物流组织和协调平台。

同城各个高校应当联合起来组成与政府机构的跨组织协调委员会,该组织可以邀请各个院校的物流骨干教师、专业负责人参加,同时邀请政府机构中分管物流、教育的公务人员参加。通过这些政府公务人员充当中间人,实现政府与高校在办学政策,办学难点热点上的积极交流,一方面引导各个高校努力为本地区的物流战略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促使政府机构响应各个高校之所需,出台一些支持物流教学发展的配套性政策。

2.3 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实践教学规划平台。

如前所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在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对于独立院校而言可以充分利用其在管理上自主性强,灵活性大的特点来积极地解决这一问题。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实践教学规划平台,这一平台应从一开始就着手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方式、结合的具体措施及考核结合程度的相关评价标准上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其目标是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建立逻辑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这类方案一旦建立一方面可以明确理论教学开展过程中应该突出的侧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纠正实践教学过程中具体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等现象。

2.4 建立独立院校自己的物流资源“软匹配”平台。

所谓“软匹配”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根据某项具体实训设计方案开展中的资源需求,快速地对相关的物流资源进行组织和匹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制度上和组织上两方面的保障。对于制度上独立院校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实践课程资源调度规则和操作流程,以及资源使用上的优先级;对于组织上要建立相应的实训协调小组来进行资源的调度和协调。与“硬匹配”相比“软匹配”更注重匹配过程的目标导向性,更注重对一些“虚拟资源”的快速利用。这些所谓的“虚拟资源”可能之前并不是属于本专业或本系部所有,而现在可以根据需要“为我所用”,为了避免在资源使用上的冲突,有必要提前对资源的使用情况提出计划,因此该部分又与上述“物流规划平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3.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

要实现该实践教学平台的真正有效运行还必须具体落实到资源的组合方式和使用方式上。应该说上述物流实践平台的建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资源共享,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同城不同高校之间的物流资源便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规划的问题。鉴于目前各个高校在实践实训课程中缺乏交流、缺乏资源共享、校际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等现象,在构建上述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笔者大胆地提出物流专业实践活动的校际协调模式。其核心的运作方式为:在学期之初各个高校将本学期的物流实践教学详细的计划安排,统一上传至同城校际网络的服务器上,由校际物流资源规划协调小组对各个高校计划需求的资源进行分析、分类、汇总,并进行统一的分配;在费用的计算上为每一种设备设置一种具体的计费方式,例如按照使用时间计费,各个学校学期末按照使用费用的多少补齐对方的差价即可;在人力资源和师资队伍的使用上,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实习实训设施和设备上往往都有较大的投入,也有较长时间对设施设备的经营经验。而独立院校往往建立时间不久,很多硬件设备,尤其在实践实训设施设备上还不能和很多职业学校相比。这就要求独立院校要积极主动地与这些院校联系,并开放自己的物流实训设施和设备给这些学校,只有用“积极主动,以诚相待”的方式才能构建起同城物流实践教学这块大的平台。

4.结论

独立院校一方面需要将自身内部的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满足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外部的相关资源,携手其他同城兄弟院校建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的大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独立院校在办学经费上的不足,同时提升物流实践教学的质量。

本研究得到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能力本位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2JGA252)”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陈庆合.能力本位教育的四大理论支柱[J].2004年第36期:8-13.

[2] 吴传荣,黎建新,付景涛.管理类课程“见习性”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年6月第2期:136-137.

[3] 王国夫,杨春娣,郑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验技术与管理[J].2010年12月第12期:202-205.

篇2

只有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才能更好的学习、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工作技巧与岗位要求。而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的课程体系延用着传统的章节教学,这种课程体系按照章、节进行教学内容的序化和安排,知识的学习被割裂,学生虽然学习了每一部分的知识,但知识是零散的,不能有效的将所学内容连接起来,不仅无法对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的整体认识,而且无法了解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流程以及各分流程是如何衔接的,无法掌握企业实践的工作特点,这种学习对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养成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2.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特征

1990年管理大师哈默将Reengineering引入企业管理界,提出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其认为市场中的顾客只注意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是由企业的各种流程通过创造而产生的,因此企业应该从顾客出发,从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出发,来设计我们的工作流程。流程化管理强调将企业所有的业务、管理活动都视为一个大流程,注重它的连续性,以全流程的观点来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观点,强调全流程的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个别活动的绩效,打破职能部门本位主义的思考方式,将企业的各种流程整合起来,并且将流程中涉及到的下一个部门视为顾客,鼓励各职能部门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追求流程的绩效,也就是重视顾客需要的价值。基于这种流程化管理的思想,笔者认为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强调从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流程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流程概念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作为载体,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序化教学顺序,以相关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原则,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安排。在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点以及各流程的衔接进行重点教学,帮助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物流管理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3.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优点

(1)以企业物流管理流程为载体,进行教学模块重新再设计,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连接起来,让学生对于企业实际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教学,讲授企业内部各个物流流程的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知识,这样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之后就能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来理解工作,保证了学生的能力发挥,并给企业和自身带来更大的效益,这从根本上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2)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流程出发,打破传统的章节教学,分别按照供应物流管理流程、生产物流管理流程和销售回收物流管理流程的顺序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安排教学内容,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使学生在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对各个流程之间的关系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搭建企业物流管理的整体知识体系。(3)按照企业物流管理流程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灌输工作岗位意识,向学生介绍实际工作岗位的情况和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际做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对企业的真实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无论从知识上、能力素质上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缩短进入企业的不适应期,能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好的状态进入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基于工作流程的企业物流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

篇3

关键词: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会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0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路企业在中国市场不断崛起,每个企业都正面临着非常的竞争压力,如何帮助企业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作为企业顾客服务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体系必然成为关键。然而,如何将物流花费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使其对整个企业的运行收益不能造成影响,并且使其为企业创造实际利润和经济价值,是一个迫切又马虎不得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在物流中的应用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同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组织方式,而物流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持服务的。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外部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态转换过程的管理,所有其他的物流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运输和仓储的转换效率而展开的。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管理会计的意义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他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三)管理会计在物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利用边际成本,合理组织生产,使公司效益最大化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引入固定成本的概念。固定成本就是不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即每月无论运量多少都固定发生、保持不变的成本和费用。以中铁快运的行李车为例,行李车的挂运费也可以算做是固定成本;还有行李员的工资等人工费用,并不随发送件数的增减而变化,因此也算作固定成本。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铁路资源,使边际利润最大化。通过笔者日常了解,局管内的行李车大部分仓位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行李车只装几件货物,甚至有的常年全程空车跑,直通列车也不是趟趟满载。那么,我们就可以下浮运价,以稍低(接近或低于公路运输)的价格开拓市场,增加快运公司的营业收入,弥补固定成本支出,这样可以增加边际利润,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如何作用于企业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二)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系统管理机制。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之所以物流管理水平较高,还与他们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和综合控制方法有关系,没有一个清晰的核算标准和管理方法,就必然会造成不同企业的衡量标准不一,或者核算内容不全面。相对而言,我国迄今为止尚没有完善的统一物流核算标准,也没有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框架,这无疑阻碍了我国企业推动现代物流管理,所以尽快研究和建立健全物流成本核算标准和综合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我们认为,在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上,完全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物流作业成本管理法,并且吸取发达国家多方位、多角度衡量物流成本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中国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成本计算。

(三)建立以管理会计为核心的物流核算体系。在企业层面,如何合理地核算物流成本则是强化物流成本管理的关键因素。从目前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基本上是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即借助物流费用和成本的两层分解,最终确立成本对象的成本以及相应的绩效。具体说,第一阶段是将各种资源分解到业务流程中的活动,从而核算各活动环节所耗费的资源,第二阶段再将活动成本分摊到各产品、服务、顾客或部门,进而计算这些类别是如何消费活动资源,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物流作业成本,并且以此为基础,优化物流活动。

首先,从物流成本的类别划分看,可以按照多种标准进行划分,这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反映相应的问题和物流组织程度,通过综合的成本测度,来全面核算物流成本。具体讲,物流成本大致可以按如下标准划分,即总物流成本、事业部别物流成本、部门别物流成本、营业网点别物流成本、交易对象别物流成本、机能别物流成本、车辆别物流成本、人员别物流成本、场所别物流成本、作业别物流成本、销售别物流成本、形态别物流成本、固定物流成本、变动物流成本等。

其次,立足于上述物流成本类别的划分,在具体的物流成本体系和框架上,企业必须从多角度、系统化出发,来衡量物流成本,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物流费用的真实水准,而且还能利用物流成本核算出来的数据,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改进和调整,优化物流经营活动。具体来讲,基于上述思想,在衡量物流成本的过程中,主要按物流范围计算的成本(简称物流范围别成本)、按支付形态计算的成本(简称支付形态别成本)和按物流活动或作业计算的成本(简称物流功能别成本)三种成本核算体系来确立物流费用。按物流范围计算的成本是以物流特性和经营运作的范围进行成本分类的方法,例如可以将物流费用划分为供应物流费、生产物流费、企业内物流费、退货物流费和废弃物流费等,也可以分为不同产品别物流费、不同销售地域物流费、不同顾客群体物流费,等等。按支付形态计算的成本是按财务会计中的费用分类方法进行计算的,大体可分为支付运费、仓库保管费等向企业外部支付的费用和人工费,也包括材料费等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费用。按物流功能或作业计算的成本是按照物流运作流程的活动计算物流费用的方法,大体上它将物流作业成本分为物资流通费、信息流通费、包装费、物流管理费、配送费、装卸费,等等。以上三种划分成本类别的方法,应该说各有所长,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成本管理的框架。

(四)应用管理会计方法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管理绝不是站在一个职能或一个企业的角度进行,相反它需要立足在系统和供应链的角度来衡量和管理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成本的计算能反映出物流绩效,这种系统化的物流成本管理原理也就是TCO的管理思想,拥有物权的全部成本提供了一种合理测度供应链成本的方法,“拥有物权的全部成本是一种决定从上游供应商获取相应产品和服务,并进行使用而产生的所有成本”。这种方法认为商品价格只是整个产品服务获取的一部分,产品出售者的行为绩效同样影响了订单处理、配送、接受和检查等物流行为,通常很多企业在核算物流成本时,忽视了这些因素对总体成本的影响,而TCO则试图通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活动识别,包括采购、持有、质量问题、配送差错等,来确立整个物流分销活动产生的费用。

反观我国企业,在推进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不能不重视一个问题,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现代物流的要求,虽然近几年来强化物流管理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重视,但对于如何加强物流管理,如何通过科学的物流成本核算优化物流管理流程、如何从战略的角度来看待物流成本管理的作用并培养起自身的核心能力都尚未成熟,我们的很多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对运输、储存成本管理的认识,认为只要建立起具有运输能力和仓储能力的场所,只要控制住了运输、仓储或采购成本就是现代物流管理,而忽视了物流管理和物流成本控制是一种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高度整合的作业管理能力、经营战略的管理能力以及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能力,所以要科学合理地从事物流成本管理,推动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活动,我国企业还必须练好经营管理这个基本功,从企业整体最优和供应链系统最优的角度,通过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有效合理组织,来实现物流成本管理。这包括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物流服务的管理来削减成本、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的构筑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效率化的配送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控制逆向物流或退货物流控制成本、利用复合运输和物流外包降低成本等。否则,达不到以上的诸多管理水平,指望通过时髦的“物流”一词,来解决一切现存的企业发展问题和成本管理,是不现实的,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三、借鉴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会计模式

(一)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体制及特点。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展开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产生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业务,与此同时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即第三方物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功能整合进入新的阶段。

物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国际上通常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比率越低表明物流效率越高。近20年来发达国家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直处于下降态势,目前平均约为10%左右,而且这种下降趋势还在继续。

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社会化。近些年仓储、出货运输、运费单据审计支付、进货运输、运费汇总分配和交叉配送等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物流外包的重点环节。物流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迅速增长并成为物流市场发展中的一个新兴领域。

物流企业间不断兼并重组。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物流市场掀起一股兼并重组的浪潮。社会化的物流中心和园区建设令人瞩目。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的出现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的物流活动基本上处于分散状态。至七十至八十年代逐步将需求预测、采购、生产规划、制造库存、仓储和物料处理职能集成为物料管理工业包装、产成品库存、配送规划、订单处理、运输、顾客服务集成为实体配送。进入九十年代物料管理和实体配送集成为目前人们所说的物流管理。

(二)国际先进体制对我国传统物流管理会计模式的启示。通过上述关于发达国家的主要物流会计管理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启示:在当前或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存在为世界各国所通用或普遍接受的会计管理体制模式。

了解和借鉴他国的会计管理模式是必要的。当今世界各国经济交往和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和态势正在形成,区域性经济协作蓬勃发展和中国已经加入WTO,完全有必要了解和借鉴他国的会计管理模式及其经验,为构建既符合国际会计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管理模式服务。

任何一种会计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都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联系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单一,企业成为国家政府部门的附属。与此相对应的会计管理体制只能是高度集中的国家直接管理模式,即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直接管理。

根据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会计现状,我国应建立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公司制管理体制模式,即国家集中宏观调控和立法型相结合,充分发挥会计职业团体作用的两级会计管理模式。

政府管理是对会计市场运行机制的高层管理和宏观管理,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政府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干预等宏观手段来监控会计市场的运行,使会计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走入误区。

会计行业管理是介于政府管理和会计公司管理之间的中观管理,是一种行业自律性管理,在政府与会计公司之间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确保会计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它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三种管理模式,即:分散型、交叉型、统一型,本文倾向于第三种模式,即统一型管理模式。

1、分散型管理模式。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领导与管理,会计人员在核算第一线,有利于会计人员比较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行状况,对责任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坚持会计核算的相关原则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受控于责任单位,在会计核算上易导致按责任单位的意图办事,而不顾全企业整体利益。由于各责任单位的工作和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配合不够,使一些急办的事不能及时落实与处理,影响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同时,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一些业务素质不高的人员从事了会计核算工作,必将影响核算质量。此外,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难以得到保证。由于企业把实现整体利益作为首要目的,把获取局部利益只是作为一种保证手段,而推行责任会计核算旨在强化会计管理,确保企业的整体利益。在这种分散型管理体制下,各责任单位的人、财、物三权融为一体,各自为政,企业也就无法实行有效控制,整体利益得不到保证。权衡利弊这种模式往往弊多利少。

2、交叉型管理模式。由于会计业务归企业会计部门领导与管理,对会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条件。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人和事两者又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所以,这种交叉型管理模式不符合行为科学管理的原则。管理体制上的这种交叉模式,容易造成既管又不管的局面,往往出现对己有利的就管,有矛盾和困难时就互相推诿,易造成工作混乱。

3、统一型管理模式。各责任单位的会计管理受企业会计部门统一领导,给会计人员实行会计监督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会计人员执行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直接考核、评比和奖惩,有利于会计人员钻研业务、提高技能,做好会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企业会计部门实行计划、资金、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在扩大责任单位生产经营自的同时,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

四、结论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满.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 企业管理 物流成本 经济效益 企业竞争力 对策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的越发激烈,企业已经高度重视了对其经营成本的研究,这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通过节约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资本的最大增值和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物流成本下降所带来的增值利润空间巨大,挖掘物流领域潜力,成了企业关注的目标。

一、推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与现状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企业降低总成本获取利润的“第三个源泉”。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其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第二,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第三,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

由于对物流成本的把握不准确,给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带来许多损失,不利于发现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的非效率活动,也难以对企业物流成本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因此,把握物流成本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对概念本身的理解上,还必须对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以及物流成本分析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掌握。

二、把握企业物流成本水平的衡量指标,正确处理物流成本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1.企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微观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不同的行业,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有差距的。一般说来,制造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要高于非制造业,运输费用所占的比重居于所有物流费用的首位,其次是保管费用。

2.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社会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用来衡量社会物流成本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社会物流成本的统计范围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运输费用,二是库存维持费用,三是物流管理费用。

3.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物流成本与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成反比。降低物流成本,可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物流成本意味着扩大了企业的利润,提高了利润水平。由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价格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所决定,但价格背后体现的还是产品的价值量,即产品中所凝聚的人类抽象劳动的数量。商品价值并不取决与个别企业的劳动时间,而是由行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

三、推进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管理模式和途径

1.创新经营管理理念,健全企业物流管理体制

推进物流成本管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首先要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从企业组织上保证物流管理的有效进行,要有专司物流管理的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创新经营管理理念是做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关键,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吸收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切入点。

2.树立物流总成本的观念,降低企业物流总成本

现代物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追求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这一点对于企业构筑和优化物流系统,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和途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和来自降低物流成本的压力,不少企业开始把降低物流成本的眼光转向物流领域,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实践中发现,不少企业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努力只是停留在某一项功能活动上,而忽视了对物流活动的整合。

3.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按照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功能类别统计,并没有与物流服务水准联系起来,也没有按顾客类别和销售业务人员类别计算物流成本,以至于物流成本上升的责任不明确。传统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虽然通过展示成本的大小来说明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物流管理意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成本数据在物流管理上所发挥的作用有限。通过不同作业环节的作业成本的计算获得的成本数据,可以清晰地说明物流成本增加的具体原因,从而为降低物流成本提供思路,明确降低物流成本的责任部门。

4.优化企业物流系统,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物流管理部门作为直接对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负责的部门,理所应当成为企业物流系统优化的主导者。优化物流系统不仅是物流部门自身的工作,还涉及到生产、销售等部门,物流部门在企业的地位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系统化工作的质量。从物流部门的角度出发,作为优化物流系统的基本方法之一,首先从改善物流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但仅此还不能达到物流系统优化的最终目的,还需要将企业的物流活动与生产和销售活动连为一体,实现生产、销售和物流一体化,进而实现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物流系统优化,降低物流成本。

5.降低客户成本

降低客户成本是现代物流的本质特征和最终目标。与传统的运输服务、仓储服务不同的是,现代物流是对企业原材料、流程清单、成品及有关信息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的策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而不是单独的某一运输或仓储等服务的交易行为。在这一过程中降低客户成本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因而现代物流又被称为“第三方利润”,能否降低客户的成本是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企业在为客户减少资金、管理等各项经营成本费用的同时,从大的方面来说,也就是在帮自己节约成本,从而降低了自身物流成本费用,提高了利润。

6.充分利用物流外包和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物流外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降低投资成本企业把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的费用和损失。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直供上线,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控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不易也不可能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控制。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使各种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能准确,迅速的进行;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可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余华.现代物流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李伊松.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中国储运.《中国储运》杂志社,2007.

[4]杨霞芳.国际物流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5]兰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管理会计;物流管理;价值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A

《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应用管理会计从物流成本入手,以价值分析为主线,着眼于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获得, 及时反映管理所需的事前、事中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物流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从企业会计工作分工方面讲,财务会计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服务于社会各相关方面;而管理会计则通过信息系统将相关管理信息提供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执行者,更集中地体现会计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考核评价责任业绩等内在功能,在经营管理中发挥直接作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二、管理会计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三、在企业物流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意义

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财务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有效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它就是管理会计。

四、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物流管理

1.完善物流预算体系,发挥预算管理作用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

2.全方位物流控制,发挥成本管理作用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3.建立物流责任体系,发挥绩效管理作用

应用管理会计建立物流责任体系,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4.改变会计职能,发挥价值管理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制造过程、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管理会计不仅全面提供物流管理信息,为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管理奠定基础;还能动地参与经营决策,为决策者提供有用信息;最后通过对内部责任单位的绩效考评,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发挥好管理会计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迫切需要,也是会计科学成功跨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标志。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将不断发展完善,在现代化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作者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深化;物流管理;低成本;竞争;战略

一、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首先,什么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而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又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避免物流的发生,甚至说物流在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还相当大。那么,什么又是物流呢?物流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结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所以,一个企业要盈利,要达到利益最大化,就必须最大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而降低生产成本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的基本保障就是要有好的物流管理。所以,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位置不可替代,而他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物流成本的重要性

据报道,国际社会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我国目前的这一比重是18%左右,比2005年的18.3%略有下降。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只有10左右,而美国,在2002年甚至只有8.7%。可见,我们国家的物流成本跟发达国家比差不多翻了一番。在中国国内商品中,物流成本占了物价的20%—40%。假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那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多出很多的利润来。以2010年为例,国有企业一共实现了近20000亿元的利润,而如果物流成本降低到国际标准的10%来算,中国的国有企业要节约31000亿元的成本,即2010年全年国有企业的利润不过占了多付出31000亿元成本中的三分之二。可见,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对中国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三、控制物流成本的措施

首先,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原来的供应链,主要是通过供货商之间的竞争,使商品进价降低,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现可改为与供货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直接降低成本。在进货上,采取少批量多频率进货,零库存管理,使仓储费用,资金占用成本都大大降低。在整个运作过程中,加快周转,减少库存,缩小库房空间,调整库房结构,降低仓储管理费用。其次,优化顾客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在物流配送过程中,优化顾客信息,分拣、配货、统一发送,大大提高物流效率,减轻服务强度,降低物流成本。第三,开发物质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利用信息系统,通过对闲置资源进行清理,对最新的信息资源进行运用,降低仓储费用,节省仓储空间,合理配置,降低物流成本。

四、推进低成本竞争战略

首先,推进物流一提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物流服务业务进行整合和归并。对自己企业的各个信息进行综合,找到两个或则两个以上信息的结合点,从而让两个或则多个信息融会贯通,形成一整条流通的链条。从服务上达到一体化服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第二,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物流管理,包括企业外部的物流和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很多企业往往只注意到了企业外部购进物质的费用,想方设法降低购进物质过程中的物流费用。而事实上,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同样相当重要,甚至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还更为重要。因为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包括了仓储管理,闲置资源管理等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依靠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对物流技术、作业规范、物流服务等方面加强物流的管理。第三,加强现代供应链管理。供应链,包括了从原材料供应到最终用户的整个环节。在这一整个过程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供货商充分合作,实现准时采购以及达到零库存。在物流过程中,合理配置资源,科学的选择最佳配送路线。提高物流效率,减少采购风险。第四,重视市场运销与物流管理的融合。在企业的整个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市场营销策略。注重对市场的分析,设计产品的包装,优化运输服务等促进降低物流成本。结合科学的技术统计分析,精确把握市场行情,在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的前提下,以尽量低的价格买进,最大可能地降低采购成本。最大限度的选择经济运送方式线路,降低物流成本。

总之,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追求的都是利润的最大化。降低成本无疑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最科学、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企业的成本又多来自于物流的成本,所以深化物流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对整个国家发展都是影响深远的。深化物流管理,企业实行低成本竞争战略,是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学问,要求企业加强学习,不断改革创新,摸索出一条通往利润最大化的阳光大道。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承志,凌昱.企业发展第三方回收物流提高竞争力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市场.物流与采购研究(红版).2011,2:17.

[2]崔异,施路.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控制超循环模型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5):66~67.

篇7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等,伴随着物流服务的需求,则延伸出物流的管理,那么,物流管理到底是什么?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来推进物流的发展,从而使之发展升级。

随着我国第三方物流业的快速崛起,并日趋成为物流服务的主流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也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之一。目前,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甚至在企业内部先进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经过十多年的摸索,中国的物流业正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从现代物流管理(重具体的操作)走向供应链管理(重动态抽象的控制),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物流园区、中心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

委托式模式

物流园区不仅是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而且是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由于对物流园区管理水平及专业程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委托式管理是现代物流园区管理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流园区的委托式管理即委托经营管理,指受托方根据所委托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合同制的签订,并按合同的条款执行管理的一种模式,称之为委托式管理。

通常所见的委托式管理的种类为三种:第一种是委托方全权委托,不参与经营管理;第二种是委托方部分委托,参与经营管理;第三是委托方全权委托,并参与决策。由于委托式管理种类不同,它适应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在不同的行业内,对委托式管理的范围界定都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不同的结果。例如,酒店的管理一般适应于第一种模式,即全权委托,委托方不参与经营,按合同收取受托方一定比例的收益。企业物流的管理一般适应于第二种模式,是指企业将自己的部分经营主体委托给受托方,与受托方在经营过程中融为一体,与企业经营享有同制度,同流程,最终获取参与部分的利润。现代物流园区管理模式适应于第三种,因为物流园区的委托经营群体不一,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政府,有企业,有行业内,也有行业外的客户等),所以,它是一个综合的管理体系,从整体到局部。加之投资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不同,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必须是全方位的、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等。

权责划分及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物流管理,物流园区管理从实际经营者角度上来看,基本都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完成管理目标,提升管理水平,确保经营者获取一定的利润。在现代的管理模式中,特别是物流园区的管理一般采取委托式管理比较多。从本质上来看,物流园区的管理则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投资人、物流企业、客户和消费者。但从实际经营者来看,园区的经营不仅仅是上述提到的几方面,而是与各方面都有直接关系,它也和其他组织一样,也分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管理和衔接。通过这种规范的管理模式来实现园区的管理目标。

一般情况下,战略层负责园区重大事项的决策,控制园区发展方向,如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项目的批准,招商政策,物流管理收费标准制定等;其次,由战术层按照战略层制定的原则,开展计划组织,协调工作,维持园区的正常运行;最后,由操作层按照战术层的安排,完成具体事务的执行等。

在委托式管理中,不管是投资主体,经营主体,还是政府侧重等各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委托式管理不能按合同完成,由于委托方的期望值很高,受托方在经营过程中不能达到委托方满意。加之双方的互信程度没有完全建立,从而使现代物流及物流园区的管理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的运行下,首先需要双方明确隶属关系,其次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等,以便更好地完成委托式管理合同约定的内容。

篇8

关键词:零营运资本;实践;启示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在西方财务理论中,一直应用营运资本概念,在财务管理中,其具有两个不同的概念:总营运资本与净营运资本。一般情况下,我们提到的营运资本指的是净营运资本,即企业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它体现着企业在流动资产及其筹资安排上的效果,而且把短期支付的需要和能力相比较,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以及企业的流动性水平。营运资本是公司资本总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在根本上是维系于营运资本的管理和运转情况的。只有营运资本不断处于良好的管理和运转之下,企业才得以生存,才有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目标才有实现的可能。

一、零营运资本的提出

零营运资本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等于或小于企业的流动负债,具体表现为存货基本上是零,应收账款和短期投资低于应付账款和短期借款的一种财务运行状况。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由于企业的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负债的到期期限及金额很难做到完全匹配,而且存货的变现需要较长时间,故企业必须持有大于流动负债的流动资产才能保证按期偿还短期债务。所以为加强流动性,企业必须保持适量的营运资本,以应付财务风险。然而美日的许多企业率先提出“向零营运资本进军”的口号,这是因为压缩库存和应收账款,加强对营运资本的管理,挖掘和提高经济效益。正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财务经理丹尼期•达默门所说:“削减营运资本不仅会创造现金,还会促进生产,使企业经营得更好。”零营运资本的财务管理理念作为成本降低的有效方法就此应运而生,而且很快成为许多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性理论。

二、国内外零营运资本的案例研究

美洲标准公司的总裁在1996年决心将营运资本降低为零,而正是依靠压缩营运资本,才挽救公司于崩溃的边缘。美国标准公司1988年为防止勃拉克•特克公司的敌意收购而发行垃圾债券和向银行借款共达31亿美元,从此每年3.25亿美元的利息费用吞噬了公司几乎全部现金流。当年营运资本高达销售额的25%,公司濒临破产。新的总裁埃曼纽尔•坎布里斯从1993年起就是靠压缩营运资本才在崩溃的边缘挽救了公司,他还决心到1996年将营运资本降到零。为了实施这一工程,他动员了全球90家子公司,从英国到巴西的全部加工厂(子公司)压缩存货,压缩营运资本。几年来,他用省下的营运资本偿还债务,还将余下部分投资增产,使成本降低,营业收益大增。

国内著名的海尔集团“一流三网”物流创新模式是海尔零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的基础,它实现了在物流成本上最小的投入。“一流三网”模式中的“一流”是指订单信息流,“三网”是指全球供应链资源网、全球用户资源网和计算机信息网。海尔市场链的业务流程再造是“一流三网”的依托.零库存、零距离、零营运资本是海尔市场链中三个相互联系的战略目标。另外,海尔从2000年起开始执行现款现货制度解决了应收账款问题。值得说明的是,海尔的零营运资本管理是基于广义的概念上的,即其基本原理是把企业在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成本尽量降低到最低限度。

以上是国内外大型公司追求零营运资本的典型案例。由此可以看出,零营运资本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理念,被世界各国的诸多公司管理人员所重视并付诸于实践。

三、零营运资本管理实行的经验及启示

根据上述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案例,零营运资本绝非是一种幻想。企业追求零营运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压缩库存和应收款项,加强对营运资本的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其理论依据是以较少的资金做同样的业务,使营运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创造更多的收益。在我国的营运资本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同时,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零营运资本实践成功的案例,从而得到以下的启示:

(一)资金管理与物流管理必须结合

企业成本降低的主要方向是物流而物流是以时间消灭库存空间。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物流管理对降低流动资产持有量的意义。例如海尔认为物流管理不仅要保证高节奏生产的JIT,而且要实现最低库存或零库存的JIT采购和服务到位的产成品JIT配送。三个JIT最终帮助海尔实现了物流管理的总目标即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户提供最大附加值的服务从而也实现了最低存货的目标为零营运资本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企业要有一个周密的生产计划

零营运资本要求企业从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都处于一种有序状态,因此就要有一个周密的生产计划。首先,通过预测,对原材料供应、各工序生产做出预定计划安排,使企业生产保持连续,不至于因计划不周而产生时间和空间的上滞留。其次,企业要有一个比较灵敏的应变调节系统,来协调各工序、各部门之间的生产速度。

(三)加快回收应收账款

许多企业都会提早付款、推后收款这是营运资本浪费的根源。确保现金流量更稳定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要求预付定金并进行分期付款以确保到交货时大部分应收账款已经到位,来更好地协调已发生的成本与客户支付之间的关系。所有企业应该致力于减少逾期付款,并通过缩短催款周期和制定提高付款要求的计划来加快收款。同时,企业还应将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作为其支付条款的评价基准,并考虑与客户重新协商。然而,缩短客户付款期限的目标必须与危及客户关系的风险保持平衡。企业应一直寻找公平、互利以及非对抗性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会计研究,1995,1

[2]廖涛.“零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的儿点思考.商业现代化,2006,1

[3]滕宝红.哈佛模式一营运资金管理.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刘建青.“零的追求――企业财务管理新理念”,兰州商学院学报,2003(2).P90-93

[5]Stephen A.Ross,Jeffrey F.Jaffe,2009: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P519-529

篇9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物流管理;应用对策

1 高职图书馆物流基本活动分析

高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包括了纸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两种。这都必须经历从供应商到图书馆,再到读者使用的过程。纸质文献从采编部门的采购、信息的加工处理、包装运输到书库、搬运、储存等,到流通部门的上架,到读者借阅、读者还回,再到上架,修复再加工等;电子资源从采购到用户使用,信息的加工处理等。从功能上看,高职图书馆就相当于一个具有采购、包装、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配送中心,这即是一个物流的过程。各校区之间就相当于一个信息物流配送中心网络,馆与馆之间就成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这既有传统图书文献等实物的物流,也有电子资源、虚拟数据等非实物信息的流动;这也是有着一般的“采购→书库→借出”的正向物流,也包括大量的还书的上架的逆向物流。这些活动对图书馆能否有效实现和优化对用户的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高职图书馆利用物流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成本,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

2 高职图书馆应用物流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物流管理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其主要目的就是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总之,现代物流管理追求的目标概括为:将合适数量的适当产品,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地点,以适当的条件适当的质量和适当的成本交付给客户。

随着信息资源广泛的有效利用,高职学院师生读者对信息需求日趋复杂,这要求高职图书馆不断深化和拓展职能。在既定的条件下处理和提供更多、更新、更广泛、更复杂的信息,这对图书馆管理的效能也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图书馆必须增强各类信息的搜集处理以及对信息资源的整合、组织和管理的能力,尤其是对“电子文献”和“共享资源”等的开发和管理,全方位地满足读者的多样性需求。近年来,物流管理在许多行业开展了专项物流模式和技术推广应用,现代图书物流体系也已摆上日程。大多数图书出版发行单位都在积极尝试先进的物流技术和模式,图书馆也应纳入图书现代物流体系中去,利用现代的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去管理,将图书馆物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规划,用系统的观点来构建适合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的各部门高效地运转起来,更好的挖掘图书馆的潜力,以最低的运营成本,将更高、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读者,更大程度上满足学习、教学、科研的需要。因此,物流管理在高职图书馆管理中应用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3 高职图书馆应用物流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物流管理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图书馆可以用物流管理的理论和思想,设立目标管理体系,以一段时间或者一个阶段完成某项工作为目标,分别落实到下属部门和个人,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工作热情和业务创新;通过制定各种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执行到位;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馆员综合素质,让全体馆员以高效、高水平投入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从而降低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

3.2 物流管理在采访部门中的应用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各种商业方式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文献资源采购方式。现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通信工具等,了解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出版和发行的信息,从而在其中选购各类所需的资源。这种无纸化的网络采购则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采编人员不必亲自到出版社、书店和书展去了解图书出版信息、选定图书、下订单、计算账目、送订单等。所有这些繁琐的体力劳动程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在很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出版社和书商的一切数据和信息都在网上公布和传递,这不仅缩短了采购周期,保证信息及时对称,提高了效率。另外,传统的图书文献发货方式大多数图书馆是书商送货上门或者通过邮寄,采用物流管理和技术将图书馆所订购的图书文献尽快传送到图书馆,并且在过程中实施订单跟踪、查询到货情况等;而电子文献,则从电子资源库中将文献资源直接传递到客户端,既节约了交货时间,又降低了交易成本。

3.3 物流管理在流通部门中的应用

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信息的高速发达,单个高职图书馆资源是无法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这就需要图书馆挖掘潜力和加强合作。流通部门是高职图书馆接触读者最多,承担最基本核心业务的部门;每天都必须接受数以成千上万的读者借阅各种纸质文献,特别是在不同的校区馆之间图书文献的馆际互借,传统的图书馆方式难以实现。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可以利用物流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对这个物流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并与其他院校构建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大图书馆“虚拟馆藏”,最终节省人力、物力、时间,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

3.4 物流管理在信息和参考咨询部门中的应用

高职图书馆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为读者提高信息和参考咨询服务,而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高职院校读者对信息的要求更具复杂、实用、多样、综合性,在高职图书馆的信息参考咨询过程中,读者提出的检索和信息需求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性、有深度的文献信息内容;这就需要一个传递速度快、过程控制强、地域广的信息传递方式。运用现代的物流管理理论和物流技术,利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如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等,可以提升传递速度与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做到非中介性文献的传递。 #p#分页标题#e#

4 结束语

作为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图书馆,借鉴和利用系统的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来降低成本,挖掘信息服务能力与各种潜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物流是一项重要的实践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改进,才能摸索出更适合高职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各部门更高效地运转起来,更充分地发挥信息平台和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许异兴.图书馆物流系统规划[J].图书馆建设,2008(9):79-81.

[2] 游玉华.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理论指导图书馆的管理改革[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5):6-7.

[3] 陈莉,杨媛.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2010(10):89.

[4] 王秀举,李静宜.物流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9(3):111-112.

[5] 徐旭光.物流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34-36.

[6] 刘建丽.刍议物流管理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商业时代,2010(5):131-132.

篇1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企业间行业的激烈竞争,努力提升物流管理的新水平,已成为摆在我国物流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经济交往活动日益频繁,物流产业的不仅得到崛起,而且也随之得到极大地发展。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物流行业普遍的管理水平与当今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之间还存在着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物流;管理;竞争;网络

一、对于建设现代意义的物流重要性认识不足

国标《物流术语》中对于“物流”定义的表述来看,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这种限定条件下“物”与“流”在一定经济、社会,甚至军事条件下的有机组合,可以最大限度、最高效率以及最低成本地达到人们在上述状态下某种意义的需求。从目前世界诸如:美国、日本等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来看,现代意义下的物流,不仅从传统的单纯考虑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发展物流业,而且还通过“信息化”与“网络化”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共享等物流各个方面,来全面地、综合性地提升现代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物流效率的问题。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物流行业,发达的物流行业已成为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我国的物流行业还没有真正地与现代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这里不仅有客观上的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问题,同时也有大多数人对于物流的主观认识问题,即:物流工作就是“搬搬运运”的工作,就是各单位的“后勤服务”。“物流就是配角”的思想不仅制约着物流行业内在“能动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物流行业在现代化产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

二、缺乏对于物流活动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从物流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以及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等,而这种三大管理需要诸如: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运筹管理、人力劳动资源管理的专业人才。应当讲,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流活动以及行业的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例如:我国的海尔集团、 锦鑫物流1等物流企业。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海尔集团、锦鑫物流等企业还只是“凤毛麟角”,大多数的物流企业,甚至行业内部还缺乏科学化而有效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在上述三大管理系统中,企业还处于“马车店”的“原始物流”管理,这种管理手段和水平与世界上物流行业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会“拖累”我国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而且这种差距也会“拉大”我国物流行业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水平。

三、竞争无序的状况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物流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近年来,在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竞争无序现象“比比皆是”。这严重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物流企业间不是在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水平上下功夫,而是往往通过压低价格恶性竞争、相互“贬低”甚至“排挤”对方等不正当手段展开“厮杀”。与此同时,我国目前执行的有些物流管理的法律与行政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远”,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行业业务发展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诸如:准入条件、适用范围、规制内容等方面存在着规定重复、职能交叉,甚至规范空白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的法制化建设的进程,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物流行业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框架内有序和健康地发展。

四、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新水平

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们看到,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必然需要我国的物流行业也应当有序、高效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因此,努力提升我国物流管理的水平,使目前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就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积极与有效的措施。

首先,从国民经济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从微观上讲,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每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战术”问题,而且也关乎着每一个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从宏观上讲,一个国家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着现代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且也关乎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实力的问题。

其次,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小到企业,大到国家都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技术水平,特别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的好做法与新经验,从而真正地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效。

再次,从世界各国物流管理的实践来看,管理的信息化与运营网络化是物流管理水平提升的必然途径。因此,为了使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一定努力实现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运营的网络化,使我国物流管理真正地纳入“现代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高科技的建设之中。

第四,维护我国物流市场的正常秩序,依法有效地遏制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真正使得企业依法治企、依法经营,从而营造出有利于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法制环境。

最后,建立与完善我国物流行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物流行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诸如:物流企业市场准入问题、资质问题以及行为规范等问题。我们应当对于现有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适时地“立、改、废”工作,在加强法律调整的功能、提高法律调整的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我国物流行业法制工作,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物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法律环境。

注释:

1.海尔集团剥离物流资产成立海尔物流,从1999年开始创新了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