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纪律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纪律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纪律的概念

篇1

一、组织多种教学活动来为高效率数学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多种教学活动的组织是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多样的,应该是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的,这样才能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也为了保护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情境教学法,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大大的蛋糕,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情境,即:小明生日,父母给他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分蛋糕的时候,小明先将分给了奶奶和爷爷,又将分给了外公和外婆,接着分给了妈妈和爸爸,请问,小明分出去了多少蛋糕?组织学生对该情境进行思考,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计算,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符合课改的要求,而且也能给枯燥、单一的数学课堂带来生机,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所以,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来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要有意识地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以确保高质量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Flas,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而,轻松地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同时,也能确保课程目标顺利完成。

总之,作为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做好数学教学各方面的工作,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同时,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篇2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良好的课堂纪律标准呢?其实,我们只要回到《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所规定的内容,就不难发现,良好的纪律是有标准的。现在,我就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与同行商榷。

首先,良好的纪律要求“严而不死,严而有度”。

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业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纪律的概念告诉我们,作为规范学生行为的纪律,具有强制性,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教师必须严格执行。“严师出高徒”实际上表述了三层意思: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严格的课堂纪律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益的保障;教师严格的要求会换来学生的成才。但是,教室毕竟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学生毕竟是有思想、情感、意志的个体,不能管得过死,不必非得学生的举手投足都整齐划一,出现我在前文提到的那种“安静”的场面。同时,我觉得,严格也应该有“度”,这里的“度”,应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握。作为教育主导的教师,在强调起码的课堂秩序的同时,不必对学生的坐姿、读书的音调、回答问题的速度、书写的快慢等等行为作出统一的要求,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控。而学生所掌握的度至少要建立在“该与不该”的前提上,做到“不随意、不随便、不违纪”,竭力融入自觉的学习,以至学有所获。要知道,拉肚子的学生请假上厕所不是违纪,读课文的时候有学生声音太大不是装怪,坐在靠墙的学生坐姿不端不是违纪,向同学借笔的学生也不是违纪……只要把握好这个“度”,我们就会发现,违纪的学生少了,我们的课堂纪律好了,师生的关系融洽了,课也好上多了。

其次,良好的纪律应该是“活而不乱,井然有序”的。

教学活动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因此,好的课堂应该是“活”的。包含几层意思:老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知识、情感、个性等都会在课堂这个载体上流动和传播;教师的主导是活动的,他会因为知识的变化、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因素而发生变化,所以,教学活动是变化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主体,他们的思想是流动的,思维是活跃的,对教学的反应也应该是流变的。一句话,任何一节课都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基于教学的这种性质,我认为,好的课堂应该是活动的、活跃的,不应该是死气沉沉的。老师应该积极地激发学生使思想、思维、行动“活”起来。不过,我所说的“活”单指为教学效益的提高而言的“活”,不是那种乱糟糟的局面。教学是要讲究秩序的,不讲秩序的活就会违背纪律的起码的规定性。如果一堂课中,学生的活跃没有为学习服务,而是自作主张地随便说话,我行我素,或者吵吵闹闹,那么,这堂课就会是一塌糊涂的。所以,老师要掌控好教学秩序,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规则。在纪律要求上,教师不能勉强,学生也不可随意,一切都要为教和学服务。从这个层面上说,要求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讲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教学活动的“形散神聚”。秩序井然是好的课堂纪律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好的课堂纪律的整体标准。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好的课堂教学,师生应该是和谐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收放自如。

篇3

关键词;职业素养;企业;纪律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2-02

我校承担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市级课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是其中一个子课题。什么是“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就是以两节课为单位(我们学校两节课共80分钟),课前课后分别进行5分钟和3分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天天讲、节节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将企业文化大量融入到“5+3”职业道德教育中,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

一、“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施后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1.效果:我对已实施了一段时间“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2011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①有45℅学生比较喜欢该模式,有25℅的学生非常喜欢,认为时间还可延长;②该模式是使用视频、课件、录像等将看、听、说融会贯通,学生轻松愉快、感兴趣;③注意力集中,冲淡了本门课程特别是理科及工科的枯燥乏味;④学生收看大量的励志短片,有一定的心灵触动;⑤学生提前了解了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企业的制度、员工行为规范、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哲学和企业的环境等;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能积极参与。

2.问题:①部分学生听完“5+3”职业道德教育后,面对后续课程依然是睡觉、玩手机、讲话、甚至吵架、打架;②部分学生平时的行为规范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如极度自私、不愿参加劳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我到了企业自然就好了”;③部分学生说和做的不一致;④真正出于自身内动力的不多,主动性不高,学生的良好行为不能持久;⑤部分教师只按照学校规定的程序完成“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和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在意,对学生未进行严格管理;⑥该模式属于教师利用外在资源对学生进行口头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是强化了口头教育,并没有强化学生的行动。

二、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提高“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实效性

实施“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四有”人才,“有纪律”是“四有”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模式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语言和多媒体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同时通过语言进行附和并且有一定的心灵触动,但并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因此任课教师必须立足课堂,加强课堂纪律管理,从行动上要求学生做到遵章守纪,尊重他人,认真听讲、热爱劳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就有行动的体现,促进学生行为规范,教师要努力将强制性或半强制性纪律转化为学生自觉遵守的纪律,最终形成习惯。否则“5+3”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怎样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1.课堂纪律的管理要灵活多变,对症下药:①预防:在问题行为没有出现以前,有针对性提示、指导和鼓励,增加学生自我调控的心理准备;②提醒: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有些错误行为不予过分理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的学习,告诉他应当做什么;③暗示:教师发现有个别学生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时,最好不要停下来公开批评学生,可以边讲边走到不专心听讲、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旁,或悄悄给他使个眼色,或轻轻指指他的书本,或轻轻敲敲他的桌子,有时也可清清喉咙或小咳一声,或突然停顿并注意他,或摇头示意他;④幽默;教师针对某一违纪行为可适当使用幽默手段,化解课堂矛盾,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⑤褒贬;对某段时间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略做评论,肯定好的,批评差的;⑥化解;教师顺着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或某一话题,对某些不造成大干扰的违纪行为稍加评点,随机引入正题、化解矛盾冲突;⑦激励:这种方式不是着重于责备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是激励学生振作起来,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学习;⑧惩罚:这种方法一般较少使用,除非以上方法和私下思想工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那么就要根据当时课堂的具体情况,是否采取如:扣分、罚站、义务劳动、告诉班主任或家长……

篇4

关键词:数学;课堂秩序;纪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264-01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飞. 教师角色与权威的合法性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08(3).

[2] F?戴维 课堂管理技巧[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篇5

一、严格奖惩,规范纪律

学生违纪是难免的,体育课在学生违纪等方面更甚于别的学科,教师对学生的违纪现象不应该姑息。面对学生违纪现象,教师应该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如果学生没有按老师要求去做,东张西望或嬉皮笑脸,不严肃认真地对待体育课时,教师不应马上公开点名批评,可采用肢体语言,例如走近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警告。如果一个学生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干扰教师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则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节采取言语警示、制止,甚至轻微惩罚。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对那些上课积极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主动帮助教师维持纪律的同学进行奖励也是维持课堂纪律的有效方法。当学生的正确行为举止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和赞扬后,其他学生将会纷纷仿效,那么这种行为就将得到巩固和强化。当然奖励并非物质性的奖励,比如奖励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自由活动5分钟,或对表现好的同学提出口头表扬:“某某同学站得最快、最齐”“你的动作最标准“”你真棒,真了不起”等等。虽然只是一些口头表扬,但在学生心中一定以得到老师的肯定为荣,心里一定很高兴,那么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有奖必有罚,为了维持课堂纪律,对一些违纪学生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比如在其他同学进行游戏时,违纪同学只能旁观;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并让其课后进行深刻反省。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遵规守纪是学生应尽的职责。但是,各类惩罚不应伤及学生自尊,不应影响正常授课教学。

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教育是对人的提升,更是对生命的提升。教师是一把标尺,是学生的榜样,尤其是体育教师的示范作用应更加突出。立得正、站得直,表现出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学生的情绪也会被我们感染。学生的尊重和认可,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障。学生认可你,就会以你为榜样。体育教师大多粗犷豪放,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天然的。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会主动要求老师“来一个”,若教师能做出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学生会发自心底地佩服你、效仿你,会为你鼓掌,会因为你出色的表演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练中来。教师正确、规范的示范动作有助于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印象,帮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想做好动作示范、当好学生的榜样,体育教师必须要加强钻研、刻苦练习,做到动作示范准确、规范,动作要领、教学重难点烂熟于心。当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同伴的作用也是很直接、很有说服力的。体育教师也要及时发现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将他们培养成体育骨干,使他们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让榜样在学生中间发光,引导学生向优秀的同学学习。漂亮、规范的示范动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激发学生将来成为体育明星的梦想。反之,如果体育教师“只说不练”,学生头脑中没有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练习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的动作,会接影响学生的练习效果,严重的甚至出现运动损伤。习惯无处不在,各种各样的习惯左右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左右着我们的人生。好习惯可以使人立于不败之地,坏习惯可以把人从成功的至高点上拉下来。所以,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课堂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使他们收获美好的人生。

作者:王淑敏 单位:嫩江县第三中学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4

高中物理是整个高中必修的内容之一,也一直是高中最难学习和掌握的学科之一。《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要通过学习物理知识达到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和理解世界,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等目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改善措施,坚决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质量。下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教案

要想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就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要上好一节高中物理课,就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高中物理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之外,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探究问题的成因,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是每一位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也是物理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探求高效物理课堂的有效途径的重要条件。我们要根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熟悉高中物理必须讲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总结要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好教案,严密构思每堂课的教法。总的来说,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因为只有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精神焕发,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它是一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在于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激励、鼓舞学生,营造有利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更要善于把热情传递给学生,运用亲和力,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需要精心设置教学情境。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收集分子运动的证据”实验时,让学生把红色墨水分别轻轻滴到同等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哪个杯里红色墨水扩散得更快。教师还可以在上课前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怀着好奇心去听讲,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与高中物理相关的视频等,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控制好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通过管理课堂纪律,让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纪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了教师施教时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控制好课堂纪律,需要教师掌握灵活的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神或搞小动作的学生,可以用眼神示意提醒学生,当用眼神没有达到警告效果时,要适当用一些肢体语言提醒学生认真听讲,比如可以边讲课边走到分神或者开小差的学生身旁,提高音量,或轻敲桌面,如果情节比较严重时可以不直接点名批评,提醒学生及时改正并认真听课。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当场提问来提醒学生,有效巩固课堂纪律,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前课后练习

学生在学习中进行适当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习题不能未经思考就随便布置,习题要精选精练,并及时反馈。高中物理教师应选择能起到揭示规律作用的经典例题,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分析和解题的思路教给学生,培养他们解题的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及时检测,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内容

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物理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对教学进度、方式进行调整,使物理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我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仔细观察与当堂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掌握信息,使物理教学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出题提问,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效果,鼓励学生提出个人看法,提高师生的互动性,让乏味并极其困难的物理教学更为活泼,并在这一过程中梳理和总结教学成果。此外,在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时间,可对照当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设计一定数量的检测题,检查本节课的实际教学成效。或者,每隔小段时间进行课堂测试,以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帮助学生改善不足之处,加强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批阅和分析学生的检测作业,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于下节课帮助学生复习。这样的教学反馈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难点,明确学习中尚需进一步强化的内容。

六、加强个人修养,用教师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在培养学生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努力学习、理解、贯彻有关教育方针和政策,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兢兢业业工作,为人师表,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高中物理教师作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要加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用教师的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教师而特别尊敬教师,喜欢听教师的话,认为教师是值得信任的,进而喜欢这个班级,从而能积极地投入学习。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管理 有效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程度的不断加深,对初中数学课堂的管理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老师必须加大对课堂的管理力度,在这过程中必须摒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传统课堂管理观念,改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最终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学习范围。在和新课程相互适应的基础下,大力推进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措施,才能促进全国范围内初中数学教学事业不断发展,提高初中我国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课堂规则“异曲同工”,完善纪律协商制度保障课堂管理

纪律协商指的是老师在对课堂纪律进行制定时会征求学生意见,并和学生进行讨论,甚至会让学生直接参与规则的制定。例如在对数学试卷进行讲解的时候,学生在拿到试卷时都会习惯性开始依照标准答案计算分数,导致试卷评讲效果达不到预期。作为老师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先与同学开始交谈,譬如“同学们,当你们计算自己分数的时候还能专心听老师所讲的内容吗?”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后老师又问学生“那么在老师开始评卷的时候,要想专心听讲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呢?”然后顺藤摸瓜,再问“是不是应该认真听老师讲课,在课下看计算成绩呢?”就这样一步步让同学们认识到问题所在最后提出能被同学们接纳的意见。

“异曲同工”的课堂规则是指不用生硬、死板的言语或指令制定规则,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对仗工整的语言来表达,这样会让同学们感觉十分新颖并由此津津乐道,达到一种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在一些自习课上,有很多同学因为十分懒惰不愿意自己动手动脑,对身边的同学过分依赖,形成一遇困难就问答案、抄答案的恶习,这不但不利于课堂安静气氛的营造更不利于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一句十分新颖的话,譬如“静下嘴书写,潜下脑思考”作为数学自习课时制定的新规则,这则灵感来自于总书记在先进代表教师大会上“静下心教书,潜下心育人”的主题让同学们大感新奇,就会在心里默念好几遍再经过几节课的强化之后,同学们在自习课时不由自主地默念这条新的规则,课堂纪律的变化就会比单纯的“不要说话”、“思考问题”这样生硬的话明显大很多。

二、角色反串营造和谐关系,柔化课堂管理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当中,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对能否成功管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让学生处于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才能保证学生潜力得到最大发挥,才能使其对课堂拥有安全感,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采纳老师意见。建立和谐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这是由于学生所拥有“向师性“的特质,因此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老师的方法和采取的途径相当重要。笔者认为,在建立关系时可采取“角色反串”的方法,让学生充当老师,不但能让学生明白作为老师的光荣使命还能让他们体会老师工作的不易。在学生回归到自己的角色中时,就会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还能劝导其他同学共同保证课堂质量。良好师生关系、和谐教学氛围是实现进行数学课堂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其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管理手段。其次,老师在进行“角色反串”时,还可让学生直接备课、讲解一个概念和例题或自行组织探究活动。例如在《二元一次不等式》一节中,老师可将自己最为简易的一个PPT教学课件作为范例供学生参考,让他们在周末的时候自己备课,最后由老师选择几个准备较为全面的同学做“小老师”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讲解。一般情况学生在教课时的速度很快,因此老师可多备几名同学,当第一位“小老师”完成授课之后,下一位同学就讲解上一位“小老师”漏掉的教学内容。这样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加全面,老师在对“小老师”工作进行评价并纠正 “小老师”讲课时出现的错误,这堂课程也就算圆满完成了。每学期开展这一两次样的活动可明显改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营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上纪律管理的有效性。

三、通过积极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管理

在新课改实施中,作为老师不难发现,奖励比惩罚更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在许多初中课堂教学中,老师在不经意间会把批判挂在嘴上,惩罚用在手脚上,对最基本的奖励观念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奖励的可发挥的作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在进行奖励时可采取评选的方式可分为课堂思考、课堂练习、课堂问答以及课堂守纪等四个方面,每周评选一次,一个月进行小结,然后对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应有的奖励。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了课堂硬性管理模式,提高初中数学的学习效率。而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扩大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评价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两方面。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发表看法,学生是其中主角。而教师评价顾名思义,就是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进行教师评价时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鼓励,言辞应带有积极、肯定的意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老师可提出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问题:研究与学习的一次函数有哪几种?在进行研究时,研究内容大致分为哪些内容?画一次函数分哪几步?函数图像对于函数性质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只有在这样一步步的引导之下,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结束语

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有效措施的开展,老师必须注意这是对每位学生发展的过程。在进行教学时,应多留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能尽可能多的思考与探索,最大程度上满足个体差异,增强教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只有汲取过去的经验并在实际中敢于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初中课堂的教育质量,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吴俊荣.初中数学课堂管理理想策略[J].神州(上旬刊),2012,(3):89.

[2] 叶乃俊.初中数学课堂管理有效策略探析[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8):100.

篇8

[关键词]:小学生 音乐课 教学研究

一、前言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要求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标下的音乐教学大纲指出:音乐教学的评价要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体现音乐教学的特殊规律。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的独特形式对学生实施美育,它通过多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类、创造美、创造世界的思想情感。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创作和音乐表现为前提,以“情”与“境”交融为手段,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旋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音乐美的所在,进一步陶冶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音乐教育必须唤起这种人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小学生入学后第一节音乐课,就要让学生体会自然之声,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音乐。让学生到大街上、到树林、到小河边去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有趣的声音世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模仿、实践、探索和创造声音的空间,唤起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兴趣。小学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分组表演汽车、飞机、流水、小鸟等声音,使课堂丰富多彩,唤起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音乐之美,并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2.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才能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此,音乐教学不能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情景课堂的开设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更深地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小学音乐课堂的情景创设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可以让学生在利用教学器具模拟的场景内学习,也可以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来设计,也可以采取野外教学等形式让小学生深入到创设情景的内部了解音乐。

3.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

小学生具有天真活泼,爱动的特点,有时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随意扰乱课堂秩序,甚至出现随意走动打闹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音乐学科的特殊性,他能让学生在演唱、演奏或音乐游戏的过程产生高度兴奋,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就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其次,是学生缺乏音乐兴趣,体验不到音乐课的成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纪律自然不好。再次,小学生认识、情感等发育不成熟,不懂得自律,也会出现扰乱课堂纪律的现象。最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容易收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也会常常出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

三、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精彩课程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新课导入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导入新课的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游戏的方法,如谁在游戏中输了,就要学一种动物叫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全面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小学生阶段性的兴趣爱好,激发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来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的趣味化和形象化

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教师只有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如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教师就要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将“拍子”的概念形象化。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火车汽笛声、猫叫声音和狗叫声音等声音的长短;接着,通过海关钟楼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感受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最后,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模仿出来,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小学音乐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学的趣味化和形象化,尤其是较为枯燥和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例如,《两只老虎》这首儿歌想必是人人皆知,将这首歌巧妙地改编成二部合唱,其第二个声部的旋律为(3 4 5 3 4 5 1 23 11 2 31 251251 543 543)。学唱之后,许多学生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第二声部的旋律完全来自主旋律,简单易学,二声部效果又好,一首简单的儿歌居然可以这样进行合唱,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了上来,此时教师从实践转向理论,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合唱,学习如何歌唱,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并使学生在其中享受到美。

3.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嘉奖的机会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表现自己,处处想让老师多注意他,多嘉奖和表扬他。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以实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表现和表扬,就能引起小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和爱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活动,以满足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纳入一种以认知内化为基础的自我实践活动的轨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表现机会乃是优化学习,有效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四、结论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让学生在情感和意境中学会欣赏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做到激趣、善导,引导学生从听、看、唱、想、说、演等几个方面参与到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真正地会“听”音乐,“懂”音乐,使自己成为真正欣赏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进一步推动音乐课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孟雅琴.构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1):16-17.

[2]赵玲.音乐教学中教学策略探微[J].艺术教育,2008,(1):41-42.

篇9

物理作为一门实用性和理论运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通过实验,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思考,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其中初中物理实验主要由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组成,占比例较大的就是分组实验同时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分组实验提高学生自我动手能力,并且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理解相关原理和概念,从更加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中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物理是一门兼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综合性学科,也正是由于物理的这一特性使得在物理教学中需要采用贴近其物理性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实现较高的教学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教学恰恰体现了物理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通过实验分组教学,不仅可以抬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激发其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下面将简要探究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度分组实验重视不足

现阶段,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老师教学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同时,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与课时之间的压力和实验教学需要消耗较多的课时,导致大多数物理教师都为了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愿意进行试验教学,在这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使得老师对分组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师在课下没有认真的进行相关试分组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如有迫不得已必须使用分组实验教学也只是老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或者是在实验室学生被动的接受试验步骤,照葫芦画瓢。

(二)分组实验教学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不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少拥有自己动手,自己分配课堂时间和自己管理课堂纪律的情况。但是在分组实验教学中,课堂的时间大多数由学生自己安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会不断的讲话,嬉戏打闹等,使得整个的分组实验教学的课堂一直都处于一种教务混乱和嘈杂的环境,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纪律远远比不上传统的教学课堂纪律。这就使得分组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物力分组实验教学在初中物力教学中的开展。

(三)学生对物理实验的重视度不高

初中生尚且还只是处于心智不够成熟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总是很好奇但是能够坚持的时间又不够长,同时,初中也是学生的叛逆期,这就使得很多的学生都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导致很多的学生在物力分组实验教学课堂上心思散漫,听课的心都被实验桌上的设备仪器吸引走了,在物理课堂上不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任务,处于好奇的仅仅只是将实验器材,设备不断把玩,到了交实验报告的时候就敷衍了事。这样不断影响自己的试验而且影响整个的学习进度和课堂纪律。[1]

二、解决策略

(一)提高教师对物理分组实验的重视程度

老师对物理分组实验重不重视主要体现在老师在上课之前是否认真准备上课所需器材,课下是否对上课的进度和教学质量进行反思。因此,提高教师对分组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就需要教师做到:1 上课前认真备课 初中物理实验大多是为了说明某一物理现象或者是某一规律,或者是验证某一定律。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充分准备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尽最大程度的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 认真准备器材 分组实验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教学器材,同时,实验器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试验能否成功,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因此,在上实验课之前,老师需要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及时发现并更换有问题的器材。3 课下认真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老师在实验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较高效率的实验教学等问题,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二)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学生课堂行为

学生课堂上表现散漫,随便嬉戏打闹不仅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进度,还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因此,在物理分组实验教师有必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课堂行为,保证课堂秩序。对于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学生加以适当的惩罚,对遵守课堂规章制度的学生予以表扬。同时,还可以适当的改变课堂结构,增设老师提问环节,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秩序的课堂环境。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课堂的重视程度

初中生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别人的引导。因此,要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老师就要不断引导学生使其明白实验对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1 提问 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从实验现象中得出问题的答案。2 潜移默化的引导 老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不自觉中向学生讲解一些由于不断实验最终取得巨大成绩的事例。从现实事例中让其明白实验的重要性。3 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老师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实验课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不断重视实验课 4 老师的引导作用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因此,学生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增长明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高职教育不同于传统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为本位,是培养学术型或工程型人才,注重学科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高职教育则是以能力为本位,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教育的课堂教学应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应具有其特色。

一、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现状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氛围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不足而不得不一再降低招生标准,致使生源素质明显比以前降低,这给正常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学习明显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上课时,聊天的、玩手机的、看小说杂志的、迟到早退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显著增加。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课堂教学又没有对此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他们无所适从;而一些基础稍好的学生对目前教学现状不满,不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些,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难度。

(二)教学理念和方法不能适应实践教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目标在于知识传递的完成。学生上课时在书上划重点、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由于缺乏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还面临着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学生长时间听课导致其注意力下降,听课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是“学科型”知识的简单累加,即按教材的章节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讲解,很少考虑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只是在被动的学习,只是为了记住概念、掌握知识点在学习,而全然不知学习这些内容有什么用途,更不知道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遇到了问题如何去解决。

(三)教学方法与内容脱节课堂教学方法单调,多采用讲课、提问、总结、作业、检查的方式,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生的已有经验,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过程单调、呆板。虽然经历了几次课改,教学手段开始多样化、现代化,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多大的变化。课堂完全依赖多媒体、电子课件,而课件内容变成了老师朗读的材料,多媒体成了演示的工具,有时放一些视频材料,也难以很好的与教学内容契合。教师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授课,绝大部分的授课通过鼠标来完成。

二、改善高职教育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良好的课堂纪律才能保证很好的教学效果,无论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应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需要将那些最一般的纪律要求制度化,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严格监督执行,不但可以提高现场管理的效率,避免秩序混乱,而且一旦学生适应这些规则后则会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增强对课堂教学的认同感。老师在授课时还应仔细观察课堂活动,善于观察学生状态的老师,应能在学生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干扰课堂教学的问题。诸如,有些学生坐在座位上但是不听课开小差,看小说或睡觉等,教师不宜停止讲课而公开指责他们,可以采取暗示、发问、课后谈话等措施进行处理;有些学生大声喧哗、走动等,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及时制止。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教学行为,形象而又充满激情的讲解,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能够“重组”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包括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建议、意见、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甚至于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成为这种教学资源的良好发掘者,使课堂洋溢着智慧,充满生机活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策略要符合高职生特点,符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学策略应倾向于技能的训练,这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原有的高职课程设置往往表现为重点不突出、不能体现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特点,针对性不强,有的过分强调学科性课程,缺乏实践操作能力,这样学生现场操作能力不突出,无法进行第一线工作;有的只注重操作,缺乏应有的科学理论教学,课程结构缺乏严密的科学性。因此,教学中应充分体现 “教、学、做”一体化安排和“工学结合”的思路,即一堂课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要有机结合,不能分离,要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巩固必要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两者有机地融合在项目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条件的满足情况,细心筹划、精心设计,以有效课堂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技能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并且,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四)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场教学、工作任务、案例分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为大家布置共同任务、规划共同愿景、引导团队学习与个人自我超越的有机结合,必要时可以把课堂延伸到实训基地或者实习工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王争、苗晋峰:高职课程改革前后情况对比分析[J].才智, 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