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保障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根据《劳动法》和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化学品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是指工作人员因工作而接触化学品的作业活动;本规定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化学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本规定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按国家标准GB13690分类的常用危险化学品。
第四条生产、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向周围单位和居民宣传有关危险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及发生化学品事故的急救方法。
第五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生产单位的职责
第六条生产单位应执行《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到化工行政部门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
第七条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别,并对其进行标识。
第八条生产单位应对所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挂贴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以下简称安全标签),填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九条生产单位应在危险化学品作业点,利用安全周知卡或安全标志等方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十条生产单位生产危险化学品,在填写安全技术说明书时,若涉及商业秘密,经化学品登记部门批准后,可不填写有关内容,但必须列出该种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危害特性。
第十一条安全技术说明书每五年更换一次。在此期间若发现新的危害特性,在有关信息后的半年内,生产单位必须相应修改安全技术说明书,并提供给经营、运输、贮存和使用单位。
第三章使用单位的职责
第十二条使用单位使用的化学品应有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并向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十三条使用单位购进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核对包装(或容器)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若脱落或损坏,经检查确认后应补贴。
第十四条使用单位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
第十五条使用单位对工作场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应定期进行检测和评估,对检测和评估结果应建立档案。作业人员接触的危险化学品浓度不得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暂没有规定的,使用单位应在保证安全作业的情况下使用。
第十六条使用单位应通过下列方法,消除、减少和控制工作场所危险化学品产生的危害:
(一)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化学替代品;
(二)选用可将危害消除或减少到最低程度的技术;
(三)采用能消除或降低危害的工程控制措施(如隔离、密闭等);
(四)采用能减少或消除危害的作业制度和作业时间;
(五)采取其它的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第十七条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
第十八条使用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
第十九条使用单位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
第二十条使用单位应将危险化学品的有关安全卫生资料向职工公开,教育职工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经常对职工进行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教育和培训。
第四章经营、运输和贮存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经营单位经营的化学品应有标识。经营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具有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进口危险化学品时,应有符合本规定要求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上加贴中文安全标签。出口危险化学品时,应向外方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对于我国禁用,而外方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应将禁用的事项及原因向外方说明。
第二十二条运输单位必须执行《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和《危险货物包装标志》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有权要求托运方提供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必须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五章职工的义务和权利
第二十四条职工应遵守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应及时报告认为可能造成危害和自己无法处理的情况。
第二十五条职工应采取合理方法,消除或减少工作场所不安全因素。
第二十六条职工对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十七条职工有权获得:
(一)工作场所使用化学品的特性、有害成分、安全标签以及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资料;
(二)在其工作过程中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危害安全与健康的资料;
(三)安全技术的培训,包括预防、控制、及防止危险方法的培训和紧急情况处理或应急措施的培训;
(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
(五)法律、法规赋予的其它权利。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没有到指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生产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未填写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没有安全标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经营单位经营没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对隐瞒危险化学品特性,而未执行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就地扣押封存产品,并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没有急救设施和应急处理方法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国家标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篇2
本标准对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使用进行了具体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6944-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写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国家经贸委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管理规定
3术语
3.1危险化学品
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
3.2重大危险源
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一般规定
4.1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其它款项。
4.2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4.3分公司所属的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4.4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4.5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检查,不得拒绝、阻挠;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应停止使用。
4.6危险化学品的采购统一由分公司供应处负责,销售由销售公司负责。
5生产、储存和使用
5.1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5.1.1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5.1.2工厂、仓库的周边的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5.1.3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5.1.4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5.1.5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5.2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或改扩建应报所在地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5.2.1可行性研究报告。
5.2.2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5.2.3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5.2.4安全评价报告。
5.2.5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5.2.6符合5.1条件的证明文件。
5.3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必须向国务院质检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5.4生产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实行安全注册登记制。注册登记时,生产和使用单位须填写《化学品安全登记申请表》、《化学品危险性分类工作单》、《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报分公司安环处,由安环处统一到湖南省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中心办理。
5.5危险化学品在出厂时,生产单位应向用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包装上应加贴或者栓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并提供应急服务电话。使用单位应向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检查包装上是否张贴安全标签,作业场所有表示化学品危害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的标识。
5.6没有取得《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证书》和没有提供“一书一签”的产品,生产单位不得销售,证书每5年复核一次。
5.7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8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证,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对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危及社会安全的不合格产品严禁销售,否则造成后果由生产单位负责,同时追究销售单位的责任。
5.9危险品化学生产单位的新工人,必须做就业前体检,发现职业禁忌症者不得安排在禁忌岗位作业。对作业工人要定期体检,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症者,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5.10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5.11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5.1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5.13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要求。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两年。
5.14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双发、双人保管制度。
5.15危险化学品单位应为从事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用具。
5.16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应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17遇水、热、潮易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或低洼易积水的地方。
5.18受日光照射或受热易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禁止靠近热源,存放处的温度不得高于物品的自燃点和熔点。闪点在450C以下的桶装易燃液体不得露天存放。
5.19化学性质与防护、灭火方法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在同一仓库或同一储存室内存放;放射性物品不得与其它危险化学品同存一库;氧化剂不得与易燃易爆物品同存一库;能自燃或遇水燃烧的物品不得与易燃易爆品同存一库。
5.20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应当根据消防条例和有关规定,配备消防器材和防护器材。
6经营
6.1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经营单位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6.1.1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6.1.2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6.1.3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6.1.4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6.2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不得销售。
6.3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所在地市级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6.4领用危险化学品必须持使用单位证明到供应处领取,实行两人制。
7运输
7.1危险化学品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从事运输危险化学品。
7.2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当对其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市级交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方可上岗作业。驾驶员、装卸人员、押运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
7.3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7.4危险化学品的托运,只能委托有运输资质的单位;托运时,托运人应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需要添加抑制剂或稳定剂的,应告知承运人。
7.5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漏。
7.6装卸运输危险物品应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具。库内搬运一律采用防爆型电瓶车、叉车,进入仓库内的机动车辆其排气管必须装防火罩。装运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拖拉和倾倒。
7.7互相接触易引起燃烧、爆炸或造成其它危险的危险化学品,以及化学性质、灭火方法互相抵触的危险化学品,不得违反配装限制,不得混合装运。
7.8遇热、遇潮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化学品装运时应采取隔热、降温、防潮措施。
7.9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或停放。卸完物品后应彻底清扫。
7.10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标志,必须符合国家GB13392—92的规定。
7.11运输压缩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槽车、罐车的颜色,必须符合国家色标要求,并安装静电接地装置和阻火设备。
8剧管理
8.1剧管理必须遵守4~7项各款之规定。
8.2剧包括:氰化钾、氰化钠、氰化银、氰化亚铜、砷、三氧化二砷(砒霜、亚砷酸酥)、五氧化砷、亚砷酸钠、钾、砷酸三钠、砷酸二氢钠、氯化汞、硫酸二甲酯、叠氮化钠及其它属国家规定的剧物质。
8.3需要剧的单位必须提前半年向供应处报计划,由供应处负责采购。
8.4使用单位领取剧时,须经公安处审批并备案。经审批后持公安处介绍信(介绍信上注明两个领料人姓名和所需物品的名称、级别和数量)到供应处办理开票手续。并将领料单与介绍信一同交供应处安全保卫科签字盖章后,两名领料员(必须是介绍信上所注明的两人)同时到仓库领取物品,并在发放登记簿上签名。发料时,须有两名保管员在场。双方当场确认数量,出库后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8.5剧应放置在保险柜内,并建立双人双锁保管制度。发放完后,保管员须将原包装进行密封,存放原处。单位保管人员、班长、安全保卫人员、单位领导每季度应对本单位剧进行一次检查,做好记录,并对领发过的进行复称盘点,建立转帐台账。
8.6发现剧被盗、丢失,应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
8.7分公司各单位应制定本单位剧安全管理制度。
9事故应急救援
9.1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应报分公司安环处备案。
9.2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报告分公司有关处室。
9.3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有义务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10检查与考核
篇3
关键词:事故;危险化学品;鉴定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大部分化学品都有害、有毒,且易爆易燃,故可能会在运输、生产、保存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火灾爆炸、泄露,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领域当中,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属于多发、常见事故。然而,如今我国很缺乏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经验,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以理论为着眼点的,这不符合现场应战的需要。因此,在事故调查分析鉴定的过程当中充分挖掘科学规律,把经验概括起来转变成理论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分析鉴定工作亟待科学的方式与合理的程序去开展,一旦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应当严守程序开展事故鉴定工作,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针对细节的掌握、程序的设计以及手段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索,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为事故鉴定提供良好的条件。
1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取证和调查
要想做好事故管理工作,拥有良好的事故调查技术是前提。一般而言,事故是由危险因素的能量、性质以及感度组成的。而管理缺陷是推动危险因素发展成事故的催化剂。笔者将依靠对于事故的调查分析鉴定推论出事故发生的必要因素。
1.1 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之后,应及时救护受伤害者,按火焰热辐射牵扯的范畴或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形设定警戒区,并针对前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的交通进行管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污染区与警戒区的闲杂人员。同时,还要仔细保护好事故现场,尽量别破坏和事故相关的东西,必要时应做好标志。
1.2 收集现场物证、绘图、摄影
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录像与摄影是在现场收集物证的必要前提。一般而言,主要是拍摄现场的一些痕迹,在必要的时候,需绘出事故现场的流程图、收风向、示意图等。而在收集物证时则应选用良好的个人安全防护手段,按已有危化品信息挑选耐腐蚀、耐氧化的采集容器与采集袋,尽量维持物件原来的样子。同时,还需在采集容器与采集袋上贴上标签,标注好采集地点、时间、参数、采集方法等诸多信息。
1.3 搜集人证与事故事实材料
事故发生之后,必须及时搜集人证物证,充分考证人证的口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选用录音、笔录等手段针对有关人员与当事人进行取证,从而搜集到证人材料,并将相关材料记录在册。此外,还应如实地记录下事故发生的相关事实以备查明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
2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中的检材和分类
所谓检材,指的是在前期物证采集过程当中所获取到的检测材料。因危险化学品是引发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导因子,故大多数检材均和此事故的有关危险化学品存在一定的联系。按对于现场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的初步剖析,我们可把检测材料划分成和空气会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B、危险化学品原物质A、和水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C、对附近环境中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D、和危险化学物质A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F等。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可选择不一样的分析、采集手段,不一样的量程与精度,当然,也可按检材的物理性质划分成液态、气态以及固态检材,也可按照状态性质的差异挑选出不一样的收集器皿与采集手段。
3 鉴定方法的选择及其类别的划分
事故物证的分析鉴定的方法有许多,其涵盖了计算机模拟、实验模拟以及残留物分析等手段。在实践操作时,我们可按事故性质以及反映繁杂程度的差异挑选出一种或者多种鉴定方法加以综合剖析。其中,实验模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故无法以一套实验材料、器具很好地处理多种别、多状况的火灾爆炸事故;计算机模拟就可做到这一点,其依靠改变参数,能以较快的速度剖析出结果;而残留物分析这种手段的采用,可将分析结果传至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而提升其精确度,又叫物证分析,如今最为常用的残留物分析涵盖了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以及近代仪器分析等。因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爆炸之后会出现很多反应,且形成很多物种,因此,在残留物分析时会牵扯到诸多化学分析方面,故化学分析在事故鉴定的过程当中至关重要。大家度知道,化学分析方法不同,其分析条件与基本原理也会不一样。依据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的计量学特点,大概可把化学分析方法划分成三种,即:(1)已获取到广泛认同并凭借着标准专业技术分析方法的形式出现的化学分析方法,毋庸置疑,此分析方法具备合理的测量不确定度与证明过的计量学上的溯源性;(2)得到一个特定技术领域中普遍认同且在国内外权威科技刊物上发表了的化学分析方法,此种分析方法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且时常被当成实验室间比对实验与实验室间合作研究的标准分析方法;(3)部分实验室中取得的重复性能较佳的且在一个范围不大的技术圈子当中复现性蛮好的化学分析方法,此种分析方法的溯源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未得到普遍认同,通常适用于实验室内部控制使用。在鉴定现实事故时,因鉴定分析的结果富有严肃的法律意义,故应尽量选择化学分析的第一种方法;而在行业间技术研究塔伦、实验室研究时,选用第二类比较前言的方法较为适宜。
4 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
按事故鉴定类别的划分,可从三大角度来配置有关仪表、仪器。在实验模拟方面,可按高频事故案例制作器具模型将实验平台组装起来;计算机模拟平台的搭设的中心在于开发软件;在建设残留物分析平台上,因化学分析环节与危化品种类繁杂、多十分则需很多样仪器设备,这就让化学分析仪器仪表的配置工作转变成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特征,化学实验室在建设时需谨记下面几点。
4.1 危险化学品的基础数据
针对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的获取,一般来说,将介质的相态作为着手点是比较适宜的。气态危险化学品大致涵盖了液化气体与压缩气体,而在常温常压的实验室条件下获取到的危险特性数据与基本物性主要有溶解度、临界温度等。液态危险化学品涵盖了腐蚀品、自燃液体等。其危险特性与物性数据主要涵盖了沸点、相变温度、电导率等。而固态危险化学品主要有过氧化物、易燃固体等,其危险特性与基本物性数据主要有溶解度、沸点、粉尘特性等。为此,在挑选实验仪器时,一定得严格按照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4.2 便携式检测、检验仪器
站在现场采集数据的角度搭配一定种别与数理的便携式检测检验仪器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4.3 大型实验仪器
为了促使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能稳居危化品物性分析、检测与分类方面的主导地位,提升公众可信度,应自科研的角度出发选择高精密实验仪器获取精确的危险特性数据与物性数据。
4.4 辅助或配套设施
自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与危险化学品的有毒害性着手,重视实验与物证采集时的安全防护工作,尽量配备有关的实验室辅助或配套设施。
5 结语
从事故分析、调查、鉴定过程中挖掘出科学规律,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并指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重蹈覆辙。为此,研究并鉴定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聪灵,钟茂华,罗燕萍等.地铁车厢汽油火灾的模拟计算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32—36
篇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 100050
[摘要] 目的 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方法,提出有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从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等四方面介绍风险控制措施。结论 实验室风险评估工作应该定期开展、持续进行并且不断深入探索,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关键词 ] 风险评估;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86-0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在卫生防疫、卫生监督执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以及健康相关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为保证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各项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化学安全、放射安全、水电及消防安全等内容。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分析风险的来源、程度,制定相应标准操作程序与管理规程,确定个人防护程度、应急预案等安全防范措施,就可能减少或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风险评估是实验室安全的核心工作,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对风险评估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
1风险评估的目的
风险(risk)是某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事故后果的总和,是随时存在的。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是指通过识别和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确定风险级别、风险控制内容,以及如何控制的过程,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依据[2]。实验室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标准操作规程,相关管理制度,做好人员培训和个人防护等工作,应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风险评估的方法
定性研究的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步骤(图1),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通过对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有害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进而确定风险水平;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评价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风险是不允许的;最终为有效降低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评估可使人们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预先的分析和判断,进而采取控制措施,由被动接受风险转变为主动应对,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因此,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运用风险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风险评估的内容
3.1风险识别
实验室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进行风险识别,即尽可能全面地找出影响实验室安全的有害风险因素。化学实验室主要的风险因素与化学试剂有关,包括化学试剂本身的危险特性、对实验人员造成的伤害,化学试剂的贮存、使用和处置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等。
3.1.1化学试剂的特性 化学实验室经常会使用各种化学试剂,其中很多属于危险化学品。根据《常用危险化学品分类及标志》 ( GB13690- 1992) 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分为爆炸品,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易燃液体, 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有, 放射性物品, 腐蚀品八类。实验室工作人员可通过吸入、接触、食入、针刺以及通过破损皮肤等方式暴露于危险化学品。许多化学品都有不同的毒性作用, 可能对呼吸系统、血液、肺、肝脏、肾脏和胃肠道系统以及其他器官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损害, 而且有些化学品还具有致癌性或致畸性。[3]此外,一些爆炸品、易燃化学品、强氧化剂等还容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放射性物品对实验人员产生射线危害,腐蚀品可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物品造成腐蚀损坏等。
3.1.2化学试剂的贮存 化学危险品的贮存分为三类: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和分离贮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化学物料混存是实验室经常出现的问题。禁忌物料混存,发生泄漏引发的化学事故将是相当严重的,如氧化剂硝酸、高氯酸等与易燃液体或固体混存,可能发生燃烧或爆炸。此外,在实验室内储存大量化学试剂;试剂库内无通风装置;在存放化学危险品的建筑物内吸烟和使用明火等都是重大的安全隐患。
3.1.3化学试剂的使用和处置 使用化学试剂时不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不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未在通风橱内操作易挥发有毒试剂;独自一人使用剧毒化学品做实验;实验产生的废液无成分标识;待处理的化学试剂未分类存放等,这些看似平常的操作,有可能带来严重的事故后果。
除了化学试剂带来的风险,化学实验室还易发生火灾、触电和各类人身伤害事故。(表1)。
3.2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确定某种危害发生的概率和引起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而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表2)。应注意的是,同样的风险因素对不同的实验室或实验人员而言,风险水平可能是不同的,应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相应的风险水平。
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可简单分为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目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主要以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知识的分析方法实质上是对经验和历史数据做分析,实验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通过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风险源和已有的安全措施,与国际、国家、地方等相关的规定进行比较,识别出不符合之处,并按照标准或“惯例”的要求,采取安全措施,最终达到降低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3.3风险评价
通过风险分析,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分级,进而需要经过风险评价,确定哪些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通常从安全角度考虑,风险可分为可接受、合理和不允许三种情况。(表3)。有些情况下,当风险低至可以忽略时,是可以接受并且不需要主动采取风险处理措施的;有些风险,如果不能降低到一定水平,是不允许的。例如,有些易挥发的有机化学试剂对人类有致癌作用,这个风险是不允许的。但在试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并在通风橱内进行试验,使有害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4风险控制
经过风险分析和评价,接下来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实施前应对其充分性、适宜性进行评审,以确保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能够将安全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4]。风险控制措施主要分四类:风险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保留和风险转移[5]。
3.4.1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就是采取措施来保护人类和/或环境,以控制确定的风险[6]。为降低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各种风险,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实验室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实验区与其他功能区以及办公区应隔离,在区域主出入口,应联合设置电子门禁与机械门锁,以保证实验区域安全。实验室电力供应应留有足够的负荷余量,一般采用双路供电。应加强实验室内的通风能力,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例如安装通风柜、外部排风罩、排风机等设备。实验室内应配备洗眼器、喷淋装置和医用药箱等紧急处置装备。剧毒化学品库和放射性物品库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保证危险物品的安全。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常含有酸、碱、氰、铅、铬等无机污染物以及氯仿、苯、乙醚等有机污染物,甚至可能含致病微生物或放射性物质,因此废水排放系统应设置独立的排水管道,经无害化处理或回收利用后,才能排入室外排水管网[7]。
管理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建立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是保障实验场所、实验人员以及仪器设备安全的前提条件,是降低实验室风险的根本依据[8] 。开展实验室安全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实验人员安全意识,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规范操作,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实行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只有经过岗前培训且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实验室应有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人员职责、应急程序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定期组织实验人员根据各自实验室内存在的风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做到模拟事故现场,明确处理要求,规范处理程序,提高实验人员应急处理的能力,降低实验事故的危害性。
个人防护措施是在工作环境中尚不能消除或减轻有害因素时,为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而采用的防护手段。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人员应使用不同的防护设备, 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面罩(面具) 、防护服等,做好呼吸系统、手部、眼部、面部和躯体的防护。 一些防护用品在选用前应做使用效果测试,确保能起到防护效果。在操作放射性物品时,应配备防射线的专用防护装备,同时要佩戴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3.4.2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即通过不再使用增高风险的操作来完全避免特殊风险的产生。针对某些实验过程使用剧毒物品带来的安全风险,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进行替代,避免使用剧毒物品。例如,用荧光硫分析方法代替微库仑硫分析方法,就可以不再使用叠氮化钠这种剧毒物品[9]。又如,一些毒理代谢实验,可以利用现代的仪器设备,对代谢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检测,得到物质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进而替代传统的同位素示踪方法,消除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伤害。
3.4.3风险保留 当风险不能消除时,如果其后果不严重或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保留风险。例如,铬酸洗液是实验人员清洗玻璃器皿常用的一种洗液,由重铬酸钾、浓硫酸和蒸馏水按比例配置而成,重铬酸钾和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和氧化性,可致人体灼伤。因实验工作中经常使用该洗液,目前又没有更好更安全的洗液替代,所以实验人员在配制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切记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在保证实验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保留了配制铬酸洗液的风险。
3.4.4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将危险从一些关键、重要的部位转移到非关键部位。例如,将实验室建设在尽量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避让饮用水源,避开化学、生物等污染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减少实验室产生的不安全因素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又如,为实验室投保与安全相关的保险,一旦发生意外事故,由保险公司承担一定的风险,减少意外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等。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风险因素,列举了风险分析和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力求降低有害风险带来的危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风险评估是一项动态的,持续的工作,绝不是一次性的。随着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风险评估工作也应该定期开展,并且逐步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化,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客观地评价实验室安全状况,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使风险评估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起到指导作用,切实有效地保证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实验室建设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
[2] 魏强,武桂珍,侯培森.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6):447.
[3] 杨姣兰,金鑫,韩旭,等.化学品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9(2):96.
[4] 孙其俊,刘艳东.实验室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J].汽车工程师,2013,(9):17.
[5] Steven S. Sadhra , Krishna G.Rampal,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M].Blackwell science Ltd,1999:220.
[6] [荷]C.J.范莱文, [荷]T.G.韦梅尔著,《化学品风险评估》翻译组译.化学品风险评估[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7] 李家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防护策略[J].安徽化工,2009,35(5):62.
[8] 赵赤鸿,武桂珍. 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浅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8,24(2):322.
篇5
一、对错题
1.事故隐患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对
)
2.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企业的各级安全管理部门。(
错
)
二、单选题
1.《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是指:(
B
)
A.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B.企业对自己的安全生产负责
C.政府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不负责任
2.本质安全是指:(
C
)
A.设备本质安全
B.标准化作业
C.人、物、环、管等的本质安全
三、多选题
1.宝钢提出转变安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主要目的是:(
ABC
)
A.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
B.培育提升各级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C.形成全员重视安全的氛围
第二讲:法规制度与管理职责
一、对错题
1.基础管理五制配套中的“标准化作业”,其管理内涵包括管理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管理者的管理标准化是操作维护层员工作业标准化的前提和保障。(
对
)
2.不安全行为一定是违章行为。(
错
)
二、单选题
1.某股份公司董事长由上一级单位的总经理担任,长期在外地,该公司的总经理在党校脱产学习一年,期间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总经理负责,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协助其工作,根据
《安全生产法》,此期间对该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的主要负责人是
(
B
)。
A.总经理
B.常务副总经理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2.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应(
A
)。
A.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B.给予处分
C.扣发奖金
三、多选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处有期徒刑或拘役。(AB)
A.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或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B.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C.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
第三讲: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措施及监测
一、对错题
1.危险源辨识包含例行或非例行(异常)的活动。(
对
)
2.对风险后果极为严重的危险源,经风险评价为可接受风险的,可以维持原有的控制措施。(
对
)
3.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原则,分厂厂长风险控制检查的任务是对区域内不可接受风险进行定期检查。(
错
)
4.不可接受风险控制绩效每二年进行一次评审。
(
错
)
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通过作业频度和后果的严重性来判断风险度的大小。(
错
)6.分厂厂长应安排风险评价方法和技术方面有能力胜任且具有工作活动经验、知识的人员来担任风险评价人。(
对
)
7.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的固有风险进行评价。(
错
)
8.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为个体防护、降低风险、最后为消除危险源。(
错
)
二、单选题
1.下面关于危险源辨识范围的描述,哪一句是最合适的?(
C
)
A.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租赁的
B.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包括外界提供
C.工作场所内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包括外界提供或带入的
2.风险评价采用打分方法时,下面哪一种做法更合理?(
B
)
A.评价人持有客观态度,集体讨论打分 B.评价人持有客观态度,宜分别打分,再行汇总 C.评价人持有客观态度,对岗位员工的打分进行分析汇总
3.不可接受风险采用管理型方案的,应包含哪些要素?(
A
)
A.运行控制、应急预案、培训 B.法律法规、目标、运行控制 C.运行控制、测量与监视、应急预案
4.下列风险控制措施中,属于工程控制措施的是:(
C
)
A.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重物危险源等
B.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
C.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声罩等
5.以下有关危险源辨识需要查询的记录,最适合的描述(
A
)
A.违章、隐患、事件、事故记录,安全卫生评价报告、类似作业活动(同工序)的危险源辨识记录等
B.设计图纸、MSDS、上级单位整改通知单
C.岗位规程、技术规程
6.下面风险评价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C
)
A.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B.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C.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7.下面对事故隐患描述不规范的是(
C
)
A.临边孔洞未采取安全防护
B.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
C.有限空间
8.下列风险控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所有风险均要求落实到具体岗位控制
B.分厂厂长对区域内危险源实施全面检查
C.对风险控制实施分级检查
三、多选题
1.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包括?(
ABC
)
A.头脑风暴
B.现场观察或询问与交流
C.工作任务分析
2.风险评价包含以下哪些内容?(
ABC
)
A.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B.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性
C.风险是否可接受
3.变更管理是管理和控制可能影响其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的任何变更,变更的内容包括(
ABC
)。
A.组织机构、人员
B.开发的方法、使用的材料
C.作业内容和方法
4.与危险源控制绩效年度评价相关的内容是(
ABC
)。
A.安全风险的变化
B.违章查处或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C.事故、险肇事故或突发事件的情况
第四讲:安全培训
一、对错题
1.安全培训是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手段,所以它是能解决所有执行问题的。(
错
)2.安全培训实施环节中关键点是:与培训对象充分沟通、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务求简单有效。(
对
)
二、单选题:
1.落实安全责任,关键是要把责任落实到。(
A
)
A.岗位员工
B.企业负责人
C.基层管理者
三、多选题:
1.安全培训就是要让员工(
ABC
)
A.知道安全的规程和制度
B.会按照这些规程和制度标准的工作
C.也愿意严格的执行规程制度的要求
第五讲:标准化作业
一、对错题
1.标准化作业的内涵:包括作业标准化和体系标准化。(
错
)
二、单选题
1.标准化作业重点抓什么,下面哪一句是不完整的描述?(
C
)
A.抓具体实施,又抓系统策划
B.抓执行有效性,又抓标准有效性
C.抓标准执行,又抓严格考核
2.标准化作业推进中标准与执行二张皮问题产生的原因,下面哪一项原因分析不正确?(
B
)
A.标准制定与执行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沟通
B.没有对作业人员进行严格考核
C.没有就标准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与训练
三、多选题
1.标准化作业的特点?(
ABC
)
A.全员性
B.规范性
C.重复性
第六讲:应急管理
一、对错题
1.所制定的安全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可以不经过评审,但要报批后方可。(
错
)
2.应急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属地为辅、条块结合。(
错
)
3.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对
)
4.应急处置与救援,应当坚持“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对
)
5.岗位人员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监测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对
)
6.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对
)
二、单选题
1.现场预案启动时,(
C
)为现场指挥。
A.作业长
B.分厂厂长
C.在场最高管理者
2.跨作业区的应急联动,应由哪一个部门制订协同应急处置预案(
B
)。
A.生产厂部
B.作业区的上一级
C.突发事件所在的作业区
3.在现场预案(处置方案)和上级预案的关系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C
)
A.上级预案和现场预案(处置方案)可以没有层次衔接关系
B.现场预案(处置方案)和上级预案可以合并为同一预案
C.现场预案(处置方案)扩大响应后,需要上级预案及时启动
4.下面那一项中,不是现场应急预案的可能启动人员(
C
)
A.险情首先发现者
B.班组长
C.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5.下面那一项不是预案日常管理的必要活动(
C
)
A.评审
B.培训
C.观摩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是下列何种颜色标示?(
A
)
A.红、橙、黄、蓝
B.红、黄、橙、绿
C.红、黄、绿、蓝
7.应急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
C
)的应急思想。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B.安全第一,常抓不懈
C.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8.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
B
)个级别。
A.3
B.4
C.5
9.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
A
)。
A.现场处置方案
B.专项处置措施
C.岗位处置措施
三、多选题
1.预案的管理流程包括(
ABC
)
A.编制、评审
B.培训
C.
2.在(
ABC
)情况下时,需要组织重新梳理、完善相应预案。
A.新项目投用
B.工艺变更
C.设备变更
3.现场突发险情时,需要在场人员及时、有效实施的规定内容有(
ABC
)
A.自救
B.逐级上报、报警
C.处置和控制险情
4.应急处置的内容包括(
ABC
)
A.信息报告
B.先期处理
C.应急响应
第七讲:事故管理
一、对错题
1.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对
)
2.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对)3.事故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故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对)
4.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对)
5.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
)
6.员工上班期间,上厕所发生滑倒,造成肢体伤害的,因为和工作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不属于工伤。(
错
)
7.员工在上班途中由于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经交警部门认定该员工承担半责的,仍符合工伤申报条件。(
对
)
8.事故管理的“四不放过”,是指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受到处理不放过、职工群众没受到教育不放过和事故防范措施没落实不放过。
(
对
)
二、单选题
1.根据国家标准,人体伤害程度换算为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为(
A
),属于轻伤事故。
A.小于105天
B.小于6000天
C.大于104天
2.现场符合快报范围的安全事故后要立即向上级单位报告,单位负责人必须在(
B
)
内,向所在地政府安监部门报告。
A.0.5小时
B.1小时
C.2小时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B
)之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A.60天
B.30天
C.7天
4.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导致一般事故的发生的,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可以处以上年度年收入(
B
)罚款。
A.60%
B.30%
C.10%
5.事故发生后(
A
)之内,应该将事故通报信息录入《宝钢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系统》。
A、.3天
B.7天
C.1
天
6.事故调查期间,未经(
A
)允许,事故调查组成员不得擅自有关事故的信息。
A.事故调查组组长
B.厂部领导
C.公司领导
三、多选题
1.一般事故是指(
ABC
)事故。
A.造成3人以下死亡的
B、10人以下重伤的
C、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2.从业人员有下列
(
AB
)情形的,可以视同工伤。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B.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3.从业人员有下列(
AB
)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A.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B.醉酒导致伤亡的
C.患职业病的
4.根据集团公司的要求,发生以下(
AC
)事故需要进行快报。
A.安全事故造成1人重伤或死亡
B.安全事故造成2人轻伤的
C.危险化学品事故(含泄漏、丢失、被盗等)
第八讲:安全检查
一、对错题
1.各类检查表都有其适用对象,各有侧重,是不宜通用的。(
对
)
2.危险性较大的部位应详细检查,确保一切隐患在可能发生事故之前就被发现。(对)
3.安全检查表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为了避免重复,尽可能将同类性质的问题列在一起,系统地列出问题或状态。(对)
二、单选题
1.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车间,至少应有(
A
)个安全出口。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2.《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B
)。
A.技术规程
B.操作规程
C.隐患排查制度
三、多选题
1.《安全生产法》第17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隐患包括(
ABC
)等。
A.人的不安全行为
B.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C.管理缺陷
2.分厂厂长的日常安全检查包括(
ABC
)。
A.
Ⅲ级及以上危险源的管控
B.区域内生产、检修、建设的安全管控
C.作业区的安全管控
3.为提高安全检查表的全面性、有效性,应组织(
ABC
)和安全人员共同编制。
A.技术人员
B.管理人员
C.操作人员
第九讲:异常作业安全管理和检修维修高危项目安全管理
一、对错题
1.异常作业执行看板管理,可以将有关异常作业的操作规程打印出来张贴在现场看板上,每次异常作业处理前,现场指挥者带领大家逐条诵读后就可以直接作业了(错)
2.缺氧是指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19.5%。(
对
)
二、单选题
1.异常作业是指在正常生产作业过程中,因突发意外,需及时处理生产故障或设备故障及非正常生产等作业活动,异常作业看板管理是比较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其作用通常不包括:(
C
)
A.在现场指挥者带领下充分辨识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明确责任者
B.可以有效解决异常作业的分工、协调、联络和确认等问题
C..为上级领导和技术干部在现场检查标准化作业执行情况时提供依据
三、多选题
1.高危项目管理是检维修项目管理的一种特殊管理,与常规的非高危项目管理不同点主要是在过程管理上的特殊要求,比较有效的管理方式是(ABC),以及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环境、设备状态变化时,项目负责人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安全措施符合性进行动态确认。
A.从检维修项目中辨识具有较高风险的项目,并合理分级管理、项目有明确标识
B.高危项目的实施单位要提前编制高危项目安全技术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交检修项目的发包单位进行审核、确认,并通过组织检修班组骨干进行答辩、验证方案
C.项目实施时,检修实施单位和发包单位都要派了解方案的专人现场监护
第十讲:协力安全管理
一、对错题
1.宝钢的协力指合同相关方和其他相关方。(
错
)
2.宝钢的相关方是指到宝钢集团及子公司区域参观、访问和工业旅游的人员。(错)
3.协力供应商安全资质由安全部门负责全面审查。
(
错
)
4.协力分包单位不需要签安全生产责任协议。
(
错
)
二、单选题
1.协力单位在与宝钢签订协力施工合同前,必须办理(
A
)
A.安全生产资质审查手续
B.宝钢进厂手续和区域安全准入手续
C.安全教育手续
2.协力人员在接受项目安全交底后,应组织开展(
B
)活动
A.班组安全教育
B.危险预知
C.隐患排查
3.为防止协力人员无序调动,采取的对策措施是(
C
)
A.作业审批
B.旁站监督
C.区域作业准入
4.协力单位存在交叉作业时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是(
C
)
A.相互提醒
B.作业准入
C.统一指挥
三、多选题
1.协力安全管理主要风险(
ABC
)
A.协力人员不具备安全意识和技能
B.
协力人员不执行安全规定
C.多家协力单位交叉作业
2.提升协力供应商安全自主管理能力的主要措施(
ABC
)
A.安全支撑
B.约见警示
C.安全激励
第十一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一、对错题
1.压缩空气属于危险化学品。(
对
)
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和安全标签(SL)是告知和警示危险化学品主要危险危害性的有效标志和说明。(
对
)
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
对
)
二、单选题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
A
),否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A.审批制度
B.安全评价制度
C.备案制度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涉及的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泄漏报警等要有信息远传(
C
)、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
A.电子记录
B.书面记录
C.连续记录
3.下列内容属于特种作业的是(
C
)
A.轧钢作业
B.铸造作业
C.电焊作业
4.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必须配备至少(
B
)手提式灭火器。
A.1只
B.2只
C.3只
5.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应向操作人员提供(C)。
A.质保书
B.化学品使用说明书
C.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多选题
1.在下列(
AC
)气体、蒸汽的场合应设检测报警仪。
A.有毒有害
B.刺激性
C.易燃易爆
2.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容易引起(
ABC
)等严重后果,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火灾爆炸
B.中毒
C.
环境污染、腐蚀
第十二讲: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一、对错题
1.特种设备管理要求注册率100%,定期检验率10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率100%。
(
对
)
2.起重机械的维修应选择专业队伍。(
错
)
3.报废的特种设备需进行破坏性处置并提供证明,防止报废的特种设备流入市场。(
对
)
二、单选题
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
B
)内,使用单位应当向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
A.15日
B.30日
C.60日
2.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失效或超期未检验
,必须进行(
A
)。
A.停用整改
B.报废
C.修理
3.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设计、制造(
C
)。
A.使用
B.维修
C.安装
三、多选题
1.特种设备状态变更包括:(
ABC
)和移装、过户、报废,如使用状态发生变化及时办理相应手续。
A.停用
B.启用
C.注销
2.以下属于特种设备的范围:(
ABC
)
A.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
B.电梯、起重机械
C.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第十三讲:消防安全管理
一、对错题
1.动火作业审批人必须了解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审查动火等级,检查、完善各项防范措施,方可在动火许可证上签字确认。(
对
)
2.消防设施安全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临警好用、临警会用。(
对
)
3.室外消火栓周围30m内严禁堆物,15m内严禁停车,严禁设栏,设广告而围堵消火栓,不能影响火栓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挪作他用。(
对
)
4.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要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演练。(对)
二、单选题
1.火灾(
A
)是扑救火灾的最佳时间,在这个阶段,用较少的人力和应急的灭火器材就能将火控制住或扑灭。
A.初起阶段
B.发展阶段
C.猛烈阶段
2.以下动火作业管理要求不正确的是(B)
A.动火作业委托之前,要了解清楚动火点及可能受其影响的区域范围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制定详细、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向动火方交底清楚。
B.乙炔气瓶使用时应尽量用尽,以防止发生回火,或充装运输时泄漏。
C.在设置有自动灭火设施的区域实施动火作业,听到报警声,应立即撤离出去。
3.以下关于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要求不正确的是(
C
)
A.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员工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B.电缆隧道的水喷淋设施应当与火灾报警、防火阻隔的分段一一对应。
C.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的电气设备应当为防爆电器。
三、多选题
1.为减小火灾事故损失,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各单位必须落实各项火灾应急准备工作。以下正确的是(
ABC
)。
A.明确疏散逃生路线并保持畅通,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B.明确报警联络体系,扑救初起火灾的处置程序和措施
C.开展员工培训,使其掌握本区域设置的消防设施,包括功能及操作方法
第十四讲:职业病防治管理
一、对错题
1.测得某工作岗位甲醛含量为0.4mg/m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3,该车间主任认为既然没超标,此岗位就不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错
)
2.尘肺病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因此,一旦患此病就无法治愈。(
对
)
3.对于职业禁忌证人员,在用人单位因岗位安排困难,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可以不进行岗位调整。(
错
)
4.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
对
)
二、单选题
1.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
C
),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A.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B.组织救治和医学观察
C.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2.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
B
)。
A.危险工作
B.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C.任何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
“职业病”指(
B
)。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劳动者在日常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4.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
C
)职业卫生培训。
A.上岗前的
B.在岗期间定期的
C.上岗前的和在岗期间的定期
三、多选题
1.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组织(
ABC
)的职业健康体检。
A.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
B.离岗后医学随访
C.应急
2.作业场所常用的隔声设施有(
ABC
)。
A.隔声墙
B.隔声罩
C.隔声门、窗
3.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
ABC
)。
A.化学性有害因素
B.物理性有害因素
C.生物性有害因素和其它有害因素
4.关于个体防护用品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C)。
A.企业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并监督劳动者使用
B.劳动者可以不使用
C.劳动者可以不按规定使用
5.在生产作业中,属于物理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AB
)。
A.噪声
篇6
关键词:食品检测;安全管理;问题分析;对策建议
近年来,国内实验室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2021年有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被公开报道,造成惨痛的生命财产损失[1]。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技术支撑的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但实验室整体普遍存在散、乱、弱、小等问题[2],实验人员的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基层县域范围内的检验检测机构,面临资金投入小、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必须合理规划实验室建设,进而促进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结合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主要从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安全管理、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等方面,阐述影响实验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的种类和来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便找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运行模式,以期为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使用与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1.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伴随国家深入实施的“放、管、服”改革与第三方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新成立许多食品检测机构,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食品安全国家战略”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因素导致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落实,进而引发一系列实验室安全问题。相较于发达国家,国内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起步稍晚,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很多实验室建立相应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实验室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有效性、可操作性、充分性不够完善,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出现制度和执行“两张皮”现象[3],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归结如下。1.1.1安全意识淡薄部分检测机构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或制度脱离实际,导致质量手册中的安全预防措施成为摆设,方案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未能有效落实。安全培训不定期、不系统、不规范,机构未发生过或仅发生较小安全事故,这些都会造成实验人员思想上的麻痹大意。1.1.2资金投入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检测机构“重业务轻安全”,没有做好安全方面的资金预算,本着只要能应付各类督导检查、能省则省的心态,安全管理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没有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1.1.3专业人才缺乏食品检测机构涉及的危险源有很多,如机械、电气、化学品等,尤其是种类繁多的化学品,如酸类、碱类、易燃易爆易制毒类等,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范操作,但多种因素导致许多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小,专业人才相对匮乏,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跨专业工作,专业知识储备不够,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很好地将制度措施执行到位。
1.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建议
综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概况,随着国家、省市对检测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大,各机构实验室一般均能建立一套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真正地落实落地,是需要集众人智慧来解决的问题。针对此项问题,初步提出几点建议。1.2.1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应完善健全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可以试行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引入到实验室安全日常监管[4],结合实际制定具有很好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同时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做到人人担当,人人有责。1.2.2注重安全培训,强化制度落实严格做好实验室人员安全培训,防止流于形式,监管机构可以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信息化、网络化,建立网上安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在共性问题上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安全教育考核,同时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特别是做新的实验前要分析安全风险,提前考虑好可能危险及做好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1.2.3保障经费预算,做好安全检查机构要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经费预算,切实将防护资金投入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同时充分利用好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定期做好实验室安全情况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2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2.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基层的小型食品检测机构一般也配置部分高端精密仪器,比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由于检验检测项目相对固定,大型仪器的操作管理及清洁维护一般由各自实验室专门人员负责,按照使用前编制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及时更新仪器设备标识,便于结果追溯。然而,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在仪器设备安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5]:一是部分高端精密设备缺乏专业人才操作,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参差不齐,检验结果准确度不高,能力验证不能顺利通过;二是基层机构存在较多陈旧的仪器设备,如老式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高温电炉等,或因资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时将仪器设备更新换代,若使用不当,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三是压缩气瓶作为实验室常用设备,管理不规范,日常使用操作未按操作规程进行,碰撞摔倒或者高温等都会发生危险,特别是瓶嘴处,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安全隐患。
2.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实验室存在的各类仪器设备,可以区分为大型仪器设备、小型仪器设备及压缩钢瓶,分别进行安全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大型高端精密仪器设备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较高,仪器建档验收后,一般需要专职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清洁维护。一是要配备好必要配件,出现故障后第一时间与仪器设备厂家沟通维修,为了安全及结果可靠,不可带病作业;二是要配备不间断(UPS)电源,防止突然停电对仪器设备造成危害;三是要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比如易燃气体的泄露可能引起爆炸、操作不当烧毁仪器配件等,尽可能将风险降至零。(2)小型仪器设备也需要规范操作,专职人员做好定期检查与日常维护,特别是陈旧的设备,注意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检验检测功能是否正常,能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及时标识。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对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以满足检验检测安全与结果准确的需要。(3)压缩气体属一级危险品,一般建立专门气瓶室对压缩钢瓶进行统一管理,采用集中供气管道装置配置所需气体到各个实验室,钢瓶必须固定,以免摔倒发生危险,更换过程中注意操作规范,同时避免高温日晒,保证使用安全。
3试剂药品安全管理
3.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机制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紧跟时代步伐,安全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试剂药品采购、管理与使用总体比较规范,但由于部分检测机构使用的化学品种类较多,采购人员对化学试剂药品知识匮乏,对供应商经营资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把关不严现象时有发生。试剂药品采购后,部分检测机构不能很好地分类存储,严格管理,尤其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类化学试剂,虽然机构可能制定“五双”管理制度,但执行落实过程中存在“打折”现象,比如没有执行双人领取,存在安全风险,同时由于监管不到位,试剂药品处理办法大多流于形式。试剂药品使用过程中防护措施不到位或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进而引发爆炸、火灾等安全事故,并对应急预案不了解或不熟悉,导致自身受到伤害。
3.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试剂药品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综合上述试剂药品安全管理概况,针对实验室所用药品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3.2.1采取统一采购,源头把关质量试剂药品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样品的检验检测结果,检测机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前严格审查供应商相关资质等材料,特别是易制爆、易制毒等相关试剂药品的采购资质,做好公安系统备案,从源头确保试剂药品的质量。3.2.2存储合理安全,领取使用规范采购后的试剂药品要做好相关验收工作,并根据不同性质,将危险化学品统一管理,做好分类储存管理,设置通风、防晒、灭火等安全设施,做好安全保卫措施,以防药品丢失,试剂库负责人建立试剂入库与出库登记薄,易制爆、易制毒药品严格执行“五双”管理制度[6],按照使用量规范领用,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系统做好追踪记录工作,使用时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实验室留存试剂药品满足一般需求即可。3.2.3备好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实验室根据各自对试剂药品的需求,做好常用试剂药品的管理计划,每个化学品均有化学物质安全信息表,将应急处置方案整理归档并装订入册,特别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要时常对实验人员培训,并定期组织演练,比如防止出现发现火灾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
4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
4.1基层食品检测机构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4年国家出台GB/T31190—2014《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7],标准较详细,明确废弃化学品定义、废弃化学品分类注意事项及收集储存要求。2017年国家出台GB/T34696—2017《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指南》[8],标准明确废弃化学品分类要求、收集要求、包装要求、标签要求、贮存要求和收集管理要求,但很多基层检测机构没有完全按照此标准进行化学品废弃物处理,一般是分类集中收集后,在废液间(可能只是隔离出的房间)分类集中贮存,定期转运到有处理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报环保部门与危险废物处理部门备案,形成基本的闭环管理模式,但一方面部分食品检测实验室规划初期没有设置危废贮存场所或以租赁形式进行工作,仅仅隔离出一个小房间用于贮存,各项硬件设施都达不到规范要求[9]。另一方面很多机构对实验过程中废弃物产生数量、去向缺乏有效监控,造成有些实验室废弃物未经收集或处理就作为一般废弃物直接进入生活垃圾[10],没有突出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废弃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4.2基层食品检测机构危险废弃物安全管理对策建议
针对检测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4.2.1健全危废处置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政策宣贯实验室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包括产生、转移、贮存、转运等在内的危废处置制度,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及操作流程,及时有效记录危废台帐。食品检测实验室各个工序与仪器都可产生危废,实验人员应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标准,牢固树立对危废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可将有毒残物随意丢入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突出实验人员在废物治理中的主体作用。4.2.2逐步完善硬件配置,不断规范危废处置2001年国家出台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11],标准详细明确贮存容器、设计选址、运行管理、安全防护等要求,新建实验室在设计初期应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布置,同时按照“三同时”原则验收使用。旧的实验室应积极整改,做好预算,逐步完善硬件配置,做好应急预案,规范危废处置。4.2.3培养危废处置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安全基础基层食品检测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困难,可采用服务外包方式,多措并举,如聘请专业化危废处置单位的工作专员对实验人员进行系统持续培训等,培养出机构自身的专业化人才,夯实危废处置的安全基础。
5结语与展望
篇7
关键词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2-0147-02
Safety Status and Discuss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ZHANG Xiuzhi, LIU Guoyun
Abstract The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 is undertaking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ask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pecia-lities. Laboratory safety is central to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n
this paper, we not only analyzed the laboratory status and the poten-
tial safety hazard, but also proposed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that strengthen the safety of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synthesis;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1 前言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开展,国家财产能否免受损失,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都至关重要[1]。
药物合成实验室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室,需要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有一部分是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危险化学品,并且试验过程中卤置换反应、还原反应、酰化反应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完善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保障机制非常重要和紧迫。
2 药物合成实验室现状分析
药物合成实验室重要性及复杂性 药物合成实验室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任务,利用各种化学药品在常温常压或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获得某些化学物质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一些反应实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药物合成实验需用的药品数量、种类较多,除常用化学药品外,还需用一些危险化学品,如浓硫酸、浓盐酸、硼氢化钠、氯化亚砜、对硝基苯甲酰氯等,如果实验过程中使用或操作不当,会引发烧伤、爆炸、火灾等人员伤亡事故。
药物合成实验所用仪器特殊性 药物合成实验所用仪器包括旋蒸、水泵、制冰机、烘箱及圆底烧瓶、冷凝管等玻璃器皿,实验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超压、超温、容器局部破坏、安全装置失灵等,易引发爆炸及碎玻璃刺伤,造成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药物合成实验反应危险性 药物合成实验中的氧化反应、卤置换反应、还原反应等都是危险反应,教师及学生必须熟悉实验内容、操作步骤及所用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疏忽大意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药物合成实验产生废物的毒害性 药物合成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向环境释放后,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
药物合成实验室设备损害性 药物合成实验室线路老化;部分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使用仪器过程中操作不当,均可导致爆炸甚至人身伤害。
3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薄弱 有些高校重视实验室的仪器购置、科研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验室的安全,]有定期检查仪器功能是否正常,使用是否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储存是否正确;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没有配套的机制以保证制度的执行;有的高校实验室让门卫人员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忽视了门卫人员毕竟安全知识缺乏的事实;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少、考核少,致使教师及学生经常处于疏忽状态。
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确 我国多数高校是校、院两级管理,并且涉及部门较多(如校实验管理中心、资产处、后勤管理处),出现问题商讨、研究,有时甚至相互推诿,造成解决问题效率慢;没有落实到使用单位的明确责任人。
学校对实验室安全建设投资少 实验室用房少,有的甚至不同学科在同一个实验室做实验;实验室仪器设备陈旧,没有及时淘汰更新;药物合成实验室缺少必需的通风排气管道及通风橱;没有特定的废弃物处置场所;缺少应急供电系统,一些设备往往因突然停电造成损坏。
4 药物合成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
加大实验室安全知识宣传
1)学校增设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课程,然后进行考核。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不仅是学生必修的课程,且对于新进实验室的教师、科研人员同样要求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后才能进入实验室。
2)凡是进入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尤其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学校有关部门(如实验管理中心)应举办实验室安全制度、安全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栏,定期举行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等等,以此增加师生安全知识理论水平,让大家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共同的责任[3]。
增加实验室的经费投入 因为药物合成实验的危险性,药物合成实验室必须有独立的实验室,有足够的通风橱、药品橱、医药急救箱、实验防护用品、各种疏散标志、各功能区操作危险因素提示标志,有各种防火、防盗、烟雾等报警标志,有消防栓、灭火器材、喷淋装置等,安全措施和安全系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维护和更新。因此,学校或学院应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的维护建设及化学废弃物处理与处置,降低一切不安全因素,保证实验室的良好运转。
实施安全责任制 学校首先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部门,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制度的实施,全面管理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各院系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定院系总负责人,再确定每个实验室具体的责任人,校级部门与院级总负责人、院级与实验室负责人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的方法,提高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把实验室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4]。
实施安全管理监督 安全管理监督工作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行的重要手段,学院领导必须设定实验室主任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工作运行情况,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仪器的使用、运行是否正常;药品的使用、放置是否规范;废气废液废渣是否做了及时的处理;消防灭火器使用、储备是否齐全;等等。校安全领导小组不定期检查各个学院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督促安全管理工作。
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包括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爆炸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触电应急处理预案、实验室化学灼伤应急处理预案等,并定期进行实战演习,一旦发生事故做到临危不乱,及时妥善处理,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建立实验室考核体系 学校管理部门制定考核评分标准及细则,学院负责本单位实验室具体考核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考核通过看记录、查资料、提问题、评得分的办法,采取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结合、职能部门抽查与专家组考察结合、材料审查与现场检查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年考核评比一次,奖优罚劣[5]。
5 结语
药物合成实验室是学校的重点实验室,校级、院级管理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各司其职,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可靠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及时处理实验室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的l生率;加大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方法与新思路,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开展科研、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陈立君,顾凤岐.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51-353.
[2]常粉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78.
[3]宋玉.浅谈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5):176-177.
篇8
关键词 化学分析;问题与方法;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O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47-02
0 引言
化学分析实验室是化学分析工作者的阵地,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办法是保证化学分析工作能正常进行的最基本条件。只有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才能够确保分析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安全,提高实验室工作质量,以获得精确的数据。
标准物质,普遍地被用于需要对物质的成分、特性进行测量的工作中的校准仪器,或是评价测量方法。目的在于保证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目前,多数实验室都大量使用标准物质,进行量值溯源和监测质量的控制,所以标准物质的正确使用和规范管理,对充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溯源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实验室的经验,陈述了如何做好标准物质的管理,确保高效的试验质量。
1 内容
1.1 实验室环境管理
1)实验室应有足够宽敞的空间,良好的通风、及采光条件,还有便利的室内温、湿度调控装置;2)实验空间要有合理布局。室内各种分析仪器的摆放,都要科学地安排,必须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3)仪器要建立一台一档,试验后要及时记录,并定期维护。使用、维护完毕后,不可随意摆放;4)与实验内容无关的物品,不可带入放在实验室,与实验工作无关的人员,不能随意进入实验室;5)专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保洁工作,以确保设备、设施、场地和操作台面的清洁卫生。
1.2 实验人员管理
1)实验室是实验人员活动的专用场所,禁止任何人在实验室内吸烟、饮食,及从事一起与实验无关的活动;2)实验人员上岗之前要参加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参照《化验员读本》有关章节;3)实验人员的着装,应符合安全操作的要求。需要更衣、换鞋,或采取必要安防措施的,应严格按规定执行;4)尤其对易发生危险的操作,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护面罩或用防护挡板。
2标准物质的分级
化学分析实验室常用的标准物质一般有:基准物质,一级和二级基准物质等。基准物质是可通过基准装置或一般普通方法,直接将量值溯源至国家基准的一类化学纯物质,用于化学成分量值的溯源和复现。一级标准物质( GBW)的准确度具备国内最高水平,主要用于评价标准方法、作仲裁分析的标准,为二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是量值传递的依据。二级标准物质GBW( E)用与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比较测量的方法或一级标准物质的定值方法定值,可作为工作标准,直接使用。已批准的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有 1 093 种(其中含基准物质108 种), 二级标准物质1 122种,它们包括纯物质、固体、气体和水溶液的标准物质。
1)标准物质的用途;2)校准仪器:常用的光谱仪、色谱仪在使用之前,都需要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检查仪器的各项指标,如灵敏度、分辨率、稳定性等是否达到使用要求;3)评价方法:用标准物质考察一些分析方法的可靠性;4)质量控制: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控制样品的分析结果,来考察操作过程的正确性。
3有效期
一般说来,有效期是标准物质的研制者,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经稳定性试验,规定特性值稳定的时间间隔,作为标准物质的有效期。稳定性试验只能说明已经测试的有效期内是稳定的,有效期外的稳定情况不能确定。资料显示,有些标样的实际稳定性,远远超过标称的有效期,如冶金标样中一些金属元素的稳定性,可以长达20年之久。而有些非金属元素,如硫等元素,随时间的推移、受保管储存条件的影响,其特性量值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有些标准物质非常容易产生变化,如八氯二苯醚标准溶液的色谱图,在3个月内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大部分化学分析用的标样,都要配置后,才能使用的。即便是严格按说明书配置和使用,制备过程中使用的介质(溶剂)的种类和浓度对标准工作液的稳定性都有影响的。实际工作中,应当注意监测标准物质的变化,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积累经验,以及容器测试过程中的结果进行修正分析。
4一般药品管理
1)一般药品需设药品柜存放,并安排专人管理;2)药品柜内,药品应排列有序,并制作药品位置图。药品取用后,须及时放回原处。
5仪器管理
1)实验时,须保持安静,思想集中,遵守操作规程;2)在启动设备前,应先检查设备是否安全接地,电源电压是否正常,设备各部分(包括安装的被试品)是否安装地牢靠等;3)仪器设备不可超负荷使用,运行中凡有过热、冒烟、异味或异常声音等现象,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停止运行;4)严禁使用湿布擦拭带电设备和插座。带电体不允许在外,以防漏电触电。更换保险丝时,要按额定负荷更换。使用各类连续工作的电热设备时,要安放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地方,并要有专人管理;5)每次实验完毕,应及时切断水、电、气,及时整理工作台面(包括样品、记录相关资料等)。若有使用加热设备,应确认其远离易燃物;6)实验室配置的安防设施,其放置的位置应保持固定,不得随意移动。
6防火、防爆器材的管理
1)实验室内必须有消防器材、急救箱和个人防护器材。实验管理人员应熟知这些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2)实验人员应具备一定防火、防爆、防毒的基本常识;3)实验室对易燃易爆物质应限量、分类、低温存放,远离火源;4)对混合后会发生燃烧、爆炸的物质,应注意分开存储。
7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一般危险品;2)根据危险品性质的不同,分类存放在专用的场所,严禁混存;3)危险品放置区域应有警示标志,如易燃、易爆物应有“严禁烟火”的标志; 4)实验室应严格管理危险品,非实验需要,严禁取用;5)剧毒危险品;6)剧毒危险品试剂或试样,应专设保险柜,并实行两人共同管理的办法;7)剧毒危险品试剂的购买由综合质控室执行。购买后,由实验室2位保管人员共同向综合质控室领取,领出时,综合质控室也应有2人在场,并共同签字、负责;8)领回后,由实验室2位保管人员共同入账、入柜并加锁保存。需要2位保管人员共同在场时,才可取用;9)领用有剧毒危险品前,应填报《剧毒危险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凭单向保管人员领取,2位保管人员须同时在场、称量发放。2位保管人员、领取人共同在《危险品出入库台帐》签字、负责, 并将《剧毒危险品领用申请单》收回并存档。
试验结束后,未使用完的有毒危险品,应即时退库。同样,由2位保管人员同时在场,核实退返量,并入库保存。2位保管人员、领取人一起在《危险品出入库台帐》签字、负责。
8 核查计划
制定标准物质的核查计划,内容包括:种类,频度,参数,方法, 人员,标准及结果的判定准则。每个实验室所拥有的标准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不同标准物质,对于测量结果的质量及稳定性等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核查计划要根据实验活动的重要程度、成本和风险以及实验室资源和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核查计划应由有资历,并经实验室授权的人员编制, 并经过审批。
9核查方法
核查不同于检定,也不同于校准,所以其涉及的参数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可以从本实验室的实际条件出发,根据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等原则,选择下述方法之一,送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校准。如用于测定松香颜色的松香颜色标准样块,每两年要送相关部门进行重新校准。又如新购置的标准物质或新配置的标准工作液,与正在使用的比对,与其他实验室间的比对。再如,采用的不同标准物质间相互比对,如不同制造商、同一制造商的不同批号,用一级标准物质对二级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测试样品,测试近期参加过水平测试,并且结果令人满意的样品,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不确定度,及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
10专家能力的确认
实验室检测鉴定结果,多数情况以专家判定的结果为准。专家的能力和水平对实验室的检测鉴定结果会有重大影响。实验室应对专家的能力进行判定,对专家进行有效控制,建立专家库,确保专家持续拥有相应的能力。
11结果复核
对实验室的检测鉴定结果,常常需要进行复核,但目前我国的复核机构和体制还不健全,复核过程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地控制。使得实验室如何申请复核,以及保证经过复核的结果的质量,成为关键。实验室应根据有关的要求,建立实验室的结果鉴定的复核程序,对复核过程进行高效、合理的控制,以确保复核结果的高质量。
12结论
化学分析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实验室配置的各种设施、实验环境的空间布局、实验药品的管理到位,以及实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要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不单单是每一个实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的基础,更是保证实验室及人员安全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PO LANISH R P.,GREENE S.A.有害化学品安全手册[M].中国石化集团安全工程研究院,译.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篇9
摘 要:该文通过介绍稀土萃取生产过程中,有机相与煤油的危险特性、萃取过程中物料储存运输情况等,对萃取过程安全事故进行了分析,依照化工行业相关规范,对萃取车间物料储存加强防护措施,并对生产过程所需安全防护设施、消防设施等措施进行描述,要求生产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规范提高企业自动化水平,提高人员安全操作意识等。
关键词:有机相 萃取槽 建筑防火 消防
中图分类号:O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b)-0077-02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储量居世界之首,目前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达到全世界59.3%。目前湿法稀土生产工艺作为较成熟工艺被广泛应用,具体稀土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部分:稀土矿经选矿进行富集,得到稀土精矿;对精矿进行焙烧、水浸,得到混合稀土料液;混合氯化稀土作为萃取原料进入萃取阶段,分离为各稀土元素;对于单一稀土溶液进行后处理,生产市场所需要单一稀土产品;其中萃取分离工艺生产火灾危险性最高,其他工段均为丁戊类生产类别。该文就化工行业生产中一些成熟可取之处借鉴于稀土行业安全设计中。该文分别从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设备设施、厂房建筑结构以及消防方面对稀土生产中就火灾危险性因素与对策做了简要分析。
1 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应措施
1.1 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分析
目前,较成熟的萃取工艺,目前广泛采用的P507-煤油萃取分离工艺中,按体积比1∶1混合有机相萃取剂(P507)与稀释剂(磺化煤油)。P507为闪点183 ℃~196 ℃的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丙类。煤油(闪点为37 ℃~73 ℃)属于第3.3类易燃液体,闪点大于等于28 ℃小于60 ℃的液体为乙类,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明火、氧化剂有燃烧的危险。
萃取生产中使用大量有机等乙类可燃液体,分别分布在萃取槽和罐区进行存储,虽然萃取车间内高位罐属于存储状态,但它们既不作为生产原料,也不是成品,而是作为萃取的分离介质。对于萃取生产的安全管理,除依照《建筑防火规范》外,没有其他对应行业规范进行约束,因其危险性与石油产品相同,故需按照化工行业相应设施进行设计。
1.2 工艺设备危险因素分析及措施
萃取工艺同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一样,需设置工艺装置区或罐区等处,有存留易燃性气体、蒸汽和发生泄漏的危险,附近如果有火源,存在能够引燃、引爆的能量,则很容易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所以,特别需要辨识并分析安全设计生产装置运行中所有可能产生的引燃、引爆能量,以防止发生灾害。
萃取槽中液体与槽壁、液体与管道壁、萃取槽与搅拌机械的撞击摩擦引燃产生静电,且并未做好相应的接地措施,引爆能量造成火灾事故发生;若存在萃取车间由于工艺布置不完善问题,不仅造成萃取槽数组相连,与高位罐区储罐间距过小,且均未设置围堰等事故防护设施,或未设防火分区墙体为隔油设置,这样使火灾未控制在较小范围。
1.3 辅助设施分析及措施
按照化工行业电气专业相关设计规范,根据易燃性气体、蒸汽或粉尘存留的危险性将危险场所分类。根据危险场所的种类来选择适合气体、蒸汽或粉尘种类的防爆电气设备;在萃取车间存放或生产过程有有机存在的场所,包括萃取槽附近以及有机高位储槽附近,都弥漫大量易燃蒸汽,由于易燃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范围时,遇火源就会发生爆炸。
根据以往的化工厂火灾案例统计资料,爆炸危险性场所的电气设备不防爆或防爆选型不合理造成的火灾爆炸事故屡见不鲜,所以,必须将电气防爆安全作为安全防护设计的重要内容来对待。根据《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萃取车间爆炸危险区分属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根据萃取车间生产制度,正常运行时,车间内为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首先,萃取车间电气防爆设施按照1区进行设计,1区常用防爆电气防护形式的为隔爆型、增安型等;其次,防爆区域内电气线路主要采用本质安全系统电路。
萃取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静电同样会引起火灾事故。静电是工艺操作运转时产生的,易燃液体在工艺管道管中流动时,由于与管道、管件摩擦而产生的静电,由液体本身运输静电电荷而产生流动电流,液体本身的电阻越大产生的静电越多。
参考化工行业中,在进行工艺管道配置时,需注意下列部位接地处理:装在设备内部而通常从外部不能进行检查的导体,例如:萃取搅拌装置会产生静电;装在绝缘物体上的金属附件,如塑料管道上的金属阀门,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
1.4 萃取间建筑危险因素辨识及防护措施
在萃取生产工段中,有机相作为稀土元素输送介质在储区与萃取槽之间流动,铺设于整个厂房内,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1.1条规定,稀土萃取生产车间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并根据此结论进行相关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分区,萃取车间建筑物应采用耐火性较好的分隔构件,将萃取车间分隔成若干防火区域,若某一区域起火,则会把火灾控制在其中一分区之中,将火势控制在最小范围,厂房耐火等级应采用一、二级,乙类建筑要求防火分区墙上采用满足耐火极限要求的防火隔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对萃取车间(乙类单层生产厂房)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设有要求,应严格控制防火分区面积进行划分:若萃取车间耐火等级为一级,车间应小于5 000 m2;若萃取车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不应大于4 000 m2。
为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建设大面积厂房和一定的连续生产工艺时,防火分区有事采用防火墙分隔比较困难,因而对一、二级耐火等级乙类单层厂房也可采用防火水幕设施、防火卷帘门等作为防火分区间分隔物。采用防火卷帘,要求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 h,若采取自动喷水灭火、防火分隔水幕的设计,均应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对于已进行完善防火分区的车间,还需要注意以下情况:萃取车间存在管道系统、电控电缆的连通情况,故各个防火分区墙体上留有很多孔洞,这些孔洞若没有封堵或封堵不严密,在发生火灾后,PVC材质工艺管道会软化烧毁,从而经孔洞蔓延造成火灾蔓延;有些厂房为清洗方便,设置污水沟相连,也会导致火势蔓延。
萃取车间结设计,目前,稀土萃取车间厂房均为排架组合结构,一般采用预制混凝土大型屋面板,排架柱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柱两种。但是有些企业采用钢柱及彩钢板围墙结构,萃取槽设置在钢架基础上,钢结构存在因未涂刷防火涂料等造成未达到耐火等级问题,致使车间结构在火灾蔓延后很短时间内即垮塌。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或厂房内有爆炸危险的部位应设置泄压设施。萃取车间泄压设施一般采用轻质屋面板和易于泄压的门、窗等,还可考虑利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时不产生尖锐碎片的建筑材料。
2 消防措施
目前,一般稀土生产企业仅在萃取车间设有干粉灭火器或消火栓系统,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没有储存的泡沫灭火剂,给灭火带来很大困难,且现场工作人员未经专业训练,缺乏火灾处置经验,造成错过扑灭火灾最佳时机。
故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第8.7.1条中描述,在萃取车间这种可能发生可燃液体火灾的场所应采用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是利用泡沫比可燃液体密度小的原理,使泡沫覆盖于有机溶剂表面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并迅速将火熄灭,根据规范萃取车间内部有机储存情况,无需设置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故采用半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主要包括固定泡沫发生装置、泡沫消防车(或机动泵),并由水带连接组成的泡沫灭火系统。
3 结语
萃取车间从工艺布置到消防系统设置,均按照火灾危险等级为乙类进行划分,对策措施进行相应的设计,萃取车间与石油化工企业相似,车间处于爆炸危险环境内,并需进行相应电气防爆设计。
作为稀土生产过程中危险等级最严重的工序,萃取车间存在大量易燃液体,其蒸汽由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容易对周边其他车间造成火灾事故威胁。因此,稀土生产企业需要慎重对待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 郭卫华,李辉.石油化工企业重大危险源火灾爆炸事故预防[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9):1335-1337.
篇10
[关键词]燃气管道 安全设施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062-01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表明,煤的使用在逐渐减少,而天然气所占比例在不断上升,天然气的使用规模增加的同时,地下燃气管道在城市的运行越来越广泛。鉴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城市居民的财产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很大的威胁,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城市地下燃气管道的安全问题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由于城市地下燃气管道用户各自的需求不相同且复杂,处于不同时期的管道在施工设计时所遵循的标准不同,导致管道样式具有多样性。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由于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大,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导致人们没有准备而措手不及,另外在爆炸、火灾等发生时还会造成高温灼伤、机械伤害等,医院对伤员的救助以及事故发生以后的善后工作都有很大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充分了解影响燃气管道安全的影响因素,加大管道安全管理力度,对于保证燃气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社会稳定并构建和谐安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 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及相应禁止行为
安全保护范围:庭院架空管道管壁两侧2米内;低压、中压管道的管壁及设施外缘两侧5米范围内的区域;次高压管壁及设施外缘两侧6.5米范围内的区域;阀门室(井)、凝水井(缸)、调压箱(柜)、计量箱(柜)外壁各5米内;天然气门站、液化石油气瓶组气化站、燃气调压站、燃气汽车加气站等各类燃气场站的安全保护范围为场站安全警示线内的区域。
相应禁止行为:在低压、中压、次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侧各0.7米以内和未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在中心线两侧各0.7米~6.5米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取土、修渠、种植深根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及危险化学品,修筑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或者顶进作业;在高压、超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侧各6.5米以内种植深根植物以及在高压、超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侧各6.5米以内和未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措施在中心线两侧各6.5米~50米的安全保护范围内,取土、修渠、排放腐蚀性物质,堆放大宗物资及危险化学品,修建养殖场、码头或者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打桩或者顶进作业,新建、改(扩)建铁路、公路、桥梁、河渠、架空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光)缆,设置安全或者避雷接地体;在高压、超高压管道设施中心线两侧各50米以内和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在中心线两侧各50米~500米范围内实施爆破作业;未按国家和本市燃气工程设计规范及消防技术规范要求,在管道设施两侧规定的距离内敷设其它管道设施;其他危害管道设施安全的行为。
2 燃气管道设施保护安全管理
(一)在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确需实施下列作业的,应当经燃气管理部门批准: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和构筑物;开挖沟渠、敷设管道、挖掘、钻探;打桩或者顶进作业。
并且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书面说明作业事项、无法避免安全保护范围的理由、施工范围及期限;(2)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符合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技术标准;(3)施工或者作业方案符合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并有妥善的恢复措施;(4)有保障燃气管道设施安全的应急措施;(5)事先已征求燃气经营单位和个人意见;(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有下列情形的,有关单位应当与燃气经营单位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
在燃气管道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有关单位从事敷设管道、打桩、顶进、挖掘、钻探等可能影响燃气管道设施安全活动的,应当与燃气经营单位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承担。
建设工程施工范围内有地下燃气管道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与燃气经营单位共同制定燃气设施保护方案。建设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书面向燃气经营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查明地下燃气管道设施的有关情况。燃气经营单位或者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书面查询要求后3日内书面告知地下燃气管道设施情况。由于施工造成燃气设施损坏的,施工单位应当协助燃气经营单位和个人进行抢修,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定期对燃气管道免费安检:非居民用户和燃气计量表设置在住宅内的居民用户,燃气计量表和表前的燃气设施由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维护、更新,燃气计量表后的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由用户负责维护、更新。燃气计量表设置在居民住宅公共部位的,燃气管道进户墙内侧以外的燃气设施由燃气经营企业负责维护、更新;燃气管道进户墙内侧的燃气设施和燃气器具由用户负责维护、更新。燃气经营企业应当定期对燃气用户的燃气管道设施的使用情况免费进行安全检查,并对用户安全用气给予技术指导。燃气经营企业对居民用户实施安全检查前,应当事先告知用户安全检查的日期,并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检查,检查人员应当主动出示有关证件,必要时可请用户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协助。
此外,燃气经营单位改动市政燃气设施,应当制定改动方案,报县燃气管理部门批准。改动方案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明确安全施工要求,有安全防护和保障正常用气的措施。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区域内共有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事项的巡查。
3 燃气管道设施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燃气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人员和必要的应急装备、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燃气安全事故或者燃气安全事故隐患等情况,应当立即告知燃气经营单位,或者向燃气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报告。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燃气经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抢修。燃气设施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或者干扰抢修作业。
由于,很多人对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安全的知识了解很少,一些无知人员可能对城市地下燃气管道造成破坏。因此,应该注意对城市进行整体、合理的规划,加强对管道施工时技术水平的监督,不断完善城市地下燃气管道的安全管理制度,普及管道安全知识让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责任安全意识,以保证城市地下燃气管道不被破坏。
结束语
燃气管道的应用范围极广,燃气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大、中城市几乎都使用了各类燃气。城市燃气管道设施是保证城市用气的基础工程,对其进行安全管理、精细管理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是为了为人们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为了确保城市燃气的正常使用,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不断创新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 吴正辉.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年23期
- 上一篇:简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
- 下一篇:课堂细节与有效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