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最新体育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最新体育课程标准

篇1

关于最新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新学期开学了,本学期的工作将是紧张而又忙碌的,因为,在这一学期中,时间短,任务重。为更好的开展好自我分担的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探教学改革之路,实施创新教育,顺应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工作目标

  认真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培养学生的兴趣。认真完成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任务,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

  三、措施

  认真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的神,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提高自我思想认识。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志,关心爱护学生。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我,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进取改善自我的授课方式,提高自我的授课水平。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取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本学期要继续深入的学习,提高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知识水平,使自我的本事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和要求。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有信心也有本事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好,为体育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的青春和力量,为学校争光。

  关于最新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工作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二是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三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3、做好五月的田径运动会和十二月的冬季运动会工作,组织学生积极训练。

  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依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积极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配合好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有关测定,关心好学生每天的眼保健操。

  关于最新体育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科学的管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体育课改教研活动,努力施行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来强化教育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身心得到和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完成新学年的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现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发展和教科研的工作要点,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深刻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使我校的体育工作有进一步的突破,为把我校建成现代化名校做出进取贡献。

  二、重心工作

  1、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前一周备好课,备课过程中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措施、手段和方法,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上好每堂体育课,落实40分钟上课的效率,重训练,抓实效,保证学生每节课有所学、有所得、有提高、有提高,并且要注意改善,和谐师生关系,重视师生双向交流,关爱学生,重视安全工作,确保学生安全,不上放羊课,以到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严格执行《小学生体

  育锻炼标准》,探索“学生体育素质”的评定标准。

  2、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从学生的坐、立、行、走、跑到两课两操,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资料;学生自我保护本事及安全锻炼习惯的养成与我们的课堂常规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对体育器材的爱惜是学生思想品德的良好教材。

  (1)抓早操,抓队列,加强早操队列的评比和检查力度,使早操队列更加规范化、习惯化、丰富课外活动项目,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

  (2)加强课余体育训练,为迎接县级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篮球赛打基础,培养体育人才,为学校体育发展做铺垫。

篇2

关键词:体育选项课;管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0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后,学校体育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变革,同时体育教师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高中体育选项课程的管理,时至今日也仍然是广大体育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高中体育选项课的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从构成一节体育课的相关要素为出发点进行思考。构成一节体育课的要素包括有:体育教师的水平、学生的素质、教学的内容以及评价方式等等。那么如何从以上几方面来对体育选项课进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学校体育中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解决好这几方面的问题不但可以提高高中体育选项课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觉参加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进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

(一)教师的管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担任着培养具有强健体魄的国家建设者和保卫者的重任。首先,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明确自身的责任。其次,体育教师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通过自我的整理加工,然后以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方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第三,体育教师的教学技术应做到多样、全面、巧妙。多样就是体育教师不但能在室外上好技术课,而且可以在室内上好理论课;不但能够在运动场上做出优美标准的示范动作,而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各种技术动作的教学讲解;不但能够在场地器村充足的情况下上好体育课,而且可以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上好体育课。全面就是要求体育教师在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全面涉足与专业相邻的其它知识领域,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能走在教育的最前线,了解学校体育的最新发展动态。巧妙就是体育教师在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要能随机应变、巧妙地处理,实现课堂效率最大化。

(二)学生的管理

体育课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学生上课前的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积极配合老师,按要求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练习,努力去改正老师所纠正的错误动作。其次,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正确对待自我的练习水平,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要能看到自己的优、缺点,学会自我调节、自我反思,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管理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在高中三年里修满11个学分,其中包括田径必修1个学分和健康教育专题1个学分,其余9个学分包括在球类运动、体操类运动、田径运动、水上或冰上运动、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和新兴运动6个系列里面。学生可以通过选修以上6个运动系列中的各个教学模块来获得另外9个学分。

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要确定的是田径必修模块中包括有哪些内容,每个内容安排多少个学时,最后如何进行考核以确定学生是否可以获得学分。其次健康教育专题包括哪些内容,是不是应该利用学校其它资源。例如与心理老师合作,开展体育心理健康课程;与校医合作开展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体育保健等课程。同时还要安排好健康教育专题的课程在什么时间段开展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能起到最大的作用。

以上是两个必修学分的管理方法。而剩下的9个学分如何分配在6个运动系列当中,这是高中体育选项课中至今还未解决好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学校场地的限制,而无法开展。例如水上或冰上运动系列,在广东地区高中里面根本没有多少个学校有游泳池,更别说是冰上运动了。另一方面是体操类运动和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这两个运动系列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示范和讲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的,正是由于要不断地进行示范和讲解,使得很多老师就不愿意担任这两个运动系列的教学任务了,其实这也就是体育教师怕苦、怕累的表现。第三方面就是新兴运动,目前新兴运动一般有定向越野和轮滑等,学校一般是没有这主面专业的体育教师的,但会组织体育教师去进行相关的培训,可是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参加,没有终身学习的积极性,怕麻烦。因此,目前高中体育选项课开展得最多的就是球类运动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应有尽有。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家都喜欢上球类课,在上球类课的过程中老师基本上是将一两个技术动作示范两次,讲解几分钟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有的甚至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讲,就让学生自己练习,纯粹是“放羊式”的教学。这就是目前高中体育选项课的普遍现象,这就是高中体育选项课的悲哀现状。

鉴于高中体育选项课这种悲哀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实行以下管理。第一,每个体育教师是学什么专业的就必须担任相关运动模块的教学任务,不能出现武术专为业、健美操专业的老师也跑去教篮球、羽毛球的现象。第二,如果本专业的选修课没有学生选,应要求体育教师去选择一项新兴运动项目来学习,使之能够代替本专业的选修项目,例如田径专业的老师上完田径必修后可能就没有学生再选择田径选修模块了,那么田径教师可以选择新兴运动中的定向越野项目来进行教学,也可起到异曲同工之效。第三,如果出现有多个相同专业的教师,那就实行有能者居之,而其它教师就必须另谋发展了,要使得每个体育教师都有自己可以独当一面的项目。第四,在确定好每个老师所担任的教学模块后,各个老师必须根据各自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水平,制定出一套完整、完善的教学内容,并附有每节课的教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以及模块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标准。第五,体育科组应该将所有教师所负责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与健康校本教材。同时也应该将所有模块的教案进行统一,形成教案集,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作为资料保存,另一方面可以在教师之间相互传阅,相互学习,从而达到共同提高。

(四)评价的管理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评价有新的要求,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从以上评价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评价方式从原来的定量评价、终结评价和教师评价增加了过程评价、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从评价方式的增加我们也可以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注重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自我感受,也可以从以上评价中很好地反应出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水平。因此教师要认真落实以上评价,每节课后都要各种评价方式进行认真记录,特别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但是也要把握好可信度。

在认真落实好老师对学生的各种评价方式的同时,还应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每一教学模块结束后都可以让学生对老师的教态、教法、课堂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做一方面对教师可以起到一个约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教师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以上是笔者对于高中体育选项课管理的一些浅见,希望能给奋斗在体育教育工作中的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参考。作为站在体育教育工作前沿的我们,必须认真钻研,大胆实践,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将学校体育工作做得更好。(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篇3

关键词:体育健康 竞技性 人文性 课程 改革

一、体育的核心涵蕴

在三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历程中,我通过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以及了解国内外体育动态最新体育活动情况,不断加深对这一核心内涵的认识,一方面着眼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首先是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使学生生长发育的更为完善,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次是通过体育课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的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坚韧顽强精神;再次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另一方面从发展祖国体育事业的大局出发,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同时为国家培养有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后备人才,以推动国家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由于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提高,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欢上的一门课程。

二、健康教育的和核心意蕴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树立健康理念,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到:

(一)精准把握健康的含义

何为健康?人们平常往往将其理解为身体各器官无疾病、无伤残、生理功能正常。这样的认识没有什么错误,但比较偏颇、狭隘。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没有伤残、其所指是多因素的。就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在教师明确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澄清认识、提高觉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精准把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健康教育的特征在于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建设健康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的养成教育,包括身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生理健康教育又包括开设健康教育课程,传授健康知识,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训练和练习活动,同时培养和养成学生维护身体健康的各种行为习惯。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并成为学校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什么样的心理是健康的心理,或者说如何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依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诸多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行为问题、精神疾病、思维障碍等,从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包括学习心理疏导和人际关系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对中小学生,除专门课程外,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辅导是主渠道。在这方面,体育课程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学应当利用和发挥这一优势。

三、体育竞技性与人文性的辩证关系

人们往往有一种思维惯性,那就是一说到体育就不加思索的想到“比赛”“竞赛”“金牌”“银牌”“名次”之类的词抑或相关场景、情景,这就是只关注了体育竞技的一面,而忽略了体育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当然,关注体育的竞技性并不是什么错误,因为体育原本就是竞技性的,体育竞猜由来已久,伴随各种体育活动的始终。但是,要深切认识到体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称之为人文体育或文化体育。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这个名称看,体育着重关注人的健康,洋溢着人性味、人情味,充盈着人文关怀。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道出了体育竞技性一人文性的关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抛开特殊的政治背景和特定的情势,这句话的寓意历久弥新。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应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空,在这里高度集中地发挥了世界体育运动的高超技能与运动之美,高度集中的展示着五大洲各种文化的绚丽多姿,它是世界最大的体育竞技场,更是一个最典雅的精神博览会。主席曾由衷的说,与物质的遗产相比,精神的遗产更持久、更完美。主席在赞誉参加里约奥运会归来的中国对的赛绩的同时更为称到中国精神、奥运精神。体育竞赛固然是力与美的激烈较量,但是在这种角逐的背后,却有着深邃的文化精神,而且这些精神是以多元的、丰富的、独异的形态存在着。因此,体育的竞技性和人文性并不是相悖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也是遵从这一法则。为此,教学这门课程,更应关注学生健康,关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耿培新.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组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终身体育意识;体育锻炼兴趣;培养方略;中职生

前言

体育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终身体育标志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学校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担负培养学生树立终身意识的责任。教育部在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学校体育教育要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因此,本研究通过总结现阶段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力图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其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而探索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使中职生在大校阶段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推动终身体育思想的全面贯彻和落实。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多年的中职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但前提之一是要做到师生关系和谐,确实让学生喜欢你。事实证明,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并不一定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就可以的,而是懂得关爱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判断标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运动中。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师生一起训练、交流探讨,同甘共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会“教”而不会引导,即教学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对学生的发展漠不关心。学生具有鲜活的个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对中职学生而言,如果教师还是高高在上地进行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的只能是压抑。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之余能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更好的激发,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才有保证。

2.培养中职生的体育锻炼兴趣

兴趣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内在动力,为了培养中职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使中职生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否则,中职生很难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查了解中职生的兴趣所在,并进一步在中职生兴趣基础上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开展体育小竞赛、组织体育小游戏等。因为这些体育活动和中职生的兴趣相一致,因此,中职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能够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快乐。此外,长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学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帮助中职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场地以及体育设施,只有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才有利于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另一方面,体育教师要鼓励和监督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采取各种手段提高中职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中职学校还要构建完善的体育锻炼评价体系,正确评价中职生体育锻炼行为,为中职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重要条件。

3.注重理论教育的引导作用

体育理论课是向中职生传授体育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体育理论学习,学生可了解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养生保健常识、世界体育科技发展、全民健身及大学体育动态等知识,学习获得体育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以及学习体育欣赏和评价的方法。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体育理论和实际锻炼相结合,才能使体育锻炼更加科学,掌握技术、技能才能越快,体育素养才能越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加强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的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但是,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偏重于身体活动,而忽视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体育的理论部分不仅占教材比重小、教学时数少,而且内容偏于目的、任务、原则、意义等纯概念的知识,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其实用价值不高,尚未形成一个适应当前中职生发展的体育理论体系。

4.不断完善课外活动组织形式

在校内建立中职生体育俱乐部,如乒乓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健美俱乐部,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和管理,培养中职生参与管理的能力和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中职体育教学要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中职学校体育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全社会终身体育意识的责任,要以终身体育思想审视中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建立长远的教育目标,以及符合中职生需求和时代要求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构建适合2l世纪的体育新体系。要全面培养中职生的体育知识和能力,认清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使中职体育教学体系更加合理完善。

5.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引领作用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只偏向技能教学,要注重体育文化传授,并将文化理论和技能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引导中职生欣赏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技巧相结合的运动美,让其领悟体育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体育精神,让中职生学会欣赏谦虚自信、尊重、坚韧、不抛弃、不放弃等体育精神。大力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一是通过经常举办一些体育竞技比赛、趣味比赛等,提高中职生参与度,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二是通过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的转播以及开展体育人物大讲堂等活动,来搭建校园体育文化平台,并以校园广播、海报、网络等媒体形式进行宣传。利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作用,激发中职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逐步养成锻炼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自发的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体育教学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篇5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深入,体现"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传统运动会的模式务必作出相应的改革。本文是通过笔者所在学校的改革实践,总结出将学校传统的田径运动会进行合理有效改革的办法,以实现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高校运动会;体育文化节;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33-01

长期以来,高校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组成部分,不管是在学校的体育工作还是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年一度的体育运动会,不仅锻炼了学生身心,活跃了校园气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也是推动学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开展,检验一所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但是,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快乐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和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的今天,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注重竞技,缺乏健身、娱乐性,学生参与比例降低,运动会只为少数人开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单一的田径运动会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全校性、大规模、高规格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广大师生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期望和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重新审视了校运会现状的价值体现和作用,期盼着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期待传统单一的校运会的变革和创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高校体育改革的新潮流,使运动会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兴趣特点,提高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而使广大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快乐,在快乐体育中增强体魄,真正向着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目标迈进,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笔者通过自己所在学校(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几年来的改革实践,总结出将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进行合理有效改革的办法,以下就是我校对运动会的改革思路:

1.对比赛项目及比赛时间跨度进行改革

现在大部分学校运动会实质上就是田径运动会,其比赛规程里面严格按照国际田联最新规则执行,比赛项目以田径的跑、跳、投为主。其中的很多项目是广大学生从没有体验过或没有学过的,其难度大、技术性强。如跨栏、铁饼、标枪、三级跳远等,大部分学生在参加比赛前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而他们报名参赛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怀着好奇的心;二是被参赛单位强迫参赛。我们且不说这样的比赛的意义有多大,这样的比赛往往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运动损伤,从而导致学生产生运动恐惧,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为此,我们将过去集中的田径运动会改为系列活动的体育节,将单一、枯燥且技术难度大的田径项目改为综合性体育文化活动,并且将原来集中性的比赛时间(2-3天)改为较长时间(30天左右)各种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我校的体育节时间一般定在每年的11月份左右,为期30天左右。比赛项目除了传统的田径项目以外,还包括广大师生较为喜爱的三大球、三小球、健美操、定向越野以及一些趣味性比赛项目。比赛的安排上,在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体育节里面,除田径项目以外的其它比赛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先进行。待球类或其它赛制较长的比赛已经结束或即将结束时,选定一个周末举行田径运动会的开幕式及体育节的闭幕式。要让各院、系的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节的各项活动中,使体育节的场面更加壮观、气势更加宏伟、规模更加隆重,另外,学校体育科组要安排有关人员把体育节各个赛场上的精彩场面拍摄下来,陈列到学校的宣传橱窗里,或者在学校的公众屏幕反复播放宣传。这样一来可以让全体师生像感受奥运会一样,在体育节的一个月时间里都沉浸在运动盛会的快乐之中。

2.对参赛办法及参赛人数进行改革

为了便于赛程的安排及比赛时间的控制,传统的田径运动会在比赛规程上一般会规定每个参加单位的总参赛人数及项目的参赛人数。比如我校以往的田径运动会规程规定:每个院、系的总参赛人数不得超过100人(我校一共有8个院系),每个院、系每个单项最多报两人,每人最多报两项(不含接力)。这样一来,运动会就成为少数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竞技的舞台,大部分学生永远只能观望,这既不符合全面育人的教学方针,又违背了"促进全校学生健康"的原则。而在我们将传统运动会改为体育节后,由于体育节所包含的项目众多,而且包括趣味性在内的难度较小的项目,再加上体育节的时间跨度较大,这样的改变正是为了不受比赛时间的限制、不受比赛人数的限制,将原来的"体育精英"竞技变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体育节运动盛会。改革后,我校各单位参赛的人数上已经由原来的100人变为不限定总参赛人数,而只规定每个参赛单位每一个单项的参赛人数(个人比赛项目每个单位限报5人,田径项目及集体项目除外)。在改革以前,我校每年田径运动会学生参与人数约为782人次,而改革以后的连续3年体育节学生参赛人数平均为3098人次,参赛人次是以往田径运动会学生参赛人次的近4倍。比赛人数的增加,说明通过体育节的举办,学生参与运动的意识明显提高,参与的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比赛结果也都达到了预期目的,实现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运动竞赛中来的愿望,体现了最广大同学的利益。

3.对计分及奖励方法进行改革

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努力拼搏是一种鼓励,同时也是对运动员在以后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激励。比赛的奖励一般分为团体及个人奖励。在田径运动会改革以前,各团体的奖励是根据该团体所有参赛选手所获得的分数总和决定,按照分数的高低排名授予团体奖杯(一般学校团体前八名获得奖杯,参赛单位较少的学校可能只奖励前六或更少名次)。而个人奖励则是根据个人所参加的单项比赛的名次,优胜者可获得奖牌、证书及相应积分(一般为前三者获得相应奖牌,前八获者得相应证书)。而将运动会改为体育节之后,团体总分的组成成分、各成分所占比例及个人所获得的奖励人次均发生较大变化。

4.结论

将高校运动会以体育文化节的形式举办,以田径项目为基础,增设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群众性、观赏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内容,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其中,切实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听取大家对项目设置的意见与建议,积极发动教师、学生一块参与学校体育节狂欢。学校领导要给予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工作,确保体育活动经费。大胆启用学生执行裁判工作,在组织策划中可以用其它的方式增加参与人数的比例,从而真正实现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实现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松峰. 高校田径运动会改为体育节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