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评价

篇1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行业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也越来越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一些领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完善了各个生产过程,使企业获得了较多的经济利润,并在市场经济中使其经济得到了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一、在建设供热系统的过程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一)电网的调度

在建设供热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可以全面控制供热系统的网络系统。其中供热系统所使用的局域网和整个网络系统之间是进行相互连接的,然后利用变电站或者利用发电厂,最终满足居民区人们的供电及供热需求。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热系统中,可以完成供热的自动控制工作,可以保证在供电和供热的调度过程中更加灵活,还可以使供热系统达到自我调节的目的,避免出现任何损失,可以科学评价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做好供热信息的采集及分析工作,有利于工作人员及时处理各种疑难问题。

(二)变电站自动化

在变电站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够提高日常工作质量,并对监控网络进行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对变电站进行智能化操作,简化复杂的工作流程,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变电站中,还可以对变电站实际工作进行全面监控,使变电站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同时所设置的监控系统在操作上面也是比较简单的,具有传输数据快的特点,能够及时记录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剖析。

二、在智能化建筑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一)安全保护接地

对于一些智能化建筑来说,需要安装一定量的金属设备,以保证数据及时有效的处理,最终达到人们的需求,金属设备的安装,使得建筑安全受到了影响,所以,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智能化建筑中,将安全接地装置装在建筑上,使电阻大大降低,避免出现电流向外泄露的问题,也可以防止漏电,使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得以保障。

(二)屏蔽、防静电接地

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阴雨、干燥等天气中,要注意一些电子设备所发生的静电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好静电,避免积累的静电到一定程度会对设备的内部以及芯片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阻碍电子设备的运行。为了防静电,作为设计师,可以把PE线同电子设备的外壳部分进行相互连接在一起,对管路的两侧进行屏蔽,这样可以对屏蔽接地进行逐步完善。

(三)直流接地

智能化建筑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完善信息的传输等过程,在进行执行时,必须借助微电流,此时会有很多的电能被消耗,整个过程极易引发电气灾害。对于较大型的智能化建筑而言,还能保证其使用的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最终使设备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四)防雷接地

如果发生雷电灾害,就会给我国很多个领域造成影响和伤害,对于智能化建筑而言,在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当前,可以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以对系统进行安全性防护,并把防雷接地作为智能化建筑接地功能中最为基础的系统。

三、在我国钢铁行业中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在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钢铁行业中也应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钢铁的整个生产过程,通过自动化控制,能够提高钢铁的生产效率,使钢铁的生产更加安全。钢铁行业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使企业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这种技术可以给钢铁生产企业节约成本,使钢铁行业能够得到快速的 发展。

四、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在对机器人进行设计时,就要对各种各样的部件进行 组装,在设计时还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使机器人的各个部件都能正确的完成各自的动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自动控制零部件,如果让机器人发生运动情况,就应该借助电力,使其零部件能够在电力的带动下完成动作的运作,对于设计师来说,要按照相应的指令,之后进行跳跃或者行走的动作。

设计师在设计完机器人以后,要检测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整个检测的工作离不开检测装置所发挥的作用。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将信息进行快速的传送,并能够及时处理各种信息,可以快速的记录各种运行状态,使机器人的设计精度得以提高,同时还能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机器人设计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随着我国发展领域越来越广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无论是应用在哪个领域中,都给人们的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可以减缓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能够很快的处理各种繁杂的问题,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生产和经营,是一种辅很强的工具。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会更加频繁,会被人们更加广泛的使用和推广,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使人类发展得到进步。

参考文献

[1]郑嘉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10).

[2]徐秀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01).

篇2

1.提高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若干对策 

2.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4.略论高职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 

6.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7.基于项目导向的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以钦州学院为例

8.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9.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10.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研究 

11.新形势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12.探索提高热工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13.MATLAB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学生毕业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14.基于ASP及VBA技术实现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自动化

15.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

1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17.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

18.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探讨 

19.高职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探讨

20.应用型本科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21.仿真技术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应用 

22.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探索与实践——以太原工业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 

23.提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研究 

24.浅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职毕业没计

25.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6.利用网络资源与计算机仿真技术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实践

27.试论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高技班开展毕业设计

28.对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经验总结与思考 

29.如何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30.农机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与科研结合效果探讨

31.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新模式探索

32.工科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北电力大学自动化系为例

33.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实习与设计

3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究 

35.高校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探讨

36.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改进

37.提高工科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与探索

38.地方农业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探析——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39.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探索与实践

40.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4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42.电力系统厂站及调度自动化综述  

43.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的毕业实习带教初探

4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卓越技师毕业设计作品化改革与实践——以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45.自动化和建环专业联合开展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实践

46.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探讨

47.提高工科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改革与探索——以自动化专业为例

48.CAD技术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49.浅谈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规范化

5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质量的研究——以常州工学院为案例  

5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及思考

5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制定——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5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54.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探析

5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探索与实践

56.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57.基于CDIO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

58.不变与应变——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再思考

59.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探讨

60.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实践

61.MATLAB在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62.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研究

63.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4.以实际生产工艺过程作为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的思考

65.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探讨

66.毕业设计与毕业分配挂钩新的教学模式 记92届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

67.工企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研究

68.谈中专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

69.自动化专业新形势下毕业设计过程与质量研究 

70.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改革探索 

72.电子束离子束专业结合毕业实践研制用于生产自动化仪表零件的电子束焊机

7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实习的改革 

74.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教学改革

75.毕业设计过程中学风因素及治学方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76.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77.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

78.高职电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探讨

79.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践

80.基于学科平台开展本科毕业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81.实验室自动化系统应用对检验医学本科生实习的影响与对策

82.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能力

83.毕业设计过程中如何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创新能力

84.“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教学实践 

85.医院药房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进展

86.人工与自动化双分拣区系统品项分配优化

87.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88.基于配电网自动化的多Agent技术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中的研究

89.基于不同接线模式的馈线自动化实现方式

90.自动化炒青绿茶生产线的设计与应用 

9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自动化技术综述

92.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93.滚筒采煤机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及应用

94.国外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市场发展状况研究

95.正念训练的去自动化效应:Stroop和前瞻记忆任务证据

96.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97.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应用研究 

98.基于数据驱动的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 

99.省级气象计量检定业务自动化系统

100.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1.压力容器焊接自动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02.薄煤层综采自动化配套装备开采技术

103.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4.自动化装配设备的总体设计

105.配电自动化 

106.探讨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10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108.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可靠性探究 

109.从国内外建设经验探讨广州配电自动化建设模式

110.槟榔包装的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11.我院基于整体设计的自动化药房建设 

112.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 

113.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发展探索

114.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浅谈

115.基于CAN总线的船舶自动化系统研究与设计

116.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117.基于Android的自动化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118.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119.自动化综采工作面概念探讨

120.任务复杂度对自动化意识的影响 

121.探析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

122.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

123.软件自动化测试概述及应用工具分析

124.试论化工自动化控制的发展趋势

125.基于IEC61850国际标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

126.远动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

127.智能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发展及展望

128.图书馆自动化开源系统的市场可行性研究

129.国内石油钻机自动化技术现状与建议

13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选型

131.IEC61850在高级配网自动化中的应用

132.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的探索

133.智能电网发展的机制及其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134.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一)——电力市场与协调型自动化

篇3

关键词:电气工程;智能化技术;自动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4.130

0 引言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科学应用,能有效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只有充分重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通过加强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下,就能为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背景和特征

1.1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背景

现阶段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一些新型的技术不断涌现,对电气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从整体上提高电气工程的生产力水平。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这一技术应用下能对人类思想进行模拟,可实现自动化的控制操作[1]。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是以计算机为基础,从而展现出精密的传感和定位技术,智能机器人当中对智能化技术应用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环境能大大优化,对设备的使用性能也能有效提升。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下,对电气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应用目标,就能从整体上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生产水平。

1.2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应用特征

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着诸多的优势特征体现,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能对传统系统控制流程进行简化,这样就大大提升了电气工程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对电气工程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对系统的整体工作效率能得意有效提升,使得操作系统变得简单化,这对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再者,电气工程自动化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对电气工程自动化能进一步的完善,这样就能加强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2]。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应用能实现人工智能目标,这样在对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就比较强,对系统的控制效率能有效提高。这样就能减少系统发生故障的次数。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具体应用及发展趋势

2.1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具体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当中,由于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化,这样就比较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在系统的运行前,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故障的诊断以及检测等方面就有着很大难度。通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对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实时性的进行监控以及诊断,在出现故障的时候,通过变压器当中渗漏分解气体,就可对其故障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从而找到故障点[3]。结合故障点找到故障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就能减少故障维修的时间,对系统的运行稳定性能有效保障。

电气工程设备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能对设备进行优化,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水平。在电气设备的设计研究方面,能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方式对电气设备的研究设计周期比较长,效率也不能有效提高,对电气设备设计人员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而智能技术的应用下,就能解决传统电气设备中的诸多难题。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应用,能大大缩短电气设备设计的时间,在设计的质量上也能有效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中CAD技术的应用,对电气设备的质量就能有效保证[4]。电气设备优化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就是遗传算法,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对设计的整体效率水平就能提高。对设备的远程监控以及减少系统运行当中的材料损耗,从而达到设备优化的目标。

智能化技术中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比较重要,在电气工程的实际运作当中,会受到诸多层面的因素影响,使得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在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下,对电气工程故障分析后,故障诊断效率比较快,能及时找到故障点,也能大大缩小故障影响的范围。对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作安全性能有效加强,从而提高了整体企业经济效益。

2.2 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随着新技术的升级,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向着集成化的目标实现。通过高度集成化CPUGISC芯片以及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等运用,就能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数控系统软硬件系统运行速度,在集成度上能大大提高。通过对LED显示技术的应用,对电气自动化显示器性能也能大大提高。集成化的目标实现,使得相应的设备生产成本也能大大降低,在产品的使用性能上能有效提升。

另外,电气共车行自动化智能化技g的应用,也会逐渐向模块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模块化的发展方向上,主要就是结合功能要求,能把基本模块以及通信模块实现系列化的生产,这样就能形成标准化的生产,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5]。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对电气工程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就能有效提升,从而保障了整体系统的运行效率。

3 结语

总之,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发展,要以实际的工程生产需要为基础,在对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层面加强重视,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加强重视,才能保障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希望能通过此次对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研究,有助于实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 2016(03).

[2]农高海,吴再群.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

[3]何美琼.试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5(11).

[4]刘金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4(36).

篇4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电气工程人才是电气工程教育界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依托电气学科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福州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211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传统学科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几年大力度的投入、改革和建设,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现阶段面临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思路,更为福建高校电气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培养模式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围绕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培养电气创新人才的主题,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等教学工作,动态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新教育体系。

1.追踪学科发展,优化培养计划

追踪学科的发展,推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计算机、电子与控制等新兴技术及新能源应用引入,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引进企业(集团)生产实践典型案例。组织力量编写反映学科特色的教材及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对传统专业进行更新改造、实施研究型教学、重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突显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创建强化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重视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

自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试点专业后,先后与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台湾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国英飞凌(中国)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关系,成立了校企卓越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学院有关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培养计划在保证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电气设备制造与测试技术等新的实践课程。

对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年级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或学生到企业通过实践完成,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体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验班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加强个性教育,培养拔尖人才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对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可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可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实施全程有效的学科导师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学生全面接受科研方法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平台条件,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实训紧密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和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科导师的指导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学业。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及教学名师为首的教学团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群)建设为基础,以品牌特色专业方向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组成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小组,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整体提高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适当引进电气制造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篇5

依据近期国家提出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如何培养创新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电气专业)人才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在新形势下电气专业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尝试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致力于探寻实现面向全体、分类教授、紧贴专业、加强实践,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不断完善和改进电气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为了满足电气专业的高要求、高目标,应为我国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

电气工程;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电气专业

新形势下,在电气专业各个方向上都需要大批人才,仅仅强调培养拥有高级知识的专业人才已经变得不与时俱进。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学生中有效普及创新、创业教育,使新一轮大学生适应新形势下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的目标。就上述观点,本文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电气专业培养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了新形势下电气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的部分措施。

1新形势下电气专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电气专业发展水平提升明显,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甚至某些领域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尽管如此,我国的电气总体水平仍略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分析电气专业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1新形势下电气专业的特点

目前,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电气技术已成为主角,电气专业的综合性、适应性、渗透性很强,属跨行业专业,应用性广泛。智能化发展水平为其衡量标准,具有亟待创新的特点。电气专业集网络控制、信息和电机电器等诸多专业技术于一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在很多科学领域都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渗透性。电气专业跨行业专业的特点与新形势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国情相符合。这就要求电气专业不断创新,培养能促进工业化社会高速发展,满足各种智能化系统的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2新形势下电气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电气工程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对可再生资源进行规划及规模化利用的研究。这些问题都对电气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重学轻能”现象严重、课程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教材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教学模式单一、缺乏较强的师资力量、设备落后、实习手段缺乏、人才知识结构与需求不对等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比较弱,学校在专业建设上“重学术、轻能力”的传统思想仍比较严重。电气专业因其学科较多、交叉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导致相应的教材更新比较困难,实现有效教学非常困难;专业课程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突出,实验设备缺乏,与现场脱节。此外,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发挥,创新教育明显滞后。

2电气工程人才定位及培养目标

2.1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定位及其目标

培养高素质、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是电气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定位为前提,以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培养出符合技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使他们成为电气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及操作的主力军。评价电气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2.2电气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电气人才是指具有较高层次的电气专业知识层次高、基本功扎实、业务精湛,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较高、具有较强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又具有管理协调能力的人,尤其是善于将发明创造转化为产品的高端人才。

3电气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主要可从以下7个方面入手:①完善师资队伍体系;②改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③按时完善教材建设;④强化实验、实践环节;⑤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⑧校企合作建设“产学研”培养基地、创新性试验基地以及试验中心;⑨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成长为教学骨干的中坚力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支持教师以各种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并鼓励领导学生创新创业;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高分低能”的瓶颈,开展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在实验、实践环节中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建设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等;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结构,以及以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的结合;大力推进成果转化、产教结合的改革模式,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4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电气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开辟了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子,积极、主动地适应了经济新常态,重点推进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重点,以完善设施条件和相关政策保障为支撑,加快培养了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作者:于少娟 谷将 刘立群 单位: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俊权.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

[2]贾世川.浅析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J].科技资讯,2015,13(11).

[3]刘桂英,粟时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

篇6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薛毓强(1962-),男,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福建福州35010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54-01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电气工程的发达程度代表着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因此电气工程的教育和科研一直在发达国家大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不断涌现,现代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使电工学科理论和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的电气工程人才是电气工程教育界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依托电气学科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福州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211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传统学科创建于1958年,经过近几年大力度的投入、改革和建设,在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优势与特色。现阶段面临很多很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强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思路,更为福建高校电气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近几年的学科建设中,我们依托福建省电气制造行业的发展优势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的福建省电机、电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科研平台,结合电气学科优势和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状况,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进行综合教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老三段”体系,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系统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在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建立认知层、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四个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及基本型、设计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四种类型的实验课程内容,把工程设计与应用贯穿于课程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诸多环节,同时通过创新实验室等第二课堂,举办各种专题实践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科技竞赛,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真实的工程环境熏陶与系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与实验、研究与创新的全过程,激发创新热情,获得创新乐趣,培养其科学精神。利用这些丰富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各级各种竞赛机会,强调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个性潜力,激励学生的实践创新,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素质,促进优秀人才在提高中脱颖而出。

二、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建立多元培养模式

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围绕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培养电气创新人才的主题,我们在制订培养计划时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等教学工作,动态优化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系统传授与探索研究相结合的新教育体系。

1.追踪学科发展,优化培养计划

追踪学科的发展,推行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计算机、电子与控制等新兴技术及新能源应用引入,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引进企业(集团)生产实践典型案例。组织力量编写反映学科特色的教材及生产实际的特色教材,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优化课程体系,开设国际化课程,对传统专业进行更新改造、实施研究型教学、重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加强新形势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突显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以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创建强化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重视工程教育,实施卓越计划

自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试点专业后,先后与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台湾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国英飞凌(中国)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合作关系,成立了校企卓越工程师人才联合培养指导委员会,指导本学院有关专业方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培养计划在保证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建立与实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训练体系,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践环节,打造一批工程教育特色课程,如电气工程创新性设计、电气设备制造与测试技术等新的实践课程。

对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础学习阶段配备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学业规划和指导,进入大学三年级后再为学生配备校内和企业双导师,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需要选定合适的培养方向,并为学生学习、实践、毕业设计和科技创新提供指导。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或项目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或学生到企业通过实践完成,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体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验班教育的特色。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发现、分析、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加强个性教育,培养拔尖人才

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和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是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要求。

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对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外可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可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参与科研项目。实施全程有效的学科导师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学生全面接受科研方法的训练,每位学生都要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以真实科研项目为平台条件,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科研项目实训紧密结合,增强学生自主和快速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科导师的指导下按个性化培养方案完成学业。

4.国际合作办学,提升教育品牌

2005年开始电气学院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联合办学,突破了以往封闭的办学模式,开创了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中德双方学校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实施“5+5”培养方案(前5个学期福州大学学习,后5个学期在德国学习),学科学习成绩相互承认,选拔学习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的学生进入中德班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中、德双方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教育的国际化一方面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树立起优质的教育品牌,丰富了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办学的特色,也为国际化合作办学探索出一条新路。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坚持积极引进为主和自己培养为辅的道路,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建设负责人及教学名师为首的教学团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课程(群)建设为基础,以品牌特色专业方向建设为重点,以实验室建设为保障,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为重点,组成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小组,促进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大力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建设和整体提高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程能力培养工作;适当引进电气制造企业(集团)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努力建设一支教学水平与学术造诣高、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篇7

【关键字】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电气工程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而言,培养范围不仅要有一级学科“电气工程”的特色,应具备“强弱电”的知识结构,而且也应当具备较广的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要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必须积极开拓,建好一批有层次、相对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领域、技术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内涵也发展演变为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解决电气工程与自动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是提高电力系统和用电设备的技术含量和运行质量,提高运行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行效率。弱电知识需要越来越多,强弱电融合是电气工程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主要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第一点是要求掌握比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第二点是要具有系统地掌握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等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和处理企、事业单位中日常电气控制与运行的技术能力;第三点是应获得较好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实际工作能力;第四点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锻炼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决策工作。

1.2 如何构建课程体系

按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结合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要根据学生应具备和达到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和专业教学内容不是毫无联系的排列,研究课程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块清晰而又相互融合的专业体系结构是必需的。根据本专业特点,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大平台外,涉及本专业的课程可划分为四个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群、自动控制课程群、电机与电能系统课程群。

电气工程学科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离不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所以本专业应加强电子技术课程设置并优化其教学内容,特别是应加强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编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PLD等内容的学习。由于自动化的发展一直都是借助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工业自动化的前途在于计算机技术服务于控制技术的发展,因此从小的控制装置到大型的控制系统都要应用计算机技术。课程设置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处理器及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及应用、工业计算机网络等。另外工业工程系统实现的重要原理及技术,对于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形成,理解专业构建的体系以及对今后的控制工程应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和实践教学自身的客观规律,与学习的不同阶段相对应,研究建立了四层次结构实践教学体系。它的层次性体现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认识性实践,到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实践。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较强动手能力,能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级人才,不仅在理论教学中应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建立知识和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而且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

2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首先通过对课程的优化,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系统性的实习环节。通过开放性实验和创新学分平台,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根据自己就业意向、实习兴趣和特长,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组织实验和实习教学。在系统的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从元件的选择到系统的组装,从单元电路调试到系统调试,使其具有系统实践应用能力。

2.1 要抓紧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合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努力建设相对完整、与理论教学联系紧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必须注重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进一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创新型实验。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及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使用计算机教学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推广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践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我学习和训练为主的实践教学开放教学体系,并逐步扩大开放教学的比例。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计、生产实习、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计划中的学分、顺序及时间分配等方面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求,要与相关课程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

2.2 要保证实践教学基本条件

我们一方面要聘请基地所在单位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一起参与实习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指导;另一方面积极帮助基地所在单位开展员工技术培训、科技开发和科研等工作,使实习基地同时成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新道路。以实现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实验教学条件现代化的目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及方法

基础课一定要给较多学时,让学生牢固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专业课的门数较多,学时较少,主要给学生介绍专业内容和国内外发展动向。在重点、难点讲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思想。电气工程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市场参与竞争,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必备的两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又一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4 结语

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人才的规格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高等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专业性,需要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并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才,要极其注重实践教学工作。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模式有了很大的转变,为我国培养出大量的电气工程人才。

1电机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各个高校加大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政府对于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以便对学生实施更好的培养。但是结合该专业当前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其教育教学工作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影响了该专业教学的发展,这样的情况便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1]。其一,有些院校并没有对该专业的实践课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手段,虽然能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却比较差。当前,许多教师的教学思想以及手段依然处于传统的教学阶段,仅仅是简单的对理论知识进行传授,没有注重实践教学活动。在相关的实验课程当中,并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导致了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没有有效完成;其二,教学体系的构建不完善,并且有些不合理。该专业的特征便是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对于课程的设置和教材内容的选择没有对学生所处的阶段和能力水平给予正确的评估,有些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甚至有些课程与实践活动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很迷茫,没有学习目标和方向;其三,没有对实践活动制定系统的管理手段,在当前的院校当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考核,还应用以往的试卷形式,对学生能力的评估有些片面,不能对学生实际能力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并且,对于学生的实践课程以及企业实习没有系统的管理规范,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训课程和实习。

2构建实验教学保障体

2.1提升投资力度,完善实验室在一些院校当中,如果有条件,要将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升,投入更多的经费,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于实验室的建设,一定要本着开放性、先进性、综合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原则[2]。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基础之上,要逐步提升投资的力度,真正打造成开放性以及综合性的实验室。例如,可在实验室当中建立电力系统、模拟仿真系统、DSP实验室、电磁场实验室等。2.2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为了将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需要构建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理论知识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要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该专业的特征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更要具备综合素质,并且还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实践科研的能力。所以,院校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对教师的科研实践活动给予极大的支持,也可以在企业当中聘请专业的人才,以便将学校的师资质量进行提升。如果教师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如具备极强的科研能力,但在教学层面却存在一些不足,学校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培训,以便将教师的各项能力提高。2.3加强实验教学制度的建设为了更好的将实践教学质量提升,需要对教学的制度进行加强,其中对于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其一,完善现有的规章制度,使相关的管理条例更加细致,以便教学能够更加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并结合当前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该专业的特征,对实践课程的教学观念,内容以及授课方式和效果等制定标准的评价体系。并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反馈调查,制定相应的监督机制,切实将实践教学进行落实;其二,健全组织机构,对各个部门以及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划分,构建完善的岗位制度;其三,提升对实践环节的考核工作,将原有的考核工作进行完善,将实践课程视为单独的课程进行考核[3]。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察,特别是在对综合实践的环节进行评定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学生实践报告、表现等,更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表现给予评价。2.4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很快便会将其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提升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基于实践教学为学生带来的益处,要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与当地的发电站、电机厂和供电局等尽量合作关系,让学生走进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有极大的提升。

3加强实践教学的计划

3.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在对教学的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学生需要具备的实践能力给予规定,制定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严格依照相应的实践项目,分层次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规定,明确授课的形式、流程程序、要求和相应的考核形式等。3.2编写实践性教材在对教学的计划以及大纲完成制定的基础之上,要编写与之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在编写过程中,要强调技术指导的现进行,并将实用性放在首位,针对学生需要牢固掌握的知识要点,实习的方式、目标以及能力要求等给予详细的阐述。

4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4.1注重专业性基础实验教学该专业中的基础实验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将其作为教学任务设置相应的实验内容,革新传统的授课形式,使授课转变成以设计性以及综合性为主的教学内容,在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要对基础实验进行分层,其中包括知识的认知层面、基础层面、提高层面和创新层面,以便学生能够接系统的实践训练,学到更多的测量以及实验的技术、EDA等综合型实验等[4]。4.2提升对专业实验以及综合实践环节的指导依照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的目标,可将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独立专业综合实践等。在这些环节当中,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为是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综合进行运用,提升实践和科研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所以,学生实践时,要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空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便将学生的研究积极性进行调动。4.3设立是电子创新实验基地基于该专业存在的特征,各个院校逐步加大了对其进行投资的力度,有些院校已经建立了电子创新实验基地。结合学生参与一些科技活动中的特征,以及该专业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院校不但要置办相应的仪器设备,还要配置好硬件和软件系统,例如:EDA以及DPS系统等,为学生的科技活动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4.4强化课程设计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学生在对课程设计进行选择时,需要符合工程实际,有较强的代表性,并需要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如学生的设计方案有雷同的情况,要给予严肃的处理,并监督其重新进行设计,保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设计方案[5]。学生的毕业答辩需要进行大约20分钟,结合学生的答辩表现以及设计报告综合对成绩进行评定。设计的内容要与教师规定的课题密切结合,在众多的任务当中选择出合理的题目进行研究和实验,也可以利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教学实践活动完成。

作者:周云龙 单位:盐城工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泽斌,孙玉坤,谭伦农.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1):69-71.

篇9

关键词:电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赵立辉(1979-),男,辽宁黑山人,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陈晓英(1966-),女,辽宁朝阳人,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辽宁 锦州 1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项目批准号:辽教发 [2012]130 号)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6-0100-02

毕业设计在大学生教学培养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计划中,毕业设计是对前三年半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好途径。[1-3]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到工厂、生产线从事实践学习,向技术人员请教,了解最基本的生产环节、流程,得到最直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团体协作、资料检索、归纳总结、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发挥个人所长,为国家服务。

本文从辽宁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实际出发,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毕业质量的具体措施,如改革毕业设计选题和研究内容,重视实际能力锻炼,密切联系学生工作实际,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及建立实习基地等,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以便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辽宁工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1986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培养从事电力系统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学体系,近十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方向向工厂供配电、强弱电结合等领域拓展,原有的课程不断向交叉领域延伸,课程体系强调强弱结合、运行和控制结合,注重学科的内涵及多学科的交叉,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资、经费投入、实验设备不足与学生增多的矛盾越发突出;同时社会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独生子女的心态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下降的情况更加明显。[4]现实已经摆在专业教师面前,作为大学所学知识综合和检验的毕业设计需要探索和改革,各级领导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这种情况尤为突出,由于地域水平、学校发展不平衡,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1.选题缺乏针对性,与实际脱节

由于电力系统关乎国家命脉,行业准入的门槛较高,学科本身存在计算、分析与理论较多的情况,研究的设备电压高,体积大,导致毕业设计的选题缺乏针对性,可提供研究的客观数据较少,选题与电力行业发展实际脱节。在普通高校,教师和学生较难接触电力系统实际,学生毕业设计题目限制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得不到实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训练,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和效果。

2.研究内容落后,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由于体制原因,非行业内学校难以接触行业,毕业设计中存在设计内容往往来自于书本,内容大多为发电厂、变电所设计。经过多年的发展,传统的电气部分设计已经与实际不符,[5]研究内容缺少时效性和时代感。经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得到的锻炼早已落后,到实际工作后才发现事实与书本、毕业设计所得发生很大变化,这种情况很难让学生增加积极性,谈不上得到实际锻炼,不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

3.独立学生能力较低,缺乏学习研究的热情

普通地方高校录取的学生大多入学考试分数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扩招后尤为明显,基础较差,专业和基础知识不扎实。在毕业设计中,往往到网上查找,直接为自己所用,毕业设计很难做好。这种情况在现今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要想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得从实际入手,吸引他们参与实践动手,以提高学生参与性、主动性为目的。

4.各环节考核偏于形式,缺少实质内容

在大部分高校中,毕业设计各环节抓得都很严,各类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考核、最后答辩,各种报告、说明书等都很规范。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通常在有较规范的规定下,注重形式而忽视过程,强调各类报告而放松实践环节的过程考核,形式和内容的矛盾凸显。结果造成毕业设计各类报告、文件健全,但具体做的设计简单、流于形式,没有实质自己做的,学生收获较少,毕业人才质量可想而知。

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制约毕业设计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高师才会出名徒。在普通高校中,教师一般是直接留校或从其他学校毕业后直接招聘而来,没有进入过企业工作,缺乏对工程实际了解。尤其对电气类专业,电力行业本身就很封闭,专业教师水平难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实质性的提高。一个高水平的毕业设计,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了解实际的教师指导,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制约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下大力气提高师资是亟待改善的问题。

二、改革毕业设计思路

1.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到企业实践

按照国家、省上级教育领导部门的指示,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学思路,培养的学生要“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全面发展”,改革理论为主,重研究,强调公式的思想。毕业设计中要转变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到企业,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认识工程实际,了解电力行业的运行。回校后完成的毕业设计有针对性,就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设备或技术,哪怕做了一点改进或一个系统的设计,要有参照,要能跟得上时代。可以讲,如今培养的大学生是有知识的技术人员,不是每个人都要求有创新,能设计研究出产品,现在的教育是培养技师,不是人人都是研究员。

2.改革毕业设计内容和评价体系

从毕业设计的内容、成果到评价体系做一番改革,转变原有的落后的书本上得来的知识,与企业联合,选择合适的设计内容和方案,内容不要大而宽,不要看似需要花很多时间完成好似很费精力,要贴近实际,与今后可能用到或接触到的工作结合,设计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基本的可操作性。

评价体系是对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考核,原有的工作量、完成质量和论文水平评价要有所改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要转变评价体系到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提高,通过毕业设计,该生取得了实践的锻炼,得到了今后可能用到的技能,这个设计就是成功的。

3.激发大学生热情,鼓励自主研究和参与实习

一个好的设计是学生付出努力学习研究的结果,学生不投入精力,毕业设计质量何谈提高。在毕业设计中,要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实践,培养他们查找、检索资料的能力,提高总结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热情。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全方位开展工作,从选题到内容等各方面吸引学生研究,完成毕业设计。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措施

两年来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改革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率逐年提高。改革举措逐步向纵深发展,为社会输送满意合格的电气专业人才。具体措施如下:

1.增加与实际相结合的选题,更新研究内容

我校教师集思广益,聘请校外指导教师,更新毕业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如新能源领域、微机继电保护、光伏系统、DSP与PLC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等。毕业设计内容强调强弱电结合,控制与运行结合,综合多学科多种检测手段,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结合等适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的内容,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2.改变各环节监控体系,重视研究学习成果

专业改革毕业设计各环节监控体系,一方面规范各种文件、报告等,同时更注重研究设计内容,鼓励学生做与实践单位相关内容,强调研究的内容今后从事工作可以用到,如学生实践的视频、录像,学生在企业独立完成的产品等,通过注重结果、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毕业生综合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

针对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的现实,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强弱,关键是需要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近三年,专业教师有5人利用假期到企业实践,开展教师综合能力竞赛。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企业进修,让教师提高能力,充实自己,保障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4.大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

实习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校外实时基地建设,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到实习基地或学生工作岗位实习,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设计内容在现有工程实际基础上而来,做到数据有依据,应用有需求。我校电气专业最近几年先后建立了“许继电气”、“阳光能源”、“拓新电气”等符合专业方向、专业对口的实习基地。每年有40余名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其中每年有近20名毕业生留在实习企业工作,这种实习基地带动学生能力提高,促进就业的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后专业将与相关企业开展密切合作,更好促进毕业设计和学生就业能力工作。

5.密切联系学生就业,重视学生工作实际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激发学生热情,并促进学生就业,要在毕业设计这段时间指导教师与学生密切沟通,跟踪学生应聘和意向协议单位情况,了解学生今后工作岗位特点,重视学生就业实际。在毕业设计内容和选题中鼓励学生从事已签或意向签订协议岗位,尽可能把就业岗位和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可以得到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并且有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笔者自2011年以来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有10人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如AutoCAD绘图、电力系统主控室调度员等,在毕业设计课题中,让学生设计图纸、调度自动化内容,毕业设计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热情得到激发,用人单位支持,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毕业设计环节是大学生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一次检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就是提高毕业生质量,需要从各方面开展工作,改革教学体系,改变设计内容,转变评价体系,强化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改革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变被动为主动转变,谋求发展,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果。今后将跟踪行业发展,密切联系企业,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作为长期的艰巨任务,努力培养合格的、受社会欢迎的技术人才,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肇,罗庆跃,袁旭龙,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7):46-48.

[2]周爱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74-75.

[3]于博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7):40-41.

篇10

关键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就业前景;途径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对人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电气工程专业逐渐成为独立高校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电气行业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照着复合型和专业化的高学历方向发展。电气工程专业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但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使得人才竞争愈来愈激烈,而要想引导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就必须结合社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和教育。

1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在培养电气工程专业人才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来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方泛,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后备人才,目前来看,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1]。一方面,电力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有了较好的就业选择,毕业生可以进入到与自己专业相符的行业中就业;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的今天,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拥有一技之长、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更受社会欢迎,在这种情况下,迫使独立院校积极开展专业教育、专业能力培训。另外,市场竞争下,市场人才需求逐渐饱和,在这种饱和状态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来就业,从而推动自身的更好发展。

2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途径

2.1加强专业技术教育

现行社会形势下,专业的技术人才更受社会欢迎,而要想让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中,就必须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术,提升专业能力。首先,要加强电气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教育,要优化电气工程专业教材,确保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所用的教材先进、科学、专业;其次,要强化实践教学,因为电气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只有不断加强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如开展基地实训、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了解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提升其专业能力。在推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2]。

2.2强化就业指导

目前,许多独立院校在学生进校以后,偏向于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就业指导工作还不够重视,院校大多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才向学生介绍就业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显得很被动,不能及时、顺利就业。因此,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在电气工程专业学生入校后,就必须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让他们了解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引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正确评价自己,准确定位。院校密切关注最新的就业形势,将相关信息告知学生,使学生理性的认知当前的就业形势[3]。另外,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就业技巧,院校可以通过模拟人才招聘现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熟悉就业,在模拟的过程中找出学生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进而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

2.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当前,社会对电气工程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而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想顺利进入大型企业工作,就必须比别人优秀,大多数学生却难以顺利就业。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当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出路。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缓解当前就业压力[4]。因此,独立院校应当鼓励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自主创业,让其熟悉相关政策。同时,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精神,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

3结束语

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当前,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大,学生不能顺利就业,能力与社会发展所需不相符。要想让学生顺利就业,独立院校就必须结合社会需求来进行就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使其符合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让学生了解当前就业形势,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从而让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马丽.独立院校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与途径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4):217.

[2]冯雯雯,王月红,王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3):53-56.

[3]薛拥军.高职机电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南方农机,2016,47(11):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