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01-01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了问答式教学的先河。他创造的“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学的雏形。所谓问答式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也不马上纠正,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几乎无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堂教学中大量流行的话语往往是老师一系列善意的询问:“听清楚了没有?”、“听明白了没有”、“听懂了吗?”,仿佛学习就是一件欣赏和练习“听”的艺术。

有效教学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学生的智慧潜能如宝藏一样需要开采、需要激发,“知识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国哈佛儿童教育学家尼普斯坦说:孩子的表现不如父母的意,老师觉得孩子教不会,其实这是因为大人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潜能,只要用对方法,即使最顽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有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经过长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办法。

善问“十字诀”的办法,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例:即是多举例;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可:可能会怎么样;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有效激励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1、热情两层含义:一是对学生热心。主要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自己所教的专业有求知兴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热情的教师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求知和求信仰传达给学狡鹧灾兜男巳ず托拍睿醚硇耐度胙啊=淌Φ娜惹橐诮淌Φ挠镆簟⒂锏骱徒淌Φ纳硖逵镅灾小?

2、期望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会将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对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教师的期望可能帮助学生成功,但这只是一种可能,只抱有期望,没有相应的帮助措施并不能有相应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教师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成功,有成功体验。要使教师期望促进学生成功,除了语言,更需要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

3、可信任感有效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教师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教师的学识;二是教师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师

篇2

一、课堂提问的时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是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善教者,必善问。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考在恰当的时候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使课堂提问卓有成效。

1?郾在无疑处发问。在日常教学中,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顺利地进行着数学活动,教师很满足这种“无疑”的状态,便很快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其实,教师若能启发学生在无疑时生疑、质疑,则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深入探讨所学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有的教师在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立即引导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进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按教师指令操作,目标直指公式的推导结果,紧接着应用公式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想:为什么这样操作,图形间有怎样的关系。如果教师启发学生提问或教师直接追问:(1)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呢?(2)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剪拼成长方形吗?学生便有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回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促使学生将外在操作与内在思维结合起来,使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郾在尝试后追问。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常见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前,生怕学生出错,总喜欢暗示几句,并美其名曰“防患于未然”。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受挫愈深,得益愈丰。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完成,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如二年级“认识直角”一课,老师组织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直角,当老师发现多数学生画的直角都是一条边是水平射线,而另一条边是竖直的射线时,风趣地问道:“直角都一定是这个标准图式吗?”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又画出了一些变换图式的直角,从而对直角这一概念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3?郾在起步时探问。学生初次接触某一知识或方法时,宜放慢速度,在难点处探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时,有这样一道例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画图的策略帮助解决问题,初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虽然只要求画出草图,但应该让他们意识到所作的草图要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对解题才有帮助。教师在指导作图时,可以试探地问学生:“长增加了3米,画多长呢?画这么长合适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增加的3米要画得比8米的一半短一点。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先想后画的学习习惯。

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也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当,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逐层深入,从而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得出正确结论。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能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郾把握提问的“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的数量不等于质量,不分析教材、不看提问对象、不讲提问效果,一味贪多图快的提问往往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要找出“问点”,即在知识的疑难处、转折处设计问题,加以引导。比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复习商不变的规律,通过例题的学习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设问:“根据商不变的规律,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本质关系,恰到好处地让学生解决了问题。课堂提问“问点”要精,结构要简单合理,才能使学生明确提问的目的,更好地回答问题。

2?郾把握提问的“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算理,先通过例题的图示理解题意,再提问:“求1/2公顷的1/5就是求1公顷的几分之几?”教师带领学生通过观察例题的分析图,发现其中的关系,再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写出计算过程,从而使学生最终发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独立思考理解其中的算理。问题的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郾为学生创造质疑机会,促使学生勤思、善问。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促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为了训练学生会提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可以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比如,学习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的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于是,我进一步启发:“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培养了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

篇3

关键词:英语课堂 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16-01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也是最富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问答作为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一种话语形式,对语言的习得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运用好提问艺术。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积极思考的能动性;且能激发学生的求和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提问艺术,且能有效地提问呢?现笔者就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一些初浅认识。

1 有效提问的含义

英语课堂中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参与到与其所学的语言材料有关的活动中,因此有效的提问应是开放性问题、发散性问题,它的意思明了、具体,能够使学生作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引发活跃的课堂对话。有效的提问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有效的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畅所欲言,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 问题应适合学生水平

不同的问题对回答者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不同。展示性问题一般为信息的再现,比较简单;这类问题由认知水平中等或下等的学生来回答。分析和评价性问题则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他们就需要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来作答。问题太难,会让学生畏难而退;问题太容易,学生就不屑回答。可见,问题的难易是否适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将直接影响提问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不能把英语课堂作为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能通过回答问题,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上有所发现,有问题可提,有问题可答。切忌把课堂答问掌控在少数学生手中,要使多数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就要充分设计好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3 问题应满足学生的喜恶

活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问活动也不例外。因此,老师提问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喜恶,也就是说学生喜欢什么样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比较喜欢分析性问题,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与自己亲身经历有关的问题。例如在教授Healthy Lifestyle短文时,笔者通过下列提问,逐步进入到主题。

“There is one thing that all of us have to do every day. What is it? ”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的答案千差万别,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当有学生回答“Eating”时,老师可接着提问,

“What do you eat every day?”

“Do you know what the healthy food is? ”

之后可以再提问,如;

“What is the healthy lifestyle? ”

“How to keep healthy? ”

通过这些与学生喜恶密切相关的提问引出话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能让学生运用文中的知识阐明自己的观点,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的效果。

4 引导学生提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笃行之。”也就是说,一个人想得到渊博的知识,学习中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请教。能提出问题讨教,就必须多思考。能提出问题,证实学生已掌握相关的知识,且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深化。由此看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十个问题的价值大得多。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上想要让学生乐于提问,就要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营造发现问题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5 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会使学生各抒己见,问题的答案会千姿百态,这就需要教师、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使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讨论。当学生回答不恰当、不完整时,教师在倾听中可以及时给与暗示,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答复;学生在倾听中可以发现问题,给上一位同学的回答作出补充、订正。教师不倾听就容易造成满堂问,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它不仅不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干扰。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学生只因为教师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就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善于倾听的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倾听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在倾听。

6 进行有效激励

“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信任的眼神,激励亲切的话语,会意的微笑,赞许的姿态,都会让学生感受到关怀、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当学生回答或提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老师要及时给与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有成就感、自豪感。当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时,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答问、提问的积极性,不能一概否定,老师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称赞学生,或许送上激励的眼神、善意的微笑,这样唤回他们的自信,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他以后思考会更缜密,参与的意识会更强。教师在陈述答案或总结时,最好能引用学生的话语,它比表扬更有效,会使学生品尝到成功感。教师在评价的时候,感情要真挚,语言要适当,切忌表面化,程式化评价学生。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真正做到学中有问,问中求学,学得高兴,问得快乐。

篇4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开创问答式教学先河的是哲学家苏格拉底,这种教学模式就是现代教学中问答式教学的雏形。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所教的课堂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并在提问的过程中和学生回答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程度的提示,不但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掌握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可见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提问方式是多么的重要,下文就探讨下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的提问这个课题,以期对同行有所作用。

一、有效提问中使用的原则

1.实效原则。初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有提出的问题具有真实性和确切性,才能提高提问的实效性。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紧扣教学目标和当堂课要讲的教材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确切性和真实性,使问题的提出真正做到有实效性。

2.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抓住提问的时机,第二是适当的提问次数。要想真正的提高课堂的提问效果,就必须要掌握住提问的时机,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应根据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表现,掌握好提问的时机。有的老师的课堂上热闹非凡,老师不停地提问,学生一块热闹地回答,但实际上有些学生是不会的,但也可能随大多数学生一起回答,这样的提问不但不能起到实际的效果,而且还使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机会,这就要求老师在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次数和提问的方式,次数太多学生就会厌烦,就不会认真的思考答案,提问的盲目性就增加很多。看来提问的适时原则一定要掌握好,否则出力不落好。

3.梯度原则。知识的学习和学生不同水平的存在,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层次地、有梯度地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教学的进度、教材的总体要求、学生的层次水平、接受的能力等,把需要提问的问题按不同的层次和梯度展开设问。这样就能做到从易到难、从低到高,逐级提问,循序渐进,充分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二、有效提问中要善于倾听

数学课堂的提问中要想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要有开放性,有了开放性才能使学生都参与进来,如果学生不能都参与进来,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和满堂问,那么就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实质上承认了学生是不会自主学习的,从而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的倾听就不会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会存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就是空谈。

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老师只有学会认真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掌握住学生回答的是否准确,是否符合老师提问的意图和初衷。老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考时间,而不是急于让学生回答,也不是急于给学生提示性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数学老师提问时要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认真的等待并倾听他们的回答。

三、有效的课堂提问方式

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种提问方式,但只有使用恰当才能在提问中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得到应有的提问效果。

1.激发兴趣性的提问。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教学内容非常枯燥难懂,老师教起来不但无趣,学生学起来更是索然无味。但是如果在课堂的教学中,老师提问的时候能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一些激发起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那么就会使课堂的气氛热闹起来,就会激发起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这样的话老师教起来有劲头,学生学起来也会非常兴奋地愿意学。例如学习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就可以给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时,为什么用手托住枪杆就能保证稳定性呢?”这样的提问一出,学生立刻来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们都积极地思考这样的问题,都想知道答案,然后大家你一言我也语地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知识的探索,这样的提问方式,就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成了有趣的探讨式学习。

2.进行创造性和发散性提问。创造性和发散性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如果初中的数学老师在提问中能够提出具有创造性和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打开,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合思维,那么学生就能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争做学生爱戴的老师

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喜欢所教授的课,相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是正确的,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就要让学生喜欢和爱戴。而每个老师要想成为学生喜欢和爱戴的老师,就必须要具备热情、期望、可信任这三种品格。

1.热情。这里指的热情一是对所教科目初中数学的热情,二是对学生要有热情。讲授初中数学是每个初中老师的职业,每个初中数学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并能把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热爱传递给每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那么学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就会默默地对数学的学习感兴趣,就会投入热情和精力去学习数学。数学老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能热情地帮助他们解答,让他们知道老师是时时刻刻热爱他们的,学生的心理就会是暖暖的,就会通过学好数学来报答老师。

2.期望。学生的成功有多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有多大。如果老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学好数学有很大的期望,那么学生们就会把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充分地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期望不仅包括语言上的期望,更应从行动上,教学中来表达对学生的更高期望,从而激发起他们更强的学习动力。

3.可信任。学生只有对老师信任了,才会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才会相信老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是对的,才能够接受老师的帮助。如果数学老师的专业素养不是很高,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出现差错,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那么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就会遭到学生的怀疑,提问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数学老师的人品有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敬而远之,更不会相信老师所教授的数学课程。

总之,要想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信任上老师,爱戴上老师,那么老师设计的提问原则、提问方式等才有可能实施,才有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长富,彭小玉.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研),2010年09期

[2]邹素娇.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7期

篇5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问题意识有效提问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就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表明,有效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作用

1.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

有效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阐述自己观点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取长补短,而且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2.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取头脑中的相关信息,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整合和推论,来分析和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发展。

3.利于教师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判断学生的进展,以及与目标的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节奏,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

二、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因此,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提问的依据、出发点和提问的主体。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以与学生平等对话、协商交流的姿态,置身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建构。

2.目的性原则

有效提问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问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对问题的设计教师要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和易错点、围绕明确的主题,从检测学习效果、了解学情、启发积极思维、形成探究气氛、引出学习主题等方面入手,使提问不偏离教学意图,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过程。

3.启发性原则

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思维、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而,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所设计的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激起认知冲突,启发积极思维。问题要有情境性,注意引发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点,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减少简单记忆性、选择性的提问,提倡多使用开放式的问题,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4.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一般到特殊。通常,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教学内容,并非一个问题所能解决的,而且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将问题分解成一组具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问题组合,合理铺垫和巧妙过渡,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远及近、由偏至全,循序渐进、层层分析、步步深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层次,深刻理解问题,建构合理认知结构。

5.科学性原则

有效提问要有科学根据和明确的答案,尽量避免无科学根据或不确定、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对学生的思维造成迷惑和混乱。有效提问语言一定要准确贴切,既要表达出应该表达的意思,又要措词得当、简单清楚。切忌为了迎合学生的低层次情绪而提出丧失科学性或无意义、低级趣味的问题。

三、化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呈现

1.实验呈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把有效的提问置于实验情景中,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探究知识和高效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我先演示燃烧条件实验。通过观察实验,学生在头脑中很快就会产生疑虑:都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同样是白磷,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而水中的却没有燃烧?这个“奇特”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促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分析出燃烧的条件。

2.图表呈现

图表可以直观清晰地呈现信息间的关系,将各事物间错杂复杂的关系条理化,有利于学生发现各事物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另外,用图表呈现问题还可以省去繁杂的文字叙述,使问题的表述简捷明了。

例如,在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知识后,我展示了出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然后设置这样一些问题:(1)同一周期中,各原子电子层有什么特点?(2)同一周期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同一列中,各原子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有什么特点?

我通过图表简明清晰地呈现了学生解决问题所需的各种信息,降低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难度。

3.文字材料呈现

教师有时候可以把与问题相关的一些信息,如化学史实、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以文字材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这些信息的同时,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在文字材料中的信息的冲击下,积极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例如,在学习有关水的污染和防治问题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有关水体污染的新闻报道在课堂上呈现,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促使学生从社会和科学等多角度来思考如何治理水污染的问题。

4.多媒体呈现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能把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模拟出来。例如,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分子结构,以及一些化学反应过程、化学实验现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动态模拟出来。因此,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呈现问题,使抽象枯燥的问题变得具体、鲜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减轻学生的思维负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重新审视课堂提问,合理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成为促进课堂交流、优化教学进程、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并且教师应通过合理设计问题,营造民主宽松的环境,适时地对学生提供质疑方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福存.化学课堂提问的辨正艺术.化学教学,2000,(10).

[2]王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化学教学,2001,(5).

篇6

关键词 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 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从“预案”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课堂的自然生成。在课堂自然生成的过程中,有效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更增添魅力。

一、有效提问要把握好尺度

1.有效提问要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要掌握好提问的度,应当是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推进教学过程的发展,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教《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情境。然后提问:什么叫“探汤”“去”“决”“多知乎”“苍苍凉凉”。接着,再让学生连起来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说,最后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加上语言、动作、神态,生动有趣地进行描述,进一步理解文言文的艺术特色。这样的提问不但解决了重点、难点,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得到开拓。这样的提问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2.有效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这是大语文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课堂提问也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山中访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古人有梅妻鹤子之高雅,今人有草木为友之境界。那是一种美妙而神奇的童话世界!作者写的是自然景物,为何题目为“山中访友”?“友”指的是什么?这样行文有什么好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会加以联想,把自己融于想象之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意境。在这样的问答中,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理解了题意,拓展了视野,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二、有效提问要精练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针对性。“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大年夜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安徒生笔下的小女孩又是怎样过的?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的?她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觉?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美妙的幻觉?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辛酸,从而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这样层层递进,对课文的思路也就有了清晰的全面的把握。

三、有效提问要有激情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它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丰富的感情,坚强的毅力,生动的语言和广博的知识,从各方面感染学生,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才能使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学激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途径:

1.以情激情。情感以认识为基础。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保证学生的情感符合社会要求,使行为有正确的方向,具有实效性。要培养学生对某种事物的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情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感染性。所谓感染性,就是以情激情。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教师一起对教学内容产生共鸣。

《凡卡》一文中,无依无靠的小凡卡经常被老板、老板娘毒打,被伙计们欺负,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睡不好的日子,小小年纪备受折磨,深深触动了我作为母亲的心弦,不禁潸然泪下;全班学生都泪眼朦胧,不约而同地产生对凡卡的同情和对自己现在拥有幸福生活的珍惜。这就十分生动地说明了情感的巨大感染力。

2.以境激情。情感具有情境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

3.以践激情。情感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的动力,所以情感教学要从实践开始,在实践活动中,以践激情。组织学生开展小竞赛:如包书壳、系红领巾、擦桌子等,看谁干得快,干得好。这样的行为要求和行为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养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4.情感转移。情感转移就是主体通过感知、想象等心理活动把自我身心转移、投入到对象中,从而达到物我两忘、主客相会的审美境界。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进行心理的情感转移。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我们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要从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自己每一个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有清晰的认识。课堂提问做到提问用语的正确、提问难度的适当,积极鼓励学生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提问要有利于课堂目标的达成

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偏离目标,也就是过低或者过高。问题过高或过低,不仅对于学生接受知识以及发展能力都不利,有效性也就不能够体现,甚至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能产生挫败的自我体验,长此以往,就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继而出现厌学的情况,课堂的有效性就会大大降低。

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暑假是否旅行过?都去了哪些地方?那里的风景怎样?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旅行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二、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等构成了课堂教学完整的控制系统。作为系统的控制者,教师应尽可能地、艺术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听”起来,自觉地“动”起来。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我们本次的研究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说,更易被自己的兴趣所支配。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第八次》这篇课文中,布鲁斯七战七败,几乎失去了信心,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布鲁斯的心情,我让学生转换身份,做布鲁斯王子,而我当战地记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尊敬的布鲁斯王子,我为您和您的军队如此英勇地战斗感到十分敬佩,对您的失败也深表同情。请问,此时此刻您的心情怎样?您在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自己变成了几乎绝望的布鲁斯,他们的感受和体验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发言积极踊跃。他们体会到布鲁斯的悲伤沮丧,在体验交流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布鲁斯王子情感上的波澜。

三、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特别的任务。提问应有合理的跨度,这是指提问不能空泛,使学生无从思考;也不能太肤浅,学生不思考就能回答。主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子问题和子问题之间的跨度,都必须有值得思考的空间。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问题,学生一下子是难以回答完整的,子问题的设计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我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发现学生仅仅通过文本所得到的感悟是有限的,只是模糊地知道我们要给别人掌声,不能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于是我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我们需要掌声吗?”让学生经过辩论,自己体验到我们需要掌声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把掌声送给别人。学生先从文本的理解到生活的体验,就是一个空间的跨度,而两者是有联系的,思维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在这里我让学生学会争论,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争论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巧妙地进行课堂提问,不但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全面领会课文特点和重难点,而且有利于打开学生心扉,促使他们开动脑筋,独立思考,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握有效提问的时机

每节课都有重点和难点,只有把这些重点难点逐一突破,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才算完成。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显得十分重要。提问的时机很多:强化新知识时提问,思维训练时提问,突破疑难点时提问。课始,针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发问,既可复习旧知识,使前面知识成为后面学习的准备,后面的学习成为前面知识的发展和提高。课中,围绕着课堂教学的重点进一步提问,可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课末,在巩固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巧设问题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维,最后豁然开朗。

篇8

【关键词】语文课堂活动;提问;有效性

《学记》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由此可见,“善问”有助于我们教师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检验教学效果,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部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善问”,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呢?如果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关注提问的对象,这一难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

1. 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的问题

(1)浅显琐碎。

有时候某些课堂充斥着“同意吗”、“是不是”、“好不好”的提问,问题简单肤浅,学生也听得无精打采。这类提问缺乏思考价值,不能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急下定论,自问自答。

有些课堂中,老师只顾着抢时间完成教学程序,无视学生的思考时间,直接把答案公诸于众;或不停地调换学生回答,直至“答案”与老师的“标准”一致。虽然课堂氛围处于紧张可控的节奏中,但这类提问已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2. 关注学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1)坡度设计,抛给不同的学生。

一个班集体内,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进行提问。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提出浅显适宜的问题;面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其提出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思考,提高课堂效率。

不同难度的问题的预设,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相信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这种针对不同学生提不同“问”的方法,对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是极其有益的。

(2)随时调整,善于“追问”。

语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教学,因为在课堂中经常会有出乎老师意料的情况发生。这需要老师能随时灵活处理各种状况,特别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回答,不能只求一个所谓“标准的答案”,继续调整“追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练习。

例如在一堂说明文练习的讲评课中,有一道关于说明顺序的题目。我预设它不存在难点,但恰恰发生了问题,师生间的一段“追问”也由此展开: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时间顺序。

师: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

生:第二到五段,写的是从1993年到1995年,一直到2005年,这是时间的顺序。

师:老师问的是全文的顺序,对吗?

生:全文是逻辑顺序。

师:噢,改了。这么说的理由是什么?

生:全文来看,它不是时间,也不是空间顺序?

师:你如何判定时间或空间顺序?

生:时间顺序会有表示时间的词,空间顺序会有表示地点等的词。

师:这篇文章先列举了目前地震预测的几个事例,接着揭示地震预测技术未成熟的特征,然后分析地震预测技术预测困难的原因,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由现象到原因分析的方式,是一种逻辑顺序。

这个不停的追问,既让学生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更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梳理相关知识点的内容。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对学生的帮助是极大的。

教师通过提问及学生回答后,可以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等。教师根据这些得到的反馈消息,通过追问的方式,然后灵活地调整后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恰当评价,积极回应。

在课堂教学的提问中,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至关重要。不评或乱评都是不妥当的。有些教师在提问后不管学生如何回答,只一句“坐下”,看似简洁的语言却会挫伤学生思考、回答的积极性;还有些教师无论学生如何回答,都会附上句“很好”,看似肯定表扬的语言,时间长了,学生都明白“大家都好”,这种评价没有任何意义,更是要不得。

如果学生回答分析的比较到位,要不吝词藻地表扬他们;如果学生回答比较困难,可以换个角度,启发提问。

我提倡教师应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好”在哪些方面,不足在哪里,客观中肯并带有鼓励的评价,这是对学生积极思考的最好奖赏。

总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学着“善问”“巧问”;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认真准备,因人而问,一定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只要我们教师发挥提问的作用,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 《课堂提问的策略》邱兆朋《教学月刊》2010-11上

[2] 《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汪培新《教学月刊》2011-1上

[2] 《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下功夫》许金宝赵红梅《上海教育》 2012-21

篇9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提问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情况,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与调整,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设计课堂提问进行教学问答,检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及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教学设计进行。优化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及其意义

(一)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指示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行为。英语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阶段,又把教学阶段分解为一个个的教学步骤。课堂提问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课堂提问适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

1、引发思考,利于实现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

2、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融洽感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

近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体验、启发、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学,使课堂提问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问题的设置,即恰当的教学提问,不仅是联系师生及学生与学生间的思维的纽带, 更是培养学生自我运用和相互英语交际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必须遵循有效性原则,依据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

例如,《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 Reading: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s? 阅读课教授时,我分几个不同步骤,对课堂提问进行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读前导向性提问的设计

依据:课文标题、篇章结构、课文插图、关键词汇等

目的: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讨论,激活相关知识网络,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

设计导向性问题:

(1) What are we going to read about in this passage?

(2) What are the robots doing in the picture?

(3) Where are they from?

(4) What do they look like? Are they like human beings?

(5) Do you like robots?

……

第二步:读中细节性提问的设计

依据:在学生精读课文的基础上

目的:为了对课文的信息层次、人物关系、情节变化等作深层检测,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所学内容。

设计细节性问题:

(1) Where can we often find robots help with the housework and do the most unpleasant jobs?

(2) How many different shapes of robot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3) When will people have these human-like robots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sts?

(4) What do the scientists think of the robots in the future?

(5) Do they have different ideas or the same ideas?

(6) What things can robots do now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第三步:读后评价性提问的设计

依据:学生已有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及对所学课文的价值判断

目的:培养学生吸收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阅读交际化。

设计评价性问题:

(1)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 ?

(2) Do you think robots are useful or not?

(3)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in the future?

(4) In what ways do you think a robot can help you in the future?

(5) What are you going do in order to help develop the science on robots?

……

四、设计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由于教材课文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设计课堂提问时,应根据所学课文的内容和写作特点,注意运用不同的课堂提问法:

(一)比较提问法

(二)逻辑顺序提问法

(三)时间顺序提问法

(四)联系实际、诱发想象提问法

(五)直观形象提问法

五、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计提问要目标明确,灵活多样,富于趣味性。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要研究问题设计的目标。备课时既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课教学目标,又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设计形式新颖别致、灵活多样、富有新意的提问系列,如新课导入的问题、承上启下的过渡性问题、学习指导性的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问题、触类旁通的发散性问题、归纳总结的聚敛性问题、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使学生喜闻乐答,兴趣盎然,提高积极性,课堂就会活跃起来。相反,同样一个问题如果“老调重弹”,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

(二)设计问题应层次清晰,因人施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还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学生的实际(包括文化素质、智力水平),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因材施教,因人施问,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发言,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欢愉和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三)及时反馈课堂提问,避免误区,确保有效性。

须及时地反馈课堂提问,课堂提问不要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更不能频繁烦琐。设计问题时要避免一些常见误区,如课堂随心所欲的问题、流于形式的问题、只问优生的问题、只让集体回答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如“Yes” or “No”, “Right” or “Wrong”)等。课堂提问设计是预设的,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教师提问时应体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应该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对学生答案进行适当提炼,及时调整课堂提问策略,适当有效地加以追问,将语言学习从单纯的形式学习向通过形式展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发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样极大地扩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确保提问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英语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难易适度为原则,精心设计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它要求教师既备教材、教法,又要备学生,按照教学规律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把握其要点,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指导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提问的艺术上不断实践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教学功能,从而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版)

2. 王俊《当前课堂教学需要处理好的几种矛盾关系》 (中学外语教与学,2012年第5期)

篇10

首先,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起码得注重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衡量不是仅仅靠教师所批改的作业成绩而言的,而是根据学生具体的对课程的理解与吸收作用,让他们在真正切实的课程掌握中学到有用的东西。因此,教导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它更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这也是师生互动的基础。这是现代社会一个教师所应尽的起码的准则,是衡量有效课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要认真对待,积极吸取经验,这才是当前教师所要明白的。

提问策略的研究,就是通过多角度、多渠道的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提问)引起学生扩散性思维的的不断思考,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而现实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却恰恰没有教师所想要的那种效果,这其实也与我国现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有相当大的关系,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多半是“打乒乓球”式的提问。教师的一贯做法也是基本一成不变的。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按照基本的古板环节,设计好了每一个要问的问题,在上课时,教师就会充当传统的提问的发言者,负责自己应做的任务,将这些零碎的小问题就像乒乓球一样一个一个向学生发射。学生看似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可实质上还是老师在讲授,学生只是在揣摩老师的意思,如何回答、回答的更准确些等等,学生的回答就好比乒乓球一样又及时地“打回”到教师的乒乓球台(教案)上。这样,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少,学生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课堂的效果就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他们还是坚守着自己听的角色,一味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样,教师虽说做了足够的教案准备工作,却也还是和过去的教学模式相同,也因此没有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收效甚微,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毕竟也是现阶段存在的事实。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实施有效学习的沃土。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功能。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同学有效提问的策略谈几点认识。

1问题生活化策略

问题生活化策略是指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同学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让其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5.2速度》之后,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通过了30km。该车速度是多少?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沪宁高速公路限速120km/h。一辆汽车的电脑收费卡上显示,该车9∶00从苏州进入高速公路,9∶40到达上海,驶出高速公路,苏州到上海的路程为84km。如果你是值勤交警,你是否要对该车司机做出超速处罚?依据是什么?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2问题搭桥策略

这种策略是指教师为了使学生对当前问题做进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逐步加以分解,以便学生能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和物理思维,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采用这种策略进行有效提问,教师的作用是搭桥,引领探求知识结论的方向,而不是把结论或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例如在同学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之后,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活动中我进行了以下的提问。

问题一、如何知道物体的重力的大小?

学生1: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直接测量。

学生2:若知道物体的质量,用公式G=mg计算出物体的重力。

问题二、如何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呢?

学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重力G,再把物体浸在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根据F浮=G-F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问题三、对于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如木块,其浸没在水中时,浮力又如何测量?

学生1:如果浸没在液体中,可以先测出物体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学生2:可以直接根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来计算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问题四、如何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呢?

学生1:把物体浸在液体中所排开的液体用烧杯接住,用量筒来测量。

学生2:可以直接用量筒来测量,方法是把物体浸在盛有适量水的量筒中,根据两次液体表面的刻度差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充分发挥有效提问的功能。下面就物理课堂教学中对同学有效提问的策略谈几点认识,若有瑕疵,敬请见谅。

3问题多种渠道的策略

这种问题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即以“问”引“问”指的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询问问题的策略,有较好的启示和帮助意义。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有效提问的最高意义应该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