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律事务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律事务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法律专科;就业;措施

法律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法律服务和辅法律职业人才的艰巨职责。面对新形势下,法律事务专业高职学生面临着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专业不对口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系专门成立了课题小组,对4年来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在法律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方面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探索。按照教育部规定,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并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与学校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办学水平紧密挂钩。将就业率作为评估各个专业发展重要依据之一。经过走访调查、专业调研、专家论证、社会实践、课程互换、校企合作等活动,突出了办学特色,提高了法律事务专业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增强了高职院校法律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生存和发展的新路。

一、突出高职法律事务专业的办学特色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是培养辅法律职业人才。其主要职责是从事法律普及工作,是为高层次法律职业者,如法官、检察官、律师提供与法律专业有关的日常事务服务。高职法律事务专业毕业的学生胜任的工作范围有书记员、律师助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乡镇司法助理、企业法务人员、法律文秘人员等。

高职法律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法律职业辅助人才的培养上。例如,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重点培养能够在法院、检察院从事书记员的工作上,北京市各级法院、检察院几乎都有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培养的书记员,他们不仅担任起了审判庭的记录工作和有关审判的辅事项,同时也承担起了整理卷宗、处理文书、司法统计、接待来访、处理来信,协助审判人员进行调查以及对政策、人员的宣传工作等。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但是随着书记员工作的饱和其他院校书记官专业的开设,市场的争夺日趋严峻,必须寻找新的就业途径。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事务专业根据法律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及社会对各个层次法律人才的需求。追随市场进行了理念转变,模式改革、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法律事务、基层(社区、乡镇)法律服务工作,村官等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上,我们积极与各个街道、社区、乡镇司法所联系,顶岗实习,按需所学,课程改革、增加了《中下企业法务》,并积极参加北京市法律七进活动,带领学生参加法律咨询活动,真案真做,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岗位和专业指导教师增强学生法律技能,并针对社区、乡镇司法所的工作范围,及今后工作对象,为学生开展了农村宅基地问题、养老问题、婚姻财产继承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加强学生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和法律事务的处理水平。积极为法律事务毕业学生寻找出口。收到了好好的效果。在毕业的学生中基本上都能能够胜任中小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在社区、乡镇司法所工作的学生也能够胜任法律服务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首肯。

二、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培养高职法律人才,必须拥有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讲授法为主,比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我们学院对目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加强案例教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走入基层、企业建立广泛的实训基地,在企业不仅挂有实践基地的牌子,更要有真正的深度合作。把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整个教育与市场的运作融为一体。做到校企互动、开放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构建专业与企业合作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为此,我们学院充分利用北京市师资资源,聘请了一大批法律专业优秀人才,他们中既有从事法院、检察院工作的法官、检察官,还有北京市著名律师、高校法律界著名教授,同时我们还聘任了一批有社会法律工作经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倾听到大师们的讲课、社会法律工作者的讲课,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学校还不断引进高层次、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逐步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逐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对教师的进修与培训、考核、职称聘评、课堂教学质量、科研等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鼓励教师不断提高业务和学术水平,不断带着课题、科研去基层,力争建立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我们在课程建设方面、课堂讲授、专业建设方面都有了很好的转变,一方面教师按照现在的社会现状,知道应当教什么,今后就业应当掌握什么,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把应知应会在教学中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使学生学以致用,为用人单位打下了从业的基础。

三、拓展就业渠道、务实就业期望、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就业能力

专科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而让学生毕业不失业,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呢?为此北京政法职业学院下了很大的功夫,积极改革法律事务专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法律专科教育的目的在于急社会之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法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要通过对法律职业岗位的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设置出更适合社会需要、更受社会欢迎的专业。把培养方向定位为培养高等法律专业实用性人才,突出学校的“实用性”和“职业性”。在专业知识的灌输指导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够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法律事务应用能力,不单纯地硬搬、硬套法律条文,对案件的具体情形进行具备具体分析的能力加强法律的实际运用能力,掌握法律实务的实际运作方式。加强毕业生的法律应用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同时在学生入学伊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把就业指导纳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消除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的幻想。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岗适应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跟上时展的步伐,与社会所需的法律实用型人不脱节。摆脱法律事务专科学生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帮助他们树立新型职业观和“先就业、再择业”的新型就业理念。鼓励他们拓宽视野,到公检法系统以外的单位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引导毕业生到山区、到西部、到基层去就业,指导他们就业和创业并举,参与竞争,自主创业。

篇2

法律文秘专科就业前景

主要到各级人民法院任书记员。也可以自主选择到各级人民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从事书记员等相关工作。

律文秘专科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律知识,熟悉文秘工作,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技术应用人才。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法律业务、文秘业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各用人单位行业的能够从事法律事务工作、办公室工作的高技能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诉讼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文书写作、法律论辩、秘书学、文秘英语、速录速记、公共关系学、办公设备及办公软件等。

法律文秘专科就业方向有哪些

法律秘书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比单纯的秘书,就业前景更加看好。法院和检察院需要大量的书记员,而一般法学毕业生难以真正胜任此项专职工作,特别是法院和检察院的现代化建设,对书记员的工作要求更高,更需要法律秘书去胜任。当然,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其他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不仅仅法院和检察院需要法律秘书,法律秘书也适合在其他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尤其是目前我国法院系统已对书记员从法官分离出来实行单列管理,可见其职业要求的特殊性,也可反映出法律秘书的重要性。

法律文秘专科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掌握书记员或通用文员等技术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法律文秘专科实践与实习

刑法概论、民商法概论、行政法原理与实务、诉讼法概论、应用写作、法律文书、秘书学基础、档案学基础、社会学基础、网络技术与办公自动化、电子信息管理、社会调研、应用文写作、秘书业务训练、办公自动化设备使用、文秘业务综合实训、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附:大专法律文秘求职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求职信。相信不会占用您太多的时间,希望您工作开心。

我是x大学专法律文秘专业20xx届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四年来,老师的教育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秘书写作、秘书语言与交际、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秘书学等专业课程。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通过在校期间的试验实习和课程设计的训练我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课外时间里我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重视本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更把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在大学的四年里,我除了在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外,我对计算机知识进行了比较系统地学习和熟练地应用,取得了20xx年4月份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f技术证书。除此之外,在大学四年里我还不断的学习英语知识。并且,我还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活动以及校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借以去磨练自己,培养自己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了我的做人做事的能力,要做事先得学会做人。相信贵公司正需要我这方面的学子,如能录用,我将尽职尽责,尽我所能为贵公司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在紧张的同时又充满自信。我始终相信:成功属于有准

备的人。过去的我已积累了许多,现在的我正时刻准备着去吸收新的知识,迎接新的挑战??相信我,相信您的判断,我能做得更好!

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贵公司添砖加瓦;同时也在您的领导下发挥出我的实力与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在能力和素质方面进一步完善自我,为贵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不曾为谁停留,而历史又记录了千千万万个走过者的故事,我想一切向往美好、积极进取的追求者终将被历史所肯定。纵观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无论您是否选择我,我都祝愿贵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篇3

作者:华滨

出版:法律出版社

美国律师的特点

与中国律师资格考试不同,我报考美国加州律师资格考试时已掌握了美国基础法律知识。我在网上花了400多美元买了律师考试教材后,就开始近三个月的自学准备了。同样,与当年考中国律师资格考试一样,我不打算给自己留退路和第二次机会。经过三个月夜以继日的全力冲刺,我考过了,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执业律师。

与中国环境不一样,中国律师的执业水平因地域及经济发展条件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律师整体服务水平很专业,这和其法治发展历史、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公众对律师的需求及文化等因素有关。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实力背后,依托的是法律。

美国律师执业的三大特点是:文件制作精致、写作能力强、辩证思维能力强。这给我们中国律师很大启发,因为这些执业能力和地域及文化无关,我们自己每天的工作就可以做到这点。

如果我们能想到把交给客户的备忘录及递交给法院的证据材料清单、词和辩护词当成一件艺术精品去制作和完成,那么,一定有很多办法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好。长期下来,中国律师的整体执业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跨境执业

在美国法学院毕业后,我来到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一家专门从事中国事务的专业律师事务所,为美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购和争议解决,为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并购、争议解决和移民提供法律服务。在该所工作两年多后,我回到中国,在一家美国国际律师事务所北京办事处和中国领先证券律师所分别担任国际律师、国际业务合伙人,为中国大型国企和民企在境外的大型收购项目,为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和投资,为中国公司国际技术、合资和产品服务合作等,提供法律服务。然后,在某跨国公司北京公司担任中国区总法律顾问。

目前,我在美国执业,为来美国寻求商机和移民梦想的中国客户提供专业的跨境法律服务。

在中美两地的跨境执业经历让我明白,什么样的律师才能真正成为在跨国诉讼或跨国交易中领导整个项目的律师,而不仅是与当地律师、客户交流的传声筒。除了本书所提及的律师执业技能和沟通技巧外,对中国和其他国家法律和文化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精辟了解,必然会为交易或争议解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中国客户在海外争议解决和跨境交易的律师大部分集中在国际律师事务所。他们中有一部分是有中国教育背景的律师,有一部分是熟悉中国文化和法律的外国律师。遗憾的是,我们中国顶级律师事务所在全球性的交易或诉讼解决中充当国际牵头律师角色的不多。这其中有客户认知的因素,也有律师执业能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观念的因素。对中国客户而言,国际交易或诉讼牵头律师的主要工作为:(1)了解客户需求和关注,解决客户问题;(2)中英文全程服务;(3)组建并领导全球各地律师服务团队并收集全球各地律师的工作报告;(4)整理汇编成中国客户接受的完整工作报告。中国律师擅长与客户沟通,装备中英文精湛的服务团队也不难,其中最核心的律师技能是领导各地律师的能力。

在新的国际和经济形势下的中国律师,可以吸取目前在国际法律市场唱主角的国际律师的经验,可以从各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交易知识及服务方式人手,通过到国外学习、进修、交流、合作等渠道,了解全球领先的尽职调查、股权收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了解在普通法系下如何解决争议。

机遇与挑战

经过多年的中美律师执业经历,我于2014年2月回到美国印第安纳大学( Mckinney School of Law)做访问学者。在这期间,为了让本书的撰写更加符合国际法学教育趋势,我接触了正在美国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和法科学博士的中国留学生,也和在美国从业多年的律师做了关于中国律师素质的深层次探讨。另外,在美国目前就业市场不好的前景下,我也和美国法学院教授做了不同层面的交流,所有这些交流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实务界对法学院毕业生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美国客户出于财务预算紧张的原因,已经不打算像以前一样帮助律师事务所培养初级律师,他们会更倾向于要求律师事务所安排有经验的律师处理法律事务。这就直接造成了美国律师事务所这几年新律师职位的急剧减少,也解释了美国目前法律就业形势不好、法学院新生下降的原因。

最震撼我的不是这些,而是美国各行各业的敬业程度比几年前我离开美国时有增无减。法学院的教授们像国际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一样工作,成功的企业家还是像创业之初那样对企业的成功充满渴望和激情。我的一位要好的医生朋友在已经取得很高学术成就和专业地位的情况下,还对学术孜孜不倦地追求。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了,我认识的这些专业人员也已经是金字塔顶端的人员了,他们都还没有停下,还在继续追求……中国公司近几年在全球的兼并、收购、上市和投资已经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之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必将使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4

Enterprise Legal Managem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HUANG Chengjie

(Wujiang Industry, Chongqing 400010)

Abstract Enterprise legal managemen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corporate legal risk control and health operat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to clarify its meaning. Secondly combing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legal affairs, pointing out the various stages of legal management features. Furthermore, current analysis of enterprise legal management, points out real problems. Finally Prospect of corporate legal management trends.

Key words enterprise leg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history; environmental status; future prospects

0 引言

在西方,企业法务管理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而是像研发和市场一样被公司董事会、股东会认可的必不可少的企业管理活动,优秀的法务管理为企业的良治提供保障,同时也是判断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为了减少运营成本以及降低法律风险,国内企业对法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国内大中型企业来说,或者说对于那些力求长期发展,寻求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面对全新的外部环境,行业整合、并购重组、对外投资等活动更趋频繁,企业法务工作是保证其发展一路畅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其中的困难与阻力,看清转变的趋势,坚定发展的步伐。

1 企业法务管理的内涵

认识企业法务管理,明确其内涵是必须的。国外学者通过对企业总法律顾问及法务部门人员的角色和职能的描述对企业法务管理进行界定。比如,美国学者Sarah Helene Duggin对企业法务的界定是:企业法务的角色是企业经营业务的法律顾问、政策制定者和审查者、公司制度监督者、法律纠纷解决者、新法规信息提供者、公司形象维护者。加拿大学者John H Jackson(1997)将总法律顾问的角色分为风险防范者以及决策参与者。也有学者对法务部门的职责进行了分类:降低企业运行中的法律风险,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问题,为企业创造价值。由此可见,国外对企业法务管理的定义主要是:企业法务部门以总法律顾问为主导,法务人员针对企业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管理,并参与以及支持企业决策的制定。国内对企业法务管理概念的定义注重的是从法务部门出发,从企业法务部门的职责划分来进行界定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报告》中的定义:企业法务部门是在企业内部设置的、对企业法律事务进行管理、对企业各种经营行为进行法律审查、预防法律风险、处理法律纠纷、并由受雇于企业人员构成职业群体组成的职能部门。

国内外在界定法务管理时偏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针对企业法律风险处理或者法律专职人员责任进行界定,并且都明确企业法务管理的主体。借鉴中外的不同定义,企业法务管理可以界定为:为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加强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具有法律专业素养以及商务管理经验的法务人员组成法务部门,该部门以总法律顾问为主导,负责公司法律问题的解决、人员的管理、法律风险的管理,并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体系,对企业内外部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管理。

2 我国企业法务管理的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西方的成功经验证明,科学的法务管理不仅是企业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也可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是企业做大做强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法务管理与其所存在的经营环境关系密切,所以有必要对我国企业法务管理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法务管理的环境现状

(1)不同性质的企业之间法务工作开展以及需求程度不尽相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对法务工作的开展更具主动性。因为民营企业自身资本比不上国企,在政策偏向上也不具优势,需要面对更多的法律风险,所以对法务工作的刚性需求大,开展也更具紧迫性。对国有企业而言,对法务的需求就不是那么大。截至2014年9月底连续实施的法制工作三个三年目标,有2584家中央企业系统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中央企业全系统法律顾问队伍超过2万人。数量虽然有所提升,但法务工作现状依然严峻,国资委的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央企业重要子企业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和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率仍然不高,队伍专业化水平偏低;一些企业只注重考评指标,应付了事,并不重实际效果;还有一些企业虚构法律事务机构,组织体系建立也不完善,许多人员配备不到位。

(2)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之间对法务工作的需求不同,法务人员的工作量也不一样,导致企业对法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大型企业、民营企业、竞争激烈的新兴行业、行业风险比较高的企业中法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高,工作开展的相对全面与深入,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特点加之管理认识不到位诉讼纠纷较多,造成经济效益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就是创效的含义,对法务工作越来越重视;而国企、中小型企业、行业风险小的企业中,法务工作没有体现重要性的机会,无法与企业财富增长挂钩,故往往被企业分散、弱化,进而忽视。

(3)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法务工作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停留于表面,企业法务团队仍被排挤在企业核心成分之外,职责范围被弱化。一些国有企业总部虽有专门法律机构,但人微言轻、作用有限;二级分支机构法律人数量有限,常常陷入单兵作战的困境;三级公司没有单独的法律机构,法务人员受非法务主管的领导。在法律风险防范与企业发展发生冲突时,企业领导者与业务部门往往会以获取利润为重,对法务意见并不理会。

(4)中国企业法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比起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法务管理的发展环境整体而言较为恶劣。比如,我们的市场经济建设还不完善,政府不当干预经济的行为较多;国企是经济的主导力量,享受较多优惠以及垄断大部分行业,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融入国际化进程太慢,许多企业没有国际化的视野;高端技术创新乏善可陈等等。

2.2 我国企业法务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1)企业法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存在问题。企业法务工作需要的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型、文凭型、司法职业型或者社会律师型的企业法务人员,而是需要一个熟悉本企业与行业的,商务型、业务型、能力型、管理型、复合型的法务人员。而一般企业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务,一种是从本企业自身培养成长起来的法务人员,缺少司法实践经验以及在司法系统的人际关系,工作起来会感觉不专业,遇到专业法律问题需要请教外聘的专业律师。另一种是大学教师、公检法还有社会律师出身的法律人士,缺乏对企业了解以及商务管理思维习惯,工作中的专家思维模式相对刻板,时常与企业经济利益产生冲突。第三种则是刚刚法学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不管哪一类型都还不能很好解读法务工作的要领,我国企业法务市场急需既有专业法律知识又有企业商务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2)企业法务部门不能很好地与其他部门进行互动,不能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无法对各部门工作的隐藏风险进行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往往是隐藏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例如投资风险、财务支付风险、人事风险、安全事故风险等。但现实中许多企业法务部门往往与风险存在的部门沟通不够,没有较好的介入点以及切入时机,难以及时发现和反馈各类风险,往往只能做事后补救处理。这样一来,法务部门不能在根源上预防法律风险,难以发挥法务部门真正的作用。

(3)企业法务工作团队缺乏稳定性,人员队伍流动性普遍较高,难以形成具有稳定性与传承性的法律工作团队。企业法务在中国仍旧属于刚刚起步的职业,但由于没有国内经验可以借鉴,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具体发展道路难以预测。而且在发展初期,企业法务存在不规范、不重视、不理解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也许还会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中存在一段时间,导致许多企业法务的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充满怀疑,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极其不自信。这是导致难以建设稳定的企业法务团队的重要原因。

3 对企业法务管理未来的展望

虽然中国的企业法务管理起步较晚,发展较缓慢,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主管部门不明确等问题,但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中国的企业法务管理将会呈现法务管理日益重要、法律顾问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法律顾问地位逐渐上升的发展趋势。

第一,企业法务管理在社会环境以及企业发展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在党的十中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市场经济的建设,可见我国对企业在当前法律制度规范下经营以及自由竞争越来越重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法务管理的重要性在越来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也逐渐突出。

篇5

从某种角度来说,其意在强调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科,法律本身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相应地,对于法学本科生来说,只学习掌握法学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四年学习塑造出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即法学技术应用能力)、心理素质和基本道德。而这些也正是法科生专业就业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在培养法律人才时要切实考虑到本学科的社会需求,所培养出的法科人才要能服务于法律的应用和实践,要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法学本科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法科生专业就业能力是指法科生实现专业就业目标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学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体现。专业就业是指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工作。从就业前景来说还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做法官、检察官、警官、行政机关公务员,到公司法务部门从事法律事务,到律师事务所做律师,到高校去做法学教师,到科研院所做法学研究者等等,都是实现专业就业的不错选择。从具体就业能力来看,法科生通过四年学习实践的积累,应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掌握核心法律知识。要求学生掌握我国相关实体法、程序法、证据法、法制史和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并力争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资格考试。第二,具备解决法律实务问题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实习实践、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或法律诊所等)积极参与具体法律事务的解决,并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基本的心理素质。第三,形成严谨的法学思维能力。德国法学家茨威格特•克茨曾说:“法律并不纯粹是一种专业训练的对象,而是人们可以从中学习清晰的思维、透彻的表达以及练习修辞技巧的一个领域。”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法学思维方式,能从法学专业角度运用法律实务工作基本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第四,具备坚定的法治信仰和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法科学生像教徒信仰宗教一样虔诚地去信仰法治,坚定不移地相信法律有用,相信执法人员会严格执法、司法人员会公正司法,相信法治中国的美好未来;学习在社会变革中运用法律、学习处理复杂的职业道德困境。

二、在劳动法教学中如何提升法科生的专业

就业能力劳动法学作为一门与大众日常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学科,是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劳动法课程中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法律制度、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报酬及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等内容直接涉及大量的案例和社会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劳动法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法科生专业就业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

使课程教学更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劳动法教学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应紧贴社会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生活实际,不断改革、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首先,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应统筹兼顾、合理分配,以2学分30学时的教学设计为例,可将理论课安排18~20学时、实训课安排到8~10学时。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理论知识讲授应与司法考试考题讲解紧密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核心法律知识。最后,课堂案例教学内容可以大学生劳动争议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为重点组织相关教学案例,比如大学生校外兼职“洋快餐”的法律问题、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协议书的法律问题、“黑砖窑”事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共鸣,使其主动思考,逐渐养成基本的法律思维能力。

2.提升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改革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我国当前年轻一代法学教师多是“校门到校门”,毕业就进校执教,缺少行业实践经验,专业理论功底强而实践应用弱。由此导致教育教学中,法学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法科生记笔记、背法条、少自主独立思考。法学教育直接制造了大批眼高手低、缺乏职业基本素质的毕业生“,难就业”成为必然。因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措施,打破政策壁垒,多渠道培养“双师型”教师,促使教师积极提升教学综合素质,主动改进教学方法,使法学教育更贴近法律职业的实际要求,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在劳动法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可采取“案例-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法律实务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做事和主动学习的信心和能力。比如在“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授课中,笔者曾将一起正在处理中的案件作为课堂教学讨论内容,这是一起本校法学大三学生校外兼职遭遇交通意外伤害的事件。参与案件处理的学生讲述了事件处理过程,教师进行适当引导,通过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流程、证据搜集障碍、双方当事人谈判焦点、涉及法律理论及法律依据、困惑问题等环节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谈判策略。这次案例教学使学生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知识的把握更直观、深刻,由简单识记层面迅速提高到深刻理解运用层面,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运用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3.加强劳动法实践教学

推动学生参与实践、积累职业经验。劳动法的实践性很强,尤其是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内容,如果没有具体案例的引入或学生亲自参与实践,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这些内容,更谈不上掌握和具体应用相关知识。在劳动法教学中可采取法律援助、诊所教育或社会调研等形式,推动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积极积累职业经验。比如在前述学生兼职遭遇交通意外伤害的事件处理中,笔者要求学生以法律援助的形式参与案件的处理过程。通过实践锻炼的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重要性,并主动充电学习、查找法律条文,积极与专业教师、执业律师、在职法官联系、咨询,制定谈判方案、谈判思路和策略。通过真实案例,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文书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基本的心理素质,坚定了学生们的法律信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Research of Legal English Language

GUAN Chengyong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As the sharp increaseof China's international legal affairs, application of legal English is increasingly wide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legal English vocabulary and syntax, elaborates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and discipline prospects of legal English from aspects of teachers resource,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 and subject location, in order to give some reference to legal English reform.

Key wordsleg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textbook; teachers resource; location

法律英语(Legal English),在英语国家中被称为Legal Language或Language of the Law,即法律语言。在英语中指表述法律科学概念以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随着中国与世界的越来越频繁,涉外纠纷也越来越多,对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因而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法律英语课程,培养兼具法律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探讨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教学,旨在为改进我国法律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1 法律英语的特点

(1)大量使用古词汇。法律英语文体严肃庄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古词汇的大量使用。比如:herein(此中,于此,在此文件中),therein(在其中),thereinafter(在下文中),thereof(其),thereto(附随),herewith(与此一道),whereas(鉴于),thence(从那里),aforesaid (上述的),whereby(按)等。这些词语在现代普通英语中鲜有使用,然而为显示法律行业的特殊性,法律界人士对其却往往情有独钟。

(2)外来词汇的使用。由于十一世纪的诺曼征服,英国的法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引入了大量的拉丁语、法语等外来词汇,尽管有很多词汇已经从语音,拼写方面被英语同化(如summons, plaintiff, jury等),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保留了其原有的音和形,比如法律英语中的拉丁词汇adhoc(特别),res(标的),certiorari(调卷令),locus standi(出庭资格)等,还有法语词汇voir dire(考察证人或陪审员是否适合的预先审核),estoppel(不容反悔规则),entail(限定财产继承)等。这些词汇在法律英语中出现,进一步增添了法律英语的难度和复杂性。

(3)法律术语。很多普通的词汇放到法律英语的语境下会产生独特的含义。如“bar”,一般译为“酒吧”,而在法律英语里,意思变成了“律师界”,consideration在普通英语里为“考虑”,而到了法律英语里就成了“对价”。法律术语的频繁使用进一步加深了法律英语的专业程度。

(4)近义重复。在不少法律文献里,为避免歧义,大量使用近义重复。比如rights and interests(权益),terms and conditions(条款),complete and final understanding(全部和最终理解),null and void(无效)等。

(5)代词独特。法律英语中为避免歧义,往往重复名词,而对于代词的使用非常慎重。尽管如此,法律英语中也不乏有代词的出现,如such, the same,the said,the aforesaid等,这些代词也为法律英语所独有。

(6)多用长句。为表达完整的意思,穷尽一切可能,避免歧义,句子往往冗长拉杂,晦涩难懂。尤其在一些较老的文献中,一句话中根本见不到逗号。如“To ask demand sue for recover and receive from every person and everybody politic or corporate in (place) whom it shall or may concern all sums of money debts dues goods wares merchandise chattels effects and things of what nature or description soever which now are or which at any time or times during the subsistence of those presents shall or may be or become due owing payable or belonging to me in or by any right title ways or means howsoever and upon receipt thereof or any part thereof in my or her own name or otherwise as the case may require to make sign execute and deliver such receipts releases or other discharges for the same respectively as my attorney shall think fir or be advised”。这句话共120多个单词,若未受过专门训练,很难理解透彻。

2 法律英语教学的现状

2.1 师资匮乏

从事法律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很高的英语语言技能,还要有丰富的法学知识,做到英语语言与法律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英语去阐释、应用法律,同时运用法律知识来培养英语语言技能和思维能力。目前从事英语教学的师资有两个极端:其一是凡精通英语者往往对法律一知半解,不能领略法律英语的真正内涵,讲出来的不是正宗的法言法语;另外,凡精通法律者往往英语语言技能不足,虽能掌握国内及英美法系的要旨,对用英语为语言的法律英语课堂却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勉强为之,也是大打折扣。

2.2 教材质量不高

随着对法律英语人才的需求增长,法律英语教材的编写出版也如火如荼。然而,认真阅读这些教材后就会发现,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编者背景看,距离高质量的教材还都有很大差距。文章的编者要么只是具有法学背景,要么只是具有英语语言背景,很少有二者兼通的。试想,一个从没进行过系统的法律理论或实践训练的人怎能编好一本法律教材,反之亦然,英语技能不强的人又怎么创编出高质量的英文教材。另外,从教材的内容上看,国内的法律英语教程普遍存在一个问题, 即多是收罗国外相关题材的一些文章后拼凑为一本教材, 缺乏案例分析和符合中国国情的注解, 编写内容没有统一的国家大纲作为指引, 学生感觉抽象而且学后所得甚少。

2.3 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一

迄今为止,从事法律英语教学的大多数教师还是停留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思路上。尽管也辅以现代化的多媒体工具,及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却只是形式上的改变,没有实质的进展。课堂的进行依然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另外,从内容上看,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简单地把英语和法律结合起来,用英语来阐释法律知识,忽略了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法律制度类似大陆法系,容易造成对英美法系的某些知识的误读误解。比如“jury”一词,翻译成“陪审员”,若不详加解释,可能会被误解为我国的“人民陪审员”,二者尽管相似,但却是产生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法律土壤,其作用也是天壤之别。还有“tort”一词,有的简单译成“侵权”,而实际上英文解释中排除了“合同的违约”这一侵权行为,也就是说,tort不包含违约。这又一次涉及到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

2.4 定位模糊

对法律英语的课程定位,一直没有权威的定论。有的将其定位为ESP(专门用途英语),如陈艳芳(2010)。在这种定位下,法学知识就处于附属地位,而英语则处于核心位置,法律英语教学主要围绕专业英文词汇,句法等进行。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以法学为落脚点,以英语为工具,过分强调法学的作用,忽略了英语的重要性。总之,以上定位把法律英语肢解为法律知识和英语知识的简单相加,忽略了二者须并重并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兼具法律和英语知识的复合型涉外人才。杜金榜(2006)曾就法律英语课程的定位做过缜密的研究,提出法律基本功和英语交际能力“双高”的教学目标,主张“法律和英语两大系统的融合。袁传有(2010)也提出将“法律知识+英语技能”双高人才确定为法律英语课程的主体教学目标”,力争培养出会讲法言法语的英语人才。笔者支持这种“双高”定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涉外人才。

3 法律英语教学的前景

法律英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既有和普通英语教学相似之处,例如培养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参与大量的语言实践等。同时,法律英语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即以“法律基本功和英语交际能力”两者并重为目标,需要法律和英语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要做到这些,就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3.1 师资力量培养

从事法律英语教学的老师大多是高校外国语学院的专职教师。他们语言技能好,教学经验丰富,但法律知识较为欠缺,甚至自己都搞不懂一些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对教学极为不利。法律英语教学既需要娴熟的专业英语知识, 也需要基本的国内外法律知识来充实课堂, 同时还要辅以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而,对英语教师而言,需要大量阅读国内外法律文献及案例,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参与涉外法律业务,这样才能够真正胜任法律英语教学。而对于少数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法律专业课老师, 则需要加强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训练,以便驾驭课堂。总之, 要重视法律专业教师的专业英语技能培养,也要重视英语专业教师的法律素养培训,尽快培养出一批名副其实的法律英语复合型教师。

3.2 教材质量提高

针对目前法律英语教材质量不高的情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组织国内有法律背景的英语专家和有英语背景的法学专家共同编写一套法律英语教材,内容上和注解上尽量要符合中国国情, 配套法律案例分析,同时交由国内外法律专家和英语专家共同审定。确保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兼顾中国的法律背景,让学生在领略国外法律理论及实务的同时,也能够对比国内法律,取长补短,为适应涉外业务做准备。

3.3 教学方法改进

作为法律英语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不仅要从观念上改进,更要从行动上改进。加强课堂互动,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国外的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热情;模拟国外法庭,有条件的话甚至可以邀请国外法律专家指导,让他们体会到正宗的法律英语。另外,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涌现,比如袁传有(2010)提出了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就要勇于尝试。

3.4 定位具体化

笔者认为,当前国内法律英语课程定位过于抽象,具体起来没有定论。据笔者个人体验及考证,法律英语教学应达到双高目标,即法律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双管齐下,把英语和法律完美结合起来。另外,尽快确立统一的法律英语教学大纲,推动法律英语课程的专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杜金榜.论法律英语课程“双高”教学目标的实现[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76-80.

篇7

关键词:法学专业;就业偏好;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62-02

作为从业多年的法学专业辅导员,最关切的就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多年的就业工作,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对所带179位同学进行了就业相关情况调查后,进一步解读到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深层缘由,并据此提出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策略创新方向。

一、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偏好

通过问卷调查、典型学生访谈以及各种管理数据汇总,法学专业的学生对就业方向的选择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1.参加与专业相关性较弱的各级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行政部门或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各级公、检、法、司等招聘考试进入司法部门。这一就业偏好的学生合计约90人,占总人数的50.2%。

2.继续深造,从而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或科研工作,或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待毕业后再寻机会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司法部门职务、律师、公司法务)。这一就业偏好的人数为47人,占总人数的26.2%。

3.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后进入律师事务所从事专职律师工作。这一就业偏好的学生有11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1.5%左右。

4.通过公司、企业等单位招聘,从事相关的工作。在这一就业偏好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也表示只要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或者用人单位不错(如薪资待遇、发展前景),即使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也可以接受。

5.极个别同学由于对法律本身也无多大兴趣,因此在大学4年没有打好扎实的法律专业基础,因而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没有任何计划,对就业一片茫然。

与此同时,在与同层同类其他学校的就业指导老师交流后得知,同层同类的学校法学院学生的就业偏好也都大致如此,偏差不大。综上所处,目前本科法学院学生的就业偏好主要集中于从事与法律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进入政府机关部门工作。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缺乏专业认同感的情况下,在大学中的生活学习无法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

二、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偏好产生原因

1.受专业相关性影响。大部分选择法学专业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法律专业,或者对法律有憧憬。在经过4年系统的法律专业学习后,本身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法律专业知识,并建立了稳固的法律思维逻辑,因此从主观情感上更希望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更希望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政府、公、检、法、司等部门或者律所、公司法务部等就成为本科法学生就业首选。

2.受社会职业评价的影响。无论是社会还是父母,对目前社会中的各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评价和定位。在官本文化盛行的今天,受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法学生就业就更希望选择社会评价高,收入稳定客观的职业。很多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就认为到政府、公、检、法、司等部门工作,收入稳定,福利待遇好,而且这些工作有身份,更体面。更有很多家境不好的学生会希望通过学习法律,进入这些部门,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3.受社会发展、家庭条件的影响。自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就一直在提高,加上独生子女的政策影响,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子女。这就使得很多家庭的家长出于爱,都对子女的就业要求提高了很多,更加上富足的物质条件也为有业不就提供了基础,最终造成了“宁缺毋滥”“高不成低不就”的现状。

三、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特点

1.就业门槛高。众所周知,如果要直接从事法律类工作(无论是公职人员还是律师),都必须要通过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而司法考试考查面广,考查难度大,通过率低,就使得只有少部分人可以最终进入司法体系。而很多公司虽然不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但都对某些部门法,如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等有较高的要求。

2.专业对口的就业机会少。首先是公务员等各类机关的招考,一方面是录用名额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的“考公”大军年年高涨,学生的竞争对象除了学生群体本身还有社会其他领域的人,高度紧张的“考公”潮就使得只有少数本科毕业生可以最终脱颖而出。其次就是法务类工作,但如今需要专门设立法务部门招聘法务人员的企业本身就少,而且企业内的法务专员大多还是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来做的,大型公司也更加信任有丰富经验的律师。

3.就业时间相对滞后。大学4年,就业高峰期一般都会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届时各大高校都会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很多专业的学生都会集中在这个时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而法学学生就业的主要目标锁定在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全国司法考试,而这些所有考试的进行和结果都无法在该学期得到明确的答案,正常情况下,都要到大四下学期才会有明确的结果,而国家司法考试的成绩更要等到10月份左右才能公布,这就使得在本可以通过学校的人才招聘会得到就业的时期,大部分法学专业的学生都因为要准备各类考试,需要用全部的经历来复习而无法将精力分散到就业招聘上,错失很多原来很不错的就业机会。

4.竞争力越来越薄弱。首先,由于研究生(含法律硕士)的人数越来越多,加上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都要高于本科生,招聘单位必然更倾向于研究生层次的应聘者,尤其是有经济、管理、国际事务的相关专业背景的法律硕士。其次,由于法学专业研究的领域较为专一,没有相关经济或管理类知识,综合性相对其他专业较弱,除了本专业相关工作,很难向其他行业转型。

四、本科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由于本科法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十分严峻,就有很多主张,可以效仿美国取消本科阶段的法学教育。但笔者认为,美国有着几百年的法律发展和完善史,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充足的法律人才,但中国正处在法律完善的阶段,法律人才队伍还不够庞大,还需要大量的法律新血液流淌到司法队伍中,充实到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当中。因此,目前与其争论是否取消本科阶段法律培养,到不如结合目前法科大学生的就业偏好和就业特点,从现有教育培养模式着手,逐步缓解就业问题。

1.改变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一是在招生的政策方面,应该适当限制法学本科生的规模,扩大法学研究生和法律硕士的招生人数,鼓励学生去获取法学双学位,这样才能提升法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素养。二是在就业的政策方面,应当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其实国家司法系统基层人员还是相对紧缺的,在保留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这一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扩大岗位的招收。另外,应当鼓励各大企业和公司设立专门的法律服务岗位,而不是每次都找律师来处理法律事务。三是调整法学专业学制。在发达国家,法学和医学是齐头并重的,对专业的要求都很高。目前,我们可以消防临床医学专业的学制设置,将法学专业也改制成5年,前4年学习理论知识,最后一年专门设置实践教学,以提高法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提高法学本专业本科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调整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一是创新法律专业学生培养模式,突出能力培养。当前各大高校对法律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还是重在各大部门法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法学专业大学生其实依然还是大学生,传统的基础素养如言语书写和表达能力、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品质等都不应该被忽视,只有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用语言或问题表达出来,并通悉社交礼仪的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才更具市场竞争力,也不必再局限于传统只“法”可就的就业现状。另外,在法学教育规模庞大、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各法学院、系要想增加自己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就应当逐步建立有独特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只有特色才能更有竞争优势。笔者倡导的特色办学是指在确保学生能掌握法学基本知框架、理论原理和思维逻辑的基础上,在特定方面突出发展,较同层次同类院校有属于自己的明显优势和特征,保证所培养的人才在特定方面拥有较其他院校培养的人才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改变狭隘的就业观念。首先从入学起就引导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各高校中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比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经过一段的学习和对专业的了解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并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告知该职业所应当具备的资质和专业能力,以帮助学生将各阶段目标和相应的行动计划具体化,并在不断探索中反复评估和检验,最终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完满发展。其次,引导法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应当引导学生放开对“法学领域”的理解,让学生的就业选择不是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法律领域,而是放开眼界去接受所谓的“大法学”理念。其实管理、营销、文秘、行政等很多领域都是和法律密切相关的,一个具备扎实法律功底的人,在大学期间再涉猎管理、营销、人事、文秘等相关专业知识,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人才,可供选择的就业方向就自然而然地被拓宽了。目前不少应用公司企业对招聘人才已经不局限于某个专业,而更加注重选拔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这个社会很多职业和岗位都不是和某一个专业一一对口的,而是需要从业人员具备立体复合的知识结构,而法律就是众多立体知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多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使学生具备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冷凌.法学专业业务实习现状分析与途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3(6).

[2]付子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法律实务教育体系[N].光明日报,2007-12-25.

篇8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速录人才 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颁布的最新指令,将速录师也归纳成为一种新兴职业。2013年,有关单位对于速录秘书进行了更加精确化的定位,将从事全职的速录工作的人都统一称为速录秘书。在很多的新闻会的现场或者研讨会上以及其他的场合,都可以发现速录秘书的身影。

速录是文秘、法律事务、新闻专业等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速录课程,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速录的需求增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各式各样的速录相关专业,例如法律事务、计算机速录等,在众多高校中展开。这些相关专业的开展,使得速录秘书人才的培养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专业化和系统化都在不断加强。随着这些年不断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出现了众多的优秀速录秘书人才。

1高职院校速录秘书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速录秘书的专业正在蓬勃的发展当中,仅仅依靠速录保障教学质量和任务带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进行科学的知识架构,同时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1专业化师资队伍问题

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对于速录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授课老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需要自身具有优秀的速录技能,同时还能满足教学要求,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速录师包括校内专任以及校外速录师。由于速录秘书发展的时间短,并且缺少这类专业的高等研究生,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学历要求都在研究生,因此这类教学工作都是由校内教师担任,无法满足现实的教学需求,校内专任教师的培训时间比较短,缺少基本的速录训练,因此技能掌握较弱,不能达到速录师的水平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校内的专任教师无法满足需求,校外的速录师在技能上可以满足需求,但是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同时各高职院校的需求高,这样的专业人才很难聘请,而且无法全身心得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1.2速录技术的择用问题

目前中国的速录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接键盘输入;一种是普通键盘速录。这两种技术各有优劣,而且各类速录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

1.3速录人才的培养问题

速录秘书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考验速录人才的听力能力和抗干扰能力、观察力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需要快速地将这些语音信息转成电子文本,各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这些制定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速录技能,但是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同时由于我国语言环境的关系,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只注意到了学生中文速录的技术,但是英文速录的技能培养存在忽视的状况。学生速录秘书技能的培养,往往只会告诉学生勤能补拙,但是片面化的强调勤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对于学生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导致一些学生长期学习无法得到卓越的成效,丧失信心。

2高职院校速录秘书人才培养研究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速录秘书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能够创造出社会满意的速录秘书人才。

2.1优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存在多种问题,优质的教学队伍更是乏善可陈。校方在缺少专业的速录人才,可以先提前征求教师的意见,可以将对于速录感兴趣的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提升校内专任教师的能力,同时对于校外的兼职教师的要求也要提升,在满足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有良好的教学能力与责任心。

2.2完善人才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速录水平,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进行课程设计,通过特色化的专业教育与培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速录秘书教学系统。另外为了满足多种环境语言的需要,还可以开展诸如方言和英语的速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

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手法相互结合,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速录技术的兴趣,还可以开展相关的竞赛游戏,提升趣味性,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速录秘书人才。

3总结

随着时间的发展,高职院校的速录秘书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在开展相关的教学任务时,需要直面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断优化速录秘书教学者的能力,优化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同时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职业核心能力,这些都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从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速录秘书人才。

基金项目:广州市属高校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基于h指数及其衍生指数的高校科研评价研究”编号2012B122。

参考文献

[1] 吕超荣.关于高职院校建设文秘速录专业的构想――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

[2] 乌玉洁.高职复合型速录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大连地区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5(06).

[3] 蔡洪齐.微信公众平台下高校移动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J].图书馆学刊, 2016(02).

篇9

关键词:法务会计理论框架研究

一、我国法务会计理论框架建立的必要性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务会计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处理会计造假案件中,对责任人可做出刑事及行政处罚,但在民事诉讼中对如何确定有关人员的过失,应承担怎样的民事赔偿责任,却缺乏相关的依据。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较模糊,另一方面是司法部门不知道用哪种标准来正确衡量有关受害者的经济损失,以及怎样进行补偿,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法务会计的优势,对争端进行量化。

(二)完善法制建设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经济立法不断完善,与此相适应的诉讼协助体系也得到了加强。从实践看,律师制度、合同公证和仲裁制度、注册会计师制度等不同程度的得以建立和完善,为法律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体系。但法务会计体系尚未建立,法务会计在司法中的重要性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在对经济案件进行调查时,虽然吸收了有关会计人员参加,但由于参加调查的会计人员通常缺乏法务会计的专门知识与经验,所获财务证据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受到极大限制,对经济损失的估计可能失当,从而影响法庭对案件的公正裁决。

(三)会计与法律实务问题的需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犯罪案件日益增多,舞弊案件日趋隐蔽和复杂,法律对经济案件的执行,要通过会计信息和会计证据来量化证明。另外,投资人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日益不满,涉及虚假会计信息披露而导致投资人遭受损失的法律诉讼不断出现。此外,经济纠纷案件还常涉及到会计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有无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等问题,这些必须由法务会计人员来对此进行审计和判断。

(四)法务会计理论研究需要目前我国对法务会计理论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务领域也开始运用,但在理论研究方面较为乏力。在我国法务会计实践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至今没有形成较完整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法务会计的业务范围如何界定、工作程序如何运转、经济损益如何度量、现阶段法务会计的发展有何特点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我国在本科专业中进行法务会计选修课教育,主要集中在少数政法院校和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很少建立正规的法务会计或法务会计方向的本科教育体系,高校目前培养出来的会计学方向的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一般较强,而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较弱,这就导致了法务会计专门人才的严重匮乏。

二、我国法务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构建

(一)法务会计的概念与应用范围笔者认为,所谓法务会计,是指根据法律的特殊规定,运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经济纠纷、过失、欺诈、犯罪等涉法案件或事项进行调查、审查、计算、分析、判定等,对特殊事项的裁定提出法律鉴定或者在法庭上作证的一种专项会计。是以会计学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学和法学于一体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从学科角度看,法务会计是适应市场需要的、以会计理论和法学理论为基础,融会计与法学为一体的新型的边缘会计学科,从实务角度看,法务会计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法制规范的需要,以会计理论和法律理论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以会计资料为依据,处理涉及法律法规的会计事项的技术与方法。法务会计的范围或内容,取决于各国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和法律、法规对经济活动、经济行为、财产、资源等规定的详细程度。因此,各国以及该国的不同时期,法务会计的范围会有所不同。我国目前的法务会计‘应包括:企业税务会计(税收理算会计);债权、债务理算会计;保险赔偿理算会计;海损事故理算会计;社会公正会计;物价会计;基金会计;司法会计,该观点切合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与传统会计相比,法务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主要存在于三大领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司法机关、审计机关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

(二)法务会计的目标与对象法务会计目标在法务会计体系中起着引导作用,是法务会计框架体系的最高层次。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反映控制经济活动、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提供经营决策支持,而法务会计的目标在外延上则更加广泛,其总的目标是提供专家性意见的证据。由于法务会计的运用范围不同,各个具体对象的目标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决定了法务会计目标与一般会计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财务会计目标着重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有用信息,而法务会计目标则强调“完成受托责任”。完成受托责任包括的内容有产权界定、债务纠纷、经济犯罪、会计舞弊等经济问题,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才能完成。在企业、事业单位中,法务会计不仅可以帮助管理部门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促使本单位的会计行为符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以减少内部舞弊的发生,而且可以在单位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单位的正当权益;在社会中介机构接受的众多受托业务,绝大多数都涉及到经济问题,都需要会计和法律知识,以对受托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做出正确的评判;在司法机关及审计机关,是以司法会计检查和司法会计鉴定为基本内容的一项法律诉讼活动。法务会计主要是在调查经济案件所涉及到的有关财务问题时,以收集会计资料证据,鉴别判断会计问题,从而划清案件的责任,证实案件事实。所以,法务会计的目标是对有争议的涉及财产权益的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项提供会计分析证据或鉴定意见,以明确法律责任或提出管理、咨询建议。也即法务会计要在委托方授权的范围内,运用审计学等专业方法,搜集调查证据材料,并用会计等计量手段对法律规则适用中所需要解决的非关系问题,即数量计算问题作出计算,供给委托方作为证据材料或是作为专家证言提供给法庭。法务会计是研究会计法律问题的,法务会计研究的对象与财务会汁的对象有着显著的不同。传统财务会计对象是与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相关的,而法务会计的对象指司法工作中需要甄别的,与经济案件相关的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包括以会计资料为载体的财务数据,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所记载的静态、动态的与历史的财务数据群,这些为法务会计师查找犯罪证据提供了线索。在确定法务会计对象时,应注意一是法务会计的对象必须是在诉讼过程或者由当事人提请法务会计师进行鉴定的活动中,与案件有关的且需要进行专门技术鉴定的上述资料。否则就不是法务会计的对象,而只能是审计的对象,会计检查的对象。二是法务会计的对象,只能是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这些资料有关的其他资料,否则就不是法务会计的对象。

(三)法务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同样有其基本假设与原则。

(1)法务会计基本假设。法务会计基本假设是指法务会计领域中无需证明的前提条件,或是对法务会计领域中某些尚未确知、

目前还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已知的客观情况所做的合乎事理的逻辑推断或假设。法务会计遵循的会计假设和财务会计基本是一致的,但是法务会计假设在其内涵与外延上都有所扩展,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会计主体假设和货币计量上。“主体假设”在财务会计中,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会计主体假设规范了会计工作的范围。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法务会计的业务范围限于法律事项。是对本主体(指社会中介机构和司法机关)及以外的经济活动、经济纠纷、经济犯罪等进行调查、计算、分析和认定。法务会计不可能完全遵循会计主体假设,而应遵循法律事项假设,即事先明确为哪个法律事项的处理提供专业服务。法务会计突破了传统会计单一会计主体的限制,将范围拓展到“某一个领域”,更具有开放性。关于“货币计量假设”。由于法务会计所关注的是经济纠纷、经济犯罪中的法律问题,必须查实涉及的财产损失、犯罪金额,因此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也要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和反映。而在货币计量假设方面,由于法务会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法院提供专家性意见的证据,为了把调查结果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计量中会更多地参考运用法学、证据学方面的计量方式,如调查表、流程图等计量手段。此外,还应增加以下假设:一是犯罪留痕假设。虽然大多数经济犯罪没有犯罪现场以及公开的、可见的犯罪结果,但人们有充分的理由推论:任何经济犯罪与欺诈行为必然会在有关的会计资料中留下犯罪痕迹,如财产流动行为必定会在会汁账目和凭证、报表等书面材料上有所反映。只要法务会计人员恰当地运用有关的技术与方法,就可以从财务会计资料中发现有关的犯罪线索和犯罪事实。通过查询会计资料,一方面可以了解和掌握欺诈者财务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查明欺诈事实,发现欺诈线索和证据。二是征兆表现假设。虽然欺诈具有隐蔽性,但是事物之间总是普遍联系的,任何欺诈行为终究会通过其他的途径以关联形式显现出来,欺诈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欺诈的征兆。任何欺诈舞弊行为,不论其掩饰得多么巧妙,隐藏得多么深,总会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一定的征兆形式表现出来。如美国注册欺诈检查师协会总结法务会计的经验后,将欺诈的类型分为盗用或滥用组织资产、贪污(进行利益冲突行为)和欺诈性陈述三类,针对每一类都总结出一套征兆,运用这些征兆可以大为提高发现欺诈的机率。

(2)法务会计基本原则。由于法务会计是融法学与会计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因此,其原则也应遵循会计的一般原则。但从法务会计内涵看,一般会计的基本原则,在法务会计中或者具有其他含义或者不适用。一是真实性和相关性原则。为正确处理案件,法务会计必须以会计资料等相关证据材料或线索去推测过去发生的财务会计事实的真实情况,法务会计要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不能以自己的意图随意变更事实,对行为合法与非法的信息都要涵盖,这就是法务会计的真实性原则。法务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要求法务会计师提供的专家意见与待处理法律事项相关,即向法庭、当事人及其人等提供处理案件或纠纷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一般会计的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同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相关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二是合法性和公正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法务会计师应当依照《公司法》、《会计法》和证据规则等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办事,工作内容要以法律规范为方向和指引,只有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的情况下才能采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审计准则等行业规范,同时程序上也要符合法律规定。如果财务会计的规定与法律规定不一致,则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调整。另外,法务会计师在处理事务时必须秉公执法,不弄虚作假,正确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使一方受益而损害另一方利益,不参与经济纠纷,对所调查和认定的情况提供专家意见。三是独立性和客观性原则。法务会计师在欺诈调查与诉讼工作中会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难免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要求法务会计师完全以自己的职业判断独立得出结论,使法务会计信息客观地表述对象,避免倾向于假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集团的需要。独立性原则是法务会计在会计、法律服务市场得以立足生存的基石,是法务会计师的生命线。法务会计的客观性原则要求以会计资料等相关证据去推测以前发生的财务会计的真实情况,从而为正确处理法律事项提供依据。法务会计师应该向咨询的律师充分披露其与诉讼各方的关系,在执行业务时应当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委托单位和其他组织。只有保持独立法务会计师才能排除干扰,客观地提出专家性意见。法务会计师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出具应实事求是,不允许因个人成见、偏见影响其分析和判断的客观性。四是及时性原则。法务会计的及时性原则要求法务会计从业人员及时进行调查,向法庭、当事人或人提供专家意见或向法庭作专家举证。一般会汁的及时性原则是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并向信息使用人及时提供信息。及时性原则要求法务会计师及时调查、验证,向法庭、当事人或其人提出专家性意见。

(四)法务会计要素法务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离不开会计资料。因此,法务会计的要素是以会计资料为载体的信息流或会计数据集,这些数据集包含法律需要的、能够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信息,也包括欺诈信息(如财务信息)。会计人员在会计规范的指导与约束下,对经济业务数据按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最终形成以会计报表为载体的会计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控制与监督的需要,这便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法律中所涉及的会计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对这些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判断解决的,因此,财务信息是法务会计中最重要的要素。财务证据是指能够用来或可能用来证明经济欺诈的财务资料,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相关的分析分析性资料与图表等。由于法务会计的目的是解决法律规则适用中需用的专业问题,而财务证据又是查明经济欺诈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欺诈舞弊调查的必要条件,因此关注证据就是法务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篇10

,电话销售是借助网络、传真、短信、邮寄递送等辅助方式,通过专用电话营销号码,以公司名义与客户直接联系,并运用公司自动化信息管理技术和专业化运行平台,完成公司产品的推介、咨询、报价、以及产品成交条件确认等主要营销过程的业务。小编搜集的《电话销售个人工作计划》。

电话销售个人工作计划时间过得好快,我加入电话营销行业已有近两个月的时间,总的来说,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工作有了显著的进步。虽然跟自己的目标和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但前景是好的,心态是正的,信心是饱满的!当然问题也是突出的:

1.技能不过硬,话术还有问题。

发现在跟客户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心急的时候会有点口吃。

2.工作状态不稳定,比如前两天状态不错的时候跟客户聊得非常好,包括打新单时接通率都会高些。

但礼拜三时状态就很差,拿起电话不知道说些什么。脑子一片浆糊。

3.销售意识不强,往往是聊了很长时间的客户都不清楚我到底是要跟他推销什么。

只是从我这里听消息。

4.过分在乎成败,急躁,把握不好分寸,常常在不恰当的时候推销产品或者啰嗦过多,让客户有所反感。

5.自我要求不强,平时业余时间没有充分利用来学习提高自己,总体能力素质不够强。

对于这些问题,以下是我做出的下个月电话销售工作计划:

在年度销售工作计划里我主要将客户信息划分为四大类:

1.对于老客户,和固定客户,要经常保持联系,稳定与客户关系。

2.现在正在尝试各种工作方法,试图找出一种适合自己,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式。

3.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状态,尽量保持状态稳定,保持良好的状态。

4加强销售意识,加强目的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和客户交流,戒急戒躁,从容面对挑战。

5.要有好业绩就得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采取多样化形式,把学业务与交流技能向结合。

6.和公司其他员工要有良好的沟通,有团队意识,多交流,多探讨,才能不断增长业务技能。

7.自己多总结工作,看看有哪些工作上的失误,及时改正。

电话销售的个人工作计划1.心态转变。

以前的生活养尊处忧,无需我们担忧某些问题三点一线的生活,进度跟得上就可以,而在现在的工作当中就不然,工作中,我们要考虑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怎样处理与上级领导、同事的关系,还有在工作当中的不尽人意等事情,这些都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及时的转变心态会让我们工作更加顺利。

2.计划做事。

有了明确的计划,目标才清晰,以至于在工作中不会茫然。

3.处处留心皆学问,注重细节。

4.了解到非标自动化设备市场前景很广阔,尤其是机器人在今后的加工行业中逐渐取代人工的繁琐。

5.熟悉了我们公司目前所在的客户资源及其客户所定制的自动化设备。

6.清楚的了解到我们公司目前装备的设备主要用于汽车行业,空调压缩机行业,家电行业以及其它行业。

7.认识到了公司在做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设备各零部件所起的作用,型号和大小。

以上是我对实习期间的工作总结__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对销售工作的认识

1.市场分析,根据市场容量和个人能力,客观、科学的制定出销售任务。

暂订年任务:销售额300万元。

2.适时作出工作计划,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

并定期与业务相关人员交流沟通,确保各专业负责人及时跟进。

3.目标市场定位,区分大客户与一般客户,分别对待,加强对大客户的沟通与合作,用相同的时间赢取的市场份额。

4.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为客户带来实用的资讯,更好为客户服务。

可以和同行分享行业人脉和项目信息,达到多赢。

5.先友后单,与客户发展良好的友谊,处处为客户着想,把客户当成自己的好朋友,达到思想和情感上的交融。

6.对客户不能有隐瞒和欺骗,答应客户的承诺要及时兑现,讲诚信不仅是经商之本,也是为人之本。

7.努力保持和谐的同事关系,善待同事,确保各部门在项目实施中各项职能的顺利执行。

二、销售工作具体量化任务

1.制定出月计划和周计划、及每日的工作量。

每天至少打30个电话,每周至少拜访10位客户,促使潜在客户从量变到质变。上午重点电话回访和预约客户,下午时间长可安排拜访客户。

2.见客户之前要多了解客户的主营业务和潜在需求,先了解决策人的个人爱好,准备一些有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并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做好每天的工作记录,以备遗忘重要事项,并标注重要未办理事项。

4填写项目跟踪表,根据项目进度:前期设计、备货执行、验收等跟进,并完成各阶段工作。

5.投标过程中,提前两天整理好相应的商务文件,快递或送到客户手上,以防止有任何遗漏和错误。

6.投标结束,及时回访客户,询问投标结果。

中标后主动要求深化设计,帮客户承担全部或部份设计工作。

7.争取早日与客户签订合同,并收取预付款,提前安排交货,以最快的时间响应客户的需求,争取早日回款。

8.货到现场,请技术部安排调试人员到现场调试,,验收。

9.提前准备验收文档,验收完成后及时收款,保证良好的资金周转率。

三、销售与生活兼顾,快乐地工作

1.客户、同行间虽然存在竞争,可也需要与同行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2.对于老客户。

经常保持联系,在时间和条件允许时,送一些小礼物或宴请客户,当然宴请不是目的,重在沟通,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更好的交流。

3.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参加一些,学习营销和管理知识,不断尝试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网查本行业的最新资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以上是我__年工作总结及__年的销售工作计划,工作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会向领导请示,向同事探讨,共同努力克服,争取为公司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话销售个人工作计划范文新的一年是一个充满挑战、机遇与压力开始的一年,也是我非常重要的一年。出来工作已过4个年头,家庭、生活和工作压力驱使我要努力工作和认真学习。在此,我订立了本年度工作计划,以便使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有更大的进步和成绩。

一、制订学习计划。学习,对于业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业务人员与时俱进的步伐和业务方面的生命力。我会适时的根据需要调整我的学习方向来补充新的能量。专业知识、综合能力、都是我要掌握的内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这方面还希望业务经理给与我支持。

二、增强责任感、增强服务意识、增强团队意识。积极主动地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到实处。我将尽我的能力减轻领导的压力。

三、熟悉公司新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开展工作。公司在不断改革,订立了新的规定,特别在诉讼业务方面安排了专业法律事务人员协助。作为公司一名老业务人员,必须以身作责,在遵守公司规定的同时全力开展业务工作。

1、第四季度就是年底了,这个时候要全力维护老客户交办的业务情况。

首先,要逐步了解老客户中有潜力开发的客户资源,找出有漏洞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做可行性建议,力争为客户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做到面,费用每月至少达1万元以上。

2、在第一季度,以诉讼业务开拓为主。

针对现有的老客户资源做诉讼业务开发,把可能有诉讼需求的客户全部开发一遍,有意向合作的客户安排法律事务专员见面洽谈。期间,至少促成两件诉讼业务,费用达8万元以上(每件4万元)。做诉讼业务开发的同时,不能丢掉该等客户交办的各类业务,与该等客户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报告该等客户交办业务的进展情况。

3、在第二季度的时候,以商标、专利业务为主。

通过到专业市场、参加专业展销会、上网、电话、陌生人拜访等多种业务开发方式开发客户,加紧联络老客户感情,组成一个循环有业务作的客户群体。以至于达到4.8万元以上费(每月不低于1.2万元费)。在大力开拓市场的同时,不能丢掉该等客户交办的各类业务,与该等客户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报告该等客户交办业务的进展情况。

4、第三季度的“十一”“中秋”双节,给后半年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