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篇1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分析探讨

一、幼小衔接导向及其对于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学前教育是向小学阶段学习过渡的一个前置阶段,它通过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启蒙和启发,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集体生活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要参考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进行相关教育环节、教育内容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计。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它着眼于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要求,提前在幼儿阶段学前教育中给予适当涉及并对儿童的心理和智慧进行塑造和启迪。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导向对于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贡献率为37.5%,大大超过了其他方面的影响程度,同时该调查报告也显示,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中的要素与其学前阶段的幼小衔接导向的培养效果呈现出0.45的相关系数和强度,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导向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目前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导向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入以及在学前教育中每年平均5%的递增投入幅度,目前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在幼小衔接导向上体现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适应指标和学习生活等基本素质指标2009年较1998年相比平均每年上升了7.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贡献率同期也实现了每年5.7个百分点的增加。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在幼小衔接导向上学前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育中的班级课堂时间设置与小学教育阶段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难以适应常规班级时间的设置,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厌学的情形。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实践证明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其次,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常规要求与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特点及常规要求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造成了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教育的困难境地。

三、基于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幼儿衔接导向的学前教育及其基本内涵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中基于幼小衔接导向中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幼小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同时借鉴国外幼小教育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幼儿教育中课堂班级时间设置要与小学阶段的课堂班级标准相近或一致,以此培养学生的课堂班级时间观念和思维。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是多静少动,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第二,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规律和常规要求,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前置,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的质量要求和培养规格以相对较宽的要求进行提前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幼儿教育中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第三,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和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识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以适合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第四,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在学前教育中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辅之以拼音教学对学生的认字、写字及读字能力进行培养。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后继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它是为儿童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准备阶段,对于儿童心理和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幼小衔接的导向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在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和配套问题上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从学前教育课堂时间参照小学阶段进行设置、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向小学看齐、教会儿童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以及培养其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目前这几个方面是学前教育中基于幼小衔接导向中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导向问题的顺利解决和改观。

参考文献:

[1]周蔓雪.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新认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S1)

篇2

普及学前教育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在推行学前教育的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文章首先探讨了当前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然后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措施,以利于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问题;对策

学前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第一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国家正式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个人以及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贫困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显得更为复杂多样。要促进教育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解决好贫困地区农村的学前教育问题也是关键之一。

一、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前班教育重视不够,给儿童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农村多数学校的校长和教师要么由于客观办学条件限制,要么因个人思想认识的局限,要求学前班孩子“只要在学校跟着适应一下校园学习气氛,完成一年时间的过渡就足够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目标”为孩子日后的学习成长设下障碍。从表面上看,儿童的这一年时间在学校完成了学习目标,但事实上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在合适的时间科学有效的启蒙儿童,这一年时间的贻误将会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被无限地放大,对儿童后期智力发育和学习发展都将造成长期影响。

(二)幼儿园数量少,且教育基础设施落后。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后,通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现在各乡镇中心基本都建立了公办幼儿园,但是乡镇中心以外的行政村仍然无力建成规范的幼儿园,那些偏僻农村的幼儿依旧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另外,现已建成的幼儿园中大部分缺少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器材,部分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不规范的现象。有些地方只是对以前的小学校舍稍加改造便开学办园,儿童做游戏的各种配套设施几乎空白。

(三)缺乏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很难加强。优化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历来就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大难题。虽然近两年地方教育部门初步实施了农村学前教师的补充措施,但由于受地方财政及事业编制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幼儿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的比例总体上仍然远远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现有的幼儿园里,幼儿教师多数是由农村小学分流出来的教师担任。这些教师要么缺乏幼儿教育所需要的如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要么对幼儿教育特殊性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偏差和滞后。

(四)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这给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障碍,在发展初步阶段的农村地区就显得尤为突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主体不明确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最主要的宏观因素。管理本身和由此带来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公办与私办幼儿园同时存在且管理混乱;办学主体无章可依,教学没有规范标准;督导制度空白,缺少政府部门监管,等等。

二、解决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提高相关人群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转变思想才能事半功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首先要提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认识水平。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重点普及学前教育。随之,幼儿园逐步在农村出现。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也开始走进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但是,在贫困地区,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期教育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更没有准确理解学前教育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及有关教育工作者要运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尽一切力量提高相关人群、特别是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支持,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学前教育全面均衡普及是当前地方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只有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全面发展。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唯有补齐贫困农村学前教育这块”短板”才能使教育更公平。那么,改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落后的现实即是问题的关键。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换言之,必须加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必须大力加强公办园舍标准化建设,必须使教育财政投入重心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

(三)加快完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保障学前教育地位、提升教育质量。从国家层面制定基本法规,将会更好地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尽快制定《学前教育法》是社会的呼声,更是解决学前教育目前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之需要。只有完善可依的法规体系才能切实解决好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重要原则性问题:学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发展方针;教育教学的国家标准及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办学主体及财政投入机制;管理体制与机构;教师编制标准及合法权益保障;督导评估方法与责任主体等等。

(四)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科学化建设,有效落实主体责任。农村学前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包括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也在探索和初步建立中。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实践中必须解决好这些方面的问题:明确省、县、乡镇三级政府的职责和权力;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构建有效的学前教育督导制度;改革创新学前教育行政管理方式等等。尽快完善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各项行动举措的有效落实。建全的行政管理制度与高效的管理活动,是扭转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局面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韩爱晶.浅析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甘肃省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为例[J].长江丛刊,2015,(34).

篇3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公平性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291-02

一、问题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中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其历来都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议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保护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学前教育公平化逐渐成为各国、各地区制定学前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宁夏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经济发展方式、社会管理方式、人民生活方式的加快转变,给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任务和新挑战。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区教育事业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良好教育的需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与投入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艰巨。

二、一个典型的案例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是石嘴山市城市核心区。近几年,随着区划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武口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到2011年已有26.2万人,其中3—6岁学龄前幼儿6915人。而大武口地区只有两所政府办幼儿园(石嘴山市幼儿园和大武口区幼儿园),这两所幼儿园都是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有着优质的教育资源,随着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渴望,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学前教育属非义务教育,不受户籍、住地的要求,家长都希望为孩子选择优质的幼儿园,因此,大武口区幼儿园和石嘴山市幼儿园就是首选,但这两所幼儿园最多只能容纳1500名幼儿。每年开学招生时家长排着长队,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到这两所公办幼儿园。但就是这样,有些家长托关系、走后门,最后总有很多幼儿入不进来。好不容易让孩子挤进园了,却不想班额太大,每班近60个孩子。

三、对此案例的具体分析

1、石嘴山市学前教育公平现状

(1)石嘴山市学前教育公平所取得的成绩。石嘴山市处于宁夏北部,是宁夏第二大城市,东跨黄河,西依贺兰山,东、北、西三面与内蒙古毗邻,南与银川市接壤,下辖大武口区、惠农区、平罗县,土地面积5310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城镇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9%。

近年来,石嘴山市委、市政府在学前教育公平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首先,我市学前教育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幼儿园(学前班)数量不断增加,基本保证了幼儿教育机会公平。截止2011年9月,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79所,其中政府办园7所,企业办园6所,民办园66所,另有附设学前班的农村小学54所。全市0—6岁婴幼儿共有31057人,其中3—6岁适龄幼儿18710人,在园幼儿16112人,毛入园率为86.11%。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为72.42%,高出宁夏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班)率20个百分点,学前两年入园率为82.31%,学前一年入园率为98.64%。公办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学前班幼儿5655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35.1%;企业幼儿园幼儿902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6%;民办幼儿园幼儿9555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9.3%。全市133所学前教育机构,总园舍建筑面积为207526平方米,生均11.15平方米。社会力量办园(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

其次,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全市79所各类幼儿园中,按照类别划分,有自治区级示范幼儿园5所,一类幼儿园14所,二类幼儿园13所,三类幼儿园12所。1057名教职工中,314名是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从职称结构上看,小教高级及以上职称179人,占16.93%,小教一级职称167人,占15.8%,基本保障了幼儿教育过程公平,同时也反映出幼儿享受幼教资源的公平程度在不断提高。

(2)石嘴山市学前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城乡差距大。一是城乡幼儿入园机会不均等。到目前为止,我市各类幼儿园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别大,农村入园率低于城市近30个百分点,已经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二是幼儿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同。随着石嘴山市区划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学龄前儿童数量猛增,城区公办幼儿园占有了优质的教育软硬件,如设施、条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因此,在这里生活学习的幼儿是处在前沿起跑线上。而目前我市20个乡镇只有4个乡镇有中心幼儿园,大部分农村学前教育依托小学附设学前班进行,一班一师,且多为小学教学能力较弱,年龄偏大的老教师,小学化倾向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学前教育规律,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得城乡幼儿在起跑线上的差距很大。

园际间的差距很大。园际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的差距和幼儿教育机会不均衡上。政府的财政拨款主要集中在公办园,近几年,石嘴山市政府对公办幼儿园总投入在全市教育总投入中占2%左右,而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基本靠收费和自筹,上规模上类别的园所数量较少,在改善办园条件方面投入不足。有政府投入保障的公办园吸引了大部分优良的幼教资源,所提供的教育质量定是高于其他幼儿园,所提供的教育机会也比其他幼儿园更加宝贵。稍有条件的家长都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上公办园。而其他性质的幼儿园都是自谋发展、自负盈亏,这就导致不同幼儿为了享受理应具有公益性的学前教育,却付出了不同的代价,对幼儿来讲是不公平的。

(3)非政府力量办园问题。非政府办园的问题主要出在民办园上。目前,我市有民办幼儿园66所,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3.5%,在园幼儿9555人,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9.3%。政府对他们的政策引导和规范不如对公办园那样细致、全面,在管理上也较为薄弱、松懈甚至有些混乱,建管脱节。缺乏有关民办幼儿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质量监控机制。一些民办幼儿园受经济利益驱动,降低成本,增加盈利,扩大班额,园所设施投入不足,条件差,卫生保健工作水平较低,园所管理很不规范。受经费的制约,绝大部分的民办幼儿园没有聘用保健医生、保安及安装安保设施,卫生保健和校园安全缺乏保障。还有,由于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主要是由幼儿园收费解决,所以造成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目前,我市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平均月工资在830元左右。

2、石嘴山市学前教育公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幼儿教育公平的最大瓶颈。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这几年,几乎所有论及教育投入的文章都提到我国教育投入总量不足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教育经费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但实际的情况并不乐观。我国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近10年间一直维持在1.24%—1.44%之间。2010年,石嘴山市学前教育总投入为1157.1万元,占全市教育总投入52667万元的2.197%;其中用于发放教师工资1056.9万元,占经费投入总数的91.34%。二是社会和家庭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效益具有隐蔽性、迟滞性和非抵押性特征。不重视学前教育的最明显特点就是不对其投资。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等人曾分析认为:“一般说来,投资教育,一届政府在任期内不会直接得益,因此,尽管强调教育如何重要,但一碰到实际问题,经济建设中那种长期存在的重物质资源的投入,轻人力资源开发的倾向就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学前教育收益的隐蔽性和迟滞性使得各级各届政府难以从根本上真正重视学前教育。对家长而言,幼儿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投资热情普遍小于对孩子其他人生阶段的投资。有调查显示,在城市里,很少有幼儿家长超出自己的经济实力送孩子上高质高价的幼儿教育机构,但很多家长却千方百计让孩子进重点中学。而那些贫困的幼儿家长宁可送孩子上低质低价的幼儿教育机构或让孩子留在家里。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是否受教育,以及受何种程度的教育,是根据他们对所花费的教育成本与最终获得的教育收益之间的权衡作出的决策。对投资者而言,学前教育的非抵押性、公益性和福利性使得市场资本在投资时会更加慎重。

(2)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依据缺乏细分性。学前教育的种类和层次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讲学前教育公平。然而,目前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及理论研究更多地关注的是学前教育的公共性,缺乏对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划分,这样就会导致学前教育政策为适应各种层次、性质、质量的学前教育的共同需要,在制定时措辞的选用较为模糊,执行时又会不同程度地向现实妥协,不能充分发挥教育政策对学前教育公平的导向作用。这种用同样的政策对待不同水平、不同需要的学前教育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3)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都有全国性的法律,只有学前教育至今还没有一种全国性的法律文件能明确界定、规范和约束学前教育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近十几年来,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这些文件并不能刚性规定学前教育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幼儿家长、社区等间的关系。

四、解决石嘴山市学前教育公平性缺失的措施和对策建议

1、强化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

《纲要》提出“明确政府职责”,这是改革当前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学前教育普及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公平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并承担发展学前教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确保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基本前提。把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作为普及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抓手,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在城镇幼儿园建设上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对我市尚未建设中心幼儿园的16个乡镇,达到每个乡镇能够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

二是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市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设立园长、教师、保育员培训经费,选派优秀园长、教师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邀请区内外学前教育专家到我市讲学,对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还要充分利用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做强做大幼儿教师专业,强化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幼教办学水平,为全市学前教育输送数量多、质量合格的幼师人才。

三是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机构监管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工作,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合作,切实履行好职责;其次是对民办幼儿园给予创业政策支持,鼓励办出上规模、上类别的幼儿园。再次是要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篇4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

篇5

摘 要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学前教育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与效益、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城乡居民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广大人民期盼着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学前教育。

关键词 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 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发展学前教育成为国家重视、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也是教育理论研究的热点。学前教育是奠基性事业,具有极高的个人和社会发展价值。对于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途经研究,对于完善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1中国古代的学前教育

1.1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在原始社会,对儿童的教育是由整个原始人群或氏族部落共同承担。对儿童实施公育成为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其教育内容均与儿童今后将要参加的集团内共同的生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主要内容为:(1)生活和劳动教育;(2)思想教育;(3)审美意识教育;(4)军事体育教育。

原始社会后期,大约在五帝时期,我国原始社会进入了部落联盟和军事民主制阶段,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历史即将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是便产生了名为“庠”的教育机构。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庠”还只能说是学校的雏型,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1.2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公元前21世纪,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私有财产便开始形成,原始社会逐渐解体,慢慢向奴隶社会过渡。在社会发展的这一历史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机构的建立,文字的出现,学校开始产生。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与此相对应的学前教育也开始出现。

1.3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春秋末年中国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由于奴隶制度的崩溃,新兴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以及士阶层的壮大,私学的大兴,扩大了教育对象,使得更多的人掌握了原来为贵族所垄断的文化与道德等方面的知识,为更多的家庭实施学前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儿童的学前教育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子女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也是我国古代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场所。

2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政府责任缺位,学前教育立法不完善,忽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依存,两者应当相适应。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使学前教育健康长久发展。学前教育涉及公众、社会、政府,这之间的联系,需要多方共同维护,当然政府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当前政府责任缺位,学前教育立法不完善,忽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学前教育情况一直不容乐观,政府投入有限,而社会需求强大,这就使得在学前教育领域大量引入民营资本。各类名目的私立幼儿园一时间占据学前教育的大壁江山,而与此同时有些公立幼儿园也在瞬间转化成私立幼儿园、贵族幼儿园。我国目前出现的学前教育入学率低,收费高的现状,与学前教育大量引入民营资本关系密切。学前教育“民营化”从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教育的公益性,侵犯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使公众的公益性缺失了保障。

2.2学前教育市场化倾向严重

学前教育由于历史欠账,确实存在资金方面的问题,实现学前教育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对其发展是有利的。在新形势下,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应当双管齐下,才能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有些政府忽视了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财政责任和管理责任,任学前教育机构自行发展,导致了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倾向严重。教育应当保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学前教育的市场化损坏了教育的公平性。有些政府视学前教育机构为包袱,在单位转制过程中,对学前教育机构拍卖和转卖,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学前教育市场化导致了幼儿园的乱收费现象严重,使得广大家庭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甚至迫于经济压力而放弃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2.3违背学前儿童的成长规律,过度开发儿童潜能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但是,当前幼儿园教育者受错误幼儿教育观念的影响,只是单纯的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下大力气教孩子背诗、算数、识字、学外语,导致孩子负担过重,失去了童年应有的乐趣,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在这样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变成高智商、低情商、性格孤僻、难于融入社会的高分低能人。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过度开发孩子的潜力,违背儿童的成长规律,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一生的学习。

3结语

学前教育不仅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整个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加大力气发展学前教育,为广大幼儿提供基本均等的学前教育机会,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民众素质水平,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实现社会公平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玉衡.范喜庆主编.学前教育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

一、引言

舞蹈,是表演艺术的一种,是以舞蹈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语言与手段,实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等的艺术形式。舞蹈的魅力在于通过肢体动作的传达能够实现无法用言语、文字、声音等介质表达的精神实质与情感格调,以及一些深刻而鲜明的性格和思想;透过一个个被人感知的舞蹈形象,表达舞者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达到一定的审美效果与艺术追求。因此,在长久的发展过程当中,舞蹈被人们当作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逐渐形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舞蹈课程也逐渐变为人们所热爱的艺术课程之一。

二、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理念落后

舞蹈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地相对紧密的学科,无论是教师的舞蹈教学,还是学生的舞蹈学习,都应当将两者紧密结合。与此同时,舞蹈还是一门“不拘一格”的学科,舞蹈也是一种语言,是舞者想要抒发自身的某种情感和理念。然而,就我国以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舞蹈课程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教育的起点与核心,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舞蹈课程教学与互动当中,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授学前教育舞蹈知识及相应技能。但在这一理念下,舞蹈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导向,并未就学生的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差异进行指导与教学,往往会出现学生对照教师所传授的舞蹈内容机械学习,只求模仿而无创新。长此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即成为生产具备相同舞蹈动作的流水线,舞蹈也变为由不同动作拼接、整合而成的集合,舞蹈真正的意义与美感逐渐丧失。究其原因,即可发现是舞蹈课程教学理念的滞后,理念影响行为,固守传统的教学理念必将在时代的发展中被淘汰。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课时安排不合理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所有课程而言,舞蹈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同样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舞蹈课程的开展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日后投入学前教育工作中掌握相应舞蹈技巧,能够承担相应的舞蹈教学任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的传授是将舞蹈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教与学生,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方法与技巧指导学生的舞蹈学习,但不得不说的是,舞蹈水平地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是学生进行的大量的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与实践中体验与感悟,探索自身对舞蹈的理解,随着日积月累的过程逐渐形成自身的舞蹈素养与舞蹈风格,为自身舞蹈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方面应当做到充足,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与感悟,进而做到舞蹈创新。然而,就我国当前的舞蹈课程课时安排而言,舞蹈课程课时安排的合理性不容乐观。通常来说,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大约在每周两个课时,以学期为周期,也仅仅只有34个课时而已。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的时间需要进行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要学生进行自我练习与感悟,显然,这样的课时安排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技能练习的,舞蹈创新则更是无从谈起。长此以往,学生在舞蹈课程中所学的知识与技巧有限,练习时间欠缺,最终导致学生的舞蹈技能与素养水平达不到教学预期,影响其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地开展。

(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及配置不合理

就专业而言,舞蹈课程是一门专业且系统的学科,因此舞蹈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有着一定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来看,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舞蹈课程,其初衷并不在于将该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舞者,而是根据学前教育这一职业需要,以舞蹈为教学的工具与技能,辅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其投入工作后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因此,在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开设的原因后,应当就其特殊性展开相应的舞蹈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所开展的教学内容而言,其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三。其一,舞蹈课程系统教材的欠缺。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仍旧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之一,所选教材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舞蹈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创新。教材同时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中直接的理论依据。因此教材地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多数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学前教育的教材选择方面十分头痛,这是由于市面上可选择的教材较少,在有限的选择中的教材在实际教学与应用中也较为欠缺,这就导致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选择放弃教材,按照舞蹈教师的教学规划进行。但这一情况下往往导致学生在舞蹈的基础知识与系统性上存在欠缺。其二,在教学内容的分配比例上目前存在不合理之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不应当片面地追求专业舞蹈或是幼儿舞蹈,而是应当将两者科学分配,适应学前教育职业需求。其三,舞蹈教室的专业技能与素养水平及教学目标的差异导致舞蹈教学内容的开展存在桎梏。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自身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教学过程,而教学内容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技能与素养方面过硬,往往会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教学效果的实现无法达到预期;还有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水平有所欠缺,对教学内容不熟悉或教学质量不高,往往会出现教学方案设置混乱,教学内容存在欠缺等问题。但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情况,都会对学前教育舞蹈课程教学内容造成不利影响。

(四)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结构框架,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运用一定的方式或方法,结合本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共同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模式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及教学过程中的各部分要素,将教学过程系统化。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而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分为与效果。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舞蹈教学的多样化无法展现,造成课堂教学僵化、枯燥的问题,进而对舞蹈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课堂教学多以“讲授式”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与示范为主,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与相关技能。但随着社会地发展,学前教育的职业需求不断增加,相应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显现出了显著的滞后性与缺陷,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限制学生在舞蹈发展与学前教育专业的结合与综合能力的提高,在个人风格与个性化发展方面更是设置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创新性的对策

(一)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的原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舞蹈教学理念已经显现出较大的弊端,教学理念亟待改革,以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想要改变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现状必须首先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传统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课堂几乎是以机械模仿为全部的内容,不仅在教学效果方面大打折扣,还将舞蹈学习引向了模仿与拼凑的方向,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被极大地压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学生的舞蹈学习止步于前人。因此,对这一弊端,应当从理念上进行改革,而改革的核心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新的理念下,舞蹈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为核心,而是以学生为导向,跳脱机械模仿与刻板重复的桎梏,带领学生深层次地领悟舞蹈的意义,将舞蹈教学从理论与肢体教学转向精神与审美的教学,将舞蹈的表达根植于内心,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方面地刺激学生在舞蹈上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幼儿舞蹈方面的专业技能。

(二)重新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

由上文可知,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之于舞蹈课程的教学需求而言存在较大缺失,在这样的课时安排下,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无法达到,舞蹈课程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校方应当就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加油重新设计。具体来说,首先,校方应当首先对舞蹈课程所需设施和场地进行适当地增设,例如,舞蹈教室等。这些设施与场地既可以用于日常教学,也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课余开放,尽可能地增加其潜在“课时”。其次,课时安排可增加相应地灵活性。目前,课时的安排主要以班级或专业为单位安排相应的课堂教学,在重新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课时安排进行相应地专业交互,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的舞蹈课程的碰撞。这一调整一方面可以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课时时间,另一方面,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穿插过程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进行舞蹈交流,有利于舞蹈方面地促进与提高。

(三)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规划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时应当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与舞蹈课程教学两大角度与方向共同进行,过度强调某一方面势必造成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内容规划的不合理性。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通常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模仿相统一的教学内容。但这一教学内容的架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结合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创新性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并使用合适的教材。学前教育专业属于教育类专业,且主要是面向儿童的教育。因此,在教材选择时需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目前,我国还未指定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材,因此,在具体选择教材时应当就专业舞蹈与儿童舞蹈两方面分别选择。在专业舞蹈方面,舞蹈的基础性知识、民族舞蹈等影响较大的、普及较广的舞蹈均应有一定层次的教材支撑;在儿童舞蹈方面,应当侧重实践性,即能够在学前教育实际工作中应用的舞蹈指导教材。2.应当就目前的一些教学内容加以增删。在以往的舞蹈教学内容当中,不乏一些冗余、过时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占据教学时间,浪费教学资源,同时在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变化中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当予以删减。教学内容地更改应当注重与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等因素的考量,在内容专业性、难度等方面应当适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就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特性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此外,还应当丰富一些教学内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丰富舞蹈教学实践内容。舞蹈教学最终还是需要个体去亲身体验,而非仅仅依赖教师讲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这一教育主题,将舞蹈的思想、美感、精神教育融入其中,不过分强调肢体模仿,旨在引导学生在精神领域对舞蹈加深理解追求。

(四)创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规划是基础,是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学生兴趣激发的前提条件,但仅仅认为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即可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是有所欠缺的。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而言,实际上,教师可开展的教学模式的选择是相对比较灵活的,这就需要教师就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因素综合考虑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首先,充分利用趣味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长期以来,趣味教学是我国广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均孜孜以求的目标,它在不同学科具有普适性,利用趣味教学,能够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趣味教学可采取的方法有许多种,但无论哪种方法,其核心都在于兴趣与学习过程的结合,将知识融于兴趣。就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而言,兴趣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兴趣的指引下不断探索。其次,构件适当的教学环境,辅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前教育也应在这一大趋势下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创新。文章围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展开探讨,以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与目前工作的开展为依据,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基于此,旨在为我国未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与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曾小梅.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新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6(01):128.

[2]吴韵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探析[J].戏剧之家,2015(08):166.

[3]陈岩,郭晓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舞蹈教学能力的探究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5(05):245-246.

[4]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篇7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 践取向教育理念中,明确提出要“引导未来教师发现和解决实 际问题”,即要有研究意识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幼儿园教 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能力中的“反思与发展”维度中,明确 提出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 反思,改进保教工作能力,以及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 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能力。这意味着对未来幼儿园教师的 研究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作为一名 幼儿园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专业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的 最终结果的综合体现,也是教师教育学校实施《教师教育课程 标准(试行)》中“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这一课程目标 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基本途径。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 文存在问题,提出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节改革建议,对实现 学校培养“具有_定研究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 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论 文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学生主 观思想而言,每个人都想有_篇属于自己的高质量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的抄袭现象反映出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困难重 重,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如,学生普遍认为在毕业论文写作中 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题困难”和“写作能力差”两方面。 上述现象,除了学生自身平时专业敏感性较差,缺乏从教育现 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缺少参与科研活动、获得科 学地研究幼儿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平时缺少写作练习的机会, 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原因之外,学校在毕业论文管理及教学环 节存在的体制问题也不可忽视。

 

根据我校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 业论文指导工作问卷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不怡当。根据问卷显示,50.0%的学生认为 我校目前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不怡当。目前我校毕业论文时间 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从选题到提交最后定稿时间只有5个月 (因为下学期学生要到幼儿园实习),时间非常仓促,其中有1 个多月是在暑假期间,根据学生反映,这个时间学生在家查阅资料非常不便,影响了论文写作质量。第二,指导老师分配不 合理。根据问卷显示,65.0%的学生认为由学校调配给自己的 论文辅导老师专业与自己选题专业方向不_致。目前,我校对 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分配原则是,在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 教师专业对口的基础上,按毕业生总人数平均分配给全校具 有毕业论文指导能力的老师。但由于90.0%以上的学生选题方 向基本都集中在本专业的某一个点上,我校教育专业教师数 量有限,于是就存在很多学生选题方向与指导教师专业方向 不一致的现象,这也极大影响了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水平。 第三,平时教学缺乏对学生科研意识的培养及写作能力的锻 炼。45.7%的学生认为自己毕业论文质量差,主要原因是自己 的资料搜集能力差,写作能力不强。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书面作业一般都是照教材抄写答 案,缺乏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类似论文写作这样的作业几 乎没有。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管理体制及教学环节改革的策略

 

首先,加大毕业论文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加强毕业论 文的全程管理,规范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学校各级领导应充分 认识到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纳 入课程管理体系中,进行宏观部署,统一安排。建议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工作由教务科专人毕业论文工作负责,这样便于从 上课程安排、指导教师的协调、学生见实习的安排、论文写作 时间的调整等各方面整体协调;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 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实施全程管理:从最初的对学生毕业论文 工作及指导教师的动员及培训到过程的监管再到论文结果评审和反馈。此外,学校应制定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规范和实施 细则。诸如,《毕业论文管理细则》、《毕业论文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撰写规范》、《毕业论文辅导奖惩办法》等管理规定。 第二,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指导水平高低,指导教师的专业知 识结构和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指导 教师的专业知识面的宽和窄、深与浅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评审所能达到的 水平⑴。第三,合理安排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改善学校教学环 境。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应尽早提前,将论文写作时间放 长、论文提交时间灵活放宽,避免毕业论文写作在时间与见实 习及学生毕业找工作等方面的冲突,比如可以在大二下期就 布置毕业论文任务,让学生在思想意识中早做准备,在见实习 中注意积累相关素材。

 

其次,教学环节的改革。第一,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 教学实践中 ,注重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将毕业论文各环节 延伸到曰常专业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曰常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积累所学所思所想,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各科教师必须树立“全实践”理念。 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论文环节渗透到各科教 育教学实践中,即各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统筹知识、技 能、能力的教学与实践,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技能应用与 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见习、实习机会,让学生获得 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最基础的 素材。同时,专业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其在幼儿园见、实 习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实际教育问题进行合理分解,将其 与多个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融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从低年级开始,各专业 课程的任课教师向学生介绍其所授课程的实际应用前景, 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特点,并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专 长培养并确定对某个研究领域的兴趣,在老师指导下对自 身后继的学习做出合理规划和统筹安排⑴。这样就可以避 免学生在最后毕业论文选题上出现大面积雷同的现象。此 外,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如,每一门专 业课在每_学期要求学生至少写_篇文章,如读书体会、学 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通过多次写作练习,达到提 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增加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结合专 业特点讲授“论文写作”知识[2]。第二,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 活动机会,丰富其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在加强教育 科研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各种类型的科研活动, 获得科学的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强化学生科研 意识,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如,应尽早开设“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对于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建议在学生学习了 “儿童发展与学习”及“幼儿教育基础”模块课程后就可以开设该课程,以尽早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教育实践的体验。学生 在学习了科研方法、掌握了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后,有利于 其早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其专业敏感性。此外,学校应鼓 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特别是与幼儿园教育教学 工作结合紧密的校级课题,鼓励教师在做这些课题研究的 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或者直接带着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学 生在历经了项目研究的每个环节后,获得研究教育实践的 经历和体验。同时,为学生提供呈现研究成果的机会和平 台。例如,充分利用学校的内部资料《河南幼教》杂志,专门 为学生开辟一个教育实践研究栏目,刊登学生在见实习中 的所见、所闻、所感及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思考。这样,既给了 学生写作锻炼的机会,又增强了其论文写作的成就感和自 信心,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杨雪萍

篇8

【关键词】私立幼儿园 幼儿教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51-0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教育观念的改变,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探讨的热点。私立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现状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关注。目前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发展陷入了一种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矛盾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私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和幼儿园名誉的提升。本文就绥化市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 绥化市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流动较大

由于绥化市私立幼儿园的规模都不大,其教师队伍面对私立幼儿园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消极心态,从而使得其队伍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现状。实际上,绥化市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出现较大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与教师的工资薪酬和对于职业的满意程度有着很大的关联。但目前私立幼儿园往往在此方面有很大的缺失,从而使得幼儿园教师队伍出现了较大的人员流动。

2.幼儿教师性别比例失调

就今年私立幼儿园的发展现状来看,绥化市北林区的男性幼儿教师缺失已经成了突出的问题。实际上,不仅私立幼儿园的男性教师很少,而且幼儿教师培养院校中的男学生也很少。因此,采取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吸引男性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对于绥化市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和谐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私立幼儿园不同于公立幼儿园,其内部的教师都没有编制,因此也就不能享受应有的政策和社会保障。而在缺乏这些政策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难真正被开发出来。与此同时,幼儿教师承担着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他们往往需要付出相对于其他教师更多的努力。因此如果私立幼儿园没有应有的政策和社会保障,那么部分幼儿教师就

不会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感情,这不利于私立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 绥化市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首先,社会文化的影响。不仅是绥化市,在中国其他区域,大部分男性都不愿意担任幼儿教师,都把自己定位为要做大事的人,并且目前社会上对于成功的认定也往往不会与幼儿教师相关。在这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使得大部分男性都不愿意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导致了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其次,工资薪酬不高。目前,幼儿教师的薪酬普遍较低,大部分教师人员出于生活等方面的考虑,都不会优先选择幼儿教师。最后,社会地位较低。社会各行各业对于私立幼儿教师的地位不认可,甚至一部分人以为私立幼儿教师只是陪幼儿一起玩的,根本没有公立幼儿园教师的能力。

2.自身原因

首先,私立幼儿园自身的问题。由于私立幼儿园本身的规模一般都不大,所以其内部的很多机制都不是很健全,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构建与发展。其次,教师自身的问题。目前很多教师具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但没有必要的教学实践,在担任幼儿教师以后需要很长的适应期。甚至还有一些教师在适应期内没有很好的规划,不能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了消极心态,最终离开了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

3.家庭原因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庭并不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对于女性教师来说,很多家庭都不支持她们投入到幼儿教育中,认为幼儿教育非常辛苦,并且还赚不了多少钱。对于男性教师来说,由于幼儿教师的薪酬不是很高,男性在家庭中很难利用教师薪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再加上周围人对于男性幼儿教师也不认可,因此很容易破坏家庭的和谐,从而使得幼儿教师中男性教师的比例正在不断减少。

三 绥化市私立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完善绥化市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机制

对于绥化市来说,不仅仅要致力于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还应该把政府关于长期教育改革以及发展规划方面的文件落实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绥化市首先应该全面地了解其管辖区域内私立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并根据当地学前教育发展的特色和特点,构建出一套符合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发展的机制,而不是死板地把相应的法律法规执行下来。此外,绥化市还应该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的落实,从而提升私立幼儿园中教师的社会地位,进而提升私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价值。

2.构建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资格评定机制

教师是教育工作开展的一线人员,同时也是教育活动高效、蓬勃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对私立幼儿园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在教师选拔方面更应严格标准,虽然要将学历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也不能过分地重视学历因素,而应该重视教师多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如当一名教师经历过较为正规的幼儿师范教育或教育幼儿的工作经验,并且在这基础上还对幼儿的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有所涉及,那么其在实际工作中就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各项生活与心理状况,从而带给幼儿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

3.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

幼儿园的教师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他们不仅要负责幼儿的教育工作,还要承担幼儿的生活照料和安全责任等。因此,没有必要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就很难真正地让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工作。整体来说,激励机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内在的激励,即在幼儿园内部进行教师授课评定活动,选出在此方面较为优异的教师。通过评优活动,能让青年教师在参与评定的同时,也了解到其他教师的授课优点,从而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外在的激励,其主要是指教师工资待遇及福利的提升。

4.吸收高学历专业人才

根据目前很多学前教育相关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在毕业以后往往不会进入普通私立幼儿园的现状,绥化市应完善关于私立幼儿园的职前教育工作。简言之,就是绥化市的私立幼儿园应和一些拥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进行密切的联系和合作,承担起在校大学生的职前教育工作。这样就能把私立幼儿园培养成一个学前教育大学生的培训基地,在这些大学生毕业以后就很有可能留在私立幼儿园中工作。

5.优化教师性别结构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引导男性教师参与到学前教育工作中去。结合目前绥化市北林区私立幼儿园的现状,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将幼儿园的男性教师数量作为幼儿园考评的标准之一。其次,综合提升幼儿园教师待遇,吸引男性教师。由于男性教师参与工作相较于女性教师要背负更大的责任,很多男性教师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以薪酬作为第一标准。因此,私立幼儿园的教师薪酬对于多数男性教师来说都不甚理想,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提升教师薪酬才能够真正吸引男性教师进入幼儿园。

随着人们对于学前教育关注和重视的进一步加深,私立幼儿园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绥化市的私立幼儿园要想蓬勃发展,那么就应优先解决其师资力量问题。在实际建设工作中,其更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队伍质量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结合绥化市私立幼儿园建设和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抓住机会构建出一套有效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教师队伍构建机制,培养出一大批具有综合教学素质的教师人员,为绥化市学前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杨达、胡玉智.川西北幼儿园教师需求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3):22~23

[2]程建荣、白中军.区域幼儿教师队伍状况调查报告――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8):15~19

[3]史丽君.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学前教育研究――以绥化市为例[J].绥化学院学报,2011(1):31~33

篇9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目前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本文将详细论述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职;学前教育;乐理视唱练耳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成为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从本质上来说,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幼儿教师,因此在乐理视唱练耳专业课上,他们要全面进行相关技能的提升训练,不断增强自身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创造力。笔者接下来将会在本文中详细论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分析其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教学策略,以促进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机制的完善,提升学生视唱练耳科目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同时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当前,我国的很多高职院校中开设了学前教育这一门专业,在这门专业的课程中有一门是乐理视唱练耳学科,对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非常重要,但往往在教学实践中没有被准确的定位,使得科目的完成情况并不是很良好。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往往把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到一门学科里进行教学,但却并没有给予这门学科更多的教学课时,所以就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在学习时仅仅只是对相关的知识点有相对笼统的掌握,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了解和学习,这与这门科目最初设置的教学目的多有不符。同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操作基础和知识理论基础都较为薄弱,理解能力与大学生相比较也相对差一些,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学习起来就会显得较为吃力。如果再加上学习的内容相对宽泛,就会使得学习的知识难度加大,很难被消化和理解。通常只会有一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在乐理视唱练耳方面得到锻炼和提升,这也就是这门学科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内容缺乏针对性所带来的问题所在。

(二)高职学生缺乏专业知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高职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训练,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较大是当前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在高职学前教育的招生阶段,所纳入的学生都几乎是没有经过音乐方面考核的学生,所以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时候,就必然会缺乏相关的专业基础,音乐功底较为薄弱,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也较大。高职院校在2010、2011、2012、2013这四届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于普通的高中,有很少一部分来自于职业技术高中,还有一小部分来自于一般的中专院校。笔者发现,在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在学习乐理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之前,是接触过声乐和其他音乐知识的,但掌握的水平也不是很高。同时,在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中,笔者还发现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学生都来自于偏远的山区或者农村,他们的教育理念往往落后于城市,因此在接受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理解起来会较为困难,对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的课程训练兴趣并不是很高,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这就给教学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压力。

(三)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乐理视唱练耳这门科目的配套教材不全面,师资力量薄弱是这门科目教学困难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书籍市场上出版的乐理视唱练耳教材大都适用于专业的高校或者是大学,而对适合于高职院校学习乐理视唱练耳的配套教材却极为少见。与此同时,专业音乐院校和大学配套教材的内容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又会加大,很多内容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材使用的不顺畅,能够进行教学教材不是难度过大就是过于简单,实用性不强,不能为高职学生在将来从事幼师工作的时候提供更好的实践依据和应用能力。目前的幼儿学前教育实践中,会有很多节奏型的乐动将会贯穿于整个幼儿教育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弹奏、唱歌方面能够随时发挥自身的作用,进行即兴唱作。但是在现有的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材中,能够进行简谱视唱练习方面的资源却极为缺乏,对儿童歌曲的选谱和选曲方面可利用的资源也不是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降低高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准确定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实践操作性准确定位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实践操作性是当前较为重要的教学发展策略之一。在当前的教学改革发展大背景下,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一定要突出其实践应用性和职业操作性,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好教学目标的定位,强化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弹、唱、演、跳等基本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好乐理视唱练耳的基本知识和音准节奏等,增强对儿童常见弹唱曲目降调和声调的练习,并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乐器进行弹奏和伴奏,把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重点放在儿童音乐的节奏和曲目弹唱的训练方面。

(二)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一步挖掘高职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习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老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着重注意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进行口、脑、手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和技能。同时,对于教师来说,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积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当的予以鼓励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心,以便更好的适用于未来对于幼儿的教学。

(三)全面强化配套教材的选择,提供充分的音乐资源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来说,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专业的特点,因此在进行教材选择的时候要着重选择适和幼儿教育的配套教材,不拘泥于国家规划的固定教材,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进行变更选择,选择最为合适的教材进行讲授。同时,在进行节奏、音准、弹奏训练的时候一定要对幼儿的歌曲方面进行简谱的视唱练习,加大训练力度,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适合幼儿的旋律或者歌曲。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到讲授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教学的模式。还可以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相关音乐资源方面的补充训练,不断的强化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视唱练耳的课程是需要被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本文系统的论述了相关乐理视唱练耳课程的问题,为更好的促进和推动高职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秦婉丽.《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教学初探[J].大众文艺,2011,(21).

[2]吴少静.“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后的冷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1,(08).

[3]董捷.在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对审美意识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1,(06).

[4]李亚培.乐理、视唱与练耳的关系———浅谈提高基本乐科的方法[J].大众文艺,2010,(24).

篇10

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的态势,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度空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享有优质幼儿教育的愿望正在得到有效落实。这一可喜现象的出现,说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本文就传统教育中父母老师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和盲目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幼儿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能给幼儿教育带来一些帮助。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师队伍十分薄弱,质量难保证。园长办园理念的偏差和教师专业素质的缺乏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幼儿园没有教材,也没有课程表,完全采用“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施教,片面而直接地向幼儿传授小学才能接受的知识,“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园长专业素质低。民办幼儿园园长对学前教学管理知之甚少,大多凭自己的经验而且兼做教师。二是教师数量少。绝大多数幼儿园的保育和保健工作都是由老师兼做,幼儿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教育工作的需要。三是教师素质低。部分幼儿教师为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没有受过职前培训。四是教师流失快。公办幼儿园中的编制外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标准、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聘任退休等问题没有统一的制度规定,各项待遇在政策上得不到落实,加上收入低,导致有的优秀教师流失到中、小学任教。

2.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意识已然根深蒂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还有不少幼儿的家长还不能够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放在一个足够重视的位置。作为成人,我们自然明白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成长,甚至成功的重要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或许是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还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或许是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情的影响,也或许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于父母人性的桎梏,中国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要求说一不二,宁肯付出自己的个性与幸福,也要求得孩子一时的欢笑,并且没有意识到这种可怕的意识与行为已然悄然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影响,并终将影响孩子强大人格的形成。另外一个方面,受传统科举考试,应试教育余毒的影响,我们中国的家长常常把自己成人对于社会的认知强加于孩子身上,试图让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在孩子的身上再现辉煌,于是他们无视幼儿年龄段的合理需求,无视孩子个性情感的培养,以自己的意念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是溺爱与一厢情愿交相辉映,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拥有不少固定知识,而缺乏一定创新精神与能力,缺乏一定个性意识与强大精神的社会畸形儿。

3.教育内容存在超前化现象。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赢在起跑线上,幼儿园也为迎合家长要求而注重幼儿的知识教育,以至在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育内容超前化的现象。而在农村更是如此,农村幼儿园依附于小学,“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教育教学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制于小学”,“小学化”现象尤其突出。幼儿教育侧重于读、说、写训练,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同小学如出一辙。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幼儿园缺乏开发儿童智力的游戏和设备,与小学教育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幼儿教育更为随意、灵活。对幼儿来说,知识的提前灌输,虽然可以让他们提前学到一些知识,却不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4.学前教育不断走向市场化。近些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市场化,社会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越来越多,在监管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一些学前教育机构目的偏于盈利,节约开支,轻视了为幼儿成长提供优越育人环境。许多个体学前教育机构办学条件差,租用一些民房或陈旧的闲置房,学习设备简陋,不具备应有的安全通道和保暖、采光、通风等,安全性和娱乐性差 ,幼儿需求均很难保证。

二、解决建议及策略

1.提升素质,夯实队伍。一要建立幼师登记管理制度。教育部门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要予以注册登记,通过健全管理,为其业务培训、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对公办园的园长及正式聘用的幼儿教师,相关部门要严格编制管理,建立考核制度。二要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教育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订科学具体的的师资培训计划,对象应囊括园长、保育人员等所有的教职工;内容要涵盖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实行就近培训、下派培训、对口培训,要把好的典型在培训中加以推介。三要健全幼师待遇保障制度。要完善和落实幼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和社会保障政策,要确保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先等方面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权利。教育部门要建立养老保险专项基金,由乡(镇)中心小学负责运作,统一管理,采取县、乡、村、个人按比例分级承担的方法,为聘用的骨干幼儿教师办养老保险。

2.以幼儿为本,促进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着眼于目前的幼儿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园所教育,一般都以家长与教师的他律为主。“不许这样”,“不能那样”的声音充斥着我们的神经,不绝于耳,没有为什么,只有绝对的服从。或许我们也明白这样做是不好的,但我们总也想不出来该怎么办,对待孩子的哭闹,我们总是显得手足无措。笔者以为,我们应当遵从幼儿的心理规律与认知特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与一举一动当中渗透一定的幼儿本位意识,促使他们从他律转为自律。譬如,日常生活中每当遇到别的孩子的无理取闹,我们就需要对孩子说,你看这位小朋友做得不够好,是得不到别人的喜欢的,他的父母也会不喜欢他的,我们以后可坚决不能如此啊。还有,对待孩子合理的需求,对于目前能力办不到的,我们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原因,让孩子从理性上明晰不能这样做的原因,对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幼儿开始,就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记习惯,让他们在日记当中明晰每天的过失,不断地改过迁善,进而对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到一定的督促与激励作用。当然,日记的形式不一定非得用文字记述,可以是睡前教育,可以是音频录制等。

3.整合资源,促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国民教育体系应将学前教育纳入统筹考虑,幼儿园布局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的惠及面。鼓励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或者合作办园的方式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市、县(市)、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保教条件;统筹安排新建小区幼儿园,推动幼儿“就近入园”。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载体,通过零租金方式委托或者将其办成公办园;着力打造示范园,对一些办园行为规范、水平较高、社会效益较好的幼儿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4.改变传统的家庭封闭式教育方式,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传统的家庭教育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很多家长将错误隐瞒,不与学校教师沟通,往往因此失去了更多的督促力。另外,传统教育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不给孩子交流的机会以及对家长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意见。新时代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情感,习惯多进行观察,密切学校老师保持联系,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教师也要配合家长的教育,提倡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可以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5.提升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一系列变革水平。学前教育以奠定素质基础作为,促进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以新儿童观和教育观为指导,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经验和游戏中自主地学习,因材施教,引导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重点发展特色幼教机构,重点开发幼儿智能优势和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