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选择方向范文

时间:2023-11-30 17:3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选择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选择方向

篇1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培养;创新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所谓的应用型人才,就是指具有知识理论较强且非常扎实的人才,一方面包含理论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不断为国家与社会作出贡献的一类人。应用型主要体现的是“实用”,实用在社会活动与理论实践中,进而使自身存在的价值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与创新要点

1、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编导具有新颖性与实践性,含有纸质、信息网络媒体宣传与策划、广告等内容,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较广泛。然而编导注重的是创新工作的基本要领,同时将采编与筹划项目相互融合。结合人才的就业角度,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凸显出可行性的优势,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加以创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结合专业角度,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意义凸显出科学性的优势,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所以国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的与社会需求相符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无法真正发挥电视编导专业的效用与价值。但是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加以创新,可以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能够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建立关联,促使学生掌握深层的广播电视知识与技能。

2、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创新要点

其一,以应用技能培养为依据。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理论基础知识的支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基于本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今后面对的是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主持、编导以及采访工作,要想高效的完成这些工作,皆需要工作人员参与实践活动,也就是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同时,实际应用技能的转变需要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实践环节不只是引导学生掌握机器使用的方式,还应尽可能的发挥人才自身的广播电视艺术,加强学生思想建设,帮助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便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其二,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在电视编导专业教学的创新期间,相关教师要以专业技能的培养为导向,努力发展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新时代下各所院校在培养广播编导专业人才时,应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党和新闻文艺推广的方针与相关政策,促使学生今后可以自主的进行制作以及主持新闻节目,逐步培养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这样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工作环境,进而发展为名副其实的电视编导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措施

1、明确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实际的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期间,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制定教学创新的目标,也就是应用型人才的培育,这一目标受到经济与传媒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具体来说,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创新的基础目标是:可以满足时代传媒业前进与发展的需求,掌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掌握政治与艺术欣赏等技巧,保证毕业学生可以更好的担任广播电视节目中策划者、制作者以及主持人,全面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能力。

2、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创新需要增加课程创新的任务

也就是将课程的具体实施划分为多个板块,主要为四个:第一个是结合本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共性特征,设计基础类课程与专业课程,基础类课程分为基础公共课与基础专业课,而专业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与其他专业都需要设计的课程,也就是电视编导专业的必修课程。第二是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专业类型的方向课程,赋予学生选择权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爱好与优势选择方向课程,且以扩展学生兴趣爱好为前提,设计本专业的选修课程。第三是明确实践课程。实践课程作为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知识转变技能的主要途径,需要将实践课程设计为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专业课程的实习教学、实践活动计划、假期实践方案以及第二课堂的教学等。第四是课程目标,将课程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划分,设计为继续学习的课程或者公务员的考核,也可以设计为毕业之后服务社会的课程目标,最终实现电视编导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优化专业教学内容

应用型作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基础,其不可以与现代教育发生冲突,需要不断优化专业教学内容,树立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例如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同时,需要开设多种专业基础课程,最好安排在学生初步接受高等教育的阶段期间,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方向。此外,学校可以对广播电视编导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设置相应的学习板块,尽力实现编导课程中教学与学习一体化,利于合理规范的开展编导教学活动。所以优化编导专业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转变。

4、整合实践编导教学体系

第一,实践编导教学需要借助导师的力量,只有导师充分发挥自身引导智能,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指明方向,便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导师往往会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思想与理论对实践意义的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基于个别引导,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对专业学习的认知。第二,需要建立实践体系,高校可以组建引导单位,通过建立相应的交流平台。在影视创造方面给予学生意见与指导,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DV、广告等活动,树立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第三,学校可以将时间编导平台进行扩展,赋予广播电视编导教学“通道”化,为学生开辟丰富的影视资源,不断整合实践编导教学体系。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媒行业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始迅速申报并正式开设编导专业,近些年来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资金设备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传统式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工作坊,即workshop,最早来自于欧洲时期。工作坊的理念来源是工厂制度,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工厂学徒的过程,学生是学徒,教授艺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师被称作形式导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的讲解,教授技术的教师称为师傅,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指导。学生实践需要场地支持,于是日常实践场所——工作坊就应运而生了,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称作“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比如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业实习等,其应用目的都是想要最大限度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往往差强人意,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做到边做边练,加之实践课程的学时设置在整体学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就业途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进入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第二种是进入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第三种是进入影视传媒公司或新媒体网络公司。实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项目训练中挖掘兴趣点,寻找未来就业方向,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和运作流程,对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部门工作有极大帮助。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创新,工作坊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践模式,应该被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三、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与其相匹配的部门,比如摄影工作坊、后期编辑工作坊、新闻工作坊、配音工作坊、微电影工作坊,等等。工作坊的目的是辅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并且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工作坊中,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按照所教授课程的特点以及自身专长选择并担任指导教师,由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大三学生担任工作坊负责人,工作坊按照自身特质进行细分,划分为小组的形式,由学生们投票选出组长,其他同学担任组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能力在不同的学年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工作坊,熟悉所从事的业务种类,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一)摄影工作坊

摄影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和各大学院的会议摄影,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影,同时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艺术写真等,组织同学参加各大摄影活动以及比赛。小组划分包括风光风景摄影组、大型活动及会议摄影组、人像摄影组,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跨组活动,负责会议摄影的同学主攻方向是新闻摄影,在今后的就业环节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等方向,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写真的同学则更多地追求艺术性的创作,今后的就业更为灵活。

(二)摄像工作坊

摄像工作坊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以及各大学院会议摄像,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像,拍摄微电影作品,承接外界婚庆、会议等各类活动。小组划分包括各大活动与晚会摄像组、微电影摄像组等。各大活动与晚会的摄像今后在择业的过程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技术的锻炼上,拍摄微电影作品的摄像组同学则更加注重视听语言的训练。

(三)新闻工作坊

新闻工作坊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校内新闻,以《通化师范学院院报》和通化校园广播电台为依托,进行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新闻在传媒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会进入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部门工作,因此,学会采访、撰写稿件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后期编辑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剪辑和包装,包括学校各大活动或者各个院系的活动照片以及视频,各个院系晚会的LED背景视频素材的提供、配合做好其他工作室各种视频的剪辑工作,可下设字幕组、音效组、特效组、包装组等不同的组别。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后期制作软件,后期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一环,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明显。

(五)网络新媒体工作坊

网络新媒体工作坊主要负责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微博与微信校园公共账号的运营,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在微博和微信上对学校进行宣传,比如学校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教务处的考试通知,学生处的活动通知,各个学院的新闻动态等进行及时的通知与宣传,对校园动态、学校趣闻等进行汇总,及时进行更新,同学们也可以在上面进行留言和求助,让学校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动态,更好地服务师生。

四、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考核制度

工作坊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改革模式,为了使其顺利地贯彻落实下去,必须有配套的制度措施。应该将其划分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施行学分考核制,并且给于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应该将平时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赋分,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考核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自我评价、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工作对象满意度调查评价结合起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上交其所有完成的作品,给出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并且随机抽取两位工作对象,邀请其做问卷调查打分表,以考察其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最后核算成学分的方式计入每位学生的毕业成绩当中,成为学生就业推荐的一个指标。

五、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成效探究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同时也能够鞭策专业课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但是目前的教学环节中往往脱离实际而只注重理论的内容,很多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反馈都是欠缺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编导从业人员基本能力与素养的考核标准,而大学作为最佳的学习阶段,大学生更应该抓住一切实践的机会,在工作坊模式下不断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项进行主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通力合作,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个实践项目的练习,反观理论学习的遗漏和偏差,查缺补漏,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二)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理清目前的就业现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正式就业之前就能感受到行业气氛,了解工作流程,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是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工作坊的工作环节中,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激荡出智慧,在高谈阔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了思路,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内容,并且热爱自己的行业,才能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不同的工作坊针对学生的兴趣设立,内容广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基本能力,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习惯了采用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课,而学生出了校门仍然一无所获,这其中突显了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习质量差,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思维,师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展开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可以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加细致而专业的指导,给教师提供了解学生的渠道,促进师生关系,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六、结语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前景良好,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应的人才需求量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需求水平的提高。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独辟蹊径,匠心独运,但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时间尚短,目前还不成熟,想要在高校中贯彻落实下去还需要制度的完善与师生的合作,不断调整方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猝不及防,稍不留神就会落后,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

[2]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05).

篇3

大一的这一年,我在拍片和上课的取舍问题上纠结了很久。两者之间唯一的冲突就是时间。拍片的辛苦姑且不说,也许对于每一个初次拍片子的人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但耗时却成为了和你的上课相抵触的问题,即使大一时的课程并不算多,甚至我们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整个四年的课程都不是很多。

我们在初进大学时热血沸腾,私底下七拼八凑地组成了几个小剧组,拍了不少片子。以我执导的音乐电影《说谎》为例,算是我们大一新生刚进校的试水之作。从视听语言这方面来评判,用专业老师的话来说,构图、景别、光线等都没有问题,因为在考前辅导班里我们早已经把这些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了,所以在简单摸了机器后便可很快上手。但从片子的主题、立意和思想倾向等方面来看,便羞于提起。而这当中缺乏的,就是我们大学四年在南京师大所要学习的!

人人都说南京师大重理论,就连影视编导这类需重实践的专业也是理论书一本接着一本。我一开始非常苦恼,但后来想想,不同学校的教学环境不同,我所选择的南京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一个可以帮助你打好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摄像机上手很快,剪辑软件(如当下比较流行的premiere,final cut等)找本书在家自学三天足矣。而我们在这里学习的是在任何一本参考书上学不到的电影思维,更确切地说是导演思维!也许你说我以后要当个摄像师,当个剪辑师,甚至就当个文艺编导或者电视编导。但试问,哪一个角色不需要导演思维?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有一个专业叫影视制作。这个专业里的学生不分方向,要从导演、摄像、剪辑、编剧等多个方向进行实践训练,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的甚至是到工作后才找到准确的定位,而这种能胜任多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也正符合广播电视编导的准确定义。所以来南京师大,切忌轻视它重理论的传统。这种导演思维性质的理论是区分本科生和专科技工的根本所在,也是区别用脑思考、指挥和用手操作、接受命令的根本原由。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代汉语;课程改革

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现代汉语》课程现状

1、教学人数多,学生基础差

就我国目前的基本情况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多为艺术生,高校招生录取的文化课分数相对低,学生语言学基础较差,且各高校招生的编导专业学生数量还比较多。就笔者所在的文化传媒学院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重要专业,在校生人数众多,数量最高的一届将近400人,而现代汉语教师的数量一时间难以适应庞大的学生数量,加上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这里的教学内容既指现代汉语教材的内容,也包括教师上课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就教材来讲,现代汉语教材数量众多,权威教材也为数不少,目前学术界使用较多的现代汉语教材有黄廖本《现代汉语》、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邵静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等等,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成熟,观点公允,市场占有份额较大,具有权威、丰富、好用、新颖等特点。但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来说,上述权威教材恐怕缺乏针对性,它们不能根据编导专业的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进行语言讲解,学生面对这样的教材难免会有所迷茫。笔者所在的高校选用的教材便是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剧本创作等专业类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毕业以后从事编辑、撰稿、文字记者等工作打下语言基础,但是所选教材与课程目的却无法匹配。由于教材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学中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相应地也缺乏针对性,很多现代汉语教师会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现代汉语教案直接搬到编导专业的课堂上,上课传授的知识体系陈旧,信息量不足,语料和案例缺乏专业特点,学生对现代汉语课的兴趣必将大减。

3、教学手段缺乏新颖性

现代汉语课程实用性强,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文字修养的高低,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关系密切。在现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现代汉语课“学院气”浓厚,在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以教师一人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课索然无味,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实践性、创新性的欠缺,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并没有达到。加上编导专业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活跃,喜欢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程,对现代汉语课程的应付情绪与日俱增。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方向的现代汉语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应用型和实践型的教学需求,培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改革举措分析

1、结合专业施教

首先要选用适合专业的教材,理想的现代汉语教材不仅应该做到理论体系符合汉语实际,教材体系反映汉语研究的最新成果,还应该做到结合专业需求,体现专业特色。目前,学术界这样的教材还十分缺乏,仅有的几套突出实用性的现代汉语教材依然带有浓重的因袭痕迹,教材中的理论体系和所用语料也并不能突出编导专业色彩。因此,对编导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选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其次要侧重结合专业施教。考虑到专业实际需要,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时,不需要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都讲授得那么全面精致,可以在每一章中取其精华,降低难度,重点讲解,同时拓展的内容不宜过多。广播电视编导的学生入校门槛较低,中学的语文底子较弱,现代汉语课本中的很多知识与中学的语文知识有所重叠,但是学生掌握得并不牢固,针对这样的情况,根据编导专业的情况,教师应该查漏补缺,重点突出,引导学生讲重点和难点加以深入学习。比如,语法中的“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一节,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了如何修改病句,在大学阶段再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就要注意突出常见句法失误的深度和广度,教师所举例子也要更加全面,让学生能感觉到,学习这一部分和中学相比在对病句的了解和修改方面有所提高。另外,教师在编导专业传授现代汉语课时,所举例子也应该尽量和编导专业相挂钩。比如随着《甄嬛传》的热播,“甄嬛”的“甄”字读音的争议性也在不断提高,教师可以将此例搬上课堂,让学生审慎思考,同时提醒学生作为传媒工作者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当力求精益求精,避免失误。再比如,随着《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节目的推广,真人秀节目的后期剪辑和字幕也成为了一大亮点,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分析这一类节目的字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组合和表达。这些内容的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和语言动态,同时,让学生了解了语言与传媒必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从编导这一行业的角度去审视现代汉语课程的重要性。

2、丰富课堂手段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很强,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传授现代汉语知识时如果还像传统教学那样使用陈旧的教学手段,恐怕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现代汉语教师可以尝试一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的魅力。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力手段。多媒体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展示精美的PPT,更有利于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也能最大力度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多媒体的使用还可以播放普通话训练光碟,让学生听说跟读,进行正确的发音训练;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诵节目和辩论赛,让学生观摩经典来提高自身的朗诵水平和辩论水准;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经典的影视剧目和口语交际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理解来提高自身的语用能力。除了多媒体的应用,教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来和学生沟通互动。比如,课程网站的使用可以实现师生多途径全方位的沟通。教师可以利用课程网站上传教学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这样不仅能在课堂上随时调阅查看,也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随意复习巩固;教师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公布作业和习题,同时进行辅导答疑,让学生通过这一新颖的形式上交作业,并且能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利用课程网站,教师还可以进行模拟考试和批阅试卷。网络的普及和现代汉语课程网站的建立对丰富课堂手段作用巨大,对调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也会功不可没。

3、提高实践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但是目前,在很多高校,现代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形式,作为内容相对枯燥的一门语言课,学生本身兴趣不高,教师如果再一味陷在干巴巴理论讲解的循环中,学生学习时心不在焉是在所难免的。就笔者多年的现代汉语教学经验看,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积累得比较丰富,现代汉语教师完全可以和这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互动起来,发动学生的力量,引导实践参与,这样既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言现象,现代汉语是很实用的一门课程。有趣的语言现象也不是深藏的书本中的,而恰恰是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在讲解汉字一章时,教师可以把学生放置到校园,甚至社会里,让学生分组采集校园和社会中的错字错词,整理成PPT,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讲解出来,这种方法一定会比单纯的教师讲授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从广大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在编导专业的现代汉语教学中,语法的教学应该以实践为主。我们可以结合编导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语法实践。比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纪录片或者访谈节目的视频,取消字幕,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视频添加字幕,甚至学着撰写文本说明书,这样学生势必会用自己学过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寻找合适的方式进行制作,这种做法既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回顾审视在课堂上学到的现代汉语知识,对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功不可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目前很多高校的一个热门专业,学生人数多,基础较差。给编导专业上课的现代汉语教师多为兼任多个专业的汉语教师,教学内容陈旧,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提倡现代汉语教师结合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施教,从专业角度出发酝酿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将有利于真正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现代汉语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汉语素养,让他们成为真正专业型、实践型和应用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占勇.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四个转向[J].中外教育研究,2011,(8).

[2]王邦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科学大众,2010,(1).

[3]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3).

篇5

白城师范学院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素有“鹤乡”之称的白城市,是吉林西部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迄今有56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型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培养了获得CCTV2013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特别关注教师”称号的杨富生式的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6万余名。成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科学研究的基地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几年来,学校党委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确立顶层的引领地位,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树立科研的支撑地位,注重人才的关键地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管理的服务地位,发挥党建的保障地位,本科教学体系逐步完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现代化大学建设稳步推进,办学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办学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7年学校开始与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08年以优良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圆满完成“东迁西建”任务。2013年,学校与韩国大邱加图立大学签署的“学前教育”首个本科专业合作办学项目获批设置并成功招生,2014年,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合作办学的音乐表演本科专业又获批招生。2011年,学校成为吉林省第一个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高校,也是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获此殊荣的单位;2012年,学校荣获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成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向全国高等教育界展现了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1.2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2002人,生源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设有22个院(部),46个本科专业,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教职工892人,其中,专任教师651人,教授59人,副教授156人,博士33人,硕士36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主讲教授和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各1人,省优秀教师2人。拥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特色专业6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高校创新团队1支,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特色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基地1个,实习、实训基地186个。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殊荣。

在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科学谋划下,全校师生员工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遵循“实干兴业、实干兴校、实干兴教”的工作理念,弘扬“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深化改革,科学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国际有合作、国内有影响、省内创一流、办学有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早日步入省属重点高校行列而努力奋斗!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对在校读书期间为学校做出贡献或在参加国家、省组织的大学生活动取得较好成绩或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特殊奖励;为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优秀奖学金制度。具体奖项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吉林省政府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白城移动奖学金、白城邮政奖学金、金辉律师事务所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等。

美 术 学

培养目标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适应现代教学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和创作能力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及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素描基础、色彩基础、书法、实用美术、解剖学、透视学、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学科教育论、外出写生、体验生活、毕业创作等专业课程及国画、油画、水彩、雕塑、造型基础、艺术设计等六大专业方向课程群。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学校的美术教学、美术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工作,能从事文化、宣传、科技、商业、出版等部门的美术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媒体传播和广告策划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图形设计与表达、设计史、计算机辅助、民间图案、字体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与印刷、广告设计、VI设计、网页设计、商业摄影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广告公司、出版发行单位、数字媒体、网络宣传与营销、品牌管理等。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基本教育理念,构建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培养紧密关联的教育平台,培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具有广泛人文素养、系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合创新时代需求,在专业设计领域能够胜任现代设计与研究,具备在环境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外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及园林设计规划等设计项目上的统筹设计、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制图与表现、人体工程学、工程预算与管理、家居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模型制作、快题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

就业方向 艺术设计教育与研究机构、室内外装饰设计公司与实体、从事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公司与实体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设计及其项目经营与管理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位

广播电视编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影视节目编导、制作、撰稿、编剧、导演、摄像、音响设计、节目主持及后期制作等方面工作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广播电视概论、影视剧本创作、传播学、影视语言、导演创作基础、录音技术与艺术、广播电视市场管理、主持艺术、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电视栏目策划、纪录片创作、广告学、电视摄像、Flash动画制作、非线性编辑、电脑三维动画制作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进入各级电视台、电台、电视节目制作单位、电影制片及发行机构、网络媒体公司、音像制作与出版机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电视广告制作公司、各级各类报社出版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文字撰写、编剧、导演、制片、采访、主持、运营、摄像、播音、后期制作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新型的音乐师资,并为其成为音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打好基础,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建立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掌握多项音乐技能,具有一定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能力,既能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又能从事音乐活动策划和组织工作,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乐理与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歌曲写作、钢琴及伴奏、声乐、舞蹈、电脑音乐制作、中外音乐史及名作欣赏、器乐及合奏(民族、西洋)、影视音乐、中国现当代音乐概述、合唱及指挥、音乐专业教学法、音乐活动组织与管理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及文艺活动的组织、辅导和管理,能从事电台、电视台、出版部门的音乐编辑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群众文艺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 乐 表 演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较强的文化、演艺市场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主干方向 声乐表演、钢琴表演、器乐(西洋、民族)表演、舞蹈表演等。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合唱、合奏、伴奏艺术、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乐理与视唱练耳、曲式、和声、音乐赏析与实践、艺术概论、表演学概论、舞蹈与形体训练、舞台表演等。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演艺活动策划、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企(事)业单位文艺活动组织、音乐制作与编辑及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根据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备现代音乐观念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实践能力的音乐制作与编辑、音乐管理及文艺团体演出的国际化人才。

合作学校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

主要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舞蹈、中外音乐史、和声学、视唱练耳、基础乐理、和声、合唱指挥、作曲技术理论、音乐美学、音乐赏析与实践、舞台表演、表演学概论等。

教 学 根据合作协议,教学计划由中俄双方共同制定,共同实施。其中三分之一专业主干课程由外籍教师讲授。教学过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突出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全面适应社会和市场,为学生的就业创业、继续深造、出国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 可从事歌舞表演、国际文化及演艺市场经营、政府部门、文化部门、群众团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编辑与制作及中小学、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的音乐教育等工作。

学 制 本科四年(2+2模式),前两年在白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学习,第二年结束时,通过俄方的专业及俄语考试,后两年在俄罗斯音乐学院学习。如期完成学业者,颁发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学 位 艺术学学士

招生范围

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福建

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音乐学:总计划140人,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总计划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总计划60人,非师范本科,学费22000;

美术学:总计划180人,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环境设计:总计划10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视觉传达设计:总计划8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5400元/年;

广播电视编导:总计划140人,非师范类本科,学费6200元/年。

考试科目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一、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二、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三、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四、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1、素描(100分)

2、色彩(10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分) 2、才艺展示(40分)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报名手续

考生报名时须持当地招生办公室提供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招生专业课考试报名资格证》及本人身份证,同一底片的近期正面二寸免冠照片2张,填写报名登记表,领取准考证。

报名费用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200元/人

广播电视编导200元/人

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150元/人

如考点有其它收费项目,以考点要求为准。

录取原则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俄合作办学)美术学、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线并且专业课成绩达到合格的考生中,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邮 编:137000

网 址:bcsfxy.com

电子邮箱:bcsfxyzsb@126.com

联系电话:0436-3555068; 0436-3555050; 0436-3555055(传真)

白城师范学院2015年在吉林省艺术类校考时间安排

一、招生专业:

1、音乐学

2、音乐表演

3、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4、广播电视编导

二、考试地点

1、白城考点:白城师范学院音乐楼;详细地址: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2、长春考点: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吉林省考生可选择白城或长春任意考点参加我院组织的校考

三、报名及考试时间

白城考点:2015年1月10日报名,1月11日考试。

长春考点:2015年1月15日、1月16日报名,1月17日考试。

四、考试内容

音乐学、音乐表演、音乐表演(中外合作办学)

考试内容分四项,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选其中一项。即:

1、钢琴(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2、声乐(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3、器乐(西洋管弦、民族管弦乐器不限,考生自选一首作品),满分100分;听音模唱,满分60分;旋律视唱,满分40分。

4、舞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不限,考生自选成品舞3—5分钟),满分100分;节奏模仿,满分40分;基本功展示,满分60分。

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100分):1、自我介绍(40)2、才艺展示(40分) 3、考官提问(20分)

笔试(100分):编写故事

五、报名手续

篇6

如果你是艺术类考生,那么浙江传媒学院最好的专业是播音主持(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或者双语播音(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如果有电视梦想的同学们能进入这里,会有很多的机会。首先是学校这方面的师资很好,硬件设备很好。我们有下沙最高的建筑——传媒大厦,其巨型演播厅是很多人锻炼和梦想的舞台,浙江的很多电视节目例如“我爱记歌词”就是全程在这里录制的。教学方面也有录播教室学习。经常有电台、电视台来学校招聘,机会真的很好。

但是,很严重的问题是,如果你只是为了这些个可能成名的虚荣而来到浙传,如果你不是真的热爱电视媒体而只是热爱这种让人注目的聚光灯,那么该慎重决定是否跨进这个校门。浙传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学生都很浮躁,渴望着像学兄学姐那样当上主播,登上荧屏,他人成名的光环不切实际地笼罩着很多人的青春。所以,建议学弟学妹们报考之前问一问自己:一、是不是真的有着炽热的梦想(是的话这里是你很好的选择);二、你有没有很强的原则性和定力在这样浮躁的环境里生活而不迷失自己。

对于文化生,我的建议是除了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学和编辑出版三个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电子信息学院的摄影相关专业外,其他专业要报考的话还是审慎些为好。新闻专业类依托浙传的优势,就业率、竞争力还是可以的,但是其他诸如汉语言文学之类的专业就不怎么样了。真的,进来了你就会发现,别的专业在浙传大家庭里常常是被边缘化的。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否有点明白了呢?总体来说,浙传是追梦人的天堂,但是也是没有原则的人的“地狱”,就看自己的选择。如果你带着梦想来到这里,也许在校友的光芒里,你会经历无限的迷茫。但是,只要你够勇敢,那么浙传的大环境会给你梦想的天台,使你不会后悔,一个DV加一个背包也许会是你喜欢的生活。

最后我就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多说几句。先对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闻学两个专业做一下区分。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电视媒体的台前和幕后等,而新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平面媒体(杂志、报纸、网络)。说是这么说,其实进了这个门,以后干什么还是靠自己,这两个专业没有很大的区别。原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要比新闻学专业学生多学几样东西,比如电视剪辑。但是后来学校开设了模块学习,比如我主修新闻学,还报了一个广播电视编导的模块,这样的话,等于是辅修了,学到的东西就会比较全面。其实这也是传媒的优势,很多资源都是共享的。当然,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要比新闻学专业高,我自己就是未达到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分数才学新闻学专业的。

前面虽然说到,依托传媒优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类专业比较有就业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在传媒大家庭里成长起来的我们经过四年专业的熏陶,对这方面比较熟悉敏感,操作能力强,上岗以后上手快,而且我们的毕业生一出去,工作很多是一条龙的服务,从采、写、编到播,很多都可以自己完成,比较受用人单位青睐。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是——内涵往往不够,这就导致了很快上手以后工作的后劲不足。国内知名高校如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类专业学生内涵自不用说,就说浙江大学,其新闻学专业学生跟我们的毕业生常常遭遇竞争。

篇7

每一个学院或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己学院或学校对专业定位的理解和实际教学条件来进行的,都有其合理性,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一个专业允许有侧重点不同的特色,但是这个专业是否也应该有该专业的核心技能呢?这一点也应该是肯定的。所以梳理大多数院校专业设置,从中总结出该专业所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显然是非常必要的。综合考查全国各类院校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或类似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基本上有达成共识的部分课程,其教学内容大致相同或相似,课程名称稍有差异;同时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则迥异;还有一部分课程设置呈现各自为战、精彩纷呈。 

一、电视节目制作类专业设置达成共识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设置与否几乎不存在异议,存在差异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此类课程分别是: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同时设置了这几门课程中三门以上的院校有: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传媒艺术分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山西传媒学院等。 

可以说,这几门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按照行业传统的节目制作分期,即前期和后期来确定的。前期素材拍摄由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电视摄像课程来完成,后期剪辑制作则由电视画面编辑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来完成。 

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各学校有所不同,大致是根据各自的师资条件和教学设备或场所等硬件来进行。这一点在下面会有进一步的论述。 

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巨大的课程 这一类课程在各个院校观点呈现出很大的不同,部分院校认为属于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的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这部分课程是:美术基础、视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电视写作。这一类课程中美术基础是存在最大差异的课程,有的学院比较重视,开设了比重不小课时量,理由是该专业的学生有一点美术素描或彩画的基础,对学好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至关重要。另一部分院校则持不同意见,认为美术和影视虽然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但是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美术教育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收效,作为高职层次的电视节目制作专业课程不该设置此类课程。如果要进行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素质的教育,应该直接用视听语言或影视作品分析来进行,所以一般设置了视听语言课程的院校大多没有设置美术基础。 

另一门有异议的课程就是电视写作。设置了这门课程的院校有: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了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了解说词写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了电视写作,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了电视解说词写作,山东传媒职业学院也曾经开设过电视写作课程,后来又取消了。不可否认的是影视作品的创作都有文字写作,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但是事实情况是学习该专业,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其基础写作能力大多数比较欠缺,而影视写作是在基础写作基础之上进行特色写作。无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仅以一门电视写作课程就能完成前面多年传统语文教学中没有完成好的任务似乎不大可能。但是,针对学生这方面的缺陷视而不见似乎也非常不妥。 

三、电视节目制作类课程设置精彩纷呈的课程 

这部分课程中分为两种课程,一种是实践性较强的各类影视节目创作课,比如现场节目制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或电视纪录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等;另一种就是属于广播电视编导的核心课程之一的电视节目策划类课程,比如电视节目策划或电视栏目策划、影视编导等。 

作为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应该选择某类比较典型的影视节目类型进行实践性的教学,这一点无可厚非,这是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核心技能的体现,是符合教育部文件精神的。各个院校所选择的节目类型不同,应该体现了该院校针对本地对该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同,同时也因为各个院校教学设备及教学场所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据不完全统计,开设影视节目创作课的院校有: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创作、文艺节目创作、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昆明职业艺术学院开设电视节目包装,中原工学院广播影视学院开设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导播,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电视纪录片创作,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电视文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电广传媒系开设电视频道包装,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设节目包装,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DV创作实训,武汉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文艺、专题片创作,浙江传媒学院开设现场节目制作,山西传媒学院开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创作、电视文艺、电视广告等。从这些课程设置名称就可以看出,这类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也有较大差异,部分院校应该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比例较小的传统教学方式,比如电视新闻、电视文艺、电视专题,这或许受院校自己的教学设备和场所限制有关。当然,教学设备和场所的更新补充本身就是专业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篇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县级电视台 改革融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1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在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受众素质提高、政府简政放权,整个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广播电视宣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因此,唯有正视新媒体冲击带来的种种不利,把挑战当做机遇,努力发挥广播电视的固有优势,才能走出一条县级广播电视发展新路。

一、新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的基本状况

1983年,国家提出“四级办广播电视”方针,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陆续建立,“四级办台”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然而,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四级广电体制的很多弊端日益明显,县级电视台存在自办节目数量少,质量不高,广告收入下滑,收视率低等问题。

1.体制固化僵硬,留不住高端人才。由于在经营管理方面为事业性编制、企业化管理,这就造成了县级电视台普遍存在有编制内、外两种员工待遇,这使得没有编制的专业人才很难在一个地方能留住。同时,县级台平台小,待遇低,往往成了上级电视台的培训基地,“高薪聘不起,自培留不住”,人才流失现象一再发生。以本台为例,近年多名专业人员相继离职。

2.节目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受众需求。县级媒体取材范围狭窄,加上在实际条件的束缚下,很多编辑、记者不是“科班”出生,其本生的专业结构和业务水平先天不足,以至于在新闻拍摄和撰写方面创新不足,写出来的新闻“老八股”味浓,导致新闻节目质量较差,吸引不起观众的兴趣,受众的流失。以本台为例,单位专业从业人员仅为17%,由于受知识能力范围的限制,加之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做出观众喜欢的节目,整体积极性不高,导致节目程序化、概念化、结构相似、内容平淡、语言生硬。

3.缺乏新闻创新,收视率逐步下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区县台习惯于传统节目的生产,不注重服务于观众喜好作品的创新,编播的新闻资讯,政治性较强。多数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都是常年的新闻报道,相关的评论、速评、专题讨论等少之又少,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多元化,更多的需求个性化、分众化产品,这种单一的新闻报道方式让观众感到枯燥、乏味,收视率也就逐步下降。

4.发展方向模糊,融合难度较大。当前,在新媒体潮流形式的“倒逼”下,多数县级电视台仓促应战,存在“一哄而上”的发展模式,大多数县级电视台在没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前提下,积极建网站、开通移动应用客户端等渠道后,再来找消费时常,而新媒体发展规律是先找到消费者,再打造传播链,后建产业链。其次,由于新媒体部与传统媒体各部门之间平行发展、各自为政,无法有效共享资源。

二、新媒体环境下,县级电视台如何走出融合之路

县级电视台只有积极转变观念,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拓宽宣传形式,丰富节目内容,才能走出融合创新之路。

(一)制度融合,理顺结构关系

从媒体发展的宏观战略来说,现实制约媒体深度融合的因素很多,但关键在于机制的融合。新媒体行业是一个青春行业,技术、运营更新发展特别快,它对创新的周期节奏都有特别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机制,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有持续的创新动力,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在融合过程中,丰都县广播电视台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以资本、产权及业务为纽带,推动兼并、联合、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新闻媒体。

(二)观念融合,遵循发展规律

观念转变是法宝。习惯性的思维,容易遮蔽媒体人的双眼。不仅要用新媒体的思维来创办新媒体,还要用新媒体的理念来改造传统媒体,使传统媒体成为用新理念打造的新媒体集群中的一员。丰都县广播电视台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深入研究新媒体的规律和特点,扫清用传统媒体的观念与做法来做新媒体观念障是。因此,观念转变成为我台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一大法宝使得我台在融合发展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三)流程融合,形成互通界面

未来媒体充分融合,就意味着媒体采、编、播业务流程也要充分融合。在全媒体背景下,专业区分被打破,不再有单一的电视记者、广播记者或网络记者,每个媒体从业人员都要能够运用全媒体手段进行采编工作。做电视的,也要学会做广播、做网络媒体。这样的全媒体记者、编导是媒体能够实现全融合的前提。从我台实际情况看,目前这样的全能型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融媒体采编运营的需要。因此,在新媒体融合过程中,丰都县广播电视台实现了新闻电视节目和手机电视节目的统一制作、统一编排、统一推送和分发、统一互通界面,真正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资源整合、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四)资源融合,优化资源配置

对于媒体融合发展而言,借力发展的意识非常重要。县级广播电视台可借助多种形式,多渠道和手段来获得各种资源,从而有效扩大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空间。要抓住当前非常宝贵的发展机会,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目的。以我台为例,成立新媒体运营中心,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突破口,通过和国内顶尖门户网站合作,大力推广本台的新媒体平台。

篇9

关键词:电视编导;工作意识;探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第一,电视编导工作者要深刻强化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也就是喉舌意识、导向意识,“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作广播电视节目,一定要针对社会的时代特征,抓住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宣传那些有益人民身心健康、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用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鞭策人、鼓舞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教育人,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

第二,电视编导工作者要自觉树立精品意识。

“精品”是指题材典型,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细,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需要创作人员付出艰辛的汗水和努力,不仅要在选材、构思等大的方面下大气力,在字幕、特技、制作、音效与镜头运用等方面也要下细工夫,编辑工作者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精雕细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艺术性、观赏性、导向性的高度统一,才能使作品锦上添花,臻于完美。电视编导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业务性的专业技术工作,电视编导人员承担着电视节目素材的选择、初期制作、稿件改编、终稿审核等多项工作,因此电视编导人员应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树立精品意识。这对电视节目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提高有极大的意义。

第三,电视编导工作者要不断增强受众意识。

电视受众既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又是传播符号的“译码”者,既是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又是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了解受众,就是了解受众的类型、心理、需要、爱好、动机等,编辑只有在充分了解受众的基础上,才能使创作的节目更有针对性。一是贴近性,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平民化,编辑工作者要注重大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情趣,关注百姓的喜怒哀乐,最大限度的提高节目的“可看性”、“可乐性”。二是互动性,和其他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文艺节目更强调的是“参与”与“唤起”,包括亲身“参与”或“想像性”参与,从而“唤起”愉快的情绪。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受众参与节目,在文艺节目中更应当加强人际传播,真正与观众交流,把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多向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电视与受众的互动传播,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第四,电视编导工作者要有求新求变的创新意识。

电视编辑思维包含三种基本形态: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艺术并不仅仅是反映,而且也是改造,是创造,是艺术劳动,是实践。”“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电视编辑对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有选择的创造性意识活动。

创造思维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创造性结合,是两者互补、互促的过程,是人们通过丰富的联想并结合以往的知识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创作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大量的信息储备去实现创造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纪录片剪辑是一种创造性的汇集工作,所以它更强调剪辑的作用,靠新颖的手法吸引人,靠视觉联想的确切性和创造性以及有目的的剪辑使影片生动起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节目编辑中运用横向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开放性、立体性、层次性、深刻性的思维方法,不断用新的视角去审视各种现象,用新的方法去表述各种内容,用新的手段去传播各种信息,这是时代赋予当代电视节目创作者的重要内涵。

第五、电视编导要掌握丰富的影视制作技术

篇10

一、实践环节的课程编排 

广播影视艺术创作,既讲求分工明确,也需要合作互补,且节目形态多种多样、不断翻新,这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实践课程的编排上,既要按照创作工种设置实践内容,又要有团队合作的项目;既要有专业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又要有课程外的实践项目。 

1. 课内实践课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大致分为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类型片分析课、类型片创作课四大类。这其中,以文学、美学、广播影视史论等为内容的专业理论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主、案例分析为辅;而以各种节目形态为内容的类型片分析课程,其教学以理论介绍为辅、案例分析为主。这两类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影视素养和专业精神为小目标,基本不涉及实践操作环节。以影视创作所需的策划、采訪、写作、摄影、编辑、播报、推广等专项业务的讲授为内容的专业技能课程,其教学以分析示范为辅、实际操作为主,因而在课程内设置有较多的实践环节,以契合通过专业教学,让学生具备影视创作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 

2. 校内实践课 

课程内的实践环节,主要针对的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一些示范性、验证性单项技能,可通过一门课程内若干个单元的实践课时来实现,而综合多项技能进行整体设计和交汇运用的教学目标,则需要通过综合型的节目形态课程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影视节目形态包括新闻片、广告片、剧情片、纪录片等,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些类型片的学习被分作类型片分析课程和类型片创作课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先导课程。基于教学便利及教学管理的考虑,类型片创作课程都会安排在校园内完成,因此,这部分课程也称作校内实践课。 

3. 项目实践课 

在广编专业教学中,除了基础性的实践教学外,还应拓展更多的专业实践渠道,来弥补这一不足。项目实践课就是这样的一种方式,其常见的路径有以下几种: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该项目是为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科研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而设立,包含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大类。这种类别设置,极有利于与广编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再加上有经费支持,且项目数量多,仅华南农业大学一个高校,2016年度就支持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500多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有的二级学院还设立院级创新创业项目,这就为项目实践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各类竞赛项目。以赛带练,是技能训练中的常用做法,在广编专业教学中也同样适用。以往广编专业学生参加的专业创作竞赛,主要包括大学生广告大赛之微电影、微视频专项、大学生电影节、广州纪录片大会大学生专项、广东大学生艺术展演之微电影专项,以及各类媒体、各高校相关院系组织的影视赛事。 

指导老师项目。像其他传媒类专业一样,广编专业因其实践性强的原因,一般的高校办学点都会配备一定数量的双师型教师,即使没有双师型教师的办学点,也大多会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将现有部分专业实操课教师送到业务单位锻炼,从业务单位引进专业骨干或兼职或专职地充实到教师队伍。这既是各高校办学点出于教学需求的通行做法,也是高校专业评估的硬性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在不少地方,媒体单位与高校互派业务骨干进行挂职锻炼,成为了一项制度。这些具有媒体从业经历的教师,不仅自身业务精湛,还保留有一定的业务资源,具备直接从事社会服务的能力。他们出于更新教学案例、保持专业前沿的考虑,往往会通过承接项目的方式为教学和社会服务。参与其中的学生,可以获得指导老师的全程悉心指导自是应有之义,更重要的是,可以此为窗口,直接面对社会需求、掌握专业发展前沿。 

4. 校外实践课 

安排在专业实践基地的校外实践课是一种常规性的专业实践教学方式,学生必须在教学进程安排的时间段在指定区域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 

根据功能的不同,广编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的采风型实践基地,如安徽宏村影视基地、云南元阳梯田影视基地、河南太行山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基地等,这些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有美景。艺术以审美为前提,在美的环境中艺术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艺术审美的镜头化表现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采风型实践基地,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音乐电视、电视散文、风光片、短剧情片等自命题作品的艺术创作。 

另一类是依托影视视媒体、传媒公司或各类影视制作机构的创作型实践基地,如各级广播电视台、影业公司、媒体公司和以创作为主的广告公司等,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是有连续不断的影视创作项目以及成熟的影视创作的流程和机制,高年级学生在此可以参与到完全市场化、职业化的专业操作,为将来从业积累资历。 

二、实践环节的内容设计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为实践课程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将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的前提。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之所以要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是由于教学中传授和学习的科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所有影视作品的创作,都分镜头镜头组片段成片四个层次,以影视创作为内容的广编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据此来分阶段为实践环节设计内容。

    1. 验证型简单镜头 

镜头是组成影视作品的最基本单元,它通过画面来交代情节、表达情绪、营造意境、形成节奏。根据功能和手法的不同,镜头又分为景别镜头、角度镜头、运动镜头、构图镜头、景深镜头、焦距镜头、光线镜头、主观镜头、情绪镜头、长镜头等。在影视作品的制作中,对镜头的选择、把控和运用能力,即称为镜头感。验证型简单镜头训练,即是为培养学生的镜头感而设立的。 

在教师对各类镜头进行课堂讲解、样片分析、亲手示范后,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镜头的功能,巩固对镜头认识。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有三点经验可以分享:一是镜头感是广编学生的基本功之一,需要人人过关,需要让每类镜头都进入实践环节,这样才能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二是并非男生的镜头感就一定好过女生,而事实上很多男生在单一镜头训练时对于基础操作较为轻视和马虎,相反,部分女生相对踏实,认真执行老师布置的相关项目和步骤,记录的画面也因此更加贴切。三是对于那些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此环节的镜头拍摄可用镜头分析来代替,毕竟广编专业主要培养的主要是策划和编导人才,而非摄像师,通过这一实践环节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摄像水平固然好,但提高学生辨析、把控和运用各类镜头的能力,才是最终的目的。 

2. 设计型镜头组合 

在专业的影像表达中,镜头是成组拍摄和使用的,一个动作、一场对白、一种情绪乃至一个场景都需要若干个相互匹配的镜头来组合式表达,这一点是影视创作区别于其他艺术创作的最主要特征,需要通过专门的实践环节训练,反复向学生们强化“镜头组”的概念。 

构成镜头组的各个镜头之间在景别和长度方面并没有固定的范式,需要根据表现对象来灵活设计,组合的方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在做镜头组合的实践训练时,需要学生精心设计,反复比较。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提醒学生在前期采集画面时多拍摄一些分镜头,这样就为后期剪辑时能够有多种画面组合反复比较提供了可能。此外,镜头组合虽然没有固定的范式,但动作组合、对话组合、情绪组合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的,而这些规律也恰恰就是导演风格和创作潮流的体现之一。学生在镜头组合的实践环节中掌握规律越多,其创作经验也就越丰富,未来创作的效率也就越高。 

3. 创意型主题短片 

在完成镜头组的实践训练后,就可以安排更高层级的成片创作训练了,出于循序渐进地考虑,这一阶段可以从难度相对较低的创意型主题短片开始。主题短片在创作上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有集中的主题内容,意思表达非常明确;二是时长虽然短,但涵盖发生、演进、、结束的全流程;三是场景跨度不大,一般涉及1-2个场景。围绕这些特征,在设计安排实践内容时,可重点包括以下科目: 

声画关系训练,包括声画对位、声画错位、音效运用、音乐介入等。 

节奏训练,包括画面及声音节奏的形成、音画节奏的转换等。 

色彩训练,包括冷暖色调的运用、色彩与时间的表达、调色训练等。 

4. 综合型影视作品 

影视长片在创作上与短片相较,同样存在着声画关系、节奏、色彩处理等细节问题,但随着表现内容和作品时长的增加,还带来了结构、转场、字幕等新知识点需要逾越。因此,这一阶段是影视创作实践的高级阶段,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完成影片创作。 

具備影视作品的创作能力,是广编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由于影视节目形态众多,在大三和大四阶段,主要的节目形态都安排有相应的综合实践环节,再加上一些项目实践和毕业作品,每位学生都将经历密集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合理编排各个综合实践环节的顺序、时长与进度,避免出现忙时忙死、闲时闲死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经过一系列综合实践环节后,学生的能力表现将发生分化,有的专注于前期拍摄,有的对后期剪辑更有感觉,有的钟情于纪录片等纪实类作品,有的就沉醉于剧情片创作,这些都是正常的,应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各自的发展方向。 

三、实践环节的评价方式 

对很多艺术类专业来说,期末没有卷面考试,而以课程作业取代是常见的做法,广编专业教学也是如此。一般的,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实践课程老师都会布置期末作业,然后老师根据作业情况给出分数,学生在假期查到自己的课程成绩,这门课程就完全结束了。这种课程的评价方式有两大弊端:一是学生对主观评价而得出的成绩易生不解和不满,在缺乏老师的解释与沟通的情况下,非常看重成绩的学生进行投诉的几率容易大幅增加。另外一个更大的缺陷是学生只知道老师的评价结果,却不知道评价的原因,也就是没有获得评价反馈。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能,而成绩是给予学生阶段性能力的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对经验性学科来说,评价反馈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单一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变革,转而倡导注重作业反馈的多种课程评价方式并举。 

1. 教师评价 

教师作为课程作业的评价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评价的方式只有课后批改作业一种形式,对广编专业实践教学来说,还可以尝试“点评+评分”的课程评价方式,它有如下特征: 

及时点评。对于课内和校内实践课等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生作业,老师应该及时点评,这样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教师对作业的意见反馈,在以后的作业中扬优避劣。 

匿名评分。具体做法是由学习委员事先收齐作业并重新编号,再交老师点评并评分,学委记录分数。其核心是老师在点评时,不知道具体是哪位学生的作业,也就是说老师对匿名作业的评价是对事不对人,以做到老师在主观评价学生作业时尽量客观公正。 

集中评议。对班级所有作业集中点评,可使学生们在实践性作业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能够及时得到分享,大大缩短了学生获取创作得失经历的时间。不仅如此,点评后公开评分,还可让学生感知作业在班级的排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促使他们认真完成课程作业。

     2. 学生互评 

对于一些设计型、综合型的实践作业,学生们在创作初期往往会表现得有些自我,认为只要是自己原创的,总不会太差,自己满意就行,不太会关注到受众的感受,久而久之,创作出的作品个人色彩浓厚,很可能曲高和寡,偏离主流的审美标准,难以完成职业作品的创作任务。针对这点,可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互述互评来解决。 

在作业展示完毕后,首先由主创的同学或团队阐述创作理念和得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专业训练,要求学生能够习惯于在展映场合体面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也逼迫他们为了应对这个发言而不断地总结自己创作中的得与失,而不是作业做完就了事。然后在任课教师主持下由其他同学从专业创作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正面和反面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创作出解释说明。这个环节要求看片的同学边认真看边思考如何评价,久而久之,可在同学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专业评片习惯和氛围,相互点评作品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最后由同学在总作业数量一半的额度内投票评选优秀作品,任课教师再根据每个作业得票的高低分别当场给出成绩。 

这种课程作业的评价方式虽然略显耗时和复杂,但是值得的,不仅可以解决主观评价影视作业不够客观公正的难题,还可以锻炼学生阐述和评析作品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真真切切分享到作品创作的得与失,达到通过实践环节有效积累创作经验的教学目标。 

3. 展示评价 

通过多轮的实践环节,每位同学都可以积累一定数量的视频短片或完整作品,他们既是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也是学生阶段性专业心血的结晶,如果仅仅是在课堂展映讨论,不能发挥这些作品的全部教学功能,还可以通过以下形式,深挖学生课程作业的效能,在一个更高层面对作品进行评价: 

汇编作品集。在每轮实践环节结束后,都可以遴选出部分作品,制作成课程作品集、主题作品集或个人作品集等。这些作品集可用于校外同行交流,也可以用于校内各年级同专业交流,有入选作品的同學,也因此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无疑是一种更高的评价。 

长廊展示。挑选部分作品在教学单位的楼宇长廊进行循环播放,对外展示了专业的教学成果,对内褒奖了入选作品及背后团队,客观上还增加了教学单位浓浓的专业氛围 

网络展播。随着视频网站和移动视频客户端的快速增加,对内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将课程作品上传网络对网络运营者和学校师生来说,是一种双赢的做法。这使得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将在网络上直接面对社会公众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加快完成由学生作品向社会作品质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