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电安全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防雷电安全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雷电流、避雷原理和接地、浪涌保护器、接触电压
中图分类号: S761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技术和各基础学科分支和融合,以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化为趋势而一切均建立在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前提下,美国东部2003年大停电、前不久的印度全国大停电都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足见可靠安全的电力环境之重要。而电力系统防雷和接地保护是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主要措施。
1、变电站安装防雷接地保护中的重要性
变配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停电,会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较大的危害,影响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在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安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优化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加强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击事故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1防雷接地保护的重要性
雷电是自然界中最大的气体放电现象,从电气角度分析:①雷电放电能引起电力系统中很高的雷电过电压,②巨大的雷电电流能可能使被击物炸毁、燃烧或导体熔断。遭受雷击的途径:一是雷直击于变电站的设备上;二是各类架空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和直击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到变电站。防雷措施对策一般可分为:(1)阻止雷电波的进入;(2)利用保护装置把雷电波导入到接地网中。
变电站实现了综合自动化是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重大变革,其装置形式、功能配置以及操作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利用微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装置组成的自动化系统,可用于控制、监测、保护、通信等等。但是,由于这类装置使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运行电压只有数伏、信号电流仅为微安级的微机装置,相比于传统的电磁式的各类保护装置,设备的耐热性能要差,对尖峰脉冲的耐受能力比较脆弱,特别是雷击过电压的暂态冲击会通过变电站的电源线引入,从而引起瞬态过电压,如果不经处理,就会引起二次设备的损坏。
防雷保护要根据现场常见的雷击形式、频率、强度以及被保护设施的重要性、特点等,选择安装适宜的保护装置。变电所地域相对集中一旦因雷电过电压发生击穿后果十分严重。
接地是避雷技术很重要的环节,变电站接地系统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设备安全,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其它形式的雷,采用了何种类型的防雷设备,都要求接地能将雷电流尽快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装置,就不能有效地防雷。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接地系统的设计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接地网除了要求对地阻抗小,还对接地网的结构、使用寿命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变电站对于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取装设避雷针或采用沿变电站进线段一定距离内架设避雷线,吸引雷电击向自身,减低雷击点的过电压。
1.2 防雷接地保护的研究现状
雷电是大自然最宏伟的气体放电破坏性强,自古引人关注对雷电本质有所了解却还是近代美国富兰克林和俄国的罗蒙诺索夫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我国自2000年以来在这方面有长足发展但与国外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主要体现在我国完成绘制各地区雷暴日数分布图,确定标准地面落雷密度参数。
雷电放电影响现代航空、电力、通讯、建筑等领域,对雷电的研究从简单认识到深入研究,从定性到定量分析,不仅清楚雷云形成,了解雷电放电过程、放电理论,进而对雷电各参数进行较准确的测定量化放电理论。
变电站对于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取装设避雷针或采用沿变电站进线段一定距离内架设避雷线;对感应过电压大大增加雷击概率,这使得依附于一次设备且目前正在大量更新的保护、监控、通信等二次设备遭受雷击的概率大大增加。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按用途分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接地装置由接地线和接地极构成当接地不规范时,雷电电磁脉冲容易引起接地点之间电位差,产生的电磁场干扰二次设备的运行,严重时会损坏设备内部的电子回路。接地电阻不合格,雷电引起的地电位升高,也会通过设备的接地线引入二次设备中,损坏设备的插件。所以,各接地网间必须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线,等电位连接、屏蔽及装置本身的电磁兼容防护来解决设备的安全问题。
2变电站高压电力装置防雷技术
建筑物的防雷是建筑安全与电气及设备安全一重要内容,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目的是要防止或减少雷击建筑物所发生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保证建筑内各种设备与电力线路的安全。既要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防雷按防护等级分共三类,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场所和重要建筑重要的公共实施枢纽电力站、通信等是Ⅰ类,一般多层建筑为Ⅱ类,其余是Ⅲ类。普通变电站一般设Ⅱ类防雷建筑,本文以第二类防雷建筑要求,进行防雷设计。
2.1雷电参数特性
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它释放出巨大能量,强大的电流高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安培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从电力工程角度看有两方面:在电力系统引起很高的过电压,雷电放电产生巨大的雷电电流。
雷电放电过程就本质而言是一长气隙击穿过程:空气中出现雷云后随气流移动,下部大多是负电荷,雷云中的负电荷在大地感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在雷云与大地间形成强电场电位差高达数兆甚至数十兆。一旦地面个别地方出现能使空气发生电子崩和电晕的场强25—30KV/cm,就产生雷电。雷电发生的随机性很大,各个参数需要通过大量实测,数据统计后才能确定,防雷保护设计的依据来源于这些实测数据。
2.1.1雷电流幅值及分布概率
雷电流幅值是指物体遭到直接雷击时,经过接地电阻,被击物体中雷电流的最大值。它是表示雷电强度的指标,也是产生雷电过电压的根源,是最重要的雷电参数。
雷电流幅值(I):雷电流指雷击于低接地电阻(≤)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它近似等于电流入射波的两倍,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率按经验公式:
一般地区:(2、1 )
少雷地区:(2、2 )
I—雷电流幅值(kA)P—幅值大于I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
2.1.2雷电流波形和极性
雷电流波形都是非周期性冲击波,计算时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波形,经简化和典型化有双指数波、斜角波、斜角平顶波和半余弦波,图形如下。
图2—1 雷电波形图
雷电流对电气设备绝缘的危险程度同雷电流波头(波前时间)陡度的大小有关。雷电流的幅值和波前时间决定了它的陡度,雷电流的陡度是指其波前随时间上升的变化率。根据实测统计,对于中等强度以上的雷电流,其波头(波前时间T。)大多为1一5拼s,平均为2.6尽s。雷电流的波前时间、波长、陡度实测表明: 。
我国在防雷设计中取:波前的平均陡度:
( 2、3 )
雷电流是单极性的脉冲波,75%~90%的雷电流是负极性的。
2.1.3雷暴日
雷暴日是一年中发生的能听到的雷声的天数,一天听到一次计一个雷暴日我国大部分地区一个雷暴日可折合三个雷暴小时。它与所处的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点的地貌有关,长江流域和华北部分地区雷暴日Td=40左右,西北地区Td=15左右。从设计规范和手册能查到具体内容,表征不同地区的雷电活动频繁程度。地区雷暴日等级可根据年平均雷暴日数来划分。一般可划分为少雷区、多雷区、高雷区、强雷区。少雷区是指年平均雷暴日在20天及以下的地区;多雷区是指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0天但不超过40天的地区;高雷区是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天,不超过60天的地区;强雷区是年平均雷暴日超过60天以上的地区。雷暴日(Td):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雷暴小时(Th):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小时数。
2.1.4落雷密度
地面落雷密度是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线路受雷密度是以线路受雷宽度为避雷线(有避雷线的线路)或导线(无避雷线的线路)的平均悬挂高度的4倍进行计算。地面落雷密度():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中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雷道波阻抗()
2.2变电站防雷技术措施
变电站防雷一般按Ⅱ级防雷设防,主要防直击雷、雷电波感应过电压两方面,
当雷电直击在物体上,产生电磁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对物体造成危害的现象,称为直击雷。直击雷产生的过电压幅值可高达数十万伏,有的达到数百万伏,这是任何电压等级的电力设备绝缘都不能耐受的。所以需要安装直击雷防护装置,而防护直击雷最常用的措施是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防雷电感应侵入最常见的是用避雷器。防雷措施均需良好的接地配合。
2.2.1直击雷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根据电站的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等级进行防护设计,一般电站为2级。从建筑防雷和避雷针防雷两方面采取技术措施:变配电站按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设防建筑主体基础施工时利用地圈梁两根大于φ20焊接闭合环路并与尽可能与桩钢筋电气连通,如是独立承台基础用4×4镀锌扁铁贯通一圈作防雷接地;用柱钢筋2根直径大于或等于16的钢筋作引上线,至少有4个引上点,在屋面用10mm的镀锌圆钢焊制避雷网。
变配电站室外在变压器等处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构架避雷针防护。根据公式s1≥0.2Ri+0.1hs2≥0.3Ri 计算保护独立避雷针空气间隙和地中距离范围一般s1不小于5m,s2不小于3m。
根据下面公式可计算确定避雷针需设高度和相应的保护范围
被保护物高度水平面上,其保护半径为:
≥(2. 4)
< (2. 5)
h—避雷针高度m p—高度修正系数:
≤30m ( 2. 6)
30<≤120m
保护范围内的电气均能免受雷电波的冲击。
2.2.2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避雷器保护的电气原理
(1)过电压作用时,避雷器要先于被保护设备放电,这需要由两者的全伏秒特性的配合来保证;
(2)避雷器应具有一定的熄弧能力,以便可靠地切断在第一次过零时的工频续流,使系统恢复正常;
图2---2 避雷器的伏秒特性
1-被保护绝缘2-保护间隙或管式避雷器3-阀式避雷器
入侵的雷电过电压波的电流和压波前陡度均很大,装设阀式避雷器就是限制过压波幅值。从入侵波分析入侵波是一平顶斜波幅值为线路绝缘50%冲击放电压,大多数波在波前T1时间简化为一斜波。被保护绝缘可近似看作一电容C与与避雷器连接,所受电压及为避雷器电压,只要两者绝缘配合好、残压小于被保护绝缘冲击电气强度,阀式避雷器就能有效保护电气设备。
3接地与屏蔽
接地就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电气装置和设施的某些导电部分,经接地装置与大地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按用途分:工作接地即因运行需要所设如接零接地、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为保护人身与设备安全所设如电气装置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将巨大的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接地装置、防静电接地主要用于弱电和电子行业消除有危害的高电位。是给电路或系统提供一个参考的等电位点或面,为电流流入大地提供一条低电阻(或低阻抗)路径。接地装置由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埋入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为接地极。变配电站垂直与水平接地体兼有泄放有害电流和均压作用,其接地体成网状分布。接地是防雷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不管是直击雷、感应雷,或者是其他形式的雷击,最终都是把雷电流导入大地,因此没有合理而良好的接地是不可能有可靠防雷的。接地装置需满足散流电阻与冲击接地电阻要求,我国规定安全电流极限30mA秒。
3.1防雷接地
3.1.1防雷接地的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各类接地极把巨大的雷电流快速、顺利地泄放到大地,从而达到保护人身和电气设备安全,设备正常运行的目的。接地以及引下线路的布线工程效能关系到防雷效果甚至防雷设备是不是起作用,都取决于它,所以必须认真、系统地研究。引下线与接地阻值必须很低不得大于一欧,联合接地阻值不得大于4欧,否则补打人工接地
3.1.2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Re是表征接地装置一个最重要的电气参数是接地引线电阻和接地体本身的电阻以及大地溢流电阻值和。因流过接地电流是高频脉冲电流此时接地电阻值表现为冲击电阻Ri,两种阻值比值就是冲击系数其值一般不大于1。接地体的形式和形状依照规范或设计手册能查到相关公式和修正系数。普通的电站因利用基础桩基或承台钢筋作接地极亦或用地圈梁钢筋作接地极,以保证电阻值达到要求。
3.1.3接地装置
接地线和接地极的总和称为接地装置,变电站的接地装置大致分为建筑联合接地和人工接地两种形式,防雷接地装置一般利用基础防雷接地体为利用建筑物的基础梁的2根直径不小于20mm钢筋电气焊接贯通隐蔽于地下作接地极,它一般是闭合的矩形。防雷接地和工作接地可联合接地并用防雷基础接地,并用镀锌扁铁引出作总等电位(需作人工接地时用镀锌角钢不短于2米打入地坪下3米作接地极并与接地线线连接)。接地干线要求用4×40×40mm镀锌扁铁从接地总等电位端子箱引至分极地端子箱,这样形成MBE—FBE---引上线---接地极系统。
独立避雷针(线)应设立独立的集中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on。而且避雷针(线)到被保护设施的空气中距离和地中距离,还要符合防止避雷针(线)对被保护设备反击的要求:避雷器引下线的接地装置与设备极地要设置集中接地体,其接地线应以最短距离与接地装置连接。当自然接地体不满足要求还需做人工接地体在建筑距墙2米闭合4×40×40mm镀锌扁铁并打入不少于4根接地极
主控室、开关室的所有屏柜内应设置专用接地铜排,电气设备箱柜的门等活动部分与屏柜体连接良好,屏柜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屏拒内不同的接地线(保护接地、工作接地、电源PE地、信号地等)分别采用独立的地线,引至主控室、开关室的MBE,其连接方式为单独汇与MBE,再将主控室、开关室的总汇流排接地引下线与主地网相连。
3.2屏蔽和等电位连接
3.2.1屏蔽
屏蔽是隔离电磁场干扰的措施。既可以防止外来电磁场的干扰,也可以防止本身电磁场辐射对外界的干扰。屏蔽通常利用铜或铝等低电阻材料或磁性材料,将需要隔离的部分全部包裹起来,并需要有良好的接地,从而可以防止某个指定的空间内,外部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的影响。
3.2.2防雷等电位连接
避雷器的接闪装置在遭受雷击时,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会对防雷装置附近的、还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路闪络,并使其电位升高,对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一是设均压环在一定的高度(或楼层)将引下线电气贯通降低高频雷电流电压差,普通电站不需要。二是在主控室和开关室设总等电位端子排将不同接地干线和FBE干线汇总MBE接地网贯通,在屛柜内将不同用途的接地汇总到分等电位端子排。采用这种布置方式主要是避免接地线间产生电位差,对工作接地或信号接地产生干扰和损坏。
3.3.3变电站屏蔽和等电位措施
变电站高低压室变压器产生较强的电磁波,而控制室的信号线、仪表等对磁敏感所以设计中采取一定的屏蔽手段来保护:1控制室尽量选在建筑的中心部位减小雷电波的干扰并且要与高低压室隔离一定距离;2控制室用地板用防静电地板内敷金属龙骨架贯通分等电位端子箱;3进出房间的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和桥架均要等电位连接;4所有屏柜均用金属柜体。变电站控制室各楼层及机房最好选择在建筑物底层的中心位置,设备远离外墙的结构柱,并尽量设置在雷电防护区的高级别区域内。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架)等进入机房时,要做好等电位连接。变电站控制室各楼层及机房应设等电位连接网络。
如果设备对屏蔽要求较高时,设备所在地房间可以采用六面电磁屏蔽,也可采用金属屏蔽机柜。房间内抗静电地板的金属龙骨架,至少在整个龙骨架的一个对角线两端用不小于4mm,的铜线与环形接地母线良好连接。其他各面的屏蔽材料各块间电气连接后,每面至少有一处与地网良好连接。
4总结
总之,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设计过程中,为保护变电站的设备安全,提高其供电可靠性,优化防雷接地设计方案,加强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安全措施,最大程度的减少雷击事故地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万山,王小四.空气质量的研究.环境学报,2000,34(6):13-17.
[2] 赵智大,高电压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3]姚春球,发电厂电气部分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7.
篇2
【关键词】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措施
原油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雷击导致的火灾事故既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又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务必要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
1、雷电概述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放电现象,当地面上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高空冷气时,水滴就会逐渐积聚成积云,水滴根据大小不同积聚成带正电黑和负电的雷云,这些带电的雷云越积越厚,电位也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对地放电或者产生云间放电现象。雷电的种类包括感应雷,直击雷,雷电侵入波以及球形雷,前两个是导致大型原油储罐的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虽说原油储罐发生雷击时持续的时间较短,然而雷电发生时所产生的瞬间电流与感应电压却极大,这些雷击不仅会对原油储罐造成直接的破坏,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油气浓度较高的场所会由于放电而产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对经济和人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雷击形成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大型原油油罐的变形及密封性问题,二是防雷装置问题,未设置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功能失效等。
2、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
雷电现象无可避免,且会对大型原油储罐产生很大的破坏,但是在平常的生产管理中,可以采取一定的防雷安全措施加以防范,以下介绍了五点具体的有效措施。
2.1科学合理的选址及施工建设
油库地址的选择与施工建设是做好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首先,对油库的地址进行选择与安全评价时,需要对当地的雷电发生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力争杜绝在雷电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建立油库。例如,在荒原地区或者周围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场地建立油库,大型原油金属储罐就会显得异常的孤立与突出,受到雷电破坏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大型原油储罐在施工时要注重防雷设施的建设,包括防雷装置的选取,防雷性能的比对以及最后的安装检测等。大型原油储罐主要通过防雷接地网的布设来预防雷电危害,主要原理是利用接地线将雷电引入大地后进行释放。防雷接地网的布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原油油罐的罐体与浮顶之间需要用两根导线进行连接,导线的材料应该按照具体要求严格选定;第二,罐区接地装置需要与罐体基础自然接地体相互连接,且连接点要超过一处;第三,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接地点沿着罐壁周长的间距应在十八米及以下,且要保证原油罐体周围接地点分布的均匀性;第三,要充分保证引下线与断接卡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引下线与地面的距离也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四,对与原油储罐相接的仪表配线及电气要采取金属管屏蔽保护的措施,且原油储罐灌壁与金属管的两端也要做相应的电气连接。
2.2做好雷电预警工作
雷电预警系统对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油库预防雷电的关键辅助系统,也是油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雷电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于大气静电场的探测,是在场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前,我国两大输油站就发生了雷击着火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自雷电预警系统安装后,雷电预警在雷雨盛行的季节发挥出了显著的预警效果,特别是在雷电到来前,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地提醒油库的值班人员,以使消防队在事发之前处于重点关注与应急备战的状态。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雷电预警工作是防止雷击火灾事故的重要前提,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措施。
2.3重视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
大型原油油罐的防雷设施较为关键,需要对其时常展开常规性的检查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定期邀请资深的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对策加以改进和修复,将雷电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首先,要经常对接地体的导电性能及腐蚀状况进行检查,对引下线的外观质量也要进行详细的排查,观察其是否存在裂纹,松弛脱落以及断裂等现象,若是发现烧损或者闪络现象时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直至找出问题的原因。其次,要检查引下线断接卡处的不锈钢螺栓是否发生缺少和损坏现象,对防松垫片的功能性也要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有效发挥出了固定作用。此外,大型原油储罐的扶梯,浮顶以及罐壁之间需要采用电气连接的方式,因此对电气连接线的状况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查,重点观察其是否发生断裂,缠绕及松脱现象。最后,除了以上部位,还需要对防雷接地电阻进行检测,且对大型原油储罐的雷电预警系统的接收器也要采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措施,延长使用寿命,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预警状态。大型原油储罐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属于日常检查,为了高效全面地做好防雷安全工作,还需要对其采取系统全面的检测工作。例如,在雷雨高发季节来临前,对大型原油储罐的接地系统与等电位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并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对其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在必要情况下也可对深埋在地下的部分进行腐蚀与性能方面的抽查工作。
2.4加强原油储罐的检测工作
原油储罐的密封性是消除油气空间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对原油储罐密封间的油气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后的数据还应该与原储罐同一检测处的结果进行详细的纵向对比,使原油储罐存在的隐蔽问题能够被及早的发现。在雷雨盛行的季节,需要加大原油储罐密封间的油气浓度检测工作的力度。原油储罐的检测工作要事先制定好相应的计划,雷雨季节更要尽量缩短检测的周期。大于十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检测点不应少于八个,而五至十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检测点也至少应该是四个。若发生可燃气体的浓度大于爆炸浓度下限四分之一的,则要立即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排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加以整改。
2.5控制雷电危害的其它措施
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的理念展开,首先,要落实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以及保养工作,尽量完善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对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要进行详细如实的记录,使后期的维护工作有所借鉴的依据。在雷雨季节前,都要进行固定消防系统出泡沫与出水的实验,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实验要避免形式化,尤其是前项实验。其次,在雷雨高发季节要高度重视原油储罐的监护工作,当雷电预警显示是三级的时候,各个消防岗位及值班人员需要通过监控系统予以密切监护,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后,企业应该制定好相应的应激救援预案,例如,雷雨高发季节的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消防灭火预案等。企业还要重视平常的模拟演练及实战演练等。
3、结束语
上述内容主要对雷电现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提出了几点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的有效措施。雷电是导致原油储罐发生雷击火灾的直接原因,虽说雷电现象无法避免,但是若能制定全面系统的防雷计划与采取安全高效措施,并将防雷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则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志新.原油储罐防雷设计规范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J].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之雷电物理防电新技术,2014,12(15):113-115.
篇3
关键词:消防;易燃易爆;火灾原因;安全措施
伴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的机动车辆也在迅速增加,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越来越多。城市机动车公共加油站这一为人们提供能源的配套服务设施也在不断的增加。加油站在城市交通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城市灾害救助中的重要能源基地,由雷电、燃料泄漏事故等等原因引发的易燃易爆场所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爆炸事故的案例也为数不少。
1.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原因分析
1.1直接雷击。雷电直接击中现场设备或击中与现场设备连接的管路等,损坏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詹化品的设备装置,雷击过程中雷击电流在沿仪表导电的支架流入大地的过程中,产生强大的感应磁场,从而损坏电子设备。
当雷电发生时,对生产和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构筑物破坏力最强的是电磁效应。强大电磁场会将处于其中的金属导体产生较大的电动势,而处在强大磁场中的导体如果没有构成回路或连接不牢,就会出现放电火花和局部发热,从而引燃引爆存放在建筑物内的易燃易爆危化品。
1.2电气点火源引起的火灾主要由电火花和静电火花造成。电气设备本身缺乏防爆措施,未采用接地装置等原因易产生电火花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1.3人为原因在易燃易爆场所的生产中,由于加油站操作人员思想麻痹、用火不慎造成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外,在禁火区、工作场所使用火源等也往往容易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2.消防安全措施
2.1防雷电
要防止由雷电引发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就必须严格执行《石油库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并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规范、标准安装维护防雷装置。完整的一套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防雷装置所用的金属材料应有足够的截面,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性以及足够的热稳定性,以承受雷电流的破坏作用;易燃易爆场所内各种设施、设备、构筑物等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并加强员工安全教育。
2.2防止可燃物料泄漏
易燃易爆场所中有些液态物料具有流动性、如果密封不好或误操作易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在实际中应采取以下措施:a)设置完备的检测报警系统,并尽可能与生产调节系统和处理装置联锁。b)在可能泄漏的部位,设置可燃气体检测仪,以便及时监测物料泄漏情况。
2.3 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在检修场所,可燃物、助燃物以及点火源等引起火灾的三要素随时可能具备。因此,在加油站这类易燃易爆场所动火检修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极大,一旦发生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对易燃易爆场所设备检修中的动火作业,研究和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火灾爆炸事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符合下列要求:①动火检修之前应对化学危险品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并制定施工计划和作业程序,明确监护人,准备适当的灭火器材;②金属焊割作业动火执行人必须由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合格证的电焊工担任;③进入容器、设备内作业需要照明时,使用独立电源或安全隔离变压器电源24 V以下的安全电压的照明灯;④动火时应注意火星飞溅方向,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做成的挡板控制火星飞溅方向,防止火星落入危险区域;⑤如在动火中遇到生产装置紧急排空或设备、管道突然破裂有可燃物外泄时,监护人应立即下令停止动火,待恢复正常,重新分析合格并经原批准部门同意后,方可重新动火。
2.4 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是指生产系统中为预防事故所设置的各种检测、控制、联锁、保护、报警等仪器、仪表、装置的总称。一般按照其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各种检测仪器,如压力表、流量计、超限报警装置等;②安全阀、爆破片、呼吸阀、放空管等防爆泄压装置;③防火控制和隔绝装置,如阻火器、安全液封、固定式火灾报警装置;④紧急制动、联锁装置,如紧急切断阀、止逆阀、安全联锁装置等;⑤防护装置和设施,如设备过载保护装置、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等。
2.5 加强消防管理从近年来易燃易爆场所火灾或爆炸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易燃易爆物品自燃、用火不慎、违章操作等原因引起的火灾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易燃易爆场所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造成的,此类原因造成的火灾是完全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的。因此,消防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对易燃易爆物品及工作人员进行管理。主要应遵守以下原则:①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部门或个人,必须按照物品的性能、燃点进行分类、单独存放和管理;②必须按实际用量计划采购、库存、不准超量长期存放;③使用、管理易燃、易爆物品的人员必须掌握物品的特性、使用、保管方法;④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必须牢固、密封,容器不得破损、变型、泄漏,要定期检查维修;⑤使用和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部位必须通风、清洁、通道通畅、配电线路性能良好、接头牢固、隔离火源及其它可燃物;⑥对不按规定使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要视情节给予教育、处罚、限期整改。
3.结语
如何做好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事故的安全防范措施,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即防患于未然,从易燃易爆物质的控制、动火检修作业的安全措施、设置防火防爆安全装置、加强消防管理等减少易燃易爆场所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消防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 于水军,潘荣锟,余明高等.200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06.25(6).
[2] 郑双忠,陈宝智,吴穹等.易燃易爆企业火灾危险性评价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2001.22(6).
篇4
关键词:弱电设备;防雷电技术;抗干扰
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弱电设备防雷电与抗干扰方面也不例外。在大部分建筑物内,均是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综合布线,设计相应的系统,构建大容量、高速信息传递的平台,实现建筑物的智能化。同时,也为雷电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平台与前提,一定要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弱电设备的防雷电技术与抗干扰。
1 弱电设备的防雷电技术
⑴弱电设备的内部保护。在完成弱电设备防雷电技术调查编制工作之后,一定要加强弱电设备内部保护,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在对弱电设备开展内部保护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参与,并且扩展自身思路,加强实用、规范、美观等原则的遵守,全心全意投入到设备的内部保护当中,同时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动脑能力,加强对工作人员工作的协调,努力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确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明确自身要求,在工作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进而确保弱电设备内部保护防雷电技术的实施质量。
⑵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除了需要对弱电设备的内部进行保护以外,还要对弱电设备的外部进行一定的防护,在实施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同时对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进行合理的调配,制定详细、规范的工作计划,保证工作有序、高效的完成,实现预期的设定目标。在对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工作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防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予以分析、解决,不要留下任何安全隐患,在详细调查之前就将安全隐患排除,同时针对弱电设备的防雷电技术进行适当的应用,记录调查后的相关数据与内容,之后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认真的分析,尽可能不断完善相关工作,实现防雷电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⑶弱电设备的电源保护。众所周知,在生产过程中,始终贯穿了安全问题,同时对生产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尽管有时候生产与安全会出现了一定的矛盾,但是,从生产管理与安全管理这两方面而言,这两者均体现了一定的统一性。所以,在进行弱电设备防雷电技术的调查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规范的要求执行,在安全管理人员与安全管理监督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调查工作,实施相关的安全措施,此时也就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预防为主,安全工作”的原则开展工作,同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结果,对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制定一些专业、安全的制度,配以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员,全面负责现场的调查工作。与此同时,弱电设备场地不仅包括室外现场,还包括室内现场,并且这些场地与作业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互相制约,因此,一定要严格落实安全措施,无论是在室外现场还是室内现场,均一定要加强弱电设备电源保护工作。
⑷弱电设备的信号保护。在对弱电设备信号进行保护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分阶段展开,因此,也就要求将弱电设备的运行规程放在首位,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程进行管理。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对其进行分阶段:在春季的时候,加强弱电设备信号保护的检查工作;在冬季的时候,在弱电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很可能出现灰尘的覆盖情况,因此,重视弱电设备的春季检查工作与冬季的清理与检查工作,保证弱电设备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安全保护。同时,在大电流的条件下,有关高压情况是否达到规定标准,双电源装置是否完整,均需要对弱电设备信号保护进行详细的检查,并且需要在清理弱电设备之前完成,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有效提高弱电设备的完好率与质量,进而确保弱电设备信号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 弱电设备的抗干扰
在分析弱电设备抗干扰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弱点设备的干扰途径,这样才可以进行有效的抗干扰。在经过夏季与秋季之后,弱电设备需要在冬季进行大负荷的运行,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干扰途径的分析与检查,主要就是对弱电设备过载能力展开检查。检查工作主要是在过载条件下,继电器开关与弱电设备的准确行动,进而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的保护,同时还可以利用设备线卡对先关温度进行测量,这样才可以确保弱电设备运行的有序性。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弱电设备可以在此条件下进行良好的运行,就可以保证其在大雨与大雪的环境中进行良好的运行,实现弱电设备的抗干扰。
综上所述,随着弱电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其防雷电技术与抗干扰的分析越来越多,并且也可以充分保证设备使用与建筑物的安全。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弱电设备的防雷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弱电设备的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同时也提高弱电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弱电设备的不断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钱良楚.弱电设备防雷电危害与抗干扰研究[J].电气技术,2011(06).
篇5
作者:陈建华 单位:福陆(中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防雷电感应措施分析雷电感应是潜在的危险源,它可能导致非常高的电压产生,并由此会产生火花放电引发爆炸。防雷电感应是一个化工厂的重要防护措施的组成部分,一般可采取接地、等电位连接方式来解决,具体措施如下:在生产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化工生产车间里、仓库内都存放着大量的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产品和原材料,在设计时可以采取建筑物主筋布置环形接地汇集排的方式,就会极大程度上改善电磁和静电环境,那么在设计时将所有与建筑物内的设备器械、大型金属构件、防静电接地和金属门窗框架都应采取就近与接地汇集排设置可靠的等电位连接,但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的独立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不在此范围之内。
这环形接地汇集排可以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一是只要直击雷在避雷针、带接闪后雷电进入地下所设置的闭合环形接地体就取到了均匀分布的效果;二是此设备只要在有雷电的情况下,就会感应到有高电位的产生,闭合环形接地体就会在设计范围内保持了电位的均衡,确保了安全。为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火花现象,在平行敷设管道和电线电缆时,保持其相互间净距在100mm之外,如超出此值范围,就要每隔20~30m用金属线跨接。防雷电波的侵入措施分析随着雷击、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的雷电电磁脉冲产生,通过信号电缆、电线电缆、通信光纤等途径将雷电波引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的应用,将会保证化工厂内的设备、机械、电子系统等的正常运行和生产,避免遭其破坏和影响,并有效防止引起爆炸等意外事故的产生。当低压线路采取埋地引入厂房时,进户端就应将电线电缆的金属外皮和线槽接入地下,架空线缆要改成护套穿钢管埋地接入,长度应符合L≥(式中L—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钢管埋于地中的长度(m);埋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m))表达式的要求,但电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进户电线电缆的钢管、金属外皮和防雷接地装置设备相连接,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装电涌保护器,电阻应控制在10之内。
化工厂生产车间的装置接地措施化工厂生产车间要设置防爆区域,重点规划和管理,对于电气设备、管线管道、储罐设备等都要采取妥善的防静电接地安全措施,尤其在有火灾重点区域以及产生静电危及人身安全的工作区域,在金属用具、各种零部件和工作设施设备都要采取防静电和接地保护措施。接地具体措施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处理易燃液体堆栈单位和码头、管道、设备、建筑、金属构件和铁路钢轨(阴极保护的除外)的结构,应电气连接和接地。在爆炸危险区的转动设备必须使用和安装防静电皮带。静电接地线和接地应与其他用途的接地装置实行统一布局和规划设计。可用于保护接地线,雷电静电接地干线传感器的接地线,或应专门设置静电接地线和接地,接地线和接地材料应选择耐腐蚀材料。静电接地支线和电缆,应使用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腐蚀,易分解的多股导线或金属机身。
化工厂防雷装置还需要进行专业的维护管理,分为周期性维护和日常维护,管理应由熟悉技术的人员负责管理。雷电事故一旦发生,第一时间里报告当地气象部门,以便对雷电灾害工作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和布署相关预防政策和措施。
篇6
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试运行管理应急预案1、一般故障
故障现象
原因
处理措施
流程不通
1、阀门故障
切断气源检修
2、异物堵塞
切断气源疏通管道
法兰漏气
1、螺栓未紧或紧偏
均匀拧紧
2、垫片损坏或偏置
更换
盲板漏气
1、盲板质量问题
更换
2、密封件问题
更换密封件和加密封脂
调压阀不起作用
1、连接管问题
按操作说明书维修调整
2、膜片损坏
更换
3、设定压力与实际不符
重新调整
2、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输气管道在试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有:管道穿孔爆裂,管道水灾冲断,天然气中毒以及站场遭受雷击,火灾等。天然气站场,阀室属易燃易爆场所,因此,对其防火防爆措施有很多的要求。当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到其爆炸范围后,遇火源即发生燃烧或爆炸。由于天然气燃烧猛烈,扩散速度快,扑救起来极其不易,而且天然气站场,阀室一般均设计在比较偏僻的地区,消防队伍不可能及时赶到。因此,要求全线人员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一切防护准备,并根据事故情况不同,认真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管道爆裂,天然气大量泄漏的处理:
正确分析判断事故发生管段的位置,并迅速派人到现场勘察,及时向站长及东胜分输站值班人员汇报。
站长通知距离事故点最近的人员迅速关闭上、下游阀室线路截断阀,组织现场人力对天然气扩散危险区进行警戒,严格控制一切可燃物可能发生的火源,避免发生着火爆炸和事故蔓延扩大。同时通知抢修队进行抢修。
(二)各种原因引起的管线小型漏气的处理
小型漏气指的是管线本体、焊缝及阀门、连接法兰因出现很小的砂眼、裂缝和密封不严而引起的漏气,这类问题可采取不停气不放空,用带压堵漏、紧固的方法解决。其主要器具是用半圆顶丝管卡或柔性钢带顶丝管卡。当发生小型漏气时,工作程序如下:
通过线路检查发现或地方政府,当地居民报告发现漏气后,迅速掌握漏气的时间、地点,车辆进入道路及当时全线输气状态,由站控室通知供用气单位及上级主管领导,同时通知抢修队带上相应的工器具、设备、材料赶到现场,组织抢修。
派人到现场消防警戒(根据漏气点,哪里能先到达,就由哪出车派人)严格控制一切可燃物和可能发生的火源,避免事态的扩大。
管卡堵漏只是临时措施,待以后进行管线计划停气检修时再补焊或更换管段。
(三)天然气防中毒措施:
硫化氢防毒措施:
当场站及管线发生大量气体泄漏时,必须预防硫化氢中毒情况的发生,硫化氢对人体具有全身毒性作用,在机体内可抑制细胞呼吸酶活性,造成组织缺氧,重度中毒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
抢险人员在可燃气体大量泄漏情况下进行抢险作业时,必须穿戴防毒面具,防护眼镜,防静电服等安全措施,在抢险作业时,必须有二个人以上同时在现场。并随时保持联系。当发生中毒事故时,应将中毒人员抬至通风地带进行抢救(如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挤压、清理口鼻污物等),情况严重时应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治疗。
(四)天然气站场防雷,防静电措施;
静电产生的途径很多,静电所产生的电压可高达几万伏,在有爆炸危险物质的场所内,可能会引爆危险物质,因此防静电安全措施在输气站场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雷电是大自然的静电放电现象,石油工业构筑物及工艺装备等设施遭到雷电袭击时,会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和极大的过电流,在其波及范围内,可能造成设备或设施的毁坏,导致火灾和爆炸,并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预防雷电袭击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
1.防雷电措施
(1)防直击雷措施:装设独立避雷针或架空避雷线,使被保护的构筑物和设备及突出物体(如放空管等)均处于避雷针或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
(2)防雷电感应措施:为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构筑物和设备及突出物体(如放空管等)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为防止电磁感应产生的火花,在管道连接处如弯头阀门、法兰等应用金属线跨接。
(3)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低压线路的电缆或金属管道应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相连。
(4)定期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合格及时整改。
(5)遇有雷雨天气,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电气设备应断电。
(6)电气设备加雷击熔断器.
2.防静电措施
(1)在有危险气体存在的区域应使用那些不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在有防雷接地系统的条件下,可与防静电措施与之共用。
(3)工作时穿防静电服,喷静电消除剂或用静电消除装置消除静电。
(五)场站紧急情况的处理。
一旦发生爆裂、天然气大量泄漏,应(1)马上关闭事故段上下游阀门(上游阀室阀门会自动关闭)(2)打开放空阀放空,如果能够点火放空最好(3)切断电源,断绝火源,大范围设立警戒区,疏散当地居民(4)同时向消防队报警,(5)停气,放空后处理。
在接到站内的报警通知的同时,应详细了解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产生事故的原因及采取了何种措施,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及时通报主要领导,通知各单位做好停气准备,逐渐降低沿线压力,努力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
篇7
关键词:雷电 雷电灾害 防雷技术探讨
1 、引言
炎陵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雷暴日数50天左右,属于强雷暴区域,地貌以山地为主,达全境的86.9%,特有的地形、地貌加上由于农村防雷知识和防雷设施的缺乏,导致新农村建设中防雷形势十分严峻。导致雷电灾害时有发生,2004年 9月19日下午,黎泽雄、陈景荣、何双青等9人在青石岗林场青石分场湖洋塔工区造林,3时左右,因雷雨天气,故在工棚内休息,黎泽雄当时在削刀柄,陈景荣、何双青则紧挨黎泽雄而坐,此时,因强雷暴击中工棚,造成黎泽雄当场死记亡,陈景荣、何双青被击昏,据炎陵县防雷中心不完全统计,雷电灾害造成的人身事故农村占85%,农村的防雷工作不容忽视。下面就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新农村的实际特点提出新农村防雷适用技术及建议。
2 、农村雷电灾害成因
2.1农民缺乏对防雷科普知识的认识
农民常把受雷击理解为天意。在众多的雷击事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没有掌握科学的防雷常识、错误地选择避雨地点而造成的。2004年5月29日下午4:20左右,炎陵县严塘镇甘塘村二组村民彭东元在田中插秧时被雷击当场死亡。雷雨季节野外耕种的农民由于无防雷意识,无法正确躲避雷击,死伤人员皆是由于在田间劳作,在没有防雷装置的凉亭、简易棚、大树下避雨不当或在野外雷雨时奔跑、骑自行车等所致。
2.2田野雷击目标众多
田野占有农村绝大部分面积,空旷、平坦,其遭受雷击的绝对次数最多。雷电放电时,田野中的大树、输电线等相对较高的物体易遭受雷击。
2.3农宅防雷装置不完善
2010年8月5日晚8时许,炎陵策源乡长兴村烟坑组村民朱品华,在家中不幸遭雷电击中死亡。经过调查,受雷击的建筑物民房占76%。大部分农宅都是自建房,没有防雷设施,部分农民在屋顶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电视天线等金属物,都没有做接地处理,这些金属物就成为雷击的对象,存在严重的雷击隐患。
2.4供电、通讯线路布置混乱
农村经济突飞猛进,住房越盖越高,家用电器实现现代化,但是由于基础建设防雷工作先天不足,电源线、有限电视线、电话线等线缆都是电杆架空直接进入室内,一旦遭受雷击,就为雷电流提供了高速公路,造成雷击事故。
2.5环境因素造成雷击隐患
一是农民多在农宅旁边栽种树木,年长日久,树木高大,由于离住宅过近,会给农宅带来雷击的安全隐患;二是有些民房的四周都是农田,或者一些村庄靠山面水而建,这些空旷地带以及土壤电阻率突变的地方也就是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
3、 农村防雷技术探讨
根据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和国家防雷技术规范,提出以下切合新农村实际的防雷技术,农民容易接受、简便、经济有效。
3. 1农宅建设注意事项
从减少雷电灾害的角度来看,农宅建设应考虑前文提到的几种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雷电灾害。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小学校更应该考虑雷电灾害因素,有必要聘请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雷击灾害的风险评估。
现代农宅大部分是砖混结构的二层或以上的楼房。在这些房屋中,广泛采用了水泥预制楼板或现浇屋顶,还有的使用了挑梁和圈梁,房屋及室内人员遭受雷击可能性大大增加。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新农村建设房屋易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设计防雷装置,农村中小学教室宜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防雷装置,专业设计,专业施工。其它采用有金属板屋顶、金属构架或其他金属结构件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也要做好接地。
3. 2架空电源(电话)线路入户的防雷处理
为了防御架空电源(电话)线路遭受雷击,雷电波或雷电流侵入农宅,在入户前,要将绝缘子的铁脚接地。建议在线路入户处并联安装一只8/ 20μs、20 kA 的电源浪涌保护器或信号浪涌保护器(SPD) ,将会大大降低家用电器遭受雷击风险。
3. 3农宅顶部金属物的处理
很多农户都在房顶架设电视接收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金属物,应在它的旁边架设金属避雷针,用避雷针来保护天线、太阳能热水器等金属物以及室内电视机和人员。很多农村普及了有线电视,为了安全起见,雷雨天气不要使用电视机,最好拔掉电源和信号插头。
3.4农村野外人身防雷
雷雨天气应避开空旷的田野、大树下、电线杆、各类铁塔、铁轨、水边、高的孤立的建筑物旁和田野中的低矮窝棚内等危险区。雷电来临时,首先考虑的是寻找一个可以避雷的地方,如果雷电已经来到头顶而身体正处在空旷平坦的地方,就不能再站立行走和跑步,应原地蹲下,双脚并拢,等雷电过后再换地方。雷雨时不要高举带金属的雨伞和农具等。
4、 农村防雷工作思考
4.1 重视宣传工作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雷电灾害防御问题已不容忽视,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我们应当高度关注新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切实加强新农村雷电防御安全管理,认真落实各项雷电防御措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雷电灾害给广大农村和农民群众造成的危害。用科学的方法,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向广大的农民进行宣传,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农民的防雷安全。
4.2 加大宣传力度
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规范的过程。但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新农村农民防雷知识的普及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在防雷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要加强防雷科普的宣传,向农民群众传授简易的防雷常识。
4.3落实防雷措施
农村普遍存在电源线、电视信号线、电话线及广播线等存在低空纵横交织,强电线路缠绕,远距离架空入户等现象,气象主管机构要对雷灾多发地区加大监督和督促,加强农村新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规范化管理与指导,从源头上强化安全措施。
5 、结语
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广大的农村防雷现状急待改善和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提出了适合新农村文化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最简易、最经济的防雷技术,从而达到进一步推进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保障新农村农民的防雷安全,避免或减少雷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虞昊.现代防雷技术基础.气象出版社,2002.
[2] 梅卫群,江燕如. 建筑防雷工程与设计.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550pp.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篇8
关键词:雷电安全管理
引言: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其他与气象息息相关的自然灾害中,雷电灾害是最普遍、最可怕的一种。这是因为全球每天的闪电约800万次,相当于每秒有100次的闪电发生,特别是鹤山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温和湿润,无霜期达354天;年平均气温21.6°C;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97.8小时,年平均雨量1774.1毫米。发生雷电灾害非常频繁,所以防雷安全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是势在必行的。
1. 防雷装置的检测
目前我省的防雷装置的管理实行的是定期检测制度,即一般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对易燃易爆的危险性场所实行每半年检测一次。在检测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是:
1.1 检测机构、人员要求。所有的检测人员必需持有广东省雷电防护管理局颁发的检测员证,检测机构必须取得该局颁发的资质证书。在检测过程中,必须有一位工程师或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带队。同时必须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定以及遵守《质量保证手册》的各项规定。
1.2 询问。询问的重点应放在其使用性质,考虑发生雷电灾害的可能性及后果来判别被测建筑物属哪一类防雷建筑物;询问地网安置的状况,特别是人工接地,属隐蔽工程,询问接地体的用材、材质、布局施工工艺等。在此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接地体的埋地深度以及距离人行通道的安全距离是否满足GB50057-94的要求,当无法满足距离要求时,是否采用了安全措施,因为这些条件不能满足时,很容易产生“跨步电压”导致人员的伤害,另外应注意的是:人工接地体与相邻接地体之间是否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否则就必须进行地网的等电位工作。
1.3 检查。一般人都认为防雷装置的检测就是简单的测量,其实不是这样的。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应包括检查与测量二部分。所以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步骤之一。检查的重点应放在引下线部分及接闪器部分。查看接闪器有无断裂、腐蚀,以及是否有其它导体或耐压很低的导线缠绕在其上面,特别是电话线、有线电视信号线、计算机信号线和照明线路等。这些都是严禁与接闪装置缠绕在一起的,应引起注意。检查接闪装置的布局、施工工艺、材质、规格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另外,商住楼天面部分的所有金属物是否进行等电位连接。加油站、液化汽站的各种管道在交叉或平行时是否有等电位连接,法兰之间是否有跨接,各输送管道在规定长度内是否有重复接地,是否有防雷电波的侵入的保护措施,各级SPD的型号之间的匹配、工作状况以及防雷电感应措施。在此提醒广大读者朋友注意的是:雷电感应与雷电波侵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不可混淆。检查引下线(特别是明装引下线)材质、规格、施工工艺等,查看其它线路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计算是否有可能被击穿。导致财产损失及人员伤害。重点检查其周围是否有燃气管道等其它金属管道。
1.4测量。测量有关数据前,必须对所有检测仪器进行检查,查看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测量有关数据时,应注意一定要进行复测,数据的传递一定要复述,精确的小数位要记清,并认真检查各仪器在测量前、后的连接方式、工作状况,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原始记录,在此各位注意的问题主要是:原始数据的更改要符合规定的要求。
1.5 计算。计算主要是避雷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问题。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该没有问题,需要注意滚球半径的选择不要搞错。在这里强调的是:楼面避雷针的保护问题。当楼面有避雷带保护时,我们就可以简单的将楼面看做地面来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针高就取针长。而当楼面没有避雷带保护时,针高就变成了针长加建筑物的高度,而其它在建筑物顶需要保护的对象的高度,就必需是建筑物的高度加保护物的高度来进行计算。避雷线保护范围计算,应注意避雷线中部是否有下垂现象,当有这种现象时那么中间部位的保护范围就必须减去其下垂的高度来计算。在这里提醒各位注意的是:当二支或以上避雷针能进行联合保护时,其保护的最低高度会比单支避雷针分别计算的最低高度高,应引起特别注意。
2 .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
防雷装置的检测只能是对当时的防雷装置状况进行检测、检验。合格的防雷装置也只能是建立在不遭受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来保证一个检测周期内防雷装置能正常工作。有些受检单位认为我的防雷装置只要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了,就没有问题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样也很重要。雷击事件的调查、鉴定。结果发现,原来是防雷装置的引下线被小偷锯断了,就为了这段不很值钱的钢材而破坏了整个防雷装置。所以各单位除了对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之外,还应配有专职的防雷装置安全员,经常性的对防雷装置进行巡查与维护。其主要工作是:接闪器部分及引下线(明装)的防腐,查看是否遭人为的破坏,地网是否遭人为的开挖而导致在外,SPD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单位的安全部门和当地的防雷检测机构报告,以便能及时得到整改,确保防雷装置的正常,以保证人员不受伤害,财产不受损失。
3 .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
防雷检测工作,由于其工作性质,致使其成为与外单位接触最多的一个部门。真正的属于点多面广。检测机构每到一个单位不仅要开展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防雷装置的检测。还应该广泛的开展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使人们更多地掌握雷电防护的有关知识,更好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而努力使雷电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大多数单位对防雷装置的检测工作都非常认可,但同样有部分人员对雷电防护知识的匮乏,几乎到了“文盲”的程度。其实很多的雷电灾害都是因为人们不懂得去怎样保护自己,保护财产而造成损失以致于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防雷检测工作不仅仅是对防雷装置的检测、检验,同样对雷电防护知识的宣传也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彩莲,王洁,杜建忠.陕西省农村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以及思考建议.
[2]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篇9
【关键词】雷电;通信机房;防雷;接地
一、 雷电的危害形式
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放电现象,自古就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自然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内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已成为整个建筑物防雷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雷问题也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直到今天,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并且无法替代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通信机房配备着信息系统和各种电子设备,其过电压耐受能力是有限的。当雷电侵入波从户外的电源线、信号线和各种金属管道侵入建筑物后,很容易使室内的电子设备损坏或造成永久性损伤,从而造成经济损失。雷电对通信设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在破坏形式上主要有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侵入和地电压反击等,尤以感应雷为常见。
(一)直击雷,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和架空线(如电力线、通信电缆、光缆等)。
(二)感应雷,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静电感应是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设备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设备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一旦雷云发生放电,其负电荷瞬间消失,此时设备上大量正电荷以雷电波的形式入地,引起设备损坏。电磁感应是当雷电放电时,产生强交变电磁场,在这个场中的设备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导致损坏。对于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环路或电子设备而言,电磁感应分量大于静电感应分量。
(三)雷电侵人波也称为线路来波。当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金属管线上产生感应过电压(包括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个分量,但对于长距离线路而言,静电感应过电压分量远大于电磁感应过电压分量)。该感应过电压也会以行波的方式窜入室内,造成电子设备的损坏。
(四)地电压反击,是指雷击建筑物或其近区时,造成其附近设备的接地点地电位的升高,使设备外壳与设备的导电部分间产生高过电压(也称为反击过电压),而导致设备的损坏。
二、通信机房的防雷系统
(一)直击雷保护系统。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容易被金属导体吸引。接闪器防雷就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然后通过引下线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地导引入地。引下线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
(二)感应雷保护系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其形成的几率很高,且由于通信楼引出的各种缆线较多,加之楼内设备大都采用了高集成度的微电子电路,故感应雷对建通信楼内的电气设备,尤其是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通信楼防雷主要是防压感应雷。
(三)建立联合接地系统,形成等电位防雷体系。所谓联合接地,从功能来看,即将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逻辑接地、屏蔽体接地、防静电接地以及建筑物防雷接地等共用一组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从建筑物的施工来看,即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梁柱钢筋,金属框架,建筑物防雷引下线等连接起来,形成闭合良好接地的法拉第笼,将通信机房内各部分的交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直流工作地,防雷接地与建筑物法拉第笼良好连接,各点形成等电位,消除感应过电压产生的因素。处在防雷区的计算机机房内的所有设备,均应做等电位联结。从等电位的角度出发,地网只是一个电位基准点,不是绝对的零电位点。电位均衡联结,就是使导体良好的导电性联结,使它们达到电位相等,为雷电提供低阻抗通道,以使它迅速泄流入地。
三、通信机房的接地措施
(一)接地系统
各种防雷的措施防护原理都是在雷击发生的瞬间内迅速响应,保证设备、大地、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之间搭接构成一等电位体,从而避免过电压的损坏。实现均压等电位的关键就是整个机房的接地系统,所以接地系统在系统防雷中非常重要。
(二)接地系统的组成
(1)接地体,即埋人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也就是通常所称的地网。
(2)接地总汇集线,是建筑物内各种接地线汇接的地方,可以理解为建筑物内的总接地排。
(3)接地引入线,是建筑物内接地总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
(4)接地排,是从接地总汇集线上接出到建筑物各层或各房间中的接地装置,各机房内通信设备的接地,都接到机房的接地排上。
(5)直击雷防雷保护装置,一般由安装在楼顶的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网)以及雷电流的引下线组成,雷电流引下线可以是多根的,还要将外墙体的建筑钢筋(或金属结构)与直击雷避雷装置良好的连接在一起。
(三)对接地系统的要求
(1)接地的阻值应尽可能的小。
(2)满足等电位连接要求,机房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应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有无线发射的,要求机房地网、铁塔地网、配电变压器地网等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地网。作用是防止通信局站内雷击发生时不同的接地体之间产生地电位反击。地电位反击很可能导致通信设备的一些接口引人过大的雷击过电压和过电流,即使接口部分有合理设计的防雷电路,通信设备也不能有效防止这种情况下的设备遭受雷击损坏。
(3)线路屏蔽必须良好接地。对传输线路采取屏蔽措施,是降低感应雷击破坏的有效方法。机房内综合布线的金属护管的屏蔽接地必须在两端有效接地,系统设计与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感应雷击侵入的渠道。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好防雷接地系统对保障通信机房和设备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通信机房和设备在通信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保证通信畅通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强防雷接地系统的建设,保证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吴薛红,濮天伟,廖德利.防雷与接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安全生产条例》和《省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易燃易爆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电子信息系统和重点工程项目的防雷安全为重点,以建立防雷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杜绝特大雷电安全事故为目标,全面落实各项防雷安全措施,集中整治,着力治本,务求实效,促进全省防雷安全形势稳定。
二、整治目标
通过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单位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防雷安全监管体系和部门协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防雷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力度,提升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确保国家和省里有关防雷安全法律法规和工作措施的落实;确保雷电事故隐患整改率、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检测率、防雷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率达到100%;确保不发生特大雷电安全责任事故。
三、整治重点
(一)提高各级各部门和各企业单位对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防雷安全工作作为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二)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气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防雷减灾监管体系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三)认真贯彻落实防雷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违反防雷安全法律法规行为,要依法查处;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四)加大防雷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家防雷技术规范安装防雷装置并定期接受法定服务机构的检测、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新(扩、改)建工程项目,要严格执行防雷装置“三同时”制度,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加强对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的管理,依法规范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的经营行为,杜绝无资质、超资质作业。督促各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研究和服务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六)广泛宣传防雷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的防雷知识,提高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雷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自觉做好各项防雷安全工作。
四、整治范围
(一)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场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石油、化工、医药、油墨造漆、涂料、电镀、粘合剂、制氢(氧)等生产场所;油库、加油(气)站、液化气储备站、液化气LNG储备站、管道燃气;大型厂房、露天生产装置等。
(二)人员密集场所。办公楼、医院、学校、大型宾馆(饭店)、大型商场、车站、码头、图书馆、体育场馆、档案馆、文物保护单位等。
(三)电子信息系统。邮政、通讯、金融、证券、广播、电视、供电、供水等部门。
(四)在建大型工程、重点工程。
五、整治时间和步骤
(一)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阶段。从2012年6月8日至6月2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研究制订具体的整治实施方案,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整治的重要意义,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整治和检查阶段。从6月21日至9月30日,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按照整治方案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整治措施。整治期间,要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防雷设施进行细致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立即进行整改。
(三)总结和评比阶段。10月1日至10月31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防雷安全整治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对组织严密、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进行表彰。对整治工作不认真、不扎实、走过场的,给予通报批评。在整治期间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层层落实,确保实效。为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工作,成立市防雷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地区、本部门防雷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和情况调度。
(二)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分级负责实施”的要求,明确各自职责,认真抓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气象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工作。各级安监、公安、交通、建设、教育、卫生、旅游、石油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本部门、本系统防雷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和落实。对本单位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要具备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新(扩、改)建工程项目开工前应该具备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未经审核同意的设计方案,不得交付施工。新(扩、改)建工程项目在投入使用前应该具备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不得投入使用。各防雷减灾技术服务机构要按照要求做好防雷安全技术服务工作。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全市各县(市、区)的各有关部门要巩固5月份的全国防雷宣传月活动成果,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防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防雷安全意识。各地要设立防雷安全专项整治举报电话,受理隐患举报,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