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教学 管理制度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答记者问时曾经说过:在国外中国留学生无论是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所以我们应该反思改进我们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特别突出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作为学校来说,应该借助新课程的实施,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等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实施实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化

1.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1)理、化、生各教研组精析教材,确定每册教材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内容。教研组根据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内容制定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计划,并将实验教学计划上报教务处。

(2)教务处审定各教研组实验教学计划后,和实验室商讨协调各年级的分组试验时间和内容,保证各年级分组实验及学业水平考试的实验内容,以及学校的各类考试时间互不冲突,从而制定理、化、生各实验室的实验室工作计划。

(3)教务处召开各年级理、化、生教研组长和实验室教师工作协调会,依据教研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室工作计划制定全

校实验工作计划。

(4)教务处负责督导全校实验工作计划的实施,按照全校实验工作计划表,提前两周督导各年级教研组和实验室老师积极准备相关实验工作的落实。每学期期末教务处组织教研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总结反思本学期实验工作,以期以后改进。

2.落实实验申请、检查制度,确保实验教学的有序性。

(1) 任课教师要在实验前认真填写《实验申请单》。

(2) 演示实验任课教师需提前两天将《实验申请单》,送到实验室。分组实验任课教师需提前两周将《实验申请单》,送到实验室,以利于准备实验。

(3) 实验室教师接到《实验申请单》后,及时认真准备好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并摆放到相应位置。

(4) 所做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准备过程中,实验室尚无的仪器或药品,实验教师要立即通知演示实验教师,以便修改演示实验。

(5) 任课教师要在上实验课前6小时内到达实验室,认真做好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的预备实验。预备实验取得成功后,若为演示实验,任课教师填写《实验器材借用登记表》,任课教师方可领出演示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去上课。若为分组实验,教师在实验前必须填写好《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单》后按时进行分组实验。

(6) 演示实验的仪器和药品必须由任课教师亲自领取,不许代领,更不许由学生领取,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7) 任课教师上完演示实验课后,应及时归还演示实验的仪器和剩余药品,演示实验仪器和药品不得在实验室以外的地方过午或过夜,再一次填写《实验器材借用登记表》,并由实验教师确认所归还的仪器和剩余药品。

(8) 每做完一次分组实验后,任课教师组织学生检查仪器和药品后,必须填写好《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单》,如有仪器破损视情况赔偿。

该制度每学期由教务处检查两次,督导落实情况。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为确保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制度的开发。

学校的自主探究实验为学校的理、化、生兴趣学习小组和各年级组织的研究性学习而设置。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成立理、化、生兴趣学习小组,各年级也会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兴趣小组或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如需做相关实验,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向实验室老师提出申请,填写《实验申请单》后,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实验活动。

2.学生自主探究实验课程管理制度

学校规定每周星期五的第8、9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指导教师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为了使实验活动与实际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如需做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和实验室教师联系填写《实验申请单》,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按所需时间做好实验。

三、组织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将实验操作成绩纳入学生期中、期末成绩。

为加强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组织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实验技能考试的学生为高一、高二的理科班全体学生。每次抽测理、化、生中的一科,每学期理、化、生每科只抽测一次。

2.实验技能考试的时间选取在某一天的上午或下午集中进行。每个年级各占半天,相关班级提前换好课,各班学生在教务处安排下轮流考试。

3.理、化、生每个学科教师提前准备好三个实验题目发给学生,题目附有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4.考试前教务处抽签决定考试内容,即学生准备得多考的少。进行现场实验操作。

5.监考教师依据实验技能考试评分细则现场打分。分数分为60、70、80、90分四档,成绩较差者补考。

6.整个考试内容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

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的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学校实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落实实验教学研究制度,以研促教,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1.专题研讨制度。

(1)课本实验与高考实验试题关系的专题研究:此专题研究由高三教师负责完成,每年高考结束后,由高三教师深入研究各省市新课标卷的实验试题,找出不同高考试题与课本实验的内在联系,并撰写专题报告。

(2)物理、化学数字化实验的专题研究:此专题的研究由教务处在高一、高二选定教师对物理、化学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校已将这两个学科的数字化实验全部做成功,并撰写了对应的实验报告。

2. 校本教研制度。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要求更高了。如何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是很值得考虑的问题。为此,学校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教研组制定校本实验研究计划。要求如下:

(1)注重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在日常的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中,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研究,改进、创新实验教学。

(2)在实验教学中设计出学生的参与空间,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篇2

一、统一思想,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着农村中小学教师是实验教学的薄弱点,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在新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首先加强了对科学实验教师的学习培训,组织了各年级的科学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和大纲,明确本学期的实验项目和要求,制定了实验教学计划进度表,并要求他们根据教学计划,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课后撰写心得体会。同时,很多教师不满足于课堂上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野外开展采集、捕捞等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大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学校成立了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标本制作和无线电兴趣小组。为学生了解大科学、增进科学科学知识提供条件。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化,促进实验教学常规化。

学校实验室在建设、发展、使用的同时,相应地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科学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科学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科学实验室卫生制度》、《科学实验室人员岗位职责》。这些制度不仅张贴上墙,而且在平时教学中严格执行。各种实验器材的借用,都能及时做好借用、归还记录,实验室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及各类帐册齐全,并做到帐、卡、物相符。实验室仪器全部按部颁目录分类编号,并按上轻下重、里高外低、水平式或垂直式进行存放。不仅做到定定橱定位,还做到科学、整齐、美观、大方。

三、继续强化管理,改革实验教学的评估机制。

本学期,我们继续对实验室的财物进行了对应管理,确定了专人用规范帐册,按部颁目标将仪器记帐,所有仪器都定橱定柜存放,并将仪器用卡片编号,挂在橱上。本学期,我们根据学校制定的《竹箦小学科学科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对实验教学继续落实两抓:一抓“实验教学的开展”;二抓“实验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将实验教学评估纳入教育工作和整体评估中。评估的内容为实验教学计划、总结、实验记录、实验效果、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完好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及安全防范等。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随堂听课等形式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存放教师业务档案,汇总到教师月考中。通过思想引导和过程管理,学校实验教学工作已经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促进实验教学不断优化。

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的活力,因此,我们加强了对实验教学和过程研究探讨,用系统论观点,认真研究,积极开展实验试点。具体做法是积极开展探讨性的实验教学研究,举行实验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和优秀实验教学教案评比活动,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开展实验教学论文和自制教具评比活动,并且不断改进评价方式和手段,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科学实验研究的积极性。这一教学研究和评价措施无疑成为推动实验常规化的动力。

五、不断总结与反思,提高教师、学生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篇3

为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师生正常安全使用,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和《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一)

实验室安全要求

1.

实验室要有总电源控制,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配备水槽、三联水嘴。

2.

教师能对实验室电源进行总控及分组控制,有漏电保护开关,工作指示灯,220V交流输出。有短路过载和自动断电及复位功能。

3.

每间实验室、保管室要配置2个及以上的干粉灭器,化学实验室要配备排风扇3台以上。

4.

实验室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粘贴上墙,做到管理有序。

5.

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保管,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6.

在做化学、物理、生物等实验时,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特别是做完化学、生物等实验时,废气、废水、废渣要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乱放乱倒乱扔,不得污染环境卫生,防止学生将实验品带出实验室。

7.

对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要求下课时必须切断电源,熄灭火源,关好门窗和水龙头,清理桌面、地面,消除隐患。

8.

如发生事故必须及时上报,不许隐瞒不报或拖上延报,重大事故要立即抢救,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

(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1.

危险化学药品必需危险物品专柜存放,专人管理。化学品出入库有登记。

2.

有毒物品的使用应严格控制,实行双人双锁的管理制度,有使用的记录、领用人的签字。

3.

易燃、易爆、有有毒害的实验用危险化学品,一律储存在专用仓库里,由实验员专人收放、保管。

4.

严格按物品的种类分库储存,严禁把起化学变化效应的危险物品存放在一起。

5.

严禁把遇水、受潮、受阳光照射容易燃烧、爆炸的化学危险物品与桶装的易燃液体存放在露天、潮湿漏雨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方。

6.

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必须随用随领,剩余部分要及时送回专用仓库,并详细登记领取人的姓名、部门、种类、数量、用途等,严禁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

7.

爆炸品、剧毒物品一律储存于专用仓库,专用仓库必须建立安全防护设施,并严格执行双人收发、双人记帐、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和双人使用的“五双”管理。

8.

未经学校安全主要负责人许可,不得任意出售或借用易燃、易爆与毒害物品。

9.

加强对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金属钠、钾等易制爆化学品和丙酮、硫酸、盐酸等易制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发现遗失、被窃等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篇4

关键词 本科院校 食品科学 开放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87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U Huilan, YU Bingfeng, XIE Wei

(College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and arduous of constructing open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stated the features of open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and the role it play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ll that have made an overall plan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pen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enhancing the features 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food science; open; experiment teaching

0 绪论

人们对安全食品以及绿色食品的加工、检验研究越来越重视,有必要建设一批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食品科学实验室”是指“专门从事绿色食品加工和检验的实验室,囊括了焙烤食品的加工、软饮料的加工,各种保健食品的研制以及食品有害成分的检验、食品营养成分的检验等,可以满足食品专业的教学与食品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综合实验室。”

而当前国内高校做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主要研究阵地,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完善开放性食品科学实验室。开放性的食品科学实验室既是高校当前教学科研的需求,又是学校和企业联合的基础。这是由于当前高校在教学实习方面的经费还是比较紧缺,仅仅依靠高校的实习经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学校与企业联合的道路。只有校企联合,实现互惠互利,企业才能为高校教学提供优惠的实习基地,学校才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保障。

然而,在众多的院校中,作为那些新建的本科院校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在面对一切都是新开始的时候,在面对食品科学研究相对其他院校起步晚的时候,在面对食品科学研究有很多空白的时候,如何探究建设健全成熟的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任务更为艰巨。

1 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的作用

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凝聚着食品科学学科研究的心血,已经成为保障食品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等研究方向的重要支撑,对学校的“产学研”起到重大作用:一是有利于提升实验教学的水平。二是有利于提升科研的水平。三是有利于增加学校与企业联合的砝码。四是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2 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特征与建设

由于当前的时代是信息化时代,资源的共享、信息的通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要求在通信科学与技术、信息应用与处理等方面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各大院校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等也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新建的本科院校“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以建立在面向整个院校全体师生自由开放为前提,这就需要新建院校做出更多的努力,特别在校区与校区之间建成紧密连接的集成化多功能实验室。

2.1 突出实验功能的模块化

在众多的本科院校中,虽然早已提出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目标,可是在实际上因为长期受到传统中“分块经营”观念的影响,“我、你、他”的经营格局还是长期存在,想要一下子改变该种观念并非易事。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以及高校改革的深入,“教学资源共享”这一目标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尽管“分块经营”对集约化的经营比较有利,但却反而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资源共享”的障碍,这就需要众多院校对已有的实验室进行适当的调整。而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在缺乏传统阻力的基础上,则更需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行实验室实验功能的“模块化”建设,进而避免重复投资建设,以节约资本更好地对“模块化”进行重金集中建设,最终有益于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内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水平提升。

2.2 突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

经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食品科学实验室存在功能单一、长期闲置的现象,除了少部分公共基础实验室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之外,大多数利用率不高,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闲置浪费。因此,非常有必要将整个院校的实验仪器、实验设备实施统一的管理,并将实验室资源进行开放,并借助校园网让整个院校的老师和学生对学校实验室的布局、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等的功能和状况有所了解,最终更好地利用闲置资源,充分发挥实验室应有的作用。所以,作为新建的院校,有必要在已有的实验室基础上重点选择专门的实验室进行开放性实验室的投资和建设,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将实验管理作为抓手,不断加强校区与校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开放,真正实现学校内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

2.3 突出教学资源的共享化

当新建院校的食品科学实验室完成了功能的模块化建设之后,实验室的开放性就得到了支持和保障。因为实验室完成了功能的模块化建设之后,它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块经营”,而是初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实验室。新建食品科学实验室的目标在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那么构建学科意义上的开放性实验室,就更加有利于推动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当前我国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它作为院校学科建设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单一功能的传统实验室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新的综合型实验的需求,对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只有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化才能打破传统功能的单一性,才能达到充分优化并充分利用实验设备的作用,最大化地避免实验设备的闲置浪费。

2.4 突出科技攻关的团队化

组建技术能力强、功能齐全、水平高的开放实验室不仅有利于整个院校的科技攻关,而且有利于不断加强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合作与联系,为整个院校的教学、科研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也为学校组建高水平的科技攻关团队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为一个新建的院校,为了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与效果,每一个实验室应当任用专业知识渊博、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与实验技术人员。当前,随着各大院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新建院校,为了追赶达到高水平院校实验室的水平,必须在一开始就通过聘用、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人才,构建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科技队伍,为实验室提供人才保障。而实验室作为科研的重要平台,必须充分发挥各个领域人才的作用,将科研统一到团队上来,实现学校科技攻关的团队化,克难攻坚。

2.5 突出学科建设的交叉化

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设并不是单一的建设,它还涉及到其他学科、领域、实验室、人员,也就是说,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设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渗透,他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公共合作与促进发展的,需要有长远、整体的发展眼光,构建开放实验室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3 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只有严管理才能出成效,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应当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加强建设,尤其需在相应的学院设立食品科学学科并组建先进的科研团队,建立实验室管理体制等。

一是实验室的建设需有一定的规模。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不单单是各学科、各领域资源的优化重组,更需要的是要有一定的规模,包括场所、人员、设备、经费、制度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立健全完备的实验室功能提供保障。

二是实验室的建设需实现全方位的开放。首先应当在时间上实现实验室的开放,例如可以安排每天的上班时间以及晚上6点至11点的自由开放,节假日的选择性开放。其次应当加大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每一个实验室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安全制度、工作职责、操作规范、奖惩制度等,不断规范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开放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最后应当明确实验室开放的目标以及研究的方向,不断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安排适当的经费投入师生的科研活动中,激发与培养师生刻苦研究的能力。

三是实验室的建设需实现全连网式管理。因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具有设备繁多复杂、实验操作复杂、实验次数较多等因素,所以有必要对开放实验室实施全连网式管理。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校园网、多媒体设备等建立一个教学网站,这个教学网站不仅可以进行实验教学课程的教学,还可以查阅实验资料、实验器材、实验资源等,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实验室实现有机的链接与优化利用。

四是实验室的建设需多元化争取资金支持。只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所以,学校应当首先积极向上级申请经费,并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争取社会经费的支持。其次,学校应当设立专门的教学经费、科研经费、实验经费,确保教学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后,学校应当设立保障经费,例如设备的采购、维护以及激励经费等。

4 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

新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规划与建设也应当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有方法、有步骤地开展下去。一是可以加入食品工艺实验室、土壤实验室、生理生化分析室等,或者校区与校区之间的联系,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二是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建设。应当坚持“学科特点分析―实验室功能分析―实验室资源调查与分析―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规模设计―实验室组建―实验室管理制度制定―实验室开放试运行”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建设。

5 小结

近几年来,很多新建院校对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为了更好地实现实验室的开放性,充分优化现有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不断提升新建院校的教学水平、研究水平,需要在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上不断突出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特点,不断加强管理,积极谋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常凯,孙广仁,洪海成.关于建立食品科学开放实验室的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

第三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必须努力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根据需要与可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生产试验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合理设置。要做到建筑设施、仪器设备、技术队伍与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提高投资效益。

第二章任务

第五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完善实验指导书、实验教材教学资料,安排实验指导人员,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第六条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应当吸收科学和教学的新成果,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根据承担的科研任务,积极开展科学实验工作。努力提高实验技术,完善技术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保障高效率、高水平地完成科学实验任务。

第八条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活动。

第九条完成仪器设备的管理、维修、计量及标定工作,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开展实验装置的研究和自制工作。

第十条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范,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三章建设

第十一条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设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稳定的学科发展方向和饱满的实验教学或科研、技术开发等项任务;

(二)有符合实验技术工作要求的房舍、设施及环境;

(三)有足够数量、配套的仪器设备;

(四)有合格的实验室主任和一定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实验室建设、调整与撤销,必须经学校正式批准。依托在高等学校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调整与撤销,要经过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要纳入学校及事业总体发展规划,要考虑环境、设施、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经费投入等综合配套因素,按照立项、论证、实施、监督、竣工、验收、效益考核等“项目管理”办法的程序,由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归口,全面规划。

第十四条实验室的建设要按计划进行。其中,房舍、设施及大型设备要依据规划的方案纳入学校基本建设计划;一般仪器设备和运行、维修费要纳入学校财务计划;工作人员的配备与结构调整要纳入学校人事计划。

第十五条实验室建设经费、要采取多渠道集资的办法。要从教育事业费、基建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凡利用实验室进行有偿服务的,都要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实验室建设。

第十六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积极申请筹建开放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室,以适应高科技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十七条高等学校应通过校际间联合,共同筹建专业实验室或中心实验室。也可以同厂企业、科研单位联合,或引进外资,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建立对外开放的实验室。

第十八条凡具备法人条件的高等学校实验室,经有关部门的批准,可取得法人资格。

第四章体制

第十九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归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或本系统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应有一名(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拟定本规程的实施办法;

(二)检查督促各实验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组织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归口拟定并审查仪器设备配备方案,负责分配实验室建设的仪器设备运行经费,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估;

(四)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情况的审核评估制度;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任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在用物资的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等;

(五)主管实验室仪器设备、材料等物资,提高其使用效益;

(六)主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人事部门一起做好实验室人员定编、岗位培训、考核、奖惩、晋级职务评聘工作。

规模较大的高校,系一级也可设立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岗位或机构。

第二十一条高等学校实验室逐步实行以校、系管理为主的二级管理。规模较大、师资与技术力量较强的高校、也可实行校、系、教研室三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高等学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

第二十三条高等学校可根据需要设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主管校长、有关部门行政负责人和学术、技术、管理等主面的专家组成。对实验室建设、高档仪器设备布局科学管理、人员培训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咨询,提出建议。

第五章管理

第二十四条实验室要做好工作环境管理和劳动保护工作。要针对高温、低温、辐射、病菌、毒性、激光、粉尘、超净等对人体有害的环境,切实加强实验室环境的监督和劳动保护工作。凡经技术安全的环境保护部门检查认定不合格的实验室,要停止使用,限期进行技术改造,落实管理工作。待重新通过检查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第二十五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安全保密的法规的制度,定期检查防火、防爆、防盗、防事故等方面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要经常对师生开展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六条实验室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规定,不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

第二十七条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物资的管理,按照《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材料、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高等学校物资工作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法规、规章执行。

第二十八条实验室所需要的实验动物,要按照国家科委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以及各地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规定,进行饲育、管理、检疫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重点高等学校综合性开放的分析测试中心等检测实验室,凡对外出具公证数据的,都要按照国家教委及国家技术监督局的规定,进行计量认证。计量认证工作先按高校隶属关系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对实验室验收合格后部委所属院校的实验室,由国家教委与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进行计量认证;地方院校的实验室,由各地省政府高校主管部门与计量行政部门负责计量认证。

第三十条实验室要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要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水平考核。

第三十一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第三十二条要逐步建立高等学校实验室的评估制度。高等学校的各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实验室基本条件、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效益、实验室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制定评估指标体系细则,对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开展评估工作。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和水平的重要因素。

第六章人员

第三十三条实验室主任要由具有较高的思想政党觉悟,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修养,有实验教学或科研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相应专业的讲师(或工程师)以上人员担任。学校系一级以及基础课的实验室,要由相应专业的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的人员担任。

第三十四条高等学校的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均由学校聘任或任命;国家、部门或地区的实验室、实验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由上级主管部门聘任或任命。

第三十五条实验室主任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二)领导并组织完成本地规程第二章规定的实验室工作任务;

(三)搞好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

(四)领导本室各类人员的工作,制定岗位责任制,负责对本室专职工作人员的培训及考核;

(五)负责本室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工作人员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六)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室工作,开展评比活动等。

第三十六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作。各类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要各司其职,同时要做到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各项任务。

第三十七条实验室工程技术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编制,要参照在校学生数,不同类型学校实验教学、科研工作量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状况,合理折算后确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流动编制。

第三十八条对于在实验室中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工作人员,可参照国家教委(***)教备局字00*号文件《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在严格考勤记录制度的基础上享受保健待遇.

第三十九条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由实验室主任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按照国家对不同专业技术干部和工作职责的有关条例定及实施细则具体确定.

第四十条实验室各类人员的职务聘任、级别晋升工作,根据实验室的工作特点和本人的工作实绩,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高等学校要定期开展实验室工作的检查、评比活动。对成绩显著的集体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和鼓励,对违章失职或因工作不负责任造成损失者,提行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直至追求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篇6

杨存良(1980),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张家口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摘要: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思想的历史使命和职能。高校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反映高校教学、研究、服务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组织相关教学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验证相关理论、发展学生潜能、形成科研成果、培养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活动基地。高校化学实验室经历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整体水平和规模得到了大幅提升,对于更好的服务和实现高校的四大职能、培养人才创新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制约高校化学实验室资源优化整合、科学、高效运转,更好的服务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重大隐患和瓶颈。这就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不断探讨改进措施,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1.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证性非常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部分之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的自主或参与化学实验活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在指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验证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培养大学生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证科学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在提升和确保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严肃、严谨、实证的科研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化学实验室是高校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和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能力能否适应和满足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直接决定着高校化学及相关学科建设、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及管理水平的高低。

2.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化学实验室硬件的建设和配置,但日常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没有形成相应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治理制度体系设计。这样一个现状,就造成实验室使用较为随意、实验室运行效率较低、实验设备损毁破坏现象严重、实验室环境污染严重。一方面,导致高校不能够实现对化学实验室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整合,高校化学实验室运行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高校化学实验室可能成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又一源头和隐患。

2.2.管理人员队伍有待充实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迅猛,为确保常规教育教学,高校将人员编制向教师系列倾斜,导致实验人员规模和比例较小,实验人员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素质结构不合理,且相对于高校其他系列人员队伍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与短板。这一方面,使高校化学实验室不能够发挥拥有功能,实验项目少且实验技术含量整体不高;另一方面,使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等不能得到及时和科学有效的维护、维修、保养,造成高校化学实验资源和资产的浪费、损耗、流失。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和人才创新能力目标的实现。

2.3.现代实验管理意识淡薄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建设与管理,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现成的经验和思维定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些经验和传统思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实验管理的新要求,不能符合现代实验管理的新趋势。过去的经验和传统思维定势,使得现阶段我国高校化学实验管理还没有形成现代实验管理意识和理念。

另一方面,任何科学实验活动,都要强调与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和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过去,无论是高校还是整个社会对于环境污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但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这就要求高校化学实验室转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和意识,树立以对人和社会负责,人和自认环境和谐共处为核心的现代实验管理理念和意识,这是大势所趋,是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必然选择。

3.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改进策略

3.1.加强制度设计,实现资源优化整合

首先,科学、健全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工作人员各自的职责分工,是工作人员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了实验室的正常、高效运转,实现了对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有力支撑。其次科学、健全的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规范了科学、严谨的工作化学实验流程,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与效果,确保了试验机实验结果的信度与效度。最后,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包括人的管理还包括其他各方面相关资源的管理,科学、健全的高效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能够确保高校化学实验室实现对各方面资源的统筹与最优的整合。

3.2.建设专业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增加专职实验人员岗位编制,减少兼职实验人员数量,优化专职人员队伍结构,不断提高专职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高校化学实验管理与科研创新团队。这样的团队不仅能及时、专业的将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好的同时,能够开发其功能开发,提高其使用价值。这样的团队不仅能有序、负责的辅助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还能够有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科学实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养成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实验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开发,使他们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掌握和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实验室的管理需要。这样的队伍建设,要得到高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有相应的配套制度跟进和政策的引导,充分调动高校化学实验管理人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3.加强绿色管理,树立绿色化学理念

“绿色化学”的提出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滑雪产业、领域及其相关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是高校组织化学实验教育的主体之一,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创新、探索各种有效形式和渠道向学生传递“绿色化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人与世界、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代价,尤其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对于空气、水体、土壤等周边环境损害的不可逆性。

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效率的提升,不是高校实验室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联动,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对高校化学实验资源的最优整合和利用。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仅强调制度上的设计和设备设施上的保障,更强调人员理念上的跟进,方法上的创新。(作者单位:张家口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药学专业 实验室管理 创新型药学人才 培养

生物医药行业被誉为 21 世纪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医药科学和制药工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从事基础研究和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目标的应用研究的高素质药学创新型人才。药学是一门学科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技术密集的应用型学科。实验课在药学课程中占有较大比例,在药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实验室管理是以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培养人才为出发点和任务,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因此实验室管理工作应以营造一个能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科研探索精神,实现创新思维的良好环境为中心而展开。

一、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

“以人为本,确保人身安全”是一切社会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安全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首要任务。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药学院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在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学院三级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找出隐患,及时整改,使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人是实验室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对学生实验前的安全培训教育,是有效规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培训内容包括: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安全操作细节;核实实验室安全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存放位置,并熟悉使用方法;学习紧急情况下的自护、自救常识,告知发生意外的逃生通道等安全信息。

实验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对学生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药学专业实验室充分考虑实验涉及的不安全因素,配备了完善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洗眼器,护目镜,丁腈手套,一次性口罩,急救箱等。实验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有易燃、易爆、强腐蚀性、毒性试剂参加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操作,个人防护要到位;实验室内严禁喝水、吃食物,学生所携带水瓶、食物等放在实验室外的衣物架上,在实验室外取用;不用戴防护手套的手触碰日常用品(如:笔、门把手、手机),以防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扩散等。药学合成实验通常反应成分复杂、时间很长,实验室内会有很强的刺激性气味,在课前打开通风换气系统和门窗,将实验室内置换成新鲜空气,使学生能够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工作。

二、优化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

创新源于实践,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开发[5]。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是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和药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实验技术,以小分子药物为主线串联起来的贯穿药物研发全过程的系列实验;实验过程涵盖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主要实验项目,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药物合成及分离纯化实验技术,脂质体制备及评价实验技术、药效活体评价实验技术(抗栓、溶栓、血管条张力实验),合成产物的理化常数测定技术和结构鉴定的紫外、红外、核磁和质谱等四大波谱分析技术等。实验过程涉及仪器设备、化学药品数量多、种类杂;因此,对各实验内容所需仪器设备、化学药品等实验用品提前做好细致、充分的协调、准备;及时、准确、到位的切换,创造一种科学严谨、规范、整洁的实验环境;学生置身其中更有益于全身心地投入实验过程,激发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需要准确的实验数据指标的支撑,获得具有专业学术意义的实验结果是实验教学的关键。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技术含量高、操作比较复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实验教学条件,是获得更加可信实验结果的保障。

三、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

专业药学实验对于各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精细化仪器设备管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安全、正常的运转是实验教学顺畅进行的必要保障。实验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做好使用记录,定期检查、维护,及时维修并做维修记录;编写简洁明了的仪器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对于使用时容易出现不当操作的仪器,在醒目的位置贴出正确操作提示,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故障发生。

为满足综合性药学实验的需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中心近年新购进了高速冷冻离心机、真空冷冻干燥机、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仪、自动旋光仪、显微熔点仪等实验仪器设备。新购进仪器在开箱验收后立即组织培训,对工程师培训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保存培训视频、仪器附件清单、验收单、说明书等全套档案资料。

四、规范化学危险品管理

药学专业实验涉及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其中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化学危险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对购买、储存、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细致的监管,能有效规避其安全风险。教学实验用试剂均在学校供应平台购买学校指定有资质厂家的产品。实验中心设有配备了排风系统、消防设施和铁质防燃药品柜的专用药品库,并定期检查、记录温湿度,定期排风改善药品库空气质量。实验中对有些有机溶剂需要量很大,为避免大量储存造成的安全隐患,建立了药品库试剂清单并定期更新,随时掌握库存情况,随用随买,也减少了重复购置造成的浪费。实验室内仅放置实验使用量的化学药品,随取随用;危险化学品放入实验室的通风橱内。需低温保存的化学品储存在爆型冰箱中,避免在低温环境下仍具挥发性试剂造成的安全隐患。

药学专业实验过程中大量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如果不进行规范化处理,会威胁到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对于使用易燃、易爆、毒性和有刺激性气味的试剂或生成有毒和有刺激性气味产品的实验,严格要求在通风橱内完成,同时打开实验室排风罩,可降低废气对实验室的污染。实验中产生的大量废液按无机类废液和有机类废液(组成比较复杂,一般分为含卤素和不含卤素两种)分类收集,由学校统一处理。实验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未污染废弃物(如:生活垃圾)、污染废弃物(如:枪头、离心管、防护手套、滤纸、纱布、橡皮塞、变性乳胶管等)和玻璃利器(如:破碎或破裂的玻璃器皿、针头、注射器等),分类收集,由学校统一回收。实验动物在实验完成后立即送至动物尸体房冷冻处理,辅料等其它实验废弃物随之送到指定地点。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管理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室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实验室的开放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实验室的资源优势, 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能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专设了“药学创新实验室”作为主要开放实验室,面向本科生,主要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第二课堂、导师制、课内社会实践等教学项目,为学生提供了实验课程之外多层次的科研创新、新药研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尽早融入教师的科研实践,接触药物研究的前沿领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学生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指导作用。实验室为学生准备清单所开出的实验用品,学生独自进行实验操作。开放实验室的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如:实验室使用登记制度,仪器设备使用预约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实验室部分日常管理事务,则交给经常在实验室的学生来完成。由于开放实验室所涉及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增加,仪器设备也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实验教师、实验员会定期巡视,对学生给予及时指导。实验室的开放无疑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科学实验舞台。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实验室管理,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将会使其实现适应新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实验室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运行机制,以营造一种能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实验环境,满足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邵彦坤,陆涛,廖俊.高校药学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33-237

[2]刘李,缪明星,刘晓东,尤启冬.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药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平台研究[J].药学教育,2014,30(6):62-65

[3]沈美娟,朱国兴.系统论视野下的高校教学实验室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143-145

篇8

关键词:实验室;“三级互动”管理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2-0091-02

实验室是高校办学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基地,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1]。随着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主要表现在现行的实验室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新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传统习惯和自身原因的影响,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管理模式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的实验室基本上是按照专业和课程来设置的[3]。该设置方式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容易出现不同院系设置功能相似的实验室。实验室重复建设比较严重,资源严重浪费,管理人员分散,制约了实验室的发展。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及自身的运行机制相对独立,片面强调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脱离。造成了“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形成了“实验课程从属于理论课程”现象[4]。由于实验室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实验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效率不高。

(二)安全不到位,卫生状况差

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目前仅仅是满足于预防上。如,为了防火、防盗,仅停留在购置相关的消防设备和安装防盗门、铁栅栏等。但是,真正会使用消防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并不多。虽然进入实验室前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但是此类教育没有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导致较多的各类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近十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学校学生多、实验室场地有限,由于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差,乱丢垃圾、实验器材及物品不按规定摆放的大有人在。加之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实验室专职清扫人员有限等,难以长期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实验室必须要营造一个洁净、整齐,具有科学实验氛围的、安全的、文明的实验环境。

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目标

实验室管理工作要与学科专业及课程建设相统一,要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相统一,要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相统一。

(一)管理制度规范化

根据实验室的管理目标、任务及要求,遵循实验教学规律,要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只靠经验和记忆,而要依靠科学和数据来进行管理。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师守则等,并张贴上墙,位置要醒目,同时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检查执行情况。

(二)安全管理日常化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防机制,并在管理中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布局要合理,室内要整洁卫生,紧急疏散通道要畅通,安全标志要齐全,消防设施性能要良好,并且做到天天检查、周周彻查。要时刻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和教师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

(三)实验设备管理电子化

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物质保障,如果管理不善,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坏和浪费,所以必须加强实验设备的管理工作。建立实验设备电子档案,把相关数据录入到资产处的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账、卡、物”计算机管理,并制定严格的实验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实验设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

(四)实验教学内容管理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实验教学内容管理应该网络化。实验室作为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是一个信息高度密集和发达的区域。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步骤等实验教学资料放到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利用网络选择实验内容和预约实验时间。这样便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统筹安排,实验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

三、“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构建

目前,就业缺乏竞争力、课程缺乏延续性、教学脱离行业应用、岗位偏离市场需求已成为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四大难题[5]。其主要原因是在实验教学环节中思想僵化,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提出了“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的认识主体。

(一)师师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先决条件

在每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有交叉、重叠部分。主讲教师与非主讲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不仅可以交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心得,而且还可使各门课程之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对提高教师的自身学术素养和教学艺术性具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对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所以,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之间要沟通互动,可以优化实验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开展“项目式”实验教学法。

由于实验室地方小、人又多,涉及安全与卫生、设备的维修与保养等等。所以,实验教师要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经常沟通互动,可以完善和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共同教育学生如何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消除安全隐患等。

(二)师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前,由于对相关实验知识的了解较少,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时应加强师生互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每次开始实验课之前,尽量详细地讲解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注意事项等。最好采用“讨论式”方法,实验教师将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方法、操作规范等当作问题,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边回答。凡是回答正确的要及时鼓励,特别是对敢于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的学生,即使是想法不成熟或观点不正确,实验教师也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活跃了实验课气氛,又能拉近师生关系,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相关实验后,积极思考问题。这样可保证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扩展知识面,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与重新认识。批改实验报告时,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对有独创性见解的学生,应当给予鼓励和加分。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工程训练、增长技能的好场所,应尽量保证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实验室应该定期向学生开放。在开放实验室时进行师生互动,让学生对实验感兴趣、对科学感兴趣,为将来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每学期,理论教师、实验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合理地安排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互动内容可以是课程理论、实验内容,也可以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可以是关于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也可以是关于实验室的管理、安全与卫生。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习惯。

(三)生生互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手段

完善“学生管理、相互监督”机制。制定学生管理办法。学生一旦进入实验室,应当承担起管理责任、尽管理义务,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倡导“自由讨论,自我发挥,自行设计,自愿组合,自主创新”。鼓励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项目,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同学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创新。定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选派优秀的学习小组宣讲他们的实践经验、阶段性研究成果,或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实施“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生和实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保养了实验设备,减少了设备的维修率、损坏率,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得到了加强,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体制得到了健全。

在“三级互动”实验室管理模式中,从实验教学思想、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永强,苗淑清,张建文等.地方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

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

[2]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

[3]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

[4]杜亚琳,马鸿艳.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初探[J].黑龙

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创新理念

呼伦贝尔学院是一所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综合性学校,坚持以现代大学的理念指导办学,把发展教学和科研、办成名校作为目标,充分体现“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办学宗旨;有着重视基础、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教学传统,蕴含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样的办学宗旨,为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

随着科技楼的建成,我院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备了规模化、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适应21世纪国家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实践性人才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技术平台。

为此,我院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确立了实验室环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保障得力、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总体目标是:“完善实验管理体系,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综合现有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创新理念

1.合理配置实验室,保障运行高效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迁入科技楼后,有22个基础实验室,楼层从二楼延伸至五楼,如果实验室配置不合理将造成实验仪器分配不均衡、不能合理广泛应用,达到资源共享;实验药品不能合理分配、应用,造成浪费和实验员重复劳动等现象。在充分研究、合理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合理、科学的布局:二楼和三楼以公共实验室和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实验室为中心,以提高各相关专业交叉、公用实验室的能力、方便相关专业间的实验融合及实验员的工作;四楼和五楼以基础化学、分析检测实验室和应用化学实验室为中心,在方便相关专业间的实验融合基础上,提高分析检测实验室的发散应用能力、将实验室污染降低到最小;配套的天平室、显微镜室、标本室等分布在实验中心的相关学科楼层。这样合理配置后,实验室将保障高效的运行机制。

2.优化组合实验设备,提高利用率

实验设备、仪器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学校的贵重财产,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优化组合意义重大,责任也很重大。

近年来,随着我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教学经费也明显提高,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置上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极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实验条件。目前实验示范中心拟分期、分批增添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将具备规模化、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

(1)在实验室设备优化组合方面,我们采用三步走的方式:一是在学校的支持下建立七个全新的基础实验室。二是将原有实验室搬迁拆装重组为十个相应实验室。三是自主设计、规划组建五个公共实验室。

(2)将实验共用的仪器设备统一管理和调配,达到优化配置、提高仪器的使用率的目的;集中进行维护,避免重复设置,减少资源浪费。

(3)对仪器、设备、药品进行网络化管理,以便任课教师拟定购置计划和实验项目卡,同时防止重复购买,造成药品积压。

(4)对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分类摆放并定期进行清点,同时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做好防尘、防锈、防蛀、防腐、防变形、防老化、防盗、防火等日常管理工作,发现有损坏的及时维修,提高仪器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寿命,使教学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率。

(5)做好实验室的环境建设,实验室环境建设包括照明、用电、温度、湿度、洁净度、通风、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处理、病菌污染处理等。

3.组建合理的实验室管理队伍

由于实验员职责的特殊性,劳动成果的隐含性,劳动方式的独立性,从而掩盖了其工作的艰巨性、繁琐性、科学性,但一个优秀的实验员会任劳任怨努力做好实验室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的功能。

(1)要求实验员要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掌握运用现代教育装备的方法,学会现代实验室管理知识,当好任课教师的参谋,认真准备好每个实验,协助任课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另外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树立较强的为教学、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意识,做好一切辅助工作,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为实验教学着想,一切从实验教学出发,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我院搬迁至科技楼后,实验室由原来的十六个增至二十一个,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实验员四个,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实验员二个,化学、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实验员每人负责一到两个实验室,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专业方向实验员每人负责五到六个实验室,工作强度、难度都很大。因此,我们采取实验室管理分配制,即由实验员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实验药品的配制工作,选配相关学科的实验教师协助管理相应实验室的办法。协管教师在相应实验室上课的同时,负责管理各自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环境卫生、水暖电等的使用和维护工作。

4.完善实验室制度建设,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健全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使实验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实验室使用者有章可循,首先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一套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规章制度。为此我们出台了《实验员工作职责》、《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安全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和赔偿制度》、《教师实验守则》、《学生实验守则》等实验室管理制度。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师和实验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规章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一方面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和使用者,而且也为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为了督促实验人员管理好实验室的固定资产,对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服务于实验教学,确保实验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我们规范并建立了实验室的各项档案。如“固定资产账目表”、“实验室使用登记表”、“仪器及设备损坏情况登记”、“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实验项目卡”、“实验课教学一览表”、“实验课学期授课一览表”等。并将档案进行纸质、网络化双管理。

同时强化安全意识,要求实验人员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具备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实验室安全检查,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实验室育人环境,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开放式实验教学体制,做好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切方便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并提供方便、实效的服务。开放实验室的目的是为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空间、时间和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制订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办法,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

2.在各专业导师的带领下,成立了学生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毕业论文课题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设计自己的科研性实验,研究与实践专业相关的课题,拟成立学生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实验创新课题组,实验室为毕业论文课题组和实验创新课题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实行登记制,学生实验要在所在的实验室登记实验项目、实验仪器编号等信息。实验前要提出活动计划、仪器药品使用计划,实验结束后要清点仪器设备,保证完好无损。进出实验室要进行记录。

4.各开放实验室要配备专业指导老师和实验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解答学生实验过程的疑难问题,做好仪器设备的准备、调整与维护工作,并认真做好开放情况记录。

三、在规范化管理下,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1.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基础技能训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2.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

开设实验课时,安排学生分组轮流准备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准备工作。这样对教学有几点好处:

(1)学生自觉提前预习;

(2)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大体的认识与了解;

(3)参与准备的学生可以带动或指导同一组的学生,提高实验效果;

(4)有时间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参与研究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准备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与教师相互交流,促进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3.精选实验内容,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根据实验课教学需求,本着将毒害降低到最小的宗旨,合理选择实验内容。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在实验内容上,尽量根据低能耗、低毒原则进行筛选,避免实验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使用强腐蚀性试剂,提高实验安全性。

4.改进实验方案,严格控制药品用量

要逐步实施常量、微量与半微量相结合方案。这样不仅体现绿色教育,同时也有利学生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前提下,提倡实验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减少污染并降低实验费用。

5.实验结束后废液、废渣、废瓶尽可能回收利用

实验始终贯彻绿色环保意识。化学实验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意排放,久而久之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环保意识。将生成的废液统一回收,然后鼓励学生利用创新课题组计划时间,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回收处理,既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又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合成实验所得产品一律收回,留给下一届学生做基本操作实验等训练,这样基本上做到实验室无污染,产品链式利用的良性循环。

6.实验技术的发展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是一个多学科及交叉学科并存的综合性学院,有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及生物技术及应用五个专业。而这几个专业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这几个专业的最基本特征,实验的主要场所在实验室。实验室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各科实验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实验课程强调对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现有的实验设施来分析,存在着实验室配备数量有限、实验教师人员少、工作量大;实验课程多,实验时间排不过来;仪器设备不配套、药品浪费;有毒有害类化学药品对学生身体、环境损害大;生物实验涉及损害生物等一系列问题,我院已经建立仿真实验室,能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构建仿真实验室可以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仿真实验室的装备对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探究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在实验技术方面争取达到以仿真实验与实际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模拟与数字结合的手段,对现有实验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更新,大幅度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比例。

【参考文献】

篇10

1 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有待加强

作为一种教学辅的工作,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没有收到相应的重视。在实验室管理人员中,主管教学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或实验室年轻教师兼职居多,职责定位模糊,发生问题时互相推诿。大多数管理人员在兼有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验室实施系统、有效的管理。并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人员在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均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实验人员中存在工作积极性不强,队伍不稳定,更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实验室管理的队伍,影响了实验室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

1.2 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实验室管理改革的宗旨是:有利于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2]。我院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员考核除了工作量方面,而在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生培养、综合效益方面的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实验员片面追求工作量,在实验人员的相关工作积极性方面难以调动。

1.3 学科需要团队建设

以教学为主仍然是教学科研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的主线,无单独科研实验室。教师的科研只能依赖于教学实验室。没有组建一些真正的学科团队,学科研究相对松散,教师和实验管理员没有得到紧密结合,共同发展进步。

1.4 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不到位,使用效率低

目前经过各方的努力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已经在高校实验室中投入使用,一些设备管理不到位,没有达到最佳的使用效率。实验室中经常出现使用高峰期没仪器可用,而其他时间又闲置的状态,主要是因为使用的人员较多,使用时间安排的不合理。面对一些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仪器设备,由于不了解仪器性能造成仪器损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缺乏专人负责培训管理,所以对这类仪器设备达到熟练使用的层度还有差距[3]。对一些得不到及时维护的仪器设备,最好只能在长期处于无法正常运转、故障频发的状态下,被最终弃用,造成巨大的浪费。

1.5 实验室试剂耗材浪费现象严重

由于严格的试剂耗材管理体制没有形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多价格昂贵的试剂耗材也与一般试剂耗材一样购入后放在公用的地方,需要的人可以随时方便地取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实验设备使用上没有节制,造成试剂被取用后只使用一次即被遗忘的浪费;在实验急需某一试剂耗材时才发现已经用完,原因是没有存量的监控,有些工作被迫延迟。

2 加大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改革

我院针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实验室管理和运行体制改革,运行体制建设和考核机制建设两方面的内容作为改革的重点。运行体制建设主要围绕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设置,考核机制主要围绕实验室改革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实验人员积极性。适当的体制和制度是推动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良性循环的基础。

2.1 加强实验技术队伍考核和建设

制定对有专业技术专长的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优惠政策,提供进修培养机会、制定对实验室对外开放的相关政策,加强实验室队伍考核及进出机制,使其进入良性循环。对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聘任,竞争上岗,优化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人员。

2.2 在实验室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保证实验室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实验室管理,理顺各种关系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实验员、指导老师职责,做好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项目、实验室安全与卫生、仪器设备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规范实验教学,实现资源充分开放共享,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培养,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效益[4]。遵循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管理理念,有效地利用实验室的试剂耗材,我们对试剂、耗材进行验收入库、贮存、领用与发放等管理控制,保证试剂耗材的安全贮存、有序发放与使用,确保购买的试剂耗材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对库存量进行有效监控。

2.3 加大重点实验室、示范中心的经费投入

学院集中资金投向那些学科发展必不可少、利用率高的仪器设备上,重点建设利用本科教学和学科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实验室。统一调配各实验中心仪器设备,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仪器设备重复购置。建立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4 实现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

实验室是教师科研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考核体系中增加关于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以及对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的量化指标,促进实验室的开发和资源共享。学院对实验室开放和资源共享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努力为教学科研、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3 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践

3.1 搞好探索,将试点分类

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涉及的方面很广,包括学校层面的管理理念、制度建设方面,还包括学院层面、教师、实验队伍及管理人员方面关系及利益[5]。要做到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有利于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素质的提高;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的目标,能够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3.2 探索实验室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