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授课内容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体育授课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简单
将体育课上成跑步课、广播体操课或体活课的情况在小学当中并不少见,不少体育老师为使学生的队列水平及课间操水平达标,将每周一到两节的体育课变成了队列训练课。过于简单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很难令老师将整节课的时间充分利用,单纯执行教师指令的学生很难从授课内容中有所收获,这使得体育课成为与文化课无异的定式教学,并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体育老师对教学进程也缺乏系统安排。以三、四年级的体育教材为例,课程目标强调跳跃练习、投掷练习、球类练习等与游戏的有机结合,但授课环节中,因为缺乏系统具体的安排,学生练习时间不足等情况,教师通常只能完成基础性练习中的一到两项内容,缺乏与游戏环节的结合,这造成了教学进度的延误。
1.2教学设施缺乏
除队列、体操等,小学体育课中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运动设施的辅助才能完成。然而,出于场地条件、学校经费状况、安全设施等方面考虑,只有少数学校的体育设施能达到实际标准。以铅球投掷课程来说,每节课有大约45名学生,而校方能提供的铅球大多不超过五个。器材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课堂进程,没有拿到铅球的学生只能从旁观者的角度进行观察,而轮换使用的方式减少了每个学生单独练习的时间。设施短缺造成的学习效率下降影响整节课的内容安排,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1.3教学与实际脱节
传统体育课堂中的“教”与“学”意识相对淡薄,教师大多只起动作示范作用,而缺乏指导性、针对性教学讲解。对所学内容,学生只能通过课堂上的有限练习来掌握,很少能从教师处获得帮助。这种情况加剧了教学与生活的脱节,相较于部分娱乐、健身类活动,教师对竞技类活动的成绩,如长跑、短跑、跳远、跳高等都有较高要求,不少体育课成了学生为通过测试而进行的练习课。这类内容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授课内容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
2.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1改革教学观念
作为体育课的授课地点,操场以其宽松、自由的特点为授课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授课方式的选择必须建立在教学观念的革新之上。
小学体育应从培养竞技性人才,达成各项测试标准的传统思路向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确保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他们投入课下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时间被不断压缩。在这种情况下,体育教学的核心应从队列“教学”向“锻炼”式娱乐转移,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取舍,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现素质的提高和身体的锻炼,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放松和休息的加油站,并为他们能更好地进行文化学习提供健康保证。将体育课视作放松学生身心,引导他们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的重要手段。在编写教案时,除准备活动及热身跑环节,教师应结合季节和天气特点,分别组织男女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并在完成相关训练内容后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
不难看出,学生正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以身心健康为出发点的体育教育,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思想心态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导体育课内容的人。人教版体育教材中有关体育和健康基础常识的相关内容,着重强调了学生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并要求学生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体育竞赛中的胜负。
2.2创新教学形式
体育老师应寻找体育课与体活课之间的临界点,实现课程教育作用与娱乐作用的结合,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首先,压缩队列训练、广播操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所占比重,将学生从重复性训练中解放出来,并取而代之以对体育委员、班委成员的针对性培训,以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不因下雨、下雪等天气取消体育课,可以通过组织室内活动或讲授相关课程理论实现课堂的延续性和放松性。在不适宜进行球类活动及跑步的冬天,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打雪仗、堆雪人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保证他们的运动量。
与此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的特点,体育老师可以采用教学内容与娱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进行自由活动的同时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韵律活动与舞蹈时,可以先选出一位到三位领舞,再对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教学。当学生初步掌握内容,即可通过组内成员选拔、小组竞赛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个人,对表现相对落后的小组提出做仰卧起坐等形式的“惩罚”。此外,将教学活动扩展到班与班、不同年级间的互动中。对正在学习角力与对抗的班级,可以组织拔河类友谊赛,并以此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灵活掌握。
最后,还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通过多媒体播放奥运会、世锦赛等学生可能感兴趣的体育比赛项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提升理论水平。
2.3加强设施建设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提高体育老师的职业素养是营造安全、完善的运动环境的重要前提。
校方需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存在的差异,选购更符合锻炼需求的运动器械,并由专人负责进行检查与维修工作,做好体育课堂上的安全维护。与此同时,必须实际考虑学生对器材的需求量,定期核查库存足球、排球等是否存在破损现象,并进行补充性采购,避免设施器材不足造成的课堂效率低下,或相关授课内容无法进行的情况。
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体育老师的能力培训,确保他们能合理恰当地进行课程安排。尽量吸收一些体育专业毕业或从事过相关体育活动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并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侧重,合理安排每一阶段的不同授课教师,让一人授课变成多人授课,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体育课不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巧,帮助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课堂,而且是为学生提供劳逸结合的可能,帮助他们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改革在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放在第一位,使他们能在运动中体会到轻松和快乐。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意义;问题;策略;
一、引言
在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应该是教育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摆正体育教育的位置,是教育改革的基础。小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七到十三岁,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充分重视小学体育教育阶段,真正提升各方面的素质,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和意志坚定的品质[1]。
二、发展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重要意义
第一,小学体育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体育教育水平的提高,三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换句话说,没有小学体育教育水平的发展,那么就没有整个国家体育的发展。
第二,小学体育教育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社会人民素质的提高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一种内在的关乎于文化底蕴的素质,另一方面就是身体健康素质。老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整体精神面貌,才有利于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
三、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第一,小学体育教育的思想存在误区。体育教育理念的问题是问题之首。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进步,学生家长越来越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导致学校也只追求升学率。如此恶性循环,体育教育越来越得不到重视。小学体科似乎只是成了摆设,体育设施也不健全,由硬件的逐渐退化,也导致了体育教学水平的退化。这种做法的直接最严重的后果不仅仅只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改变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可以以应试教育至上的目的教学,不可以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应该大力加强宣传力度,改变学校自身的思想,从而带动家长的顽固思想,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与沟通,让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统计分析家长的意见,不仅把文化课素质搞上去,体育素质也是硬道理。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建立合理的小学体育教育课程,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器材,使体育课程发挥应有的职能。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健康得到保证,而且还可以扩散学生的思维。
第二,小学体育达标标准欠缺。倘若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也会导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应该提高体育达标标准,让体育教师人尽其才,把教育搞上去。制定标准的课程,并严格实施,增加对体育教师的重视程度,增强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
第三,资金投入不足。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水平,不能仅仅只是增加课时,而是从资金方面入手,使保证体育教育器材齐全,硬件设备完善。单单只靠教师授课是很难达到预期理想目标的,所以加强体育健身器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体育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根据资料统计,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有限,很难有一个合格而且素质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比如缺乏体育老师,很多学校更加重视招收英语、语文、数学这种老师,思想品德、美术、体育这种课程只能作为副科来培养。完全扭曲了教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就是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在课程上仅仅是让孩子跑跑跳跳,放松身心,让学生顾自的玩耍,二是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增强学生锻炼的技巧,提高学生使用器材的技巧,讲解如何充分锻炼身体的各个部分,甚至授课给学生不同的锻炼方式会提高哪方面的性能。所以在这一方面,在保证体育教师数量充足的情况下,应该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培训。只有老师的素质得到保证,才可以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增强老师的薪资待遇,激发老师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体育老师的思维,使体育课程更加丰富多彩。
第五,未能体现体育教学特点。对于特定年龄阶段的教育,要有其特殊的针对性[3]。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恰巧是活泼好动的时期。所以在课间体育教师组织活动的时候应该增加其趣味性。教育方法应该更加适龄化、兴趣化和游戏化。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传授技能,这样可能适得其反,应该与游戏相结合,边玩边学,这就是体育的特点。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授课内容符合学生的天性,比如可以让学生比赛,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教学。让学生和老师一起运动,互动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将体育教学游戏化,这种群组的游戏有很多好处,不仅完成了授课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增强学生的自我创造性,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4]。在授课时适当让学生充当引导者,对于教师教授过的动作,由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相互带动式练习、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自己也是自己的启蒙老师。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出点子,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在保证学生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使课程更加丰富多彩。学生自由锻炼,创造学生对体育课的激情,而不是身心的疲惫,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课程与众不同、不可替代的魅力。理论终归只是理论,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所以应当把这种理论带到实际中,切实的贯彻。小学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但只要由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都真正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体育教育必将有一个更高更理想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步军,官卫英.对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及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04:115-118.
[2]刘元翠,王盼.小学体育教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J].青少年体育,2015,05:126-127+95.
[3]张春生.浅谈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89.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65-1
一、小学生身体素质的现状
近段时间有不少地方学生出现了运动猝死的现象,这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据中央新闻报道: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已经持续20多年,特别是在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方面尤为明显,另外超重肥胖、视力不良等情况也明显增加。
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应从学生运动兴趣抓起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体育学习过程中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特别重要,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想要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就必须狠抓抓学校体育,抓学校体育的质量就要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把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上去,下面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1.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运动会
每个学校每年都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等,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进一步办好体育传统项目,充分发挥其对群众性体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各运动项目的兴趣培训活动小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展示水平,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会在课后、在家里练习。这就充分调动了小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小学生在一种轻松活泼的体育氛围中自觉地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2.班级授课制度
学校可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的实践与探索。“无班级授课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班级,而是打破原来的行政班级,同时让几个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按需要选择项目,按项目编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行。
3.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传统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与现在孩子们对体育课的需求相适应。传统体育课教材安排的内容多、课程架构方式陈旧,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教学要求上课,学生自主时间和选择太少,喜欢哪些体育课内容或运动项目,也很难表达出来。所以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4.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
体育老师要认真准备每一堂课,让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季节,有计划、有内容、循序渐进地组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组织特色体育活动,拓展体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有新鲜感,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编排一些竞赛性游戏去练习,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能创造热烈的体育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避免了动作练习的枯燥感和单调感,使学生增添了其乐无穷的新鲜感,从而达到爱好体育活动学习的目的。
5.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
小学生是特别需要鼓励的,体育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抓住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适时进行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自然而然的对体育课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另外体育教师应交给学生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有形成了体育技能,他们才能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也会有进步,体育教师若适当给予那些遇到困难的学生鼓励和给那些运动成绩有进步同学肯定,这对学生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学生情感需要就能够得到满足,就会更加努力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我会独立完成这个动作”、“我不要别人帮助”等独立性、创造性的心理需要。对于所教的动作,学生总是希望自己的动作出类拔萃。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一点“自由”空间,让学生有发挥、表现、创造的机会。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心理需要常常是隐蔽的,需要教师观察了解才能发现和掌握。在施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育艺术的运用,更要把握好学生心理需要适时施行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艰巨而又长远的任务,所以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学生一进学校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小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这样他们就会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运动中去,身体素质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上去了。
篇4
摘 要 体育课堂是小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提高品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给小学规定的体育课程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在当今提倡给小学生减负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在体育知识、身体素质等方面获得最有效的提高,是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要解决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对小学体育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分析,以助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有效性教学 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改变过去模式化的教学方法,真正发挥体育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体育教师要从新的视角对体育教学进行探索,努力开创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一、提前准备,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提高自身教学的效率,提前做好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很多教师课前不准备,寄希望于课堂的随机发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体育教学是有目标和计划的活动,我们的每一节课首先是应该完成教学计划的既定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应当从教学效果出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题预设。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有效教学,必须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有效内容量、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兴趣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把握和取舍,使教学内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深入考察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和态度等,安排教学内容讲求实效性,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将教学内容分类分级,给学生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取适合的练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成果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程还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小学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喜新厌俗,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课程设计上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在备课是要充分分析和研究教材可变的形式,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和教学手法上有一定的创新,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多种时效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体育课程的活动性和娱乐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气氛才显得平等、自然、和谐而有生机。
四、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优缺点,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人数进行合理分组:男生可以选择篮球、足球等授课内容;女生可以选择羽毛球、跳绳、健美操等授课内容。同时可以在每个小组里选取一个骨干成员,带动该小组的学习和锻炼。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培养了小组骨干的领导素质,促进了团队的合作意识。教师引导并鼓励他们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五、充分运用语言艺术进行课题教学评价
合理的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学生在学习到一定的阶段,要实时的对其学习成果和动作要点进行合理的点评,在学生疲惫和厌倦时给予鼓励,并及时更正其练习动作中的缺点,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使课堂更有活力。另外,表扬鼓励要适度,把握好分寸,表扬的目的不仅是对表扬对象给予鼓励和肯定,而更多的也是向其他同学树立榜样。激励并不是一味的给予肯定,如果老师对学生一直讲好听的话,那么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负面的,积极的评价应该是在在肯定其成果的同时给予其改进意见,让学生受到鼓舞,更加努力,而努力的方向不能盲目。这就要教师提供一个建设性的方向和方法,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中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学习要领和学习技巧,这就是一种运用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在不损伤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能够让学生知道其不足,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六、辅助运用现代的体育教学手段
体育课程是一项需要实践的课程,需要学生去切身的实践和练习,由于年龄的问题,很多实际的动作老师并不能做出示范,而有些却恰恰是小学生所必须的,这些动作教师通过语言和手势教授,学生没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在教学中就会产生困难。这时运用一下图像、视频、多媒体等辅助的教学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学生视觉和思维的需求,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一些动作的细节和要点。同时在一些练习过程中配有节奏感的音乐,不仅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充分的让学生放松下来,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学生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其自身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但是身体是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进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并起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实效,是当今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思考、学习,不断地探索改进,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家文.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技能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2).
[2] 王建鑫.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
[3] 陶孝军,刘城名.影响中小学体育有效教学因素的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4] 宋丹丹.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5).
篇5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一改原有枯燥、单调、成人化、公式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的,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进而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新的认识。
一、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
1.促进体育教学课堂模式的变革
小学高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诸如故事情景化、分层法、竞赛激励法、游戏法、赏识法和信息法等教学模式,并尽量运用切合小学生情感的语言艺术,使学生既在玩中学,又在学中玩,在充分体验体育运动成功的同时,尽情享受体育课的快乐,从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成为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基奠
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既重视体育和技能传授,又注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挖掘体育教材与文化课知识的内在联系,适时启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智慧,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二、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对策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有效性,就是通过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场地器材,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评价方法,巧妙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对学生能力、非智力因素进行有侧重点的培养和锻炼,切实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使学生获得快乐的同时,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以游戏促运动
对于体育教学,历来有不同的认识,但就其实质而言,体育教学并不在于教学生各种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巧妙设计,启发创新,让学生既收获快乐,又提升身体素质。例如,在一次游戏体育课上,先请学生开动脑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演示自己身体最大与最小的动作,学生相当踊跃,全班立刻动起来。教师适时指导,“大”即跳起后两脚分开,两手侧平举站立;“小”即跳起后两脚并拢全蹲,两手抱小腿,大腿贴紧胸,头靠紧膝盖。
2.以方法改认识
如果教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式,缺乏明晰教学目标和具体动作指导意识,就会导致学生误认为所谓“快乐体育”就是在跳跳蹦蹦、玩玩乐乐中上完体育课。所以说,教师在体育课中应该全面更新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以兴趣提效率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以增强小学生体质为主,同时发展智力和获得快乐,因此,在已有趣味性的基础上,要增加体育游戏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游戏充满期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分析、研究所选教材的可变形式,设计多种调整措施,有意识地增加体育运动的偶然因素,让学生始终对下一个运动项目充满期待和憧憬,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的求知欲。
4.以竞赛增效果
体育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小学生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组,使之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培养各兴趣小组体育骨干,发挥其作用,为差异性教学提供强有利的保障;可以按男女分组,根据男女生爱好的不同,男生可以选择球类授课内容,女生可以选择跳绳、呼拉圈等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循序渐进,稳步前进,切勿急于求成,应从最基本的知识、技术、技能上分析问题,明晰原因,耐心指导,有的放矢,通过鼓励与指导,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技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在“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运动,让学生在快乐、健康、安全的体育课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卞蔚波.重视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活动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篇6
关键词 互动式 中小学体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互动式教学针对于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形成阶段,思维跳跃好奇心强等特点,力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的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互动式体育教学
1.1互动式教学方式
互动式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其主要是指将所有的教学动态因素进行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到体育教学之中,让学生与教师在情感、知识等方面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多层次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标准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与稳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1.2学生自主互动式体育教学
学生自主互动式体育教学方式是指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游戏或者角色互换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达到最终的体育授课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的与体育教师进行体育知识或者体育动作等方面的沟通,以便更好地学习体育这门学科。
2学生自主互动式课程设计路径分析
由于中小学生处于塑造其优秀品质与性格的关键时期,所以体育教师要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地开发中小学生的潜能,让中小学生作为主体参加到互动式的体育教学中来,改变以往学生的“静”,实现学生自主的“动”。
2.1借助体育游戏,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借助体育游戏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把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体育游戏相融合,实现学生在娱乐中获取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在体育游戏的吸引下,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加重,他们会主动参与到体育游戏中来,例如,如果体育教师在讲授快速跑课程时,在讲授基本体育动作之后,可以采用“叠罗汉”或者接力赛的游戏,将学生分成四人或者六人一组来进行;如果体育教师想要讲授耐久跑课程,那么可以采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规定一定的时限,让学生在做游戏的乐趣中既锻炼了耐力跑的毅力,也掌握了基本的动作规范;如果体育教师想要锻炼学生的动作反应能力,那么可以采用“一二三木头人”的游戏,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自觉主动的参加到体育学习中来。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既扮演着体育课组织者的角色,也扮演着学生朋友的角色,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游戏,在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达到了特定教学效果的目的。
2.2科学分组,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体育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不同的兴趣爱好等因素对班内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兴趣相同的学生在一组内,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每个小组的组长由组员轮流胜任,这样就可以锻炼每个中小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以蛙跳教学为例,体育教师首先应该整体向学生示范蛙跳的技术要领,双腿下蹲,小腿用力起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体育教师先纠正每个现任组长的动作,在其动作标准后,教师在巡回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指导,与此同时小组内部成员还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学习蛙跳的正确动作,还可以通过主动询问组长或者教师来掌握技术要领。体育教师还可以在动作标准的学生中挑选学生进行示范,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正是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才能让体育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营造良好氛围,促进学生自主性
体育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是采用情景激励的教学方法,情景激励的教学方法与交互式教学方式并不是冲突,恰恰相反的是前者是后者的有效方式,体育教师通过对本节授课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采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其他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如果体育教师本次授课的内容为马拉松跑步,而马拉松最重要的在于学生坚强的毅力与较强的身体素质,那么体育教师在授课开始可以为学生讲解阿甘正传的故事或者播放阿甘正传的影片,以此激发学生练习马拉松的兴趣,让学生主动进行马拉松锻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培养优秀的品质。
2.4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体育教师要想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活动,将问题作为双方互动的媒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体育教师针对本节课程内容所涉及的常见问题向同学进行发问,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来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进行详细的讲解,问题互动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体育课正式练习前体育教师都会带领学生做些热身运动,然而有的学生并不喜欢这类热身运动,此时体育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发问:为什么不喜欢热身运动?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体育教师整合学生的问题为学生讲解不同热身运动所带来的好处并带领大家继续进行热身运动。
参考文献
[1] 钟菊华.中小学体育互动式教学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08):70-71.
篇7
什么是好课?就基础教育体育课程而言,在教学大纲年代好课可能意味教师要按照生理负荷曲线安排课的密度,学生要有“汗和乐”的效果。新课改后,对好课的认识越加泛化了。好课可能意味着学生喜欢了、高兴了,好课可能意味着学生学懂了,也可能意味着学生参与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对什么是体育课程“好课”的不同认识,不利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有必要分析产生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的原因,并提出本文由收集整理判断“好课”的基本方法。
1 对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的原因
对体育课程“好课”认识不一,既有理论层面的原因,又有实践层面的原因。
从理论层面来看,体育学科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单从体育教学内容上来看,对各学段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例如篮球,初中应教哪些技术、高中应教哪些技术、都分别教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相关研究,因此缺乏好课的内容判断标准。
从实践层面来看,还存在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从主观上看,可能是评课人对体育课持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例如,如果评课人只将学生“乐了、热了”作为评判好课的标准,那么学生是否学到技能就不那么重要;如果评课人重点看学生在体育课上是否“学会了、学乐了”,那么对学生是否运动了或有多少的运动负荷可能不那么在乎。从客观上看,原因主要是体育课程基本规定性的缺乏。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现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2006年就曾提出了“对优秀中小学体育课的基本要求(试用)”。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正在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征求意见稿)》进行意见征集,可以预期,关于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将会有一个权威的评判依据出台。还有评课人本身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例如,评课人对体育课的类型认识不足,就可能会忽略了“好课”判断的前提条件。因为,不同类型的体育课,教学的侧重点是不相同的,评课的关注点也会有所区别。或者,评课人对于不同学段的体育课的学生特点不清楚,忽视不同学段学生的差异和学段内容的差异,以及学段目标的不同等,也可能导致判断错误等等[1]。
2 判断体育课程“好课”的基本方法
虽然对好的体育课认识不一,但要统一认识,使评价更客观,还是有一些基本方法可循的。这些方法就是要明确所评体育课的类型、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具体、判断教学方法是否适切、观察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2.1 明确所评体育课的类型
不同的体育课类型,即使内容相同,目标也可能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和最后的效果也会不同。因此,在判断一节体育课是否是好课时,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的类型。
依据体育课教学任务的要求,体育课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等。这些课的教学任务不同,目标就不同,方法和效果的判断标准就有区别。如评判新授课时可能要更多关注学生是否学会新授内容,而复习课的评价要更多关注学生的练习密度。
依据体育课是否是展示课,体育课可分为常态课和观摩课。观摩课可能更多关注学理,如课的设计等;常态课可能更多关注学力,如课的效果等。希望常态课都能像观摩课一样准备,观摩课都能像常态课一样能接地气,并将观摩课或常态课的判断标准照搬到常态课或观摩课上来,显然不合理。
依据不同学段,体育课可分为小学体育课和初中体育课,小学体育课还有低段和高段的划分。不同学段体育课的特点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评判时的关注点也不同。如小学低段体育课主要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关注孩子的玩和乐,以激发体育学习动机;而小学高段体育课和初中体育课可能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力培养,因此,评判视角会有不同。一堂体育课,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学生头戴小鸡装饰物,戴在一二年级学生头上会觉得很可爱,戴在五年级学生头上就会觉得很别扭。在低学段看到这个游戏可以认为教师是为提高学生活动量而设计的,在高学段看到这个游戏就要考虑是否能与下面的教学内容衔接,是否为学习变向跑和急停做准备。
依据体育场地器材等的配备情况,体育课可分为场地器材充足的体育课和场地器材不足的体育课。在场地器材不足的体育课上,如果用场地器材充足的要求来评价就不合适了。因此,应关注教师是否自制器材或是否采用学生合作学习来解决器材或场地不足,或是否采用其他替代性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场地器材充足的体育课则应关注教师是否充分利用了场地和器材。
体育课还有很多分类,如理论课和实践课、自选内容课和规定内容课等等。每一种分类都有不同的评课视角。因此,在进行好课判断的时候一样要先明确课的类型,才能有助于评课视角选择和方向把握。
2.2 审视教学内容是否合理
不同学段的体育课内容应有所不同,但第8次新课改实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未规定哪个学段哪级水平具体要教什么内容,只有“目标引领内容”的要求。面对数量庞大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在教学大纲年代的体育教学,由于哪个学段、哪个年级、哪个学期教什么基本上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因此,判断好课时无需看选择的内容。而现在,由于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因此,评判教学内容选择是否合理,也就成为评判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毛振明教授[2]认为“好的体育课的核心是好教材。”而一个教学内容该不该选,选的是否恰到好处,一是看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二是看是否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三是看所选内容是否具有学科特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涉及到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的教学内容两个层面。
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指上面所说的教材,新课改以来,课程内容规定性的缺失使得大量的体育和非体育项目,及大量乡土教材进入体育教学。这些内容有的是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和身体锻炼意义的体育项目,可称为“准体育教学内容”,如珍珠球、抖空竹等等;有的是具有以上意义,但需要加以教材化加工才能进行教学的体育内容,可称为“前体育教学内容”;也有的是不具有锻炼身体意义的,不能够达到课程目标要求的“非体育教学内容”,如棋类和电子竞技等;也有不具有学科特性的 “伪体育教学内容”,如用扁担、挑南瓜等。
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指一节课内各部分的具体教学内容,如准备部分、基本部分、放松部分各选择什么内容。评判好课时要审视各部分的内容是否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如粘年糕游戏在小学低学段可能不如小学高学段效果好;老鹰捉小鸡游戏在初中可能不如小学效果好。又如同样是运球,小学可能主要在运球游戏方面,初中就要涉及运球技能的教学。同时还要审视各个部分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衔接,如上面提到的老鹰捉小鸡如果是为了主要教材加速跑、急停或变向跑而设计,可能就比单独的一个游戏更合理。
2.3 分析教学目标是否具体
体育课从课程的层面和从教学的层面都不能回避目标问题,假如一节体育课脱离了目标,未按照课程目标把握总体方向,未设定教学目标,并在课结束以后达不成预定目标,都不能算是好课。因此,评判是否是好课,在明确课的类型和内容以后,就需要依据课程目标,对教学目标做出初步的判断。假如课远离目标,不管上的是什么内容,采取的是什么方法,都不能判断该课是一节好课。当然,就一节体育课而言,教学目标需要具体、有可评性,否则,笼统的目标难以做出达成与否的准确判断。
从课程层面来说,目标要引领内容,教师要基于课程目标选择教材,即课程教学内容。而在教学层面来说,内容是先确定的,教师要根据整个课程目标和课的内容具体化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一节篮球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师可以根据课在单元中的位置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如“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能够在3 m的间距互传20次”。如果不能看到教师的教案,那么就要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分析其课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教师会宣布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的教师会在布置学生练习时有具体要求,如果这些都没有观察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可能就不是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具体,不能评为好课。
2.4 判断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有了目标、有了内容,且目标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也十分合理,依然不能就此直接判断是一节好课。因为,目标的达成、内容的学习都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转变学习方式,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入课堂,因此,在判断是否是好课的时候,就要根据教师是否有选择性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运用的是否合理等都是判断好课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如在新课改初期,探究学习常常被部分老师理解为“提问——分组讨论——回答”的教学过程,形式上的探究学习,难以达到真正的探究学习的目的,只是一种“探而未究”的教学形式。
2.5 观察教学效果是否达成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意志品质;有效培养
一、小学生现状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是个性差别大。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能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相反,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在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者班级同学的歧视时,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二是情绪不稳定。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面对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
三是自控能力不强。在小学阶段学生通过班集体生活的锻炼适应,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得到一定发展,会出现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独立性。但是其自身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善,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小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转变,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小学生会出现很多转变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逆反心理较强。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所发展,他们常会依据自己的想法而坚持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跟老师或家长“反”着来,反其道而行之。也有学生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大孩子看,当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能产生逆反心理。
二是意志比较薄弱。小学阶段是学生意志发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从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如果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孩子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产生畏难情绪,孩子的意志力受到负面影响。
三是有厌学情绪。厌学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学龄期的心理问题。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比较优秀的状态,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和学习难度的增大,学习效果下降比较明显,这种状况使自尊心很强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沮丧,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对学习失去信心,从而引发厌学情绪。
二、有效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要经常给学生讲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
二是要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体育课上,多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型授课内容,在集体荣誉面前,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三是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有些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较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所以要及时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是要组织能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果学生表现出动摇、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时,我们要及时了解原因,通过采取合理、合适的措施,让学生们鼓足勇气,实施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意志得到锻炼。
二是要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中长跑跑步运动。在跑步的过程中都能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现象。这一过程中,就会有许多意志品质薄弱中途放弃,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从而磨炼学生意志。
3.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4.教师要言传身教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示范授课内容,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教师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5.加强心理技能训练
篇9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措施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全民族的素质,同时,因为学校体育的特殊性,它不同于室内理论课教学,易发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有些意外伤害如摔伤等不可避免;而有些则完全可以做到事先防范,防患于未然。
1.学校体育教学意外伤害的成因
1.1准备活动不充分。因为准备活动不充分造成的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而许多伤害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准备活动本身就是体育课教学的正常组成部分,中小学一般占每节课的10-15分钟,大学一般占每节课的30分钟,具体的时间长短工具教学内容和天气会有所变化。因准备活动不充分,学生机体温度不够,关节韧带活性差,肌肉僵硬,稍有剧烈的冲撞和倒地等动作,就会发生韧带拉伤、骨折、抽筋、肌肉损伤等。1.2器材设施故障。器材设施故障也是近几年造成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比如:单双杠不牢固造成的体操教学伤害;篮球架足球门倒塌造成的伤害;跳高架跨栏故障造成的田径教学损伤等等。近年来,很多学校注重教学楼和教学实验仪器的更新与维修,但忽视了体育器材设施的质量问题,导致了意外伤害的发生。1.3缺乏医务监督。因缺乏医务监督造成的伤害也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长距离跑等项目上。长距离跑时,教师没能及时准确地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呼吸、脸色的变化,也没有因此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失去良机,造成了许多学生在长跑时发生意外伤害甚至猝死等悲剧。许多学校讳疾忌医,因此就取消了运动会的长距离跑和冬季越野赛等项目。其实,只要注意加强医务监督,许多伤害可以避免发生。1.4授课内容安排不当。授课内容的安排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来安排,如果在这方面疏忽,也可能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比如,让小学生进行长时间大运动量的练习、让女生进行对抗性强的力量练习等,田径教学时,投掷器材的重量、跳跃项目的高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安排,否则,都有可能造成损伤。1.5队形、场地安排不合理。很多学校由于受时间、场地、师资的限制,有多个班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体育课。如果体育教师没有采用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容易使班级与班级之间发生相互干扰,从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2003年11月26日下午,保定市第17中学组织高一年级学生举行篮球运球折返跑接力赛,每个班各占一条1.2米宽的跑道。11班学生杨某与相向而行的12班学生王某在比赛中相撞杨某右眼受伤,经保定市法医鉴定中心鉴定杨某右眼损伤属7级伤残。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法院认为,学校在赛前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也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使用的场地不完全适合于篮球运动,因此,根据法规规定及本案的实际情况应由学校、王某、杨某三方分担民事责任[1]。1.6其它原因。比如,完全是由于体育本身故有的风险性、对抗性等特点而导致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这种事故完全是由于意外导致,而非他人责任。还有,因第三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的体育意外伤害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原因并非由于事故双方导致,而是由于事故双方之外的第三人由于故意或过失而导致的[2]。
2.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2.1准备活动要充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天气状况来安排准备活动,一般而言,教学内容有剧烈活动的,气温稍低的,则准备活动时间较长。学生机体充分预热,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延展性加强,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至于准备活动是否充分合理,这要靠授课教师的观察和询问,学生若微微出汗、面色红润、兴奋度高,则基本表明准备活动到位,可以进行课堂的正式内容。2.2加强器材设备的维护。无论是体育教学的固定设备(单双杠、篮球架、足球门)还是移动设备(跨栏架、跳马、跳箱),体育教师都要定期检查巡视,虽然体育教师对仪器设备不负有维护和修理责任,但若发生意外伤害,体育教师都是首要责任人。所以,体育教师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现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校方,并督促校领导进行维护,必要时淘汰旧设备。2.3加强医务监督。如前文所述,中长跑、越野赛是学校体育教育和竞赛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能因害怕事故的发生就取消这些项目。那么,加强医务监督就非常必要。无论课堂教学,还是运动会、越野赛,教师在事先要做好询问与调查,对有心脏病等先天性疾病者,禁止其参加长距离跑比赛,消除隐患。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和裁判还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包括面色、动作协调性、呼吸等,一旦发现有危险预兆,要立即停止这些同学的比赛,安排休息。即便在赛后,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让学生反馈信息,保持练习。2.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也能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视学生的性别、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综合考虑。同时,不能拔苗助长,如有的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早出成绩快出成绩,让小学生从事大强度的深蹲杠铃训练,让中学生练习投掷项目时,使用成人重量标准的器材,让女生和男生进行激烈的肢体对抗,凡此种种,都有可能造成可怕的意外伤害,甚至给运动员造成终身的运动伤害。2.5做好保护与帮助。某些项目如体操属于伤害事故高发的项目,而做好保护与帮助则可避免很多伤害的发生。事实上,保护帮助本身就是体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但自己要做好此项工作,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内容,在训练比赛时,使学生之间互相保护帮助,如练习跳马或跳山羊时,保护同学要站在器械的两侧或正面,以防训练同学摔倒。另外,体操、跳高教学和比赛时,垫子的厚度放置位置也很关键,某校在举办运动会时,因跳高垫位置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落地后颈部骨折。2.6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学生在体育课上接受的不仅是体育技能,还要掌握从事该项运动的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应该在学期之初对学生开设学校体育安全教育课程,可以通过教学课件、案例选编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3]。2.7建立体育意外伤害事故预警和应急机制。由于意外伤害事故具有突发性,因此应建立体育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处理机制。预案应包括指挥系统的建立,各部门职责,特别是快速启动应急处理程序,能保证在事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各部门迅速到位,各负其责,让事故处在有序控制之下。另外,一些学校将过去的土操场固化,改为水泥场地,固然没有了扬尘和泥水,但却因此导致很多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发生。若学校因资金困难等问题还暂时不能在操场铺设人工草坪,体育教师在授课是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授课地点,比如水泥场地绝不能进行足球、田径等内容的教学和比赛。
参考文献:
[1]杨欢.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9):16-17.
[2]程园园.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原因分析及风险控制[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15(06):58-63.
篇10
关键词 国培计划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 培训需求
The Analysis of Gansu Province Rural Schools Sports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in National Training Program
YIN Xuejuan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Abstract The article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Gansu province sports "countries culture plan" 80 backbone teach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interviews and other 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Gansu provinc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mand for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for research.
Key words the cultivation plan; rural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raining needs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参加兰州城市学院承担的2012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的80名学员,其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40名。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
2 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学员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80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总体情况看,在教师教龄、学历、职称等方面,体现了甘肃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发展建设的某些特征:一是性别比例方面,以男性居多,调查问卷中被调查的女教师有19名,占总数的76.25%。男性教师61名,占总数的23.75%。二是年龄职称方面,年龄结构年轻且中级职称教师占主体,参加调查的80名教师中,67.5%为40岁以下的年轻的教师,30岁以下的占15%。由于年轻教师居多,本次培训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中以中级职称为主,占62.5%。三是学历方面,拥有专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甘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最后学历依次为中专占6.25%,大专占18.75%,本科占75%,硕士学位获得者尚未发现。
2.2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
调查发现,23.75%的教师参加的是区级培训,33.75%教师参加过市组织的培训,30%教师参加过省组织的培训,而参加过国家级培训的教师仅占12.5%。培训机会存在不均等现象,有的学校接到上级培训任务后,由校长选派教师参加,如果某位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较多,校长就会让别的教师替补,至于培训机会落到谁的头上存在随意性。
2.3 教学实施中最大的困惑和问题
(1)体育场地和器材不足。由于收费限制,财政投入不到位,导致学校经费紧张许多学校的篮球场已成草地,篮球架有架无板,体育器材少之又少,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2)领导重视不够。基层学校的一些领导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对教师的评价只看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成绩,学生的体育素质、身体健康状况没有纳入评比的范畴,对教师体育上好上坏,上没上没有很好的管理,检查督促不力导致教师对此应付了事。
2.4 学员参加“国培”的目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57.5%学员最希望学习新理念。21.25%的学员希望通过学习巩固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社会发展的需求扩展自己的知识面。13.75%的学员为了知识拓展与更新。5%的学员参加培训的目的并非学习,而是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更有2.5%的学员是因为职称评定才来参加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课的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需不断更新,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提高体育知识传授的效率,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
2.5 学员认为目前适合于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分布
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培训教学形式方面的意向:其中教学观摩占61.25%、参观占17.5%,经验交流占15%,具有高参与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因此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调查发现,由于培训中讲座内容容易和教学实践相脱节,因此传统的专题讲座只占了12.5%,说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希望将专题讲座与观摩课、示范课充分结合起来。
2.6 学员认为应侧重的培训内容分布情况
培训的目标和内容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培训的目标和内容只有符合教师的需要才会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兴趣。5%的学员认为以知识培训为主,12.5%的学员以技能培训为主,而82.5%的学员更注重于知识与技能并重。通过访谈了解到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围绕平时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困难和问题展开,表明广大教师迫切想要掌握教学方法与技能,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其原因可能在于他们更注重操作层面的知识,对方法的需求比较高。
2.7 学员对国培项目的期待
经统计学员对培训的期待大概有如下几条:(1)有效合理的安排学习计划。(2)让基层教师能够充分提高教学能力。(3)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结合一线教学实践。(4)期待通过培训,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丰富,能够理论结合实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5)安排一些课堂教学观摩和不同地区的实地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