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水平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建设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学科建设;高校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250
学科建设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向前发展的动力。建设学科同台和构建学科基地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学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是集人才培养、物质条件、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及学科梯队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因此,分步实施、体系建设和统筹规划成为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学科建设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一定要加强实验室建设的管理,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1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作用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实验室的建设,其规模和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学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
1.1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
实验室建设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为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要想为实验室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并形成高水平的科研和教学团队。高水平的科研人员能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增强其科研能力。例如,在西安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不但吸引了国内外的优秀学科人才,也为学校培养了一批科研能力极高的人才,新体制雷达和雷达信号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阶段性成就。例如,“十一五”期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实验室培养的博士中有3人(水鹏朗、欧阳缮、杜兰)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1.2提高实验室的科研水平
一流的实验室才能承担一流的学科研究,所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与重点学科建设是分不开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信号处理学科前身是“电路、信号与系统”学科,于1981年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联合申报),1989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获准设置“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是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学科。2001年该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重点学科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声誉,在教育部历次(2002年、2007年、2012年)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中名列前茅。这些成绩离不开学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还为学生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条件。
2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研究方向不明确,特色不明显
有些实验室的研究范围过于宽泛,没有集中的研究方向,未突出理论和学术方面的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大多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统一的力量,无法突出整体优势,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重点实验室的健康发展。部分实验室研究方向落后,部分人员的技术水平、科研水平不高,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都阻碍了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形成,更无法做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影响科研建设和发展。
2.2部分实验室缺乏人才
部分实验室缺乏既有管理经验,又懂技术,且有市场开拓能力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有些实验室面临科研人员退休高峰期,实验室缺乏年轻的高水平学术人才。再加之高校的实验室待遇比较低、设备不够先进等,很难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实验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流失情况极为严重,有些年轻的实验人员在获得学位后即离开实验室转为教学岗,使实验室形不成老中青搭配的合理阵容。实验室人才匮乏致使重点学科建设难以高效地完成,争取不到重点、高级的科研项目,实验室的实力不断减弱。
2.3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的科研潜力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同经费投入有直接的关系,投入不足会对新技术领域探索方面、先进设备仪器的引进与使用方面、开放课题的建立方面、攻关项目的合作方面等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缺乏投入,有些实验室在设备的维修、保养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影响实验室的正常实验,且其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科研水平的要求。由于没有先进的设备,实验室的很多数据需要交给校外的研究机构进行测试,数据不及时有时会造成实验室人员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影响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
3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的对策
重点实验室是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基地,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完善程度关系到重点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否正常开展。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学科研究持续健康的发展。
3.1实验室要进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由于高校对实验室投入有限,所以要想办法吸引各方面投资,扩宽投资渠道。比如,通过开展合作开发和研究争取民间投资,与政府合作吸引政府对重点实验室的投资,通过横向的创收增加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对重点学科和实验室进行捆绑式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所有的投资都用到实处。对重点实验室要加强精密设备的配备,为重点研究打下基础。
3.2坚持实验室研究方向,确立研究特色,提高研究水平
实验室建立之初,就要根据本校的主要发展方向、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科研究的前沿发展等来确立实验室相对稳定且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制定长期的实验室研究规划。特色是实验室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实验室规划能确保学科建设的正常进行。实验室要坚持发展自己的特色,在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做精、做尖,避免全抓的现象。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开展深入持久的科研工作,发挥科研优势,形成科研特色,提高科研水平。
3.3建立合理机制,吸引和培养人才
科研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开展科研工作和实验室发展的前提。在科研队伍中,需要科研带头人来引领科研的发展方向,需要实验室人才来进行最基本的实验室创设。所以,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中一定要有学术水平高、富有开创力且严谨审慎的学科带头人。实验室需要通过提高实验人员的待遇,形成培养、重用、关心年轻人的风气,并注重选拔、竞争中的公平性,形成一支年龄梯度合理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特别要注意对优秀实验人员的培养,也可根据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选择国内优秀年轻的科研人员作为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不断增加实验室的新生力量,促进实验室进一步发展。
3.4建立科学管理机制,进行科学和规范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对实验室的研究效率有很大影响。科学规范的管理与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有力保障。要改变原来实验室的无规则化,实行实验室集中管理制度。实验室要依托单位领导来组织实验室的具体结构,成立由本校资深研究人员和国内外学术专家组成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实验室的实验申请工作,并确立实验室的工作目标和主要研究方向。可以实行跨学科、跨行业甚至跨学校的实验联合,打破传统的实验方法,实现强强联合,增强实验室的实验能力和科研能力,加强科研人员的开放意识,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并在不断的实验和交流中提高实验室的实验水平。在实验室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规划来进行,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措施,并实行实验室目标管理,使每位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明确自己的目标及目的,提高日常的实验效率和实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永庆,沈元月,秦岭,等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调查及分析――以北京农学院农科研究生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2010(7).
篇2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层次分析法;专家意见调查法;指标体系
【分类号】:F205
引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这种文明形态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为了深入贯彻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并考虑到朝阳市这样社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建构起相应的指标体系。将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分别与辽宁省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类型,寻找其亮点和薄弱环节,明确今后朝阳市发展生态文明的努力方向和重点。
1、 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以权威性、定量化、导向性和科学性为原则,针对十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赋予的更广阔的内涵,在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状况的基础上,采用了层次分析法[1],设计包括“生态活力、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五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量化研究指标体系。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政策建议。
2、 朝阳市生态文明建与辽宁省整体水平比较
ECCI采取了相对评价方法。在统计方法上,要求按照正态分布确定等级分,在等级分的基础上进行加权计算。本研究采用专家意见调查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和得分[2]。由于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指标2012年的数据目前还不能获得,本研究只对2010年和2011年的各项指标数值进行对比研究。各级、各项指标的最优水平为10分,最差水平为0分。
由表1得出的结论是:朝阳市2010年生态文明指数总分7.00分略领先于辽宁省得分6.89分。生态活力、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都稍显优势,而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程度较弱。
从三级指标数据具体来看,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的有效保护、地表水体质量、环境空气质量和农药施用强度都好于辽宁省平均水平,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水土流失率比辽宁省平均水平差;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单位GDP水耗均好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和燃气普及率两方面比辽宁省平均水平差;社会发展方面,除人均预期寿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略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辽宁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外,其他指标均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
由表2得出的结论是:朝阳市2011年生态文明指数总分7.21分低于辽宁省得分7.44分。总体来说均呈上升趋势,但相较上年与辽宁省相比,增长速率缓慢,特别是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
根据三级指标数据具体来看,总体都呈现增长趋势,但朝阳市个别指标相较辽宁省平均水平增长迟缓。如地表水体质量、人均预期寿命和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三项指标,2010年得分高于辽宁省,2011年却低于辽宁省。
3、 结论
朝阳市2010年生态文明指数略领先于辽宁省平均水平,而2011年则低于辽宁省平均水平,朝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在2010-2011年间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率相对较慢。从两年数据来看,社会发展是弱点,人均GDP、服务业产值占GDP比例、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与辽宁省平均水平差距较远。与辽宁省相比较,朝阳市属生态优势型,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导师 硕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中,天赋占10%,机遇占5%,而导师对培养对象的影响占85%之多。” 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绮说过:“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也”;前哈佛大学科南特说:“大学者,大师云集之地也,如果学校的教授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那么这所大学必定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研究表明,导师水准直接决定着硕士研究生成才的质量,在影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诸多因素中,导师是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
一、导师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师生互选。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件大事就是选导师,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单向地根据导师的知名度来选择导师,对于导师的专业知识、具体研究方向等方面知之不清;而导师对选择自己的学生也不了解,似乎只有考试成绩和面试时几分钟时间的了解。因此,学生选定导师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交流,发现对导师所研究的领域不感兴趣或是水平有限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下去,而学生所感兴趣的又可能不是导师所擅长的领域,而此时已不能更换导师。如此一来,只能是学生自己发挥自己的,导师也只好任学生自由发挥,难以给予合适的建议和指导。
2.导师指导不充分。导师在硕士研究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导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不够充分,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目前来看,学生总的看法是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偶尔”,能够“经常”接受导师指导的比例很小,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处于“放羊”状态。首先,导师忙于自己的科研、教学、业务、政务等,身兼数职的导师早已司空见惯,事务缠身、无暇顾及对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多是放任自流。其次,生师比过大,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一位导师指导五六名硕士研究生的已是惯例,有的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名,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导师兼任博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数目过多,必然是无暇顾及、疏于指导。
3.导师自身水平不高。没有一流的导师,难以培养出一流的硕士研究生;没有创新能力的导师,也难以难培养出创新能力高的硕士研究生。一流的学者和教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在学科专业的指导方面,更在于他们带给学生的追求科学、严谨治学的精神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影响硕士研究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
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硕士研究生,一支高水平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基于现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当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严格导师遴选制度,推行导师聘任制度。严格执行导师遴选制度,把好了导师的入口关,规定了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还应该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及奖惩机制,认真审核导师的科研能力、学术成果和道德修养。我国许多高校事实上实行的是传统的和变相的导师“终身”制度,教师在成为研究生导师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容易因为缺乏竞争压力而丧失进取心,不致力于创造性的研究,学术水平停滞不前。
2.提高导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导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导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能够走在学术前沿,有不断探索、创新的兴趣和需求。目前,仍有部分研究生导师对参与实践持否定和消极态度,认为潜心研究、出版专著、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认为参与实践费时间且难出科学的成果,这种思想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是相背离的。社会实践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实践领域为人们提供了创新的舞台,创新来源于实践。研究生导师只有参与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进行学术交流提供平台。高校研究生导师参与国内外重大学术交流会议的机会渐增,但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导师队伍也在不断的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研究生导师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对研究生的指导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知识更新速度偏低,对学术前沿动态的关注不足,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高。而且绝大多数院校的研究生导师在获得研究生导师资格后,大都按照自己读研究生时导师的指导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生,这些难以适应对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篇4
关键词:空气质量三线城市方差性分析主成分分析
一、背景
1.地区发展的差异
空气质量优劣程度[1]与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因此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城市化建设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但是该过程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大城市工业集中、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高密度建筑群又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一般一些发展城市的空气污染现象异常严重。人们在感受着城市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深深的体会到了苦涩的回报――城市空气质量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个城市[2]之间在经济上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别,城市逐渐被分为了几个等级。目前国内常见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市最早起源于房地产市场,现在已演变成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划分。专家介绍说,常规的划分指标包括:综合竞争实力、城市发展规模(建设水平、人口、面积等)、辐射带动力与影响力、交通通达能力等许多层面;简单来说,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是划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主要标准。
2.空气质量指标
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的空气质量指数[3](英文:Air Quality Index, AQI)是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非线性无量纲指数。其数值越大、级别和类别、表征颜色越深,说明空气污染程度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越大。AQI分级计算是参考的标准是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PM2.5、PM10、SO2、NO2、O3、CO等六项;所以,AQI采用的标准更严、污染物的指标更多、频次更高,其评价的结果也将更加接近公众的真实感受。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指标的数据,分析城市发展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而且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直接反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随着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建筑密度、人口密度、交通车辆密度的不断膨胀,各类能源的消耗也与日俱增;而且空气质量的治理不是一两项指标就可以奏效的,而是需要通过综合防治、长效管理才能得以恢复,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空气质量的差异性分析
选取一二三线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5-10月份(数据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月份的各个空气质量因素的平均值,具体数据见下表(选取了部分数据):
表1 各线城市在2013年5-10月的空气质量因素
1.差分析理论
方差分析[4]是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一是不可控的随机因素,另一是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形成影响的可控因素。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数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
第一,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的总和表示,记作SSw,组内自由度dfw。
第二,实验条件,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记作SSb,组间自由度dfb。
总偏差平方和SSt=SSb+SSw。组内SSw、组间SSb除以各自的自由度(组内dfw=n-m,组间dfw=m-1,其中n为样本总数,m为组数),得到其均方MSw和MSb,一种情况是处理没有作用,即各组样本均来自同一总体,MSb/MSw≈1。另一种情况是处理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来自不同总体。那么,MSb>>MSw(远远大于)。MSb/MSw比值构成F分布。用F值与其临界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
2.数据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表:
表2 空气质量指标的各个因素和城市之间的方差分析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
影响空气指标的各个因素大部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综合评判空气质量的AQI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M2.5、PM10、CO、NO2、SO2,五项指标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这几个指标和工业发展的C排放、汽车尾气等具有明显的关系,所以,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城市的发展程度与空气质量因素之间密切相关。
三、一二三线城市空气质量指数的主成分分析原理和方法实现
1.主成分分析理论
主成分分析[5]是数学上数据降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将原来众多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X1,X2,…,XP(比如p个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较少个数的互不相关的综合指标FM来代替原来指标。那么综合指标应该如何去提取,使其既能最大程度的反映原变量Xp所代表的信息,又能保证新指标之间保持相互无关(信息不重叠)。
设F1表示原变量的第一个线性组合所形成的主成分指标,即 ,由数学知识可知,每一个主成分所提取的信息量可用其方差来度量,其方差Var(F1)越大,表示F1包含的信息越多。常常希望第一主成分F1所含的信息量最大,因此在所有的线性组合中选取的F1应该是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1为第一主成分。如果第一主成分不足以代表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选取第二个主成分指标F2,为有效地反映原信息,F1已有的信息就不需要再出现在F2中,即F2与F1要保持独立、不相关,用数学语言表达就是其协方差CoV(F1,F2)=0 ,所以F2是与F1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故称F2为第二主成分,依此类推构造出的F1、F2、……、Fm为原变量指标X1,X2,…,XP第一、第二、……、第M个主成分。
2.主成分分析的数据分析
影响各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在分析城市发展程度与影响空气质量指标之后,为进一步说明提取的主成分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对一二三线城市中的代表城市进行进一步主成分分析(以北京为例):
表3主成分与原有变量的权重关系
结合图表和理论分析得出,
第一主成分:Z1=0.216*X1+0.240*X2+0.153*X3+0.216*X4+0.198*X5+0.066*X6-0.135*X7-0.134*X8
第二主成分:
Z2=0.156*X1+0.072*X2+0.270*X3-0.034*X4-0.121*X5+0.253*X6+0.288*X7-0.287*X8
第三主成分:
Z3=0.215*X1+0.221*X2-0.155*X3+0.440*X4-0.454*X5-0.559*X6+0.158*X7+0.168*X8
由于三个主成分达到了99.291%的信息贡献累计值,所以,基本上可以完全涵盖原有变量信息,则得出衡量空气质量的新的关系式:
Z=49.202%*Z1+35.956%*Z2+14.133%*Z3
用上述分析方法,对一二三线城市中选取的城市进行主成分分析[6],取各个城市半年内的主成分值的平均值表示这段时间的影响数值,得出如下分析表:
图4部分城市各个主成分的数值
经过主成分分析,原来评价各个城市的八个因素,缩减为现在的一到三个,明显减少了分析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容易分析出数据间的规律,也使得空气质量的评价问题更易分析,但是,通过主成分分析中的主成分提取,并不能用来评价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
图表中的主成分Z1,一线城市明显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小于三线城市,并不能得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图表中的主成分Z2,二线城市明显大于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又明显大于三线城市,部分地区没有第二主成分,这样也不能分析出相应的变化规律;而图表中的第三主成分Z3,仅有一个城市有,显然第三主成分不是分析的重点,也没有提供相应的分析结论,不具有参考价值。
整个成分分析的结果如图3所示,部分一线城市大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大于三线城市;如果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出和前面分析类似的结论: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程度和城市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但是,部分数据不符合该变化规律。所以,在对问题进行主成分分析时,不能简单的从简化问题的角度分析,这样会导致最终的分析结果和原来结果不一样;在进行对比分析时,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的规律进行分析。
四、结论及建议
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煤烟型污染,煤炭燃烧排除大量烟尘,是主要的城市空气污染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形成的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威胁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在不断增加,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加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从图表分析可以看出PM2.5和PM10在空气污染中占主要比重,我们从天气状况也可以看出,城市阴霾天气不断出现,据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们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仅占2.4%,可想而知空气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空气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在分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成分时,将一二三线城市分开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污染物种类基本相同,而它们的比重随着城市发展加快也有所增加。
目前,我们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经危害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由雾霾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也逐渐增多,研究表明,中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城市空气污染。并且城市的污染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就北京来说,2012年北京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气给北京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该重点治理城市环境污染,从一下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治理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和煤炭的燃烧量;另一方面限制城市汽车的拥有量或者发展新能源供汽车使用。我们坚信,主要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每个企业家从自身企业做起,从减少一块煤、一度电、一升油开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空气质量一定会发展的很好,我们一定可以为我们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张晓婕. 全国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现状与分析[D]. 河北:河北经贸大学, 2010.
[2]刘松林,尹子民,基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子分析与评价[J],2006(04):277-280
[3] 蒋丽英. AQI指数更真实反应空气质量[N]. 苏州日报, 2012-11-7(第A04).
[4] 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第一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65-300.
篇5
一、形势背景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城市秩序和优美的城市环境,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以营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和谐统一为归宿点,建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执法体制,从而达到执法的最佳效果。但从整体来看,城市管理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执法是“下游”,是出现问题后的处置。执法是最后一步,规划合理性、科学性、便利性,更为关键。
做为我市首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试点单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多年来,我区在城市管理方面亮点频现,并曾多次在全市推广。
二、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居民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任务越来越重,就要求执法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进一步增强人性化管理意识,建设人民满意城管。
2014年,我市为积极破题行政执法困局,经过多年的积极摸索试点,通过了《天津市街道综合执法暂行办法》,我区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权重心下移到街镇,执法人员一并划转,初步形成“一支队伍管全部”、“一支队伍管到底”的模式。
三、发现问题
尽管全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还要清醒看到目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尚不健全
仍然不同程度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观念;仍存在突击式、运动式的管理模式;仍缺乏对城市管理深层次问题的研究;对城市管理的宣传教育力度仍然不足;很多问题存在整治、回潮、再整治的现象。
(二)城市管理的联动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区城管执法队伍的执法措施还显得十分薄弱,执法手段单一,实际工作中办法不多,无法单独完成复杂的执法任务;而来自公安、交通等职能部门的辅助力量不足,造成权责不均衡,仍存在“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不和谐现象;还未形成管理合力。
(三)居民的法治意识比较薄弱
居民自我法律意识欠缺,违法后还蛮不讲理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整体来看,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不强,客观上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四)基层城管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作为城市管理“主力军”,城管执法人员职责多、任务重、标准高,且城市管理工作反复性强,反复清、清反复,队员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时间一长,就会对工作缺乏信心,影响工作效果。
四、原因分析
城管执法是城市管理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城市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城市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涉及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有着直接紧密的联系,作为直接面向来百姓的基层执法人员,其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群众对管理体制的信任评价。当前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管理手段与多元化社会中日益复杂管理对象之间的不协调凸显,然而城管执法系统改革、立法进程相对滞后,致使城市管理执法成本较高,城管发展出现困境。
五、工作建议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学习内容,根据具体调研情况,就镇街如何开展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发挥镇街主体作用,强化属地管理,避免推诿扯皮
应该说镇街在行政执法上,有先天优势和特有的资源。城管执法、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部门日常工作都归街镇管理,这样能发挥很大作用。街镇辐射半径大、反应速度快,发现问题后,相关职能部门就可以赶到现场,当即叫停正在进行的违法行为。这样就是扬长避短,发挥街镇先天具有的管理优势,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推进街镇综合执法,从而彻底解决“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无权管”的行政综合执法困局;同时有效避免对于一些执法成本高、执法风险大或是执法部门认为“无利可图”在各部门之间容易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形成管理“真空”、执法“空白”的情况;此外,还可以解决各部门之间执法力量分散,缺少统一协调,不能形成合力的问题。
(二)镇街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要打造“为民、便民”的品牌,提高居民参与意识
街镇工作政策性强,管理事项多,覆盖面大,与百姓群众联系紧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属地”成为了落实责任的主要途径。据统计,当前群众对城市管理问题的投诉举报中,有大部分的问题发生在社区、村居,如违章建筑、圈占绿地、占路经营等。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群众参与度非常普遍不高,社区、村居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一些城乡结合部甚至成了城市管理的空白地带。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一线人员有限,存在“裁判员多,运动员少”的局面。二是基层城市管理问题主要依赖群众反映,缺少主动发现。社区、村居委会还缺乏与城管执法单位等专业部门的有效沟通协作。为了加强管理建议在有条件的社区、村居,设立城市管理工作站,做为行政综合执法权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执法人员主动贴近群众,转变工作理念,将管理服务关口前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居民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管理服务重心下移、主动服务拉近与社区居民的关系,赢得居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60%的精力用在服务,30%用在管理,剩下的10%才是执法。关键是搞好服务,将基层事物纳入管理,创造良好的氛围。建立良好的秩序氛围,促进大家自觉守法,实现了居民与镇街互动合作双赢的目的。
(三)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自身综合素质,铸就文明之师
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综合执法事业的发展。当前锻铸一支“政治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训练有素、服务至上、和谐共进”的文明执法之师是迫切需要。镇街要进一步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致力完善公开、透明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量化考核机制。一要加强基层建设,通过抓学习、讲团结、严作风、求自律,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二要加强教育培训,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有效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三要培育严明的执法文化,践行文明执法操守,激发团队活力,建树精英形象,迈向和谐共进,旨在培养锻炼“文明、高效、规范、守纪”的执法队伍。
(四)强化城市管理意识,完善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市容环境管理水平
篇6
关键词:公共交通 文化 路径 对策
一位游客,初来乍到一座城市,感触最深的是什么?除了城市建筑风格、风土人情之外,就是这座城市的公共交通和其承载的城市品貌和风格。城市的公共交通文化散发和传递着这个城市的味道。循此味道可以品味出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
风格和品位不是“秀”出来的,而是城市发展理念的体现和文化的积淀。公共交通文化建设不同于一般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它以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行业特点的公共交通先进文化为目标,用文化的视角、文化的思维和方法,把公共交通工作的实践上升到文化层面,使优秀的公共交通文化得以建设和积淀,并获得借鉴、传承和发扬。
1、提升城市公交文化水平的必要性
唐山市,是毗邻京畿的省域中心城市。随着经济发展步伐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凸显道路负荷增加、交通拥堵、车辆行驶速度降低、居民出行时间延长的问题。传统的“车多修路、路多车又多,再修路”的解决办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运行需求,更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提升质量入手。提升质量的前提是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好的理念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唐山市2011年被评选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重点推进了八项工程,即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文化设施建设攻坚工程、市区交通秩序优化工程、市政管理服务创优工程、市容市貌综合治理工程、“五小”行业集中整治工程、社区管理服务升级工程和节能环保限期达标工程。其中前五项都直接涉及城市公共交通文化建设。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唐山举办。届时将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展,预计观众将达到1500万人次以上。世园会的承办将极大带动唐山商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对唐山市交通承载能力和交通文化的一个挑战。世园会不仅需要高水平的融资、商业、旅游、管理以及法律方面的服务,更需要快速高效、优雅亮丽、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因此,提升公共交通文化品位,对改善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公交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促进公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它对唐山市“文化立市”战略的实施,对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承办,对新一轮文明城市的创建具有现实意义。
2、提升城市公交文化水平的路径
2.1 在主体路径方面,要实现文化意识由自发向自觉转化
城市公交文化建设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意识有自发和自觉之分。朦胧、自发状态的文化意识是零散、不系统的,是以感性为主的,它的作用难以持久,因此很难上升为文化观念。只有当一种文化意识从自发状态上升为有理性观念支撑的自觉状态时,才能更加明确、更加强大。自觉的文化意识释放的能量或产生的社会影响,要远远大于自发的文化意识。
具体到公交文化建设方面,就是要根据百姓需求提供服务,以百姓的需要为内在要求;根据城市发展要求调整工作,以彰显城市精神为主导方向。
2.2 在生态路径方面,要打造适宜提升公交文化水平的“文化强市”的环境
唐山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意义深远的红色旅游资源,更有独特的工业企业遗址和遗迹。唐山人的抗震精神以及“新唐山人文精神”更成为灵动的文化源泉。这些都是提升唐山公共交通文化软实力的丰厚土壤。不过,它们仅仅是潜在的或可能的力量。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改造和再创造。将这些潜在的文化资源激活,使它在城市公共交通文化建设中发挥软实力的强大作用。
还要利用好文化的辐射效应,实现文化的传帮带。文化建设需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济南公交、常州公交的宝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更要把具有唐山特色的公交文化建设理念和经验传播出去,这个传播会产生反向的促进作用,为城市文化建设赢得更加良好和顺畅的环境。
2.3 在行为路径方面,要实现公交文化建设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
公共交通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它的亲民性和实践性。城市公共交通文化建设只有产生良好的效果,让市民亲身体会到新的城市公交文化带来的好处,才能使各项发展措施完善和提高。
城市公交文化的实践离不开执行力。执行是公共部门工作的重要职责,执行力是公共部门主要能力之一。著名管理培训专家余世维博士对文化作过这样的论述:坚持一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坚持一种习惯就变成了传统,坚持一种传统就变成了文化。无论是习惯、传统还是文化,都少不了“坚持”。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实践的内在要求。
3、城市公交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打造快速度和高效率的城市公交文化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已建或在建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这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简称RRT)和常规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采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就唐山市的实际情况来说,可以在适当的路段采用BRT。比如客流量大、道路破坏严重的唐古路和唐丰路可以考虑修建这种快速公交系统。
无论是快速公交还是常规公交,都务必落实公交优先的理念。公共交通的运载量大、运送效率高、占地面积少。相对于私人交通工具而言, 公共交通有着更高的效率。唐山市建设路和北新道等一些主干道已经开通了公交专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运行速度和效率并受到了市民的良好反映。
另外,候车、上车环节在提升速度和效率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有的候车站点长达几十米,乘客因候车位置“站错”而不得不追着公交车跑成为一大景观。排队候车成为空谈。这个可以借鉴北京海淀高校区一些公交站点的做法。长达几十米的公交站,除了有标明所有车次的公交站牌外,还分设不同车次的单独候车标志。乘客可以在自己所乘车的候车标志处排队候车,每辆公交车都会准确无误地停在自己的停车标志处。如此一来,事半功倍,既提升了效率,又规范了市民文明候车和乘车的行为。
3.2 塑造彰显优雅和高品位的城市公交文化
常规公交文化宣传的表现形式既有语言也有文字,既有动态视频也有静态海报。唐山公交上的车载视频由于广告问题曾经数次为市民诟病。市内公交车体广告更是存在尚未利用或利用层次水平较低的现象。
车载视频是公共交通上传递信息的主渠道,它传递的信息应该或灵活鲜明、体现城市特色,或及时迅捷、体现宣传喉舌,前者可以是唐山旅游风光、文物古迹的介绍观光片,后者可以是与电视或网络媒体同步的重大事项现场直播。与此类似,车体广告文化价值的挖掘也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尝试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融合的形式,适当增加公益广告的比重。就唐山市来讲,“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兼具商业利益和公益精神,后者已然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方面。树立城市文化口碑的意义绵长深远,这一方面理当“不差钱”。比如,可以学习和借鉴济南突出山东孔子之乡 “国学”特色的“论语公交”文化。唐山市不妨从中取经,采用宣传“新唐山人文精神”的车体广告未尝不可。
此外,可以尝试和创新公共交通文化产业化发展。唐山文化积淀深厚,但由于文化创新意识和市场占有意识薄弱,所以对这些自身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严重不足。要考虑通过公共交通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增强自身的文化表达。
3.3 缔造胸怀远见和视野开放的城市公交文化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位,按照行驶载体的不同,有轨道交通、路面公交和水上公交;按照面向大众服务群体有定线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轮渡、缆车;按照运营方式的不同,有固定线路和非固定线路;按照费用不同,有常规公交、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就唐山市来讲,要逐渐形成路面公交、水上公交、出租车行业三位一体的公共交通网络,比如尝试在环城水系和大南湖区域开通水上公交游览线路。此外要设计开通旅游专线,对一些离市区较远的旅游景点,设置专线通勤车。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在唐山举办。现在,唐山就要为成为世界瞩目的“国际城市”作充分准备。在唐山市的公共交通系统配备中英双语报站系统势在必行。这一举措,既有体现开放理念、着眼于服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实用功能,又有体现远见卓识、着眼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价值功能。
同时,公共交通文化的实质既是服务文化,又是传播文化。可以利用互联网、旅行社、游览区、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等文化产业层来拓展公交文化触及的领域。比如,为了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尝试与114号台、唐山知名网站合作,设置全市通用的公交投诉电话或邮箱。
公共交通文化,是一个城市文化命脉的体现。唐山市务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建设“和谐唐山”,带头建设“和谐河北”,打造快速高效、优雅亮丽、富有宽广精神和“和谐”思维的城市公交文化。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 电气类专业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214-02
1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1.1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意义
电气类实验室是独立学院开展电气专业教学的重要实践教学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展现了独立学院的建设水平。电气类实验室建设是独立学院主动适应高校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对于优化电气专业教学内容、开展独立学院科技创新、培养优秀的实践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践教学价值。电气类实验室主要用于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能够推进独立学院建设水平,展现独立学院教学能力,提高独立学院的基础设施水平。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不仅能够为电气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且还能够作为科技创新基地,为独立学院科技创新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1.2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特点
独立学院与其他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相比具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相对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而言,独立学院在其性质、办学规模、办学特点、办学模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独立学院的这些特点也使得其与普通高校相比,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通常以培养本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二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在资金投入和资源支持方面相对有限,实验室建设既要满足电气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又要能够产生较高的使用效能;三是受限于独立学院办学起步较晚的因素,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任务较为紧迫;四是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通常是按需建设,根据学院的实际教学需求而建设相应的实验室。
2 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而言,受限于独立学院自身性质、特点与实际情况,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是近几年独立学院的扩招导致学生规模越来越大,电气类专业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对电气类实验室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导致了现有的实验室不足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实验室设备数量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二是在传统教学思想观念下,电气专业教学中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较少,这导致实验室的使用效率不高;三是独立学院教育经费有限,对于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都会在实践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3 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
3.1 明确学校指导思想,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独立学院具有自身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定位,通常是在本科层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独立院校应结合自身建设水平和发展目标开展工作。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与科研需要,统筹规划,合理设置,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投资效益。由于电气类实验室具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因此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升实验室效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由主管院长负责分管全院实验室工作,而实验室教学中心则实行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实验室教学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实验室的建设、验收、设备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实验室开放等工作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和教务处统一规划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3.2 科学优化实验室布局结构,严格实验室建设立项程序
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性质和经营实际情况来看,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而其他层面的经费来源极为有限,因此针对电气类实验室的投资也相对较少,对实验室建设的控制较为严格。因此基于独立院校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主要原t:(1)相关性、相近性原则,即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要结合专业实践课程内容、目标等因素,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针对性和配套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2)经济性原则,即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应本着“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争取功能齐全、能适应多实践课要求,提升实验使用效率;(3)做到电气类实验室资源整合和共享,做到仪器设备的专管专用原则;(4)在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要结合学院情况统筹规划,严格实验室建设立项程序。要坚持专家论证,做到资源共享也资源配置最优化,
3.3 突出实验室建设的重点
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实验室建设投资的效率至关重要,在有限的经费范围内,如何将电气类实验室建设做到最优化是独立院校实验室建设研究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要保证投资效益就必须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形成优势,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结合电气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建设通用、基础性的电气类实验室,从场地和设备仪器数量上加大投资;二是结合学院电气类专业教学目标重点扶持新兴类专业实践课程和教改力度大的特色实验室,以及招生规模较大的专业实验室。
3.4 搭建实验教学条件平台
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不仅包括硬件建设,而且还包括软件建设。因此在独立学院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要注重软件的搭建,科学的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制针对性较强的实验教材,以使实践教学能够与实验室形成较高程度的匹配,一方面提升实验室建设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中,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平台及模拟器建设十分关键,要结合实验教材、专业课内容等因素,选择最恰当的实验装备进行配置,并配以模拟训练的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本着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原则,修订和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使实验教学课程有纲可依,有“材”可依,施教更加科学合理。
3.5 具体实施措施
结合独立院校实际情况,在电气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建设方案,满足电气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电气类实验室建设的有序进行。一是要加强实验室设备投资管理,严格执行设备投招标制度,合理使用保障资金;二是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并实施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应用规章制度;三是加强实验室开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提高实验教师专业素质,这也是决定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刘亚松,魏景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
[2] 林祖正,黄艳.独立学院机械类实验室建设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3(12):120.
[3] 邵世凡.用创新思想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1):77-80.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建设的情况体现了高校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以及综合办学实力,因此搞好实验室建设是提高高等院校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规章制度
为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建立健全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它是协调各方面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验室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必要措施与保证。因此,根据教学以及科研的需要,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做到按章办事、违章必究。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充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管理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迈进。
2.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人员综合素质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关键是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实验室管理队伍是搞好实验室建设的关键。
学校要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长期以来,实验技术人员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一直被看作是教学的辅助人员,是服务于教学的二线人员。因此,相对于理论教师,实验技术人员普遍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也不高,从而导致实验技术队伍中热爱本职工作的人员不多,钻研技术风气不浓。其次,应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实验技术人员走出学校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并定期组织参加相关实验技能的培训与进修,让他们有条件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与操作技能。最后,鼓励实验室技术人员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撰写实验教学论文,提升教学与管理水平。
3.推进实验室开放管理
实验室开放是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高校由于人员、制度、经费等原因,导致实验室开放力度不大,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不能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的职能。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包括校内开放和社会开放。校内开放:一是为承担的教学课程实验开放,保证课程实验的正常开展是高校实验室最基本的职能;二是为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新实验等开放,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锻炼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开放,为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供支持,从而提高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社会开放:向其他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等开放,实现资源共享,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
4.提高实验教学地位
加强实验室建设,必须改变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并重、协调发展的科学观念,确立实验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验教学不但担负着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功能,并且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组建校级实验中心,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还没有一个专门管理实验室的独立机构,对实验室的管理基本上是由教务处、资产管理处(科)、各院(系)共同监管。 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如各自为政,监管不力。因此,建立一个独立的机构――校级实验中心,对实验室进行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十分的必要。此外,地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所需仪器设备主要由学校投资购买,实行实验室的一级管理较为合适。因此,建立校级实验中心,加强对实验室的整体调控,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及相应设施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参考文献:
[1]祝社民,王新军,张向东.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 22―24.
篇9
关键词:实验室;现代管理理念
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融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①是为了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让其人员、设备、资金得到有效的调配,推进高校的人才培养;②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高校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步伐前进。
1 现代化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科研体系的迅猛发展,让实验室成为了科研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实验室建设是高校基础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现代创新型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学生科学研究的素质培养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发展和改革中意义深远[1,2]。
2 目前实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2.1实验室发展缓慢与高校迅猛发展的矛盾 实验室建设中设备的更新、场所增容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目前实验室建设发展水平,和我国高校发展的速度不相一致。因为高校的扩招,带来学生数量的增多,所以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实验室的教学在各个环节都面临压力,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和保障教学质量,很多高校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模式,合理的调整实验室时间或者改变实验方式让资源最优化配置。这样可以运用实验室的设备的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让实验室发挥最大的作用,其实也是一种逼不得已的方式,违背实验教学的规律,实验教学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2.2实验室老化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矛盾 现代化实验室的功能和效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传统观念里培养"验证理论,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实验技能",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实验教学更多注重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设计性、系统性、研究性,因此对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场地条件要求也就不同于以往,其要求也会更加的严格,所以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建设要加快步伐,①为了尽快的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发展进程,②为了提升高校的综合办学能力提升。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实验室仪器老化和落后,即使有新的实验设备引进,但高校中专业的操作人员很少,也不能做到及时日常维护,出现了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的局面。除此之外,新增的学科的专业实验设备学校添置不多,有的冷门学科甚至还没有实验设备。部分高校还在使用50、60年代遗留下来是实验设备,教师与学生都希望实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需求,推进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完成高效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3 实验室现代化管理理念
3.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是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化管理原则中首先要注重的就是以人为本,也是管理开展的核心部分。任何一个单位和系统的管理,人都是重要的因素,如果不能够做好人的工作,协调好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的管理工作都无从谈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主要是开展学校的人本管理,确立学校中的"人"的地位,这里面的"人"包含教师和学生,尤其是学生,因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就是学生,因此学校建设要做好人本管理。
实验室在开展管理的时候首先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对人、财、物开展综合性的设置。那么人的管理,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核心,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基于此,其最终目的是满足学生的能力培养的要求;技术人员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关键,技术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成正比。教师和学生成为实验室管理的矛盾主体,实现"以学生为本"现代化教学管理目标的同时,也要兼顾"以教师为本"的实验室建设发展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践和提出,有力地推进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准确定位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有助于各项政策的制定。
3.2效能化管理理念 效能管理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高校管理,作为评价教育管理的成功与否的指标在教学系统中引入和推广,在实践中效能教育的功能性日渐突出。现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经常提到的教育评价就是以效能管理为出发点提出的管理理念。学校效能管理是指学校在管理中发挥一些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且产生的结果,积极的引导作用主要是指人才的培养、文化理念的传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产生的结果主要是指培养出的毕业生的合格率、合理化的课程设置让学生接受的知识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顺利的服务社会。此外为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学校效能管理理念有效的促进管理过程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人员资源的合理调配,让资源合理化应用、提升最佳教学效率。实验室作为高校重点的投资领域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环节,效能管理理念的引入对推动现代化实验室发展作用巨大。
3.3系统化管理理念 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让教育的发展在处在多元化和和开放性的系统中。教育中的很多思想是要在多元文化发展的碰撞中有新的提升,所以教育不能孤立的存在于社会的主体之中,是要与社会中其他子系统相互推进,共同发展。高等教育系统中还有各个子系统的存在,子系统下还有各个要素的存在,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组织系统的不同结构,因此不同作用的发挥在大学的组织系统中得以体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和下面的要素,所运用的现代化管理的体制、管理的模式、管理的效能会作用于大的系统管理中,并且在问题分析中寻找最优化的管理方案。实验室建设的要多方面统筹配置,不要注重于一个方面的建设忽略另一个方面的建设,要从整体上优化人力、物力资源,保证实验室建设管理环境和谐、有序,让实验室在管理与效能的发挥上得到最优化人员调配和资源配置,发挥实验室的科研人才培养的作用。
现代化实验室的建设,首先在根据现有条件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其次,在扩招的形式下提高学科的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实验场所扩大,设备及时更新,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理念的引入的过程中,满足现代化实验室建设发展要求,培养大量的实践创新人才,完成高效的既定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1、已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部门重点实验室,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特色,在国内本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能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有比较充足的国家纵向科研项目经费;
2、具备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
3、实验室具备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用房集中,仪器设备先进完善,统一管理,开放使用;
4、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能保证实验室建设配套经费及建成后实验室的运行经费。
二、申请实验室建设程序 :
1、科技部提出实验室建设指南;
2、主管部门组织申请单位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申请报告》,审核上报;
3、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立项实验室;
4、主管部门组织实验室依托单位填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任务书》,审核上报;
5、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可行性论证,批准立项。
- 上一篇:关于创新的知识点
- 下一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