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范文
时间:2023-04-06 09: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学校政教 德育 内容 思路
学校政教工作就是德育教育与德育管理工作。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使政教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德育工作更加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式、新特点,学校政教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要联系时代特点,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探索研究,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一、丰富德育工作内容
(一)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学校政教工作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为实现理想而努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个人奋斗目标。例如:召开“人生设计主题班会”、组织“读名人传记树远大理想”读书报告会等。
(二)道德教育
在学生中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内容的道德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陶冶情操、建立爱心、懂得感恩。如: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教师节《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评选;父(母)亲节致父(母)的一封信等。
(三)人格教育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人格教育,在提高人格素质的基础上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使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主动维护社会风尚,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学生比学赶帮超,在校园创建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例如:设计每周国旗下演讲主题,强化人格教育;对班集体进行百分考核,每周发放流动红旗;挖掘每个学生人格的闪光点,评选班级之星,如劳动之星、助人为乐之星、学习之星、团结之星、进步之星、体育之星、文明之星、星级宿舍等。
(四)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绝不是日常的“小事”和“琐事”,它是关系到学生性格形成、人生成功的大事。要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例如:制定《校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操行评定》《学生礼仪规范》《班级百分考核细则》《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学生就餐管理规定》等
(五)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遍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德育教育关注的问题。学校政教工作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减轻学生的心里负担。例如:历史沙龙、政治沙龙、心理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组建“心悦团”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成立“心灵氧吧”由专业心理老师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进行辅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化解心理压力。
(六)安全教育
学校在注重完善安全设施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把珍爱生命当作安全教育的核心。通过大力宣传、专家讲学、安全常识测试、逃生演练、举办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例如:通过展板、讲座、校园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并适时进行安全常识测试;进行《珍爱生命 远离》板报评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聘请法律界人士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活动;定期进行逃生演练等。
二、拓宽德育工作思路
学校是培养、教育学生的场所,教学、管理、环境无不教育人、熏陶人、影响人。拓宽德育工作思路,深刻理解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一)教书育人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书育人,然而,教书容易落实,育人则往往被忽视。为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德育工作应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师德教育。教师不仅要业务合格,更要职业道德合格。学校要强化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觉意识,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教师要认真学习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照标准,规范言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以高尚的品行影响人。
2.课堂德育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并把德育活动和班级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和“优秀班主任”的重要依据。
3.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群体动态和重点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重点教育和引导,除了学校教育、定期谈心之外,学生也要反思错误并形成《自我教育》材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纠正错误。
(二)管理育人
管理也是教育,学校管理者的水平和形象、管理制度和方式,无不体现其教育功能。抓管理育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队伍建设。学校从校长、政教处到处室主任、班科任,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建立全员德育管理机制,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制度建设。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加强和落实师德教育。
3.树立典型。通过教师表彰大会、学校最可爱的人颁奖词、仁爱之师等系列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教师道德修养。
4.组织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如:班主任经验交流、读书报告会、国际形势报告会、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体育竞赛、歌舞表演、书画比赛、读书征文等。以活动为载体,使德育工作全面渗透。
(三)环境育人
篇2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以会代训,1组织好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例会。加强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与评价方案,公正、客观地评价班主任工作,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不断增强年轻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2充分发挥我校优秀班主任”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交流和汇报;班级特色德育工作展示;优秀主题班会的评比及观摩等活动。提升我校德育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进一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树立起一批我校德育工作典型,3精心策划、筹备我校首届“班主任节”将班主任工作论坛、标兵班主任”评选、经验交流、专家报告、实地考察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完善班主任队伍的梯队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深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队伍。
组织、指导相关人员参与课题研究,4注重学校德育科研。运用研究成果指导工作实践。继续完善我校内部德育刊物《点滴》整理和编辑工作,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推动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
积极寻找德育切入点,1坚决执行学校新课改学分制的相关规定。完善学生的评价细则,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全体教师要全程跟踪,学生全员参与,多方位督促、规范学生的各种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朝着“着装学生化、语言文明化、行为规范化”方向良性发展。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提供有效的保障。
加强学生的常规管理,2注重制度化管理。逐步完善管理体系,坚持学生值周管理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红旗班级评比制度、每周升国旗制度、每月一主题班会制度等使我校的常规管理更加规范,更具有时效性和针对性。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指导学生会开展小型多样的学习、文艺、体育活动,3加强对新一届学生会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升品位。
解学生的思想动态,4坚持不定期与问题学生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好各种矛盾和突发事件。做好班主任的坚强后盾,共同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共同加大对问题学生的帮教及转化力度。
三、开展特色德育活动。
结合“雷锋纪念日”母亲节”妇女节”清明节”劳动节”建党日”建军节”等重大节庆日、纪念日,1构建感恩教育、生命教育和知识教育相结合的德育模式。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懂关心、知感恩、明诚信、敢负责、会欣赏、善合作的优秀品质。
充分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专题晨午检、各种板报以及校园广播,2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电子屏幕等多种宣传阵地,以感恩、诚信、安全为重点,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宣传感人事迹,弘扬校园正气。
引导学生多读书,3通过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爱学习,使整个校园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对班级环境布置、班级特色评比与展示,倡导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锻炼学生干部队伍,4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开展教育宣传广播、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拓展德育途径,拓宽德育渠道。
四、整合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德育基地。推进德育生活化,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会议,2继续做好“家长学校”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信任,配合学校工作的开展,促进学校稳步发展。
给家长做报告,3请专业、知名人士。指导家长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子女;指导学生家长,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针对高三年级学生即将参加高考的实际,有效地指导高三学生家长如何填报志愿?如何调整学生特殊时期的心理和生理问题、妥善解决特定时期的特殊矛盾等。
五、加强体育健康。
增强教师业务能力,1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切实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组内教师的教研活动。提高课堂质量。
树立运动健身观念。本学期组织好学生男子篮球赛、教师和学生女子羽毛球比赛。继续加强课间操的组织、实施与评价,2要组织师生共同参加各类健身活动。巩固原有成果,筹备我校的队列会操比赛。丰富师生课余生活,增强师生的身体素质。
拓宽学生的升学空间。组织指导体育特长生参加各级别各类别的体育竞赛。3加强学生体育特长生的训练。
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4进一步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完善学校艺术教育功能。开展学生“箐箐校园—活力、魅力、能力”综合才艺大赛活动,挖掘、培养艺术人才和资源。积极组织文艺骨干参加市、区各类艺术比赛。
篇3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德育领导力量。
1、成立陈建学校长为组长,刘团结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教育力量,使学校德育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统一协调。德育领导小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确定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切合实际的系列教育活动。
2、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促进自身素质的根本性提高。始终坚持每周一次的教职工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度,以教师职业道德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教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增强职业责任感,倡导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风。同时将教职工职业道德要求与岗位职责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中,促进了教职工自身素质的提高,初步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德育环境。
3、抓好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我校坚持精选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严格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搞好班级管理工作。以上好班会课为突破口,每月一个主题,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有班主任能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总结。构建健全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机制,真实、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着力表彰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着的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
(二)健全制度,完备计划,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1、制订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和规章制度,对学校德育工作作了进一步的规范,使其更系列化、条理化和科学化。
2、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教育形势,提前制定好本学年、学期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开学后,各班都能制订好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同时,学校把相应的德育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二、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以学生为主体,从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小学生。
1、坚持不懈地抓好了《守则》、《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放在了文明礼仪、清洁卫生、学习习惯、节约粮食和安全教育上。在开学初,集中对全校学生进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利用广播站对学生进行宣传。
2、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安全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热爱家乡;学习法律,遵纪守法;讲文明礼貌,做时代新人,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3、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检查评比做到了客观公正。并且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纪律、两操、路队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把学生检查的“三评”每天公布,每周分发三评的流动红旗。
4、加强了班级制度建设。根据本班情况制定了《班规》和班级评价方案,并张贴于教室醒目处。各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班级规范和课堂常规,细化了班级管理,把每一项制度落到了实处。
5、继续做好了班级文化建设,彰显出班级个性,班级板报做到了定期更换。
6、 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法制报告、主题班会或其它形式,强化对学生的游泳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实验安全等各项安全教育。积极开展相关主题班会,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法制知识和守法意识,懂得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拒绝。
7、开展队前教育,教唱队歌,少先队礼仪知识,组织一年级新生入队,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年度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
1、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校圆之声广播站每周两次也增加了“文明小知识”栏目。
2、劝导队每天在学校各个角落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3、继续开展雅行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队会、晨会等教育阵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生的文明习惯有较大改变。
(二)开展健康安全教育
结合教育局卫生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1、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落实健康教育的各项检查,督促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
2、利用广播站宣传有关知识,并办一期以“珍爱生命 关注健康”为主题的黑板报。
(三)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本学期继续深入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按照学校工作要点,积极打造书香校园。
1、创建温馨班级内涵,就是人人知道建设“温馨教室”,主要包括班级人际环境、课堂教学环境、自身心理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在上学期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布置教室,让教室真正成为学生的“家”。
篇4
关键词:班主任 德育 问题 原因 对策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班主任德育工作将成为当今时代给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施加影响,以培养起教育者所期待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更是班主任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是学生精神家园的守护者、人生道路上的引导者。我们教育工作者,素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在新形势下教书重要,育人更重要。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其成因
1.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德育队伍水平不高。目前,德育工作队伍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班主任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等。
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2.当前班主任德育工作问题的成因
学生原因。许多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许多家庭忽视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班主任不仅在德育和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占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校原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特点、规律研究不够深入。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灌输轻行为养成;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仍然存在。德育工作缺乏保障机制和队伍激励机制,往往是领导重视就红红火火,领导不重视就是冷冷清清。
社会原因。市场经济下,青少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大众媒体、网络等都对我们的青少年学生也产生着负面影响。这一社会大环境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
三、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笔者针对上述对目前班主任德育工作概况所做的粗浅分析,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现有针对性地提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基本策略。
1.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利用班会,从小的事情,身边的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狠抓学风为关键手段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正是由于智育目标与德性目标的分解,使得德育处负责的德性目标和开展的德育活动因为缺少学科教学的载体而显得空洞和抽象,收效甚微;使得由政教处负责的知识目标由于缺少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而陷入功利与痛苦的沼泽。因此,班主任就应该狠抓学风。
3.突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受生理、心理因素及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学业负担等影响,不少学生会产生焦虑、冷漠、恐惧、猜疑、抑郁、自卑、嫉妒等心理障碍。班主任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并动员他们积极参学校、学生会、共青团等组织的文体活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丰义观念和荣誉感,使学生树立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
4.创建良性互动的育人环境
任何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班主任不但要和各科教师密切配合,时刻不忘把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成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班上要经常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以使德育渗透到生活中,而且要优化育人环境,让他们快乐成长。
5.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网络
不断完成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教育宣传,使每一个学生家长均能明白家庭教育的社会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一子不教,终身无靠”的道理,促使他们平常多关心孩子,加强学生的校外管理。
篇5
具体来说,我们在本学期采取了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师德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新学年新学期,校领导及时添加了德育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师在暑假进行班主任技巧、班级建设等德育专题培训,政教处,教科室、教务处、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都做了专题讲座,广大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期当中,在教师例会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开展“三爱”教育、积极开展师德讨论,举办师德演讲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校德育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德育工作会议,与班主任、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期中以后,政教处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成长记录册等形式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德育薄弱环节进行了重新安排。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向家长反馈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传授德育信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本学期,德育处组织了七、九年级两期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强化了德育效果。
四、 开发校本课程、举行德育主题教育观摩会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我校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开展诚信教育,初三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为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段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本学期分别组织各年段开展德育主题系列主题班会。本次德育主题班会教育观摩活动准备较为充分,教育主题较好:文明礼貌教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安全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勤俭节约;呼唤诚信。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体现了阶梯性。充分展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实效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选取的角度小,从学生身边小事出发,如两个学生闹矛盾了怎么办,马路上踢球安不安全等,教育有针对性,所以教育效果也相当明显。有的班级由学生来组织,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较好,全校班主任教师分别观看了本年级的班会课,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次德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是学校德育组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开出的观摩课以年段为主,各班主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既减轻工作压力,又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面广。观摩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今后如何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经验。
五、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总结得失,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是自管会领导小组遵循的宗旨,本学期,政教处加大对自管会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将学生能做的都教给学生去做,将对各班级,对学生、包括对班主任的考核的一些事宜都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去执行,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中得到自我提升。一学期下来,自管会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广大教师、班主任的好评。丹阳教育电视台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江苏省现代化合格学校的专家领导评估验收小组的专家对我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德育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活动中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特色,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在本学期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巩固了学校德育效果。
1、
成功举办我校第七届国庆艺术节及国庆文艺汇演
9月底,自管会组织举办校国庆艺术节,展示了一系列学生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本次艺术节,从节目组织、活动安排、到节目演出的过程,全部由我校自管会学生承但。借此机会,校德育处既展示了大型活动的较好组织能力,又通过小主持人培训、活动组织、舞台监督、演出监控等过程,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特色。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2、加强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生的黑板报刊出能力培养,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本学期,德育组共组织了四次班级黑板报刊出评比活动,每次黑板报评比有主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定内容,自已排版,自已抄写,自己美工,黑板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黑板报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传统活动之一,通过黑板报评比,学生的书写、绘画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共2页,当前第1页1
3、作好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活动
根据团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在教育中,我校有200多名团员受到了教育,团员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团旗争光添彩。
4、举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举行初一年级学生拔河比赛、初二年级学生篮球比赛等,以籍此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集体精神。热闹感学生在活动中得以不断进步和成长。
一个学期的工作结束了,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更多的是在总结中发现了工作中有许多应该做而未做的事情,相信在新的学期开始以后我们会克服以前不利的因素,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6
忧思一:与时代脱节的德育内容。
德育的许多内容滞后于时展,空洞且脱离学生实际。课堂中,学生为投教师所好,言不由衷。要知道,学生的言行是社会、时代的缩影,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必然带有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痕迹,那么,这样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有何实效性可言。
忧思二:与家长难统一的德育方式。
现在的家长太娇惯孩子,对孩子的生活关心较多,而在思想品德方面却不够重视,重智轻德,有的甚至对学校的德育方式不理解,甚至持相反意见,导致了家庭与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脱节的现象。
忧思三:育人环境的忧思。
晋代思想家傅玄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理论,概括了环境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影响作用。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环境的育人作用,认为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应该“对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也非常重视育人环境的优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实际来看,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不是聪明才智,也不是健康的四肢,而是一种环境,一种精神,一种由环境与精神共同生成的那种宽广的心地、崇高的道义和远大的志向。
1.道德环境。两千多年来,儒家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内容规范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到了“”,当文盲登台批判孔子的时候,武断和无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打入了冷宫。“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于是,有人总结我们的孩子有“四不”――对物不爱惜,对己不克制,对人不感激,对事不尽力。尽管有片面性,但也确实说明问题,这是“道德断代”的反映。
2.人格环境。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熏陶,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时刻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要求孩子说真话,自己却在说假话;要求孩子语言文明,自己却常说粗话;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乱弃;要求孩子学雷锋,自己却不肯做几件善事;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却从来不敢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
3.社区环境。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然而,我们的“社会学校”究竟有多少对孩子的成长有利的东西?夜总会、网吧、浴室、茶座、美容院到处可见。商场里昂贵的玩具,公园里不菲的游乐门票,孩子们的每一点快乐都要用钱去买。为孩子们写剧本、写歌曲的作家少了,属于孩子们的电影、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有人说“学校一个钟头,不如一个镜头”“老师讲了一个钟头,不如小兄弟拍拍肩头”。如此看来,学校教育在强大的社会影响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4.家庭环境。“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家庭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的作用。家庭主要是创设一个环境,一个和谐、友爱、好学、上进的生活氛围。可有的家长却三天两头请客喝酒,打牌赌博,甚至把孩子拽上顶一阵;夫妻不避场合地吵架,……孩子在这种氛围中生活,怎么能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呢?
如何形成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呢?如何使德育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呢?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来感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家长的表率等多种渠道,加以陶冶。在此浅谈几点策略。
策略一:德育实效应从底线道德入手。我们要在德育工作中摒弃“假、大、空”的德育方式,开展“底线道德”教育。在“底线道德”教育中,分清德育的层次,从基础道德抓起。比如,当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求他们先从爱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同学以及邻居等做起,这总比喊上几句“爱祖国、爱全世界”来得实在,这就是“爱的底线”,然后再逐步升华到爱国。我们要教育学生 “为人民服务”,在学校开展为社会义务服务、为学校义务劳动时,首先要培养学生从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起。底线道德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策略二:德育实效应从养成教育入手。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他认为:“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探索的习惯等等。”这些年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应注意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自从搬迁新校址之后,每学年开学初,我校都不是急于上课,而是重温“实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先由学校统一学习,后根据各班的实际,再由班主任指导学习行规要点,通过识记,让学生熟记,后内化为行为;把学校制订的实验小学学生一日常规中:晨起、进校、升旗、上操、上课、课间、午间、课午、放学九个方面作为常规训练主线。从细微处培训学生,每周确定养成重点,严格要求,一抓到底。学期末,我们还要开展“文明班级”“优秀班级”“行规示范班”的评选活动,树立典型,比学赶超。
策略三:德育实效应切合实际。很多教师认为,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难度也越来越大。较之以往的学生,其一,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他们知道的,老师可能还不知道;其二,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使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严重的挑战,如果教师不与时俱进,德育内容又不切合实际,那么,德育还能有什么实效性可言?因此,我们每月都组织一个德育的主题活动,例如,三月份:“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主题活动;“安全小卫士”法制、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争做‘四好’小公民――做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家庭的好孩子,大自然的好朋友”活动;“说文明话、走文明路、做文明事”,开展争做礼仪少年,争创文明中队、无声走廊活动;“我爱我家”亲情教育活动。四月份:“英雄在我们心中,榜样在我们之中”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光荣的红领巾”入队前教育;“与绿色同行,用实际行动争做文明绿化小卫士”活动。五月份:“你能行、我能行,‘五.一’假日新体验”活动(“今天我当家”“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为社区尽一份力”等活动)。六月份:召开“六.一”庆祝大会;“校园手拉手、帮助特困生”活动……
策略四:德育实效应从家校齐管入手。教育学生容易,要转变学生家长的思想就不太容易。现在家长重智轻德的现象非常严重,孩子只要学习优秀,不但孩子在校的值日生工作、义务劳动、献爱心活动可以不参加,就连在家最基本的盛饭、打洗脸水,家长都会包办。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上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给予配合。每学期初都要召开家委会、委会成员会议,共商德育计划。期末,邀请家委会、委会成员评议学校,反思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对策。
策略五:德育实效从集体主义教育入手。集体主义思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也是道德的核心。这些年来,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明确向学生提出要做到“三个为重”,即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关心集体比关心个人为重;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策略六:德育实效应从弱势群体入手。“德育重点生”“性格怪异生”“生活特困生”为学校的弱势群体。抓好弱势群体工作,往往是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把转化德育重点生,温暖性格特异生,帮助生活特困生列入议事日程。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为了教育人,帮助这些特异生,几年来我们尽可能从他们的家庭状况、兴趣爱好以及成因等一切方面去了解他们,然后为他们建立档案。
根据调查情况,我们实行帮教结对活动,由学校的行政领导、党员干部与之建立帮教结对,做好帮扶对象的谈心、家访、辅导等工作。为了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教育,共同发展,学校每年三月都要组织全校师生为特困生伸出温暖之手,献上自己的一份爱。
篇7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的艰巨性。首先,民办高校兼职教师比例偏高,他们大都承担学校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的要求和课时安排到校授课,但他们的“兼职打工”的身份使得他们对民办学校与学生的关切度并不高。普遍来看,这些兼职教师并不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学生德育教育之责。其次,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很大。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学校规模上都处于天然的劣势,加之教师职称评定、医疗、养老保障制度等诸多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因此,多数教师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实力的中青年教师随时可能另攀高枝。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差,直接影响了德育工作的连续性与一致性,也给学生思想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与学生建立稳固的、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德育的实效性明显降低。再次,民办高校教师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雇佣思想”。很多教师把自己放在“打工者”的位置上,给多少钱、干多少事,很多教师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缺乏德育意识,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热情。这种“临时思想”不仅使教师也不能安心钻研德育工作,也严重阻碍了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使得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德育效果低下。
民办高校管理体制的特点决定了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我国民办高校属于社会力量办学,其建设与发展都是自给自足式的,并无国家持续性的财政支持,其建设与发展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生源”就是民办高校的“财源”。站在校方的角度来看,如何开拓并保有生源,是关系到学校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这种天生的危机感会促使民办高校不得不将招生工作放在第一位,其他的一切工作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都不得不做一定的让步。其次,在这种生存背景下,传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间的教育平衡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民办高校学生与学校之间似乎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者与提供消费的关系,学生“消费者”的心理变化迫使学校管理方式也变得更加功利化,如:片面强调学生技能培训、考证与就业率的提高,对德育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德育内容陈旧,针对性不强,与大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脱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解决民办高校德育问题的关键
从德育的根本内涵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德育的基础。德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教人做人”的工作,它不同于其他那些可以用成本、效率来来衡量的普通工作。德育最大的特殊之处正是在于它的非功利性,它不是一种可以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或热闹好看的形式主义,它必须是一种心与心的交流、心灵对心灵的引导。德育工作是建立在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的基础上的。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领受,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教师的信任、敬佩与爱戴。因此,从德育的根本内涵来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德育的基础,是解决一切德育工作中存在地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德育工作成效的基本指标。
从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来看,师资队伍的优化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前提,是德育工作的基石。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居于主导性的地位。教师的素质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关系的状况。对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状况不仅是影响其学习适应与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因此,对于学生情况复杂、矛盾冲突较为明显的民办高校来说,建立建设一支稳定的、优秀的教师队伍,对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更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其次,“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任何制度的贯彻都要依靠“人”来完成,完成的好与坏、质量的高下均依赖于执行者本身的态度与技能。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对教育者的依赖程度更高,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说明了教师队伍对学校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师资始终是民办高校的短板,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因此,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应该意识到“有好人,才能成好事,有好的人才,才能做好的事业。”民办高校要想走出困境,实现办学的新突破,关键在于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因此,从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和发展战略来看,师资队伍的优化不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前提,更是德育工作的基石。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民办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建立一支优秀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优化,依赖于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国家应逐步完善相关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切实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等,逐步缩小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差距。切实解决诸如民高校教师的编制问题、“四金”问题、教龄问题、退休养老、大病保险和公积金等问题。政府应当以多样化的方式给予民办高校及民办教师适当的扶持与资助。同时,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民办与公办之间师资的相互流动。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优化,必须下大力气改善内部管理环境。第一,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物质与精神建设”双管齐下是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关键。民办高校应大力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改善教师的待遇,解决教师普遍关心的职称评定、教龄计算、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尽最大努力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做到用心留人,以情感人。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将“工作”视为自身的“事业”潜心钻研,也才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心与学生建立长期的、稳固的、利于情感交流的和谐师生关系。第二,民办高校要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引进优秀人才,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民办高校除了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吸引人才外,关键是不能“姜子牙钓鱼愿者进来”,坐等高层次人才找上门,而要安排专业教研室配合人力资源部门主动发现,主动联系,主动寻找并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第三,完善考评、奖惩等管理制度,使管理更加的合理化、人性化。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考评制度是民办高校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稳定师资队伍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应完善师资队伍培训制度,为教师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使教师的德育水平不断提升。
教师德育能力不断提升,是民办高校德育工作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的有力保障。教师的德育能力,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进行感知、监控、处理和反思的能力。教师的德育能力直接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直接决定着德育教育水平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没有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没有教师把美好的道德追求内化于心,外施于人的本领,德育目标的实现就是一句空话。
转变民办高校教师的德育观念是提高德育能力的前提。德育教育是人性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引导”,需要教师对教育及学生融入无限挚爱,才能深刻理解和尊重教育对象,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民办高校要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教师的主导思想,纠正他们的“打工者思想”和“雇佣思想”,使他们在德育工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将德育工作作为自己长期的一项事业来钻研,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不断提高德育能力,才能真正将德育落到实处。2.2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德行与修为,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是提高德育能力的必要条件。“君子自重则自威”,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高尚道德境界的教师,往往受学生爱戴。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知识的储备和智慧的增长,勤奋钻研并努力培养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德育人才。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道德修养、处事方法、人格品性。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不仅要把道德的种子播撒人间,还要让道德风尚的力量见证于自身。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掌握多种德育方法,因人施教,因势利导,是提高德育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师生关系不和谐,德育效果不理想,常常是由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合适所致。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性格、爱好和习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性质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被学生认可,教育才会发挥真正的效力。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及生活中的一个微弱的火花,并以此为基点,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方式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理想的德育效果。
篇8
【关键词】思想道德品质;大众传播媒体;信任;家庭环境
教育者从古至今担负着言传身教的重大职责,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我国的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紧抓学生德育工作,不仅是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班主任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原因
1、德育工作的现状
第一,对德育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从教育总体上来看,德育工作的确是不断进步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从结果上看,德育工作的工作效果还达不到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工作的认识水平和还有所欠缺,不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
第二,德育工作途径和手段过于简单化和单一化,仅仅只注重四五十分钟的课堂教育,忽视课堂外学生的德育管理。课堂外德育教育的作用具有间接性、潜在性和隐蔽性。忽略了课堂外的德育教育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2、原因分析
第一,学生自身原因;如今大众传播媒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许多学生在获得信息上,并非来源于课堂。对于学生来说,不同的生活经验以及已经形成的基本观点,对今后的发展来说,还欠缺很多,学生对社会了解的太少。
第二,社会原因;无论什么时候,大环境永远是影响力最大的。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紧抓物质文明建设时,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多年以来应试教育又是教育主体,对德育看的较轻,造成了教育业德育工作“只动嘴不动手的”的局面。
第三,家庭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很多父母溺爱孩子,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抛之脑后,学生的德育工作的教育除了学校外,家庭环境也至关重要。
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采取的措施
1、取得学生的信任,做学生的大朋友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校为家,爱生如子。老师的天职和主要任务就是热爱、关心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习惯;关心和帮助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才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要时刻记住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尊重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
2、与课任老师配合
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上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显出问题。为了更好的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应该与课任老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和沟通,从课任教师处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更全面的情况。共同研究,认真听取课任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和带班方法。只有这样做,才能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
3、与学生家长定期沟通,及时取得联系
家长和教师拉近距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家庭学校校的交流更加自然、融洽。家长对孩子的爱毋庸置疑,但很多时候方法是不正确的,要么太过,要么不到位。在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中,班主任首先要理解以及肯定家长出发点,同时从旁要给家长一些指导和帮助,爱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使孩子的德育品行得到健康发展。还要注意在谈论孩子行为时,对孩子的优点特点要充分肯定,让家长感到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期望,这样家长才愿意接受班主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4、与学生谈话时注意方法
班主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才会找学生谈话,谈话氛围不可过于紧张。老师找学生谈话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好,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谈话氛围,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还要注意谈话的时机,现在的学生普遍自尊心强,难以接受恶言恶语的教育方式,有时谈话时机掌握好往往一劳永逸。因此,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的氛围很重要。
5、知人善用
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繁忙,既要准备所教学科教学目标,又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培养。可以说班主任对学生实行的是全面化服务。班主任需要有得力助手——班级干部,班级干部的任用,有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优点和缺点、特长与爱好。也能锻炼班级干部才的独立工作能力。更好地辅佐教师完成各项任务,对班集体的管理更有好处。
篇9
【关键词】高中;德育工作
《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我校在德育工作方面,首先确立“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树立“立人先立德”的管理方针,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牢固确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从严治教,管理到位,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一、学生德育不良行为的表现
当今是一个经济迅猛发展、文化五彩缤纷、物质极具诱惑的时代。学生的德育行为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其不良行为表现来看,主要表现在:
在家庭:生活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比比皆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师长、父母的批评,和家庭的代沟越来越大,不理解父母,甚至憎恶家庭。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考试有一个好分数,今后有一个好职业,还有极少数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报效祖国和拥有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而读书的所占比例较小;不能正确看待一次考试的成败得失,不能正确处理同学间的友情和矛盾,不能辩证看待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在遭遇挫折和不幸或是与自己的心理认同不一致时,轻则郁郁寡欢痛苦难耐,重则报复他人或自闭自残甚至走向轻生。
在社会:不少学生奉行的是多元化的道德价值观,是非观念淡薄,往往以对自己是否有利作为其判断标准,以收入高低、社会地位等名利来衡量个人价值,生活中崇尚时髦与消费攀比,学生中吸烟、喝酒势头还有所抬头;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责任感普遍不强,甚至有的认为讲诚信就是“老实”,讲责任就是“固执”等;打架、骂人等行为时有发生,迷恋网络、游戏与低级黄色文化不能自拔的大有人在,对在公共场合随地乱扔、出口成脏等不良举止表现得麻木不仁等。
现在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影响,学生每天接受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大量信息,从而形成了思想上各自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从客观上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及时研究社会生活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发现学生思想上的新观点,积极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努力实现教育方法的更新。简单地讲,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与时俱进,结合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以及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二、要努力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合力,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学校要以大德育观的工作思路,使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都能明确各自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各种力量齐心协力、协调一致的教育系统。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格局可以使三者的教育在功能上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产生整体效应,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起一个和谐的平台。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师德素质。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素质,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每年利用暑假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对全体班主任队伍,尤其青年班主任进行基本功常规培训,从实际出发提高班主任的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及管理技巧,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实际工作能力和规范班主任常规管理。通过培训学习,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转变育人观念,激发了教师不断学习,锐意进取的意识。培养一支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优良的能力结构、良好的个性特征和工作成效显著的班主任队伍。
2、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时俱进,探索新的方法:一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不再往地面乱扔废纸,教室里的卫生也好起来了。并且他们还把这种习惯带到校园里,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另外,在班里的自习课上,我时常转转,看到学生的书或者笔掉到地板上,弯腰捡起来,举手之劳,但是换来的是学生的莫大感激,换来的是学生的无比感激。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家长会也就成了我班级管理的一项主题。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本人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四、加强心理教育,滋润学生心灵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学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建立了心理辅导系统,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
篇10
教师是德育主要的实施者,是连接学生和德育管理者的中介,是实现德育管理观念的先锋,是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的实验员,作用举足轻重。要将“德育首位”意识落实在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中。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而自觉的发展;坚持教书育人,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知识素养和德育能力,保持稳定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以“爱”营造师生和谐空间,以“沟通和理解”赢得教育先机。营造大德育体系下的教师团体德育氛围。充分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德育优势。树立全员育人观念,建立相应德育系统。加强教师德育培训。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完善教师德育培训制度;加强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双向联系,共同参与到学校德育管理中去。
二、夯实做人基础,是中学德育的着眼点
教会学生做人,并使之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成才,先要成人,做人做不好,知识再多也不是好人才,而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则是教育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学校在进行做人教育时,在做人目标设定上要注重基础性,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社会主义的人”;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明确层次性,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育方法的设计上要强调主体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那种“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被动局面;在做人素质要求的确定上要注意实用性,做到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在做人教育的途径上要把握关键性,抓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点进行有的放失的德育工作,重视开展养成教育、自我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一些关键性工作。
三、调动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合力
学科渗透是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学校明确规定,各科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参与德育工作,任课教师要根据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各科任课教师要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我们完全可以这么说,真正的管理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而学生的自我管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逐渐学会自我管理。第一,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首先是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和自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和行动纲领并付之于行动后,班主任及时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拟出自我教育计划,对教育有成效的成员及时鼓励、推广,使学生个体自我管理独立地、主动地、持久地进行下去。第二,全校社团的自我管理。中学不同于小学,尤其是现在的中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社会的面越来越广,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个性的发展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要合理加以引导。广泛开展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中来。第三,日常生活的全员管理。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应当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要注意延伸学生自我德育管理的领域,将学生的德育同学校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五、形成德育回归生活,德育与学科发展整合的德育范式
新德育倡导德育培养回归生活,因为道德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生活才能得以发展,回归生活的课程才是真正综合的课程。具体地说:一要注重让学生接触自然和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现实体验,在体验中丰富情感,锻炼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克服“重认知灌输、轻能力培养”的德育弊端;二要增加学生体验机会,加强师生谈心活动等方式,着重于在学生理解上下功夫,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克服“重教化、轻内化”的德育弊端;三要加强家校联系,发挥学校对家庭的帮助指导作用,使家长形成与学校一致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和方法;四要充分发挥社区环境育人的功能,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社区教育的组织形式,使德育要求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促进青少年灵魂塑造的德育合力的形成。
六、抓好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德育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