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管理风险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管理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验室是产品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载体,结合实验室的流程,对实验室的业务受理、任务分配、检测管理、样品管理、报告管理及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探讨。
关键词:实验室;流程管理;风险防范
引言
所谓风险是指损失和危害的发生,是结果与期望的可能偏离。检测报告具有公证作用,直接关系到被检产品的销售及生产企业或经销企业的运作。不准确的检测结论会给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有效执法带来麻烦,从而使实验室公信力受损,以及承担连带的法律经济责任。
在《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对风险的表述为: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其意思是说检验检测机构最高管理者应识别检验检测活动的风险和机遇,配备适宜的资源,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
1 实验室流程管理
通常实验室流程包括业务受理、任务分配、检测管理、样品管理、报告管理等环节。
1.1 业务受理
1.1.1 了解检测目的
通过与客户沟通了解检测目的,确定检验类别及检验项目。平时接待委托检验不是简单的样品接受流转,要与客户有充分的沟通与交流,通过交谈了解客户检测的目的,从而确定检验类别,以及判断是否可以接受委托。有时甚至可以帮助客户确定检测项目,并告知客户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1.1.2 做好合同评审
收集委托方的完整要求,包括检测目的、委托方信息、样品的信息、技术信息、其他信息等。 满足委托方要求的评审,包括法律责任要素、能力资源要素、时间要素、保密要求要素。经双方签立的《委托检验协议》在执行中,任一方提出修改要求时,检测实验室应按程序文件的规定,对合同进行修改;评审的内容应包括被实验室分包出去的任何工作。对合同的任何偏离均应通知客户。合同评审要注意做好经济效益与法律责任关系,检测实验室在考虑经济利益时,必须把握好法律任,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产品检验和结果判定,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向客户出具公正的检验数据。根据检测业务的开展和发展需要,配备足够的合同评审人力资源,使人员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和经验,特别是加强责任心,及时发现送检样品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以及送检者的潜在需求,保证实验室的试验风险在试验前就杜绝,同时及时告知企业,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1.1.3 检索能力范围
了解完客户的检测目的后,根据需求在LIMS系统中检索检测能力。涉及质量鉴定的无资格受理(按相关规定需送省级以上相关部门);产品需检项目我所无检验能力不受理(有些产品未全项验收通过,不能检的项目不受理)。
1.1.4 规范收取费用
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检测费用,杜绝多收费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可以借助于LIMS系统,将所有项目的检测收费标准录入系统。
1.2 任务分配
在任务分配过程中要做到量力而行,根据检验人员授权范围,合理分配检测任务,同时还需要关注实验室最大承受检测能力。对重大检测项目一定要充分地进行合同评审。对于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测实验室,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一定要考虑风险,要考虑自身的检验能力、技术力量,决不能接受超范围、不具备检验能力的项目,确保出具检验报告的合法性、避免风险和不必要的损失。
1.3 检测管理
检测过程中要坚持检测标准、规范检测行为、保证检测质量。检测工作必须要有程序,有了程序必须要执行,执行过的必须要有记录;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记我所测;不能不做而记,也不能做而不记;别把习惯当成标准,要把标准变成习惯。
1.3.1 事前充分准备
检验人员领取样品后开展的工作,重点做好样品的再次确认、检测标准的再次确认、仪器设备的确认、试剂耗材的确认、原始记录的准备。
1.3.2 事中精心操作
检测过程中要勤动脑、多思考,切实坐到两严两实,即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次试验,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好检测数据,实时做好不合格参数的取证。
1.3.3 事后认真总结
检验人员检验结束后,需要认真总结,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刨根问底,只有总结才能提高,尤其是在数据的分析整理、异常情况的记录处理、总结试验的情况,特别是要关注方法的变化。
1.4 样品管理
1.4.1 关注样品保存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明确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以保护样品的完整性并为客户保密。样品在运输、接收、制备、处置、存储过程中应予以控制和记录。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要防止因保存环境不当导致样品发生退化、污染或损坏,丢失留样或者将样品挪作他用,企业提出异议后无备份样品。
1.4.2 留意样品标识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并在检验检测整个期间保留该标识。在实际运行中要特别留意样品标识,样品标贴位置不当,导致容易混淆。有些样品有已经送检过的痕迹、样品群组的细分标识放置不当导致各个小样混淆。
1.4.3 规范样品处置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制定和实施样品管理程序,规范样品的运输、接收、制备、处置、存储过程。要注意样品是否未按照规定的保存期限处理(复检时无法找到样品)、处理未做任何记录(没有相应的处置记录)、特殊样品未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一些特殊样品随意处置导致二次危害,如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护用品)。
1.5 报告管理
实验室或实验室中个别人员为满足客户要求,为实验室争取经济利益,对不在能力范围内的产品开展检验工作,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或实验室人员以为采用标准中的个别标准在能力范围内,误将产品进行检验并出具带标识的检验报告。
1.5.1 准确使用标识
标识适用错误,容易在未通过的产品上出现标识,可以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根据相应的资质,自动带出标识。
1.5.2 防范假冒报告
随着造假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PS处理软件功能的强大,使得检测机构出现的报告被复制篡改的越来越多,因此报告的防伪显得尤为重要。报告被复制并修改其中的一些信息,如修改委托单位、添加检测项目甚至将不合格改为合格等。我们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自动调出PDF报告验证真伪。
1.5.3 妥善保管留存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特别注意报告存档保存不当,导致报告丢失、损毁。
2 风险分析及防范
2.1 风险分析
纵观实验室流程,我们不难看出,产生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资质问题
实验室资质,资质过期或使用不当,检测报告不合法、检测结果不可靠。跨范围开展业务,工作质量没有保障,实验室存在风险。实验室重要岗位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如检测报告签发人员不是授权签字人,或者超出范围签发,那么实验室存在风险。
2.1.2 质量问题
如果实验室质量管理w系不够完善或者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标准要求开展日常质量管理活动,制样、留样、环境条件、仪器设备计量、检测操作、标准方法选择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实验室带来风险。
2.1.3 利益问题
ISO/IEC17025标准要求“有措施能保证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对检测实验室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坚持原则,只从业务发展和利益上考量,求“客户满意”一味迁就委托方,则会给实验室带来极大的风险。
2.2 风险评估
2.2.1 制定风险评估表
制定风险评估表,将风险排查出来。
2.2.2 实施风险等级控制
按照相应的风险等级建立起风险控制。
2.3 风险规避及措施
2.3.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用制度约束,降低风险概率,要结合实验室的特点,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及管理规范,做到依章办事,降低风险。
2.3.2 开展风险管理的培训
全员认识风险,参与其中,适时组织人员开展风险防范的知识培训,让所有人员有风险防范意识,做到“全民皆兵”,大大降低风险的发生。
2.3.3 强化检测合同的评审
提前甄别潜在的风险,及早预防,保证客户提出的质量要求及其他要求合理、明确,同时确定实验室确有能力和资源履行合同, 减少合同纠纷、提高服务质量,在合同评审时应识别客户潜在的需求。
2.3.4 合理制定好免责条款
风险防不胜防,我们只有想尽办法去降低风险的发生,但是还是要注意制定好免责条款,万一出现风险,有免责条款支撑。
2.3.5 建立起风险应对措施
指定部门和解释人员,统一口径,防止不同人员解释不一致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总结
当前,我国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质量安全风险依然存在,作为检验机构必须全面落实风险防范工作,提高每一名员工的检验检测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对全过程监控和严格责任追究制,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水平,更好地为推进“质量强国”发挥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歆.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之我见[J].西北职教,2007(09):21.
[2] 牟英华. 我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27-28.
篇2
[关键词]市政工程 施工过程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266-0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步伐,市政基础建设的工程项目也日益增多,然而存在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的不足也日益突出,应当如何有效地进行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阶段市政工程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人口数量较多的区域。因此,本文对市政基础建设工程的施工风险作出深入地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能够增强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般地,存在于市政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有质量风险、进度风险、安全风险,本文就对以上三种风险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能够提高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控制质量风险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部应当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理念,构建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系统,按照国家法律制度来制定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并且严格地依据施工合同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从而保证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
1.建立完善的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机制
首先,必须把市政工程的项目经理确定为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是安排分配工程项目部门的质量管理任务,在整体上控制管理整个施工过程。其次,建立市政工程质量检验部门,主要的组成成员有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每一阶段、每一环节实施检验工作,从而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再者,创建试验与测量小组,所谓的试验小组主要是对市政工程的建设材料、施工技术进行试验,而测量小组是给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给予充分的样式标准,从而给予质量检测部门较为有利的理论依据。最终,建立较为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设置质量验收标准,在正式施工之前要保证建设材料、施工技术、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纸都完全依据相关规定来制定与选择的,并且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积极地建立质量验收等级制度,质量检验部门应当对工程的材料实施质量检验,对施工技术实施水平测试,待以上施工要素的相关检验工作完成并检验结果为合格之后,方能够正式地将其投入施工过程。待竣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要对存在于施工过程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且对于每一项问题都尽可能地做出解决方案,能够为往后市政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构建标准化的实验室
在实际的施工现场构建标准化的实验室,放置专业化、数量足的设施仪器以及专业的工作人员,让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依据市政基础工程建设质量的相关规定以及施工合同实施具体操作。构建较为完善的市政基础工程建设制度,让工作人员定期地依据相关规定对实验器材或者设施设备实施维修工作,从而保证设备仪器检验的精密度以及数据可靠性。
3.完善建设材料质量检验与运用制度
质量检验部门应当按照合同规定或者国家对市政工程材料质量规定对已经运进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工作,从而保证工程建设材料的质量。而储存部门则应当加强对储存物品的安全管理,控制物品摆放现场的秩序,预先做好物品防潮防锈的相关工作,把工程的相关物品划分为不同种类,按照种类的不同将其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且实施产品各种性能标记。在正式施工之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当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按照检验的结果对材料进行筛选,实时地对不达标的材料进行有效地处理,减少不合格材料的使用。
4.隐蔽市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在对市政工程进行隐蔽工作之前,质量检验部门应当配置专业化的工作人员,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测量人员共同对当前的市政建设工程实施隐蔽工作,且对所隐蔽的市政工程制定具体的数据档案,以便于以后的查找与检查,并要将施工方案呈递给监理方的工作人员,待他们同意之后,根据施工合同的相关规定对过程进行严格的隐蔽工作。
二、控制进度风险来实现风险管理
众所周知,工程进度延迟不单单会令工程的施工成本大幅度增大,而且还会令施工企业因工期延迟而造成的违约赔偿,所以对工程施工进度实施有效地控制管理,减少进度风险就显得尤其的关键。按照工程动态质量管理准则,运用对比的方式来对市政建设工程进行进度测试,且按照测试的结果对施工进度实施适当地调整,对工程技术进行合理地完善,从而实现缩减施工工期、减少施工成本的目标。
1.在具体的市政施工项目当中,施工单位应当开展一系列专业化的技能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根据施工内容构建专业化、素质高的施工队伍,极大限度地展现现有的施工技术与机器设备的性能,与此同时还应当建立机器设备维修保护部门,且配置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对机器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维修工作,从而保证机器设备的可用性以及效率性,保证市政工程的建设进度。
2.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的繁杂性与施工环境的变化性都直接影响了市政工程的建设进度,因此工程的项目部门应当安排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对繁杂的施工技术实施分析研究,按照不同的施工环境对施工工艺的影响,适当地对施工方案实施调整工作,从而确保施工工程的进度。
三、控制安全环保风险来实现风险管理
一直以来,安全施工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基本保证,不单单关乎到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的生命产生安全,而且还关乎到市政工程能否保质按期的完成。因此工程的项目部门应当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工程施工的主要思想,并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真正地将其落实到底,建立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且采用恰当地策略,对市政工程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
1.建立齐全的市政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系统,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施工的相关规定以及施工合同的规定建立符合当前建设工程需求的施工方案,且对参与施工过程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施工教育,务必要让他们在进入施工现场时佩戴安全帽,在高空进行施工时要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且要配置一定量的工作人员,全方位地对市政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实施安全管理,并且安排工作人员对存在于施工过程的相关问题进行实时有效地处理,减少存在于施工过程的安全隐患。
2.建立安全施工的管理机制,即是把安全施工的责任制度逐层逐层落实到位,尽可能地将责任制度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施工规范机制,通过安全施工监督管理部门对工程的每一环节、每一时期、每一工序进行操作检查,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当前工程的详细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保证每一工程步骤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确保工程施工的规范性。
3.施工单位还应当着重关注施工现场的环境情况,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将垃圾以及工程废品运载至规定的场地实施掩埋,而且要严格根据环保部门的相关规定以及准则来处理污水,对于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重金属、化学用品实施分类解决,减低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力。
总而言之,实施科学有效的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进而能够完成工程的施工目标,如期完成整个施工项目,得到项目业主的肯定,减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作用,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声誉,提升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殷坎林.对市政工程管理的一些浅析[J].科技资讯.2009(16).
[2] 刘天真.小议市政工程造价的控制[J].企业导报.2011(04).
[3] 汤彩荣,张建平.试述市政工程设计概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09(07).
[4] 董世波.加强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J].才智.2011(08).
[5] 张闽.浅议市政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和项目质量控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6] 胡南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实践[J].中国建材科技.2011(03).
篇3
一、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
(一)财务管理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在目前我国高校对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是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活动终将运用到企业的实践当中,所以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实践上,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教材中的理论展开教学,当然是开展财务管理教学活动的前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但是应该同时加强对其实践技能的培养,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教导学生,目前,本文由收集整理不少高校仅仅是在学期末才开展相关的财务实训课程,前期只是一味枯燥和单一的课堂教学,校外财务管理实践环节效果较差,师资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等等是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
另外,对教师来说,其教学方式上也存在问题,不少老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这让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可行的指导作用,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教师目前在财务管理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以案例分析为主,并且是按照课本上知识点的思路,一章一节地展开论述,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学习兴趣,很难实现财务管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理想的教学安排应该对学生安排一定的校外实践,与校内的学习形成互补,并在寒暑假可以适当安排实习,增强其实践能力。/
(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践环节
综合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来看,校内实践环节一般设有课堂实践教学、实训环节和实验环节。通常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中,学校就会开展实践教学。对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校可以除了讲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来加强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另外,通过情景教学可以丰富和完善传统教学上的不足,适当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财务管理的辩论赛,各抒己见。除了传统的面授教学外,还能够结合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开展的实训活动,应该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的成员模拟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交流、协作,将工作成果在各组之间进行评比。通过实训给学生创造仿真的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在校内扮演其财务人员角色的作用,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参加财务实训活动来加强对财务知识的学习,由实际操作技能来带动理论知识的掌握,会事半功倍。除了上述的教学模式外,还能够将实验的形式进一步细分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两种。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当中进行的话,就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点展开更多的延伸,比如说时间价值应用、资本成本计算、杠杆利益与风险的衡量、资本结构决策等。这样不仅能对旧知识点的回顾,还能加深对新知识点的了解。//html/jianli/
而对于综合实验,其课程的重点是强调实验内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并且把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比如说,可以把财务管理中的投融资决策等内容与技术经济学中的项目管理结合一起对学生进行教导,此外,还能够将财务指标的分析和选择等内容与企业税收筹划相关课程结合起来,将其运用到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综合实验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企业中各项目的运作情况,通过将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对财务管理活动的真正结合,来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财务风险相关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界定
对于财务管理研究的实质是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财务管理应当是以研究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主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主观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的不确定性。客观的不确定性受到市场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说是无法控制的。而对于主观的不确定性,人们却可以通过各种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手段加强其自身的内部管理,并根据实际的意愿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只有切实掌握好财务风险的本质,才能真正发挥好财务管理的核心理念作用,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并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html/zongjie/
(二)财务风险的控制
(1)财务风险的防控。财务风险是发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阶段,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企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各种变数,并因此承受其经济损失的压力。这种现象在集团企业里面较为普遍,集团内每一个成员都会承受其各种程度的财务风险,所以,集团内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与所以子企业的风险控制相关。而对于每一个子企业,其风险管理问题又与其每一个部门相关,只要有一个部门或者有一个经营环节出错,都会导致集团的财务风险控制出现问题。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管理措施,风险防控也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因素。
篇4
现代风险管理中,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风险认识的日益全面和银行面临风险因素的不断多样,在银行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凭借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能提高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1.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作为现代风险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风险管理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这是由于人们对风险因素的认识更为全面、金融机构所要面对的风险因素也更加多样。在上世纪包括本世纪在内的各金融危机事件来看,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交织在一起,给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全面风险管理对战略目标从制定到实现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有企业各层级、全面风险管理要素和企业目标三个维度,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四个目标,交流、监控、信息、控制活动、风险对策、风险评估、事件识别、目标设定和内部环境八项要素[1]。
在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就是系统化的管理银行机构内的各个种类风险和层次业务单位,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负债组合和金融资产。
2.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外部形势对银行的必然要求
①股份制改造对银行的推进。我国对银行的股份制改造要求其能够建立包括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识别。
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商业银行所面对的业务类型和客户群体越来越复杂,分类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如果不建立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难以对原有的管理习惯进行改变。
③监管机构的要求。银监会对国有银行设定了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为了完成这项指标,银行必须对协调能力进行均衡,使用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2.2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①适应工作重心的转移。为了处置不良资产、改进计划经济体制遗留的一些缺陷,银行必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银行的工作重心从信用风险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
②提升核心竞争力。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必须拥有并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吸引战略伙伴和股东的投入,获得回报。全面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营造和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③对风险管理战略进行定位。为了改变原有的业务战略和风险管理战略部匹配的问题,克服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瓶颈,必须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以免二者失衡带来的业务隐患演变为实际风险[2]。全过程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能够对风险管理战略重新定位,并全面提升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
3.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面临的影响因素
3.1机制因素
当前我国的各大银行还不具备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机制因素会对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产生影响。我国的银行还没有完全形成垂直、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特别是没有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由于缺乏独立性,很多内部指标考核因素会受到外界的干扰。在银行内部,科学、完整的岗位职责体系还没有建立,各岗位和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借口悬空、职责不明、界面不清等问题,难以组织预见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多以应付式和反应式的活动为主,难以开展有效和持续的风险监控。
3.2外部环境因素
我国还没有普及针对个人和企业的征信中介服务,银行审查客户信用需要较高的成本。不仅如此,社会的道德规范和信用意识并未完全建立,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还有一定难度。我国的信息披露并未完全建立,外部监管措施也不够严谨,银行缺少市场的有效约束。
3.3技术因素
在技术层面上,银行还不具备成熟的信息系统应用技术和风险管理技术。当前银行主要使用的是经验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对监测、度量、风险识别等领域还缺乏客观性。由于信息系统应用技术的落后,确实市场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情况严重,风险管理模型和资产组合管理模型都难以建立,风险敞口难以掌握。在风险管理的数据上也缺乏可靠性,其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远远不够。信息失真的情况对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造成了干扰。
3.4文化因素
文化因素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事实上我国的银行中普遍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银行人员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文化是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银行受到体制和历史因素的影响,风险管理文化非常薄弱。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往往对市场开拓、业务发展比较重视,对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比较轻视。甚至很多银行人员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知半解,严重阻碍了全面风险管理在银行的实行。
4.银行如何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我国银行要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并非易事,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4.1内外关系的处理
全面风险管理的内外部机制包括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以内部为主的公司治理体系和以外部为主的信用体系缺一不可。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时,要分析造成风格管理虚位和缺位的治理失当和信用失范等问题。
全面风险管理的实施要注意内外机制的关系。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需要内部机制,也就是通过治理结构;风险管理的惩戒约束和信用体系需要外部机制,也就是诚信责任和信用体系[3]。在当前的背景下,内外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时首先要宣传普及基本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而对信誉风险、诚信责任等进行强化。经营管理的透明度必须提高,接受社会的监督。
4.2宏观和微观关系的处理
宏观层面主要是对全面风险管理战略进行制定,包括风险管理原则、风险可承受区间、风险管理目标等等。对发展目标进行估算,对监管资本与经济资本的缺口进行预测。银行要配置资本金的区域和主线,并对风险管理的长期投入进行规划。建立风险管理的模型,对各部门和机构的历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对风险管理的模型进行检测。以此来确定风险敞口、产品建议等,将风险管理模式动态化。
银行要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也就是讲宏观策略落实到微观层面。要确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将风险管理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员工的身上,并加强部门协调。银行要建立完善的纵向报告制度和横向协调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4.3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处理
共性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流程的制定,对产品分类方法的确定,将风险管理全方面的落实,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结合起来。将风险以管理的角度划分为可控与不可控,从而进行风险管理授权。银行要选拔和培养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团队,以提升全面风险管理的能力。
在体现共性的同时要兼顾个性化管理,也就是实现管理体制以业务流程为中心,从源头控制风险。特别是要注重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提高风险的前期控制能力。对于不同的风险点要使用不同的风险管理手段。
4.4建立风险管理文化
要在银行内部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文化,对全体员工加强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特别是对分行行长、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加强[4]。业务一线要建立风险识别和控制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强化文化背景,不断在全行内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风险,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外部主要是以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等为主,内部主要是与自身管理缺陷、组织安排等相关。随着财务风险的不断增加,工程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效益也会大大缩水,因此,就必须要加强这没法的重视和管理,对建筑施工的不同阶段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防范对策,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良好衔接,保证施工水平的提高。
1施工管理的财务风险管理分析
在工程的投资决策阶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那么这就需要对该工程项目做进一步的市场、技术以及效益等多个方面的调研工作,最后确定工程的实际建设规模,并对可能造成的工作造价影响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和论证。在对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工作进行落实时,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对项目投资进行全方位分析和评价,对投资的最终效益也有一定预测,对建筑投资的产入产出关系有明确把握,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还需要有合理的估算投资,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估算是投资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所实行的投资估算也是工程造价宏观控制的基础所在,对于财务等的部门来说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投资估算指标,在进行投资估算阶段,还必须采用科学的计算方式,按照投资的合理性进行指标的评估,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评审的工作力度,这样可以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得到提高,进而可以在根源上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1]。在设计阶段,需要对通过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出建筑投资的最终限额。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建设规划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据建筑的实际作用和施工的具体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对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明确。例如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的道路建设和绿地规划时,就需要依据各个施工部分的投资比例,从整体上进行合理规划,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提高投资资金的利用率,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这也是建筑施工方案设计的最终目的,可以对工程造价管理实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建筑工程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的对策
2.1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施工环节较多,各个工序之间的施工衔接较为密切,这就使得它的财务风险所产生的原因较多,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规律。如果无法从源头上进行消除,对于施工建设企业来说,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施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并正确的协调施工企业、建设企业以及操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实行整体上的工程部署和安排,也就是说把工程的财务风险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管理项目,保证效益的最大化。
2.2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所针对的对象是整个施工活动,包括各个施工环节,它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那么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务管理的实效性。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2],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来说,就需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对风险有事前的预测和分析,争取在风险产生之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还要依据风险发生所产生的后果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完善,加强对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完善。
2.3强化施工管理的内部控制
建筑工程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对于施工管理来说的,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就要先对内部财务人员的控制意识进行加强,把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贯穿到整个施工中,让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施工人员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强化不仅仅是对管理人员的控制,更是对所有内部人员的控制,每一个内部人员都要切实的负起责任,在这方面工作完成之后,还需要构建顺畅的内部信息交流传达机制,这样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然后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预算管理也要进行深层次的强化,把工程成本控制任务分配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身上,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除此之外,在实行内部控制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依据最终的评价不断的优化完善内部管理,这样可以使其对财务风险控制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使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提升。
2.4工程款项的及时收回
现在大多数施工工程在施工后期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资金短缺就会直接导致下一工序难以展开,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一般是财务管理出现了失误[3]。那么对于财务管理部门来说,就要及时的收回工程款项,对各项资金的流动有明确和了解,掌握资金的动向,对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变更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成本增加,都要详细掌握,然后合理的拨出资金,并按照施工合同上的相应条款追加款项,这阿姨那个可以确保施工单位最后的经济效益与投入是处于理想状态的,而且这样也可以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
3总结
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财务管理部门密切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对工程的资金投资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分析。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要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就需要加强各方面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等,进而为财务风险控制的各项措施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这还有助于提高资金利用的效率,保证施工中各个阶段的顺利进行,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使施工质量得到确保。
参考文献
[1]孙毅.建筑工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探析[J].经济视野,2014,(19):225-225.
[2]郭维.建筑工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及实施[J].经济视野,2013,(17):148-148.
篇6
关键词: 评估; 护理方法; 护理理论;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可造成关节软骨、骨和关节囊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同时还可累及侵犯心、肾等器官[1]。关节破坏是RA致残的主要原因,患者关节疼痛、 僵硬、 肿胀、 功能受限, 严重者关节畸形,丧失行动能力[2],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给患者心身带来巨大痛苦。目前,RA尚无特效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其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关节进一步损害,保持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干预对保持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废用,预防复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国内外RA患者护理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如下:
1 RA的护理评估
1.1 关节疼痛评估:疼痛是RA患者的主要主诉,也是影响关节功能的因素。路志正、焦树德[3]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RA疼痛程度: 即将一条直线分成 10 段,按0~10分评估疼痛,0 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中间次序表示不同的疼痛程度,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能代表自己疼痛的数字来表示疼痛的程度。在目前的研究结果中,普遍认为疼痛不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情感的表现[4],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认真细致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诱因、性质、持续时间、有无压痛、疼痛程度,同时更要询问患者的感受。评估疼痛对患者精神、心理、饮食、睡眠的影响。
1.2 关节状态评估:
1.2.1 晨僵 晨僵是观察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关节炎症的严重程度与晨僵持续时间呈正比。95%以上的RA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晨僵
1.2.2 关节肿胀 手指近端指关节梭形肿胀是RA患者的典型症状,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
1.2.3 关节畸形 关节出现畸形提示患者病程已进入晚期,最常见的晚期关节畸形有腕关节、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畸形或纽扣花样畸形。
1.3 关节功能评估 蒋明[5]等主张把RA患者关节功能分为四级:Ⅰ级为能完成正常活动, 能力无任何限制;Ⅱ级为虽有中度限制, 但仍能适应;Ⅲ级为重度限制, 不能完成大部分的日常工作或活动; Ⅳ级为失去活动能力而卧床,或仅能应用轮椅活动。
1.4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张奉春[6]主张把RA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分为四级:I级为完全独立,各项活动能在正常时间完成, 生活可以自理,不需要帮助; II级为部分独立, 在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中,需要使用辅助器具并超过正常完成活动时间,动作不够安全,若提供必要的物品,生活可以自理;III级为部分依赖,已尽最大努力仍不能完成日常活动,需要指导、监督或说服,协助生活护理和功能锻炼;IV级为完全依赖,完全需要帮助,需要协助被动活动,指导部分主动活动。杨荣[7]等主张采用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 SF-36 量表分别测定与健康有关的8个维度: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健康总体自评(GH)、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躯体活动功能(PF)、疼痛(BP)、活力(VT)、社会功能(SF)、心理健康(MH)和健康评估问卷(HAQ),全面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
1.5 心理及认知状态评估
RA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吴鸣[8]在对125例年龄62岁-84岁、病程3年-22年的RA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发现:无抑郁35例(21.88%),轻度抑郁67例(41.88%),中重度抑郁58例(36.24%)。孙瑾等[9]对58例RA病人使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发现其中72.4%的病人存在着焦虑情绪,且女性高于男性。因此,护理人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及认识状态,尤其在患者首次诊断为RA、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的关键阶段。
1.6 实验室检查
ESR与CRP: ESR和CRP是反映炎症活动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两者临床意义相似,在RA活动期,CRP显著升高,与ESR增高相平行,但比ESR增高出现早,消失也快。与ESR相比,CRP 更少受其他因素影响[10]。
1.7 放射检查
手腕部X线平片检查对早期RA诊断有很大局限性。MRI具有较高软组织对比度及空间分辨率,能准确反映早期 RA的病理改变,对预测病变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 RA、准确判断病程和观察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并可以作为检查滑膜病变的金标准。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均是 RA 在 MRI 上较为常见的表现:其中,骨侵蚀分布于腕骨、掌骨及近节指骨所占最多,与 Tamai等[11]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与腕骨活动度较多有关。
1.8预后评估 目前公认的预后评分标准[12]:(1)近期控制:经治疗后其受累关节肿痛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改善或者恢复正常,行相关检查示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恢复正常,且在停药后能够维持3个月以上 ;(2)显效 :受累关节肿痛明显好转,行相关检查示类风湿因子(RF)、 血沉(ESR)滴度降低或者恢复正常,但是,患者关节炎肿痛尚未完全消失;(3)有效:经治疗后疼痛或肿痛有好转 ;(4)无效:经治疗1~3个疗程以上受累关节肿痛无好转,甚至出现进一步的恶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因药物不良反应换药或停药者均归为治疗无效。治疗无效者为预后差,其他另外 3种情况均视为预后好。
2 护理方法
2.1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等方式向患者说明疾病的起因、注意事项以及预防保健知识;尽量避免阴冷、潮湿、劳累过度、精神刺激及感染等各种 RA 诱发因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讲解长期服药的必要性,使 RA 患者了解若不积极有效地治疗,70%的病人在起病两年内发生骨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未经正规治疗的RA病人3年致残率高达75%[13]。从而自觉坚持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熟悉药物性质和副作用,不可擅自停药、换药或改变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法;坚持功能锻炼及关节 、肌肉的按摩,尽早开展主动或被动的肢体运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2.2疼痛护理 观察患者关节疼痛情况,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镇痛药物治疗; 主动关心帮助患者,耐心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解除患者紧张 、焦虑的情绪,以提高痛阀 。
2.3关节护理 向患者说明关节保护的重要性,注意肢体保暖,避免直接接触寒冷潮湿物品;活动中合理使用关节,尽量以大关节运动为主,减少对小关节的磨损,同时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定时按摩肿痛关节,辅以活动锻炼、理疗等,以达到放松肌肉、改善循环 、促进肿痛消退的目的;晚间睡觉前以 45℃ 左右的温水泡脚,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减缓疼痛 。
2.4功能锻炼
指导RA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每天安排专人教授病房病人功能锻炼方法,并可制作相关功能锻炼宣传手册及视频光盘发放给病人。因人施教,培养病人的兴趣与信心,根据病人具体病情决定功能锻炼的开始时间与方法,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观察病人锻炼后第2天的反应,以疼痛感不加重为度[14]。让病人能主动意识到功能锻炼对自身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等的改善状况。袁媛[15]报道对关节疼痛分数低于 4 分的患者进行关节操训练对患者关节疼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有效果。
2.5心理护理
既使坚持治疗,RA 病情仍可反复发作并最终引起病变关节的功能障碍与畸形,再加上发病时关节持续肿痛,往往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抑郁的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下降。诸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对患者恢复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消除患者负面情绪[16]。因此在RA患者治疗中需加强对患者心理上的护理干预,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充分了解 RA的发病、发展以及变化等相关知识。近年的研究证明,关节滑膜的破坏可在 RA 发病3个月内出现,一旦出现骨侵蚀及关节畸形则难以逆转,表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三个月内治疗至关重要[17]。对于需要长期服药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持续关节功能锻炼和护理[18]。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配合冶疗。
2.6日常保健指导 (1) 建议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高铁的食物;(2)忌冷,住温暖朝阳的房间,床的高矮合适;(3)穿保暖、轻柔带拉链的衣裤,软面硬底平跟鞋;(4)基于RA对性生活的负面影响,鼓励患者正确面对,传递给患者新的性生活方法,并据病情辅助用药,以提高性生活满意度,保持家庭稳定;(5)日常家务活动时,以省力为原则,随时变换姿势,保持关节功能位。
3 护理理论在RA的应用
3.1 预见性护理 章菊[19]等采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门诊RA患者,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可能出现的负性因素和问题进行护理,提高了治疗质量和效果,利于疾病缓解预后, 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延续性护理 患者在整个病程中,住院治疗护理是短暂的强化疗效的一个小过程,病情稳定后大部份时间患者须回归家庭和社会。延续性护理是将医院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的一种护理模式,他有利于解决患者出院后的健康问题[20]。罗永娟[21]对57例RA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结果发现,实施该护理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运动锻炼的频率、遵医嘱行为 、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未实施干预的对照组,可见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沈婷等[22]研究通过定期了解患者在家的服药、锻炼及恢复情况,解答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虑,认真评估并参与患者的疾病管理,并给予用药、饮食、关节保护、心理等各方面的指导和干预,结果显示实施延续性护理后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不良情绪少,关节晨僵时间短,疼痛少,自理程度高,睡眠质量好。满足了患者对专科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调节、合理饮食、功能锻炼等不同方面的健康知识的需求,使患者具备自我监测病情的能力,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控制疾病的诱因和病情,遏制疾病的发展,改善了预后。可见延续性护理保持护理的连续性、整体性,持续促进患者康复。
4小结
由于风湿免疫专科起步较晚,专科护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RA护理尚欠缺规范化管理。随着风湿免疫专科的发展及专科护理人员的成长, 作者认为预见性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更适用于RA护理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俊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0,23 (9) : 3225 -3226.
[2] RyanS,Hassell A,Carpenter E.Characterizing th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fessional behaviour of rheumatology nurse nursespecialists:a pilotstudy [J].MusculoskeletalCare,2010,(3): 136-142.
[3] 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59 -460.
[4]Oh pJ,Kim YH. Meta-analysis of spiritual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biological,psychological,and spiritual outcomes [J].J Korean Acad Nurs,2012,42(6):833-842.
[5] 蒋明,林孝义,朱立平.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 华文出版社,2001: 1806 ~ 1810.
[6] 张奉春. 我国治疗关节炎药物疗效评价标准研讨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 4) : 260- 261.
[7] 杨 荣 闫慧明 王永福.包头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当代医药,2013 年 3 月第 20 卷第 9 期:174-176.
[8] 吴鸣.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调查及护理干预[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24-125.
[9] 孙瑾,樊宇华,张利华,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水平的调查研究及护理[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16):3159-3172.
[10] Bíró A, Rov ó Z, Papp D, et al. Studies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mplement proteins. Immunology,2007,121 :40-50.
[11] Tamai M,Kawakami A,Iwamoto N,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detection of joint injury in early-stage rheumatoid arthritis by MRIof wrist and finger joints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 ,63 : 436-439.
[12] 林恒钊.柳氮磺吡啶联合甲氨蝶呤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42 例疗效观察 [J].河北医学,2012,18(7):932-934.
[13]MinaurNJ,JacobyrK,CoshjA,etal.Outcomwafter40year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Aprospective study of function,diseaseactiv-ity,and mortality[J] .JRheumatol,2004,31(s69):3-8.
[14] 张占香,武爱萍.知识缺乏型类风湿关节炎病 人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2007,21(9C):2475-2476.
[15] 袁媛.类风湿保健操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 2014 年 2 月中旬刊,29
[16] 李国瑛,余琴,蔡君.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3,2(1):73-74.
[17] 李妙芳, 关妙艳. 类风湿性关节炎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517-1518.
[18] 林三英 . 中药熏洗对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 ,2014,7(2):56-57,59.
[19] 章 菊,周 青,胡钰镔等.预见性护理在类风湿关节炎门诊随访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年1月第39卷第 1 期135-136.
[20] 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
篇7
关键词:施工项目风险;风险管理;内涵;机理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1施工项目风险的含义
施工项目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发生事故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要定义施工风险,首先就要了解“风险”的含义。“风险”这个概念由来已久,但是至今还没有明确且统一的定义。各个行业以及各个领域的学者都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说法认为,风险就是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时期内,某一事件其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变动程度的概率分布,变动程度的期望值和方差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
第二种说法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的可能结果的差异性。
第三种说法认为,风险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
第四种说法认为,对风险的认识可以分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认为风险是损失的不确定性。而客观说认为,风险是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间的差异。诸如此类的对风险的定义很多。
虽然风险的定义各有不同,但是却确定了风险共同的几个特征。我国国内对风险定义明确了三个特征,即:一是风险是不确定的。古代的人们常常用“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来形容风险的这个特征,而现在人们也常常用“风险无处不在”来描述风险的不确定性;二是风险是会带来损失的,有一定灾难性,但是同时会带来成功;三是风险是可以度量的。
综上,作者认为施工风险就是指事先不能确定的,会导致施工项目预期质量、进度、造价和安全等目标不能实现的资金、技术、管理、组织、人员等方面消极的不确定性的不利因素和事件。施工风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风险因素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总结起来,施工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客观性,即施工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不确定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形式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等在施工风险发生前难以确定;三是复杂性,即风险种类很多,风险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并且因素与因素之间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状态并不稳定,并且始终在不断变化着;四是相对规律性,即风险的产生有一定规律性,人们可以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来预测风险,从而达到控制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2施工项目风险形成机理
研究施工项目风险首先要清楚施工项目的风险是如何形成的。对于研究施工项目风险的形成机理,目前学术界已经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施工项目风险是由风险因素引起风险事件,进而产生风险损失的过程。
(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能增加风险发生频率或增大风险损失的因素,它是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在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对施工项目的实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造成各种各样的风险事件,继而产生风险损失。例如,政府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业主道德素质等不确定因素导致施工项目产生风险损失。
(2)风险事件
风险事件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各种不确定事件。如气候恶劣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施工项目过程中发生长时间下雨,持续炎热高温等风险事件。但是,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不必然导致施工项目风险损失的产生,风险损失是否产生还由风险事件对施工项目影响的途径、施工承包商风险管理水平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等决定。
(3)风险损失(风险后果)
风险损失指风险事件所带来的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施工项目建设目标的损失。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会引起风险损失,但也有可能不对建设目标产生影响,不导致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 ,它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又是工程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管理方法。风险管理是承包商或者工程负责人对不确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和财务状况采取相应应对措施以避免投资增大、工期延长、设备淘汰、成本增加、计划失控等偏离既定目标实现的管理手段。如果是可控风险,那么在风险发生前就能够采取措施避免损失发生;如果是不可控风险,那么就在风险发生后采取措施使损失降低到最小。目前,人们通常用到系统理论、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模糊数学等理论方法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但是,人们还不能利用现在掌握的所有的技术、方法对风险进行准确的预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风险的认识的加深,相信对风险预测的准确度也会越来越高。
人们对风险管理的意识由来已久,最早的保险雏形―共同海损制度就是风险管理意识衍生的产物。然而,风险管理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风险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这些国家大都设了了风险管理协会,负责宣传风险管理知识,定期召开风险管理年会以及出版风险管理论文。并且在这些国家的企业中普遍也都设立了风险管理部门以及专门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员职位。然而,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一个新兴事物,并且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施工企业和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意识大都比较薄弱。这是由于风险管理理论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并且我国人们在长期计划经济思想观念的束缚下难以转变观念。长期以来由建设方决定项目投资和工期的方式往往使得项目管理人缺乏发现工程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研究理论目前只在我国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而在绝大多数急需进行风险管理的小型民营施工企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般的风险管理基本程序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估、风险对策、风险控制。
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贯穿于工程施工整个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风险识别是通过之前工程施工中的相关统计资料,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系统分类和了解的过程。风险往往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但是风险同样具有一定规律性,通过多次工程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统计资料,应用科学的识别方法,也是可以识别风险的。目前的风险识别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面谈法、情景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核查表法等。
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前提下,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用定性法和定量法综合分析,评估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按风险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最终预测风险发生时间和影响范围。目前的风险分析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拟、决策树等。
风险评估是通过评估量化工具和手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发生时间、风险后果严重程度、风险影响范围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量化分析。目前的风险评估比较常用的方法有查核表法、层级分析法、蒙地卡罗模拟等。
风险对策就是在项目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为避免或减少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其潜在损失而采取的各种措施。采用风险对策可降低预期损失或使这种损失更具有可控性。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预防、风险分离、风险分散及风险转移。
参考文献:
[1]薛卓华.施工项目风险分析和预测:[硕士学位论文〕,陕西,西安理工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
一、引言
风险是指某一事件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状况(即实际值勺预期值)有背离,从而产生的一种损失。这种损失有时表现为实际值的绝对减少,有时表现为相对减少或机会损失。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在电力施工企业的各种活动中,如服务、经营和产品等,对有可能出现的所有的风险因素进行处理,处理措施包括识别、辨识和评价预控等,并且针对不同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控措施,来削弱或预防相应风险因素的危害,降低相应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以达到可以允许或可以接收的程度,以保证电力施工能够按计划正常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的达标,并控制施工成本。
所谓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施工企业建设中的风险进行的从认识、分析乃至采取防范和处理措施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指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人员对可能导致损失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并以此为基础,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回避、减少、分散或转移等人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妥善地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有明确目标的管理活动.它从属于电力施工企业总的日标和任务.通过积极主动而系统地对电力风险进行全过程的识别、评估.采取风险管理措施,进行风险监控,使风险事件对电力施工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化。
二、电力施工企业风险识别
在电力施工企业建设全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从环境分析,有政治、经济、法仲、社会及自然风险;从管理决策过程分析,有企业战略、环境调查与市场调查、项日投资决策、策划、企业设计计划、丁程建设实施、运行管理风险;从企业目标分析,有工期、质量、造价、运行和市场风险;从行为主体分析,有投资方、建设、承包商、设计单位及其他方面引发的风险等。不同的电网丁程遭受的风险是不同的,不同的电网丁程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也不尽相同。从影响结果看,电力施工企业风险最终主要影响的是自身建设目标及行为主体利益两个方面。
三、电力施工企业风险利用
面对风险,电力施工企业有自身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具体包括:风险的转移和规避、风险的缓解和自留以及风险利用等,也可以实行多种策略的组合。针对某一电力施工企业的风险,可能会有多种不同的应对措施;针对同一种类型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不同的电力施工企业负责人采用的应对策略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在确定电力施工企业的封信啊应错措施时,需要结合电力施工企业的和风险管理者具体情况。
电力施工企业风险利用利用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影响电力施工企业风险的因素是变化的,风险发生于多种因素的变化之中,若能驾驭风险,就有可能利用风险,化不利的后果为发展的机遇。
(二)风险的后果也再不断变化,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和应对风险。风险以及风险后果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电力施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电力施工企业的建设环境在不断变化,管理者和风险管理者对所面临的风险的认识也同时在变化,以更好的把握和应对风险。
(三)电力施工企业对于风险的利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必要性表现在:首先,现有的市场机制总是存在着竞争的,而竞争总伴随着风险。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封信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发展的动力,正是这种竞争和风险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其次,风险中蕴藏着机会,风险和机会往往相伴而生,可以说,对风险的利用也是对机会的把握。
风险利用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风险利用的决策要当机立断。其次,风险管理者要量力而行,利用风险。风险的承担需要实力,而风险的利用则需要更高的实力。最后,要制定多种应对方案。对于风险利用,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要设计多种应对方案,既要研究充分利用、扩大战果的策略,又要考虑退却的步数。只有这样才能遇险不惊,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目标。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A
一、隧道施工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随着交通要道的全面推进,大大小小的施工项目也在不断进行中,其中隧道施工是一个重要的施工内容。由于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周围环境的多样性等方面的因素,隧道施工的难度加大,也产生了很多安全风险因素。
(一)地质结构的复杂加大安全施工的风险
地面上工程的施工,相对于隧道施工有着较好的条件,首先就很少考虑地质结构的问题。而隧道建设则要充分考虑到地质结构、人文条件、环境因素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工程的复杂性和难度可见一斑。通常经过长期的考察和测量,确定在某地进行隧道施工建设,而当地的水文条件、地形结构、周围环境的问题,包括占用农田的面积和标准、与其他设施的关系等众多方面的因素,都是隧道施工规划中需要综合权衡的。无论是山岭隧道,还是水下隧道、城市隧道等的施工,都不能抛开地质水文因素而存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该施工项目的难度,需要认真处理和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对工程的进度和按时完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施工方面的管理问题给工程所带来的风险
在确定要进行隧道施工时,要先制定一个合理而可行的操作方案,才能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这个综合的管理方案包含施工前的资料、知识和技术准备,施工时的安全管理、操作规程、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排,以及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等内容。因此,隧道施工的管理方案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将直接或者间接地决定这个项目的成败。如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以及使用的机械设备等,都会影响到隧道施工是否会产生安全事故,是否会影响整个施工的工期等。虽然当地的地质结构和周围环境的问题是重要的因素,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也是顺利施工的必要条件。
二、现场管理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根据当地的地质结构,利用相应的先进设备,做好探测和警报工作
当先遣人员对实际的地质状况做了精确的检测之后,隧道施工的位置和角度等问题,才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方向。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在这种地质结构下的岩层到何种程度容易塌陷、掉落等,阻碍施工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安全风险问题,是必须处理和解决好的问题,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损失。所以,相关的探测和警报设置工作就非常有必要了。当不确定该地层的开挖程度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检测设备来作为重要的参照物,该设备上显示的数据、范围等都可以给人们提供很多参考。在一些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和施工段,要有明确的标志和警报设备,设定好安全系数,提醒施工人员保持在相应的安全操作范围内,减少安全事故的产生。
(二)严格按照隧道施工的相关规定,科学而精确地设计测量和规划方案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告诉人们规划的重要性,在隧道施工中也同样如此。在相关规定的指导作用下,设计出合理而科学的隧道施工方案,对施工全局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而要想设计出这样符合实际的方案,设计和管理人员就必须深入到具体的规划地点,就当地的人文、环境、交通和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认真记录下每一个准确的数值和测量的名称、时间等。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了,才能保证该方案的切实可行性,才能发挥出其对于隧道施工的积极作用。按照相关的文件资料的明确规定,详细而全面地了解施工项目中的实际状况,精确而科学地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是保障工程全局的重中之重。
(三)提高施工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在相关的报纸报道中,大家都应该听说过一些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安全事故,很多时候这些安全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在隧道施工中,由于操作人员的不当操作,而使隧道施工的进度出现问题,不能按时完工,对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隧道施工相较于地面上的施工风险更大,对于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就更高。也许有的人能够很好地完成地面施工中的规划和安全管理工作,但并不一定适合在隧道施工中继续发挥作用。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隧道施工中的细节要求对人员的专业性要求更强一些。所以,隧道施工的从业人员的高素质和过硬的技术水平等,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如何提高隧道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问题,是管理工作者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适时地组织相关的操作和技术人员学习新的工艺和操作流程,不仅能提高施工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进行。
三、总结
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和运行,隧道施工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建设内容。它的意义不仅是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保障一个国家人民健康而幸福生活的需要。而在进行隧道施工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而科学的防范安全风险的措施,全面保障隧道施工项目的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王培义;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J];山西建筑;2007年20期.
【2】刘高,杨重存,谌文武,梁收运,韩文峰,宋畅;深埋长大隧道涌(突)水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篇10
关键词:汇付;国际结算;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44-02
1 汇付的概述
1.1 汇付的概念及性质
汇付是指付款人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主动将款项汇交收款人。它采用的是顺汇方法,即资金的流向与支付工具的传递方向相同。在国际贸易中,如采用汇付方式,则通常是由买方按约定的时间和条件,通过银行将货款汇交给卖方。卖方能否按时收回约定的款项,完全取决于买方的信誉。因此,汇付的性质为商业信用。
1.2 汇付的关系人
(1)汇款人。在进出易中,汇款人通常是进口方。
(2)收款人。在进出易中,收款人通常是出口方。
(3)汇出行。即指受汇款人的委托,汇出款项的银行,通常是进口地的银行。
(4)汇入行。受汇出行委托解付汇款的银行。又称解付行。在对外贸易中,通常是出口地的银行。汇入行与汇出行之间,事先订有协议,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汇入行对汇出行承担解付汇款的义务。
(5)中间银行。当汇出行和汇入行之间没有业务往来关系时,在汇款中起“中转”和“桥梁”的作用。
1.3 汇付的分类:
从汇款形式上,由于使用结算工具的不同,汇付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方式。
(1)电汇是汇出行应收款人的申请,拍发加押电报或电传给汇入行,指示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汇款方式。汇出行和汇入行之间凭银行密押确认其电函的真伪。
(2)信汇是汇出行应汇款人的申请,将信汇委托书用航空信函寄给汇入行,授权解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的汇款方式。
(3)票汇是以银行即期汇票作为支付工具的汇款方式,即汇出行应汇款人的要求,开立以其分行或行为解付行的银行即期汇票,并将该汇票交给汇款人,由其自行寄给收款人或亲自交给收款人,最后由收款人凭票向付款行收款。
1.4 汇付的特点
(1)风险大。
汇付结算方式完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交易双方根据合同或经济事项预付货款或货到付款,预付货款进口商有收不到商品的风险;而货到付款则出口商有收不到货款的风险。
(2)资金负担不平衡。
对于货到付款的卖方或预付货款的买方来说,资金负担较重,整个交易过程中需要的资金,几乎全部由他们来提供。
(3)手续简便,费用少。
汇付的手续比较简单,银行的手续费用也较少。所以在国际贸易的预付货款及货款尾款结清上使用较多。
2 汇付方式在国际贸易方式中的应用
(1)货到付款。是在签署合同后,卖方在没有收到货款以前,先发货,买方收到货物后,再汇付货款的方法。这是一种有利于进口商,而不利于出口商的结算方式。进口商可以避免收货不着、货物短缺或货物质量不符合标准等交易风险。
(2)预付货款。
是在订货时汇付或交货前汇付货款,然后,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将货物发给买方的一种结算方法,这种结算方式对出口商是十分有利的。此时买方承担的风险较大,资金占用周期较长。一般情况下,买方只有在与收款人有良好合作关系且对其充分信任,流动资金充足,货款项下货物行情看涨的情况下,才会愿意接受预付货款的条件。
(3)凭单付汇。
在预付货款的情况下,进口商为避免货款两空,要求解付行解付货款时,收款人必须提供某些指定单据。但此种方式下,汇款在未被收款人支取前可以撤销,进口人有权在出口商向汇出行交单取款前通知银行将汇款退回。
(4)部分预付,部分凭正本单据(传真)付款。
即在合同订立后,卖方装运前,买方先预付部分定金,电汇20%-30%的货款给卖方,卖方装运完货物后,将正本提单传真给买方,待收到余款后再将全部单据寄交买方。这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通常做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较多。
3 汇付方式下的银行融资
3.1 国外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
(1)国外汇入汇款定义:
国外汇入汇款又简称汇入汇款。它是指行、海外联行接受客户委托,将款项汇入国内银行并指示其将该笔款项解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如在汇入行开有帐户,银行将汇入的款项直接记入帐户;如果在汇入行没有开立帐户,银行将以合理的方式办理转汇。
(2)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的定义及主要作用:
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是指银行应出口商申请,对其以汇入汇款方式结算的出口贸易,在提交相关贸易合同及出口证明文件的情况下,给予短期资金融通。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的还款来源为出口收汇。如进口商到期后不履行付款责任,融资行可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权。
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的主要作用是在“货到付款”结算方式下,出口方收款人在装运货物并向出口地银行提交有关的单据后,能向出口地银行申请短期融资,在国外货款到达之前提前从银行得至垫款,方便了资金。
(3)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的特性。
①与打包贷款相比,属出货后融资,出口商履约风险相对较小。
②与信用证项下单证相符押汇相比,无开证行信用保障,属商业信用。
③与D/P托收押汇相比,因不能控制货权,风险较大;与D/A托收押汇相比,没有国外代收行作为中间环节,收汇的监控难度较大。
(4)银行方对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融资风险的管理。
①进口商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口商因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它原因失去支付能力或恶意违约。出口商申请叙做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业务时,银行应要求其提交进口商的资信状况及业务往来的说明。要尽量搜集进口商信息,了解进口商是否已领到该批货物的进口许可证,或者是否已申请到外汇等等。认真调查出口商与进口商关系及以往贸易记录。如双方为多年贸易伙伴,且从未发生过贸易纠纷,则进口商违约可能性较小。
②出口商品市场风险。一般而言,如出口商品国际市场价格出现下滑,进口商违约或不能全额收回货款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为此,银行应了解出口商品性质、出口商品当前国际市场行情及变化趋势,如市场价格呈上扬走势,进口商违约可能性小。
③出口商的信用及履约风险。如果出口商交运的商品存在质量或数量问题,影响进口商销售或加工生产,进口商违约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出口商信用记录和履约能力主要考察出口商以往经营记录,财务信息和信用等级评估信息;是否具备相应履约能力,以往同类商品出口是否发生过贸易纠纷等。在实务中,银行一般只对资信较好、有良好结算记录的客户叙做汇入汇款项下出口押汇。同时,控制押汇比例(一般情况下不应高于80%)。加强跟踪管理,如未能按期收汇,应及时向出口商进行追索。
④收汇风险,主要指押汇项下收汇未经融资银行结算而可能形成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融资行应根据出口商提交的材料,审核单据与合同、单据与单据间的一致性,并要求出口发票加载债权转让条款,以本行为收款行,提示汇款路线,并留存出口收汇核销单正本,以便在必要时,融资行可行使追索权。
⑤进口商所在国家或地区风险,主要指由于战争、内乱、经济或金融危机等使进口商不能正常履行其义务的风险。在政治、经济动荡较大的情况下,应考虑适当增加其他风险防范措施。如要求出口方收款人增加第三方担保、房产抵押、有价证券的质押、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等。
3.2 汇出国外汇款项下进口押汇
(1)汇出国外汇款定义:
汇出国外汇款又简称汇出汇款。汇出国外汇款是指银行接受汇款人的委托,以约定汇款方式委托其海外联行或行将一定金额的款项付给指定收款人的业务。
(2)汇出汇款项下进口押汇的定义及主要作用。
汇出汇款项下进口押汇是指银行应进口商申请,代其对外垫付货到付款项下款项的短期资金融通。
汇出汇款项下进口押汇的主要作用是在货到付款结算方式下,进口人可获得汇出行的短期融资,用于汇出汇款,加速资金周转。
(3)汇出汇款项下进口押汇的特性。
贸易背景清晰,银行对大宗商品汇出汇款融资可通过实施货物监管控制风险。
(4)银行方对汇出国外汇款项下进口押汇融资风险管理。
①进口商品市场风险,表现为如果进口商品市场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商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如进口商品直接用于销售,还应调查国内市场行情。
②进口商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表现为由于进口商自身经营、市场变化或其它原因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不愿或无力履行还款责任。主要审核进口商偿债能力和以往信用记录、进口商品以往销售情况等,对进口商生产经营实施跟踪监控,如发生影响其偿债能力的重大事项,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对大宗商品进口项下押汇应进一步了解国内购货方支付能力。如拟通过货权控制降低风险,应审查货权控制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融资行的保障程度如何等。放贷后,应按照事先确定的货权控制方案实施跟踪管理,避免进口商挪用回笼款项。
③出口商信用风险,如果进口商品在品质或规格数量方面与合同规定不符,会影响进口商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因此,应了解进口货物是否在品质或规格数量方面是否符合合同规定。
4 结语
在汇付结算方式下,出口商及进口商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银行对此项的融资风险管理的难度较大,这是由汇付所固有的商业信用性质所决定的。因此,交易双方在采用汇付结算方式时应慎重考虑其风险,并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融资业务中,进出口商应该加强与银行的合作,在充分发挥银行在结算业务中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收付汇及融资服务的同时,配合银行收集交易方资料及捕捉市场、商品信息,共同减少结算风险。
参考文献
[1]全国国际商务单证培训认证考试办公室.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Z].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5).
[2]庄乐梅. 国际结算实务精要[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8).
- 上一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 下一篇:农业工作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