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

“有效教学”是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过程。它的最终衡量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活动的形式多样、灵动,能让学生充分的享受学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唯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学习效果的研究者。

例如原来的备课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体规划,而现在我认为必须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整合。认真研读课标,结合实际,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按照教材编写的要求,一个单元五个课时可以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完成不了。每个教学环节都有一至几个话题,学生思考,学生完成时间占用很难估量。课后练习训练与讲解是教材没有考虑进去的。练习是对教材的知识的考查,更是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我们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加上习题的讲解基本耗时8个课时。老师在备课时一定先要课时整合:第一个课时是warming up和listening。第二、三个课时是pre-reading, reading和comprehending,对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语法点进行梳理,第四个课时extensive reading, 处理本单元中第二篇阅读文章,第五个课时是grammar,第六七个课时处理workbook练习。第八个课时Writing进行写作练习。我觉得听力和口语是学习英语中较难的环节,当学生还没熟悉该单元的内容就进行听说势必给学生增加难度。因此,我把talking,speaking放在第一个课时。Warming up导出话题,围绕该话题进行speaking交际训练和talking创设情景训练。这三者既是口语训练,又给学生练习听力提供了机会,放在一起比较一致,过渡也非常自然。我也尝试过把warming up和listening放在一个课时,课堂秩序似乎有点乱。学生说的时候,时间很难控制,听力训练时间比较固定。另外,学生说英语气氛活跃,而听力训练则是静。Warming up占时间较短,listening是主要任务。一堂课里由warming up转向listening让人感觉有点突然和不连贯之嫌。第二个课时我安排text里的reading。Reading是整个单元的核心,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围绕reading学生有一系列的课后活动。为了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后时间对reading进行准备、巩固,特地把它放到第二个课时学习。把grammar放在第五个课时,这样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语法要点,因为通过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一堂语法课,学生能相对比较轻松地吸收消化。Listening放在第六个课时,有缓冲学生学习压力的功效,听力训练课前学生不必预习,课后也不会有补充练习,这样学生有时间完成前一课时的作业和对后一课时的预习工作。这是我对一个单元的课时整体设计。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诱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是本人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浅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英语,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 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英语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启示。毫无疑问, 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英语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促进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课堂改革重点强调课堂氛围,师生的互动也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往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才能产生共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很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活动的自由度,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产生“安全感”并学会开放自己,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积极参与合作讨论,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瞧!同学们几个人一组在那里说着、写着、辩论着、微笑着,老师在其中徘徊着、指导着、点拨着。这难道不是和谐、宽松课堂的一个剪影吗?

三、变革教学两种方式

1.教学方式创新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学习方式革新

第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英语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第二,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第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题,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篇2

关键词:语法教学;情境设置必要性有效性

一、语法教学话题设置的必要性

1.基于英语课程基本理念,创设一定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势在必行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四)认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2.语法教学的情境化,国内外多名研究者有过此方面的论述

例如:朱文英.例析优化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17-23.强调语法教学以运用为核心,精心创设情境,达到语法形式、意义和用法的有机结合。以语料为载体,强化语篇和话题功能,融合综合技能培养。以探究为手段,建构语法体系,提高语法运用能力。张开佩.依托链式情景活化初中英语语法复习课的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31-36.强调用一条线索贯穿整节课,使得语法不再孤独。Larsen Freeman(1995)认为语法包括句法学(形式)语义学(意义)和语用学(使用)三个维度。

二、如何设置有效的话题

1.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则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因此我们在话题设置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话题设置的有趣性。首先应该详细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因为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往往有自己的独特性。因此虽是一堂课,但跟平时了解是分不开的,这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兴奋点。

2.创设贴近农村学生生活的情境

认知心理学认为,如果输入大脑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实用性,那么当他达到大脑这一中心加工器时,便产生兴奋的情感,输出活跃的思想与行为,而真实的活动意味着将语法还原成实践。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那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语言也只有在实景语言中产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或设置的情境或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产生更大的兴趣,但愿意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更好地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三、语法教学话题设置运用的反思

1.语法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促进听说读写同步发展

笔者任教初三(1)和(5)班的英语,在实际教学中,初三(5)班更侧重情境教学,经过一定的实践表明语法教学中话题设置的得当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惊喜地发初三(5)现在学生的听力、口语和书面表达明显提高的速度高于初三(1)班。在2013年中考英语口语听力自动化考试中初三(5)班班级均分为22.02明显高于初三(1)班20.98,情境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为农村某一中学的英语教研组长,由于自己的实验研究鼓励组内成员语法课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但在实际演练时,笔者感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情境创设的重要资源,是提高中学英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作为农村教师应当做到:

(1)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掌握中学生的教育心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和外语教育理论,为农村中学英语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

(2)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当在实施教学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经验,形成适合不同学生的情境创设的模式。不断地总结得失才能不断地促进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农村中学英语教师应当坚持课后反思与总结,发扬优势改进劣势,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中学生英语学习所适用的不同的情境创设法,形成一套固定的模式。

总之,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英语的需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勇于开拓,不断地创设出有效的语言学习情境,不断地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我相信: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摘 要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不断加强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重要途径,将兴趣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体育课堂中,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不但提高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主要对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可以给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参考。

关键词 兴趣教W法 初中体育课程 应用

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兴趣教学法是一种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对兴趣教学法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兴趣教学法能够更好的迎合素质教育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加以引导,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以往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参与,敢于迎接困难和挑战。诸如,在教学前带领学生观看以往的体育项目,调动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寻找体育项目的乐趣,培养团队合作的优秀品质。其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点。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展现自我,这样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每个学生个性特点和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予以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并未深入的分析过体育教学活动,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学科地位在学校中始终处于劣势,致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难以获得满足。教师按照多数学生水平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成效自然难以提升,尤其是很多体育教师上不上课多是凭借自己主观意识,不想上课将其改为其他学科,这是很多教师乐于见到的。种种因素,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兴趣培养,长此以往,学生将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学习中,出现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现象。

(二)体育课程设计缺乏创新

就当前初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教师由于受到其他理论学科的教学影响,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均是模仿其他学科,尚未形成特色的体育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严重抑制学生个性化需求,很多体育教师对于自身职责重视程度不高,敷衍了事,体育教学是采用放羊式教学方法,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自由锻炼,有的学生继续在外运动,部分学生则偷偷溜回其他地方,体育教学成效偏低[1]。在初中体育教学设计时,教师对于学生主体意愿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通过简单的跑步开展教学活动,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式参与其中,主动性不足。

三、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体育游戏教学活动

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和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迎合素质教育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平常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促进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更好的迎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设计多个游戏,让学生进行表决,坚持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原则,选择更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参与到游戏中。

(二)构建兴趣小组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互帮互助,共同成长。而教师不要局限于体育教材内容,要开展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甚至可以把一些艺术活动融入其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2]。开展拔河、接力、丢手绢等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开展一些具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比如,跳街舞、打花鼓,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协作者、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及时而客观的评价,注重教学实践的总结。

(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同时,还要对心理引导的具体实施引起高度的重视,以学生已有的思想意识为媒介,比如,叛逆心理,开展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那些拥有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急躁、浮躁。教师需要结合体育教学内容,以体育项目特点为切入点,多开展一些集体体育活动,比如,篮球、足球。在对抗赛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自我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形成更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友善互助。还可以开展单双杠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乐观、坚韧等更多优秀的品质。

四、结语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4

一、实行差异性教学的必要性

纵观现代教育,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男女生统一授课,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以前体育课一直被别人当成副科,也一度不被重视,随着学生体质日益变差以及体育中考的出现让体育课在身份上也渐渐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也在慢慢渗入差异性教学。

作为身处一线的体育教师,必须要以发展的思维不断更新知识。体育课教学中要创新教学组织,在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实行差异性教学,建立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养成运动习惯和培养运动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差异性教学的特点

1.教师的主导带动学生的主体作用

差异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阶段,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不同的练习手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练习,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在薄弱环节上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爱上体育课。

2.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

以前“一刀切”的模式,教师讲解完以后设立统一的目标让学生进行练习,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比较少,课堂组织方式也相对单一,而差异性教学的模式,必须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规划多样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增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学生更亲近教师,和谐了师生关系,素质好的学生更好,素质差的学生也因为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增强了自信。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3.课堂生花,素质提升

差异性教学因其组织形式的多样化,让课堂更加精彩,不再枯燥乏味,目标的多元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让原先自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体育课堂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想不到的方法,而差异性教学就是这个方法中的一种。

三、初中体育课程差异性教学的几种方法

1.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由于差异性教学,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在一堂课中同时上几个组课,内容进度不同,这对教师的组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业务水平提高。

2.分组练习法

A.男女分组

B.层次分组(优、中、低)

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并降低要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C.特长和兴趣分组

在一项运动中,每个人所擅长的不一样,可以根据其特长和爱好进行分组,比如篮球赛中结合学生的身高、速度、进球能力等安排,前锋,中锋,后卫的人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其中,并且能充分显示差异性教学的好处。

3.辅助器材法

对一些运动项目比较薄弱甚至不敢做的学生,往往会采用辅助的器材给予差异性教学帮助。比如,跳箱时加跳板,前滚翻时将一头垫高,立定跳远时在起跳处加一定高度的皮筋等等。

4.激励评价法

一个小孩要跳过比他高很多的跳箱,他试了很多次都失败了,但是教师和同学每次都给他满满的鼓励,这个小孩在第五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了,所以激励和鼓舞对学生成功与否真的很重要。让学生尝到“我也行”的成功的喜悦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取得更好的成绩。

5.加强课外活动指导

篇5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方法;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行.各学科教学的方法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在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体育特长、实际教学以及潜在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 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特征

现代初中体育课程中差异性教学的执行标准是根据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熟悉程度划分的。

1.1以学生的主体

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但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考察学生在学习中的需要,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度的引导,增加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2师生交流增加

在教师进行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在一定的程度上构建了交流对话的空间。众所周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由于缺乏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正要求。通过采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堂,进而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教学课堂。

1.3教和学相结合

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师需要对学科的知识有着更加精确的了解。他们将自己的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学生再通过学习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加以消化吸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环节更需要紧密联系。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而且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使教和学的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2.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的开展

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开展差异教学法不仅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的开拓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出乐观向上适应社会主义发展潮流的人才。

2.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共性,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好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考核方式。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被忽视,就导致体育教学的质量难以提升。学生不愿意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对体育学科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倘若要在初中体育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就必须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深入研究了解这些差异存在的具体原因,因为这是开展差异教学的前提条件。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中与学生开展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2.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性也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由于学生的性别、能力以及兴趣各不相同,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与英语、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程相比而言,体育课的教学成效并不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衡量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参与效果以及锻炼效果为根本依据。教师在差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升初中体育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体操、田径以及球类等项目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在教学项目的选择上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别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根据这些差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课堂效果。2.3制定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能力以及课堂情感的差异来制定。更重要的是侧重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感受,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受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目标多数是统一的目标。在篮球项目的教学时,教师主要传授给学生原地运球以及胸前传接球的基本知识,实际上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就不需要再将这些动作作为重点来进行讲述了。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性别与能力等因材施教,制定好小组教学目标。

3.差异性教学的实施意义

差异性教学的实施有着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它的实施不仅构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而且在差异性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质量也相应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是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目标,学生在体育活动的锻炼过程中不仅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观念,而且要提升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力。

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学的两大指导思想,在差异性教学方式的应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活动开展的效率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差异性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教学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倘若要激发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凸显他们各自的优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差异性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找到适宜自身发展进步的体育教学活动,从而实现体育技能的全面提升,最终促使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4.结语

初中体育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进行教授,使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初中体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杰敏.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3(10):158

[2]麦浪.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J].考试周刊,2013(59):123~124

篇6

首先回顾一下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观摩展示活动的发展历程。2004年在肇庆,由教育部体卫艺司主办第一届,目的是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从无锡的第二届起,改由体卫艺司委托我们学会主办,每两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五届。针对前两届活动的不足,分别在大连、宁波举办的第三、四届增加了展示后的研讨,力图使观摩展示活动由关注方法和具体形式转向对体育课程改革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讨,但效果不理想。

结合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和关于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要求,我们提出从第五届起展示活动的目的要从“以表扬先进、展示优秀课的具体形式为主”转向“引领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在安排活动日程时要求宁肯少展示几节课,也要保证足够的研讨时间。依据“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的认识规律,要求展示活动不只让人看到“有什么”,更要了解“为什么”,并与河南省教育厅和郑州市金水区商量,把这一要求贯彻到包括开幕式阳光体育展示在内的各个环节。

实际进程表明,第五届展示活动较好地实现了这一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今后组织教学观摩展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结合教学展示进行互动研讨,符合“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规律

把总结、展示、交流教学改革经验和体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讨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观摩展示活动的综合效益,也为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推动课程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一位大学教授在研讨现场发言表示,通过观摩此次展示课和参加现场研讨,他认为在有关体育理论的研究方面,再一次走到了实践前面。建议今后各地在举办类似活动的时候借鉴这一做法,重视提高综合效益,重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使观摩展示活动得以更普遍、更经常地开展。

二、在展示课现场就地组织上课教师、指导教师,专家与观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和交流,这种形式值得大力提倡

现场就地研讨,可以有的放矢地围绕所观摩的展示课进行讨论,还可以探索和交流体育实践课背后的理论问题,从而把学习观摩和深入探讨体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研讨时不但有专家评述,还有上课教师关于备课过程的思考与说明,参与观摩的教师还有机会就教学过程的某些方面表达肯定与质疑,为一线教师与专家交流提供了机会,是挖掘展示课内涵、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希望各地在组织研讨方面采取更多、更好的形式,吸纳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使体育教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百花园呈现出繁花似锦的绚丽局面。

三、举办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更提倡就地,就近组织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理论研究、交流经验、表彰先进,今后我们要在上级学会与教育部体卫艺司的领导下,在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以及广大体育教师的支持下,继续组织好两年一次的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观摩展示活动向纵深发展。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能参加全国性活动的毕竟只是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的极少数。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关于“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完善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要求,更应提倡就地、就近组织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使更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有机会参与观摩展示。有文章介绍说,美国全国有5

000个教师培训中心,按其全国3亿人口粗算,平均每6万人就有一个。而我国人口60万以上的县不在少数,是美国一个教师培训中心覆盖人口的10倍。建议积极探索健全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范围内开展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相结合的机制,使五年一次的教师全员培训真正得到落实。

赖天德(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总的来看,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开得比较成功。从展示课反观授课教师与指导教师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的理解,大体上已逐渐趋于一致;通过研讨,对一些过去认识比较模糊的问题,现在也都逐渐地清晰了起来。值得欣慰的是,不同意见的争论少了,趋于一致的共识多了,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的能力提高了。我认为,这次展示活动对与会的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坚定课程教学改革的信心,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自己也在这次观摩展示活动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育与鼓舞。现就通过展示活动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谈几点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体育教学改革将朝着创新求实的方向发展

改革就意味着创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实施。通过10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广大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这次展示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师都力求在组织教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追求创新的实效性。其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克服了那种片面追求热闹、翻新花样、华而不实的作法。我认为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进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创新求实”应当是我们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二、有重点地全面整合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4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与价值。”过去,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课程多元目标时,有些教师往往把“五个领域”的目标一股脑地写到教案中去,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有些目标,特别是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与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脱节,形同虚设。而在这次的观摩展示课中,大都以运动技能教学为载体,以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为重点,结合教材与教法的特点,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样做既有利于重点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我想这种作法很可能会得以推广。

三、更加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可以说已深入人心。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基本上也都成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他们认识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不仅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同时也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与满足学生运动欲望的需要。因此,在这次展示课上,授课教师都比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如每进行一项练习都提出练习次数的要求,而且几乎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专门安排了“课课练”,用来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我认为,运动负荷的安排将成为今后评价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通过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强调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过去贯彻落实这一理念,许多教师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娱乐性较强的练习内容或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通过实践,大家体会到这种作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并非长远之计。于是就把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组织教法的改革上来。在组织教法的趣味性与实效性上多下功夫,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得到激发与升华。与此同时,又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动机水平”,“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这些作法,在这次展示课中都有较好的体现。我认为,这一作法将在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得到普遍的关注。

五、结合体育学科与学生年龄特点运用现代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现代学习方式。课程改革之初,由于许多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这些学习方式缺乏深入研究,运用这些学习方式大多比较表浅,徒有其形,难有其实,因而受到诸多质疑。在10年的改革实践中,广大体育教师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结合体育学科与学生年龄的特点,灵活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在对运用现代学习方式求全责备的少了,共同探索的多了。由于运用现代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这个问题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更好的效果,必将受到理论工作者与广大体育教师的广泛重视。

六、积极探讨运动技能目标的达成度

运动技能既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而且还是实现课程其他目标的载体,因而运动技能教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这一点在这次展示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来看,许多教材教学单元的学时都有所增加。这反映了大家都想克服过去那种“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作法,希望让学生学得好一点,学得扎实一点。但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样子,具体达到什么程度,仍然不太明确。

课程标准列举的运动技能类别与项目很多,显然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一个项目都学成一样,即便是同一个项目,不同的学生所掌握的程度也不可能一样。于是对不同项目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及其等级标准的探讨就势在必行了。不同项目的“有所体验”、“初步掌握”、“基本掌握”、“较好掌握”、“熟练掌握”、“具有较高运动水平”的具体标准是什么?这个标准的研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体育学科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大体育教师也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积极探索有关运动项目学生技能目标的达成度与等级标准。这也是对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评价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

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教授)

日前,第五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了,我照旧参加了这个活动的准备和实施的全过程。应该说,我们的展示活动越搞越好了,方向越来越正确,对基层老师的指导性越来越强了。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展示活动不断深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不断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让更多的体育教师可以学到别的老师的好经验和教学本领,让那些优秀的体育教师把自己多年研究出来的好经验介绍给别人。我想,这些目的都已基本达到了。在此我们还应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要通过这样的展示活动来找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找到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的课题,找到今后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教学实践、方法展示和成果推广的方向。在此,我仅就参与此次活动审查、评奖、讲评等活动时的一些感受,谈谈对今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工作的认识。我想从“体育回归”、“钻研学理”、“教师技能”、“改革心态”、“培训内容”、“专家压力”几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内在关系、但实际上都是与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进步息息相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是“体育回归”

可能谁都能感到,现在的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有一种明显的“体育回归”趋势,这表现在:

1.展示课的名称都是以体育运动技术为名称的,而不是过去那些很像“曲目”“小品”和“电影电视剧”的所谓“主题”。

2.课的教学的目标都是以“教会什么”“锻炼什么”为主要指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简单搬上抽象的“五个领域目标”以装点新课改。

3.教师们所展示的主体内容是体育运动技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大家热衷于展示我设计了什么怪诞的主题以示我的教育思想有多新;你用了什么奇怪的家用器具和生活物品以示体育与生活的密切结合;他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扮演了什么人以示他多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我说了什么取悦学生的好话,让他们感到温情以示我多么地尊重学生;你引进了什么似是而非的新内容以示你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有多重视;他用了多少的废标语旧麻袋以示他很能因陋就简、克服教学硬件困难等等。

4.展示课的各个环节都会围绕运动技术教学而展开,技术教学的教法是否正确已经是广大体育教师观摩的重点和要点了。

5.相当一部分评课教师已经开始注意评价运动技术教学的细节,开始用“这时应该采用这样的练习”“这时应该是这样的比赛方法”“这个教法是不是有效应该研究一下”“这个动作的示范不准确”的话语体系来评课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用“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节课注重五个领域目标的实现”“这节课很有新意、有特色”“这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等这样无用、无力、索然无味的语言来“忽悠”和“糊弄”广大体育教师了。

可以看出,今后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研究会不断地从“理念”转向“实践”,要从“虚的忽悠”到“实的进步”,还要从“粗放的课程改革”到“细致的教学进步”。

二是“钻研学理”

由于体育学理和教法研究的严重不足,体育课程依然面临着“不知道什么是‘会’”“不知道如何达到‘会’”“不知道通过什么教法能教‘会’”“不知道教多少时间能教‘会’”等等一系列学理的基本问题。但可喜的是现在有许多体育教师开始注重学理的研究了。在我点评的“篮球切入”的几堂指定教材的片段课中,指向学理的探索初见端倪,令人欣慰。表现在以下几点:

1.教师的讲解明确指向技术的细节和真正意义上的要领,使得同学们认真听讲甚至探头伸脑地听。

2.教师的练习环环相扣,难度层层叠加,学习不断进步,教师不断提出新的挑战课题,而学生们则由衷地大声说“好”,积极性发自肺腑。

3.学生课中的专项练习花样很多,而且这些练习与运动技术学习关联度很高,学生在强度较大的专门练习中呼哧带喘,运动技能的实战性练习和运动素质的“课课练”相得益彰,一举两得。

4.运动技术习得有深度关联的探究学习越来越多,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指向运动技术学习的深入思考,比如“我和对手的距离是怎样的”“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晃过对手”“我应该在接球时注意哪些问题,会遇到怎样的干扰”“我应该怎样防守”“对手高大时和速度快时我又该怎样防守”等等,这些问题与学理密切相关。

5.体育教师的评价语言更加具有技术含量,也更加有指向性和激励作用,以往经常出现的空洞、无力,甚至肉麻的“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做的太漂亮了”等虚假表扬几乎听不到了。

6.围绕快乐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运动器材和道具的改造和创意多了,如我评的江苏的课中就见到一个硕大的篮球筐,而以往低级庸俗的破麻袋、废标语和扁担南瓜之类消失了踪影。

7.看课的教师们更认真了,他们都在关注着做课教师的教法运用,相信他们也在思考着相关的学理和教法的问题。

三是“改革心态”

在此次展示活动中,无论是展示课的教师还是看课的教师,大家的心态比10年前要平和了许多,看课教师们的眼神中多了一些淡定和平静,做课老师的教案和课堂都少了浮躁。一段时间里“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理念”中常见的高昂口号、宏大目标、浮躁承诺以及盲目批判,逐渐被实实在在的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问题分析所取代。这种心态的转变代表着体育教师的整体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态度已经从“盲目激奋的革命精神”转变为“有现实问题的有针对性解决”,已经从“被人忽悠起来的亢奋”变成“面对自己真问题的探索”,在这样正确的体育课程教学的良好心态下,我们的课程改革有望会逐渐取得更实在的成果。

四是“教师技能”

通过评课我发现,凡是某个教师的运动技能好,对该运动技能理解得深,他的教学设计就很合理,课的技术学习的难度就有递进感和层次性,教师的讲解很清楚简洁,教师的示范很清晰,教师的指导和指点就很到位、很有效果,技能的练习方法就很多样、很有特色、很好玩,教师的技术学结就很“点穴”,教学的比赛组织就很适时适量;而相反,当某个教师在所教项目上的技能较差时,他的教学设计就很别扭虚假,课的技术学习的难度没有递进和层次,教师的讲解就感到像背书,语言很不生动,干巴巴的,教师的示范就很勉强,也不敢多做,甚至不敢示范,教师的指导和指点就似是而非也没有什么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干巴巴,通常是排成队列的练习为主,看着整齐但实际很枯燥,一点不好玩,教师的技术学结就会远离技术要点而绕到“态度”和“努力”上去,课中教学的比赛组织就难以适时和适量。由此可以看出,广大体育教师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和教学素质的提高是普遍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课程改革能稳步向前的关键。

五是“教师培训”

在此次观摩活动中,我依然感到教师们传授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还很少,也没什么深度和“科技与文化含量”,而且,与锻炼原理与方法、运动安全、营养、紧急救护有关的内容传授依然不足,新兴的运动项目的教材研究成果依然罕见,一些有效的行为和品德的教育方法依然很空间。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都有赖于体育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很显然,国家也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所以当前的“国培”在全国各高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本人在参加这些“国培”的过程中却发现,有一些“国培”的培训效果并不十分好,主要表现在培训内容不符合基层体育教师的需要,通过培训,体育教师们没有学到想学和急需的那些内容,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培训的内容过于学术化。现在国培任务单位基本上都是大学,由于一些大学老师缺乏对一线教师实际需要的理解,所设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学术化,个别培训机构给一线体育教师大讲体育科研方法和如何写论文等,对此体育教师们表示很不满意。

2.培训内容只限于理念讲解而没有内容和方法。一些培训机构聘请的专家只会讲课标的解读,其内容空洞乏味,从文件到理念,从原则道理到条款,从概念到文字,从国外到海外,就是没有教学内容、没有教学原理、没有教学方法,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线教师们自不会满意。

3.培训内容远离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凌乱而无系统。个别培训单位把授课理解成待遇和尊重,请了一些平时并不研究中小学体育的领导参加培训讲课,于是内容就因这些讲师的“擅长”而显得很凌乱。

4.讲课内容过于陈旧,新兴运动项目内容和健康教育内容是明显的软肋。应该说,当前能为体育课程带来活力和科学性的,就是新兴运动项目的引入和健康教育内容的充实,如软式网球、趣味乒乓球、跆拳道、软式垒球、踢踏舞、轮滑、花样跳绳、定向运动、花毽、羽毛球、心理拓展练习、趣味田径运动、排舞、拉拉操、防身术、独轮车、各种趣味健身法、可以用于运动会和课间体育的大集体游戏、趣味性长跑等,都是体育教师们急切需要的。此外在健康教育内容方面还有各种救护的方法、运动处方的原理与方法、逃生的方法、安全的方法、营养的知识等。这些都是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和体育教师急需进修的,但是这些内容却在各种国培中极为少见,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更是少之又少,教师们眼前都是理论和理念,自然这样的培训效果也就差了不少。

上述这些教师培训的问题是我们未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应该同时进行改革的问题。

六是“专家压力”

此次,我作为现场评课专家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我在揣摩:来到全国教学展示现场观摩的老师们希望得到怎样的信息,学到怎样的东西,他们会希望听到怎样的让他们豁然开朗的教学原理,学到怎样的实用教学方法,找到怎样一个更加确切生动的标准来帮助他们判断体育教学中的是是非非,看出现象中新课改的含义和方向。

我想他们当然不会再理会诸如“这堂课很好,用目标统领了内容”“这堂课‘淡化了技术教学色彩’”这样的错误言论;一定不会再爱听“这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的区别对待做得很好”“这节课很好地运用了探究、合作和自主”“这节课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样空洞的教学评论。但是,他们想听到什么呢?我猜想,他们一定想听“这节课在什么教材研究的做法,在什么教学设计上,在什么教学环节中,在哪个评价的操作上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这节课由于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比赛和专项游戏,使‘学’‘练’‘赛’‘评’很好地融合,所以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老师面对一班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运用了怎样的分组和‘小灶’的方法使区别对待的精神体现得很好,让每个同学都有收获”“这节课教师通过怎样的提问,怎样让学生边练边想,怎样适时地提供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探究了一个体育的重要原理”“这节课教师通过怎样的小组学习,设计怎样的合作情境,培养学生怎样的行为,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在体育学习中进行合作”“这节课教师怎样留下作业要求,怎样确保运动安全和学习效率,怎样通过学习集体的自制力很好地让学生们进行了有效果、有延伸、有探究、有合作的自主学习”“这节课怎样把知识点的传授、技术的提高、有针对性的健身很好地融为一体,让体育体现了‘体育为健康’的课堂教学指导思想”等等。而这样的期待是不可能用似是而非、宏大而空、漂亮而虚的说法可以欺骗得了的。此次我评的三节课就必须用许多篮球的专业知识,用更加专业和科学的语言,必须带有学理探究性的原理来引导教师,来评价教法,的确很有难度。因此,我感到,作为专家将来为体育教师服务的难度更大,作为学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需要更脚踏实地,更多学习专业知识,更深钻研教材和教法,更加深入地去思考学理,这样才能适应今后的课改,当然,我也希望我的这个认识能与每个体育课程教学的专家学者们共勉。

于素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已于2012年10月14日在河南郑州圆满结束,带给人们的有兴奋、有欣喜,也有思索,课改10年的成果在本届观摩展示活动中体现了许多。展望新课改,人们不禁会问:距成功的课改还有多远?实际上,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作出了无声而有形的回答:再努力一把,就在眼前。因为,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中已经看不到课改中曾经出现的“乱象”,而看到了教学内容逐渐步入正规,探究学习不再完全流于形式,评价方式更加灵活了许多。

一、课改中的“乱象”已逐渐消失

体育新课改初期,由于人们对课改理念、要求尚未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一度出现了内容随意选、方法误解用、评价在走偏的混乱局面。甚至是具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也在“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犯起了难。还有一些行动较快,但理解不深的老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偏离了轨道,如把扁担南瓜、扫把、稻草、多米诺骨牌等都引入了课堂;在放羊式教学的基础上还提出了“科学放羊”;形式化的扎堆探究比比皆是。这些异化课改的各种“乱象”,使正规的体育课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部分老师难以判断孰是孰非,结果就产生了茫然,而不知所措。但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充分展现出了老师们面对课改的冷静与从容,正确地选择了教学内容,准确地运用着新方法,也在灵活地渗透着过程性评价。总之,“乱象”不乱了,“方向”找到了。

二、教学内容已逐渐步入正轨

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一向是最重要的要素,没有内容就无法实施教学工作;内容不合理,教学目标也将随之偏离。从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老师们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已经告别了昔日的“乱象”,扎扎实实在教新课改要求的、该教的、能教的内容。小学、初中、高中观摩展示活动教学内容统计中有惊人的发现:从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和校本开发内容共占98.32%,非正规内容仅有1.68%。其中小学的所有展示课中有97.66%的都来自于正规项目内容,初中有98.21%,高中有99.35%,而且内容选择涉及面较广,小学选择有田径、体操、小足球、小篮球、武术等16类,初中14类,高中16类。说明老师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已经逐渐步入正规,仅占1.68%的非正规内容也将会随着课改的推进,逐渐消失在课堂中。新课标修订版在教学内容上已有了明确的建议,而且是按照不同水平段给出的内容选择建议,相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很快将不再成为老师们的困惑。

三、探究学习正远离形式化

新课改倡导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入课堂,顿时如同炸开了锅似的,形式化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拥而上,尤其是流于形式的扎堆探究更为多见。诸如只提问题,不留足思考时间的蜻蜓点水式探究;只分组而不提要求的泛化式探究;只布置任务而不引导的盲目式探究等,都是形式化探究的具体体现,反映出老师们用了新方式,但由于对新的学习方式未能达到深刻的理解,结果就使得探究学习偏离了轨道。时间浪费了,效果却不明显,学生的探究能力也难以有明显的改观。而第五届观摩展示活动有了真探究,说明对该方式的选用已经在回归探究学习的本源。

四、评价方式正趋于灵活

篇7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中学;体育教学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各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慢慢发生着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越发广泛。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学习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模式下教师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渴望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安排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学功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不仅可以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1]。以往中学体育教学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学环节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不但老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枯燥困难,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引入,为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概述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资源,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输,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默枯燥,而变得生动有趣。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将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整理,通过视频、图像文字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条件的局限,可以接触到更为丰富多样的体育信息,获得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主性,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时间,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扩充知识。师生之间在课下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上出现的问题,利用微信或QQ等交流软件进行沟通,快速及时地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为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很大便利。

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体育教学相结合,将烦躁而繁复的体育运动,以动画、视频、图文并茂等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带来新鲜有趣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觉得体育运动不再是枯燥的体能锻炼,拥有了丰富的趣味性。在多媒体网络的推动下,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必然大幅提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在对体育运动的相关技术要领进行示范讲解后,就是让学生自己去练习。学生只能凭借记忆进行重复练习,来帮助自己掌握动作要领。这一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要坚持下去,需要强大的内动力。而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学习选择,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由初步的感兴趣渐渐转变为喜欢。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内动力也会在无形中慢慢增强[2]。

(二)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要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具体的动作技术主要还是依靠体育教师的亲身演示,学生从旁模仿学习。很多体育动作演示起来速度很快,学生很难用眼睛快速捕捉到其中的动作要领。即便有体育老师的多次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起来仍然有很大困难。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体育教学中有一定难度且单靠教师演示不容易掌握的一些技术动作进行分解演示或者慢放,清晰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更加方便了学生模仿学习,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基本上只能依靠自己的语言动作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体育动作原理,然后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对于简单的技术动作讲解还可以满足教学需求的,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技术动作,教学效果就不是十分理想了。通常要经过反复的示范演示,学生才能真正抓住其中的动作要点,课堂教学效率很低。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复杂的技术动作进行细化分解,以图文并茂或者动画解说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理解记忆。而且,由于网络的便利,学生观看体育教学资料了解体育知识,不必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课下空闲时间进行反复观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不再只是停留在课上,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体育运动。此外,体育动作的规范性一直是教学的一项难点。每个体育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很多,只依靠课堂上有限的那一点点时间来发现学生动作中的细微问题很难。但是学生的错误动作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很可能会让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形成错误习惯,到时再改正就非常困难了。对于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以及错误动作问题,要力求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有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介入,师生间增加了更多的交流互动,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并及时给出指导意见,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动作要领,少走弯路。

(三)促进体育教师素质的提升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但要使其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还需要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日常体育教学工作。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在课前体育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比如通过网络搜集整理课程教学需要的相关体育资料,然后编排整理进教学课件中,用于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教师必然会对自己所教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相关技术要领以及动作原理也会理解得更加透彻,自身的专业素质也会在无形中慢慢提升[3]。

(四)打破体育教学的地域差异,拓宽学生视野

受地域差异的影响,各地方各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状况也存在着很大不同。硬件教学条件的不足,也许一时难以解决,但是随着多媒体网络体育教学的实施,这种差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缩小。网络帮助人们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师利用网络可以寻找到丰富且高品质的教学资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查询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信息,利用空闲时间自由开展体育运动,这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利用网络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方便了体育教师对体育专家之间的远程交流,实现针对体育教学内容中某些难点问题的远程探讨,这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都很有帮助[4]。

三、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有效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对体育运动的发展具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中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多媒体网络教学虽然具有其存在的价值,能够促进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但决不能忽视体育教学的本质。身为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优势,来达到最好的体育教学效果。因此,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必须讲究策略。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

体育教学重在强健学生体魄,体育课程还是要以室外实践为主。多媒体网络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不能滥用,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比如在讲解某些技术动作或战术技巧时,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降低教师讲解的压力,以及学生学习的难度[5]。体育教学完全没必要每堂课都使用多媒体。传统体育教学中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存在,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起来,实现传统体育教学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完美结合,优势互补。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的自由化

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不但多,而且可以依照自己的个人偏好自由选择阅读观看,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程安排上,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偏好,运用技巧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让学生在教学设计的引导下能够积极完成体育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便利,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运动时,可以了解到更加丰富的相关体育知识,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增进对体育运动的了解与认识。

四、结语

多媒体网络教学为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它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快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的有效学习途径,大大降低了体育运动中技术战术类知识难点的学习压力。但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我们却不可盲目滥用。我们应当将多媒体网络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进行完美结合,合理运用,共同为体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伟一.浅谈多媒体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42-43.

[2]路宏伟.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78.

[3]张日月.信息技术与中学体育教学的融合漫谈[J].现代信息科技,2019(18):110-111.

[4]杨莲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4(12):87.

篇8

很多教师都会问同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是整合?整合后好不好呢?也许只有上过课的老师才能知道。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语文)教师将北海公园的视频资料应用到了课堂当中,融入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中,利用信息技术直观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扩展了学生(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去过北海公园)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北海公园相关知识,真正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中。如何能够使信息技术与体育健康课程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久以来,体育教学中那种命令式的口吻造成了师生双方立场上的隔阂,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无论学生有什么想法,都必须按照教师的意愿和口令来完成,导致本来喜欢体育运动的孩子大部分变得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不喜欢体育运动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 。部分学生之所以对体育教学中的游戏、自主式学习感兴趣,而对动作技能学习(例如投掷实心球、跨越式跳远)感到枯燥、无味、怕学,其原因之一是由于技术动作本身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形象的、直观的、立体的、丰富的、分片段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从认知到求知,从尝试到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 例如,2011年笔者在教授一年级学生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 “希望风帆”时,便没有直接来教授学生枯燥无味的动作(以前,直接教授学生技术动作,简单一点的,学生还能够明白,能够做到到位准确;但是等到学复杂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产生厌学,没有兴趣),而是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利用多媒体,给一年级学生放了两遍的“七彩阳光”“希望风帆”的教学视频,在放映的过程中有的一年级学生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些漂亮的动作,有些同学还试着模仿其中的动作―放映后问他们:想学吗?回答是想。后来带领他们根据光盘中教授的动作,学生很快的完全掌握了技术动作。在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广播操复习中,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教师在旁边指导)。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在以前的课上,我们很多时候由于健康教育的教材只有一本,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只能给学生讲一讲枯燥的理论知识,多的时候有一些挂图,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新教育的理念下,笔者将健康课程中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利用视频、PPT和Flash等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如:在讲授关于田径运动小常识时,笔者将小知识利用软件做成课件,放给学生看,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知识。多媒体技术在体育理论课上应用后,很多学生从原来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大家跑跑,跳跳的课程,提高到原来体育课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内容。很多学生拓宽了知识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就不容易了。例如在以前的课上,学生在掌握单挂膝摆动这个技能时都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后,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练习,学生经过练习这一过程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由于动作速度快,很多学生不能看到,动作不明白,不能完成技术动作;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身体的问题,很多的技术动作都不能给学生进行演示。这时信息技术给这些问题,带来了解决办法。在讲授跳高一课,刚好自己的腿部韧带出现问题,无法给学生进行演示,笔者把笔记本电脑和屏幕放到操场,将理论和技术动作制成课件,给学生看到其他人完成的技术动作,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技术动作练习方法进行练习。形象地解决了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又如在训练学生跨越式跳远时,由于助跑节奏是一个很大的难点,因此笔者便将参加训练的学生带到办公室,给他们放映跨越式跳远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直观地看到标准的助跑节奏后,进行合理的练习。学生的训练效果得到了提高。

除此,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的整合,可帮助教师开阔视野,节约时间:

1.信息采集系统让教学变得更加智能

每年的9~10月,每个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国家体质健康的检查。以往,为了这个国家体质健康的数据,都会利用很长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测试,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在为录入大量的数据而发愁,教师输入数据也很容易出现错误,自从应用了最新的国家体质健康测试仪器以后,学生在一个屋里就能够完成: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身高、体重肺活量等等很多数据的测试。而且测试的数据直接录入到了计算机内,也省去了人工录入数据的时间,学生利用一节课就能完成了。让工作变得更加的智能。

2.利用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拓展知识面

数字图书馆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数字图书馆既是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又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社会文化、终身教育、大众媒介、商业咨询、电子政务等一切社会组织的公众信息传播。

3.利用教师研修网,交流心得体会,答疑解惑

教师研修网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很早以前,我们只能面对面的进行听课和评课,如果遇到不懂得问题,我们只能看书或者在网络中搜索,但是看书或者在网络中搜索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我们想要得到的。这时研修网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们将上课时不懂的东西:如,如何做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接后滚翻,在研修网上发帖,知道答案的教师看到后就会对该问题进行解答。我们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放到教师的研修网上,让其他教师帮助进行教学设计,给我们的教学设计提意见和建议。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研修网通过网络进行演示现场课,很多的教师通过网络看到现场课的画面,同时在研修网上对课堂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进行交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我们从时间上,空间上,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4.加强学习信息技术,扩展知识面

在现代的教育中,信息技术不但改变着学生的认知环境,同时也改变着原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只有不断地给自己进行充电,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得到他们应该得到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267,4

[3] 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