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术课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美术课的作用

篇1

[关键词]CAI课件 多媒体 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178-02

美术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色彩的世界, 如何把学生引入这个多彩的世界,一直是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的方向。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出现,无疑成为美术教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有声有色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它的作用因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和难以替代而日益显现出来。它以其直观、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的各科教学活动之中,特别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实现教学最优化。现就初中美术课《卡通天地》电教课情况,谈谈电脑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中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现在看到的美术教科书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图片,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和图片已经相对陈旧和落后。如果教师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搜索资料,把最接近时代的范例和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新鲜的学习内容,就能达到最佳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从而在课堂上能迅速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多媒体,通过搜索资料,把那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最好的范例和图片通过CAI课件展示给学生欣赏,教师再进行正确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的视觉得到美的感受,思维上就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更容易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许多初中美术课教学中,为了获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事先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这需要花费大量的课前准备、课堂时间和教师精力。如果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这个难题就相对容易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卡通天地》一课时,教师可以引用一些名星和球星的卡通形象让学生欣赏,如姚明、刘翔、罗纳尔多等。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漫画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和感受。通过精彩的卡通形象,学生不但了解了夸张、变形是卡通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进行临摹、训练和创作,这样的作业就会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卡通背景教学中,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学生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播放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片断,学生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力,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的学习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学生创作出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是需要经过反复修改的,这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学生的美术初稿出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教师从中选取几张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也都予以展示、讲解。这样,可以同时引导所有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学生相互之间又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大家,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如《卡通天地》用拟人化的方式来表现植物、动物时,学生在完成创作后,将学生的卡通作品在幻灯片上予以展示,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将做好的动物、植物卡通头像戴在脸上。通过观察各组制作的头像,思考拟人化的表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陈述,教师同时展示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讲解拟人化的几种表现方式。并结合多媒体中的幻灯片的运用,对学生作品中的典型问题予以指出、分析、更正;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鼓励、表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升华情境。

最后,教师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的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该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课时和学生实际差异,精心设计多媒体,通过CAI演示,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三、运用多媒体,通过直观的视觉媒介启发创造性思维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的事物和其独特的形式的刺激。我们在讨论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幻灯机是必要的教学工具。幻灯机在边远地区教师一般都能掌握。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方便、实用等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例如,在创作卡通连环画时,将学生作品直接展示给学生和置于幻灯机上或投影仪中放大,后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把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投影仪,放大后的作品,观赏性更强,笔画清晰可见,会给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教师可根据各个卡通片段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多个卡通图片进行对比讲解,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美术教学中,有许多课程是手工课。在此之前,老师示范作业时,老师边讲解边演示,由于空间狭小,就会造成视野遮挡等方面的因素。许多学生就不能清楚看到整个演示,因而有些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假如使用投影仪,这样的问题就解决了。学生通过屏幕能清楚地看到老师的演示过程;同时,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尝试通过投影仪展示演练,然后让学生自己解释、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使美术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作业的课。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对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新的媒介启示后进行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新颖独创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创造动机和外部的启示,这需要教师必须精通使用各种不同的媒介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泛的自由想象的空间。

篇2

【关键词】微课;初中美术

一、微课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美国的的20世纪90年代,爱荷华大学的附属学校通过探索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短课程”或者“课程单元”,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微课”雏形,这种教学模式迅速风靡其他国家,不同国家开始研究和完善微型的课程,随着互联网的覆盖,这种教学模式被定义为“微课”,同时也逐渐把“微课”模式固化为精小的视频、音频的形式,这种短小精悍的模式受到众人的青睐。2010年开始微课正式在我国被运用,起源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在佛山教育局开展了一次中小学微课设计与制作大赛,我国首次用“微课”这个概念,随之,又给教师搭建了晒课的平台,制作了“微课网”,至此,我国教育界被“微课”这种教育模式完全征服,微课在各个学科普遍应用。我们现在应用的微课已经赋予了我国独有的特色,时间上一般控制在5---10分钟左右,以视频为表现形式,针对学科特点,把难以消化理解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便于学生慢慢观看,直至掌握。微课是立足于网络的新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观看和传播,易于保存和随时观看,更方便于学生实际应用,尤其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也更广泛应用于后进生慢慢研学。南京师范大学张一春教授经过研究和实践应用,给微课明确定位:小微课,大世界。它需要立足于教材之上,教学环节必须精心设计,通过互联网传播和展示,一般情况下应该以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为中心,通过简短的片段,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微课感兴趣,到研究探索微课在美术课中有效应用,达到了高效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美术课堂的正中央,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精心设计为他们服务的微课。

二、微课在美术课堂的有效运用

美术教师都知道,在我们的课堂上,传授美术的理论知识只是一部分内容,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艺术审美,通过作品的视觉刺激触碰心灵,激发灵感。微课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导入环节中微课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通过制作微课,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新课伊始,教师通过课前精心制作的与之相关联的微课,不但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还能迅速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一个短短的微视频,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微课的引导、示范作用不可小觑

美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科,而给学生创建实践氛围是美术教学的关键。在美术课堂上,有时由于时间有限,有时是教师示范和引导的能力有限,那么事先制作微课就可以对每一个示范环节更加清晰有效的呈现,微课可以说是教师的小助手,辅助教师完成对学生实践部分的引领。我在教学《几何形体的联系》的时候,就提前下载制作了“猫和老鼠”动画片中的Tom和Jerry中的特写镜头,目的是让他们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再给学生几个相关的几何图形,激发学生脑洞大开,展开充分联想,把他们的形象和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为学生画卡通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微课的可重复播放性为学生再次学习提供了一切可能性,教师把微课放在班级群里面,学生可以随意下载,然后根据自己所需随意播放,对于自己理解不够,模仿不到位,掌握不好的部分可以反复播放,直至学会为止。

3.微课能有助于对重点部分的突破

在任何一门学科中,重点突破都是难上加难的事情。对于美术课程中,有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贴近,易于掌握,但是往往许多情节和画面脱离学生的生活,不易于想象,难于理解和掌握,这个时候微课就可以为突破重点助力。我在教学《中国画的美》中需要引领学生赏析国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课前,我精心制作了能够有助于赏析《清明上河图》的微课,播放的是一段我国北宋年间,人们在街市上往来、叫卖、游玩等符合清明上河图中相似的画面,通过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人们衣着、生活以及时代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后学生通过想象、分析,得知张择端画笔下展现的是北宋年间人们富庶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以微课为媒介,更好的诠释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4.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学习需要微课助力

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他们的艺术气息,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求,而微课的暂停性和可反复播放的特性都可以为学生的再次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制作多个微课,随时为学生提供帮助。有时候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进行“私人订制”,为他们个性化的需求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微课教学手段不只是顺应信息时代改变的潮流,更因为其具有的时效性、便利性、高效性、先进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微课教学让美术的教学质量和成果卓有成效,但是微课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其局限性,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放在美术课堂的正中央,应学生需要精心制作微课,但是不能过度依赖微课,要科学使用微课教学,让微课在美术教学中大放异彩,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多媒体;示范;指导;直观;亲和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与艺术修养,健全学生的人格。《美术课标标准》在前言中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就指出: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成技术意识。在基本理念中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目标中又谈到: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内容标准中就各学习领域的内容也都对上述的内容作了阐释,所有这些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关于美术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技法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的、更充分的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的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更有甚者,有老师为了显示一堂课内容的充实,将需要好几课时完成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试问,这节课除了表面的“充实”,学生该怎样吸收?恐怕是飘飘然、晕忽忽听完本节课。难道这就是“内容丰富”吗?为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散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有的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美术老师真好当,还是教美术好,只要上网找些图片,会按键盘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术算了。

二、关于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运用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通过示范,可以给学生一种心境,可以创造一种氛围,可以产生一种情绪,可以激发一份冲动。通过示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认识和由此带来的愉悦感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只用键盘点一点,动口说一说,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影响。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是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中国画的运笔用墨的神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这绝不是简单地、机械地操作,而是对多种文化现象的阐释,美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形态,凡技术就要展示,没有展示的技术就是空口无凭,就不能使人信服。技术上的东西可谓“不看不知道”,如果不给学生一个初步的技术要领与感受,学生很可能或根本走不上正确的路子。

三、关于美术欣赏课的老师引导作用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篇4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中学教育 作用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马克思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他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党的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

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第二,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中学美术课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扑克和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第三,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将来的社会工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

篇5

一、把多媒体运用进美术教学课堂中

在所有课程中,美术课隶属技术性比较强的一门学科,如果没有具备一定的美术基本功,要把美术教学这一门课程上好的是难之又难的。但是随着多媒体的疯狂使用,再难的技法在课前用动画软件都已经可以完全准备好,电脑已经完全把传统的板书教学替代了。电脑已经成为现代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工具确实可以更充分的把美术教学的精髓发挥出来,使美术这门课可以更加的让人胜任,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滥用多媒体。现在的教师是会“动手”,只是这种“动手”再也不是让黑板上出现密密麻麻的字、更是用手一笔一画的画出来,美术老师也离开了笔和纸、至于什么教学工具就更不可能会再出现在课堂上了,但还是完全可以面对在坐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把一堂课“讲”完。这样一来美术这门课就算技术性再强,但是它原本的味儿也会遗失了,美术原有的“味道”也就变淡。有的老师甚至为了给堂下的人展示一堂课的充实,把本来需要好几课时才能完成的课程内容用到一节课来上完。那么我想问问下,这一堂课除了我们所看到的的充实以外,学生要怎样去吸收?也只是飘飘然的听完了这堂课,但是能消化多少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容丰富”?为了迎合现代课堂的教学手段,很多老师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制作课件上,觉得只要有了一个好的课件就可以上好一堂课了。然而,这种我们所谓的教学手段,只不过被大部分教师充当用来随手演示的工具,就算替代可以传统教学直观的演示,但是美术最原本的亲和力已经丢失了,美术教学的语言也会失去。所以在其他一些学科的老师在听过美术课后觉得现在在的美术老师都不用板画了,至于给学生做示范动动电脑就可以完事了,这么简单。甚至有的老师还开玩笑的说,现在的美术老师当的真轻松,还是上美术课好,只要在网上找一些图片、把课件做好,然后动动键盘就可以把课上好,不然我们也改行教美术得了。

美术教学还是一种可以把学生情感转换成一种我们看得见的造型。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诱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围绕教学任务的范围进行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可以全身心的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并且基本上可以行成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与此同时很多老师已经把美术教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教学方法“示范法”给遗失了。

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因为多媒体课件的加速使用,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把教师最基本的教授方式“示范”作用丢失了,键盘点一点,嘴巴说一说,其实学生实际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真的很肤浅,这样长久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根本没法保证,想象力的培育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创造力也不可能更新。

课堂示范,是老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与现实接轨的直接对应,是真真正正的艺术对话。例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教师用笔墨纸一边演示一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画法。笔墨的干湿、浓淡,这些在中国画的构图色彩以及水分有着控制的技能;这些可以展现教师的基本功,也可以让学生零距离的看到中国画用墨运笔的乐趣。如果教师不去亲身示范,那么学生就只能看到屏幕上的图片、点点键盘和动动嘴,学生又怎么可能会知道该怎样去运笔用墨?又怎么可能体验到画家情绪用笔所带来的触觉上所产生的一系列节奏?一名合格的美术老师应该在教学示范的过程中给进行展示,也就是徒手为学生示范,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教师的绘画本领产生仰慕之心,也可以展现出老师在课堂中的亲和能力,还可以让讲台下听课的老师对说课人的扎实功力产生敬佩之情。

三、美术欣赏课堂中教师的指引作用

篇6

关键词:联想 美术课堂 创造

21世纪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意识的培养受到空前重视,并被认为是开发智力,激发创造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科技发展史表明世界上许多大科学家的发现往往得力于形象思维的启迪,美术教育一般都是用图形作为视觉传达的信息,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是非常有意义和可贵的。

而这些思维的发展重在联想能力的发展。“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联想”在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联想是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之一,联想是想象的开始,联想与想象常常成为创造活动的导线在教学生学习绘画的同时,要将绘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加以对照,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绘画创作中的联想与各种创造活动中的联想的联系途径,使这些联想能力转换成为创造才能的构成因素,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联想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为此,教师要做到每一次美术联想创造活动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块个性发挥的余地。因此,进行联想训练活动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兴趣十分有益。

在美术新教材教学中,第一节是“美术的世界”,那是学生刚升入初中的第一节美术课,学生的兴趣固然很高,课堂纪律也很好,紧接下来的几节美术课,学生们的兴致依然很高,每次作业学生们都积极去画,而且都画得特别认真,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画得都很认真。究其原因,这些美术课都能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调动学生积极去联想,把画什么、怎么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我不断鼓励他们。记得在讲《介绍自己》这节课时,学生们在画自画像时,个别学生拿着自己的作业小声地很不好意思地问我:“老师,这样画行不?”当时我看到他的作业,心想这简直是幼儿班画的,哪是中学生画的作业,但我看出这学生已尽力去画了,于是我说:“行,画得还可以,把自己的主要特征或是性格爱好表现出来就行,可以采用夸张手法。”学生们看我丝毫没有贬斥他的意思,反而还夸他了,接下来他去怎么画,我不猜也知道。像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班都能遇到。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兴趣,不同程度,由浅入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对少数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帮他们一把,甚至给他们动几笔,在关键处提醒他,使他有勇气画下去。还有的学生可用鼓励的语言,例如“你作画方法是对的,略注意某一点就更好”、“很好,就这样画下去”、“构图不错”等,逐渐培养他们自信心。注意经常向学生提供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以克服联想思维定式。从这里我也看出,当学生拿着他的作业给老师看时,他的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尤其是那些绘画水平低的学生,他的心里渴望老师夸他,害怕老师说他,如果这时你批评了他,说他画得如何如何不好,他的情绪会一落千丈,甚至会影响到他今后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学生主体作用;学生能力

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做到教学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美术是艺术的一种,属于视觉艺术。即是用眼睛鉴赏美术作品,而美术课程具有直观和形象的特点。因此鉴赏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它既包括专门的美术鉴赏课,也包括在普通美术课中融入鉴赏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面对优秀的美术作品时,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能自主对美术作品继续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思考和分析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并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扩大知识面的目的。因此,美术鉴赏是艺术修养的提高和精神上的陶冶,能增强美术教学的情境感,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就笔者调查走访的情况来看,目前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的主动性并不强,更多的是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配合老师完成一堂课,而不是老师引导学生,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我们美术教师要在美术欣赏课上加强一下方面的内容,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师只有把中心让位于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欣赏课文、课件、视频等教师安排的欣赏环节,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谈论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见解,而教师只适时地引导或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这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调动,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的才能有效地实施和贯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来正确理解和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作用有多大,都需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课堂上的作用是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通过思考与认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展。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新课改理念强调教学时要多进行师生交流、组织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学中没有交流和互动,就绝对不可能是良好的教学,更无法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进行师生互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新课改理念、平等意识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的重要前提。美术欣赏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学生总是无条件接受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师生之间极不平等,而新课程体系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一学生为主体,在师生间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能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教师把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在课堂内外不断与学生分享并交流情感,让学生在寻找知识与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师生间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共同体。在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中,若课堂气氛民主、宽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更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稍做点拨,学生的灵感就会不断涌现,课堂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如我在听一位教师上八年级一个班的美术鉴赏课时,教室后排突然有个调皮的学生一下摔在了地上,原来是他上课搞小动作,没坐稳摔倒了。这个小插曲中断了鉴赏课教学。学生都抬起头望着老师,我开始认为老师会沉下脸来将学生训斥教育一顿。可老师略一沉思,抬头微微笑道:“你欣赏得真的很陶醉啊,都忘了凳子在哪里了。”同学们一愣,然后哈哈大笑,而那名犯错误的同学则满面通红,并在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下认真听课,之后的课就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

三、在竞争中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

竞争能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也能培养了学生求知、进取、拼搏、努力的精神,竞争力是求知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发挥开来,将产生强大的创造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心理研究表明,在竞争机制的刺激下,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最积极的,接受知识的速度是最快的。因竞争行为是“争先意识”、“力求优势”等动机的体现,故竞争机制比平常状态有强大的紧张感、压力和动力,并能促进学生极大程度的发挥其主体性。

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设立小组竞赛、比比看等教学环节,创作竞争环境,引入竞争机制,能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四、把美术鉴赏融入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

在美术课中,我们可把欣赏放在一节课的各个时段,穿插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缺少欣赏的美术课称不上美术课的。

如教学五年级美术《画脸》,我们不应该直接让学生欣赏彩绘脸的作品,而应该先让十多个小朋友一起来个合影,再给几个同学用唇膏在脸上画几笔再合影一次,然后展示这两张照片,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一定都集中在后一张照片上,这就可得出结论,在不同场合画脸可以吸引观众,从而很自然的导入本课的欣赏环节。

五、改变教学评价的标准

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这样的评价机制显然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评定,美术教师要对评价有正确的认识。有的教师认为美术作品评分应绝对公正、严谨,一定要评出学生美术技能的实际水平。但艺术是没有绝对标准的,在美术方面,只要学生体现出了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意识,能表达出他们的内心感受,他们的作品就是优秀的。

篇8

关键词:美术教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传统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法采用注入式,多数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过多于当静听的“观众”;教学中要求学生达到对知识统一的了解,而缺乏发展学生个性;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并不让学生普遍参与知识的探索,而只限于一些“尖子生”。这种教学是对个人这个主体意识的泯灭,根本没有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美术课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刻不容缓。

本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设计环节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乐学”美术,发展和完善自我呢?下面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见解。

一、组织合作学习,营造轻松氛围。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新课标又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真正的美术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有兴趣,乐意去学,选择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十分重要。而合作学习已成为我的美术课上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

一年级学生对于“合作学习”还比较陌生,往往只停留在“优秀生唱主角、中等生当配角、后进生做观众”的形式上,失去了“合作”的实际意义。那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出它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的优势呢?

(一)、合作学习准备充分

美术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没有充分的用具准备,学生整节课将会无所事事,更不提达到预期的活动效果。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求每次带齐用具更是难上加难。起初,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生之间愿意互相帮助,可从此有的学生形成了依赖性,想:反正我不带有人借。能带齐用具的是越来越少了。有的学生竟还举手说:“老师,他不借给我”……于是,我想:太多工具带不齐,可以每人准备少量的工具。在教学《新花布新衣服》时,我课前对各组学生进行了分工,指令每个同学带一种不同颜色的布和最喜欢的玩具,结果要求少了,学生都能做到。课堂中的气氛乐融融的,小组中不同颜色的布交换使用,每个学生都做出了款式丰富的新衣服。久而久之,学生之间形成了习惯,在课前各小组就能自己协商好带的用具,每个同学各负其责。我再也不用带用具为他们发愁了。

(二)、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低年级学生爱说爱动,一旦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便手舞足蹈,兴奋地说起来,教室里一片沸腾。有组织的进行交流,不但能保护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创新的“闪光点”。例如在教学《难忘幼儿园》时,我问大家:“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发生的什么事让你最难忘啊?”学生一只只小手一下子举了起来,有的唧唧喳喳说了起来。这时的强行制止倒不如让他们畅所欲言,于是我说:“小组同学相互说说吧。”学生们高兴极了,说着幼儿园的点点滴滴,沉浸在幼儿园快乐生活的回忆中。在绘画时,学生的思路更宽、更广了,有的画滑滑梯,有的画集体做早操,有的画老师带着做游戏……试想,如果我强行制止,而让他们举手一个个说,不去小组交流、畅所欲言,那学生的兴奋、喜悦就会被浇灭,兴趣全无,还能有创作,想象的灵感吗?

(三)、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小团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可取长补短。为此,我有意识地将爱动的和爱静的,反应快的和反应慢的,兴趣浓厚和兴趣淡漠的,各自特长不同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太阳、月亮你们好!》时,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每个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有负责设计绘画的,负责剪贴的,负责编写小故事的,负责表演的,在小组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从而达到了“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学习目的,整个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四)、合作学习团结协作

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中,多采用竞赛方式,对于发挥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促进作用。因为,个人与个人的竞赛多数挫伤一方的积极性。而合作学习是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格局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极大地消除了对于竞争失败的恐惧,增强了“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团结,发挥团队精神,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为他们主体性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例如教学《玩泥巴》中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式,用橡皮泥塑出数量较多的造型逼真、有创意的各式作品。学生群情激昂,学习兴趣极高,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肖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每个学生都有一些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从中隐藏着许多新异的思维,常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合作学习可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互助互学,集思广益,让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增进交流,有助于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吸取知识、认识世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篇9

一、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手工制作课程,我们一般都理解得比较简单,总认为手工制作就是简单的折纸而已。其实不然,折纸只是手工制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手工制作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仅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智慧。手工制作是开启小学生心灵手巧的钥匙,是引导小学生走向美术世界的重要一步。如果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手工制作课程作为基础的话,小学生学习其他美术课程就显得比较吃力,他们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候一张纸、一些丝线、一些魔法玉米等素材就能引导小孩子活灵活现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手工制作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幼稚,但由于其设计和组合都来自于孩子内心的智慧,是孩子对于美术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也是孩子将抽象或想象转化为现实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手工制作是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前提或关键步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开展必要的手工制作课程,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手工制作是一种凝聚很多智慧和思想的创造活动。从选材到制作、到定型、再到修改,都充满了作者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其在素质教育培养上的优势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视手工制作课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加强对小学生的手工制作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培养从小就懂得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高素质公民的过程。

1.手工制作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对美术的认知

手工制作的取材丰富便利,制作形式变化多端,更能化腐朽为神奇,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爱好。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自信。通过手工制作,他们发现了进行美术教育的乐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术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由此,小学生也会改变对美术课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美术课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2.手工制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手工制作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自身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探寻世界之美的观察力。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努力创作一件自己属意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由此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和丰富自己想象力的过程。想象力的形成和释放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心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过多干涉,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审美诉求,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也有助于小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给展现出来。其实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是将其眼中的世界展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开设手工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的人,这样不仅提升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乐观的心态。

三、手工制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该课程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所以手工制作在实现美术教育对象的普遍性、教学形式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一般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手工制作课程则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素材,开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有意义的创作。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向别人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其次,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手工制作课程不是教给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技巧,而是让学生体验集体创作的氛围、感受分享智慧的乐趣。因此,当小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快乐地分享自己的创意,而且可以在合作中凝聚智慧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第三,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教师对美术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手工制作课程和绘画、书法等都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尝试着把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表现的创意转移到绘画、书法等美术教育中,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开心心学知识、快快乐乐分享智慧。

四、手工制作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将美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美术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手工制作让学生充分明白了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无论是教学生进行创意折纸、陶艺、插花、剪纸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生活对于美术的影响和意义。

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教育;育人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历来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审美教育,要求他们不但要掌握科学,而且要懂得艺术。认为艺术不仅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而且能鼓舞人们改造世界,去创造美好生活。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认识美、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得到、逐步增强的。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美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我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教育制度已比较完备,在教育内容上,主要科目都有德、行、艺的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德、智、体、美几方面的内容。封建社会晚期,美术虽然未被列为必修课,但“琴、棋、书、画”却一直作为士大夫阶段―知识分子在文化素养方面自我完善的内容之一。但是,期间,审美教育没人敢提,爱美追求几乎成了资产阶级的专利。那时,中学生美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中学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改革开放以后,中学美术教育事业也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了重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审美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认识,中学美术课得到了全面恢复,被国家教委列为普通中学的必修课。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

二、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德育和智育水平

美术课通过对初中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很自然地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政治教育融为一体,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比如有不少青年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扑克、画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有的人由于受到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人体绘画作品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的形体美和人的内在活力,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一种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扑克和画刊宣扬的是低级趣味、寻求感官刺激,它们用纯自然主义的手法甚至变态下流的方法故意宣泄、亵渎情爱,引导人们走向堕落。学生通过接受这种审美教育,有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就能自觉抵制品的侵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同时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人体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这种审美教育可能会比讲抽象的道理或硬性制止学生看品的效果更好。 由此可见,审美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精神生活更充实、更丰富,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丰富有趣的美术常识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民族风俗等内容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容量,对发展智力大有裨益。

三、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与人的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除了绘画、雕塑这些观赏性艺术属于纯美术之外,生活中许多方面都与美术有关。譬如,要盖一幢大楼,设计时必须考虑大楼的外观,要考虑大楼的造型、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而造型、色彩就属于美术范畴。大楼的设计者除了具备力学知识、土木建筑结构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再如纺织业,从面料的花样设计到成衣的款式设计和色彩搭配,无一不与美术密切相关。过去我们的纺织品由于美术设计不够重视、产品颜色单调、款式陈旧,难以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尽管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但由于设计单一,因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现在由于我们重视了美术设计,使产品以新颖的设计、优雅的款式和众多的花色品种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