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范文
时间:2023-04-07 18:0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白水泥熟料白度对熔体组成及性质的依赖关系.,AП毛起照(6)
不同温度下氧化铝对铝酸钙水化影响的研究Rette.,A张仲(8)
外加剂对水泥石化学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影响Gusli.,G丛修杰(11)
用矿化剂和助熔剂改善熟料质量和降低能耗Sura.,MS李艳君(14)
水泥粉磨设备的现代化Stlib,W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 程伟(19)
颗粒物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肖皖龙(21)
压力罐成型热固复合材料中的孔隙降低技术Boey.,FY李学闵(24)
高温用功能倾斜材料的设计,制造及评估Watan.,R曹贵洪(32)
先进复合材料板剪切试验法中试验片形状及纤维排列方向的研究岩井宏黄明键(35)
在碳—碳化合物加工过程中机械性能变化的非破坏性估计Morre,L邱效梅(39)
陶瓷刀具的磨损机理Casto,sl王士德(44)
元素分析新方法三则Б.,ПИ(50)
钢和铁镍,钨合金中磷的测定A.,TB(52)
用微扩散分离光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的氟Г.,ЮИ王惠忠(54)
从流变学数据推导尼龙6,尼龙66和尼龙46聚酰胺的临界挤出参数Shah,PL李西忠(55)
含有硝酸铵成分的SBR的受控释放Hela.,FM孟令朋(60)
柠檬酸对硫铝酸盐水泥性能影响的研究王复生何俊(1)
基于视觉的水泥生料球粒度在线测量苑玮琦王建军(5)
提高玻璃配合料质量的技术对策胡桂庚(9)
安德鲁飓风为建筑规范变革创造新机遇胡明葛春霞(14)
水泥石—集料界面的组成结构及性能王琦(17)
我国玻纤工业“八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概况危良才(21)
微粉颗粒形貌特征表征新方法—分数维董学仁张大勇(32)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利文献在科技开发中的作用关玲(34)
制约高校科技成果推广的原因及对策研究李莉侯中华(37)
水泥熟料和水泥石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方镁石的快速测定Arjun.,P(40)
高钙粉煤灰和矿渣无水泥轻质混凝土PAVL.,SI(46)
活化高炉矿渣水泥混凝土中的碱—二氧化硅反应和碱—碳酸盐反应Giffo,PM(50)
使用碘分光光度法测定软饮料中的L—抗坏血酸王束葵孟平蕊(53)
用溶胶—胶体法制成Al2O3—SiC复合材料特性Xu,Y(58)
噻吩—2,5—二羧酸的制备方法孟平蕊李良波(60)
莱阳高岭土开发利用研究与探讨董风芝杨赞中(1)
用螺旋分级机分选风化高岭土的试验研究王洪忠刘凤春(5)
蛇纹石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杨赞中董风芝(9)
脱乙酰甲壳素对巴比妥吸附性能的研究刘保安曹宗顺(12)
固(气)液吸附理论的热力学初探刘保安(15)
低标号水泥双掺法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张洪良高廷俊(17)
应用逻辑设计法设计深孔钻床的电气控制线路的研究于桂音(23)
振动磨在石墨行业中的应用王洪忠刘凤春(26)
非水体系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机硅聚合物的环氧值李竹云崔孟忠(29)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砂岩中的钙和镁张志伟孙运泉(32)
关于中小型乡镇企业矿山水泵房的设计探讨李明(35)
塑封大功率晶体管热电特性研究杨田林郑雪飞(37)
莱芜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张秀英张秀玲(39)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现状与展望王厚亮李建保(42)
我国石材爆破技术现状与发展展望杨光杰任长远(52)
划分数和的几点性质石少俭范红玲(57)
电子技术教学诸法谈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正文(60)
提高学生零件测绘综合表达能力的教学新举措王延周马智英(62)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三条基本途径张志伟(64)
水泥厂利用废物为燃料的环保问题杜伟王君(71)
地下矿山生产矿量的优化管理赵小稚(74)HttP://
齿轮泵径向不平衡力的分析及正确使用许同乐刘清良(78)
建立并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刘清良姜英(80)
用硅灰石熔制玻璃初探戴宝刚陈志(1)
具有低频衰减性能的粘弹阻尼材料李峰(5)
晶莹瓷质渗花砖的研制黄淑珍(7)
粉煤灰砌块及条板的研制刘汇泉(9)
电导率法快速测定玻璃配合料中的碱含量胡桂庚(13)
可编程控制器与微机通讯的研究张智杰张燕燕(16)
热电偶使用中常见故障的处理王新江张奉军(18)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尹祥真(21)
印制电路板用7628玻纤布国内外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危良才(23)
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蔡镜刘明军(28)
一种具有较高强度增进率和反应活性的胶凝材料丁铸朱海波(33)
V型钢带无级变速器传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于强(37)
立式旋转磨的水泥粉磨系统刘金生(43)
再循环废纸纤维水泥复合板的耐久性和水分敏感性李长春孙成栋(47)
南美洲的水泥工业刘金生(52)
国外聚氨乙烯仿木建筑材料的现状Leve.,RD秦旭红(57)
混合高铝水泥及其水化反应特点王志宋廷寿(1)
新型干法窑使用高硫碱比物料工艺配方的研究苏达根刘辉(5)
新型混凝土隔离剂的研制及其应用陈丰先王清林(11)
氧化气氛下黑色91氧化铝瓷的研制李振荣侯宪钦(15)
矿物掺和料在水泥混凝土和水泥石中的物理填充作用探讨王复生(20)
水泥立窑喷塌报警系统研究袁铸钢江海鹰(25)
水泥混合粉磨系统负荷控制方案浅议张敏(29)
国外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型固化充填材料司志明(33)
无石棉纤维水泥制品的开发状态与前景张洪良(35)
粘土矿物及粘土矿物填料李国昌王萍(38)
无机激发剂对高炉矿渣的活化作用丁铸王卫东(43)
玻璃结构的新见解Stach.,D戴宝刚(48)
Ruedersdorf水泥厂的环境保护赵炜霞(51)
篇2
2016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分数现已公布,现公布我院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政策,欢迎广大考生调剂到我院就读。
目前材料学院各专业接收调剂,欢迎符合国家复试要求的考生调剂到我校攻读硕士研究生。专业包括:
(1)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研究方向包括:复合功能与智能纤维材料;高性能聚合物及其纤维;纳米纤维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基及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纺织材料循环再利用技术。
(2)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00):研究方向包括:反应工程;传递工程;精细化学品合成与应用;绿色纺织品助剂与功能精细化学品;现代仪器分析。
(3)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082103):研究方向包括: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评价;新型纺织化学品研发与应用;功能纺织品研发与评价;清洁染整加工新技术。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授权资质的“服装安全研究检测中心”、“服装材料研发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和“服装材料与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了高水平的以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为核心的服装材料研究与检测中心和以现代加工技术为核心的数码印花工作室,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分析测试仪器和染整加工处理设备,价值超过2千万元,为高水平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有硕士生导师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18614071602
QQ:472142635
篇3
人们通常把材料、信息和能源 人们通常把材料、信息和能源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并认为他们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三大支柱中,材料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材料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主要体现在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而先进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也因为信息和能源技术的发展都与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材料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却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情,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对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种材料体系,如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都已相继建立起来。对不同材料的研究可以相互借鉴,也使得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替代和补充成为可能,由此也出现了复合材料的概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材料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之外,还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现在一般认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包括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效能等四个方面,它是关于材料成份、结构、工艺与它们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有关知识的开发和应用的科学。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有多学科交叉、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等特点,并且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作为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按照我国的专业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更进一步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金属材料领域涉及的金属磁性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涉及的陶瓷基铁氧体材料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高分子领域的有机磁体,目前正在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也是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磁性材料的影子。材料一般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磁性材料作为具有特定物理功能的材料,在功能材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集中在光电子信息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这几类材料几乎都与磁性材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材料的磁学性质无疑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作为功能材料基础的磁性材料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相适应的,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中,特别是在一些主干课程中都出现了与磁性材料相关的内容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因为磁性材料从材料微观结构上涉及到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纳米晶材料,也涉及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材料,所以在《材料物理导论》中把“材料的传导性和磁性”作为一个章节,《新材料概论》中与磁性有关的有“磁性材料”和“超导材料”两个章节,《金属功能材料》涉及到磁性的章节更多,有“磁性材料”、“金属薄膜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及“智能金属材料”等章节,在涉及到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的教材中,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磁学知识。在国外的教材中,情况也是如此,如《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一书。在无机材料、陶瓷材料等课程中,也都会涉及到磁性材料,在材料物理性能的讲授中,也必然会涉及到电性及磁性的内容。考虑到磁学知识的广泛性及分散性,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在这方面的优势,把磁学的相关知识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磁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磁性材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对磁学及磁性材料的知识有一个专门的了解,这样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为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非常有利于他们就业;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如果具备一些磁学相关知识,也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教材和国内外材料专业硕士的必修教材,也把“材料的磁性能”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授。
作为重要的现代信息功能材料的磁性材料,其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这方面已经有许多专门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磁学的研究,但直到量子力学创立后,才对磁性的起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磁性本质上起源于物质的量子性质。这就说明要研究与磁性相关的现象,就必须具有《量子力学》的学习背景;要研究大量微观粒子聚集体的磁学性质,就必然要用到《热力学统计物理》的知识;要研究固体的磁学性质,也必然要对《固体物理》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学习《磁学》课程之前,必须要以这三门课程的学习为先导,而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中作为专业基础课,都会专门开设这三门课程,这也就为磁学课程的开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校的探索实践表明,在讲授中应以《磁性材料》课程为主线来进行讲授,并且适当增加一些必要的磁学知识和磁测量知识,以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我校几年来的实践教学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们对纳米结构体系与新的量子效应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有许多成果已经产业化,并由此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进步,从而掀起了纳米科技热潮。纳米结构由于具有纳米微粒的特性,如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特点,又存在由纳米结构组合引起的新的效应,如量子耦合效应和协同效应等,这些都属于量子力学现象,现代纳米科技研究也多是以这些效应为出发点来进行的,这些内容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各门主干课程的重点内容。磁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磁性及其起源,也就是研究与电子的自旋相关的性质及理论。磁学从创立之初就一直在从事与量子效应有关的知识研究。从量子力学创立至今,磁学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已经有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对磁学相关知识的学习,必然会大大促进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并认为他们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这三大支柱中,材料科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材料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主要体现在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而先进材料是高新技术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也因为信息和能源技术的发展都与材料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密切相关。材料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材料科学的提出却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情,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人们对材料的制备、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等研究的逐步深入,各种材料体系,如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等都已相继建立起来。对不同材料的研究可以相互借鉴,也使得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替代和补充成为可能,由此也出现了复合材料的概念并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们对材料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这门学科。这门学科除了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等基础研究之外,还研究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和工程技术问题。现在一般认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包括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效能等四个方面,它是关于材料成份、结构、工艺与它们的性能和用途之间的有关知识的开发和应用的科学。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科学与工程科学有多学科交叉、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等特点,并且也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作为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按照我国的专业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更进一步讲,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金属材料领域涉及的金属磁性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涉及的陶瓷基铁氧体材料都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高分子领域的有机磁体,目前正在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也是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涉及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磁性材料的影子。材料一般分成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磁性材料作为具有特定物理功能的材料,在功能材料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当前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集中在光电子信息材料、功能陶瓷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超导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等领域,这几类材料几乎都与磁性材料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各类材料的磁学性质无疑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功能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的日益广泛,作为功能材料基础的磁性材料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与此相适应的,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体系中,特别是在一些主干课程中都出现了与磁性材料相关的内容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因为磁性材料从材料微观结构上涉及到晶态材料、非晶态材料、纳米晶材料,也涉及到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无机材料,所以在《材料物理导论》中把“材料的传导性和磁性”作为一个章节,《新材料概论》中与磁性有关的有“磁性材料”和“超导材料”两个章节,《金属功能材料》涉及到磁性的章节更多,有“磁性材料”、“金属薄膜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信息材料”、“超导材料”及“智能金属材料”等章节,在涉及到材料物理性能及测试的教材中,都会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磁学知识。在国外的教材中,情况也是如此,如《工程材料科学与设计》一书。在无机材料、陶瓷材料等课程中,也都会涉及到磁性材料,在材料物理性能的讲授中,也必然会涉及到电性及磁性的内容。考虑到磁学知识的广泛性及分散性,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必要充分利用学校在这方面的优势,把磁学的相关知识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磁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磁性材料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功能材料,在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非常有必要对磁学及磁性材料的知识有一个专门的了解,这样做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因为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也非常有利于他们就业;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如果具备一些磁学相关知识,也非常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金属材料结构与性能》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教材和国内外材料专业硕士的必修教材,也把“材料的磁性能”作为一个章节进行讲授。
篇4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申请审核博士招生简章
为了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需求的优秀创新人才,积极探索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体制,根据学校《博士“申请-考核”制选拨工作实施办法》(西交研[2017]93号),特制定本学院2018年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办法如下:
一、招生规模
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划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47名(含公开招考、长学制转博、直接攻博)。
二、培养年限
培养年限全日制是三至五年、非全日制是三至六年。
三、申请程序
1、申请条件
符合《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博士生招生简章》上规定的报考条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者优先。
2、网上报名
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为:yz.xjtu.edu.cn),进入网上报名系统。按网上报名系统说明录入本人各项真实信息,下载确认报名情况登记卡及报名相关表格(网上报名具体情况请留意交大研究生院网上的通知),考核内容及程序以此办法为准。
3、缴纳报名费
考生登录报名网页按照网页提示缴纳报名费,不缴纳报名费者报名无效。报名费一经缴纳概不退还。
4、递交申请材料
(1)博士生考生报名情况登记卡(双面打印,须经本人签字);
(2)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3)两份攻读博士学位考生专家推荐书,由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正教授填写。
推荐书是我院确定博士生申请资格的重要依据,考生在选择推荐人时要足够重视(格式见附件)。推荐书应由推荐人根据自己对考生的了解,实事求是由本人撰写,并签字密封直接投寄。推荐书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考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课程成绩、外语水平、科研能力、协作精神等(推荐书格式为材料学院专用格式)。
(4)原则上可根据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目录上的研究方向,也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研究,提交一份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5000字),学院可根据计划书指定导师。(请在2018年3月5日前提交)
(5)科研水平和能力佐证材料,如、专利或论文正式录用函的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6)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加盖公章有效)
(7)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或其他英语能力考试证书。
(8)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复印件)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证明的复印件。
(9)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往届生)或论文主要结果和详细摘要(应届生)。
(10)考生本人身份证件复印件,应届生需附学生证复印件。
(11)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
5、申请材料递交
除科学研究计划书外,其余申请材料需在2017年1月6日前通过以下方式递交:
(1)邮寄: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学院教务室,冯宇虹老师(邮编:710049);
(2)直接递交: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务室,冯宇虹老师,仲英楼A215房间。
备注:① 若递交的申请材料不全,申请将不予受理;
② 面试时需提供所提交申请材料原件,以供查验;
③ 一旦发现造假行为,将取消面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④ 申请材料一经提交,恕不退还。
四、资格审查
本院博士生招生工作组组织专家审阅材料, 将在2018年1月14日前将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名单公布在学院网页上。经过资格审核的考生须于2018年3月30日在仲英楼A215进行现场确认,3月31日参加综合能力考试,现场确认需携带以下材料:
(1)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原件,本科、研究生毕业证书原件(应届毕业生须在入学前补交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或证明书。往届硕士生提供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境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原件(查验原件);
(2)准考证。2018年3月23日-3月29日期间,登录研究生院主页下载打印准考证。
五、考核及录取办法
学院成立综合能力考核小组,由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博士指导教师组成。
1、材料评议:考核小组委派3名专家对申请者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科研项目、学术水平、攻读博士的研究计划书、推荐书等材料进行评议,对申请者的书面材料进行全面、独立的评估、打分(满分100分),并出具书面评议意见,不合格者不能进入下个环节。此环节成绩占总考核成绩的30%。
2、综合能力考核:凡取得考核资格的考生于2018年3月31日到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入学综合能力考试,考试形式为笔试,笔试成绩不合格不能进入复试阶段。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笔试内容包括两部分:
(1)专业课,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主,个别考生可选做“固体物理导论”或者“普通有机化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材料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灵活运用能力,不指定参考书。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
(2)材料专业英语。主要考察材料专业英语的翻译与写作能力,形式为英汉互译,不指定参考教材。考试时间为1小时,满分100分。
3、综合面试:学院成立面试专家组对考生进行综合面试,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其中考生介绍自己基本情况15分钟(采用PPT)、提问5分钟,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硕士论文研究内容及成果、读博科研计划等;本环节主要考核申请者的科研志趣、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专家对申请者进行无记名打分,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
4、录取:本院研究生招生工作组根据以上三项成绩汇总后排名录取,按照材料学院博士招生文件政策,实行双向选择,确定拟录取名单,并进行公示,拟录取名单经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正式录取,并由研究生院发放正式录取通知书。
六、联系方法
招生网址:mse.xjtu.edu.cn/
咨询电话:029-82665286
联系人:冯宇虹老师
Email: fengyh@mail.xjtu.edu.cn
七、其他
其他未尽事宜按照研究生院博士生招生简章执行,考生在报名前必须和报考导师沟通,本实施方案的最终解释权归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篇5
关键词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综合实践教学 平台 建设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仪器设备和师资队伍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相适应,致使大学毕业生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远远满足不了我国能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物质产品和为现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本研究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科研促教学,教与研相长”的办学思路指导下,依托学科在纤维材料的特色优势和资源,突出纤维材料特色,建设高水平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纺织产业发展、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1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对实验课程进行整合,构建起“一个贯穿、两种模式、三个载体、四个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一个贯穿”即学生四年实验教学不断线。“两种模式”即将学生按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分别进行培养。“三个载体”即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中心、产学研实践基地、课题实验室”三个实验载体完成。“四个模块”即基础实验模块、专业实践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创新性实践技能分类教学模块。创新性实践技能分类教学模块要按照研究型和工程应用型两种类型分别进行,研究型方向的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程应用型方向学校到企业开展在岗实习,并在企业和学校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 搭建高水平校内实践平台
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参与和指导下,加强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增加教学仪器和工程实训设备,购置的仪器设备向教学倾斜,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角色整合,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基础上,购置了PET /PA仿真聚合装置、纺丝机等小型设备,进行了实验室环境的仿真改造。实现校内实验与企业生产检验零距离、校内工程实训环境与工业生产环境零距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服务,最重要的还是可以开设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强调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引导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与国内有影响力的化纤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可将校企合作贯穿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人才、资源以及科研各自的优势,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先进技术信息平台,在人才培养、项目开发、成果推广等方面实现“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校企共赢,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以“面向企业为主”的基本指导思想,形成几个或十几个长期合作和联合培养的产学研联合体,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证。在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过程中,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两出、两进”,即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化纤企业现场学习、实习、实践,教师走出校门深入企业进行研究和实践;把化纤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士请进学校讲学,把企业先进技术、设备和生产中的问题引进学校,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
4 建设实践教学信息与管理平台
将实验室资源从新整合,依照功能重新设置;安装了门禁系统,具有实验室开放预约登记等管理功能,学生刷卡可以进入实验室自主开展实验;建立了实验教学网站,学生可以网上浏览实践教学资源。开展基于实验过程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改革,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并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5 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1)通过验证实验,加强学生对化学纤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在《化纤工艺实验》中开设验证实验,加强学生对化学纤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增强立体教学。广泛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重要的基本操作均有教学录像在课程网站上,体现了立体、形象的教学效果。例如声速法测纤维取向度和模量、纤维拉伸试验及纤维切片和摄影等均有录像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观看,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对实验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掌握。(2)通过综合纺丝实验,实施案例教学,开设设计性、综合性和选作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开设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突出实践环节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种大型工艺实验是生产全过程的一种模拟,学生可以在各个环节上亲自动手;此外,课程网站上有企业生产现场影视片,可以体验和真正理解理论课上所讲的化学纤维成形加工技术,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了很好的作用。(3)通过开放实验室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本科生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和参加课外科技活动,36人次获得各级奖励。材料专业70%的同学报名参加了材料科学研究会,50%的本科生(大二至大四)被分配到16个材料学科创新科研团队及研究小组,17人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的创新大赛奖项。在本科生教学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在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课程组老师指导学生7人次获得各级奖励。
6 结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专业通过不断改革,实现了校内实验与实训信息化管理,学生凭卡可网上预约、进入实验室、自主实验;实现了校内实验与企业生产检验零距离、校内工程实训环境与工业生产环境零距离;强化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引导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两出、两进”,学生、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实践、企业的工程师和管理人才请进学校,实现校企互动,在材料、纺织、化纤工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HE4009);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B01-0804)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专业外语;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设置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开设了专业外语课程,这适应了当下社会对大学生外语人才质量的提升的要求,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专业能力培养的一部分,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使得大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与国际上的专业人士进行全方位的沟通能力,并使将来其成为一名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1-2]。
1专业外语这门课的特点及教学中面对的困难
笔者通过综述相关的教改文献发现当前专业外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学生把学习重心放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学生对于专业外语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二、课程考查方式不科学;三、合适的教材不易找到;四、教学方式需要改革[3-6]。笔者认为存在以上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于专业外语这门课程的特点思考不够,以及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所以需要先厘清以下问题:顾名思义,专业外语这门课至少要突出两个重点,要把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结合起来。专业外语是以英语为媒介传递的专业知识,仍然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呈现形式,所以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应该占据重要的内容。因此专业外语本质上仍然是一门英语课,而一门完备的英语课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专业词汇的学习记忆。词汇的学习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难点。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词汇量却需要几万。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背单词是学英语必须要过的一关。(2)专业文献的阅读理解。对于大学水平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理解,一个重要的特点是长难句更多,而这一点是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是相通的,甚至有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英语考试中出现一个段落就只有一个句子的情况。学生们普遍反映即使有时句子中每个单词都理解,但是仍然不能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3)专业文献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的写作能力相当薄弱,甚至不能有把握地写出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英文句子。很多学生习惯性地将头脑中的句子里的中文一一对应地机械地翻译成英文,完全不符合英语自身的语法特点和规范。(4)专业文献的笔译能力的培养。准确对专业文献进行翻译必须是在对文献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对学生的英文和中文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巧合的是,在考研英语中难度最高的题型也是翻译题。(5)与专业人士的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能理解不能张口说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也是一个迫切的关注点。(6)同时专业外语这门课又紧密地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联系,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专业知识。如何在课堂上把专业知识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国家急需的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这门课的教学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笔者认为以上这些问题是大学中每个开设专业外语这门课的老师需要解决的带有普遍性的共同的关键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达到这门课的教学目标。
2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制约这门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一个关键因素。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教授学生能学懂的内容,教学的内容一定要因材施教。显然,即使使用同一本教材,985和211院校的学生与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肯定都会存在较大的区别。专业英语教学的有关英语方面的基本内容与普通英语教学的并无很大的差别,基本上是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口语。借鉴分级教学的经验,显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专业外语中英语词汇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记忆大量的专业词汇,主要是要使用自然拼读法,使学生在读音和字母组合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做到“会读就会写”。词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是强调词根的作用,让学生从词根的角度来理解英语的构词法,从而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单词。例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专业词汇polymer(聚合物)包含两个词根poly-和-mer,这两个词根又会出现在其它词汇中如polygamy(一夫多妻,一妻多夫)、monomer(单体)、dimer(二聚体),而其中的词根mono-和di-分别是一和二的意思,如此总结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大量记忆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对于英语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离不开英语语法的深刻理解以及语感的培养。大学专业外语所使用的英语语法知识在高中的基础上并没有更多的新的内容,不同的只是长难句更多,而这一点是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考研英语考试的特点是相同的。所以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于长难句的分析理解是准确理解专业外语文献的基础,而这正是来源于英语语法特点的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多强调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翻译技巧,这两者正是使英语句子变得比较长的关键内容。在教学中加大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强烈的。语法的深化也可以和专业文献的写作联系起来。教授学生写作的顺序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先要求写出正确的简单句,然后模仿专业文献写出较为复杂的长难句。在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多注意专业文献的文法特点,多使用被动语态,同时多使用从句及非谓语动词从而使文章简练精干并达到较高的专业文献写作水平。其中练习写作论文摘要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设计,因为学习专业外语的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毕业论文的写作,而毕业论文的摘要是要求中英双语写作的,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就很强。笔者通常是在高分子材料专业的核心期刊如《高分子学报》上找到难度合适的专业文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汉译英的练习,然后对比原文献的译文,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领会专业外语文献的语法和写作特点。口语的提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长的教学周期,而课堂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额外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笔者一般是向学生推荐反复观看网易公开课上外国名校的专业教学视频。这有两个好处,一是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英美大学中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为某些学生将来可能出国留学打下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专业外语的综合能力,同时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可以为学生总结一些做学术报告时经常用到的句型,这样对学生的引导更有针对性。在明确了专业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后,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英语基础,这是科学设置专业外语课程内容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是利用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来判断。四级考试成绩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听、读、写的能力,是比较客观的。面对英语基础差的同学占多数的班级(四级通过率在20%以下,笔者所上课的班级全部属于这种情况),在教授单词时就得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基础性的内容如读音规则、怎样用词根来帮助记忆单词和基础语法知识。而面对英语基础较好的班级(四级通过率在40%以上),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讲授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甚至专业文献的写作和口语交流技巧。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考查方式。在专业外语这门课讲授中如何平衡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对授课老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其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基本上有两类:一类是专业基础知识,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多是主干专业课中常见的概念、名词,面广但并不需要很深的理论上的讲解;另一类是涉及到本专业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科研背景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讲解基本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突出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所需要的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是解决很多较深入的专业问题的切入点,极有可能会出现在招工面试甚至研究生面试的环节,比方说笔者会在教学别强调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方面的相关知识,这种情况可能更适用于专业素养较薄弱的班级;另一种是重点讲解一些较前沿的研究成果,比方说可以选择本学院中各专业教师所涉及到的研究领域的相关的专业文献作为教学内容,在笔者所在的教学院主要选择的是生物活性高分子材料和阻燃高分子材料方面的内容,因为学生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会在这些领域开展研究,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探究精神,这种情况适合专业素养有相当基础的班级。当然,老师也可以把两种方式综合起来,适当分配各自比例。
篇7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本科学生在高年级就开始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在讲述材料的制备工艺方法中讲述过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原位反应自生法是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以及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原位反应自生法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基体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增强相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可得到增强体颗粒尺寸细小,热力学性能稳定,界面结合强度高的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可以达到净近尺寸成形的优势,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中,在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制备方法中都讲述过原位反应合成技术。此外还可以将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作为一项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工艺过程。所以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讲述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和制备工艺过程,并讲述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的研究和讨论。并对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和制备工艺过程
为了克服传统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存在增强体颗粒尺寸粗大,热力学不稳定以及界面结合强度低等缺点,出现了原位合成技术,即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在基体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增强相从而达到强化的目的。原位自生法是通过原料粉末中的某些化学反应生成所需要的反应产物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复合材料试样。原位反应自生法可得到增强体颗粒尺寸细小,热力学性能稳定,界面结合强度高的复合材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目前报道的原位合成技术主要有原位反应热压烧结技术,原位复合技术,定向氧化技术,熔体浸渍技术,反应结合技术及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等。定向氧化合成技术是利用放热反应在金属或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中原位分散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颗粒或晶须的原位复合技术。原位自生法是通过反应物之间的反应生成所需要的反应产物并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实现致密化。原位合成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在原位生成补强组元-晶须或长径比较大的晶粒来补强基体材料的制备工艺。原位合成法主要具有如下优点:简化工艺,降低材料成本,实现特殊显微结构设计和获得特殊材料性能,具有很好的热力学稳定性。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原位复合技术和定向氧化技术以及原位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可以采用原位反应热压烧结工艺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技术是由于金属间化合物反应的形成热相对较低,因而采用自蔓延燃烧时系统不易达到较高的绝热温度,故一般采用原位复合技术制备和合成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技术是利用放热反应在金属或金属间化合物基体中原位分散金属间化合物或陶瓷颗粒或晶须的原位复合技术。传统的方法是将粉末压坯在恒定速率下加热到可使反应自发的产生并在整个混合物中处处发生反应。定向氧化技术是定向金属氧化工艺可用于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热压烧结工艺是将原位反应和热压烧结工艺相结合制备致密的复合材料。
三、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
原位反应自生法主要用于制备金属陶瓷,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课程中,其中材料加工工程和材料制备与合成方法讲述过原位反应自生法。原位反应自生法同粉末冶金技术和液相烧结技术一样都是材料制备技术。原位反应自生法同样是热加工工艺,原位反应自生法涉及到反应物高温化学反应制备产物的过程。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有些专业课程中原位反应自生法只是作为了解,对于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具体内容和制备工艺步骤的研究和应用了解很少。所以就需要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实验课程。通过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原理,制备工艺过程以及对经过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后得到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烧结制品的物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和了解。对于本科学生的教学实践课程,可以在本科学生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安排采用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教学内容。例如采用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可以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先将金属陶瓷粉末通过压力成型工艺制成坯体,并通过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和高温烧结工艺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高温烧结工艺可采用常压烧结工艺,热压烧结工艺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以及热等静压烧结工艺。采用原位反应合成工艺可以制备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通常先将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和陶瓷粉末通过压力成型过程在一定压力下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致密度的预制件,通过原位反应自生法和高温烧结工艺形成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温烧结工艺可采用常压烧结工艺,热压烧结工艺和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以及热等静压烧结工艺。有时将原位反应自生法和热压烧结工艺相结合制备致密的复合材料烧结块材。通过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到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过程,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认识和了解了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原理,使用方法和制备过程,以及对得到产物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分析和测试。原位自生法可以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采用原位反应自生法可以制备颗粒增强的金属基或陶瓷基复合材料。
原位反应自生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涉及到反应物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反应产物的过程,原位反应合成技术操作过程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只需要高温烧结炉,可以进行现场操作,因此可以作为本科学生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实验,也可以作为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来加深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认识和掌握。使学生认识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以及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等,并使得学生对原位反应自生法得到的烧结制品进行分析和测试,使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检测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为本科学生以后的本科专业课程设计和本科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四、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
原位反应自生法制备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原位反应自生技术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对设备要求较低,只需要高温烧结炉,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到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等的合成与制备中。利用原位反应自生法可以开发新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以及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原位反应自生技术可以开发出很多种类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和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所研究和开发的材料种类也逐渐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原位反应自生技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中也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原位合成技术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的实验内容。所以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增加一些采用原位反应自生技术制备复合材料的实验课程。
篇8
关键词: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092-02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也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工程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了航空航天材料科学的进步。各种先进材料的出现也为飞行器及其装置的设计提供更多的可设计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因此,先进航空航天材料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与航空航天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因此,各国都把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放在重要地位。尽管我国近年来在航空航天材料的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仍然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需要不断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而国外相关资料都是英文出版,这就需要航空航天材料方向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成获取专业所需信息等任务。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应用与材料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它不但涉及英语科技文体的语法特征和材料专业技术文献的语言特点,而且涉及一定的专业技术内容及科技信息交流。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文献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写、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英语交流、获取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进步的需要。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定量的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常用单词和常用词组,并掌握一定的构词法知识,具有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原版教科书、参考书及专业论文。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与培养方式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也没有针对航空航天方向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因此,迫切需要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改编教材,以全面提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
一、改编现有专业教材,扩展学生专业视野
浏览现有大部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发现,内容基本是《材料科学概论》或《材料科学基础》的英文版本的改编,实际是英文版的专业教材,不具专业英语教材特点。而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慢,与国际上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学生阅读起来单调、枯燥。因此,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急需编写新版实用性教材。新版教材需兼顾英语的语法特点和材料专业技术知识,既强调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涵盖国际研究前沿趋势。
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及翻译的综合能力着手,按照从难到易的教材内容顺序,突出航空航天行业背景及新技术特点,完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外语》教材的设计与撰写。从教材章节编排上,按照先介绍语言知识后介绍材料专业的顺序布局。可以在开始的章节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语法的特点以及专业学术文章的撰写规则。随后的几个章节,简单介绍材料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结合以前学习的材料专业知识进行这部分的学习。目的是给学生介绍英文专业词汇,让学生逐渐熟悉专业英语的阅读。随后,在材料学的专业知识内容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介绍和航空航天技术紧密相关的材料研究内容,例如飞机结构复合材料、高温材料、隐身材料、非晶材料、太阳能材料等。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专业文献中获取重要信息和跟踪学术研究前沿的能力,教材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利用互联网站和相关的学术期刊网站获取最新专业文献的方法。并且,从材料专业高质量的国际期刊上精心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综述性和研究型的论文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由于这些论文内容新颖且紧密跟踪本领域的研究前沿,学生也易于接受。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认识和理解。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本功
调研各高校材料专业的本科生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大四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变得陌生,如果直接面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因此,教师除了教授教材的内容外,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的英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知识结构设置上,可以根据学生毕业后学习、就业及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对学生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及常用交流,可按照先读后写,先听后说的思路,来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由学习模仿到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撰写英文摘要、写推荐信、求职信、会议常用发言以及模拟求职对话等能力。除此而外,还可以就学生即将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展开介绍和讲评。“学以致用”,而实际应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体会到能从专业外语的学习中获益,便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
为了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最新外文视频。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大专业,其中又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等二级专业,因此除了完成教材的教学内容外,还应针对不同专业分门别类地介绍材料的最新的实际应用。介绍时,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最新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搜索最新的视频资料,其中视频资料更生动,因此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讲解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时,可以给学生播放波音、空客等制造飞机发动机及机身结构的最新技术视频。还可以通过播放如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技术及3D打印技术等视频,加深学生对陶瓷材料、功能材料及复合材料在新能源及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认识。因此,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视频资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了解相关技术的应用前沿,深化在学生对航空航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认识。
三、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材料专业英语是一种正规的书面体,专业词汇多词形复杂、句子长,且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相对于基础英语来说,缺少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感,读起来抽象、枯燥,造成教师讲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如果采用传统的专业课程的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势必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可以采取英语课堂的教学,让学生随堂朗读教材内容,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熟悉了教材内容,又对英语的“说”有提高。随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教材内容,或者也可以提出一个小话题,学生可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加强了学生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课后布置适量的课后翻译作业,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也可以是对课堂增补内容的翻译,通过英汉互译的环节,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束前,还可以穿插学生就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做一个简短的英文讲座,既可以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也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加同学们英语交流的信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如前所述,可以围绕课堂教学时的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国际上航空航天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先进的应用实例,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视频文件的学习。进行文字资料的学习时,可以采用先朗读后分析、翻译的方法,逐步分解。进行视频资料的学习时,教师应提前将语音资料转换成文本资料,课堂上可以进行边视听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提出更高要求。航空航天材料的研究人员必须及时关注国际发展,密切和国外学术交流,才能保障材料领域的不断进步,这就对科技人员的专业英语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通过对航空航天材料专业英语教材、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与优化,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读、听、说、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航空航天材料技术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功.航空航天材料[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鲁红典,邵国泉,谢劲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3]马彦青,魏忠,陈凯.《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探索――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1).
[4]陆江银,王春晓.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5]孙丽丽,毕凤琴,张旭昀.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认识与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5).
[6]徐征,陈利生,余宇楠.关于高职院校冶金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7]董世艳.石油相关专业研究生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长江大学,2013.
篇9
摘要:为了激发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本文从案例教学、提问教学、实践教学几个方面对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结果表明: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行业起到铺垫作用。
关键词:材料成型工艺;案例教学;提问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06-02
《材料成型工艺》是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介绍塑料、橡胶及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加工性能关系的一门课程,涉及聚合物及其添加剂的分类、配方与设计、成型加工方法等内容。《材料成型工艺》的授课时间设置在大三下学期,是学生在完成《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等专业课程之后所需学习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对培养学生对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调动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能力,加深其对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理解,我们在《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探索和尝试,总结如下。
一、案例教学―引导
《材料成型工艺》是一门研究如何将聚合物转变成实用材料或制品的课程[1]。日常生活中许多工作生活用品都是将相应的高分子材料通过特定的材料成型工艺得到。基于此,《材料成型工艺》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丰富的与人们工作生活相关的素材可以引用。通过学生熟知的案例对各种材料成型加工工艺进行介绍可以避免单纯的理论教学使教学枯燥乏味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通俗易懂的案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学生所熟悉的具体案例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吸引力,同时还可以由此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材料成型工艺的知识点[2]。例如,工作学习中用到比较多的圆珠笔,它由笔帽、笔杆、笔芯组成,为了美观与握笔的舒适度,笔杆有多种外观与形状,制作的笔杆的材料也很多,聚丙烯用作制备不透明的笔杆,颜色可以通过在聚丙烯中添加不同的颜料,聚碳酸酯用作制作透明的中高档透明的笔杆,握笔处软软的部分是橡胶材料,笔杆的制造工艺包括冲模、增密、保压与冷却等步骤,是通过注塑成型得到;再例如,生活中用到的牙刷,牙刷虽小,但制造它需用到多种高分子材料,牙刷把是聚苯乙烯材料,刷把上软软的手柄是橡胶材料,牙刷头部的毛是尼龙丝制成。毛刷管是用挤出成型的方法制造的,牙刷的制造工艺包括注塑、植毛、打磨处理、检测及包装等步骤,首先是将颗粒状或粉状塑料置于注射机料筒内加热,使其软化后用推杆或旋转螺杆连续从模口挤出(模口的形状即为所需制品的断面形状,长度视需要而定),冷却后即为所需的牙刷把形状,其次是在牙刷把上植毛并将毛切成各种需要的形状,此外,牙刷毛还要经过圆滑处理,防止刷毛太过尖锐而对口腔造成伤害,最后就是对制造的牙刷进行检测和包装处理。把这些与人们工作生活相关的产品作为案例引入到课堂中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实践证明:合理的选择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问教学―启发
课堂教学不单纯是老师一个人自导自演,提问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进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主要方式。通过提问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学生在课堂上讲话、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等F象[3];通过提问还可以调动学生思考及其对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对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的课堂提问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的主线“高分子及添加剂组成与配方设计-成型工艺-制品结构与性能”以及材料化学主要研究内容“材料制备-材料组成―材料结构―材料性质-材料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4]。例如,聚乙烯、聚丙烯都是塑料,而聚乙烯-丙烯的共聚物却是橡胶,它们具有哪些不同的性质和使用性能?它们的成型加工方法及生产设备有哪些不同等;再例如,聚氯乙烯、聚丙烯都是塑料,为什么聚丙烯可用于制作注射塑料针筒、塑料水杯,而聚氯乙烯不可以。这些问题的解释都离不开高分子材料自身的物理与化学性质,通过这些材料性质、加工、应用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了解相关高分子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从而得到相关高分子的用途以及相应的加工方法。课堂提问和课后留思考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候学生可能在课堂上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老师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去图书馆、网络数据库检索资料,让学生养成“我不会,但是我会查”的好习惯,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此外,针对学生的作答,老师的评价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最好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答案的正确性,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要帮助学生分析他们的作答,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5]。实践证明:提问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实践教学―理解
《材料成型工艺》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涉及高分子挤出、注塑、模压成型等成型加工方法和相应的设备[6]。这些成型加工方法和设备在课堂上多是通过多媒体课件手段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多数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比较困难的。我校与湖北省多家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厂家,如湖北派克,顺威赛特等,建立了教学实践合作关系。我们材料化学专业在《材料成型工艺》这门课课程教学前组织学生去顺威赛特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参加认识实习,了解工程塑料的挤出造粒、空调风叶的注射成型等加工过程,为学生学习挤出成型与注射成型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此外,我们材料化学专业还组织学生去湖北派克密封件有限公司参加生产实习,了解橡胶密封件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配方设计、橡胶塑炼、与炭黑等添加剂的混炼、橡胶的硫化、撕边、检测与包装等过程,加深学生对橡胶的配方设计、模压成型、硫化工艺等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等方式了解材料成型工艺的知识是怎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启到指导作用的。在观看成型加工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表明:通过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强化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的应用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从案例教学、提问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对提高材料成型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对提高学生对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学习兴趣,思考能力,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显现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此外,依托本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结合良好的实践平台,把材料成型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一个台阶,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材料类技术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声春,韩冰,寇波,张春祥,张克杰.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18):166-167
[2]唐颂超.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8,(01):25-27.
[3]李宝铭,张星,郑玉婴.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课程建设初探[J].化工高等教育,2010,(03):39-42.
[4]朱光明.材料化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及其与材料科学的关系[J].大学化学,2004,19(6):16-18.
篇10
关键词:自出考题 自评成绩 师生互动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172-02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我校建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该课程具有专业特点的主干专业基础课,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对传统三大工艺学(水泥工艺学、玻璃工艺学、陶瓷工艺学)进行了优化整合,从多方面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工艺过程等规律。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共性及特点、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并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特别是水泥、陶瓷、玻璃材料)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该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1~2]。
近几年来,作者对“无机材料工艺学”课教学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在从事几年的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教学工作基础上,认识到教师若是在授课中只是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表面上教师教课效果很好,课堂学生的纪律性也很好,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明显不足,对课程的知识点也了解很少,而临到考试学生往往采取突击的方式或者以老师划重点帮助复习的方式来通过考试,因此作者提出一改考试这种方法来单一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而是提出在课堂上要注重改革教学内容,采用布置课外调研题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籍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进一步开拓师生互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展示创造能力的更大空间[3]。
1 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很多高校建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着重强调大学科和宽口径的特点,大学科的基础课程门数增多,我校材料物理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上要必修很多基础课程如大学物理、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物理解析方程、以及现代物理专题等,在专业课程上强调宽口径特点,既除了材料科学与基础理论课程外,还有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磁性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环境材料等,然而大学科和宽口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在校恒定总学时之间存在突出矛盾,例如:各课程的课时比20世纪90年代前大大减小,出现了越是大学科和宽口径的学校,越没有明显专业的局面。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是教师始终追求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如何在较少课时内保证甚至提高教学质量,是需要首先求解的问题。
其次,很多专业课程的开设时间多半安排在大三下学期,而这一学期恰恰是很多学生准备考研的时间,因此任课教师就要引导好学生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与考研复习间的关系。老师在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考研课程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既解决了激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又能帮忙学生更好地面对考研。
最后,学生在大学拥有的自由时间很多,但很多学生却浪费在上网和玩游戏上,较少学生真正去研究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点和发展前景的。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后自觉开展学习,是专业课教师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4]。
因此笔者以无机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为例,进行了一些改革和探索。
2 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1 促进专业课程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学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本课程选用山东大学王琦教授主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该教材具有逻辑清楚、概念简单、实践环节充分等特点,该教材主要阐述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工艺过程及其共性规律,强调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的主要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包括原料及预处理、材料热加工、制品及制品加工以及材料性能等。作者也在致力于结合本系材料物理专业的特点,积极编写《无机非金属材料结构与物性讲义》及与课程配套的习题集,制订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制作了多媒体网络课件,为课程建设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
2.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课程教学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的研究型教学方法,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参与讨论以及学生专题报告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生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重点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思想以及最新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方法介绍给学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常用的是“反省思维”,即产生疑惑、发现问题、搜集材料、逻辑推理以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布置一些问题给学生,安排三到四个学生一组,查找相应的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化盲目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6]。
2.3 优化课程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入各种教学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发挥其形象具体直观、图文清晰规范、信息量大、知识面宽的优势,运用多媒体将新材料制备通过多彩动画的形象描述和展示,能够将普通教学难以表达和阐述的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化、形象化,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注意灵活使用,切忌用大篇幅的文字,对于PPT的制作,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字体大小合适,色彩分明,图片清晰,对于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以及工厂的实际生产过程等,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形象、直观、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通过动画将陶瓷的烧结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陶瓷烧结过程的机理及影响因素[7]。
2.4 提高课程实践环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课程组始终遵循“以材料学科平台为依托,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核心,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实验教学理念,强调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协调发展、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统筹兼顾的原则,建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
本课程内容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习教学,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专业教学计划中有明确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通过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工艺有较全面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已学知识理解生产过程采用的设备、工艺和操作方法,强化对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的认识,通过实习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培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8]。在学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论文中,学生要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深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为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作者提出一改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的这一单一方式,提出在考核方式上采用试卷、专题报告和答辩相结合的这一全新的考查方式来检验授课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考核模式,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规定大的选题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各自报告专题,大家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通过在课堂上学生自己做专题报告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掌握的情况。由于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学术交流”的性质,学生们选题各不相同,专题报告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在报告过程中学生不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而且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报告,参与全体同学的答辩过程,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什么是学术会议,什么是答辩考试。这样不仅锻炼了个人表述能力,更营造出一种学术氛围,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知识面得到很大扩充,无论是内容广度、深度、新颖性都会大大超越教师的讲授内容。
3 结语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的综合性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材料物理专业体系整体改革的一部分。作为材料物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一,它与一些后继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教学改革中,只有我们不断实践与思考,群策群力,才能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许丹,王凤芹.《机械工程材料》课多媒体双语教学的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6(12):262.
[2]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2009(1):93.
[3] 刘月秀,刘辉.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3):111.
[4] 詹茂盛,李晓东.自出考题自评成绩——高分子材料课教学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6(4).
[5] 宋鹏,王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广州化工,2010(11).
[6] 王东凤.浅谈《机械工程材料》课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