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发展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台发展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 薄膜太阳电池 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一、前言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在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郑重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可以看出,节能减排和开发替代能源,是我国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两个关键。
然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能源需求必将同步增长,所以在大力节能减排的同时,推广应用以太阳能、风能、核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低碳经济最有希望的根本解决方案。这其中,风能主要应用于沿海滩涂,核能主要建在远离城市的地区,晶体硅太阳电池发电系统由于其自身特点也主要局限于郊区或简单附着在大面积屋顶上,唯有薄膜太阳电池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因其高度的建筑亲和性,使光伏发电在城市建筑上的规模化、集成化应用成为可能,日益受到重视。
二、面临的机遇
1.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既有城乡建筑面积达420 多亿m2,其中99%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即使每年新增的近20亿m2城乡建筑中,高耗能建筑也占90%以上。从数量上讲,建筑能耗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1/3,而且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与此同时,在我国的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据77% 以上,“高碳” 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如何使城市建筑朝着高效、清洁、低碳、无碳的方向发展,使建筑能源需求自给自足,薄膜太阳电池BIPV无疑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2.薄膜太阳电池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机遇
城市建筑中有大量既有和建设中的玻璃幕墙、窗户、采光顶等,玻璃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既具有玻璃的透光性又能发电,可直接作为建材使用与建筑完美结合,其它不透光衬底乃至柔性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则可应用于闲置的建筑外立面(如屋顶、外墙、围墙等),这对于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困境,无疑是一项雪中送炭般的巨大的绿色革命。
三.薄膜太阳电池建筑光伏一体化对城市环境的贡献
1.节能
①实现城市建筑所需电力自产自销,从而节约了电网投资和减少输电、分电损耗,使城市建筑从耗能向产能转变。
②光电幕墙直接吸收太阳能,避免了建筑外立面温度过高,从而改善室内温度,降低空调负荷。
③并网的光伏系统,发电量最大的时段在用电高峰期,从而对舒缓高峰电力需求,解决电网峰谷供需矛盾,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
2.节地
玻璃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直接安装到建筑上,不需要额外的昂贵占地面积,并且省去了光伏系统的支撑结构。
3.节材
薄膜太阳电池可以替代常规建材,在建筑施工中同步安装,从而节省安装和材料费用。柔性衬底的薄膜太阳电池,可应用于复杂外形的建筑,使建筑外观更具技术魅力。
4.温室气体减排
薄膜太阳电池BIPV系统每产生1000度电,可替代标准煤0.35吨,减排0.88吨CO2,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环保效益,同时光电转换减少了光热转换,减少了热岛效应。
5.减少声光污染
薄膜太阳电池BIPV本身没有机械传动机构或运动部件,没有噪声产生,电池表面为绒面,可强烈吸收阳光,无普通玻璃幕墙光污染的问题。
四、应用实例
1.上海尚德硅薄膜太阳电池生产及研发基地
主厂房二、三、四层东西立面的外墙采用薄膜太阳电池玻璃幕墙,将光伏发电与建筑设计融为一体,践行了尚德公司“为地球为未来充电,让绿色永绕人间”的理念。
2.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主题馆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将薄膜太阳电池和晶体硅太阳电池综合运用在两座“绿色建筑”上,年均发电量约284万度,每年即可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年均减排二氧化碳约2500吨、二氧化硫84吨、氮氧化物42吨、烟尘762吨,践行了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绿色低碳的理念。
五、结束语
薄膜太阳电池建筑光伏一体化,能够完美演绎绿色建筑理念,随着低碳经济的深入推进,光伏发电必将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城市发展将迈入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方涵.“低碳经济”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经济视角,2009年第3期:45-46
[2]崔俊奎,赵军.光电幕墙技术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新能源与环境,总第36卷第210期,2008年第8期: 56-59
篇2
数量也日益增多。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广播电视台档案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优势及作用
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广播电视台档案资源为对象,开展档案收集、整理、保管、查询、借用等现代信息化管理过程,其优势及作用:
提高工作效率。广播电视台每天产生的影像、文字、图片、文书等信息资料,需要保存归档工作量大。以上海宝山电视台为例,收集、整编、管理资料档案,主要由档案管理员手工操作,效率低,费时费力。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后,管理员可轻点鼠标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操作,从繁杂的档案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
提高存储完整性。广播电视台是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其产生的档案涉及各部门,档案资料收集、保存环节多。例如,新闻部、专题部拍摄的影像资料移交总编室,由于部分采编人员档案意识不强,往往不按时移交或资料备注残缺,影响档案归档的完整性。实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只需将各类资料复制、复印,数据一次录入计算机储存、备份,可方便以后利用查找。
提高查借便捷性。传统的档案查阅、借阅很不便捷。比如调用广播电视档案时,档案管理员先要从一本一本的目录中找出所需的档案编号,再到档案资料库房内去查找。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查阅档案只要检索出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可以方便地获取;还可根据设置用户开放权限,在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上让用户看阅,十分简便。
提高档案的再利用价值。档案重要功能在于查阅利用。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档案,可利用价值较高。由于新闻影像、设备档案等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档案资料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将原文件复制转为电子文档,存入信息资料库,就可不必担忧,反复利用。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台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完善广播电视台档案存储、降低档案人员管理成本、提高查阅利用档案效能的必由之路。
需要突破的难题
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正在广泛应用,不少地方广播电视台也在积极努力推广应用档案信息化,但在推进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难题。
投入较少。地方广播电视台是传媒单位,大部分地方台对于广播电视的宣传设备、传播技术的应用较为重视,投入较多。但是,部分地方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影像、文书等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落后,数字化、网络化程度较低,防病毒、防攻击、防篡改等安全防范设备不齐全,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应用率不高。一些地方广播电视台虽然建设了办公业务网、新闻采编网络业务系统、档案管理平台,但是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现象,对应用信息化管理档案意识淡薄,网上档案管理平台较多用于登记、编撰档案文件目录等事务,网上查询、借阅等功能应用率不高,削弱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效能。
多头管理。广播电视台的档案种类很多,有新闻、专题片影像档案、文书档案、财会档案、人事档案、设备档案等,但各类档案分属各个业务部门管理。 由于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统筹管理档案的体制,无法实现全台信息数据共享,台内形成诸多部门分头管理档案的格局,不利于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人员素质弱。由于部分编辑、记者对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技术熟悉度不够,操作应用技能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播电视档案信息化管理。例如,在数据导入等应用过程中,部分编辑缺乏档案信息处理技能,对新闻影像资料有时忘记输入关键词,给信息资料的查询、检索、借阅、利用等带来困难。
思考与建议
加强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是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一项综合工程,如何实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认为,应着力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
增强责任意识。广播电视台拍摄的新闻、专题片,对于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明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广播电视台领导要树立“档案是信息资源”的理念,增强档案信息化管理责任意识,克服“口头上重视、实际上忽视,使用时重要、不用时次要”的观念,将广播电视档案保管保存转为主动开放服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配齐配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所需的各类设备,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资金和物质的保障。
总体规划系统。地方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不能盲目无序投资建设,应重视总体规划。在规划中一定要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兼容性、共享性、可扩性”等原则,将新闻片、专题片档案、文书档案、图片档案、设备档案等,整合于全台统一的综合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新闻采编业务系统应与本台办公业务网、地方档案局信息管理平台等互通互联,有利于档案管理员从中采集、移交、存储、查阅档案信息,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应达到“好用、实用、易用”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收集、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台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关键在于抓好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广播电视台的档案门类多,涉及多个部门,为保证档案保管齐全完整、统一规范管理、查阅利用便捷,应建设覆盖全台各部门的信息化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全台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化。二要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如今信息时代,档案管理不能满足于收集、保管、保存,更重要的是用好已产生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应当重视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档案目录数据整理、录入,使信息化建设与信息资源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
创建管理运维机制。加强管理体系和运行维护工作机制是推进广播电视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的实现不是档案一个部门的工作,也不是单靠几个档案、计算机技术人员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广播电视台各部门共同协作,因此必须创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运维机制和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制定档案信息化各项管理制度,其中应包括建立和完善档案收集整理制度,立卷归档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保管、统计制度,档案保密、利用制度,通过档案工作制度化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应用,确保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有序顺畅。
篇3
[关键词]全媒体;县级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246-01
1 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现状
1.1 技术管理思维滞后,新技术应用水平低
1.1.1 全媒体思维还未植根于技术管理人员
互联网、云技术的飞速发展直接冲击年轻用户的流失和广告的分流,电视台传统媒体面临的危机正不断加剧,然而,某台技术管理人员是否清楚认识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危机,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去突破、扭转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危机,答案尚未可知。
1.1.2 新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互联网、云技术等已深远地影响到每一行业,且发生了翻天覆地变。电视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窗口,理应走在新技术应用的前列,实际上某台采、编、播及办公网络一体化尚未建成,对全台设备进行云维护管理概念还未深入每一位员工,更谈不上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来指导全台的业务工作,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1.2 技术管理人才缺乏,技术设备利用率低
某广播电视台设备已从模拟制播分离时代进入数字高清制播网络一体化时代,并快步向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和平台融合一体化时代迈进,某广播电视台采、制、播等系统已完全具备高清智能化、数字网络化功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现采、制、
播高清数字网络一体化,其原因除受基础环境设施影响外,数字网络技术人才缺乏也是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技术设备利用率低,难以发挥最大效益。
1.3 技术保障模式传统,设备维护难以到位
某广播电视台在技术保障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观念根深蒂固,仍以封闭、僵化、控制性模式为主,技术维护、技术支撑由少数几个人负责,实际岗位操作人员不了解设备原理、性能,未掌握常见故障现象判断与处理方法,这样导致的问题有二:一是故障处理难以及时,影响工作正常运转;二是设备日常维护难以到位,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1.4 技术管理对象众多,技术设备日新月异
1.4.1 技术管理对象众多
技术管理内容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培训、技术改造和技术维护等。电视台技术管理对象主要包括 3 个方面:一是涉及采、录、编、审、存、播、传输、发射和网站等专业设备的技术管理;二是涉及配电、灯光、音响、温控、无人机航拍、虚拟演播和外场转播等专业配套设备技术管理;三是涉及消防、通风、温控和监控等环境设备的技术管理。
1.4.2 技术设备日新月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受众需求不断变化,无人机航拍、转播车、虚拟演播系统等广电周边设备陆续在某广播电视台得到配置,特别是数字技术发展,广电采、编和播等专业设备软件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由过去设备软件5年、3年不落后到现在设备软件月月有新产品、时时有更新,真所谓日新月异。
2 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探讨
针对某台存在技术管理思维滞后、人才缺乏、模式传统、对象众多等实际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思维、体系和队伍 3个方面着手做好正处于转型期的某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工作。
2.1 树全媒体思维,把准技术管理方向。
2.1.1 树全媒体思维
思维决定方向,根据上述对行业现状的分析,全媒体建设策略无疑是传统媒体面临危机的突破口,为此,做好技术管理必须树立全媒体思维。笔者认为:一要弄清为什么要转,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直接导致传统媒体年轻用户的流失和广告分流,为求生存,不转不行;二要弄清怎么转,以受众为导向,以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喜欢的节目为转型目标,以建设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平台的融合为内容。
2.1.2 把准技术管理方向
技术管理应以全媒体建设内容、标准为导向,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团队、制播流程、平台的融合为目的,把准技术设备引进、技术改造、技术培训和技术保障等技术管理的服务方向。
2.2 树新技术思维,创新技术管理体系
2.2.1 树新技术思维
技术影响行为,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应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试问一天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会怎样?所以,技术管理者必须树立新技术思维,深刻认识新技术影响生活、行为的客观事实,永远保持对新技术渴望欲,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云维护和大数据等新技术来服务于某广播电视台技术管理,推动传统封闭、僵化、控制的技术管理模式向开放、人本、服务技术管理模式转变。
2.2.2 创新技术管理体系
针对某广播电视台技术人员少、力量簿的实际,须创新技术管理体系,笔者的建议,一是构全员维护体系,即以各岗位实际操作人员日常维护为主,台技术骨干定期巡检为辅,第三方(经销商)作保障的技术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设备日常维护责任人、内容、标准和时间。二是建全台局域网体系,真正实现全台办公、采、编和播等业务系统网络数字化、自动智能控制化,实时、精确监测各系统运行状况,提升网络运行安全能力,提高单位工作运转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三是引入云维护技术体系,实时监测、维护重要信息业务系统,确保重要设备系统运行安全。
2.3 树新人才思维,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2.3.1 树新人才思维
人才决定未来,那么如何为某广播电视台未来广电技术管理做好支撑保障呢?笔者认为,必须树立复合型技术人才思维,认清未来广电技术管理不仅需精通广电设备传统技术人才,更需即懂传统广电设备技术管理又懂数字网络维护还懂广电宣传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并有针对性、系统性地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2.3.2 抓好技术队伍建设
前面已明确某广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人才,在此着重谈如何进行队伍建设。在引进急需人才的基础上,重点应加强现有技术人员能力的提升,并主要从 3 个方面:一要走出去,拓宽技术人员的视野,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找准自己差距,定位自身努力方向;二要请进来,现场向技术人员传授指导实际技术要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三要建机制、搭平台,激发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勇于在实践中模索、梳理、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台;网络维护;技术分析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台中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例如说依靠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新闻播报等,同时在应用中所反映出来的效果较好。而说到底计算机仅仅是我们使用的一种辅助工作,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类故障问题和损坏。所以如此开展好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维护工作,有效降低各类设备和计算机的故障率,便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的特点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互联网也被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中,尤其是对广播电视台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说广播电视台逐渐从过去的单一性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互联网传播以及现场直播等播报形式可以说是目前的主流趋势,广播电视台也逐渐朝着更加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共享技术的推广普及,广播电视节目也将会有更加丰富的内容,例如说目前的广电节目在各个时间段都会进行信息的更新与分析,再播放给受众,这样强大的信息需求直观的反映出了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如今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当前我们所应用的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不但具备信息传输快速的特点,同时还拥有十分巨大的信息量。比如说我们能够借助于卫星或者GPS来接收传输信息,这些技术能够让广播电视台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大量节目内容的传输,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信息传输的时效性,避免了信息因为时间的延迟而失去播出价值的情况[1]。
二、广播电视网络维护技术
(一)广电网络的优化维护
在进行广播电视网络的维护过程中,实际的工作流程都是根据事先确定的准则来进行的,不同的设计准则能够得出不同的工作模式。站在这一角度而言,广播电视网络维护工作拥有极大的优化空间,借助于对广电网络维护的优化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稳定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缩减调试环节。另外现代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广电网络各项性能的提高,例如说依靠网络光钎技术,因为其拥有容量大、带宽高、损耗低以及抗干扰性强等优势,在广电网络日常维护工作中能够提供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光纤成本较低,因此在网络维护优化中我们可适当应用光纤来实现。
(二)日常广电网络调试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广播电视网络调试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外部环境温度变化,日常网络改造带来的影响,网络线路故障产生的影响等,所以在对广播电视网络实施调试作业之前,必须要深入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予以解决,按照当初图纸的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模型予以调试。若无法分析出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常常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广播电视网络调试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在调试之前事先确定调试对象以及相关参数,在进行现场调试的过程中仅仅需要简单操作即可。同时,日常维护过程中实施分布式网络架构,可考虑根据骨干成环,星型辐射的原则进行网络架构,如此一来能够让业务变得更为灵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频谱资源,能够有效实现电缆网络的最小化[2]。
(三)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维护
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运营支撑平台(简称BOSS系统)对整个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来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广播电视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是对广电网络业务运营支撑平台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维护管理,以保证BOSS系统能够实现稳定而高效的运行,从而确保整个广播电视网络能够稳定运行。
应用软件属于BOSS系统运行的基础,应当对相应系统实施必要的维护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出其功能。根据规范标准,我们应当每个月对业务系统的应用软件以及相关配置参数实施检查与调试,同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表。另外在检查与调试作业中深入分析该业务系统应用软件的具体运行情况以及性能参数,找到能够进一步优化之处,结合实际问题给出系统优化建议或者采取相应的维护对策。一般来说,间隔三个月左右便需要对业务系统应用软件以及相关配置实施恢复测试,以保证系统功能更好发挥。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真正认识到广播电视网络维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其与广播电视台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广电网络维护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技术上的检修处理,同时还应当借助于建立维护工作档案、完善设备管理规定以及增强自身专业能力等方面来做好此项工作。相信借助于各方共同努力,必然会让广电网络技术维护工作朝着新的方向迈进,推进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新闻;创新发展;实现路径
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主要指“各种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即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1]。广播是一种以“听”为主的媒介形式,这种“听”的性质意味着要实现与其他媒介的融合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其实,在电视媒体出现后,广播一直是在电视与平面媒体的夹缝中生存,而近年来又面临着以网络和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巨大冲击与挑战,因此传统广播媒体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主动寻求和强化与其他媒体的融合,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广播受众。本文拟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探讨在此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新闻传
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就传统媒体而言,广播新闻整体上处于弱势地位,受众规模和影响力都落后于电视和平面媒体新闻。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以往受众通过广播、电视或报刊来获取新闻资讯,现已逐渐习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微博、微信或新闻客户端来浏览新闻。换言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习惯已从传统的借助广播、电视、平面媒体逐渐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这种改变给广播新闻传播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广播新闻传播的局限性。广播新闻受限于“听”的传播方式,声音稍纵即逝,既没有生动的电视图像,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又因为篇幅的缘故难以对新闻事件展开详细深入的讨论,在深度上也略逊于平面媒体。目前广播新闻传播仍受每日播出时间和次数的限制,一旦错过时间,听众便无法收听到相关的新闻节目。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广播新闻影响力减弱。
2.广播新闻受众老龄化与流失。
一方面是用收音机听广播新闻的忠实听众日趋老龄化,受众人数逐渐缩小;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手机等便捷的移动接收终端从新媒体中获取新闻资讯。在享有较大时间自主选择性的同时,当下的年轻人热衷互动,更喜爱时尚化、非规范的网络语言风格,这都是造成广播新闻年轻受众流失的重要原因。
3.广播新闻内容的滞后性。
出于每天播出次数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广播新闻内容方面有一定的重复率,在播出时间上也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在重大或突发新闻的播报方面,与电视和网络媒体相比,广播新闻的时效滞后更为凸显,在激烈的媒体资讯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简而言之,受众资讯获取习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的竞争格局与增长趋势,单一介质的广播新闻传播在与其他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在新媒体的强力冲击下,其生存空间受到极大的挤压。这意味着传统广播新闻传播急需利用媒介融合的大平台寻求创新性突破,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实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生存与发展。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创
新发展的实现路径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极为多元化。基于此,广播新闻正不断强化和深化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自媒体的合作,在技术上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渠道。目前电脑、电视、车载收音机、手机等终端日益丰富,广播新闻的受众到达率已明显回升。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显示,2013年在我国的广播节目中,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回升到61%,远高于交通、生活消费等资讯的收听率[2]。由此可见,广播新闻应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编播形式,拓宽优质节目的输出渠道,重塑广播新闻的品牌形象。
(一)电台内部不同栏目的信息融合
媒介融合是一个大范畴,众多学者强调的是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媒介融合定义不但指出融合的形式包括大量媒体之间的内容分享,还强调新闻编辑部内部人员的合作与互动[3]。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在向外寻求与其他媒体融合的同时,应首先整合内部资源,提高效益。由于不同的广播频率、栏目定位及播出时长要求的不同,在操作上,可把一次新闻采访的素材制作成不同篇幅、不同侧重点的稿件,在不同栏目中进行差异化运作。换言之,以广播新闻素材为基础,在不同广播栏目间滚动播出,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目的。以广东广播电视台2015年11月举行的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的报道为例,笔者采访了近半数的与会外国经济专家(即省长经济顾问),并在新闻、新闻专题和外宣新闻版块分别发稿。在广东新闻广播的新闻栏目中,题为《国咨会开幕,省长经济顾问热议广东经济转型升级》①的报道突出新闻时效性和新闻点,即在官方新闻会召开前,笔者利用会议茶歇时间,采访外国经济顾问,把所获悉的会议信息写成新闻稿件,其长度适用于当天的新闻报道。第二天播出的新闻专题稿件《国咨会顾问提炼金点子助力广东开局十三五,建议推广“物、服务与人互联”智能制造、优化构建协作与包容性创新环境》②,侧重梳理观点,按不同热点话题,归纳外国经济顾问在会议不同场合中最精彩、最有建设性的发言,凸显其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议内容,稿件长度较长。而在随后播出的外宣新闻节目中,笔者的英文稿件《Today’sFocus---InternationalConsultativeConferenceontheFutureEconomicDevelopmentofGuangdongProvince2015》③则重点呈现外国经济顾问对广东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并以西方听众易于接受的角度和风格,对笔者原有的中文新闻专题稿件内容做出取舍及编译,向西方受众传播广东以开放的心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创新的信息。上述案例显示了电台内部信息融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只要记者和不同栏目的后方制作人员有意识地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根据其不同的要求,把采访素材运用到不同的栏目中,就能高效地利用好采访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电视媒体融合
“媒介融合可以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也可以是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融合的目的一是整合资源,二是扩大影响,对广播媒体而言,后者可能更重要”[4]。美国学者戈登把媒介融合更具体地归纳为五种类型,即所有权融合、战略融合、结构融合、信息采集融合及信息表达融合[5]。戈登把所有权融合放在五类融合之首,可见其重要性。近年来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合并已成为一种趋势,广东电台与广东电视台也于2014年合并,成立广东广播电视台,旨在整合资源,拓宽传播渠道,提升竞争力。电视台的采编资源与广播电台相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相对更雄厚,电视记者奔赴的新闻现场相对更多。在电台与电视台合并的背景下,电视记者可将电视新闻稿件在广播新闻节目中利用,即以电视新闻素材为基础,在广播新闻栏目里综合利用电视新闻素材。以《我们的坚守》④报道为例,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记者采访了微生物学家李泰辉教授,该稿件在广东卫视2015年5月1日的《全省新闻联播》中播出。在对标题和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之后,《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青山走遍只为“菌”的广东微生物所研究员、微生物学家李泰辉》⑤于5月4日在广东广播新闻中心的新闻栏目中播出。在电台与电视台整合的背景下,广播与电视的融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合并之后电视媒体所做的新闻稿件可视为是广播新闻声音素材的“富矿”,随着融合的深入发展,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将能更便捷地综合运用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资源,甚至能对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提出素材预约和订制要求。
(三)与开放性网络平台融合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实现了广播传播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微博平台实时、开放、互动的特质已为广播新闻和网络融合的创新发展所利用。受众可在微博平台留言、评论、爆料及转发,这不但提高了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保持了在新闻再传播过程中的热度,而消息的继续发酵,又为新闻的发展引出新方向,提供了新素材。当然,在此过程中,记者需牢牢把握好新闻素材的精准度。以广东广播电视台设立的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帐号为例,它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公众参与优势,实现了广播新闻和网络互动传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策划的新闻直播节目《寻找华南第一枪》⑥为例。为配合该广播节目,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官方微博于2015年9月2日当天连续更新49条博文,图文并茂地在微博平台同步直播这场年度重头戏。微博平台上的配图既有记者们前期采访的现场画面,也有采访对象的照片、珍贵史料的照片和所走访的抗战遗迹照片。这样的图文直播,既能让没有收听到广播节目的受众了解到其最核心和最精彩的资讯,同时也弥补了广播听众在收听过程中没能对新闻涉及到的人与物“眼见为实”的遗憾。通过与网络平台的融合,广播的优质资源能在更大范围内输出,扩大广播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四)与移动终端融合
广播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性意义。与其他移动终端相比,人们对智能手机已形成了严重依赖。广播收听的移动化、网络化与听众的网民化在“互联网+”时代越发明显。微信平台近年来逐渐成为最多广播受众使用的互动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多广播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其优势是微信公众号具备语音推送等功能,广播媒体可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微内容,例如微新闻。微新闻策略旨在打破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自有逻辑,利用新媒体思维精选广播新闻素材,具体表现为片段式、专题性,突出和聚焦热点话题,有助于提升受众对广播新闻的关注度,增强广播新闻传播价值。仍以广东广播电视台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所策划的一组《人民的抗战》系列报道为例,每篇报道除了在不同新闻栏目和频率播报之外,还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九大频率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在这个微信公众号上,笔者推送了该系列的采访稿件《血性东北军战士抗命开枪,“9•18”夜击毙两名日本鬼子》⑦,推送内容中有广播新闻的音频和采访现场的照片,并以照片说明的形式突出微信稿件的亮点。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官方微信号上同日的其他资讯相比,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样严肃、厚重的新闻在点击数量上百倍地高于其他新闻信息,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可见,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需调整新闻侧重点,突出部分重要和生动的信息,“在内容定位上应该更加追求‘小而美’的效果,在宏大事件中抓住一个不为人知的细节进行介绍”[6],更容易激发用户乐于分享的心理。其次是以更适合年轻受众阅读的方式和编排风格将广播新闻的优质资源进行再次传播。好的内容和创新的内容不但能增加点击率,也是广播新闻传播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增强影响力、谋求媒介融合背景下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7],近年来这一趋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广播新闻传播不仅要正视自身的困境,还要与时俱进,抓住发展机遇,走出一条有广播特色的新闻传播创新发展之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需立足于制作精良的优质资讯,以媒介融合的创新发展方式,多渠道地争取受众。作为广播新闻记者,需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升自我,争取成为能适应传统和创新制播方式的技能全面的广播人才,以应对媒介融合新形势对媒体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毛永晖.媒介融合趋势下广播的战略转型[J].青年记者,2009,(11):82.
[2]赛立信媒介研究有限公司.2013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综述
[3]乔新玉.媒介融合: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J].青年记者,2012,(12):68.
[4]肖柳.媒介融合下广播是如何提量、提速、提质[J].中国记者,2010,(1):92.
篇6
【关键词】回传;网络;光纤;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是国家的喉舌,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媒体。新闻的时效性很强,新闻回传既及时又经济,所以建设我省新闻回传系统有着重大的意义。该系统是利用广电宽带网络实现视音频节目的远程传输、交换和相应的管理,完全取代基于人工和磁带传递广播电视节目的落后手段,实现连接的网络化、传输的宽带化和管理的自动化、省工省时,快速高效。
1.山西省新闻回传系统的概括
为统一标准我们要求地市台采用支持4:2:2格式的编码器,10M视频码流、15M总码流、采用SDI数字信号、45MSDH光纤省网传输无需复用的方式,因此新闻回传光纤通道不仅能够满足新闻回传图像要求,而且为今后进一步提升回传质量保有一定的余量。各地市台非常重视光纤通道新闻回传工作,大多数电视台申请专项经费招标采购了符合我台要求的编码器、光端机、适配器、数字录像机等设备。通过我们自带的信号源设备(产生的彩条、多波群等测试信号)、经新闻回传光纤通道传输后,再经我台新闻中心机房解码后,图像质量能够良好还原,技术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系统组成
地市电视台中心机房的新闻信号经过编码器编码后,由光纤传到省网(45MSD)机房,再由省网络中心传到电视台中心机房,经解码器输出电视信号。测试仪器及设备(发送端):数字信号发生器:泰克Tektronix TG700;模拟信号发生器:泰克Tektronix TG600;数字波形监视器:LEADER LV5380;数字录像机:DVCPRO 50M AJ-D93(含SDI接口);50M测试磁带2盘;25M测试磁带2盘;测试仪器及设备(接收端):数字波形监视器:LEADER LV5820、Tektronix WVR 611、WFM 601。
存在问题:由于使用国产编码器不支持4:2:2、10M视频码流,只好调整为5M码流传输,图像质量明显不太好,高频部分衰减严重,图像不干净、不透亮。
建议:选购进口编码器(参考型号:harmonic、UE9000)替换现有设备,采用4:2:2、10M码流传输。
存在问题:由于非线及录像机均无数字SDI输出,采用模拟信号传输,信号质量不太好。
建议:采用数字SDI信号传输,选购SDI板卡。
建议:更换现在使用的50Ω同轴电缆为数字视频线,传输SDI信号。
结论:整个传输通道较为理想,SDI信号经4:2:2、10M码流传输,接收端得到理想的画面。
结论:设备配置档次较高,传输通道好,SDI信号经4:2:2、10M码流传输,图像质量令人满意。
存在问题:由于AJ-D93未配置SDI板卡,模拟信号经过编码传输后,图像质量与数字信号比有较明显的区别。
建议:购买AJ-D93录像机SDI数字板卡,经SDI信号编码为4:2:2、10M码流传输。
结论:整个传输通道较为理想,SDI信号经4:2:2、10M码流传输,接收端得到理想的图像画面。
建议:上载录像机也使用SDI信号。
结论:整个传输通道较为理想,SDI信号经4:2:2、10M码流传输,接收端得到理想的图像画面。
结论:整个传输通道较为理想,SDI信号经4:2:2、10M码流传输,接收端得到理想的图像画面。
建议:上载录像机也使用SDI信号。
存在问题:由于整个链路为模拟传输,编码器不支持4:2:2、10M码流传输,最后设定为6.0M视频码流,接收端明显看到高频特性差,图像有噪波,色度抖动。
建议:(1)使用数字SDI信号回传新闻;(2)选购进口编码器,采用4:2:2、10M码流传输(参考型号:SCOPUS、UE9000)。
3.结束语
篇7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是大幅度提高队伍素质的需要
我们榆树广播电视台几届班子都十分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将业务培训和业务考试纳入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工作的常态化来抓。特别是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知识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要想在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事业根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勤于学习、善于学习。
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是创新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正处在重大转型期,来自多个方面的竞争加剧,既有与其它媒体如报纸、互联网等在受众资源上的竞争,也有与网通、互联网三网融合业务上的竞争。从受众的需要来看,受众对广播电视的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而从我们实际来看,我们还存在着缺乏品牌节目、人才支撑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就是要从不断的学习中去适应形势、改造自我、创造未来。创新对于广电行业最为直观也尤为重要,我们知道,思维不创新就不会有发展,管理不创新就会出政治问题,节目不创新就会失去观众,技术不创新就不会进步。
县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结构变化及再教育环境
1广电人才资源供需现状
近年来,一些县级电视台的设备结构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要适应这一变化,人才资源也需要相应地变化,然而,从目前我们的实际来看,人才一直供不应求。由于人才选择范围的限制以及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的人才资源十分有限,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人才,当然与过去的人才结构相比,现在平均学历有了显著提高,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求。
2广播电视从业人员再教育现状
一是再教育培训情况。榆树电视台始终坚持“每周必学”“每季一讲”制度。“每周必学”即科室、中心、台站每月利用其中两周的两个半天时间集中组织学习;每人在其他两周内,每周安排半天进行自学。“每季一讲”即台里每季度集中组织一次学习。同时,我们还经常派编辑、记者到上级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资金、人员紧缺等诸多原因,还远远不能满足继续教育的需求。二是广电人继续教育要制度化。
要实现县级电视台广电人员的专业化就要采用和挖掘专业的人才,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接受继续教育。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也许难以立即实行,但从长远考虑,对刚刚走上广电工作岗位的新人,应该制定一个长远的培训计划,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长期留在电台和电视台工作,使他们成为广电领域里的行家里手。
对县级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篇8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128)
摘要:当前,国内电视与新媒体融合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的冲击涉及到生产、传播、经营乃至品牌建构的整个体系。利用新媒体提高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传播核心价值和主流思想,做负责任的媒体是地方台的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陕西广播电视台;三网融合;竞争力
一、新媒体与都市青春频道
广义上的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宽泛的概念,泛指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和现有媒体不同的新的媒体,狭义上的新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产生的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是传送信息的媒体形态,但它既指一种信息传播技术,也指承担者信息传播智能的个体组织。
2006年1月1日,都市青春频道创办了直播类新闻节目《都市热线》,率先在全国推出“手机记者”和“百姓报天气”等新版块。都市青春频道于2012年下半年实施新媒体战略、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2013年末,主打民生新闻的频道移动客户端(APP)“都市快报”稳健上线,活跃度最高达到70%,一度排名苹果市场同类软件全国第15。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以电视、电脑和手机等作为终端的新兴媒体席卷而来。互联网、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加速发展,众多媒体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广电行业,新媒体的发展给广电带来了新的收看模式、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盈利模式。
二、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新媒体战略
(1)直播系统。
2011年,陕西广播电视台推出了陕西网络直播系统,内容包含陕西电视台各类节目,观众可以随时观看,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通过直播系统,观众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而是可以主动选择。
除了电视节目外,直播系统当中还有广播节目以及最新资讯。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观众收看节目,同时也能获取陕西当地的最新资讯。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地方台直播系统的运用能够给观众提供一个自主的直播平台,也为陕西电视台的数字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都市快报》APP。
《都市快报》手机APP(客户端)是陕西广播电视台二套重点打造的手机移动平台,是陕西电视栏目《都市快报》的延伸。客户端共设置“快报讯”“快报帮”“快报圈”三大板块,为客户提供最快、最全、最忒的新闻资讯。同时,还对本地服务生活内容例如“美食、交通、团购、打折、电影”进行整合,满足用户全方位需要。
都市快报APP获得广泛关注得益于以下几点:首先能够锁定年轻群体,接近70%的年轻消费人群已逐渐从传统媒体中脱离出来,手机移动传播正成为针对年轻人群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其次,都市快报能够定位高端群体。《2014年陕西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陕西省网民规模达到1745万人,手机网民规模1485万人,占网民比例八成以上。超过半数使用手机客户端的智能手机用户均有较强消费能力,对新事物新讯息接受度更高。另外,APP善于利用碎片时间,由品牌内容线上线下的有机关联实现了从电视到手机的多屏无缝链接。
(3)天天晒网
《天天晒网》是都市青春频道晚间档的一档节目。共分四个版块:一网打尽、今日网链、微言耸听、图说天下,共同网罗全天新闻资讯和热点焦点,观众一打开电视就可以体验网上冲浪的感觉。
《天天晒网》网罗当天的网络热点新闻、新鲜视频、微博语录和焦点热图,更有网友观点和新闻评论,这里不仅仅是信息共享的平台,更是舆论自由、观点碰撞的空间。节目利用网络进行实时互动,拓宽观众的参与面,增强节目内容的交互性和选择性。这档节目打破了电视与网络的界限,重新调动网友参与电视节目的积极性,提高其对电视节目的重新关注。
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陕西都市青春频道目前的新媒体运营获得观众的喜爱。陕西电视台这档节目将电视互联网化,也印证了互联网高速发展这一事实。
三、新媒体战略的缺点及建议
新媒体与电视节目相结合这种传播形式与途径具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首先,在内容上相对单一,可供观众选择的节目较少。《天天晒网》缺乏专业的精品文本,大多数都是自娱自乐的即兴发表 ,无偿转载,随意传播,这就与达到主流文化高度的差距相差甚远。
其次 ,在整个市场运营的链条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途径的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实现,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业形式。新媒体信息缺乏完善的专业打造团队。整个网络广播系统内容没有进行完整的策划,有些杂乱和粗糙,导致收视率不佳,未能吸引过多广告投放。《都市快报》APP也因没有进行长久的宣传,只有小部分人安装并使用,移动传媒未能起到应有的传播效果。
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服务产品市场变化不大,而内容产品市场却深受影响,一方面,新媒体分散了电视的受众,也让电视媒体在电视服务产品市场中失去讨价还价的资本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观众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受众的主动性增加导致了电视媒体的被动性。
要让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结合能产生最大的“化学反应”,首先广播电视媒体在使用新媒体时应考虑到节目本身与市场结合方面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使用新媒体。其次,要利用一个专业的新媒体团队去打造电视节目的网络平台,不仅是互联网直播系统,同时还有手机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再次,一定要平衡好移动网络与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双方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同时,也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有利条件, 努力开拓市场潜力, 充分挖掘新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地、高菲. 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2]徐宏. 从新媒体发展看广播节目的转型[J].声屏世界(NEWS WORLD),2014(2)
[3]赵庆康.新媒体时代下地方台竞争的思考[J].今传媒,2013(9)
[4]http:///apk/detail/674438
[5]http:///tvcolumn/JTRV
篇9
【关键词】全媒体 广播 比较优势
一、对广播比较优势的再认识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的广播和电视、报纸杂志一样面临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冲击。然而随着数字化媒介传播技术更新越来越快,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汽车的保有量在迅猛增加,这就给可以移动接收的广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广播节目编排、制作、发射、传输,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了节目可听性,彰显出广播的比较优势,让许多广播从业者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下面以黄山广播电视台为例,探讨一下广播在当今全媒体时代下的比较优势。
1、广播是突发事件或发生大面积严重灾害时最有效的传播信息的媒体,有着突发事件的“生命线”作用
由于广播在采访和播出上具有机动性强、覆盖面广以及听众收听方便等特性,因此,非常时期,广播可以成为一种非常媒体。
黄山广播电视台的新闻综合广播和交通旅游广播在每年5月份防汛时期,对各地的突遇的洪水灾害及抗洪防汛动态总是一马当先,先行发声。抗洪防汛的紧张时刻,两个频率均是打破节目常规编排,进行汛情滚动播出,随时插播防汛指挥部的汛情通告,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采编播机制,规定防汛时期相关人员手机不得关机,24小时随时待命。广播媒体迅速、及时的汛情报道为黄山市的抗洪救灾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肯定和表彰。黄山交通旅游广播还因此承担了应急广播的重任。广播在突如其来的地震、台风,海啸时更是如此。比如在汶川和玉树地震期间,由于其它媒体节目制作传输、发行手段往往遭受灭顶之灾,恢复起来有一个过程,而广播只要有一台体量不大的发射机就能够正常运转。
2、广播能提供即时有效的新闻和服务信息,是最具互动性的媒体
在电视和报纸媒体传播的语境中,信息往往是单向流动,而广播可以开展双向、多项交流。由于声音传播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即时回应的互动。这就是广播热线类节目之所以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从黄山广播电视台的两个频率开办的《市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空中商桥》、《一路畅通》、《帮女郞》等栏目受到听众热捧的实践来看,也证明了这点。其中《市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一路畅通》因其制作精良,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被评为安徽省新闻十佳栏目。在提供服务信息方面,《空中商桥》、《一路畅通》、《帮女郎》等栏目也因热线互助迅速,方便,节目播出时,几路热线常常打爆。《空中商桥》的二手商品信息常常是刚一播出,那边交易联系电话就立刻响起,让参与的听众不由地惊叹,广播信息来得就是最快!
3、广播是生产和消费成本最低的媒体,体现了媒介的人本价值
只要实现信号的有效覆盖,广播是市民接受最为便捷和廉价且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的媒体,听众群范围广泛,包括了从高级精英白领至文盲或半文盲。低成本是广播的一大优势,也是广播占领市场的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在同一个地区,刊登一版报纸的广告费在电台往往可以一个月、一季度甚至一年,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广播的价格竞争优势尤为明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刺激了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利益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广播自然成为农村听众、流动农民工群体以及城镇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党和政府与媒体合力因势利导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市民热线》等舆论监督节目,使之成为社会话语引导平台。比如黄山广播电视台的《市民热线》自2000年开播以来,坚持每天为市民排忧解难、释疑解惑,监督行风政风,力促尽快解决听众反映的问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市民通过来电、来信、来访、手机短信等方式反映的问题,90%左右得到及时解决或答复。社会各界在评价《市民热线》时说:《市民热线》对于党委、政府来说,是密切联系群众、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好帮手;《市民热线》对行业部门来说,是接受舆论监督、改进作风、便民服务的好形式。而由市纪委、市纠风办、市广电合推出《政风行风热线》是以“替百姓说话,为政府分忧”为宗旨的另一档舆论监督类节目,自2006年开播以来,组织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走进市电台直播室,直接与市民交流,解答咨询、受理投诉,听取对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解答率达100%,解决率在90%以上。
以上三点比较优势也是广播在全媒体时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最重要原因。《2011年美国新闻媒体状况报告》调查关于传统广播发展前景的结论是:“传统广播永远不是过去时”。换句话说,就是传统广播的研发正处于“现在进行时”。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广播存在内容的稍纵即逝、单线性编排,没有画面形象等客观局限性。那么在当下数字化传输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私家车日益普及的全媒体时代,广播应该如何扬长避短,重新打造自己媒体形象呢?本人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二、扬长避短,重塑媒体广播
1、办看得见的广播
如今的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眼球经济”。无论是互联网、手机电视,还是传统电视或报纸,都是以抓眼球为传播手段的,只有广播用声音传播。广播要突破传播手段限制,通过策划各类新闻活动让听众的耳朵和眼球一起体验广播的风采,扩大媒体影响力。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在这方面已拥有了成功经验。他们以当地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和优良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年年推出清明文化祭祖、追慕徽州先贤、端午诗会、中秋节“徽风明月”、徽州春节记忆等特别节目,每年举办大小数十场活动,有红色系列--大爱黄山(公益类)、绿色系列--生态黄山(低碳环保类)、蓝色系列--文化黄山(文体、娱乐类),持续掀起人们关注广播的热潮。从而使个性化听众进入社交话语平台,形成有共同兴趣的聚众群。新的聚众群的共同兴趣和消费能力无疑会受到广告主的青睐和追捧。
2、节目形态适度调整
全媒体时代的广播内容可以面对不同受众个性需求,还可以为听众个性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关键点在于在以内容为王的前提下,编辑和把关人员围绕信息内容进行适度的可视化过滤、改写、编辑加工,使传统广播音频内容版面和网络广播、手机微电台等多符号呈现满足不同终端受众群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相辅相成,使信息和新闻产生最大化的社会经济效益。黄山广播电视台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完善自己的网站,探索整合电视和广播新闻信息,试点手机广播电视新闻,以保持在网络媒体攻势下的市场主动权。初步实践证明,经整合后的广播录音新闻内容质量、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黄山新闻综合广播《全市新闻联播》节目中的录音稿件数已经占了60%以上,多的时候能达80%,大大地提高了广播新闻可听性。
3、服务方式的转变
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这个信息服务平台除了提供个性化的节目内容外,还要提供多媒体的信息综合服务,从而成为突发事件危机预警服务、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以及新闻、教育、文化局等多种信息服务的共享平台,实现媒介对受众信息服务的深度链接。黄山新闻综合广播的《市民热线》除了在节目中受理热线电话,反馈处理意见外,还和政府网的连线平台相连,与部门联动快速处理问题,为百姓排忧解难。节目栏目组被列为市直机关政风评议的投诉受理机构,参与机关效能和政风评议测评。黄山新闻综合广播的《政风行风热线》开播后反响强烈,随后又推出政风行风热线网络版,广大市民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提出咨询和问题,相关部门将帮助解决,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予以答复,实现广播和网络的互动。
黄山交通旅游广播主打服务型广播,构建了包括交通、旅游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从政府部门的管理动态,到路面发生的各种情况,尤其是暴雨如注市区严重积水、危险化学品泄漏等重大事件,赶在第一时间。为了帮助一位身患绝症的青年农民,黄山交通旅游广播举办了现场募捐活动,并开通节目宣传,短短三四天就募集了一万多元,电波传递的爱心暖流感动了无数黄山人。黄山广播电视台与市交通局、公安局、市旅委等部门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打造黄山交通旅游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应急信息平台,黄山交通旅游广播承担了应急广播的重任,广播媒体的服务方式已逐步向多种信息服务的共享平台转型。
参考文献
①贺敏、刘全伟、岳新春,《办看得见的广播》[J].《中国广播》,2013(4):86-87
②吕晓虹,《重识广播与重塑广播》[J].《中国广播》,2013(4):37-39
③宋青,《2011年美国广播市场盘点》[J].《中国广播》,2012(10)
篇10
思路就是出路,牢记办法就是为困难准备的
客观地说,各地广电媒体经过10多年的改革整合,对于做强做大广电文化产业还是有过不少探索和实践,比如创办电视购物、广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产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但是效益却微乎其微。地方广电媒体在经营创收上虽然是年年迈小步,从来不停步,但前进的步伐不大,难有大的发展进步。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没有到位,从业人员思想僵化,害怕丢掉公共服务事业性质的身份,对发展广电文化产业缺乏内生动力。
美国公共广播公司的约翰·布兰德曾说:“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阶段,一只脚停留在20世纪,另一只脚迈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地方广电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媒体的经济来源与20世纪末期差不多,一方面靠政府财政拨款加广告和联办协办节目的收入,一方面依赖内容产业的延伸赚取一些活动经营收入和各种传媒公司的少量收入来填补。而此时,广大受众和媒介市场已进入了21世纪。当传统电视受众依旧定时定点守候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时,新生代的受众早已将视线转移到了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期待着更为精彩的多媒体平台的体验;当电视台的广告经营人员穷尽伎俩锁定原有广告客户和尽力拓展新的广告源时,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的网络媒体早已抢走了一部分稳定的广告资源。纸质媒体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也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增添了很多传播优势,分切了广电媒体的创收蛋糕。因此,地方广电媒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谋求繁荣发展,必须要加大投入,不断研发新节目;必须要依靠投入,拉长加粗产业链条,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创收领域。
2013年,盐城广播电视台专门召开了“二次创业动员大会”,大家提出了很多保底增值、扩容增量、新办产业、拓展市场的意见。例如在传统产业延伸项目中,除搞好已有的春秋两季房博会、家居建材博览会和汽车展销会外,再延伸新办车友俱乐部、汽车大卖场,房产营销咨询和代销楼盘、二手房;演艺项目除正常组织大型演艺活动外,还增设组织各类演艺剧团演出、举办婚庆寿庆公司、开办“三贤讲堂”请名家、学者举办各类演讲,结合旅游请海峡两岸名家异地演出,向中西部地区进军;在新媒体项目上,除正常办好户外数字电视、本台新闻网、手机报外,还向“无线盐城”“智能公交”、LED大屏、户外大牌投影、地铁站、高铁隧道运用视觉暂留现象安装动媒体等;在礼品文化产品项目上,除搞好电视直销外,还新开设富有本市地域特色的海盐盐雕文化产品,湿地麋鹿、丹顶鹤特有旅游文化纪念品,海鲜贝类、中华鲟、河豚文化纪念品,铁军红色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新项目;在教育培训项目上,除继续开发节目主持人培训外,还利用本台人文资源,新开办书法、美术、声乐艺术培训、单位系统内广播电视知识培训和媒体融合时代亟须的“一专多能”技艺培训,与央视《CCTV中学生收费频道》合作,举办“CCTV中学生声动校园”主持人培训和选拔活动;在影视制作上,新拓微电影、动漫画制作以及运用本有影像资料为卖点的各类3D专题片、影像片、资料片、外宣片制作生产;在电视购物项目上新拓快递、送货上门服务,与网购公司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吸引更多客户;在文化金融项目上,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介绍推销相关金融产品,举办“理财节”、“市民卡”服务、“交费宝”服务等;在会展及展销包装服务上,新拓各类展销会布展、搭台、摄制宣传片、专题片,开展书画装裱、电视直销等;在电视剧生产上,投资电视剧拍摄基地建设,创作拍摄有市场前景的电视剧、动漫剧、儿童影视剧等。思路就是出路,思路就是财路。思想解放的闸门一打开,星光灿烂的前景马上展现出来。现在,盐城广播电视台从众多建议中採英撷华,有的已开始运作,有的已开始招募项目负责人,进行人员“双向选择”,有的已开始立项报批,显现出一派“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喜人景象。
出路就在脚下,牢记做必做到位、做必做成功、做必做出特色
广电文化内容产业的拓展延伸不是理想主义所能奏效的,要结合实力、资源、成本、回报等因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现实主义来看效益、看结果。效益和结果如何得看你怎么去做。盐城广播电视台大门口有个励志牌,上面镶嵌着“做必做到位、做必做成功、做必做出特色”16个大字,大家都在自觉遵循把想的变成说的,把说的变成做的,把做的变成结果,把结果变成效益和口碑。比如,我台经济信息部专门承担房车广告经营,过去主要依赖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营销商上门做广告,2004年至2008年,由首年的600万元增至1000万元。2009年产业延伸,开始搞春季、秋季房博会,一下子猛增到1900万元。2010年增加家装、建材博览会和汽车展销会,创收效益达到2100万元。2011年至2012年,又增设了“购房节”“车友俱乐部”“电动车促销”“宏曦鸣城房产营销咨询和推介”“家装设计大赛”等产业延伸项目,2012年实现房车营销4200万元,仅两年实现经营创收翻一番,人均创收达200万元。可见内容产业拓展延伸大有潜力可挖。
路就在脚下,并不代表脚下的路就是一马平川,通行无阻,但我们不能因为前行的路上有风险就止步不前。党的十报告已明确指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迈进以及如何加速发展文化产业的问题。如何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路大踏步前进呢?愚以为:
一、要继续解放思想,敢于挑战自我,牢固树立路在脚下,机遇就在眼前,不抢抓机遇就坐失良机的观念。地方广电媒体分布在全国各地省辖市和省辖地区,而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城市台的经济实力差异很大,有的东部沿海地区一个城市台的年创效益超过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两个省级台,所以不好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界别地方广电媒体的产业发展。2012年江苏广电总台一个《非诚勿扰》就实现广告招商20多个亿,这充分说明高质量的栏(节)目是能够赢得高广告回报的。而盐城广播电视台2012年仅联办、协办节目这一项,就获得经济效益两千万元,也充分说明传统的经营创收模式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崛起而完全丧失市场。但也应看到,地方广电媒体面对“上挤下压”“左右挑战”“内外竞争”的多重挑战,只有抢抓机遇,拓展内容产业、扩大创收途径,才能夹缝求生,突出重围。
二、要围绕广电内容,用足用活资源,积极向纵向延伸。要积极开展活动经营。要根据自身现有资源,整合力量,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种会展、演艺、演讲、房产家居汽车展销、书法美术摄影展览、婚庆礼仪代办、新媒体延伸等活动,拓宽创收渠道;要扩展培训体系,利用自身人力资源丰厚的优势,举办各类艺术人才、新媒体实用人才以及青少年才艺培训,做大培训经济的盘子;要有胆量、有计划地投资动漫制作、微电影、专题片拍摄甚至电影电视剧拍摄生产,不断拓展新的更大的经营空间。
三、要结合广电行业特点,放宽视野,积极向横向拓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谋求生存发展的空间,已被企业界广泛应用。地方广电媒体在双重属性、双重效益、双重规律、双重任务的界域内可以放宽视野,积极实行上下左右相互联动,加强媒体之间、跨媒体之间、跨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例如,盐城广播电视台2012年与本市4A级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合作,投资苏北首家影视剧拍摄基地建设。基地刚刚建好,就迎来好几家电视剧剧组,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由此可见,地方广电媒体拓展内容产业只要选对项目,生财之道就无限广阔。
四、要借助有利形势,整合资源,多元发展。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按党的十要求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都在加紧实施“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战略,正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好时期。地方广电媒体应抓住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的最佳时期,占领广电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积极主动招引前沿、尖端科研项目。如数字广播、数字舞美、数字电影电视、数字移动多媒体、3D电视内容和技术、巨幕影院技术等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发是最强劲的“黑马”。地方广电媒体虽然实力不强,难以上天摘王母娘娘的蟠桃。但是,通过引进技术,借脑生智,借船出海,同样可以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培育种植更大更甜更高产的蜜桃、蟠桃、仙桃,为内容产业发展集聚经济实力,向集约化、多元化等新兴产业的方向发展,探索出更加广阔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