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德育 小学 体育教学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道德素质培养已逐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占据突出地位,因此,我们要摆正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意志,掌握学生的整体动态,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那如何将德育完美的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呢?这是小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也是社会对小学教育的关注重点所在。
一、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表现者。作为教师,他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孩子。教师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他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迟到早退、教学态度不严谨等不良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体育教学中,本来就没有多少课本知识去学习,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例如,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难免会犯错,当教师讲课错误被学生指出后,教师如果能够在一堆小朋友面前承认错误肯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肯定会成为学生现在乃至将来学习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启蒙导师,他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道德教育。为此,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德育修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启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赖,才能向学生去诠释德育的真正含义。
二、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的教育。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起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三、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曾经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还应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教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一个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的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四、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更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激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
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体育教学却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总之,德育不仅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更是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境中去。为了实现新课程环境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保证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将德育深入到体育教学中,深入到整个小学课程中。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信息,2009(9).
[2]曹彤.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2(2).
篇2
一、联系生活的实际,渗透价值观教育
现在,我们在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优良的环境,使学生真正领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连带因素,达到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目的。如,在教学乘法时,为了减少我们因为不认真而出现的计算错误,为学生创设了工程师因为计算而出现的错误,进而导致整个工程陷入困境,这也使学生在前进的征程上,意识到准确计算的现实必要性。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列举在购物中心里如果出现误差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实例。医学上,外科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如果出现误差可能会使病人的逆向健康心理,实践例子激发学生懂得严谨认真的态度,也是做好各项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这也明确了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的。
二、挖掘德育素材,增强德育渗透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的一些要点,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要紧密结合学科内容挖掘德育素材,让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课本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工具,我们打开数学课本会看到很多关于德育素材的一些内容,如:德育素材的数据统计分析、生动形象的图示、数学发展史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爱社会、爱祖国等现实教育。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的例1主题图出示的是2003年的年历,教师可以以此创设一个买牛奶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购买物品时,学会首先观察日期,不买过期食品。这就达到了适时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目的。
例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折线统计图”的一课,书中例题呈现的主题图是某市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教师可以把它改编成在四川地震中我校各年级捐款数统计图,这样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为后面的德育情境创设做好一定的铺垫。
三、因势利导,加强言传身教
在工作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平时要求学生的不早退、不迟到,要求学生注意做到的事情,我们在工作中就应首先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工作中,我发现班级里有的学生不喜欢学习,不习惯做家庭作业,课余时间贪玩。对此,我经常深入班级,到学生中间,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或放学后指导学生学习,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解不懂的知识,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这样做既改正了他们的不良习惯和爱好,从中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教师自身作为立足点,什么是学生不应该养成的习惯,学生会无形中意识到、感受到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控好自己。教师应以高尚的师德向学生倾注一份社会爱心,构建纯洁的友谊去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只有生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和阳光温暖,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情感,进而增强其进取心和舒适感。
四、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篇3
关键词:礼仪教育;职业学校;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008-02
一、礼仪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中华民族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礼数涵盖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礼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胜,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之长河在中华大地已经流淌了千百年,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生活,礼仪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至今。而体育在当前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体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和其体现出来的精神也同样作为一种文化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体育落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落后的重要标志,而文化得落后也必然制约体育的健康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学生应该继承这两种文化,并将这两种文化进行融合和继承发展。
(二)学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企业和单位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创建,作为新时代的求职者,其言行举止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在体育课中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能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所接纳。同时在体育课中实施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体育锻炼的路走的更长,为终身体育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三)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学生家庭,普遍的是独生子女,学生容易养成骄横、妄自尊大、孤僻、情感脆弱、逆反心理强等等问题,通过在体育课这个独特的平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尊重对手,学会互帮互助,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坚强,学会自强、自立,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让礼仪之风感染体育课堂,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二、礼仪在体育课中的现实状态
(一)学校家长对体育礼仪教育的忽视。现在的学生中,不少初中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片面地追求孩子的升学率,和考上重点高中的比例,却忽视了对学生应有的礼仪教育,从而导致学生特别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礼仪观念淡薄,不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文明,粗言烂语不绝于耳。
(二)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课纪律观念的涣散。体现在体育课堂中,整队集合行动托拉,纪律涣散,队伍不整齐,站立不精神。体育课的服装是千奇百态,牛仔裤、低领装、露脐装、蝙蝠衣、坡跟鞋、凉鞋。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方面,不虚心好学,好高骛远。
(三)缺乏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卫生习惯,由于体育课活动场地大,学生较为分散,加上体育课易出汗口渴,学生容易把擦拭过的餐巾纸和喝过的饮料瓶随手扔在教学场地上。
(四)缺乏诚信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中职学生在活动游戏和比赛中不遵守规则,道德纪律观念不够。意志品质不够坚强,耐挫折能力差等等,这跟体育的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学校体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身体形态和健康的体魄,更要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学生人格和心智健康发展。
(五)自私自利缺乏集体主义理想。中职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性懒惰,表现在体育技术技能学习和针对学生的集体主队协作培养方面,自信心比较低落,闭塞和自甘堕落。往往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思维模式。
三、礼仪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体育教师礼仪对学生影响。体育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等都会作为重要的信息传导给学生,反馈于教学的过程,并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正因为如此,体育教师应从自身的礼仪规范做起,做到思想重视,德育为先,营造“积极、健康、平等、向上”的教学氛围;做到言行一致,教学中使用文明用语,衣着合乎体育运动特点,神神饱满,举止大方,课堂内外表里合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将对学生在礼仪教育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是礼仪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渗透的首要典范。
(二)体育仪容仪表是在中职体育活动中渗透。体育事件课教学时,要求学生穿着运动装,是对学生进行个人礼仪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教育学生明确运动中穿着适宜的运动装,不仅是运动安全、雅观和方便的需要,也是对参与活动的他人和自己的尊重,是积极向上和服饰礼仪的充分体现。教师应积极的指导学生根据运动项目特点与个人兴趣爱好、个人体型状况与性别特征、个人心理需求与社会道德要求、个性发展需要与集体形象需要、个人专业特点与行业规范需求、家庭经济实际与个人心理满足等方面进行预订服饰的穿戴,使学生能通过运动中穿着打扮,学会进入社会后的个人仪容仪表的需求。同时通过体育课中队列队形的训练和身体形态的塑造,可有效的加强学生良好的个人身形体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仪容。
(三)体育文明用语在中职体育课中的渗透。体育课中由于体育活动比较平凡,势必会有较多的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和接触,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懂礼知礼,学生谦虚和礼让,尤其是用语方面,在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中,学生语言不文明的现象较为突出,粗话、脏话随口溜出,教师应该特别加强文明用语的教育,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因此在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文明用语时,要发之于内心,出之于真诚,避免流于形式或应付。学生会在体育课堂中经常使用文明用语,会使他们在迁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用语习惯。
(四)体育文明行在为中职体育课堂中的渗透。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行为礼仪很多,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观众之间、学生比赛时与裁判员之间、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体育行为礼仪。如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要向裁判员表示敬意,结束后向裁判员表示谢意,在比赛中要服从裁判,如果对裁判的判决有异议,要心平气和地向裁判寻求解释,如果裁判坚持判决,必须服从。在赛场上不能有无理举动,在对抗性比较强的比赛中,双方要注意自己的动作,避免一些不文明的动作而引起伤害事故。在有身体碰撞或冲突时,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采取报复手段。对被侵犯人要举手表示歉意,被侵犯人要宽宏大量。时刻教育学生“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宗旨。
(五)体育媒体在中职体育课堂中渗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利用电视、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工具,组织学生观看国内外的大型正规比赛,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看,尤其是一些大型国际比赛的仪式内容,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和礼仪熏陶。
(六)体育比赛规则在中职体育课堂中的渗透。体育竞赛规则是指参与各项体育竞技活动都必须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具有共同性、平等性和约束力。“无规则不成方圆”,现实生活中规则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大到国家行为,小到一项游戏。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首先明确活动的规程与规则,并执行与使用好规则,确保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保证各项活动的公正与公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育文明礼仪的形成,促进校园的文明与和谐。
篇4
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新编高中教材,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都渗透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中这些德育素材,强化其感染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联系自己的实际去思考和讨论,使其思想得到升华。
高中英语必须修1.Unit 1 Friendship要求学生就朋友应具备什么品质这一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使用适当的形容词并通过简单举例来描述人的品质,如学生列出应具有的品质adj,active,brave,careful,clever,honest,helpful.humorous,kind,
smart,wise,hard-working,generous,selfless,easy-going,reliable
considerate,patient,sincere,responsible.。学生们踊跃发言,用自己已经学过的句型和单词描绘自己的朋友,气氛很热烈。然后我又提供给学生一些有关友谊的格言和谚语,并给与适当的引导,
An honest friend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when you make a mistake.
An honest friend won't help you cheat in the exam.
A helpful friend will be ready to offer help when you need it.
A helpful friend won't add up what he does for you.
使学生领会友谊和朋友的真正内涵,懂得正确处理与朋友之间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在高中英语课本中,有很多有关名人传记的文章。这是教育学生们的好素材,如 Abraham Lincoln一课,学完课文后,问学生一个问题,Why was Lincoln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greatest presidents in the world?学生根据课文总结了林肯一生为废除奴隶制度所做的一切,后又让学生讨论 What kind of life did Lincoln live as a young men?学生便概括出他家境贫寒,但能克服困难,在父亲的农场里一边干活,一边坚持学习,学生便了解了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坚持学习,学习林肯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在学习 Disability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一些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学习和工作的录像,特别是残疾人运动会上运动员们那股拼劲,更让学生惊叹不已,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我又补充了阅读材料海伦凯勒的故事,海伦这个生活在永无边际的黑暗之中的又聋又哑又盲的小女孩经过顽强的拼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后,终于成了一名举世闻名的作家,她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生活在一种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懂得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和时间,不虚度自己的青春。
08年中国举办29届奥运会,全国的人为了举办好中国的奥运会,学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教学中,我适时的打破教材的束缚,把体育这一单元提前,在讲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查奥运的英语词汇;上课后,我先讲解奥运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使学生对奥运的知识有所了解,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有关中国奥运的主题、宗旨、口号、吉祥物等,由于是奥运年,学生们不难说出有关奥运的知识,在课上发言积极,讨论热烈,在言谈中,不难看出洋溢在学生脸上的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和深深的爱国情,德育教育起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英语新教材还有很多课文遵循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2.精心组织安排教学活动,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
寓教育于英语教学的过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但在不同的教育环节,教学活动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要在语境中,在活动中,在模拟交际中学习英语,感受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语言交际场,教学游戏和练习形式,以学生学会 为目的。以学生情趣为主线,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在教学的语境中,练习的活动中,模拟的交际中,向学生渗透德育。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扩大德育的渗透范围
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德育渗透的范围。
篇5
关键词:渗透;法制教育;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
生物课不是法制讲座,不能在课堂上专门讲法律,只能利用渗透的方式,在讲到某个具体的知识点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因此,法制教育不光是空洞的理论说教,也不应该是触犯了刑法以后的刑罚教育,而是要重点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需要教师多注意平时的法制教育,在课堂中渗透法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这样的教育,但是在生物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
一、在实际生活中渗透
在渗透法制教育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我们在学习《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时,就应该让学生从实际出发,看看自己家乡周围的环境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看看现在周边的河流有没有哪一条是清澈的,在我看来和二十几年前完全不一样,学生会通过我的分析和大家的讨论进行比较,平常喜欢积极发言、感情比较丰富的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感叹:“快来保护咱们的锦江河吧!”此时,适时地再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这些法律介绍给学生,又结合有关“动物多样性的保护”知识讲解,就会让学生自发地爱上母亲河――锦江河,树立了法制教育观念,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党和政府其实已经在重视这一环境危机问题了,于是也就知道了每年的6月5日这一天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个环保主题。所以,像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众志成城地形成了保护母亲河的观念。观念的改变,自然对国家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实施无可厚非地理解和支持并予以宣传,因此,在实际生活中的法制教育也就得到合理地渗透。
二、在教学案例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在学习《遗传病和人类健康》这一节内容时,我在课堂上举出了“血友病”这一真实案例,这样就让学生理解如果夫妻双方不做婚前检查,会造成小孩很大的后遗症,这样是对下一代很不公平的。学生就能自然地想到社会上为什么要求夫妻做婚检的重要性,也就理解了《新婚姻法》所规定的法律条文,让学生在事实面前不得不心悦诚服,比起教师空洞地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而用案例渗透法制教育就更能认识其重要性。
三、在远程教育中渗透
当今时代已经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学的手段也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要适当进行远程教育渗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及时、广泛地了解各种信息,同时也能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教材内容《人类的进化》学习中,要求学生要有较宽知识面,而学生在书上接触的内容较窄,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法律知识方面的信息,如不同人种的皮肤颜色,我国混血儿的图片等等,让学生理解人种的多样性,介绍不同人种婚配对优生优育的好处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意义。又如:在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生物教材《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学习时,教师可以对“学校附近所在地的林屯水泥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烟尘监测结果统计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分析当地水泥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严重超标情况,刺鼻的气味让人头晕欲呕。特别是闵孝、锦江两河流域就遭殃了,河流越来越浑浊的现象使得水生生物“苦不堪言”,不用再细说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这一污染现象都是由于人们人为地破坏生物生活环境所造成的。由此既达到了教学目标,还能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环境保护法》也就得到了渗透。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方法是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认为应该贯彻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这就要求教师去思考和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我只是肤浅地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更多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挖掘,就一定能把生物学教学和法制教育更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法制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天地出版社,2008-06-01.
篇6
关键词:渗透;初中英语;综合能力;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探究与讨论
应该说,现阶段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渗透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结合教材特点的基础之上切实有效的做好科学教育的渗透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去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锻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获取相对完整且正确的理论知识。本文主要结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对如何将科学教育更好的融入其中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一、 将科学教育逐渐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1.科学教育的有效作用是当前促进英语教学同科学教育之间有机结合的重要原因
近些年,随着“科技是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主要生产力”这一意识的不断增强,再加上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的改革力度,因此基于这种情况之下,科学教育作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已经慢慢的渗透到当前的学科教学中来,并且成为现阶段初中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此外科学教学活动也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学生去积极自主的认识世界以及获取自己所需的经验以及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并且在实现和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当前的一些科学现象从整体上看五彩缤纷,非常神奇有趣,因为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求知兴趣;
科学教育其自身内容相对比较丰富,所涉猎的内容也非常广,而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随意可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因势利导,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导入新课,从而在英语教学中形成一个较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并实现在提高学生自身英语能力的同时,来不断的增强他们自身的科学意识,进而实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的目的。
初中生在现阶段的科学教育中往往需要通过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来去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性,并通过不断的观察以及分析和比较等活动,来不断的培养和提高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及综合能力。
科学教育中的一些教学内容同当前初中英语学科中的一些教育内容在某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学习Amazing things 这一章节的内容时, 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就包含了一些科学内容。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在结合实际教学现状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教育的方法,来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2.将科学教育依据一定标准渗透到现阶段初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中来
应该说现阶段为了更好的去增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学校应就课程设置,在遵循新课标理念,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一般来将我们都会在小学3年级的时候去设置科学课,而上了初中之后,去没有开设相应的科学课。基于这种状况,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在课堂教学时将其自身的科学教育性融入其中,并在培养和提高他们科学积极性的同时,来激发他们自身对科学的兴趣。并据此来不断的提高他们自身的比较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动手能力。
3.基于英语这门学科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去探索世界
严格意义上讲,英语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同时也是信心的有效载体。所以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在进行英语学习的同时,也就在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之上,接收其所携带而来的某些特定的科学信心。而且随着当前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更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去重视教材里说表达出来的思想内容,同时又要依据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来有目的、有选择的去设计一些教学问题,以在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目的。
二、 将科学教育融入当前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措施与手段
1.依据当期教学所需,来科学、合理的去选择教育内容
一般来讲,我国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其教材内容相对比较丰富,而且所涉及到的知识也是较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去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传递以及表达出来的一些信息进行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先依据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通过结合时代特征,有目的、有选择的去选择以及设计所需的相关科学教育内容,同时在其中多穿插一些科学小故事或者是一些科学小实验等等,并通过这种由浅入深、有慢到快的方式来合理有效的去开展科学教育。比方说在学习Healthy eating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据此来设计一个问题:人们在煮牛奶时,为了更好的保持其自身的营养成分,通过都会用低压锅去煮,那么请问“低压锅”其原理是什么。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如果将液面上方存在的压强进行降低,那么其体内液体的沸点也会降低这一重要科学知识。
2.鼓励学生多摸索、多思考,并采取各种措施来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应该说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才能真正意义的让他们去亲身体会学好英语的,也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的有效提高。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子啊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当前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因此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以及电脑等先进的设备去探索和研究当前英语教材中所涉及一些英语知识,并依照一定标准制作成一个简单的课件,来与他人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实现在拓展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总结: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在结合教材特点的基础之上切实有效的做好科学教育的渗透工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去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在锻炼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获取相对完整且正确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一、全球最大尺度的区域差异
1.用区域差异思想审视世界海陆分布
教师经常在导课时让学生观看: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面貌的视频,然后问学生:“地球为什么被称为“蓝色星球”?待学生作答后,却很少有教师思考问题的内在逻辑。学生早在历史课上了解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甚至通过小学的学习,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是个蓝色的星球”。上述问题的提出缺少对学生地理思维品质提升的关注。实际上,教师应提出的问题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差异是什么?”只有渗透区域差异的思想,才能打好区域地理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用区域差异思想审视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方法及意义
区域空间的差异是绝对的,但区域分析研究的方法大同小异。在分析空间分布差异时,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是教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区域比较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方法的灵活运用,可培养学生空间分析能力。如本节课对于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首先应定位,其次看形状;如果运用数据,教师可尝试让学生探究如何证实:“无论怎么划分半球,世界的海洋面积总是大于陆地”这一推论。总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海陆分布不仅是会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地理事物的这种分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用区域差异思想审视地理工具的使用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对地球的面貌进行想象。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宇航员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面貌,并借助地球仪和地图思考“地球表面最突出的特点或地球表面最明显的差异性(最不均匀的特征)是什么”来引入正题是切实可行的。在教学中,教师们往往认为此内容较为简单,但是利用地理工具,通过视频、地球仪、地图建构地理表象,并在理性的梳理和想象的结合下,重新整合,让学生明确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部分教师还设计“数珠子”活动,即用红、蓝色小珠子分别代表陆地与海洋,将其粘在地球仪的陆地与海洋部分,把学生分组,各组对不同半球(如水陆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珠子计数并列表统计所占比重,计算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得出“七分海三分陆”的结论。
通过上述三个角度对海陆分布与区域差异思想关系的分析,不难发现,世界海陆分布是向学生渗透区域差异思想的极好素材。让学生从认识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最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开始,到回顾对大洲、大洋的认识,再到对国家、地区等地域性特征的认识,这种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渐变过程,恰好反映出差异是绝对的,一个地区内部也存在差异。当把某一级区域又划分为更小的区域时,则可进一步讨论区域间的差异。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尤其是理解“区域联系的重要环境基础是由区际差异产生的”具有重要意义。
二、渗透区域差异思想的教学案例
案例1 初步感受“最大尺度的区域差异”
教材中直接用两个半球示意图向学生简单介绍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并没有强调其间蕴含的空间尺度和区域差异的思想。为突破原有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将引课与区域差异思想的渗透结合起来,可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1: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往往看不到地球的全貌。正如苏轼所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怎样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分别从不同视角看地球的三幅图片)
问题2:当我们像宇航员一样远眺地球――从太空中看地球,感觉地球表面最明显的差异性是什么?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和数据,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是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学生不易在生活中直接体验,要让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借助地球仪、地图、视频并结合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并归纳,还要结合学生认知,从三张不同尺度的景观图片出发。问题1突破传统的教学设计,分别给出“我们生活的周边景观图片”、“从飞机上看到的海岸线图片”、“从太空中拍的地球图片”,顺理成章地让学生建立起不同尺度看地球的空间表象,引导学生由小尺度到大尺度、从周边世界到太空远眺,并借助古诗的诠释,理解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的全貌,实现问题2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从不同尺度看到的景观不同,都存在差异,从而渗透区域差异的思想。
案例2 归纳从不同角度描述海陆分布的方法
从不同半球认识海陆分布,其核心是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海陆分布,怎样描述和用什么方法描述。目的是从特殊到一般,学会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各种地理工具的习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问题3:请观察地球仪,并阅读数据描述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总结描述分布特点的方法。
问题4:用问题3总结的方法,完成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特点的相关学案。
问题5:有没有一个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的面积?请大家在地球仪上寻找。
问题6:填绘海陆轮廓简图,完成相关试题。
“空间尺度”思想的内容是指地理空间尺度有大有小,并有一定的等级,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要对尺度大小进行选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按如下步骤完成:首先,从全球视角感知海陆分布:通过地球仪和中图版教材中“世界的海陆分布图”,明确世界上陆地和海洋分布的特点;其次,从半球尺度视角认识海陆分布:无论在哪一个半球,均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就海洋而言,南半球比北半球多、西半球比东半球多;就陆地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多、东半球比西半球多,从而理解海洋和陆地分布不均匀的特点;第三,从世界海陆空间分布格局认识:全球海洋是相连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最后,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海陆分布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总结出描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可从均衡性以及面积的大小进行归纳;再用此方法迁移运用到描述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学会从不同半球角度进行分析。通过问题5,了解水、陆半球,引导学生得出: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培养学生空间观察能力。通过问题6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例举全球海水相连的实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出漂流瓶的例子、大黄鸭的来历等,通过生生交流,拓展视野,课后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更深入了解与“海陆分布”有关的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提炼概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任意半球,海多陆少,海水相连,陆散其中。
案例3 海陆分布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的基础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地球表面最大尺度的区域差异,它深刻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在课堂环节设计上教师有意识地补充关于海陆分布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的逻辑联系,进一步渗透空间观和区域差异的思想。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一直是教师难以突破的困惑点,面对数学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不解,数学改革对于教学面临的这一新问题,也在不断地调整思路,比如,教材中应用题部分安排了一些有关奥运会、国民经济的一些数据,这些知识的介入能有效的把德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师授课时要把握好这些切入点,使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开枝散叶。
为了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数学课程,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课本中有关的德育内容
教学改革新形势下,每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德育进入数学课堂就是一个重要体现。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大量德育因素,我在教学知识同时,注意发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①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渗透。就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平时教学中我结合实际,找到教材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素材,及时渗透到教学中去。如概念教学,我在引入、得出结论和应用的辩证分析过程中,有机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让学生在变化中求发展,实现知识迁移。②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适时进行渗透。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我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
2.示范导行,感染习惯
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我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我的示范作用以及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所以我平时一贯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我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差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我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若我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多种渠道实现德育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力与素质同步增长。教学过程中,要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要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我灵活运用如下几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强化德育情感。
1.转化法
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
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
篇9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渗透教学
初中语文所涵盖的大量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与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有着紧密联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不断地在课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更好地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一、挖掘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在开展任何形式的教育之前,我们教师都应该把“育”立足于对生命的重视。语文,由于其丰富的内涵,在塑造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优势,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启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强烈的人文精神,感悟到生命的可贵。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感悟的最佳选择。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每一个生命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价值。而人类最高的生命价值就在于奉献,在于对社会、对人类的无私奉献。比如,在杨振宁所著的《邓稼先》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人生意义的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邓稼先老先生的人生态度、使命感以及他所展示出来的生命意义和内涵。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生而肩负责任,为人民、社会、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意义。珍惜生命、奉献社会是初中生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生命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敬畏生命。人,生而平等,生命也是如此。每一种生命都应该得到其应有的尊重和爱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闪光点,借助教材解读,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比如,在《背影》《藏羚羊的跪拜》学习中,教师通过课本讲解,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怀,以及母藏羚羊所展现出来的崇高母爱和伟大牺牲精神。让学生领悟到生命的平等,要懂得不仅人类热爱、珍惜生命,动物同样也是。
总之,在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适时开展相应的生命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更好地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及欣赏生命。另外,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满怀希望地工作、生活,利用自身的实际行为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心态。
二、拓展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教师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领悟生命的魅力。
比如,教师可以举办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感受其所蕴含的深厚生命意识和生命价值。比如,我们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展现出来的不懈追求;贝多芬“扼住生命的喉咙”所呈现的顽强生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与生命相关的作文,让学生自己在实际的观察、思考中去体会生命的伟大,生命的可贵。比如,在《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等文章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文章理解进行生命的思考,通过学生自己对文中生命观的理解、对生命的思考,来完成相应的读后感等作文任务。这样,我们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实现了生命教育,还有效拓宽了学生写作教材,锻炼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总之,生命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我们教师要积极挖掘课本教材的生命元素,拓宽教育资源,在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过程都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同时,我们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尊重学生、热爱生命,积极从事教育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乐观的心理。只有这样,生命教育活动才更具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学生才更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生命教育才会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篇10
一、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有意识地对词汇在概念,内涵及语法意义的区别作必要的指导,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作出主观判断。
教师在教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意义的基础上,可挖掘词汇内部不同的文化因素,让学生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例如,Paris(巴黎)———来自希腊神话特洛伊王子帕利斯(Paris)的名字。他拐走美丽的海伦引起特洛伊战争。Saturday 来自罗马农业之神萨托(Saturn)的名字。hello 是在人们开始打电话后形成的招呼用语。sandwich(三明治)是从Sandwich爵士的名字来的, 因为他喜欢在赌桌前吃夹肉面包。在教elephant(大象)给学生讲white elephant 的故事:某电池厂生产的“白象”电池.在国内产销两旺,但相同的产品(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销路并不看好。究其原因,原来产品英文名处理不当。暹罗国(古泰国名)盛产白象。由于其体形庞大,性情温顺,毛色好看,而其数量不多,所以被看成一种稀罕之物.仅供养于宫中,作为国王的宠物。国王为了处罚失宠的大臣,就把食量惊人的白象赏赐给大臣,很快大臣的家当被吃了个精光,但因为大象是国王的所赐之物,大臣不敢随意处置。只得硬撑着,直到一贫如洗。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指“庞大,但无用的长物”,难怪以此命名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不受欢迎。
此外,在教词汇时应注重阶段性、实用性等。
教cheese 这个单词时可以告诉学生,在英、美等国,摄影师给你照相时会让你说cheese,因为说cheese 时,你会微张嘴巴,露出牙齿,呈微笑状,所以say cheese 意为“笑一笑”,如,Wet your lips and say cheese !(舔一下嘴唇,笑一下)。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二、利用教材的背景知识,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学习外语不仅仅是学语言外壳,还有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文化背景。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学生会更加明确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真正让学生逐渐摆脱汉语思维的习惯。使用英语背景知识的介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或集中讲解,或有意渗透。
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讲解英美国家地理、政治、风土人情等,使学生了解其概况。在教授初二Unit 7,Food festive 时,除了向学生介绍各国的特色菜外,还给他们介绍美国另外一些饮食习惯,比如美国人喜欢在饭后吃点甜点,冰淇淋是最受欢迎的甜点之一。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美国餐馆里,点菜的顺序一般是这样的:饮料(drinks),汤(soup),色拉(salad),主菜(main dish;main course;enter),甜点(dessert)等。在教授Standing room 时老师介绍中国的人口和英美国家的人口,让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人口在负增长,接着引入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文化意识渗透
-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专业探索
-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