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社会实践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自动化社会实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自动化社会实践

篇1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技术教育改革

当前社会上所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阶段,既要求数量上的庞大也要求质量上的精准;结合时代需求与我国国情对当前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育进行改革,保证源源不断地输出专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支援我国现代建设。

1关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调研分析

(1)就业性的分析。针对近年来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就业情况,总结出了其就业的对应方向,除了有传统的航空企业、电器制造企业,机器维护等也增加了与新技术之间的交流,增加了一些新式的营销和维护及相关电气行业的工作。企业虽然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需求量大,但身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如此有优势的前提下却受到更为严格的遴选,不但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其就业竞争力可想而知,改革势在必行。

(2)改革实践性与可行性。为服务于社会建设培养人才是教育机构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意义,是各级学校掌握本体的教化功能,对于自己的定位进行专业设置,并规划与之相配套的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为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使得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具有社会实践意义的独特发展道路,摸索出一条适应本体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途径。

(3)竞争性的分析。随着国家在教育上的大力投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得到支持,其中也包括对中职学校的投入,使得师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正规大学或者是职业学校接受教育,选择想学的东西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一个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专业,是基础建设行业中相对重要的专业。职业学校大多则是培养实践技能相对较强的技工,实践性质比较突出,理论方面相对较弱,在就业上就会有冲突和矛盾,是一种较为严酷的竞争。但在操作技能方面经过系统培训后及企业用工成本方面还是存在较强的竞争力。

2电气自动化技术教学改革实际操作

(1)确定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对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的改革可以应用试点的方式来进行,面向社会发展,从我国的经济建设状况出发,抓住当前人才需求,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强调能力上的培养,所以就要保证,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均衡发展或者是相应发展的结构体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

(2)确定专业培养模式。面向就业性而言,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这四个方面是绝对的准则。作为一个衔接呈现,对于未来的电气自动化的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方向进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的规划与制定。就要根据学生自我的能力和优势进行分门别类的教育。可以是电气类工业类自动化类等具体的分化,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广泛的选择,针对个人的特点潜能进行不同的选择,或者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意愿,对学生负责,对社会建设负责。

(3)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因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归根究底是为了在实践中取得成效,最后得到工作或者是经济上的完善。所以,就要考虑到当前的教育形式,必须要走出教室,脱离完全的知识灌输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化理解加强记忆,完全可以引入校地结合或者是产学结合模式,在学校阶段取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上就会更加的完善。

(4)强化对教师的选拔和考核。既然是要改革,就必须在各个维度上考虑。考虑到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并加以完善。不得不承认教师在一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多巨大的作用,所以,教师的能力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以及改革进行的是否顺利和学生接受的程度。所以,必须要强化对教师的选拔和考核,保证教师的高水准和强能力,推动改革的深入实行,培养越来越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类别的专业人才。

3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义

(1)整合教学资源。近年来我国都在进行有关于教材内容的规划,是合理的删减和增加,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决定将C语言的部分内容删减掉,将接口技术的部分内容也进行减少,将电力拖动,机床电气控制整合成电机与电气控制,以及图册内容的翻新整合,这都是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些做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为未来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初步的规划和整合。

(2)强化职业性质教育。其实对于职业教育来说电气自动化是一个有特殊优势的专业课程,因为职业教育具有综合大学所没有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定期带学生去实习,或者直接把整个学期的实习作为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尽早的接触到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并进行思考和独立解决,也帮助学生很好的消化理论性知识,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工作经验。所以说,这种形式促进带有职业性质的教育发展完善,在社会上取得更大的认可。

4总结

一个专业得到更多的注意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多一些关注会给这个专业增加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深层次的探索的机会,所以改革就出现了。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时展的人才,为了整体的良性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不能一成不变也不能一直在变,适当时机下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相应的升级和改革,使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这个具有极大塑造性的专业变得更加深入社会和人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廖镇勋,王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5(17).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系统设计 原则

中图分类号:TM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49-01

各行各业都已经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已经成为一门多功能的学科,在这门学科里,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其中就有电子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以及网络方面的技术,最为重要的是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其功能不仅强大,而且涉及范围也比较广泛;电气自动化的主要特点是“三大结合”的应用,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和软硬件结合的应用。

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各行各业当中,都无法离开计算机的应用,而在电气工程当中计算机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之前这些技术的联合应用还有些难度,可是当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IEC61131以及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研发成功,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就有了平台;IEC6113标准的颁布意义是非同小可的,它使编程接口标准化,可以让不同的程序得到很好的开发,大大提高程序员的工作效率。IEC61131的出现就解决了不同厂家使用不同技术的问题,IEC61131是产品接口的统一标准化。这就使产品形成一个统一的界面,进而促进了工作效率,使得在编写代码方面的时间大大缩短。标准化的出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所以,工业上的标准控制平台都采用了微软的Windows NT系统。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方面,也采用了灵活而又易于集成的PC控制系统。

之前,由于IT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发展有很大的进步。可随之而来的C/S系统、以太网和互联网等技术的出现,使得电气自动化又迎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如今,电气自动化已经与IT平台实现了统一,电子商务也促进了他们融合的过程。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离不开电气工程,因为在管理当中是以电气工程自动化为基础,软件在运行时,都离不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因为运行环境就是由电气自动化组成的。

二、新时期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功能

1.具有电能质量监测评价的功能

现在人们都比较关注市场环境下的电能质量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不得不建立相关的监测措施.对企业来说,以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益为目的,要想建立这样的系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要不断地投入维护成本,这样就会加大供电企业总成本的投入。在电能质量监测中我们需要把分布式综合自动化的功能融入其中,所以开发出配电SCADA系统和相应的分析软件,这样就可以让供电企业通过这样的监控得到相应的信息,及时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加强供电的稳定性。

2.高级应用分析软件加以改进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并且真正将负荷预测实用化

目前的电力市场,由不同的电价组成,当我们施行需求侧竞价时,负荷的随机性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就会使负荷预测的工作难度加大,所以负荷预测的软件必须改进,才能保证电力市场的稳定发展;在电力市场的环境下,无功优化和电压调节所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是阻止用户的供电质量发生问题,因为供电质量的保证措施不一样,所以价格收取也是不同的,所以才使用无功优化和电压调节使收入达到最高。

3.提高并加强信息系统集成化及应用功能综合化的力度

就目前来说,我们必须降低供电的成本,必须打破单一自动化工程中的相互独立和功能重叠的现象。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将配网自动化系统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将他们的功能进行重新有效结合,如SCADA系统和CIS系统集成设计等系统的组合,这样才能使配电管理系统实现全面革新。

三、电气自动化的专业建设的方法

第一、在电气自动化方面,我们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才可以实现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作为一门传统的又具有现代化科技的学科,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所以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是现代社会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我们也只有保证人才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基本的要求是进行专业训练,通过理论研究、培训和社会实践等培养全面的人才。

第二、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建立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教学内容是遵循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开展的,要有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要以自主性和创新性为指导思想,提供一些困难较大的综合性实验作为选择实验,为那些具有天赋的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第三、需要改善电气工程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将专业培养分为课程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应研究和开发多层次、系统化综合设计实验,这样才可以真正为学生提供一个培训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四、结论

对于信息时代和科技时代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不断地发展,这方面的技术也需要不断革新。21世纪科技发展重在人才的培养,只有高科技人才才能促进经济的进步,我们必须站在时代和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去迎接挑战,加强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人才培养,为我国塑造一批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振跃,杨泽斌,朱熀秋.电气工 程及其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4.

[2] 杨泽斌 ,谭伦农.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导报,2011(9).

[3] 孙金明.自动化技术的三大革新[J].中国科技信息,2010(14).

[4]朱雪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C]. 科技导报,2010.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0-0178-01

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创建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有关专家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生产、服务、管理行业第一线,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较强产业技能,既能够适应国家和地方需求,又有自己的优势,即实践能力较强地解决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白领、高级蓝领,或者叫‘银领’人才,是高技能专门人才”。我系在力求达到上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对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仪器仪表等行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确定和建立我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重庆,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培养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一线生产、安装、调试、设备维护、售后服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岗位从业人员素质”。通过行业专家、教育专家一系列的反复讨论、反复斟酌、反复修改,打破了沿袭多年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和“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位认知模块

我们学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从学校走入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专业技术的了解比较欠缺,对今后所从事的工作知之甚少。而目标的明确会对一个人积极努力的完成一件事情具有相当积极地作用。如果学生对今后会做什么不了解、不明确,那么,学生在今后三年学习中很可能就是茫然的、被动的。为了增加学生对今后工作岗位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明确在校期间的学习和今后发展的方向,在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利用两周左右的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典型企业的典型岗位,参加与已就业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和知名行业专家举办的讲座,使学生初步认知工作岗位。

二、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模块

不管从事何种具体的工作,某些基本的技能、知识是今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所必备的,也是学生形成较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第一学年,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习及基本操作技能的锻炼。这些知识和技能可能不会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直接用到,但是他会对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较强的理论和技能基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操作技术、电气制图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社会实践模块

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技能与素质并重的,学生毕业后将会走上具体的工作岗位,而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完成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完全独立完成的,人最终应该是融入整个社会并适应社会的。因此,我们在第一学年的暑假,指导学生走上具体的社会岗位进行社会实践,通过与人、与事的具体接触,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社会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体的技能,还有团队的合作等相应的能力。

四、专业知识及技能模块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别人会的我更专业的地步,这样才会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第二学年,安排学生主要在校内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及实践的学习,使学生紧紧围绕本专业的行动领域,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

五、生产性实习模块

学校的教学与真正的企业环静会有一定的差别,在第二学年的暑假,我们按照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有选择的组织学生到技术对口的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具体的生产实际,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开阔其眼界,进一步了解行业技术的发展现状。

六、综合职业技能实习模块

在第三学年的上学期,我们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其将所学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提高其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整体认识和学习,使知识和内容更加系统化、完整化,进一步强化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顶岗实习模块

在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学期,我们将学生分散到到预期就业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在具体岗位上的问题既可以问学校老师,也可以向企业的指导教师请教,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的查漏补缺,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模块化教学的实施已经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得到了实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培养了合格的高职应用型人才。我们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式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一、高职对自动化课程进行革新、注重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课改之后对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高职在展开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在实践技能的训练。为社会训练出更多符合实际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也符合高职办学中呈现的教学宗旨[1]。虽然高职院校经过时间的历练已经在教学水平上有所提升,已经对实践教学引起了重视。尤其是像自动化课程,着重考察学生专业技术的课程,更有采取策略对课程进行革新,使呈现的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然而,在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加强改进。由于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弊端致使呈现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设想。因此,对自动化课程做出相应的改革对构建高效课堂很有必要。同时,有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技能,促使其满足社会对人才在实践水平的严格要求。

二、对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在社会对人才在实践方面的素养要求显著提升,这对高职生来讲可以算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高职生所学知识注重训练实践技能,对其在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也正符合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提出的教学目标,符合高职院校在办学中呈现的特点。促使高职院校在教育行业得到显著发展,着重为社会培养符合创新需求的人才。然而,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对课程的设计还有待提升,以自动化课程为例,还需要加强改进。在设置课程时要注重引入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在实际当中的训练,促使学生在综合方面有所提升,进而满足社会发展提出的新需求。

1.课程设置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对现在高职生在自动化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老师在课程相关内容的设置上还存在着很大弊端,导致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表现很不理想。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不够丰富,在同时所展现的专业信息没有获得及时更新。或者说,课程中的内容没有伴随着自动化发展进行有效创新[1]。同时,老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过于讲解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没有意识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对自动化课程展开中呈现的显著作用。在课程的设计上对学生综合训练的考虑存在缺陷,致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存在阻碍。

2.自动化本位思想存在弊端

自动化学科在设置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学安排上还在延续以前的教学理念。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上并没有进行创新,第一阶段对学生展开公共基础课,让学生对自动化的基础知识认识清楚。然后,在向学生开展专业基础课程,相对于上一课程提升了难度,加强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的掌握。最后一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促使学生强化自动化知识的记忆。这种课程设置方式缺乏创新性,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提升。

3.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能力的提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项目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重点在于平时的实践训练能力的提升,所以相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不能按部就班,要符合自己的发展情况,需要有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所以教学过程缺乏适应教学的体系,所以教师要构建合理、系统的教学体系,突出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教学要用的素材准备齐全,课堂上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参与和思考。

4.教学材料比较旧

教学材料方面,教材比较旧,观点比较落后,导致学科知识与观点得不到更新,不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锻炼。知识观点的落后不仅对老师平时的教学产生较差的影响,而且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也带来了不便,不能与时俱进。

5.教学模式落后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能力的锻炼一般是等到工作以后,实践能力才可以提高。而电气自动化工作在一开始就要求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实验课比较少,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6.教学设备落后

高职院校中,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设备比较差,缺乏相对先进的设备,帮助学生更好的训练与学习,不仅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影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日后综合素质的提高。

7.教师讲解传统

在专业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不注重知识点的拓展训练。而且在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方面,缺少时间和精力,从基础上限制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导致大部分毕业生满足不了单位的要求,使得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严重降低了学生的就业率,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也缺乏创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导致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率不高。

三、提高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项目教学的策略

1.梳理课堂体系构建思路。

自动化课程涵盖的内容对高职生来讲比较繁杂,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实现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课程目标,老师对该课程构建体系很有必要。在体系构建之前,老师要对该课程清楚认识并适当梳理内容,引起实践课程内容提升中呈现的作用。根据相关的职业需求展开课程设置,在设置时注重就业内容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掌握企业的具体工作环境,以此为依据建立相应的情景,促使?W生模拟企业车间进行自动化操作。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当中,引导学生在观念上发生转变,扮演企业职员投入到情景学习当中。

2.课程设置符合就业需求

在课程设置时要注重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内容上尽量与自动化工作职能相符。同时,注重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在实践时有相应的理论作为依据。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课上基础内容进一步理解,以就业形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

3.以项目实践为中心

在课程设置时注重项目课程的引入,将课程中心转变为以实践为中心,促使学生在展开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老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要注意典型技术及应用方面的增设。类如针对楼宇自动化,可以设置具体技能讲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技术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就业提供帮助。

4.增设有效凸显专业技术的课程

老师在展开自动化课改工作时,要注重核心内容的设置。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领会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对相关职业要求清楚掌握。根据课本内容建立相应的情景,展开项目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对项目的探究。同时,在设置项目时要注重产品规定。流程安排、职能需求方面进行合理设计。方便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目标清楚,有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

5.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

在设置自动化课程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有效?Y合,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展开相应的自动化课程学习、并进行有效借鉴。类如在实际机械操作中有很多的英文说明,需要一定的英语专业技能。因此,在展开教学时应该将英语有效融入到课程当中[3]。类如在学习产品制作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文资料帮助学生展开实际操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产品制作项目。

6.支持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老师适当引导

在对高职生展开自动化课程的教学时,在教训模式上进行适当创新。老师将课上内容、课后实验、以及具体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呈现新的课堂形式。在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对学生的操作给予适当的指导促使项目顺利进行。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加入到课程学习当中,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老师在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对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控。

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操作能力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操作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2]。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改变传统的模式,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选择教育内容的方向,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双方面达到平衡的发展。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带着问题参与实践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实训,将学生安排到学校的实训中心和校企车间,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让学生有足够的实际观摩和动手操作机会。

篇5

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应该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专业教学,第二个是专长教学,第三个是基础教学,第四个是实习教学,如果站在教学阶段的角度进行划分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基础教学,一个是主体学习,同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充分的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予以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一个阶段的学习主要应该是基础教学,学生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学习中应该接受基础学习,同时还有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和机械制图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基础课程中有所涉及的,此外,还应该不断的加强电气安装和电子电路调试以及金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主体学习阶段是中职教育中的第二个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主要有四个学期,在学习中主要设置的是和学生专长、专业学习和实习比较相关的课程,主体学习的过程中实习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第三学期,这中间学生要对自己今后有可能从事的行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对学生自身积累技术和专业经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所提高,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所学的实训课程真正的让学生去到企业实际的去考察和学习,这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的第二个实习通常要放在最后一个学期,在参加完学校组织的毕业考试之后,学校就要安排学生到企业去实习,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必须要充分结合以后该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来开展相应的技术训练,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也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也可以充分的满足当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对学生严格的管理和要求,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对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还能让学生尽快的去适应岗位的要求,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真正的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运营中,充分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

2不断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育的技术水平

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始终将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水平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地探索、推行及总结有利于全面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项目化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大力推广。“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教学模式,它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鼓励学生加强彼此间的协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的行之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切实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信息化水平及现代化程度,大力推广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及方法,充分利于满足教学要求的现代化的新型教学媒体,确保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

通常我们所说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就是说既具有专业资格证,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教师,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要让学生到指定的企业当中进行轮训,为了有效的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安排教师去一些单位进行实习操作,锻炼教师的同时也让教师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

4结束语

篇6

【关键词】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19-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类课程,其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水平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对我国优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的满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当前,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却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急需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以更好地促进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电子类人才的需要。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其课程内容更新周期过于漫长,其中不少课程内容知识陈旧,课程内容中缺乏各种新知识、新理论,远远滞后于其专业课的发展水平。电子技术在课程内容方面过于重视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易使电子技术这一门基础课走上喧宾夺主的误区。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所存在的问题极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专业课的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到电子专业类优质人才的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需要。

其次,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选择上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具有基本概念抽象、知识点分散、器件和电路类型复杂、分析方法多样的特点,并且当前在校的学生,其原有基础比较薄弱;抽象概念、知识的理解能力不高,所以不少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因而,电子技术的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突出的表现,师生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对各种抽象知识的讲解缺乏一定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存在着教学与实践相互脱离的情况,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专业素质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较单一,缺乏灵活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评价,其目标在于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反馈,督促和鼓励师生更好地完成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当前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其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性,更多地是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而缺乏对师生间教学过程的评价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探索

首先,电子技术在课程内容上应该积极地顺应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积极地对其课程内容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达到当前经济社会对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因而,电子技术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该结合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适当地增加实用性强的电路实例、电子器件、识图用图等知识内容。同时,电子技术在课程内容上应进行及时的更新,及时地增加一些学科发展前沿性的知识内容,并在保持本学科课程内容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地删减一些陈旧的知识内容,如在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中,可适当地增加集成电路的内容分析,删减恒流源电路、放大电频率特性等陈旧的内容。

其次,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教师在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应该一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实训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电子技术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在教授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还应采取实训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将各种电子技术应用于实践中,让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形成良性循环,从而真正落实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实训、实践”的教学思想。

最后,电子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评价方式上,应该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将自评、他评等多元教学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同时,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其教学评价目标应更侧重对教学过程及教学实践的评价,把评价落脚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为师生的课程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以更好的督促、鼓励学生对于电子技术这一课程的学习。

三、结束语

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类课程,分析当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为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优质电子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电子类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新安、李春树等.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

篇7

关键词:冷凝式供热环保锅炉;电袋复合除尘设备;电气化自动控制

促使我国锅炉行业能够有环保发展,就需要对锅炉行业中涉及的各种锅炉设备有一个全面的研究。总的来说在目前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性不断提升,对锅炉环保设备的改造和利用也成为新时期锅炉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项研究项目。在对现在社会上存在的锅炉环保设备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现在常见的环保设备进行介绍,而本文中涉及的环保设备主要包括冷凝式供热环保锅炉、电袋高效除尘器和电气自动化控制,这就需要对这三种锅炉环保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并对其利用和改造全面论述。

1 冷凝式供热环保锅炉的利用

保证锅炉在使用过程中自身具有一定的环保作用,需要对锅炉自身节能器进行全面研究。总的来说冷凝式锅炉节能器能够有效对锅炉排除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处理,其根本作用在于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本身在散发的时候带走了大量锅炉热能,也就是说要想保证锅炉本身热量,就需要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有一个全面的处理。这也说明在锅炉烟道安装相应的冷凝节能器,不仅仅能够减少锅炉内部热量损失,对锅炉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也有很大的吸收作用,这种装置还能够有效减少锅炉使用时产生的污染。

在对这种装置进行全面研究中,清楚的发现,所谓的冷凝式节能器就是将锅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和水蒸气通过降温作用将其内部潜在的热量进行第二次回收,回收下来的水蒸气在低温影响下会成为液体状态,这种液体可以参与锅炉的第二次燃烧。但是在这项设备使用时,还需要对影响冷凝效果的各项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对冷凝式节能器的使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现在社会对各种行业都要求其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节能和环保,这一点对我国现在进行的锅炉行业也是一样的。因此技术然预案在对锅炉进行和改造的时候,需要对其自身的节能环保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就促使冷凝式节能器锅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这项设备的使用不仅仅可以降低锅炉燃烧时对能源的消耗,而且对已经消耗的能源还有补充的作用,这也从侧面说明采用这项设备对锅炉实现环保节能改造是非常重要的。

在冷凝式节能器使用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对其自身的节能作用进行全面考虑,还需要对这项设备的运行效率有一个全面掌握。在社会实践研究中清楚的发现,在这项设备运行时候,工艺流体自身温度对冷凝式节能器的运行效率也会产生一些影响。而且这项设备的工作原理在于烟气和不高于露点温度接触时才能够完成凝结,这就需要在设备运行时对这两者之间的温度进行全面考虑。也就是说这两者之间存在较大温差的时候,冷凝式节能换热器自身提供的能量就会有一定增长,反之,则冷凝式节能换热器自身提供能量会发生降低。这一原则不仅仅对锅炉节能研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环保除尘设备的研究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 电袋高效除尘器

优化的电袋除尘器是现在锅炉除尘的一种高效环保设备,也可以说是最佳选择,电袋技术具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特点。根据我们多年来从事燃煤电厂环保除尘的实践经验,针对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优化设计:(1)充分利用适合处理大烟气量和第一电场收尘绝对量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电除尘器的特长,在新型除尘器中前级布置为电除尘器,采用分室小分区供电。(2)在大量粉尘被前级电除尘器捕集后,后级采用拦截过滤的PPS滤布应具有防水、防油、抗高温、抗氧化、防酸碱且耐高温180℃以上的优质滤料,滤袋固定及密封方式采用滤袋弹性环,材质采用不锈钢材质。袋笼采用有机硅干粉喷涂工艺,竖筋数量合理,筋之间间距不大于30mm,横筋间距不大于200mm。采用多室、小分区中压喷吹技术,清灰效果好、周期延长,布袋阻力相应减少,实现了节能效果。(3)在电区和袋区设置气流分布区、设置了导流、均流装置保证了烟气在袋区均匀有序、真正达到了最佳收尘状态。(4)除尘器考虑设计有预喷涂系统、滤袋检漏系统和完善成熟的监测、检查和控制系统。助系统设计了最为可靠的旁路和冷风系统等措施以保证除尘器正常运行而无损坏。

3 电气自动化控制

电除尘、布袋除尘和本体清灰系统采用上位机管理,LCD画面显示,集中控制系统包括高、低压设备的运行控制,振打控制,电加热器的恒温控制,电机振打最优化控制,布袋除尘系统控制等。中央集中控制系统为一闭环控制系统,由系统主计算机,高低压控制装置组成。除尘系统应能在除尘控制室进行集中控制。高压直流供电装置的自动控制采用微机控制,低压供电装置的自动控制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我们通过研究提出在现有的设备上,可以将供热系统的除尘装置采用西门子工业以太网、光纤、现场总线技术,WINCC远程监控技术为核心进行环保除尘多站集中监控,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来监控和管理。

这个监控系统有三个层次,分别是设备层、控制层、监控管理层。其中控制层是最重要的,这个层次具有节点扩展、移动方便、维护容易,网络传输数据快的特点。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我们通过这个系统来很好地对高炉除尘设备进行监控,让高炉除尘设备实现机械化,铸管公司要结合自身公司的特点,生产出环保除尘设备,进一步实现公司的效益。这个系统也符合现代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现锅炉行业的节能环保研究对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锅炉在我国工业和其他领域都有非常广泛的涉猎,因此要想促使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政策落实,就需要对锅炉环保设备和除尘设备应用起到高度重视。也就是说在新时期我国发展需要对现有锅炉行业进行合理的改造利用对我国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效加强对锅炉环保设备的改造利用不仅仅能够提升锅炉行业的发展,还能促使我国社会环境的改善。因此这就要求相应技术人员对环保设备的改造利用起到高度重视,进一步促使我国锅炉行业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郭修奎,王建群,尹君,商显新,尹民权.锅炉电除尘效率降低原因浅析[J].山东电力技术,2005(6).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级维修电工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4C-0073-03

中级维修电工是许多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两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直观性。其以培养满足生产企业低压维修电工岗位需求的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几种典型机床的结构、动作过程、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使学生具备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设计、选料、原理分析及如何正确排除故障与日常电气维护能力,具备一定的机床电气技术改造能力与班组管理能力;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常见故障分析及具备定子绕组绕制与接线能力;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安装与调试能力。为了不断改进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中级维修电工课程教学应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评价等诸环节进行改革。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中级维修电工内容较为繁杂,涉及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维修、基本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等模块。结合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特点:低压维修电工作业、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都接触学习过,但基础相对薄弱,没有针对典型机床进行综合应用,电气控制线路设计方法缺乏等。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本着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机床电气控件线路故障排除、三相异步电动机维修技能和电子线路安装与调试为目标而设计了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了11个教学项目。(见表1)。

项目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参考在技能考证中所涉及的电气维修技能训练项目,设置了适合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近电类专业学生所易于接受的教学项目,体现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职业针对性、实用性,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的实施过程,可以很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达到中级维修电工所需技能要求。

二、教学方法的采用

(一)注重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又称现场实训教学,在中级维修电工课程教学中引入现场教学,将一些抽象枯燥、难于理解的理论概念和规律借助于直观、具体的实训来展示给学生观察,再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现场讲解,并让学生亲手操作实践,就能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加深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机床线路的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设计线路与分析线路的能力,更要注重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给学生提供实训场地、充足的实训材料和时间,通过现场接线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机床控制线路安装接线工艺要求。另外,在安装接线的过程中,学生对机床的工作原理又会进一步加以分析,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使学生了解了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校实习工厂现有设备如: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CW6140普通车床、Z3050型摇臂钻床、M7120型平面磨床、X62W万能铣床等,采用现场讲解、演示等方式,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教学计划,既减少实训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矛盾,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方便。

(二)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

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解决科研课题人手不足等问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从多方面支持教师主持或参与教学科研项目,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设计与研究”项目中,鼓励学生参与数控系统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阀的主要性能参数设定等,使学生对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了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锻炼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出现故障时,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常会接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协助维修工作的任务。教师会临时调整授课课程内容,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更多地了解生产企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三相异步电动机等故障发生情况,故障判断及维修对策。通过生产企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现场实践操作技能,牢固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改验证性实训为探索性实训,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往的检验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课内对教材的实训结果进行重新验证而已。这种方法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改革,结合课程的性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训。例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排除实训,排除方法有电压测量法、电阻测量法、短接法等,不同的故障排除法所耗费的时间长短不一,在教学中教师不直接将最佳的故障排除法和排除技巧告知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实训,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变被动为主动,树立战胜困难、挑战自我的信心。最后通过实训与分析,找到最佳的故障排除方法。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锻炼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进行维修电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柳州工矿企业机电设备常见故障发生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故障分析,故障排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通过创设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得以提高和培养,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三、教学评价的展开

本课程每个模块主要从职业素养、岗位能力、应变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机床专项—综合维修模块为例,考核内容见表2,考核评分表见表3。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方式,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考核20%+机床维修考核40%+电动机维修考核20%+电子模块考核20%。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利用学生学习质量反馈结果改进教学。

总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改革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脱节、重复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专业操作技能等,培养学生科学求实、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教学质量显著,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韦春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森林保护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

[2]雷志坤.浅谈高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现场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2(5)

[3]李志斌,龚崇权,苏满红,等.高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篇9

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施了“五步教学法”,即实例诱趣、课堂教学、总结、实践教学和活动,大大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利于

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动检测技术五步教学法传感器

[作者简介]刘杰(1975-),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河北

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2-02

“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等专

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

用。该课程主要介绍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各类传感器的结

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对高职类学生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掌握各类

工业常用传感器的选用及具体应用方法。该课程涉及知识面

广,理论性较强,内容繁多且各章内容之间的联系不甚紧密,整

体连续性不强,学生学起来总是感觉抽象难懂。而高职院校学

生的普遍特点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对理论性较强的

课程缺乏兴趣,容易畏难,失去信心甚至厌学。课程特点与授课

对象特点的冲突,给“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增加了一定难

度。“五步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想学、愿学、乐

学,从而达到激活思维、生成知识、发展智慧、提升素质的目的。

现将“五步教学法”介绍如下,以期引起讨论和完善。

一、实例诱趣——明确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否学好理论

知识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所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首先,上好第一堂课。第一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该课程,

学习目标是明白该课程要讲授的内容、用途和重要性。例如,在

介绍“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时,采用了结合大量生产、生活实

例的方法进行讲授。如工业生产中锅炉的生产过程、自来水的

生产过程;交通领域中的电子眼、酒精测试仪及汽车、飞机等交

通工具;军事领域中的隐形战斗机、导弹及新式武器;日常生活

中的冰箱、空调、电饭煲和全自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这些实例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很贴切实际,

是有用的,为学习后续内容做好了准备。

在每讲授一种新的传感器时,先从传感器的应用展开,结合

应用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光电传感器时,先介

绍自动门、自动干手机、超市收银扫描器、浊度计等生活中常见

的一些应用,然后通过设疑、讨论等方式,来使学生带着疑问学

习传感器的结构和原理。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

生认识到传感器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需要他们认真地学习

才能更好地应用。

目前,许多自动检测技术方面的教材大都侧重理论,应用实

例较少。如果学生先前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物理、电工学等)

学得不扎实,那么学起自动检测技术就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我们编写了《自动检测

技术》教材。该教材立足基本理论,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

系不紧密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体系,突

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结合大量实物照片介绍传感器的结构和原

理,并给出许多应用方面的实例与理论进行联系。由于实例贴

近生产和生活,学生学起来感兴趣,学得轻松,愿意学。

二、课堂教学——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处

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思维被限制在教师设定的框架内,扼杀了学

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削弱了自主学习的热情。以下几种多元

化教学方法在该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

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1.网络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可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

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

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授

课效率也大大提高。例如,利用动画演示可将较抽象的霍尔效

应中的现象再现,几分钟就看懂了,而且印象深刻;以往重要公

式的推导和解题步骤的展现,传统板书更具优势,有了自定义动

画,教师可以在屏幕上一步步进行推导演示,学生同样容易理

解、掌握。

2.引导发现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改变了知识的传输方

式,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充分发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愿望,便能主动地参与到教

学中来,通过探究、讨论等形式探索其中带规律性的认识,将感

性认识升华到理论高度,并能迁移到新的领域中。引导发现法

可用于发现传感器名字中所隐含的信息,而无须死记硬背。例

如,看到热电偶传感器的名字,我们能知道什么呢?由“传感

器”,我们知道它能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压;而“热”字,告诉我

们测量的是温度;“热电”可知该传感器的原理是热电效应,就是

热能生电;即传感器的材料为两种金属。短短的六个字就

“偶”

能帮助我们记住传感器的诸多信息。传感器应用实例的原理分

析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引导发现法的三个问题(仪表要

测什么参数?采用了什么传感器,其原理是什么?被测参数如

何与传感器可测参数联系?)可以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例如,

分析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由“加速度传感器”可

知,测量的参数是加速度

a,需将加速度

a转换为电压输出;采用

了压电传感器,就是压电效应,结构为压

“压电”即压它能生电,

电片和测量电路,可将力

F先变为电荷

Q再变为电压

U0;而加

速度与力的关系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由此可总结出,该仪表的

工作原理为:被测加速度

a先通过质量块转换为力

F作用在压电

片上产生电荷

Q,经测量电路变为电压

U0输出,测出

U0就可求

出加速度

a。

3.自学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

教学方法。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

现。”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

系。自主学习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

觉性,切实解决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着的学生被动学习的问

题。例如,在讲授“核辐射传感器”这一节内容前,给学生提出问

题:核辐射会造成哪些危害?什么是核辐射?核辐射传感器有

哪些用途?然后给学生指出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书籍、资料

和学习网站,让学生带着预设的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在较

短的时间内,学生们就对核辐射的知识有了全面的了解,并熟悉

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宽

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查阅资料和相互交流开发了创造性思

维,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内化、升华

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对教师传输的大量信息

尚未进行梳理、加工整合,不知道哪些内容应该掌握,接着再听

另一门课,容易遗忘丢失,降低学习效率。首先,通过教师课堂

上的小结,可以帮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内容进行提炼归类,促进

学生对课堂新知的巩固内化。此外,通过指导学生撰写章节小

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理小结可以帮助学生顺畅衔接新

旧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构建每章的知识框架,便于知识升华。

具体做法是初期由教师按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应用等步骤

进行示范,以后交给学生来做,在上交的小结中学生们除了有教

师要求的步骤外,有的将其他课程中学过的字表处理、流程图和

曲线描绘等技能加以综合利用,有的还使用了对比识记法、联想

记忆法。在做完几章以后学生们尝到了甜头,后面的章节不用

教师布置都能自觉去做了,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很有创意。不知

不觉中养成了总结的习惯,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实践教学——尝试应用

实践教学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也是

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

力,应进一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验、实训环节和校

外实习环节。

校内实验、实训环节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方

式,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首

先,精选

3~5个验证性实验,对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实用性进行

验证,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其次,是设计性实验,为

学生提供成熟电路,使学生加深对电路设计方法、参数选择、传

感器运用等方面的理解,逐步积累设计经验。具体做法:一是把

传感器实验装置或模块拆开,让学生了解实验所用的传感器、测

量电路、显示电路等。二是小制作训练。购买一些传感器及电

子元器件,让学生将这些散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测量系统,可以

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检验于实际。最后,进

行课程设计,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

设计开始阶段,考查学生对课题的分析能力,从而判断使用哪种

传感器来达到课题的要求;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

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考查学生

的课题探究能力;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在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根据课题

的特点,可以在实验室内做实验,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也可以

上网检索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可以

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为了加强社会实践,我们与京、津、冀及南方等地区多家企

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依托社会力量办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

的实际工作岗位去锻炼,拓展了学校的办学能力,还能使他们发

现自己知识的不足,增加学习动力,为今后正式走上社会打下必

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若发现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可以立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或现场理论教学,使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五、活动——提升能力

切实有效的活动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这

是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内容有两方面,一是不定期

举办学术交流讲座,聘请企业、研究所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老师傅与学生交流,讲解工程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

法,增加对工程实际问题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

新的工作环境,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种

科技竞赛活动或参加相关实验室建设。通过以上活动,既锻炼

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增加了团队协作精神;既开阔视野,提高了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从事科研必备的独立工作能力

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紧扣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五步教学法”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课堂,培养了兴趣,引领

了思维方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

化、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杰,张华龙,杨莉荣.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蒋全胜,吕家云,宁小波.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检测技术教学模式改革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0(24).

[3]宁小波,杨汉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巢湖学

朱仁义.的教学改革探索[J]

院学报,2009(11).

[4]徐科军.课程建设探讨[J]

篇10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尤晓玲(1964-),女,甘肃榆中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副教授;马应魁(1963-),男,青海湟中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教授。(甘肃 兰州 73006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Y2012-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72-02

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进行评价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而且是高职院校自身协调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学时明确规定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例基本达到了45%,部分专业已达到48%。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评价。[1]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与评价的体系,它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系统、合理、客观地评价不仅能保证教学过程朝着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改管相结合,为过程考核提供重要依据。但目前高职实践教学评价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实际操作上的盲目等种种问题。

一、实践教学评价现状

1.认识不到位

由于在我国高职教育历史并不长,采用的教育方式与普通教育相似程度高,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套用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缺乏针对高职教育特点的监控和评价。

2.机制不健全

很多院校虽然实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但其评价过程不规范,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多,存在相当的偶然性和片面性,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方法简单,缺乏相应的监控制度和体系,使得收集评价信息的工作难度大,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周期长,造成评价工作的被动和烦琐。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2009年虽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实训项目卡、子项目卡、运行标准和课程标准,但由于缺乏监督机制,没能很好的落到实处。

3.标准不统一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实践教学评价缺乏相对完整的、能体现实践教学特色的监控和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和评价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4.评价不全面

(1)评价内容的片面化。目前对实践教学的评价还局限于考核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而对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等重要方面未能给出全面的评价。

(2)评价方式的静态化。许多的实践教学是在任务完成后进行的,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目标取向的,难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心智、知识拓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的发展状况。

(3)评价主体的单一性。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对学校的监控和评价制度还没有建立。评价只建立在校内而忽视了校外社会因素的综合评价。

二、实践教学评价改革思路

1.统一认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社会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的责任,更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能达到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质量,职业院校就无法生存,更不能谈发展。因此,需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是保障高职实践教学有效进行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施科学评价才能保障各项评价内容和标准及操作过程的科学性、透明性和公平性。

3.构建指标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是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方面、各环节提出的可测量和评价的要求,是衡量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

4.多形式、多元化评价[2]

为确保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

三、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突出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及实践课程体系出发,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践教学保障、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监控,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必须以有效教学目标、有效课程内容、有效教学环节、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课堂管理和有效教学效果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实践教学评价步骤如下:

1.教学设计的评价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对专业教学团队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联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层次的适应程度,实践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吻合程度。核心课程能否体现专业特色,实践教学项目的名称、周数、开设学期等是否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规律。

2.教学实施的评价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进程开展实践教学并对其进行评价。

(1)实践教学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教学人员根据实践教学管理相关规定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案及相关文件(是指实践教学策划书,授课计划、项目卡、运行标准、课程标准等)提交教学系,教学系通过审阅教学方案与教学文件等资料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关联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实践教学内容与高职教育层次的适应程度,实践教学安排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吻合程度,以及成绩考核方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2)实践教学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实施内容与计划内容的吻合程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安全操作规范,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教学指导水平,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氛围,团结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

(3)实践教学结束后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品、报告、结论),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结果(报告的批阅、成绩的评判、成绩的登录、成绩的分析、改进措施),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水平等。

四、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评价指标(见表1)

五、实践教学评价特点

第一,实践教学评价的周期长。从最初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每一个实训项目的实施,加之从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获取相关信息要历经三年多的时间。

第二,实践教学评价的工作量大。从对顶层方案设计的评价以及每一个实训项目实施的评价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的评价等。

第三,实践教学评价涉及面广。包括学校、企业、用人单位、社会。

第四,实践教学评价参与的人多。

第五,专业带头人和教研团队——教学的设计者,任课教师、实训室管理员和学生——教学的实施者,教学系、督导处、教务处、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毕业生、社会——教学的评价者。

六、实践教学评价效果

在实训基地的硬件支撑下,创新了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项目设计及考核方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实训项目,充分体现了“三个相结合”,即: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与做相结合。[5]实训项目的考核设计强调了“三个并行”,即: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行、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并行、时效性考核与工艺性考核并行。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推行了“三个一体化”,即: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一体化、理论课教材和实践教材一体化、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一体化。通过实训基地能效评估和星级实训室的建立,毕业生就业率,职业资格取证率,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仪表工技能大赛,电工比武,实践教学竞赛,用人单位、学生家长、企业的评价,社会的评价,毕业生信息反馈,每学期进行的社区家用电器义务维修,每年进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来检验、完善、改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证明,经过近三年实践教学评价的运行,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3%以上,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技能取证率达到了91%以上,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多次在甘肃赛区获一等奖,仪表工大赛在全国获二等奖,毕业生在行业技术比武中多次名列前茅等,这都说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的实践教学改革与评价体系是有效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小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125-126.

[2]王猛.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