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运动的评价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美术运动的评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西方手工艺术运动起源于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成员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尔斯·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annesley voysey)。这些成员看到工业革命后由于机械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活品质和工艺文化的破坏,倡导回归自然,强调材料使用的真实性和手工制作的重要性本文由收集整理,反对使用机械,从而形成了最早的西方手工艺术运动。该运动主张真正的艺术必须是美观而又实用的。他们看到,艺术家以及匠师的天下已经被工业化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要为恢复某种质朴、美观以及技艺的标准而战斗。该运动的诞生与影响反映了人们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于工业生产的疑虑,进而产生出向自然和中世纪手工艺制品回归的心理。虽然从现在看来,这场运动对于机械的排斥似乎比较盲目,也没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结果,但是其为后来的当代手工艺术运动发展开启了源头。
西方手工艺术运动当代主导思想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工艺即艺术”一词,这个名词指涉后现代时期工艺材料被提升为艺术,以及某些设计家的地位晋升为艺术家。作为西方当代艺术多元化的一支,西方当代手工艺运动是在艺术与设计的双重背景下发展起来。在艺术发展方面,20世纪当代艺术进一步发展,1917年杜尚的小便池和自行车轮等现成品雕塑在挑战艺术概念的同时,也将艺术发展引向观念艺术的方向,这就使得艺术脱离工艺与材料的束缚而与手工艺渐行渐远。在设计发展方面,随着包豪斯的进一步发展,工业设计的威望与日俱增,这使得设计与手工技艺的观念也进一步分离。这样一个设计和艺术与手工艺分离的情景并不是手工艺衰落的表征,而是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再次兴起的前奏。随着人类的生活环境被工业生产的庸俗工业复制品所占据和破坏,概念艺术以来的艺术面貌越发地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自大与空洞。这种情形下,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美国,人们对于实际技巧塑造视觉形象的渴望促成了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再次兴起。这种脱离功能性的创作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加州的陶艺家,进而启发了60与70年代从事玻璃与金属的创作者。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的文化成果也已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不同文化区域传递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西方当代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作为多元化艺术现象的一部分传到了中国。
中国的手工艺的复兴就同时具备“工艺美术运动”和“西方当代手工艺术运动”的特征。就是说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一方面反对工业化的粗制滥造,另一方面反对当代艺术的空洞以及现代工业设计的大批量复制。笔者认为只有从中国具体问题着手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这些问题也构成了中国当代手工艺复兴的起点。
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主要面临两个问题。首先,手工艺的市场逐渐萎缩。之后中国打开国门,大批量价格低廉的工业机械化生产的生活用品涌入中国,实用手工艺也迅速失去了其原有的市场。另一方面,随着的结束,手工艺也失去了封建皇室贵族对于手工艺的需求。就这样手工艺的市场逐渐缩小。只有高档手工艺品以仿古的形式一直延续到当代。
其次、手工艺的创作观念落后于时代,一直延续清代风格。诸葛铠先生归纳了三个原因我认为比较贴切。一是以父子师徒世代相继的传承方式,使技艺和风格逐渐走向程式化,一时难以扭转。二是近代文化转型的不平衡性,使传统手工艺无法迅速与时代靠拢。(这种不平衡性就是近代社会上出现的古今混杂、中西并举的现象)。三是高居于现实生活之上的高档工艺品,本来就是用以升值的藏品和玩物,以仿古为上品,自然可以无视社会变革。
中国近代手工艺所面临的问题逐步发展延续的同时,中国当代手工艺复兴的条件也在逐渐形成,
首先,中国当代手工艺的复兴离不开近代以来工业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工业与手工艺的关系并不是像第一次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所宣扬的那样对立,也不似现代手工艺工厂生产所“标明”的统一。二者应该对立的部分是手工艺中体现手工语言的那一部分,这一部分是制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手工工艺直接作用于材料,而形成机械制品无法表达的那一部分内容。
其次,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在中国也形成了人性的回归带来的手工艺需求。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开始,人们在吃穿的基本需求得到初步满足之后,消费需求开始转向了用的领域。随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工业社会内部造就了一大批厌恶工业制品的手工艺簇拥者。
第三个条件是艺术多元化,打破了人们思想上的限制,
艺术表现形式开始逐渐丰富起来,以此为背景,新工艺观念开始兴起。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开始的时候,也正是西方70年代的“多元主义复兴之时,它助长了后现代主义自身树冠状结构的蓬勃分杈,它包括:贫穷艺术、观念艺术、工艺即艺术、地景艺术等等”的时期,各种艺术观念也从此传入中国。此后,懂得历史且善于反思的中国人一定比较容易理解“多元”的意义,不再教条地把写实主义作为评价艺术的标准。人们对于艺术也更加宽容,这种思想方面的解放为当代艺术形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第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逐渐展开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笔者认为张道一先生“工艺美术综合之美”的提出是针对中国工艺美术历史研究中的纯艺术和纯设计倾向开出的一剂良药,从而把工艺美术概念放在学术研究中比较正确的位置。
第五、现代工艺教育为中国手工艺的复兴提供了新的基础。就在中国手工艺复兴条件逐渐形成与完善的同时,当代工艺美术创作实践与教学的探索也在逐步开展。在工艺即艺术的理念传入中国之后,高等艺术院校成为新观念的传播者,而陶艺成为中国当代手工艺术的先锋,就像白明说的“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严格来说是起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院、景德镇陶瓷学院及广东陶瓷产区等院校和地区是这种风格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这种新艺术观念首先在陶艺领域开始,笔者认为其原因应该有两个,首先,陶艺在中国具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和工艺基础。其次,陶瓷工艺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相对比较容易上手,作品生成效率比较高的一种,从而进行艺术表达时也更直接。
篇2
1.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教学美术欣赏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如在欣赏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古希腊人有裸身参加体育竞技运动的风俗习惯,肯定对大量的人体雕塑疑惑不解,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这一点才奠定了西方人以人体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了解这些知识,如放录像、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搜寻等。其次,还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可以放一段中国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这样一方面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使其进一步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如在欣赏外国传统工艺美术——具有“罗可可”艺术风格的苏比兹公馆客厅家具时,可以放一段巴洛克时代德国音乐家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有时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文学情结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在欣赏任伯年的作品《苏武牧羊》时,教师可吟唱起“牧羊北海边,雪地有冰天”的词曲,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欣赏作品的情境中。
2.美术教师之间要多沟通,多教研,多对新课程进行研究。
美术课改的重点是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实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创设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又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创设的情境必须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自然科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对话表演、操作实验、多媒体投影等形式出现,然后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测、交流、质疑、发现和提出自然科学问题。
3.科学有效地组织教学
3.1用趣味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兴趣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的强大动力,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选择模块,解决模块的问题,并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在教学中,单从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结构、透视等元素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学生很快就感觉乏味。教师应将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美术鉴赏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避免“裸课”,只单一传授美术知识,要将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融入到美术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在参与欣赏活动中才能主动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2中西并重。既要让他们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又要让他们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提高鉴别和判断能力,尤其要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不排斥外来文化,用艺术和文化交流。
3.3欣赏与技能并重。欣赏课肩负着重要的任务,要让学生感受美,通过鉴赏认识美,慢慢获得感知,然后再重新认识,最后通过自己的手再现自己认为的美的样式。在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任何一幅中外美术作品,学生都能说出名称、背景、作者及作品后的许多故事,可真正要他自己创作时,却做不出来,没有任何实际动手能力。所以,教师教学生学生学会欣赏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动手创作作品,提高动手能力。
3.4因地制宜,利用地方优势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美术教学要走出教材、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学习美术知识,到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例如,利用当地博物馆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走进民间作坊,体会工艺美术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利用现代网络资源,遨游世界各地,将世界文化艺术尽收眼底。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展示了美术教学的多面性和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4.1创设问题情境。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问题,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进行有高度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而且,只要学生真正进入探究美术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其次,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的能力,增强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在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学习品质,以此培养学生主动、独立获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积极教给学生提问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从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
4.3多给予学生成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持正确态度,让学生尝到探究的成果,尽可能地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才能引发学生求知、探究、创作的欲望,才能引出另一问题。
5.让学生自主选课,学校统筹安排
篇3
现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美术欣赏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美术新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概念,其目的是强调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美术活动,来体验和感受活动的价值,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和价值观念。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并以此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的,它通常是表现艺术家某种思想和观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如欣赏北京故宫建筑会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欣赏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会让人感受到一种愉悦、亲切之感;而看到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则会让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由此可见情感因素是欣赏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在欣赏作品时体会到了某种情感,那么他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反映则十分热烈,会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学习兴趣,反之,无精打采、反映冷淡。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的参与,那就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欣赏。
但是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我想这句话应该能给我们以启迪,在美术欣赏教学中需要教师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和激发,其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其一是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古希腊雕塑《拉奥孔》的痛苦的表情等等,再通过生动恰当的语言描述,以此为突破口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二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要注意问题不要太多,要少而精,重点要突出。其三要以肯定的态度来评价学生的回答,这一点很重要。曾有文章介绍美国人为中国学生上的一堂课,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教师问一位学生为什么喜欢一幅《罗马武士》的浮雕照片时,学生回答说:“照片上的武士很象我们中国的兵马俑,我感到亲切,所以我喜欢这幅画。”这位美国教师便带头鼓掌说:“你爱你们的国家,真了不起!”就这么简短的评价,实质是表扬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特别是“真了不起”,就让学生倍受鼓舞,明白了“爱国”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和鼓励者,随时要注意学生的情绪,要通过渲染和营造一种气氛来感染学生。同样还是这堂课,一位学生在评述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时说:“我看这幅画上的女人象一个妈妈,她一定是丢失了自己的儿子或女儿才哭得这么伤心,她的内心一定很痛苦。”让我们看看这位美国同行是怎么做的?她竟然被感动得泪光闪闪,几乎要哭出声来,说不出话只是把学生紧紧搂在怀里,整个课堂都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氛围中了。我们知道欣赏美术作品的关键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美国人在课堂上就做到了这一点,教师通过自己的搂抱、微笑、夸奖,渲染了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引发了联想,强化了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了情感共鸣,取得了欣赏教学的最佳效果。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我们最方便、最有效的,也是我们千万不能忽视的教学手段。
二、美术欣赏要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在阐述“美术课程标准”时,指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篇4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众性艺术性公众艺术家
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公共艺术公共化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问题是公共性与艺术性的矛盾——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个人自由及兴趣爱好与大众审美的矛盾。很多公共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内涵及和一些艺术家的大胆创新尝试都难以让公众接受,虽然它们在一些人看来生动、新颖,但很难进入大众的审美层次,被公众视为“不懂、不理解”,从而牵绊了公共艺术发展的脚步。究其原因是,公共空间中人流不息,他们来自不同社会层次,不同的民族或国家,有不同教育背景和。让所有人对同一件公共艺术作品都有相同的享受程度是几乎不可能的,如果我们为了迎合公众而一味按照大众趣味来创作的话,那么长此以往这样的公共艺术作品又有什么进步性与大胆创意性可言呢?正因为艺术性是所有艺术创意的共同要求与准则,唯有艺术性才能真正地实现公共空间的艺术文化创新。在这里,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的课题是把握和认识公共艺术作品的一个关键。
一、公众性的难点
公众性是公共艺术的核心价值,而公众性首先表现在,它与纯粹的个人创作不同;其次,它应该让大部分的社会成员对它有兴趣,进而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可;其三,它可以以艺术的方式与公民进行互动,让大众有参与和交流的平台。
①在政府的角度,公共艺术作为由政府或社会集团提供的公共产品越来越成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课题,但是,在进行实施之时却很少针对这种公共产品的特殊性设计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对公共艺术的社会选择的艰难性也缺乏深入的认识与分析。
②在公众的角度,公共艺术的公共使用性是以主观价值的认可和感受为依据,怎样找到普遍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感受的某种形式,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标准的评价模式。
③在艺术家的角度,几乎所有的艺术创作者们认为他们的工作就是要向旧习俗和俗套挑战。由于任何公共艺术作品都是由一小部分人群或个别人创作的,不可能由民众爱好的百分比决定,否则就会面临公共选择的“中值选民是王”的危险。面对社会大众这样一个审美观点参差不齐的特殊群体,想要获得他们中大多数的成员对自己艺术创意的认可又谈何容易?
二、艺术家角度看公共艺术的艺术性
美国大地艺术家、雕塑家和摄影师丹尼斯·奥本海姆被问到:“公共艺术真是公共的吗?或者是大众的吗?”时的观点是这样的:“事情总在变化。我过去总认为如果要做公共艺术我就不得不妥协,我得要做那种对艺术有意思的作品,那可能意味着这些作品会是难以捉摸的,那会意味着我在愚弄观众。 如果我不那么做,我就做些让他们感到高兴的东西。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如果收回拳头抚慰观众,那是在愚弄他们,因为他给他们的不是前进的艺术。为公众做的事情最好就是要为他们贡献你最好的艺术——我过去是这样想的。而现在当我坐下来,思考着下一步的时候,思考着我的这些繁杂,以及这些非精神的东西的时候,那就非常不实际了。”在奥本海姆看来(至少有一部分艺术家也是这样认为):当他们冒出一些富有感染力和独具匠心的灵感时却不得不冷静下来思考,这样的艺术方案是不是能得到公众的首肯,如果持怀疑态度的话,只能一次次地放弃。而这样很多艺术家面临的担忧是:他们的创造性还有没有发挥的余地?难道艺术家在做公共艺术时仅仅是做“命题作文”吗?
三、政府、艺术家、公众三方的沟通
个人认为解决目前公共性与艺术性矛盾的较为合理有效的途径是促成政府、艺术家、公众三方最大限度的沟通与交流。
1、政府方面
首先是设立专项基金。为普及与推广公共艺术提供长期财力保障,现今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采用“百分比艺术建设”的措施,即政府根据地方经济实力制定出在公共工程建设的总额预算中提取若干百分比作为转向公共艺术的建设基金,用于城市环境艺术的建设。目前美国的“百分比”是1%-1.5%,台湾、香港都是2%,而城市雕塑其中的重要部分。
其次是制定公共文化政策,将发展公共文化艺术纳入政府和谐社会建设目标之一。包括公共文化投入政策、公共艺术人才培养政策、公共文化资源整合政策和公共艺术普及政策。
2、艺术家方面
作为一个公共艺术工作者,首先他是为社会服务,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与在室内做纯艺术是完全不同的,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他需要有社会学的方法论意识和训练。纯艺术是自我的个性追求,可以与生活实践毫无关联,而公共艺术恰恰强调的是对公众生活的体现和社会现状的折射,这就使公共性经验处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公共艺术是与公众紧密联系的一种特殊文化方式,需要艺术家对社会以及社会的艺术政策与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应该努力实现让公众来参与的公共艺术作品,并且要掌握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意见的具体可行的方法,例如公众投票、媒体舆论、民意调查问卷等形式。总之,艺术家应适当克制以往自我创作的随意性而站在社会与大众的立场上审视自己的公共艺术作品是否可以被大众接受并喜爱。
3、公众方面
首先我们应尊重艺术家的劳动与创造成果,公平公正的欣赏与理解艺术家想传达给大众的文化语言与艺术内涵。
其次提升自己的审美层次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内涵,真正的艺术带给我们的是享受。正如“工艺美术”运动的先驱——威廉·莫里斯所言:“要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的话,那艺术跟我们究竟有什么关系?”
四、结论
公共艺术的创作既要期待“美”这么一个古典艺术所遵循的原则,又要考虑到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否舒适。总之,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艺术性二者需要我们统筹兼顾,这个“无解的矛盾性”值得我们设计师去关注与考量。
参考文献
[1]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 中国电力出版.2008
[2]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3]章晴方.公共艺术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孙明胜.公共艺术教程[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篇5
【中图分类号】G424.2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07-02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在探索具体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开始时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迈进。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如果没有兴趣,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失去了观察力。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求知状态。
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 、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这优化教学的过程,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课程结构改革呈现出整合化的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方向。CAI课件的应用在新课改教学课堂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如果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注意过多动态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不能由表及里扎实进行教学,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件作为一种用来控制计算机实现教学功能的计算机软件,操作时应该以人为本,关爱教学双方,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要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
那么,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从教材内容出发,紧扣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进行媒体构建之前要先充分考察教学双方的"供求"关系: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利于学生的学,然后以此进入媒体设想。
要有的放矢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
例①笔者曾经和一位地理老师探讨教学困惑,谈到具体课堂实施时,该老师抱怨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天体运动。学生对于天体运动的过程缺乏了解,这儿是学生认知理解的难点,这时笔者建议并协助制作天体运动的相关CAI课件(主要是动画),再加上声音的渲染,从空间概念上展示过程,让学生仿佛来到了天体运动的现场,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融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教师稍加点拨,即可为学生突破难点。
例②有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难题,请笔者帮忙制作课件解决《琥珀》难题,琥珀的形成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理解的难点。笔者就利用多媒体视听一体化的特点,借助CAI课件创设一种特殊情境,再现当时的故事:松脂球形成经过清晰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重点部分。此后又在课堂上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学生就容易地得出了形成琥珀的四个必备条件:a夏天,强烈的太阳光。b地点在松树林里c蜘蛛扑向苍蝇,松脂下滴,正好将它们包裹。d松脂不断下滴。由此进一步懂得了这些条件缺一不可的道理。通过这个多媒体实例演示,课文的难点迎刃而解。
例③一位化学老师跟笔者探讨关于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如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实验:在盛有4毫升蓝色硫酸铜溶液的量筒内,小心倒入4毫升的水。这一实验需静置几天后,才能发现硫酸铜溶液和水的界面变得模糊不清,得出硫酸铜溶液的扩散这一结论。由于现象发生需要的时间太长,在课堂上不能迅速、清楚观察到结果。因此笔者建议该师通过网络下载、实况摄像、摄影、Flas设计等手段将实验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供演示实验教学随时调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制作课件应不拘泥课文,要努力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媒体信息,创造相对于传统课堂模式更好的教学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
二、课堂直观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
课件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利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多感观,多渠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例如在教WPS2000应用教程时,我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PS2000编辑得很美观、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们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并且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种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讲解WPS2000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做好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既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训练能充分到位,自然而然地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这也充分地贴近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为新课改的终端实现,准备了丰厚平坦的起飞跑道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我们应多为学生创造思考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时,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被动地跟着老师走。如一位老师谈到学生学习中国民间美术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领悟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俗的传承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人留传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文字、建筑和工艺美术等等,它们无不蕴藏着美。如果设计类似"电子公告板"的一个"课堂讨论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击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寻找各种民间美术珍品,自主地理解发表自我的看法。视频文件上的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使学生惊喜地发现了课本之外有更多的精彩内容,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兴趣盎然地流连其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迭起。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设计水平,丰富多媒体演示手段和形式
CAI课件程序界面一定要友好,按钮、菜单、对话框等交互区要醒目而又和谐,美工要简洁大方,内容主体要突出,装饰性的小图标、花边不可喧宾夺主。效果声音要慎用,因为不适合的效果声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影响正常教学氛围。例如有专家来我校开专题讲座,由于内容太多,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幻灯片,对于文本的出现,采用了默认的声音和动画效果。结果在上课的时候,每当有文本出现的时候,就伴随着一阵不合时宜的机关枪的响声,导致讲座效果大打折扣。
课件中显示的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及概念、规律的表述式要力求准确无误,语言配音也要准确。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是演示模拟实验,更需要符合科学性。但在科学性的评判上宜粗不宜细,要做具体分析。如果片面强调科学性,就会束缚人的手脚,不利于多媒体课件应用发展。所以,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人类现在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数字化生存已成为必然趋势,依托宽带网络,构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再是一个梦想。
在CAI方面,就有很多成功的远程教学例子,例如非典期间,全国就有数十家学校通过网络远程教学。结合当前编程思想和教育实际,今后CAI课件发展趋势是发展插件,开发模块(在这里我们将它称之为积件)。
在windows下开发工具有很多选择,powerpoint可以成web格式、authorware、flash、directo都能很好的流媒体,其他开发工具也都附带有网络工具,结合asp动态网站,可以构建完美的课件库,实现远程教学。
篇6
1手工业时期——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超越
在工业大生产前的手工生产的状态下,艺术作为手工生产的元素与技术一起构成产品的生产价值。由于手工劳动个体加工的特性,手工业产品不仅具有原始的实用意义,还包含其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手工业产品因为其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独一无二的产品属性有了自己的生命和属于个体的意义。当我们脚蹬一双老北京布鞋或是手握一只宜兴紫砂壶的时候不难理解着一点。手工产品的艺术审美特征成为手工业产品的灵魂存在。在手工业生产中,设计师、制造者同为一人,我们常称之为“工匠”。工匠同时掌控着技术与艺术两项产品的基本元素,并在斡旋于二者以寻求发展。当然,在这其中必有“妥协”、有“强调”,但技术与艺术始终不曾脱离一个人的整体思考。手工产品因完全脱胎于人,其特有的气质特别能与人亲近。美学大师奥克塔维奥•帕斯在他的《美与实用性》中说到“手工业品之所以吸引我们,并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实用性,它和我们的感官是同谋我们喜欢手工业品,这得感谢它对实用性崇拜和艺术宗教的双重超越。”由此看来,手工产品满载着社会意义成为了生产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手工产品生产方式成为展现技术、艺术与优质产品的完美模式,达到了实用性与美相结合。
2工业生产时期——技术与传统艺术审美分离
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50年代的工业革命后,“完美模式”中各项因素大为改变。在工业生产下,技术形态由个体劳动变为机械化的批量生产。随之产品的个体意义丧失。工业生产带来的高额利益引发工业崇拜,人们对技术的兴趣高涨,随之产品的审美加工便愈来愈粗糙。经济利益成为评价产品的唯一标准,无人关心产品的样式。产品形象的设计者与生产者分离。控制产品生产的工匠失去了从前个人风格和技巧展现的余地。新材料进入生产领域,生产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新的生产技术迅速改变了生活中的传统行为习惯,应该有新的意识形态与此相和。但是,在18世纪的欧洲,艺术呈贵族化趋势的,艺术家单纯为精神生活的高尚而存在,脱离了现实生活。而具有了新身份、新任务的技术师傅(工匠们)不再思考产品的艺术形态问题。在这一情况下,产品形态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
2.1“艺术”的妥协——“功能第一”随着英国博览会的开幕,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应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这一问题成为众设计师的思考热点。面对艺术与技术在工业生产的情况下出现的矛盾,经过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等运动的思索和尝试,以实现功能为核心目的,以适应工业批量生产的新的审美形式出现了。很快我们便得到了许多大同小异的答案:“形式追随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装饰即罪恶”等等。它们给我们的现代工业生产生活带来了“秩序”和“效益”,于是这些现代主义设计论断成为大家追寻的信条,也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准则。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提出的首要主张就是“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这个观点在当时很好的解决了工业生产与艺术的关系,得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认可。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功能第一”的原则造就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当现代主义风格成为全球的主流,人们又赞叹到“技术与艺术得到了新统一”。在笔者看来,与其说现代主义设计做到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不如说是它带来了新的审美规则。当然这实现的过程极具强制性和乌托邦的理想色彩。
2.2简明的现代主义审美风格新的规则带来了新的审美逸趣。结构主义、机械主义美学勾画了现代主义的经典画面。简洁、明快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成为时代的新风潮。功能主义中材料符合功能的理性思考、形式符合功能的利益追求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社会中审美价值取向。功能主义原则以坚定、明了的姿态抵抗着折中主义和历史主义,其除繁就简的形式造就了符合时代的形式。与此同时,简约的现代产品形态也具有了新的涵义。工业产品因排斥一切“无意义”的装饰而成为表现其自身功能的符号或者手段。这反过来又要求设计要做到明确的功能表达和有秩序的规划。极简主义、“住宅机器”等概念是对功能主义原则的发展深化。它通过形式和结构的简化来反映技术至上的时代精神。
2.3“美”——“功能美”当“形式追随功能”成了现代设计的审美准则,工业产品“美”被限定再设计必须符合产品本身的材质和目的这个前提下。这个审美法则把艺术框定在了两个选项之中:有用的和没用的。而我们的设计所做的是对既定答案的筛选:符合功能的表现——留下;反之——统统丢掉。如此看来我们所寻找的这种美似乎是存在公式中已有的结果。我们寻找美的过程也只是在求证公式的真实性。“美”的涵义在“形式追随功能”准则下缩小为“功能美”。
2.4“功能主义”的排他性现代主义设计的排他性,首先表现在产品艺术风格上的排他特点。如果现代主义“装饰即罪恶”的假定成立,那么一切有关历史的、有关民族意志的、有意味的东西是不是都要摒弃?!如果我们单单享用“住宅机器”,是不是我们只能沉浸在机械美的享受里?!即使柯布西耶最初只是对理性社会的乌托邦式幻想,但其主张的执行结果确是社会形态走上的机械化发展进程。卓别林在《摩登时代》以喜剧化的场景实现讽刺了这个功能至上的社会。最终现代主义走向极端,成了摧毁历史、非人性化的代名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设计风潮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而瓦解。现代主义设计以牺牲历史为代价,再与工业生产的协调过程中,最终没能实现艺术与技术的双重超越。
3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
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社会形态也有了新的改变,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设计中的市场经济因素日益凸显。设计作为社会大生产中的一个先行环节,其任务扩展到策划、规划;设计对象的复杂化,使社会阶级、政治环境及生态环境等因素都进入现代设计的思考范围。正如在今天看来,艺术与生态的结合问题,比艺术与技术的结合问题更为重要。1969年美国管理学家、诺贝尔管理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首次提出“设计科学”(设计艺术学)的概念。形成了设计艺术学科——一个与设计艺术发生学、设计艺术现象学、设计艺术心理学、设计艺术生态学、设计艺术行为学、设计艺术美学、设计艺术哲学、计算机图形图像学、设计艺术教育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的学科体系。至此,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问题统一在“设计艺术学”这个大学科里进行讨论。
3.1多元审美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于后现代来说,它所处的科技、社会环境没有与现代主义所处的环境发生质的变化。它的设计规则和现代主义也没有明显的决裂——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设计思想并没有被。“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加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后现代主义设计是在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上对工业产品的多元可能性进行尝试。后现代主义急于打破现代主义枯燥的场面,对历史、文化采取了模糊的态度。多元化带来了设计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也带来了新风格冒险的可能性。
3.2对多元价值的关注不同于现代主义的专制,后现代主义显得宽容而戏谑。产品的艺术美不再只被认为是商业的审美盈余。设计中充分表达了对人、对自然的关怀。“逻辑”与“秩序”这些字眼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里显得力单势薄。刺激与杂交成为后现代设计艺术的主要运用手法。仿生、宇宙展望、未来幻想等题材把从前一切艺术思维桎梏扫除,任设计自由驰骋。当然,与“结果”相比设计“手法”显得微不足道,后现代设计目的只为寻找感官刺激的结果。“虚张声势”、“不可思议”、“出位”都是后现代的得意之作。与后现代所呈现出的形态一样,其社会意识形态也呈多样。由于社会价值取向走向多元,社会道德标准、同时杂居一处,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矛盾冲突。哲学作为世人精神解脱的重要途径,逐渐兴盛。生态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成为大家的共同关注。
篇7
[关键词] 桂林;旅游资源;社会教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旅游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形成共识,但在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进步也十分重要。因而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不应忽视,它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和依托。桂林作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国际旅游胜地,称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也应该在发挥旅游提升国民生活质量和精神追求作用方面,推动和谐社会方面有良好的影响,因而对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的开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
旅游功能是旅游活动或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长期以来学界对旅游的经济功能研究颇多,而旅游活动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还有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旅游从本质上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系统,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旅游客体的能动活动,为实现自身某种需要而作的非定居的旅行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旅游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具有文化性,在跨文化活动中,旅游在打开人们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增强人的身体健康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都体现了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包含的内容日益丰富,涉及的范围广泛,主要体现在旅游德育、旅游智育、旅游体育、旅游美育、旅游环境教育等方面。
1.旅游德育主要是通过旅游休闲活动,通过观赏风景让游客愉悦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完成社会教育的德育教育。公民旅游文明得到提升,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旅游活动的参与性特点,能潜移默化的达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效果。因而德育功能是旅游的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智育主要体现在通过旅游活动,旅游者可以认识各种知识,如历史文化知识、民族风情、风物特产、农业生产知识、工业流程知识、科技知识等等,增强旅游者的见识,增强旅游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各种能力。智育功能是旅游的教育功能的基础和核心。
3.旅游体育是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锻炼身体和意志,增强旅游者的体质、缓解身心压力,实现自我满足,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旅游在这些方面积极发挥着社会体育的功能。
4.旅游美育是通过旅游活动进行的审美教育,也就是在旅游进程中产生、完成的美感教育。其目的、任务是培养、提高旅游主体——旅游者对现实世界(自然的;社会的)和艺术世界的美的感知、鉴赏、创造,陶冶人格修养,丰富生活趣味,促进身心健康,升华道德情操。由于旅游资源一般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所以,人们每将旅游客体分为自然与人文两大类别。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旅游者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情感记忆。
5.旅游环境教育是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对旅游者和民众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一种方式,通过旅游活动以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增进人们的环境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托旅游环境教育的保障作用。
二、桂林旅游资源概况
“桂林山水甲天下”古已闻名,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桂林一直是我国旅游的缩影,是国内较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据《桂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对桂林旅游资源的调查统计,桂林旅游资源类型有低温景观类231处、生物景观类112处,水文景观类78处,历史遗产364处,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其中名山、奇石、洞穴是桂林地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主体,如象鼻山、骆驼峰、芦笛岩;风景河段是桂林山水的主导型资源,如漓江、两江四湖;生物景观是桂林山水旅游资源的生态屏障,具有生态、科考的旅游意义,如活化石银杉、银杏、花坪自然保护区等;历史遗产类景观也是桂林旅游资源的重头戏,如灵渠、靖江王城等。另外桂林的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出现了一大批乡村旅游与南方民族风情结合的旅游产品,还有大型实景表演剧《印象·刘三姐》、梦幻漓江等文化旅游项目。按照国标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所规定的条款进行调查统计和分类,桂林的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资源,占全国标准数目的100%,涉及30个亚类资源,占全部31种亚类的96.77%,涵盖主类资源标准的全部类型,丰度相当高,亚类和基本类型丰度相当高,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多,类型多样。而且具有十分显著的世界级品牌地位。其中漓江风景区、乐满地、桂林靖江王城跻身国家5A景区,还有大批的4A景区,体现桂林旅游资源质量品级和品牌地位。
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桂林在打造旅游产品时呈现丰富的姿态,在这些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中适当的开发旅游社会教育功能,可以使桂林的旅游更具魅力。
三、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分类
(一)旅游德育
红色旅游资源和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是进行旅游德育的重要基础。桂林有不少红色旅游资源,如桂林兴安有中国工农突破湘江时留下的遗址遗迹:老山界、入矮岭、沿途的标语、洞、楼。另外还有叠彩山的成仁碑、蒋翊武纪念碑、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抗日期间《救亡日报》社旧址和印刷厂旧址、桂北人们武装斗争纪念碑等。结合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整合旅游资源,延长旅游线路,打造融参观教育、修学寻踪、户外体验等内容于一体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让旅游者在瞻仰革命先烈遗迹中激起爱国激情,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接受优秀的革命传统教育。传统品德教育也可以在旅游活动利用旅游资源中进行,如桂林伏波山还珠洞的还珠故事就是桂林本土的品德教育,和中国传统的路不拾遗的美德一脉相承。
(二)旅游智育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使桂林不仅具有山水甲天下的美景,也使它成为天然的地质科学教育基地,分布在桂林的典型地质构造、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试点和自然遗迹共八处。峰林、峰丛、石林地貌的漓江两岸风光,红色沙砾岩、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的资江两岸风光,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七星岩、芦笛岩、银子岩、莲花洞等都是进行地质科学知识教育的好场所。桂林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物昌盛之地,是我国最早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物古迹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少。古人类遗址的甑皮岩、宝积岩遗址是游客了解南方古人类的起源发展变迁的窗口。兴安灵渠使人们了解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建造智慧。古南门、东镇门、明藩王府、靖江王陵向旅游者展示桂林古代的辉煌历史。另外桂林地处广西北部,颇具岭南少数民族风情,桂林龙脊的壮族、红瑶、龙胜的侗族的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可以开拓旅游者的视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这些旅游资源对旅游者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教育意义。
(三)旅游体育
桂林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适合体育旅游,如攀岩、徒步、溯溪、速降、溜索、漂流、越野挑战、野外跑步、野外定向、自行车越野等多种户外运动门类,桂林均有条件开展。桂林的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生态环境也非常适合开展户外运动,与高海拔区相比,在桂林进行户外运动更具健康性和安全性,加上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资源,在运动的同时,还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因而桂林被公认为是户外运动的天堂,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打造旅游产品中就有打造户外运动旅游,依托漓江、资江、资源、阳朔、兴安、灌阳等地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谋划桂林国际自行车大赛等体育赛事,加快发展漂流、攀岩、登山、外拓展等户外运动。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参与性与挑战性,体育活动的参与可使旅游者在同一旅游地获得不同的感受。体育的挑战性能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满足旅游者追求战胜困难和展示自我的心理享受。人们在享用体育旅游资源过程中可进行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猎奇探险。
(四)旅游美育
对旅游主体进行美育的基础,是旅游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产生美育作用的自然美是五彩缤纷的。桂林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包含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在旅游审美中,桂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秀美山水;象鼻山、骆驼山等奇峰怪石的奇美形态;烟雨漓江的朦胧美、八月桂花飘香的幽美,将美的形式丰富的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吸引感染着旅游者。桂林漓江的流水、浮云、飘烟、飞鸟、游鱼、水牛形成了田园景观的动态美。产生旅游美育作用的人文美,有文物古迹之美、建筑景观之美、园林艺术之美、民俗风情之美、饮食之美、文学艺术与工艺美术之美。桂林有丰富文物古迹,如桂海碑林展示了古代书法之美、靖江王城和靖江王陵展示了古代建筑景观美、桂林世界名桥博览园展示了现代建筑美、雁山园展示了岭南园林之美、龙脊壮寨展示了民俗风情之美、愚自乐园展示了艺术美、桂林米粉展示了饮食之美等等。旅游美育就是凭借上述自然美、人文美来完成的,通过旅游进程中所经历的自然美、人文美来培养、提高旅游者的审美。
(五)旅游环境教育
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中提到努力把桂林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际生态城市最佳实践区。环境质量是桂林旅游的生命线,桂林一直以来都重视桂林漓江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处理问题,桂林市也不断的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2000年以来,结合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造,巨资建设了“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工程,为桂林山水锦上添花,优化了桂林市中心的环境,另外桂林还划定了多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桂林市周围山地分布着一些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如龙胜花坪自然保护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龙胜国家级森林公园、资源国家级森林公园、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海洋山水源林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中有不少国家一类二类保护动物,还有银杉、银杏、古榕、红豆杉、杜鹃等稀有物种。桂林目前正在建设的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对环境的保护,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为重视。桂林的生态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环境教育功能。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让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优良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之间的关系,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生态之美、人与自然的融合的同时,进行旅游环境的教育。桂林的古东瀑布景区是个环保基地,游客可以在景区内欣赏原生态的森林、溪瀑、享受清新的空气,沐浴森林天然氧吧,并通过参与性的项目让游客在不经意间与自然进行默契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完成了旅游环境教育。
四、小结
旅游资源功能的开发多以观光、娱乐、运动、修疗养等为主,对旅游的教育功能不够重视。以教育功能理论为视角,开发旅游的教育功能,其基本要求就是丰富旅游资源教育功能,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提供具有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实现旅游的综合效益。桂林以山水美景闻名于世,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异常丰富,具有世界知名度。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明确提出要使桂林成为全国旅游创新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引领作用。旅游社会教育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桂林在旅游社会教育方面也应创新领先,通过探讨桂林旅游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帮助开发出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的旅游产品,为实施桂林“品质旅游”战略,打造旅游精品和旅游品牌提供保障,实现桂林旅游的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树立桂林文明旅游典范。
[参 考 文 献]
[1]邱德玉.中国旅游为好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04
篇8
(一)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近况
1、文明财产(含新闻出书)开展根本状况。至2010岁尾,市拥有演艺业运营单元91个,文明文娱业运营单元802个,文明旅行业运营单元11个,艺术品和工艺美术运营单元263个,艺术构思和设计运营单元376个,收集文明运营单元757个,文明产物数字制造与相关效劳844个。新闻出书行业有印刷企业205家,打字复印单元300余家,出书物刊行单元513家,公开拓行的报刊21家,驻绵记者站9家,发行报型内部材料31家。
2、重点行业完成添加值
3、文明财产抓住时机,做大做强。2010年,市委市当局抓住灾后重建时机,积极招商引资,新上了一多量严重工业项目,我们抓住这个时机,以“节制总量,注重质量,培养一批亿元企业,在现有的根底上,做大做强”的指点思维,新审批设立了4家大型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家出书物印刷企业,2011年悉数正式投产运营后,将会完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盈,有用促进我市印刷业开展。
4、文明财产行业构造剖析。从全市文明财产重点行业根本概略和添加值状况不难看出,市文明财产开展进程中,传统行业依然为市文明财产开展首要力气,而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文明财产构造散布不平衡。据计算,演艺业,文明旅行、新闻出书、文明文娱业等传统文明财产占有市文明财产总收入的88.84%。而新兴行业开展滞后,尤其是高科技文明财产的开展严峻缺乏,市动漫业开展才方才起步。
(二)全市文明财产开展成效
为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当局主导、市场运作”准则,积极接纳政策搀扶,加大公共文明投入,积极指导民营本钱进入,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等多种办法,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近10年,市市级财务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市藏书楼、市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市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还,市各级财务先后还投入2亿多元资金用于县(市、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文明财产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经由多年起劲,市文明财产开展迅猛,据计算,截止2010年岁尾,市共有文明财产运营单元6267个(含新闻、出书),从业人员35373人,完成出产总值26.13亿元,占全市GDP2.72%,具体完成年度目的义务。
(三)首要经历
1、进步看法、增强指导是要害。市文明财产开展遭到市委、市当局高度注重,先后出台多项优惠政策,鼎力搀扶文明财产开展。还,市委、市当局历届首要指导屡次作出主要指示,要求各级文明部分增强指导,全力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为市文明财产开展供应了思维支撑和组织保证。
2、深化调研、科学规划、合理结构是根底。为了具体摸清市文明财产开展状况,市先后于2007年,2010年两次对市文明财产进行具体调研,摸清市文明财产根本状况。并先后制订了包罗“十二五”规划在内的多项开展规划,为市文明财产疾速开展奠基了坚实根底。
3、增强文明财产政策研讨,进步政策搀扶力度是前提。为了加速推进市文明财产开展,市组织精壮力气,对文明财产政策进行专题研讨,市文明局编制了《文明财产政策汇编》,为研讨规划市文明财产供应了政策平台,为文明等部分展开文明财产任务指点供应了便利,为文明财产运营企业进行运营治理、应用政策优惠拓展开展空间供应了政策根据。
4、增强市场监管,构建优越市场监管系统是保证。市在积极推进文明财产疾速开展的还,昌盛与治理并举。经过健全各级文明行政法律机构和步队,进步文明行政部分依法行政的程度,加速文明市场综合法律体系体例建立,增强对文明市场的指导,加大文明市场法律力度等行动积极构建优越市场治理体系体例,保证文明财产有序开展。
(四)存在的问题
1、文明财产总量偏小,竞争力衰。因为文明经济政策落实不敷,文明财产开展总体规划性不强,招致市现有文明财产主体规划偏小,力气涣散,短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首要显示为运营单元财产化、集约化水平不高,从业人员和规划没有真正上去;文明企业融资才能弱,贸易运作水平较低,市场综合竞争力不敷强,有规划效应的大型文明财产项目较少。开展相对掉衡,事业开展较快,财产开展较慢,与市拥有的文明资本和经济社会开展的情况很不相当。
2、新兴文明财产开展滞后。市现有文明财产在整个文明财产分类系统中侧重于“传统型”,财产主体在运营上根本上局限于本人的传统主业,在开展上首要靠内容的复制、模拟与传达,短少构思型、带头型文明资本装备特征,短少有才能进行跨行业、多范畴运营的企业,高科技动漫财产更是一片空白。
3、区域开展不平衡。文明财产项目标根本近况是“弱、小、散”,一些县级城市文明标识和人文形象不敷分明,文明财产堆积才能较弱。文明财产的开展与相关财产开展连系不敷,凸起显示为与非物质文明遗产、少量民族文明财产以及现有文明事业单元财产局部的连系不敷。稍有规划的文明企业首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区市县除江油、梓潼、安县、平武外,其它区县文明财产机构数目较少,总量规划很小,文明财产空间结构不服衡的情况比拟分明。
(五)对文明财产开展的建议
1、确定文明财产支柱位置。固然文明财产获得疾速开展,对GDP的奉献率有所进步,但离真正的支柱位置还有一段间隔,这就形成了文明财产在全体经济开展所遭到的注重水平和投入力度偏小,制约了文明财产的开展。因而,积极推进文明财产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位置,将有利于文明财产疾速开展。
2、加速文明财产政策配套办法。当前,我市还没有一套完好的文明财产支撑和配套政策,与财产政策配套的保证系统也有待树立。文明财产作为新兴行业,市场系统的构建尚未完成,形成了良多文明财产融资渠道不畅,文明财产运营主体后续投入乏力。建议积极推进文明财产政策及配套办法的出台,为文明财产开展供应政策保证。设立文明财产专项资金,搀扶文明财产开展。
3、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因为文明财产开展不久,文明财产界定较为恍惚,特殊是跨行业运营项目标定位尤为坚苦,地域间文明财产计算口径存在差别,这对文明财产政策的制订和文明财产的开展发生不良的影响。建议增强与上级主管部分的沟通和联络,为企业当好政策参谋和信息顾问,科学指导,营建宽松情况,做好后勤保证效劳任务,促进财产晋级;制订文明财产计算口径,促进文明财产的开展。
4、充沛发扬文明财产协会的效果,指导企业相互监视,标准治理,协调提高。加速推进网吧连锁企业的开展,积极搀扶动漫财产,加大对无证运营、违法违规运营行为的查处和袭击力度。在“十二五”时期,要进步微小企业的审批门槛,促使其天然裁减,确保“高、精、尖”企业的市场据有率。
二、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状况
公共文明设备是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建立的根底平台,是展现文明建立效果、展开群众文明运动的主要阵地。变革开放以来,跟着我市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我市公共文明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开展,城乡文明根底设备不时更新,文艺人才步队不时开展强大,公共文明效劳程度取得了极大提拔,较好地知足了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进的精力文明生涯需求,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具体开展发扬了积极效果。
(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根本状况
1、地动前后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根本数据比照。开国以来,文明建立有了长足的开展,公共文明设备逐渐改善。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立了藏书楼、文明馆、绵州大剧院、博物馆、艺术中间等市级公共文明设备和农家信屋建立。各县(市、区)“两馆一站”等底层文明根底设备建立也大大增强。根本完成了县县有“两馆”,乡乡有文明站,村村有农家信屋的目的,初步树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文明设备收集,为广阔人民群众就近、便当、有选择地享用文明效果、参加文明生涯供应了便当前提。我市截止上一年12月,共建农家信屋1257个。
“5·12”特大地动的发作对我市公共文明根底设备形成极大毁坏,大都文明设备损失了效劳功用。据计算,大地动对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形成数亿元的直接经济损掉,严峻制约了我市文明开展和文明效劳的展开。
2、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灾后具体恢复重建的根本状况。地动发作后,为了实时恢复我市公共文明设备的效劳功用,知足灾区人民精力需求,我市积极展开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时机,施行项目带动计谋,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效劳收集,方案投资74141.3万元,经中期调整及再评价调整,重建250个公共文明设备项目,建立面积222783平方米。当前我市文明重建项目具体启动,全市公共文明项目曾经开工250个,竣工220个,完成投资近70000万元,全市文明重建任务已逐步接近尾声,掩盖全市的四级公共文明效劳收集系统获得了具体恢复。
(二)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的成效
1、指导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获得强力推进。我市高度注重公共文明设备工程建立。2007年,市委、市当局就把乡镇综合文明站、农家信屋文明信息资本共享等工程建立归入全市民生工程同摆设、同审核。上一年,我市展开了第一批“优异农家信屋”评选运动,并在第二十届全国图书买卖博览会分会场揭幕式长进行表扬。本年,我局和市财务局先后2次到各县(市、区)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听取农人群众对农家信屋建立治理的定见和建议。在此根底上,对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进行了标准治理,实时增补了价值80余万元新书。
2010年,我市按方案建成农家信屋600个,还还完成了灾后恢复重建312个农家信屋建立义务。在建立进程中,我们严厉按“科学选址,面积达标,设备完全、准则完美,编目陈列,情况整洁”的规范建立每个农家信屋,一切农家信屋都配有专职(兼职)治理员。按《四川省农家信屋工程专项资金治理方法》要求,连系我市财务实践,市当局决议,非扩权县新建农家信屋市县配套资金,由县级财务悉数承当,市级财务用“以奖代补”的方法,按1000元/个对已建立验收及格的予以补助,个中,600元用于增补新书,400元用于添加书屋设备。上一年,市财务拨付专项资金6万元,用于全市农家信屋治理员营业培训,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77.4万元,实践到位69.1万元。2010年农家信屋验收任务,我局严厉按30%的抽检比例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反省验收,各县市区新闻出书局对属地所建成的农家信屋按100%的比例进行了反省验收。还,圆满完成了2010年度农家信屋工程信息治理系统反省验收填报任务。
2011年度农家信屋建立信息治理系统申报任务已完成。本年,市财务将拨付专项资金10万元,作为全市农家信屋任务治理经费;拨付专项资金26.8万元,对涪城、游仙、平武、北川4个非扩权县(区)积年建成的农家信屋予以补助,个中,涪城、游仙按1000元/个规范补助,平武、北川按1200元/个规范补助。2011年度全市县级财务应配资金170万元,已到位77.18万元,余额暂由各县市区新闻出书部分垫付,验收及格后,县级财务将一并拨付;市级财务仍按1000元/个的规范,对非扩权县(区)拨付补助经费。
2、立异机制,农家信屋工程获得继续开展
依照省委、省当局关于加速农家信屋工程建立,提早完成掩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到2012年,我市将建成3301个农家信屋。要使这项重大的“文明惠民”工程长时间生活和继续开展,就必需要有一个长效的治理、效劳机制。2009年1月,经市委、市当局指导赞同,我市成立了“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成立以来,先后举行了6期共500余人参与的农家信屋治理员培训班,向全市各农家信屋配送社会捐赠图书10万余册,音像成品1.5万余张。农家信屋治理效劳中间的树立,为我市农家信屋工程“长效、稳步、顺畅、良性”开展供应了效劳保证。当前,市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已列入新闻出书灾后重建项目,与市博物馆、市非物质文明遗产博物馆打捆建立,该项目共投资2.3亿元,个中农家信屋工程治理效劳中间投资600万元,估计2013年投入运用。
(三)我市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短少特征,标记性元素不敷明白。近年来,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获得了极大开展,建起了科技博物馆等一些具有较高层次的文明设备。但是,作为中国独一的科技城,还缺乏一批独具特征、设备进步前辈、档次典雅、功用完美、可以表现城市文明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文明设备。
2、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与治理力度有待增强。虽然这些年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与治理力度有所增强,用于文明事业的经费总量逐年在增进,但与财力增进速度及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投入增进幅度比拟较,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的经费增幅分明偏低。还,用于公共文明事业的经费投入缺乏刚性目标,加上当地财务的坚苦,一些当地财务根本上只能包管人员工资和文明事业单元的根本运转,使得不少当地公共文明设备根底单薄、设备老化、人员和运动经费缺乏保证,公共文明效劳功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扬。
3、公共文明设备结构不敷合理、城乡开展不协调。首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当地:一是城区公共文明设备结构较为涣散,文明设备大都零星、孤立,之间缺乏需要照应,晦气于城市文明全体形象的树立。二是城乡之间、镇村之间、社区之间文明开展不敷均衡,资本装备不敷合理。城区公共文明设备、公共文明运动、文明传达渠道、文明传达伎俩、公共文明气氛等都要优于乡村。局部底层公共文明效劳在经费投入、公共设备、人员组成、文明运动等方面碰到不少坚苦和问题。招致一些当地底层文明运动比拟穷困,进步前辈文明阵田主导效果发扬不敷,单个当地甚至封建迷信运动昂首,俗气丑恶景象时有发作。
4、公共文明设备运用效率有待进步。跟着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深化展开,全市的公共文明设备总量在不时增大,但因为一些当地指导对文明在新乡村建立中的效果看法缺乏,加之经费严重,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和治理支撑力度不敷,人才步队建立跟不上,招致治理和相关配套办法滞后,严峻影响公共文明设备应用效率。
(四)增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几点建议
1、一致思维,进步对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注重水平。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和治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文明权益的完成和文明开展效果的共享水平。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文明大开展大昌盛”指点方针,我们必需高度注重、深入体会其精力本质,充沛看法到文明在经济社会开展中的主要性,具体了解公共文明效劳在进步公众文明本质和促进社会调和中所发扬的主要功用,树立抓文明建立就是抓综合竞争力的认识。还,要在充沛调研,普遍寻求定见的根底上不时完美公共文明效劳系统审核评价准则,依照政治、经济、文明、社会四位一体的计谋结构,恰当进步综合审核中的比例,从财务投入、义务目标、效劳质量等方面临指导干部进行严厉审核,使文明建立的软目的成为推进公共文明效劳系统的硬抓手。
2、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我们在持续促进城市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还,应该统筹村庄普及性公共文明事业的开展,加速规划并具体建立掩盖城乡的公共文明设备收集。一是科学规划、综合统筹,进一步完美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规划。使城区公共文明设备修建成为地区的标记和人民群众文明生涯的集聚地,完成更大局限的共建共享。二是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底层优先、城乡统筹推进的准则,执行向乡村倾斜的政策,合理调整公共文明资本,逐渐改动城乡之间、乡镇之间、村子之间不服衡的问题,进而具体推进我市公共文明全体效劳程度。
特殊是在灾后重建进程中,我们建议,要着重完美现有公共文明设备及其效劳功用。此次市藏书楼被归入全市灾后重建方案,依照规划将搬家至园艺山建筑新馆,旧址抛弃。因为涪城区、游仙区均没有公共藏书楼,假如市藏书楼搬家,就将形成主城区、七十多万常住居民没有一家公共藏书楼的为难场面。因而,我们建议,市藏书楼应在旧址恢复重建或是主城区贱内口密集、交通便当的当地异地重建,还可以思索在游仙区和高新区兴修分馆,更好地知足广阔群众对科学常识的渴求,以及从事进修、研讨和文明文娱运动的需求。
3、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公共文明设备的建立项目如期完成。在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中,各级当局应充沛发扬主导效果,加大财务对文明事业的投入力度,树立公共文明设备建立的刚性投入机制,将公共文明建立经费归入到财务预算傍边,严厉执行,为公共文明设备建立供应需要的经费保证。还,逐渐树立开放式的融资渠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舞、吸引社会本钱和财产本钱进入公共文明设备建立范畴,完成公共文明投资供应系统多元化。
- 上一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背景
- 下一篇:社会保障基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