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健康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不足的情况。“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但是由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引领作用及“应试教育”的惯性,大部分的学生都面临着应试升学的压力。不少学校为追求升学率,对语文、数学等科目高度重视,对体育与健康课则重视不足,常出现体育与健康课时被占用、体育活动开展不足等现象,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受到限制。
2.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不同,它的主体是一个目标体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体育教师以目标为指引,结合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定。但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多按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授课,忽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致教学内容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不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缺乏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学生喜欢运动,不喜欢体育课的情况比较多见。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与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思路不相符。
3.教学场地与器材配置不足。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开展体育教学,必然地需要相应的场地与器材。一直以来,教学场地与器材的不足,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的增大,场地器材配置情况有所改善,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当前中小学更存在着体育场地、器材普遍没有国家标准和没有安全认证,体育器材与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脱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严重缺乏等突出问题。
4.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观念老化。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国家加快了体育教师的培养,但是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缺乏现象还是较为多见。仅以广东省为例,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基本条件标准》,2011年全省尚缺体育教师14866名。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的观念、角色、方法、知识都应进行相应的转变。但在一线体育教师中,思想保守、观念老化者不在少数。有研究者对北京市民办中小学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情况作了调查,发现对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了解的体育教师只占全部体育教师的50%。不了解体育课程标准,实施则无从谈起了。
5.农村学校有更多的困难。在教育领域,城乡差异明显。在家长观念、体育投入、师资素质、教师待遇方面,农村学校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农村学校不落实课程标准,伪造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的现象较普遍。
二、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坚决落实。两个版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较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在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思路都有重大改变。特别在课程内容的开发与选择方面,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教师充分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开发、选用适合本地条件、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服务。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学校、一线体育教师应认真领会课标的精神,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计划与工作方案,并按计划与方案开展教学。
2.建立监督体系。实施计划与工作计划是必要的,但是工作不能停留在纸面上,更重要的是如何付诸实施、具体落实。为此,建立严格的“督查督办”制度是必须的。监督体系应由校长或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监督的目的就是检查课标实施计划与方案,推动课程资源的开发,督促老师认真上课,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体系应迅速作出反应,调动学校的各种力量与资源,予以解决。
3.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要想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与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要求,结合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工作。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时间资源等。学校与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应将重点放在场地器材资源、课程内容资源上。
4.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课程标准、实施方案,最终都要体育教师在每一节体育课中予以落实,才能产生效果。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成败。针对当前的体育教师现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提高体育师资力量,使之适应新的要求。一是尽快补足所缺的教师,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加强体育师资建设,高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需要改进现有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无论是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还是将来体育教师的培养,都要调整课程体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鼓励跨专业学科的学习;重视师范技能、创新能力培养。
5.加强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观念。让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从来不仅仅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学生家长对此也负有重要责任。但学生家长都成长在按体育大纲授课的年代,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与健康水平的提高存在着不少认识上的误区,诸如“不生病即是健康”、“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责任”等。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全社会的健康知识与体育价值的宣传与教育,更新家长的观念,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对学校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认识,为学校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不少的学校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技术建立了家校沟通平台。学校、体育教师可应用此平台,与家长交流体育知识,提醒家长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
三、结束语
篇2
[摘 要]:本文通过调查、探索,总结出“优化体育课程标准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去感受“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愉悦。
[关键词]:优化设计体育课堂教学主体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的观点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之一。那么,在当前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笔者认为,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二、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1.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当学生成功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失败时要及时帮助找原因,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体育课中必须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能用自己的积极情绪来感染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中心情愉快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的体育锻炼和学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性。
3.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以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发挥内在潜能的创造性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从而使教学达到各种不同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得以养成。
4.注重个体差异,强调层次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出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到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体育精神面貌,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5.拓展教学形式,方法灵活多样
体育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创设感染的情境,教之生情,授之生趣,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感染力,这必定又是一个层次的愉悦。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非常规的教学形式,也同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次,我带领初一学生去校外练习越野,无意中发现学生在郊外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学生的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周边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外上一节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素质练习,有时利用山坡进行冲坡比赛,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了封闭的大门,突破了狭小教学空间的枯燥,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开阔视野,学会自我锻炼方法,培养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学生能在愉悦中不断进步。
6.重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研究开发和使用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西方发达国家不断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体育教学领域,从照相、幻灯、录音、投影到摄像机,从电影、电视到计算机,这些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把有声与无声、有像与无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到体育教学领域,使抽象的动作讲解、示范等概念更加形象化,从而减轻学生认知上的难度,并容易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如雨天在室内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播放有关体育教学片或一些比赛的精彩片断,并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上网收集与课堂相关的资料,等等。
三、优化体育课堂教学还应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1.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用性问题
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如图片、投影、摄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既是媒体,又是桥梁,不能只图花架子,摆得热闹,力求实用。
2.“放羊式”的学生中心论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更不能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或“纯开放式”体育教学。而是通过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3.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问题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力求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比如,传统的体育教学顺序,在新旧教材的安排上,一般是准备活动后进行新教材的教学。要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应打破这种固定不变的教材安排,在遵循人体认知客观规律和机体适应性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教材的难易、场地的变化、气温的高低,是否有利于尽快使学生进人角色等情况来安排新旧教材的先后,这就需要有一种把传统与现代教学相互融合的教学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积极探索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参与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营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内容
1.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1年的正式启动,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改革过程中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的存疑与争论日渐增多。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课程标准修订组在广泛调研和综合各方面正确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完成了《标准》的修订工作。2011年12月《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明确指出新修订的《标准》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回顾《标准》,将其与修订版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修订后《标准》的精神与实质,谋划新《标准》的实施策略。
2.新《标准》与实验稿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本文以新《标准》设置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与实验稿水平目标进行相应的比较研究,旨在为新《标准》在课程内容上作出的调整进行直观的阐述。鉴于新《标准》与实验稿的高中《标准》分离,因此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比较上,研究涉及水平一至水平四,即一至九年级的课程内容。
2.1运动参与
新《标准》与实验稿在运动参与这一学习方面的比较,实验稿在水平一至水平四的运动参与上,设置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二是使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而新《标准》则强调学生要参与体育学习锻炼,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从表述看,新《标准》适度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运动参与上实验稿强调要积极参与;新《标准》重点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弱化对学生参与运动动作学习和展示的规定;新《标准》的相应调整体现了“以人为本”,认识到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其具有积极的体育态度与行为是需要一定的过程与时间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首先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程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体育活动行为,进而产生体育兴趣,体验运动乐趣。另外,实验稿的提出要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对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及体育教师,从操作层面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新《标准》在这一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强调要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
2.2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上,实验稿从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四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新课标则从学习体育运动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三个方面确定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总体来说,2011年版剔除了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这一课程内容,而转为更针对课内教学。在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上,实验稿在获得运动基础知识上,要求学生知道简单的运动术语和能观看比赛,以及了解运动规则。而2011年版则侧重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尤其将奥林匹克的知识纳入其中,同时要求学生队体育比赛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实验稿对学习目标的确定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和战术,2011年版更强调掌握运动技术的练习方法,并将体育游戏列为重点内容,对运动项目的战术方面没有进一步的要求。在安全教育方面,实验稿在水平一阶段不作要求,课程内容以避险、规避危险的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方面提出要求。2011年版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运动常识和规避方法,而且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日常生活中运动安全意识提出要求,较实验稿有更高的要求。
2.3身体健康
在身体健康学习领域,实验稿从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设置的内容看实验稿和2011年版都将身体形态和发展体能列为重点内容,不同的是实验稿中强调要让学生建立健康意识,强调营养、环境、不良行为对健康的影响,而2011年版则更关注学生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在两版新课标中,身体健康这一学习领域中,在发展体能和关注身体姿势形态没有较大改变,实验稿中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营养与健康、环境和不良行为与健康方面的知识。2011年版在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这一内容上,在水平一和水平二阶段要求发展户外运动能力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水平三和水平四没有相关要求。
2.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在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上,因2011年版将原实验稿的两个学习领域合并成一个学习领域,在这即按2011年版的学习领域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稿在这一学习领域从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六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而2011年版则从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四个方面确定了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从内容设置上看,新课标2011年版较原实验稿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剔除了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作用及认识身心发展的内容要求,以及不再强调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也不对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作出明确要求,更强调培养意志品质、调控情绪、合作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据此来看,新课标2011年版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对各水平段的学习目标进行的调整,可以看出目的更注重实际,学习目标总体较实验稿有所降低,但更突出重点,更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
3.结语
新《标准》的推出与实施,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迈出坚实的一步,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体育教师应着力思考新《标准》推行后的实施方略,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内容与实质。另外,新《标准》较之原先的实验稿,在各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尤其在课程内容上,新《标准》课程内容的表述方式改变,要求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实验稿修订后的内容。同时,中小学应针对新课标的课程内容体系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和实施新课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2(3):14-16.
[2]张允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课程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5):73-74.
[3]阳剑,刘海元.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6):67-69.
[4]程国栋.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19(5):122.
篇4
关键词:选项教学 实施过程 上课方式
我校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前,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的。这种以行政班授课的形式,使得同年级所有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时,学生完全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力。这种教学模式尽管便于组织和管理,但它却大大扼杀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非常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更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鉴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及赋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利,我校从2008年秋学期开始尝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选项教学。
一、我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2008年秋学期大约有69个行政教学班(高一年级20个班,高二年级22个班,高三年级27个班);12名体育教师,其中篮球专项3个人,排球专项2个人,足球专项2个人,乒乓球专项2个人,羽毛球专项1个人,武术专项1个人,健美操专项1个人(女);学校有主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设有体育教研组,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选项教学方案》;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1个,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足球场1个,乒乓球台30个,羽毛球场2个,健身房1个,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基本能满足选项教学的需要。
二、学校设立选项教学的模块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校体育教师专项能力和场地器材,以及我校传统体育比赛项目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校设立了篮球、足球、排球、武术、羽毛球、乒乓球和健美操共7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三、对学生进行选项摸底调查和统计、报名
在2008年秋学期伊始,我们把选项项目和选项教学的安排计划告诉现在3个年级69个班的4000多名学生,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选项教学的实质,并对他们进行了选项摸底调查和统计,各班按一定的百分比报名(见附表1)
四、选项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体育与健康课周课时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相关内容和规定,我校将每周体育健康课的时间定为2课时(表2)。
■
(二)选派体育教师
学校根据现有体育教师专项和学生喜欢篮球、足球、排球人数相对较多的现状,选派3个篮球教师(2个人教男生,1个人教女生),2个排球教师(1个人教男生,1个人教女生),2个足球教师,2个乒乓球教师和1个羽毛球教师,1个健美操教师和1个武术教师,并对各个项目的报名人数做了限制。
(三)根据学生选项需求对各年级进行重新分组
基于我校各个年级行政班学生人数较多(每班平均60人),经学校教导处和体育教研组共同商讨,根据学生选项需求对各个行政教学班的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各年级分成A、B、C三组,每组有相对应的行政班(表3)。
■
(四)选项教学上课方式及场地划分
学校把每个年级分成三部分进行选项教学,即A、B、C三个组,各年级各组每周体育课2课时,由教导处统一排课。为了保证上课有足够的场地器材,上课的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每天同一节体育课学校只安排一个年级的一个组上体育课。篮球模块由3名篮球专项的教师教,2个人教男生,各占用3个篮球场,1个人教女生,用2个篮球场;排球模块由2名排球专项的教师教,1个教男生,1个教女生,各占用2个排球场;足球模块由2名足球专项的教师教,1个教男生,1个教女生,各占用2个足球场;乒羽模块由2名乒乓球、1名羽毛球专项的教师教;武术、健美操模块各由1名专项教师教,占用各自项目的场地;选乒乓球、羽毛球的学生,球拍和球自备,健美操项目的一些简单器材也由学生自备,学校给健美操教师准备了健身房,1台录音机和相应的音乐磁带。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必修1学分18学时的健康教育内容和1学分18学时的田径类项目,所以每个项目班必须按体育教研组的统一安排在每个学年完成6学时的健康教育内容和6学时的田径项目内容。每学年第2学期的最后3周为全校性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五)排出选项教学课表
■
注:(1)每学期每个选项组排健康教育课和田径课各三节,三年共18学时,各占1学分。(2)在周三、周四、周五多排一次体育课。
(六)建立学生体育与健康课档案袋
学生从高一第1学期选项开始,到高三第2学期选项结束,随着每学期选项的变换,档案袋将转移到不同模块选项教师的手里,每学期的体育与健康课成绩和信息由相对应的专项体育教师填写。
(七)选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选项教学后由于学生来源于不同的班级,造成考勤的困难。
解决方法:专项体育教师事先选出各个行政班本项目的选项小组长,由选项小组长在上课集合时检查各自行政班的选项学生人数,然后报告给体育教师。
2.有的学生喜欢的项目不止一个,选项教学后出现同一节体育课部分学生上几个不同项目的现象,造成课堂组织的混乱。
解决方法:首要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他们在每个学期开学时都有着不止一次的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们喜欢的不同项目可以分到不同的学期进行选择学习,而当前选择了的就要认真投入的进行学习,不能影响课堂秩序。再者,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要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及驾驭能力,让学生折服于自己的教学魅力而自动认真学习。
篇5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优点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5个学习领域,各领域只有目标,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各校可因地制宜自由选择内容去达到目标,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学校特点,有机选择教学内容,能充分有效利用农村初中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农村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起到了缓解作用。
农村初中可根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以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一切形式开展课程开发活动,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实施校本课程的主力军、合作者、探究者,这样能有效地开发教师人力资源。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依据目标,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使学生敢想、善想、敢于逆向思维;解放了学生的双手,使学生敢干、善干,培养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解放了学生的嘴巴,使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解放了学生的空间,使学生活动的领域扩大;解放了学生的时间,使学生有必要的、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过程,让知识与技能得到消化和整合。在学生得到解放的同时,教师也充分发挥了教学的能动性。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考核内容上,既有技能、体能、学习态度、心理与行为的评价,又有终结性与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评。
多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评价的主体性。而主体性是人类持续不断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资源。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识,使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更加轻松愉快。
二、实验的疑虑
1、目标繁多难以达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分四个层次:第一,课程目标,即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达到的总目标;第二,学习领域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领域,各领域又有多方面的目标。如“身体健康”领域又有四方面的目标,其中“发展体能”方面有水平目标六个,水平目标(1-6)还有21个具体目标。
整个目标体系层层分解,步步具体,由大生小,由小到细,数量繁多。看似明确具体,有条有理,可执行起来却有许多问题:首先,不知如何分辨目标的主次之分,是否要全面达到目标;其次,目标多数能以判断达成的程度,实际测定不宜控制;最后,缺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全面发展与增强的目标。实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一年,但仍不知学生健康能否发展与增强。
2、教学配置难以把握。《大纲》把教材过于具体化,缺乏灵活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却又无教材化,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只是对完成课程目标必须的内容和方法提出一个大致范围,至于采用什么内容、什么方式、什么步骤去实现目标则由教师自行安排,给教师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但按目前体育教师的素质与能力,还达不到选编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如今要同时完成确定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两项任务就更难了,不少体育教师提出按过去老办法还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现在按新课标上课反而不知如何去做了。
3、.健康教育难以贯彻。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需要,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教师的培养。健康课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启智类课程,与体育课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上有一致,但学科性质的划分与实施并不是看其目标是否一致,而在于学科自身本质属性和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健康教师除了要具备健康方面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等知识。作为基础教育各学校配备的健康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专业是不同的。因为他既是一名卫生保健人员,又是一名教师,更担当了学校健康管理的责任。
三、实验的建议
1、据了解目前我市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基本上由班主任或其他科目教师兼任,专职的体育教师较少。可想而知,在实施体育(1—6年级)的课程标准的程度上大打折扣。这也就出现小学过渡初中环节的脱节,加大了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难度。所以我认为在农村初中大力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力度在农村小学实施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以确保小学到初中的正常衔接。
2、体育教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市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数量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师资力量加大投入和调整结构以保证农村初中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工作正常进行。
篇6
一、存在问题:
1.虽然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发展很不平衡,还有部分教师重视不够、对什么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大纲有什么不同根本不了解,个别教师连体育课程都没有认真阅读过。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无法体现新课标准的观念和目标。
2.课程标准是以目标体系为主,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教参也只是供参考。所有的实施方案都必须老师自己制定,所制定的计划还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当教师一下子失去了照搬照抄的教学大纲和教师指导用书时,感觉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困难重重。因此只有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全体教师共同来研究制定方案,才能逐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是当前老师最困惑的问题。很多老师要么还是以竞技体系为主的教学方法或者干脆学生喜欢活动什么就活动什么,采用“放羊式”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通过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尽快找到符合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的切人点。
二、认真学习《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体育课教师用书,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尽快地理解、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制定出实施课程标准的方案。应该包含学生体能、学生兴趣、爱好、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面,供教师设计时参考,更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三、把课程标准落实于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课要贯彻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②.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③.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强调在设计体育课时是否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中是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应该承认,课程改革给体育课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第一,教案的改进,广大体育教师打破了传统四段式的编写方法,有的采用流水式的写法、有的运用主题的形式进行编写、有的根据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进行编写,各种各样的教案形式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全新理念。第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讨论,以教研促课改。讨论内容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如何深入挖掘体育教材的娱乐性,也就是教材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解决好怎么教学生才爱学的问题。3)如何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层次目标。4)如何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5)如何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6)如何让学生获得运动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篇7
关键词 曲靖市 高中 体育与健康 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 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123-01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科学院的领导和指导下,曲靖市于2009年和云南省同时开启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尝试。截止2015年,曲靖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已6年有余,我作为高中体育教师,谈谈曲靖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一、曲靖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现状
曲靖市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特征作为标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并且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适合本校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案;选修课难以开展;教学以传统教学为主,没有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实施分层教学;难以按课程改革要求实施评价。
二、制约曲靖市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原因
1.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全面,教材配置灵活,自主性强。体育教师需要物质支持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作为支撑,需要掌握课程标准精神和开发课程的时间。
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3.不能获得学校在各方面的全力支持。
4.师资。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完全具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体育教师培训受诸多因素影响,体育教师综合能力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受学校指标、教师特长等因素影响,学校体育教师的配置不合理,使选修课难以开展,体育院校毕业生缺乏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培训。
5.教学资源。高考科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资源、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使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得不到充分的支持;学校场地、器材不足、办学条件差抑制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推进。
三、建议
1.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修改、完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方案、教材,增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2.领导培训。领导对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认知直接影响改革的推进及深入。做好领导的培训工作,转变他们对高中体育的认知,争取领导对课程改革的支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3.师资培训。(1)体育教师的再培训。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通过知识培训、远程教育、专题讲座、教学竞赛、成果展示、对外交流等形式和手段,使高中体育教师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教学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使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具备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综合能力。继承和借鉴以前传统教学中的经验、方法和措施,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2)体育院校毕业生培训。体育院校毕业生是课程改革的未来实施者,他们热情、积极、可塑性强、对新兴事物有较强的适应性。适时的进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培训,使他们今后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4.建立骨干教师团队。体育教师工作量大,且个人的能力有限。建立各级体育教师骨干团队,以利于集中广大体育教师的智慧,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教学成果,并将这些成果推广,带动地区的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师总体素质的提高,对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学实验。
1、 问题的提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了《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已从《大纲教材》的改革,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教学目标与标准,体育与健康的界定,不同学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水平,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教学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如何适应新的变革,是我们体育教师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为了跟上时代的要求,尽快掌握和熟悉体育新课程标准工资教学,我们选取《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教学初探——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成效、问题和思考》这一课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2、 研究目的和研究目标
2.1目的:
本课题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领域及目标进行比较系统的探索研究,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体育的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方法、体育与身心、体质与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有机地揉和、串连、塑造,营造以身心健康为纲的崭新的体育教学。通过检测、评价、分析达到获取新课程标准教学对提高学生身心综合素质的意义效应;获取新课程标准实践中的认知、问题和今后继续探研的方向。
2.2目标:
(1)研究新课程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效应;(2)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健全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上的效应;(3)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在发展学生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能力,树立终生体育思想和掌握终身体育能力上的新的教学手段、方法,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从而探索较为适应我校实际的新课程标准教学模式;(4)研究新课程标准教学,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测评评价方法。我们把研究目标的重点放在第一第二方面。它们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是新课程标准贯彻素质教育成效的主要依据,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心。研究目标之第三、第四点是本课题由此引出的教育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它们是新课程标准教学贯彻素质教育的措施、手段和方法,起着保证作用。
3、研究对象及研究时间
本课题以本校2001年度高一级(10个教学班)625名男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即三个学期为本课题的研究时段。
4、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使用
4.1文献资料法
4.2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采用心理问卷的方法在实验的前后进行,另外还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实践课进行观摩和书面调查。
4.3现场观测法和评价法
本课题研究过程进行40个课的观摩,其中实践课30个,体育与健康知识理论课10个。观察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目标实现、措施、手段;身心发展效应、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效果等十个方面具体量化进行课的评价。
4.4测试对照法
根据课题研究目标,采用实验前后对学生身体形态、功能、素质,心理表现的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和对照。
5、实验过程
5.1、准备阶段:2002年3月至2002年4月
5.1.1、组织有关人员学习;
5.1.2、邀请专家讲课,交流实验设想;
5.1.3、进行有关人员培训,组织参观学习。
5.2、实验阶段
5.2.1、成立课题教学实验组;
5.2.2、设计问卷调查表,完成实验前基础调查;
5.2.3、制定教学计划;
5.2.4、交流实验计划;
5.2.5、开展公开课观摩周活动;
5.2.6、实验反馈调查。
5.3、实验总结阶段
5.3.1、收集统计整理资料;
5.3.2、分析评价,完成总结材料。
6、研究结果
6.1、体育教学过程不仅是一种身体活动过程,而且是心理活动、身心相互作用,在学习中获得如何使自己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保持和谐关系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由于实验中有效加强教学各要素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大教学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情感发生明显变化,对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进行率的检验均呈显著差异。(表1)
表1 实验前后各项情感指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对体育课喜欢或比较喜欢
20.2%
87%
< 0.01
对体育课有快乐体验
12.5%
75.2%
< 0.01
师生关系好或比较好
32.2%
88.3%
< 0.01
个性得到发展或充分发展
11.6%
70.8%
< 0.01
学习潜能发挥或充分发挥
28.6%
78.8%
< 0.01
与伙伴合作或较好合作
25.2%
85.6%
< 0.01
6.2、在实验过程中,加强了课的联系,结合多种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相对集中的课时安排,结合体能活动,加强教学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使学生情感、认知、技术运动等方面均达到学习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对所学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对教学内容的健身价值的认识、运用技能的理解,健身方法手段运用和基本知识的了解等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实验前后学生认识调查率检验
调查内容
实验前%
实验后%
p
教学内容健身认识了解或很了解
26.8%
82.5%
< 0.01
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多或少
15.7%
80.4%
< 0.01
健身方法了解
28.9%
79.3%
< 0.01
基本知识(含竞赛知识)
21.8%
88.5%
< 0.01
6.3、加强对课程目标体系的了解,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取、学习评价等方面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和学生情感体验,增强学习主体意识和学生内驱力,使学生学习成为自我表现挑战、团结合的过程,使学生学习掌握技能,提高体能。在10个实验班625名学生中,运动能力、基本技术、身体素质指标、身体机能(台阶测试)实验前后自身均值比较有显著意义。表3、表4、表5、表6。
表3 耐久跑实验前后运动能力均值检验
项目
人数
实验前
S
实验后
S
P
1000米跑(男) 322
248’’
±13.3
231”
±15.2
< 0.01
800米跑(女) 203
236’’
±15.4
218”
±18.66
< 0.01
表4 掌握排球连续传、垫球次数对比
N
S
P
实验前
210
8.91
1.82
< 0.01
实验后
210
30.2
5.92
< 0.01
表5 掌握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人数对比
抽检人数
掌握
基本掌握
未掌握
P
实验前
210
82
45
83
< 0.01
实验后
210
116
62
27
< 0.01
表6 台阶测验指数前后对比
S
S
P
实验前 男
46.2
4.32
女
41.8
4.21
< 0.01
实验后 男
55.41
5.82
女
52.81
5.67
< 0.01
6.4、通过本次实验,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乐学、会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又促进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健身价值和内在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增加了课内外自主学习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活跃了第二课堂。在30个实践课现场观测中,有抽测的12个实践课中,课练习密度达到48.6%以上,最高达到61.2%,课的负荷指数达到1.48以上,最高达1.92,在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问卷调查中,每周三次锻炼的人数由原来的6.4%提高到56.6%,有些班级学生自觉成立班级球队、锻炼小组,成立毽球俱乐部,开展课余运动、竞赛,有效地促进课内外结合,巩固学习成果,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7、结束语(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结构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采取按体育功能目标划分学习领域的结构体系;确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基本目标,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
7.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根据学习目标的达成来设计教学方案的,因此,课程方案设计应以学习目标作为主线来进行教学安排。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促使教师的终生学习、探索与提高。
7.2、教学内容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从目标角度看,只要能达成目标的手段都是可取的。关键是如何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也即是组织教法。要加强组织教法的改革,确实做到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学练法的指导,针对学生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教学资源,采取课内外结合组织教学。
7.3、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体育课程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部分。新的学习方式是要加强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学习目标,并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和途径。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提高,其学习效果才能得以巩固与发展,使其终生受益。
篇9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 阳光体育 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及时把新兴的“阳光体育”纳入课程,不仅是学生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寻求科学的、多样化的途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1.1 阳光体育在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大力倡导“阳光体育”,是通过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出发点,以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的体育锻炼为主要形式,开展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1.1.1 应试教育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影响
在体育价值观的世俗偏见及面临升学压力的环境下,学校体育难改其“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劣势地位。体育课被削减,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体育排不上日程,文凭已成为就业的敲门砖。而这些情况在高中阶段表现特别明显,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差,不愿意参加剧烈活动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随时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安全重要性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约束起来,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1.1.2 “软硬件”配置不全
首先是学校体育师资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满足不了“阳光体育”开展的需求;其次是因运动项目的多样化而带来的场地器材的短缺;第三,体育经费投入不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基层学校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提出了锻炼时间、运动项目等方面的要求,却没有提出相关经费划拨等方面的支持方案。
1.1.3 “阳光体育”的监督、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阳光体育”的顺利实施,让青少年的体质切实得到增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督、评价体系来保证。一是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或手段保证青少年的每天锻炼时间,不为其它活动所影响和占用;二是要有新的经费分配制度;三是需要建立全新的学生体质评价、运动项目监督体系,使学生体质的变化和对运动项目的掌握能够落到实处。①
1.2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第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第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模块式学习,即将某一运动项目(如足球、有氧操、中长跑、轮滑等)中相互联系、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学习内容,可避免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从而难于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的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要尊重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②由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内容可以得知,把部分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改造,使之能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从而进入体育课程是完全可以的。
2 “阳光体育”课程化概述
2.1 “阳光体育”课程化的涵义
简言之,“阳光体育”课程化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把部分阳光体育活动进行改造,使之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符合学生锻炼习惯而进入体育课程学习或锻炼,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养成锻炼习惯之目的的系列教育活动”。
2.2 高中“阳光体育”课程化的必要性
2.2.1 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高中阶段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已经开始存在个性的差异,女生喜欢健美操、瑜伽等表现形体美的项目,而男生则倾向于竞争激烈的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还有一些同学对于学校没有条件开设的体育项目十分感兴趣,只能指导他们进行课外自主学习。“阳光体育”课程化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发展个性,达到想参与运动锻炼的学生都能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己喜爱运动项目,参与到学习和锻炼中去,起到提高体质的目的。
2.2.2 挖掘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需要
一般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体育场馆、器材设备)和精神资源(体育教师素质和对“阳光体育”课程化展开的创造力)。需要进一步完善“阳光体育”课程化的一整套研究、评估和运行机制,有力地补充体育课程资源,并尽可能落到实处。教师更应注意把学生的时尚追求与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课程内容相结合,使其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2.3 培养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时候,除接受一般运动项目技战术、运动规则的学习外,还能够根据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参加学生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并以学校体育学习的基础为契机,使学校体育的健身效果、学习效果延伸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效果受益终身,即学校体育成为终身体育的基础。
3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阳光体育”课程化的构想
3.1 以“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指导思想
篇10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
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3.1.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3.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3.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
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3.2
教案的改变
3.2.1教案的格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对教案的格式有句名言说的非常好——“教案无格式”。
仅从这一点就说明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格式固定,有的甚至是艺术型的教案表示了一些不满。但同时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又期盼着一种崭新的教案格式的诞生。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三段”式教案对以往的教学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因为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教学目标都没有出现,整个教学过程从头到尾都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我们所教学的对象是千变万化的,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应对随时变化的对象显然是不行的。新课程标准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教案格式,这为我们体育教师留有广大的发挥空间,因此许多教师对传统的教案进行了修改,例如简化教案,加强教案的灵活性,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只要教案有利于教师的教以及能促进学生的学,这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是值得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去学习和借鉴的。
3.2.2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任务将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订。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把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进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的总目标。一节体育课具体要安排几个教学目标,应当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订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成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3.2.3重、难点的确定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竞技体育,导致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重、难点往往就是所要教授技术动作的重、难点。但随着体育课学习领域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重、难点已经不再是所教技术动作的重、难点,它还有可能是社会适应、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各个方面,例如我们可以把“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再是唯一,而应该是多元化的。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应该十分明确,采用的教法、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具体编写教案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最重要的两三个学习领域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且要把最重要的放在首位,其余依次类推。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经过科学分析制订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能指导我们进行体育教学实践活动。
3.3
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让学生们每天10至12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课、思考、记忆、同想、再现,以便能同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他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由此可见,学习方式的单一化会把学习活动变成沉重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事。
传统的体育课一味地强调教师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助长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同时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是当前最经常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而我们所要做的仅仅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方式运用得更合理、更符合现代人发展的需要。为此,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在读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练习中学习、合作中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代表的新的学习方式运用而生。
自主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控,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以确立;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从“学会体育”到“会学体育”,即形成一种体育学习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课外即使没有体育教师的指导也同样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体育运动中不但许多运动技能需要改造和创新,而且许多游戏方法、练习方法也需要改进和创新,学生探究和创造出来的内容和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兴趣爱好,因而更受学生的喜欢。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习惯。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不仅如此,新课程标准还积极倡导和实践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3.4
师生关系的改变
传统体育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始终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体育教师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体育教师与学生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它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交往”,认为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如果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传统体育课程的体育教学所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无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就难以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新体育课程要求体育教学通过交往,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既要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活动中去,也要让学生参与到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去,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见解,同时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和活动。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尊重和信赖学生是实现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必须真正尊重和信赖他们,否则,新的教学理念就无法得到实现。
- 上一篇: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下一篇:实验室建设特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