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低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0: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绪低落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个人成功的体验是他不停进步的源泉,假如次次遭遇挫折打击,那么他做某件事的兴趣会大打折扣,最终很难成功。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当前,大多数教师的作文评语过于呆板,如“语言不简洁”“中心不突出”“材料不丰富”,作文评语的价值何在?空泛、指向性不强、机械笼统、无人情味的、条款似的的评语,吹毛求疵、专挑毛病、冷冰冰的态度,很难真正走近学生内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情绪低落,害怕甚至厌恶写作文。
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作文评语入手,让评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真正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与教师心有戚戚焉。这并不是说评改作文就不客观了,而是本着尊重学生劳动成果的原则,尽量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让学生从中收获希望。要让学生从教师的评语中享受到快乐和满足,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作文评语应富有民主性
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当你赞美、欣赏学生的时候,学生也会以真挚的情感回报你。教师的评语要有民主性,不论是以评改者的身份还是指导者的身份,都应该摒弃高高在上的陋习,用商量询问的口吻与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平等对话,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批评并改正。教师不是神,不是圣人,也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不应让自己高高在上,有时要作为一个求知者,没有必要穿上保护的外甲,让学生不敢直言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能民主平等地对话,对学生作文的评改就没有意义。在和学生交流时不妨多使用几个“你觉得呢”,将学生置于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来,平等对话,以己心去发现他心,学生就会真正敞开自己的心扉,从而按照教师的要求向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二、作文评语要有激励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用真情实感去叩响学生心灵之门,让学生读完教师的评语之后,能体会到教师在用心关注他,用情欣赏他,就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由衷地为学生的“亮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好的词语写得精彩,都应该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以此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例如有学生能将作文和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书写过于潦草,不过关。在给他的评价语言时不妨这样写:“你的文章立意新颖深刻,具有启发意义,如果配上隽秀的字体,效果会‘更上一层楼’的。”肯定了他作文中的优点,同时给他指出不足,他很快就能接受,再写作文时,明显认真许多。这比“你回去重写”之类的话语无疑更有说服力,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改进。
三、作文评语要有艺术性
作文评语也是一种语言表达,不应该呆板、僵硬,而应是文字优美且富有个性的,如能做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也会感染、打动、影响学生,会给学生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享受。如果学生能从评语里得到一些启示,并以之为模仿的榜样,教师何愁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呢。有些学生的语言,清新质朴,我们就可以给他这样的评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生可能就会意识到,我的作文语言虽清新,但老师却用诗句进行点评,我的语言是不是太过素淡,用上点名人名言会不会更好一些呢。对于有些写作文有倦怠情绪的学生,除了作文的评语之外,还应有勉励的话语,比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的倦怠情绪,该好好调整一下了。这种艺术的方式往往比空泛的评语和直截了当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更有效,能从理的角度去说服他,能从情的角度去感化他,且教师旁征博引,给学生以写作的榜样,学生的写作语言会更富有艺术魅力。
篇2
日本本州东北青森县西南部的田舍馆村是个人口不到8500人的农村,但靠着栩栩如生的稻田彩绘,如今已成为热门观光景点,每年吸引超过17万名外来游客,缔造惊人商机。它转变成功的实例,也吸引日本其它农村仿效。
20年前,田舍馆村公所官员花田,接到上级下达的不可能任务,要提振观光业,让这个日渐凋零且负债累累的村庄再现生机。想起一群学生在田中以不同品种稻子混合插秧的情景,花田有了灵感,1993年,稻田艺术由此诞生。
田舍馆村被封为北方稻作文化发祥地,种稻历史可追溯至2000年前。没想到,千年农业传统和新颖稻田艺术,竟能在这里擦出绚丽火花,稻田彩绘一炮走红。
稻田彩绘每年推出不同的主题,全体村民把稻田当画布玩创意,图案愈来愈繁复,田舍馆村还建造仿中世纪城堡,让游客能把彩绘全貌尽收眼底。
以今年主题武士斗武僧图为例,先以计算机模拟,在稻田安置8000支标桩,并以基因工程创造出黄、白或暗红等色彩的稻叶。由于色彩多样,游客甚至探询是否是以颜料加工的。
(摘自中国新闻网)
适宜环境让猪变乐观
环境影响情绪,动物也不例外。和人类一样,动物的情绪也会随环境而变化。英国一项研究显示,适宜的环境可以让猪变得乐观。
研究人员感慨,面对同样的事,不同心态可能导致完全相反的结果。
乐观与悲观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凯瑟琳・道格拉丝博士负责这项研究。道格拉丝等人先“教会”用于实验的猪,琴声代表有苹果吃,宠物训练器发出的咔嗒声则会招来揉塑料袋的噪音,令猪恐惧。
研究人员把它们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猪生活空间宽阔,有玩具相伴,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让猪自由漫步。另一组生活在狭小房间里,坚硬的地面上没有稻草,只有一个无趣的玩具。
接着研究人员用吱吱声分别试探两组猪的反应。因为猪不熟悉这种声音,研究人员想知道它们以何种心态来判断这种陌生的信号。
第一组猪心态乐观,以为吱吱声也意味着好吃的食物,纷纷迎上前去。第二组则情绪低落,表现出不积极的样子,悲观地认为这种声音又会招致令它们不悦的揉塑料袋声。
动物有情感
桑德拉・爱德华兹教授是研究人员之一,同时也是英国研究动物福利领域的专家。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援引她的话报道:“我们的研究发现猪有主观情感,这将有助于科学家和养猪户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提升猪的质量。”
这项研究是纽卡斯尔大学关于动物福利和改善家畜生活研究的一部分。研究人员下一步需找到精确有效的方法,找出使猪安康的最重要因素。
“尽管有仪器可以测量(猪的)紧张程度,我们过去一直没(用仪器)直接检测猪的情绪。”爱德华兹说,用仪器测量是一种“强迫”手段,打扰猪的安定生活。
他们用自己对猪行为举止的观察和理解取代测量仪器,得到上述研究结果。
“半杯水”理论
有这样一个说明态度影响认知的理论:当满杯的水被倒掉一半时,乐观的人说还有半杯水,悲观的人则看到杯子空了一半。
道格拉丝说,这项研究中,人类的“半杯水”理论在猪身上有所体现。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她的话报道:“如果你压力重重、情绪低落,遇到例如老板叫你去办公室一类的事时,你脑中首先会想到,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但要是你心情愉悦,面对同样情况时,你可能会阔步走进去,想着大概老板要给你加薪。”
(摘自《新华网》)
世界第一辣:印度“魔鬼椒”
篇3
心动的时刻
人总是要长大的,长大的过程中会经历好多好多的挫折,而我的挫折来得好快啊!
上了中学,由于自己的出色表现和计算机的特长我当上了班长和计算机课代表。但是刚刚被点燃的激情想在班里大干一番的我,却由于自己的一个小失误被撤了计算机课代表的职。紧接着又在班里的班长改选中以一票之差惜败给了我的竞争对手,连班长也被改掉了。知道了结果的那一刹那,我是那么的沮丧和伤心。走在回家的路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心好冷。回家我都不知道到如何面对爸爸妈妈,和他们怎么说呀?回到学校我该怎么面对我的同学,感到我太没有面子了!与其说是失败,不如说是失落。必定自己还是个12岁的孩子,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在了我的脸上。就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我的好同学来电话了:“不要灰心,下学期再努力我们还支持你。”老师来电话了:“不要沮丧,咱们先把学习搞好,以后还有更重要的职务等着你呢。”妈妈对我说:“儿子,你在妈妈心目中是最优秀最阳光的男孩子,我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被这点人生中的小挫折打倒,你一定行!”那一刻我心被触动了,同学的话像春天里的风,吹散了我心里的阴霾;老师的话像春天的雨,洗涤了我的心灵;妈妈的话像春天里的阳光,照亮了我整个生命。有那么多的人关心着我爱护着我,我的心不再冷,不再失落。
记得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心中有佛,见得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到的都是黑暗,说的都是邪恶。心中有阳光想的都是光明正道,心中有阳光看世界都是美丽动人。”我不再害怕挫折,我明白了如何面对挫折并继续下面的路,那就是健康、光明、善良、上进!这就是人生的真谛。记得我在一本书。
中学生优秀作文库(zuowenku.net)
篇4
写作是一种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相应会多一些。如果缺乏内部动力,学生往往知难而退。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施加压力或加大“运动量”,强化外部动力,结果使学生丧失兴趣、情绪低落,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师的“好心”没有好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成就欲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采取各种办法,让学生的作文获得发表的机会。例如:一方面,可以积极地开展指导和组织学生向报刊的投搞活动,但被选用的机会太少;另一方面,可以自编油印作文选,如童话集、诗歌集、寓言集,让更多的学生取得“成就”。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冒尖”.给写作比较突出的学生发表专辑。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其次,从语言的交往角度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一是组织学生与兄弟学校联欢,让他们结识一些新朋友,然后进行通信联系,沟通心灵,增进友谊。二是组织学生编抄报,进行展览、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三是指导学生学拟电报稿或物品、产品等的“广告词”。总之,让学生在许多“实际需要”之中进行写作训练,缩短了“作文”与写作欲望之间的距离。
二、氛围营造
一所学校是否能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往往取决于学生自觉投人写作训练的面是否广泛。为此,必须创设浓厚的写作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投人到写作活动中去,在环境和活动两大方面增加密度,加强渗透。
在环境上,注重环境的布置。要求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展览室期期有学生的习作,突出作文教学的位置。在活动课程方面,一是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个学期一次作文 教学成果展览;每月一期全校性的 征文活动;每周一次广播节目。“三个一”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群体写作欲望。二是组织作文兴趣小组。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效率促进
作文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很多方面与学生有无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密切关系,写作常规中有些属智力因素,也有些属非智力因素。
一是先想后写。就是要求学生想好一句写一句,想好一层写一层,想好一小节写一小节。到高年级后,要求想好全篇结构、提纲,再动笔。二是环境清静。要求写作环境十分宁静,学生动笔时,教师不再开口,学生不允许问生字,让人人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人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三是一气呵成。一律要求学生当堂作文,一气呵成。对书写端正的学生不要求打草稿,力争低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一10个字,中高级学生达到每分钟2030个字,以此训练学生把内部言语迅速转换成书面语言。随着这些要求的落实,写作速度也相应提高。
四是认真修改。要求学生写完后认真复读,养成边读、边想、边修改的习惯。
篇5
一、走向生活,寻找创作的源泉
当前的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我利用“小笔头”“小本本”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下生活中形形的人、事、物、景,写下自己的真情实感,书写生活,表达生活。利用“小积累本”指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课文中和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收集语言文字,积累丰富鲜活的语言,为习作时的语言奠基。
二、关注现实,寻找创作的激情
我让学生们把学校生活入习作。如学校换了新课桌、六一科技节、环保大行动、爱心送给灾区的小朋友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一说,写一写。因为这些事情是他们熟悉的、经历过的,特别便于他们说和写。我让学生们联系家庭生活练习作。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试着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这样一来,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我让学生们联系社会生活写习作,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悉心安排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如组织参观访问、家乡的风俗人情等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这样既有话可写,又融合了他们的思想,培养了他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情感。
三、经常阅读,读写结合提高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写作方法和技巧,从读中学,从读中悟,把阅读时发现的好词佳句和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储存积累,方便运用。精彩的篇章仿一仿,如学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让学生们模仿课文继续写下去;展开想象续一续,如学完《泥姑娘》后,我让学生们想一想泥姑娘后来的命运,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根据体裁改一改,如把古诗根据内容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四、情感激励,增强习作的自信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当学生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对该事物表现出特别的关注,随之想象思维等各方面变得活跃。我班有一学生由于家庭变故,时常情绪低落,学习成绩忽上忽下,还不时违反纪律,对此我与他进行了心灵的沟通,建议他把这些事写下来,第二天他便写下《难忘的教训》。阅罢,我给出了鼓励性评语。一次次的鼓励,一步步的引导,这个学生的写作兴趣与日俱增,性格也开朗起来。通过我真诚的鼓励,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转变。
五、评优激励,感受快乐
篇6
一、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的现状透视
在从教近三十年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笔者发现了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那就是,七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较高,大约有60%的学生主动参与;八年级学生课堂发言的人数明显下降,只有30%左右的学生举手发言;到了九年级则主动发言的学生已经是寥寥无几了。有极少部分学生在初中整个学习阶段没有主动举手发言过一次。
二、语文课堂学生发言现状原因分析
笔者曾对任教的班级就学生课堂发言进行了几次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发言上不积极、不踊跃的原因主要是:一、绝大多数学生长期形成观望等待的心理,一味地依赖成绩好的同学回答,或者等待老师的“标准答案”;二、部分学生生性懦弱、胆小,而产生畏惧心态;三、还有部分学生顾虑重重,担心回答不上、回答不好,怕在老师和同学面前丢面子;四、源于课外诸多的因素延伸到课堂,如学生家庭里发生特殊变故,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对老师存有偏见闹个人情绪等等,而造成情绪低落。
三、解决学生“有口不开”、“有口难开”的几点对策
对策一:实现角色转换,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角色转换,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一讲到底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师要从“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的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导演”,把课堂原原本本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真正落实“学生忙在课堂闲在课下,教师忙在课前闲在课中”,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讨论、合作和探究,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
对策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开口说话的和谐氛围
教师要摒弃“教师高于学生之上”的陈旧观念,放下“架子”,和学生促膝谈心,交流思想,融通感情,消除隔阂,拉近距离,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和学生“亲密接触”,走到学生心中去,真心实意进行感情投资,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上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敞开心扉,敢想、敢问、敢说,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发言,充分肯定学生,允许学生“出错”,对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答案的学生,大加褒扬。真正打造一个充满平等、民主、和谐氛围的课堂。
对策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强烈愿望
笔者认为学生不愿开口说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丧失自信。之所以产生这种不良的心理,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屡遭失败。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原因,细分析,认识自我,重拾自信。比如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因“生”制宜,设计“难度系数”不大的问题,让那些信心缺失的学生回答,让他们“站起来就能摘到果子”,让他们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再者,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给他们掌声鼓励。学生有了信心,就有了勇气,也就有了胆子,他们就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智慧的火花就能迸溅出来。
对策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实际上是师生的一种语言上的沟通、交流和合作形式的双边“对话”。因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灵活多样的形式去逐步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鼓励学生质疑。笔者授课时总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虽然难度不大,但我总是先肯定学生善于动脑,善于动口,然后再认真解答,慢慢地消除学生惧怕说话的心理障碍。
2.尝试课堂辩论。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对答案有分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甚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了知识,增强了自信,张扬了个性,说话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篇7
“新的一年”无论对小孩还是大人来说,都意义非凡。
除了代表新开始的字面含意之外,古今中外都一样的庆祝气氛,也让新年的感觉充满了喜悦、希望、期待、和终于能逃脱苦难的的心情,他给人一种一切都将会和现在“不同” 的期许,也让所有人愿意在给自己一次机会往前奋战!我也是这样,喜欢过年,喜欢迎接新年,喜欢让自己很有朝气的计划明年的事物。
我也自认是个很乖、有执行力、赶作梦、计划和安排的小孩,从小到大,除了学校交代要写“新年新希望”的寒假作文题目之外,每次到了新年,我还会按照母亲的要求立下很多目标、计划、一堆的自我期许、和写上一堆无聊的标语,希望来年这些梦想都能达成。
但一年复一年,我的希望都没有达成,我的梦想、计划都没有实现,我想要的没得到、我想作的没完成,然后,在每个年的年底,我都有种焦虑,而且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厉害,总认为自己很失败,什么都没作、什么都没完成、甚至,我逐渐懒得去想什么新希望,反正现在也中年了,钱、压力、发展,这些都是比梦更现实的问题,我甚至在想,等未来有小孩,我再教他“作梦”吧~
由于课程的启发,近来我一直不断的以系统思考的方式质疑过往许多我不了解理由,却根深蒂固在执行、信任、甚至已经养成习惯的一些理念,尤其最近,年节压力再度让我情绪低落,面对未来发展的质疑,让我持续在想一个问题,也许无聊,但对我来说有很多意义,那就是所谓的“新年新希望”。
我开始有一种感觉,我会拿迎接“新年”来逃避“今年”,我用许多“明年的计划”来抗衡现在不想完成“目前的责任”这种心情。我得了健忘症,除了迎接新年,我似乎不打算回想,过往那一年我许过什么心愿,设下什么希望?有多少做到?有多少我早就遗忘?
于是,我重新问自己过往设定出来一样的问题:
今年你创造了什么奇迹?让你开心、有自信?
今年你挑战改变了多少?让你充满活力、让你能肯定自己?
今年你作错了多少事情?如果再来一次,你要怎么解决问题?
今年你有多少没完成的事情?为什么你不想面对这些梦想?是什么让你作不下去?
篇8
1.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所写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一写就是假话,文章怎么会感人呢?其实生活处处是写作材料,只是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学会汲取素材。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着手,让学生有所写。
1.1 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每次社会实践之后,我总要让学生作总结。尽管学生的总结有的好,有的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他们的感受。有了这些丰富的真实感受,在今后的作文中就不怕没东西可写了。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积累了生活素材,更让学生体验到,只有留心观察,生活中有意义的材料才会积累的越来越多。学生养成了积累生活材料的好习惯,生活就成了写作的源头活水。
1.2 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一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优秀作品,而学生对电视节目又非常爱看。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有选择的让学生看电视节目,学生会在看电视中受益匪浅。我要求学生有选择的看电视,并组织学生讨论看电视的心得,引导学生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不仅如此,我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电视节目写下来,看谁写的有意义。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不仅会看电视了,还会写电视了。写作素材得到了丰富。
1.3 记录每周一件“稀奇”事,做个有心人。生活材料光说还不行,还应该写下来。因为写是一种整理“说”的棚料的过程。有了“说生活”这一活动,学生不怕写了,写得还很好呢,篇篇真情实感。
1.4 “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营造读书好氛围。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含在书海中。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为了让学生热爱读书,我除了利用阅读课训练学生阅读外,还开展了“我喜爱的课外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自己的朋友。这样,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争相读书的好氛围。学生爱读书了,眼界开阔了,写作素材。
2.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让学生敢于写、乐于写
2.1 学生读到动情处,是写作的好时机。这时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抓住这一时机练笔,学生有情又有参照物,写起来不费力又收效大。通常,我都是结合讲读课文进行这一训练。
2.2 学生受委屈时,也是写作的好时机。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波动,当发现学生因某种原因情绪低落时,引导他把自己心里话写出来。这时的写学生有真情,且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作用——解脱自己。
2.3 学生兴奋耐,是写作的好时机。这多指在活动后获奖者和那些积极参加的同学。让他们把自己的快乐记录下来,他们当然乐意接受了。
2.4 有别的同学的文章发表时。看到别人的文章发表了,自己的心也动了,也想发表文章,这时写作欲望强,稍加鼓动,学生就会跃跃欲试,竞相投稿。
3.积累语言,丰富词汇,让学生能够写
学生有真事可写了,不代表就能把事情写好。因为这当中需要丰富的词汇作保障。词汇丰富了,文章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1 读书笔记的妙用。读书笔记是学生读书的积淀。书读完了,脑海里留下了什么?除了文章的大概内容还朦胧的留在脑海里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当然,读书多,可以开阔眼界,可以培养语感,但读书后不作笔记,那受益就不会很大。我给学生讲清这一道理以后,便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每次改读书笔记,我总是用评语来引导学生精心积累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下笔不再犯愁了。
3.2 古诗文的妙用。每学一首诗,都要让学生借助课后诗意提示来理解诗意,然后畅谈诗人为我们营造的情景,接着将这一情景画下来,最后谈谈诗人选择材料的好处。让学生写会后感,我引导学生用名句作为作文题目,学生便用上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诗句,使文章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3.3 值日班长每日三词制。值日班长除了每日“说生活”以外,要将自己筛选的三个好词抄在黑板上,推荐给全班同学。看似每天三个词很少,其实算起来,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轻松之际便能积累二百七十多个词汇呢!
3.4 利用课文,丰富词汇。课文是精选的优秀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主要凭据。我利用课文中的精美句段,让他们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不光理解了课文,更将课文的精华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有了丰富的词汇,学生有事要写时就会不自觉地用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生动精彩。
4.敢扶敢放,扶放结合,让学生学会怎样写
4.1 敢于扶。利用课文基础训练上的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技巧。从布局谋篇到具体的一词一句都要细致入微。这是受到贾志敏老师教的《青蛙、一元钱、冷饮》作文课的启发。辅导学生力求语言通顺,情节合理,刻画细致,?主张作文前必“说文”,“说文”时必面批。这样训练,学生深刻领悟到作文是这样写的。作文训练课,辅导得越细致,学生受益越多。
4.2 敢于放。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练笔。作文能力不是靠几堂作文课就能培养出来的,要多练勤练才行。让学生自由作文,不加任何指导,鼓励出花样,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就得到训练了吗?这种作文,我从不细批,也不指出缺点,我只是大力鼓励,指出优点。扬其善,促其学,在保住学生写作兴趣的基础上指导今后的努力方向。敢扶敢放,扶放结合。学生在轻松的写作氛围中学会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5.展示、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需要”写
5.1 班级中的作文展示栏。在我班的北墙上,除了有写字展示栏以外,我还开辟了作文展示栏。首先展示他们的经过我修改完的优秀作文。看到别人的作文都敢展示,其他同学才试着投稿。局面的真正转变还是从刘超投稿开始的。同学们敢于展示自己的作文了,写作的态度也严谨了,看得出每篇作文都是认真修改过的。
5.2 积极帮助学生往报社投稿。作文展示栏成功以后,我要继续扩大战果,要鼓励好学生冒尖,那就要往报社投稿。这一学期我帮助学生向《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学习报》、《新作文》、《当代小学生》等报刊投稿。每当有同学的作品发表,我都是十分激动,同学们更是激动。发表作文的同学立志再次发表,每发表作文的同学摩拳擦掌,继续努力,不断投稿。
篇9
老师,别对学生期望过高
我习惯性地一本又一本地翻阅着学生的作文,分享他们在平常没有表露出来的喜怒哀乐。这次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每一个学生在文中都放开手脚,写出了平常不敢对老师说的话,几乎都有对老师说不完的话,而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见解和感情。
又改到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的作文,他语文好一点,其它的都不行,但这几次复习检测语文也糟糕透了,一看字迹就知道是王力写的。几个科任老师对他都有同感,接受能力弱、记忆力差、动作缓慢,刚从村小上来的基础也不好,快到一年了成绩老是那样,没进步。但看上去他还是很努力的,都暗地里叫他“小笨”。
呵,这次作文他还写得真不少,足足有五六百字。我认真地看起来,他写了这样几段话:“老师,对不起。我这次测验又没考好。我没好好复习,很多题目都是做过了的,但我却忘了,我看书看不进去,又很粗心,所以考得糟糕透了,希望你别生气”。后面又写了一段,这段引起了我的注意。“老师,你是我们的班主任,所以你很关心我们的学习,老师,你记得吗?我们这两个周,每天都要考几份卷子,上课不是这任务,就是那任务,白天的休息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除了吃饭,我们还要想着你的教诲:“要抓紧时间,你看谭蕾(班上第一名)多认真,把休息时间都必须花在学习上,而你们……”。这些话让我们自卑。老师,你知道我们的这些感受吗?你肯定不知道,老师,我想代表我们多数同学,我想对你说:“老师,你对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你对我们的忠言是不是太多了,你对我们的期望是不是太高了?有多少时候,我们稍有一点不是,你不是说我们不如这个班,就说我们不如那个班,总听不到一句鼓励的话”。没想到,他对我有这么深的成见,我用红笔把这些话圈起来。
我继续往下看,我倍感意外。“面对老师的期望,我这次考试又砸了,我好怕,我好难过,好苦闷,好孤独,好寂寞,仿佛天都快塌了一样,爸妈肯定也不会给我好脸色,我已经没有一点依靠了”。读到文章结尾时,我更震惊了:“这种无形的压力,无形的期望,压得我气都喘不过来了,我有时考试都不敢相信自己了,我想重新树立,可我又失败了。老师,我该怎么办?”
我沉思着,平常看上去还算开朗的他,内心却是如此的无奈,这恐怕都是我过高的期望造成的吧!
我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我希望他们成绩比别的班好,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复习,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是错误的吗?
后来,我通过上网、看杂志才知道,对于孩子、对于学生一味给他们过高的期望,他因无法达到而一次又一次体验失败和挫折,从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而变得情绪低落,感到无助,以至于产生失望、孤独、痛苦的无助心态。
我回想自己常对他们说的那几句话:“你们看别班的同学考得多好,哪像你们……”。其实就像在告诉他们,你们就是不如别人,他们努力了,却依然要一次一次地体验挫败与挫折的痛苦。王力的这种孤独、失望、痛苦的无助感不就是因为我常常过高的期望下、频繁的批评下形成的吗?
这件事之后,我想了很多。自古以来,每个父母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比较高的期望,我也一样,希望孩子将来做一个成功的人,都对学生也常有过高的期望,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比别班的学生好。所以我们就不自觉地在生活和教学中用过高的期望作尺码去衡量孩子是否达到了自己的要求。期望过高失望也就难免,在失望的心情下,学生或孩子一个小小的、极其正常的错误,往往被我们放大成一个大问题而喋喋不休地去批评。如果我们老是这样,结果老是失望,他们做得好的被忽视了,听不到表扬。他们稍有差错,就要挨骂,处处失败、时时挨训,他们怎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怎么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呢?
篇10
农村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庭多在偏远山区,由于经济不够富裕,学习资料缺乏,加之课外阅读不多,素材积累又少,许多学生作文时谈“虎”色变。即便部分学生文笔流畅,但表达往往偏离主旨,虽个别构思新颖别致,但动手写来却叫人大失所望。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无作为、乱作为现象导致的许多问题,使老师批阅疲惫,学生作文困难,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二、原因分析
1.受应试教育惯性的影响。在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偏颇的成绩、名次评价,极大地挫伤了师生自信心。
2.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作文心态,不当的方法,使学生作文潜力未得到有效挖掘。
3.作文教学理念滞后,评价体制的不当,制约着教师作文教学改革的尝试。
三、教学对策
针对上述现象与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另辟蹊径,对症下药,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终于使大多数学生开始喜欢作文,还涌现了一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的“高手”。
1.励志激奋,重树学生自信。农村职业学校的学生,因多种原因很多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意志薄弱消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我发现学生笔记本,课本随处都有这样的短信《如梦令》:“寒窗苦读辛苦,郁闷无处倾诉,面对迷茫前途,得遇宝玉明珠……”。看来,农村学生前途上的挫折,使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不高,加之自学能力较低,学习条件不好,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许多学生还具有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为了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地实现人生价值,我积极了解国家的职教政策和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大学毕业生分配动向,并结合当地实际鼓励他们,只要自己心中坚定的信心不熄灭,就没有穿不过的风雨,涉不过的险滩。另外我又引导学生从自己名字的来历中挖掘家长的寄望和自己的特点并就此写成文章,尽可能去唤起他们的自信。通过这些教育,让学生时时刻刻想着父母的期望,自己的使命,以及时代的召唤,让他们重树个人崇高的愿望和美好追求,从而激发自身的写作动力。
2.授之以渔,挖掘学生作文写作潜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关键在于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缺乏主动的观察和具体真切的感受。所以,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注并感悟生活的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老师关注的教育教学课题。为此,每逢重大传统节日及“国旗下讲话”活动,我都积极动员组织学生练习写作。尤其是先创设一些激发他们情感的话题,诱导他们为文的兴趣。如:“话说端阳”、“中秋遐思”、“老师我想对您说”等话题,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感动,积累兴奋,为下神来之笔打下坚实基础。在“父亲节”来临前,引导学生写诗表达对父爱的感激,在“母亲节”来到前,让学生给母亲写感谢信。每次学校校运会或文艺汇演,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投表扬稿、拟海报、写通知,新闻报道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引导,使学生明白了作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训练,促进他们作文水平的提升。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开发学生作文潜能的另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欣赏模仿。同龄人的佳作,历年考场优秀作文,更易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这些文章思维、感受、构思、选材以及语言与学生的作文情感相同点较多,因而容易被认同、认可并接受,通过鉴赏对比,可以有效化解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并且还能在欣赏中悟出许多作文道理,自觉产生一种动力,即写作欲望和发表欲。
学生在学习中模仿力很强,有意识地把这种模仿力运用到写作中来,也容易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如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家或作品去模仿,让他们过一段时间再在班上展现作文。实践证明,只要启迪了他们的灵感与智慧,只要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的作文里也会有生命的意识,字里行间也会有跳动生命的节律,写出身手不凡的佳作。正如北师大刘锡庆教授所说,作文教学目的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挖掘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我觉得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应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