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4-04 10:4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情绪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情绪心理学

篇1

1、适应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2、动机功能: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3、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作用;

4、信号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别人,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个体以体验得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一定的影响。

篇2

高校大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小学、中学寒窗苦读步入高等学府,迎来的是社会各个层面赞许和尊重的目光。殊不知,虽然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学校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但在很大程度上衡量学生的标准主导还是考试分数及学习成绩。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缔造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情绪智力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富强,因此重视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至关重要。

中国儿童中心近期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针对全国126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表示,20.3%的学生碰到过情绪智力方面的问题,据教育部相关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而休学、退学的大学生占已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

二、大学生情绪智力问题主要表现

1.人际关系问题。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较为封闭,交往能力比较弱,与人相处时有着较强的戒备、怀疑和嫉妒心理。每名学生待人接物的方式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特有的敏感、冲动、闭锁和羞怯,感觉过敏,行为固执,对别人嫉妒羡慕,过分强调自我爱慕虚荣,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状况,进而产生困惑、彷徨、忧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生活适应问题。大学生的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成长经历和学习基础相差很大,来到大学之后,自我认知能力、朋友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需要迅速调整适应新环境。对子女管教严格的父母,子女在生活表现出细心、负责;有的父母过分保护,惟恐孩子受挫,这类学生依赖性强,自制能力和自理能力差;有的父母对子女放任自流,这种大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礼让他人,缺乏挫折承受力,很难适应集体生活。

3.职涯规划问题。大学生在考入大学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没有及时找到合理科学的方式,不能更好地规划四年的学习生活,致使成绩下滑、考试焦虑造成心理失衡,无端心烦意乱,出现神经紊乱。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和生活节奏的提速,对大学后生活目标的选择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专业方向发展与择业目标的不对等,使大学生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就业的压力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甚至造成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失衡,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4.生理情感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个体的生理发展已基本成熟,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加之大多数的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产生心理障碍,如失恋、单相思、恋物癖等。这些冲突和矛盾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对当代大学生情绪智力造成恶劣影响,形成心理障碍。

三、教育心理学培养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思考

1.合理运用大学生情绪智力教育的三级机构。以素质教育作为当代人才发展教育的理念,用教育心理学方式加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根据大学生成长心理、情感变化的普遍规律,研究导致其生理、心理环境变化的根源。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教育心理健康机构,把心理健康普测周期化;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打造教育心理三级机构,即以学校、教师、大学生形成以专业心理师资为主,学生工作队伍和学生社团为辅的三级工作体系,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发现可能存在情绪智力障碍的学生及时沟通辅导。

2.充分开发大学生情绪智力教育的网络体系。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要积极开展情绪智力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开设课程、窗体宣传、心理热线、网站制作、心理咨询面对面等,详细调研分析。营造人人关心、主动参与的良好心理教育氛围。通过互联网健康信息,打造教师教育情绪智力理念网、家庭学校教师互动联络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学生情绪智力应急网、社会心理辅导与援助网等,形成教师引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大网络体系,有针对性开展心理教育、加强跟踪服务、必要时进行危机干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的人。

篇3

―、口译

(一)口译的定义

口译是一个实时的翻译过程,在此过程中掌握了发言人和听众语言的口译员会准确地口头翻译出对话内容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扫清语言障碍(郭兰英2007)。

(二)对口译员的要求

译员要促进跨语言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i只和技能来完善自己的工作。译员有以下标准:

1. 语言技巧

译员应该不带方言地进行口译,并且能够蘭带有方言的语言对话;应该以发言者自然的语调、合适的语速®行口译(翁凤翔2007)。译员应扩大同汇量,练习听带方言的说话’提高书面和口头英语的熟练度。

2. 百科全书的知识

国际交流的话题已扩展到了众多领域,译员应该做到“knoweverythingofsomethingandsomethingofeverything”(仲伟合2001)。

3. 其他要求

并非所有译员都有很好的短期记忆,所以笔记不可或缺。另外译员必须有好的执业操守,遵循口译过程信息保密的原则等。总之,译员必须要遵守AIIC的一切规定。

二、口译中的情绪控制

(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等,无论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都会引发人们行动的动机。

(二)情绪变化反应的科学介绍

1. 情绪的外在表现

人类有四种情绪:高兴、愤怒、害怕和悲伤。情绪的变化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语调表现出来(刘文献、肖建中2007)。当人们在开心、满足和兴奋时会开怀大笑,甚至拍手拥抱;当人们愤怒时,会生气、颤抖、咬牙切齿,甚至不耐烦地跺脚;当人们害怕时,会蜷缩、颤抖或者失声,甚至大哭;当人们失望时会垂头丧气、哭泣或者精神低迷。译员在知道了这些情绪的反应和后果后,便更要记住随时自我调节情绪。

2. 情绪变化的生理反应和对译员的影响

情绪变化是与一些生理反应联系起来的。当人们生气、悲伤或者紧张的时候心跳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肌肉紧绷,脉搏跳动更快,血流加快;经历积极情绪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心智和行为模式间接地为迎接困难做好准备。积极的情绪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颖的观点;消极的情绪会在人体神经系统中产生明显的反应,愤怒会使人产生攻击的冲动,害怕产生逃避的冲动。这些冲动不仅仅是存在于头脑当中的念想,还包含了一些具体的生理变化(L.Fredrickson2003)。因此,译员应该重视情绪的影响力。

三、口译中的情绪调节

口译的不可预知性使译员面临巨大的压力。译员必须要“一心多用”(仲伟合2001)。他们需要同时听、想、记和译。译员必须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来减轻或者消除负面的情绪影响。

(一)自我暗示

积极的心态会带来积极的效果,这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需要利用自我暗示来提高自己的士气和自信。

‘法场是不可避免的。在国际会议场所,与会者都是某领域的专家且大多数都掌握了多门语言,译员会自我怀疑。这就要进行自我暗示:口译者由于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已经将自己培养成了一^熟练的夕卜交家,只有他们才可以建立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候阗2007)。译员不应该低估自己,要找回自信,正常发挥。

(二)深呼吸

深呼吸是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的一剂良方。听众脸上的不满会给译员挫败感,严重影响口译的效果。深呼吸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情绪波动。

双脚站立与肩同宽,手臂和手掌向下自然垂下,身体放松。双肩微微前倾,闭上双眼,缓慢吸入空气,通过鼻腔深吸气,想象气球在慢慢地变大。憋住呼吸几秒钟,慢慢地通过口腔呼气,想象气球中的气体慢慢放出(刘文献、肖建中2007)。这样一来就可以感觉更加放松,精力再次充沛。

(三)数颜色

发言者如带有口音,译员在努力听懂发言时会变得焦躁。这样的情绪延续一段时间,口译则无法继续。为了快速消除这样的情绪,可采用数颜色的方法。环顾四周的物体,对自己说这是一面白色的墙,这是一张黄色的书桌,这是一把黑色的椅子……”这样的过程持续到你数到十二。事实上,情绪是受生理控制的。当人生气的时候,肾上腺素的释放会使肌肉紧绷,血液的流动速度加快,使人有攻击的冲动。当愤怒的情绪一点点加强的时候,人的注意力会转向自身内部的情绪上,会阻碍理智思维和产生短暂的心理压抑,通过数颜色可以重新获得理性思考的能力。

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落差;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19-03

大学阶段在个体人格发展过程中,属人格再造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1]。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是由心理落差诱发的。所谓心理落差是指个体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定位或自我预期与现实情境中的实际感知和心理体验存在较大的出入而形成的心理反差[2],这种心理反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情绪智力的高低[3]。目前,国内外关于心理落差方面的研究很少,仅有少量报道和文献探讨了关注个体心理落差的必要性及其解决策略[4-7],而实证方面的研究不多。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落差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影响,为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北联合大学在校大学生469名,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进行施测和分析,其中,男226名,女24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98名,二年级学生103名,三年级学生194名,四年级学生74名;家庭所在地农村(包括乡镇)316名,城市(包括县城)153名;独生子女145名,非独生子女324名;学生干部234名,非学生干部235名;父母对子女整体期望偏低33名,一般109名,偏高205名,很高122名。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学生进行施测,测试前向受试者使用统一指导语,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

1.2.2 研究工具

1.2.2.1 大学生心理落差自评问卷 该问卷由马彩霞[2]编制,共45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课外生活及活动方面、自我评价方面、恋爱方面的心理落差,采用5级计分,临界值为3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落差越高。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2 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 该问卷由王晓娟[8]编制,由47个项目组成,包括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两个维度,自我维度(23个项目),由认识情绪、表达情绪、调控情绪、预见情绪、体验情绪5个因素构成,他人维度(24个项目),包含觉察情绪、评价与表达情绪、预见情绪、体验情绪、调控情绪5个因素。该问卷采用三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情绪智力越高。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1,重测信度0.79,与EIS(中文版)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 = 0.68(P < 0.001),表明问卷总体及各维度都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回归性分析采用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学生心理落差总体特点

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课外生活及活动、自我评价、恋爱等方面心理落差得分均高于临界值3分。说明在读大学生具有中等偏上程度的心理落差倾向。见表1。

2.2 不同人口学变量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影响

研究显示,不同家庭情况、职务、年级、父母对子女的整体期望的学生心理落差问卷各维度及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非独生子女心理落差大于独生子女;非学生干部心理落差大于学生干部;高年级心理落差大于低年级;学生心理落差随着父母期望程度的增大而上升。见表2。

2.3 情绪智力与大学生心理落差的关系

情绪智力问卷中自我认识情绪、自我表达情绪、自我调控情绪、自我预见情绪、自我体验情绪、他人觉察情绪、他人评价与表达情绪、他人预见情绪、他人体验情绪、他人调控情绪维度及总分与大学生心理落差各维度及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01),即情绪智力越低,大学生心理落差越大。见表3。

2.4 大学生心理落差与情绪智力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的预测作用,以操作自我情绪的能力和操作他人情绪的能力两个维度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心理落差为因变量,进行Stepwise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有负向预测作用,可以解释其变异的73.70%。见表4。

3 讨论

大学阶段是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落差,这与桂艳萍[9]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育已接近完成,但其心理尚未成熟,主要表现为自我定位或个人目标偏高,理想自我大大超过现实自我,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在学习、生活、心理素质、社会交往等方面会存在迷茫与困惑,从而出现心理不平衡,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情况、职务、年级、父母对子女整体期望对大学生心理落差有影响。非独生子女心理落差较大。姚齐和[10]的研究也表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多数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宽松,自我满足感强,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心身素质;相比之下,非独生子女可能因兄弟姐妹多、家庭生活条件和环境欠佳,父母对其重视程度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失落感严重,从而出现较大的心理落差。非学生干部心理落差高于学生干部,这与陶金花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一般说来,学生干部经过一定时间的校园工作锻炼,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社会性得到增强,可以正确评价自己,从而对自己做出适当的评估,心理落差相对于普通学生小。高年级学生心理落差较大,尤其是大三学生心理落差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这与桂艳萍[9]的研究结果相反。可能是因为大一、大二学生刚从高中时代进入大学,没有强烈的就业压力,大三学生长期处于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面临学习与就业双重压力,自我期望过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现实自我产生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压力,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大学生心理落差随着父母期望程度的增大而上升。父母的期望程度会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等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期望程度过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易对自身及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这个要求时会表现出更大的心理落差。

研究发现,情绪智力越低,大学生心理落差越大。情绪智力往往被定义为个体适应性地知觉、理解、调节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绪的能力[3,12]。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落差状况。高情商者往往能有效地觉察、理解自我及他人的情绪状态,找出促使某种情绪或心境产生的原因,并能很快对心理落差做出必要的调节;而低情商者则不能及时认识到自我情绪产生的原因,也无法自如地控制和调节情绪,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内部因素的发展却不平衡[13],必须针对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结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培养,减少大学生心理落差,培养健康、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凌翔,黄希庭,万黎,等.大学生的自立人格与现实问题解决[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1):52-58.

[2] 马彩霞.大学生心理落差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07.

[3] Salovey P,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J]. Cognition-and -personality,1990,9:185-211.

[4] 廖凤林,方平.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心理健康的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17.

[5] 丁立平.大学生“心理落差”的类型、成因与矫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1):75-77.

[6] 范敏.大学生自尊、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及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7] Heine SJ,Lehman DR. Culture,self-discrepancies,and self-satisfaction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9,25(8):915-925.

[8] 王晓娟.大学生情绪智力问卷编制及调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9] 桂艳萍. 大学生人格、成就动机与心理落差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10] 姚齐和.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54-55.

[11] 陶金花,田芳.高校学生干部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9(11):1377-1378.

[12] Schutte NS,Malouff JM. Measuring,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related constructs [M]. New York:Edwin Mellen Press,1999.

篇5

【关键词】积极情绪;大学生;心理健康;意义

1.引言

积极情绪是指与个体需求的满足相联系、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积极情绪可以拓展大学生的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大学生建设持久的个体资源,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心理弹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其应对不利状况和负面情绪的技能。随着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积极情绪与大学生的活动密切相关,当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出现积极地情绪,反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人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奋、喜悦、满足等。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情绪与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避免其心理出现问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心理学对积极情绪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的也更加透彻,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大学生的自尊自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经济在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全球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严重制约着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调节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3.1积极情绪对大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极地心理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压能力,对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刚刚走出高中的校门,面对大学里新鲜的事物和全新的环境,难免会感觉到一定的压力。积极情绪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拓展其知行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积极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惯性,使其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降低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与知识记忆过程中的出错几率。

3.2积极情绪有利于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消除

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在大学里要懂得为人处世,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随着人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大学生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强,社会各界以及家长对大学生的期望在不断上升,此外,大学的课程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断聚集,导致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学生长期被消极情绪所围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烦躁、郁闷的情绪,不仅不利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工作和学习,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在工作中的表现。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一种相对的情绪,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帮助大学生释放心中的压抑情绪,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在逐渐提高,当代人一直处于不断变迁的过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随时面临着环境变化的可能性,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适应能力,使大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发展。随着大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学生会以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其幸福感也就随之提高。

4.发挥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心理促进作用的途径

4.1丰富教学模式

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在设置心理专业课程的形式,要通过丰富的形式诱发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教师应该将积极情绪的培养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比如,在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讲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4.2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结论

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发展还未成熟,对自我的认知状态有一定差异,很可能不能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于矛盾状态也就导致不能合理的对他人、环境有所认识,也就导致人际关系糟糕,不知如何处理。所以,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丰富心理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绪,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提高其幸福感,使学生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军,王燕菲,禹玉兰.积极情绪体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年5期.

[2]张晨亮.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积极情绪和个人资源的影响分析.新校园(学习),2013年1期.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因素在情绪产生中起关键作用,情绪是环境刺激、生理激活和认知三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认识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性因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刺激环境并不是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而必须通过认知认定才能引发一定情绪。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环境-评估-情绪,也就是说,大脑皮层对外界刺激的认知评定是产生情绪的关键。免费论文参考网。

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psychotherapy) 是一种以认知重建为核心内容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治疗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原理:认知,也即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情感。很多痛苦的情绪(愤像怒、焦虑、抑郁、自责和自卑等)都是由于自我挫败、不切实际的认知造成的。艾利斯提出的著名的产生心理障碍的“ABC”理论 可用于解释这一心理现象,他用“A” 代表“前因”,指是引绪情感有关的激发事件,,“B”代表观念, 指个体对激发事件的观点,“C”代表结果指对激发事件的反应结果,即情绪和行为 。艾利斯用“非理性观念”来形容那些造成情绪不安的认知活动,艾利斯认为,来自外界的刺激事件,是否会引起情绪后果? 引起什么样的情绪后果?在这里, 起决定作用的是认识与信念系统是否符合现实与理性 。对于情绪障碍的发生来说 ,起决定作用的是非理性非现实的认识系统。非理性信念可能是“妄下结论” 和 “个人引申 ”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武断的下结论;另一方面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把外界事物联系到自己身上。心理治疗的要义就在于抓住认识与信念这个关键有的放矢进行说服教育,变非理性信念为理性信念艾里斯进一步提出所有的心理问题是由“ 非理性 ”想法引起的。解决心理问题便需要改变思想 由 “非理性” 转为 “理性”。

二、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的情绪问题

心理专家认为,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心理变化过程,体现在认知心理、情绪心理和社会心理等不同的维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以最好的竞技状态,才能取得择业的成功,进行职业生涯的开始。从情绪的维度看,普遍体现为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焦虑情绪心理等。这些负面的情绪如果得不到理性的控制,就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损害人的认知功能,使得无法正确的评价和反应周遭的环境或者事件,甚至有可能引发身体、心理疾病以及需要及时进行干预的自杀等危机事件的出现。

基于情绪感染理论,处在社会互动中的人与人,尤其是近距离接触中的人与人,会相互模仿的彼此的情绪和行为,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且模仿不是情绪感染的重点,而且会使得被感染者产生相应的情绪。情绪感染不仅包括正向的过程,即正面情绪对对方的感染;相比而言,负向感染即负向情绪对近距离接触的互动双方的情绪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往往以宿舍、班级等组织形式相互影响,在毕业生中存在的悲观情绪心理、不满情绪心理和焦虑情绪心理等负面情绪,如果没有妥当的管理,在群体中肆意蔓延,也将极大的影响到整个群体的健康成长。

三、合理情绪疗法在大学生就业情绪调适中的实施步骤

合理情绪疗法的所关注的焦点是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从而尽量减少我们的不安情绪。质疑那些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感到难受的想法和观念是直接的途径;也可以通过改变某些影响和强化消极认知的行为的作为间接途径。合理情绪疗法的目标,不是消除所有的痛苦情绪,而是帮助我们对可能引起的痛苦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

著名的心理学家安德尔说过:“人类最奇妙的特质之一就是,能把负面的东西变成正面。”我们的某种缺陷往往也可以变成我们的优势。

(一)引导个体矫正自我的认知偏差

情绪性质主要取决于个体的认知,认知不同,即使情境刺激相同,情绪也不同。这就启示我们,情绪问题或者认知障碍可能是由个体的认知错误造成的。治疗情绪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个体的认知错误,而要改变认知错误,主要是依赖于个体自己。

埃利斯在“ABC”理论中引入“D”,“D”代表辩驳,埃利斯用“辩驳”一词描述我们自己质疑自己思维方式的过程。一旦弄清了使得自己难过的想法和观念,下一步就是辩驳它们。例如为了辩驳我们“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的期望和“在就业面试中屡战屡败”的现实的重大落差使得自己觉得焦虑时,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过去的经验告诉我,虽然好像都是失败,但是大部分就业的人都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如果在失败中能发现自我的不足,并且不断积累经验,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虽然面试都失败,但是没有必要弄的像世界末日一般。”

用这种方式来辩驳我们的观念,有助于体验到更恰当的情绪:放松,而非高度的焦虑。这种辩驳还会使得我们行为得当,比如在这个避免面试焦虑的例子中,可以避免消极不作为。对于无益的想法和观念进行辩驳,是合理情绪疗法中最重要的方面。学会辩驳,从而最终改变使得我们感到难受的认知,是避免和释放很多不安情绪关键。然而,这样做之前,我们的需要识别那些在我们的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制造不安情绪的观念和思维模式。

埃利斯观察到,人们天生就倾向于用不合理的、挫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如果我们的思考违背了我们追求生存和幸福的内在欲求,它就是不合理的。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如下:“世界应该提供我需要的东西。生活过的舒舒服服。我不应该遭罪,不应该遇到麻烦”、“事情如果没有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发展,就太糟糕”、“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还不如逃避问题那么容易。”、“心情是由生活境遇决定的;当事情进展的不顺利,我就不可能开心。”

不合理信念,它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它们是专制的,是绝对的。认为事情“应该这样”或者“必须那样”,而不仅仅希望或者是倾向于事情怎么样。“我的生活应该无忧无虑。”、“我是受到的待遇应该是公平的。”、“我应该有一份好工作”等绝对化的要求、僵硬化的程度都是一些导致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心情糟糕的观念。把事情的某个方面绝对化,以致产生心理或行为问题。

(二)恰当的进行归因和认知训练

斯多斯和尼斯柏特曾用患失眠症的病人作了这样一个实验说明了可利用归因来治疗某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典型的就是适应性情绪问题。正如上述实验所说明的,我们可以恰当利用个体的归因或重新归因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措施或手段,如在治疗自卑问题时,可以引导个体把成功归因于能力等内因,而把失败和挫折归因于运气不佳、条件恶劣等外因,以增强其信心。

蒙田说:“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世界的协奏曲,由不同的音调组成,夹杂着不和谐音。这些音调既有甜美的,也有刺耳的;既有尖刻的,也有舒缓的;既有轻柔的,也有舒缓的。如果音乐家只喜欢其中的一部分,他如何谱写出最好的乐曲?”事物和事情都有两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塞翁失马”作为中国很著名的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东汉班固的《通幽赋》,有一句“北叟颇知其倚伏”的话,也提示了它的寓意。免费论文参考网。因此,遇到任何事情时,既要看到其消极的方面,更要看到其积极的方面,这样便可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失败与挫折时不气馁不懊悔,获得成功时不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因此预防心理与行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进行积极归因,必要时不免用一些调节,即找一些合理的理由来自我安慰。

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对待之,客观的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首先,在市场经济背景的就业市场化、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需求形势不佳,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高学历毕业生比例剧增的就业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出现求职的失败是难免的,不能期望自己每次求职都是成功的。求职失败能力不行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原因,还有选择的求职意向不适合自己,企业的文化与自我的价值观等偶然等因素。要正确分析自己的额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

著名的心理学家安德尔说过:“人类最奇妙的特质之一就是,能把负面的东西变成正面。免费论文参考网。”我们的某种缺陷往往也可以变成我们的优势。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积极的自我肯定和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等都是进行就业心理调适的良好方法。以自我肯定为例:用肯定的陈述来帮助自己巩固可信的信念。假如面试一份工作,可惜没有发挥好,感到心情抑郁。其实可以这样自我安慰自己:“这算不上一场灾难”,“每一次的经历都是一次都是学习的经历”,“罗马不是一天完工的”。类似的自我肯定的成熟会对自我的良好情绪的持续有极大的助益。

参考文献:

(1)(澳)埃德尔曼著;黄志强,殷明译.思维改变生活[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7:14.

(2)李成才,谭群英.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7,24(1) :14.

篇7

中图分类号:B844.2,B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0)009-0716-02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9.017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认为[1-2],积极情绪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如身体的灵活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这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3-5]。Stalikas和Fitzpatrick认为,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促发”的作用[6]。本研究设计了集体干预和个体干预两种积极情绪的促进方法,来检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选取安徽省的一所高校,向大学二、三年级学生招募信息,有105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其中男生48,女生57,平均年龄21岁。按性别分层随机分配受试,其中集体干预组35人(男16人,女19人),个体干预组35人(男15人,女20人),对照组35人(男17人,女18人)。

1.2 工具

1.2.1 牛津幸福感问卷(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7]

共29个项目,采用0~3点评分,29个项目的总分即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分数,分数越高表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越强。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8]

共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各10个项目。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消极应对。

1.2.3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9]

共90个项目,分为9个因子及综合心理健康症状。每个项目1“从无”~5“严重”级记分,各因子得分越高表示心理问题症状越多。

1.3干预程序

1.3.1干预内容和过程

实验组进行了为期5周的积极情绪实验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集体干预:研究者向受试介绍积极情绪的有关知识,指导受试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强调团体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随后,在研究者指导下,受试每周举行2次集体活动,每次1小时。活动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分享近几天来与快乐、满意、自豪、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和内心感受,讨论如何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每次活动均随机分为3个小组,各小组均临时选定主持者,研究者不参与活动。35名受试中有2人因故中途退出,33人参加了全部集体实验干预活动。

个体干预:受试在研究者指导下学习积极情绪方面的知识。指导受试每天晚上记录本人所经历和体验到的快乐、满意、自豪、感恩、希望以及与这些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每次记录事件不少于5件,时间在30~45 min;强调在记录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而不记录成流水账。研究者向每位受试提供了笔和日记本,每2天1次以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提醒受试完成实验内容。

1.3.2施测过程

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幸福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集体干预组、个体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两次测试,获得相应的测量数据。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检验。

2 结 果

集体干预组的幸福感得分后测高于前测,而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后测低于前测;个体干预组的幸福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后测高于前测,而消极应对方式、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精神病性、总症状指数均是后测低于前测;对照组各量表得分前后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干预促进积极情绪体验对幸福感、应对方式和SCL-90量表得分均有显著的影响,即不仅改善了体现病态心理的SCL-90因子症状,而且促进了体现积极心理的幸福感的提高和积极应对方式的改善。本研究结果支持了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的拓展-建设理论”的观点[2-3]。本研究也显示个体干预与集体干预的效果不同,个体干预的效果优于集体干预的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对干预的方法与模式进一步完善,以便发展成为更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

参考文献

[1]Fredrickson BL.What good are positive emotions?[J].Rev Gen Psychol,1998,(2):300-319.

[2]Fredrickson BL.The role of positive emotions in positive psychology: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J].Am Psychol,2001,56(3):218-226.

[3]Fredrickson BL,Cohn MA,Coffey KA,et al.Open hearts build lives:positive emotions,induced through 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J].J Pers So Psychol,2008,95(5):1045-1062.

[4]Fredrickson BL.The value of positive emotions[J].American Scientist,2003,91:330-335.

[5]Tugade MM,Fredrickson BL,Barrett LF.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positive emotional granularity:examining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emotions on coping and health[J].J Pers,2004,12:1161-1190.

[6]Stalikas A,Fitzpatrick MR.Positive emotions in psychotherapy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New kid on the block?[J].J Psychother Integrat,2008,18(2):155-166.

[7]Carr A.积极心理学[M].郑雪,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9-10.

[8]姜乾金.特质应对方式问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20-122.

篇8

关键词:理性情绪疗法 中学生 考试焦虑 心理咨询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该理论将认知心理治疗和行为疗法结合,同时包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成分,在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寻求来访者情绪障碍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并通过动摇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树立合理信念,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实践中[1]。当前,由于考试压力使许多中学生产生了考试焦虑[2],且过度焦虑会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渴望建立心理上独立的自我,对有关自我的评价更为敏感。因此,在进行考试焦虑的学校心理咨询中,以修正错误认知理念为原则的理性情绪疗法更易帮助个体获得自我肯定。实践证明,理性情绪疗法对缓解学生考试焦虑情绪效果良好[3-4]。学校教师在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进行实践中,无论是初期的咨访关系建立,还是咨询过程中的不合理信念识别及合理信念的建立都需要秉持核心原则。唯有把握核心原则不动摇,才能在理性情绪疗法实践中贯彻咨询理念,使整个咨询过程连续一致,逐步推进。

1 建立明确可行的咨询目标

咨询目标作为核心原则贯穿咨询始终。清晰的咨询目标能够为整个咨询过程建立主轴,使每次咨询过程相互联系,有效地改善不合理认知。相比于机构提供的心理咨询,中学学校的心理咨询具有免费、时长短、与咨询师较为熟悉的特点,因此,在建立咨询目标时切忌过于宏大,应聚焦于引绪的直接事件,通过对事件的访谈找到核心的不合理信念进而进行改变。

对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可以分为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两个部分。局部目标主要在于明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并以理性信念代替,逐步缓解来访者由于考试产生过度焦虑的情绪状态。整体目标是在肯定来访者积极向上的追求和个性的基础上,帮助其重新构建对考试成绩的合理期待,建立信心,接纳自我,培养理性思维习惯。

2 充分挖掘积极因素

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时,充分挖掘和肯定不合理情绪、不良心理状态中的积极因素是咨询过程的基本要素。咨询师需要注意激发来访者自身的肯定性因素,为其最终悦纳自己做好准备。这既是心理咨询助人自助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理性情绪疗法基本的人本主义视角,更是帮助来访者找准考试焦虑心结并将其化解的基础。在咨询过程中,让来访者感受自身力量,摆脱其对生活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归因方式,使其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中学生考试焦虑多源于对考试过程或结果的过度关心,究其根底在于追求自我发展和不断进步。在与来访者探讨考试焦虑问题时,要注意发觉来访者自身的潜能,用发展性、支持性的眼光为其提供心理帮助。一方面,在初始诊断阶段肯定来访者成绩之外的其他优点,同时肯定来访者对学习的努力付出;另一方面,细化诉求问题,将来访者的情绪体验与问题事件进行区分,帮助来访者识别自身情绪表征的动机,在动机中找到自身的积极动力。没有自信心就难以实现真正的“自助”,因此,充分考虑和挖掘咨询案例中的各类积极因素,获取信心,是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必要基础,也是要始终贯彻的心理咨询原则之一。同时,在积极因素挖掘的过程中,咨询师与来访者通过正面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来访者感受到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更加坦诚地表达自己的心理不适,为准确地识别不合理信念奠定良好基础。

3 精准挖掘来访者最重要的心结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但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心理健康、生活适应良好的人其实是建立了与客观现实相符合、对应的认知体系,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稳定的情绪体验。咨询室中的来访者往往以幼稚和不成熟的方式理解和面对问题,并固着其中。咨询治疗的过程便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错误的认知方式,并帮助其建立正确认知体系的过程,ABC理论是这一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在咨询室个体倾诉自己遭受的某个挫折事件让自己丧失信心或动力,这一事件往往听起来是“不可解决的”“命运注定的”;咨询师需要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不良体验并非由导致情绪的直接事件引起,而是错误的归因导致了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引出个体的不合理信念,帮助个体明确事件本身是中立的,是因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不良情绪体验。因此,在心理咨询的实践案例中,精准挖掘来访者的不合理核心信念十分重要,即心结。

找到核心心结是纠正错误认知的前提。以一项初中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为例。来访者是一名初二学生,主诉焦虑情绪持续半年左右,主要由担忧中考考试失败引起。在第一次与来访者见面时,咨询师通过会谈法、倾听技术等收集来访者的相关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排除精神疾病可能后,对来访者最主要心理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来访者自身成绩尚可,父母因此对来访者要求严格,希望来访者能够继续努力进入某所着名高中,在家时常提起与该高中有关的话题。来访者自身对该高中并无执念,但认为如果自己中考失利,就意味着自己并不是优秀的学生,父母也会对自己失望。根据咨询师收集的信息,来访者受到中考竞争态势、父母对来访者考试成绩高度期待、来访者自我潜在认知不合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与家庭中的不良互动方式有关。但就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的本次咨询而言,最核心的不良因素为来访者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来访者不合理信念产生于对自身能力认识和父母态度的错误理解,使其产生“如果失败,自己就不优秀”的过度概括化,以及“考试失利,父母会对自己失望”的任意推断。事实上,来访者有许多优点,成绩也尚可,但因将自我价值、父母态度与考试结果进行单一关联,放大了考试压力,将外界期待转变为过高的自我期待,进而发展成为影响其内心合理情绪的力量,外化为考试焦虑。

在实践中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发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多样且复杂。常见的不合理信念包括过度概括、任意推断、过度引申、夸大和缩小、个人化、绝对化等。在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中,最明显的表现为“如果这次考不好,我的某一科或学习能力就是不优秀的”过度概括、“我必须是第一或我必须不断进步”的绝对化、“我完了或我的人生从此惨淡”的糟糕至极。咨询师可以这3种代表性的不合理信念为基础[6],对中学生表达的不合理信念进行归类总结,为制定针对性地干预提供参考。

4 在行动中悦纳自我

不合理信念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的影响,行为也能强烈地影响思维模式。经过挖掘来访者的积极因素和精准判断其最重要的心结,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便完成了心理诊断阶段和领悟阶段。改善不合理情绪最重要的是修通阶段,即动摇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的过程,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模式,并与之辩论,从而达到“无条件的自我接纳”[6]。这也是实现咨询目标的过程。

使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引出认知偏差,从澄清概念、清晰化讨论主题以定义和澄清语意,到探讨假设问题、探讨原因和证据问题以找出思考规则,再提出关于视角和观点的看法,探讨影响结果的问题以找出证据,进而回归到问题本身。例如,上文中的初中生,该生表达“我如果考不好我就完蛋了”时,追问其“完蛋了”是什么意思?澄清“完蛋了”指学业发展、家庭关系还是其他?学生回答父母会对自己失望时,进一步追问父母会如何表现?你是如何知道这种表现的?进而引发过往体验形成的错误认知模式。比较过往经验和当前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而回归到最初的问题:“中考失利会不是一个优秀的人,父母会对自己失望?”

改变过度担忧考试结果的不良思维模式,还可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Rational-Emotive Imagery,REI)指导来访者感受情绪变化,以有效降低其焦虑水平,降低心理冲突水平,增加自我肯定的动力和勇气。即缓解考试本身对来访者带来的直接压力,帮助来访者尽可能地主动调整身心状态,对考试保持自己能够接受的认知。上述案例中,可以让中学生沉浸到考试焦虑的情绪中,体验焦虑感到达峰值。通过与咨询师对话,体验合理认知带来的适当情绪反应,感受焦虑的减轻。停止想象后,在咨询中让来访者表达情绪转变的认知基础,从而获得信念的改变。

在咨询室外,根据设定的咨询目标和来访者共同制定家庭作业,是巩固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使用合理情绪自主量表、合理的自我分析及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等方式加强对来访者不合理信念的修正并使其逐步掌握理性思考的方式。完成家庭作业是来访者逐步释放和缓解内心焦虑情绪的过程,也是逐步重塑认知结构和形成客观自我评价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来访者对与父母的关系较为紧张,对父母成绩的期待较为担忧。通过完成家庭作业,来访者通过自我分析,消除了“失利就是不优秀”的错误认知,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上表达自我期待,并通过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否定“考试失利就会让父母失望”的错误观念。同时,来访者选择与父母沟通交流,将目标从某所着名高中扩大到其他的特色高中,主动化解了自身的外部压力。

在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实践中,学生自身的独立性促使其更难开口表达自身的猜测和疑问,试图自我思考和解释却往往以偏概全。此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来访者的父母、老师、同学等是来访者重要的社会资源,也是直接影响来访者心理压力的因素。对他人看法的过分解读和在意反而容易成为来访者认知歪曲的起源。

5 授之以渔,拓展延伸

理性情绪疗法之所以能够在校园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使用,是因为对不合理信念的改变过程具有可复制性。针对过度概括使用的训练方法,经过适当修改可以改变糟糕至极的情况。咨询过程是通过改变认知,在方法练习的过程中让来访者重塑认知体系和归因方法,从而正确看待问题,选择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校的心理教师既是咨询师,也是教师。理性情绪疗法的再教育阶段与老师的角色非常相似,在解开最主要的心结后,掌握重建思维信念的中学生需要对这种方法拓展练习,咨询师要帮助学生探索是否还存在与主诉内容无关的其他非理性信念,再次进行指导练习,让学生逐步养成与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性情绪疗法的这一阶段与教学思维一致,唯有内化改变不合理信念的方法,形成运用理性思维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走出咨询室,坦然面对中考焦虑、考试焦虑甚至高考焦虑。

总而言之,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缓解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首先,建立明确可行的咨询目标,以缓解考试焦虑的心理状况为局部目标,将来访者接纳自己作为整体目标贯穿咨询始终;其次,充分挖掘和肯定来访者的积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找到自身的行动力量;第三,找准来访者最主要的心结,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其不合理信念并进行归类;第四,通过辩论和训练推翻不合理信念,改变来访者的思考方式,形成理性思维;最后,拓展延伸理性思维的思考方式,帮助来访者泛化思维方式,形成理性思维认知体系并应用于生活。

每个人都有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情绪。非理性情绪占据上风时,思维便会不断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信念使其深陷其中。掌握理性思维的思考方式,才能正确看待问题,抚平不良情绪[7]。“理性理念告诉我们要去做,并非总是做到最好,你应该无条件接受自己,接受自己不完美……要接受自己不足之处。”[8]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都值得被爱,成绩并不是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对具有焦虑情绪的中学生,要学会接纳自己,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合理期待,踏踏实实地生活学习,步履不停而非自我设限。当然,每个来访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从问题出发制定咨询方案,选择咨询技术,实现有效咨询。

参考文献

[1] 刘爽.浅谈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咨询领域的应用[J].心理月刊,2019,14(21):52.

[2] 金同瑞.浅谈中小学生考试焦虑干预手段及应试能力培养[J].亚太教育,2019,15(1):67-68.

[3] 朱夏艳.害怕英语考试的女孩——一例小学生考试焦虑辅导案例报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7(3):45-47+51.

[4] 杨恩军.“考试焦虑”与“理性情绪疗法”[J].教学与管理,2002,19(19):46-47.

[5] 阿尔伯特·埃利斯.控制焦虑[M].李卫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6] 陈红敏,赵雷.理性情绪疗法原理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探讨[J].社会心理科学,2004,20(2):110-112+85.

篇9

20xx年10月24、25日两天,我参与了第一阶段培训的第二部分内容《情绪与压力管理》,在两天的课程里,黄晓蓉老师用温柔平和的语言、生动真实的案例与我们分享了情绪与压力管理的理论知识,带来了一些思维观念方面的转变。

一个人从小的情绪经验会影响一辈子的行为,黄老师首先用一个女强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经验对一个人的影响。这个女人一直在害怕拒绝,怕拒绝后没人会要,因为她得父母从小教育的方式就是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在她的潜意识不断强化这样的恐惧。我们每个人就像是一个纸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被扎破,我们自己满身是洞,当别人或外界给予时,我们便无法接住,于是内心什么都没有,我们什么都没有却还要不断去给与别人,所以会活的很辛苦。每个人过去有太多的旧档案需要清除,只有清除那些旧的档案,才能看到自己的了不起。

我们要学会去认识每个人的差异,不一样的人与性格才有了多彩的世界,要欣赏每一个人的不同,要学会认识差异与欣赏差异。站在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颜色,并不是别人不对,只是我没有看到对方的那一面,所以我们坚持自己的一面,我们以为自己是对的,当站在对方那一面才发现原来真的有另外一个颜色。只有认识这一点我们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接受不同的思想。

人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欣赏自己的骄傲,骄傲其实会让自己感到不舒服,因为骄傲所以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优秀,这样的一种满足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心的丰富,这样的观念要去转变,我们的观念会影响我们的思想,思想是行为的种子,我们的思想会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当我们怎样去说时就会转化为我们的行为,行为的累积会养成一种习惯,不同的习惯会形成不一样的人格,错误的习惯则会强化旧的观念,不断陷入错误的轮回,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人格去修正我们的习惯,一种人格会决定一种命运,我们的命运则左右着我们的人生,用新的人生观去改变旧的观念,这样我们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在循环中不断的前进,让自己从优秀变为卓越。

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去学习,学习力可以产生自信力,自信力是幸福力的基础,但良好的学习力是是源自于我们的情绪力,因此,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人生就是一列火车,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开往哪里,也就是明确自己的目标,当做了我们人生自己的主人,我么就可以建构自我学习鹰架,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学什么,而不是盲目的瞎学习,才能在前进的过程中不受别人的干扰。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掌握的所有方法、技巧、专业、知识还有经验都是我们的技能,技能是为人所用,但要如何更好的去使用这些技能,基础便是情绪、性格、依附关系,只有良好的关系才能有有效的沟通,就像是开车一样,车子再好如果跑在崎岖的路上也一样会抛锚,也像是盖房子一样,再漂亮的房子盖在沙滩上也一定会倒塌。

我们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怎样的外在表现的投射。老师为我们播放的那部法国奇幻动画影片给我们很好的阐述了这一观念,影片里的小女孩将自己善良美丽的内心通过手里的画笔投射在孤独、失落、哭泣的现实世界里,每个人都因为她得画笔得到了爱与关怀,真的让人印象深刻。还有那个只长了一只小鸡脚的力克胡哲,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感动影响了那么多的人,多少四肢健全的人趴在他得身上痛苦流涕,真的是让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一个人对情绪的掌控真的可以改变很多的事情。那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控制情绪呢,黄老师为我们引出了情绪形态的六个向度,即:

回弹力:你有多快或多慢能够从困境中回复过来。

展望:你能保持正向的情绪多长时间。

社会直觉:你能从身边的人身上得到多少社交的讯号,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自我觉识:你多会感觉到自己身体对情绪的反应。

情境敏感度:你有多能调适自己的情绪反应,使你对所处的情境做出恰当的回应。

注意力:你的聚焦点有多清晰。

除了情绪管理,课程还涉及到对人性格的分析。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通过行为习惯慢慢养成,黄老师为大家举例解释了各种性格养成的内在原因。在人生发展的婴儿期需要的是爱与享受,幼儿期是创作与幻想,儿童期需要的是玩耍与嬉戏,少年期是情爱及探索,青年期需要担负现实与责任。不能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扼杀他所需要的环境。

比如孩子伸手去碰某一东西时,如果家长伸手打孩子一下说不可以动,慢慢的孩子就会变的不敢去探索新的事物,等长大后就会变的胆小;孩子摔倒后如果不是让他自己站起来,而是帮他指责地板太滑,地面不平,那么孩子长大后就会推卸责任,没有担当;如果教育他学习时不要去教别的小孩子,这样人家会超过你,那他长大之后就不会懂得分享。人的教育要从一开始就做好,尤其是要让孩子形成一种好的观念和思维,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无处不在,比如出门后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蓝天,一起呼吸新鲜空气,让他知道大自然有多么美好。看到路边的花可以说有三朵牡丹,两朵玫瑰,前面的大,后面的小,数字、空间、颜色的概念都可以灌输给孩子。因为我也刚刚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这部分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于我们个人性格的分析,在上这次课之前公司为每个人提供了账号进行性格测评。性格的鉴定只是一种显示倾向,而非判定,性格没有好与坏之分,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主要有外向、内向、实感、直觉、理智、情感、独立、依赖。组合起来有16种性格倾向,黄老师为我们大家讲解了各种性格的人的行为习惯,这部分内容非常有趣。

篇10

一、理解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培养方向

核心素养延伸到学科领域,是指学生通过本学科学习所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该学科留给学生的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内容,是具体化、学科化、情境化的核心素养。再具体一些,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与没有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相比较,在个人形象、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通过学科的教与学,学生获得的不只是学科具体的知识内容,更多的是个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明显超越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对学科三维目标的提炼与整合、传承与突破。当然,人只有核心素养还是不够的,核心素养只是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不能忽视基础素养的基础作用。在学科教学中可以重点凸显核心素养,又不能与基础素养的培养割裂开来,否则就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二、挖掘学科价值,依托策略推进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具体到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校、学段、学科的实际情况和规律,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培养内容,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就初中A段而言,语文学习以多元形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激励学生参与各种读书活动,博览群书,实施“大阅读,小认识,在感受中积累”,突出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数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实行“大感受,小认识,在研究中提升,突出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凸显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英语学习要实行“大表现,小认识,在实践中成长”,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而理化生学习可以拓展学习空间,让学习与生活对接,通过实验活动开展实验设计、动手体验和思维探究,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整体而言,在学习形式上,既要为学生创设相对独立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又要创设足够合适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在内容上还要充分考虑知识、技能、方法、思维等内容的交叉与交融,实现相关学科学习的整合。在学校层面,要重视各学科均衡发展以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采取多学科联动,开发和实施相关的校本课程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