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与教学概念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真正改变
只有教师的观念发生转变,才能接受最新最好的理念,也才能使他的实际教学发生改变,朝着课改方向前进。教师必须从演讲台上撤下来,把学生从听众的心理角落中请出来,努力使学生回归学习的主置,使其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授课是将新知识输入学习者脑中,优秀的授课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并且要与学生自己的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联系的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多”。调动学生全部感官扩大神经兴奋的刺激区域和兴奋频数,是快速学习的根本。真正优秀的教师总能确保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让学生多思考,只有思考才有问题,有问题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发展。在这无形之中就能把你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你的教学中,学生也在无形之中接受你的理念,同时学生自己也就在无形之中接受了新课标,在无形之中发展了自我。这样也就达到了新课标精神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二)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之处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最为关键的问题。
1、突出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重要作用:
实验在化学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有些学生只是看热闹,事后问那个实验是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却一概不知。怎么防止这种现象,在实验之前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样效果更好些。
实验为形成化学概念,认识化学原理提供了素材和依据。如学生实验金属钠的性质,通过对钠和水的反应现象观察,可以得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在课上学生自己能做的实验要尽可能让学生做,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进行一些“选做实验”和“兴趣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化学知识面。
2、让学生参与知识的概括过程:
思维乃至智力的最显著的特性是概括性。
概括在思维乃至智力的发展及其训练中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像以前一样,让老师概括好了“塞给”学生,教师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
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如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概括和总结,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三)加强教师的课前备课
在新课程改革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我们的设计是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了联系,搭起了教材内容通向学生生活世界的桥梁,让我们的教材内容更好地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欲望时,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般的活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识才能成为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和品质。
注重学生差异,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发展。“为学习而设计教学”意味着不能仅仅考虑教师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畅,而是应把学习和学习者作为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现实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多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学生来想想:如果我是学生,学习时我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所以,在备课中要始终把握自己备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备,是为学生学习而准备。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为自己好教而备。
(四)注重课后备课,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他们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
篇2
一、 我国高中阶段生物教学存在的缺陷
(一)教学效率较低
在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本身涉及的内容较初中时期,已经变得更广了,内容上更加丰富,知识也更偏向于微小生物周期等的研究,并且知识点相应也增加了很多。如果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课本内容依次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根据生物课程的特征来说,内容交叉相关的也很多,另外生物课程本身的抽象性,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一定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教学。
(二)重视课程进度,忽视教学本质
对于现阶段而言,教育行业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对于高中教育阶段更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对生物教学课程的安排相对来说相对紧凑,往往按照教学重点顺序进行授课,从而忽略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除了对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生物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实体课堂中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和教学方法,以促进后期生物的学习。对于高中生物的教学本质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生物圈的发展进程,更是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通过生物的基本概念的学习,了解生物课程中知识点的内涵,从而继续后期的学习。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方法的引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含义
生物概念教学法指的是在生物教学中以生物课本的基本概念知识为基础来进行生物知识的扩展学习。生物概念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概念体现的是对自然界以至整个生物界中具有相同特征的物体或者生命体的集合。生物概念的出现也体现了生物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的伟大成果。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背景
根据2011年修改后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的,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凸显科学本质,需加强并重视概念知识的学习,在课标内容标准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重要概念。这也体现了生物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在现今,高中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深入学习也带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生物概念教学的引入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率的必然发展要求。
三、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一)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关键点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则需加强概念教学。但是在生物的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关键点。
1.相似名词概念的区分
高中生物中相似名词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例如,“囊胚”与“胚囊”的区分,从概念上来区分,囊胚是指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细胞增多,而形成空腔的球状胚,则为囊胚;而胚囊是由植物的胚珠大孢子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形成的。所以需通过实质概念进行区分,否则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又如,“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玻璃纸等)。它只能让小分子物质透过,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透过,透过的依据是分子或离子的大小。不具有选择性,不是生物膜。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能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生物膜。所以概念间的关系是有关联也有差异的。
2.教师的适宜讲解
在实体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应多思、多辩才能取得相应教学目标。在生物课程中也是如此,将概念教学的引入时,教师作为引路人,应先让学生初步理解,然后教师为辅进行教学沟通,要避免教师全盘讲解而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并强调基础概念的重要性,以便促进后期生物教学。
(二)高中阶段生物概念教学引入的意义
生物概念是对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后总结出来的科学性的结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概念教学,生物概念教学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生只有对概念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够牢固的掌握知识,才能够了解到概念的本质,概念需要学生在思维的不断升华中去慢慢理解。因此,高中阶段生物的教学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课堂教学;第二种是多媒体课堂;第三种是实验教学。不同方式的教学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生物基础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的教学氛围中迅速掌握知识点。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数学概念在学习中可以将数学定理这是进行罗列和说明并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掌握数学概念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数学概念可以将数学的精髓加以体现出来,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对于数学概念的课程教授应当作为重点。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要素,文章针对高中数学概念做出了简单的分析与教学方法探究。
一、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体验数学概念形成过程
每个概念在产生时都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铺垫,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教授给学生概念的内容而忽视对其的具体讲解。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概念课程时习惯性将概念的内容生搬硬套给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更加畏惧学习甚至一知半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概念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抽象性和严谨性,如果教师以这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必然会为学习带来重大的阻碍。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将概念灌输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丧失动脑能力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应当是由学生自行去发掘知识中的奥秘,对于数学教师而言可以适当为学生创造适合概念学习的氛围,通过数学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初期需要对学生进行概念知识的引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以及推测猜想。只有大胆的猜想才能成就伟大的发明与创作。教师在将概念引入给学生的同时应当让学生形成主动猜想问题的习惯,在猜想过程中形成数学学习的感觉和思维让学生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学习异面直线的知识概念时数学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提供异面直线概念存在的大范围,给学生提供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自行在图形中找出两条不是平行线也不相交的直线。在学生找出符合这一条件的直线后学生就会对异面直线有简单的了解设置可以自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反思异面直线的概念,通过共同探讨研究得出正确的严谨的概念定义。不是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成为异面直线只有符合不在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才能称之为异面直线。学生在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之后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物体中让学生去寻找异面直线来加以巩固知识概念。
二、将概念进行回归、辨析及体验
数学概念应当具备严谨深刻等特点,教师在教会学生概念知识后应当让学生将概念进行运用,在不断的运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的含义。数学概念在学习中需要保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进度,教师教授学生概念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所以应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数学概念充分融合到生活中才能使其精华得以体现。对数学概念的引入需要教师以实际情况为准结合一定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应有的氛围,同时提出有关概念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研究概念并有初步的理性认知。要想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层的认知作为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题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概念最后让学生通过相互探讨研究对概念进行准确的定义,这是学生学习概念的综合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教师所讲概念的一个体验过程。
例如,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利于理解的教学辅助工具,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概念进行简易化让学生可以在理解时更加直观清晰。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大脑思维处于活跃思考状态。数学与很多门理科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在教授概念知识时应当努力将数学概念与理科学科相衔接。高中数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概念本质,即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当改良创新,进一步巩固对概念课程的教授让学生对概念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三、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概念
学生在学习完数学概念内容后为了巩固知识教师可以适当举例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概念来解决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数学概念用于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解题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是理解概念的过程,在对知识的渴求中学生会逐渐激起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更加愿意主动投入到其中。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错误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对知识能够做到准确定义并排除自身的理解误区。高中数学学科要求对教学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内容应当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概念涉及到的知识点和背景内容提供给学生,将概念内容可以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展示,目前高中数学学科需要适当的增加课程学习时间,让数学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讲授概念知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挖掘更多的教材内容,将概念课程的课堂讲课进行丰富拓展让学生愿意投入到其中,只有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才能让学习质量得到根本提高从而理性深刻的认识到概念的本质意义。
篇4
一、重大方向、思路和内容框架保持稳定
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宗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框架及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保持稳定,不作颠覆性的改变。即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课程基本理念;以“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并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为课程目标;以“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构建包括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及健康地生活等10个一级主题的课程内容基本框架。2011年版课标保持了实验稿课标的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等特色。
二、修订要点及说明
1.补充和完善“课程性质”,彰显科学课程本质
实验稿课标是以“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等阐述“课程性质”的。它仅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学以及课程的宗旨,未阐明生物学课程的本质、价值、属性和教学特征。
2011年版课标在说明“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生物科学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并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生物科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这些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不仅说明了生物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还强调“科学工作过程”与“科学工作结果”是生物学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鲜明地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生物学课程的科学课程属性,以及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上的课程任务,强调了在生物学教学中开展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2011年版课标概括地指出生物学课程宗旨是:“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
2.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体现科学课程要求
实验稿课标以“行为动词+术语”的方式表述了教学内容和范围要求,但无法体现不同年级的教学深度。因此,2011版课标在保留实验稿课标“行为动词+术语”表述方式的同时,根据实验稿课标“内容标准”的教学要求,在“课程内容”的10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并以概念内涵或命题的形式表述。例如:
在“科学探究”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解决科学问题常常需要作出假设。
*科学探究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等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对证据、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学探究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呈现证据、数据,如采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表述结果,需要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011版课标将“隐藏”于实验稿课标相应主题的教学要求中的重要概念以陈述句的形式直接地、清晰地呈现,使之与课程知识框架高度吻合。在课程文件中出现“重要概念”,是2011版课标的重要变化,是生物学课程进步的显著标志之一,体现了国际科学教育倡导的“少而精”(lessismore)的教学原则。
2011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指出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定义、作用及教学中应采取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总之,在课程标准中呈现重要概念,对教学的指导和要求就更加明确了,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重点、教学深度和广度;并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和应用概念;便于进行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实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3.增加有关动物类群,契合生物多样性主题
实验稿课标在“内容标准”的第八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无脊椎动物部分仅提及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部分仅提及鱼类、鸟类和哺乳类,缺少许多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或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动物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两栖类和爬行类。为了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类群重要性认识不足,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进化内容打基础,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该主题中增加了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类群以及两栖类和爬行类等脊椎动物类群。删去“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题中“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的表述,在“具体内容”中将“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改为“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两类作用最大的生物”,代之以“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日益凸显”。
此外,2011年版课标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内容”中将“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调整为“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调整为“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改为“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等活动建议;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活动建议;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活动建议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将每一主题中的案例统一置于文末的“附录1教学与评价实例”中,删去“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在“附录2学习目标的说明”的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写出、估计”;删去“撰写”等行为动词,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进行、制作”等行为动词。适当调整或降低学习要求,适合7~9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得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2011年版课标还进行了一些细节性的修改,如删去实验稿课标题目中的“全日制”,将“生物”改为“生物学”等,使得2011年版课标更具“学术性”。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等,以及个别字、词、句的删、补等调整,使得文字表达更规范、科学,易于理解或更具可操作性。
4.完善“评价建议”,重视检测知识目标的达成
2011年版课标“评价建议”在保留实验稿课标的“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等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在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同时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提出:在具体操作时,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
三、强化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贯彻2011年版课标精神
概念是人类对一个复杂的过程或事物的理解;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概念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组成,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点。
2011年版课标首度在课程文件中出现“重要概念”一词,何谓重要概念?它明确指出: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否可以这样理解:重要概念的外延较一般的概念更广,它不仅是概念,还可以是原理、规律和理论等。重要概念一般抽象程度较高,属于上位概念,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它能够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和其他生物学概念。若用雨伞来比喻的话,伞把代表的是事实,伞柄是主题,而张开的伞面则代表重要概念,它涵盖了所有信息的。故重要概念又称核心概念(keyconcept)、基本概念(fundamentalconcept),主要概念(majorconcept)等。
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2011版课标中所列的某一主题的重要概念,结合该主题“具体内容”的要求及活动建议,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并将生物学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确定为每一节课教学的重点与教学目标之一。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图片、图表;观察演示实验、观看视频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生物学实验;设置问题情境启发思考等等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生物学事实的基础上,“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建立正确的生物学概念;理顺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概念有深层理解;进而能够在新情境下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生物多样性”主题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生物形态、结构特征等生物学事实性知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生物学术语、生物学概念定义,这样的教学会扼杀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导致生物学科教育价值的丧失。同时,纸笔测验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而不是考查枝节的、零散的知识,或单纯的生物学事实。
总之,生物学概念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做科学”——“学科学”——“理解科学”,即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方案、绘制图表、制作模型、做实验等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通过讨论、解释、表达、评价;积极开动脑筋,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形式建构科学理论或知识;学习并应用有关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因时间推移造成遗忘的是大量的生物学事实,而生物学重要概念会保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内化成为生物科学素养,指导其在生产、生活中做出科学的决策。
本文是笔者对2011年版课标的学习体会,借此与同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3.刘恩山,汪忠:《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汪忠、刘恩山:《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刘恩山:《在教学中实现主动探究学习与凸显重要概念传递的对接——修订思路和要点》,《生物学通报》2012年第3期,第33-36页。
6.张颖之、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教育学报》,2010年第1期,第57-61页。
7.刘恩山、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生物学通报》2010年第7期,第40-42页。
8.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概念的表述与传递》,《中学生物学》,2011年第1期,第3-5页。
9.刘恩山、刘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与探究性学习》,《生物学通报》,2004年第1期,第27-29页。
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 新课程 概念教学 策略
所谓生物学概念,是指我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一些认识。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敢于质疑,自我建构,培养学生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师生在教学和学习模式方面都要有所转变。笔者基于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对于新课标背景下如何继承和改进生物概念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谈几点看法。
一、概念教学在生物命题中的地位
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概念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在生物学测试的每道选择题中至少涉及一个核心概念或者不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使是考查某个生物学原理、法则或理论知识的非选择题,也会涉及对某些相关概念的理解或应用。这样概念学习就成为生物学备考的主要方面,并直接影响到其他知识的学习。
在考试中要提高答题得分率,首先在于对概念的理解和识记。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熟知程度并适当地加以识记;同时在答题出现错误时及时更正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加深正确概念的印象,其次注意理清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概念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备考中,除了充分利用好教辅资料建立的知识网络体系帮助我们理解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之外,还可以通过我们日常的训练题,着重关注相关概念之间有内在联系的题目,有备而来,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二、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概念的导入策略
1)背景导入
展示概念的背景,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主动性。如在“基因的分离规律”教学中,笔者先把孟德尔研究遗传获得成功的三个原因及基因的分离规律对遗传学乃至对生物学的贡献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充分调动学生对概念学习的主动性。
2)实验导入
开展探究性实验,能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自主性。因为这样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经辨别、抽象、分化、构成假设、进行验证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在获得同类生物事实或现象的共同特征的同时,教师再加以证实,最后抓住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的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酶的概念”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地完成两组酶作用特性的比较实验,然后启发学生对实验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与概括,明确酶的来源、化学本质和催化作用的特征,从而掌握酶的概念。
3)情境导入
创设知识情境,能培养学生联想力,快捷掌握概念。如在“内环境”的概的念教学中,首先在清楚交代了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三个部分后,提出细胞外液是否就是内环境的疑问,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出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包括内环境的液体,但不全是内环境的液体,还包括如脑脊髓液、关节腔中的滑液等,从而掌握“内环境”的概念。
2.以旧拓新,抓住关键,深入理解概念
根据心理学知识正迁移的原理,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发生积极的影响,起促进作用。在概念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已知概念,学习新概念。如讲等位基因概念时,可联系同源染色体,相对性状,基因与染色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等旧概念,让学生明确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同时还要抓住概念的关键所在,结合例证分析深入理解。如等位基因这一概念的关键是“控制相对性状”,只有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才叫等位基因,如D和d。而D和D、d和d,它们虽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是“等位”的,但它们没有控制相对性状,因而不是等位基因。也就是说等位基因一定在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而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至于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此概念不符,就更不能算等位基因了。这样,通过忆旧、导新和分析比较,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并能加深理解、记忆。
3.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就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其目的是使抽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
4.通过直观教学,理解抽象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生物教材设计了大量图表,并配有成套挂图、模型。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补充设计制作一定的辅助教具,这些图表、模型等可直观形象地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过程的运动发展规律显示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表、模型等教具的作用,加强直观教学,对理解概念具有一定的作用。如讲DNA结构、蛋白质结构、细胞亚显微结构等,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挂图、模型。讲食物链时,可在黑板上画出“草兔鹰”这一图解加以解释。讲质壁分离和复原、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有丝分裂等概念,可自制抽动式投影片及活动模型,演示变化过程,并可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加以验证。这样可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同时也符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
5.精选习题,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教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保证,使学生真正受益。另外,通过评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精选概念习题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及时反馈。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置概念应用的问题情境,适当地进行概念应用的模拟练习,使学生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三、结束语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概念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认真贯彻概念教学策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中学生物学一系列的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图解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8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ic Teaching Method
――Taking Account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HE Ying
(Tourism College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account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graphic teaching method and explores the combination of ques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and case study with graphic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graphic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oriented method; case study
1 研究背景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以提供经济信息、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是研究如何运用正确的会计方法真实、客观、及时、全面、系统、连续地确认、计量、记录与列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及其反映的经济信息的一门学科。“会计学”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大类必修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本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工作组织与程序三部分内容。被誉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学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具体核算方法和多样组织程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寓教于乐并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试图将学生原本印象中枯燥的会计学原理、纷繁复杂的会计核算变得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更有趣一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会计学基本概念为起点,以知识脉络为主线,通过运用图式呈现基本概念、章节基本知识点及其脉络,帮助学生轻松入门,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从而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好地学以致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图解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表、图例、图片、图形、图像等形式,结合语言、文字、字符及其他形式,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物、事实、事例、事件和过程的形态、性状、关系模式进行描述和展示,使受教者加快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对事物的构造、机能、功用、特点、外延与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Tony Buzan创造了简单有效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改进笔记方法的思维导图,到David P.Ausubel(1978)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只有学习者了解所要学的概念的意义,学习才会有成果。因此主张教学首先要了解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教授新的概念,与学习者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联。再到Novak and Gowin(1984)带领一个研究小组在康奈尔大学推动一系列活动的结果显示概念构图法是一个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的学习方法。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结合特定教学领域实践展开了图解教学法研究。
邱垂昌(1988)、陈美纪、康自立和徐敏芳(1999)以中级会计学教材进行概念构图实验教学。邱垂昌、陈瑞斌(2000)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概念构图能有效促进学生高层次认知及帮助学生整合观念,亦有助于学生较低层次认知能力的培养。何治玲(2002)探讨将概念构图与合作学习应用与会计科目教学。陈莉(2008)提出运用会计图解教学法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系统归纳,有利于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所学知识。陈牡丹(2009)以概念构图法融入会计案例,发现多数学生肯定概念构图法对于厘清题意、拟定解题计划、搜寻及应用相关会计原则与概念有益。莫锦笑(2009)认为在各种教学方法中,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如果较多地使用图解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会更好。冯建荣(2009)强调加强会计学教学的系统性,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与特点,应较多地应用图解教学法。陈其末(2010)在多年的银行会计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图解教学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银行会计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图解教学法,应当把图解教学法作为银行会计教学方法的核心内容。容辉(2010)认为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进中应较多地应用图解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肖建义(2011)认为会计教学实践证明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会计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枯燥乏味、晦涩难懂、抽象的会计知识理解得更容易、更透彻、更深刻。任丽丽(2011)通过教学实践活动认为会计教学,尤其是非经济类专业会计教学中,最能取得满意效果的是图解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吴娟娟、周台龙(2012)实证研究发现图解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成效。姚艳(2012)、姚艳、徐海清(2014)认为将图解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习者注意力,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郭红彩(2014)采用DID模型对概念构图法在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概念构图法的确对学生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帮助学生跨越会计核算的障碍,使学生能从琐碎枯燥的会计分录中解脱出来,有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方法也可延伸到财务管理等课程中。
综上所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图解教学法应用于“会计学”等相关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尝试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引导,以图解教学法为主体,以案例教学法为载体,不断丰富图解教学法的内涵。
3 图解教学法应用特点分析
3.1 化繁为简,突出要点
“会计学”课程中涉及大量的会计学专业术语,这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图解教学法有助于将这些繁杂的基本概念通过简单、形象的图示展现出来,使学生既能快速把握相关基本概念的要点,又能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些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例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等专业术语对于初学者而言比较抽象,教师通过简洁的图示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化繁为简、突出要点,有助于初学者理解和学习。如图1所示。
3.2 化零为整,强调整体
“会计学”课程围绕企业资金运动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交易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列报,为相关决策者提供经济信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该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基本理论、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组织程序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图解教学法有助于将企业纷繁复杂的经济交易、丰富多彩的财务活动、纵横交错的财务关系等零零散散的每一个知识点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主线连接成知识链条,使学生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能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例如: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主线,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账簿―财务报表等知识点通过图解教学法可化零为整,有助于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及知识链条。如图2所示。
3.3 化整为零,拓展链接
“会计学”课程内容与“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审计”、“战略管理”、“管理学”等课程相关内容紧密联系。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图解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在把握“会计学”课程本身知识脉络的同时,链接相关课程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把握课程之间的关联,构建系统的开放式知识网络。例如:企业以资金运动为主线发生的筹资、投资、营运及收益分配活动是“会计学”课程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财务管理”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但是分析的角度不同,这些财务活动的结果都会集中反映在会计工作的成果“财务报表”中,这也是“财务分析”课程分析的依据和主要内容。“会计学”课程重核算、“财务管理”课程重管理与决策、“财务分析”课程重分析与决策。与此同时,企业的上述财务活动与“经济法”、“税法”、“管理会计”、“审计”、“战略管理”、“管理学”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关联。教师通过图解教学法链接相关课程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地学习“会计学”及相关课程。如图3所示。
4 图解教学法应用要点分析
4.1 图示准确性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图解教学法的第一个挑战在于图示的准确性。无论是表达“会计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还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课程之间的链接,都要求教师保证提供图示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全面、系统、深入地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以及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4.2 图示简洁性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图解教学法的第二个挑战在于图示的简洁性。只有简洁的图示才能发挥提纲挈领、突出要点的作用。只有简洁的图示才能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简洁的图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把握课程要点与实质以及相关构图技巧。
4.3 图示完整性
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图解教学法的第三个挑战在于图示的完整性。无论是表达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强调重点与难点,只有完整的图示才能保证所呈现内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使学习者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构建知识链条与网络。这就要求教师系统、完整地把握课程及课程之间的联系。
5 图解教学法应用融合
在“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图解教学法的确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教师将图解教学法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教学法等方法融合应用会锦上添花。笔者认为图解教学法应用融合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5.1 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引导
在“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思考、学习课程知识,还要肩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引导,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课程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
5.2 图解教学法为主体
在“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为引导提出问题,以图解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轻松入门、把握要点、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系统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5.3 案例式教学法为载体
在“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章开篇和小结时结合实际案例围绕章节基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提出问题,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图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学习者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系统理解和应用章节知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图示教学法应用融合的要点是教师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为引导、以图解教学法为主体、以案例教学法为载体系统教学。如图4所示。
6 结论
从20世纪70年代末国外学者开始研究概念构图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台湾学者在中级会计学领域探索概念构图实验教学,21世纪更多的教师在不同学科教学领域特别是会计学教学领域实践着图解教学法。实践证明,图解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笔者认为在酒店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中应用图解教学法,可以发挥其化繁为简、突出要点;化零为整、强调整体;化整为零、拓展链接的特点。同时,以图解教学法为主体,融合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入地学习“会计学”课程。
参考文献
[1] 徐平.图示与图解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当代电大(经济),1995(3):91-94.
[2] 王文海.现代教学的“十大教学法”(一)[J].中国电子教育,2005(2):62-64,75.
[3] 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8):42-44.
[4] 吴娟娟,周台龙.图解法对提高成本会计学习成效的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24-29.
[5] 陈莉.《基础会计》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147.
[6] 莫锦笑.《会计学原理》课程特点与教学方法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80-81.
[7] 冯建荣.会计学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4):72-73.
[8] 陈其末.图解教学法在银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0(1下):107-108.
[9] 容辉.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6中):145-147.
[10] 肖建义.图示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林区教学,2011(2):7-8.
[11] 任丽丽.非经济类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农业,2011(7下):13,15.
[12] 姚艳.《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设计――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J].财 会通讯(综合),2012(7上):36-39.
篇7
关键词:面向对象;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9-2185-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融入到了生活与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严重的不匹配,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因缺乏基本的实践能力找不到理想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屡创”新低。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高校提出了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的目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以面向对象的思维方法去解决现实问题。课程需要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去理解现实世界与面向对象空间的映射关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课程的目标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具有设计实现综合大型程序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许多同学感觉课程概念太多,抽象难以理解,产生了厌学情绪,基本的知识点无法掌握,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没有建立好课程知识体系,缺乏实践环节,导致所学的知识点孤立、片面无法有效的组织应用在一起,从而产生课程无用的想法。该文分析了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不注重学生课程体系结构的建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材的第一章介绍课程的一些重要概念,通常概念部分的学习比较枯燥、抽象,“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使得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概念对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受到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忽略概念的讲解,这样导致学生没有建立完整的课程结构体系,在后期的学习,不注重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孤立片面学习一些概念和语法规则,因而影响了整个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1.2 忽略学生个体背景,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孤立地提出新的概念,使得学生对于新概念的认知感觉困难。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
1.3 课堂教学灌输内容多、启发少
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比较抽象,存在课时少,概念多,知识体系复杂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按照设计好的进度教学,课堂以讲述为主,忽略学生主体地位,虽然讲述知识体系完整,但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少,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1.4 学生实际编程能力没有提高
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片面,孤立,没有通过实践环节,无法将其有效的组合在一起,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有效地应用,容易遗忘,产生无用的想法。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加强课程实践环节。
2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建立学生完整的认知体系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概念的讲解很重要,通过讲述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课程开始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整体的面向对象的思维体系,因此概念的讲述不能减少,更不能省略,但是讲述概念的时候,要注重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不能简单的重复书本上的概念知识。例如在讲述类的封装性时,我们可以以收音机为例。收音机是一个封装体,内部电路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是封装隐藏起来的,这样对其内部电路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因此封装使得个体组合在一起,隐藏使其内部的元素更安全;然而收音机并非一个完全的封装体,它还留有对外的接口——外部按钮,否则它将没有用途。通过形象的类比,既不会使学生对于新的概念感到陌生,又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后期学习掌握类的定义,类的封装性等。
对于类的多态性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学生熟知的环境出发,引入Person类,及基于Person类的两个派生类——学生类和老师类,在Person类中有一个work行为,同样学生类与教师类中都有work行为,对于Person类中的work行为没有办法给出具体的定义——可以提出纯虚函数的概念,而学生类中的work行为是学习,教师类中的work行为是教学,学生能很快理解多态性的概念。
2.2 建构主义指导课程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直接把新的概念灌输给学生。一般学生是在学习完C之后,进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C语言中已经建立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学生进入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领域。例如在讲述面向对象的特性之一——封装性的时候,我们会引入类的概念,在C语言中有结构的概念,类和结构在定义形式非常类似,可以从C语言中结构的定义出发,引入到C++中对结构概念的扩充——结构内不仅可以包含数据成员,还可以包含函数成员,接下来用class关键词替代struct关键词,就可以引出类的定义;然后将针对结构的操作方法直接应用于类,提示学生思考操作方法的可行性,由于结构中的成员默认的属性都是公有的,而类中的成员默认的属性都是私有的,所以针对结构的操作不能直接照搬到类,通过这样从已知到未知,逐步深入,慢慢学生会掌握类的定义,理解类的封装性等一系列概念。
2.3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式教学,不要一味的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套用语言的语法,照葫芦画瓢验证教材和课堂讲述的内容,而应该提高学生对面向对象思想,方法的理解,全面掌握面向对象技术,并熟练应用之。学习新的概念以后,教师可以针对新的概念列举一些相关的案例,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这种互动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程度;教师可以根据回答的情况,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更好的把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同时可以提出深一层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新的未知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4 项目实践与课程教学同步
项目实践可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09届大学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中最应该改进的方面是实习实践不够。
项目实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中教师的讲述可以让学生牢牢掌握面向对象程学设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知识结构体系,项目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不是片面的,孤立的知识点;解决课程枯燥难学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项目引入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项目实践经历,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只有动手能力的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项目教学与课堂启发教学同步进行,项目教学以学生组成课外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者相辅相成,项目促进基本原理及概念的学习,没有基本原理及概念的学习,项目是无法深入,甚至无法按期按成,只有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项目的训练,才能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对实际中需解决的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项目实践与课堂教学缺一不可,不能厚此鄙薄。具体项目教学可以在课程中后期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有相应的项目负责人,负责一个项目的开发进度,课程后期可以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答辩验收,将其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成绩。教师在课程上对项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分解,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师在课后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进行必要监控,以保证项目的教学效果。在项目的选择上要注意,项目不能等同于课后作业,应该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性,否则没有项目的意义,其次,根据学生个体背景情况,对于项目的选择难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法按期完成,失去了项目教学的意义。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的解决面临的问题,同时可能需要学习新的知识点,这些将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高校针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及有意义的尝试。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遵循,教师需要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同时更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结合个体情况,灵活的采用和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善于积累与改进,不能墨守成规,这样一定会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跃,陈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改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4).
[2] 莫露洁.《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8(24).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数学 函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9-01
一、前言
函数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容及思想贯穿在整个高中数学之中,且高考对函数的考察题型灵活,注重对函数思想和函数概念的考察。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中对原本的函数知识点做了一定的增减,但函数内容依然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认清课改前后函数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变化,对函数内容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考点与难点做出精细的讲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函数的特点和本质。笔者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后高中函数的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探讨,探讨如下:
二、高中函数教学策略
1.重视对函数概念的教学
函数概念是对函数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相关函数概念之后才能掌握和应用“抽象的”函数。函数中的概念有许多,如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是函数的“三要素”,三者相互关联,共同阐述了函数的概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因对概念的不熟悉而产生一些错误。例如,一学校打算建设矩形围栏,现有栏杆300米,求矩形栏杆的面积S和矩形长度x的关系?在解这一题时,学生会得出解析式为S=x(150-x),但有许多同学会因对函数概念不够熟练而忘记了对长度x定义域的分析。除上述概念以外,还有函数的单调性与定义域、函数的奇偶性与定义域、函数和不等式等概念,这些重要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关键,在教学中应重视相关函数概念的教学。
2.重视函数性质的运用
对函数性质的考察是高考的一个主要方向,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函数性质的运用。函数的性质主要有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及函数图象的性质,教师在重视函数概念教学的同时,对这些性质作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有条理性的理解这些性质,然后通过习题加强函数性质的练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掌握并运用函数性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重视“一题多解”教学,让学生在同一题中训练多个函数性质。如一些关于解方程、解不等式、值域的题目时,可以通过函数模型利用单调性解题,但有的习题同样可以利用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解题,这样“一题多解”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效的掌握对函数性质的运用。
3.函数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概括了数学理论、概念和事实的本质,是解决和探索数学问题的总则。高中数学中,函数问题蕴含着许多数学思想,而传统的教学则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记忆,不重视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很难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函数学习。新课程改革后,为提高学生函数学习的有效性,必须在函数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其中主要的函数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归纳总结、分类讨论等几大类。在渗透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数学结合掌握函数图像和函数的关系,通过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提高解题思维转换能力,同时在相关题型训练中强化归纳总结思想,让学生在函数教学中训练用数学思想,在熟练掌握函数内容的同时,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三、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函数教学的注意事项
1.强化差生对函数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函数概念是学好函数的关键。新课程改革后,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中心,强化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主学习,这就为基础知识差的学生带来了挑战。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难自主的去学习,而且函数内容趋于抽象,更加阻碍了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自主学习。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重视对优等学生的培养,而要更多的了解成绩较差学生对函数知识点的理解情况,通过了解和分析他们所认为的难点,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瓶颈,及时对他们的困惑做出解答,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做好课程改革后函数教学与高考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对函数的知识点进行了一定的增减,删去了一些比较繁琐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了一些拓展性的知识内容。针对一些新增加的内容,教师往往不能把握对知识点深度和广度的讲解,导致出现知识讲解与知识考查不一致的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课改后删减的知识内容,并不是删减后的知识点就不再考查,有的甚至还是考查的重点。例如在三角函数这一章节中,新课改内容删掉了原有的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公式,但在高考时仍会出现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这就说明一些删减后的知识点还会用到,虽然这些知识可以由其他知识演化出来,但在平时强化这些知识点的训练,可以有助于学生在高考时的发挥。因此,教师应明确新课程改革后的大纲要求及高考趋势,做好课程改革后函数教学与高考的衔接,让学生达到对函数知识的全面掌握。
四、总结
新课程改革后的函数教学与传统函数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学习和总结新课改后的函数教学策略,认清与传统教学的不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克服难点,进而提高学生对函数内容的有效学习。在学习中需要教师采取多样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函数,从而提高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敏. 浅谈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2)
篇9
各级学校课程教案中教学目标表述举隅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群体及群体心理的概念,理解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及效应;理解集体和班集体的概念和心理特点,掌握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和班集体建设的措施,掌握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特点;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某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中的教学目标[2],教师使用的是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以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可是有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教案使用的是教与学的目标[4]:准确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一般意义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师范学校申书景设计的教育技术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5]:(1)知识与智能:认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掌握各个学习理论的起源时间,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够概括出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找出问题,并体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查找的学习理论进行加工整理与其他同学共享或交流的愿望,体验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矫正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新知识中,感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方式。某大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2)智能的培养:自学能力,人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基本技能,人体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4)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5)组建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语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课程讲授和考试的论述题都用英语。其他班则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英文词汇及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二)中等学校课程和课时教学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6]: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再看中学教学目标设计。某高中化学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7]: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课程教案《让世界充满爱》[8]:使用的是活动目标概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该课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德。认知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友爱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助人自助”的快乐感受;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会主动对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活动方式是游戏活动,讨论分享经验。人教版初三《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9]第一课时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2)能力训练点: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4)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三)初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0]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1]:(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作业。(4)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论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前苏联教育学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教学论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考试、考查、考核等前苏联的概念。查阅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学教材,基本沿袭着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学体系,素质教育思想也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并没有成为学科理论进入教材。由于这样一种现状,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大学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制定中,许多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概念,比如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师备课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发展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识记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逻辑结构设计的教学目标理论,这就是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我们的教育学要求教学活动中完成智力开发目标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课程和课程整体都要设计德育和美育目标。但是,具体到教师的备课中往往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有关美国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理论为代表。他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小学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布鲁姆等学者的分类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表述,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并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重要参考依据。在这3个领域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实际上可以看作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本土素质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概念课;有效性;探索
一、引言
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步骤.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习惯于教授学生更多的解题技巧,造成了“重解题,轻概念”的不良教学与学习风气,结果致使解题技巧与数学概念难以进行结合应用,学生们自然抓不住题目的精髓,也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探索.通过学习数学基础概念,有利于学生抓住数学题目的本质,并且运用一系列系统知识对答案进行分解与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任务,提高整体数学水平.本文基于数学概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本身的关键程度,对初中数学概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深入的见解与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数学概念课程教学的意义
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在众多初中课堂的概念性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重视概念性的详细讲解与实`,并将数学概念合理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恰当把握概念与解题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直接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而且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体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应试能力,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索.
在此基础上,教师真正成为一名教学的引导者、实践者与传授者,因为有了基础概念的铺垫,教师在教授具体的题目应用时便会轻松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探寻、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三、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问题浅析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繁复杂乱,学生又面临升学的强大压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时,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讲课重点偏向于习题的练习与讲解,而对于基本的概念便只是一带而过,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具体看来,在数学概念性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概念课程不够重视
初中数学概念往往繁多复杂,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又有许多次要的概念,除了根据概念本身进行区分,教师的引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的教师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学生区分概念的重点,而不是从数学体系的完整性出发,就更谈不上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比如,笔者有一次随意性听课时,一位教师讲相交线时,对邻补角概念生搬硬套,没有去理解几何定义,抽象、归纳出这个定义的本质.有些核心的数学概念,就是可以反映数学现象、揭示数学本质的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点概念,比如,方程概念及其性质;而有些概念只在教材上出现过一次或者是很少出现,这种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定义.
(二)问题设置存在缺陷,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数学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养成良好的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教师的问题设置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布置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对数学概念的提前理解、深入思考.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借此机会认真研读教材的概念,根据自己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明确界定问题的针对性领域.
(三)数学模型引用不当
所谓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指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技能的学习中,学生所能开发的最大思考力.数学概念是对客观数学关系进行抽象的整合、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授数学概念时要格外注意通过具体的习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可以采取探究法和类比的方法.目前,数学教学缺乏具体的实践模型,学生凭空想象一个数学概念,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也不可能提出针对性的创新见解.
四、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对策研究
(一)教师要培养系统的概念课程思维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概念课程教学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该概念在整章中的重要价值,再根据概念的价值性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对于极其重要的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首先,要具体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为学生们讲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将应用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形象地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正确的数学符号将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另外,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的具体理解是解答实际应用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系统的讲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使知识环环紧扣、无限延伸.
(二)整合新旧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设置质量
初中数学知识容量大、视野广,知识繁多且不易掌握.在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诸多的数学基础概念,其中不免有许多极其相似、容易混淆又难以具体区分的基础概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前学过的数学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比如,在讲解“各种方程”概念时,教师要注意重点讲解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基本不同,要注意两者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形成基本的概念体系并且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原有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对新概念进一步区分,并且抓住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对数学概念做到充分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具体应用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逻辑符号的科学,具有抽象性、应用性和复杂的逻辑思维性.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更加明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深层含义,将会对数学题目的解答造成很大的困扰.数学知识源于实际,同时又高于实际,怎样更好地做好概念性教学,一个基本的教学准则就是将所教概念进行合理的转换,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进行实际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将有理数与加减法充分结合起来,再引入符号进行实际计算.通过具体例子的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相关概念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开展新的学习内容,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四)合理建模,因材施教
由于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不一,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概念课程教授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水平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先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能力强、分析透彻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索,掌握概念的应用以及实际的习题训练.比如,对于等腰三角形,我们要从边来看,也要从角去判断.这是从形上和数量上来看,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也是几何学习的一大通类,从形上定义和数量(位置)上理解.
五、结语
数学概念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抓牢数学概念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点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因此,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对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具体有效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打牢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和完备的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变电站基本原理
- 下一篇:婚庆公司策划营销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