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文化创新的作用知识1、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P64—70)
①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和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和“兼收并蓄”.所谓“”,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以外城文化的理解.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P72)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P78—79)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⑤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4.(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P89)
“大众文化”指的是“为大众的”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6、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P91—94)
(1)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
(2)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原因:当今,各种各样的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透过纷纭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看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③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P9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9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创新简单题汇总1.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创新必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所以文化创新还必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2.怎样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怎样进行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1)理解: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①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做到: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①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②要正确处理好文化差异和文化竞争与文化合作的关系
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如何理解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文化创新具有继承性。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传统文化既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
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其基本内涵和根基。因此,文化创新不是对传统文化的根本否定。
(2)但是,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就是问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内涵。所以,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如何理解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是“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工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因此,我们对待外来文化不能一味拒绝和排斥,而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
(2)外来文化中有优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文化创新不是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盲目排外的“封闭主义”,也不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
5.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怎样做到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1)要正确把握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的错误倾向。“守旧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则 ─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2)要正确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封闭主义”与“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的存在;“封闭主义”则拒绝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3)以上两种错误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必须予以克服,才能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
文化创新知识点1 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2 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决定作用(重点)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 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意义: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4 文化创新的途径(重点)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古今):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外):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做到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
5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6、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篇2
中等职业学校 电动机知识 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电动机维修人员的职责是保证企业电动机以及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它的主要任务是电动机的安装以及各种电动机线路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修。在新时期,伴随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及对电动机维修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电动机知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对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调查。
一、当前电动机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人在以前的调查研究中,根据教学实际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五个不同方面的不定向选择题,在收取有效问卷中反映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的教师所占比例分别是:教学观念为45.0%,教材为30.2%,教学内容为10.5%,配套措施为6.2%,其他方面为9.2%。根据以上统计结果,我们认为当前电动机知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电动机知识课程中大部分课程内容呈现螺旋上升,在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明显而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通过对比相关的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分布,准确把握教材对相关内容的教学要求,以求因材施教,以能力培养为主。还有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愿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处理不当
中等职业学校电动机知识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作了很多删减。但是,有的教学学习与关注力度不够,其教学一般是将教材所有知识点都尽可能完整地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但造成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也影响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职业科学素养目标的落实。同时,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方式单一,过分强调选拔功能,课程体制僵化,管理过于集中
3.教学实施力度不够
新课程的电动机知识增加了很多实验,基本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新教材,在教学中应兼顾能力、情感、知识三维目标的结合,落实探究活动的要求。但有的教师不重视探究活动的质量,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让学生讨论或不加任何指导就让学生探究。也有的教师对探究始于“问题”的认识有偏差,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科学探究,书本的有限素材难以使上述设想贯彻下去,尤其是学习的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难以把握。
4.其他配套措施不足
一些教师认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有许多信息需要自己主动去查寻。由于为了考试,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习题,没有时间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教学中让学生探究问题,学生还没有从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转变过来,不习惯这种新的探究学习方式,动手能力差,探究的效率不高。
同时,电动机维修教学侧重于理论,脱离实际工程环境,即使学生完成实习,也不能真正的了解电动机在实际机械控制中的应用情况。为了在中职学生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式对此教学的要求,我们对整个电动机知识课程从多方面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改革。
二、加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学改革的原则与流程
加强电动机知识教学改革首先要掌握好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需备课充分。要准备好教材、案例、进展、课堂设计等。
(2)整体性原则。教与学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中研究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考虑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能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案例教学应该突出的特点。此原则也应贯彻到教学各个环节。
(4)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在教学中。围绕1个案例可以展开许多问题,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开始时,由于学生知识有限,可能没有分析案例的能力,教师应予以启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而且教师可先不急于回答,而是通过指导学生自己查阅书籍得到答案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流程中,教师通常提前1~2周将要讨论的案例和问题发给学生,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找资料,课堂上先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最后教师总结。在该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以组织和辅助者的身份参与小组讨论,把握讨论内容的主旨方向,避免讨论偏离教学内容。
(1)案例课堂导入模式。以案例置疑为先行组织者呈现给学生,然后以教师讲授为主,从案例分析至得出结论,发挥烙印、理解的功能。
(2)片段穿插模式。引用一个小片段案例为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学生根据案例所给信息组织自己相应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片段案例短小,涉及问题少,简明易懂,用作课堂举例有良好的效果。
(3)大案例系统分析模式。以整体护理为理念,以护理程序为方法,系统全面地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改革的配套措施
篇3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新闻;直播;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媒介融合的发展与现状
媒介融合是当下媒体关注的一项热点,媒介的融合发展也为当下信息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如今,传统电视新闻媒体经历近三十年的发展后,已经逐渐呈现出受众老化、节目收视率下降和电视节目推陈出新速率放慢等局面。出现这些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受自身发展的制约外,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新媒体在国内的起步于世界同步,这种用户直接可以对接用户的传播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传播姿态,定义新媒体的意义作用不大,因为新媒体是随着时展逐渐产生的媒体,科技的发展也让新媒体的发展范围扩大,只是相对传统的单一接收资讯变成利用计算机等处理技术让接收方与传播方能够无缝对接的模式超出了原有媒体的传播效应,让受众感觉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社会传播的初衷。正是由于新媒体的种种优势所在,当前媒介融合占据了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多样化的新闻直播节目和便捷性的传播渠道满足了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受众越来越年轻化的传播环境,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受众需求更是为传媒市场开拓了多样化的市场。竞争带来革新,传统电视媒体在新环境的竞争条件下越发处于劣势,也迫使从业者考虑从不同角度分析原因。
二、当前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发展现状
电视新闻直播节目是从业者为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而开创的,也是传播技术到达一定的阶段才能够实现的,其出现也代表着电视新闻从多角度考虑用户的需求。但自从移动互联网媒体开创了各类的直播渠道后,电视新闻直播节目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同时由于技术、体制、人才流失局面的影响,使得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在创新渠道上遇到较大的阻碍。技术设备的落后导致新闻资讯的获取不及时。在媒介融合的基础上,利用新的媒介技术,吸引大量的普通用户参与,可以提供海量的新闻资讯,无论媒体如何发展,以新闻内容为王的局面仍然存在。得到更多有效的新闻信息是新闻信息制作的基础,电视新闻节目除了时政信息,其他如生活资讯类的新闻资讯获取远不如新媒体,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设备技术的落后。传统电视新闻的采集使用的专业化设备是新闻资讯的获取壁垒。体制机制的影响导致人才的流失。我国传统电视媒体作为政府传播主流思想的工具而存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娱乐文化的需求开辟了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模式。各类电视娱乐节目也为电视新闻的发展提升了效应。但各类电视台体制依然是作为事业单位而存在,虽然采用的是企业化运作模式,但其发展仍然受到政府和当地条件的制约。而新媒体环境可以为从业者提供更多锻炼和施展的机会,导致大量优秀的从业人员流失,难以获得有突破性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盈利模式之后,节目效果被削弱。新闻传播是流量为主的盈利模式,只有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才能让节目有更好的传播效果,才能提升电视台的影响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这无疑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只有更多的关注才能刺激从业者有积极的心态去从事新闻生产。当下各类新闻直播平台的火爆一方面就已经抢占了电视直播的资源,而多样化的直播模式更是让新媒体有着更好的传播效果,市场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电视新闻直播的收视一路下滑。
三、媒介融合条件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应对媒体融合的发展,改善电视新闻传播的困境,利用传播手段的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发展的方式之一。当前党和国家极力提倡创新和改革,明确了新闻传播要充分发挥引导力、公信力的作用。电视新闻传播包括直播节目的创新发展要从源头上进行改进,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加强体制机制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改进电视新闻生产的流程,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注重多思维模式的运作和发展,才能走出困境,重新夺回话语权,赢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一)形成技术和内容的创新驱动
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各行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电视媒体经历多年的发展,能够把握社会新闻的传播点是其优势,利用内容的优势提升传播技术,顺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从传播手段的开拓和内容的多样化入手,形成技术和内容的双驱动。例如利用原有的用户推出属于节目的公众号,利用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宣传和普通受众对接互相交流,倾听大众的心声等等,从而加深电视节目的影响,提升传播效应。
(二)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栏目
电视媒体作为社会企业的一部分,应当根据社会市场化的需求而变换营销策略。传统电视新闻的制作包装不需要太多复杂的模式,基本都在内部形成,而在融媒体时代,各类节目的推出都离不开包装盒营销,通过与社会化包装团队的配合,实施电视品牌战略,打造符合节目本身特性的宣传通道,注重后期的制作,加深用户的印象,提升品牌影响力。
(三)注重多思维模式的运作
融媒体时代讲究与各方阵营的合作交流,在媒介融合的条件下,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可以采用多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一方面加强节目本身的创新制作模式,另一方面要与新兴媒体进行对接,借鉴互联网思维模式,通过注入各类平台,利用有影响力的节目,在传播渠道上下功夫。例如在各类直播App上注册属于节目本身的账号,通过新闻节目的再造,融入移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融入社交元素,提升节目的互动效果,生产定位精确又能够区别普通新闻生产者,个性鲜明新闻节目。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使得更多多样化的人才出现,电视台不仅仅要在选人用人方面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模式,也需要培养更多复合型的人才,在选用专业化人才的同时吸取社会和各类新媒体市场个性鲜明的人才进行综合培养,不断完善组织架构,才能在传媒业蓬勃发展的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篇4
关键词:电气控制实验;实验教学
Abstract: the electrical control is an operational stronger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has the special import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lectrical control experiment teaching effect, shall conduct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This study in understanding the electrical control experiment teaching importance and teaching situation,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problem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trying to find suitable for electrical control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of teaching.
Key words: the electrical control experiment; Experi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F40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电气控制是高校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传统的低压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断路器等以及现代智能化控制设备在企业的生产现场或控制室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为了成功实现学生的就业,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必须要加强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高校在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购置的实验设备在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开展实验的需要;一些高校,尤其是创立不久的高校其电气控制实验室没有按照实验的要求建设,同时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限制无法根据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及时的改扩建;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在试验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三是在实验教学的评价中过于强调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为了得到“正确”的结果,学生在实验只能按实验指导书上步骤进行, 生怕出错,机械性开展操作和记录,缺乏创新和探索,无法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教师来说虽然省时省事,但却不能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种状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等原则,笔者尝试了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的改革。
二、创新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的举措
1、提高电气控制实验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笔者在实验教学前,就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电气控制相关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和规格,在此基础上,结合原先的实验教材的内容,重新组织和编写实验的内容。在确保学生能对课程基础实验熟练掌握的前提下,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内容的针对性。笔者根据电气控制相关工作岗位的实际,在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时强调了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设计性,对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的比例进行了调整,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技术需求设计了大量选做实验,学生在完成必做实验后,还能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能掌握做实验的基本手段和方法,还能通过自主选择选做实验项目,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优化实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电气控制实验教学形式有了更多的选择。笔者在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通过动画、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生动的演示相应的教学内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笔者将电气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分解,将不易理解和观察原理和过程以直观、具体、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多媒体课件技能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笔者还尝试在实验室中进行理论课的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演示电气控制设备的原理和构造,结合实验设备让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安排一段时间给学生对实验设备进行拆装,实现理论和实验的一体化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教学的效率。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在传统的电气控制实验教学中,最显著的缺点是教学模式固化,缺乏实验教学技巧等。在教学中通常采用教师讲解和演示实验,学生重复实验过程的模式;且由于受实验教学课时的限制,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取了“大包大揽”的方法。这种状况极易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反感情绪,学生的实验大多变成了应付的过程,难于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任务教学法,具体做法是将多个单一的实验组合为实验任务,并适当延长实验任务的完成时间,对于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笔者采用了启发和引导等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和动手摸索,独立解决问题和发现知识。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开展应用性创造,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利用校外实验基地开展教学
笔者根据学校所在地电气控制相关企业较多的状况,与毗邻学校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建设了电气控制课程的校外实验基地,将学生的实验场所搬到了企业生产车间。在开展实验时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企业还根据学生的情况让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电气控制实验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5、改进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考评方式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考评方式中,通常采用的是实验前预习、实验中操作、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机械的进行实验,实验报告中的抄袭现象比较普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所在学校在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考评中采用了“以证代考”、免试和操作相结合等方式。为了鼓励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只要学生能取得维修电工或电气工程师等证书,就能根据情况免试相应的实验内容。对于在完成实验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或实际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也可以确定免试。
三、结论
实验教学在电气控制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笔者对电气控制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了创新探索,通过提高电气控制实验的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优化实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手段、利用校外实验基地开展教学、改进实验教学的管理和考评方式等举措,提高了电气控制课程的实验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凌,殷汉.关于《电气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J]. 考试周刊. 2011(41)
篇5
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千里传音”,还可以“千里传影”,3G视频通话功能已经开始改变中国手机用户的生活,那么,引领潮流的3G技术能否和不断尝试创新的电视直播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传播模式呢?本文试图在3G技术和民生新闻直播之间找到一个结合点,将3G技术应用于民生新闻直播,建立3G直播资讯技术平台,把3G直播变成常态化直播。
一、民生新闻直播中亟待突破的传播瓶颈
目前,直播类民生资讯节目在全国的覆盖面很广,几乎每个电视台的地面专业频道都有至少一档这类的节目,有的省级卫视也推出了这样的节目,比如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因为贴近百姓生活、社会影响广泛、收视效果较好、发展空间巨大,这类节目一直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状态。特别是一些以民生资讯节目为主打的特色专业频道,如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通过打造大时段民生新闻直播,多时段滚动直播,已经形成了民生新闻直播的整体传播优势,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但在具体的节目运作中,笔者发现,民生新闻在直播过程中还存在亟待突破的传播瓶颈。
(一)直播设备限制了直播的常态化、规模化
就民生新闻的直播内容而言,一档半个小时的直播节目,大约有80%以上的新闻内容是在节目直播之前已经剪辑完成的,节目开始直播后,直接播放播出带,其实相当于一种“直录”状态,真正意义上的演播室与新闻现场进行的同步直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究其原因,直播设备上的限制是主要原因。
一是直播设备成本高,影响因素多。直播民生新闻记者外出采访主要使用的是卫星转播车或微波发射车,车辆的购置费用较高,动辄几百万上千万,有实力的频道可能有自己的转播车,但更多的频道使用的都是台里多个频道、多个部门合用的转播车,调用起来极为不便。而且卫星转播车在使用时,队伍比较庞大,除了记者、摄像外,还需要导播、编辑等多位技术人员,在直播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设备调试和准备,耗时较长,对于突发新闻,记者很难抢到第一现场。转播车受到的空间限制比较多,狭小的空间或地域跨度较大,都不适合进行现场直播。因此,民生新闻在进行现场直播时,对直播选题的时间、地域、内容都有较多的限制,一般选择的都是节目播出时发生在本地(频道所在城市)的可以预知的新闻事件,比如在城市的中心广场上直播星象奇观,或者在“无车日”直播市民出行情况等等,而对于突发的新闻事件,却很难做出快速反应。
二是现场直播反应速度慢,电视直播无法体现媒体优势。对于突发的新闻事件,因为直播车无法及时到达,所以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记者只好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与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其实变成了“广播”直播。为了弥补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遗憾,节目编辑会选择现场记者的照片,或是铺“较早前画面”的方式处理连线直播,记者在直播结束后,进行采访拍摄,或是到网吧发送现场图片,供下一时段节目直播时使用,或者在第二天的节目中进行详细报道,设备的限制让电视直播出现了遗憾,电视媒体的视觉传播优势也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二)观众互动参与在直播中体现不明显
民生新闻最重要的就是关注民生,说老百姓的事儿,老百姓自己说事儿,因此民生新闻节目特别重视和观众的互动,鼓励观众提供新闻线索,打进热线或发送短信参与节目互动,有的节目设置了观众参与节目直播的板块,观众打进热线电话,与演播室里的主持人进行直播交流,评论节目、反映问题,提供新闻线索,但存在的遗憾和记者电话连线直播一样,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也正因为技术上和形式上的限制,在直播类民生新闻节目中,观众参与节目直播的形式和比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强化,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后于广播直播和网络直播。
直播设备、信号传输等技术方面的限制,束缚了民生新闻节目中最具魅力的现场直播,把本应常态化、灵活化的现场直播变成了一场“奢侈的盛宴”。民生新闻直播手段的限制阻碍了信息的传播,直播类民生新闻节目急需新的直播手段,弥补技术上的缺憾,让民生理念得以深入呈现,3G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一种全新的选择,将3G技术应用于民生新闻直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直播手段技术上的不足,并拓展延伸出新的传播形式。
二、3G技术应用于民生新闻直播的形式与优势
将3G技术应用于民生新闻直播,主要就是利用3G技术可以传输视频的优势,利用手机或摄像机与3G网络相连,进行新闻直播,因为连接终端的不同,3G直播的形式目前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与专业摄像机相连进行直播。由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组成直播团队,摄像机与3G网络直接相连,把视音频信号传回电视台,进行直播。2010年2月28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和齐鲁网首开先河,以四机位形式,并机直播了济南正月十五趵突泉花灯会的现场实况,实现了3G直播,目前正在进行的世博会3G直播正在丰富3G直播的媒体实践。
二是通过3G手机进行直播。因为3G手机具有视频通话功能,每一部手机都相当于一台摄像机,在目前的直播中,记者用手机与演播室进行连线直播时只能传递声音,而通过3G手机同时可以实现画面的传输,因此记者可以直接通过3G手机进行直播,一部手机就是一台摄像机,多部手机就形成了多个机位,可以更全面地实现现场直播。更重要的是,每一个3G手机用户都可以直接和直播节目连线,进行视频直播报道,门槛更低,手段更便捷。
从实际运作和传播理念上,3G技术应用于民生新闻直播具备较多优势。
一是直播成本低,所受限制少。3G技术是一种宽带无线传输技术,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就可以进行3G直播,一台3G直播设备就替代了卫星转播车的大部分功能。在新闻现场,一名记者和一名摄像就可以完成直播,这与组建十几个人的直播团队、出动转播车相比,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如果通过手机进行视频直播,将更加省时省力。
3G直播还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不管新闻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记者都可以及时赶到现场,展开视频直播,更加可贵的是,即便记者不在现场,只要现场有3G手机用户,节目一样可以展开连线直播,大大强化了直播的时效性,直播的魅力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二是观众参与门槛低,电视媒体的传播优势明显。3G技术对民生新闻节目的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它强化了观众的参与程度。观众使用手机就可以参与节目直播,方便、快捷,既体现了电视媒体的视频传播优势,又体现了观众即时参与节目的互动性。试想一下,随着3G手机视频通话、手机电视等业务的全面展开,普通百姓只要拿起手机,就可以像参与广播节目一样参与电视直播,像在网上发微博一样表达自我,一边用手机看电视,一边拍摄、直播身边正在发生的新闻,到那时荧屏会更加丰富多彩。
可以预见,3G直播全面展开之后,民生新闻的直播规模会得以扩大,全新的直播形式、节目形式也将出现。
篇6
一、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中职机电教学中,作为中职教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这样才可以有效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职院校在机电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类型设置不同的课程,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些基础性强和概念性强的理论课程要采取讲授法,对于应用性强的课程采取精讲多讲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进行课堂教学,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质量。
二、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想要做好机电教学改革,首先应该建立良好的教师团队,只有具备一支学历、科研和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才可以提高中职机电教学的效率,做好中职机电教学改革。除此之外,中职院校应该邀请企业和高校的教授来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还可以让教师走进企业,和企业的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就可以加深教师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能够更加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以此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从而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三、实施全面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中职机电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使他们的情操得到有效的陶冶。除此之外,中职机电教师还应该开展各类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具备集体意识,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中来,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提高了中职机电教学的效率。
四、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
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和企业合作的实训平台,建立校办的实习工厂,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平台优势,达到合作共赢和优势互补的目的。中职院校应该以实际产业的发展情况来带动学校的实训水平,把单纯的消耗性实习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性实习,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实习基地,这样不但可以为学生毕业和企业进行有效的对接,还可以为企业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从而弥补了学校师资和设备不足的情况,为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职机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想要做好中职机电教学改革首先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教学条件出发,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组建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有计划地开展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要实施全面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的实习基地,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中职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解太林.论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现状及其对策[J].华章,2010(30).
篇7
2008年4月,“×××”品牌系列产品开始正式投入市场。适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蔓延,国内日化用品受到了严重冲击,一些不堪一击的洗涤用品生产企业甚至停产待毙、一命呜呼。然而,×××洗衣粉却逆市飘红,一路凯歌——08年下半年度销量便达到了8000万元,09年总销售额高达6.3亿元。今年,大约5个月的时间,经销商订货升至19亿元!
作为一家无品牌、无资金、无销售队伍、无背景的“四无”企业,立顿到底凭什么斩获这一连串的佳绩?
一切源于黄氏兄弟“颠覆式创新”的快速突围之道。
市场颠覆:错位竞争,挖掘塔基财富
×××的突围之道,首先在于其慧眼独具,抓住了市场空隙。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得到逐步的提高,可以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是,大多数的品牌都会习惯性地考虑优先占领城市市场,并且集中火力进攻大中城市,而忽略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市场机会。
普拉哈拉德教授(“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在《金字塔底层的财富》中写道:世界上最令人兴奋、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不在别处,而在于世界经济金字塔的底层。世界上有大约40亿人口生活在金字塔的底层,这意味着一个数万亿级尚待开发的市场等待着世人前去挖掘。
×××洗衣粉的成功突围,正是因为它绕开了各洗衣粉巨头牢牢垄断的城市市场,避敌锋芒,进入对手势力相对较弱、一时内难以顾及的农村市场,占据财富先机。
这与当年非常可乐“农村包围城市”的突围路径十分类似:由于暂时不会在对手盘踞的心脏市场形成威胁,所以不会遭致封杀与镇压,从而占据宝贵的市场空隙和时间上的空档。
定位创新:独创“除菌”概念
近年来,非典、禽流感、甲流等事件给人们留下难忘的“集体性回忆”,消毒杀菌的观念已渐渐深入人心。基于这个考虑,×××深刻地分析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打出“除菌”这一极具差异化的定位概念,在诉求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的洗衣粉市场中脱颖而出,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立顿公司原本是立白、榄菊、白猫等多个知名品牌特约制造商,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及高端技术,产品品质十分可靠。与一线品牌相比,×××在质量上毫不逊色。然而,×××在洗衣粉中加入除菌剂,这一独特的产品优势,可满足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不仅“洗得干净”,而且可以杀菌;不仅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去污和除菌二合一),而且还省下了单独购买除菌类产品的费用,超越了普通洗衣粉的功能,提供了附加价值。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用冷水或温水来洗衣服。即使洗得再干净,也洗不掉大量残留在衣服上的细菌等有害物质。×××洗衣粉所具有的“除菌”功能,不仅能够洗掉污渍,还可以祛除衣服上的细菌,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干净”。
这一特色鲜明的定位,加上宋丹丹这位大明星的“吆喝”,销量能够在短期内取得井喷式的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产品创新:战略促销“1+1”
×××的目标群体主要是广大的农村消费者。他们的收入有限,对价格的敏感程度比较高,期待在尽可能的“廉价”基础上,尽可能的“物美”(或者“物多”)。由此,×××战略性地将洗衣粉与“脸盆”相结合,采取“1+1”的形式,迅速铺开三四级市场。
对于农村消费者来讲,脸盆不仅仅是“有用”,而且是“多用”的:洗脸洗脚、养鸡养鸭、端水浇地……难怪“洗衣粉+脸盆”会讨得大批农村消费者的欢心。
×××采用“1+1”的产品模式创新,丰富了品牌的内涵的同时,也增添了产品的价值。没有它大张旗鼓的“买一袋洗衣粉送一个脸盆”,就没有今日让同行刮目相看的赫赫战功。
渠道颠覆:走传统批发渠道
近年来,大卖场、超市和便民连锁等现代商超业态发展迅速,为产品快速实现市场覆盖和销售增长提供了一条捷径,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就全国市场而言,“大卖场”已经取代传统食品和百货店,一举成为国内零售行业中的主力业态。
×××在渠道规划时运用了逆向思维,杜绝做现代商朝渠道而走传统的批发渠道,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目前,尽管×××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仍有一些人对此有所诟病,认为×××应当走商超渠道。他们认为传统渠道模式会让人对×××产生一种低端的印象,从而使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因而从根本上否定传统渠道模式对×××的积极作用。
×××之所以选择走传统批发渠道,与其面市之初所处的内外环境密切相关。于外,全球经济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涨;于内,立顿面临着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无”:
①无品牌。立顿公司虽已为立白等知名品牌的代工多年,但普通消费者对于“立顿洗涤”却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认识,更不用说“×××”这一新创品牌。这意味着,在激烈的渠道竞争环境中,立顿拥有相当有限的议价能力。
②无资金。相对于宝洁、纳爱斯等妇孺皆知的企业,立顿公司捉襟见肘的资金实力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走现代商超渠道的话,一方面立顿要缴纳数目高、种类多的上架费;另一方面,商超渠道具有账期较长、销量较大的特点,致使应收账款大量积压,会带来现金流压力。
③无销售队伍。立顿公司在当时并没有组建一只专业的、拥有丰富的商朝渠道运作经验的销售团队,而传统批发渠道的运作,对销售人员的经验和才能的要求相对要低得多。
④无背景。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作为民营企业,立顿公司还面临着无背景资源这一软肋。
以上几点都决定了×××必须放弃现代商超渠道模式,而走传统批发的渠道。
终端拦截:以赠品取代纯广告
因为收入、知识和了解产品渠道的欠缺,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模式有明显的不同。他们的品牌忠诚度较低,价格在其购买决策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甚而,他们当中的一些不太容易相信广告的内容,并持有诸如“花那么多钱来打广告,产品值不值(所卖的)这个价”的想法。
×××的明智之处,就在于在人们普遍认为营销“应化有形为无形”的形势下,结合农村消费者的具体特征,逆向思考、大胆颠覆。在广袤的农村市场上,×××用“脸盆”这一高附加值的赠品进行强有力的终端拦截,让对手们高额广告费用的效力打了折扣,并借助圩日推广等方式,直接接触、拦截终端消费者,可以说是“不走寻常路”,而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可能有些人会问,每一袋洗衣粉都带一个脸盆,运输麻烦暂且不说,那成本多高啊?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由于是大规模订购,立顿拥有小批次购买所不可能获得的议价能力,平均算来每只脸盆的成本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一摞脸盆叠在一起,成批成量,运输起来非常方便。
篇8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而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协调编采人员、整合新闻资源,同时基于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进行新闻判断,并根据所作的判断去取舍新闻、整理原稿、制作标题、编辑画面,以求再现新闻真实、落实编辑政策、吸引读者阅读、承担社会责任的人。这就是电视编辑对素材的“再创作”。
电视新闻编辑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从事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人.其二是指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而关于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又存住广义与狄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是从编辑学中的大编辑概念出发,立足于一个完整、固定的新闻节目:狭义的电视新闻编辑概念则绕过了编辑对于采访的策划与指导作用,只着眼于在采访素材基础上进行的加工与合成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既是对前期采访素材的程序化整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与各种形式表达要素的运用,都是包含了自我观点与思想的创造:根据前文的定义,可以将其工作内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查看、熟悉素材
(二)撰写、修改、加工文字稿
(五)字幕、特技,以及动画的编辑:
(六)榆查与修改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陈规,成功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不过在实践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掌握以下几条技能:
(一)提炼和升华主题
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电视编辑对记者的稿件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主题的提炼以及稿件之后的编后话也可以实现对主题的升华。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可以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以弥补电视新闻一闪即逝的不足。
(二)驾驭电视画面
电视编辑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图像优先”是每一个电视新闻编辑应该遵循的原则。编辑在“再创作”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图像。新闻稿件用来释解画面。而且,在编辑新闻时,应该“声画对位,画出声随”。这样,解说不会干扰画面.不会干扰观众自己理解画面,进而理解新闻。同期声的运用也是一种将新闻讲述得生动、完整的重要方法。缺少同期声。新闻就缺少了生动、鲜活的一面。
(三)巧用编排手段
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可以使一些稿件变得重要起来。进而扩大影响力。这也是编辑“再创作”的一个重要技巧。
内容相似的稿件.编辑可以进行综合叙述,让许多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变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也增加了新闻的厚重感。在编排稿件时。编辑还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稿件联系起来,起到互相衬托、相辅相成的作用。内容不同的,作为编辑,就要将这些稿件分门别类的重新组合,相互对比,再加以创作,让观众在观看之后,对于我们报道的新近发生的娱乐消息有个更全面深刻的了解。
“再创作”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胡乱编造。同时。编辑技巧服从于编辑思想,服务于新闻内容。如果一味地追逐技巧.忽视新闻内容的挖掘和对新闻真实性、使命感的追求,技巧只会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这对新闻节目的健康发展是有害的。
(四)电视编辑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还要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创新
知识经济,是指以对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型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会计体系,也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知识经济是发展趋势,对会计的挑战是严峻的,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经济结构,彻底改变了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的形式,但同时给会计提供了发展创新的机遇。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职能、会计核算内容以及会计报告等方面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我们要与时俱进,应在财务观念、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核算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变革,这是发挥会计对知识经济的监督功能、创新会计业务和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笔者拟就知识经济的特点及会计的创新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
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6年经合组织明确地将知识经济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是指以对智力资源和知识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型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经济。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联合国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所有成员国的科研经费的近2/3投向高新技术,该组织主要成员国的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事实表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确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二)知识经济的特点
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1.知识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产生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绝、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其将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科学全新的认识。2.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放为主的经济:传统工业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而知识经济则主要依靠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起决定作用。3.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4.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决策和管理必须知识化,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呈日渐增强的趋势。
(三)知识经济影响下的会计新环境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会计体系,也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要素的概念被赋予新的内容;会计职能由核算为主向预测管理决策为主转化;会计模式将得到改进;会计研究对象范围拓宽,向综合化、边缘化方向发展;财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会计核算日趋规范化、国际化、法制化;会计人员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与创新能力。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财务信息的处理系统,其依存于一定的客观环境又受一定时期特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会计必须适应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并为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服务。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必须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这样会计才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知识经济下的会计变革与创新
(一)会计核算观念创新
1.确立新的财务资源观念。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必须确立新的资源财务观念,并以此拓宽理财的范围。既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传统的财务资源等能被企业利用的有形资源,又要确立和利用以智力为基础的或无形的资源,包括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等。
2.确立“融智”或“融知”比融资更重要观念。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型企业,其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已不再是自然资源和有形资源,而是知识资源和时间资源。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员工、技术、市场等,均以员工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由此而决定了“融知”或“融智”的重要性。企业在理财时应确立知识和时问资源第一的观念,并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培育和扩张知识和时间资源,以此优化企业资源结构,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
3.人本财务观念。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其要求将人作为社会人或文化人而不是经济人看待,要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会计核算内容创新
1.改革无形资产的相关内容。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从这个意义出发,可以将基于价值创造的无形资产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鉴于无形资产在企业盈利过程中的作用,继续采用历史成本原则核算无形资产,特别是将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进行费用化而不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上进行反映,就不能准确地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关信息,甚至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因此,对于无形资产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需要进行改进。
2.建立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研究开发活动、采购活动等都要运用高科技进行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会计管理发挥核算过去、控制现在、参与决策、预测未来等职能作用,用会计特有的方法了解和分析市场,评估各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有利的和不利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和风险,以便采取对策防范和化解风险,达到预期经营目标。
(三)改进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现行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提供的信息,大多数是一些有产权交换关系的法律意义上的实物交易,如销货购货、利息支付和资本支出等。这种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优点在于其可靠性,依据某一项具体交易活动或业务发生的实际金额,作出相应的会计处理,确认销售收入、存货、应付利息的减少或资本的增加。然而在无形资产占主导地位的新经济环境下,创新能力成为资本,智力资本产品化、商业化了,这种方法不能够及时反映无形资产增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会降低决策的效率。因为无形资产可能在瞬间取得,也可能在瞬间消失,再加上网络技术的高速传递,任何影响公司价值的事项可能在瞬间传遍全球。而以交易为基础的会计核算体系,只有在取得可靠计量的数据时(即交易发生时),才会对该事件进行确认和计量,这显然落后于事项的发生及企业价值的相应变动,事项和交易的不一致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决策相关性低下的主要原因。
(四)探索风险会计体系和评价体系
篇10
一、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在电子商务中,每一笔交易都涉及到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流动,可以说,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电子商务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那么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将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而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则是电子商务的保证。目前,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就是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脱节,可以说,物流的效率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电子商务推动了物流管理的变革,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使物流具有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电子商务明确了物流管理的目标,完善了物流管理体系,成熟发达的电子商务使企业将竞争重心放在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上,协调物流配送中的各个环节,将产品及时准确地送到用户手中,物流管理体系也由此得到了完善。
二、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存在隐忧
一般来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成就了现代物流业,而现代物流业则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传统物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逐渐信息化、电子化,流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完成,物流管理中的隐忧也隐藏在电子商务之中。互联网中的制度漏洞、黑客攻击以及网站bug等安全问题没有得到改善;网络检索步骤过于复杂繁琐,并且网络平台中的各项制度跟不上互联网的发展,相关的监督管理机制也不够完善;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欺骗信息层出不穷。可以说,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现代物流业存在一些隐忧,这也表明了现代物流业仍然不够成熟。
(二)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本身存在较多不足
现代经济学研究表明:企业资金的流通速度在企业获得利润的各因素中占据重要地位,如果仅拥有大量资金,而没有良好的资金流通速度,那么往往不会获得较高的回报;反之,较少的资金可以高速的流通中获得较高的回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往往忽视产品的流通速度,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很容易占用大量资金和仓库厂房等,这就导致了传统制造企业物流发展较慢,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没有合理有效的管理机构,物流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其运行效率不高等等。从整体来看,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层次低、效率低、收益低,严重阻碍了制造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遭遇很大障碍
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流通环节,还能够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将产品信息快速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这种呈现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文字描述,而是图文并茂,有时甚至会有视频等,因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得到市场的反馈信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的仅仅通过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进行宣传销售到现在的微博、微信、企业网站等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销售.但是,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也遇到了很大障碍,很多制造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现代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现代物流业优势所在,经常会忽视产品物流阶段与消费者的互动;制造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基础设施,其物流主要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制造企业与缺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系统匹配的管理机构,不能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效率高、运行快的优势。
(四)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面临的具体问题
1.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物流基础设施如仓库存储设施、交通运输、信息通讯以及货物的包装与搬运等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物流基础设施由于技术水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限制,其布局规划、建设等都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兼容性与配套性较差,系统功能缺乏,与社会物流需>文秘站:
2.政府对电商背景下的物流管理缺乏重视
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物流管理。我国政府物流管理机制仍然以部门、区域分割管理为主,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涉及到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关产业政策、税收以及运输标准以及投资融资等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管理部门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不同的区域之间也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运行管理不够协调,这些都限制了电子商务时代下物流管理与配送的效率,难以发挥现代物流业便捷交易、快速交易的优势。同时与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社会安全保障制度、税收制度、纠结解决制度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等还不够完善,阻碍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配送的发展,从而出现了电子商务时代物流配送系统与电子商务发展脱轨的情况。
3.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发展要求相关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经验与物流知识,但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比较匮乏,物流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传统制造业物流部门在进行转型时,物流管理人员明显不能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需求,其物流知识与操作经验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传统制造企业对现代物流配送成功率,制约了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模式的转型。
三、电商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
企业商务管理理念影响着企业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及长远规划,因此制造企业首先要树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理念,积极进行物流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制造企业要积极引入信息时代物流业信息化管理的模式,时刻关注国内外新兴的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思路,并组织建立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另外,制造企业要牢记信息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是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主流,并要将其融入到自身企业物流管理与配送过程中,从而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
一般来说,技术体系发生变革,社会生产力往往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以蒸汽机取代手工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器的广泛应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必须创新物流管理技术体系,才能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创新电子物流管理技术体系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技术体系的标准,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体系,从而促进制造业物流管理的标准化发展;其次要建立一条覆盖整个生产、交易以及配送的信息流,保证信息流中的每一个环节能够
流畅运行;第三要建立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制造业物流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促进物流管理行业的现代化发展。 (三)推动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
物流配送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物流配送信息的网络化,而配送信息的网络化正是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基础。通常来讲,电子商务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用户必然比较分散,也就很难形成一定规模的产品配送方式,这就对现代物流管理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企业要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对照电子商务发展要求,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起一个满足企业需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另外,制造企业还要加强物流管理系统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水平和配送效率。
(四)加强电商背景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完成物流任务所必须用到基础设施,如仓库、铁路、公路或者飞机等。传统意义上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从企业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需要的机械、材料以及设施等硬件环境。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足够大的仓储空间、先进的储运设备、完善的包装拆卸设施,也需要先进快捷的运输能力和吞吐能力,还需要快速先进的通讯设施和强大的网络平台。因此,要想促进电子商务时代制造业物流管理的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就要加强对一些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中心城市以及口岸地区等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并对一些重要的物流基地进行直接指导与管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落实到基层。另外,政府与制造企业还要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子商务管理理念,从多种渠道积极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提高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的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从而快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管理发展提供外在支持。
(五)发挥政府对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
要想发挥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物流管理部门,由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全国物流的机构,由该机构协调各地区、各行业的物流配送。其次,政府要从国家的角度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确定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并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加大对自身物流管理的投入力度,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物流管理网络,从而为物流业整体发展奠定基础。第三,政府要加大对铁路、航运、公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以保证全国交通的畅通性。最后,还要加强对信息网络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覆盖全国,从而形成一个信息流,从电子商务配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
(六)打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才队伍
提高电子商务时代背景制造业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懂电子商务的、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队伍。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训,其培训内容要涉及到制造企业产品、现代物流管理技术、通讯设备技术、企业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维护以及企业营销等方面,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训模式可以多样化,如岗位学习、职业教育或者是专业教育等,要注意的是人才培训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着重培养实际运行操作能力。
- 上一篇:防洪安全措施
- 下一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