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的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的应急预案

篇1

【摘 要】化学仿真实验室是集方便、快捷、可视、直观、环保与数据统计等特点于一身的实验软件。它既是化学课堂的教学平台,也是教师制作课件的平台,又是教师与学生交互式学习,促进教学相长的平台,它的出现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平台能充分利用自身特点提升化学实验反应的成功率,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改变学生只对化学表面现象的浅性认识,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下面笔者介绍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案例一则。

关键词 教学实践;滴定操作;仿真实验

一、教材分析

在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对溶液酸碱度控制十分重要。因此,有必要使学生掌握测定酸碱度的技术,而酸碱中和滴定恰好是最基本的测定方法。

在教材中,重点讨论了酸碱中和滴定原理中的三个内容:(1)滴定实质(2)滴定计算依据及方法(3)滴定终点判断方法。接着教材以HCl标准液滴定NaOH未知液为例,详细介绍了滴定过程所用仪器、操作步骤、注意点。根据滴定中PH值、HCl溶液体积记录画出“PH值—V(酸)”的曲线图,进而详细讨论曲线变化规律,突变范围出现原因。教材结束虽然没有提出误差分析,但该知识点在高考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故老师加入该部分教学内容。

本节课就是利用仿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滴定过程,数据记录、统计、处理、绘制曲线并误差分析。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统计分析能力和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学习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2)理解滴定过程中PH值随标准液加入变化的曲线关系,会初步选用合适的指示剂。

2.过程与方法:用仿真实验法、网络搜索法来培养同学们用“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网络、多媒体情景调动学习情绪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同学们环保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滴定操作中原理、操作步骤及各仪器的使用方法。

2.滴定过程中PH值随标准液加入变化的曲线关系。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幻灯】引起水质污染的四张图片(工业、农业、生活、酸雨)

【师】 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反映了近几十年来我国河流的水污染日趋严重。“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浇花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提高环保意识,防止环境污染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过渡】当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越来越认识到水质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国家也出台了水质检查常见项目的标准。

【幻灯】科学全面地评价水质的优劣需要检测许多项目:水温、酸碱度(PH值)、固体悬浮物等。

【师】水温很容易检测,那溶液的酸碱浓度如何检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是化学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之一。本环节正是从现实环境中的水质污染来源与国家水质检测标准出发创造有效的学习情景,不仅使枯燥无味的滴定实验变的生动具体、饶有兴趣,而且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知识,掌握课堂技能。不仅使教学内容充满丰富的情感,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节二:【师】问题1: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当酸碱刚好完全反应时,H+与OH-物质的量的关系是什么?

问题2: 有C1mol/L的NaOH溶液V1L,需加入C2mol/L的HCl溶液V2L才能完全中和,则有:C1=C2=

【生】回答问题,得出酸碱中和滴定启示。

【过渡】我这有一瓶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我们就来滴定它浓度是多少?

【幻灯】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方案、实验仪器、信息提示(指示剂变色范围)

【师】介绍酸碱滴定管

【生】网络搜索 酸碱中和滴定视频观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网络资源为平台进行教学。鉴于仿真实验平台有一定的局限性(见下文教学反思),故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滴定视频,学习滴定操作过程,以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当然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而且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环节三:【师】开启酸碱中和滴定仿真实验界面,讲解相应仪器属性内容。

【生】进行滴定操作过程及数据处理过程。

[注:v(加HCl酸)、v(加NaOH碱)、v(溶液)、PH值都为可变数据]

【师】PH值—加HCl酸体积的曲线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画出PH值—加HCl酸体积的曲线变化。

【师】改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其变化曲线与C(NaOH)又是怎样的?

【生】 锥形瓶属性中改用甲基橙指示剂进行仿真实验操作。

【幻灯】问题4: 酸碱中和滴定PH值变化曲线规律是什么?

问题5:已知未知液C(NaOH)为0.008mol/L,酸碱中和滴定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但它们在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如何选用合适的指示剂?(用数据说明)

【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仿真实验平台虚拟学习滴定过程,直观显示V(酸)、V(碱)、PH值的变化,绘制并分析了PH—V(酸)的曲线变化过程,学会选用合适的指示剂。此环节不但显示仿真实验室的优越性,而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环节四【生】反思总结操作过程、计算过程中疑惑点,网络搜索质疑点。

【幻灯】提供搜索参考内容。

搜索:

关键词 [酸碱中和滴定 错误操作 酸碱浓度 测定办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知识完善滴定操作知识,如误差分析,酸碱测定其它办法等等。整个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让学生保持独立的探索精神,使整个课堂显的有血有肉,充满丰富的情感。

五、教学反思

1.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优点

(1)贯彻了绿色化学实验思想

绿色化学实验思想指在化学实验设计与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它要求在设计上优化实验方案,操作上严格控制药品用量,循环使用实验试剂与产物,从根本上消除污染,防止污染对环境的破环。

仿真实验室正是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例如酚酞指示剂用量严格控制到0.001mol,尽可能减少试剂用量,节约实验药品,达到试剂微量化要求。未知液、标准液能精确控制在25ml以下,既节约了试剂,又达到了实验目的,净化了实验环境,达到了试剂定量化要求。在真实实验过程中,往往因为操作错误,导致实验完全失败,结果需要重新配置标准液,重新滴定,而在仿真实验中只要点击重新开始键,这就是对试剂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绿色化学思想中的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2)缩短实验时间,增加实验成功率。

仿真实验室能省去真实实验环境中许多简单的劳动。例如:溶液的配置,实验仪器的准备,实验装置的搭建。如果对实验内容设计为教学软件,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中对实验进行多次模拟训练。

对于那些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同样可以借助于仿真实验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次氯酸见光分解实验,在真实环境中分解速度慢,很难观察到气泡产生和氯水颜色变化,而在虚拟环境中可以调节分解速度,颜色变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节省实验时间,集中精力研究实验现象本身的特性与规律,又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利于避免真实操作过程中带来各种危险

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化学实验室更是师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场所。故师生在研究学习化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药品,有危险的实验操作。例如:氯气的制取,浓硫酸的稀释。这些实验对师生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研究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师不愿做化学实验的原因也在于此。而仿真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实验环境,让学生感到错误操作带来的危害性,这样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对安全规范操作的重视,减少有毒药品的泄漏,降低化学事故的发生概率。

(4)数据统计更简单、直接,更具说服力

化学仿真实验室能够用相应的编程软件来代替人眼读取数据,手工记录数据,人脑统计、分析、处理数据,更使学生摆脱了繁琐的计算过程。例如:在CEM文件中编辑了PH=-log10(1000*n1/v3),结果在实验平台中直接显示了PH值变化,也直接显示了“PH值—V(酸)”的数据变化。让学生在每一时刻的瞬间都能看到实验变化情况,而后利用所学知识系统全面分析实验结果,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规律。

实践也证明: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相信,完全接受实验中数据统计的结果。例如:滴定过程中突变范围的出现。使用仿真实验平台不仅开阔了学生眼界,改变实验结果处理方案、手段,而且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了,教学效果更显著。

2.在操作设计与应用中几个需要探讨改进的地方

在操作设计与应用中,可能是自己的制作技术不到位,也有可能是仿真实验室自身有一定缺陷,感觉有几个地方不够完善,显的尤为遗憾。

(1)在中和滴定操作过程中,要求眼睛注视锥形瓶,右手滴加标准液左手旋摇锥形瓶,但实验平台中没有手摇动作设置。

(2)以盐酸滴定氢氧化钠,酚酞作指示剂为例,滴定到终点时,实验现象为恰好出现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到粉红色。实验操作平台这一过程与现实滴定相互比较略有欠缺,平台中不能显示终点前滴加一滴标准液时,由粉红色变为无色,震荡又变为粉红色,再滴加一滴,溶液再由粉红色变为无色,半分钟后不再恢复为粉红色这一关键现象变化。

(3)酸碱滴定管本身就是精确的溶液量取仪器,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滴定管要求精确读数到0.01ml,可在确定读数时只能到小数点后一位。例如:滴加标准液18.25ml,但读数只能显示18.3ml,显然会增大最终误差,这是任何一位化学工作者所不愿发生的。虽然误差不可避免,但应当要求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误差减为最小。

(4)学生在仿真实验平台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心浮气躁,在标准液滴加到终点时一下子滴加过量,没有观察到颜色与PH值的变化过程,如果在平台中有“退一步”操作键,那必将成为实验一大亮点,使教学更完美,效果更显著!

化学仿真实验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具有再现功能和模拟真实情景功能。正是由于其虚拟性,才使其具备了真实实验中所没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把因仪器短缺,药品有毒,操作危险等因素而受限制的实验进行模拟再现,也可以节约时间、空间、资金,改善实验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想,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虽然仿真实验室还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教学,但事实证明:只要运用恰当方法将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有机结合起来,必定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新方案。

课题论文:2014年4月 江苏省实验教学研究第二期课题

篇2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控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45-01

人们每一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食品,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食品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固发展,随着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使食品检验人员意识到只有保障了食品检验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食品检验工作者要保证检验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将食品检验的准确性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具体做法如下:

1 食品检验过程中的控制

1.1 样品的抽取环节

抽取试验样品是食品检验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的合格有效性,首先必须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从有代表性的食品中抽取,其次,保证取样工具的清洁卫生,进项取样的过程中,应设法保持原有样品的各种理化指标,不得引入外来污染物质,最后,进行抽样的数量要满足检验要求,整个顺序的操作必须符合抽样规范和抽样要求,保证抽样环节的顺利完成。

1.2 样品的制备

样品的制备要做好混匀、粉碎、分取等工作,特别是要保证样品的均匀性,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也不相同,对于固体样品要做到混匀、粉碎后再取样。例如,对带馅的糕点进行检验时,必须先将糕点混匀,然后才能取样,对面条、米类等进行检验时,也要先把样品混匀、粉碎。检验液体时,为确保检验结果真实有效,应将液体均匀混合之后再取样。检验啤酒或含二氧化碳的饮料时,要将气体除掉。对于可溶性的无盐固形样品,应在充分摇晃之后,再用滤纸把固体过滤掉。

2 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1 仪器的选择和保养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仪器的选择至关重要。用于食品检验的精密仪器是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调试和计量检定的的,稍微的一点误差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我们在选择实验仪器时,必须选择国家相关机构合法授权的仪器,并且实验前要保证仪器的清洁,避免外界杂质影响实验结果,另外,精密仪器的存放也需注意环境的侵蚀,经常进行仪器的清洁和保养。如果察觉仪器的问题,必须及时上报,进行维修,且维修后应当重新进行准确性测定,避免造成检验结果不准确。

2.2 试剂的选择和存放

试剂一般是直接与抽取的样品进行接触,并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所以试剂的选择,是影响检验结果标准的关键。应尽量选择纯度较高的化学试剂,很多试剂是有使用期限的,一定要注意试剂的使用期限。比如,高锰酸钾溶液,如果放置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变成淡黄色液体,用在实验检测中,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在实验分析中应尽量选用分析纯以上级别的实际,最好是能选用优级纯试剂。此外,实验结束后,还应注意试剂的合理保存,比如,检测亚硝酸盐的一些试剂,需要低温下保存,避免阳光照射,否则将会使试剂失去显色效应。

3 实验环境的控制

3.1 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实验室是日常进行检验工作的场所,一个干净整洁的实验环境,不仅有利于检测人员身心状态的愉悦,还有利于保证样品的无污染,避免杂菌破坏样品,确保食品检验的准确性。所以,应当每天对所在的实验室进行清洁,工作之后可以采用灭菌消毒,保持一个无菌污染的实验环境。

3.2 保证实验室环境的适宜温度

在保证实验室的清洁工作后,还应考虑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问题,食品检验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工作环境,实验环境的温度可以影响食品检验的结果准确性,比如,当检验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时,应该将温度控制在二十摄氏度左右,否则会造成实验液体体积产生变化,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4 正确的检验方法

检验食品的方法有很多种,对于不同种类的食品有不同的检验方法,应该遵照标准规定来选择。如果一种食品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检验,那么检验人员就需要根据样品成分、检验性质、设备条件等选择最佳方式。例如,水分检验有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三种方式,对于不同的食物采取相应的检验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检验结果,直接干燥法通常适用于豆制品、谷类制品、乳制品、肉制品等,减压干燥法通常适用于检验糖类制品,蒸馏法比较适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食品。

5 对食品检验人员的要求

食品检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准确操作,才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食品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由于食品检验人员的实验水平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目前,一般的检验人员岗前培训与实际工作需要仍然有差距,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培训的效果,所以必须加强培训与实际检验工作的联系,在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时,形成针对性的业务考核,提高检验工作者的技术水准,例如,进行白酒中总酸、固形物、总酯的含量分别占有多少时,要确保滴定的速度,然而,不同的检验者就有不同的滴定速度控制,这就需要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熟练水平,避免不必要的实验误差。另外,食品检验工作不仅需要检验人员拥有熟练的操作水准,还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到细心的操作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食品检验人员都了解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只要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就会努力做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是,也不能将责任过分施加于检验人员,这将会引起实验人员的压力疲劳,反而不利于检验工作的进行。

6 加强对食品检验相关项目的检查

食品检查的项目相对来说是比较繁琐的,准确性的控制因素也较多的,但是很多食品检验的项目是具有关联性的。通过对相关项目的检验,可以验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如,进行桶装水安全的检测时,应侧重检测水中的游离氯消毒剂,如果游离氯消毒剂含量超出安全饮用标准的话,那么相关的游离氯也就超出了合格范围。再比如,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氨和全氮的检测,一般情况是,氨基酸态氨测出的值是全氮值的一半,如果检测结果相差过大或者过小,那么检验结果一定存在问题。所以,在进行食品检验时,一定要注意相关项目的检测,以便保证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7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食品层出不穷,种类繁多,由于食品监管工作不到位,造成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因此要高度重视。作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严格把关上市流通食品,高度重视质量检验工作,对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要加强控制,确保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努力保障上市食品的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对食品安全重拾信心。

参考文献

[1] 沈宁.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4.

篇3

高中英语教材的对话部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language structure,二是language function。为了适应现代英语教学和社会的需要,语言结构也不只是“语法教学”,教师在处理语法时,也常精心准备若干句子,语段或小对话,在课堂设置一定的语境,然后指导学生去归纳总结,使“语法教学”为研究性学习服务。毋庸置疑,language function更应体现其“交际性”与“应用性”。现行教材中所用的对话大都是篇幅较短、浅显易懂的。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学习语言功能,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好情景,并在情景创设中,坚持“学生自主,环境开放,注重实践,鼓励创新”,通过探究情景教学,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活泼,将单一的句型操练变为趣味盎然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进行灵活应用以求完全掌握。

案例实录

例1:引入对话

新课Making suggestions for a New Year’s Party开始前,我们照例进行Daily Talk。那天同学所讲的话题是cartoons,谈到喜欢看卡通片,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但对中国自己的卡通片都不喜欢。理由是无论从内容新意、动画处理技术、衔接技巧等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距。从所读内容上看,与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毫无关联。我在听完之后说了这样一句:Since you arenot satisfied with our cartoons, why not write to the cartoon makers to make some suggestions? Do you know how to?带出了对话的内容。但对于这个语言功能,并不急于把句型展示给学生,而是创设了几个情景,让学生通过训练,自主地进行归纳。

Making suggestions for the night

Relaxing

Sleeping

winter hlidays

improving spoken English

choosing the reading materials

略经准备后,学生开始说起来。第一对学生中有一位胆子较小,口语不是很好,所以她们就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如下对话:

S1: How can I do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S2: You should practise a lot. Reading the text aloud will be helpful to you.

S3: Thank you for your suggestion.

接着又有几对学生将他们所编的对话呈现给其他同学。但一细心的学生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前面几位同学都是接受建议的,那么怎么来表达相反的意思呢?这位同学及其他有类似疑惑的同学很快从同学的对话中得到了答案。

S1: How can we spend our winter holidays?

S2: Let’s go traveling.

S3:I’d rather not. But thank you just the same.

从以上的几段对话中我们可看出,如果直接出示新句型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创设情景以后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新课的角色中,他们不再被动地等老师说出句型,而是主动地应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提建议。教师对这一用法不需作太多的说明,只要帮助学生对一些常见句型进行归纳和整理即可。对于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不必马上解答,而是启发引导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及自主性。

例2:对话应用

在引入对话、学习了对话内容及对常用句型进行整理后,我们就让学生进行写、听、说等多种训练以学会具体应用。语言的应用要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这就要求创设多个不同贴近生活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语言功能。 转贴于

课本上的听力训练B部分是根据所给的图片及听到的内容来判断正确与否。我利用了这张图片,让学生进行pictrue talk。

T: Now we know how to make suggestions. In fact, we are often required to makesuggestions in our daily life. Suppose there is a new classmate in your class.She wants to buy something in her free time, but she is a stranger in your district. Then she asks you for help. What should you do? Let’s do another exercise.

对于这一picture talk练习,我要求每组上的两位同学选取一个地点,自己创设情景来编对话。在领会了我的意图后,学生们开始练习起来,随后运用了新学的知识进行了内容很丰富的对话。如下面一则:

S1: I feel cold now.

S2: If I were you, I would wear more clothes.

S1: But I haven’t got enough clothes.

S2: Why not ask your father to bring you some?

S1: I’d rather not. My home is quite far from here.

S2: Then you’d better buy one.

S1: That’s a good idea. But I don’t know where to buy.

S2: You can go to the Fifth Street. There is a dress shop there.

S1: How can I get there?

S2: Do you still remember where the post office is ? When you go out of it, just cross the street. You’ll find the dress shop on the right of the shoe shop.

S1: Thank you.

从以上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但很好地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而且能结合使用以前所学的关于问路的语言功能,实现了知识的迁徙。因此我又设计了下面一项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前几课所学的课文内容,围绕着“Making Suggestions”这一主题,用多种形式来进行训练。下面就摘取了学生的两个活动片段:

活动一: (short play) A fat man wanted to lose weight. He went to ask the doctor for suggestions. The doctor told him what to eat and to take some exercise. On his way home, he met his friend and told her his decision. But when his friend visited him a few days later, she found he was even fatter. He didn’t follow the doctor’s suggestions at all. (Unit Two)

活动二: (interview) A journalist interviewed a top student. The studentgave his own suggestions on how to study better. (Unit Six)

这一训练既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了新旧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性,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性。

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食品安全 预警系统 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7-035-03

一、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从“三鹿奶粉”到“毒饺子”,再到“染色馒头”、“地沟油”,由于在我国很多企业家的道德意识并不是很强,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铤而走险,导致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尤其是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存在漏洞、监管体系不完善,食物安全性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且不统一,食品安全技术不成熟等等,这种情况下对食品安全的研究具有尤为重大的实际意义,我国迫切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以及管理机制来遏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可以有效预测、防范、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食品企业的信誉,优化我国食品产业结构,提高我国食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因为食品质量涉及到食品原料采购、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等各个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需要食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运作,因此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构建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显得非常必要。

二、食品质量安全的产生机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产生于食品供应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衔接上也可能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1.食品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我国食品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大多并不密切,所以很难控制住由于食品生产所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我国大多采用的是农户分散生产,龙头企业统一采购的模式,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而农户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意识并不强,会出现农药使用不规范、违规使用激素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很多情况下龙头企业采购的原料产品的质量问题不能得到保证。如江苏就出现过由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过度使用膨胀剂等激素造成西瓜爆炸的现象。

2.食品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加工环节中同样存在食品安全的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企业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或改善食品的色泽、形状等外观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例如,上海就出现过有食品公司将白面染色制成馒头在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的现象。另外,我国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使用时间长,又不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洗、管理不严,使得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此外,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比如操作不当,管理失误等,并且有些企业可能使用恶性竞争手段,有意制造食品安全事故,进而打击竞争对手的声誉,赢得市场地位。例如,甘肃就发生过同行为了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在散装牛奶中投毒的食品安全事件。

3.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流通环节中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问题,如在食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包装不当引起食品变质,如包装物破损、包装物中含有添加剂并在长时间后向食品内部迁移,同时包装物上的油墨也可能溶出导致食品污染;在食品运输或储存过程中由于没有恰当使用冷藏车或冷藏库,冷藏车或冷藏库的温度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也会引起食品安全事故,特别是肉类和蛋类食品,往往需要中转很多次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而中间每一次衔接的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另外,库存管理不当也是造成食品质量变坏的重要原因,很多企业没有先进的物流管理思想,当库存货物较多时,不能做到先进先出使得食品超过保质期,而为了节省成本,这些企业又将过期的食品继续销售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三、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问题急需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分别是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先通过信息监测子系统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上传到食品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属性分析,若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则启用食品安全追溯子系统,追究相应责任并责令改善;若食品质量合格则进入流通领域并启用风险预测子系统,进行食品安全警度分析;若超过警戒线,同时启用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子系统和食品安全应急反应子系统,否则进入销售。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流程如图1所示。

1.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食品质量信息监测子系统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对食品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的系统。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子系统应该包括安装在固定检测站或流动检测车上的食品质量工作站系统,主要负责与各种检测设备相连并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对检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安装在农贸市场或基层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录入系统,主要负责对进货台账、食品来源等信息进行录入;安装在省级工商所的食品质量信息监管系统,主要负责对食品质量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评估等,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做准备。

篇5

【关键词】可靠UDP;确认重传;滑动窗口

引言

由于传统的数据传输协议所针对的业务不同,在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之间不能达到很好的平衡。车险理赔系统中采用的是移动理赔的思想,手持终端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和后台中心系统进行数据交互。目前国内的通信事业并不是很发达,信号覆盖率并不全面,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和传输质量会受到地域的影响,为确保理赔现场与后台系统间数据的及时可靠传输,需要基于移动通信的网络环境设计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本章在UDP传输协议基础上,通过应用层封装和可靠性设计的方法,采用数据包的确认重传、流量控制等机制,设计并实现基于UDP协议的可靠数据传输功能。

1.TCP与UDP的对比

TCP和UDP都属于传输层协议,负责承担数据传输的任务[1]。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有:

(1)TCP和UDP是传输层的两个协议,它们最大的区别是是否面向连接。TCP,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之前,首先要交换传输层控制信息,为双方的通信做好准备。UDP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双方不建立连接,当传送数据时,简单的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的把数据传送到网络上。

(2)UDP协议的数据传输不需要维护收发状态和连接状态等,与TCP相比,网络有效利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3)TCP协议提供数据确认重传、拥塞控制等可靠性保证,UDP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也不提供流量控制。

TCP协议由于需要确认的状态和对数据包的操作过多,数据传输的速度不高且网络延迟较大,所以虽然协议可靠但并不适合面向移动通信的数据传输;而UDP协议由于不用建立连接,没有超时重发等可靠机制,网络延迟小且数据传输速度很快。本文设计的理赔系统面向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理赔现场与后台系统间的数据传输,网络环境不如光纤接入网络稳定可靠,对数据的高效可靠传输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本章选用UDP协议,并在其基础上,设计了连接确认、数据确认等可靠机制,满足了系统对于高效可靠传输功能的需求。

2.基于UDP改进的可靠传输协议设计

2.1 可靠UDP传输协议的层次结构

本文设计的基于UDP改进的传输协议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文在原来的TCP/IP模型的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添加了一层为保证数据可靠传输的改进协议层。新组成的五层网络体系结构中,实际用来传输数据的仍然是传输层的UDP协议,新添加的协议是在UDP传输层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层对通信双方进行连接确认、流量控制等功能,提供一种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改进协议主要提供的功能有:

(1)面向消息包机制的数据接收和发送功能。改进协议的数据传输层仍然使用UDP传输协议,本身又添加了可靠机制,因此可以提供基于消息包的可靠的数据传输功能。

(2)数据重传功能。发送方收到接收方发来的重发请求,将需要重发的数据包发出。

(3)丢弃重复包功能。接收方对收到的重复消息包,进行简单的丢弃。

(4)流量控制功能。

图1 协议层次结构图

2.2 可靠UDP传输协议报文结构

可靠UDP传输协议的报文结构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可靠UDP传输协议的报文结构就是在UDP报文的数据填充部分添加一些自定义字段与UDP包头一起构成可靠UDP传输协议的包头,而剩余部分用来填充真实数据。其填充的字段分别为:

MessageType(消息类型)用于识别数据包类型,包括数据传输请求消息、数据包发送消息、数据包确认消息等,占用两个字节空间。

Length(数据包总长度)用于标识数据包类型以及数据(Data)总长度,本文设计的可靠传输协议约定数据包长度最大不超过1436个字节,所以Length占用两个字节空间即可。

MessageNumber (消息传输序号)用于标识当前发送的数据包在整个消息中的位置,占用四个字节空间。

图2 改进协议报文结构

2.3 可靠传输内部机制

2.3.1 三次握手机制

TCP协议建立连接需要一个3次握手的过程[2],连接成功后,对连接进行维护直到该连接被销毁。因此,仿照TCP连接的建立过程,我们在连接开始的时候,模拟TCP协议的三次握手过程,通过改进的可靠UDP协议也进行了一个类似的过程。如图3所示,该过程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网点A发送一个传输请求给网点B,并进入等待网点B的确认状态中。

第二次握手:网点B收到请求后,对该请求进行确认,发送一个请求应答的报文给网点A。

第三次握手:网点A收到网点B的请求应答后,向网点B发送确认(传输应答),此确认包发送完毕后,网点A和网点B都进入完成状态,三次握手成功建立。

图3 简单的3次握手

2.3.2 数据包确认机制

由于若是仅仅使用基于时间的选择性确认机制时,当传输大数据时,可能会由于带宽问题,发送方A向接收方B发送大量数据包,而在预定时间间隔超时之前,发送方A由于待证实的队列得不到证实而无法继续发送(此时待证实的队列已满),只有等到接收方B定时器超时后,向A发送ACK包,证实发送队列的消息,A才能继续发送,大大降低了数据传输效率。所以本文采用基于时间的选择性确认和基于数据包数目的累积确认相结合的确认机制,其算法如下:

if(数据包时间确认计时器到时)

{

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ACK包 AND

数据包时间确认定时器归零 AND

数据包接收计数器归零;

}

else if (数据包接收计数器达到预定值)

{

接收方给发送方发送ACK包 AND

数据包时间确认定时器归零 AND

数据包接收计数器归零;

}

在这种确认机制下,当移动网络中带宽不足,发送速率较小时,主要是基于时间的选择性确认机制起到作用。

2.3.3 流量控制机制

协议中采取滑动窗口的机制来实现数据传输中的流量控制的功能。滑动窗口的机制在文献[3][4]中都有提及。协议中的数据报文中用于标记数据传递的序号用2.2中设计的MessageNumber表示,采用无符号整数,取值为0~232-1,对应图中的大圆所代表的循环;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冲区大小设置相同,分别对应图中的两个小循环。

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的方法是:当接收方收到一条消息之后就将滑动窗口中的接收窗口大小减1。只有在确定上层应用将接收到的消息处理完成后才还原对接收窗口的大小的操作;接收方发现发送窗口的大小增加后,表明可以接收更多的数据,会向发送方发送相应的请求,发送方根据请求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通过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速度,达到流量控制的效果,防止网络拥塞的情况发送。

3.总结

本文以对比的方式介绍了TCP和UDP传输协议,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基于流模式的传输协议,高可靠但效率较低;UDP协议是面向无连接的基于数据报的传输协议,高效但不可靠。最后,在UDP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简单的三次握手,确认重传机制,滑动窗口机制,设计出了一种基于UDP的可靠传输协议,使其在可靠性和传输效率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统一与折衷。

参考文献

[1]Douglas er,林瑶,张娟,王海等.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原理、协议与结构(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21-5389-05

The Regulatory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LI Chang-bing,JING Ai-jia,ZHANG Fe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produc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 groups and the failur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all restrict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Aimed at overcoming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food safety regulatory approach i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we build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of the supervision of food supply chain’s safety by analyzing each related part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Through simulation we attempt to define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regulatory measure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policy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food supply chain; regulatory; simulation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从“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到“工业盐”、“三聚氰胺”等,引发国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食品安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如何对众多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许多学者就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其中,国内学者左两军等[1]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不同实施力度对食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成本的影响分析,提出政府的帮助是必须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强制实施高水平的QMS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王海萍[2]对食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诱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监管的视角对食品供应链中风险控制机制的构筑提出建议。王有鸿等[3]通过博弈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风险为高低两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法规对生产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的监管作用。国外学者Liddell等[4]通过对全球六个主要的猪肉进出口国的追溯系统进行比较,确认可追溯系统的经济刺激因素有利于明确可追溯系统带来的经济利益程度。

综合看来,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局限于定性的分析,缺乏系统的论证,方案建议的可操作性差。本研究构建了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通过仿真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以及具体监管措施,以便为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食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分析

对于整条食品供应链来说,主要分为生产、流通、销售三个环节,其中生产环节是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环节,包括农林业、畜牧业、水产业,这部分风险的可控程度较低;流通环节是指食品的加工、包装、装卸和运输,这部分的风险是长期性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道德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食品生产企业的工艺水平和技术条件造成的,道德风险是某些企业为增添食品卖相人为添加过量的食品添加剂造成的;最后是销售环节的风险,这部分风险最为直接,主要是因为监管力度不够和消费者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具体分析如图1所示。

2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建模

2.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建模可行性分析

系统动力学是Forrester[5]教授于1958年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这是一个探索如何认识和解决系统问题,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之间动态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思想基础是系统的因果关系和系统结构。

食品供应链监管的显著特征是系统性、复杂性和动态性,食品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它由若干相对独立的上下游企业自主实体构成。同时,该系统处于一个动态的不确定外部环境中,其内部也随时在不断地调整,由此决定了食品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系统,且其中数据不充分,某些参数或关系难以量化。而系统动力学的模型以反馈环为基础,动态模型中的多重反馈使得系统行为模式对模型中的大多数非关键参数并不敏感,只要参数的估计在合理的范围内,系统的行为模式就不会表现出不合理的偏差。因此,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中数据不充分的问题。

2.2 流图分析

本研究的系统流图由两个流位变量、两个流率变量和其他变量构成。以两个流位为核心建立了两个子系统: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和以供应链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及以政府监管指数为中心的辅助变量群。子系统内部各变量相互影响,子系统间存在关联关系。见图2。

在以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流率变量为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当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分别生产、流通、销售的食品量增大时,整条供应链上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也必然会增加,从而将引起政府对其监管力度的加大。政府将使用各种方式来加大对食品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的监管力度,例如指导生产商建立相关的风险基金,完善流通环节中的可追溯体系,建立销售环节中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制度来改善不合格食品数量增多的现象。

在以供应链食品总量为中心的子系统中,流位变量为供应链上食品的总量,流率变量为供应链食品增长量[6,7]。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食品供应给市场的增减量取决于生产商的生产量,食品加工流通量以及食品销售的增减数量,且他们之间的增减呈正比。同时,政府对食品安全生产要求提高以后,生产商生产成本增加导致生产食品量又会有所降低。完善流通商加工流通食品的可追溯体系后,流通商流通加工的食品量会有所保留,增强对食品召回制度水平的监管也会遏制零售商销售的食品量。因此,供应到市场的食品总量的增长情况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影响。

3 以重庆市为例的仿真分析

3.1 模型数据来源

模型所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2011)。

3.2 模型主要方程

1)状态变量(Stock) 供应链食品总量,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食品总量=INTEG(供应链食品增加量,5.571)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指在一个时间段里,整条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所生产、加工、出售的不合格食品总量之和。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INTEG(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0.05)

2)速率变量(Flow)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量的多少。

供应链食品增加量=(食品生产的积极性×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的积极性×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的积极性×食品销售数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反映每一年中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不合格食品的增加量。

供应链不合格食品增加量=(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食品生产数量+不合格食品销售比率×食品销售数量+不合格食品运送比率×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3)其他变量 食品生产数量、食品加工运送数量、食品销售数量这三个变量主要用于给模型的仿真模拟提供真实的数据基础。

食品生产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094),(2007,1.345),(2008,1.461),(2009, 1.683),(2010,3.009)))

食品加工运送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32),(2007,1.253),(2008,1.302),(2009, 1.412),(2010,2.089)))

食品销售数量

=WITHLOOKUP(time,([(2006,0)-(2015,10)],(2006,1.169),(2007,1.162),(2008,1.144),(2009, 1.141),(2010,1.169)))

社会影响指数是一个用来衡量食品对于社会的正负面可能产生的影响的量化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评价食品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社会影响指数=SMOOTH(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总数,1)

政府管制指数是指由于供应链中不合格食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到一定程度,政府所采取的监管政策在数量上的反映,这个变量将用于模拟政府所采取的各种监管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推行力度。

政府管制指数=SMOOTH(不合格食品比例×0.6)+SMOOTH(社会影响指数×0.4,1)

抵抗生产风险水平=0.6×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零售商实施难度+0.2×流通商实施难度+0.2×生产商实施难度

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0.6×(1-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0.2×(1-生产商实施难度)+0.2×(1-抵抗生产风险水平)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监管的关键要素分析 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减少整个供应链环节中的不合格食品增长量,所以在考虑监管效果的时候着重从“不合格食品增加量”这一变量来评价。首先模拟出现行监管力度下模型运行的结果,然后再分别对生产商、流通商、零售商加强和减少监管,观察并比对效果,根据监管的效果来确定监管的关键要素。

在图3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管制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管制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管制指数均为0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是分别将这三个指数提高至0.2时的仿真曲线。

从图3可以看出,在增强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可以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减少。但增强对生产商监管的效果最好,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

在图4中,原型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监管指数、政府对流通商监管指数、政府对零售商监管指数均为0.09时的仿真曲线;其他三条曲线分别将这三个指数减少至0.001时的仿真曲线。

可以看出,在减少相同监管力度的情况下,对这三者的监管都使得供应链不合格食品数量有所回升,但减少对生产商的监管力度使得不合格食品回升幅度最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增强监管还是减少监管,生产商对于整条供应链上不合格食品数量的影响最大,说明生产商是监管的主要因素。

3.3.2 增强抵抗生产风险的预测分析 根据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可以通过增强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方式来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供应量。即要求政府增加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增加对生产商的支持,减轻生产商在生产安全食品过程中遇到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在图5、图6中,原型分别是指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为0.1时食品生产商抵抗生产风险的仿真曲线,以及不合格食品生产比率的仿真曲线。当对生产商的监管指数增强至0.2时,生产商抵抗风险的水平明显得以增强,而不合格食品的生产比率明显减小。说明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可以起到减轻生产商生产安全食品风险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从源头上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

4 结论

课题组从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角度,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最后以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为例,试验性地论证了生产商是食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的关键要素,并从生产商的角度出发,说明如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生产率,进而得出了以下结论:

重点监管生产商,其次是流通商,最后是零售商。由模型的仿真可以看出,在相同条件下,政府通过对生产商推行监管政策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商处于整条食品供应链的上游位置,生产商所供应的食品是否符合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下游的加工以及销售环节的安全问题[8-10]。

加强对生产商的监管有利于减轻生产商在生产环节中的风险,进而减少生产商生产不合格食品的数量。政府在增强对生产商的监管中,不仅要细化监管标准,严格执行监管策略,还要加强对生产商的扶持和补助。比如,增加财税金融的补贴,帮助生产商抵抗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在重点监管生产商的同时,政府还应站在整条供应链的角度,致力于打造农产品安全产业链,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衔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产业链,探索建立农产品流通、加工、销售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农产品运行模式,建立起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质量集中控制体系和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的可追溯制度,鼓励和扶持大型超市、餐饮、加工食品等企业建立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左两军,王雄志.不同管制条件下食品供应链成员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70-77.

[2] 王海萍.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J].社会科学家,2010(9):110-112.

[3] 王有鸿,费 威.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体系的联合监管作用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57-59.

[4] LIDDELL,BAILEY1.Trace ability in agriculture and food supply chain: a review of basic concepts,techn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J].Food, Agriculture & Environment, 2001,1(1): 101-106.

[5]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M]. New York, London: Published jointly by The M. I. T. Pres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John Wiley &Sons ,INC ,1961.

[6] 常亚平,覃 伍.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64-65.

[7] 刘 玫,吴 浪.从系统动力学视角谈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J].商业时代,2011(18):30-31.

[8] 赵道致,孙德奎,李昊.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农产品加工业对地区经济推动效应研究[J].软科学,2011,25(7):72-75.

篇7

一、引言

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以及提供信息和完成指令的作用(罗选民、黎土旺,2006:66),而纪念馆这类场所的说明性文字大体上也属于公示语的范畴。2015年7月31日,笔者携家人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枣园革命旧址。作为一名英语工作者,笔者刻意关注上述景点中公示语的英文译法,却遗憾地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2015年2月2日,延安旅游网报道:“延安2014年全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145.5万人次,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7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6%和13.07%。[……]去年,延安启动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旧址景区改造工程。[……]我市旅游主管部门[……]广泛开展延安旅游形象宣传,有效提升了延安的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延旅游。”

应该看到,在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方面,延安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在3145.5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中,究竟有多少懂英语的海外游客?他们对延安景点英文公示语中的明显错误究竟感受如何?对此,笔者无法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些错误已经或多或少地对“延安旅游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下面结合具体译例,重点分析延安景点英文公示语中存在的错误,探讨提高公示语英文翻译质量的可行措施(文中下划线均为笔者所加)。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拼写错误过多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和枣园革命旧址的英文公示语中,至少存在41处拼写错误,其中introduction一词竟被拼错了三回,甚至连China也被拼成了CHAINA。

(二)用词不够准确

例 :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军民开展对日全面反攻作战。

原译:On August 9 Mao Zedong released the statement The Last Round with the Japanese Invaders, and the army and people in the liberated areas launched all-round attacks against Japan. On August 15 Japan declared the unconditional surrender. On September 2 the Japanese representative signed the capitulation. […]

三、对策建议

迄今为止,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已经召开了三次。2015年8月5日,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输入主题“公示语+翻译”,搜索结果显示共有1353篇文章在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由此可见,翻译界的专家学者对公示语的翻译非常重视。可是,公示语翻译中明显错误依然随处可见。那么,如何避免类似延安部分景点英文公示语中的明显错误呢?笔者建议如下:

(一)实施有效组织,提高应有认识

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工作必须是主管部门的组织行为。主管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公示语汉语文稿的定稿、挑选确定英语翻译人员、组织英语专家审定英文译稿、确定后期制作人员和质量检查员、组织英语专家最终把关。第二部分包括定期督促检查下属具体单位对展板等的平时管理和维护,发现脱落和损毁的文字要及时修补。

革命圣地延安不只是延安人的延安,也不只是陕西人的延安,而是全体中国人的延安。就延安公示语翻译而言,管理部门、具体译者、审校专家、后期制作人员都必须提高认识,都要充分认识到错误翻译对延安形象、陕西形象乃至中国形象的毁伤性影响。

(二)借鉴成功经验,发挥专家作用

《选集》英译的成功经验值得延安旅游主管部门借鉴。笔者建议,延安旅游主管部门成立一个三至五人的专家组,对延安市的所有英文公示语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普查,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去伪存真,纠正错误,进一步提高英文翻译质量。

(三)加强过程监督,确保译文质量

延安旅游主管部门必须加强过程监督,特别是对后期制作人员工作的监督。后期制作人员的任务是将已定稿的译稿转化成展板文字和石刻文字等,他们的工作极其重要,却常常被忽略,没有得到应有的质量监督。质量检查人员必须是英语专家,要与后期制作人员一起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四、结束语

篇8

关键词:勘查技术;案例式教学;案例资源库;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64-03

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在《华盛顿协议》会议上被接受为该协议组织的预备成员,也是被该协议组织接纳的第21个成员。我国将在两年后即2015年通过《华盛顿协议》秘书处指派的正式成员代表对我国转正申请进行考核。为了快速推进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将派出专家对我国高校中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进行检查,检查的核心就是专业是否实施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因此,为了实现成果导向教育,迫切需要在思想理念、培养模式、评价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深入教学改革。本文在我国工程教育将加入《华盛顿协议》为契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案例式教学法的现状及特点

1.案例式教学法的现状。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完整、可借鉴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1970年的哈佛大学法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起,案例教学法因其基于实践经验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已成为被广泛应用于公共管理学、法律、经济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教学培养的基本模式。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学及构造地质学等扎实的地学基础知识的特点,故该专业教育培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与其他工科专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据已有文献表明,关于案例式教学法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还鲜有报道,故将案例式教学应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学研究意义。

2.案例式教学的特点。案例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并对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由此可见,案例式教学是学生通过教师的一个或者数个案例引导,自觉参与到问题的界定、分析和解决的教学方法,其通常具有以下特点:①案例的实践性。在案例式教学中,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得出个人的判断并做出决策,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从而使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并解决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学生在实践上的不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匮乏的缺陷。②案例的典型性。就是选择的案例应该能够揭示出一般事物的共性,使学生通过此类案例的教学能够有所领悟,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③案例的启发性。案例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师运用案例,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④案例的互动性。案例式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不仅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还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真正实现了整个课堂始终处于动态的过程之中,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⑤案例的真实性。案例在选取过程中不是个人想象与虚构的内容,应符合现有的课程理论,每一个案例应该都是来源于实际的案例,为学生创设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⑥案例的时效性。由于在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工程上不断涌现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因此一个能反映当今最新技术的案例才能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与分析,否则,案例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因其具有培养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方面的独特功能和效果,已被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所接受,但在实际运用中,尤其是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应因课程而异。案例教学法自从成为法学教育学院化的产物以及其日益成为工商管理学科所流行的教学方法以来,因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与专业相关的地学基础科学知识、宽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专业知识、坚实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技术管理和合作交流综合素质。而前面的地学知识与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均具有较高程度的理论性,特别是地学中的《地球科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以及土木专业基础课中的《工程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等基础学科。因此,严格意义上的案例式教学在这些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是不尽适用的,它极其容易造成学生对某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模糊或混淆,学生很难掌握较强的地学知识以及宽厚的土木专业基础知识。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既无社会阅历和专业经验,又缺乏理论知识基础,如果提供综合性强的案例,他们将因无从下手而感到沮丧,难以获得理想的案例式教学效果。反之,对具备一定的地学知识和工程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开展案例式教学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以《地基处理》课程为例,该门课主要介绍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适应范围、加固机理、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等内容,而涉及到的计算理论主要是复合地基方面。该门课采用案例式教学,让学生对各种地基处理方法进行技术可行、经济适用性等方面的比较,能够达到学生掌握该门课的目的。

2.教师在案例式教学的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数是高校或者研究所一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教学能力与案例式教学的训练,严重限制了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案例教学需要教师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熟练的组织能力、启发与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而大多数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仍习惯以教师在课堂中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和控制着从案例背景介绍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案例讨论的全过程,学生只能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被动地参与案例讨论与分析。

3.学生的主体性不强。一方面,学生对案例式教学模式不够熟悉,导致对于自己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及承担的角色缺乏清晰而充分的认知,严重影响了案例式教学的互动性;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的案例教学组织形式及展示模式较为单一,导致案例式教学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果制约了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的互动性;最后,很多同学对案例课重视度不足,认为案例库是理论知识学习后的一种调节,表现为在课堂上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以上各方面都影响了学生在案例式教学中主体性的发挥。

4.资源共享的案例资源库亟待建设。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法的灵魂,其选择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案例式教学法成败的关键,且优质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前提性条件。从我国开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校来看,因受案例资源需要持续更新、案例库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等因素的制约,至今尚未出现可以面向各培养单位开放的案例资源库。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已有的案例零散,采编水平不高。教学案例都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喜好或者科研成果来开发和制作的,学校较少组建学科团队或专门的开发团队来开发;第二,案例来源渠道过窄,实践性不强。案例主要来源于任课教师根据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组织和加工改编而成,或者是由任课教师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或者去企业实地调研、访谈,结合企业的背景和相关资料采编而成。前者因受到企业自身的技术保密性等制约而使得案例的采集面十分狭小,后者因其信息来源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践而使得案例实践性效果大打折扣;第三,案例编写难以得到认可,积极性不高。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未建立配套的案例编写的激励机制,教师开展案例编制未能在教师年终考核或者职称晋级评定时得到认可,使得教师宁愿开展学术研究和,而不愿意参与教学案例的编写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第四,案例私有化明显,案例库共享性差。因现有的教学案例主要是基于任课教师个人的兴趣或者需要而开发完成的,基本为某些任课教师个人专属的教学资源,很难达到案例资源的共享性。

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展案例式教学的对策

基于案例式教学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中存在以上问题,根据案例式教学在国内高校相关专业实际应用中的已有经验,并结合案例式教学在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教改成果,得到了如下对策。

1.率先开展案例式教学在相关课程中的试点工作。结合作者申请的安徽省教改项目,率先在实践性强的相关课程开展案例教学试点,如《地基处理》、《桩基测试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等实务性强的课程。鉴于这些课程中有些在国家各种职业考试资料中就存在了案例分析题库,因此具备了相对丰富的案例库资源,可考虑在这些课程中开展案例式教学的试点。

2.提升教师能力。虽然我国运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在逐渐增多,但是因缺乏训练有素的指导而限制了案例式教学的应用。因此,建议从下几个方面加强对老师案例式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首先,加强青年教师案例式教学的培训与培养工作。案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组织能力、启发与引导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这些素质与能力需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运用、实践与改进才能得到提升。其次,增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结合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除了优先聘任具有工程经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或者直接从企业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外,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每年还重点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大中型企业挂职学习。再次,为了体现学校和院系对案例式教学库编写的鼓励与支持,学校将教学案例库作为老师年终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业绩之一。

3.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案例式教学,改革过去以期末卷面成绩作为各门课最终学生成绩的方式,采用平时案例课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综合判定的方法,按照我校新制定的2015版教学计划精神,建议专业课程应注重过程评估,评估内容需要精心设计,多种评估方式并存,当条件成熟时,某些专业课程的期终考试(笔试)比重可以不超过40%,具体由老师或课程组决定,这为学生主动的案例式学习提供了有利保障。其次,教师在案例式教学中,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即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其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应得到教师的支持与肯定,对表现不足的部分应提出并指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忌简单粗暴地批评学生的不足。

4.构建案例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平台。借鉴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案例式教学共建共享平台的宗旨:即“立足资源建设、植根教学改革、动态管理、共建共享”。本平台建设也将致力于推动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综合创新,面向全国高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与案例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源服务。首次平台建设的资金主要依靠学校教学费用的直拨,或者通过学校、省级或国家级的教改项目费用的支持。平台建设后将借鉴当前欧洲较为流行的资源共享模式和运作机制,即采用会员资源积分制:一是鼓励老师和学生申请加入该平台会员,鼓励会员只需注册、提交相关达标案例、发表教学心得、使用“在线课堂模块”等,即可获得相应的积分。二是通过案例式教学研究中心提供给案例编写者统一的案例编写规范和案例资源研发标准,以动态激励的方式实现案例资源库的滚动式添加和共建共享,同时给案例资源提交者自动获得相应积分的奖励。三是通过以积分免费换取案例库的案例资源,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案例编写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案例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加快案例资源的滚动式添加的速度。四是通过案例库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可以对过时的、不符合现行技术规范的案例实现更新,为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获得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知识提供了途径。

四、结语

结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深化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案例式教学改革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除了教师重视案例式教学经验的积累、案例式教学资源库的编写以及构建案例式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平台外,还需要学生改变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充当配角的角色,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有利于学科专业成果导向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陈慧荣.案例教学的方法论基础――以公共管理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4,(9):72-75.

[2]杨朝霞.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法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13(6):83-90.

[3]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高等教育管理专刊),2005:24-32.

[4]陈秀琼,杨高全.“数学教学论”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96-98.

[5]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0-72.

[6]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7]尹子民,张彩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10(5):93-96.

[8]杨洪志,毛永强.案例教学在篮球专选课战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以进攻战术基础配合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7):106-112.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是3-6岁,而幼儿园的教育又是对幼儿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教育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因为教师教学言语是幼儿园教学活动形成的关键要素之一。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言语,就绝对没有正常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使用有效的教学言语行为策略,也不可能产生有效果的教学活动。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以语言教学为主,面对目前很多幼儿园积极引进外籍教师,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的外籍教师在教授幼儿英语方面受到社会的追捧,外籍教师在英语教学上的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否能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等等问题幼儿园和家长是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践,注意到外籍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既有作为母语运用的恰当性与自如性,以及文化的本土性,但有时在活动中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出现教学的暂停,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容,语言出现较难的词汇,与幼儿交流出现困难。就萌生了此研究,在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分析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此研究提供信息的研究对象。选取天津市一所大学附属幼儿园,该园是英语教学示范园。选择在幼儿园担任大班教学的三位外籍教师(母语为英语)。三位教师中M教师,J教师来自美国,R教师来自澳大利亚

而教学班级选择大一班,幼儿年龄在5-6岁之间。大一班与研究者有半年的相处,班内一部分幼儿参加园外的机构学习,英语水平高于本园的另一个大班班级。

研究方法主要有:非参与性观察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

三、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以M教师为例,分析M教师在教师言语行为的特点,并给予建议与对策。 M教师在园担任大中小班的英语教师,选取在大班的2节课,2节课都为外文图画书的阅读。每节课的时间大约都在30分钟左右,所以按照弗兰德斯的互动分析系统的记录方法,每三秒做一次记录,每节课的数据约在600个左右,两节课共有数据1200个,此研究将这些数据选取进行统计,进行分类,总结,统计之间的比重和频率,从而以量化的形式对外籍教师的言语进行分析,得出其语言的整体特征。

M教师言语行为的数据汇总分析,从M教师的言语行为分析结果来看,得出的数据一共1305个,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通过M教师的总体数据可以得出在M教师的两个样本中教师言语占都一半,这表明教师在课上的语言把控得当,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儿童的言语所占30,57%,幼儿的言语行为在课上也占一部分,幼儿在课上主动或被动的言语行为表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较好。接下来分析教师具体的七类言语行为教师直接影响数据为247个,间接影响数据位481,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比例为1,95:1,说明教师的讲解,命令或指示还是多于接受幼儿的情感,表扬,教师提问。第十类安静或混乱不做研究。根据以上的教学片断来与FIAS分类标准来看,课堂中教学言语行为主要以教师言语中间接影响的教师讲解和儿童被动为主,教师讲解主要在全英语课堂中幼儿基本需要教师的讲解与手势的解释, 而儿童被动性话语较多主要因为在与重复教师的话语,这些话语主要受教师的话语以及动作影响。教师提问与儿童主动性话语也占一部分,教师的表扬与鼓励出现次数较少,而且表扬的句式也比较简单,以“good”,“yeah”为主。教师能在课堂进行中发掘出一些潜在的词汇与知识点,其中有部分的安静或混乱与教师的性别,语调及课前准备有极大的关系。但总体而言,教学片断的选用与量化分析的最后结果有一致性。

对于对三位教师的访谈,发现在教师观上有共同之处:三人都基本认识教师应该是儿童的朋友,在教学上应该共同发展。M教师认为自己在课堂上应该给幼儿带来欢乐,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R教师认为自己应该在教学上成为还在感觉人好像出的感觉,J教师认为自己有时候在教学上过于强加孩子的学习环境。但总而言之三位教师都愿意在教学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主导,他们也一致认为教育者应尊重幼儿,教师应该是引导者,是与孩子一起游戏的朋友。

对于三位教师的教学言语的研究发现,M教师的教师语言共728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5.79%,幼儿语言共399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30.57%。R教师的教师语言共683个,占M教师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54,72%,幼儿语言共22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17.79%。J教师的教师语言共868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67.81%,幼儿语言共272个,占教学的总体语言行为数据的21.25%。

四、结论及教育建议

1.开放性的言语互动,建立幼儿为主的语言环境

外籍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言语是维持课堂气氛的关键,如果以教师控制为主就会抑制幼儿的言语行为,积极地互动式要建立在教师与幼儿平等的对话水平上,在外籍教师全英语的课堂,幼儿有时无法理解教师的语言,教师需要时刻或得幼儿的反应以便做语言的调整,教师积极地给予幼儿主动性的发言机会,去鼓励他们发言,教师的全英语环境已经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如果在细节上把控幼儿的言语的行为,就更加让幼儿感到学习的趣味和乐趣。

2.提高教师言语的灵活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通过外籍教师的教学言语行为可以得出首先教师在备课上并没有做足功夫,加上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经常有不知如何继续下去的情况,没有在语言上做准备,加上幼儿的开放性的想法,教师无法灵活的应变。自我反省能力的加强,会帮助教学实践,设计上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正如M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幼儿的混乱,能够用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幼儿的兴趣与生活出发。教师言语的灵活性将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

篇10

2011年5月10日监督检查中,发现朝阳市双塔区某酒店采购使用的火锅飘香剂、百强仙花调味甜奶素调味料未遵守采购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查验记录制度,未记录台账,未索取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执法人员当场做了现场检查笔录,下达了“警告”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2011年8月2日对朝阳市双塔区某酒店进行了再次监督检查时发现,该酒店违法经营使用Baking Soda和食品添加物(日文)标签无中文标识;采购和使用的广州市瑞丰盐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顶好”牌食用色素和由黑龙江省海伦市亚太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酱肉护色保鲜剂未记录台账,未索取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执法人员当场做了现场检查笔录,并对上述四种物品进行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对该酒店业主王某某和厨师长孔某某做了询问笔录。

该酒店经营使用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之规定;采购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未建立、遵守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和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二款、《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之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第(二)项、第八十七条第(二)项、第(五)项之规定,给予该酒店没收违法经营的Baking Soda1盒(454克)和食品添加物1袋(1000克);罚款25000元人民币的行政处罚。

执法人员对该案件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违法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

理由:首先该酒店经营使用的Baking Soda和食品添加物的标签无中文标识,有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和现场提取的物证。其次该酒店采购的顶好牌食用色素、酱肉护色保鲜剂、火锅飘香剂、百强仙牌花调味甜奶素调味料现场不能提供记录台账,及国家规定的相关许可证和食品检验合格证明文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第一、二款“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食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之规定。依据第八十七条第(二)项、第(五)项之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条款正确。

第二种意见:食品添加剂法律依据不充分,不能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