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绿色施工;质量标准化建设;监督管理

1 当前绿色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量化标准

由于绿色施工质量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管理体系,对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无法有效指导。当前我国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施工现场主要是对绿色施工的管理要求,对于绿色施工质量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指标、具体的奖惩确保措施,绿色效果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质量安全监督站不能确定的标准来量化企业的绿色施工质量水平。第二我们的预算定额及清单报价对绿色施工质量报价缺乏定价依据,无法在制度上明确这一部分费用的支出,导致绿色施工质量资金投入不足。

1.2 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绿色施工为了能够达到减少噪音扰民、建筑材料回收利用、清洁运输、土石方平衡、绿化种植、减少环境污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者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虽然在预算上有环保措施费,但是施工企业对绿色施工资金的投入保证不了现实形势下绿色施工成本。而一些节水节电措施如果没有系统长期的采用,则产生的费用元远大于其节约的费用,导致施工单位不愿意加大投入或者偷工减料确保绿色施工质量。

1.3 思想认识薄弱

在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中,一线施工现场管理和施工人员文化素质差,对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管理人员及工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意识薄弱,施工中往往是单纯地为了按图纸建造建筑物,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人类的生态环境产生着长远的影响。甚至工程公司对绿色施工质量的宣传、教育不足,往往以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为内容,环保知识不在学习的范围内。施工部门和施工人员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只顾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费用,施工中有意或无意地采用了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造成损害的施工方法,对环境保护无敬畏之心。

1.4 质量监督站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绿色施工是新鲜事物,同时质量监督站部分监督员非土木工程专业,监督站配备的部分专业人员技术力量薄弱,对绿色施工规范不熟悉,没有理解透绿色施工质量监督管理精髓,对绿色施工技术方案、工艺要求不了解及现场工作经验不足,导致绿色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处于滞后状态。

2 工程概况

某商住楼B二期工程总用地面积53462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面积46571平方米,带征道路面积689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8089平方米,其中住宅104404平方米,物业、社区等配套公建用房6660平方米,架空层及自行车库5825平方米,地下室31200平方米。小区共有13栋住宅建筑(其中11栋独立建筑、2栋公寓楼),建筑层数分别为15层、18层、20层不等,总户数2211户。工程估算总投资64219万元。按照我市质量监督站的要求及建设单位的自我推荐,希望B二期工程能够成为我省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我站对其绿色施工质量进行强化监督,希望能够给其他兄弟城市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3 具体措施

3.1 绿色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加强B二期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绿色施工质量水平,创建绿色文明工地,结合B二期工程的特点,我质量安全监督站派出优秀质量监督员常住施工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做好绿色施工标准化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并实行责任承包制,将绿色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与B二期工程项目部项目经理业绩考核挂钩,确保项目部上下对绿色引起足够重视。在项目开工之前我站重点检查了该公司的绿色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人员配备、绿色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在源头上确保了B二期工程项目绿色施工质量。

3.2 环境保护措施

1)扬尘控制。基坑开挖时B二期工程施工现场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和土方转运频次,根据实际情况提前进行挖填平衡计算,减少施工现场的土方存放量。预留后期回填土方,修整整齐后表面种植速生草种。在天气干燥时,要求施工单位洒水降低扬尘;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的运输,使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施工现场出入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洗车台,出场时车辆应清理干净,不将泥沙带出现场。

2)B二期工程离居民生活区较近,施工现场我站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排放,使用低噪音机具进行施工,对工人进行教育,减少夜间施工噪音。

3.3 节水措施

B二期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先设置好防止水土流失的临时堵水和排水的沟渠,避免污染道路和堵塞下水管道。在施工阶段,利用场地内的排水沟及降水井抽水,通过集装箱式循环水箱,将水用于模板、道路及土方车辆冲洗。在上部结构施工阶段,利用场地内的排水沟及地下室的雨水井收集雨落水,再用增压泵将雨水井内的积水抽至蓄水塔内,用于模板冲洗和道路的日常冲洗。并做好宣传教育,在工人进场教育,我站质量监督员参加B二期工程生产例会,强调节水的重要性,加强节水宣传,要求施工单位在各用水点设节水标志,提高大家节水意识,制定节水指标,并按期考核。

3.4 节材技术

散件物料及预拌混凝土运输等严格执行天津市及业主的有关要求。混凝土灌注作业后,运输车及作业场地也应及时清除和冲洗,以保证车辆和场地清爽;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我单位将施工、拆除和场地清理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将其中可直接再利用或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

3.5 节地措施

B二期工程施工总平面布置要合理,要求施工单位实施科学管理,施工现场内所有临时设施均按平面布置,使施工现场处于有序状态。场地围栏设置要求施工单位建立施工标示牌,检查是否标明建设工程名称、规模、业主、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名称和负责人以及工程开工、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等,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要求施工单位设“一图五板”。

B二期工程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设施合理布置,要求施工单位对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均采用砖砌墙体,锌铁瓦盖顶,所有墙体与柱进行刷白。并按有关规定实际办公区域的园林绿化,做到“晚上亮起来,白天绿起来”,建立住地文明、卫生、防火责任制,按规定布置防火设施,并落实相关责任人管理。

3.6 新技术应用

1)B二期工程将全部使用预拌混凝土,广泛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无收缩(微膨胀)、防渗、防裂、和易性、易泵送性和稳定性好。建议采用超细矿粉和高效减水剂共用,可有效保证地下混凝土的抗渗、防裂、抗冻、抗碳化、抗盐、抗酸等要求,对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可泵送性,预防混凝土中碱—集料反应,十分有效。

2)对于大直径钢筋,优先应用等强度直螺纹连接技术,钢筋接头均能达到“A”级。等强度直螺纹连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施工现场外、对钢筋进行提前加工,现场操作工序简单,施工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不受气候影响,且成本较底等。套筒连接的优点是接头强度高,质量稳定可靠,安全、无明火,不受气候影响。B二期工程钢筋施工量很大,运用多种机械连接技术,将大大提高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加快钢筋工程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3)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配合设计要求,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技术。努力提高砌体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体外墙、非透明玻璃幕墙选用50厚玻璃棉墙体为外墙内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外窗采用铝合金断热铝型材,中空low-E玻璃。

4)新型建筑防水应用技术。B二期工程将采用高效、安全可靠和抗老化的新型防水施工工艺和新型防水材料,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多道设防等措施,防水设防的必须有足够的安全富余度,以确保防水施工的质量。

篇2

关键词:城市高架桥;安全管理;标准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通过高架桥,城市道路体系由平面扩张为立体,由横向扩张为纵向的扩张[1]。工程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人员层次和流动复杂、露天的立体交叉部分多等特点,造成施工中危险性大、预防难度大。住建部的《2016年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显示,2016年共发生27起较大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因此,要有必要建立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人员配备和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1安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主要按照国家的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和项目安全管理指南,充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本项目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3]。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实施分为四步的循环,如图1所示。首先,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其次,考察和监督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实事求是地及时发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汇总制度落实中的各种状况对其进行评价,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制度。高架桥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的标准化从制定、颁布和执行、考察、评价四个方面,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细则,针对高架桥体施工的具体情况不断总结,对项目管理制度实施运行的主要过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从而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秩序,有利于高架桥工程安全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普及和传承。

2人员配备的标准化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安全管理的不同岗位要求配备拥有相对应知识、能力、技术和沟通素质的人员,使人员的安全素质与岗位相适应,为项目管理机构培养具有强烈安全意识的组织团队。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各级单位设置单独的安全管理部门,按照图2安全管理人员配置标准配置熟悉国家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公司管理制度,满足学历、职称、现场施工经验年限且具有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各级安全部全面负责安全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培训、会议及考核等工作,组织(配合上级)安全事故的分析、调查和处理工作。人员配备标准化的主要包括,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和组织系统化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培训。由安全部门组织有关单位系统制订标准化管理的培训教材,使标准化管理的内容更加具体化,并结合国家建设管理培训班,建设单位和各参建单位组织的应知应会培训班,分层组织标准化管理的系统培训,尤其要对新上岗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内容的培训考试,做到教方法、教内容、人人考核,持证上岗。

3现场管理的标准化

每个高架桥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都是最大的难题,对工地的监管还是靠安全管理人员去现场进行巡查、抽查,有必要对施工现场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现场管理标准化主要是规范建设安全管理、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将现场安全管理的具体要求、检查内容和手段方法等转换为工作标准。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安全工地建设、生产队安全管理、工装设备、工地实验室、现场技术资料等各个方面,并制定具体的现场管理标准措施,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以郑州市东三环(107辅道)快速化工程PPP项目第五、六标预制梁场为例,开工初期,预制梁场对营区、办公区、钢加厂、“六牌二图”等临建工程提出统一要求,注重封闭施工,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安全自查镜、安装实名制安全帽智能桥式摆闸门禁系统和安全语音提示系统,有效避免了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现象的发生;加工区的材料摆放分类、分堆码放整齐,材料标识清楚,使用数控弯曲机、数控钢筋调直和切断机,较好的防范了相应风险和落实了本质安全;在现场用电方面真正落实了“三相五线制”,严格按照“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标准设置了配电设施;在安全防护方面注重细节,在现场加工区采用护栏,将施工区和通道进行了隔离;现场的安全警示标识、安全文明标牌更是随处可见、提示和警示非常到位;在环境保护方面,率先引进了扬尘和噪音指数自动监测设备,对扬尘和噪音指数进行了实时监控。

4结束语

高架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体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其不仅需要施工人员对于公章制度的遵守,同样需要管理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管理。对于我国的高架桥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化安全管理,应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角度构建了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王长宇.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

[2]张先稳,许健彬.“互联网+”提升智慧工地安全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7,(4):42-44.

篇3

1.1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项目管理的概念是上个世纪由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过来,发展时间较短,理论结构还不完善,目前项目管理研究存在严重的实际与理论脱节现象。对于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系统还不完善,大多数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后,主要是向有管理经验的丰富的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不能很好的将管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种现象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难以迅速得到提高。另外,施工企业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1.2忽视公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继项目建议书之后,从技术、经济以及运行效益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为后续的投资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是施工图设计的基本依据。目前投资对公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造成后续施工图设计方案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方案区别较大,导致施工过程的资金问题以及施工质量问题,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1.3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以施工企业的管理为主,业主、建设主管部门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进行监督。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没有具体的分工,业主与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监督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另外,目前招标管理不完善,不能通过公平竞争确定中标单位,建设单位采用议标甚至假招标的形式确定施工单位,对中标施工单位管理与建设单位的监督缺乏相应的依据。项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项目管理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项目管理标准化的实施

项目管理标准化建设涉及路基路面工程、边坡防护工程、隧道以及桥梁工程等整个交通工程。标准化建设包括工地建设标准化、施工工艺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四个方面。标准化建设提高公路工程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因此积极实施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能够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以及控制工程成本。

2.1项目部与实验室建设标准化

项目部是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核心,项目部建设应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保证管理人员能够在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场所和温馨的生活环境,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另外项目部建设应体现标准化管理的理念,建筑面积必须达到合同规定的建筑面积,并有相应的实验室、会议室以及资料室等。另外,按照合同规定搭建职工食堂、职工宿舍等标准化临时设施。试验室是施工现场材料、构件以及整个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因此应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将力学实验室、水泥实验室以及土工实验室等进行明确区分。各个试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类别设置空间面积、配置试验设备,并编制相应的试验操作,设置合理的管理制度,试验操作更加标准化,降低试验结果受人为因素影响程度。

2.2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的标准化建设

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标准化是保证公路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梁板以及小型构件预制标准化建设不仅要强化预制过程还要实行管理标准化。通过编写方案,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标准化体系,最后达到“管理标准化、加工工厂化、操作规范化”。1)预制场建设标准化根据工程需用量以及合同规定,并综合考虑预制、运输以及拼装等综合因素,建立标准化的大型临时设施。例如,采用隔离的形式依次建立混凝土搅拌站、构件预制区、构件养护区、钢筋加工区、预制成品存放区。2)构件预制以及钢筋加工程序化构件生产过程中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以及脱模剂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验确定。振捣时间、频率以及构件的养护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构件达到规定强度分类集中堆放。构件的生产的程序化,对构件的外观以及质量的控制有着重大意义,不论是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还是加工技术考虑,采用程序化生产都非常有利。

3公路工程项目质量、工期以及成本管理

公路工程质量是实现公路效益的前提条件,质量控制管理必须得到项目管理部的高度重视。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必须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合同及规范规定施工。进度控制是项目部管理的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着项目投资效益。成本管理是对影响项目成本的各个施工工序进行有效管理,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项目管理部要提高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管理水平,应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体制。

3.1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应加强施工现场、施工工艺、原材料质量以及质量检验的管理。施工现场应做到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将质量管理责任到具体的人员,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学习与交底,使施工严格按照规范与设计图纸。定期召开现场管理人员工作会议,及时沟通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现场有条有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程序,对于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准进场。另外还需对经常的原材料的规格、型号以及质量指标等进行验证。对于场内的原材料应分类妥善保管,保证原材料的清洁,防止原材料的污染,尤其是钢筋应分类存放,防止钢筋锈蚀,影响钢筋的使用性能。质量检验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检测数据,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数据,每道工序施工必须在前一道工序检验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2项目工期管理

项目工期控制随项目的实施而不断变化,因此项目工期管理是动态的过程。项目管理部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施工要求以及合同等条件,针对性的编写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编写时应以影响工期的关键工序为主线,并根据项目的实施不断调整工期计划,保证项目按照合同规定的工期顺利完成。进度控制的关键是通过比较实际进度与目标进度的偏差,采取一定的纠偏措施及时补救。

3.3项目成本管理

篇4

(一)土工试验人员的现状

在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其人员总共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工程试验的技术人员,一部分是工程施试验的操作人员。在正规岩土工程勘察单位,土工试验的骨干力量或者是试验负责人一般均受过高规格的专业训练,或是专科毕业或是本科毕业,一般均有工程师资格证,有的还有高级工程师资格这个。但是在那些不正规的岩土功臣勘察单位,往往比较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岩土工程勘察中的试验操作人员也参差不齐,一般都是普通的操作工人,不过这些人员的技术一般都能过关,这主要是因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入行时,都经过严格的技术训练和操作规范训练。不过,我们应该看到,土工试验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它应该有的重视,以致于岩土工程勘察单位的高层管理者一般情况下把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员安排到土工试验室里去;而且不只是这样,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对试验人员的培训力度也不够,我们知道,土工试验需要的知识非常复杂,如果定期对试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则很有可能造成试验数据结果不准确、不可靠的状况发生。此外,当前土工试验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也不是很强,往往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土工试验,因此也就很难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步骤进行土工试验,进而也就无法保证土工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中仪器设备的管理问题

我们知道,在任何试验中,仪器设备对试验数据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土工试验仪器设备方面,国家做了相关规定,要求必须对土工试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做定期的检查和养护,一旦检测出不合格的土工试验仪器设备,应该立即予以淘汰处理或者是维修,室内土工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如果超过了使用年限,就必须予以淘汰。在土工试验仪器设备标准中,应该把产品的准确度标准定好。

(1)试验仪器设备的老化问题。现阶段,我国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仪器设备的老化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勘察单位使用的试验设备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名副其实的老古董,这些设备早就出现了老化的问题。但是勘察单位的仪器管理部门也没有进行相关的排查和处理,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这是勘察单位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所造成的,也必定会损害这些勘察单位的长远利益。这些老化的仪器设备对试验的结果可信度和可靠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土工试验仪器设备的计量标准。国标土工施试验方法标准中,对土工试验所使用的仪器的要求规定,土工试验的所有参数都应该满足各类土性指标的要求,对于仪器设备的分辨力、稳定度和准确度等都应该做相关的规定。这些基本的要求都要按照国标规定来选用。

(3)土工试验仪器设备的产品规范。近年来,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使得岩土工程勘察设备大量涌现。当前,生产岩土工程勘察仪器设备的企业多属于新型企业,资金实力和资金流转都比较困难,无法生产出高规格的土工试验仪器。不过,我国一些大型的设备生产企业生产的设备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售后服务也比较好。因此,岩土工程勘察企业在采购土工试验仪器设备时,应该首选这些大型企业生产的试验仪器设备。

(三)土工试验对室内环境的要求

当前,我国有了较为系统的土工试验规范,但是对土工实验室的环境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特别是没有对实验室的温度和湿度做细致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大多数土工实验室的试验环境比较差。在土工试验进行过程中,试验人员往往会很随意地调节空调,或者是开关电扇,这样会造成土样中水分的大量流失,从而造成试验结果的不准确和不可靠。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土工实验室的环境标准。此外,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要对实验室的环境进行“一番打扫”。

二、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土工试验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强土工试验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对于岩土工程勘察而言,如何提高土工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岩土勘察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但是,这个难题也是有解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强土工试验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在技能培训中,要确保每个试验操作人员都深入掌握土工试验的试验原理及操作技能。毫无疑问,如果土工试验人员的技能较低,则势必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加强土工试验人员的技能培训。此外,土工试验技术和操作人员要积极参与企业培训,自觉加强学习,真正掌握土工试验所需的各项技能;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要增强试验责任心,在岗一分钟就爱岗一分钟,确保土工试验的效率和质量。

(二)建立健全土工试验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单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土工试验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完善。因此,岩土功臣勘察单位要健全和完善土工试验质量管理制度和体系,建立一整套土工试验质量管理章程,确保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而且规定要有一定的弹性;加强试验现场仪器设备的检查力度,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定期对试验仪器设备进行检验和检测,确保仪器设备的性能不受影响;要利用节假日对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消除仪器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等等。

(三)加快土工试验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对于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来说,土工试验质量的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工试验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但是,当前,不少的岩土工程勘察企业都实现了信息化作业,但企业若想尽快向现代化企业转变,就必须建立以质量标准化为核心的现代艾叶绩效考核制度。其次,要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在企业日产管理工作中中,要把土工试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这样能够有效提高试验人员对试验仪器设备的重视程度,精心呵护试验仪器设备。最后,岩土工程勘察其企业还要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化的达标检查力度,对于那些不按照标准进行试验的土工试验人员要进行严肃地处理,从而增强试验人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资源共享;机房管理信息化;过程控制管理;云平台

1高校实验室现状

1.1管理伍和管理制度

计算机实验室虽然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管理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体现在实验室管理队伍的配置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在待遇上、职称评定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这使得管理人员的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

1.2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多

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频次高,安装的软件众多,因此容易出现各种故障。在使用中,学生不爱护计算机,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计算机发生硬件或者软件故障。

在软件方面,由于不同专业教学所需的软件不同,这些软件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或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软件之间都可能会有冲突,存在不兼容的现象。软件之间的不兼容会导致计算机的运行不稳定,影响计算机的实践教学。

2高校实验室改革

2.1建立实验室制度管理体系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在线考试系统,在学生首次上机实验之前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同时建立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考试题型可以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每个学生进行在线答题采用随机抽题的样式。

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立,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任课老师,实验室上机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研讨,制定符合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安全制度。参照学校各类制度特点,制定相对完善的“学生机房上课须知”、“机房安全卫生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实验室各人员岗位职责”、“教师机房上课须知”等一系列标准化管理规范。中心严格按照制度运行,如每学期都按“实验中心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个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人员岗位日志,实验室安全情况,实验室设备维修记录,实验室,实验室设备完全情况使用记录等日常运行档案进行严格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2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

1)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

由各课程归属部门完成课程的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并将大纲和指导书链接到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网站上,需要的老师可以从中心网站上进行下载,如果有修订的,也会及时在网站上公布。学生也可以下载,按照大纲或指导书的要求进行预习。

2)实验室开放

对照《金陵科技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计算机工程学院出台了《计算机工程学院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计算机工程学院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细则》。实验室的开放,首先得有相应的实验项目,有了实验项目,学生才有选择有关的项目进人实验室进行实验。开放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项目管理细则从开放实验立项的原则、开放实验的类别、开放实验的组织实施、鼓励和奖励办法以及每学期实验室开放的安排和教师工作量的计算等方面对实验室的开放进行了规范。教师通过中心开放实验管理系统将开放实验项目和开放实验室信息进行,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进行预约,中心按照预约的信息安排实验室和实验项目的开放。

3)教学资源

通过学院的ftp网站将教师的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毕业设计材料、教学视频等数据资源按照课程进行分类,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版权,该网站对每一个课程用户都设置了账号,用户必须经过认证才能登录。只要是合法的用户,就可以下载ftp网站的教学资源。相应课程的任课教师只要将用户信息告诉学生,学生就可以登录进行下载,利用这些资源进行预习和复习。

2.3机房管理信息化

实验室机房管理系统平台。学院各个实验室安装了机房管理系统,该系统是将实验室人、物合理地进行整合。该系统方便了老师上课,方便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管理设备,方便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

教师上课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统计学生的出勤率、迟到率,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如有班级需要申请实验室,也可通过该系统进行机房机器申请,方便了老师和机房管理人员。

设备的利用率是实验室效益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做好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保证实验室有饱满的实验人机时数。对于设备的选型也进行了认真调研,采购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做好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对于使用年限已到,并且不能满足相关专业实验室或创新实验室的使用要求的时候,首先看是否可以转为基础实验室,继续为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服务,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也不能满足的实验室,可以考虑将部分相对稳定设备转移到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继续服务。通过设备处的考核,中心的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在全校是最高的,主要设备一计算机的使用年限也是最高的。

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统计机器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有哪些机器有故障,然后及时去处理。

2.4机房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从而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效率。机房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到一些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学习和引进别的学校的机房管理方面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机房管理人员还可以到企业进行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2.5实验教学的过程控制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过程的监控,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可以对教师上课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教师可以通过机房管理系统实时统计学生的迟到、早退和出勤情况,可以通过教学系统对学生进行监看,可以实时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如果学生在实验室不认真操作,教师可以对其学生进行黑屏,发信息提醒,或关机处理。这些能够协助老师做好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6建设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主要由实验室客户端、云管理服务器、交换机、虚拟宿主、文件服务器构成。实验室客户端主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界面,实现学生与后台服务器的交互。在使用实验室客户端之前首先创建虚拟机,登录云平台管理控制台,在实例界面选择添加实例。对云平台管理服务器进行安装配置,然后安装MYsQL服务器,导入云平台虚拟机模板。

基于云平台的实验室可以解决传统实验室资金不足,设备不足的问题。云平台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计算模式,强调在平台环境下运行大规模应用的可伸缩性和可用性。

2.7建设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实验室

根据IT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并结合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编程实战、工程强化实训,将企业最关注的项目经验、实用技能融入于实训过程,让学生掌握企业开发项目具体流程。所以建设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实验室势在必行。

篇6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习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项目工作的推进,临床抗感染治疗越发依靠参照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针对实验室检测方案的标准也每年随之不断更新。而这一现状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让即将投入工作岗位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发展,临床实习期是关键环节,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施行各种带教模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临床带教工作必须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1-3]。检验医学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对我们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要求微生物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历,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带教面临的现状

检验专业学历分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实习中对操作注意点的理解不够深刻。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稍显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上和专科生没有区别,有的专科生动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还强。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实习同学六月底七月初到实习医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另外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以及双选会。同学将会花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同学直接请假复习考试,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4]。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有时实习同学比教师还多,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薄弱,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实习科室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就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平时几乎没有联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实习同学懒散、消极的现象。

1.增强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习生进微生物室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如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口罩、加强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确区分和处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黄色袋医疗废物;学习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标本溢洒等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5]。

2.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期中的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6-8]。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9,10]。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阶段因其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逐渐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满足微生物学检验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订带教计划,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和大量教学工作。按照南京医科大学的要求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11]。微生物教师在带教之前,首先按照实习生的实纲制订带教计划,明确学生进行微生物实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对课后学生应具备的相关微生物检验能力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每两到三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口头提问或试卷考核形式。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使带教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带教中要强化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如给出一个临床病例,提出问题:(1)剖宫产术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什么途径进入?(3)临床如确诊感染病例需要我们实验做哪些检查?(4)工作中碰到阳性瓶,但镜下未找到细菌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回答汇总点评,分析当中的正确与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要主动走进临床,很好的和临床对话。比如一个感染科医生高度怀疑病人是肺结核,而送了几次痰找抗酸杆菌,结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你就要思考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哪个环节会出问题,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怎么来提高检出阳性率?标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吗?采集、送检到实验室的涂片有多长时间了?有条件送支气管刷片吗?只有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可靠,更有价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信平台在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QQ临床微生物论坛、微生物公益大讲堂、各种微生物论坛群以及公众号临床微生物论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微生物发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周庭银教授创建了十几个临床微生物论坛群,汇聚了全国各地各层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实习中由教师组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还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到群里请教,群里会有好多不相识的大咖为你指点迷津。网络平台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学术讲座视频,让局限在一个小空间的微生物的实习生请教到无数的教师,也能及时地学习掌握最新知识,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平台,使随时随处学习成为可能。

5.实习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组长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核,且涉及的内容还应全面,既要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查,强化对病例资料分析能力的考核,还要提高对交叉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项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12];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出科时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小结。

6.加强实习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13]。

三、结语

本检验科自2013年通过ISO15189以来,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发展迅速,对实习学员都按标准化教学流程管理,这将对他们入职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微生物检验方向是检验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实习在微生物检验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队伍、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alari K,Watkins H,Ashley EA. Personalized medicine:Hope or hype[J]. Eur Heart J,2012,33 (13):1564-1570.

[2]Zerhouni EA.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 clinical sciences[J]. JAMA,2005,294 (11):1352-1358.

[3]Rodricks JV. Risk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4,102 (3):258-26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 (1):1-9.

[7]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 MedEduc,2011,45 (8):792-806.

[8]Mishoe SC,Hernlen K.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respiratory care [J]. Respir Care Clin N Am,2005,11 (3):88,477.

[9]张静,丁士刚.P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消化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龙,李进华,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7):9-10.

[11]徐婷,戎国栋,陈丹,等.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84-86.

篇7

为全面加强北京检验检疫科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工作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自主创新为目标,以保障检测工作有效性为主线,全面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和科技精品工程建设,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机制改革,为引领检验检疫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创建“三体联动、分工协作”的科技保障新体系

1.强化科技管理手段。北京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科技委委员人才资源效益,提高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时、保质完成;强化实验室认证认可后管理体系的监管工作,加大对实验室管理绩效考核频次和力度,初步建立了分层管理、权责明确、监督有力的三级实验室管理制度。

2.注重提高检测工作质量。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以建设检验检疫精品实验室为目标,设立了质量部和业务部,完善了8个专业实验室,确保技术中心集中力量做好检测工作。

3 .完善北京市检科院建制。为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储备力度,充分调动科研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对科研资源整合和效能优化,完善了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建制,设立了综合管理部、财务部和科研管理部,规划了生物技术研究室、食品理化技术研究室、工业与轻工产品技术研究室,为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和首都市场安全提供保障。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打造了“荧光定量pcr”、“生物芯片检测”和“纳米检测技术”三大技术平台,为“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实”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构建“思想创新、突破观念”的技术机构改革新模式

北京检验检疫局按照“精简效能、资源合理化配置、责权一致、功能多元化、服务社会化”的原则,使技术机构真正成为职责定位科学、职能划分规范,既能不断提高技术支撑职能,又能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法人实体,为检验检疫执法把关和开展社会检测提供优质服务。

1.建立健全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按照“按需设岗、职责明确、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按岗付酬、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聘任制的用人机制。一是成立了质量管理部和业务管理部,技术机构的主任、副主任不兼任管理部门或实验室负责人,减少管理层级,明确各管理者、各实验室、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二是通过对技术机构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分析,科学设定工作岗位,编写岗位职责,并按岗位需求聘用人员。三是定期对全体人员实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的依据,增强了人员聘用的灵活性。

2.建立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收入分配机制。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按岗位、任务、业绩设立了“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三元结构分配制,重点突出绩效工资比例,并依据工作岗位、人员能力确定不同的绩效奖励系数;根据实验室的不同专业设置工作类型系数,将人均检测项目数量、人均事业性创收检测项目数量、对外委托业务支出费用与法定检验工作计费收入的比例、试剂耗材消耗费用与总检测收入的比例等考核内容指标予以量化,并与收入分配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从而广泛地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建立全口径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单独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收费,实行内部独立核算和成本核算制度。一是开展法定检测工作所需的费用全部在财政预算资金中安排,充分发挥预算资金的效力。二是社会检测市场收入全部纳入技术机构预算管理,并坚持按项目、时间、进度支出,确保年度收支平衡。三是按照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配比、相互一致的原则,根据收费性质实行以实验室为单位的部门成本核算。

此外,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与北京市有关部门建立了食品、玩具、服装、机电产品等商品的市场抽查检测合作机制,获得了国家3c强制性认证指定检测机构、消费者协会指定检测机构、农业部疯牛病疑似病例确诊实验室等资质;北京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和外交部、人事部、劳动部、交通部、中科院、北京海关等50余家单位建立了固定业务联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了稳定的顾客群。

三、搭建“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科技合作新机制

北京检验检疫局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多、科研院所多、科技人才多、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加强与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联系与沟通,聘请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为高级技术顾问,创新性地提出了“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科技合作发展战略,培养了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人才队伍,提高了严把国门和执法把关的技术支撑能力。

1.科技合作机制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倍增器。北京检验检疫局将检验检疫工作需求同国际前沿技术有机结合,积极同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 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病毒基因载体研发基地、北京贝亿安泰医学研究院等30多家科研单位签署科技合作备忘录并建立科技合作机制。如北京检验检疫局联合北京贝亿安泰医学研究院申报的《国境口岸应用ttm技术筛要检疫传染病方法的研究》,在获得了国家公益性科研项目立项批准,有效地解决了国境口岸检疫监测手段单一、灵敏度不高等问题,为我国检疫传染病监控模式带来重大变革;联合中国检科院等单位主持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进境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81个植物病毒属的特异筛查基因芯片,发现2个植物病原新种,为口岸检验检疫工作提供了快速的检测手段。

2.组建科技智囊团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智力库。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聘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田波、侯云德、范维澄、饶子和、庞国芳等13位院士,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盖达赛克博士等13名知名学者,共计26人为高级技术顾问,使北京检验检疫局在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北京检验检疫局还通过实施科技骨干与院士顾问之间的“培养带教工程”,鼓励科研人员与特聘专家、院士及其拥有的行政资源开展合作,安排科技骨干到院士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为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速度、上层次奠定基础。

3.携手攻关成为促进科技发展的助推器。北京检验检疫局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携手攻关,促进科技研发工作进程,提升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如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构建检验检疫应用纳米技术新平台,共承担、参与有关纳米检测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17项,在全国首次确立了最佳的纳米材料与抗体偶联的方法,研制出禽流感、布氏杆菌病原的高特异性抗体;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检测5种重要植物病毒的纳米磁珠富集和提取核糖核酸(rna)方法,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北京检验检疫局与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成立了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推动生物芯片产业化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xx年,北京检验检疫局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申请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纳米测量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已获得批准,使北京检验检疫局在纳米技术基础研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四、建立“一点两环、三级管理”的检测质量控制新体制

1.科技处监督构成外环。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处充分运用“三位一体”综合行政管理体系,将实验室检测工作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采取专家评审、现场操作考核等方式,在盲样测试、实验室间比对、质量控制、人员培训、标准物质、仪器设备、样品处置和不符合项整改等方面对实验室进行绩效考核,使检测工作质量控制逐步向规范化和常态化发展。

2.技术机构质控部门构成内环。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质控部将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指标体系纳入绩效考核,通过岗位练兵、盲样检测、空白试验、阳性对照试验、平行样试验、加标回收试验、标准物质检测、保留样品再测试、工作曲线的核查、实验室人员比对和方法比对等措施对检测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实验室年度考核、职工个人收入挂钩,实现了由单纯服务性收入考核向全面绩效考核指标的转变。

3.实验室质量监督员形成质控点。实验室质量监督员通过监测实验室环境设施运行情况,监督检测人员实验操作,抽查标准操作规范(sop)实施情况等,做好实验室内部日常监督工作。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动物检疫领域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资质,组织了“禽流感荧光rt-pcr检测”国际能力验证计划,成为第一个成功组织动物检疫领域国际能力验证计划的中国实验室,建设了质检系统唯一个疯牛病检测实验室。北京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获得了全国第一个卫生检疫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资质,成为全国质检系统唯一一个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成为北京地区唯一一家同时开展赴美移民和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机构。北京检验检疫局先后组织了28次全国性能力验证计划,从动物检疫、卫生检疫扩展到植物检疫、玩具检验、纺织品检验、机电检测、医学媒介生物等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了检验检疫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技术执法把关水平。

目前,北京检验检疫局已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核查验收,占北京检验检疫局国家(规划)重点实验室的82%;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机构涉及的169个产品领域、1998项的检测项目参数已通过认可和计量认证,并具备了13类产品、43个检测项目参数的能力验证组织能力。

五、建立“运行高效、科学监督”的信息化运行新机制

1.强化检测报告签发审查。北京检验检疫局通过引进科学数据系统,使审核报告人员能直接实时查询检测结果相关图谱,实现了在一台客户端上浏览实验室中大部分报告和数据,并且不影响实验中的仪器设备使用,提高了检测报告签发审查的质量。

篇8

[关键词]理化检测 六要素 控制环节

中图分类号:F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08-01

1 引言

理化检测是保证材料、器件与零件质量最重要手段,在理化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主要有:人员、仪器、试验材料、方法、环境、测量溯源、被检样品及样品的处置等。只有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加以有效控制,才能确保理化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在检测样品开始到检测结果输出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检测所使用的材料、检测设备、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时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等因素,使得检测结果不可能很稳定。因此在理化实验室管理中要加强理化检测科学管理,实现检测技术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理化检测过程“六要素”的质量管理要求

2.1 人员:试验人员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对工作态度等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质量。在基础知识方面,要求试验人员要参加相应系统的技术技能考核,获得Ⅱ级以上资格证书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在专业知识方面,试验人员必须具备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力和操作能力。具体体现在试验过程中就是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控制,使影响因素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控制是通过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实现的。因为对每个项目的检测,都是按照相应的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的。在试验操作前,要正确的选择好试验方法,熟记和读懂试验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的技术要求,并能分析出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

2.2仪器:在实验室的检验检测工作中,绝大部分的检验检测项目都是通过仪器设备的采集和分析来完成的,仪器设备技术性能和测量灵敏度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质量。理化实验室应配备进行检测所要求的所有设备,并保证在用仪器设备性能处于完好的和经检定合格的受控状态,满足检测工作的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质量。建立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内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商、出厂日期、到货日期、使用日期、出厂合格证、附件明细表、操作维护说明书、检定数据、检定合格证、使用记录、维护维修记录等。制定详细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对仪器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检定校准、标识管理、资料建档、使用维护、期间核查、性能评价、报废处理等环节进行管理。检测使用的所有设备、仪器仪表和计量器具都必须满足试验方法及试验精度的要求。

2.3材料:理化检验检测用原材料、标样、试剂、和辅助材料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因素。原材料、试剂的采购均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技术协议的规定,入厂时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按“入厂复验项目表”规定,经复验合格后方可投料使用。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定点供应,并编制采购目录。有失效期要求的原材料、试剂应注明生产日期、贮存日期和失效期。若超过贮存期和失效期,在使用前应取样进行检验,如果符合试验要求可以使用,否则不准使用。

2.4方法:方法是指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检测方法和方法的确认)。实验室应配备产品标准、取样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应制定标准收集、受控发放、确认备案、跟踪变更制度,按下述排序优先选择检测方法:客户指定的方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非标准方法、允许偏离的标准方法。在用于检测前应对方法进行验证,验证发现标准方法或非标准方法原文中未能详述,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经审核批准后作为方法的补充。

2.5环境:理化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是理化检测的基本要素,环境条件包括温湿度、照明、腐蚀性气体、磁场、射线、振动、高频、噪声、粉尘等,这些项目数据均应控制在设备、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和试验方法允许的范围内。为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对影响检测记过质量的因素进行检测、控制和记录,还应对不相容的检测活动进行有效隔离

2.6 测量溯源

2.6.1 标准物质的可溯源性

标准物质应向合格供应商采购,保证货源可靠,便于货物可追溯。国外进口的标准物质应提供可追溯到国际计量基准或输出国的计量基准的有效证书或国外公认的权威技术机构出具的合格证书,应对标准物质的浓度、有效期等进行确认。国内制备的标准物质应有国家计量部门的编号,并附有标准物质证书。当使用参考物质而无法进行量值溯源时,应具有生产厂提供的有效证明,实验室应编制程序进行技术验证。

2.6.2仪器仪表的可溯源性

对理化测试或取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保证测试结果的量值溯源性和可靠性。

2.6.3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期间,日常使用时应对其技术指标进行运行检查,即期间核查,做好记录,保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一般选择以下合适项目:零点检查、灵敏度、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仪器内置自校检查、标准物质或参考物质测试对比、仪器说明书列明的技术指标。

2.7检测试样:检测试样是指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的样品。用于理化检测的试样应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对取样部位、方向、数量、形状、尺寸和加工方法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在试样的取样、加工、制备和检测过程中要求试样编号准确、记录齐全、具有可追溯性。试样的采集与管理,实验室应根据国家标准要求编制试样采集、封存运输、交接验收、留样保存的程序,每个过程都应有相关的详细信息记录。

3 理化检测过程的控制环节

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系统设置接受委托、检验准备、检验过程、检验报告及分包控制5各控制环节。具体质量控制如下:

3.1接受委托:接受委托应严格按试验委托程序要求进行委托单的填写、试样检查和台帐等记工作 设置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证、验收试样两个控制点。

1)核实委托内容和实物验证质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试验委托应填写委托单位、日期、试验项目、试样数量、试验验收标准、委托人等内容,具体可根据材料复验、焊工考试、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板、实验试件等不同委托的试验对象和目的要求进行委托内容的填写;

实物验证是按照委托内容进行实物核对,确保委托试验的试件(样)为标准试样,委托数量、标识等与委托内容要求一致。

2)验收试样质量控制

进行试样加工后或试样验收,确保试样的尺寸、表面粗糙度、数量等是符合标准规定的标准试样,冲击试样底部表面粗糙度应大于1.6um,化学分析试样屑不应有油污、氧化皮等污物;

3.2检验准备控制环节

根据理化检验的要求理化检验准备控制环节设置人员资质、仪器设备、方法选择等三个控制点。

从事理化检验项目的人员应是两名参加理化检验人员培训并持证上岗,其应熟悉试验设备仪器性能和试验规程要求;

理化检验前应进行理化试验设备检查,理化检验设备、仪器应是完好的,并在校验期内,其性能、精度完全符合实验要求。

理化检验人员应熟悉委托单内容,按委托但要求进行检验方法选择,当无规定时应按自身条件选定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检验方法,并制定检验操作规定后进行试验。

3.3试验过程控制环节

试验过程中应按标准规定做好试验记录,进行数据处理时应填写计算过程,设数据处理控制点。

3.4检验报告控制环节

检验报告控制环节设审核、签发检验报告控制点,主要审核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进而分析判定试验过程、试验记录、试验状态等的正确性,试验报告应严格按理化检验报告审批程序要求审批并加盖理化检验报告专用章后生效。

3.5分包控制环节

理化检验分包主要设分包方的评价和分包协议的签订,分包项目质量控制三个控制点。

分包方评价应对试验设备与仪器、理化检验质量体系、人员资质等进行全面评价,分包协议应明确规定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要求及措施,分包项目质量控制过程中的检验报告应由理化检验责任人员审核确认,方可正式应用。

结语:只有建立理化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标准化管理,使理化检测过程“六要素”受控、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受控,理化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结果才能保证高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比性。

参考文献:

篇9

目前我国在校工科大学生有近700万人,居世界首位。工科学生的数量要多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尤其是在以工科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工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在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材料等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高校投入大量的实验室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训练。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所涉及的实验室种类愈发复杂,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如何与时俱进地履行学院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根据工科教师和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建设有竞争力的科研基地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办公室的新课题。

1. 高校工科类院系的实验用房现状

实验室是高校尤其是工科院系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用房是实验室建设的基础条件,然而随着高校实验室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实验室用房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安排。

以江苏省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例,该校主要以工科类教学和科研为特点,新校区于2006年建成,该校某工科学院的楼宇兼用于实验室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11207.72平方米。在建成之初的分配方案为:行政办公用房及学院公共设施面积2279.76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0.3%,主要包括会议室、接待室、报告厅、资料室、储藏室以及行政人员办公室等。教师办公室面积为1545.2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8%,用于学院97位教师办公、休息;研究生教研室面积为3154.21平方米,占总面积的28.1%,用于硕士、博士研究生科研,室内多以隔断形式划分为多个区域共多名学生使用;实验用房总面积为4085.4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6.5%,其中教学实验室926平方米,科研实验室3195.45平方米;其他用房143.05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主要为卫生间、开水间、强/弱电间、值班室等。

在学院建设初期未对用房进行预留,所有面积均已进行分配使用。但是随着学院的发展,该院平均每年新进青年教师4至5人,每名引进的青年教师需要新增办公面积分别为9平方米,而每年的退休教师人数在2人左右,且退休教师办公用房收回较难,新进青年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实验条件难以满足。日积月累实验楼宇面积的局限与新型工科实验室的需求矛盾也日益凸显。(新型工科是指为适应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在有关理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实际每年的实验室用房面积增长需求缺口约为90平方米。

2. 实验用房管理制度建议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用房传统的管理方法由于单纯依靠行政调配、无偿使用,导致使用人缺乏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且学校各单位房产需求增加过快,房产利用率不均衡且调控困难,占房现象比较突出。为了提高实验室用房的效益,最初的管理策略是实行资源调节费制度,把实验室用房调节费与实验室绩效评价结合起来,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行使用单位向学校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的办法改革,即制定公用房管理条例,规定实验室用房根据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等情况核定免费定额面积,超过面积交纳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高校收取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以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了自我约束机制,实验室用房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但单纯依靠经济杠杆调节实验用房仍存在弊端,一是高校在“211工程”和“985工程”经费的支持下,加强了教学科研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用房建设速度加快,使用面积逐渐增多,实验室用房供需矛盾仍然比较大;二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管理手段随着科研经费收入的增长,其调节力度在不断减弱;三是实验室办公用房调节费“一视同仁”的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参考用房的“量”,未体现其“质”。没有考虑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成绩、完成实验教学的质量、数量和水平等绩效因素,缺少激励作用,实验室更新动力不足。

院系办公室对实验室办公用房的管理策略应向以下方向转变:

第一,实验用房投入产出效益评价。对以教学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指标是承担实验教学的情况,实验教学成果和水平,实验教学理念、措施与发展思路,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研究,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对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室主要评价科研工作方向、承担科研任务和人才培养任务情况、研究成果和水平、队伍建设和管理、学术交流、设备与环境条件、开放服务和运行管理等。按照投入产出比的计算办法,把公用房作为投入,把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产出,评价实验室的用房效益。

第二,安全评价。根据安全验收结果,将实验室内部管理质量作为次年实验室调整以及收费的重要依据。在合理安排实验室空间面积之后,需结合实验室用房情况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各实验室负责教师,履行安全第一,水、电、大型设备和具有毒性的试验试剂必须符合国家和学校安全管理条例要求。但是工科类实验室直接使用人以研究生为主,安全意识及防范措施较弱,处理危机的经验欠缺,而安全问题是涉及生命的重大问题,一旦处理失当将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院系办公室与学校职能部门及相关院系之间要加强广泛、频繁的沟通协作关系,各院系根据自身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特点,汲取其他院系优秀的管理办法,积极与学校职能部门,改进自身的管理策略。例如学校职能部门对院系时时更新消防、试剂管理上的漏洞事故情况,交换总结经验教训,在管理化学试剂时可与化工学院合作针对使用危险试剂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试剂管理和使用培训,管理大型设备时可在对设备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及保护方面与土木学院交流配合等。院系办公室可以在其中起到联系、组织、协调、督促的作用,在配合学校每年例行实验室检查之余,更要时时监控实验室的使用和安全。定期面对全院师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和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演练。

第三,压缩行政办公面积。配合2014年12月26日中央下发关于整顿行政办公用房的通知,院系严格按照下发标准调整压缩办公用房面积。行政办公室由原来的405.6平方米,压缩至255.84平方米,将整顿清理出的149.76平方米的房间作为教学科研用房。

第四,清退退休人员实验用房。协助即将退休的教师将实验室和办公室内物品和资料整理,将交钥匙环节作为退休前在院系办公室必须办理的环节。同时也需将退休教师在办公室内的国有固定资产划分到负责部门统一管理分配。

第五,培养科学使用实验室用房意识。很多高校中尤其是以工科类为优势学科的高校内部,存在着实验室重复建设的现象,购进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设备,造成重复浪费。公共资源中的实验室办公用房资源因此得不到合理运用。教师中仍存在实验室用房“圈地”情况,因担忧未来实验设备得不到用房支持,可能发生的延误项目进度和效果,就事先将大面积实验用房占据,但在短时期内并不作为实验之用,产生一方面实验室办公用房闲置,而整体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时常发生。本质上应从人文精神方面向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引导工科类院系教师和学生科学合理地自动调控或在院系办公室管理下合理布局实验室的使用。不断完善实验用房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整体布局实验室,打消教师们用房紧缺的不安心理,从被动、清理实验室用房,到主动寻找与相关项目组合作、使用实验室用房,尤其要明确房产资源是国有资产而不是私有财产的产权性质,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资源“占有”和“使用”之间的关系,明确高校是要充分保障对资源的“使用”而不是“占有”,实现思想意识形态中的本质转变。

篇10

关键词:LIMS环境监测实验室 应用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MS), used i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for process design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personnel, environment,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equipment, standard standard solution, chemical reagents, standard method, analysis report, data query and analysis, books, file recording elements organically, form a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ope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

Keywords: LIM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orator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LIMS是英文单词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缩写。它是由计算机硬件和应用软件组成,能够完成实验室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LIMS基于计算机局域网,专门针对一个实验室的整体环境而设计,是一个包括了信号采集设备、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在内的高效集成系统。

LIMS是以实验室为中心,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环境、人员、仪器设备、标物标液、化学试剂、标准方法、图书资料、文件记录、科研管理、项目管理、客户管理等等影响分析数据的因素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标准化的实验室管理思想,组成一个全面、规范的管理体系,为实现分析数据网上调度、分析数据自动采集、快速分布、信息共享、分析报告无纸化、质量保证体系顺利实施、成本严格控制、人员量化考核、实验室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等各方面提供技术支持,是连接实验室、生产车间、质管部门及客户的信息平台,同时引入先进的数理统计技术,如方差分析、相关和回归分析、显著性检验、累积和控制图、抽样检验等,协助职能部门发现和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1 系统结构

本套LIMS系统是针对南通市通州区环境监测站与江苏远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专门用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为提升南通市通州区环境监测站在环境质量以及各类污染源监督监测过程中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加强监测站的办公管理信息化能力而建设。

该系统遵循ISO/IEC17025体系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站对监督检测、应急监测、企业送样、执法检查、质量控制、普通委托、三同时、限期治理、上级任务、环评、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等项目整个监测过程的管理,同时包括部分OA功能。如下图所示,本系统共有五个模块,每个子模块都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工作人员通过登录不同的界面,根据权限的不同看到各自不同的界面。

同时根据南通市通州区环境监测站的业务流程图(下图),以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的范围边界。由图可以看出整体思路与核心是依托17025体系标准要求,结合本行业的实际需要,量身制定的。

2 功能介绍

1.1日常管理模块是充分利用系统这一公共平台对主要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实现工作信息传递的及时、快捷,以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得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达到更大范围化。

(l)公告公示:设立专门窗口用于各类公告与公示信息。

(2)工作安排:用于制定工作计划,下达工作任务,查询工作安排,提示、报警未完成的工作信息等。

(3)考勤考核:可借助系统进行考勤管理和工作量考核。

(4)共享文档:用来上传、、传阅各类通知、文件,共享各类资料咨询、文献论文、方法规范、最新标准等。

(5)即时通讯:系统用户可利用平台实现即时消息交流。

1.2任务管理模块是能结合环境监测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本站的工作实际,针对不同的监测业务类型,制订专门的工作流程和表单样式,实现监测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如下图

(l)项目登记:根据客户需求填写客户信息,并按承接任务的来源、性质、监测要素、承接/下达任务的时间进行分类管理并生成任务委托协议书。(任务来源:政府计划性任务、政府非计划性任务、社会委托等;任务性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验收监测、社会委托性监测、指令性监测等;监测要素: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辐射、废气、废水、土壤、底质、固废等)

(2)合同评审:根据项目信息进行审批,决定是否受理,签订合同。

(3)任务安排:根据监测业务类型分配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制定采样计划。(例行监测任务可按年度下达,并能定时提示。如果项目需制定监测方案,可在系统中生成,需详细到要监测企业的污染源的情况,采样点的信息,包括采样的周期,频次以及每次采样的样品个数,每个样品要监测的分析项目,每个监测点要应用的评价依据等。并可在地图中标示监测点,可随时追溯所有标示监测点的样品类型、项目负责人、任务名称、样品编号、评价结果等信息;提供方案电子文档自动生成、费用预算自动生成以及可上传手工编制的方案点位图等电子文档,同时支持在任务进行中编制、修改方案。)

(4)现场监测:现场采样人员根据采样计划进行采样和现场监测,并将现场情况及现场监测数据录入系统。(系统自动生成、打印采样编号条形码标签、各类监测现场采样单)

(5)样品交接:系统自动将样品信息发送给样品管理员,样品管理员可通过条码扫描器读取样品信息,进行样品交接,待确认后,系统根据样品信息将分析任务自动分配下达给分析人员,并定时提醒分析人员取样。(可依靠条码跟踪该样品的采样信息、工作进度、分析结果等)

(6)实验室分析:分析人员领样后,可以查看到各自需要分析的样品的信息,待样品分析完成后将最终数据录入到系统中,(必要时可扩展至从仪器自动采集数据。)确认无误后提交给复核人员,同时发送提醒,通知复核人及时复核。(对部分分析项目如:分光光度法、容量法、重量法等,可配置对应方法的计算公式,分析人员填入必要的计算参数,系统根据公式自动计算结果,并保留原始记录可供数据三审。如分析项目使用仪器需同时填写实验室环境记录及使用维护记录,系统根据使用情况实时判断仪器维护保养情况。)

(7)数据三审:复核人员收到提醒后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复核,数据准确无误则复核通过,由复核人员将检测数据提交审核人员审核,如复核、审核过程中发现数据存在问题,将退回给检测人员修改后重新提交。

(8)汇总分析:待各样品实验室分析完毕,数据自动进行汇总并根据环保业务特点,自动生成用于环境评价的数据。(按标准要求以次均值,日均值,日最大、日最小,折算值等自动计算结果并自动判定结果和超标倍数)同时可按需求自动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9)报告生成:根据不同监测业务类型的报告模板自动生成报告。同时将报告导出到Excel、PDF等格式文件。

(10)报告签发:报告编制完成后提交相应人员进行复核、审核,检测报告审核完成后,提交授权签字人签发,提交同时将发送提醒。支持电子签名,可远程访问系统进行报告的审核和签发,报告审核、签发过程中可随时追溯、查看所有与报告相关的各流程信息。

1.3实验室管理模块要遵循遵循ISO/IEC17025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规范,通过对实验室各环节自动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实现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溯性。

(l)人员管理:覆盖工作人员资料、技术档案、上岗证、培训、考核等信息。

(2)仪器管理:包括各类仪器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维护、设备合格期、使用维护作业指导书等履历信息;可自动生成相对应的仪器使用维护记录,并根据仪器设备的检定计划、期间检查计划提醒用户确保仪器的状态正常,避免仪器超期使用;实现仪器的维修流程,包括维修申请、审批、送修、验收等。

(3)样品管理:自动生成样品编号和标签,可查询和维护样品的基本信息、保存条件、样品的测试数据等,支持留样复测、方法比对、人员比对等。

(4)消耗品管理:分类管理各类试剂、耗材和标准品。实现申购、审批、出入库的流程化管理,并支持库存查询。

(5)文件管理:实现对文件的编制、审核、审批、、修改、废止等全过程的控制。提供创建、存储、查询、和共享各类文档:包括: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管理制度、标准、方法等。

(6)客户管理:维护对业务相关的客户资料,包括例行监测(环境质量、监督监测等)、委托受检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监测项目、对照标准等基本信息,需在地图中加以标示,并可随时追溯。对特定污染源进行应急监测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等级、污染物类型、防范措施等。(有专门版块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价,包括供应商名称、联系方式、资质、评价等信息)

(7)质量管理: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采样、实验室分析中空白样、平行样、加标样、密码样、考核样可自动增加、自动计算、自动评判(包括自动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绘制标准曲线、质控图等);对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要素进行监控;对记录实验室内审、管理评审、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及其效果、投诉及其处理结果等质量管理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

(8)档案管理:实现各类收、发文件的扫描、存储与查询。

(9)查询统计: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人员、设备、工作状态等。自动汇总生成各类监测数据统计报表,包括指定时间、指定河流(企业)、指定监测项目等。支持远程查询,可根据权限自定义查找、统计相关特定内容。

1.4系统管理要求系统对不同用户根据各自的角色配置不同的权限,对系统用户访问日志等进行维护管理。

(1)系统设置:可根据需要对系统的常量进行配置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监测能力、分析方法、参照标准、污染源信息、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等。

(2)权限设置:对系统的功能模块、用户信息、角色信息、权限分配进行管理,严格控制用户对数据的操作权限,确保数据库安全、保密。

(3)系统日志:提供对用户操作历史记录的查询功能。

结论

通过本套LIMS系统在南通市通州区环境监测站的全面实施,有效的监控检测工作的全过程,掌握检测人员、分析设备、试剂药品、检测方法、实验室环境等元素在检测过程中的状态;有效的满足量化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作量、准确度、工作效率、物料消耗程度等指标情况;有效的提供多元化的质量监控措施,在检测全过程中体现质量监督、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及完成情况,并可进行评价;有效的优化检测工作流程的流转环节,减少在流转环节出错机率,提高水质检测工作效率;同时LIMS系统应简单易用,便于维护与管理,并可实现人员、设备之间的互联,提高信息传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