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7: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品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学品的概念

篇1

对话教学成为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教育创新,它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的一次新型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上,《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的提出,无疑为进行思想品德课对话教学带来了契机与条件,也是对话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的理论支撑和基石。思想品德课必须寻找最佳的教学方式,有必要对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实施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进一步改进当前过于强调接受的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对话教学法的内涵

对话交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纵观古今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其教学活动必不会缺少与学生的交往。例如在我们所熟悉的《论语》中,我们就见识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交流达成学习目的的,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本文认为对话教学是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出发点,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领会学习内容,在课堂的对话互动中,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 对话教学法的特征

对话教学较之以往过去强调接受的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表现在对话教学具有民主、平等、互动等特征。

(一) 对话教学法具有互动性、交往性

“所谓交往,就是共生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既然交往是人的基本的存在方式,那么交往也应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互动与交往是采用对话教学法课堂的基本手段,在对话课堂中存在着教师?c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对话教学是一种知识的构建过程,通过互动、交往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逐渐拓展,不断地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 对话法具有创造性、生成性

对话教学改变以往的总是教师一个人讲,学生坐在位子上听的教学习惯,对话教学其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问题,并依据教师分配的任务,每小组派出代表来展示讨论成果。在这个环节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知识的自主探究和发现。对话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不是单方面的传递知识,而是重新构建、生成知识从而创造性的掌握知识。

(三) 对话教学法具有民主性、平等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教师也会与学生对话,但这些对话只是狭隘的言语对话,甚至言语过于凶狠,在学生回答不出时更是冷眼相待。教师之所以为教师,是因为闻道有先后,教师年长先于学生学到知识,不能因此而凌驾于学生之上。教师与学生都是人,都一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在对话教学课堂中更应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对话教学课堂中的对话交流是民主平等的,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是敞开心扉的情感的交流。

四、 对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具体运用――以《为个人的责任》为例

笔者在认真分析了教材特点和对话教学法的综合特征的基础上,将对话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现以教科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六课第二框《每个人的责任》来阐述对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具体应用。

对话教学法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因此,我将对话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分为以下五个环节,首先是采用师生对话为主的课堂导入环节;二是以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来自学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环节;三是学生小组交流导学案中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成果的学生与学生对话的互学环节;四是教师点拨、升华主题;最后课堂学习收获的分享,引导学生整理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一) 课堂导入环节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节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探究的主题,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以下的对话: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其实,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组织,其组成成员还是不同的个人。提供和维护公共利益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那我们又应该怎样维护公共利益呢?

生:做好自己的分内职责,无私奉献……

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这节课我们来探讨应该怎样维护公共,来学习《每个人的责任》(并板书)。

采用师生对话来导入课堂,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进入课堂学习。在师生对话、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 自学环节

这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环节,明确了学习主题后,进入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并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梳理和细化知识点,整理知识结构框架。自学环节,是学生与书本对话的主要环节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我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变成导学案,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查找、讨论、探究。我设置了以下问题:

1. 个人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承担什么责任?

2. 什么是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4. 列举生活中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感人故事。

5. 我们应该维护我们美丽的校园?

6. 阅读课文中第50页的阅读资料,通过边防战士忠于职守的感人事例,谈谈自己的感想,并设想如果这些战士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此环节,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巡视,学生都基本能根据导学案来学习。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理解。在自学过程中,不少学生会问不懂的问题,此时应注意不要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应让其将问题留于后面的小组讨论环节。

(三) 互学环节

这个学生与学生的对话环节,教师指导学生互动、互学、互教,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以及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在这一环节里,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把自学环节中学习的成果进行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探讨和辨析。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深入各小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围绕着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只当听众,发现小组讨论交流做得好的就及时表扬。并由各小组学生派代表进行展示,展示完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点评或补充,示意其他小组的学生来点评和补充。总之,引导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激发学生之间的辩论,达到“百家争鸣”,使学生用心去体会生活中蕴含的道理。

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课文的基本知识,不仅让学生更全面的思考问题,更好地领会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互学、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学会分享,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 教师点评

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教师在这个阶段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加以点拨,突出重点、解答难点;对学生在自学、互学环节中得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作针对性的总结点评,这是课堂教学升华的一个环节。

在让学生合作探讨完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点之后,笔者播放了《感动中国》讲述杨善洲的片段,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作为一个公民应无私的奉献。思想品德的形成?^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对维护公共利益而无私奉献的精神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而特别设计了这一环节。提问学生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升华新知。

(五) 归纳总结

提问学生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在学生表达自己的收获之后,借助罗列大纲的板书再点一遍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采用师生对话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学生积极思考之后,有助于知识的构建。

五、 提高对话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应用的有效性建议

(一)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实施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开展对话教学。课堂是学生展示风采的舞台,教师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的学习方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来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合理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合作、探究,在生生的对话中领会知识。总之教师要适当地放手让学生探索知识,将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加强“合作学习”

马卡连柯说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所能做到的一切。”小组成员之间他们对彼此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加强小组的教育,加强合作学习,让小组里比较积极的学生带动小组学习。对于个别不愿参与课堂对话的学生,应该让他在小组讨论中多谈谈自己的想法,或者让他的同桌多问他问题,互助助学,让他参与课堂。

(三) 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情感的对话。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采用对话教学法上课时,我发现在平时接触得最多的学生他们更乐意来回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与学生课前、课堂中、课后的交流。让学生知道你在关注他,对他有所期望,学生会更加愿意更加有热情的投入学习,相信所有人都尽量不会让喜欢自己的人失望。

篇2

我国目前虽然建立了化学品管理标准体系,但有些方面还是相对薄弱,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仍亟待补充和强化,以应对日趋严格的化学品管理工作要求。

(一)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化学品风险评估是化学品风险管理的核心技术手段,我国已逐步引入了风险评估的管理概念。2010年环保部颁布实施的《新化学物质管理办法》强调了新化学物质管理要实现由危害评估向风险评估的转变,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所需材料中也包括风险评估报告。2011年国务院修订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也要求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环境危害监督和环境风险评估。基于化学品管理工作对风险评估提出的日益严格的要求,亟需制定统一有效的化学品风险评估标准,为相应法规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二)化学品测试条件标准化我国已转化吸收了大量国际通用测试方法标准并研制了基于我国特有物种的自主创新测试方法标准,而受试动物和测试环境等条件因素对这些标准的执行具有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对于用于毒性检测方面的实验动物使用缺乏相关标准,这对于实验数据的国际互认具有一定的影响。我国测试条件的标准化工作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相对薄弱,今后会加强对测试条件标准化的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测试条件,推动实验数据的国际互认。

(三)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标准近年来化学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物流领域的圆通毒邮件事件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山西特大苯酚泄露”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品事故与其它事故相比,其后果更严重,因此怎样将化学品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即应急处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对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实际经验,但尚未相关标准,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理亟待规范。(四)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标准国际上对化学品管理的研究持续进行,联合国还专门设立了相关论坛。人类对化学品及其影响的认知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化学品的人类试验数据不足1/3,同时动物福利越来越被关注,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的研究从未间断。化学品风险分析技术标准研究将越来越侧重于动物替代方法标准。

二、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一)法律法规较为薄弱,标准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我国化学品管理方面的法律较为薄弱,日常化学品管理工作主要依靠标准支撑。目前尚未建立对化学品实施统一、专门的化学品管理国家法律,也没有设立统一的国家级化学品安全管理部门,管理工作主要以各个主管部门颁发的条例和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依据,这是政策法规和机构机制层面的重要缺失,是导致重复管理或者管理缺失的重要根源。应健全法规体系,协调各层级标准,严格执行,使之发挥应有作用。

(二)化学品环境安全标准建设不足化学品环境安全是指保证公众赖以生存的水、空气和土壤等生产和生活环境的舒适,不被化学物质污染和保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中生存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维持生态平衡,避免由于环境污染对当代和后代的生命和健康带来危害。目前中国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事件频发,此外生态环境受到化学品的潜在危害,化学物质还在大量进入环境,对野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影响,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严重威胁。我国环境安全标准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以环保行业标准(HJ)为主,国家标准相对薄弱且较为零散,对化学品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较为薄弱。

(三)化学品健康安全标准建设不足化学品健康安全指保护在工作场所接触化学品的职业人群健康,保护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防止化学品中毒以及保障食品等消费产品的安全,避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在我国由化工生产引发的职业病中毒及发病率高,一些高危险化学品和强致癌物的使用没有得到严格的管理和限制,使重大恶性职业中毒时有发生。我国化学品健康安全标准建设基础较为薄弱,应加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安全标准建设,保护一线工作者和消费者等的健康安全。

(四)化学品特性数据缺失和实验室管理标准作用发挥不完全化学品特性数据是化学品风险评估和化学品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依据,目前国际国内化学品特性数据缺失均较为严重。我国尚未加入数据的国际互认体系,我国的化学品试验数据也未被国际认可,由此造成的数据壁垒也对化学品管理工作造成一定障碍。我国虽已制定了基于OECD的良好实验室规范系列标准,但标准的作用发挥不完全,加入国际互认体系仍需大量工作。

(五)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不足无论是传统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生产到废弃处置的过程,还是现阶段提出的“从摇篮到摇篮”的化学品循环经济概念,都涉及到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而我国现有的标准主要集中在生产和运输等环节,在消费和循环再生等方面管理力度不足,对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有所欠缺。这为化学品的潜在危害暴露埋下了重要隐患。

(六)化学品管理标准更新不及时我国化学品管理工作主要依托于标准和法规政策,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更新不够及时。如现行《危险化学品名录》为2003年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实施,在2012年启动了修订工作,但至今未正式实施。国家标准也同样存在相对滞后问题,一是大多数标准标龄较长,标龄5年以上(即2009年及以前)的标准有277项,占比74.3%;二是标准制修订程序和周期较长,从立项到平均耗时3年多,但国际规章修订周期一般为2年(中文版比英文版滞后1年),导致国家标准相对滞后。

三、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发展建议

(一)健全标准体系,强化主管部门协调联动,加强监管力度现阶段化学品管理标准化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同时要协调各主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各部门间的联动,解决管理职能交叉和空白问题,加强监管力度,消除安全隐患。此外要充分调动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配合化学品管理工作。

(二)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信息共享中国尚未建成完整统一的化学品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平台或数据库,各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权威性不够,同时查阅国际数据较为不便,这些都对国内化学品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制约。因此加强化学品管理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信息共享和传递,整合和过滤信息资源,统一的化学品管理信息化标准能提高化学品管理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效果。

(三)建立反馈机制我国化学品管理工作是由各主管部门自上而下进行的,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自下而上的诉求暂时没有通畅和统一规范的反馈途径,导致主管部门不能及时了解标准执行效果和基层反馈意见,久而久之会使标准不适应化学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因此应建立规范有效的反馈机制,充分收集各相关方对化学品管理标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相关工作做出相应调整,促使化学品管理工作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长足发展。

(四)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我国化学品检测实验室能力建设起步较晚,现有的GLP实验室承载能力远不能满足巨大的数据需求量,管理部门面临严重的数据缺失问题。此外,国际间数据互认是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但我国至今尚未建立协调统一的GLP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这对推进我国加入经合组织GLP国际互认体系,实现化学品安全检测数据的国际互认构成了严重阻碍。

篇3

[关键词] 危化品; 检验监管; 对策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56

[中图分类号] F74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92- 01

1 危化品的概念和分类

1.1 危化品的概念

危化品的全名是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是指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等特性,对人员、设施、环境可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给出的定义是“凡具有爆炸、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危险货物。

1.2 危化品的分类

第1类:爆炸品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3类:易燃液体

第4类: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第5类: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物

第6类:毒害品和感染性物品

第7类:放射性物品

第8类:腐蚀品

第9类:杂类

2 危化品检验监管现状和困境

2.1 危化品检验监管政策

自2012年2月1日起,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要求,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对全部进出口危化品及其包装进行检验。

新危化条例突出了进出口危化品的分类、标签等检验要求。根据相关规定,检验检疫机构将主要对进出口危化品的分类、标签和安全数据单等项目进行符合性检验,进口危化品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还要求使用中文标签,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将不得进出口。

2.2 危化品检验监管出现的困难和漏洞

根据新调整的法定检验目录,222个危化品被列入检验监管范围。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各种涉危货物的组成很复杂,例如,有些化学品不属于危化品范畴,但是经过加工,加入其他物质之后就已经具有危险性了,对这种类似情况的危化品的区分和危险特性鉴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很多企业对危化品的认识不清,误以为新危化条例只与危化品生产企业有关。事实上,除涂料、化工品、石油及天然气产品等危化品生产和使用企业外,危化品作为一种原辅材料已进入各行各业,用途相当广泛,玩具、家电、家具、轻工等行业都不同程度使用危化品。企业无意或恶意瞒报货物品名,光凭申报货物的HS编码不能完全判断是否属于危化品。

有些企业为逃避危化品的检验监管,逃避危化品在运输方面繁琐的审查手续和高昂的费用,在申报品名时,将危化品申报为其他普通货物,这种货证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检验检疫机构核查工作难度和工作量。

有些企业在进出口危化品时,强烈要求自己送样进行检验鉴定,而其所送的样品却不是进出口申报的货物,以普通货物样品代替危险货物。所以,样品送检的问题就要求检验监管部门的人员亲自到现场核查和抽样。目前危化品进出口数量极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包括交通、抽样工具、人员安全保护措施等),然而,危化品检验监管人员尚不充足,每批必检,必抽样的要求完全不能实现。由于危化品检验所需的技术含量高,知识涉及面广,危化品监管人员尚未完全了解危化品的性质及危化品相关的法律法规,难免出现判断和操作失误。

各相关监管部门未能形成及时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做法不够统一,造成监管有漏洞,使某些企业铤而走险,把危化品列为普通货物申报, 加大了危化品运输的社会风险和监管难度。

3 加强危化品检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3.1 加强危化品安全宣传,强化企业诚信自律

对企业多进行宣传教育,使之及时了解政策、法规,减少违规行为,告知相关进出口企业,报检时应按有关文件规定提供危险特性分类鉴别报告、安全数据单和危险公示标签的样本等报检资料。同时应搜集和了解进口国对危险化学品的要求,积极学习《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规章范本》(TDG)、《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知识和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关最新规定和相关标准,掌握化学品的分类、标签审核和安全数据单的制作知识。

3.2 加强危化品检验监管力量

检验检疫机构工作人员尽快熟悉业务,学习掌握危化品的知识, 调整增加危化品检验监管岗位的人员,加强对危化品检验监管人员的岗位培训,确保检验监管人员全面了解危化品性质和相关的《国际危规》等法律法规内容。各地检验检疫机构需健全危化品申报制度,要信息共享,及时地交流,达到做法统一。

3.3 完善企业分类管理,实行奖惩制度。

当前,危化品瞒报企业即使查到处罚也不严厉,违法成本较低,而遵守各项条例者可能会因如实申报而使检验、运输费用增加,但未能享受到相应的待遇。因此,应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实行奖惩制度。方便守法企业,严惩违规企业。

篇4

【关键词】化学品;GHS制度;标签;分类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32-02

1 引言

化学品或化学制品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学习等各项活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当今社会对化学品的管理也变的日益重要,特别是化学药品,洗剂等。大部分的化学品或其制品具有一定危险性。如:过敏反应、腐蚀性、引起火灾、吸入中毒等。所以妥善的保管、运输、使用、废弃、非常重要。为了规范管理化学品和化学制品的应用活动,联合国环境发展组织(UNCED)联合 国际化学品安全组织(IFCS)于2003年7月制定出GHS(The 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ibeling of Chemicals)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在GHS制度的规定下,所有反映化学品何其制品的危险性将反映在SDS(Safety Data Sheet)安全数据说明书、和标签两部分中。SDS规定了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的详细的安全数据说明书,为企业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保证,为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毒性评估、审核、职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提供参考。标签是指化学品生产或者销售企业按规定想消费者提供有关化学品或其制品的详细使用方法、潜在危险、保管、废弃等操作说明。

实施GHS的目的是:(1)通过提供一种国际上统一的化学品和其制品的危险程度的公示制度,加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保护。(2)为尚未制定制度的那些国家提供一个公认的框架,完善该国化学品和化学品制品的管理 (3)为了减少对同意化学品或其制品的重复实验和危险性评价。(4)减少多国之间化学品贸易或运输时的分歧,统一对同一化学和其制品的危险性指标评估。

目前GHS正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率先实现法律强制规定化,相比而言,我国相对之前的国家起步较晚,但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生产和销售的化学物质有45000多种,我国政府重视GHS标准颁布及其实施工作,按照GHS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本研究以日本为GHS制度实施状况与中国现状进行对比,并且以中日两国化学商品为例,着重探讨两国化学商品的标签中,对GHS制度的运用情况进行调查加以对比,从而有效的对我国GHS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意见,推动我国的GHS制度的推进速度作为目标。

2 中日两国有关GHS的现行制度调查

日本在2006年正式接受联合国所提倡的GHS法规条例,同年将相关内容导入本国的《劳动安全卫生法》中。通过从化学品的危险有害性、设施必须条件、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化学品存储方法、以及化学品使用环境的通风措施、个人保护工具的使用、健康情况的诊断等方面,对化学品的使用、制造、保存、废弃、运输等环节作出相应具有法律效应的规定。中国政府非常重视GHS的实施工作,方面在联合国上提出2008年中,即将接受并推进GHS规定在中国的导入,与此同时将会同时修改《中国国家标准》GB的内容,以符合GHS的内容,逐步进入GHS制度实施法制化的国家,当时预计定于2011年年末至2012年上半年,全面实施。但是由于:我国化学品监管范围与GHS存在巨大差异;落实GHS设计到多个管理部门,其多个部门间意见不统一,力量不集中问题,使得GHS落实起来苦难重重;各产业链间衔接不到位等原因,到目前为止还并未正式的与法律产生连接。中国目前还处于,GHS相关技术标准难以得到法律法规保障的阶段。

通过表1与表2的对比发现日本实施的GHS政策较为完善,制度与相关法规的确定也早于中国,由于日本将GHS制度和本国法律相结合,系统的规定了实施GHS的步骤方法和要求,极大的推动了GHS在日本的实施,而我国,由于目前主要以标准和法律法规间接引用标准的形式推动GHS,还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明确涉及GHS,这不利于GHS的实施和推广。

3 中日两国的化学消费品中的危险公示要素向消费者传达情况调查

GHS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化学品以及化学制品的安全标签的编写要求和制作规定,本研究通过对两国化学制剂消费品的随机随机抽样调查。对比两国化学消费品中的危险公示要素,可以客观反映两国GHS制度的实施情况。从调查中发现,以在中国的清洁剂市场中使用率和口碑都较高的一种清洁剂商品为统计源,经过统计分析80%在商品标签和包装中,明确的将“商品名”、 “化学物质名称”、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及公司的“联系方法”注明。但其中只有8%的清洁剂商品按照GHS要求标明“危险指示象形图”、 “危险有害说明”、 “警示语要素”。。所以说,此种商品不符合GHS制度的要求,在遭遇化学品危害时间时,不能引导消费者解决危害。因此可以看出,GHS制度在现在中国还只存在于规划中,并未很好的实施与化学商品的管理中。

而从日本销售的多种日常所用的化学品清洁剂中作为统计源调查了近20种化学境清洁剂商品,在此20种商品的包装标签中,我们可以清楚明显的发现,GHS规范制度所要求的化学品安全标签需要具备的六个要素,100%占有。除此之外还额外的标注出,遇到危险情况所应作出的“应急处理办法”的消费品占75%。作为日常用的化学品清洁剂,可以让消费者和使用者,对此类化学品的危险,危险的防护,使用以及废弃等方面有着正确的引导作用。可以预防化学品以及其制品的潜在危险。对比可见两国同种类商品在化学品危险的防止工作,中国方面在“危险指示象形图”,以及“化学物质危险有害说明”方面实施不全面,对消费者、使用者的安全使用引导措施实施的不全面。不能达到GHS制度做推行的实施标准。

4 结论

通过此次GHS制度实施情况调查,发现,日本已经将SDS的强制使用规范入法律,如《劳动安全卫生法》,《有毒物质以及剧毒物质取缔法》,《化学物质管理促进法》,而且正在不断完善和规范着《日本工业规格》(JIS)。对比我国现状,此次调查发现,虽然已经从2011年开始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但是现状是各类化学商品还不能按照要求规范各类环节,大部分的企业并未认识到GHS制度的重要性。最重要原因是法律的跟进不到位。

GHS制度是联合国推广的一种化学品的管理机制。对化学品危险的防护,不但是使用者的使用面,而且从生产、运输、使用、废弃等各个方面,全面约束,管理化学品的应用,从而更加促进了化学品贸易等方面,在统一的机制下,进行规范的管理。

我国因为区域性因素,资金费用因素,监管力度等因素,造成我国实施GHS难度远大于发达国家,我国若不加大实施GHS制度的力度,在化学品贸易上就会与其他国家产生壁垒,增加使用化学品的危险成本等。

因此,建议我国今后的GHS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我国现有制度与GHS制度的差距分析,评估现有制度与GHS制度相结合实施可能性。

(2)编制GHS指南文件与统一分类目录

(3)成立GHS各部门协调委员会,加紧实施GHS制度的法律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中央害防止会 城内 博 著 《GHS による混合物(化学物)のMSDS 作成手法の研修テキスト》

[2] みずほ情研 株式会社 平成22 年度 《海外の化学物管理制度にする告》

篇5

践行责任关怀意义重大

责任关怀是指一个化学企业在开展其经营业务的同时,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提出的一套自律性、持续改善环保、健康及安全绩效的管理体系。责任关怀特别强调社区的认知和参与,强调信息交流;着眼于化学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注重对供应商和经销商提出相应的要求。责任关怀诞生的原因及实施的最终目的,不是着眼于近期的商业和利益,而在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公众形象,从而使化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零污染排放、零人员伤亡、零财产损失的终极目标责任。

责任关怀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是由于人的价值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对未来的关注不断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经历了产量、质量、品牌三个阶段。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竞争的主要内容,而企业的社会道德逐渐成为企业的生存准则。由此,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责任关怀”是石油和化工企业体现社会责任的一个特有工作体系,同时也是对灾难性事故反思的结果。

化学品在为人类带来越来越多的财富的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灾难。在国外,1984年12月4日,美国原联碳公司在印度博帕尔的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造成12.5万人中毒、5000~8000人死亡、2073人受伤、5万多人终身受害的让世界震惊的重大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一个班的负责人命令操作工用水清洗管道。在清洗前应该对相关设备进行隔离,但被忽略了。清洗管道的水进入了一个异氰酸甲酯储罐,导致罐内压力急剧升高,发生了爆炸。

越来越严重的安全事故,更多地引起中国政府和民众对化学品安全、环境、健康问题日益关注。2003年12月23重庆开县井喷事件,导致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人受灾。而2005年11月13,吉化因苯氨爆炸而污染松花江事件,更引起了国际间的纠纷。这些事件加速了责任关怀在国内推进的时间表。

必须遵循六项准则

一般意义上讲,责任关怀是化工企业独有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组成部分,她不仅是文化理念,更重要的是企业自律性的管理制度。责任关怀要求在实施共性准则的条件下,发挥企业的自主性,并且要重视社区关系,注重信息沟通,需要向公众展示。责任关怀的基本精神是“持续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企业实施责任关怀,包括以下步骤:企业最高领导承诺;全员培训;建立制度和机构;社区协调;风险管理和应急反应;定期信息和评估和考核等。企业是否实施了责任关怀以及实施的效果,评价的原则为:是否按照明确的步骤实施,包括承诺、培训、制度、机构、信息、评估等;是否涵盖了6项准则;是否得到社区的认知和参与;是否持续改善。

1.社区认知和紧急情况应变准则

其目的是让化工企业的紧急应变计划与当地社区或其它企业的紧急应变计划相呼应,进而达到相互支持与帮助的功能,以确保员工及社区民众的安全。透过化学品制造商与当地社区人员的对话交流,拟定合作紧急应变计划。该计划每年至少演练1次,其范围涵盖危险物与有害物的制造、使用、配销、储存及处置所发生的一切事故。

2.配送准则

此项准则是为了使化学品的各种形式的运输、搬运和配送更为安全而订立的。其中包括对与产品和其原料的配送相关的危险进行评价并设法减少这些危险。对搬运工作需要有一个规范化过程,着重行为的安全和法规的遵守。

3.污染预防准则

本项准则目的是为了减少向所有的环境空间,即空气、水和陆地的排放。当排放不能减少时,则要求以负责的态度对排放物进行处理。其范围涵盖污染物的分类、储存、清除、处理及最终处置等过程。

4.生产过程安全准则

其目的是预防火灾、爆炸及化学物质的意外泄漏等。它要求工艺设施应依据工程实务规范妥善的设计、建造、操作、维修和训练并实施定期检查,以达到安全的过程管理。此项准则适用于制造场所及生产过程,其中包括配方和包装作业、防火、防爆、防止化学品的误排放,对象包括所有厂内员工和外包商。

5.雇员健康和安全准则

其目的是改善人员作业时的工作环境和防护设备,使工作人员能安全地在工厂内工作,进而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此项准则要求企业不断改善对雇员、访客和合同工作人员的保护,内容包括加强人员的训练并分享相关健康及安全的信息报道、研究调查潜在危害因子并降低其危害及定期追踪员工的健康情况并加以改善。

6.产品监管

此项准则适用于企业产品的所有方面,包括从开发经制造、配送、销售到最终的废弃,以减少源自化工产品对健康、安全和环境构成的危险。其范围涵盖了所有产品从最初的研究、制造、储运与配送、销售到废弃物处理整个过程的管理。

责任关怀在中国稳步推进

责任关怀引入我国。时间虽然不长,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组织的倾力倡导下,石化企业已经从开始的不认知,到逐步了解,到在生产经营中付诸实施,并且区域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具体来说,责任关怀已经密切追踪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墙外的研发,到墙内的生产,再到墙外的运输、销售、使用以致回收的全过程。责任关怀特别重视同社区的关系,注重取得社区的认知,争取社区的帮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石化行业环保、安全、健康工作,对提升企业、行业的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2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CPCIA)与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在中国推广责任关怀计划。

2005年、2007年、2009年和2011年,中石化协(联合)会和AICM连续四次召开责任关怀促进大会。

在中国推进责任关怀得到了中国政府的认可和支持。

目前有一百多家国内企业进入试点。

但是,尽管签约石化联合会责任关怀试点的国内企业增加到53个,但目前仍处于宣传阶段。多数国内企业不了解、不关心或者说了不做。由于不是政府规定的硬指标,很多企业对责任关怀不予理会,或认可而不实行。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尚未完全进入以社会责任来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阶段,国内化企的社会责任意识尚有待提高;甚至相当多企业的实力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国内化工市场尚处于较低的竞争层面;相当多的企业对现任关怀的概念认识模糊,尚形不成完整、正确理念;同时也没有相应的专业人才支撑这项事业。

篇6

美容专栏撰稿人,微博红人,紧贴美容潮流,擅长发掘各种新鲜品牌。 Ask 达人 1 有机护肤品到底是什么?

A:实际上,“有机护肤”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它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都市人对于环境污染的忧虑,和对健康护肤的渴求。“有机护肤品”要求其所含的植物成分必须从有机植物获得,同时产品中不能添加人工香料、色素、硅灵及石化生产的成分,其中所添加的防腐剂及界面活性剂都须受到严格限制,而且制造过程中不能使用动物实验及利用放射线杀菌。基于选料、生产运输、使用和对环境的要求,有机化妆品价格比较昂贵。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保养品牌喜欢打上“有机”标签,好抬高一下身价和售价。 2 为什么护肤品不能再贴“有机”标签了?

A:“有机”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就我们国家目前来说,并未像很多欧美国家一样,设立官方的“有机标准”。所谓的“有机”产品大部分都是厂家自己标榜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正是为了规范有机产品的定义和管理。但保养品之所以被排除在认证范围之外,主要是因为相比于食品、药品,保养品的成分过于复杂,一瓶精华里含有的植物成分、动物成分、矿物成分可能就过百种,要对每一种成分去追溯源头查明有机与否是非常困难的事。而目前,有太多保养品牌打着“有机”旗号进行宣传,消费者难以辨别,被误导消费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疏”与“堵”之间,这次的规定来个一刀切,干脆大家都不能用“有机”来做保养品的宣传概念了。 3 禁止宣传“有机”,“有机护肤品”就不能用了吗?

A:其实这个政策影响的还是保养品牌的宣传策略。国家目前没有针对保养品的“有机”认证标准,如果品牌以“有机”作为卖点就会涉嫌虚假宣传。这个规定出台以后,淘宝天猫上的品牌和卖家都纷纷删掉了品牌的标题和介绍内文里的“有机”字样,比较尴尬的是像aubrey organics 、john master organics 这几个欧美的牌子,因为它们品牌名字里就有organics(有机的)这个词,这意味着它们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要写不全了。但对于“热爱保养”的姑娘们来说,这个规定反而是个好消息。那些根本达不到“有机”标准的品牌不能浑水摸鱼了。而想要买“有机”品牌完全可以参考国外的有机认证。目前比较权威的有机认证标签有两种,一种是ECO认证,即欧盟国际生态认证,另一种BIO认证则是欧盟有机认证。ECO指的是天然化妆品,含有5%有机成分即称之;BIO的标准更为严苛,必须含有95%有机成分原料,才可名为BIO。

你不仅可以通过认证机构的logo辨别有机的真假,还可以感受到有机的与众不同。因为不会添加人工香料,有机护肤品的味道非常天然,所有味道都来自植物本身。 不贴“有机”标签乐活护肤怎么破

保养品贴不贴“有机”标签,并没有想象中重要。很多人几乎把植物、有机与安全画上等号。但是要知道吃中药也有中毒的时候,有机的护肤品利用天然植物,而一部分人天生与某些植物不相容,因此即使是纯净度最高的有机护肤品,也无法打包票100%不过敏。一瓶护肤品是否迎合你的肌肤,有机与否并不是绝对标准,了解自己肌肤,同时把握几个选择保养品的守则,方才是正确之道。 A 不要看到“植物”就花痴,看到“化学”就色变

有机护肤品和实验室里调配出来的护肤品也不是完全对立的,其实,任何霜状、乳状或液状保养品,其本质就是化学品,而且不外乎以油、水混合制成。水合油的合成必须用到乳化剂,而乳化剂本身就是化学品。所以,森女们,清醒吧,美容界根本没有“纯植物”这件事,如果没有那些传统的化学原料,根本制造不出来我们常用的质地的护肤品。在“化学”与“植物”之间无需如此爱憎分明,关键是护肤品是否有效、是否安全。特别提醒要一句,对植物性成分浓度越高的产品,请一定做过敏性测试。因为植物精华含量越高,其渗透性就越强,安全系数反而会降低,比如孕妇就不适合使用高浓度植物萃取的护肤品。 B 不指望“零防腐剂”,但求“安全防腐”

完全不加防腐剂的有机护肤品,过不了几天就会腐坏。很多品牌号称“零添加”其实是玩了一把概念,不是不添加“防腐剂”,而是利用某些天然有机植物的防腐功能替代化学防腐剂。又或者是严格控制防腐剂用量在最低限度,将其他对肌肤的危害减少至无限接近零。 C 不贪图大容量,想要新鲜就要“迷你”包装

尽量买小包装的产品,并在开封后尽早用完,才不会造成浪费或变质问题,不用贪图护肤品的量大,护肤品在安全性与保存性上,常常不能够很好兼得。 D 拿出“学霸”做派,揪出不良成分更重要

篇7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原子能、电气和石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危险品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毒的废料,为了完成正常的生产活动,就必须进行危险品运输,而公路运输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具有要求高、标准严、环节多等特点。在操作运行中,必须加强对危险品运输管理,积极做好防范措施。

二、危险品运输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危险品在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一般都要经过运输阶段。据有关部门估计,危险品的运输量占世界总货运量的20%以上。今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必然会带动能源和化工产品的高需求,而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优势产业的精细化分工也必然加速化工用品在各地周转,频率也会相应增加。而航空、铁路和水运等运输方式对危险品运输的限制条件较多,成本相对也较高,公路运输理所当然的成为危险品运输的主要方式。

从上述危险货物的含义、特点可以看出,危险货物运输不同于一般的货物运输,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其在运输过程中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是指使用专用车辆,通过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作业全过程。从法律层面上简单理解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为经营者使用载货汽车在道路上从事运输经营的活动。

另外,危险品物流运输还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运输管理的规章制度多,企业必须规范管理与运作,承运车辆必须符合危险品运输的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各种设备,危险品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各类危险化学品操作培训持证上岗。二是专业性强,要严防超载、超速等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发生,还要根据货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满足特殊的运输条件。三是人员专业,从事道路运输危险货物的驾驶员、押运员和装卸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货物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必须做到持证上岗。

三、X公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公司的现状

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 危险品运输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大型化工企业的推动和影响,公司在规模、专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发展快速。但公司危险品运输从整体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大型的危险品运输企业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公司挂着的车辆差不多只有10辆,且只需要2T的车有时5T的来运。危化品运输环节事故呈多发状态, 并占相当高的比例。由于盲目追求利润,缺乏安全意识。此外,大部分危险品运输管理模式只是沿用甚至直接套用普通货物的运输操作,致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因此,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已成为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2.公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运输车辆少,挂在公司的车辆仅有10辆,每当客户多的时候,经常联系不到车辆,这样就为公司的利益带来一定的损失,并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信任感。(2)运力选择不当,由于危险品运输配装存在诸多限制,使得运输过程中难以选择合适承载能力的运输工具,产生安全隐患,或者实载率低,浪费运力的现象。(3)运输道路选择不当,运输道路选择不当,为了图路近而走情况复杂的道路,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公司为了盲目的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运输道路的选择。(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积极性不高,人才匮乏。(5)事故应急救援机制落后,公司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机制还不完善。一般的驾驶人员缺乏对化学品救援的知识和应急培训。公司对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处理尚无快速反应的有效机制。

四、提出的解决方法

1.添加车辆

公司的车辆较少,特别是油罐车,可以适量的添置车辆,至少添加5辆,保障公司的利益不下滑,同时有效的、安全的、及时的、能够把货物送到客户那里。

2.改善运输车辆的装备水平,加强运输车辆的监督与控制

按照国家标准《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l3392―1992),要求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必须悬挂危险品运输标志,公司要逐步选用与各类危险货物特性相适应的运输车辆与装卸工具,严格执行维护与清洗制度,防止泄漏与交叉污染。对于从事运输剧毒化学品、爆炸品等危害性极大的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安装CPS卫星定位系统或行车记录仪等通讯设备,掌握车辆运行情况和运输经由线路,保证运输安全。加强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输工具之间的匹配建设,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避免出现运力浪费以及运输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要提高道路危险货物集约化经营程度,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运输车辆的实载率。

3.运输道路的最优选择

由于危险品运输的潜在危险性对人类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找到一条最优的行车路线是使危险品运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程度的重要保证。运输危险品要选择道路平整的国道主干线,不能图路近而走情况复杂的道路。行车要远离城镇及居民区,非通过不可时,要再检查一次,确认安全无泄漏后再过境。不能在城市街道、人口密集区停车休息、吃饭。提倡白天休息,夜间行车,以避开车辆、人员高峰期。万一发生泄漏,个人力量无法挽回时,要迅速开往空旷地带,远离人群、水源。

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及积极性

危险货物品类繁多、性能各异,各种货物有特定的操作规范与防护要求,因此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定,即所有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后方可上岗。目前,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的培训考试工作主要由各级交通部门负责,具体由设区的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委托市级运政管理机构组织进行,市级运政管理机构与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共同组织考试,按照驾驶人员、押运人员、装卸管理人员不同工种发放和管理从业资格证同时公司还应结合本公司运输的各类危险货物的特性、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进行企业内部的培训。并在现有的机动车驾驶证准驾车型中增加一种危险品运输车型符号,规定只有持此种驾驶证的驾驶员才能从事该项运输。

篇8

摘 要 低碳是现在环保领域的一个新兴概念,是我国可持续战略现实运用的产物,而低碳经济是低碳概念与现代经济发展融合的结果,是解决现代环保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在农业生产上投入大量的资源,可是收效并不大,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因此,如何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实施低碳经济,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农业生产的新方向,低碳农业经济做几点解析,希望能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些启示。

关键词 低碳 低碳农业经济

一、低碳农业经济概念

当前世界农业生产正从传统高投入低产出,环境污染大的“高碳”经济模式,向低投入高产出,无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导致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的第二大来源,达到全球排放量的13.5%。而低碳农业经济不仅可以较少农药、化肥等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化学品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目前世界已有超过二百个国家在积极研究低碳农业经济生产模式,并致力于推广实行,低碳农业经济时代即将到来。

二、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

(一)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分布在农村,农村人口超过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国。可是由于近代以来我国各项技术发展的相对落后,造成现代的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来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人口粮食需求。由于我国农民的科学素质低下,缺乏专业的实验分析技术,对农业化学品的管理不善等因素,使得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严重存在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低产出的问题,成为“高碳”农业经济。

其实,农业生产的农作物只要合理的加以引导管理,通过合理的布置搭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使用,还可以发挥农作物自身的固碳、固氮能力,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国政府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后,结合最新的农业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构想。通过农业技术下乡活动,提高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生态系统搭建技术,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现状。

(二)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要求

环境保护是近些年来提及最多的一个公众关注话题,只是相比于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没那么严重,一直以来不被人所提及,其实农业生产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农业生产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露天撒散在土壤表面的,而且极易挥发,造成环境的污染,像尿素、硫酸钾复合肥,挥发出大量二氧化、二氧化硫碳,造成气候变暖、酸雨现象;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得农作物产品药物残留增加,甚至出现大批食物中度事件。低碳农业经济采用模仿自然的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食物链解决病虫害,通过土壤的地址循环减少化肥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三、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要点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许多专业的技术,每一个要点操作失误或是遗漏都会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效果。

(一)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

低碳农业经济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大多数农民对这一新兴的农业经济形式缺乏了解,加强低碳农业经济的宣传教育,让农民认识低碳农业经济,了解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必然性,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带来的好处,提高对低碳农业经济的思想认识,积极的去学习、研究、实验低碳农业经济这种新兴农业经济。

(二)依据地区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低碳农业经济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基于不同农作物,搭建农作物间的生态系统。因为生态系统有着明显的地区性,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不一,相应的生态系统也不一样,因此,依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而搭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农业生态系统,达到低碳农业经济的实施。

(三)农业技术的推广培训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涉及到较多的农业技术,而我国农民的素质大多低下,不具备相关的农业技术,成为限制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组织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开展下乡交流示范工作,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修养很有必要。

(四)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综合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只靠技术人员的下乡交流示范,很难让素质低下的农民完全了解低碳农业经济的运作方法。而建设低碳农业经济示范园区,让农民在示范园区进行实地的观察、培训,可以大大增加农民掌握技术的效率。

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是实现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国农业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有着很大差距,但是只要我们积极的去探索、学习、大胆的去尝试、实践,就可以取得低碳农业经济的成功。

参考文献:

篇9

经过36年的发展,SABIC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多元化的化工公司,在全球拥有60个世界级的生产基地以及18个技术创新基地。

SABIC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至今已在大中华区设有18个办事处、三个生产基地和一个全球研发中心,客户遍及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电子、医疗等行业。

SABIC在上海及南沙各建有一个生产基地,并在天津设有一个合资企业——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未来几年,SABIC在中国还将陆续兴建几个生产设施,包括位于重庆的热塑加工厂以及位于天津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聚碳酸酯工厂。

助力实现“中国梦”

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并朝着实现“中国梦”的目标前进,SABIC承诺其在中国的战略投资将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的开发上,以此帮助中国政府及民众实现“中国梦”。

“中国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SABIC副总裁兼北亚区总裁李雷表示:“SABIC始终践行‘化学成就你我TM’,坚持创新、制造并提供独一无二的解决方案,满足日趋复杂的市场需求,得到了中国用户的赞许和尊重。”

在今年的“Chinaplas 2013国际橡塑展”上,SABIC隆重展出了“筑·光概念屋”,其采用SABIC生产的一流环保创新材料又不失美观实用,向人们展示了可持续生活新领域的未来技术。

创新成就双赢

研发是SABIC在亚洲发展战略的基石。“SABIC已经与中石化及顶尖的研究院建立了双赢的合作关系,激发创新,从而有效、可靠并持续性地满足中国发展的需求。”李雷说。

此外,SABIC还致力于发展当地的材料工艺研发、应用开发和设计支持。自2001年以来,SABIC在中国共投入超过200名应用开发和材料工艺技术人员参与原厂委托制造商(OEM)、原始设计制造商(ODM)和其他加工企业的新技术研发。

不仅如此,投资1亿美元的SABIC全球研发中心将于2013年底在上海启用,这将进一步推动SABIC在中国及亚洲的创新举措。

责任引领可持续发展

SABIC坚持推行严格的环境健康安全标准 (EHSS) ,是其全球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标准 (SHEMS) 的体现。2013年,SABIC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AICM) 颁发的责任关怀优异奖 (Responsible Care? Merit Award)。

在社区层面,SABIC积极参与援助四川地震灾区的重建,2008年向中国地震赈灾基金捐款百万美元,并协助中华慈善总会进行2013年雅安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

为了建立与保持高标准的企业合规文化,公司确立了各项流程与培训,确保所有员工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遵守最高的道德准则。

篇10

危险化学品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等危险特性,一旦发生事故,就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恶性事件,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和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多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危化品事故证实了其高风险性。因此,加强危化品源头管理,有助于实现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平稳、长周期运行。

对危化品建设项目进行安全设计管理,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将事故隐患消灭在工程设计阶段,确保工程项目设计的优生优质。以风险管理驱动工程本质安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先进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设计本质安全性的最大化和建设项目事故风险的最小化。

重大危险辨识

重大危险辨识是化工过程安全本质设计的基础。经历了多年的安全发展后,过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已从灾难性修复转向事故减缓和预防,近年来又向本质安全性发展。也就是说,过程安全管理已经从过去被动的、事故后处理,转向主动的、事故预防阶段。

本质安全性与“绿色化工”的理念一致,原则重在消除或减少化学及物理危险,不是依赖应用控制和防护措施,而是识别和研究设施的本质安全性。本质安全设计可使工艺产品和过程设计,达到使用和产生的危险物质最小化,即使不能完全降低或消除危险,也可使采用的防护设施更可靠耐用。

目前,从国际上来看,本质安全性已成为危险评估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很多公司已将本质安全设计审查,整合到危险评估体系中。就是说,在做危险评估时,不仅要发现危险在哪里、有什么危险,而且要思考能不能做到本质安全设计、如何找到本质安全的途径。

危险评估特别适用于发现导致化学品泄漏、火灾或爆炸的设施设计,以及操作中的细小隐患,有利于持续改进过程安全性。通过开展危险评估,可以减少化工过程生命周期的事故、降低发生事故的后果、强化培训和对工艺的理解、更有效地生产操作、改进应急反应。

过程安全的危险源(PHA)主要有两方面:物料特性和化学危险性,如易燃性、毒性、反应性等;过程变化的危险性,在工艺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式,如压力、温度、浓度等。

自2009年以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了一系列关于危化品“两重点一重大”(安监部门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危险化学品和重大危险源)项目监管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是对PHA的很好诠释。2009年,《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公布了15项危险工艺;2013年,《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公布了3项涉及煤化工的危险工艺;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则分别公布了60项和14项危险化学品。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保证危化品安全要从3方面入手。首先,在设计时,重点做好危险辨识,在可行性研究和前期阶段,要了解选址对自然条件、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工艺包设计阶段,要做好本质安全健康与环境审查;在基础功能设计阶段,进行危险与可操作性审查。

危险评估是过程安全管理体系(PSM)的重要基石,作为PSM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贯穿于化工过程的全生命周期。高质量的危险评估不能保证不发生事故,但是在有效的PSM管理体系下,危险评估可为改进安全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这并不是说在化工项目设计时,做了危险评估就万事大吉,不用考虑其他措施。实际上,危险评估只是一个重要环节,真正实现长周期的安全平稳运行,还要靠有效的体系管理。

当然,危险评估也有局限性。危险评估是基于对过程或操作的已有经验,如果对过程的化学性质缺乏充分理解,或者评估人员的经验不能反映系统实际操作的过程,则危险评估的结果可能是不完整的。大部分危险评估的结果和益处不能直接被验证,防止事故发生节省的费用不易估算。比如投入很大人力、物力、技术等来进行HAZOP分析,实际上的获益并不能马上看到。还有,危险评估取决于客观判断、假设和分析者的经验,不同团队进行的分析评估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量化风险评估

量化风险评估是本质安全设计的要素。2011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量化风险评估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其中规定,通过定量风险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源的个人和社会风险值,不能超过规定(如表1所示),若超过,则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在化工设计中,量化风险评估主要应用于4方面,包括爆炸性气体泄漏事故的后果模拟,用于抗爆控制室设计;可燃、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模拟 ,如硫化氢气体泄漏等;储罐火灾辐射热影响范围及强度模拟计算;火炬熄火事故的后果影响等。

几年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对某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进行全厂量化风险评估,对20多套工艺装置和十几个罐区的潜在爆炸、火灾、毒物泄漏扩散等事故进行了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厂内和周边区域的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厂区办公楼、化验楼等人员集中场所的总图方案进行了调整,为十几座抗爆建筑物提供了抗爆设计参数,核算了事故条件下有毒物质泄放的影响范围,优化了工程设计,减少了投资费用,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事故风险。

合理控制风险

合理控制风险是本质安全设计的原则,安全设计最根本的原则是合理化降低风险。但合理的度的问题,经常会有争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是合理化控制风险的主要依据,也是最低要求。当然,若企业有更高的风险要求,可以高于国家标准。

在化工项目设计时,要考虑事故预防的优先原则,优先降低事故率;也要考虑可靠性、耐用性优先原则以及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降低工艺风险的4项对策,按优先顺序排列。第一是本质安全性措施,就是在设计时消除危险,采用非危险或低危险性物料及过程条件,如:最小化危险物质、替代高危险物质、弱化不利的工艺条件、简化工艺过程的操作和运行。第二是被动性措施,通过过程和设备的设计特性,来降低事故频率或后果,所谓的“被动性”是指不需要启动任何的设施,如工艺和管道材料的设备选择、防火堤的设置,这些都是比较可靠安全的。第三是主动性措施,采用联锁控制、仪表保护系统及其他工程控制措施。第四是程序性措施,主要用于生产管理中,采用操作控制、管理检查、应急反应和其他管理方案,来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影响。

对于一个化工项目的发展阶段,经历工艺开发、基础设计、详细设计、施工建设、生产操作等几个阶段。想改变工程设计的本质安全性,最关键是工艺开发阶段,也就是在前期工艺研发时,有许多机会考虑怎样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性。随着建设项目的发展,改变本质安全性的机会在下降,但是改变外在安全性的机会在上升。

本质安全审查

纵观化工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根除过程危险是预防事故的最佳途径,也就是说工程设计阶段,是为后期的生产运行创造无事故、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

如何验证本质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性?可通过本质安全审查。审查的目的是识别和理解危险、确认风险降低或消除危险的途径是否足够。审查的方法主要采用危险评估程序,如:检查表、what-if 分析、HAZOP分析。审查的团队一般要求4~7人,工业卫生、毒性专家和化学家是关键人员,以确保能够理解过程反应、化学品和产品相关的危险性;工艺、安全、环保工程师也要参加;操作人员、操作总监和维修代表等,根据审查阶段的需要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