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范文
时间:2023-11-30 17:2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
无线广播电视的信号监测,在保障节目接收质量有明显效果,对受众进行无线广播电视的使用具有直接影响。目前,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问题是广播电视台所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要想长久地保障无线信号的平稳接收,就要大力的投入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因此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研究也将不断地深入,对有关无线信号质量的技术开发也在持续进行。
1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内涵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摄像机、切换台等,一旦其中哪个因素出现了问题,都将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才能够保证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的质量使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现代化技术也逐渐渗透到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的接受当中。例如,依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可以实现在正在播放的画面中插入另一个视频,并且通过鼠标的命令可以实现两个视频之间的自由切换。现代的关闭电视都在逐渐地走向数字化的道路,数据需要通过链路进行传送,当距离较短时可以利用电缆,当距离较长时则可以利用光纤链路,最大程度的保障节目信号的接收质量,使用户在观看的过程中舒适自然[1]。
2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技术标准
要想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技术进行创新,首先要确定其技术标准。由于在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建设过程中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技术标准对节目进行改造。但是,要注重设计过程的标准化,只有设计过程标准才能够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信号监测的前端工作中。前端首先要对无线广播电视中的信号进行收集,然后对所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压缩、打包、存储等工序,从而实现对无线广播和电视的监测。其主要的监测内容是对超过限度时进行警示,或者画面静止、无声时的提示等[2]。
3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构成
3.1接收天线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许多人家窗外会有“天线”,这种“天线”的作用就是为了接收电视信号的。天线能够实现电能与射频电流之间的转换,转换完毕之后再输送给监测设备。针对于无线广播电视的特点,在对其进行信号的接收时常常使用环形的天线进行信号的接收。在对无线电视节目信号的接收时,可以将前端系统进行调整,来改变节目的信号接收效果。当环形天线与电波之间是垂直的方向时,电波的接收效果最差,导致电视节目质量不清晰,影响用户的视听。反之,当环形天线与电波之间是水平的方向时,电波的接收效果最强,电视节目的质量最高,便于用户的视听。针对调频广播和数字电视来说,也可以采用对数周期天线进行电视节目信号的接收。但是,能够影响接收天线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天线的高度、方向、地理位置等,都可能对天线造成不利影响。可以利用电波的传播距离对架设进行计算,电视和广播如果在其他任何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到天线的增益问题了,天线的增益需要在电缆损耗计算之后才能得出[3]。
3.2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设计
在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注重几个方面。广播的链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即一体化的数字网络链路和广播媒体的管理系统。广播电视台在对其进行选择时,一定不要盲目也不要效仿他人,要针对自己电视台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来选择音频设备。通常采用的是AES/EBU接口的设备,尽量不要在中间接入更多的转换器,以免使信号受损。广播的链路由两个方面组成,即一体化的数字网络链路和广播媒体的管理系统。通过良好的音频设备可以保证节目信号接收的质量,并且将节目和媒体中的资源进行整合,使链路在运行中能够得到灵活的运用和调配,从而保证节目的信号质量。此外,还要对电视节目信号的画面进行监测,对电视节目信号接收的几个重要的结点进行重点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则立即响起警报。另外,为了实现网络连接的顺畅,广播电视台应建立专业的网络体系加以保障。可以采用在中心机房设立跳纤设备的方式,利用跳纤设备对网络线路的日常运行进行保障,与此同时,采用网络数据的光纤设备与其配套使用,双管齐下,实现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全面管理[4]。
4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质量管理
能够影响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因素众多,其中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要数系统布局和管理两个方面了。其中数据应用的形式不统一、链路和生产工序也存在着较大的技术问题。在系统规划方面,对系统规划没有妥善地进行质量管理,使得链路的质量方面受到了不必要的损失。链路的质量是手链路设备质量的直接影响,因此,要让链路设备在质量方面达到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提升链路的质量[5]。此外,在链路运行的过程中,要坚持定期对链路的质量进行安全监测,看链路的是否受到损耗,影响到链路的质量安全,以便于一旦链路方面发生问题,能够立即得到发现并且寻求解决方案。最后,要对链路加以维护,制定链路维护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链路的平稳正常运行。因为,只有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得到了健康正常的运行,才会使电视监测信号的接收质量有所提高[6]。
5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系统功能
只有设计过程标准才能够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信号监测的前端工作中。前端首先要对无线广播电视中的信号进行收集,然后对所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压缩、打包、存储等工序,从而实现对无线广播和电视的监测。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的系统功能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对调频广播的监测系统功能和对电视的监测系统功能。第一,对调频广播的监测功能。可以对调频广播在音频、载波、功率等发生变化或者彻底消失时,给予警报功能。第二,对电视的监测系统功能。当电视发生画面静止、无声或者超过限度时进行警示,并且具备对新增频道的扫描等功能。
6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链路的类型有很多,包括有线电路、无线电路等,电路对数据和信号的接收质量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电路的布置尤其重要。布线的施工对于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按照工艺链路的情况来看,要求首先要对线缆的数量进行分析,然后将各种类型的光纤布置在相同的线槽之中,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力电线要单独在一个线槽内[7]。7结语综上所述,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的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技术,也涉及到众多领域当中。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广播电视台应加强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的研究工作,融入新型的科学技术,在原本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电视节目的信号接收质量,此外,在将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具体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时,一定要注意在对线路分析研究之后再施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田芸.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7(4):45-46.
[2]李建军.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技术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14,05:65-67.
[3]李炎.VHF/UHF广播电视监测信号接收链路改进研究[J].中国无线电,2013(2):48-50.
[4]霍云波.基于空间谱估计测向技术的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5):100-103.
[5]吝磊.软件无线电技术对无线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应用与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2016(6):102-103.
[6]江祖锋.GSM短信在广播电视无线监测技术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6(16):12-13.
篇2
关键词:广播电视;组织概况;新进展;技术;趋势
作者简介:张范龙(1971-),男,朝鲜族,吉林省安图县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长春广播电视台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技术或电子技术
在全球广播电视研究机构联合研究下一代数字电视国际标准的正式宣告提出,以及广播电视的新一轮改革的大环境下,对于广播电视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技术革新的趋势进行研究,已经越来越有其必要性了。业界人员应该从自身本职工作入手,结合全球广播电视发展的进展和趋势,对相关工作予以指导。
1FoBTV组织概况
FoBTV是一个由全球广播电视标准组织、电视公司、运营单位、研究机构、制造企业共同建立的非赢利、非公司的全球未来广播带式研发联合组织。这个组织是为了实现全球地面广播、网络技术以及消费电子之间能够更好的进行合作交流,以及对未来广播电视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的战略进行共同讨论。在进行技术交流时不断贯彻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创新精神,为全球广播技术革新的进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年来,FoBTV呼吁全球共同探讨了未来地面广播电视系统需求,以及使地面广播电视标准全球统一化这些方面的问题,从而达到共享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而出席FoBTV此次活动的各国专家在强化合作、降低资源消耗、探寻经济繁荣与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平衡点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提出了几点倡议。其一是未来地面广播系统需求的共同探讨,其二是关于这方面全球技术的共享,最后是对地面广播标准需要统一的需求。在此之后,全美广播电视设备展期间,全球未来广播电视高峰会议开始,全球多个广播电视科研机构在此联合,如NERC-DTV、CBC、ATSC这些广播电视科研机构,其集中在拉斯维加斯召开了会议。参会的科研机构还共同签署了备忘录,也就代表着启动了全球未来广播电视研发计划。近年来,FoBTV联合组织的规模整不断扩大,一些龙头企业和知名机构也开始加入其中。
2全球广播电视研究进展和趋势
2.1美国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在美国,地方广播电视网络和当地电视台这两者通过广告获取收入是其主要的经济收入渠道。观众对于交互平台的需求使得受众、电视内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这样也就使得宽带生态系统下的受众评估、用户导向、广告销售等多个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同样,广告商也发现了品牌相互竞争中视频媒体发挥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也就使得其在受众视听率、广告花销方面的跟踪与调查比之前花费了更多精力与经费。全美在几年前已经对所有地面电视实现了数字信号,促进了广播频谱重新分配。各类无线业务以及电视内容分配这两大市场在近年来发展趋势与竞争力度越来越猛烈,只是由于受到政府施压以及业内存在的竞争,使其将把广播频谱的使用范围在移动宽带等业务中增大。美国国内广播商必须提供消费价值与高频谱使用效率的业务,才能继续使用当前的频谱资产,这是美国国内已经出现的频谱危机。移动性、节目选择多元化、互动媒体体验个性化、高质点播业务这些被现代消费者报以期望的方面是未来数字电视标准所需要符合满足的。
2.2欧洲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欧洲使用最为广泛、人们接触中最为常见的就属地面广播,当前IP、地面宽带技术等方面带给频谱与广播很大的压力,欧洲很多国家把72mhz频谱已经划拨到移动运营商,广播行业在不断被改变的不利环境下,需要“活”起来以创造出更多可能性。要想把广播业整“活”,就需要在维持广播质量不下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宽带连接并确定观众媒体的消费模式,以及部分节目进行时与非进行时的传送,使得某些内容储存在接收器,传输动态业务指引让接收器能够识别出不同的网络传输与之相应的内容。对于动态修改复用配置、传输参数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环境进行的,从而为二级用户释放更多频谱资源,二级频谱相对于过去的系统已经是在数据库提供范围内进行侦测空白频段从而实现业务的提供。现在研发的新系统下,二级用户可以通过一级频谱的信号得知何时何地可以使用何种频段。当然二级用户也可以考虑用无线宽带运营商代替现有使用的频谱资源。在欧洲,未来DTT还要不断推出像超清、3D电视节目之类更加高级的业务以此吸引广大用户。DTT对于固定与无线宽带不断加剧的竞争也是其面临的一大发展机遇。DTT在移动宽带结合时也会受到移动广播接受方面独有的固有融合力的影响而产生有效作用,在提供高级线数据与视频业务情况下,混合广播电视也将支持非线性业务。
2.3亚洲广播电视进展和趋势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NHK通过广播在东部地区大地震等灾害面前起到的作用与提供给所有民众平等服务这两方面,很好地显现出在数字时代里未来地面广播所扮演的角色。广播商需要不断拓宽业务面、提升覆盖率、为更多民众提供平等服务,以此实现灾害期间及时向受灾国家传递消息。广播商应更为关注老年化这种全球大势,为其研发新的功能使系统更加人性化,而当前广播业务中的超高清电视被认为是未来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业务。混合广播系统也被NHK提出,从而根据节目与观众评论,对观众资料加以利用达到引入推荐的目的、利用社交网与节目推荐服务的方式也是一种可能性。对于电视音频的编码技术与媒体融合带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不断提出新的高级音频编码,而数字无线广播想要实现大容量的业务,对于传输性能的实质性扩充是必不可少的。
3结语
广播行业随着电视广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演变需要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国际合作可以促使广播业更为快速地确定一套高效技术标准,以此推动新业务的传输与应用。对于当前及未来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广播电视行业需要不断改进频谱效率满足广大民众需求。
参考文献
[1]何大治,黄巍,管云峰.全球广播电视的新进展和技术趋势[J].电视技术,2013,02:20-24.
[2]姜兆成.浅谈广播电视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3,15:214.
篇3
【关键词】广播电视;数字电视;技术
近年来,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速度较快,而且各现代化的技术实现了有效的结合,从而使信息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得到实现,这更加快了广播电视技术发展的脚步,其已发展成为双向通信广播模式的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用户已基本趋向于饱和状态,这就需要向农村用户进行拓展,但农村地域辽阔,有线覆盖无论投资还是技术都具有不现实性,所以利用数字无线广播电视的传输覆盖方式已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覆盖的新途径。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其利用无线进行传输,提高了频道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收视的节目数量,而且有诸多增值业务,使用户对电视的需求已不仅仅存在的看电视的需求,而是向用电视的需求转换。
1.数字电视
1.1 数字电视的含义
数字电视是充分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使节目的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传输和接收等全过程中运用数字进行压缩编码,从而转化而成,可以说是经过全方位的改善和提升的电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视,使具更好的图像和语音效果,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充分的发挥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并在数字电视无线发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数字电视的优势
第一,传送容量大。由于数字电视充分的利用数字压缩技术,所以传统模拟电视信号下传输一套节目所需要的带宽,在数字技术下,可以实现发送8套数字电视节目,所以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其传送容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画面更为清晰。无线发射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所以数字电视信号在发射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少,这样就有效的确保了所呈现出来的电视节目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第三,便携式的接收。目前数字电视技术已在手机电视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样使移动电视信号的接收更加完善,质量更有所保证。
第四,可与计算机相连接。由于数字电视的实现其主要技术基础即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所以当数字电视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时,不仅可以实现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升级和更新的需坟,而且还可以对数字电视的整体性能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1.3 数字电视应用范围
目前数字电视不仅具有基本业务,而且还具有扩展业务,即增值业务。由于一部数字发射机可以发射8套电视节目,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客户对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同时还要相应的广播节目,而且还有增值业力,即可以实现加密、点播和应急广播等多方面的使用需求。
由于我国数字电视起步较晚,在技术上还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发生误码、闪断及语音和图像不同步的情况等,这都会影响到用户的收视质量和效果。所以还需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使数字电视技术得以不断的完善。
2.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优点
2.1 可靠性
数字电视系统由硬件和软件共同组成,所以只有硬件和软件都具有足够的可靠性,才能有效的保证系统的可靠性,这样确保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的进行运行。
2.2 先进性
只有先进的技术才能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现实,所以数字电视利用计算
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共同作用下,使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而且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和应用,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所以有效的降低了数字电视系统的风险性,确保其系统能够稳定、顺利的发展。
2.3 开放性
系统尽量采用已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及行业规范。实现设备可以无缝地接入
系统中来,保证系统可以扩充,功能也可以扩充。
2.4 安全性
广播电视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其是保证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根本,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专用的网络和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同时还要有备份和恢复机制,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无关人员的无意或是有意的破坏行为,有效的保护了数字电视系统的安全。
2.5 前瞻性
由于当前用户的需求不断的增加,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用户对功能增加或是修改的要求,则需要在系统设计之初就做好各项考虑,使系统能够灵活的构建,能够简单的实现对整个系统构架的改动,所以需要具有足够的前瞻性。
2.6 扩充性
数字电视网络的建设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所以需要在设计时对系统的容量进行充分的考虑,要充分的考虑到未来设备和功能的扩充,留有一定的空间,利于实现后期的设备扩充。
2.7 实用性
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力求做到简单、功能实用。目前,频率资源紧缺以及用
户的多元化,用低成本、低停播率、稳定可靠的优质数字信号覆盖,实现数字广播电视的固定接收和移动接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同时挖掘广播电视的潜在受众,是广播电视运营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3.数字电视的技术分析
3.1 ATSC技术分析
ATSC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标准在于经由层面的组成与层级的清晰度构成。第一层,也可以说成是定像层,主要是通过确定图像的形式。第二层,整体的图像压缩层是采用了MPEG的模式进行压缩标准的。最后一层,是经由传输层确定数据传输后调制而成的,由最高的两层所确定的数据经由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进行技术运行配置。
3.2 DVB技术分析
欧洲的DVB技术主要是经由卫星、数字电视、地面等进行交换传输形成的。其除能够接收、传送视频、音频等文件信号外,还能够接收、传送TRD等节目,或是字幕、图标、图像等信息。有些DVB业务的传送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其如果想通过接收使用IRD就必须支付其相应的基本费用。这样,就使得DVB业务的开展与完善既有弊端又有积极的一面。
3.3 ISDB技术分析
近年来日本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正在不断的逼近美国与欧洲。其主体的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正在利用网络逐步的趋近于无线技术,不仅在数字电视传输方面具有新的起点,在移动业务例如新一代的3G乃至4G业务都是超强的,其整体的移动通信与宽带无线局域网已经开始领导市场。
3.4 DMB-T的技术优势
我国的DMB-T网络技术具有超标准的比较,能够较好的调整与完善我国的数字电视的接受与传导。其采用以FJL项为主要技术的同时,整个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领域正在逐步的转变成为多载波技术。为了能够在多径时拖延其信号的扩散避免乱码的干扰,DVB采用了循环前缀填充的OFDM保护间隔的措施。DMB-T则发明了基于PN序列扩频技术的高保护同步传输技术,并用其填充OFDM保护间隔,使数字电视传输的整体利用效率提高10%,并有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
4.结束语
当前为了更好的使数字广播电视实现良好的固定和移动接收,则需要确保优质信号的覆盖,这就需要信号在覆盖上具有好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广播电视的公益性得以充分的体现出来,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向产业化和经济性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锦亮.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04-23.
篇4
英国无线电视频谱规划
英国的UHF频段介于300MHz至3GHz,本阶段被提出规划的频段,则介于470MHz至862MHz之间(见图)。目前该频段应用的范畴包括:无线广播电视、PMSE(program making and special event,欧洲媒体进行新闻或大型活动转播时,可通过指定的频率传送信号)与WSD服务(White Space Device,原为频谱中的空白区域,借以避免同频段不同频位信号间的干扰,但目前各国多倾向开放作为其它用途)。800MHz以上的频谱则规划用于发展移动通信服务。有关英国UHF第4与第5频位的规划,可回溯至2012年11月16日OFCOM所公布的《Securing long term benefit from scare low frequency spectrum:UHFstrategy statement》报告书。
OFCOM在报告中针对移动通信与无线广播电视的频谱配置原则进行说明。由于移动电视产业所提供的服务日益多样化,公众对此类型的服务需求也开始提升,故有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如手机、平板电脑)投入研发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其普及率也逐步攀升,故也使得移动通信信息的用量骤增。举例来说,英国公众每人在2010年7月期间的移动数据平均用量约为71MB,但到2012年7月已倍增为154MB。相关内容运营商也陆续将节目上网供公众下载观赏,如英国BBC的iPlayer,整体发展使得移动通信网络带宽吃紧,故未来需要更多的带宽才能支撑需求供给与服务质量。
OFCOM还在报告中强调无线广播电视产业的重要性。在有线电视、IPTV或卫星电视需定期支付费用的收视平台之外,无线广播电视的推广成本最低,因此对公众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基本收视服务。英国无线广播电视也仍持续推陈出新,目前无线广播电视除已推出高清电视服务外,目前也与网络结合,推出上网机顶盒(如YouView)提供公众互动或点播服务。未来则不排除推出超高清电视(Ultra High Definition,UHDTV)服务。
OFCOM据此拟定UHF第4及第5频段的应用原则,包括:(1)颁出部份本频谱资源供移动宽带服务使用;(2)让无线广播电视可以持续提供公众节目服务。自英国完成数字电视转换后,600MHz频段已用完,而700MHz频位则仍供部份无线广播电视运营商使用。由于移动网络服务发展蓬勃,现有频谱资源已不足以因应未来的带宽需求,考虑移动通信产业的潜在产值,因此OFCOM计划将700MHz频段规划为行动通讯网络使用。
无线广播电视产业方面,OFCOM则计划让已用空的600MHz频谱作为无线广播电视应用,并通过颁照开放更多频道进入无线广播电视平台。不过未来现有已存在700MHz的无线广播电视运营商也将移频到600MHz。OFCOM预计在2018年年底完成上述的移频工作以推出新服务。另未来600MHz所颁出的Multiplex营业执照年限则订于2026年(总计共可营运8年)。
英国运营商的反应与建议
2013年7月16日,OFCOM再公布《Award of the 600MHz spectrum band》报告书。报告书内容主要陈述在2012年至2013年期间,业界针对英国UHF频谱配置计划所提出的意见与疑问,其中也包含OFCOM的回应说明。公共广电运营商BBC及Channel 4与传输公司运营商Arqiva曾共同提出联合声明。三家运营商原则上支持将600MHz规划作为无线广播电视使用,未来600MHz上的无线广播电视规格将以DVB-T2与MPEG-4为技术标准。
BBC则在声明书中表示,BBC已获得BBC Trust的核可,未来可望提供更多高清电视频道。2013年7月16日BBC在自己的官方网站正式宣布,将会让现有的五个频道升级为高清频道,包括:BBC News HD、BBC Three HD、BBC FourHD、CBeebies HD与CBBC HD,每个频道预计每周可提供观众约250个小时的高清电视节目,另外上述频道节目内容也将于iPlayer播送。Channel 4目前共营运5个频道,Channel 4在声明中承诺,未来将会让旗下的1-2个频道同步移转到600MHz频位上播出。
但BBC也在联合声明中针对电波覆盖率、频道执照颁照方式、频道义务,并在电波覆盖率议题上表达疑虑。按照OFCOM的规定,未来获得600MHz执照的运营商,其电波覆盖率需达到全国50%,且英国每个行政区则需有25%的电波覆盖率。不过BBC认为OFCOM的电波覆盖率标准过低,若照此标准,服务导入的第一年仅有10%的公众可收视到节目,故不利于服务推广,BBC建议OFCOM应该提高电波覆盖率的标准。
由于OFCOM计划将以招标方式颁出600MHz频谱,对此BBC则表示,招标虽是最快的颁照机制,但本计划涉及大规模消费者终端机具的转换(如机顶盒、天线等),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建议OFCOM应采用审议制颁照(beauty contest),并借此赋予中标者有推广接收终端及配合国家数字电视政策的义务。此外,BBC也认为目前OFCOM仅要求运营商需提供至少一个高清电视频道的义务颇为不足,如今高清电视已蔚为趋势,考虑到全国影视产业发展,BBC建议应将高清电视频道数量的底线提高到两个以上。
根据OFCOM所提供的材料,英国目前仅有Arqiva公司有意角逐本执照,并已递交申请意向书(Notification of Intention to apply,NoITA),表示愿意承办未来600MHz的传输站台建设与两个Multiplex的营运业务。OFCOM原则上已同意Arqiva公司的申请,Arqiva公司预计每个Multiplex将需建设20个传输塔台,故保守估计约需建置40个塔台,整体覆盖率可达到63%以上。
整体频谱规划仍待最后评估
欧洲的无线电频谱资源有限,电信运营商与无线广播电视运营商无不极力争取未来所能用到的资源。无怪乎欧洲广播电视联盟数度对外发表声明,要求各国政府应该重视无线广播电视的可让公众能以最低的门槛享受高质量的影音服务的特点,切莫毫无节制地将无线电频谱资源分配给电信运营商。
因为电信运营商则多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切入,借以游说政府应将多数的无线电视频率指配作为移动宽带使用,如电信运营商Vodafone就曾公开表示,认为电信服务能带来的产业经济贡献,远大于无线广播电视服务,若考虑未来电信服务的增长幅度,英国政府也应该将600MHz规划为移动宽带服务所用。不过自从欧盟执委会将频谱使用原则以“50:50”比例定调后,已着手规划的欧盟国家多半仍遵循该原则进行频谱规划。
篇5
3月30日,第15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在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CCBN)主题报告会上透露,经过3年的“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66万; 而与此同时,随着8月1日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开始正式实施,以及10月中星9号直播卫星升空,广播电视有线、地面以及直播卫星的全面数字化已经拉开序幕。
张海涛表示,在地面数字电视方面,“国家广电总局首先做好重点地区的频率规划,在北京等重点地区进行试验播出,保证明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
500亿元投入有线网络改造
作为拥有1.2亿用户的庞大接入网络,有线网络的数字化堪称近3年国家广电总局的头号工作重点。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首先推出了“青岛模式”,从而拉开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序幕。目前已经有25个城市完成了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266万。
虽然这条“整体转换”之路一度颇受争议,且1266万的用户数量与最初3000万的目标相距甚远,但2006年仍旧是有线数字电视快速发展的一年,其用户数量增长了两倍。
“2007年将是由试点到全面铺开的一年。”张海涛说,“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重点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已经展开。”而根据IDC预测,2007年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将有望达到2240万。
电信运营商向视频领域渗透,以及全球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使得有线网络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危机,除整体转换实现终端的数字化外,另外一个关键便是有线网络的光纤化、双向化改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更多的新型业务,推动有线网络向双向、交互、多动能、多业务发展。据称,广电系统将在有线网络改造上投入500亿元。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透露,国家广电总局将《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总体原则是,在基础传输网络改造方面,有线网络要基本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实现光纤到户。
地面无线 “公益”优先
2006年8月18日,国家标准委地面数字电视国家强制性标准《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今年8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
“地面无线电视数字化的原则是,地面电视以公共服务为主,不加密播出; 同时要确保模拟和数字同步播出。”王效杰解释说。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显示,我国目前仍有2.2亿家庭通过地面无线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且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因此,今明两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重点是无线覆盖工程。
“我国地面电视由模拟向数字转换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模拟与数字同步播出将长期存在,数字电视的频率规划、业务顺序、转换安排都必须首先保证公共服务。”从张海涛这一表述可以看出,“公益性”将是地面无线覆盖的首要原则,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必须在这一基础上逐步推进。
目前,国家财政部已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落实30亿元经费,用于3000多座无线发射台站的更新改造和维护工作。
在坚持公益性、模拟与数字同步播出的基础上发展地面数字电视,要远比有线网络数字化艰巨得多,难怪张海涛一再强调:“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由于去年公布的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也仅仅是一套基础性标准,要正式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还需要配套标准和产业准备。
据了解,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成立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实施领导小组,下设了技术政策、技术标准、频率规划、技术试验、节目政策和经济政策6个工作组,主要工作是完成17项配套技术标准的制定、确定应用模式和技术参数、加快相关设备产业化以及频率规划。
直播卫星服务“盲村”
去年6月份发射的我国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发射失败,作为备用星的中星9号将于今年10月份升空。但对于直播卫星的使用范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规定: 对于地面无线覆盖无法解决的“盲村”,要通过直播卫星方式来解决。
上述规定无疑为这颗直播卫星划定了应用范围,即20户以上的已通电自然村。据统计,目前该类自然村数量有72万多个。这也同样意味着,在欧美国家出现的直播卫星与有线网络竞争局面,短期内不会在中国重现。
张海涛表示,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将在 “十一五”期间安排资金34亿元,对上述“盲村”直播卫星平台给予补助,但总体原则是见物不见钱,直接为农民提供卫星接受设备。张海涛说:“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进行卫星直播传输技术和接收机的技术试验,建立卫星直播村村通节目平台。”
此外,为了保证广播电视卫星直播安全的要求,我国直播卫星所采用的并非国际普遍采用的DVB-S或者DVB-S2技术,而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传输技术ABS-S。
据相关企业透露,目前基于该标准的信道接收芯片已经面世。
链接:“地面国标”市场角逐日趋激烈
CCBN展会上,“清华系”的凌汛科技以及“交大系”的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纷纷展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芯片或者解决方案。展会上,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际标准(简称“地面国标”)相关技术及应用也非常引人注目,显示出地面国标相关产业链正在形成之中。
虽然整个产业“尚处于准备阶段”,但市场角逐已日趋激烈。去年12月19日,上海高清宣布获得国家开发银行首批300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地面数字电视技术的产业推广,并牵头组建了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国标产业化推进联盟。上海高清公司总裁助理王尧透露,目前上海高清已经与15家运营商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有6家为省级网络。
篇6
1.按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传输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
2.按图像清楚度可分为三大类
(1)数字高清楚度电视(HDTV):需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屏幕宽高比应为16:9、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楚格式转化为其他格式并能接收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图像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5m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
(2)数字标准清楚度电视(SDTV):必须达到480线逐行扫描,能将720逐行、1080隔行等格式变为480逐行输出,采用杜比数字音响。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其图像质量为演播室水平。
(3)数字普通清楚度电视(LDTV):显示扫描格式低于标准清楚度电视,即低于480线逐行扫描的标准。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
3.按照产品类型可分为
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4.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
数字电视可分为4:3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二、数字电视技术
数字电视的实现,以下几项技术是要害:
1.数字电视的信源(视频、音频)编解码技术在1920x 1080显示格式下,数字化后信号的数码率在传输中高达995Mbit/s,这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此必须去除图像信号中的多余信息,将数码率压缩到能在一个8MHz模拟电视信道中传送。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功能是完成图像的压缩,使数字电视的信号传输量由995Mbit/s减少为20Mbit/s~30Mbit/s。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的标准有JPEG(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MPEG-2(运动图像压缩编码标准)等。音频编解码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对伴音进行压缩编码标准有MPEG伴音压缩编码标准、AC-3等。
2.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送给信遭编码及调制。接收端与此过程相反。在HDTV复用传输标准方面,美国、欧洲、日本都采用了MPEG-2标准。
3.数字电视的信道编解码及调制解调
为了提高传输的频带利用率,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为发射做好预备。数字电视采用多进制调制方法,例如:残留边带调制(VSB);正交振幅调制(QAM);四相相移键控调制(QPSK);差动四相相移键控调制(DQPSK);编码正交频分复用调制(COFDM)等。
为了提高数字电视传输的可靠性,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方法如:里德一索罗门码、卷积码、交织、格状编码调制等。美国、欧洲、日本数字电视的制式、标准不统一,主要是指在该方面的不同。
三、数字电视标准
数字电视标准是指数字电视采用的视音频采样、压缩格式、传输方式和服务信息格式等的规定。
1.目前投入使用的有三种:
美国的ATSC(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
欧洲的DVB(数字视频广播);
日本的ISDB(综合服务数字广播)。
每一种标准对于信源的处理、画面格式及传输方式等方面均有一些差别。每一种数字电视标准又可分为卫星传输、电缆传输和地面传输方式。
2.三种数字电视标准的对比
无论哪一种制式,它们的视频压缩技术都采用了MPEG-2标准,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等在模拟电视的制式的差别,为了兼容性,它们的视频采样格式也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行和列的分辨率及场频等。
在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卫星传输一般采用QPSK调制技术,电缆传输一般采用QAM调制技术,但地面传输采用的技术则在不同的制式中存在很大差别,如美国的ATSC采用的是VSB调制技术,而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则使用oFDM调制技术。
服务信息是指在数字电视中开展增值服务所用的数据,美国ATSC制式中的PSIP部分和欧洲DVB制式中的SI部分分别规定了各自数字电视中的服务信息格式。
ATSc ATV优点:频谱效率高、功率峰均比低,明显地减少了脉冲干扰。可将与原模拟NTSC信号的同频和邻频干扰减至最小。缺点是不能反抗多径干扰,不支持移动接收。
DVB-T优点:在基于大量小功率、工作在同一频道的众多发射机,每一个均覆盖一个较小的区域的这样一种单频网络来说,DVB是一种最佳选择。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移动接收性能。
3. 三种标准数字地面广播系统的比较(略)
四、中国的数字电视
早在1996年,我国便开始了数字电视的研究工作,数字电视被列入原国家科委“八五”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并成立了数字高清楚度电视的总体组。1999年10月,高清楚度方案被成功用于国庆50周年大典的数字电视现场直播。后国家将数字电视发展计划纳入“十五”高新技术的12个重大专项之列,数字电视研究工作全面启动。
1.中国数字电视标准
(1)信源编码技术标准:
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该标准与MPEG-2标准完全兼容,也可以兼容MPEG-4AVC/H.264国际标准基本层,其压缩水平可达MPEG-2标准的2-3倍。
(2)信道传输技术标准
中国的卫星数字电视标准采用欧洲DVB—S标准。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标准还在报批过程中,大中型城市有线电视台多采用欧洲的DVB-T标准在试播。
中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标准方案,StiMi方案被广电总局采纳作为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性标准(CMMB)。广电总局一直在致力于推动CMMB标准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发展。目前还在制定过程之中。
(3)条件接收系统标准(CA)、用户治理系统(SMC)已制定完成。
2.数字电视发展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2003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2008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篇7
关键词:手机电视 合作竞争 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
手机电视是指利用数字地面广播网络或卫星广播网络或移动网络,在具有特定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手机、PDA、MP4和GPS等手持终端上观看视频节目的服务。中国目前业内对手机电视通常称为手机电视或移动多媒体广播。
手机电视业务作为移动商务的重要增值业务,是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产物。广电把手机电视作为扩大其受众范围的新传播媒介,电信运营商则把手机电视看做在移动市场的新价值增长点。
目前,我国的手机电视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具体有:监管政策不明朗、技术标准不统一、价值链的内容提供环节发展不成熟、手机终端不普及、尚未形成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等诸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广电和电信的合作竞争问题。手机电视业务实现方式的多样化、网络融合和跨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基于三网融合的竞争与合作是手机电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研究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调查了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以中广移动公司为代表的广电运营商和以省级电台电视台为代表的内容提供商的管理人员,以此为基础总结出我国手机电视合作竞争模型,并以CMMB为案例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手机电视的合作竞争
合作竞争(Co-opetition)是由纳尔巴夫(Nalebuff)和布兰登伯格(A.M.Brandenburger)(1996)首次提出并用来描述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独特现象。合作竞争是有别于合作和竞争的一种博弈关系,合作的目的是竞争,而竞争以合作为主要方式。它通过合作创造价值,通过竞争分配价值,在合作竞争中培育自己的价值创造能力,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体系。合作竞争思想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国外学者对合作竞争的应用做了一些研究。Yadong Luo(2007)按照强度把合作竞争分为四类,并用此框架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合作竞争。
对手机电视来说,基于三网融合的合作竞争是手机电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网络融合使原先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以内容、包装、传输、处理(操作)与终端为内容的横向市场结构。横向市场结构形成新的价值链,重新塑造了交叉竞争、竞争合作的格局。
根据合作和竞争的程度,建立了手机电视的合作竞争模型,具体可以分为四种模式,分别是单独模式、合作模式、竞争模式、竞合对等模式。
竞争模式:广电和电信双方发展各自模式的手机电视,并争夺相同的手机电视用户市场,双方保持较低的合作水平和较高的竞争水平。其特征是双方为提高利润,搜集对方的情报,发现各自的利基市场,进行市场重新定位。竞争模式的优势是有利于手机电视细分市场,减少市场垄断,提高服务水平;劣势是不能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增加服务成本。
竞合对等模式:广电和电信双方保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较高的竞争水平,其特点是双方发展各自模式的手机电视,同时在对方价值链的某些领域展开合作。竞合对等模式是通过构建松散耦合组织来实现的,如战略联盟、业务外包、虚拟企业等,双方通过高合作和高竞争,形成“双寡头”和战略平衡。
单独模式:即广电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各自运营自己的手机电视,双方的合作和竞争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其特点是,广电和电信对各自的价值链进行垂直整合,在各自的领域进行规模扩张。对于广电来说,广电部门单独运营广播式手机电视,价值链垂直整合,涵盖了从内容提供、内容集成和运营的所有环节,内容免费提供给用户,依靠广告费盈利。其优势是业务质量有保障,实现难度低;劣势是无用户互动,用户无法认证,商业模式单一。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移动运营商单独运营基于MBMS的手机电视。其优势是电信运营商有完善的产业链和用户资源,新业务开发和市场能力强,实现难度低;劣势是手机电视业务质量差,占用网络资源多,在3G环境下,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用户。
合作模式:即广电和移动通过资源互补,共同运营手机电视,双方保持较高的合作水平和较低的竞争水平。广电负责内容提供、集成和传输发射,电信负责用户鉴权和互动信息。合作模式的优势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系统效率,贴近目标用户,收入来源多样,商业模式丰富;劣势是商业模式复杂,合作竞争的成本较高,监管和协调的难度大。
合作模式是手机电视商业模式未来的主导模式。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国移动合作运营的CMMB手机电视即属于合作模式。CMMB的商业模式见图2。
国外学者对商业模式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1)商业模式的定义研究;(2)商业模式的体系和构成要素研究;(3)对商业模式进行分类的研究;(4)商业模式的评估研究;(5)商业模式创新变革研究。一些学者对商业模式的体系和构成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Reuver & Haaker(2009)认为商业模式的设计应该从服务、技术、组织和财务等四个维度进行设计。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商业模式和手机电视的研究成果,可以把手机电视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归为四类,分别是组织模式、技术模式、服务模式和财务模式。
组织模式:即明确业务范围和核心竞争力,对手机电视价值网的角色的分解、对新的服务提供者开放价值网、对价值网中活动的治理等。
广电和电信的网络融合带来了各自价值链的相互融合,并演化为统一的价值网;价值链的演化又带来了各自商业模式的变迁。价值网是由Mercer顾问公司的Adrian Slywotzky在其《Profit Zone》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价值网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价值创造,围绕用户价值重构广电和电信原有的价值链,使其各个环节、不同的主体按照整体价值最优的原则融合,从而将传统的链形管理转化为网络状管理。
手机电视价值网,则以用户为中心,从内到外,依次包括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芯片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终端制造商、行业标准制定者、广告商、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等诸多参与者。模型中箭头的指向表示价值创造和传递的方向,各参与者由外向内,逐层靠近用户,最终将各种服务内容传递到用户的手中,实现其价值。手机电视价值网模型如图3所示。
技术模式。技术模式即集成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技术平台,提供安全保障,服务于发展战略。手机电视的技术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移动网络实现,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三是基于数字广播网的方式。包括韩国的DMB和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CMMB标准,这种模式被认为是手机电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CMMB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覆盖。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盲区、利用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的无线通信网络构建回传信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广播与双向互动结合、中央和地方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系统。
服务模式。服务模式即对用户价值主张的描述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包括定义增值要素、聚焦目标用户、让消费者在服务中产生信任等。
互动性(interactivity)和用户参与度(User involvement)是划分手机电视各项服务的主要标准。手机电视的大部分服务内容是通过广播网络,以点到面的方式传送到用户终端,而互动服务则是通过点到点的通道(如UMTS、GPRS、SMS)回传过来。手机电视运营商依据回传通道的不同选择,可以提供从低互动性到高互动性的不同服务设计。
按照这个标准,手机电视的服务可以分为无互动性、低互动性和高互动性等三类,具体如下:(1)广播电视直播节目,是现有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看电视、听广播,属于无互动;(2)数据广播推送业务,是一种为用户定时推送定制内容的服务,通过广播通道推送定制内容到CMMB终端,包括音视频推送和图文推送;(3)互动业务,包括节目评论、有奖竞猜、互动欧系、互动购物等,属于高互动;(4)智能交通诱导业务,通过广播方式实现智能交通诱导功能,属于低互动;(5)实时股票财经业务,通过实时股票信息数据以广播方式推送到CMMB终端,用户可以对股市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属于低互动。
财务模式。财务模式即明确合作者之间的责任和回报,手机电视的财务模式包括定价模式(price model)、成本模式(cost model)和盈利模式(profit model)等三部分。(1)定价模式:对手机电视的服务内容进行打包,并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基本的定价模式包括依靠广告收入的免费模式、包月模式、按不同用户收费等三种。对手机电视来说,由于无线模拟电视和广播的长期免费模式以及手机电视服务内容的匮乏,在用户中推广收费模式是个挑战。(2)成本模式:手机电视价值网中的参与者分摊成本的方式。手机电视的成本包括三部分:一是终端设备成本,主要涉及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分摊方式;二是基础设施成本,主要涉及电信和广电两个运营商的分摊;三是内容生产和服务产品的成本。(3)盈利模式:产生的利润如何在价值网中分配的问题。这个结果取决于内容提供商、广电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三者的利益博弈。
结论和展望
目前,我国广电行业正面临产业化变革,电信也正在经历战略转型,手机电视作为广电和电信两个产业融合的标志性产物,自然成为双方运营商必争的核心业务,也成为国家三网融合战略的重要切入点。手机电视的网络融合和跨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合作竞争的复杂性。手机电视未来发展的关键在于在两大行业的合作竞争和博弈中找到适合的商业模式。因此,立足于这一大背景,对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GXW001;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70731001)
参考文献:
1.A M Brandenburger, B J Nalebuf.f Co-opetition: A Revolutionary Mindse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The Game Theory Strategy That’s Changing the Game of Business[M].Doubleday Publication Pre,1996.
2.A coopetition perspective of global competition[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42 (2007) 129144.Y. Luo.
3.Zhang Rui, ZHANG Jin-long. Research on Co-opetition of Mobile TV Based on Network Convergence - The case of CMMB[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ICIME 2010).
4.M.de Reuver, T. Haaker. Designing viable business models for context-aware mobile services[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26 (2009),240248.
5.大卫・波维特、约瑟夫・玛撒著,钟伟俊等译:《价值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年版。
篇8
关键词: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技术
1视音频压缩技术发展概述及原理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逐步出现了视频信号的数据化处理,即将视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计算对其数据进行处理。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利用Flash变换器进行信号的转换,该转化器不仅价格非常昂贵,而且只能进行黑白图像的数字化转换,且在视频帧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CPU、总线和磁盘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才逐步实现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在此期间,在世界各国标准委员会的努力下,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图像压缩技术标准化的国际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图片专家组(JPEG)和活动图像专家组(MPEG)等组织。在多年的努力下,已制定了多种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国际标准。目前,MPEG-2视音频压缩技术因其清晰度高、误码率低的优点,在我国数字化电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以MPEG-2为例,对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技术的原理进行简单的阐述。一般情况下,电视数字信号中存在视觉冗余、时间冗余、空间冗余等多种冗余,视音频压缩技术主要就是通过消除冗余,降低其原始码率。视音频压缩的原理就是利用帧与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视音频A/D转化器,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随后利用熵编码对视音频进行数据编码,再利用运动估值、离散余弦变换和自适应量化进行视音频数据的冗余压缩,利用码流来实现传送流,并根据实际需要将码流转化为节目流。
2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的必要性
数字电视就是将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采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来实现更高的清晰度电视信号的传输。通常,电视的视频信号在经过取样、量化和编码后,将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通常来说,对于一个图像分辨率为720×576的标准清晰度的电视节目,该视频具有高达166Mbps的有效原始码率。此类电视节目一秒钟的视频编码产生的数据容量就有20MB,每个小时产生的数据容量就高达72GB。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容量如此大的数据,不仅产生极大的数据存储需求,而且大容量的数据将对其传输造成极大的压力。因此,为进一步推进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必须采用视音频压缩技术对视频原始码率进行有效的压缩,以满足数字化电视发展的需要。要想使数字化的电视节目能真正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它的原始码率进行压缩处理。
3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技术及其应用
目前,数字电视视音频数据压缩编码较多,常用的主要有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等压缩编码技术。一般来说,在视音频数据的压缩上,我们可以根据压缩过程中有无信息丢失情况,将视音频的压缩编码技术分为有损数据压缩和无损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目前,常用的无损编码主要有LZ编码、游程编码、霍夫曼编码(Huffinan)等压缩编码技术;常用的有损编码主要有变换编码、预测编码、模型编码、向量量化、频带分割编码、分层编码等压缩编码技术。目前,在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有损编码。数字电视的视音频压缩主要包括信源编码过程中进行压缩和改进信道编码两方面的内容。
3.1信源编解码技术
信源编解码技术既能实现视频的压缩编解码,还能实现音频的编解码。信源编码技术主要是将节目源的图像模拟信号和声音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信号的压缩编码,使其形成数字信号源,并根据不同节目的传输需求将数字信号源编为复用码流。
3.1.1视频编码压缩技术
虽然数字电视因其较高的清晰度在人们生活中备受青睐,但是与传统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视频数字信号的压缩。视频编码技术主要就是完成图像数字信号的压缩,通过视频编码压缩技术,可以大大减小数字信号的传输量,压缩前的数字传输量高达995Mbit/s,而在进行压缩后其传输量可以减小到20Mbit/s~30Mbit/s。目前,国际上对数字图像编码技术制订了三种标准,这三种标准分别为:MPEG标准、JPMG标准、H.261标准,其中MPEG标准主要适用于连续图像的编码;JPMG标准主要适用于静止图像的编码;H.261标准主要用于电视会议的编码。目前典型的MPEG-2视音频压缩技术在数字信号压缩中,它可以将原始码率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压缩后其码率可以压缩至3Mbit/s~40Mbit/s,同时它还可以支持多种高清晰度的电视,如高标准分辨率的16︰9宽屏电视。目前,MPEG-2数据压缩技术主要采用帧与帧之间的预测编码和运动估值、DCT、自适应量化、熵编码、游程编码和VCL编码等。在高清数字电视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方面,欧美国家及日本都比较统一,均采用的是MPEG-2标准。此外,MPEG-2增加了分级视频编码工具,有效实现了时域分级、空域分级、数据分割等多层视频编码。MPEG-2解码最开始对通用处理器和DSP的参数要求很高,但随着不断的优化,MPEG-2解码器已经成为了较为主流的存在。MPEG所需数据率能够进行调节,以适应电视会议、电视电话等低数据率的应用场合。
3.1.2音频编码技术
音频编码技术就是对音频数字信号的压缩技术。音频信号在进行数字化转换后,其数据信息量与传统的模拟传输状态相比要大很多。因此,数字化的音频信号不能像传统的模拟信号那样直接通过无线广播进行传输,必须将数字化的音频信息进行压缩编码后,才能进行有效的传输。如MPEG-1的音频压缩技术主要是采用48kHz、44.1kHz和32kHz的采样频率进行数字音频的采样,其自适应的量化精度为16位。若是立体声道,每个通道的数据率为705.6kB/s,总的数据率为1411.2kB/s。当采用MPEG-1音频压缩技术对数字音频数据进行压缩编码后,其位速率可以直接降到0.192MB/s,且经过压缩的音频质量得到有效的保真,在对压缩编码还原后,其音质与源音质相差无几。目前,我国在信源编解码标准上,与欧美国家具有一致性,基本采用的是MPEG-2标准,此外我国还采用或是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与MPEG系列兼容的AVS声像标准。
3.2数字电视的信道编码及调制
数字电视的信道主要包括信道编码和信道调制两方面的核心技术。在DTV技术中信道编码和信源编码是恰恰相反的,信道编码为了降低误码率,提高DTV传输的可靠性,需要以牺牲附加信息重复性和有关数据量为代价。通常信道编码由内码与外码组成,信道编码进行内外码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利用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避免信号受到不必要的干扰,以确保在提高可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误码率。信达编码的外码主要用于编码的突发性错码和大面积错码的纠错,如出现大面积的错码,利用外码可将大面积的错码划分成小面积的错码进行纠错,以提高错码的纠错效率。内码具有较大的引入冗余度,因此其纠错能力较强,利用内码纠错需要以牺牲降低传输速率和增加带宽为代价。目前,已有一些新的技术,如trellis编码调制,利用该技术在进行纠错的同时还能有效节约功率和带宽。信道编码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码与外码的设置可根据传输的条件进行选择,有些可以不用设置内码,如有线DTV传输只需要用外码而没有内码。数字电视的调制方式以载波为主体,要实现调制,需先将要进行传输的信号(调制信号)放在载波(高频正弦波或脉冲串)上,做好信号的发射准备。目前,数字电视的调制方式主要有单载波调制和多载波调制两种。由于各个国家在对于数字信号的编码纠错、均衡等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各国数字电视制式的带宽不同,导致标准不能统一。
3.3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
2016年,我国首次召开了“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NGB-W)标准宣贯会”,NGB-W网络节点是NGB-W全网全业务的承载节点,融合了广播电视无线技术和无线宽带技术,同时接收单向广播业务与双向交互业务的信号,并转换成终端可接收的WLAN信号格式进行业务覆盖,具备WLAN接入功能的各类智能终端都能够快速访问NGB-W网络。而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再不针对数字电视多径衰落的信道特点,为了确保信号编码传输的稳定性,NGB-W对编码效率和纠错能力更强的低密度LDPC和Turbo码、信号空间分集增益更高的比特编码调制技术以及低复杂度的迭代解调译码技术进行了优化。可以说,在NGB-W的系统架构和支持下,我国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与传播将进入无线智能时代,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视讯需求将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将有效缓解内容冗余传输带来的巨额网络流量压力,节省双向流量,降低网络运营经济成本。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电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技术的研究将是未来数字电视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重点。数字电视视音频压缩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我国实现高清数字电视的普及,促进数字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志国.浅析数字音频压缩技术[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5):89-90.
[2]丁正良.MPEG-2视频压缩技术在数字电视领域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12(S1):386-389.[3]方江涛.浅谈数字电视码率压缩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48.
[4]段筱雨,景新幸,白杨.一种新型的数字电视音频压缩技术原理[J].电声技术,2008(12):46-48.
篇9
关键词 广播电视;机房安全运行;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40-02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广播技术的提高提供了保障,而电视广播技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随着我国电视广播行业的不断发展,电视广播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播出形式出现,越来越多的播出问题暴露出来。广播电视台需要不断对内部的监管体制进行改进,从机房运行的角度来研究其安全可靠性问题。只有广播电视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其在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的机会。
1 播出系统的转变
目前状态下,广播电视的播出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播出形式已经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而转变为数字化的播出形式。但在新的播出形式下,原本的机房运行已经达不到数字化播出的要求,需要重新作出调整,以便于确保机房运行的安全和可靠。
广播电视当中传统的播出形式比较注重人工操作,所有的运行程序机会都由工作人员人工完成[ 1 ]。在播出过程中,节目要求不断的接入或者是切换信号,这些工作要求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来完成。传统的播出形式当中需要运行的设备比较简单,工作人员需要操作的步骤也比较少。但该种形式还是对播出系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不少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忘记保存音频或者是视频的带子,促使音频带或者是视频带受到潮湿而发生损伤,无法完成节目的连续播放。
与传统的播放系统不同,数字化的播放系统结构更为复杂,需要操作的设备也比较繁琐,其会与互联网相连接,并采用硬盘的形式来储存视频或者音频[2]。该种情况下,数字化播出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增加,对于播放系统的操作要求也随之增加。为了确保数字化播放系统的平稳播放,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在机房的运行过程中严格监督和管理,以此来避免由于机房故障而引发的设备问题。数字化的播出系统与传统的播出系统相比,其人为控制的环节较少,也就能够适当的减少人为因素所引起的故障。
2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存在的问题
其实,当前的广播电视台在节目播出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其机房的运行并不稳定。很多广播电视台都会面临着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电视台本身并不会在播出设备方面投入过多的财力,造成了设备的老旧现象[3]。而电视台本身又长时间的使用这部分设备,造成了设备受到损伤。部分设备所存在的故障很难被发觉,就会遗留在设备当中,当机房运行期间,对机房的运行造成影响。广播电视台缺乏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就已经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了设备问题,而在后期的维护工作当中,其依然没有及时的维护设备,就会使设备不能够正常的运行,促使整个播出系统瘫痪。
除了设备会出现问题以外,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存在着素质不一的问题。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讲,要想做一档比较好的目,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流程来进行操作和运行,从而使各个环节都串联起来,形成良好的节目。但广播电视台中的工作人员在播出机房当中所进行的工作并没有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操作播出设备的工作人员工作不够细致,造成播出过程中机房运行的不稳定。而后期维护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及时做到对机房设备的维护,造成了维护工作的懈怠。在机房运行的管理方面,管理人员并没有明令禁止无关于播出人员的工作人员进出机房,促使很多无关人员出入机房当中,从而损坏了播出设备[ 4 ]。
3 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可靠性措施
3.1 强化硬件设施
广播电视台为了确保播出机房的安全可靠,需要从多种角度建立起机房的安全防护措施。从硬件的角度考虑,广播电视台需要确保机房硬件的可靠性。对于电视台来讲,播出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播出信号。而电视台地处较高的位置,在雷雨天气当中,电视台的播出机房很有可能会遭到雷电的破坏。为此,电视台需要根据周遭的建筑环境来排布播出设备,并在电视台的楼顶安置避雷装置。在机房的播出设备方面,需要选择较为标准的设备,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技术标准。广播电视节目最忌讳在节目播出一半以后出现信号紊乱现象而造成停播。工作人员在节目播出之前就要检查好各个装置,确保设备的温度、散热等方面都符合播出的保准。广播电视台的机房是比较机要的部门,机房内部的清洁工作一定要打理好。很多设备上的零件都比较小,在数量方面又比较大。如果机房不干净,很多机器的零件会在灰尘较大的环境中受到损伤。
3.2 保护播出系统
除了确保机房设备的硬件安全可靠以外,在播出系统方面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对于广播电视台来讲,硬盘系统就是节目存储的主要部件,软件系统则是节目播出的重要部件。工作人员需要确保播出节目的硬盘不受损伤,内部的软件系统也能够正常运行。广播电视节目需要招揽技术人员,确保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一旦播出系统出现问题,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予以解决[5]。除了技术方面,工作人员在节目播出之前就要准备好应急预案,确保一旦播出系统出现失误就使用应急预案来保障播出的稳定性。如今,很多广播电视台都将准备好的节目素材存储在硬盘当中。为此,广播电视节目一定要保护好节目播出的硬盘设施。节目组在选择硬盘时就应该按照播出系统的标准规格来进行挑选,并及时的做好备份工作,对播出系统做到防患于未然。
4 结论
20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电视广播节目已经成为人们的主流娱乐活动。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广播电视的播出技术已经得以革新,其也呈现出于互联网等媒体融合的态势。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我国的电视台以及电台都已经转变了自身的播出形式,注重对播出机房的运行监管,促使机房运行在安全可靠的环境当中。只要广播电视台能够改进自身的管理机制,制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就能够保障机房的安全运行,提升其播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罗军.广播电视播出机房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4,8(6):123.
[2]张建伟.广播电视专业机房UPS电源可靠性设计实践[J].电视技术,2012,12(14):91-93.
[3]司伟.市级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中心监测机房建设方案[J].广播电视信息,2012,10(12):60-62.
篇10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管理
前言
传输网络的维护主要分为干线传输部分及用户分配系统两部分的内容,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进行维护需要根据其具备的特点,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去开展工作,让其线路设施保持一个持续、高质量、安全的运行状态,维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广播电视的线路及设备的性能达到技术标准,_保网络线路及相关设备能够正常的运作,在达到传输任务及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能源及费用的节约。
一、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日常维护的特点分析
传输设备都属于在线设备的类型,各个电视台节目的播出时间越来越长,很少有时间去维护、检修,这就需要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之前做好详细的规划,准备好相应的应急方案,这样才能对在线设备进行维护,确保传输安全。在网络传输的维护工作中,还应该增强防微杜渐的意识,尽量地减少在发生故障之后再去想办法弥补的情况。力求将所有的事故都清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安全、有效地防范。日常开展的各项技术维护工作,通常都是比较琐碎、复杂的,长久的重复工作一般都会产生厌烦之感,基于这种特点,在工作中就需要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鼓动激励,这种平凡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技术人员更加注重集体利益的维护,在默默无闻之中做好相应的技术维护及检修工作,体现自己敬业负责的精神。
二、广播电视传输应用较广的网络维护技术
(一)构建网络应用系统
相关网络应用系统是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技术的核心,相关网络应用系统能够综合性的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进行分析以及管理,一般对广播电视传输进行网络维护工作都需要借助网络软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传输将网络应用系统作为指挥中心,维护以及监控电视信号的正常播出,保证了广播电视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以及专业性,网络维护技术是广播电视传输的基本保障。
(二)运转网络数据系统
相关网络数据系统的运转是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技术的重点内容,网络数据系统整理和分析广播电视传输的信号,对播出信号进行合理的转换,另外对播出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备份,对广播电视传输工作进行科学的调控。计算机技术是网络数据系统实现的必要条件,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计算的严谨性,使得广播电视传输信号更加精准以及稳定,有助于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工作的数字化操作。
(三)设置网络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传输的正常工作必须确保网络信号输出的正常,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其解决,这就要求必须具备相对完善的网络监控系统,使得能够高效、及时以及快速的开展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工作。网络监控系统负责监督控制广播电视传输的数据存储、信号转换、数据传输以及信号采集等环境,对于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网络监控系统能够保证及时的发现,并将信息进行回馈,借助中央处理程序下达相关指令,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四)建立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主要作用是避免网络病毒攻击或者信号干扰电视正常播出,最大限度的保护广播电视传输工作。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是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维护技术的必要条件,网络安全防御体系能够形成预警作用,对隐患进行隔离,保证网络维护技术能够排查其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维修治理,使得广播电视传输具备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工作条件,提升相关网络维护技术。
三、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维护管理
(一)日常维护管理要求
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当中,应当根据实际的要求对具体的工作进行开展,对于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的发现并有效的解决。对于传输网络的故障问题的了解,用户投诉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方式。所以,在广播电视网络管理部门当中,应当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对用户投诉进行接待和处理,将用户的投诉意见进行详细的记录。然后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根据用户投诉中描述的情况,对故障位置进行查找和维修,对故障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对于特大故障,要在72小时之内完成处理;对于较大的故障,应在48小时之内完成处理;对于普通的小故障,则应在24小时以内完成处理。另外,管理部门应当对传输网络进行有效的区域划分,设定几名工作人员为一个小组,定期的巡视和检查传输网络及设备,从而更好的提升故障发现和处理的效率。对于不同区域的维修人员,应当进行不定期的调换,从而使维修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整体运行情况。这样,在发生突发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二)故障维修的基本方法
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故障维修当中,可采用对比法、优选法、替换法等进行。对比法是对两种相同的传输网络设备性能进行比较,选择更加优良的一个。优选法主要针对较长的传输网络,对其运行状态进行检查,将干线总结点数乘以0.618,根据得出的计算结果,对故障进行检查和处理。替换法是将发生故障的设备用完好的设备进行替换,从而确保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良好的运行状态。
(三)有针对性的故障处理
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当中,应当对设备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线路放大器、分支器、分配器、馈电器等可能发生故障的设备要进行详细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同时,要注意排除电波干扰,在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当中,如果闭路电视受到某个频道的干扰,无法正常收看节目的时候,应对该频道电路调制解调器电波电容量进行检查。例如,在市电干扰传输网络的情况下,距离故障较近的用户,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而如果用户距离较远,受到的影响就会相应降低。对此,可以对传输网络设备利用万用表进行检查,发现故障的位置,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又如在短波干扰处理当中,将高通滤波器加在故障放大器的输入端口,设置68pF的电容,然后用漆包线包裹外线,避免短波信号对2MHz到10MHz的广播传输网络信号产生干扰。此外,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日常维护与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定期的巡逻检查,同时设置监控网络,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更好的维护传输网络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到来后,网络技术已全面覆盖广播电视电视系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传输网络故障问题也越来越多。为此,必须及时找出故障原因,做好相关分析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维护技术行之有效,最大限度地延长广播电视的使用年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松生.广播电视传输网络日常维护与管理探究[J].科学中国人,2015,33:106.
[2]李岳松.探析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日常维护及管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2:70.
- 上一篇:大学历史与高中历史的区别
- 下一篇:农村医疗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