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思维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的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创新思维,是一种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比如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创建新理论这样一些探索未知领域的认知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创新思维。从广义上理解,不仅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思维,而且那些尽管没有取得完整发现和发明,但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也是创新思维。科学研究的过程是:提出假说或猜想,然后,在这个假说或猜想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得出实验结果,再用此结果检验所提出的假说或猜想。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可以引伸为在科学研究中,创新思维是取得科研突破的关键。在科学研究中,如何推行创新思维,笔者试图从哲学的观点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思考。
1正确认识创新思维
1.1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过程。例如:不满足已有认识(掌握的事实、建立的理论、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知;不满足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根据实际需要或新的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革新;不墨守成规(规则、方法、理论、说法、习惯),敢于打破原有框框,探索新的规律,新的方法;不迷信书本、权威,敢于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考,向书本和权威质疑;不盲目效仿别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不人云亦云,唯书唯上,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不喜欢一般化,追求新颖、独特、异想天开、与众不同;不僵化、呆板,灵活地应用已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都是创新的具体表现。
1.2创新思维的来源分析起来有四个方面。那就是:自然现象的探索,科学规律的发展,偶然现象的捕捉和国家需求的促进。我国科研工作大部分是国家需求的课题,这是最多的创新思维来源。拿整个科技发展的历史来说,首先是对自然现象的探索。第二是科学规律的发展,就是原来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从这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引出新的问题,学科发展的需要,深层次的探索是永远没完的。偶然现象的捕捉也经常是科技创新的来源,这在药物研究领域里经常有这种情况。比如看到挤牛奶的孩子不得天花导致牛痘的发现;青霉素的发现是偶尔在瓶子里发现了污染的地方不长细菌。按巴斯德的话说,就是“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对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创新思维来源就是国家需求。国家需求是大量的,那就有很多需要创新思维。
1.3辩证认识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与其他方面的科学精神不是矛盾的,而是统一的。例如:创新思维以敢于摒弃旧事物旧思想、创立新事物新思想为特征,同时创新思维又要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只有当创新思维符合客观需要和客观规律时,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促进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思维提倡新颖、独特,同时又要受到一定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制约。创新思维提倡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不是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孤芳自赏、固执己见、狂妄自大,而是要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创新思维要胆大、不怕犯错误,并不是鼓励犯错误,只是强调错误认识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提倡不迷信书本、权威,并不反对学习前人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质疑,而质疑要有事实和思考的根据,并不是虚无主义地怀疑一切…“总之,要用全面、辩证的观点看待创新思维。
2在科学研究中如何运用创新思维
在科学研究中,必须确立创新思维的实践观,创新思维的历史观,创新思维的批判观,创新思维的重点观和创新思维的群众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最大目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
2、1确立创新思维的实践观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是揭示一切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必然遵循的思想路线。无疑,创新也必须遵循这一的认识论。我们提倡创新思维,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真正的创新思维及其由此产生的理论也能够正确而有效地指导实践。在科学研究中,必须重视以下两方面:首先,要把创新思维建立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思维来自实践。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创新,既不是为了时髦,也不是为了“作秀”,而是因为千变万化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提出了创新的迫切要求,只有适应这种要求,才能适应社会实践的发展。那么,实践到底为创新提出了哪些要求?要准确把握实践的要求,靠空想不行,靠本本也不行,关键是深人实践。否则,空谈所谓的创新思维,必定是无源之水、雾里看花。其次,要善于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创新思维来自实践,又用于实践。如果只有思维,没有实践,那么再好的思维也是空中楼阁,也会黯然失色。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思维,从根本上说,还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同志说过:“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末它还只说到间题的一半……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由此看来,有了创新思维固然可贵,但更重要的是把可贵的创新思维用于活生生的创新实践。在科学研究中,提倡创新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口号,而要使之真正化为创新的实践,化为先进生产力,化为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2.2确立创新思维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有历史的延续性,只能在历史过程中继承和发展。创新思维是在继承传统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基础上去实现的。它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传统与现实的统一。就是将“科学、民主、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现实文化的统一,以形成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百家争鸣、开放和谐的良好科学研究氛围,信守科研道德规范、弘扬科学精神,创造人才脱颖而出、敢为天下先的良好科研环境。其次是借鉴世界在科学研究上长期形成的共同优秀文化。科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是一种探索活动,需要科学家有冒险和献身的精神;它又是一种严格、严密、严肃的工作,需要科学家有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当前我国还需要大量学习引进。学习引进是发挥后发优势的基础,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我们不要把科技创新和学习引进对立起来。学习引进,先要把人家的东西学会,掌握好、消化了,在人家高水平基础上再搞创新,那才是真正的创新。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应当借鉴世界科学研究领域中体现出来的共同的文化,并结合中国文化的传统与现实,加以创新。
2.3确立创新思维的批判观批判是创造的重要源泉。首先,批判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我们的思维不是从零开始的,总要以已有知识和认识成果为基础。当主体在发动认识活动的时候,他首先必须根据已有的认识结果去确立间题,寻找现有知识中的不足。这样,创新思维才会有创新的方向。其次,批判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创新思维的准确度。批判可以发生在整个认识过程的各个阶段上,也可以贯穿于认识活动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主体通过不断的自我批判可以发现自己思维的缺点,从而不断自我矫正和更新。另一方面,当我们的认识受到他人批判的时候,无疑会给认识的发展以充分的动力和契机。而且,通过批判,我们自己的思想也会更加明确,相互受益。其三,创造往往直接来自于批判。创造多半是从批判开始的,并通过批判而使创造更加有效果性。例如,爱因斯坦大胆地对牛顿方程,洛伦滋理论,伽利略变换,麦克斯韦尔方程等等一些基本物理学理论全面审查后得出结论认为,当时物理学的一片混乱是由于整个物理学基础的不简明、不统一、不协调、不对称。于是,他提出从逻辑上改造物理学的理论基础,结果提出了伟大的广、狭义相对论。在科学研究中,一旦我们发现了间题之后,就需要充分地利用创新思维去发散式地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并同时分别对所设想的种种方案加以批判性地审视,从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当有了方案之后,还需要我们去创造性地修改、矫正该方案,同时构思出行动的计划。对于解决间题的行动结果又不可以听之任之,更需要利用批判的观点去反思。所以,在我们整个科学研究行动过程中都是批判和创造的同时参与,紧密结合。批判固然重要,但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将它无限夸大。科学的批判应当是积极的批判,也就是说批判本身也需要有创造性参与。
篇3
关键词:幼儿;创新思维;发展;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72-01
幼儿的创新思维是在特定条件下,某一时期内有创见的灵感性思维活动。它不仅要求这一思维活动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以及它们间的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且客观上产生新意识或激发新的思维智力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上的,越是知识丰富的幼儿越容易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智力发育水平越高,掌握知识也越快越牢固。离开了学习和训练,离开了实践活动,幼儿的智力就得不到发展。只有充分发挥智育的作用,才能提高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的内在特点
(1)创新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具有跳跃性、发散性、独创性等特点。新的想象、新的假设,使得思维过程顺利进行,从而使大脑思维活动具有生活积淀下的创新灵动感。众所周知,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还是深层次的科学发明,都离不开知识的积淀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正如常言所说,幻想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只有幻想,人们才有发明和探知的欲望。
篇4
关键词: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有效的将科学与设计连接了起来,艺术设计在社会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连接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重要桥梁。而且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艺术设计还涉及到了文化、材料、审美以及科学等很多的领域。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得到满足,还有利于促进人们文化素养、生活品味以及文化情趣的提升。创新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可以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此,对于艺术设计者来说,创新思维作为基础素质不仅十分重要,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笔者长年从事建筑装饰以及工程设计等工作,从自身经验出发,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 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是利用独特新颖的办法来实现的。相对于一般的思维活动来讲,创新思维对艺术设计者的要求更高,设计者要通过重建或者改组自身的经验以及知识将常规打破,从而促使新的成果的产生。想象的参与以及灵感状态的产生在创新思维中是十分重要的。艺术设计的内在与外在的联系以及本质属性都在创新思维里有所反应,因此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新颖性以及独特性等特点。艺术设计者要想掌握艺术知识,了解人类社会环境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通过学习以及必要的实践活动,并以此为根据,进一步的探索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克服心理障碍,突破思维定势,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设计作品创作[1]。
2 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2.1 促进设计团队效率的提高
如果要实施一个较大的项目时,常常需要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艺术设计活动创作。重视挖掘并整合创新思维,在设计团队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其设计工作效率。艺术设计者如果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的在团队中一般逻辑能力较强,而设计者如果具有艺术教育背景的,一般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2]。在艺术设计活动中,二者可以进行有效的互补,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负责作品的实用性以及可行性,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可以充分发挥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创作。
2.2 促进概念设计的提升
设计概念在艺术作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决定着艺术设计的方向,与此同时,设计概念还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发挥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艺术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考察与审视设计对象。所以创新思维的运用可以使固有认知的思维定势被有效的打破,设计人员不仅可以激发出灵感,还可以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因此,创新思维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果的提高,还可以促进概念设计效率的提升。
2.3 有利于优化设计方案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完成需要创新思维在很多方面发挥作用,艺术设计作品的最终效果往往取决于创新思维的使用。所以,要想进一步优化艺术设计的方案,必须要对创新思维进行选择。
3 艺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3.1 深化自身知识层次
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决定了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当的丰富的设计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有在充分扎实的掌握这些知识的前提下,艺术设计人员才能深刻的了解并充分的认识到艺术设计的基本规律以及原理,才能够做到对艺术设计活动进行考虑时的多层次以及多方面,进而更好地在艺术设计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3]。
3.2 对生产实践活动的重视
艺术设计活动的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艺术作品作为特殊的劳动成果实在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生产实践的作用与影响在创新思维的运用过程中的作用一定要强调。首先,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艺术设计者积累的艺术设计经验更多[4]。在花博会展位布置制作安装工程及开幕庆典仪式,笔者就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受益颇深,在展会布置以及选用材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其次,通过生产实践活动,艺术工作者可以是自己的艺术设计动手能力更加巩固,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一旦产生,就可以在自己的艺术设计工作中加以实施,使创新思维的物化更加方便。笔者通过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以及活动设计经验,自身的艺术实践能力颇有提升,正是得益于多年的生产实践活动。
4 结语
以人为中心是开展艺术设计活动的特点,为了满足人们的什么需求需要在艺术设计活动中更多的运用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为了作品本身开展艺术设计活动。因此,满足人的需求是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物化过程的重要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将创新思维充分运用到艺术设计活动中,会留下更多的经典作品流传于世。
[参考文献]
[1]李星.浅谈现代设计表现方法的作用[J].今日科苑,2010(10).
[2]刘慧艳.艺术与科学――谈材料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6(4).
篇5
小学美术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儿童身上潜藏着巨大的创造力,要想将这种创造力激发出来,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的创新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育的重头戏。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积极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首先,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创作,多给学生独立构思的机会,采用命题画、想象画、创意画、诗配画等自由多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其次,应该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的训练。教师不能机械地进行现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否则学生只会依葫芦画瓢,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异同点,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最后,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常态化训练。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条件,通过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够启迪学生的创造想象。小学生绘画构图不能依照成人法则,看似随心所欲的思考和创作,反而更符合儿童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
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
首先,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让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的前提下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且富有创新乐趣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创新状态,这样,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就会愈发明显。例如,在《喜怒哀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班里善于表演的学生来进行喜、怒、哀、乐脸部表情的表演,大家往往会“开怀大笑”。教师以此为契机,来启发学生试着画出不同表情的卡通头像,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创作,创新思维也更容易被激发。其次,小学美术教师应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教师应该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以激发兴趣为向导,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深学生自我的审美认识和体验。例如,在《陶泥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将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上简单的制作程序,让学生领略陶艺的美感,掌握制作陶艺的要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将自己所想要创造的作品用泥塑的方式展示出来,进而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效果。最后,将小学美术课堂打造出充满想象力的课堂,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想象,在脑海中将存储的图形加以改造、组合、提炼,进而构思出全新的意象。人类创造离不开想象,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是在于想象,通过想象能够释放童心,在快乐中带动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我是汽车设计师》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汽车图片让学生来欣赏,然后一起讨论交流汽车的功能与特点,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汽车。有的学生自然会迸发对未来汽车的设想,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闪烁出求新求异的思维火花,设计出自己脑海中理想的汽车图形,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培养。
三、建立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机制
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有许多学生是因为教师不科学的评价而对美术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因此萎缩。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征不同,在美术教学中就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教师的评价不能一个模样,盲目的好评也会让学生的自负心理膨胀,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对于那些有创新的作品可以采用全班展示的方式,激活学生勇于创新的主动性。
四、教师应该重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提升
篇6
关键词:灵感;兴趣;预测;学生;艺术设计;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12-0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受此影响,计算机正大量的代替人手的绘图功能,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漂亮的画面形式美的竞争,而是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的竞争。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素质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将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中更好的运用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感知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创新思维是指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思维路线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对事物的全新认知。那么,当今要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先从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入手,同时与现代设计的新形态进行紧密的联系和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把握好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灵感的可控性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发而来的。也就是说,灵感种创造能力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显著,都是在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成为可控的大脑活动,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比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在有感而发的时候做好灵感记录,锻炼根据现实事物联想新事物的习惯。多组织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或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激发大脑中灵感的形成和巩固。
二、培养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我们对于所喜爱的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性可以驱使人向着所喜爱的目标不断的付出努力,不畏阻碍和困难,坚定信念直至成功。当感兴趣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可以调动自身最大的潜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暂时忽略兴奋点之外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对工作目标投入力量,因此往往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展,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收益。
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没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是缺乏魅力的。而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又需要设计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的获得,需要设计者对各科知识感兴趣。归根到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有广泛的爱好,他们从众多学科中汲取养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一般而言,人们对某种物质感兴趣,是因为生理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状态感兴趣,是因为心理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有需要就一定会有兴趣;没有需要,兴趣一定不会持久。兴趣来源于需要,保持于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聊多问,敞开心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现在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学生的日常爱好和性格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举例或提问,与学生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兴趣为创新思维带来的动力。
三、培养认可预测的主动性
预测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能动的控制和把握机遇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讲,如果要适应和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的事物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预测。如果掌握了这个预测的方法,我们就会抓住事物的脉搏,发现和了解事物发展的走向,掌握了主动性,就会提前对未来的事物做好准备,有条不紊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并且利用这些变化去达到理想的目的。比如,举例说明某种事物的可预测性。让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多读书多学习,增加大脑中的信息贮备。当面对问题时,学习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在逻辑基础上的特点,并将其作为下一个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前提来对待。
篇7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诱发灵感
教师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教育对象,要有不同的创新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自身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具体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小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新思维及其主要特征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创新思维是一项复杂而抽象的思维活动,借助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作用,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新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维指导下所建立起来,能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一种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的策略体系。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
1.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是由教师通过引进开放题以及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教学的品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教学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
2.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办法解决。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式、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对于学生形成教学的整体能力、发现创新思维等都是有极大的好处。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注意培养观察力。一是要在观察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二是要在观察中及时加以指导。三是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学及现场教学技术,方便学生进行仔细、深入的观察。四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1小时=60分”时,教师不需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应通过教具演示,创设环境让学生观察模拟钟面的变化情况,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2.注意培养想象力。一是要有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三是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括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新想象情境,提供想象素材,诱发学生的创新性想象。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下的丰富联想,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应用题时,应通过不同结构、解法、训练学生集中或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新奇的思路,提出各种言之有理的新见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篇8
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含义及特点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后天的努力奋斗、认真思考所培养锻炼出来的一种能力,主要包括敏觉力、变通力、独创力、精进力等方面的培养。它是在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束缚下,一切以实际发展要求为出发点进行创新突破的自主方式。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指出:“培养人才,最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为推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步伐,高中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导向,来开展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思维观念,具有辩证性、创造性、主观能动性、开放性等特点,教师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知识,掌握化学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因素。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来说,它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操作性,但教学课程相对的却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只有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学习,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或向学生介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常识案例,引导学生多认识、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进一步巩固化学知识。
例如:我国某地曾发生特大的“假酒案”,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兑制、销售有毒的白酒,致使多人死亡,更多的人双目失明,终身致残,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的成分主要是---甲醇。或者其它各种化学现象:“水点酒精灯”、“水下蜡烛”、“滴水生烟”、“空瓶生烟”等,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观察对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从学教材到用教材来学,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要点之一。其次教师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成长环境、心理和学习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源头。另一方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要充分挖掘高中化学的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的习惯,营造一个宽松、自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探讨、评价,引导学生有效地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如:学生通过分析一瓶失去标签的有机物样品,它可能是烃或烃的衍生物,来确定其物质成分和组成元素,其具体步骤如下:取22克该样品与足量氧气反应,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洗气瓶,两装置分别增重18克和44克。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气态密度为1.964克/升。求出其分子式。再利用该样品的分子式,推测它可能的结构,这样学生根据最初的问题,一步步地引出后面的相关问题,并找到正确解答,推导可能存在的结构,得出最终结果。
(三)加强实践操作活动,增强创新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加强实践操作活动,也成为高中化学教材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是化学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大量研究表明,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是激发学生感官刺激,引导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善于通过化学实验,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机会,使亲自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脑的同时,达到使学生深化基础,活化创新思维,优化创新能力目的。
例如:教师提出问题,请设计实验研究苯酚是否具有酸性?思考:1、选取什么试剂与苯酚反应?2、实验具体步骤如何?3、预计实验会产生什么现象? 4、推断生成物及化学方程式。5、你设计的实验能否说明苯酚具有酸性?为什么?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理解苯酚化学性质的知识,增强学生自主思索的能力,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新课标中提出,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收获知识,增长能力,所以学生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才能发挥出来。新的教育观认为,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是相互交流、增进情感的过程,所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面貌,将微笑、鼓励带进课堂,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思考、提问,使其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的思维在民主、宽松、自由、友好的氛围中充分发散。
二、在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1.在教学设计中应用创新思维
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理论为依据,结合教学特点,以创新思维模式来引领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具体方法有以下两点:
(1)利用发散性题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思维离不开灵活性,教师在题型选择上应多采用发散性思维的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使用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以灵活地解题为切人点,让学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激起他们运用创新思维的激情。
(2)利用开放性题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必须要有一定的想象力。数学是―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一些开放性题目,在激发学生解题兴趣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创新出新的想法;此外,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假设或联想等创新思维,改变数学教学死板、无趣的气氛。
2.在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教学。这种方法会让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通过设置问题创造情境,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几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进入问题所营造的情境中。并在其中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知识的所蕴涵的规律,并进一步思考解题的方法。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他们自主求解,勇于创新。
3.在课堂中强化创新练习
练习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很重要的,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面对纷繁复杂的数学习题,教师如何选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选题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1)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问题,教师布置习题要以保质保置为基础。
(2)把握好数量与难度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上的习题大多较容易,对学生思维上的训练不多,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选择一些有难度的习题,并要有针对性地讲解,使习题的功能得以发挥。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选择习题要新旧结合,避免学生学了新知识就忘了旧知识。
篇10
关键词:创新思维 教学观念 问题情境 引导
创新思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所产生的不同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逐步形成的,学校教育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应该立足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不断积累,形成小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针对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并不是要求他们进行发明创造,针对同一个习题,小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找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就是一种创新。针对同一种知识,能够找出巧妙的记忆方法,不去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创新。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发表一下笔者的看法。
一、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缺乏能动性。这种教学形式不利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照搬课本的教学模式,拓宽课堂教学内容的范围。同时根据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数学教学和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深入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共同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单一的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采取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区别。在课堂教育当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多对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多关心和爱护学生
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来到学校进行学习的时间不长,离开了家长不能很快适应学习的生活。在学校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最多,也成了他们所信赖的人。教师在平时要多关心和帮助小学生,帮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只有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才能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的态度和情绪对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丰富的表情,严谨的态度,赞许的目光都会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迸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关心、爱护学生,并充分信任学生。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要给予鼓励。教师的肯定是促使小学生不断创新的动力。
三、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利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好问题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通过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把对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身的 。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设置的问题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且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逐步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采用语言、设备、活动等各种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出符合教学内容并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
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丰富学生的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要求不受束缚,能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在对学生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
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逆向思维法,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是一种由果探因的思维方法,从结果去推导出问题的原因。使用逆向思维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些习题如果按照传统的思维方法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如果采用逆向思维法就会更加容易。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教给学生纵横联系法对问题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把所遇到的问题和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从中找的答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对学生思维的拓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