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研究热点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神经病学研究热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4;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88-01
医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以传统授课为基础(LBL)的学习模式因缺少互动、无法有效激发学习热情、与日益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匹配等问题正逐渐被以问题为基础(PBL)的学习模式所取代。PBL教学法是有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orrow首先提出并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方法采用基础学科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代替“组织教学、复习、授新、巩固、练习”等传统教学法,突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习知识从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在临床医学的学习过程中拥有不可比拟的优点,是目前西方先进医学教育国家和学校的主要教学模式。然而,在我国因缺乏经验、没有成体系的教材、教学资源不足、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制约了PBL教学模式的全面展开,只停留在小规模的试验阶段[2]。从目前研究情况看,单纯PBL教学模式的效果在不同学习阶段、授课人群及学科间的的效果不同,对复杂的临床学科,如神经内科,需要因地制宜的选择LBL、PBL或者两者结合,否则容易出现重点偏移、难以达到知识的有效掌握、学生满意度低等问题。
神经病学是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与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相比,神经病学更抽象、对基础知识要求更高(尤其是神经解剖学)、临床表现更复杂,既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神经病学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体系涉及神经组织胚胎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神经眼科学、神经生物学等多门科学,不同的疾病谱、疾病的不同环节对上述基础科学知识的掌握要求不同, 将LBL、PBL选择性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下文结合LBL及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以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为例探讨上述方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临床中老年人以无力为主诉就诊的常见原因[3]。在发病机制、解剖结构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基本上能够融汇贯通的一个典型疾病。损害的解剖学结构直接导致了临床症状,而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治疗也是在解剖学基础上衍生而来的,所以在帕金森病的教学中,解剖学是基础也是关键。在发病机制和解剖学部分,应该以LBL教学为主,在LBL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呈现形式。让学生们熟悉掌握基底节核团的组成以及相互之间的结构学联系通路与功能学联系通路,在抽象的二维平面解剖基础上,以三维动画形式呈现尾状核、豆状核和苍白球的位置、纹状体多巴胺能与胆碱能系统的平衡,用生动的视频展现功能失衡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强化学生的视觉记忆,帮助复杂机制的理解,使锥体外系的概念在脑中抽象形成。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框架建起来后,就可以进入以典型病例为先导的PBL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教学。当一名老年患者以肢体无力、震颤、行动缓慢等典型表现就诊时,结合病史及临床治疗分析很容易想到这个病。但如果表现不典型或者在早期以单独症状出现时,就要综合分析,以问题为启发,提示学生们主动思考损害可能的部位,也就是定位诊断,如肢体的无力是锥体系损害还是锥体外系损害?锥体系与锥体外系损害表现出来的无力怎样区分?锥体外系损害引起的强直少动的功能学和解剖学基础是什么?震颤是哪种震颤?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各自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帕金森病产生震颤的原理是什么?想要控制这种震颤可以想到的干预方式有什么......。这样就可以在逐步推导原因和结果的过程中将疾病的全貌呈现出来,既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学习的热情,也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易于疾病的掌握。在治疗上,目前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两者的治疗目标都是尽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这部分可以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前所述,药物治疗也是基于解剖和功能异常提出和进行的,可以以问题为导向比如多巴胺能的减少可以怎样改善?胆碱能的亢进怎样抑制?根据中枢神经系统内递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药物的治疗可以有哪些靶点......,在大体上给出治疗靶点和方向后,以LBL教学方式,板书出具体的治疗方案,在过程中自然分类了目前治疗的药物及药物作用的机制,避免了刻板记忆。通过对LBL、PBL及两者的选择性结合,实现了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解剖学基础、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教学,重点突出、内容生动、容易理解,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效果的目的。
通过举例教学,我们认识到不同教学方式各自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疾病的教学也应该有主有次,综合利用。神经系统疾病谱庞杂,临床表现复杂,同一疾病可以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相同的临床表现可以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其自身的特点导致了神经病学成为临床教学的难点,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者本身对疾病的把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课件的制作,纸上谈兵者不能很好的利用两者的优势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授课者应当在精心设计课程的基础上,认真选取病例,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将LBL和PBL紧密结合,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工具为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最佳效果,为繁复的神经病学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东华,高岳,薄红,董靖竹。PBL教学法在我国临床教育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第1期,P99-100页。
篇2
[关键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方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b)-159-01
糖尿病是一种葡萄糖代谢和内分泌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紊乱疾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有资料显示糖尿病神经病变约占1/2,肾病约占1/3[1],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寻找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中医药中的经方具有用药精当、配伍合理、组方严谨、化裁灵活、临床疗效可靠的特点,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优势和特色,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1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病变,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2]。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活性异常等作用有关,临床上多表现为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中医学认为其属于消渴、水肿、溺毒范畴,其病机多为湿热瘀互结,阻于脉络,渐成徵瘕积聚。当归芍药散、下瘀血汤两方为《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治疗腹痛和经水不利的方剂,方中白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大黄、桃仁、虫清热解毒通络,白术、茯苓、猪苓利水消肿,两方相合,具有利湿化瘀、解毒通络的作用,所治病证与本证病机相同,可运用于此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局部血流状态,延缓肾功能恶化。
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其与糖醇紊乱、微循环障碍、营养缺乏、神经细胞的代谢障碍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肢端无力、麻木、疼痛等,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范畴,病机多为营卫气血不足,代谢产物积聚,经络肌肤失于濡养所致。黄芪桂枝五物汤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中治疗血痹的方剂,具有益气和营、温经通痹之功效。实验表明,该方对改善末梢循环,纠正神经组织缺血、低氧状态具有一定的作用[3]。临床上在此方基础上辨证加入祛瘀通络之药,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糖尿病胃肠病变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消化器官的排空或分泌功能下降,多由于自主神经病变、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所致胃肠及食管动力异常[4],临床上多表现为食欲减退、胀满、恶心、呃逆、腹泻、便秘等,属于中医学“痞满”、“呕吐”、“便秘”等范畴,病机多以中虚不运,气机阻滞,升降失常所致。半夏泻心汤为《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中治疗寒热互结痞证的方剂,具有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的特点,适用于呕、痞、利胃肠功能紊乱的糖尿病患者。麻子仁丸为《金匮要略》中治疗“脾约”的方剂,具有润燥通便的作用,桃核承气汤为《伤寒论》治疗下焦蓄血证的主方,具有清燥热、化瘀结之效。后两方适用于阴虚燥热瘀结的糖尿病便秘患者。
4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病变多为膀胱充盈感受损,残余尿增多,容量增加,尿潴留或膀胱收缩功能失调,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等,属于中医学癃闭或遗溺范畴。临床上表现为腹胀、小便量少、尿潴留,病机为肾脏虚弱,膀胱气化功能不利,可选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中治疗水饮内停的苓桂术甘汤,枳术丸、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三方合一具有宣肺、健脾、温肾利水、助膀胱气化之效。如表现为小便频,甚至尿失禁,其病机多为肾虚失摄,开阖不利所致,可选用《金匮要略》消渴中治疗“饮一斗,小便一斗”的肾气丸温肾固摄,化气利水,使膀胱开阖有度,小便如常。
5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
糖尿病患者是泌尿系统感染的易感人群,特别是在老年女性患者中发病率、复发率高,属于中医学消渴淋证范畴,病机系气阴两虚,湿热毒邪蕴于下焦所致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当归贝母苦参丸和三物黄芩汤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中治疗小便难和妇人产后发热的方剂,方中当归、生地、贝母滋阴润燥,黄芩、苦参清热利湿解毒,两方合用具有滋阴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本病。
经方配方严谨,药专力宏,疗效可靠,深受历代医家推崇,在临床中辨证选方不必拘泥于消渴或某一疾病的范畴,根据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只要病证相符即可应用,充分发挥经方独特的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4.
[2]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14.
[3]刘超,杨社香.加味黄芪桂枝无物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30例[J].中医研究,2008,21(11):34.
篇3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主要包括65岁或以前老年前期起病的早发型(early-onset)和65岁以后老年期起病的晚发型(late-onset)。近年的研究证实这两个类型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均无本质区别,所以现在广大研究者已逐渐接受统一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包括AD在内的痴呆已经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美国波士顿东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痴呆病人占该地区85岁以上人群近50%[1]。由于AD等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患者常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表现为生活不能自理,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1989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统计资料显示,美国每年中风的医疗费用为250亿,但痴呆的费用却高达800亿[2],可见痴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之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低,上海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5岁、65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57%(AD为1.5%,血管性痴呆为0.74%)和4.61%(AD为2.9%,血管性痴呆为1.26%)[3]。我们在对广州市城区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的调查中,发现7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8.9%,其中AD为7.49%,血管性痴呆为1.16%(待发表)。预计我国现阶段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大约为300~400万。
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德国医生AloisAlzheimer于1906年首先报告。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老年斑(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由于AD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尽管世界各国在寻找AD有效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成果却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延缓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的开发前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未雨绸缪,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对AD防治的研究,挖掘中医药的优势,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痴呆类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此仅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结合AD现代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1临床诊断的问题
在过去的许多有关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临床诊断方面的问题较多。AD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测试以及实验室的检查,同时排除可能引起痴呆的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而确定性的诊断只有组织病理学才能作出。
摘要: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为深入开展AD防治的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AD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就中医药防治AD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强调在中医药防治AD的研究中应注重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权威的AD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注意AD的肾虚本质特征和病因病机特点;注意观察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考虑,强调功能整合水平观察指标的评价;充分认识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优势,开展严格的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篇4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018-03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1]。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2]。
1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1.1.1 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IV-R的诊断标准;(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支持;(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认识功能损害的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②人格相对完整;③病程波动,有多次脑卒中史;④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⑤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1.2 可能为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据不足。
1.1.3 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和老年斑数以及其他变性疾病组织学特征。
1.1.4 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 (1)意识障碍;(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3]。
1.2 ICD-10 1992的VaD诊断标准
(1)存在多个认加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障碍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障碍(包括语言、应用、感知、视空间功能或执行功能异常);(2)以上损害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并与以往水平相比有显著减退;(3)有与痴呆发生相关的卒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
1.3 VaD的NINDS-AIREN诊断标准
1.3.1 可能的VaD的诊断标准 (1)痴呆。(2)脑血管病。(3)上述两者之间有相关性。①痴呆在卒中后3个月内发病;②认知功能突然恶化或认知障碍呈波动式阶梯样进展。
1.3.2 支持可能的VaD诊断的临床特征 (1)早期出现步态异常;(2)没有诱因的摇晃和跌倒史;(3)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早期尿频、尿急和其他泌尿系统症状;(4)假性球麻痹;(5)人格和情感改变。
1.3.3 不确定或不可能的VaD的诊断特征 (1)早期出现记忆损害和记忆力进展性下降,但没有相应的脑影像学局灶性病灶;(2)除认知障碍外缺乏其他局灶性神经体质;(3)脑影像学上缺乏脑血管病的表现。
1.4 AD-DTC诊断标准
(1)已称为痴呆的痴呆程度仍然需要临床判断,但不应限于单一狭隘的智能范畴内。(2)排除由意识障碍引起的智力衰退。(3)2次或2次以上缺血性卒中的证据,或发生单次卒中。(4)小脑以外的至少1个梗死的证据,痴呆与CVD必须有合理的关联。(5)明确证实的时间联系[4-5]。
2 治疗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原则包括防治卒中、改善认知功能及控制行为和精神症状[3],治疗药物包括脑循环改善剂、脑代谢复活剂(脑功能代谢药)、脑保护剂、胆碱酯酶抑制剂、雌激素、非甾体消炎药、伴随症状的治疗和康复治疗(如咨询指导、记忆训练、认知训练和社会生活功能训练)。
2.1 AchE抑制剂
有很多强有力的证据支持VaD患者胆碱能功能降低的假说。基于这种观点,通过增强胆碱能功能来改善AD患者症状的方法,应该同样适用于VaD患者。目前循证治疗指南推荐,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应考虑给予所有轻、中度AD患者AchE抑制剂治疗。AchE抑制剂能够限制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速度、推迟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时间、延缓功能衰退的发展。临床常用的AchE抑制剂有以下几种:
2.1.1 多奈哌齐(安理申) 多奈哌齐于1996年11月经FDA批准上市,1996年Feighner教授在第20届国际神经精神病药理学大会上报告了多奈哌齐的临床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450例轻中度AD患者接受5 mg/d、10 mg/d或安慰剂治疗共24周。用ADAS、CIBIC以及基于采访临床医生印象的病情变化等检测标准进行疗效判断。与安慰剂组相比,5 mg/d组和10 mg/d组的认识功能显著改善。另外,在VaD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大样本研究表明,多奈哌齐(5 mg/d或10 mg/d)治疗组能显著地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以10 mg/d疗效较好。提示多奈哌齐对于治疗VaD和AD同样有重要作用。
2.1.2 加兰他敏 一项为期24周的多中心多国研究,将VaD患者随机接受治疗,加兰他敏组共294例,安慰剂组共163例完成了研究。治疗组接受加兰他敏4 mg/d,然后逐渐增量,至6周时达24 mg/d。研究结束时,与安慰剂组相比,药物治疗组ADASCOG(治疗差异=2.7,P = 0.000 6)总体认知明显改善,而安慰组加重。
2.1.3 卡巴拉汀(艾斯能、利斯的明) 最近的一项卡巴拉汀开放性研究[6-7]共包括16例皮质下VaD患者,结果显示疗效长达22个月,患者随机分为卡巴拉汀3 mg/d组、6 mg/d组和阿司匹林100 mg/d组。22个月时卡巴拉汀组神经精神病学调查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明显改善,而阿司匹林组恶化(P < 0.001)。卡巴拉汀组执行功能、行为症状和护理人员相对压力评分均较阿司匹林组明显改善。
2.1.4 他克林(派可致) 他克林为一新型可逆性中枢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VaD及轻、中度AD患者,对其认知、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
2.1.5 石杉碱甲 石杉碱甲具有促进记忆再现和增强记忆保持的作用,对痴呆患者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痴呆。
2.2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美金刚可保护神经元免遭脑缺血引起的兴奋毒性损害。法国一项为期28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将321例V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美金刚10 mg/d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提示美金刚能改善轻度至中度VaD 患者的认知障碍。288例适合进行意向处理分析,美金刚组平均ADASCOG评分和MMSE 显著改善,而安慰组恶化(P = 0.003)。
2.3 脑血循环促进剂
2.3.1 海得琴(二氢麦角碱,喜德镇) 海得琴可直接作用于DA和5-HT受体,并能阻断α受体,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和脑对氧的利用率,1981年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正式评为脑细胞代谢改善药。
2.3.2 尼麦角林 通过增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改善智能障碍;增加蛋白质合成,改善学习和记忆能力。
2.3.3 都可喜(Duxil) 都可喜能有效提高脑动脉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恢复有氧代谢,从而使脑功能得到改善和加强。国外报道治疗228例VaD患者2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智能和社会能力明显改善。
2.4 钙通道拮抗剂
2.4.1 尼莫地平 尼莫地平治疗痴呆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治疗AD、VaD和混合性痴呆时,尼莫地平对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有明显益处。
2.4.2 尼卡地平(硝苯苄胺啶) 尼卡地平可有效地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本品还能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对VaD中度有效。
2.5 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包括吡拉西坦、奥拉西坦、茴拉西坦和萘非西坦等。吡拉西坦(脑复康)能改善脑内代谢能量供应状况,促进乙酰胆碱合成,可改善学习、记忆和回忆能力,改善由缺氧所造成的逆行性遗忘,对VaD中度有效。茴拉西坦(阿尼西坦,三乐喜)对脑细胞代谢具有激活、保护神经细胞作用,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谷氨酸受体而产生促智作用。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中老年记忆减退(健忘症)。
2.6 血管扩张药
2.6.1 烟酸 烟酸在体内变为烟酰胺,具有降低脑和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改善脑功能的作用,对VaD有效。
2.6.2 己酮可可碱 己酮可可碱为黄嘌呤类衍生物,其代谢产物具有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周围血管微循环和组织带氧能力、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从而改善脑血液循环,可改善VaD 的认知功能。
2.7 其他药物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MMSE 量表评估有轻度阳性结果[8]。(2)丙戊茶碱对VaD认知和总体功能有益。(3)银杏制剂有效成分为黄酮和萜类,可提高脑缺氧的耐受性,清除自由基。用于治疗VaD 能明显改善症状。(4)泊替瑞林是一种合成的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中枢单胺能和胆碱能系统的调节剂,能够改善VaD 患者的记忆、定向和运动机能障碍[9]。(5)胞二磷胆碱是一种潜在的乙酰胆碱前体,可改善可能的VaD患者的记忆、行为和总体临床印象。(6)多巴胺能激动剂:任何缺血缺氧发作都可使多巴胺储备耗竭,多巴胺能系统刺激可改善认知功能。吡贝地尔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已得到证实。(7) 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元增殖和分化,调节中枢和外周神经元存活和轴突生长,并对效应神经元的化学和机械损伤的修复起重要作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E)mRNA表达的增加与空间记忆增强有关。BDNF可用于治疗AD,有一定的改善作用。(8)雌激素:女性的AD患病率是男性的1.5~3.0倍。雌激素水平下降与AD相关。雌激素对绝经后或卵巢切除术后妇女的智能有保护和改善作用。雌激素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胆碱能系统有关。一项为期30周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对年龄>50岁的轻中度女性AD患者在采用他克林治疗前先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ERT),结果加用ERT组疗效更好。但是ERT 也有一定的风险,如会导致肿瘤患病率增高。(9)抗氧化剂:维生素E能适度减缓VaD的发展进程,VaD患者服用极高剂量(1 000 mg/d)的维生素E,病情恶化的速度比通常延缓7个月。(10)司立吉林:是选择性MAO-B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长期服用可降低自由基和其他神经毒素的浓度。长期服用该药有可能防止或延迟神经细胞变性。目前正在大规模临床试验中。(11)脑蛋白水解物:为动物蛋白经酶降解而产生的特异性氨基酸和多肽的复合物,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细胞,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加脑组织的抗缺氧能力,改善脑能量代谢,改善记忆。(12)中医药治疗:对VaD有效的方剂包括当归芍药散、黄连解毒汤、钩藤散、归脾汤、加味归脾汤、开心散、调心方和补肾方等。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包括石杉碱甲、银杏叶、儿茶酸、芹菜甲素、人参皂式、绞股蓝皂甙、鹿茸和天麻等。
3 小结
VaD与AD有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预防VaD的主要策略是干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房颤动,治疗原发病,预防脑血管病的复发[10-11]。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以AchE抑制剂作为一线药物,AChE抑制剂在缓解痴呆进展和行为障碍方面安全有效[12]。Ca+拮抗剂:尼莫地平和尼卡地平,中度有效。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美金刚在VaD 治疗中安全有效。益智药:吡拉西坦和奈非西坦在VaD中安全有效,尼麦角林、己酮可可碱和银杏叶制剂对VaD中度有效。血管扩张剂:除烟酸外无效。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轻度阳性。
[参考文献]
[1] Lewis PR(著),高旭光(主译). MERRTT′S 神经病学[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
[2] 贾建平. 神经病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6
[3] 吴江.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4] Chui HC,Victoroff JI,Margolin D,et al.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proposed by the State of California Alzheimer′s Disease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enters[J]. Neurology,1992,42:473-480.
[5] Roman GC,Tatemichi TK,Erkinjuntti T,et al. Vascular dementi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studies. Report of the NINDS-AIR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J]. Neurology,1993,43:250-260.
[6] Moretti R,Torre P,Antonello RM,et al. Rivastigmine in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a comparison trial on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for 12 months follow-up[J]. Eur J Neurol,2001,8:361-362.
[7] Moretti R,Tome P,Antonello RM,et al. Rivastigmine 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an open 22-month study[J]. J Neurol Sci,2002,15:141-146,203-204.
[8] Warlow C(著),吴士文(主译). Lancet神经病学治疗手册[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1.
[9] Parnetti L,Ambrosoli L,Agliati G,et al. Posatirelin in the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mentia:a double bind multicentre study vs placebo[J]. Acta Neurol Scand,1996,93:456-463.
[10] Schneck MJ. Vascular dementia[J]. Top Stroke Rehabil,2008,15(1):22-26.
篇5
【关键词】 氟桂利嗪 难治性癫痫 糖蛋白 多药耐药蛋白
?眼Abstract?演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lunarizine add-on therapy on refractory epilepsy. Methods Fifty two patients diagnosed as refractory epilepsy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flunarizine add treatment group (n = 26) and placebo group (n = 26). During one month time,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each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izure frequency reduced by 50 percent between two groups (χ2= 5.20,P
[Key words] flunarizine; refractory epilepsy; P-glycoprotein; 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其发病机制尚未获得突破性进展,治疗以药物为主。经过正确的诊断、分型以及恰当使用抗癫痫药物(AEDs),有70%~80%的患者发作可以得到控制,但仍然有30%左右的患者药物疗效欠佳,发作难以控制,成为难治性癫痫,目前癫痫领域该方面的研究是热点[1]。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改善这部分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目前临床评价氟桂利嗪是相对比较多的[2,3],所以在这方面对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我们认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癫痫诊疗中心数据库中随机抽取难治性癫痫患者52例,其中全面强直阵挛发作24例,肌阵挛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单纯部分性发作5例,失神发作5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2例,其他3例,大多数服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为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氯硝安定、托吡酯。所有受试者长期就诊于我科,受试期间未有脱落,具体人口统计学资料详见表1,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
1.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①入选标准:吴逊等[4]认为难治性癫痫是指临床经过迁延,频繁的癫痫发作至少每月4次以上,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血中的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无严重的药物副反应,至少观察2年仍不能控制发作,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国内对难治性癫痫的诊断以此为标准。②排除标准:因分型不正确、用药不合理、剂量不足、时间不够长或根本没有正规治疗而导致的癫痫反复发作者,以及有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者。
1.3 方法 严格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按1︰1比例随机分组进行指定治疗,并记录不良反应。氟桂利嗪-西比灵(由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mg∕片,生产批号071015773),剂量为每晚服用5mg,为添加治疗,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添加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1.4 评价指标 ①疗效指标,治疗观察期一个月内的发作频率以及较基线期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的病例;②安全指标,治疗期内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神经科专科检查,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③脑电图指标,入组前及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查脑电图,分高度异常﹑中度异常﹑轻度异常和正常脑电图。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四格表卡方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一个月后受试疗程结束后进行回顾性分析。①氟桂利嗪组发作频率较基线期减少50%的有14例,占53.84%,而对照组为6例,占 2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②由表2可见,在第二周末、第四周末氟桂利嗪组较基线期发作频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2.81,P均<0.05),第二周末与第四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 P>0.05),而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电图评价 治疗组基线期脑电图高度异常有7例(26.92%)、中度异常14例(53.84%)、轻度异常5例(19.24%),而治疗后分别为6例(23.07%)、17例(65.38%)、3例(11.55%)。对照组高度异常4例(15.38%)、中度异常15例(57.69%)、轻度异常7例(26.93%),受试结束后分别为4例(15.38%)、17例(65.38%)、5例(19.24%)。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总体均未有明显变化。
2.3 不良反应评估 受试期间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嗜睡,反应迟钝等。另外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未有特殊临床意义变化,体格检查和神经科检查也未见明显变化。
3 讨论
难治性癫痫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尚未有较好办法。氟桂利嗪作为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①拮抗多药耐药转运体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MDRP),P-糖蛋白(P-gp),提高脑内AEDs的浓度,改善MDR基因的过度表达;②阻断癫痫病灶处神经元去极化时细胞内钙超载,防止癫痫病灶处神经元的阵发性去极化改变、痫性放电和癫痫发作;③可减轻钙超载引起的神经元的变性坏死,扩张脑血管,改善脑组织循环,减轻癫痫发作时缺血缺氧及代谢产物对神经元的损伤。
本组26例观察组患者有不同程度改善,受试期间无明显临床意义不良事件,头痛、嗜睡、反应迟钝等考虑与疾病本身或正用其它抗癫痫药有关,与本试验无关。本次研究表明,治疗组在第二周就显示出疗效,而以后疗效未显示出差异(P>0.05),提示氟桂利嗪对改善MDR基因表达可能有即时性效果,但程度有一定限制,这与马爱梅等[5]的研究一致。印度学者Agarwal等[6]临床研究发现1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使用氟桂利嗪添加治疗有近40%患者缓解,而且还发现强直阵挛发作比复杂部分性发作疗效要好,其中基础用药为鲁米那和苯妥英钠者疗效好,这与本文研究基本一致。国内何及等[7]报道:西比灵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6个月,结果显效30例(51.7%),有效18例(31%),改善4 例(6.9%),无效6 例(10.4%),总有效率89.65%,而且脑电图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本组脑电图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可能与观察时间偏短有关,也可能是癫痫发作变化与脑电图的预后无明确关系。但王清峰等[8]报道西比灵辅助治疗32例癫痫患者,历时3个月,总有效率为75%,脑电图也无明显改变。
由于本次研究观察时间略短以及样本量有限,且为单地区研究,所以需进一步深入探索,如从基础动物实验、分子生物学、临床多中心及大样本等多角度加以探讨。
【参考文献】
1 吴洵昳, 洪震, 吴逊, 等. 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评价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3):149-153.
2 吴立文, 卢强. 耐药性癫痫与耐药相关基因[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5, 38(9):537-539.
3 庞学民, 姚伟民, 林旭. 西比灵治疗癫痫的临床研究[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0, 3(3):5-7.
4 吴逊, 林庆. 神经病学(癫痫和发作性疾病)[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171-172.
5 马爱梅, 赵永波, 陈英辉, 等. 多药耐药蛋白对大鼠皮层细胞外液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影响的研究[J]. 中风与神经疾 病杂志, 2004, 21(6):489-492.
6 Agarwal VK, Jain S, Vaswani M, et al. Flunarizine as add-on therapy in refractory epilepsy: An open trial[J]. Journal of Epilepsy, 1996, 9(1):20-22.
7 何及, 何任. 西比灵辅助抗痫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观察[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1):51-52.
篇6
关键词:PTSD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凋亡;TUNEL;病理改变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08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42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由异常心理创伤导致的延迟出现的持续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对创伤因素的异常精神反应,近年来其病率越来越高,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研究表明,PTSD患者出F海马萎缩、体积缩小现象,其机制尚未阐明。我们推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给予大鼠SPS&S应激建立PTSD模型,利用TUNEL方法检测PTSD发病中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情况,从而揭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时海马区结构及功能发生异常的原因,为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1 动物
体重为23±2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购于华北理工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合格证号:SCXK 京2009-0004。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TUNEL-POD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七海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保存。DAB显色液购于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4℃保存。组织包埋机、石蜡切片机、光学显微镜、防脱拨片、PBS缓冲液。
3 实验方法
3.1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动物喂养于华北理工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适应性饲养两周后(温度22℃~25℃、噪声≤60dB、自由饮水摄食,12h白昼12h黑夜自然光照条件),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Ⅰ、Ⅱ、Ⅲ、Ⅳ组,每组5只,其中Ⅰ、Ⅱ组为对照组,Ⅲ、Ⅳ组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建立PTSD大鼠模型(禁锢2h,强迫游泳15min,乙醚麻醉至大鼠昏迷,足底电击5s)。对照组大鼠单纯性饲养不做任何处理。
3.2 TUNEL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
3.2.1 标本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将所有大鼠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0.3mL/100g)麻醉,暴露心脏,用4%多聚甲醛溶液(pH=7.4)250mL灌流固定,直到大鼠四肢僵硬。同时处死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剥离脑组织后将脑组织置于10%的中尔马林溶液中浸泡过夜。对照大鼠脑组织立体图谱对大鼠海马区进行取材,常规制作石蜡切片。
3.2.2 脱蜡至水:(1)室温下将石蜡组织切片连续两次放入不同的二甲苯中浸泡,每次5min,以脱蜡彻底;(2)依次浸泡于浓度为100%、90%、80%、70%的梯度酒精各1次,每次2min,逐渐增加水分;(3)用PBS浸洗组织切片3次,每次5min,用滤纸小心吸干玻片上多余液体;(4)用疏水笔在组织周围圈出样本分布的轮廓,便于以下过程中组织标本的处理。
3.2.3 增加样本的通透性:用PBS溶液配置终浓度为20ug/mL的蛋白酶K(不含DNase活性),每个样品需要100uL蛋白酶K溶液。在室温下,在每个样本上滴加100uL配制好的蛋白酶K溶液,使蛋白酶K溶液将样本完全覆盖,孵育20min。PBS轻轻润洗组织样本3次,每次5min。然后去掉多余液体,并用滤纸小心吸干在玻片上样品周围的液体。将处理好的样品放置在湿盒中以保持样本的湿润。
3.2.4 配置标记反应液。
3.2.5 标记反应:洗涤样本1次,轻轻吸干样本周围的缓冲液,注意不要触碰到样本。在每个样本上滴加50uL上述配置的标记反应混合物。将切片放置于湿盒中于37℃孵育60~90min。
3.2.6 显色与结果判断:用PBS溶液孵育2次,每次1min,用滤纸吸干栽玻片上样品周围多余液体。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浸洗样本2次,每次5min,滴干载玻片上多余的水并用吸水纸擦拭样本周边的区域。用POD稀释液配制POD溶液(1∶25稀释)在每个样本上滴加50uL POD溶液,37℃放置30min。DAB显色液A和B混合稀释成1X工作液。PBS洗涤载玻片3次后,加入50~100uL DAB底物,室温放置10min。PBS洗涤载玻片3次,除去多余底物后,苏木素复染数s,自来水冲洗2min,盐酸酒精分化2s,自来水冲洗2min,室温下依次用50%、70%、85%、95%梯度酒精脱水2min。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显微镜下分析样本。
3.3 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的计算
在40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取海马区5个不重叠视野,数出相应视野内神经元细胞数和凋亡阳性细胞数。细胞凋亡率=凋亡阳性细胞数/神经元细胞总数。
3.4 统计学处理
统计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用SPSS 13.0对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P
4 实验结果
TUNEL阳性细胞核固缩颜色呈黄色或黄褐色,细胞体积缩小,有细胞凋亡的特征。对照组出现较少的神经元凋亡细胞(Ⅰ组9.74+0.88、Ⅱ组9.66+1.23),实验组出现较多的神经元凋亡细胞(Ⅲ组20.1+1.04、Ⅳ组19.7+1.53)。PTSD实验组大鼠TUNEL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5 讨论
实验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是由于其属于封闭群大鼠,具有无特定病原体、繁殖力强、性格温顺、对传染病抵抗力强、头部较宽阔等特点,有利于饲养、实验操作及结果观察,为PTSD的研究建立接近临床患者情况的动物模型。本实验在SPS之后随即对大鼠进行足底电击是改良后的单一连续应激建模方法,足底电击是将大鼠放在一个有电板的隔离空间内,通过电板导电对大鼠产生电刺激,足底电击可以产生较高强度的应激反应。TUNEL是检测细胞凋亡的常用方法,常用的切片方法为石蜡切片,由于石蜡切片加热操作等过程可导致细胞损伤,增加了细胞凋亡的假阳性,但本实验应用蛋白酶K溶液透明降低了组织样本对TUNEL的敏感性,并且石蜡切片具有可切薄片、易于保存等优点,因此成为实验中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胞凋亡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不同于细胞病理性死亡的生理性变化过程。细胞在发生凋亡时,会在生理生化及细胞形态上发生一系列变化。随着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和车祸等人为灾害的增多,创伤后应激障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但治疗效果一直不容乐观,因而对PTSD发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PTSD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结构及功能发生变化,但机制尚不清楚。多篇研究显示:在PTSD中海马体的损伤及形态结构、细胞学变化与患者及动物模型的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在PTSD发病过程中,海马部位神经细胞存在凋亡的病理改变。但截止到目前,PTSD详细发病机制仍未被确切阐明。本实验通过TUNEL方法对PTSD大鼠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PTSD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揭示了海马区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与PTSD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为PTSD发病过程中海马区结构及功能变化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 劳伦・B.阿洛伊,汤震宇,邱鹤飞,杨茜,等.变态心理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2] S.Nolen-Hoeksema.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第三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3] Barlow H.Danid,刘兴华,黄铮,徐凯文,等.心理障碍临床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4] 袁辉.PTSD样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LTP,ACP变化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
[5] 朱承.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体积及代谢物水平的在体研究[D].汕头大学,2008.
[6] 黄泉智,孙智高,许成勇,等.舒郁宁心汤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形态结构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0).
[7] 孟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要求及注意事项[J].肿瘤学杂志,2011,17(3).
[8] 包新民,舒斯云.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9] 唐璇,张智博,陈本阳.参芪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元保护作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4(9).
[10] 黄攀,王然,王金甜,等.应激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畜牧与兽医,2016,48(3).
[11] 陈志胜,计慧琴,王丙云.冰冻和石蜡切片对TUNEL染色结果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5,21(9).
[12] 高超,华子春.细胞凋亡检测方法新进展[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1,33(5).
[13] 刘虹,韩芳,石玉秀.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Caspase-12的表达[J].解剖学报,2014,45(4).
[14] 王海涛,刘昊,徐爱军,等.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和杏仁核中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9的表达及其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9(3).
篇7
摘要:目的:观察炎症因子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在MS向缺血性脑卒中进展中,监测炎性因子CRP、Il-6、TNF-α的变化,起到通过炎症因子预测MS向缺血性脑卒中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通过测定MS组(100例)、MS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组(50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正常组(50例)的CRP、Il-6、TNF-α的水平,统计学分析比较CRP、Il-6、TNF-α的水平的不同;通过2年观察,MS组患者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和没有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CRP、Il-6、TNF-α的水平不同,分析CRP、Il-6、TNF-α的水平与MS发生及MS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结果:缺血性脑卒中、代谢综合征、正常者3组人群的CRP、IL-6、TNF-α水平均不同(P
结论:炎症因子CRP、Il-6、TNF-α监测能预测MS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为早期医学干预和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炎症因子 缺血性脑卒中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0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01-01
近年来流行病学治疗表明脑血管病是我国人口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年发病率185~219/10万人/年,患病率394~719/10万、年死亡率116~142/10万,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存活患者达600~700万 [1]。存活患者中约75%残废,其中40%为重残,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本研究通过研究代谢综合征中炎症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性,为医学干预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可靠依据,能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效减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从我院2010年健康体检中老年人群中筛选出有代谢综合征组共100例,即具备以下4项中的3项或全部者:①BMI≥25kg/m2;②甘油三酯≥1.7mmol/L;和或HDL-C
1.2 方法:通过健康体检,筛选检测代谢综合征和正常人群。在筛选时抽血时所有人均预留血样用于测定的CRP、Il-6、TNF-α的水平;神经内科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人,在住院抽血时预留血样用于测定的CRP、Il-6、TNF-α的水平。比较代谢综合征者、缺血性脑卒中者及正常者CRP、Il-6、TNF-α的水平。对代谢综合征者随访观察2年,统计学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和没有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MS者的CRP、Il-6、TNF-α的水平不同。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取t检验,事件发生率采用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以P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卒中、代谢综合征、正常者3组人群的CRP、IL-6、TNF-α水平均不同(P
表1 缺血性脑卒中、代谢综合征、正常者3组人群的CRP、IL-6、TNF-α水平比较
与正常人群组对比P
2.2 对正常人群组及代谢综合征组随访观察2年,正常人群组仅有3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而代谢综合征组共有14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详见表2)。
表2 缺血性脑卒中组和代谢综合征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情况
以上各组对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
2.3 代谢综合征组2年随访,入选时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组的CRP、IL-6、TNF-α水平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表3 代谢综合征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CRP、IL-6、TNF-α水平比较
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组对比P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MS)是近年内分泌领域研究的最大热点,也是心脑血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代谢综合征是多危险因素综合征,做为综合征包括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压等征侯的并存,因此MS中的每项因素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故其极易累及大脑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早期病变和基本原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脂质斑块的沉积和内皮细胞(EC)损伤所致,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实质则是血管壁细胞遭受各种有害物质刺激的慢性炎症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脑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IL-8、IL-13、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激活过程都是增强的,与神经系统的缺血损伤及修复机制有关,反映了疾病的进程 [3]。
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以CRP、Il-6、TNF-α等为代表的炎性因素随疾病的进程异常升高 [4]。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炎症因子CRP、Il-6、TNF-α在正常人群、代谢综合征(MS)组、缺血性脑卒中组均有明显差异(P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Najarian报告,代谢综合征病人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几乎是无代谢综合征者的2倍,其中有代谢综合征男性的脑卒中风险增加78%,而女性则增加1倍以上 [5]。本研究显示2年内代谢综合征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4例)较正常人群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3例)明显增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①样本量未足够多;②观察时间过短。如果能进一步扩大样本量(5000~10000例)和延长观察时间(5~10年),应该会有一个令人鼓舞结果。
本研究还表明在代谢综合征人群中,不同水平的炎症因子(CRP、Il-6、TNF-α)对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有预警作用。炎症因子水平越高,向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发展越快(P
综合上述,虽然本研究存在样本量不足、观察时间过短和未能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医学干预对比等缺陷,但是仍能表明炎症因子CRP、Il-6、TNF-α水平在正常人群、代谢综合征(MS)、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是不同的,呈正相关性;炎症因子CRP、Il-6、TNF-α的水平高低与代谢综合征(MS)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有明确相关性和预警作用,为早期医学干预缺血性脑卒中、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代谢综合征研究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4,3:156
[3] 王新志,荆志伟,张振强.细胞因子与缺血性脑卒中[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1-4
篇8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照此估算,我国目前约有帕金森病患者200万人,每年预计新增约10万人。
过去,由于医学知识相对匮乏,普通群众对帕金森病知之甚少。许多老年人在出现肢体抖动、动作缓慢等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时,常将其归因于“年纪大”的缘故,没有引起重视,也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任由疾病发展。在医院能见到的,大多是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运动障碍,甚至生活已不能自理的帕金森病患者。如今,随着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帕金森病”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因手抖、动作慢来医院咨询自己是否患了帕金森病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每年“世界帕金森病日”之后的几个星期,上海各大医院的神经内科门诊总会迎来就诊“小高峰”。不少就诊者会对医生说:“医生,我发现自己的情况与报纸上描述的帕金森病的症状很像,您帮我看看,我是不是患了帕金森病?”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对帕金森病越来越重视了,对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了,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有所提高。当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与大城市居民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帕金森病的健康宣教工作仍应不断加强和深入。
2 漏诊误诊情况有所改善
过去,由于部分基层神经科医生及多数非神经科医生对帕金森病了解不多,一旦遇到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2005年,由北京协和医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张振馨教授牵头,北京、上海、西安三地专家共同参与完成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上海、西安三地帕金森病的平均诊断率仅为47.6%,平均治疗率仅为45.1%。在偏远地区及农村,帕金森病的误诊率更高。临床上,因脖子硬、手臂僵、动作慢、易跌倒等症状去医院就诊,结果被误诊为颈椎病、肩周炎,骨质疏松,甚至脑血管病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在少数。我曾经接诊过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他最初的症状是上臂有点僵硬、脖子有点不舒服。他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便去骨科就诊。骨科医生让他拍了张颈椎x线片,发现其颈椎有退行性改变,便诊断他患了颈椎病,按颈椎病给他治疗,结果可想而知。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有反应迟钝、走路不稳,容易摔跤等症状。在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前,她曾去多家医院就诊,医生给出的诊断五花八门,如骨质疏松症、腔隙性脑梗死,骨关节病等,药吃了不少,症状却越来越严重。
近年来,为规范帕金森病的治疗,提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及漏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学组制定了《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一版),并于2009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学组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万里行”活动,在全国40个城市陆续开展面对神经内科医生及相关学科医生的继续教育活动,以提高临床医生(包括非神经科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与过去相比,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的认知程度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一旦遇到疑似帕金森病者,一般都会建议其去神经内科就诊,误诊、漏诊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
3 早期诊断方法研发加速
目前,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均仅能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无法阻止病情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同时,由于人们对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知之甚少,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措施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因此,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
过去,诊断帕金森病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特别是“运动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然而,当患者出现这些运动症状时,病变已不是早期阶段。
近年来,各国科研人员都在大力研究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如头颅磁共振,PET、SPECT、超声等)、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等,以便发现更早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目前,影像学检查(神经功能显像)已被部分大医院用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其临床价值已初步显现。一般地说,若影像学检查发现脑部,特别是中脑部位有异常信号或异常代谢的表现,常提示帕金森病可能。同时,帕金森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2011年,由首都医科大学王晓民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我科参与的“973计划”项目《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已正式立项。将在今后五年中更深入地研究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和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推动帕金森病防治干预新措施的建立。
4 “非运动症状”备受关注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备受医学界关注。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不仅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还存在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非运动性症状(NMS),如便秘、抑郁、嗅觉减退,失眠等。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城市、19所医院进行的一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10.1%的患者伴有抑郁症,45.5%的患者伴有抑郁情绪。帕金森病患者年龄越大,接受治疗时间越长,其运动情况和情感状况越差。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若能在控制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同时,积极治疗其伴随的非运动症状。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研究还发现,在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出现之前,非运动症状就已存在,非运动症状对早期发现帕金森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作为《帕金森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的子项目,我科已于近期启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发生机制和早期临床预警指标的研究”,计划用5年时间,总结出各种非运动症状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分布频率,以及这些非运动症状对预测帕金森病发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期建立有助于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综合指标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观察有睡眠障碍、抑郁、便秘、嗅觉减退等症状的老年人,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多少;同时有上述两个症状的,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又是多少;同时有三个症状的,将来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是不是更高等。当然,大家也不必过分紧张,有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问题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发生帕金森病。
5 神经保护性治疗成热点
近年来,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作用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原则上,一旦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就应及早接受保护性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保护性药物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有报道称,应用该类药物可延缓疾病发展(约9个月),推迟左旋多巴使用的时间。此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大剂量辅酶Q10也可能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但其疗效需进一步证实。
6 症状性治疗更注重“长远利益”
当被确诊为帕金森病以后,患者应立即接受正规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康复治疗(加强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等)、药物治疗(如神经保护性药物、症状控制性药物)和心理治疗等。由于目前所有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段均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治愈疾病,故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应更加注重“长远利益”,在“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疗效”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
篇9
方法选择41例脑梗死患者,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血清进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分析VEGF、BDNF表达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
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可显著升高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提示其可能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中药熏蒸;补阳还五汤;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2.007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eatment effect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on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41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selected,and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ant assay(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serums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In addition,expression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nd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 VEGF and BDNF was analyzed.
Results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difference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VEGF and BDNF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VEGF and BDNF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which suggests that it may ha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on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migation;Buyang Huanwu Decoction;cerebral infarction
X卒中主要分出血性和缺血性。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700万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占比最高,约为80%[1],仅脑卒中治疗费用即约400亿元/年[2]。国内外对脑梗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治疗上仍未获得重大突破,目前仍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神经损伤,多年来唯一被美国FDA 批准用于脑卒中的药物只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3]。从我国传统中药材或复方中筛选多靶点药物是一个较好的研究方向,对于传统医药资源保护和攻克脑卒中均具有重要意义[4]。在使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口服或鼻饲中药补阳还五汤,能显著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5]。近年来,采用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研究主要是对其疗效做局部机理的探讨,认识停留在宏观甚至仅仅限于推理。本研究使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法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1例桂西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中药熏蒸对脑卒中康复患者脑功能重组的影响情况及其康复机理。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1月至10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1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其中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7.56±7.68)岁。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初次发病,年龄30~80岁,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一侧偏瘫,病程40分的病人;血压
1.3方法
1.3.1样本收集
治疗前后24 h内于受试者肘正中静脉抽取3 ml空腹血置于促凝管中,促凝血分离血清后用于检测VEGF和BDNF水平。
1.3.2熏蒸方法
采用大连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SZ88II型多功能熏蒸治疗仪给予中药熏蒸患侧。水温控制在40℃,每日熏蒸1次,每次30 min。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3.3中药熏蒸药方
采用脑中风后遗症治疗方补阳还五汤,以黄芪益气,当归养血,合赤芍、川芎、红花、地龙活血化瘀通经通络。具体为:黄芪60 g,当归30 g,赤芍30 g, 红花30 g,川芎30 g,地龙30 g,桃仁30 g。
1.3.4检测方法
VEGF、BDNF的表达水平由ELISA法检测,ELISA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AKx-D〗±s)表示,治疗前后变量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性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结果
2.1血清VEGF、BDNF俗计返OD值
不同浓度梯度标准品的OD值,如表1所示。
2.2治疗前后VEGF、BDNF的表达水平
治疗后VEGF、BDNF的表达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表达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71,P=0.286>0.05),提示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相关不显著。
3讨论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治疗与研究的难点与热点[6]。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发现血清VEGF、BDNF含量与大脑神经功能恢复关系密切,Jiang等[7]对脑梗死大鼠进行重复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检测其BDNF和VEGF的表达水平,发现BDNF和VEGF含量显著升高,认为脑梗死后可能通过上调大鼠脑的BDNF和VEGF含量以实现神经保护作用。Atif等[8]研究黄体激素对小鼠脑梗死急性发作期BDNF、VEGF含量的影响,也发现黄体激素治疗后通过升高小鼠BDNF、VEGF含量,对梗死的小鼠大脑具有治疗作用。Alhusban等[9]研究发现坎地沙坦也是通过增加脑梗死大鼠血清VEGF、BDNF含量,从而促进大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此外,多项人体研究也均发现[10~11],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预后,病例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但血清VEGF、BDNF含量改变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然而,当前鲜见国内外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以4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治疗前后采集患者血液样本,采用ELISA技术对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初步探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脑梗死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在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后显著升高,提示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法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同时,我们还分析了患者血清VEGF、BDNF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两者相关无显著性,可能因影响VEGF、BDNF表达水平的因素较多,机制较为复杂,也可能因样本量较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因熏蒸疗程较长,患者每次均需脱掉衣服,偶有受凉感冒,且熏蒸过程中偏瘫患者偶有烫伤情况出现,考虑此可能为患者对中药熏蒸疗法的依从性偏低的主要原因。
综上,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脑梗死,可明显升高VEGF、BDNF表达水平,对脑梗死具有治疗作用,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相信中药补阳还五汤熏蒸治疗脑梗死的机理将会得到更深入的发现,综合考虑脑梗死患者的各种危险因素[12],并借助先进的技术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应用中药熏蒸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机理提供循证依据,对推广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5):40134017.
[2]谢青.脑卒中的康复治疗现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2,7(2):8690.
[3]李旭,刘庆山.抗脑卒中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1):5659.
[4]刘庆山,方亮,王维群,等.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和网络药理学理论的抗脑卒中神经病变靶点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8141.
[5]吴向梅,宁智飞,叶虹,等.补阳还五汤结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近、远期疗效[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6):778781.
[6]杨湘英,徐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下尿路症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11):10461048.
[7]Jiang Y,Li L,Ma J,et al.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promotes functional recovery and enhances thepostischemic angiogenic response in an ischemia/reperfusion rat model[J].Neurochem Int,2016,97:7382.
[8]Atif F,Yousuf S,Stein DG.Progeste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rterial ischemic stroke and acute seizures:Role of BDNF/TrkB signaling[J].Neuropharmacology,2016,107:317328.
[9]Alhusban A,Kozak A,Eldahshan W,et al.Artery reopening is required for the neurorestorativ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modulation after experimental stroke[J].Experimental & Translational Stroke Medicine,2016,8(1):17.
[10]w素娟,董永书.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19721973.
[11]李栋山.补阳还五汤合并纳洛酮、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5545555.
[12]王有科,覃兴乐,唐汉庆,等.桂西地区脑卒中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右江医学,2016,44(4):384387.
(收稿日期:2016-12-22 修回日期:2016-3-24)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自筹经费计划课题(Z2014513);2014年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右医科字〔2014〕2号)
篇10
【关键词】缺血性脑损伤;HSP72;AKT;Bad(Ser 136)
Study on the neuroprotection of HSP72 during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ischemia
ZHANG Fang,LIU Hong-zhi,ZHANG Zhao-cheng,et al.
Basic Medical Science,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City,Jiangsu 221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neuroprotection of HSP72 during Brain injury induced by ischemia.Methods SD rat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5 groups:sham-operated;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heat shock treatment;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d reperfusion+solvent.Brain injury in hippocampus of rats and change of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bad(ser 136)were detected by cresly violet-strained or immunoblot assay.Results Comparing with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group,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and solvent group,the brain injury and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bad(ser 136) of heat shock treatment tea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ConclusionHSP72 protected the neurons in hippocampus from ischemia by increasing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d bad(ser 136).
【Key words】Ischemic brain injury; HSP72;AKT;Bad(Ser 128)
热休克蛋白(HSPs)因具有细胞抗氧化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的热点。高温能诱导热休克蛋白合成,HSP72是增强热耐受力的诱导型 HSPs的一种,但是它对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尚不十分清楚。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笔者通过观察HSP72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AKT和Bad(Ser 136)磷酸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质量250~300 g,清洁级。将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缺血15 min再灌5 d为甲组,再灌12 h为乙组。各组又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热休克处理组、HSP72反义寡核苷酸组,各5只。
1.2 方法
1.2.1 动物模型制备 用20%水合氯醛(300~35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电凝椎动脉[1-2]。手术第2天于动物清醒状态下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全脑缺血15 min,然后不同的时间再灌注。缺血时保持其直肠温度在36.5℃~37.5℃。以缺血动物体征表现判断缺血模型的可靠性。假手术组的处理同实验组,但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热休克处理组于缺血前2 h置于42℃温箱中热休克预处理40 min,HSP72反义寡核苷酸组在热休克预处理的同时腹腔注射HSP72反义寡核苷酸0.5 ml(5’-TGTTTTCTTGGCCAT-3’,浓度200 μmol/L)[3]。
1.2.2样品制备和免疫印迹 甲组于再灌注第5天,以水合氯醛麻醉大鼠,然后以生理盐水和4%多聚甲醛进行心室灌注[1]。取脑组织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 d以上后,于梯度乙醇溶液中脱水并在二甲苯中透明。包蜡后的脑组织进行切片(5 μm),经脱蜡、二甲苯,最后放于焦油紫溶液中染色。取海马CA1区1 mm 内的细胞数量作为计数标准。乙组于再灌注12 h将大鼠快速断头取脑,分离双侧海马,置液氮中冻存备用。以下操作均在冰水浴中进行。从液氮中取出海马,加1.7 ml匀浆缓冲液,用Teflon匀浆器高速匀浆(10 s×6次),800 g×10 min离心,弃上清液,加入0.6 ml buffer B振荡摇匀,12 000 g×10 min离心,取上清,按改良Lowry法,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蛋白测蛋白后分装,置-80℃冰箱待用。按Sambrook等方法,等量蛋白样品经7.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后,以湿转法电转移至NC膜上。转移后的NC膜经3% BSA室温封闭3 h后加入一抗AKT和Bad(Ser 136),4℃过夜。用洗涤液洗膜3遍,加入二抗羊抗兔IgG-AP(Sigma公司),37℃反应2 h,洗膜。以NBT/BCIP显色,水洗终止反应。结果用图像处理仪(Gene Company)分析处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SP72能减少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脑组织AKT和Bad(Ser 136)的磷酸化程度。见表1。
3 讨论
研究证实: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第5天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再灌注12 h脑组织中AKT和Bad(Ser 136)的磷酸化程度显著增高(P
HSP是生物体细胞在一系列应激因素作用下产生,是具有高度保守性的细胞保护性蛋白质,其中HSP70家族与细胞保护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它在机体细胞耐受、机体免疫调节、遗传物质保护、基因调控、细胞增殖分化、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SP70家族主要有诱导型的HSP72和结构型的HSP73两个亚型,在应激过程中主要为HSP72表达变化[4-5]。脑海马CA1区是对缺血最为敏感而发生大量细胞凋亡的区域之一[2],本实验通过焦油紫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在本实验结果显示:热休克处理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少于缺血再灌注对照组、HSP72反义寡核苷酸组,说明HSP72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激活后的Akt能使底物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而起到抗凋亡和保护细胞的作用。目前认为,磷酸化后的Akt可通过作用于Bad、Caspase 9等底物或下游因子抑制细胞凋亡[6-8]。近年来研究表明, Akt活化后能经多种途径促进细胞存活,其重要机制之一就是通过磷酸化 Bcl-2家族成员Bad实现其促进生长的作用。Bad是否磷酸化关系到细胞的成活和死亡,是神经存活因子控制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Bad的功能受它的Ser-112和Ser-136位点磷酸化所调节。磷酸化的Bad能与伴侣蛋白(Chaperone)14-3-3蛋白相互作用,Bad-14-3-3结合物可释放Bcl-2和/或 Bcl-xl,发挥抗细胞凋亡效应。Akt是强有力的Bad(Ser-136)激酶,活化的 Akt可以使Bad的Ser-136位点磷酸化,有效阻断 Bad诱导的细胞死亡[9,10]。本实验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后15 min时脑组织中Akt和Bad(Ser 136)的磷酸化程度相对假手术组明显降低,30 min时开始升高,3 h时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12 h时回到与假手术组相近的水平,实验证实这一回落导致了细胞严重损伤[2]。为进一步探索HSP72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Akt信号通路有关,在实验中笔者使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Akt和Bad(Ser136)磷酸化水平。发现热休克处理组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因而推测Akt信号通路可能介导HSP72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本实验结果证明:HSP72可以明显上调Akt和Bad(Ser136)的磷酸化水平,减少神经元凋亡,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关于HSP72的脑保护作用的其他可能机制笔者将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远见,裴冬生,孙亚峰,等.脑缺血再灌注后依达拉奉联合黄芪对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山东医药,2008,48(22):6-8.
[2] Wang X T,Pei D S,Xu J,et al.Opposing effects of Bad phosphorylation at two distinct sites by JNK1 and JNK3 on ischemic brain injury.Cell Signal,2007,19(9):1844-1856.
[3] Nikaido H,Tsunoda H,Nishimura Y,et al.Potential role for heat shock protein 72 in antagonizing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rat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Circulation,2004,110(13):1839-1846.
[4] 唐忠志,翁少凡,彭森,等.高温训练对士兵血液及淋巴细胞 HSP72表达的影响. 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698-701.
[5] TavariaM,Gabriele T,Kola I,et al.A hitchhickers guide to the human hsp70 family.Cell Stress Chaperones,1996,1:23-28.
[6] Xu J,Li C,Yin XH,et al.Additive neuroprotection of GABA A and GABA B receptor agonists in cerebral ischemic injury via PI-3K/Akt pathway inhibiting the ASK1-JNK cascade. Neuropharmacology,2008,54(7):1029-1040.
[7] Gao X,Zhang H,Takahashi T,et al.The Akt signaling pathway contributes to postconditioning’s protection against stroke; the prot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MAPK and PKC pathways.J Neurochem,2008,105(3):943-955.
[8] Wu DN,Pei DS,Wang Q,et al.Down-regulation of PTEN by sodium orthovanadate inhibits ASK1 activation via PI3-K/Akt during cerebral ischemia in rat hippocampus.Neurosci Lett,2006,404(1-2):98-102.
- 上一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前景
- 下一篇:农业产业帮扶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