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验室开放管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体制不健全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对教师和学生行为活动的规定,它界定了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2]。只有健全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制度的实施。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各高校都存在重视科学研究而轻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验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探索的现象。因此,在实验室升级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体制还是照搬照抄原来的旧体制,没有根据时代进步、以人为本的原则对旧体制进行改进。这些旧体制不能切合实际地指导实验室管理运作,导致实验室工作效率低,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
1.2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不合理
随着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两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各高校把人才战略放在第一位,为这些尖端人才提供最优等的平台,然而,对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引进却始终不够重视。目前,实验室教学管理队伍中大部分学历偏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他们的工作条件、待遇得不到改善。处在这样的境遇,很难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投身实验队伍中[3],导致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不合理。大部分实验室缺乏高精尖的实验人员,这导致一些精密仪器利用率低,以至于很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培养功能和科研功能。
1.3实验室安全管理欠缺
实验室是学校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地方,由于没有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在全国各高校,普遍存在易燃易爆、剧毒的化学药品乱拿乱放,实验室用水、用电、防盗、消防等安全措施不健全,缺乏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演练的现象。这些危险因素都会给广大师生和学校的生命财产留下安全隐患。
1.4实验室封闭,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和学科差别的影响,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只对本院学生服务,实验室不够开放,学生没有自主开展实验的平台,缺乏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交流、渗透,并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的真实作用和价值。
1.5实验室经费不足
充足的实验经费是高校进行正常实验教学的经济基础,但是许多高校对实验室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影响,学校对实验室资金投入不够。导致实验室设备老化,更新慢;实验室环境差,消防设施落后;实验室利用率低。以至于实验室的发展停滞不前,实验室不能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
2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1健全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体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安全、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随着高校先进设备的不断引进,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分工不明确、责任人模糊,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胡乱操作、无人维护管理、随处放置的现象。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使每个实验人员负好责、把好关。由于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相对陈旧,有些甚至流于形式、照搬照抄其他实验室的管理模式,不能真正地保证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要想打破这个僵局,只有大刀阔斧对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践,最后在各高校推广实施。这样才能提高实验室的使用价值和利用率,更好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
2.2加强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建设
一个合理、稳定、竞争力强的实验室教学与管理队伍应该在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上构成一个合理的“金字塔”形梯队。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仪器设备是基础,管理是方法,人才是实验室的灵魂。实验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实验人员在学校的待遇、地位、平台相比其他教师低,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很少有高精尖人才愿意到实验室工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改变对实验人员是“教辅人员”“配角”的传统看法,充分肯定实验技术人员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实验人员更多自由发挥的权力,改善实验人员生活待遇、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国内外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自身提高和实验创新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把这些方案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警钟长鸣
建立健全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实施。实验室作为危险事故的高发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警钟必须长鸣不止。目前我国高校安全管理环节繁琐,部门职能相互交叉,经常出现“谁都管、谁都不管;什么都管、什么都不管”的现象。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发生,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逐级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位实验人员。例如,在学校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处,专门监督管理全校的实验室安全,各学院以院长为首要责任人,由实验室推选相应的实验教学人员担任实验室主任,并对学生安全负责。为了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学院应出台系统、规范、科学、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该制度应明确界定实验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同时,明确安全责任,保障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2.4增加实验室开放程度
实验室作为激发创新能力和培养实践与探索能力的“发动机”,它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各高校的实验室开放程度低,仪器设备重复购置,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实验设备利用率低,教学投资铺张浪费。而封闭的实验室阻碍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同时也切断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的平台。实验室开放,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只注重理论验证、只掌握实验操作技能的情况,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为了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学校应该建立实验室预约系统,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预约实验,并在实验室指导教师陪同下开展兴趣实验。同时,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功能齐全的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独立实验提供条件。
2.5实验室经费来源多渠道化
由于实验室开放程度加大,实验室需要更多的经费,如果只依靠学校的支持那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我们的实验室开放方案也是不切实际的。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使实验室有权力利用实验室开放的平台,增加自给自足的能力。首先,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科学研究,把“产、学、研”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实验室带来科研经费。其次,支持校企合作,企业出钱,学校出技术的方式为实验室“输血”,从而让实验室有充足的经费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提升实验室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另外,充分利用实验室空余时间,对外进行社会服务,获取经费资助。除此之外,争取学校、学院更多的经费支持,促进实验室发展,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和社会。
3结语
篇2
一、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概述
开放式的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指的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对他们的学习内容加以科学安排,实现场地以及时间的开放,改善师资力量的利用效率。其中,实验类型主要包括研究性、设计性以及综合性的项目,制订实验方案、查询资料、选择材料、调试仪器、处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都由学生完成,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可以改善护理实验室利用的效率。随着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教学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掌握临床护理技能提供可靠保证。开放式实验室既能够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也可以缓解教师以及实验室人员压力,改善实验室利用效率以及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护理操作技巧。学习掌握护理技能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其中的知识点,还需要他们反复进行实践联系。一项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仅仅依靠实验课时间远远不够,更多的是需要课余时间的练习,让学生对薄弱环节进行持续地强化。通过课余时间的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构建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模式的措施
1.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管理措施
开放式护理实验室的管理应当采取责任制以及协作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由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管理人员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互相协作管理。(1)积极做好护理专业学生的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室管理对于教学改革的作用以及重要价值,并且熟悉实验室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培训学生干部作为实验室管理人员。(2)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为确保开放式实验室当中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实现有序安全运作,需要建立健全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物品仪器的购置、存放、建档、使用、保管、清理、赔偿、消毒以及登记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安全防护制度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岗位职责制度建设。除此之外,还需要重视重大仪器的管理制度以及电教设备借阅使用制度。(3)明确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每个实验组应当设置一名学生干部管理人员。这部分学生需要从学习成绩优秀并且组织管理能力突出的学生当中选拔。学生干部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协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物品准备、环境准备,并且在课后做好实验物品清洗、清点、检查以及归档,一旦发现损毁需要尽快上报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是根据实验物品功能、种类、材料、使用频率以及特性等进行分类摆放,在器械上做好标签的标注。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点实验用品并检查其功能,清理处理过期的药品,维修损毁的实验用品,必要情况下追究赔偿,确保各项试验仪器以及物品处于良好的状态,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完成。教师则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核心,提前制订购置教学用品的计划,并主动参与到日常管理当中,同实验室管理人员联合做好安全管理。
2.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措施
篇3
1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
1.1实验教学任务
根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计算机相关课程设置和计算机培训及利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总结考核的要求,电大机房承担着各院新生入学的上网培训、各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任务,还承担众多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任务,比如硬件方面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等,软件应用方面有Delphi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维护、程序设计基础、Matlab语言程序设计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对计算机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也就对广播电视大学的在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方向,我们知道,近几年来,很多行业的就业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那么对通过进一步学习来增加自身砝码的广播电视大学在职学习者来说,学好计算机知识,熟练运用专业应用软件是必然趋势。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更高要求导致每年来进修学习的人数不断增长,同时各种在机房开展的实践、实训课程也在逐年增长增多,像助理理财规划、职业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等,这些实验教学任务理所当然地造成了电大机房实验教学任务的繁重。
1.2无纸化考试任务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电大教育形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无纸质考试出现了,这就导致计算机实验室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任务上又增加了无纸化考试任务。结合当前情况,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每年承担的无纸化考试课程非常的多,比如:中央电大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中央电大课程期末终结性考试、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考试、全国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全国统考、大学本科(工商和会计专业)学位英语考试、计算机高校等级考试、合作高校入学测试机考、大学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电大开放教育网上入学测试等等,这给电大的计算机实验室增加了又一个沉甸甸的担子。
1.3软硬件管理任务
计算机实验室要确保得到合理的运用,管理好实验室机器的软硬件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只有在软硬件运行正常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计算机实验室得到充分的利用。软硬件的管理,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实验室负责教师。管理教师需尽忠职守,及时处理管理人员或学生反馈的问题。学校计算机房是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基地,负责教师要尽可能地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上机环境。严格执行机房管理条例,认真维护机房秩序,发现有违纪情况,加以劝说、警告、制止,比如要做到准时开关机房,不得私自更改时间,随意离开;要求学生机器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机房主管教师,确保机器的软硬件及时得到修复等。
2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软硬件方面
实验室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在校学习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而实验设备不足,为了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实验室每台机器都安装了多种软件,造成电脑的运行速度比较慢;另一方面,计算机实验室几乎全天甚至周末假期等也对学生开放,在超负荷运行下计算机就很容易出现故障。又加上部分学习者不按规定操作,或者某些学习者对电脑操作不是很熟练或不知道如何按照规定进行电脑操作的,容易误删除部分系统文件,从而导致电脑系统无法正常进行。随着移动存储设备的普遍使用,许多学生将移动硬盘、U盘、MP3、光盘等带入机房,安装或拷贝大量的个人文件资料等,导致电脑系统运行速度降低,甚至带进大量感染病毒的文件,加大了计算机实验室软硬件管理的难度。
2.2环境方面
计算机实验室的使用一般是从早到晚,使用较为频繁,而且一部分上机人员不遵守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对成年学生来说,在实验室内吃零食、乱走动的现象不常出现,但是也要注意少部分人视规定于不见,甚至某些学生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错误地通过网络进入非常态网站或浏览垃圾网页导致计算机中病毒等,这就要求计算机实验室在环境方面要“内外兼治”。由于实验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负责教师不容易监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操作,部分不守规矩的学生在电脑上私设密码,破坏系统注册表,修改CMOS设置等,都可能会造成系统及网络的瘫痪甚至崩溃,使机器无法正常运行。
3加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方法
3.1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即时培训
“专业的才是更好的”,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的实验室来说,在使用者流动量大,实验教学软件及考试系统软件更新快的前提下,尤其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正规化的管理。在日常管理维护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加有条理有组织地对机房多台机器进行管理。在实验教学新软件的安装或原有软件包的更新上,尤其是期中期末考试软件的更新上,管理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并且还要进行多次试验,确保教学或考试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即时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3.2健全实验室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的管理也不例外,因此要制定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机制上确保机房正常运转。要让学习者熟识《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机房安全制度》等,保证制度上墙,使日常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比如要求学生上机必须严格遵守计算机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学生因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而造成的损失应按规定赔偿;学生不得在计算机实验室使用计算机从事危害和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活动,不得利用计算机通过校园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活动,不得利用计算机及校园网查阅、复制和传播妨碍社会治安及黄色的信息等。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管理的关键。
3.3做好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安全管理
实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保养维护,做好设备使用的档案记录,确保设备的完好,避免损坏和浪费。为了使实验室的设备得到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实验室的设备安全,保证实验室的监控设备正常运行,还应做好防火、防盗、防毒等安全工作。每日课前课后及工作结束时必须细心检查电源、火源甚至网源等的操作使用。电源要由实验室负责老师专门控制,学生一律不能随意乱开关。为预防火灾的发生,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对破损老化的线路及时进行撤换更新。
篇4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科学管理;实验员
实验室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摇篮,是学生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中心内容,更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根本保证。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反映出实验人员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业务水平的高低。实验室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整体效益。
1 加强实验员管理,提高自身素质
要管理好实验室,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一定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应具备很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实验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质量和教学的效果。因此,实验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最新的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学校首先要对实验人员进行教学观念更新的教育,定期安排到高一级的院校和附院进修,学习他们先进的实验教学管理理念,学习他们有关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对在校的实验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培训,如安排实验人员跟班听课、举行讲座活动;开展有关实验教学的课题研究,探索实验室管理新模式,让他们真正服务于教学,作好实验教学工作,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提供重要的保证。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化管理机制
实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管理制度是整个管理过程实施的依据和行为规范,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保证。实验室管理体制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将推动和加快实验室发展。学校应围绕这一中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规章制度及条例,包括实验设备的管理、登记、使用;实验室环境管理、人员管理、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等;同时要按照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将其列为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使实验室规章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落实,照章办事,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正常、有序、顺利地开展,以加快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步伐,进一步提高了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
3 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用品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科学的管理措施不仅能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支撑作用。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经费的提高,在实验用品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大大改善了实验条件,同时,对实验用品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教学科研的物质基础,是学校贵重财产,做好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做好使用纪录,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使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验教学作用和投资效益。
4 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督导和评估
4.1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法的转变,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尽可能发挥实验人员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为学生提供一切条件,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的整个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制定开放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并要求实验人员严格执行;建立开放实验室管理档案,建立实验人员岗位责任制,在实验过程中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老师和实验人员承担实验室开放工作,以解答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做好记录,对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常见错误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避免。
在管理好学校实验室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抓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年度教学质量督导和评估的内容之一,以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1 世纪是科学技术发展和不断创新的时代,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根本保证,因此高校实验室要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引进先进高效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学习借鉴国内知名高校及发达国家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经验,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场所,充分发挥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鹰,黄瑞生,唐玉英.浅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j].西北医学教育,2008,2:23.
篇5
【关键词】会计 实践 教学
会计涉及的学科内容广泛,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为了培养学生对未来会计环境的适应能力,必须加强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电算化模拟实习、校外教学基地实习、实验室手工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社会实践调查等。会计专业要精通理论知识,更要很强的动手能力,笔者长年实践教学经验,总结了更好地开展会计实践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创造能力与设计。
一、实践教学对培养会计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技能及和实用技术的培养。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了全球化局面,企业产品换代升级,必须大力提升竞争力。当今国内需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因此,具备全方位的知识技术的综合应用,加强实际动手能力操作对培养高标准人才至关重要。现在高校大多具备基础实践、企业实习基地等相关设备,但实践却主要以验证性、演示与参观内容为主,而学生动手机会并不多,且自主设计的实践就更少,以致动手能力以及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开展会计创新实践可弥补这些缺陷。通过设立设备和系统软硬件基础模块,全面提升学生自主构思、独立动手的创新实践机制。
二、建立开放式实践环节
以会计实验室条件,很难全部满足开设综合性实践的需求,须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进一步的增加投入.以满足学生在综合性实训需要。
(一)建立综合性实训场所
学生应将会计知识融为一体熟练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性实训环节,着重对学生多学科综合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的构建一般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模式。内容环节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三大模块构建,注重多门学科的综合性。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辅助和数据处理,让学生在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提高工作效率,大力调动实践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实践实训基地的资金和有限设备最大程度发挥效应,使实践实训场地的各项工作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分工明确、有章可循、职责严明,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施奖惩,需要制定一整套合理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发展建设及规划、师资培训计划和设备、档案、材料、经费、安全等,使实验室工作做到办事按规章,工作按目标,安全按制度,操作按规程,完全确保了实践工作高效和有序地开展。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对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材料需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尽量使用低成本以保证足够的实践材料和教学设备的完好。并对实践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会计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实践教师,如要开设好会计专业综合性实践课程,实践人员的配备和培养也是一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随着应用的日趋复杂和智能化,一个会计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职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当前,会计实践内容、方法的研究方面,均须围绕这些要素开展。依据会计的综合性和面向实践应用的特点,对会计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研究。
(一)实践环节要围绕会计各知识点,由浅入深
实训项目要根据实训室的具体条件进行设置,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安排若干预专业课程相对应的、典型的专题实践项目,使学生对知识要领在会计系统中的应用产生感性的认识,为系统综合性的设计和实践奠定基础。实训项目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模块分类,其中综合应用项目可独立设置为实训课程。
(二)课外和课内相结合,小组和个人相结合
课内主要是利用实践平台来调试和实现设计的内容,因教学时数的限制,在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实践环节教学可利用课余时间工作和设计。这就要求会计实验室需成立开放性的综合实验室,学生就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因会计实践所含盖的知识技能面广泛,多个内容的有机整合组成为综合性实践,可实行小组分工合作的模式完成具体任务,这样不仅是对面向模块化设计的重要锻炼,而且强化了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团队精神。
(三)由教师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
实践方法采用析因实践、对照实践、模拟实践相结合。由教师的演示过渡到学生自我设计实现,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际实践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和完成任务;实践最终的目标是,在相关的设备和装置提供的模块基础上,开展系统设计,使实践对象能按设定的方式实现并正常运行。最后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小结。使会计系统中各学科知识的相关联性得到真正的理解,这种实践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较强的优势。
(四)按职业岗位的要求开展模拟实验性教学
1.实习环境模拟化。在模拟实验时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在室内的布置上按一般的财务工作设置相应职能岗位,包含出纳、制单、审核、记账及主管等,象征性地组成一个财务组,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验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在这种仿真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既解决了学生对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又让学生熟练掌握了岗位的工作职责、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既学到业务知识,又体会会计岗位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监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实习道具逼真化。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练功钞、借支单、支付证明单据、记账凭证、转账凭证单据到分类账和总账的账簿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生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
3.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并行。学生上机操作,完成凭证录入、账簿数据生成和打印报表等全部会计电算化工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流程,感知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与联系,学会运用通用财务软件进行企业会计业务处理,掌握记账和报表输出等基本的操作技巧,并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和处理。通过电算化模拟实验,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操作会计软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会计创新实践的实践与发展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
篇6
【关键词】教学评价实验室建设以评促建
1抓住契机,以评促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通过评估检验高校的教学质量。以此推动高等学校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教学工作,使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效果显著。不久,军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随即展开,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有必要抓住教学评价之契机,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转变观念,完善基础实验室硬件设施、实验教学环境、教学单一模式等,推进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2009年总部将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大学领导高度重视,于2006年成立“评价与建设领导小组”,把评价工作作为大学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并提出“教学评价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2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内高校普遍对实验室工作、实验教学及实验课教员重视不够,认为实验室只是教学的辅助部分,实验教学是理论课的附属手段,由于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工作长期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与依附地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过:“科学毕竟有90%的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和提高办学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无法取代的,对培养学员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具有特别的优势,在影响学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3持续投入,加快实验室建设
物理实验室部分仪器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内容落后等状况一直是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按照本科教学评价体系指标要求,大学持续加大经费投入,使实验教学规模和层次得到明显提升。
2006年学校对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场地、教学环境、设施等进行摸底统计,明确建设目标,并出台实验室建设三年规划,07年投资150万元,建设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物理研究创新实验室,填补了物理实验教学的空白。2008年学校持续追加投入170万元,建设物理演示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智能物理实验室,实物实验项目由原20项增加为现有的42项。对物理实验教学环境进行跨越式改革,扩大实验教学面积,从原有的640平米扩大为现在1500平米,使传统的一室单项目实验教学改为一室多项目实验教学;利用展板进行墙式、走廊式教学;彻底改变以往实验教学模式,实行实验课程网络选课、网上预约,刷卡上课;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开放自主式,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目前,实验室二期建设第二步计划正在实施,对实验室建设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行补充与完善。
按照教学评价要求,通过加大投入并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我校物理实验室在教学体系、教学模式上得到实质性改变,实验项目增多且实验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规模和层次,另外,实验室的装备、环境和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教学评价要求并通过大学专家组自评检测。
4加强制度建设,促进规范化管理
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开展正常工作的依据和有效保障,是反映实验教学工作和管理水平的标志,是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基本要求。
我校物理实验室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完善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大学物理实验室管理制度”、“物理实验仪器设备管理规定”、“物理实验教员守则”、“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室管理办法”、“物理实验网络选课指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操作规则”等十余项管理规章制度。并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印制手册、制作墙面展示框等加强宣传力度,各项管理办法的实施,使物理实验室各项工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有章可循使实验室管理更加科学有序,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
5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创新理念
实验教学长期以来固守按部就班的施教模式正在被逐渐打破,从教材编写到实验教学形式,都体现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这是基础实验教学的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迎接军队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利好形势下,我校物理实验室以总部“物理实验室建设标准”为依据,对实验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一是对实验教材进行必要的项目增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淘汰简单验证性实验,使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总部6:3:1要求。二是扩大实验项目的可选择性,每学期学员在15-16个实验项目中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10-11项,在开放自主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实验内容。三是虚拟实验与实物实验相结合,在实物实验教学的同时,开设虚拟仿真实验,有效地扩大了物理实验的数量和训练范围。四是实行分层次教学,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设计实践,再到研究性探索实验——“三小”创新活动(小制作、小改进、小论文),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学员实践能力从初步掌握、灵活应用直到创新突破的过程培养。
教学评价工作对推进物理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所以,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时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超前思维,勇于实践。努力实现基础实验教学培养学员创新实践能力的实质性跨越,为我校物理实验教学特色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凤荣,张向阳,冯彬等.实验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27):126-129.
篇7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开放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8-0012-02
一、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室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摇篮。实验室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桥梁,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实践基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实验室更被喻为科研领域的麦加,是科技工作者向往和追随的地方。其科技创新成果往往代表了世界前沿基础研究的最高水平,诞生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都诞生在实验室。
2.实验室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所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进而努力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创造,锲而不舍,从失败中总结提高,最终完成实际的科学创造。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实验室是开展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做好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是建立学校知识创新体系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既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又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的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设备使用率低,资源严重浪费。院系教研室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选择采购实验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建设的实验室往往专业针对性强,规模小,功能单一。单一功能实验室设置仅为一门专业课程服务,表现为有课使用,无课闲置,设备等资源使用率低,造成了实验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资源浪费是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中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
2.实验室建设经费分散使用,经费使用效益低。有限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使用,造成使用经费额度小,必要的大型实验教学设备无法购置,经费只能用来购买基本的实验教学设备,建设经费不能统筹安排,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建设经费的最大效益。同时,这很容易造成实验设备的重复购置,造成重复建设率高。
3.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分散的实验室建制导致了实验室规模过小、功能单一,所设置专业和学科的实验教学能力封闭性较强,实验教学涉及知识面单一,缺少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融合,造成了缺乏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与条件,无法适应创新型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实验内容只是围绕所在院系教研室专业课程的开设来设置,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建立开放实验室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等较高层次的实验项目越来越多,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建立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实验室管理水平,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
2.建立开放实验室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验室的弊端。开放实验室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实验资源效益,使实验室资源优势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开放实验室能转变和更新传统的实验教学理论,带动传统实验教学方式、方法及实验内容的改革,建立新型的开放实验室运行模式,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能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固有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使实验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高最优化的实践环境和学习空间。除此之外,开放实验室能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扩大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建立高校开放实验室
1.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应以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原则。开放实验室模式应以改变传统实验授课方式为起点,应以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为主线,应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验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同时,开放实验室应坚持训练与提高相结合,低起点与高层次、高目标相结合,发挥个性与兼顾一般相结合。我们要以传授实验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为立足点,以创新思维、实验设计为核心,以有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循序渐进地根据各专业特点采取各种模式建立开放实验室。
2.开放实验室建设应坚持“实验环境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的原则。首先,实验环境开放是开放实验室的基础,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管理,建设基于网络化的开放、以人为本的新型实验环境,实现实验室设备、资源、管理信息化。新型实验环境充分利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手段进行管理。其次,实验内容开放主要通过“必修实验”、“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实验”、“综合实验”、“科研实验”等多种实验形式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灌输式实验向主动寻知求学的主动实验转变。再次,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实验预约系统,赋予学生充分的自自填实验课表、自选实验项目、自定实验内容、自拟实验方案、自带实验课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开放。
3.开放实验室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学校在实验中心建立虚拟实验服务器,将部分实验项目的资料统一放到服务器上,并利用一些仿真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从校园网内任何工作站登陆虚拟实验服务器,通过用户验证后进入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这突破了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得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丰富的实验内容。学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各个实验室设备情况和开放时间,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充分满足广大师生的实验需求。因此,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必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新型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开放实验室的集中管理和统一开放模式。
4.开放实验室应逐步实现对外开放服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和科技开发需要实验室自身的硬件设施不断升级与改善。传统实验室服务范围的封闭性是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弊端,它一方面导致实验资源的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看,还存在实验室资源不足的现象。因此,高校开放实验室建设内容还应包括对社会的开放,包括对其他高校、企业和研究所等单位机构的开放,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对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是缓解实验室资源短缺和实验室资源浪费的有效途径。对社会开放,除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发挥社会效益之外,还有助于提高实验室自身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能通过收费实现设备的正常维修和维护,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用,有助于实验室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升级改造。
五、加强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开放实验室正常工作的基本保证。首先,实验室主管部门务必强化安全意识,增强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安全。其次,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严密的操作规程,落实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师生安全与实验设备安全。第三,抓好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树立安全观念,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与开放实验室签订安全责任书,落实开放实验室学生负责制,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开放实验室与传统式实验室相比,存在着实验时间不确定性、实验项目多样性、实验内容多变性、实验对象多层次和多专业等问题,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难度增大。强化科学管理,完善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我们要加强建立申报制度、建立预约登记制度和建立自选课题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开放实验室负责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则》、《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开放实验室仪器损坏赔偿办法》、《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管理条例。
六、结语
篇8
一、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除了能为学生提供勤动手、勤动脑、发挥个人潜能的实验环境,还能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采取“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开放模式,根据不同年级和知识结构层次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多层次实验室开放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自主的开展各类创新设计和实验探索,提升各种实验操作技能,进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与教师一起确定研究方向或研究课题,通过自己独立查文献、定实验方案,在实验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与老师的探讨进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自己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挑战杯”及国家级别的学科竞赛吸引了很多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这些竞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室开放模式探索
实验室开放后,要考虑如何科学管理,这样可以减少盲目开放实验室对仪器的损耗,保证用有限的仪器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需求。1.制定开放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措施。主要从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和团队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展开。开放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安全,安全是保证实验室正常使用和开发的前提。学生进入实验室前,首先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由实验小组负责人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安全,每个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有防水、防火和防事故的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做到使用有记录,有专人指导。对于学院已经批准的学科竞赛项目小组,由组长负责团队工作的管理与协调,做到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指导老师根据竞赛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团队每个成员的表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做出指导,认真培养每个学生成才。2.合理划分不同研究方向的开放实验室,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的积极性。为了满足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开放实验室和开放学科要求,需要我们合理划分不同研究方向的开放实验室。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开放实验室和项目,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学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此外,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存在学生与教师间交流互动能力不高的突出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无主动意识。开放实验室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咨询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避免今后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学生通过开放实验室与教师充分交流和互动,能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显著提高。3.设立开放实验室基金。开放实验室部分大型设备的运行需要有一定的资金做支持。材料工程系的相关设备,例如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及扫描电镜等需要定期进行养护和维修,因此需要从相关的项目中划取一部分费用作为开放实验室基金。开放实验室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它是激发学生潜力的良好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开放科研实验室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热情,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也有很大的帮助,能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和考研。但是在开放实验室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细化。因此,开放实验室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需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为高校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作者:林晓霞 单位:金陵科技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滨,王芳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7(10):194-195.
[2]高云鹏,滕召胜等.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2,29(4):360-362.
[3]陶辉锦,尹健等.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7,34(3):25-27.
[4]李军,朱方明.依托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6,38:32-34.
[5]孙玲玲.高相交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篇9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承担医药、化工、纺织等相关各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是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并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现就如何管理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根据自己几年的管理经验,结合平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如下。
一、高职高专有机化学实验室的地位和特殊性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基础课程之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则是对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阵地。可以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让学生们通过实验室的实践培训加强对知识的直观了解并予以巩固。从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机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即有机化合物。其实验教学紧密配合于有机化学教学,主要包括性质、制备以及合成等方面教学内容。正是由于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方面实验所需用的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合成产物等不同于其它实验,从而形成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学院除了增加资金的投入,更要加快化学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建设[1],探索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方法,明确实验室使用功能,切实提高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效率。结合学校自身具体情况,严肃合理地制定细则。如我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学生实验守则》、《三废处理规定》、《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轻化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等。尤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中的第一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专人管理与分室管理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健全管理条例,严禁违章操作,消除事故隐患。
三、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
实验老师和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都要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实验教师要遵守教职工岗位贵任制,提前制定实验计划,认真进行实验课讲评,组织学生课堂管理等。实验员必须遵守实验员岗位贵任制、实验员守则等,还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用的试剂药品和仪器等,并且要提前预做实验,坚守工作岗位,为实验活动的正常进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实验结束后,要将药品、仪器整理归位。实验学生必须按时上下课,坚持预习,实验必须规范化操作,遵守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制度,并认真书写实验报告等。这些都是对实验教师、实验员、实验学生的基本要求。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人员管理中,除这些基本要求外还应强调指出的是,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明确哪些药品具有易燃性、易爆性、易挥发性、强腐蚀性、有毒性以及规范化操作的要求,这样才能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在行动上按章操作,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有众多的师生在其中工作,若不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环境管理,极有可能造成实验室的混乱。有机化学实验室中,放置有大量的药品、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容易引发燃烧、爆炸、毒害等事故。为了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师生的人身安全、实验室的安全,环境就必须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1)制定相应的安全守则、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防爆器材、急救药箱等。(2)采用通风橱、抽风设备等,以达到室内空气清洁卫生,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3)为了确保实验室内有害物质不造成水源污染和室外污染,实验室施行“三废”处理措施,实验室放置专门收集废液的容器,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有机废液、无机废液,定时做统一处理。(4)环境卫生值日制度,每次实验结束后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环境卫生工作,值日生必须切实负责整理好公用仪器、药品,整理台面,清扫地面和清理水槽[2]。
五、加强高职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对高职院校的化学教研和科研活动有直接的影响,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将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内容、仪器设备和药品等进行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有机化学实验室管理的自动化和互联网化。首先是实验药品账目管理要规范化,只有账目规范清楚了,才能对实验室的财产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保证对实验进行科学调配,充分提高仪器和药品的使用率。其次是实验和科研的时间安排要更加科学和合理,这为实现开放式的实验提供了保障。有机化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要注重信息的公开性和真实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实验室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减少了工作者不必要的重复,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节约了资源。目前,这已成为实验室管理适应高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讲坛,2010(23)
篇10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高校加快了改革步伐,针对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质量成为高校的中心议题。实验室作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基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经济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广大高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1 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盲目上设备。
(2)实验室封闭,管理分散,设备利用率低。
(3)实验室工作效率低,实验技术人员缺乏积极性。
(4)经费投入不足。
2 改革和创新的原则
(1)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强化对实验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2)应坚持“软硬兼施,重在软件建设”的原则,围绕学分制的实施,突出管理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3)应坚持“整合提高”的原则。提高有效教育资源利用的整合度,防止重复建设、资源分割现象的产生。
(4)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新型实验室管理平台,以优质管理服务老师和学生,在管理中求质量、求效益。
3 实验室建设
国家教委对高等院校基础教学实验建设极为重视,在制定评估办法中,对实验的设置、教学、设备、环境、队伍、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推动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建设。高校实验室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分批次有重点的逐步建设。
实验室硬件包括实验设备、实验用房、配套条件。
为了使有限的资金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高校的计划审批部门要非常重视实验室整体建设方案的规划与论证。为此,务必在实验室建设之初,详细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规划方案作为指导。高校应建立专门机构来统筹安排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总体框架内,分期分批按以下原则进行。
(1)在各类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直接面向学生的教学实验室放在首位;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应把学生受益最大的基础课及技术基础实验室放在首位;在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中,应把满足基本实验要求的达标仪器设备放在首位,达标以后,再进一步提高档次。
(2)在建设基础实验室的同时,也要考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要本着既满足基本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又要集中资金建出亮点,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原则。
(3)在建设重点实验室时,一定要考虑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这样一可以避免大型设备购进后因无人会使用而长期闲置,二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学科优势,使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作用。
(4)实验设备建设,根据专业、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实验室的建设应保证重点。在经费的分配上,要克服平均主义,在一般情况下应保证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实验所需的投入;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全面落实办学目标服务。同时,可对现有老设备进行改造,使老设备焕发“青春”,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5)实验室环境建设
除良好的硬件设备之外,一个整洁有序的实验室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各种仪器的摆放、开设实验的介绍及科研成果的挂图展示等。通过这些具体的规划,使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会感受到一种学术气氛,就对实验室所面向的科学领域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无形中也会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因此,在实验室建设时,计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实验室环境建设是很有必要的。
(6)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实验中心所属相关院系,应作为与教研室平行的教学单位,这样实验教学便从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中解脱出来,使实验技术人员改变了传统的属于教辅的观念,积极地参与到实验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的发展。
(7)科研开发
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投标,开发。
4 实验室管理模式
实验管理模式的改革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克服现行管理体制的分散、重叠、抵消和封闭状态。
(1)实验室采用集中型管理模式,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实验中心建制相对独立,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分管中心建设规划、质量控制、运转经费等宏观管理,学院负责具体工作。中心实行由学校任命的主任负责制,主任全面主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负责实验课程改革的整体规划以及课程间的相互协调。中心承担学校实验教学任务,开展实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等研究,并提供开放服务。
建设规模实验室,可以使人、财、物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一起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
(2)建立健全实验室各项管理制度
在原有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上进行全面的修订,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实验室管理更加规范高校。
(3)充分利用资源,开放实验室
要充分发挥中心实验室的综合功能,利用实验室技术和设备优势,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由进行实验室,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4)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优化配置,提高综合效益。实验室实行统一管理,一方面实现经费的科学管理,彻底打破“平均分配”的传统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效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重复投资问题,并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资源共享,保证重点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5)搞好实验室评估
实验室评估是全面推进实验室建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对基础实验室进行评估,可以促进高校重视实验教学,加快基础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5 结论
总之,高校实验室是办好高校的基本条件,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开拓意识、创新能力。通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推进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将实验室作为培养创新人才,进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
[1]周宇鹏.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2).
[2]李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