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创新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29 18: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理论创新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的含义、主体、动力、决定因素、经济条件以及它对经济影响。而对我国目前来讲,尚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现行体制尚不利于新组合的实现,因此,回顾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从中得以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发展;意义
熊彼特在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它从创新角度解释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理论首先是由萨斯坦・维布伦(1904)提出,他指出技术的不是社会发展的外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
熊彼特(1912)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奠定了经济发展中创新理论的基石。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的背景
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和北美因工业革命带来技术和经济上的巨大进步,而社会主义思潮也逐渐兴起,法国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也进入大众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熊彼特提出了他的创新理论。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创新的原因
熊彼特认为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创新的发生,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2)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
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多层次经济周期理论。他认为,经济周期所包含的四个部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均匀分布,而是以创新活动作为推动力,推进经济进入繁荣期,而这种创新的出现一般是连续不断出现的。
(3)资本主义“自动过渡论”
熊彼特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人的作用越来越低,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在生产中的意义也许只是按一下机器的开关,剩下的所有工作将自动完成。此时创新活动变为例行事务,社会就自然而然进入社会主义,这就是熊彼特的资本主义自动过渡论。
三、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意义
首先,熊彼特创新理论揭示了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创造性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腾飞式增长,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很好的例证,说明技术上的创新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使经济和人们的效用产生跨越式发展。
其次,熊彼特虽然与的观点不同,但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来到这一真理。他从技术创新层面对两个必然的解释也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侧面参照。
四、熊彼特创新理论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首先,企业家才能是经济学公认的重要生产要素,由此可见企业家在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性,而在我国,由于人才的选拔机制还不是那么公平公正合理,而许多人民大众也被传统的三教九流思想所影响,无商不奸等错误认知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几乎所有人小时候的梦想都是当科学界、医生、航天员、法官等等,至少在我幼年时期没有听说任何人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足以见得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心目中企业家的地位不是很高,远远没有达到其在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程度。而我国对人才的制度化激励也很薄弱,社会和家庭对于企业家失败和挫折的容忍度很低,也许很多人下一次冒险就能取得成功,但是第一次的失败已经让周围的人磨灭了对他的信任和耐心,如此不知埋没多少企业家人才。如何培养和发掘更多的优秀的企业家,是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其次,熊彼特指出创新是创造性的毁灭,对比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传统行业必将遭受冲击而进入寒冬,新兴产业的孕育和发展必将对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产生较强的冲击,那么,如何让这种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小,是长痛还是阵痛,如何让受到冲击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和职工走出一条新路,避免传统行业的崩溃甚至是萧条,解决粗放式发展带来的遗留问题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也是我国当前极为紧迫的需要考虑的问题。
再次,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创新是中西部这样处于低梯度产业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契机,也是拉近东中西部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追求的长期目标,而现时期东中西部发展差距较大,不仅不符合我国共同富裕的长期目标,也容易造成中西部地区市场需求的不足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产业也可能进行地方保护和市场封锁,甚至于影响地区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以创新为切入点和着手点,推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从创新活动本身来看,创新不仅仅指的是技术上的创新,创新的意义很广泛,技术革新只是狭义上的创新。就我国目前而言,广义上的创新应当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权创新、法律服务创新等等,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可以围绕上述广义上的创新形成创新链条,形成更容易产生创新的土壤,更易于接受创新的观念,更勇于将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只有如此,新兴产业才能蓬勃发展,机制体制与创新活动相适应,协调发展。
五、结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学被誉为全要素生产力,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要素。我国已经实现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现在正面临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是个重要的历史机遇。在这种关键时期,熊彼特创新理论对我国的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我们应当立足当下,着眼未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功能翻译;大学英语;创新教学;具体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64-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78
[本刊网址]http://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学习就是一个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动态过程,功能翻译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语言的输出是对英语学习结果的一种检测和巩固,也是提高大学生语言综合实力的一种措施。而翻译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怎样提高大学学生的英语翻译实力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文就基于功能翻译理论,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怎样创新大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随着教育部门对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翻译等值观念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形势下的英语教学。面对全新的英语形势和市场人才需求,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英语学习应将重心放在译文的功能方面,还要兼顾语言和文化等层面的理解。事实上,语言学中翻译者要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译文的功能,结合自身的创造力来进行翻译,不仅仅局限在原文的基础上。因此,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还要重视起译文读者、功能以及作用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整体上来说是要有一定的目的性的,功能翻译理论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带来了创新的英语学习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翻译评估来讲,功能分翻译理论是翻译评估和批评的一种创新发展,是一种很客观的评价方式。译文和原文各方面的一致性是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之一,因其是静止不变的,因此这种结果只可能出现等值和不等值两种。相反,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体系中,翻译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在原文的基础上,包括翻译者的目的、译文的功能以及语境的变化都在衡量的标准之内。例如:教师让学生翻译“你好!”这句话时,学生会回答“How are you?”这种功能性的打招呼方式属于没有特定语境情况。同样“hello!”、“hi!”、“how are you doing?”等等形式的回答就是站在不同的语境情况下所回答出来的答案。这也充分表明,衡量译文好坏的标准不仅是与原文各方面的一致性,更包含译者的角度和环境情况。
二、当前我国大学功能翻译理论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
客观上来讲,就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开看,翻译教学仍旧是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前面提到,翻译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输出动态形式,对于提升英语实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翻译教学一直都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应首先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语翻译课程,以提高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但很多高校虽然设置了相关英语翻译课程,却只是将英语翻译课程当做是英语教学的附属品,并紧紧局限在课后翻译这样的层面,存在严重的课时短缺现象,且其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其次,有的高校缺乏适用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且设立的课程形式太过简单,缺乏综合性的考虑,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存在很多问题。最终,不仅导致了学生无法真正学到知识,更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重视英语课程的想法,更不能实现提高学生翻译实战经验的目的。
(二)缺乏对学生系统性的理论指导
众所周知,学生和教师同时是教学活动中的两大主体,教学成效不好,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在学生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因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一,对于学习英语翻译缺乏兴趣,有的依赖高科技产品和老师翻译的情况太过,有的对英语翻译存在不自信的心理。另外,因缺少对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一种有效、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导致学生无法找到有效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样直接造成了翻译教学成为薄弱环节,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最终原因。另外,很多大学生在对于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切换表现出两种极端,有的过分依赖母语,而有的则完全忽视了母语。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采取的方式都是逐句翻译,甚至有的学生还会在平时的练习或者测试中将整篇原文全部翻译的现象这种方式不仅死板,且会浪费很多时间,更不利于英语翻译的练习。此外,在一些特定的教学体制下,母语学习被逐渐淡化,许多专业课程被英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不仅影响了专业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功能翻译理论的原则
(一)目的论原则
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翻译目的被当做是一种任务来完成,在翻译的过程中,是由发起者来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是在一种特殊的需求背景下,给出译文的原因,根据使用译文的环境和译文的接受者的条件以及相关细节的一种过程。也就是说,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文的发起者是决定翻译目的,进而决定翻译做采取的策略的前提。
(二)连贯性和忠实性原则
站在功能翻译的角度来讲,译文是不可能完全独立于原文存在的,也就是说,译文和原文之间总存在着一些联系。功能翻译就是涉及原文的行为和文本以及词、句法结构等。因文本的意义与功能并非是语言符号可以表达的,翻译也主要是通过将信息加工后供给读者理解,是要基于原文之上的,具体来说翻译就是要有连贯性和忠实性。
(三)充分原则
所谓充分原则就是在译文目的论的基础上提出评价译文的原则。实际上,在功能翻译的理论框架中,译文与翻译之间的相关说明就是功能翻译的充分性特征。即翻译必须要满足翻译说明的要求,就其理论来看,充分性也是相对于特定目的的。
四、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大学英语创新具体策略
(一)以语篇功能分析为创新起点
起点是任何语言学习的重要前提,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创新也应从寻找创新起点开始。语篇功能分析是根据诺德理论分析而来,包括指称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和寒暄功能四种文本功能。一个英语语篇中通常会存在多种功能,但主要是以一种功能为主,兼有其他功能为辅。换一个角度来说,语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会出现一种或者多种交际功能,这也就是语篇功能的总和,这也充分体现出语篇功能与语境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在实际的英语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时刻对原文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原文的功能。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还应随时检查原文因素在译文的语境中是否实现了译文的功能,如果没有还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此外,翻译策略的确定更是语篇功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功能理论的指导作用,并根据一定的计划与步骤指导学生,确定好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过程,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二)做好自上而下的系统研究翻译问题
想要利用好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英语翻译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突破从字句人手机械化的联系和逐句翻译的方式进行创新。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通常都是从原文的语句元素出发,并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这种方式不仅会受到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更没有创新性,过于死板,也就失去了翻译教学原本的价值。采取这样的方式,译文的质量主要由翻译者自身的问题选择以及翻译水平来决定,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会受到自身能力限制以及辅助资料主观性的误导,最终导致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系统的研究翻译的问题,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并形成自上而下的翻译问题研究。一方面,从语用层面出发,确定好译文的功能,再将原文中的需求进行保留和调整并加以区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翻译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的时候,还要明确好不同语境下对译文的不同要求,明确这种潜意识的功能观念。
(三)全面提高翻译策略的选择
除此之外,在实际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翻译策略的选择与方法能力的提高。通常来说,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翻译和写作能力,所以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语言和语法规则,能够在特定的语境下完成原文思想的表达。因此,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原文功能的分析、明确好翻译目的、内容和策略,并进行选择性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语境处理原文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规范性的译文语言,加深对文本模式的认识,更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创新翻译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全新的教育形势和社会需求,新时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基于功能翻译理论,寻找语篇功能分析的创新起点,形成自上而下的系统翻译问题研究,全面提高翻译策略的选择,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翻译实力。
参考文献:
[1]冒志红.功能翻译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现代交际,2012( 11):231 - 232.
篇3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体制 创新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迅速波及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学习和教学理论的一场革命,体现了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对当代教育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革新了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被认为是“构建现代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之一,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教育体制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具体来看,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理论是现代教师角色转变的基础,提出了新的教师教育教学观。
建构主义对当代教育和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这一思潮影响,有学者将现代教育视为主体间的指导性学习,认为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系统的指导性学习。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教育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被普遍认为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体关系,而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主体,教育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形成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间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师生之间应该平等交往,主动对话,相互理解和融合,直接体验而取得共识。闭建构主义对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的新认识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教师在教育活动的新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的观点大多认为飞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此外,建构主义不同的派别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师的角色问题。例如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在修订个人建构主义和激进建构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注重文化与情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价值,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社会对话的过程,学习和发展是有意义的社会协商,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是情境学习的抛锚者,积极关注者,互动合作的对话者和适时的支架者和提携者。总的来看,建构主义在教育教学活动的逐渐深人,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以建构主义理念实施教学,为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建构主义理论深化了人们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认识,并提供了有效路径。
上世纪末以来,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理念和策略的改革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被认为是世界各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困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认知个体与外在情景的交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产物。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信念的形成和修订,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最终都由教师的学习来实现。教师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所在。研究表明,从不同的建构主义出发,教师的学习可以看作是是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强调教师学习的真实情景和生动具体的事件在教师知识、能力和智慧形成的重要性;是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强调实践中教学学习化,问题解决贯穿于教师的教学始终;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强调教学的合作与交流尤其是教师共同体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也是基于原创的研究性学习,强调教师教学的专业化和教学中的创造性;更是基于经验的反思性学习,认为教师的反思是专业化提高的关键所在,将能否反思作为专业化成熟型教师的一个标志。依据建构主义的思想,有的学者提出在教师教育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策略。阁即教师本位策略、丰富经验策略、持续建构策略、多重建构策略、协作建构策略和反思建构策略。强调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学习的主体建构地位、教师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扩展、教师学习的动态与连续性、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建构的多视角、多维度和多领域、教师学习的协作支持和批判以及教师对理论、信念和经验的批判、反思和不断超越。因而,建构主义对教师学习特征以及教师建构策略的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三、建构主义理论构建了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教师专业化教学提供了具体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更新了人们对知识本质的认识,其学习观是继行为主义学习观和认知学派学习观的新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在理论上建树的同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中将建构主义理念贯穿到教学活动中也作了深人的研究。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展开。在整合不同建构主义派别的基础上,汲取各派合理内核,学者们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我国学者高文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四组共十种学习和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其中包括了三种与概念相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两种机遇问题解决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三种基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和两种基于活动的发展性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情景学习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式,基于超媒体的学习与教学模式,合作教学,问题教学模式等一系列基于不同建构主义理论观点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实施。这些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以及早期的认知学习观指导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具有更为积极的教育意义。
四、建构主义提供了教师教育新模式,推动着教师教育改革中心的转移和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教师教育是关于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新型教育制度。我国教师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学生进人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后,在一定时间量的专业学习的同时间以部分教育专业课程(即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学习;完成学业后,自动获得教师资格。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从封闭走向开放,专业课程与教育专业课程混编培养教师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单一四年学制束缚下教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专业基础不够宽厚,教育专业课程比例偏低,实践环节薄弱的弊端。教师职后培训也多以学历补充或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为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我国历经百年的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新要求。从新时期教师教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来看,教师教育模式正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转变。具体体现在在教师教育体制方面,由单一定向型或封闭型向定向型和非定向型相结合再向非定向型转变,最终建立多元化的全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基础的改革方面,由行为科学为基础的训练型教育模式向基于认知科学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发展型教师教育模式转变。在教师的职业发展性质上,由非专业化发展或半专业化的继续发展向全面地联系终身的专业发展历程转变。教师教育培养的目标也由经验型教师向技术型教师再向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转变。在教师教育的方式上也由知识经验和技能训练为中心向以问题研究为中心的参与行动与反思方式转变。
篇4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现代教育理念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作品来,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办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自己的作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这些对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要想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紧紧围绕学生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创新型教育体制。
(1)转变教育观念。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变革,结合当下时展的潮流,对一些新型设计理念进行借鉴和学习,从思想上改变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教育观念为主导,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这种指导思想来安排和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考核和评估等。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用创新的教学观念来带动创新型教学的开展。
(2)设立创新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是整个学习工作的核心,也是自己的主要学习目标。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也需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让学生在学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一些创新型设计理念、创新型设计方法等课程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时展的需求,学习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设计内容。学校应该利用现代科技,借助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系统等工具,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一些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习先进的设计知识。例如,可以在计算机课程中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等设计课程,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方便、更全面、更好地进行设计知识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也无法很好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安排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需要安排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设计方案等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将企业和市场等元素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课外活动实践小组,开展设计竞赛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已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去思考,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慢慢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为学生提供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
要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做好教学环节的工作,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施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践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创新学习环境。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浓厚的艺术设计创新环境。因此,学校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型的教育环境,不断地拓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渠道,构建一个适合学生成人以及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和艺术设计学术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校园内开展艺术设计校园文化节,开展校园设计创新大赛,评选校园设计之星等活动,对优秀的学生已经学生作品进行奖励,同时也可以把优秀的创新设计作品放在校园网络信息平台上进行交流,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鼓励其他学生更加努力的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渐在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艺术设计创新氛围。
(2)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学习之后,需要一定的平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这个时候,学校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创新平台。例如,学校可以成立中介机构以及咨询公司等,为学生的创新思路,创新点子提供出路,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创新思想,也能够给学生的创新思想提供建议,给学生提供创新资金筹措渠道等。此外,学校还可以同社会联合,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自主进行艺术创新设计项目,让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优化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同时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学校还可以调用一些可以调用的资源优势,鼓励和帮助学生开设一些艺术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司以及创新设计创业园等,为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舞台。
3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和利用各种资源和优势,建立良好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艺术设计已经逐步演变为全球竞争的趋势和环境下,更加需要不断地对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探索,不断地对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参考文献:
[1] 赵巍,徐彦婷,宋慧颖,李艳红.隐性知识视阈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教育,201l(5).
[2] 李元元.以新思路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篇5
关键词:政府主导模式 旅游管理活动 制度创新
旅游相关概念界定
(一)旅游
关于旅游,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旅游在经济、文化、社会、审美,以及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不同侧重点的定义。所以对于旅游的定义,应该以实际研究的背景为依托。旅游是一项极具活力的经济交换活动,具体表现为人们利用一定的金钱和时间来换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新奇体验和经历,从而达到物质精神的双重体验。
(二)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设施为基础,通过旅游服务,满足旅行者各种需要来取得经济利益的综合性经济事业。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产业,包括建筑、饮食、住宿、交通运输、文化等。
政府参与旅游管理的原因
(一)旅游产业的外部性需要政府参与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纪人从事一种影响旁观者的福利的活动,而这种影响不需要支付报酬也能得到额外的报酬。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外部性的存在是导致市场机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旅游产业同时具有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两类外部性,外部经济性表现为:发展旅游产业可以提高旅游景点所在地的知名度,有利于当地的精神文化建设,这样受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而是整个地区。外部不经济性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旅游产业是以环境的破坏作为成本的,如果影响的范围扩大,甚至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水平。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多,会加速旅游资源的破坏,影响其他游客的旅游质量,还会与当地的居民争抢资源。这两种外部性不是旅游市场本身的机制所能解决的,所以需要政府部门的介入。
(二)旅游产业的产品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社会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纯粹的公共产品或者劳务是指每个人消费的这种物品或者劳务不会导致别人对该种商品或者劳务的减少。公共商品和私人商品具有三个显著的差别:效用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收益的非排他性。旅游产业作为公共商品的属性具体表现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推广;旅游基础设计的建设,如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交通标识系统。每一个旅游目的地企业都会从形象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获益。但是这种获益具有非排他性,所以企业作为经济性的组织不会主动采取措施,需要政府的参与。
(三)旅游产业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政府参与介入
旅游企业之间以及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旅游产业不正当竞争的行为。旅游目的地对于旅游者来说是相对陌生的环境,相对于旅游企业就是信息缺乏的一方。游客由于对于信息的缺乏,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对旅游企业提供信息的优劣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最终会导致旅游产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不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需要政府参与其中,为旅游企业和游客都提供相对正确的信息。
政府在旅游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政府参与到旅游管理的活动之中,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发挥其职能,会对旅游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旅游产业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部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的法律法规。如《旅行社暂行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在制定法律的同时,政府部门也加强对于制度的建设,从而使我国旅游产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推动旅游景点景区建设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成了六大旅游金三角(京-沪-穗,京-西-沪,京-西-贵,穗-贵-昆,沪-苏-杭,粤-港-澳)、三大旅游开发区(环渤海旅游区,长江三角洲旅游区,珠江三角洲旅游区)、四大旅游带(西安丝绸之路旅游带,昆明生态旅游带,桂林、成都山水风光旅游带)。旅游产品呈现出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状况。
(三)促进国家整体形象的宣传
在促进国家整体形象宣传方面,政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政府协调了各方面的资源,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景区居民的形象,整体提高了我国在全球的形象。
(四)提供公共产品并改善旅游环境
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一大批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环境整治和安全设施保障。在总体上,为游客提供较为良好的旅游环境。
现行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政府主导的旅游管理活动,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旅游产业内外环境的改变,政府主导模式的缺点也逐渐暴露。
(一)机构和职能大小的矛盾
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征,而其中主要是文物、风景、文化,根据其不同的属性,旅游资源分属园林、宗教、建设、文物等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一个部门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职能。这就导致为了实现各自部门的职能与总体的统筹规划不相符。同时,政府部门在旅游管理的活动中更多的应该是宏观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旅游管理部门却承担着更多具体的工作。
(二)投入机制存在泛市场化的缺陷
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缓解旅游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政府吸引了一大批民营企业进入了旅游产业。其涉及旅游业的各个行业,例如:餐饮、住宿、旅行社、旅游景点等。这些企业在当时对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现在并没有完整的制度规定和监管条例,企业自身存在弱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我国旅游产业的总体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在进行旅游规划时,严重违背其规律,项目的建设水平低,同时民营企业对于旅游地的开发往往具有短视化的现象。
(三)运行机制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总体具有两大特征:企业化经营;管理具有多重目的,即既要对旅游资源进行保护,又需要创收。在这种情况之下,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存在诸多问题:政、企、事不分,在我国旅游业的经营活动中,经营方式仍然按照政府机关的工作模式,在理念上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在人员上存在冗员现象;所有权、经营权、行政权混乱,由于我国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地位界定不清,所有权虚置,各种产权模糊。在现实的运行机制中,旅游管理部门既是实际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又是经营者。在面对部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时候,很难履行其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职能。
(四)旅游管理过程为结果导向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市场的问题要从实际的需求出发,从引发问题的真正原因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而目前,我国对于旅游产业的问题往往只是从最后的结果出发。短期内可能是有效的,但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消失,在旅游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其问题就会重新显现。
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制度创新
政府主导的旅游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并不表示要完全取代这种模式,在当前实际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模式仍然具有较大的优势,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制度上的创新,使其更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之下,增加一种新的公共部门治理研究途径:契约主义。该理论认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差别,所以为了安排公共服务,政府部门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由竞争机制决定服务提供情况,决定服务的价格和质量。在这种意义上,政府决定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但是决定之后,应当向社会公开招标。可持续的发展观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其本质是要追求有理性和有节制的发展,按照需要性和限制性的原则进行经济的开发建设。
(二)制度创新的理念改变
1.从增长到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并重。在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部门过分注重经济的发展。随着发展的深入,管理理念由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到关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全民素质和国家形象等综合效率。
2.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市场介入和政府主导相结合。旅游景点的存在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文景点和名胜古迹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忽视了对景点的保护工作。
(三)政府职能转变
1.开发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部门需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区别出开发比较完整和经营比较完善的老景区,将管理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将管理机构的经营职能分割给市场,政府自己保留管理权。对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新景区,政府可以利用政策优势,吸引市场主体的长期投资。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审核,要避免开发部门短视化的形象。对于不适宜市场化运作的旅游景点,可以开发出辅助旅游项目,要用整体的观念来看待旅游资源。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旅游地区,政府在旅游管理的职能上也要有所调整。在已经相对完善的地区,政府只需把握好市场的准入门槛。在新兴旅游城市中,政府一方面要做好景区的规划工作,保证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规划。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市场的协调和监督工作,防止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
2.经营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旅游产业方面的经营职能主要是要做到旅游市场维护和利益主体协调两个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应该有效发挥监管职能。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并进行相应的旅游宣传。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关系。给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3.监管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在对旅游业进行监管时要从规划审批和监管问责两方面进行考虑。政府在进行监管时要把握一个原则:在不破坏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其持久的欣赏价值方式;政府在监管的时候也要注意旅游开发主体的职责,做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政府部门要有独立、权威的协调机构;政府和开发部门要明确分开。
4.服务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政府在为社会提供旅游资源的时候,也要注重和市场的合作,要明确两者的关系和职能上的差别。
(四)制度创新对政府提出新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不是万能的。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也是一样。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主要做到:设计恰如其分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市场机制去保障旅游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制定必要的公共政策,保障各个阶层能够及时得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旅游产业的合理秩序。
政府部门主导的旅游管理模式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其问题。但是,如果政府旅游部门能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理清政府和市场对于旅游产业的不同作用,同时在理念和制度上进行创新,则其一定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凤龙,陆林.制度对旅游发展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旅游学刊,2008(9)
2.余美仙.试论政府在旅游投资中的调控作用.经济问题探索,2009(2)
3.周武中,黄荡.论旅游业发展与政府主导之间的关系.中国名城,2010(4)
篇6
引言
现代的医学模式已经与传统的医学模式产生较大的差异,不仅衍伸到社会学,还涉及心理学等诸多范畴。随着医疗事业面对的医学问题不断增多,那么新形势下的医学发展势必会对我们的医疗事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医疗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必须要提上日程,而合理利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无疑是丰富医疗人员的知识储备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的情况却让我们不得不引起重视,因为仍有部分医院的图书馆馆藏并不充足,数据库也不是非常完善,甚至有的医院并没有重视管理自己的可供医生查阅、学习的图书馆。加之医院的相关领导部门对于医院图书馆的建设并没有很大的积极性,当然这和医院在这一方面的资金的欠缺有一定关系。总体而言现在我国医院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并不高,在合理高效的利用图书馆里的信息资源方面也有所欠缺。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分析总结,旨在促进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创新思路的形成。
一、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程度不够,电子阅览的普及还需深化
医院的图书馆和普通的图书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医院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帮助医疗工作者了更多的医疗信息,是医疗难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医院进行医学研究的重要数据库。所以对于医院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要求也就相对较高。而现阶段的医院图书馆管理员工作方式比较常规,在图书资源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创新意识相对欠缺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比价繁杂,管理方式也有待完善,只有新的高效的管理模式才能改变现在的局面,才能进一步的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因为优秀的医院图书馆管理员直接关系到整个图书馆的职能发挥和稳定运行。
再者,由于我们在传统的资源利用模式中习惯已久,而医院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所以只是单纯的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推荐给大家并不能大幅的提升员工对于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读者在新的数字信息资源的了解也处于比较少的阶段,对其使用方法也不够熟练,一部分的的读者仍然比较习惯在图书馆阅览图书和期刊,对于数据库形式的图书馆还不能熟练的运用,这样便不利于图书馆数字信息的利用。医院的图书馆主要面对的阅读群体是医院的研究生生和医疗事业者,他们的流动性比较大、更新进度相对较快。如此就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怎样来宣传医院图书馆的数字信息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让数字信息变程有用的信息被人们所接受。电子阅览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有必要更大力度的宣传和推行。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确立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机制,规范我们的管理程序,循序渐进的提升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共享。
(二)图书资源的结构不合理、获取渠道不够多元化
医院图书资源结构的不合理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医院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是整个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种类的多样化程度不是很高,更新速度也相对落后。由于医院对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投入资金比较有限,在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欠缺,所以,无论是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还是数据库的信息资源都和现阶段的医学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相对单一,与医学院和分院之间的沟通不足,缺乏合作,并且图书馆的使用便捷性不足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致使其职能的发挥受限,需要更全面的方案来进行优化调整。
二、提高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转变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巨大的改变,在医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利用中,我们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使之与时代适应。对于医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来说,健全的管理体制必不可少。首先医院的领导应该更多的关注图书馆资源的管理,认识到信息资源多元化的需求。图书馆的管理要形成适应自己医院实情的管理特色,根据医院的需要注重图书馆的使用性和信息资源的是时效性。还可以引进更多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只要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增设检索系统也是相当实用的。相关调查显示,医院图书馆的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专业知识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那么加强医院管理人才的培养就显示出非常的现实意义。集体安排相应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以及到更大的医院去参观学习都是良好的培训手段。在收获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更能帮助他们快速的提高从业水平。后期我们还应该加入培养的结果考核,来保证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达到期望的水平。并且,该部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严格把关,在培训中也要对新的计算机技术方面有所侧重。
(二)改善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环境
医院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医院的支持,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图书馆能够顺畅运行的必要前提。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医院的图书馆是非营利的,也就是说图书馆的经费支持是需要医院长期供给的。同时,医院还需要引入足够的外文文献,虽然这部分资源的费用比较高,但是国外的一些医学方面的水平确实比较先进,需要我们学习。此外,要使得医院图书馆能够真正的被大家所利用,我们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检索系统,还要加强电子硬件等方面的设施建设,以此让图书馆具备更高的电子网络化水平。图书馆的信息环境也关系到人们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其影响因素也比较多,所以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信息环境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开通局域网,延长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对外开放程度都是可取的,这样还可以帮助用户更好更多的获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当然,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更加广泛的创造一个大的和谐的图书馆信息环境,就是通过加强各医学院的信息资源共享,相互取长补短,交流图书馆的管理经验,克服各自的现存缺陷,从而降低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都是加强用户和信息资源的接触,只有全面的资源和易用的图书馆设施才能促进整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流动,才能使其成为有价值的资源。
篇7
关键词:学校管理;创新意识;人本意识;欣赏意识
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学校的领导有过这样的阐述:一所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者,其次是学校的行政领导。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一位优秀的校长,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长作为学校工作的总指挥,其本身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与教学思想都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树立全新的学校管理意识才能更好的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才能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
一、学校的领导者首先要树立创新的管理意识
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就是为社会的发展不断培养与输送人才,而学校输送的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取决于领导者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因此,作为学校领导者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与教育理念,以不断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对学校教育的不同要求。学校领导者应该首先树立创新的意识,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之中敢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支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打破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束缚,引领教师从“说教型”的教师向“引导、合作、创新”型的新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知识掌握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应该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努力去激发、引导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与积极的进取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可以不断引领学校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只有学校的领导、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创新的气氛,才能不断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创新,老师才能真正在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领路人,在学习中不断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学习。
二、学校的领导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在学校的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权威”,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体现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有效服务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教育使命,因此,学校的领导者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加强对师生的思想与精神引领。学校的领导者要具备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应该首先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意识,学校的领导者应该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在一起,为大家描绘出师生共同的学校发展愿景,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努力为师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让老师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学校这一集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广大的教师即是一个学校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力量,学校在管理中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去用公平、合理的考评机制刺激老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形成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创造和谐、民主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应该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对学生的教育,学生的教育与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校管理的最终目标也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教育的理念倡导一切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领导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才能为社会不断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三、学校的领导者要树立欣赏的管理意识
篇8
关键词:会计事务所 博弈模型 上市公司 审计收费模式
一、引言
近年来虚增利润、虚构交易、隐瞒重大违法行为等信息失真案件在国内屡见不鲜。审计师受到经济利益趋使,不但没有遏制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反而对问题报告出具无保留审计意见,损害了多数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阻碍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是证券监管机构关注的焦点。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信息披露,2010年共有32家上市公司由于会计信息失真受到相应处罚,其中23家责任人受到行政处罚,而另外6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责任人受到证监会的禁入处罚的限制,另有3家同时受到罚款和禁业的制裁。对比查阅这32家公司在被处罚前一年的财务年度报表可知,仅有1家公司被会计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显然,出具90%以上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并不能真正反映当前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并且利益相关者也提出对外部会计信息的质疑。邱学文(2002)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阐述了上市公司信任度问题,表明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疑虑过多。
篇9
广告创意是指通过独特的技术手法或巧妙的广告创作脚本,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和品牌内涵,并以此促进产品销售。它包含了广告活动中创造性的思维。在现实中,广告界更愿意以“广告作品的创意性思维”来定义广告创意。广告创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大胆新奇的手法来制造与众不同的视听效果,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从而达到品牌声浪传播与产品营销的目的。总体来说也就是指广告中有创造力地表达出品牌的销售讯息,以迎合或引导消费者的心理,并促成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思想。广告创意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广告诉求,二是广告表现。
二、创意是广告的生命和灵魂
广告创意不同于一般的计划、说明或宣传,它必须借助于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造适合广告主题的意境,确立表达广告主题的艺术形象,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冲击、震撼消费者的心灵,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奥格威说过:“一个伟大的创意是美丽而且高度智慧与疯狂的结合,一个伟大的创意能改变我们的语言,使默默无闻的品牌一夜之间闻名全球。”万宝路男士香烟广告形象使用了具有美国意识、能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的男子汉形象。现在,万宝路广告那策马扬鞭、气势雄浑的场景已成为反映美国精神的代表作。伟岸英武的牛仔形象已经传遍全球,构成了万宝路香烟独有的魅力与品质。
如果把广告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明或口号,仅仅是“广而告之”,无法让消费者动心,十有八九要失败。同时,广告创意又不是一般的文学艺术创作,它只能表现广告主题,受市场环境和广告策略的制约,所追求的是以最经济最简练的手法,弘扬企业品牌和产品个性,最大限度地沟通和引导消费者。所以说创意是广告策略的表达,其目的是创作出有效的广告,促成购买;广告创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是创意的本质特征;创意必须以消费者心理为基础。
三、广告创意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广告的要求不再只是广而告之了,尤其在这商业发达的21世纪,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就必须要做广告。然而,在这个广告几乎泛滥的社会,要想你的广告能在众多广告中脱颖而出,能首先吸引消费者,那么就必须有很好的创意,能使消费者对你的广告产生兴趣,这样的广告才称之为成功的广告。
1、广告创意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把握消费者心理
认清消费者接受广告的过程是广告创意的前提条件。任何一种心理的产生都有一个必然的过程,消费心理也一样。广告创意要想达到影响消费者心理,进而促成其消费的欲望,首先要引起他的注意,即从众多的广告中能注意到某一个特定广告,接着要使消费者对这则广告产生兴趣,产生一种肯定的情绪认同,最后使其感到有必要的需求,从而进行消费。
2、把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因素是广告创意的关键环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很多,如文化因素、环境因素、消费者个人因素及心理因素。其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对其产生着重要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受到需要和动机、感觉与知觉、信念与态度、情绪和感情等一系列心理因素的影响。广告创意必须在把握好这些心理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新颖、独特的想象,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广告意境,构建起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心理联系,从而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达到促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四、广告创意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
1、广告创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成功的商业广告创意能让你的嘴巴大大张开,脱口喊:好,也能让你目不斜视而情动于中,然后就是在你掏钱消费之际毫不犹豫的“依意”孤行――痛快!这就是成功的商业广告创意。每一则成功的创意都是对规则的冲击,都是对人类惯性思维的挑战和超越。
广告以新颖独特的创意方式给消费者以一定的震撼和吸引。如苹果电脑的广告图是一个“被啃掉一块的苹果”,这就可能让人联想到苹果电脑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创新精神。事实上,这种创新精神正是苹果电脑的特点。再如利郎服饰的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就会吸引消费者,并使他们从“不简单”中去感受简约的魅力,有了注意,自然少不了对信息的关注,而让消费者了解信息正是达到购买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通过广告向消费者传播商品和品牌信息,就可以让消费者形成对商品特别是对品牌形象的认知。长虹品牌可能传播的信息是:长虹彩电的色彩特别好,就像彩虹的颜色那样好。如海尔品牌可能传播的信息是:海是蓝色的,而蓝色是冷色,这与海尔的制冷产品联系起来。
2、广告创意打动消费者心理
情感诉说是创意广告打动人心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广告创意以情感诉说方式打动消费者的心理,引起情绪与情感方面的共鸣,在好感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产生商品或品牌信赖感。著名品牌宝洁旗下的sk-ii的广告就是一个明证,其广告语――“肌肤年轻12年”,这是企业在广告的世界里所能找到的绝妙说辞,此时消费者考虑的已不是生产线上的化合物,而是产品会给她们带来更美好的自我形象。尽管广告对品牌所作的评价多少有点夸张,但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消费者的心声即消费者内心评价,因而广告品牌传播才能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若广告品牌传播中有他们所喜爱或追崇的名人代言品牌,其效果更加显著。陈小艺所做的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让人感受到母爱的延伸,刘翔代言的广告会让人们感受到力量与速度的统一。所以说广告在传播商品信息、引起情感共鸣的时候,就会逐渐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并说服消费者改变原来的态度,促使消费者逐渐喜欢商品并购买商品。
3、创意广告引导消费者购买
当消费者被创意广告所打动时,广告就要起到它的另外一项重要功能――引导购买。广告常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向消费者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它通过大力渲染消费或购买商品之后的美妙效果,利用大众流行的社会心理机制创造轰动效应,并给消费者明显的示范作用,指导人们的消费与购买行为。在指导购买的过程中,广告会告知消费者产品用途,产品的使用方法,产品的售后服务,以减少顾客的疑虑,激发更多的消费者参与购买。
篇10
2008年8月23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办、河北以岭医药集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络病学》教学研讨会隆重召开。河北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吴以岭教授历经20余年,在系统整理前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潜心络病理论创新研究,在中医发展史上首次形成了系统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络病新理论。2008年7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络病学科。这是依靠持续科技创新获得3项国家科技大奖的以岭医药集团,在中医发展史上作出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吴以岭教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2004年由其主编、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络病学》,长达185万字,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论述络病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代表性学术巨著,在此基础上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创新教材走入了大学课堂。在中医发展史上,第一次将“络病学”作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中医学科。
记者:对于“络病学”这个概念大家并不熟悉,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吴以岭:络病学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 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机变化、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及治法方药的应用理论。络病学不但可以在理论层面上推进中医学自身理论的完善,还能在临床层面上极大地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效果。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起始于《内经》,伴随着经络学说的建立而产生;发展于汉代张仲景,络病证治初露端倪;至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形成中医重要的病机概念,并且对临床难治性疾病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此后二百余年来缺乏系统深入研究,亦未形成系统的络病理论,是留给当代中医药工作者的历史任务。络病学说是中医学脏腑、经络、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络病学学科符合中医学术发展的趋势,“络病证治”对提高临床现代难治病救治水平,创新发展络病学说对推进中医学术发展,提高临床辨证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建立络病学学科以推动络病学术发展。
1982年,从南京中医学院完成了硕士学位的吴以岭来到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一心希望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百姓诊病,造福于民,他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开始了对络病理论的研究。当时中医药界治疗心血管病一直延续以“活血化瘀”的思想为指导,中医对心血管疾病机理的认识笼统而浮浅,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向。
记者:通心络是您研制成功的十分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这其实也是您研究络病学的成果。那么络病学指导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理论依据具体是怎样的呢?
吴以岭:血管即中医所说的经络,粗者为经脉,细者为络脉,络脉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小血管。活血化瘀,就是针对血液流通不畅、血液瘀滞进行的一种针对血液的治疗方法。瘀血阻滞在络脉,除了血液的黏稠凝聚外,还有血管本身的原因,如容易引起心肌梗死的血管内皮损伤、血管痉挛等。
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发现土鳖、蜈蚣、水蛭这些虫类药既有活血的功能,又有通络止痛的作用,于是开始慢慢尝试着在给心血管病人开的药方中加进一些虫类药,结果效果非常好。通心络当中用全蝎、水蛭、蜈蚣、土鳖虫、蝉蜕五虫并用,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从西医药理学讲,通心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是对血液异常状态的治疗作用。通心络可以降脂抗凝,改变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血液的黏稠凝聚状态。第二是对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稳定斑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效缓解血管痉挛。第三是抑制心梗后的心室重构。第四是对微血管有显著保护作用,能明显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和微血管的完整性。
记者:用中医络病学说解释心脑血管的发病机理与传统中医血瘀证对心脑血管疾病解释的区别在哪里?
吴以岭:国内自20世纪70年代开展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病研究,以血瘀证来解释心脑血管病的病理机制和冶疗方法,而实际上中医络病和血瘀证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不尽相同的两个病机概念。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大热等原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包括了新病血瘀和久病血瘀。而络病则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很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病理状态,包括了络脉瘀阻、络脉绌急及络虚不荣等病理。新病血瘀不在络脉瘀阻的范围内,而久病血瘀入络与络脉瘀阻临床表现基本相同,反映了血液瘀滞、黏稠凝聚、运行不畅的状态,但是,不能反映络脉?自身的病变,也就是说,瘀血症不能包括络病中络脉?绌急的病理变化。
记者:您在络病学说的理论框架提出的"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具体是指什么?
吴以岭:“三维立体网络系统”,是从络脉的网络层次和空间位置、络脉的生理功能、运行速度和常度,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地反映了中医络脉的运行分布和生理功能。络脉具有网络层次,空间位置,其纵横交错,遍布人体,按一定的运行时速和常度把气血津液输布到全身,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络病是指邪入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之后引起的病变,由于络脉是营卫气血津液输布环流的通路,且络脉细小,分布广泛,分支众多,邪客络脉,容易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的运行与输布,致使络脉失于畅通或渗灌失常,导致络脉瘀阻,络虚不荣等基本病理变化。
“三维立体网络系统”认为,络脉在空间上具有遍布全身、逐级细化的网络层次。这对解释复杂生命现象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试想,如果没有遍布全身的网络系统,仅有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是不可能完成复杂生命运动的。而络脉逐级细化,这与西医学中血管和神经逐级细化分支基本相似。可见,中医络脉的网络层次涵盖了西医学血管和神经的概念。研究还发现,络脉具有运行的时速和常度,时速指气血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常度指气血循环的状态和节律。
记者:在您的研究中,络病学被用于多种疾病的诊疗中?
吴以岭:当然,除了心血管疾病,络病学还可以指导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肿瘤、神经肌肉疾病的中医治疗。络病学理论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 除了推出具有特色的中药方剂外,还运用现代生产工艺特别是超微粉技术生产, 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和溶出速度,显效率提高。
由于络病理论的创新性,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第一承担单位,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复旦大学等国内10所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的“络病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基础研究”中标国家973课题,吴以岭教授被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由吴以岭教授主持的“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以岭将《络病学》专著改编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目前已有20余所医学院校开设面向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络病学选修课。《络病学》教材英文版已正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澳大利亚、美国、荷兰等国大学的中医学院对开设《络病学》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络病理论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最近,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络病学科,应该说,这是中医药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展望络病学未来的发展,吴以岭教授满怀信心。他所领导的以岭医药集团已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结合的坚实的技术创新体系,将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让中医药更科学地造福于广大患者。
- 上一篇:乡村文化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广播电视台安全播出应急预案